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质燃料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质燃料锅炉是采用高密度的压缩成型生物质作为锅炉的燃料,由于燃料的压缩密实,限制了挥发分溢出速度,所以生物质燃料燃烧主要由下面几个条件控制:一定的温度;一定的空气(氧气);燃料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程度;燃料中的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剧烈的化学反应时间。由于生物质燃料的燃点为250℃,其温度的提高由点火热供给。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是燃料中的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剧烈化合并放出热量的过程。因而,氧气的供给量决定燃烧反应的过程,通过对供氧量的控制,可以很好地控制燃烧反应。另外,生物质燃料很有一定的水分,并且生物质燃料是经过压缩成型的,它的压缩密实,限制了挥发分溢出速度,不易着火燃烧的形成黄色明亮的火焰,容易冒黑烟。所以现运行的生活及工业锅炉的结构不适合直接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若不加改造直接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锅炉将出现冒黑烟、效率低、有粉尘污染等现象。因此,燃用生物质颗粒燃料锅炉需要加装专门的送风设施,在充分保证燃烧生物质“颗粒”供氧量的要求下,锅炉进风量可以进行调整。生物质颗粒锅炉的技术关键是:高密度生物质“颗粒”压缩成型加工设备与连续性生产的自动生产线、锅炉结构、燃烧方式、换热方式、送风方式突破传统模式。
二、物质燃料锅炉的运行
生物质燃料锅炉的运行与燃煤锅炉的运行一样,根据不同的锅炉规格型号设置不同的燃烧设备。但由于生物质颗粒燃料是经过压缩成型的,水分大、密度高、挥发分溢出速度慢,不易着火燃烧,容易冒黑烟。所以要保证生物质燃料燃烧完全,即:要使燃烧设备与所用燃料相适应;要从提高炉膛温度、改善燃烧来减少不完全损失;要从燃料空气比例,煤层厚度,炉排速度,炉膛负压和过量空气系数等来进行调节和控制;在运行中要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
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也常规火力发电技术的区别主要有两点,同时也是两大技术难点,一时燃烧设备,二是上料系统。生物质的燃烧设备主要有:堆装燃烧、炉排式燃烧锅炉、悬浮锅炉、和流化床燃烧锅炉。目前,炉排式燃烧锅炉该技术在国外被广泛应用,有成功的运行经验。在国内已经建成和投运了25太机组,目前运行良好。振动炉排锅炉为自然循环、单汽包、但炉膛、平衡通风、室内布置、全钢架结构、底部支撑结构型锅炉。锅炉汽水系统采用自然循环,炉膛外集中下降管结构。该锅炉采用“M”型布置,炉膛和过热器通道采用全封闭的模式结构,很好地保证了锅炉的密封性能。过热蒸汽采用四级加热,三级喷水减温方式,使过热器温度有很大的调解裕度,以保证锅炉蒸汽参数。尾部竖井内布置有两级省煤器、一级高压烟气冷却器和两级低压烟气冷却器。空气预热器布置在烟道以外,采用水冷加热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尾部烟道的低温腐蚀。
由于生物质燃料是经过高压低温压缩加工成型的颗粒状燃料,水分大,体积大,燃料之间相互碰撞阻力大,所以在安装螺旋式上料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螺旋式上料机安装时,输料管与地面下储料斗连接时要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但为了节约锅炉房占地面积,同时又符合锅炉房设计规范的工艺布置要求,所以输料管的倾斜角≤60°为宜。在燃料经过螺旋式上料机的螺旋轴转动下通过输料管进入到密闭式料斗时,由于燃料层厚度受煤闸门的限制。因此,为了避免燃料进入的太多,造成燃料在密闭式燃料斗和输料管内积压,并影响燃料通过煤闸门。可以在螺旋式上料机最上端与密闭料斗连接的输料管最上端位置开一个检查孔,并安装一个行程开关对螺旋式上料机电动机的启动、停止进行自动控制。当密闭式料斗和输料管内的燃料积压时,可以自动切断螺旋式上料机电动机电源,而使螺旋式上料机停止工作;当密闭式燃料斗和输料管内的燃料缺少时,自动连接螺旋上料机电源,使螺旋上料机开始工作,往输料管密闭式料斗内输送燃料。由于生物质燃料是高挥发分燃料,燃料的燃烧速度比煤快,并且燃烧所含的灰分比煤低,燃料的燃尽率比煤高。生物质燃料的燃尽率可达到96%,而煤的燃尽率在85—94%之间。所以生物质燃料在燃炉中的燃烧温度能达到1060℃以上。因此根据锅炉负荷情况,正确调整生物质燃料层的高度及炉排转,是为了最大的提高锅炉热效率的一项措施。一般燃煤锅炉的煤层厚度控制在100—140毫米之间,负荷高时加高煤层厚度,负荷低时减低煤层高度。炉排机转速一般情况下可控制在250—400转/分钟,最高不超过450转/分钟,以维持煤燃料的足够燃烬时间。而生物质燃料的燃点低、挥发分高、燃烧速度快、燃烬率高、燃烧温度高。所以根据生物质锅炉经过一个采暖期运看,我们认为生物质燃料锅炉的煤层厚度一般控制在130—150毫米之间,负荷高时可加高燃料层厚度,负荷低时减低燃料层厚度。炉排机转速一般情况下可控制在300—500转/分钟,最高不超过550转/分钟。以便维持生物质燃料足够的燃烬时间。如果炉排机转速过慢,容易引起倒燃而使燃料斗里的燃料着火。所以在锅炉运行要随时观察炉排上燃料燃烧的情况,如燃料斗里的燃料有着火现象,应及时加大炉排机转速,以消除燃料斗里的燃料着火情况。
关键词:生物质能;生物质直燃发电;固体成型燃料;沼气技术;考察
0 引 言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生活中关注率最高的问题,尤其石油属于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是现代经济社会赖以正常运转的血液。随着全球矿物能源的快速消耗,能源危机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战略挑战。瑞典、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在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政策措施、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市场运行模式等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并取得了较大成果和成功经验。在全面考察上述三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瑞典、德国在生物质直燃发电、固体成型燃料、沼气技术等方面的利用现状与成功经验。
1 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
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是在传统的内燃机发电技术上进行设备改型而实现的、通过直接燃烧生物质原料作为替代燃料进行发电的一种新技术。在瑞典,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并得到规模化商业应用。其技术路线为“锅炉+汽轮机/斯特林发动机(通常为热电联产,即CHP)”,其中,汽轮机发电技术为常规技术,一般应用于中型以上发电系统,斯特林发动机发电技术处于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阶段,是目前生物质利用方面的重点研发技术。利用斯特林发动机的热电联产技术已经满足瑞典全国近一半的热力需求。近年来,生物质与矿物燃料(主要是煤)的混合燃烧发电得到许多研究和示范应用,研究结果指出,混燃可提高生物质发电的效率,且当生物质的比重不高于20%时一般不需对现有设备作改动,是生物质燃烧发电的发展方向。
本文以瑞典Enkoping的一家热电联产厂ENA ENERGI为例进行说明,该厂发电装机容量24MW和50MW供热能力(见图1),能够为城市居民区域供热,燃料来源于伐木副产品、木材厂锯末和造纸厂废弃物等生物质原料。
ENA ENERGI每年需要约350 GWh的生物质燃料。其突出特点是所用燃料的10%为能源作物,全部由工厂自己种植,利用污水处理厂的废水进行灌溉。专门的能源作物如柳之稷可以吸收氮,该工厂种植的能源作物每年能减少20吨的氮排放(见图2)。
2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
所谓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就是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作用下, 将各类原来分散的、没有一定形状的秸秆、树枝等生物质,经干燥和粉碎后, 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密度较大的各种成型燃料的新技术。其产品为棒状、块状和颗粒状等各种成型燃料(见图3),密度可达0.8~1.4克/立方厘米,热值为16720千焦/千克左右。性能优于木材,相当于中质烟煤,可直接燃烧,燃烧特性明显改善。同时具有黑烟少、火力旺、燃烧充分、不飞灰、干净卫生等优点,NOX、SOX极微量排放,而且便于运输和贮存,成为商品。
瑞典的森林面积广阔,是世界闻名的“森林之国”,森林覆盖率高达60%,高速公路的很多路段都从森林中间穿过。目前,瑞典利用林业废弃物如树皮、树枝、木屑以及能源作物等生产固体成型燃料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形成了从原料种植、收集、到颗粒(或切片)生产再到配套应用和服务体系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瑞典全国总能源消耗的30%为可再生能源,木质燃料占其中的46.7%。
今后,瑞典固体成型燃料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
(1)开发生物质颗粒燃料原材料基地;
(2)开发经济性好、资源效率高的颗粒燃料生产(包括储存)工艺;
(3)开发分级的颗粒燃料以适应不同燃烧技术需求的用户。
其总体目标是:每年至少减少生产成本4%或2000万克朗。
3 沼气技术
3.1 车用沼气技术
在瑞典,利用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生产沼气也非常成功。沼气的年总产量约为1400GWh(1.4×109kWh),主要产自于200多家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消化池,其产量约占沼气总产量的60%;其余为垃圾填埋场(产量约占总产量的30%)以及工业污水处理厂和混合消化厂产生的沼气(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0%)。有机废物转化成沼气时产生的消化残余物,还可作为生物肥料。
近年来,瑞典成功地将沼气用作汽车、火车燃料,技术已经成熟,也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模式。本文重点介绍Linkoping沼气厂及其车用沼气供气站。
瑞典Linkoping沼气厂建于1992年,项目总投资900万欧元,政府一次性投资补贴100万欧元。该厂不仅处置了牲畜粪便和大量有机废物,而且还通过混合消化产生了沼气和生物肥料。自2001年开始,提纯后的沼气可以注入当地的天然气配气管,以及专门的汽车供气站。
目前,Linkoping沼气厂每年处理各种有机废物约5.5万t,产生的沼气量约为20~30GWh(75%CH4),相当于当地天然气消耗量的25%,每年可减少CO2排放3700t。该厂每年收集并处理牲畜粪肥2.8万t,其他有机废物如厨余垃圾、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2万t(主要来自15家食品类工厂,其中包括屠宰场、海产品生产加工厂等)。原料通过进料池(800m3)、热交换系统、消毒系统(巴氏杀菌,1h,70℃),进入传统搅拌消化池(2250m3,停留时间20~25d,70℃,含固率6%)。沼气厂见和沼气生产工艺流程如图4、图5所示。
Linkoping沼气厂生产的沼气通过地下管线直接提供给2km外的供热站,并能供作汽车燃料。该厂同时还在经营车用沼气供气站,满足当地近400辆公共汽车的燃料需求(见图6)。
供热和车用沼气出厂前需要进行提纯处理。该厂的沼气提纯能力为250m3/h,提纯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提纯净化:通过Sulfatrate工艺去除S利用Selexol去除CO2;(2)干燥;(3)压缩(添加5%~10% 的丙烷,调整沃伯指数,使之等同于天然气)。
3.2? 沼气发电技术
欧洲沼气发电技术以德国为典型代表。目前,德国国内沼气发电工程的数量已由
1992年的139家发展到2003年底超过2000家,发电装机总量由1999年的50MW猛增到2002年的250MW。德国沼气工程技术的要点主要包括:
(1)发酵原料
发酵原料以畜禽粪便、玉米青贮秸秆,青贮饲草为主,另外还有餐饮旅馆的厨余垃圾、农副产品加工的废弃物,以及多余的粮食(如小麦、玉米)等。对有机垃圾有着严格的控制,必须在70℃的高温下经过1小时的处理才可以进入沼气池发酵,由此产生的沼渣才能作为有机肥料施用到田地去。
