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卧床老人褥疮的护理方法范文

卧床老人褥疮的护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卧床老人褥疮的护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卧床老人褥疮的护理方法

第1篇:卧床老人褥疮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褥疮;预防护理;循证护理;临床分析

褥疮又称压迫性溃疡、压疮,不属于原发疾病范畴,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内患者局部组织受到压迫,导致局部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而营养不良、缺氧、缺血,最终引发局部组织坏死和溃烂[1]。老人院、创伤病房、神经内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是褥疮病发率较高人群聚集地[2]。为了探讨褥疮预防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效果,文章选取2012年2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长期卧床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2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长期卧床患者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56~93岁,平均年龄77.5岁。40例患者均为长期卧床患者,卧床时间为6个月~2年。实验前将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卧床时间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褥疮预防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褥疮的预防,具体做法如下。

1.2.1定义护理问题 本实验中20例患者全部为长期卧床患者,患者意识清醒,卧床时间长,大小便不知,自己无法完成翻身动作,因而本实验中将循证护理问题设为怎样有效预防褥疮的形成。

1.2.2检索相关文献资料 在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网资讯中,根据问题的定义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检索中采用褥疮预防、循证护理作为关键词,整理搜索到的相关文献资料。

1.2.3阅读文献,整理信息 根据对文献资料的阅读整理确定褥疮形成的基本因素是潮湿、摩擦力、剪切力以及压力,导致褥疮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营养不良和糖尿病两大类。褥疮护理首先要控制好糖尿病、骨折稳定状况等。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对于其治疗效果和褥疮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文献中,有些研究者采用个体化营养护理方法改善长期卧床患者营养状况,并且总结出高维生素、高蛋白以及高热量是长期卧床患者预防褥疮形成的营养摄入指导原则。分散患者局部组织受压时间、垂直压力,避免潮湿、摩擦力以及剪切力是褥疮预防护理的关键,很多学者在如何减小患者局部受压力以及保持局部干燥和清洁等方面做出了研究。

1.2.4制定护理方案 通过全面分析、评价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各种褥疮预防护理方法、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患者具体情况,实验中对20例患者采用护理方案为:交接班要严谨;患者翻身间隔时间长短要依据患者局部皮肤受压状况和病情变化确定,一般患者左右斜30°,翻身时间间隔为1~2h;翻身过程中避免对患者进行拖、拉以及推等动作;每日清洁床单,保证床单干净整洁、干燥并且平整;患者床头与地面呈30°;为了进行压力分解,给患者使用气垫床;饮食依据高维生素、高热量以及高蛋白原则进行,为患者进行营养成分的合理补充,以便于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要对其营养状况进行动态监测,留置胃管,进行高能鼻饲饮食;进行褥疮预防护理的同时,加强原发病的治疗。

1.3观察记录 观察两组患者褥疮形成状况以及病情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统计学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P

2 结果

经过护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褥疮预防护理效果数据比较,两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褥疮是长期卧病患者常见病症之一,褥疮的形成对患者病情的康复造成严重影响,为患者增加病痛,同时为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带来不便,为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到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3]。所以褥疮的有效预防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循证护理中,护理人员明智地、明确地、审慎地将总结归纳相关科研成果,然后将其与患者具体情况、临床经验融会贯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方案[4]。临床中循证护理重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依据性,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并且通过对科研成果的分析评价,提升其护理水平。本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95%的患者没有形成褥疮,仅有1例(5%)的患者出现褥疮,并且在3d内治愈,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褥疮预防护理效果优势显著,因而证明,循证护理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德叶,吴善霞,徐清梅.应用循症护理预防卧床老年患者褥疮[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2,12(11):296-296,298.

[2]蒋琪霞.压疮预防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2(7):855-857.

[3]杨媛媛.压疮预防护理及其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0(5):590-591.

[4]郑庆华.压疮预防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2,11(11A):2329-2330.

第2篇:卧床老人褥疮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骨科; 老年人; 并发症; 护理

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与护理。由于老年人骨质比较疏松,容易引发骨质疾病,而且多数患者一旦发病卧床时间比较长,容易引起很多并发症,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患者,这给护理老年人带来了很多的难度。2010年2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了老年骨科患者15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154例老年患者,男72例,女82例,60~70岁年龄组93例,7l~80岁年龄组48例,8l~83岁年龄组12例,90岁以上1例;下肢损伤占64.07%(其中23例为股骨颈骨折,18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为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为股骨干骨折,13例为胫腓骨骨折,9例为髌骨骨折,7例为踝关节骨折),腰部疾病占18.48%(其中10例为腰椎间盘突出,5例为腰椎管狭窄,3例为腰椎失稳,7例为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滑脱及胸腰椎结核各1例),关节疾病占12.70%(膝关节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6例,膝关节结核4例、下肢骨与关节感染8例),其他骨科疾病占4.75%。平均住院天数为15 d。

1.2 护理方法与经验

1.2.1 心理护理 护士应通过聊天了解老人的心理需要,收集分析患者的心理信息;对待老年患者一定要尊重并理解他们,生活上要力所能及的关心他们。要考虑到迎合老年人的心态,使用恰当的称呼,对其关心冷暖,让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的患者有很多的诉说,此时,要用耐心聆听,不能显得烦躁,讲话声音及语速要适合老人的听力需求。告诉患者要客观科学地对待自己的疾病,还可以让成功的病友用现身说法来鼓励其正视自己的疾病,以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对骨牵引、打石膏、穿刺等都易产生恐惧心理护理,护士必须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排除患者的心理恐惧。心理护理必须贯穿于整个住院治疗期间。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重点是和患者疾病相关的知识,还要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护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身体耐力,每次可以向其讲解适当的内容,还要注意内容要通俗易懂。讲解的形式也要多样化,要适合老人接受的范围,比如宣教片、宣传册、活体人物指导等。在口头讲解时应配合相应的动作给予示范,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最好是采取语言教育方法,还可使用视听教育方法.如广播等。居住环境的优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疾病的恢复。所以,护士因根据病情合理安排床位,要为特殊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护士在患者初次入院期间要亲切的与患者交流,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以及科室人员,家属什么时间探视,如何使用病房内的设施。对患者的询问要耐心倾听,尽量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对特殊要求的患者也要争取能满足其需要,这样可以使其有一种被尊重、受重视感,避免其紧张或恐惧心理的产生,对护士产生一种信任。聊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沟通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还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执行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波动。使不正确的健康知识得以纠正,消极压抑的心里得以疏导。

