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绘画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儿童绘画想象力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绘画想象力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绘画想象力的重要性

第1篇:儿童绘画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少儿绘画;创造力;想象力

一、生活是少儿想象力的源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理智活动。”他指明了形象思维发展中的重要性。生活里的形象,反复出现会在人的记忆里产生意象。想象力是在意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培养少儿绘画的想象首先应丰富他们感性经验。首先应多带少儿去郊外体验大自然的风光。春天的百花齐放、柳枝发芽,燕子呢喃;夏天河水碧波荡漾泛舟河上,岸旁垂钓,听青蛙歌唱;金秋硕果累累,树叶有红有绿,遍地金黄;严冬皑皑白雪,银装素裹,大地上有着神秘的色彩,使少儿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又引起许多的幻想。其次,引导少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如马路上的车水马龙,交警叔叔不畏酷暑寒冬在指挥车流。带少儿听音乐会,看晚会演出,使少儿不但领略到乐曲的美妙,更能提高审美意识。

二、情感是想象力发展的不竭动力

少儿天生就会画画,他们会用绘画来渲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心智,因为心灵是智慧的土壤。艺术的表面是形象,艺术的背面是情感。我们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孩子在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渲泄是用画笔来表达,他内在心灵的需求。画画是人本有的天赋,少儿天生就爱画画,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那种不能用语言和言情表达之外的表达,就是绘画,所以儿童画是少儿情感的必要表达方式。他们从两岁开始要手中有画笔就满世界画画涂涂,旁若无人地陶醉在想象之中,如果大人横加喝斥,就会扼杀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要充分发挥少儿的主体作用。注重少儿学习过程,让少儿画其所画,画其所想,使少儿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注重引导少儿的情感因素,只有情趣才能爱画画。只有爱画画,才能有激情,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好作品。例如听了故事《美人鱼》后,孩子们深深为美人鱼的故事所感动,讨论热烈,有的说:“美人鱼太可怜了,我不想让她死。”有的说:“我想让美人鱼会说话。”有的说:“我想让美人鱼结婚”等等,启发少儿的想象力,让他们画“我能为美人鱼做点什么。”孩子们纷纷拿出手中的笔,画出了自己的想象中的美人鱼,五彩缤纷,形态各异,有的画出了美人鱼过圣诞节,小鱼们给美人鱼送圣诞礼物。有的画出了美人鱼要生孩子了,美人鱼肚子特别大,里面有两个小美人鱼。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画?她说:“我想让美人鱼有孩子,这样她就不会死了。”多么稚拙的语言,天真无邪,随心所欲毫无造作之气,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

三、实践是想象力的发展归宿

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作画无所顾忌,随意夸张,对世界充满好奇好动的特征大都反映在玩上,在玩中增长知识,在玩中求乐。了解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在辅导时就应该从玩开始,玩就是美术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想象力是创造的前奏,不会想象就不会创造,对此要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相结合,积极引导,集绘画、游戏于一体。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的好奇张扬,启发少儿大胆落笔,创作与同伴不一样的作品,少翰呕峄出智慧的火花,才会更好地发挥想象创造潜能。多鼓励和提倡儿童大胆地画,无论是想象画、写生画、创造画都应让少儿亲自去体会一下,实践一下,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少儿的天赋才能得到发挥、发展。少儿的想象力,创造性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挖掘,少儿的聪明才干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第2篇:儿童绘画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儿童画;求全行;幻想性

所谓儿童画就是指在绘画过程中不讲究任何的画法,所有的造型、色彩及比例都是按照自己的感官支配完成的。与现代绘画追求复杂的绘画手法及技巧不同,儿童画追求的是自我的表现,以儿童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去看待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也是最率真的一面[1]。

一、儿童画的特点

儿童画是以儿童特有的眼光去看世界的结果。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现代作家更注重的是对城市、工厂等现代文明的描述,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作品。儿童画元素则是将作家的眼光重新返回最真实最朴素的角度,将儿童画与现代化结合在一起,赋予现代画真实、纯粹的面貌。儿童画的主要特点有:

(一)率真性

由于儿童特有的特点,在画画时所画出的事物都是自然感情的流露,没有任何的修饰和加工,看到什么画的来的就是什么,也许成人无法理解儿童画所表达的意义,但是儿童画的真实还是让很多作家无比青睐,这也是现代绘画与儿童画最大的区别。