(2)发酵工艺
较大型的沼气发酵装置以地上USR工艺为主,中型牧场以地下池的完全混合式为主,发酵形状多数为圆柱体式,生活有机垃圾和秸秆青贮料的干发酵为地上和半地下箱式发酵装置,均采用批量式发酵工艺(见图7)。发酵滞留期一般为28~45天,少数发酵达到56天。由于发酵池都采用发电余热进行加温,发酵池内部温度一般都控制在40℃~45℃之间。
(3)进料及搅拌
沼气发酵原料根据形态的不同采取两种进料方式:一种是利用泥浆泵将液态原料输送到发酵池,一种是将固体原料,多数为切碎后青贮的玉米秸秆或牧草通过螺旋式送料器输送到发酵池内。为了出料方便,进出料管道直径都大于200毫米。为提高沼气的气量,除干发酵装置以外,多数沼气发酵池内部一般都设有搅拌装置。
(4)沼气贮存与净化
由于产生的沼气很快就转化为电力,沼气工程一般都采用橡塑气袋,有的为单独设置,有的直接设计在发酵罐的上部。这一点与我国的沼气装置不同,主要是因为对于发电机组来说不需要单独设立有一定压力的储气装置。沼气净化系统广泛应用氧化定位法,少数工程采用活性碳和生物菌去除沼气中硫化氢工艺(本文考察的Altenow大型沼气工程发电厂采用FeCl2脱硫,见图8),有一部分未经净化直接发电。大多数工程都未采取除水工艺。
(5)沼气发电系统
大型的沼气发电机组均采用纯沼气的内燃发动机,中小型的工程多数采用双燃料(柴 油+沼气)的柴油发动机,少数采用纯气体内燃机发电机机型。一般沼气发电工程的发电装置都能满足当地上网要求,少数工程使用监控设备,检测发电气体含量、温度、产量以及pH值,有的示范工程已采用了远程自动监控系统。发电产生的余热一部分用来加温发酵池,剩余部分用于区域供热,实现热电联产。
(6)厌氧发酵的后处理
由于利用生物质生产的电力可优先上网并享受优惠价格,德国的沼气工程生产的沼气全部用作发电上网。发酵后的沼液经储液池贮存后,直接由拖拉机罐车运到田间进行喷洒。少数畜牧场沼气工程和大型沼气工程采用固液分离(见图9),将沼渣与沼液分离,脱水后的沼渣经简单堆放后可直接用作有机肥料,清液可再循环进入发酵池。
(7)沼气工程的运行管理模式
德国农场主很多,农场养殖奶牛和猪占大多数,家禽和其它特种养殖的较少,一般沼气工程都是为发电而建,大多数沼气发电工程都由农场主自己进行管理。较大的沼气工程独立运营管理。
(8)沼气工程的建设
德国农场主建设沼气池,其工程设计报告需要得到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如环保、农业、消防等部门的审查批准,一般这些工作都是由专门的技术服务公司或服务组织来完成。有的技术及设备公司采用的是“交钥匙工程”的方式为农场主建设沼气发电工程。大电网的广泛区域分布由电力公司负责完成,农场主建设沼气工程只负责连接到电网部分的投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瑞典、德国等欧洲国家为了减少能源的对外依赖、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非常重视。瑞典、德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均有明确的生物质能发展目标、政策和保障措施。对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既可以转化为液体燃料或沼气等气体燃料代替汽油和柴油,也可以通过锅炉直接燃烧发电和供热,特别是生物质能资源分布广泛,品种多样,因此,瑞典、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都把生物质能作为优先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予以高度重视。各国扶持政策到位,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先进,经验成熟,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已成为重要的新型产业,对保障能源安全、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发展,以及确保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2 建 议
中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工作尚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需要借鉴欧洲各国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缩短关键技术研发周期,加快产业化进程,着重要做好以下几点:
(1)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引导生物质能产业形成
瑞典、德国生物质能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制定了使生物质发电或燃料化应用有利可图的价格,并以法律法规形式颁布,长期保持不变。中国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首先有关部门应协调配合,制定明确的促进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的政策和措施,并保障已有法律和政策措施能够有效实施。目前应重点在设备制造和生物质能利用市场开拓方面予以大力扶持。
(2)加大技术研发和试点示范力度,培育生物质能新型产业
国外生物质固体颗粒燃料技术、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技术、沼气供热和发电技术都是成熟的。目前,国内生物质固体颗粒成型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固体成型技术和燃烧生物质颗粒的炉具技术良莠不齐,还面临市场需求问题。因此,建议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实施试点示范,解决技术瓶颈问题,探索产业化经验。
关键词: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前景
在寻求经济与能源平衡点的过程中,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污染少、可再生等优势,成为了我国发展低碳环保型经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 我国新能源的主要种类
我国的新能源大致主要分成了六种,依次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太阳能的理论能源存储量大概为每年24000亿tcc(吨标准煤),66.6%的陆地年日照小时大于2200,每平方米收到的太阳辐射是6000兆焦;风能的能源储量为3.23TW(1太瓦=10亿千瓦),可以挖掘的隐藏陆地为250GW(1吉瓦=1百万千瓦),而近海为750GW;小水电的能源储量为19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1.28GW;海洋能的能源储量为260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50GW,当中潮汐能的能源储量为110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23GW;生物质能的能够挖掘潜力现在为3.17亿tcc,2050年将会达到9.75亿tcc;地热能源量为2000亿tcc,高温是6.5GW。
2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概况
2.1 我国太阳能目前的发展状况
太阳能的应用方式往往是利用太阳自己创造出的热能通过正确的技术方式转变成电能系统,然后变成电能进行使用。我国拥有丰厚的太阳能资源[1],国内当前市场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的相当快速,往往是针对光伏发电。我国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很广,包含了通信工业(占36%)领域、农村地区(43%)、光伏并网发电系统(4%)、其他商品占了17%。而市场化自行管控与政府政策性扶植的市场又分别占了一半。我国非常关注且加大了支撑大范围的地面光伏型发电站创建的力度。在今后的太阳资源发展目标中,增加了智能化电网构建,推行分布式屋顶光伏站的构建,如此做不但可以处理居民大量用电的需求,也可以很好的管控并降低在电力系统上的投资成本。
2.2 我国风能源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风能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富有的。然而因为在很多方面受到了技术的限制与实际实施环境的约束,所以我国的风能源目前的开发使用领域较窄。努力的开发我国的风(力)能源,正确的使用它的资源优势,给资源环境保护带来实质性的帮助。风能源在某些程度中能够降低由于能源匮乏导致的能源紧缺,能够促使改进我国的资源产业构造,与相关的资源体系。风电发展的相对来说缓慢局面主要还是因为它的规模、产业和核心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善,资金投入太高,同时没有相关的专业性优秀人才。风能源使用的核心竞争力缺乏,这需要国家在相关政策与财政上予以支持与帮助。政府在风能源政策上的支持主要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对其实行贷款补助另外还要减少相关的风电税收。第二,在风电设施的创新与更新上加大财政的投入[2]。第三,我国将风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投入到相对的科技探究范围,这样可以更加容易快速的协助企业获得产业的关键技术,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 我国生物质能能源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了经济林、薪炭林、田间农作物秸秆与林业相关的资源和有机型垃圾物等等。我国的生物能资源储量相对富有,开采潜力较大。开发生物质能资源必须加大力度完成对能源基地的建造,确保拥有持久可观的燃料数目,同时创建完善的相应原材料管理体制[3]。我国现在的生物质工程高科技产业化的重点工程主要包含了:生物材料的应用、生物能源的应用和生物质原料的有效生产。
2.4 我国核能源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铀资源和其资源相比是比较缺乏的,同时分布的比较散。阻碍了我国的核资源原材料的研发探究使用。然而核能源跟其他的能源又不相同,它拥有了无限再生和无污染的优势,某种程度可以促进改善社会资源发展的困难。构建商业聚变堆,研发核聚变能,使其在我国的能源构造改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调整今后我国的能源结构。
3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风能资源十分富有,但是现在开发程度较低,当前风电装机容量所拥有的比例较低,不及1%,即便是到了2020年我国的风电发展计划的3000万千瓦,所拥有的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例也只是3%左右,因此,要推广提高应用这一类洁净能源,一定要给风电一个宽阔的政策氛围,是非常重要与必要的。依据我国电力科学院的预判,至2050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会是全国的电力装机的25%左右,当中光伏发电装机会是5%左右。预测至2020年荒漠光伏电站的累计装机会是205MW。我国拥有广阔的沙漠、沙漠化土地和潜在性沙漠,总计是110万平方公里左右。1平方公里土地可以安置105MWp的太阳能电池,假如仅通过1%的沙漠面积来放置太阳能电池,那么可以安装1000GWp,是我国当前电力装机的两倍之多。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1年的信息数据,五类海洋能在理论上能够再生的总量为767亿千瓦,当中温差能会是400亿千瓦,盐差能为300亿千瓦,潮汐和波浪能又分别为30亿千瓦,海流能为6亿千瓦,但是很难将全部能量取出用于使用的。因此技术操作上可以使用的功率为65亿千瓦,当中盐差最多,能为30亿千瓦,温差能为25亿千瓦,波浪能为10亿千瓦。根据有关专家的预计判断,至2020年,国内的年生产生物燃油总量会是1950万吨左右,其中生物乙醇是1000万吨,生物柴油是900万吨。
4 结语
由于我国新能源开发比较迟,所以在技术上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化石能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日益增加的经济发展要求了,所以,一定要努力改善能源结构,借鉴国外先进的开发技术,制定好相关的新能源发展政策等,才能够有利于新能源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王胜举,仝玉娟,姜陆洋.新能源汽车亮剑世界[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09).