1.2.2 营养护理 老年人由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再加上卧床期间活动减少,因此要选择多样化的饮食,首先要进食易消化的食物,还要做到少食多餐,进食的食物要富含蛋白、维生素,如牛奶、瘦肉、鱼虾、蛋类、芹菜、韭菜、红薯、玉米等,卧床期间要避免食用引起腹胀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补充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畅。对于3 d以上大便不通的患者要及时给予通便。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有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愿给护士带来麻烦,总是人为地控制饮食,以减少大小便次数,对待这类患者要向其讲明饮食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科学均衡膳食,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1.2.3 日常护理 由于受到患者的年龄、精神状态、服用药物、退行性疾病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患者跌倒引起老年患者骨折,这些状况都是不容易预防的,也是困扰医务工作者的难题之一。所以,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意外的发生。老年患者一般喜欢安静,因此,要考虑到患者的这种特点,尽量把老年患者安排在单间内,还要注意使用防滑地板、安置洗手间夜灯、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使用轮椅要注意系上安全带,最好是选用老年人专用轮椅。有的患者不便于活动,要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床上活动的重要性。对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其生活不能自理,要特别注意加强其基础生活护理,保持患者的头发、口腔及皮肤的清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1.2.4 并发症的防护 (1)呼吸道并发症预防护理:由于老年人呼吸相对减弱、抵抗力降低,以及伴有呼吸系统病史者,有的患者还要长时间卧床,术后患者恢复期间,上述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较高,所以,对患者在入院时就要嘱咐其戒烟,病房内要保持适当的湿度,鼓励并教会患者如何进行咳嗽、咳痰,嘱咐患者要练习深呼吸,增加上肢运动量以增加肺活量,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雾化治疗,稀释排除痰液,避免肺部感染。(2)泌尿系感染防护:要告诉患者注意卫生,内衣内裤要及时更换,每天对外阴擦洗两次,确保会的洁净,还要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的感染,留置尿管患者要注意对导尿管的妥善固定,可以不断地变动,确保通畅引流,对尿袋里的尿液要定期地排放,还要注意练习收缩膀胱肌肉。每天尿道口消毒至少两次。长期留置导尿者,一般5~7 d更换导尿管1次,防止导尿管发生阻塞或引流不畅,导致逆行感染。长期留置导尿者,应按常规进行膀胱冲洗,以冲出膀胱内积存的沉渣,预防尿路感染。(3)褥疮防护:活动受限、截瘫及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其运动量的减少,血液循环不利,皮肤及局部组织长时间地受压,其弹性及抵抗力降低,该类患者容易发生褥疮,特别是骨突出的部位褥疮的发生率更高,可以在患者入院后即给予褥疮知识的宣告,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来防护,如骶尾部垫褥疮垫、使用气垫床、在骨突处垫海绵圈等。患者的衣裤要柔软舒适,对末梢感觉较差的患肢要注意防止压伤和烫伤。对于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应隔1~2 h协助翻身1次。护理上一定要做到七勤,两保持,一避免,职责到人。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的重要性。(4)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护:对于老年患者其循环系统的机能衰退尤为明显,如心脏功能减退、心血管潜在栓塞、心、脑血管硬化的形成等。由于创伤后疼痛的刺激、精神过度紧张、卧床时间过久、活动量减少都有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该类患者在入院后就应该给予重视,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医师。(5)下肢深静脉栓塞预防及护理: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下肢肌肉活动度减少,血流减慢,下肢静脉回流阻力增加,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并发症增加。因此在术后禁用止血药物,并积极协助患者定时按摩及活动非制动关节,促进下肢血循环,或在医嘱容许的情况下早期使用CPM机锻炼。

1.2.5 康复性锻炼 康复性锻炼对骨折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有利于骨关节功能的恢复,利于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相反假如不能很好地进行锻炼,机体功能往往不能很好地恢复。康复锻炼要注意有针对性,要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及病情;锻炼还要遵循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渐进性原则,并要坚持锻炼;对于体质虚弱不主动去锻炼的患者,要督促或协助其锻炼,要以不疲劳为度;关节被固定或限制下床活动者,护士要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康复锻炼,按摩肌肉要向心性进行,要有一定的力度,按摩到皮肤微红为宜,以达到全身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的发生,促进病情早日康复。患者下地锻炼要确保锻炼的安全,最好有家属或护士陪伴,锻炼时穿平底鞋,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减少障碍物,防止跌倒。在进行康复指导时要告知患者,不能突然或剧烈有力,不能在雪冰等滑的地面上快速行走,同时还要注意锻炼过程中要保持愉悦的心情[1-2]。

1.2.6 注重出院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活动时的注意事项、正确用药方法、饮食营养以及自我护理。并向家属交代老人住院期间的护理效果和心理活动。每位患者都要制定一套相应的康复方案,还要告诉患者复查的时间及负责医师的联系方式,不能让患者或家属有出院后无人指导的顾虑和担忧,感受到出院后仍能随时得到专业的护理指导。鼓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3-4]。

2 结果

153例老年骨科患者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无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根据病情放弃治疗。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这对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讨论

由于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所以针对老年骨折患者护理,要提倡人性化的优质化护理服务,把握该类患者病情的具体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在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中一定要杜绝再次跌倒,减少安全隐患[5-6]。对患者还要有责任心、爱心,周密地观察病情,发现异常要及时给予处理,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因此,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在这种老龄化加剧的时代要懂得如何和老人沟通,并去关心老人,对其心理和生理健康也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成为当今护士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高珞珞.浅谈老年患者的骨科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4):24-25.