(二)夸张性

儿童在绘画时往往会将看到的事物夸张化,这是由于儿童的世界里对事物的直观比例没有很好的把握,只能凭借自己的发挥,因此,在绘画时往往会将事物进行夸张,儿童画中往往把人的头和眼睛画的非常大。绘画的夸张化是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强调的是自己的感受,在绘画过程中会将自己或喜欢的人重点突出,以此表现出重要性。

(三)求全行

求全性是指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将所看到的的事物都画进去,直至画满为止,甚至是事物重叠出现[2]。这表现了儿童在绘画中不愿对自己看到的事物进行舍弃的天性。

(四)幻想性

幻想是一个画家进行创作的动力和源泉,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作家只会闭门造车。儿童时期的想象力总是千奇百怪且无章可循。表现在在绘画中就是儿童在绘画时经常使用圈或线条来表现所看到的事物,这是儿童特有的表达形式。看似简单却极具想象力。有些儿童在绘画中将房子画在月亮上,这种看似荒诞的想象力也正是现代作家所欠缺的[3]。

(五)色彩使用稚拙

儿童时期对于色彩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在他们眼里更分不清分冷色系与暖色系,对事物的色彩也不是按照事物本身的颜色去描绘。在色彩的使用上,儿童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填补。儿童在色彩的使用上往往表现出稚拙、粗狂的特点,这也与儿童画的夸张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儿童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一样的美感。

二、当代绘画创作现状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绘画形式越来越丰富,绘画的讲究越来越多,人们的绘画视角也发生了变化,画家绘画时不再只注重对自然的描绘,而是转向对工业文明成果的创作。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绘画作品多是高楼大厦和工厂,使绘画只注重对色彩对绘画手法及技巧,而忽略了绘画本身所传达的意义。很多画家心浮气躁、不能安下心创作,只是一味的追求“新”、“奇”、“异”,使得所创作的作品背离了作品的本意,让人们越来越看不懂,离自然与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遥远。

三、儿童画元素在现代绘画中的渗透

由于现代绘画创作的不如意,很多画家都在反思绘画方式,开始将儿童画元素加入到自己绘画的灵感中,吸收和模仿儿童画的特点,并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如,我国著名画家丰子恺、齐白石及西方现代画家代表毕加索、米罗及马蒂斯等等,都将儿童画元素与现代画中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将儿童画元素应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就是以儿童的角度看世界,他笔下的花鸟及山水都能表现出天真、率性的特点;丰子恺的作品及时简约、朴实,画风天真、质朴无华,他的作品多以描绘儿童生活为主,强调以孩子的眼光看事物。

儿童画元素中的夸张性被西方的很多画家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如毕加索、马蒂斯等等,他们将儿童画元素与自己的绘画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立体派和野兽派。他们都将自己的眼光及思维方式转向儿童,以儿童的思维方式去创作,所表现的的作品更为真实和更富有想象空间。

四、儿童画元素对现代绘画的启示

现代作品在创作时要摆脱成人的思维模式,以儿童的眼光观察、认识事物。只有这样创作的作品才不失本真、呈现事物的本源;此外,现代作家在创作时要时刻保持童心,充满幻想并以我为中心,不受任何外在事物的约束,只有这样创作的源泉才不会断;最后,画家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阅历,不断进行创新,将儿童画元素一个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结束语:在当代,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各种多媒体技术的宣传,使得部分画家的作品越来越远离生活,失去创作的灵感。而儿童画却以独特的视角和色彩使用方法得到越来越方艺术家的重视,将儿童画元素应用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现在应大力倡导和弘扬儿童画元素中的纯粹和率性,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以儿童的思维去思考世界,使画家静下心来创作,回归创作的本源,使自己的作品更简单、质朴却不失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陈.儿童画,独特的心灵之旅――儿童绘画心理浅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8)

第3篇:儿童绘画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儿童画;启发;涂鸦

我在指导儿童画画时,积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置身于画境,倾泻情感,融感情于绘画内容之中,从而提高了作品质量。以下是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儿童创作,增强自信心

儿童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和不稳定的阶段,对新事物怀有好奇和新鲜感,但遇到困难又有畏惧心理,缺乏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消除影响学生创作的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增强学生的信心。在教学中,一方面以表扬为主,教师的激励和表扬会增强学生创作自信心;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自己作品的成功之处,从中发现自己作品的价值,增强创作信心。

二、创造条件,启发想象,激趣

1.选择合适的情境,激趣,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充分尊重儿童创造的绘画语言,选择合适的情境,激趣,把学生带入想象之中。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设置情境。