“教育”为基,注重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企业“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价值取向,应成为广大职工共同追求、共同向往、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加强企业“核动力”源建设,要突出三个重点。
在教育对象上突出党员干部这个群体。党员领导干部是企业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不仅关系企业的发展方向、盛衰兴败,而且也关系企业的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关系能否带领广大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因此,以“教育”为基,首先要抓好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关键,构建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中核建中公司,针对企业深化改革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把推进中国核燃料元件事业建设,做强做优做大具有核心竞争力核燃料保障体系;始终把坚持继承创新,开拓进取;始终把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作为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的重点。通过领导干部中心组学习,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等,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党性意识,并把教育与深入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使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中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也使党员干部成为学习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人。公司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勤政廉政教育,明确了各级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并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班子成员中进行分解,与中层领导干部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纳入党员领导干部的年终考核中,责任到人;领导干部公开作出承诺,接受监督,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执行述职述廉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同其他业务工作同重视、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从而增强了各级干部职工的拒腐防变能力。
在教育内容上突出共同理想和职业道德。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选择,更是国有企业广大职工共同的心声。中核建中公司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热爱企业、热爱岗位结合起来,把倡导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企业的管理、机制、科技创新等结合起来,将广大职工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融入到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职工从事职业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不仅关系到职工个人的道德品质,更关系企业的形象、信誉和核心竞争力。在对职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四德”教育中,公司从遵纪守法、文明生产、优良秩序等方面规范职工的行为,引导职工树立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竭诚奉献的道德风尚,激发职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广大职工为公司早日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国际一流的奋斗目标尽职尽责尽心尽忠,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在教育作用上突出促进公司安全高效持续科学发展。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生产经营工作。公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压水堆核电燃料组件制造基地,拥有400吨铀/年的生产能力,是核燃料产业链上重要一环。作为高风险流程工业,促进企业安全高效持续科学发展,保障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及公众安全,不仅是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没有生命力、战斗力的体现。因此,无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还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上,落实到为企业安全高效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上。公司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情况,深入开展改革发展形势任务和政策教育、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等系列学习,先后举办了“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体制机制”等论坛,引导职工认清形势和任务,以思想的大解放激发观念的大转变,以观念的大转变促进发展的大突破。深入组织开展以“技术创新创效”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安全、质量、成本、进度”为主要内容的“立功奉献”竞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年来,公司广大职工提各类合理化建议10 762条,采纳实施10 489条,创效2 021.72万元。组织开展的以“创新、创效”为主题的“双争双创”“青年科技讲坛”“青年科技创新攻关”等活动,提高了青工岗位技能,发挥团员青年在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努力推进青年素质工程建设。公司核燃料组件从2010年的生产555组增加到2012年1 100组,利润从2010年的3 50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亿元。目前,公司已累计向秦山一期、秦山二期、广东大亚湾、岭澳、岭东、田湾、红沿河、宁德、巴基斯坦恰希玛等核电站制造并提供了7 000组质量优良的燃料组件,为各座核电站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动力”保障。
“建设”为本,注重以文化人
构建企业文化,培育价值取向。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经济体中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追求和思想行为的总和,是企业“精、气、神、魂”的综合表现。构建企业文化就是把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通过文字、图标、书刊等有形的东西表达出来,成为教育、引导、鼓舞、激励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行动指南。中核建中公司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形成了反映企业使命、企业追求、价值取向、经营思想、企业精神等为内容的企业核心文化,其中在价值取向上,倡导奉献核工业、奉献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核电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工作境界是统一价值导向,维护公司形象;工作方法是善于分析研究,解决主要矛盾;工作习惯是勤于沟通交流,精诚团结;工作态度是精于学习思考,奋发有为;工作作风是慎于清廉勤勉,尽职、尽责、尽心;职业道德是敬业诚信,奉献快乐等要求。这些思想,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体现了企业的特点,成为鼓舞职工献身核燃料元件事业的精神动力。坚持把企业文化融入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以文化人,着力加强安全、质量文化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建色的“核安全文化”“质量文化”框架;公司大力倡导“安全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顾客的安全”“质量提升效率”“质量创造价值”等理念,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强化管理,消除隐患,有效扼制了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和质量。大力开展现场及作业场所整治工作,创造了清新的现场环境,改善了生产工作条件。公司实现“五无”安全管理目标,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态势。目前,公司核设施均安全受控,“三废”处理设施正常有效运行,“三废”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的要求,厂址周围环境空气、水体、土壤以及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处于本地区的本底水平,公司周边环境和公众得到有效保护。公司荣获国防科技工业首批质量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企业先进典型是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的先进事迹,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企业精神。组织开展向英模和身边先进人物的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影响带动广大职工,进一步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廉洁自律的精神,努力营造“比学赶帮、甘于奉献”的舆论氛围。先进典型不仅成为企业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素材,而且真正成为职工干好工作的标杆,追求进步的楷模。
加强载体建设,夯实创建基础。公司一方面在推进基层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美化环境,让职工在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主题活动,确保企业文化落地。组织开展了“爱厂爱岗、敬业奉献”“讲理想、比贡献”“学英模、争先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职工爱厂爱岗,敬业奉献,增强了广大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工作干劲在工作中充分释放;开展了以“传承历史、再铸辉煌”为主题的文艺汇演、神剑作品展以及篮球、排球、足球赛等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了以“知荣辱、树新风、构建和谐企业”为主题的荣辱观教育、感知荣辱图片文章有奖征集大赛、“文明标兵”评选、推荐“荣”事“耻”事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职工知“荣”明“耻”,普及文明礼仪常识,践行礼仪规范,提升职工文明素养,构筑起抵御不良风气的思想道德防线,为构建和谐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培育”为源,注重行为养成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动力”源,其能量渗透到企业的目标、战略、政策、日常管理及一切活动中,反映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每个产品上,也辐射到企业的外部。企业核心价值观能焕发全体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由表及里地约束、引导和激励着全体职工的行为乃至整个企业的行为,形成企业文化的力量,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把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落实到行为、行动中的问题,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问题。
突出实践,倡导以文化行。公司根据核燃料元件企业的特点,以“核元件 高科技 高品质 中核造”为最高标准和追求,编制了体现岗位职责、规范、操作规程、行为规范等的《管理手册》《文明礼仪手册》及《质量文化手册》《安全文化手册》,成为职工行动的指南。同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对各级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进行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培训,先后完成了秦山、大亚湾换料、焊工、锅炉工及管理岗位人员的培训任务,共培训干部职工30 000余人次,调动了干部职工学习科学知识和业务技能的积极性;举办各类管理知识专题讲座,2 0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增强了价值观建设工作的动力。
完善制度,规范职工行为。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它能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是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可以不断增强职工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职工的自我发展,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从而进一步提升职工的精神境界,规范职工行为,形成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生活环境,促使每个职工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在实现职工个人发展的同时,推动企业和谐发展。职工的行为事事处处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反映着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先后制订了100多个管理制度,对管理体制、投资决策、生产经营、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安防环保、核材料管理、监察审计、保卫保密、精神文明等工作内容做出了规定,使企业各项工作完全处于受控状态,并以此规范职工行为,树立并提升了公司的整体形象。
关键词:核电站;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模拟试验;施工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核电站核反应堆和放射性废水废物会产生影响人体健康的X射线和γ射线等,对X射线和γ射线而言,物质密度越大防护性能越好,采用高密度混凝土可达到屏蔽要求,重晶石混凝土就是其中一种能有效屏蔽X射线和γ射线的高密度混凝土,其密度一般为3500kg/m3。重晶石混凝土的粗细骨料为重晶石,重晶石化学成分为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和酸、无毒、无磁性, 能有效吸收屏蔽X射线和γ射线的矿石。
2工程概况
广东省台山市某核电站采用第三代欧洲先进压水堆技术EPR,其单机发电功率为1750MWe,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功率最大的单堆核电机组。EPR核电站采用了堆芯熔融物捕集器、专设安全系统4系列相互独立实体隔离、防飞机撞击等先进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核电站核岛厂房的墙体和板大量采用了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其主要作用是对核电站运行期间厂房内产生的X射线和γ射线进行屏蔽。重晶石混凝土主要分布于HRA反应堆厂房、HK燃料厂房、HNX/HQA核辅助厂房和HQB废物处理厂房等核岛厂房中放射性较强房间的墙体和楼板,其中:HRA厂房总方量150.32 m3、HK厂房总方量86.94m3、HNX/HQA厂房总方量112.74m3、HQB厂房总方量5.45m3,共计355.45 m3。
3施工工艺流程
重晶石混凝土施工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存在施工缝处理难、浇注控制难、模板支设要求高等特点,在施工工艺上需仔细考虑,确保重晶石混凝土一次施工成功。重晶石混凝土配合比需经过反复的配合比试验来确定,并通过模拟试验进行验证,最后再进行重晶石混凝土的现场施工,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 1重晶石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4配合比设计
根据CPR核电站防辐射混凝土施工经验反馈,通过假设干密度法计算出配合比,确定外加剂掺量和水灰比,并测出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再通过绝对体积法进行计算修正,并经过实验室的反复试配,最终确定了用于该核电站1#核岛重晶石混凝土配合比(见下表1),其中水泥采用珠江P・Ⅱ42.5,重晶石粉、砂和碎石均采用广西融水,外加剂采用广州ADVA161C。
表1重晶石混凝土配合比
强度等级 坍落度(mm) 配合比(Kg/m3)
水 水泥 重晶粉 重晶石砂 重晶石碎石 外加剂
0.08mm 0.16~0.63mm 0.63~5.0mm 5~10mm 10~20mm
C50 180±30 140 355 155 505 765 590 1120 6.39
5模拟试验
模拟试验目的是为了验证重晶石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模板加固及养护等工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收集重晶石混凝土施工参数,如产出量、振捣时间、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坍落度、运输时间、浇筑方法、养护方法等。通过对模拟试验的数据分析,验证重晶石混凝土的符合性(如强度、密度、流动性、表观密实性和均匀性等),培训重混凝土施工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为后续重晶石混凝土墙体和板施工提供指导和依据。
(1)试验墙体
试验墙体长1.5m、宽0.6m、高2m,墙体中间开方孔20cm×20cm,并按照现场墙体要求配筋,完全模拟现场实际情况。
(2)重晶石混凝土浇筑
汽车吊在试验前到达试验场地待用,混凝土由运输车放入吊斗,由汽车吊吊至混凝土溜槽上方后,降低到溜槽上沿,开启吊斗侧面开口,混凝土由溜槽下滑至模板中,混凝土下落高度应小于1米。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不超过250mm,并进行48小时密度校核实验。
(3)重晶石混凝土振捣
采用Φ60频率为12000转/分钟的振捣棒进行振捣,同时在靠近模板处用Φ30振捣棒进行补充振捣,但振捣棒不得碰到模板,以保证混凝土墙面光滑。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不少于50 mm,间距不超过40 mm。振捣时应注意快插慢拔,使上下混凝土振动均匀,混凝土中的气泡充分上浮消散,一般振捣时间在10~15秒左右,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时立即停止振捣,防止过振引起重混凝土离析。
(4)重晶石混凝土养护
墙体浇筑结束18小时后拆除侧模板,在其上部先铺双层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上再覆盖麻袋片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7天。
(5)钻芯取样
拆除模板后,现场观察墙体表面及洞口混凝土密实情况,检查有无蜂窝麻面等表观缺陷。用钻孔取芯的办法,进一步检查墙体内洞口及整个断面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及骨料分布的均匀性、气孔情况、振捣效果。
(6)数据分析