[2] 田丽华.风险管理在骨科老年人护理中的运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7(9):76-78.

[3] 许秀凤,张春兰.浅谈老年骨科患者护理的特殊性[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2(11):54-56.

[4] 张义,徐秀霞,任彩英,等.脑中风偏瘫的功能锻炼[J].基层医学论坛,2006,7(6):33-35.

[5] 杜琼英.基层医院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3(17):23-25.

第3篇:卧床老人褥疮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龄老年 股骨胫骨折 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218-01\

1 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以老年病人为主的医院,自2011年7月~2013年6月,我科收集高龄老年股骨胫骨折3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75.5岁,受伤原因分别是摔伤26例,车祸8例,闭合性骨折29例,开放性骨折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骨折大都来自车祸和意外,带给他们的是痛苦、恐惧和焦虑,惧怕手术和担心术后功能的恢复,护士应给予老人人性化护理,建立与患者和家族的融洽关系,耐心听取患者意见和需求。老年人反应迟缓,情绪不稳,在护理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经常与其交谈、沟通,使其明白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康复的重要性,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保疼痛的观察

术后24少时内,患者疼痛剧烈,可及时用药止痛,预防并存病的加重,保持正确、舒适的。

2.3 观察病情

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衰退,常合并各种慢性疾病,尤其骨折后容易发生各器官功能衰退,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的温度、血运、肿胀、疼痛,同时要警惕深静脉栓塞、脂肪栓塞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 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1 加强呼吸道护理

老年患者术后因伤口疼痛及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粘稠难咳,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鼓励患者咳嗽咳痰等,对卧床患者,可拍击其背部帮助排痰,痰液粘稠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少量多次饮水,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坠积性肺炎、肺不张及肺栓塞的发生。

3.2 预防褥疮的发生

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质和抵抗能力差,骨折后卧床时间比较长及术后疼痛不敢变换等原因,导致突起部位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褥疮,因此,给患者睡气垫床,应定时轴线翻身,每1~2少时一次,按摩骨突出,温水擦浴,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和平整,防止褥疮发生。

3.3 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

术后患者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抑制血栓的形成,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切口渗血情况、引流情况,防止出血性休克的发生。

3.4 预防泌尿道感染

高龄老年患者肾和膀胱功能减退,再加上长期卧床,易发生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嘱患者多喝水,增加排尿量,清洁尿量,及时排空尿液。留置导尿管者,指导患者在床上活动时,避免管道牵拉、打折、扭曲,避免尿袋高于耻骨联合,每日用消毒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3~5天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通畅,保持会的清洁、干燥。防止尿道感染。

3.5 护理

(1)骨折后一周内,宜取平卧位,卧硬板床,牵引期间可根据患者需要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患肢抬高15~30度,以利静脉血液回流,并保持中立位,切记侧卧,患肢避免内收、外旋,健肢及其它重物不可压迫患肢。(2)术后患肢应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患肢穿“丁”字鞋,防止后脱位,两大腿之间可放置软枕以防患肢内收。

3.6 预防便秘

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再加上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便秘,因此应指导老人练习床上大小便,多吃粗纤维、新鲜蔬菜等食物,多饮水,顺时针按摩腹部,适当床上活动,预防便秘的发生。

3.7 病房内环境的护理

高龄患者骨折住院时间较长,要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治疗、换药等注意无菌操作,对于开放性骨折或骨折切开复位固定的患者应注意床前隔离,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3.8 加强营养

增强抵抗力,根据病人的情况结合病情,制定结构比较合理的膳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微量元素的合理供应,少食多餐,进食少者,可输注氨基酸、白蛋白,以维持体液和营养平衡,促进伤口和骨折的愈合。

3.9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麻醉作用消失就可指导患者主动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远端关节运动,如踝关节的背伸,跖屈等锻炼,以后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扩展到膝、髋关节。嘱患者3个月内禁止侧卧,盘腿,坐矮凳或沙发(屈髋超过90度),防止髋关节脱位,可坐高凳子[1]。

4 出院指导

(1)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至少2000万老年人跌倒,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人民币[2],因此,应加强老年人的安全教育,防止跌倒损伤。

(2)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包括复诊,饮食调理,功能锻炼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并教会病人家族和陪人对病人的护理方法,使病人积极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5 结语

通过对34例高龄老年人股骨胫骨折的术后护理,深感护理的重要性:(1)高龄老年人手术风险大,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科学而有系统的功能锻炼,是高龄老年患者手术成功、患肢功能康复的关键。(2)不仅对受伤老人加强护理,提供关怀,更应加强对老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供安全、舒适、无障碍的环境,预防高龄老年人骨折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参考文献

第4篇:卧床老人褥疮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老年骨折 患者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89-01

老年人健康功能低下,骨折致使老年人久卧不起,而引起并发症,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现将我院自2006年1月以来救治87例60岁以上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7例,男43例,女44例,年龄61―90岁,平均年龄73岁。摔倒56例,车祸24例,其他7例,股骨颈骨折46例,股骨干骨折13例,肩部骨折10例,股骨粗间骨折10例,双下肢多发骨折8例。

2 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2例,86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

3 护理干预

3.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受伤突然,加之创伤引起的疼痛和正常生理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有些老人担心子女抱怨和无人照顾,出现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工作中应主动热情与患者打招呼,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和需要,把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尽快使患者恢复最佳精神状态。