儿童对故事都比较感兴趣,在指导儿童创作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诱导学生置身于创作的故事情境之中,则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跃然纸上,惹人喜爱,显露出儿童的创造智慧和创作才能。这样,学生既能听讲故事,又能自由作画。

(2)播放动听的音乐感染学生,创设情境。

在指导儿童绘画创作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

(3)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入情境。

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可根据创作主题设计问题,鼓励儿童积极思考问题,支持他们大胆发表见解,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答问题,从而进入绘画情境,深化绘画主题。

2.学生想象力的丰富,源于平时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想象力是儿童绘画必不可少的因素,更是儿童创作的重要成分。

想象力源于见多识广,当然,培养想象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自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鼓励学生用笔记的形式把所见、所感、所想的及时记录描绘下来。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在尊重学生主观想法的前提下进行恰当的启发和引导,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想象的源泉才不会枯竭。

三、以儿童般的手法指导学生作画技法

1.突出主题的“儿童味”。对儿童绘画心理的研究证明,不同年龄儿童的表现也不同,往往较小的儿童在绘画上表现得比大孩子更大胆、更单纯,即体现在绘画上的“稚拙”和“粗狂”。儿童的“涂鸦”很大程度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所以,教师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教师要牢牢记住所指导的“儿童画”是儿童的画,所以必须要有较强的“儿童味”即“童趣”。如果让孩子们画成人的画,那就会成为“小大人画”,这样缺乏“儿童味”又不具成人功力,这种创作当然是失败的。要让儿童画有“儿童味”,就得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大胆地去画,尽可能地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大胆地表现出来,把他们丰富、大胆而幼稚的想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定稿时,教师只能在构图的处理及整体效果方面帮助学生出谋划策。这样由学生自己用“心”表现出来的作品,才是有真正品味的“儿童画”。

2.突出画面布局的整体性。教师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不要拘泥于笔、用墨等传统的一些技法上(因为往往孩子们自己创作的一些方法更能表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当然就是他们要表现的“技法”),而应该从画面的整体效果出发,注意大的层次及色彩变化就行了。不要面面俱到,要指导学生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特征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多种工具,综合使用多种技法。

第4篇:儿童绘画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一、生活是幼儿想象力的源泉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理智活动。”他指明了形象思维发展中的重要性。生活里的形象反复出现,会在人的记忆里产生意象,想象力是在意象基础上发展而来,培养幼儿绘画的想象首先应丰富他们感性经验。首先应多带幼儿去郊外体验大自然的风光。春天的百花齐放、柳枝发芽,燕子呢喃;夏天河水碧波荡漾,泛舟河上、岸旁垂钓、听青蛙歌唱;金秋硕果累累,树叶有红、有绿,遍地金黄;严冬皑皑白雪,银装素裹,大地着上神秘色彩,使幼儿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又引起许多的幻想。其次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如马路上的车水马龙,交警叔叔不畏酷暑寒冬在指挥车流;妈妈每天不辞辛苦地骑车送孩子上幼儿园,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看到修路工满身尘土挥汗劳动,使幼儿知道现代建筑是许多人不辞劳苦的结晶,就会产生不同的新鲜感受,更会联想出许多往事传说。带幼儿听音乐,看晚会演出,使幼儿不但领略到乐曲的美妙,更能提高审美意识。例如教幼儿画“新式汽车”前,我先带他们观察马路上各种车辆,而后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各式各样的玩具汽车,使他们由远及近、有浅入深地感知了汽车的构造、用途,在此感性经验基础上又向他们出示了许多奇特的新式汽车图片,孩子们兴奋异常,思维开阔,大胆想象,按捺不住急切作画的心情,就连调皮捣蛋的孩子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创作中去。结果孩子们创造出了“飞机汽车”、“苹果汽车”、“机器人汽车”等极其富有想象力创造性的作品。