试验墙体拆模后,观察表面密实无气泡;钻芯取样结果表明试验墙体重晶石混凝土里实外光,骨料分布均匀,无分层现象,气泡小且少,分布均匀,预留洞口周边与模板填充密实,钢筋密集处也无孔洞;抗压强度试验表明,28d抗压强度为52.5MPa,达到C50强度等级要求,表观密度达3550kg/m3,大于设计要求的3500kg/m3,由此表明该配合比完全可用作重晶石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6 重晶石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6.1生产运输
(1)重晶石混凝土必须由一台搅拌机专门生产,加料顺序为:粗骨料、砂、重晶石粉、水泥、水、外加剂,每罐仅搅拌1.0m3混凝土,每阶段至少安排2辆混凝土运输车;
(2)搅拌站和施工现场必须保持密切联系,服从现场指令,应尽可能的缩短混凝土从出机到入模的间隔时间。根据搅拌站与现场的距离,通过模拟试验得出两车最佳时间间隔。
6.2浇筑和养护
(1)重混凝土浇筑时,自由落高应控制在1m以内,且必须用溜槽或者下料管将混凝土注入模板,避免出现气泡、离析等现象。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250mm,振捣棒插点间距不超过400mm,上层振捣时振捣棒需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0mm,并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及振捣时间,避免漏振或过振。
(2)重混凝土的养护可采用带模养护加顶部覆盖的方法,也可在拆模后采用薄膜加土工布或麻袋片养护的方法,现场实际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6.3质量控制措施
(1)由于重晶石混凝土密度大,浇筑时侧压力约为普通混凝土的1.5倍,因此墙体需制订专门模板加固方案,模板支设高度限制在2.0m范围内,加固模板的对拉螺杆需加密,同时应加强振捣时的模板检查。
(2)施工缝应特殊处理,以达到隔断射线的效果。每个施工缝在墙中间必须做成一个直角台阶,台阶垂直边必须大于或等于3cm,现场以5~10cm为宜;同时,对拉螺杆的中间应增焊5cm×5cm止水钢片,以防止射线从墙体的锥体孔漏出,达到隔断射线的效果。
(3)避免出现低比重现象而达不到对电离辐射进行生物隔离效果。严格按模拟试验验证合格的配合比进行现场混凝土拌制,且每浇筑20方需做一次试验,包括:入模温度试验,塌落度试验,圆柱体抗压强度试验,容重测量(采用边长20厘米的立方体试模测量),2天后初始混凝土密度大于3.55吨/立方米。
7结论
(1)采用该配合比的重晶石混凝土,表观密度可达3550 kg/ m3 ,满足设计要求,能有效屏蔽X射线和γ射线,表明配合比设计是合理的。
(2)通过模拟试验确定了重晶石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有效的指导了后续重晶石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质量效果良好。
(3)重晶石混凝土施工中需重点控制混凝土生产运输、模板支设、施工缝处理、浇筑过程控制和养护措施等环节,确保重晶石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文贵,顾晴霞,王军,等.重晶石混凝土及质量控制.混凝土,2006,201(7): 36-38
[2] 徐鹏雄.防辐射重晶石大体积砼的施工.西部探矿工程,2006,118(2) : 192-193
第一章 项目总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七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章 财务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 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1.1.2 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或称建设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1.1.3 项目主管部门
注明项目所属的主管部门。或所属集团、公司的名称。中外合资项目应注明投资各方所属部门。集团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国籍。
§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单位协作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注明各单位的名称及其负责的工程名称、总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如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则应将承担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担的工程、分工和协作关系等,分别说明。
§1.1.6 研究工作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日期。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1)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2)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国家和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
(4)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1.1.7研究工作概况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要求;项目拟建的理由与重要性。
(2)项目发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叙述项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进展概况,其中包括技术方案的优选原则、厂址选择原则及成果、环境影响报告的撰写情况、涉外工作的准备及进展情况等等,要求逐一简要说明。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本节需将对有关章节的研究结论作简要叙述,并提出最终结论。
§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
(3)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
(4)项目拟建规模(包括分期建设规模)。
(5)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
§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项目投产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辅助材料以及动力数量、规格、质量和来源。
(2)需用的主要工业产品和半成品的名称、规格、需用量及来源等。
(3)进口原料、工业品的名称、规格、年用量、来源及必要性。
§1.2.3 厂址
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条件。
废水、废渣排放堆置条件。
§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项目范围,即主要的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生活设施内容。
(2)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技术。
(3)主要设备的来源,如需向国外引进,则简要说明引进的国别、技术特点、型号等。
§1.2.5 环境保护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主要治理设施及投资。
§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工厂组织形式和劳动制度。
2. 全厂总定员及各类人员需要量。
3. 劳动力来源。
§1.2.7 项目建设进度
§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分别说明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总额,并按人民币、外币分别列出。
(2)资金来源。贷款额、贷款利率、偿还条件。合资项目要分别列出中、外各方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1.2.9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
(2)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
(4)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换汇(节汇)成本等指标计算结果。
§1.2.10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主要技术指标表根据项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规模、全年生产数、全厂总定员,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额、全厂综合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全厂占地面积、全员劳动生产率,年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年总产值、年利税总额、财务内部收益率,借款偿还期,经济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
§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写明项目发起单位或发起人的全称。如为中外合资项目,则要分别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册国家、地址等详细情况。
(2)提出项目的理由及投资意向,如资源丰富、产品市场前景好、出口换汇、该类产品可取得的优惠政策、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等。
§2.2 项目发展概况
项目发展开矿指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进行的工作情况。如:调查研究、试制试验、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写与审批过程、厂址初选工作以及筹办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资源调查,包括原料、水资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调查。
2、市场调查,包括全国性和地区性市场情况调查;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供需趋势调查。
3、社会公用设施调查,包括运输条件、公用动力供应、生活福利设施等的调查。
4、拟建地区环境现状资料的调查,包括拟建地区各种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状况,大气、水体、土壤等目前环境质量状况等。说明环境现状资料的取得途径、提供单位、以及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的环境现状资料及文件名称。
§2.2.2 试验试制工作(项目)情况
已完成及正在进行的试验试制工作(项目)的名称、内容及试验结果。这些实验包括建筑材料的试验、拟采用的新工艺技术的试验。对采用的新工艺技术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证明。
§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各个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及厂址位置的初勘、测量、比选等工作情况。
(2)初步选择意见和资料。
(3)遗留问题。
§2.2.4 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2)项目建议书所附资料名称。
(3)审批文件文号及其要点。
§2.3 投资的必要性
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1)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
(2)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
(3)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产品结构。
(4)采用新工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
(5)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
(6)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决,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的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3.1 市场调查
§3.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本产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产品的用途,如果产品是工业基本原料,应分别说明本项目产品在主要使用行业的用途及单位消耗量。
产品经济寿命期论述。调查本产品目前处于经济寿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更新换代的可能时间。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本项目产品国内现有生产能力总量,现有生产能力开工率;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利用率。
(2)国内现有生活能力总量在本地区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3)本产品目前在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及其在地区间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4)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年月。
在建设项目和已批待开工建设项目,目前虽然没有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但却是生产能力的组成部分。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全国或地区目前的产量总数。
(2)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产量变化情况。
(3)本产品国内保有量与国外有关国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较,以了解国内保有量是多还是少,说明本产品市场需求满足程度。
(4)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进口量及进口来源,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或地区;占国内生产量或销售量的比例;进口产品的价格等。
(5)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国内生产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出口,出口产品的价格。
§3.1.4 替代产品调查
(1)可替代本产品的产品性能、质量与本产品相比的优缺点。
(2)可替代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产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价格分析。
(3)可替代产品进口可能性及价格。
§3.1.5 产品价格调查
(1)产品的定价管理办法,是由国家控制价格,还是由市场定价。
(2)产品销售价格,价格变动趋势,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出现的时间、原因。
§3.1.6 国外市场调查
(1)产品国外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
(2)国外主要生产厂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销售量。
(3)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及其变动趋势
(4)我国进口该种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的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
§3.2 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和空间商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应对下述各项与市场预测有关的因素加以说明:
(1)本产品的消耗对象。
(2)本产品的消费条件。消费条件因产品特点性能而异,如汽车的消费需要具备相应的道路交通条件;电视机、电冰箱的消费需要有电等等。预测某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时,应将哪些不具备消费条件的消费领域从消费对象总量中剔除掉。
(3)本产品更新周期的特点,说明本产品有效经济寿命的长短。
(4)可能出现的替代产品,即代用品。
(5)本产品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新用途。产品所用途的出现,意味着扩大了本产品的消费领域,扩大了市场需求容量。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预测的本产品国内需求量及与现有生产能力的差距。
§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替代进口分析。将本产品与目前进口产品从性能、重量、价格、配件、维修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本产品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拟建项目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具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能力,则应考虑国外市场对本产品的需求。
分析国家对该种产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条件或鼓励措施,该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政策,该产品出口流向,出口价格是否有利。
通过以上分析,预测本项目产品可能的替代进口量或出口量。
§3.2.3 价格预测
进行产品价格预测,要考虑产品产量、质量、同类产品目前价格水平,还要分析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国家的物价政策变化、产品全社会供需变化等因素;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为扩大市场需采用的价格策略等,综合以上因素,预测产品可能的销售价格。
对拟增加出口的产品或替代进口产品,还要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定价,如产品外销,应附有有关方面承诺外销的意向书。
§3.3 市场推销战略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不可能仍然依靠国家统购包销完成销售额。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适的销售战略,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推销战略进行相应研究。
§3.3.1 推销方式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3.3.2 推销措施
(1)销售和经销机构的建立。
(2)销售网点规划。
(3)广告及宣传计划。
(4)咨询服务和售后维修措施。
§3.3.3 促销价格制度
促销价格制定可根据市场销售预测情况确定,一般用于产品投产初期,以较低价格、同等质量、优良的售后服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投产初期产品以较低价格出售,会对销售收入产生影响,因此价格制定要合理,并应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时期后,可根据产品销售情况逐渐将产品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产品销售费用包括建立销售机构、销售网点、培训销售人员、产品广告宣传、咨询及售后维修服务费用,在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制定的产品销售计划,分别估算产品销售费用。对某些产品,销售费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计。
§3.4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 产品方案
(1)列出产品名称。有多种产品时,应逐一列出主产品和主要副产品名称。
(2)产品规格标准。说明产品规格、标准选择依据。