3.2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体温、脉搏、血压、神志的变化,重症者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按时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治疗处理。对突然出现的患者头疼、头昏、呕吐、脉搏增快、心悸、神志变化,要高度重视,做好床头交接班,尽早按医嘱处理。监视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后如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大、小便有颜色改变,应立即报告医生,更改用药方案,避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3.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3.1 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的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是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患者,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2 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老年人有呼吸功能相对减弱,一部分患者有烟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患者易发生肺部并发证。因此患者入院后,要求不能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鼓励患者咳嗽、做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做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患者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与雾化吸入。

3.3.3 褥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患者,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等骨隆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给患者垫气垫,每2小时翻身,并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做到床头交接班,由于措施到位结果无一人发生褥疮。

3.3.4 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致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粘膜并随着老化萎缩,前列腺增生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在加上长期卧床,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所以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尿意时及时排出,需进行导尿的患者,按留置导尿护理常规护理。

3.3.5 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的易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黑便及时报告大夫,长期卧床患者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以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3.3.6 预防骨延迟愈合 老年女性患者,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减低,而钙的吸收利用率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可给患者服用钙剂,进食含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3.4 指导功能锻炼 在护理过程中,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为防止长期卧床致肢体废用萎缩、肌力减退、关节僵直挛缩,必须及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患者自觉主动运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此外,由于老年人处于高凝状态,卧床制动时间长,易诱发血栓性静脉炎。提倡早期活动四肢减少卧床并发症。

第5篇:卧床老人褥疮的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65-0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全社会更多地关心老年人健康,改善 老年人生活质量。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平均寿命随之增长,但在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运输日益发达的同时,各类车祸、生产安全事故也不断增多,当这些不幸发生在老人身上时,由于年老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别人的帮助。做好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为达到上述目的,一定要掌握老年人护理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护理工作效果,护理人员的责任义不容辞。下面就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400 多例骨科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予以总结。

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2009 年1 月~2010年12 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192l 例。其中55~92 岁446 例,占本科住院总人数2312 % ,55~60 岁236 例,61~70 岁116 例,71~92 岁94 例,其中女174 例,男272 例。这些病例中长期卧床的比例占70 % ,有半数以上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营养不良性水肿、静脉曲张、前列腺肥大等。其中有1 例死于心肌梗死,1 例死于脑出血,1 例死于癌转移。其它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当患者带着病痛就医时,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住院的病人,要等待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加之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随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解除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我们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与病人进行亲切的交谈,护患之间相互沟通,使之信任我们并对自己的伤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对待老年患者一是要尊重他们,二是要理解他们,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经常与老年患者进行思想沟通,处处体贴照顾。

2、2 生活护理 老年人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多做解释。操作时动作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患者住院后生活环境习惯改变,加之各种因素影响,易造成失眠。护士应注意夜间有治疗护理操作时,尽可能集中进行,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尽量满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现出有任何厌烦的情绪,让病人信赖我们,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治疗打好基础。

2、3 营养护理 个别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3、1 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老年人多伴有循环系统的明显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对减弱,一部分病人有烟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入院后,要求不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鼓励病人咳嗽、作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作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病人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怕疼痛、不能咳嗽的病人鼓励病人尽量把痰咳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3、3 褥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多皱褶,皮肤营养缺乏,弹力及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海棉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棉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 协助翻身1 次,并用50 %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检查交班,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人人重视,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颈全体医务人员及家属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多年来无褥疮发生。

3、4 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致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粘膜并随着老化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对长期卧床病人嘱其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排尿困难时,可用手挤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需行导尿术的病人,按留置尿管的护理常规护理。

3、5 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减退,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的应警惕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黑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长期卧床病人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宜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3、6 防止骨延迟愈合 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素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的吸收利用率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用钙剂,进食含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 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第6篇:卧床老人褥疮的护理方法范文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整体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股骨颈骨折并丧失髋关节功能病人,尤其对高龄患者(90岁以上)及其家属心理负担重,恐惧、烦躁不安,对病情放弃或顾虑担心术后依然无法自理而对手术治疗失去信心,或担心术中、术后有可能死亡等意外出现,产生负面因素直接影响治疗,尤其手术治疗,故做好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护理工作。通过有效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从而提高高龄患者晚年的生活质量,避免骨折带来长时间疼痛折磨,预防因长期卧床引起坠积性肺炎、褥疮发生,并对有效延长老人的生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自1998年开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至今,90岁以上高龄患者30例,其中100岁以上2例,最高龄101岁,其中男1例,女1例。30例患者中有2例是糖尿病患者,其余各项指标提示心肺功能稍差,大多是血压偏高患者,少部分轻度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股骨颈骨折。因年岁已高,病人和家属对骨折术中术后风险高而担心恐惧加重,均有放弃治疗的思想,尤其是术中术后因各脏器功能欠佳出现死亡率高而不能接受手术,术后是否康复、术后能否自理均成为影响手术是否进行因素,所以经过健康教育后,病人心理障碍减少,恐惧烦躁不安减轻,能主动配合手术,术后并发症少,家属亦理解手术意义,并给予老人精神、经济、力量的支持鼓励,使老人增加对手术的信心,使医生护士顺利完成高风险手术,从而尽量避免术中、术后意外发生。