二、情感是想象力发展的不竭动力

幼儿天生就会画画,他们会用绘画来发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心智,因为心灵是智慧的土壤。艺术的表面是形象,艺术的背面是情感。我们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孩子在画什么东西,但实质上是一个孩子在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发泄,是用画笔来表达他内在心灵的需求。画画是人人本有的天禀,幼儿天生就爱画画,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那种不能用语言和言情表达之外的表达,就是绘画。所以儿童画是幼儿情感的必要表达方式。他们从两岁开始,只要手中有画笔,就喜欢画画涂涂,旁若无人地陶醉在想象之中,如果大人横加喝斥,就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学习过程,让幼儿画其所画,画其所想,使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注重引导幼儿的情感因素,只有情趣才能爱画画,只有爱画画,才能有激情,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好作品。例如听了故事《美人鱼》后,孩子们深深为美人鱼的故事所感动,讨论热烈,有的说: “美人鱼太可怜了,我不想让它死。”有的说:“我想让美人鱼会说话。”有的说:“我想让美人鱼结婚”等等。我让孩子们画“我能为美人鱼做点什么”,孩子们纷纷拿出手中的笔,画出了自己想象中的美人鱼,五彩缤纷,形态各异。刘音小朋友画出了美人鱼过圣诞节,小鱼们送给美人鱼许多漂亮的礼物;齐筱颖小朋友画出了美人鱼要生孩子了,美人鱼的肚子特别大,里面有两个小美人鱼。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画,她说:“我想让美人鱼有孩子,这样她就不会死了!”多么稚拙的语言,毫无造作之气,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

三、实践是想象力的发展的归宿

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作画自由,无所顾忌,随意夸张,对世界充满新鲜感,什么都想知道,他们好奇好动的特征大都反映在玩上,在玩中增长知识,在玩中求乐。了解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在辅导时就应该从玩开始,玩就是美术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例如小班的玩色活动就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在辅导画画时,应打破常规,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应童心,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判断能力,为其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尊重天性,顺其自然,潜移默化地引导。想象是创造的前奏,不会想象就不会创造。对此,教师要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相结合,集绘画、诗歌、舞蹈、音乐、游戏于一体,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好奇的张扬,启发幼儿大胆落笔,创作与同伴不一样的作品。只有在自由自在的创作过程中,幼儿才会画出智慧的火花,才会更好地发挥想象、创造潜能。多鼓励和提倡儿童大胆地画,无论是想象画、写生画、创作画、自由画,都应让儿童亲自去体会一下,实践一下,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儿童的天赋才能得到发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性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挖掘,儿童的聪明才干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记得有一次我让孩子们画“水果想象画”,在孩子们观察和了解各种水果的基础上启发想象:“现在我们来变魔术,让这些水果变成小精灵,有眼睛、嘴巴、手、脚……而且会哈哈大笑,会生气,跟小朋友一样,它们生活在自己的王国里,如果你是水果小精灵,你愿意打扮成什么样子,做什么”。孩子们兴奋不已,随着音乐做出了各种动作,并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在绘画时兴致昂然,边画边联想,没有一个说“老师我不会画的”。结果有的画出了水果小精灵放录音机开舞会,有的画出了西瓜国王发脾气,有的画出了美的菠萝公主,长着长长的卷发,穿着美丽的花裙子……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5篇:儿童绘画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 创造力 想象力 联系实际

美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所占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对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英国的艺术教育家赫本・里德曾说过,“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换句话来说,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美术渗透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在语言表达能力尚且不能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时,会选择用美术来表达。美术教育并非是儿童简单的绘画创作,它包含了手工制作、绘画创作以及绘画欣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只有绘画训练才是思维训练的突破点。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所获得的思维能力、创作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是不容忽视的,素质教育提倡发展人的整体素质,其中,美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的创造者,他们不仅仅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有创造、审美、动手能力。

美术是一种艺术,它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固态的体现,然而在实际的美术教育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极端:

一是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将许多固有的思想强加在幼儿的身上,如同打造了一把枷锁,将幼儿的思维牢牢地锁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使其思维定势。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然后学生依样画葫芦,机械地模仿,这样固然可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但也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自我创造和发挥的能力,使他们变成了简单的画画工具,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失去对美术的兴趣,从而产生抵触的情绪,这样,通过美术教育进行美育就成了空谈。

另一种是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完全让学生自由发挥,使得幼儿的创作毫无章法,最终导致幼儿的绘画水平总体停滞不前。对于这种消极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提高自己整体的绘画水平,难以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使得幼儿认为美术毫无意义,继而失去学习美术的欲望,使美术教育难以继续下去。

无论是教师主导型还是学生主导型,都是不可取的。那么,要如何对待“教”和“学”的关系呢?“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从本质上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意义的过程。”[2]幼儿的美术教育培养重点在于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过早地叫他们学习素描和国画,而是培养学生的感官能力,继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美术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技巧。首先,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考虑到幼儿的兴趣与心理特征,其次,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地位,正确地引导幼儿自主全面地发展,将教与学完美地结合起来。