§3.4.2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又叫设计生产能力,是指项目生产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实物单位或标准实物单位来计量。
(1)建设总规模。说明主要产品年产量,主要副产品年产量,主要设备装置。
(2)主要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生产线数量。
(3)说明项目经济规模,不同规模下项目效益与费用的比较分析,说明本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4)如果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方法,应说明项目总规模、分期建设规模并说明分期建设的起止时期、各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3.5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产品价格,可以估算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可以分别计算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年销售总收入,并计算销售收入和计算期内销售总收入,销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根据前面部门中关于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的论证和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究资源、原料、燃料、动力等的需求和供应的可靠性;并对可供选择的厂址作进一步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新厂址方案。
§4.1 资源和原材料
§4.1.1 资源评述
资源系指项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资源等。项目所需资源的来源、数量、运输方式、供应条件以及今后发展和开发趋势等,均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在有效期间所需资源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应作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并就下列内容进行说明分析:
(1)项目需用的资源名称、经全国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储量、品位、成分、产地或供应点。
(2)资源品位、成分与需用要求的适应性。
(3)资源开采方式。要说明自行开采、计划供应、市场供应或合资开发等不同方式。
(4)本项目年最大需用量、资源的可能供应量及今后生产发展所需资源扩大供应的可能性。
(5)在已有资源不能满足拟建项目生产规模需求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进口(说明国别、资源品位),调整建设规模或分期建设等。
§4.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1)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按项目的生产要求,分别叙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成分、质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储运损耗量),并分别撰写:
①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 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 需进口的原材料表。
说明进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来源有变化时的应变措施,分析预测原材料国产化前景及分年度国产化的提高幅度。
对季节性生产的原料,如农、林、水产品等,需说明短期进货数量。
(2)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的供应。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是指生产需用的煤、电、水、汽、气、油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说明生产所需燃料、动力及公用设施的数量和需由项目自建的种类和规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现有的燃料、动力数量。
① 燃料品种的选择,应说明其依据,如执行国家能源政策、适应地区条件、满足生产特殊要求等。分别列出燃料需用量、来源、运输方式,进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 电力最大需用负荷、供电来源及其稳定性、需要自建电力设施和投资估算。
③ 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应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设施。
④ 热源及供热要求。
⑤ 其它设施,如油、气、汽需用量、供应量及需要增加设施的情况。
(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估算。
将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购燃料动力分别计算费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生产特定产品的某些原料因尚无生产实践经验;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无成熟的生产和工艺;或使用缘由的生产方法生产新产品还缺乏必要的生产数据等各种原因,需要对原料进行生产(中小型)试验,以确定技术参数和消耗指标,测定产品质量,取得主要设备选型的各项数据。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说明:
(1)需要试验的原料名称、试验目的和要求。
(2)试验或试生产方法(试验室、中型或小型生产试验)。
§4.2 建设地区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除须符合行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外,还应考虑资源、区域地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四要素。其原则是:
自然条件适合与项目的特定生产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共政策;运输条件优越;有可供利用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协作条件;土地使用有优惠条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质条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选时,应着重论证所选地区在行业政策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4.2.1 自然条件
(1)拟建厂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况和区域地质、地震、防洪等历史数据。
(2)水源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应量及水质变化、地区今后水源开发和可利用水量增长情况。
(3)气象条件。收集分析地区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风等资料,对需要增设防风沙、抗高温、改善光照等设施的地区,需进行费用估算。
§4.2.2 基础设施
叙述拟建地区与项目直接有关的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的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条件,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中选取最有利的地区。
(1)供电、电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电量及电压;费用及计费方式;供电部门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质;费用及计算方式;供水部门的要求。
(3)运输。地区内各种运输线路的分布;站库码头的位置和地形;运输费用;运输能力及其发展规划等。
(4)排水。排水条件;容污水能力;当地环保部门对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电讯、供热、供气等公用设施及可利用的种类、容量、技术特征等。
(6)施工条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应条件;施工劳动力来源;施工运输条件;施工用动力(水、电)来源等。
(7)市政建设及生活设施。包括当地的卫生、邮电、文化教育。
§4.2.3 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指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水平及近远期发展规划、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企业、技术工人来源等在项目建成后所需社会协作的条件。
§4.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项目选择建厂地区还应考虑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选择下列地区建厂时应特别慎重,要取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认可。
(1)风景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2)水土保持禁垦区。
(3)矿山作业等爆破危险区。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气体污染严重的地区及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发区。
(5)军事设防区。
(6)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
(7)民族宗教风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4.3 厂址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厂址的选择不一定要与建设地区的选择分开,往往是厂址选择与建厂地区的选择合并进行。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相互牵扯地交叉进行的。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别叙述。
选择厂址通常是随基本建设程序的各个工作阶段逐步深入的。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提出厂址初选意见;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提出具体厂址的推荐建议;进图初步设计阶段时,对厂址的各种条件需作详细勘查和落实,最终确认厂址,标定四周界址。
§4.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建设地区选定以后,就在这个地区内选择若干个可供建厂的地段,作具体分析比较,从中选取一个比较理想的厂址。并编写厂址选择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研究报告中仅需叙述选择要点和厂址的主要优缺点。有关选厂所需的调查资料、勘察和测量资料、取舍理由、论证等均应编写入选厂报告内。确定厂址,须作多方案比较,一般可按下列内容进行。
(1)地形、地貌、地质的比较。
① 工厂输出、入交通线、供电、取水、排污等与外界产生直接关系的方位、地形。
② 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废渣堆置、四邻地物。
(2)占地土地情况的比较。比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积的比例,以尽可能少占耕地、林地为原则,作出占地用地情况的评价。
(3)拆迁情况的比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数量、原有居民需迁移的人数及拆迁安排等条件和难度的比较。
(4)各项费用的比较。由于各个可供选择地段条件不同,在费用上会产生较大差别,需作多方案比较。
①土地费用。如土地购置、拆迁、场地整治、青苗赔偿以及土方处理等费用比较。
②交通运输整治费。如需要建设或整治的运输线路,转运场站等费用比较。
③基础处理费。如不同工程地质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础处理的费用比较。
④取水、防洪、排污设施所需费用比较。
⑤抗震所需费用比较。
⑥环境保护、生活设施等费用的比较。
§4.3.2 厂址推荐方案
(1)绘制推荐厂址的位置图。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标明厂址四周界址、厂址内生产区、生活区、厂外工程、取水点、排污点、堆场、运输线等位置及四邻居民点和主要生产企业的相互位置。说明对生产要求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2)叙述厂址地貌、地理、地形的优缺点和推荐理由。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符合建厂要求的理由。
(3)环境条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种类分析:
① 占用耕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② 占用林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③ 利用荒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④ 利用山坡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⑤ 需要拆迁的面积和估计所需的费用;
⑥ 推荐厂址的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项目应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和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其相应的总平面布置、主要车间组成及建筑物结构型式等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这一部分中,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将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列表说明,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
§5.1 项目组成
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生产后勤、运输、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
各单项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质加以分类,一般可分为:生产车间或工段;辅助生产车间或配套工程;厂外工程;生产后勤车间或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其它单项工程。
如有自成体系需单独撰写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备热电厂、水厂、铁路、专用线等,应列出工程的名称、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的编号。并将工程的投资列入项目总投资内,分项研究报告列为附件。
§5.2 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系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包括专利或专有技术)、生产方法、主要设备、测量自控装备等技术方案。选择技术方案必须考虑:技术是否是先进成熟的;是否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产品所定的质量标准;能否适应拟建地区现有工业水平;在维修、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碍;所需投入物的规格和质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并与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劳动力来源相适应等。
§5.2.1 产品标准
叙述本项目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质量标准。如国家一级标准、行业标准等。并将选定的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常用标准作比较说明。
§5.2.2 生产方法
使用同一种原料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有不同的生产方法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作方案性选择,根据产品用途、质量和成本等因素择优确定。对选定的方法需要说明生产方法的名称及主要特征、选用的理由以及与其它生产方法比较的利弊。
在选用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时,应说明取得技术来源、专利号、技术特征,还需说明专利和技术转让费的金额及支付方式。
§5.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系指投入物(原料或半制品)经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加工品)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数据,统称为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结合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各种消耗等要求,选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叙述若干主要车间的工艺流程,一般车间可从略。
§5.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主要工艺设备系指工艺流程中的重要设备(包括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应按车间、工段分别叙述所选取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来源。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则应详细论述引进的必要性,引进的必要性,引进方向和选择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是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必须作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与来源。
(1)按车间、工段编列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计算机集中控制站室的装备)一览表。需要引进的设备(包括备品备件)应单独列表。引进设备还要说明引进必要性、备品备件的来源、国内分交方案,引进设备外汇来源及引进计划。
(2)一般设备(除已列入表内的设备以外的其它设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作详细选择,但需按车间(工段)参照现有同类型、同规模生产厂所用的一般设备估算本项目应予装备的设备数量,或采用行业中惯用的比例指标推算出本项目,本车间所需一般设备的数量。
(3)全厂计量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
(4)设备费用估算。主要设备可根据询价、协议意向书中价格等分别估算,一段设备可综合估算。
§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单位产品所用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消耗指标选取的来源有:
(1)现有生产厂的消耗定额高低值的平均数;
(2)同型号设备的实际运转时的消耗值;
(3)通过生产试验测定及分析推算;
(4)设备出厂时的说明或订货合同规定值。可行性研究中,可结合本项目技术方案特征,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值;