2 健康教育

2.1 术前健康教育 老年人一旦发生骨折,一方面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另一方面对骨折治疗知识缺乏 了解,而产生心理负担,担心自己成为家人的包袱,老年人都有一个共同心理,怕残疾,怕死亡,一般不接受手术,为此我们针对病人不同心理状态,护士医生反复向病人家属解释清楚术中术后的可能,举例说明,请已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手术顺利进行,并从病人一进院起,就开始一般性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做好自我介绍,介绍病区环境、病区制度,消除陌生感,让其尽快适应病区环境,通过平时检查治疗护理等过程中主动对病人进行谈心,交换思想,了解其心理特点及生活所需,尽量协助病人的生活,解除思想包袱,取得病人信任,并告知患者年龄不是手术关键问题,心理和身轻体健、各项检查指标提示脏器功能正常、基本正常均可胜任手术治疗,增强患者和家属对手术信心,减少疑虑和担忧,放下思想包袱,使其有勇气信心面对手术,并告知患者术后虽然可能不能自理,但能减轻骨折带来长时间疼痛折磨,并可以避免因骨折不能随意翻身而长期卧床而引起下肢静脉炎、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统结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使患者不至于因骨折加重病情发展而不能缓解或治愈,甚至加速死亡。可通过手术治疗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便于家属日常护理工作,而使家属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当决定手术时,护士了解评估家庭经济状况,这样有利于病人情感需要和病情恢复,给病人及家属讲解术中、术后的注意要点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康复时功能锻炼,使其既能愉快接受手术,又不至于盲目乐观,训练病人排大便,教会病人深呼吸及放松方法,提高手术后的耐受和疼痛能力。

2.2 饮食营养指导 老人大多骨质疏松加长期卧床影响健康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骨折愈合,因此应对患者宣讲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给予低脂、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有利于骨折术后愈合,心肺功能不全者予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指导及血糖尿糖指标监测,糖尿病治疗知识宣教,使患者和家属能随时掌握自己的病情,配合医生治疗,促进机体早日康复。对进食困难与医生商量,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如血糖、维生素、电解质、氨基酸、白蛋白以增强病人体质,老年人因创伤性手术及长期卧床使胃肠功能紊乱而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在饮食上除给予富营养膳食外,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含纤维素高的食物而防便秘。

2.3 睡眠指导 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及有关规章制度,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睡前用热水泡脚,减少探视人员的交谈时间,病室应安静,光线应暗淡,避免刺激。

2.4 术前知识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手术准备意义、目的,备皮防止切口感染,药物过敏试验为术中、术后用药输血做好准备,术前用药能安定情绪,减少麻醉药副作用,抑制术中的不良反应,解释麻醉方法,手术的基本过程及麻醉中的感受,稳定病人家属情绪。术中颈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保证手术时出现意外,能进行快速输液输血给药,并可测CVP对抢救体检病人及进行重大手术起关键作用,并可减轻术后多次因每日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和麻烦,病人回病房后以便继续监测用药和治疗。

3 术后健康教育

3.1 一般教育 责任护士详细了解病人术中情况,协助病人患肢保持外展搬运至床上,去枕平卧6h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置气管切开包、呼吸机、急救车等抢救用物用药,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心电监测,Q2h测血压6次至稳定为止,并做好生命体征变化记录,有变化随时报告医生,达到第一时间有效抢救,必要时给予特级护理。

3.2 急性期护理 观察各导管是否通畅,准确记录伤口引流量、颜色及性质及早发现先兆,24h应保持负压引流,并注意尿管通畅,记录尿量、颜色,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尿量不少于2500ml,并做好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做好膀胱冲洗,指导病人正确,防止关节脱位,患肢用薄枕垫高,并保持外展位15°左右,两腿中间呈锲型,避免患肢内收,穿丁子鞋可保持患肢中立位防止外旋,嘱病人术后6个月内盘腿不坐低矮的椅子和便盆,坐位时不将身体前倾,责任护士应指导家属学会翻身,按摩排便,督促病人肢体末端的关节活动锻炼,患肢肌肉等长收缩,并向病人家属说明可以预防褥疮,并可促进肢体静脉及淋巴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消除肿胀,另外健侧肢体作自主运动,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压迫性褥疮,高龄病人皮肤萎缩,皮下脂肪少,皮肤循环不良,长期受压引起皮炎,坏死形成褥疮,应注意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平整,每2h翻身1次并按摩骨突部位1次,不使用破损便器,每班检查皮肤情况。

3.3 预防肺部感染 因老年免疫系统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抗感染能力比年轻时低,患肢疼痛限制翻身。因此,每2h协助病人翻身拍背,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协助排痰,必要时雾化吸入疗法,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加重病情,影响手术疗效。

3.4 消化道护理教育 早期指导病人进食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食品,术前血糖控制正常范围的病人,术后应指导多食豆制品、鱼类、瘦肉、牛奶、鸡蛋,不吃糕点、水果等含糖量高的食品,并指导病人下腹部按摩,从右下腹开始顺时针方向-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耻骨联合上方,每天做2次以上,每次100~200下,同时鼓励病人多喝水,多进食纤维素丰富之食品预防便秘,排便困难者必要时开塞露塞肛或灌肠。

3.5 功能锻炼护理 告知病人及家属根据病情共同制定适宜活动计划,告知术后功能锻炼是术后治疗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使患肢迅速恢复正常功能,术后6~12h即可收缩、舒张的方法,锻炼股四头肌、踝关节背伸、趾屈足活动,同时髋骨作被动活动,术后4~5天急性期已过(老年患者时间稍长),病情稳定,可鼓励病人利用牵引架上的拉手在家属或责任护士协助下抬起身,使各关节恢复到正常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3周后可扶拐家属协助下地站立,1个月后扶拐在责任护士陪同下锻炼行走,并注意保护防止跌倒并观察有无出现心悸、气喘、出冷汗等表现,锻炼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如有异常随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并立即停止锻炼同时讲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并耐心阐述科学地功能锻炼对骨折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排除功能锻炼带来不适和疾病而引起恐慌,使其消除顾虑变被动为主动,及时鼓励患者功能锻炼取得实际成效,从而使患者心理上树立康复信心,对于老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应针对每一具体情况,联合内科和康复综合治疗的系统过程,才能保证良好愈合。

4 出院指导

高龄患者比年轻患者恢复愈合时间相对较长,病人出院时,责任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出院后的治疗,功能锻炼的方法,明确复诊治疗的计划,确定来院复查时间及携带门诊病历等相关资料并指导病人服用出院带药,有针对性配餐调整饮食。