由于幼儿特殊的心理特征,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这就要求教师要懂得激发幼儿保持长久的积极性,这是很重要的方面。首先,教师要想办法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儿童最宝贵的莫过于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可以让他们对认识世界产生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将自己的无意注意放在发现世界感受世界中。其次,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想法,努力创造出自己认为美的东西,从各个方面去肯定他们的判断,由此,可以使幼儿产生继续创作的动力。再次,对于画得好的作品也及时地给予夸奖,并作出积极的评价,以鼓励其他人能够努力。

另外,还应当注重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要注意美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避免出现空中楼阁高高在上的感觉,使学生觉得美术遥不可及。对此,建议可以时常做一些实用的小手工,或者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将生活中的某个东西画下来,让学生明白,美术并非只是一种单纯知识,它于生活是有着实际的意义的,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美术的长久的兴趣。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美术教师已经不能再死扣教材,必须把握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的联系,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儿童的学习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例如,到了秋天,可以带儿童观察校园里的树木有什么变化,随即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进行创作。

美术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传统观念里的绘画,还包括手工制作和美术欣赏,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要积极尝试各种方式,使学生能够用多种方式呈现自己心中的画面,让他们知道美术并不单单只是画在纸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训练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勇于尝试更多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心中的画面。

传统的美术教育认为幼儿美术只是简单的模仿活动,因而在设定评价标准时,认为画得越像就表示画得越好,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会间接地给儿童这样一种错觉,就是美术就是为了模仿,模仿地越好美术就越好,这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地发展。因此,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从教学评价标准开始,对学生的画作给予积极的评价,遵循儿童美术创作的多样化、个性化原则,不应用成人的标准来过分苛求。

幼儿时期是美术艺术才能开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美术教育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对幼儿的美术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美育应当从小做起。

参考文献:

[1] 赫本・里德 《通过艺术的教育》[M].

第6篇:儿童绘画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美术; 幼儿;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184-01

很多家长都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孩子学好拼音、计算就行了,学不学美术都无所谓,又没想让他成为画家。”那么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利用美术这门艺术有效地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期的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也不是为了把孩子都培养成美术家。幼儿美术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美术活动中它能表现幼儿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能使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儿的情感律动,给幼儿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幼儿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都很弱,而美术活动尤其是绘画可以让孩子们表达内心情感,表现眼中的世界。

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实际上是在用笔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事物的理解与感受。他们会因感受和表现对象在造型与色彩方面的变化而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从而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幼儿拿起笔来画时,实质就是开始了与线条、颜色的游戏。同时,美术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发展幼儿的初步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来说明美术活动对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一、美术教育与培养幼儿观察力

教育学家曾说过,“观察力决定幼儿的智力水平。”美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形象的观察、注意和识别的能力。幼儿绘画作为美术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幼儿用笔在纸上,通过造型、设色、构图等手段,表现出一定的可视的美术活动,具有幼儿独特的表现特征。而美术活动可以大力发展幼儿观察力。幼儿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内容多来自他们的生活经验,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现象及变化、生活经验丰富的孩子表达能力会很强,画面或手工作品就会更丰富多彩。同时精彩的美术作品的完成又会刺激幼儿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观察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视觉,还包括触觉、味觉、听觉和嗅觉。孩子通过各种感官去认识世界。当遇到观察对象时,可以鼓励孩子用眼睛看、用双手及身体去触摸、用鼻子去闻,还可以用嘴巴去尝。这样才能让他们观察的更仔细更准确,也能更好的提高注意力及观察力。

二、美术教育与培养幼儿的记忆力

幼儿的美术作品常常表现曾经见到的事物、曾经发生的事件等等,这样就会考验幼儿的记忆力。幼儿进行的美术活动越多,产生的美术作品越多,记忆力越能不断得到提高。记忆力的发展是智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幼儿脑部发育的必不可少的推动力。

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可以有意识的去培养幼儿记忆方面的能力,如教师可以让幼儿画自己喜欢的水果,这样幼儿在作画的过程中就会尽量去回忆和记忆某个水果的外形、特征、颜色等或许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记忆创造出某些场景,并且把它展现在美术作品中。

或者教师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者动物园后让幼儿画出对其印象最为深刻的事物,这样幼儿不但在游玩的时候会注意观察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而且在进行美术活动的时候会发挥自己的记忆力去回忆事物,这样幼儿进行的美术活动越多,产生的美术作品越多,记忆力就越能不断得到提高。