(5)撰写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表。消耗指标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需用量,消耗指标纯属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数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运输、储存的损耗。消耗指标与所用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同一种设备不同型号的,又同生产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关,因此常被用作企业间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5.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应就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的输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盘的研究,选择车间布置方案。车间布置方案要求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车间布置简图、主要标准尺寸和技术说明。
非主要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积、平面尺寸、层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物料投入与产出、废弃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储存、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厂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达到工艺流程(生产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总平面布置还应考虑到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确定了总平面布置原则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厂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管沟、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厂土石方量,并说明余缺量的走向与来源。
§5.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根据工厂的投入物、产出物与废弃物的总量,按其不同种类、不同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分类说明,从运量、运距、运输成本、运输负荷变化以及投资与经常费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确定和推荐经济、实用的运输方案。运输方案的确定要包括全厂运输量分析、运输设备选择和厂外、厂内运输方案的说明,其中厂内运输方案要求作到与生产有机配合。
§5.3.3 仓储方案
论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辅助生产物料主副产品的年周转次数;储存期(可供生产需要的天数);储存方式(散堆、包垛、罐储);装卸及搬运方式等方案设想和要求,对用量较大的大宗货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储方案,应专题叙述。
§5.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建设项目用地,应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数量,并分别估算生产区、生活区、原料基地占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生产区场地利用系数、全厂绿化系数、占地用地面积等指标。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还需同时说明需要拆迁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数量、面积、建筑类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构筑物的面积,拆迁后原有人员及设施的去向,项目需要支付的赔偿费用。并对可能的不同拆迁方案进行拆迁费用及征地费用的比较。
§5.4 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仅需对主要生产厂房、重要构筑物以及特殊基础工程作原则性的叙述和方案选择建议,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标准、结构造型、基础类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等。对一般建(构)筑物只作综合说明、估算工程量、选取单位造价指标等即可。对全厂所有建(构)筑物的工程量,造价以及三材用量。视单项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估算。
§5.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按生产流程顺次列出主要建(构)筑物名称、建筑面积;建筑形式和标准、建筑材料的选用要求;特殊要求(防腐、防爆、防火、隔音、隔热等);消防及报警设施选用标准和要求,应遵守的设计规范名称。
对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积作综合性说明。
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建构筑物的结构造型、地基处理方案、建构筑物基础造型及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对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有地震烈度确定依据、地震设防标准及设防方案的选择及说明。
§5.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遇有不良地质条件的项目或重要建构筑物与大型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应进行特殊基础工程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对需要防震动,防腐蚀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对基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需作专题研究,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5.4.3 建筑材料
分析拟建地区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称、规格、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的最近供应点和可提供的最大构件规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应的应说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称及供应点。对项目施工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单独说明,如需说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与机具、大型或大宗预制构件的来源等。
进行三材用量估算,撰写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1)项目的地理位置(附平面图);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
(3)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情况;
(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7)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8)交通运输情况;
(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6.2 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 主要污染源
分车间叙述产生污染物的装置、设备、生产线及其投入物、产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种、数量、排出方式,产生震动和噪声、粉尘、恶臭、有毒气体的装置和车间;易燃、易爆、剧毒物料的运输线路(指厂内外自运)、储存库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废弃物的运输线路、储存和使用场所及其位置。
分析污染物的性质、成分、数量、危害程度。
§6.2.2 主要污染物
(1)主要污染物向厂(场)外排放的性质可分为:烟尘、粉尘、废气、恶臭气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废液、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振动、电磁波辐射等。
(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质分析,列举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质。
(3)排放量。污染物经处理后最终排入周围环境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混合物的数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含量或浓度,并列出国家或地区允许的排放标准。
§6.3 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国家及项目所在地区环保部门颁发的标准,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有关法规、规定等。如地区规定严于国家规定时应执行地区规定;地区没有特定要求的;执行国家规定。个别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标准的由可行性研究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确定。
§6.4 治理环境的方案
(1)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减少影响的措施。
(2)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森林和植被破坏影响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3)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的破坏程度及对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污水、废气、废渣、粉尘、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5)噪声、震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消声、防震的措施。
(6)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6.5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监测布点原则;
2. 监测机构的设置和设备选择;
3. 监测手段和监测目标。
§6.6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对可以量化的环境影响,可将其计算并列入经济评价中现金流量表内进行分析。
§6.7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6.8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建设项目必须确保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和评价。
§6.8.1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振动、噪声等操作者健康影响的分析;
(3)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分布点及其危险程度。
(4)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6.8.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1)危险系数较大的生产点、拟采取的防护方案及安全检测设施;
(2)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报警、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设施的初步选择方案;
(3)对高温、高噪声、高振动工作环境拟采用的防护、检测和检验设施。
§6.8.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1)机构设计及人员;
(2)保健人员和保健制度;
(3)日常监测检验人员。
§6.8.4 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七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7.1 企业组织
企业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的划分,其设置主要取决于项目设计方案和企业生产规模(产品范围和产量、车间多少、职工人数等)。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要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管理的要求,保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以及全体成员之间能协调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7.1.1 企业组织形式
部门、行业不同,生产规模不同,企业组织机构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企业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中层经营管理(部门和科、处)和基层现场管理(车间和设施)等三个层次。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幅度越大,层次越少。中小型项目可采用两级管理(厂和科室、车间);大型项目可采用三级管理(公司或总厂、厂或分厂、车间)。
§7.1.2 企业工作制度
根据各车间和设施的工艺特点和生产需要,可分别采用连续工作制或间断工作制。个别项目采用季节性生产,每年可分为生产期和停产期。
§7.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 劳动定员
一般来说,企业所需人员按其工作岗位和劳动分工不同,可分为四类人员:
(1)工人:是指在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中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的工人及厂外运输与厂房建构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2)工程技术人员?是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的人员;
(3)管理与经营人员:是指在企业各职能机构及在各基本车间与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从事行政、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的人员;
(4)服务人员:是指服务于职工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别估算各类人员需用量,并说明其来源,撰写劳动定员汇总表。
企业所需人员,有一部分必须参与建设过程、设备安装、调试,对这部分人员的来源及进厂时间要单独说明。
§7.2.2 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分人员类别估算年工资总额,并计算职工年平均工资。
§7.2.3 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1)人员来源分析,需培训的人员总数。
(2)培训方式:① 派往类似厂矿的生产现场和设备制造现场,通过实习培训生产、维修和管理人员,部分生产维修人员可参加本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转。引进国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必要时派往国外生产现场和设备供应厂实习。② 在厂区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按照生产和业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分专业、分工种进行培训。
(3)培训计划。国内培训人员数量、专业、时间、方式和国外培训人员数量、国别、专业、方式、时间及国外培训的必要性。
(4)培训费用。国外培训的,要单独说明外汇来源。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可称为投资时期,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8.1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8.1.1 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根据项目不同,新项目可以由业主指定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改扩建和技改项目可在老企业内专门成立筹建小组,筹建小组的任务是办理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委托手续及签订相应的合同和协议(一般是通过招标、投标和评标来确定的);参加厂址选择;提供设计必需的基础资料;申请或订购设备和材料;负责设备的检验和运输;承担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8.1.2 资金筹集安排
项目资金的落实包括总投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资金来源有充分的保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撰写投资估算,并在考虑了各种可行性的资金渠道的情况下,提出适宜的资金筹措规划方案。在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和明确了总投资费用及其分年度使用计划之后,即可立即着手筹集资金。
§8.1.3 技术获得与转让
技术获得和转让是实施时期的一个关键要素,选择的技术将涉及到法律、经济、财务和技术等许多方面。当从国外引进专有技术时,与国外供应商的谈判有时需要长的时间,有时还要解决法律问题,例如专利权的限制或者技术转让的限制等。如果技术供应商标的合同责任中含培训,那就应该包括在培训计划中,可行性研究中应包含与项目选择有关的技术获得与转让有关的计划时间和费用。分配给项目详细工程设计的计划时间,将取决于技术种类及其复杂性。
§8.1.4 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委托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工作。要提出设备、材料订货清单和非标准设备制造图纸。勘测精度要与设计阶段相适应,设计阶段的划分可根据不同项目区别对待。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复杂或行业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艺技术的车间,可能在施工图设计之前,再增加一个技术设计阶段。
安排大型建设项目的设计进度要充分考虑设备问价和大型设备的预订货时间以及取得设备资料的时间。
订购设备要考虑设备到达时间和安排顺序。当引进国外设备时,还要考虑到向国外有关公司进行询价、谈判(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比选和签订合同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所需的时间。
§8.1.5 施工准备
项目初步设计话总概算一旦批准之后,即可着手进行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有:选定施工单位话签订施工合同。
一般时通过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此外,还需进行如弟征购和拆迁安排;组织设备和材料订货(前面已经述及);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和道路等工程;进行临时设施建设和代替临时工程的住宅建设以及报批开工报告等。
§8.1.6 施工和生产准备
(1)施工。施工阶段时项目实施时期的主要阶段。安装大型复杂项目,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图撰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厂生产系统投产次序安排车间和设施的施工顺序,主体车间及其相应的辅助公用设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设备的验收、发运、运输以及设备的安装都要作出适当的安排,保证合理交叉进行。
(2)生产准备:
①建立管理机构,企业管理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扩大和健全。