第7篇:卧床老人褥疮的护理方法范文

1心理护理

1.1高龄老年人心理特点: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智力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下降,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淡漠表现,同时自己对疼痛或疾病的反应不是很灵敏,对手术有一定的恐惧感。

1.2高龄老年人针对性心理护理

1.2.1对于高龄老年病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注意尊重病人,工作中要耐心仔细、体贴入微,以增加病人的温暖和安全感。

1.2.2对于记忆力减退的病人更应给予全方位的照顾,防止发生错误服药的危险。

1.2.3对于反应能力下降的老年病人,应注意观察其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病人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其树立信心,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要注意其身体的变化,例如,注意做到防止褥疮。

1.2.4做好病人及其家属思想工作:介绍住院相关事项,给予健康教育小宣传册,耐心解释,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手术方法及术后康复方案。主动与医生做好沟通,同步查房,使医护在病人治疗、护理和康复三方面达成共识。

2健康教育

采用集体教育,书面教育,个体教育等方式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疾病特点及其康复护理的介绍,使病人学会主动进行或是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识,避免危险动作。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事项,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并建立长期随访机制,与病人互动提高。

3术前术后的基础护理

3.1口腔护理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溃疡。

3.2皮肤护理

3.2.1定时翻身:以预防压疮,翻身时应注意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或髋部屈曲,防止骨折移位或术后关节脱位。

3.2.2在骨突起部位,放置棉圈、气垫等以垫空,或使用气垫床,并定时按摩。保持床铺干燥、清洁。

3.3大小便的护理病人长期卧床,肠如动减弱,易致便秘,病人常怕大小便,怕麻烦别人,怕疼痛。

护理中注意以下几点:

3.3.1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解除思想顾虑,鼓励病人多喝水,多吃蔬菜。

3.3.2挎助病人大小便时,动作要轻,以防止加重疼痛。大小便后,要清洗会阴的部。

3.3.3对留置尿管者用生理盐水或是加入庆大霉素进行冲洗,每日1-2次。女病人用0.1%新洁尔灭擦洗外阴2次。

3.3.4对于便秘者可用开塞露注入通便,或是用灌肠器灌肠,尤其术前一定要解大便。

3.4饮食护理饮食应保证足够的营养,强调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尤其糖尿病人,要定时定量糖尿病饮食。长期进食不佳的病人,由我院营养科制定营养配餐。

3.5睡眠护理

3.5.1创建良好的睡觉环境,有夜班护士巡视病房,督促其早睡觉,同时要求建立安静的休息环境。

3.5.2建立良好的睡觉习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不良刺激。

3.5.3合理使用药物,遵医嘱给安定等药物协助睡眠。

3.6麻醉术后护理

3.6.1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每2h记录1次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若发现血压、心电图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注意输液速度防止急性心衰或肺水肿的发生。尤其注意呼吸道的管理,防止全麻未醒彻底,回病房后发生舌后坠窒息的危险。

3.6.2引流管护理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及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凝块堵塞,记录引流管的量和性状,引流管放置1~2d拔除,如2d后引流液仍超过100ml,引流管可多放置ld。

4并发症预防护理:

4.1预防肺部感染保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吸烟的患者鼓励戒烟。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时行雾化吸入。定期肺部听诊,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2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滞度增高,易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前指导按摩,术后早期应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抗凝药物。

4.3褥疮的预防老年人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血液循环差,加上长期卧床,易出现褥疮。应尽量卧气挚床,严格交接班,建立翻身卡,定期翻身,按摩骨突受压部位。鼓励患者予以健肢定期抬臀,将手垫于骶尾部,使局部透气,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千爽,床单清洁平整。

4.4预防心脑血管意外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内脏疾病,一旦骨折疼痛刺激,可诱发或加重原发病导致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意外情况发生。应加强巡视,尤其是夜间。若患者出现头痛、四肢麻木、表情异常、健肢活动障碍,心前区不适,脉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

5专科护理:

5.1疼痛护理术前病人,指导患者自我放松,早期制动,固定骨折,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减轻疼痛的感觉,必要时予以止痛药对症治疗,根据条件术后安置镇痛泵。手术创伤所致疼痛于术后1~3d为主。术后常规用VAS评分系统进行疼痛评分,针对不同原因及时告知医师并处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

5.2正确搬运回病房时,最少三人辅助搬运,一人托住患者颈及背部;一人托住腰及髋部;另一人托住双下肢,务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其余人协助,将患者平放于床上。注意各种引流管及输液管的监管,防止搬运过程中造成损伤。

5.3正确病人卧床早期,常规患足穿“丁”鞋固定,保持患肢外展20。中立位,双腿之间置软枕防内收,足跟下垫2块软毛巾,防止发生压疮。

5.4翻身方法向健侧卧位,禁止患侧卧位。早期采用低坡卧位(

5.5指导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痛,防止肌肉蓑缩及关节僵硬,促进骨质愈合。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

在良好的镇痛条件下,术后1d即开始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臀肌锻炼,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和直腿抬高运动,循序渐进,由被动向主动过渡。髋关节屈曲和练习坐位均

CPM机应用:行全髋关节置换及髓内钉固定者可行CPM机锻炼,起始角度30度;每日增加10度,行中空螺钉固定及钢板固定可扶拐免负重功能锻炼。

6出院指导

嘱患者及家属继续加强股四头肌和外展肌锻炼,做到“八不”,即不侧卧,不在床上屈膝而坐,不做仰卧起坐运动,不盘腿及交叉双腿,不坐矮椅、矮凳、小轿车,不弯腰拾东西,不做穿脱靴子动作,不做下蹲运动。同时登记联系方式及其病人情况,建立长期随访指导机制。

参考文献:

[1]赵献英.对骨科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伤残区学2009年17卷第4期.

[2]陈汝红.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基础护理若干[J].当代医学20l0年1月第16卷第3期总第194,103.

[3]孟凡辉,李俊英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第16卷第12期61-62.