三、美术教育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幼儿美术作品不能以像不像为评价标准。幼儿天性自然、纯真,他们的作品也充满了童真童趣,为成人所不能及。所以,幼儿的美术作品只要能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内心,充满童真童趣,表现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是精彩的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鼓励其大胆地实践、尝试,这对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具有积极作用,对其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美术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强烈的情感性。它直观又形象,是幼儿最为喜爱和最易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事实上,每一名幼儿对在纸上任意涂涂抹抹都非常感兴趣,2~4岁的幼儿处在自我表现的最初阶段,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再加上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延伸,在美术活动中最终会表现出来自己的强烈的个性,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的发展。

(一)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是利用以往的感知材料,经过改造结合,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如果缺乏想象力,科学将不能发展,人生也会变得灰暗。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儿童,特别是幼儿阶段,他们想像力极强,而写实力差,在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中,往往不是凭着理性去认识,而是凭着想像去认识,这种想象往往不现实,幼稚可笑。但这却是孩子们最闪光的地方。

(二)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正好处于最低层的表达创造力发展的阶段,而表达创造力,又是其他较高层次创造力的基础,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

创造力是人在创造活动中发展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是一种高级独特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成材的重要资本之一。创造力不同,其社会作用也不同。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开发,都可以成为高创造性的人。

幼儿的美术作品往往会显得无拘无束、天马行空,脱离现实世界,这正反映了幼儿强大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美术活动,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活动都为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平台。

幼儿来到纷繁复杂的世界上,他们乐于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现出来,并相互交流,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组织、加工、重建生活中所见的形象,异想天开、乐趣无穷。绘画和手工活动不仅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受力、认知能力,还能激发幼儿自由想象的欲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启迪幼儿心智,是培养幼儿创造品质的最佳手段之一。

第7篇:儿童绘画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1 学前美术教育的作用

1.1 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以及美好愿望的语言,它是儿童利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来反映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更进一步地表达儿童内心的想法。爱画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且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力,在学前美术发展过程中,儿童从涂鸦阶段的乱涂乱画到最后能够比较完整 加入自己的主观想法创作出或者模仿出自己满意的一幅画,然后给它赋予名字,并加以说明,这都显示出了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当我们拿着着实物模型告诉儿童,这是一种动物,是一只小猫,然后问儿童这是什么颜色的小猫,它爱吃什么,它有什么本领,然后让孩子创作一幅有关小猫的画,儿童就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大家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的发言,说可以画一只抓老鼠的猫、一群钓鱼的小猫、一只睡懒觉的猫、一只正在和小朋友玩耍的小猫等等。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儿童认识了事物,让他们学会了发散思维,学会把自己已知的事物和未知的事物结合起来,间接地培养了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的创造力其实不仅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还反映在儿童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在儿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成人的许多关于美术的条条框框都被打破了,比如说画面中不合比例的人物造型、大胆主观的色彩、随意的空间布置、不合逻辑的构思等。例如,当一个小朋友画了一个农民伯伯,这个农民伯伯占了整个画面,然后在他旁边画一个很小很小的房子,指出这个小房子就是农民伯伯的家,如果是我们大人画这幅画时,我们就会按照房子和人的比例去画,但是小朋友画得就充满了活力与吸引力,他不会按照我们的常规去做,这些独特的表现手法体现着儿童奇特的创造和丰富的想象。

1.2 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儿童具有独特的审美感

(1)引导儿童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儿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美是一种艺术,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但是人的审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儿童时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学前美术活动的目标就是培养儿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学前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儿童通过做创意手工、画图、艺术欣赏等活动,来感受美的力量。例如,在绘画《幸福的一家人》时,每个儿童的想象不同,绘画重点也不同,有的儿童突出一家人服装上的各种各样图案,有的儿童更强调一家人幸福的笑脸。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千姿百态、各有不同。作为一次美术活动,我想教师应该注意美的形式对激发儿童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在情感目标上,我想让儿童感受情感的美,体会到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的氛围。

(2)引导儿童接触生活中美好事物,丰富儿童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的引导下,感受繁花茂盛的花丛,体会夕阳西下的感动,聆听滴答的雨点声,观看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些都可以使儿童感受到大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好。无论是街上形形人的衣着打扮,还是大自然的鸟语花香都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陶冶。

1.3 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儿童思想品德的发展

学前美术活动能丰富儿童的文化生活,启发儿童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认识。其实对儿童道德品格的培养可以从儿童自己的作品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如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扶着老奶奶过马路,把拾到的钱交给警察叔叔等等,这些都是儿童常画的内容,虽然他们画得稚拙,但是能从画面中看出儿童的美好,他们用身心感悟着我们的美好世界。