②招收和培训职工。对职工的调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训要做出适当的时间安排,使其和生产经营需要相衔接。
③组织收集生产技术资料,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
④组织生产物资供应。落实原材料、燃料、协作产品、水、电、汽和其他配合条件,签订有关协议。
⑤组织工具、器具、模具、备品、备件等的计划、制造和订货。
⑥生产前推销。投产前后应制订具体的销售计划,并进行销售市场的准备工作,包括广告宣传、培训销售人员和推销人员等。
§8.1.7 竣工验收
这个阶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项活动:
(1)生产前检查;
(2)试运转(单机试车或联动试车);
(3)负荷试运转(负荷试车);
(4)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建完,并经生产前检查、试运转、带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形成生产能力,能正常生产合格产品时,应及时验收。这时,生产人员进驻现场,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办理移交固定资产手续,交付使用。
国外引进成套设备项目和大型联合企业可安排试生产阶段,试生产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成套引进项目合同中有专门规定除外)。
建设项目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初步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决算,系统整理技术资料,提交竣工图。
§8.2 项目实施进度表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分别确定的项目实施各阶段所需时间,撰写实施进度表,项目实施进度表有多种表示方法。在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横道图。近年来,网络图在一些行业中也开始应用。
简单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横道图,复杂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网络图(关键路线法或项目评审技术)。为避免项目实施工程中费用和时间的浪费以及各项作业活动能前后左右的协调配合,利用网络图可以模拟实施项目的各种不同方案进行筛选。
§8.2.1 横道图
横道图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它可适用于各种项目,这种图表可以表示建设项目的计划任务、计划进度和实际记录等具体内容。它是把项目实施计划分为若干项(作业活动或工作单元),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各项作业活动,每项工作用一横道表示,横道两端表示该项作业活动的起、止时间;其长度即是完成该作业活动所需时间。
§8.2.2 网络图
对于包括许多相互关联并连续活动的大型复杂的综合建设项目和对实施进度有图书要求的项目,需要适用网络图。应用统筹方法对项目实施进度作出安排。网络的定义是一组节点(圆圈)用一组带方向弧所连接,关键路线法(CPM)和项目评审技术(PERT)是应用网络图的两种方法,网络图多用于施工阶段的项目规划与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些行业也有所应用。
§8.3 项目实施费用
项目实施费用是指项目从筹建开始直到项目鞠躬投产以前整个实施时期的筹建费用。这部分费用应包括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设费用中,项目实施费用按以下各项分别估算。
§8.3.1 建设单位管理费
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筹建单位为进行项目筹建、建设、联合试运转、验收总结等工作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不包括应计入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建设单位采购及保管设备、材料所需的费用。可以“单项工程费用”为基础,乘以按照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分别制定的建设单位管理费率计算。
§8.3.2 生产筹备费
生产筹备费是指生产筹备人员费和投产前进厂人员费用。
§8.3.3 生产职工培训费
生产职工培训费用是指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前拟建企业自行培训或委托其他厂矿培训技术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所支出的费用以及生产单位为参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熟悉工艺流程机械性能等需要提前进厂人员所支出的费用。该项费用可根据规划的培训人员数、提前进厂人数、培训方法、时间和职工培训费定额计算。
§8.3.4 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办公、生活家具购置费是指为保证项目初期正常生产、使用和管理必须购买的办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费用及设计规定必须建设的托儿所、医院、招待所、中小学等的家具、用具费用。该项费用可按有关定额计算。
§8.3.5 勘察设计费
勘察设计费是指:
(1)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按规定应支付的费用;
(2)在规定范围内由建设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所需的费用。此项费用可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撰写。
§8.3.6 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计算项目所需要的投资总额,分析投资的筹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计划。
§9.1 项目总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流动资金。
§9.1.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组成,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分别估算,并汇总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费用额,估算固定资产投资。
①工程费用。
分为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四项费用,可按主要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公用工程、服务及生活福利设施、厂外工程等分别计算,以人民币、外币分别表示。
主要生产车间是指生产主要产品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指为主要生产车间配套的工程项目。
公用工程是指为本项目生产服务的工程,如循环水场、给排水管网、给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设施、三“废”处理、输变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电汽线路等。
服务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办公楼、试验楼、职工宿舍、食堂、学校等。厂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项目外围的输水管线、排水系统、高压输变电、物料管线、通讯管线、专用码头、专用公路、铁路专用线、销售仓库、货物转运站等。
②其他费用。
除了将前几章中已估算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外,还应将未估算的费用项目作出详细的估算。
其主要费用项目有:①建设单位管理费;②职工培训费;③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④土地征用费;⑤外籍技术人员来华费用;⑥出国人员培训考察费;⑦进口设备材料国内检验费;⑧工程保险费;⑨大件运输措施费;⑩大型吊装机具费;①项目前期工作费;②设计费;③其他费;
第二部分费用估算是,应说明各种费用的取费标准、定额,一般按国家和地区有关规定执行。估算中有外汇费用时,以外币表示。
③预备费。
分为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两部分。分别计算列出,涨价预备费以年度投资中第一部分费用为基础,按国家计委的费率计算,同时需考虑外汇部分的限价因素。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国务院第82号令(1991年4月16日)的有关规定执行。
(3)建设期利息应根据提供的项目实施进度表已研究确定的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及资金筹措方式、各种贷款的利率及分年度用款计划表计算得出。当项目投资来源为多种渠道时,应分别计算各种贷款资金的建设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设期利息均按年计息。利息的计算,分为单利和复利,计息方法及年利率视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利息计算中,假定借款发生当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计息,还款当年也在年中偿还,按半年计息,其余各年按全年计息。按国家规定,建设期利息当年付清。
人民币和外币贷款分别计息,汇总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
以上各项计算完成后,撰写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1.2 流动资金估算
(1)流动资金的组成。项目流动资金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
①储备资金。即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而用于储备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等的资金。
②生产资金。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品占用的资金。
③成品资金。即产成品入库后至销售前这段时间中产成品占用的资金。
除此之外,还有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组成的流动资金。
(2)流动资金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流动资金的估算,按项目具体情况,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或分项详细估算法。
1.实习的性质和目的
1.1实习性质
认识实习是我们在完成两年公共课程学习之后,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进行的一次认识性、实践性的活动,是实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环节。
1.2实习目的
1)了解本专业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提高我们的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建立有关工艺过程、系统原理和设备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有关系统和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初步了解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我们树立正确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点。
4)培养我们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我们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 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培养我们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方向。
2.实习的基本内容
通过去热电厂参观,以及老师和工人师傅的讲解,了解水处理车间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了解各个处理过程的作用和目的;了解锅炉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锅炉制气的流程、装置设备以及对烟气处理的方法和灰渣,灰粉的灰回收利用;换热站的组成设备及各自的作用,工作原理和流程,遥控室中自动控制压力、温度的控制器等;
2.1专题实习
1)通过参观热电厂和校供暖系统了解供热系统的组成及相关设备。供热系统有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构成。了解热源的种类,工作流程,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控制原理和控制方式;热网形式,各种形式的优缺点;热用户的种类,用热设备及其工作原理,热计量方式和计量设备及原理等。
2)通过对泰能集团人工制气厂的参观及工人师傅的讲解了解燃气制造及输配的有关知识。了解燃气的种类、主要成分及其特点;天然气成气机理及输配的有关知识;人工制气的工艺流程及设备组成及制气、输气和用气的相关的安全的知识。
3)通过参观校园教师公寓和贡供水系统以及徐老师的讲解了解城市给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系统。城市给水系统的组成,水处理方式及相关设备;城市排水系统的组成,常用污水处理设备;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及相应设备和附件。
4)通过参观阳光大厦的地下室空调制冷系统了解空调系统的有关知识。空调系统的组成,系统形式,主要空气处理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冷冻站、热力站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控制措施等。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了解工业通风系统的有关知识。
5)通过参观阳光大厦地下室通风系统了解工业通风系统的常见形式,系统特点,主要设备形式,空间气流组织形式及控制方式等。
2.2一般了解
通过听专题报告、工人讲解、参观等方式,了解企业的基本概况,生产产品,管理模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等情况;了解专业与企业生产的关系。
2.3参观校内的建筑工地
了解建筑物的分类;各种建筑物的功能、布局、建筑造型;建筑的构件组成及其功能。
3.实习的时间地点
9月4号上午,参加实习动员会议。
9月5号下午,校内参观实习。
9月6号下午2:30到达青岛市管道燃气公司、泰能集团热电公司。
9月7号上午8:40 参观热电厂的锅炉制气装置。
9月7号下午3:00 青岛泰能集团热电公司电气一次系统。
9月8号上午9:30 参观阳光大厦地下通风、中央空调、给排水。
9月11号校内参观供水、供暖系统。
9月12号下午听取报告
9月13号上午参观教师公寓分户计量的装置。
第一章 供热系统相关知识
通过对泰能集团热电厂、学校供热站及教师公寓分户热计量方式的参观实习,工人师傅的精彩解说以及徐老师的解答疑问,我初步了解了供热系统的组成和相关设备。
集中供热是指一个或几个热源通过热网向一个区域(居住小区或厂区)或城市的各热用户供热的方式,集中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的。
1.1.热源
在热能工程中,热源是泛指能从中吸取热量的任何物质、装置或天然能源。供热系统的热源是指供热热媒的来源。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热电厂,区域锅炉房,工业与城市余热,核能、地热等。建筑物独立热源主要有燃气炉、热泵、太阳能等。
1.1.1热电厂集中供热系统
以热电厂作为热源的供热系统称为热电厂集中供热系统。由热电厂同时供应电能和热能的能源综合供应方式称为热电联产。热电厂是联合生产电能和热能的发电厂。热电厂供热系统是以利用汽轮机同时生产电能和热能的热电合供系统作为热源。以热电厂作为热源实现热点联产,不仅热能利用效率高,同时利于环保。
1.1.1.1热电厂水处理系统
通过参观热电厂水处理车间,工人师傅的讲解和我们问题的解答,我了解了水处理车间的组成和设备,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了解了各个处理过程的作用和目的
自来水中或多或少都含有各种杂质。 固态杂质,它包括有悬浮固体、胶溶固体、溶解于水的盐类及有机物等。气体杂质,对锅炉影响较大的有二氧化碳和氧气。液态杂质,主要有油类、酸等。水处理系统就是为了产出电导率<0.6 us/cm的锅炉用水。
除盐水箱
混床
反渗透
中间水池
原水箱(工业自来水)
多介质过滤器
活性炭过滤器
(图一)热电公司水处理流程图
多介质过滤器设有大流量,低压力的反洗系统,并配有压缩空气对滤料进行擦洗,使出水sdi<4,还设有混凝剂加药系统,用于除去水中的细小杂质及铁等。活性炭是用含有碳的原料制成的,其材料包括煤、果壳、木屑等。经过高温炭化和活化后,形成了含有丰富孔隙结构的活性炭产品。吸附水中的一些细小杂质。反渗透主要设备为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设备。进一步除去残存的细小杂质,还有除去铁和硅杂质的功能。混床中含有混合离子交换器,处理酸碱盐离子,把电导率降低到0.5us/cm。
1.1.1.2热电厂锅炉制气系统
锅炉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但要说出它的种类、组成设备、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并不容易,通过去热电厂参观锅炉制气车间和工人的讲解以及查阅各种资料,我了解了锅炉制气系统。
锅炉是一种把煤炭、石油或天然气等能源所储藏的化学能转变为水或蒸汽热能的热力设备。锅炉设备由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两大部分组成。其中,锅炉本体是锅炉设备的主体,包括汽锅、炉子、蒸汽过热器和炉墙构架等。辅助设备是为了维持锅炉的正常运行而设置的,包括给水设备,如给水泵和水处理等设备;通风设备,主要是鼓风机、引风机及风烟道等;燃料供应与除灰设备,如上煤、磨粉、除尘器;仪表和控制设备等。它们分别由相应的管路或机械电子装置与锅炉连接,构成各自的工作系统。
设备的工作主要包括燃料的燃烧,热量的传递,水的汽化和蒸汽的过热这样几个同时进行的过程。
处理后的水
处理后的煤
高压蒸汽
锅炉
发电
低压蒸汽
换热站
高温烟气
灰渣
灰渣斗
烟筒
除尘器
排到大气
(图二)热电厂锅炉制气工艺流程图:
1.1.1.3热电厂换热站
进入热电厂换热站就感觉特别新鲜,许多疑问在脑海中产生:电脑上的图是什么?各种管子流的是什么?大的罐子是干什么的等等。带着这些疑问询问老师、工人。通过他们的解答,我解决了这些疑问,了解了换热站的组成设备、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主要由热媒系统,热水供应系统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由热源,换热器和热媒管网组成。由锅炉生产的蒸汽通过热媒管网送到换热器加热冷水,变成高温水通过热媒管网供暖。经过热交换蒸汽变成冷凝水,大部分和新补充的软化水经冷凝循环泵再送回锅炉加热为蒸汽,如此循环完成热的传递过程。
热水供水系统(第二循环系统)由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组成。被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冷水,从换热器出来,经配水管网送至各个热水配水点,而换热器的冷水由高位水箱或给水管网补给。供热后的热水经回水管使一定量的热水经过循环水泵流回换热器。
热电厂中的换热站有专门的遥控室和控制台,通过遥控站可以清楚的掌握各处蒸汽、热水的压力和温度等,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器来进行调节
高压蒸汽
高压换热器
低压换热器
低压蒸汽
冷凝水
补水箱
锅炉
高温水
循环泵
(气轮机带动)
冷水
凝结水箱
用户供暖
过滤器
回水管
气轮机做功
(图三)热电厂换热站工作流程示意图
1.1.2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
以区域锅炉房(内装置热水锅炉或蒸汽锅炉)为热源的供热系统称为区域锅炉房的供热系统,包括区域热水锅炉房供热系统、区域蒸汽锅炉房供热系统和区域蒸汽—热水锅炉房供热系统。在区域蒸汽——热水锅炉房供热系统中,锅炉房内分别装设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或换热器,使之各自组成独立的供热系统。
1.2.供热管网
通过参观实习、观察和实习后查阅资料,我了解了供热管网的相关知识。