[4]揭文妙,周静涛,刘岐萍.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外医疗2009,23.

第8篇:卧床老人褥疮的护理方法范文

它继发于外科手术、腹部损伤、腹腔感染及肠道炎症性疾病等。其临床症状有瘘口局部症状、出血、内稳态失衡、营养缺乏、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其护理要点是围绕肠瘘引起的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失衡、营养障碍、及促进瘘口愈合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达到纠正内稳态失衡、控制感染、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目的。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长期卧床的临床护理;②营养失调的护理;③长期患病心理护理;④外瘘口的护理。

1 长期卧床的临床护理:

肠瘘病人病程时间长,卧床时间久,因此使身体的重量长期压迫某处组织,使该处的皮肤,皮下组织长期得不到动脉血液的供给,而导致组织缺血,肿胀,破溃,坏死等一系列变化,产生褥疮。所以,对久病卧床不起的病人,特别是老人,就应该特别注意一些几点。

首先,病人要经常翻身,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受压;对于不能自己翻身的病人,家人要协助其定时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要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床单的干燥,皮肤的清洁,最好能够每天用温水擦浴局部组织,使局部皮肤血液运输能得到改善。室内要定期开窗换气,以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床上的温度也应该注意不要太冷或者太热,特别要预防热水袋的烫伤。在帮助病人翻身、按摩、床上使用便器时,要注意不要推、拖、拉,以免损伤局部的皮肤,因为皮肤损伤后不容易愈合,容易诱发褥疮。

由于卧床时间太长,会引起排痰不畅,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病人要经常不断地变换。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①翻身拍背: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久病体弱,咳嗽无力,护士应翻身1次/1~2h,拍背3~4次/ll.②拍背的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时,护士一手扶住肩膀,右手掌屈曲呈15.角,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用腕力或肘关节力,力度应均匀一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3~5min/次。③吸痰:患者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易潴留,吸痰是关键。吸痰的顺序是:先吸气管内的痰,然后再吸口腔或鼻腔内的分泌物,顺序不可颠倒。吸痰时一律用无菌镊夹取吸痰管吸痰。吸痰管尽可能插深,便于吸出深部痰液,螺旋向外抽出黏附在气管内侧的痰液。避免导管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提插而损伤气道黏膜,每次吸痰不超过。105.10s,最多连续不超过2次。④湿化气道:痰液黏稠不易咯出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中加入适量抗生素、化痰及抗支气管痉挛药,以起到抗菌、消炎、解痊、湿化气道黏膜、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化痰液、促进排痰的作用,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护士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严密观察其反应、面色、心率、呼吸。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雾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窒息。雾化吸入后必须帮助患者拍背,协助排痰。⑤指导患者主动咳嗽:取半卧位或坐位,鼓励患者做深呼吸3次,在第3次深吸气后屏气数秒钟,然后张开嘴做短暂有力咳嗽2~3次,将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咳出,咳嗽后做平静而缓慢的放松呼吸。

2 营养失调的护理:

肠瘘病人治疗难点之一便是营养失调,相关因素:1 营养大量丢失。2 肠道吸收面积减少或肠管旷置。3 长期的禁食、治疗,机体消耗增加。主要表现:1 瘘口经久不愈。2 皮肤干燥、脱屑,弹性下降。3 体重减轻,皮下脂肪与肢体肌肉明显减少。4 机体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护理措施:营养支持,根据患者肠瘘类型,遵医嘱予以胃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配制全营养混合液(即三升袋),或每天补充蛋白质、脂肪乳剂和氨基酸等。保证每天液体量按时输注,由于需长时间静脉注射,注意保护血管,从远端小静脉开始,必要时留置一次性套管针,减少对血管的损害。鼻饲患者注意;长期卧床患者往往胃肠功能下降,加上营养下降,蛋白水平低,往往肠道水肿,肠蠕动减弱,容易产生胃储留,甚至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不管是否用鼻肠管,鼻饲的时候尽量均匀进入,使用输液泵可以精确调节,鼻饲之前常规回抽,有储留就暂缓鼻饲,肠道功能差的加用点吗丁啉,西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鼻饲,长期用抗生素的可以加用点米雅,培菲康等调节肠道菌群。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温度38℃-40℃。每天准确记录24小时造瘘口丢失的液体量,维持出入水量的平衡。遵医嘱抽血检测电解质、血红蛋白及蛋白食量等生化指标,随时对症处理。

3 长期患病心理护理:

肠瘘病人长期卧床,体力、耐力下降,瘘口负压抽吸的限制。日常生活表现出不能单独完成基本生活自理:沐浴或卫生、入厕、穿着或修饰。瘘口愈合慢,治疗效果不显著。无足够的家庭支持。从而导致患者缺乏自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护理措施:与病人讨论,明确哪些活动可自主完成,哪些需别人帮助完成。观察病人自理能力变化情况,制定可行的锻炼计划,帮助病人树立自信心,鼓励病人逐步自主完成生活自理。将病人所需物品放置于病人伸手可及处,帮助病人自理。协助病人完成基本生活自理:①协助病人洗头、庆上擦浴,每周1-2次;②落实完成晨晚间护理,包括洗漱、梳头、修剪指甲、更衣,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外表形象和舒适的感觉;③及时提供便器, 做好便后清洁工作。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说服工作,使家庭给予病人极大的支持,让病人感觉温暖。将病室控制的点滴效果,如瘘口液量的减少,及时反馈给病人,让病人感到治疗的效果,增强自信心。将病人情绪上的细微改善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保持瘘口周围清洁、干燥,使病人感觉舒适,不致产生沮丧情绪。及时倾倒和鼾引流瓶内的引流液,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4 外瘘口的护理:

表现:全身皮肤尤其是背部皮肤老化脱皮,背部骨隆突处受压皮肤发红,甚至破损。瘘口周围皮肤红润、糜烂。护理措施:保持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瘘口液量少时,利用敷料加压包扎,每日及时更换渗湿敷料,观察瘘口周围及组织的情况,瘘口周围皮肤用氯化锌软膏保护;瘘口液量多时,行瘘口负压抽吸,用烧伤护架保护,以避免管腔和皮肤受压,冬天注意保暖,可装电热器。遵医嘱予以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康复。

第9篇:卧床老人褥疮的护理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C1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8-0038-03

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提高,社区困难老人的生活、就医状况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本项目从红十字会的公益职能出发,我们于2011年底对宝山区困难失智老人的健康、生活及社会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为有针对性地给予人道救助和介护帮助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上海市宝山区范围内困难居家卧床失智老人为对象,入选条件为:年龄≥60岁,本人和夫妻双方月均收入低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1 120元。患病卧床在家的重度失智老人。符合条件的对象169人,其中男23人、女146人;年龄60~104岁,平均(85.37±7.85)岁,平均失智时间见表1。

1.2 方法

自行编制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现状调查表,内容主要有:家庭经济情况、医保情况、家庭成员、主要照护者、社区介护形式及内容。由区红十字志愿者作为调查员,经过专门培训统一填表口径,对失智老人家属或照护者进行调查,核对无误后调查表收回,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困难失智老人基本情况

169名困难失智老人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6人,占44.97%;居民医疗保险14人,占8.28%;新农合58人,占34.32%;商业保险3人,占1.78%;无医疗保险18人,占10.65%。

2.2 困难失智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及患病情况

169名困难失智老人中能自行进食为39人,占23.07%;有褥疮为46人,占27.21%;肢体浮肿61人,占36.09%;不外出活动为149人,的占88.17%;大小便失禁为42人,占24.85%。各种慢性病患病情况见表2。

2.3 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照护情况

本次调查对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的看护工作100.00%由家属承担,其中25.00%的家属因感情原因不愿送老人去养老院,75.00%的家属由于经济原因没能送养老院。因感情原因不愿送老人去养老院的42人中,担心养老院照顾不好占48.00%,担心老人不适应占48.00%,子女意见不一占4.00%。家属照护遇到的困难中,经济问题占41.00%,生活护理工作量繁重占28.00%,医疗照护困难占22.00%,家属心理困惑占9.00%。

2.4 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的社会支持情况

红十字会每月发放的护理用品价值 200 元的物品(包括尿裤、尿垫、尿片)。来自宝山区各家医疗单位的志愿者,分组对33名卧床老人上门访视,时间每月1次,每次2 h,内容包括:① 为老人定期测血压、测血糖;② 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压疮护理、翻身拍背、膀胱造瘘口护理;③为老人修剪指甲;④为老年人提供读书读报、谈心聊天,了解其生活情况、家庭情况、疾病情况等;⑤指导老人们进行简单的床上锻炼,简单的手脚运动等;⑥对照护者进行健康宣教、饮食和用药指导、教授尿布使用方法等。

3 讨论

3.1 全社会都要关爱社会困难失智老人

失智症是一种长期且包含许多征候群的慢性脑部退行性疾病,也是全世界老人最担心的共同问题之一。一般而言,由发病到死亡的存活时间约5~10 年,有些甚至可以长达15 年或更久。失智症病程中常出现不同的症状,最主要的三大症状为:①认知退化 记忆力变差、健忘、判断力及计算能力不好,且对时间及地点的方向感混乱;②行为状态退化 出现日常生活能力減退,例如吃饭、穿衣、洗澡及如厕等都有困难,不能自行购物、坐车、甚至连回家都有困难;③精神状态退化:如忧郁、妄想、幻觉以及异常行为,包括攻击等情形。目前的估计,被诊断是失智症的患者中有大约60.00%至70.00%是阿滋海默症或是与脑血管疾病式的混合种,有10.00%至15.00%是路易氏体型失智症,剩下的分布于其他各式各样的失智症包括了额颞叶退化、酗酒失智、血管疾病失智。

据统计,上海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户籍总人数的20.00%,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老人失智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达3.00%~5.00%,在80岁以上则增加到20.00%。老人失智症病程长,护理照料难度大,直接和间接的社会投入也很高,失智老人的社会保障、护理照料、安全防范,法律保护等问题也变得非常突出,给家庭、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2 进一步做好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照护的建议

3.2.1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

力争在20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来临前,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主要包括鼓励社会力量大力兴办为老社会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长期照料服务。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和指导长期照料服务事业的发展。

失智老人护理实行两条腿走路方针,以适应失智老人逐渐增多的需求变化。一是积极兴建以长期护理为基本服务内容的失智老人照料机构;二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通过有资质的全科家庭医生上门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居家护理适合没有精神症状、病情较轻的失智老人,主要给予的是生活护理。社区老年中心适合病情不是很重,但家庭成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的失智老人。专业的失智失能老人照料中心主要接收有严重精神症状,或比较严重的残疾和躯体疾病的失智老人,采取的是住院护理。

建立失能老人护理津贴制度。国家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养老补贴以及社会救助,最应优先并重点保障的,就是城乡众多的失智失能老年人。建议建立养老护理津贴制度或养老护理保险制度,政府的补贴不但要补贴到社会服务机构上,还要落实到需要长期照护服务的老年人 (或承担照护责任者)身上,使社会资金真正资助到需要照护的老年人,杜绝资源浪费。

3.2.2 推动失智老人护理员队伍建设

解决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需要刻不容缓地培训专业护理人员,加强资质认证,努力建成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护理员队伍。建议:①举办公益性质的失智症家属培训班,提高居家护理的水平。②由财政、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联合,成立“失能老人家政服务中心”,提供经过培训有一定岗位资质的护理人员。③招收愿意从事该项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下岗(甚至退休)职工,经过专业培训,解决护理员紧缺问题。

3.2.3 构建失能失智老人康复服务社会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