1.4 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儿童手、眼、脑的发展

大家一提到学前美术,眼前就会浮现这样的情景,很多孩子在拿着画笔在纸上认真的画画,其实美术不只是单纯地画画,它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用手指画画,把豆子组合成一幅画,在废弃的瓶子上画等,所以学前美术不只是用笔在画,只要发散思维,就能创造出不同表现形式的画,儿童在操作中亲身体会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在这期间充分发挥了儿童的手、眼、脑的发展。他们用大脑去思考和理解,用语言交流自己的感受,用手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眼睛观察其他人的做法,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2 学前美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2.1 学前美术教育要求学生画的像,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在学前美术的课堂上老师认真地教儿童画画,以画葡萄为例,老师就用几个几何图形画出了,然后让儿童照着画,还要求要的像,儿童很容易就学会了这种简笔的画葡萄,但是在学之前,他们却能用很多方法去表现,虽然充满稚气,却体现了儿童创造的活力。模仿是一种固定的扼杀孩子创造性的方式,这会严重阻碍了儿童艺术感受和非凡才能的发展。

2.2 学前美术教育缺乏儿童情感的培养

每次当儿童完成画后,老师和家长在下课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看看谁画的最好看,每次看到涂颜色没有涂到外面且画面干净的孩子,还有看到你和老师画的一模一样的画家长就大加赞扬,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去注重这些,而应该更多地去发现儿童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感受以及情绪,这样做还能发现孩子心智的发展是否健康。

第8篇:儿童绘画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创造力 兴趣 个性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66

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小画家,而在于萌发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只注意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重点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上,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创造力的培养。学生的头脑中评价一幅画“好”与“不好”,就是看画得“像”还是“不像”。学生也习惯了“黑板――眼睛――手”的训练模式,照着黑板上的样板画画。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复制”的过程,无法展现学生的个性,更谈不上创造性。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自身的需要和欲望,就会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学生要进行绘画创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和思维。实践证明,学生总是对容易成功的绘画有兴趣,不易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就无从谈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步骤,让学生先尝到甜头,在绘画水平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再逐步加深难度,特别是加大想象力的比重,提高绘画质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步上新的台阶。每个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尤其是兴趣还不稳定的学生。兴趣的进一步发展能够促进他们成功,一旦成功就会产生喜悦,而喜悦又能激发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创造性的教学更能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力。

(一)多进行开放式提问

提问是日常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育技能之一,但是,在日常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的提问往往过于封闭、单一。教学中,我们可以多进行开放式提问,从而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丰富而多变的开放性问题,激励学生联想、创造,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多种答案。如在教孩子进行“大鸟带我去旅行”绘画创作时,可以将大鸟放在海洋、森林、沙漠等不同背景下,然后请学生大胆想象大鸟带自己做什么。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了一幅幅新奇的作品。这种留有创作空间的内容为孩子提供了想象依据,使孩子不是凭空想象,不受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发挥。

(二)用故事启迪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新内容时,我们可以为孩子创设具有故事情节的画面:在教授学生绘画动物时,先给孩子讲述大森林小动物的故事,激发孩子创作兴趣;然后,示范不同形象、不同姿态、不同画法的动物,概括动物的特征,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什么动物?还见过什么动物?最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画自己喜欢的动物。这样给他们创设了一个自由创作的天地。在学生绘画过程中,不问“这是什么”,也不向他们提任何建议,让其自由发挥,等绘画结束后,自己讲述自己的画作。没有了外界过多的“干扰”,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画出了“带着皇冠的狐狸”、“比狮子还大的兔子”……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天地,他们敢大胆地去想象,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让孩子在玩耍中创作

玩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让玩耍和创作结合起来,既能锻炼孩子的手工技巧,并且也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孩子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比如教学《美丽的树林》时,我们可以发给学生很多的彩色纸,让他们撕撕、玩玩,然后再把撕成的各种形状一个个组合起来,形成一幅美丽的树林画,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这样,美丽的树林不再是三角形、圆形的呆板组合了。又如教学《纸盒笔筒》时,纸盒的剪裁、粘贴、装饰都可以让学生在玩耍中完成的。

(四)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事物特征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与所画物体有关的资料,然后与同伴交流,让他们逐步发现、积累物体的特征。教学活动时,老师不示范,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绘画对象的理解,画出形象,接着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修改,使形象趋于正确。这是想象力和探索技能充分融合的过程,有了课前充分的准备,没有了“范例”的禁锢,学生可以毫无顾虑地投身于探索活动,去发现,去创作。

三、改变作业评价方式,延续学生的创造思维

及时对作业进行评价反馈,可以延续创造的有效期。教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我们不能以“像不像”作为衡量标准,要强化“美术是无错误学科”的评价准则。

(一)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语言

肯定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认为,人需要自信心才能发展。评价中,最好的鼓励方法就是表扬,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你画的真棒”、“这点画得太有想象力了”、“色彩真漂亮”,学生会因此受到鼓励,增强自信。

(二)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的世界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以“是否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儿童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每一幅自由创作的画作,都可能有着你想象不出的内涵。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沟通情感,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创作。

第9篇:儿童绘画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绘画 自信心 培养 策略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曾说过:“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信心”,才能勇敢地面对困难,才能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格品质。幼儿借助点、线、形、色等造型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绘画活动,不仅是幼儿情感培养和激发幼儿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锻炼幼儿意志、增强幼儿自信心的教育手段。在绘画活动中如何运用恰当的策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一、爱中找

孩子是敏感的,对于老师的爱,孩子最容易感受和接受。因此,平时我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满足孩子身心的需要。同时,积极寻找孩子身上的发光点,并给予亲切的支持,使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有一次,我让小朋友画“快乐的暑假”,小朋友开开心心地画起来了,只有圆圆皱着眉一动不动。我走过去蹲在她旁边;轻轻地问:“圆圆,暑假中有没有开心的事?告诉老师好吗?”圆圆想了好久,才轻声地说:“妈妈带我到乡下去了,不好玩。”我又问:“那你看到了什么?”“很多猪。”“把看到的画下来吧,一定很好,很多小朋友可没见过猪呢。”她的眼中慢慢放出了光彩。她开始构图,先画了一头猪,再画了猪圈和一个人,画了一个太阳。我拿起她的画,对小朋友说:“瞧!圆圆真会动脑筋,这张画画得多有趣,你们要向她学习。”圆圆非常激动,画得更认真了。

二、帮中引

自信心的建立主要靠幼儿自身的努力,让才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感受到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极大乐趣。

教师首先应帮助幼儿掌握好绘画的技能。根据幼儿的绘画特点,进行点、线、圆各种图形练习。当作品出现圆形,就引导幼儿用圆和线条组合起来画自己熟悉的物体,如气球、太阳、苹果、小兔等,在圆与线条组合的过程中,分辨方位的能力也逐步提高。通过基础的绘画训练,幼儿学会用图形与线条创造各种图像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并逐步学习了涂色方法。

多画多练是提高绘画技能的主要途径,除了每天绘画教学活动外,还利用绘画角、扮演小画家、自由活动时间,引导幼儿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教师为他们提供纸和笔,可自由涂画,区域游戏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作画。其次教师应积极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操作技能。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季节”中,画“收获的季节”,我们先带领幼儿参观了丰收的橘园,教师启发幼儿在果园中感受收获的快乐,并请幼儿与父母一起用水果制作各种东西,再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所见、所知和所想的事物,这样他们在创造过程中会表现得想象力充分、情感丰富、思维积极性高、操作能力强。通过这样的指导和帮助,幼儿较快地克服了自己的绘画薄弱点,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自信心。

三、评中激

幼儿对成人评价的依赖性与他们的年龄成反比,即使是大班幼儿,他们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仍然较差,他们往往是将成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多运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方式表扬幼儿,同时多用肯定的语言与幼儿交流。评价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举止,要让每个幼儿都觉得老师都很喜欢自己的作品。老师和蔼可亲,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才会敢画,愿意画。尤其是对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从不轻易否定,而是注重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支持和关注。这样,幼儿就会在美术活动中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并逐渐从教师正确的评价中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

四、联中促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幼儿园中教师的鼓励、表扬,而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这样是无法实现培养和建立幼儿自信心的。为此,召开家长联谊会,让家长了解到自信心的培养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及今后的生活所起的作用,让她们了解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并给予了以下的几个建议:

1.延续亲子情。家长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控制自己的言行、情绪,尽量多和孩子用积极情感来创作画,表现自己快乐心情的习惯。

2.放手让孩子参与活动。积极参与活动是儿童产生自信心的重要源泉,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如让孩子看水塘中嬉戏的鱼,到郊外放风筝,制作面具等等,从而逐步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