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称为热网。区域热水锅炉房供热系统的热网是有一条供水管和一条回水管组成;在蒸汽供热系统中,蒸汽可采用单管式(同一蒸汽压力参数)或多根蒸汽管(不同蒸汽压力参数)供热,凝结水可采用回收或不回收的方式进行。蒸汽供热管网采用单管式(一根蒸汽管)供热时,在一般情况下多采用凝结水返回热源的双管制,及一根蒸汽管、一根凝结水管。根据需要,有时还采用三管制,如在有供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和生产工艺系统的热用户中,生产工艺与供暖所要求的蒸汽参数相差很大,或供暖热负荷所占比例较大,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的,可采用双管供汽,其中一根管道供生产工艺和加热生活热水用汽,一根管道供应供暖通风用汽,而它们的回水则共同通过一根凝结水管道返回热源。这种按全年负荷变化分别设置供汽管的形式,实际上在非供暖季节仍为双管制运行。在一些工业企业内当生产工艺用热有特殊要求时。可单独设置蒸汽管和凝结水管,与其他用热分开。
供热管网的布置形式有以下几种:
1.2.1枝状布置
枝状布置是一种常用的形式。管网形式简单,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其管径随着其与热源距离的增加和热用户的减少而逐步减少。但枝状管网不具有后备供热的性能。当供热管网某处发生故障时,在故障点以后的热用户都将停止供热。但由于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蓄热能力,通常可采用迅速消除热网故障的办法,以使建筑物室温不致大幅度的降低。因此,枝状管网是热网最普遍采用的方式。
1.2.2环状布置
将其主干线连成环状管网。特别是在城市中多热源联合供热时,各热源连在环状主管网上。这种方式投资高,但运行可靠、安全。
1.2.3放射壮布置,
实际上跟枝状管网接近,当主热源在供热区域中心地带时,可采用这种方式,从主热源往各方向敷设好几条主干线,以辐射状形式供给各用户。这种方式虽然减少了主干线的管径,但又增加了主干线的长度。总体而言,投资增加不多,但对运行管理带来较大方便。
1.2.4网格状布置
这种方式由很多小型环状管网组成,并将各小环状网之间相互连接在一起。这种方式投资大,但运行管理方便、灵活、安全可靠。
1.3.热用户
利用集中供热系统热能能的用户称为热用户。区域热水锅炉房供热系统热用户包括供暖系统、生活用热水供应系统等。
1.3.1集中供热的热用户热计量的方式。
热计量设备和控制装置有热量表、热量分配表、散热器温控阀、动态平衡阀、气候补偿器。由热源供应的热水以较高温度流入热交换系统(散热器、换热器或由它们组成的复杂系统),以较低的温度流出,在此过程中,通过热量交换向用户提供热量。热量表是由热水流量计(用以测量流经换热系统的热水流量),一对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并进而得到供回水温差),积算仪(根据与其相连的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提供的流量及温度数据,通过对公式cm(t1-t2)积分计算出用户从热交换系统中获得的热量。
散热器按其材料分有灰铸铁散热器、钢制散热器、铝制及钢(铜)铝复合散热器等多种。现在广泛使用的是钢铝复合散热器。散热器恒温阀是实现采暖房间温度控制和采暖系统节能的主要部件。散热器上还安有排气阀,当散热器内热水没有充满时,打开排气阀就会是热水充满散热器,充分散热。
第二章 燃气制造及输配的有关知识。
通过对泰能集团人工制气厂的参观及工人师傅的讲解了解了燃气制造的过程,粗煤气的净化处理装置、原理和工艺流程及煤气输配的有关知识。
燃气的种类按其来源及生产方式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天然气,人工燃气,液化石油气和沼气。
2.1.天然气
天然气是古代动植物遗体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以及地质变质作用生成的可燃气体。天然气生成之后,是呈分散状态存在于地下岩石的空隙、裂缝中或以溶解状态存在于地下水中。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含量约为80%-90%,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硫化氢、氮及微量的氦、氖、氩等气体。
天然气开采系统基建投资少、建设工期短、见效快,新建的气井一般当年可投产。天然气从地下开采出来时压力很高,有利于远距离输送,并且热值高,容易燃烧且燃烧效率高,是优质的气体燃料。
天然气集输系统的主要设施有、集气站、矿场压气站、天然气处理厂和输气等。主要工艺流程包括油气分离、处理、计量、储存、输送、轻质油回收、污水处理等。
井场装置
井场装置
集气站
天然气处理厂
矿场压气站
干线首站
进入输气干线
(图四)天然气集输系统流程示意图
一般在城市都有天然气门站,经过调压进入城市管网。
2.2.人工燃气
人工燃气是指以固体或液体可燃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气体燃料。一般以煤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燃气称为煤气,主要成分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碳,还有少量的甲烷和硫化氢。
2.2.1煤的炼焦过程
煤的炼焦过程既是将煤置于焦炉中进行高温干馏的过程,一般在1300度左右,最终产物是:焦炭和焦炉煤气。
煤
配煤
炼焦炉
焦炭
粗煤气
(图五)炼焦制气厂生产流程图
2.2.2粗煤气的净化
从焦炉炭化室逸出的煤气称为粗煤气,其中含有大量的杂质。煤气的净化就是将粗煤气中的焦油、氨、萘、硫化氢等杂质脱除,使其含量降低到城镇燃气质量标准允许的含量以下,以防止堵塞、腐蚀管道和设备,保证煤气的正常输送和使用。同时粗煤气中的焦油、粗苯等又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所以,煤气的净化副产品的回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粗苯
脱萘
脱氨
冷煤气
粗煤气
硫磺
液氨
硫铵
(图六)粗煤气的净化流程示意图
煤气的净化主要是由鼓风冷凝、焦油雾的脱除,氨的脱除、萘的脱除以及硫化氢的脱除等部分组成。
2.2.3煤气的输送和使用的安全知识
煤气的输送主要靠管道,为了克服管道阻力,输送煤气时要加压,压力越高,危险性就越大,煤气管与各种构筑物及建筑物的距离就要越远。
居民生活、公共建筑、庭院和室内煤气管为低压煤气管道;输送焦炉煤气时,压力不应大于200kpa;输送天然气时,压力不应大于350kpa;输送气态液化石油气时,压力不应大于500kpa。
室内煤气管道与人的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室内煤气管道的设计及施工有严格的安全要求:
1)室内煤气管道应为明装。当有特殊原因必须暗装时,应便于安装、维修并保证通风良好。
2)室内煤气管道不应敷设在潮湿或有腐蚀性的房间内。当必须通过,应采取防腐措施。
3)不应穿过卧室、浴室或地下室。
4)力求设在厨房内。
5)水平安装高度一般大于2米。
2.3.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开采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通常来自炼油厂。主要成分是丙炔、丙烯、丁烷和丁烯。
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炔类混合物,具有常温加压或常压降温即可变为液态,以进行储存和运输,升温或减压即可气化使用的显著特征。
第三章 城市给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有关知识
通过参观阳光大厦给水系统、校园教师公寓给排水管道和学校的供水系统以及徐老师的讲解了解了城市给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分类、给排水方式和管道铺设的相关知识。
3.1.城市给排水工程系统
3.1.1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通常可分为三部分: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给水处理的目的是除去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病菌以及水中其他有害人体身体健康和影响工业生产的有害杂质,使处理后水质满足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工业生产用水水质的要求。其基本方法:水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有液氯消毒和漂白粉消毒)。主要用到反应室、沉淀池、过滤池和离子交换器等设备。
格栅
沉淀池
沉砂池
消化池
沉渣
污泥脱水设备
农肥
灌溉或养殖
原水
(图七)城市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3.1.2城市排水系统
污水排除系统通常是指以收集和排除生活污水为主的排水系统。它包括:
1.室内(房屋内)污水管道系统及卫生设备。
2.室外(房屋外)污水管道系统,包括庭院(或街坊内)管道和街道下污水管道系统。
3.污水管泵站及压力管道。
4.污水处理厂
5.污水出口设施,包括出水口(渠)事故出水口及灌溉渠等。
3.2.建筑给排水系统
3.2.1建筑给水系统
建筑给水系统根据用户对水质、水压、水量、水温的要求,并结合外部给水系统情况进行划分有三种基本给水系统,即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
3.2.1.1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组成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一般由引入管,给水管道,给水附件,给水设备,配水设施和计量仪表组成。
1)引入管就是从室外给水管网的接管点引至建筑物内的管段。引入管段上一般设有水表、阀门等附件。
2)给水管道包括干管,立管和分支管,用于输送和分配用水。目前我国给水管道可采用钢管、铸铁管、塑料管和复合管等。近年来给水塑料管的开发在我国取得很大进展,用的也很多。塑料管具有耐化学腐蚀性能强,水流阻力小,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等优点。埋地给水管道可用、有衬里的铸铁给水管和经。室内给水管道可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管、钢管、不锈钢管及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生产和消火栓给水管一般采用非镀锌钢管或给水铸铁管。
3)给水附件是管道系统中调节水量、水压、控制水流方向、改善水质,以及关断水流,便于管道、仪表和设备检修的各类阀门和设备。给水附件包括各种阀门、水锤消除器、过滤器、减压孔板等管路附件。
3.2.1.2给水方式
给水方式就是指建筑内给水系统的供水方案。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1)依靠外网压力的给水方式,有直接给水方式,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2)依靠水泵升压给水方式,有设水泵的给水方式,设水泵、水箱联合的给水方式,气压给水方式,分区给水方式。
如何选择给水方式呢?尽量利用外部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除高层建筑和消防要求较高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外,一般情况消防给水系统易与生活或生产给水系统共用一个系统。生活给水系统中,卫生器具处静水压力不能大于。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水压大于的入户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
生产给水系统的最大静水压力,应根据工艺要求、用水设备、管道材料、管道配件、附件、仪表的工作压力确定。消火栓给水系统最低处消火栓,最大静水压力不能大于0.80mpa,且超过0.50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
3.2.1.3给水管道布置
给水管道的布置受建筑结构、用水要求、配水点和室外给水管道的位置,以及供暖、通风、空调和供电等其他建筑设备工程管线布置等的影响。管道布置应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经济合理。不受损坏,不影响安全生产和建筑物的使用,便于安装维修,管道敷设要采取一些防腐,防冻,防漏措施。
3.2.1.4高层建筑给水系统
整幢高层建筑若采用同一给水系统供水,则垂直方向管线过长,下层管道中的静水压力很大,需要采用耐高压的管材、附件和配水器材,费用高,开启龙头水流喷溅,既浪费水量,又影响使用,同时由于配水龙头前压力过大,水流速度加快,出流量增大,水头损失增加。使设计工况与实际的不符,不但会产生水流噪音,还将直接影响供水的安全可靠性。所以高层建筑给水系统采取竖向分区供水,即在建筑物的垂直方向按层分段,各段为一区,分别组成各自的给水系统。基本形式有串联供水方式,减压供水方式(减压水箱供水方式、减压阀供水方式),并列式(水泵、水箱并列式,变频调速泵并列式和气压给水设备并列式)。
我们参观的阳光大厦,给水方式就是采用分区并联给水方式,每一分区分别设置一套独立的水泵和高位水箱,向各区供水。其水泵集中设置在大厦的地下室水泵房内。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各区自成一体,互不影响;水泵集中,管理维护方便;运行费用较低。缺点是:水泵型号较多,设备费用偏高。
3.2.2建筑内部排水系统
功能是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过的、受到污染的水以及降落到屋面的雨水和雪水收集起来,及时排到室外。可分为以下三种:生活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建筑内部污废水排水系统应满足:
1)系统能迅速畅通的将污废水排到室外。
2)排水管道系统内的气压稳定,有毒有害气体不能进入室内,保持室内良好的环境卫生。
3)管道布置合理,简短顺直,工程造价低。基本组成部分有: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清通设备和通气管道,在有些建筑物的污废水排水系统中,根据需要还设有污废水的提升设备和局部处理构筑物。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绝大部分都属于重力非满流排水,利用重力作用,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动,不消耗动力,节能且管理简单。在建筑物中,排水立管顶端设有伸顶通气管,其顶端应装设风帽或网罩,避免杂物落入排水管中。
在有些建筑物附近建有化粪池,它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处理设施,需要定期清理。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按照建筑物内部是否有雨水管道分为内排水系统和外排水系统。我们学校一号教学楼的雨水管道就安装在内部。教师公寓的雨水排水管道安装在外部。
第四章 空调系统的有关知识
通过参观阳光大厦的地下室空调制冷系统及阅读相关书籍我了解了空调系统的有关知识。
4.1空调系统的组成
中央空调系统通常由以下5部分组成:空气处理设备、冷源和热源、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及控制检测系统。
空调系统按负担室内热温负荷所用介质可分为全空气系统、空气-水系统、全水系统和制冷剂直接蒸发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可分为集中式、半集中式和全分散式空调系统。集中式系统将所有空气处理设备(包括风机、表冷器、加热器、加湿器和过滤器等)都集中在空调机房内。被处理空气的温度、湿度,在空气处理机内进行集中调节后,经风管(道)输送到空调房间。根据季节的和室内热湿负荷的变化,可在空气处理机内及时进行切换和调整。
4.2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设备
空气处理设备有空气净化处理设备和空气热湿处理设备。
4.2.1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空气净化处理设备:对于进入空调房间的空气,除了满足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外,还要满足空气净化的要求,即除去空气中的尘埃、烟雾、微生物等悬浮污染物,消除各种异味,最好有足够的负离子含量等。
空调系统所处理的空气,通常是由室外新风和回风组成。空气中的悬浮污染物来自新风和回风两个方面。空气净化的目的就是要除去上述两个方面的污染。
空气净化设备可按室内污染物存在的状态分为处理悬浮颗粒物的除尘式和处理气态污染物的除气式两类。在除尘式空气净化处理设备当中以纤维过滤器为核心,另外还有驻极体静电过滤器等。其特点是主要利用纤维过滤技术或静电过滤技术等来处理悬浮颗粒物。在除气式空气处理设备中,主要有活性炭过滤器、光催化过滤器和空气净化器等。其特点主要是利用吸附技术,光催化技术和离子化技术等来处理气态污染物。
常用的空气过滤器
1)粗效过滤器:过滤对象是10~100um的大颗粒尘埃,用于空调系统的初级过滤,保护中效过滤器。
2)中效过滤器:过滤对象是1~10um的大颗粒尘埃,用于空调系统的中级过滤,保护末级过滤器。
3)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对象是1~5um的尘埃,用于大于10万级的洁净室送风的末级过滤或高洁净度要求场合的中间级过滤器。
4)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对象是小于1um的尘埃,用于普通100级以上洁净室送风的末级过滤。
空气净化器是将纤维过滤技术、静电过滤技术、活性炭过滤技术、负离子技术、臭氧技术集成为一体的空气净化设备。其工作原理是:由高速旋转的离心风机在机器体内产生负压,受到污染的空气被吸入机内,依次通过具有杀菌功能的粗过滤网,装填有高效空气过滤材料的过滤层和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活性炭过滤层,这样三重过滤净化后由送风口送出洁净的空气。
4.2.2空气热湿处理设备
空气热湿处理设备,可分为直接接触式和间接接触式。
直接接触式热湿交换包括喷水室、蒸汽加湿器、局部补充加湿装置以及使用液体吸湿剂的装置等。其特点是与空气进行热湿交换的介质直接与空气接触。
间接式热湿交换包括光管式、翅片管式和肋管式空加湿器及空气冷却器等。其特点是与空气进行热湿交换的介质不与空气直接接触,换热介质(热水、水蒸气、冷水、制冷剂)在间壁式换热管内流动,被处理空气在管外流过,两者通过固体臂面进行热交换或热湿交换。
4.3空调冷却水系统
空调冷却水系统,是指利用冷却塔向冷水机组的冷凝器供给循环冷却水的系统。由冷却塔、冷却水箱、冷却水泵和冷水机组冷凝器等设备及其连接管路组成。
4.4冷凝水系统
冷凝水系统。不论空调末端设备的冷凝水盘是位于机组的正压段还是负压段,冷凝水盘出水口处均需设置水封,水封高度应不大于冷凝水盘处正压或负压值。正压段是为了防止漏风,负压段是为了顺利排出冷凝水。
4.5冷冻站系统
4.5.1冷水机组
冷水机组: 将压缩机、冷凝器、冷水用蒸发器、泵以及自动控制元件等组合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冷却塔
冷凝器
蒸发器
压缩机
节流阀
循环水泵
空调机组
冷空气
(图八)空调系统的流程图
4.5.2蒸气压缩式制冷
液体汽化过程中要吸收汽化潜热,而且液体的压力不同,其饱和温度不同,压力越低,饱和温度越低,只要创造一定的低压,就可以利用液体的汽化获取低温。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就是利用制冷剂的这一原理,创造一定的低压,获取液态制冷剂较低的蒸发温度吸收周围空气或物体的热量使之汽化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制冷压缩机是蒸气压缩机制冷装置的一个重要设备,在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主要作用是:从蒸发器中吸出蒸气以保证蒸发器内一定的蒸发压力;提高蒸气压力(压缩),以创造在较高温度下冷凝的条件;输送制冷剂,使制冷剂完成冷循环。
冷凝器,是制冷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过热的制冷剂蒸气经过冷凝器壁面时将热量传递给环境介质,本身变成了液体。根据冷却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冷式、风冷式、蒸发式冷凝器。
蒸发器是使液体制冷剂在其中沸腾成为气体而使被冷却介质(空气或水)降温制冷的设备。
4.6热力站
主要由换热器、过滤器、水泵以及自动控制元件组合而成。
热泵机组一般均自带一套完善的控制系统,其基本的功能为温度控制和风量调节。水环热泵机组的出风温度和冷、热转换根据室内温控器设定自动调节,风量由三速调节器手动调节。机组自身还配置一些安全保护装置,如高温停机、过载限制、缺水停机等。热泵机组的控制可由厂家选配直接数字式(ddc)控制系统,通过通讯线路,把信息送至中央控制室,可以检测每台机组的运行状态如压缩机状态、送风机状态、换向阀位置、区域温度、送风温度、出水温度、高压限制等,还可以控制每台机组的运行方式如启停控制、温度设定、夜间设定控制、早晨预热(冷)控制等。
第五章 工业通风系统的有关知识
通风的任务是以通风换气的方法改善车间的空气环境。概括地说,是把局部地点或整个房间内的污浊空气排到室外(必要时经过净化处理),把新鲜(或经过处理)空气送入室内。前者称为排风,后者称为送风。由实现通风任务所需要的设备、管道及其部件组成的整体,称之为通风系统。
工业通风常见的形式有全面通风、置换通风、自然通风、局部通风、隧道通风等
5.1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是对整个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其基本原理是:用清洁空气稀释(冲淡)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浓度,同时不断地把污染空气排至室外,保持室内空气环境达到卫生标准。全面通风又叫稀释通风。
5.1.1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形式
全面通风量不仅取决于通风量,还与通风气流的组织有关。在不少情况下,尽管通风量相当大,但因气流组织不合理,仍不能全面而有效地把有害物稀释;在局部地点的有害物质因积聚,浓度反而增加。因此,合理设计气流组织是通风设计的重要内容。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是:将新鲜空气送到作业地带或操作人员经常停留的工作地点,应避免将有害物吹向工作区;同时有效地从有害物源附近或者有害物浓度最大的部位排走污染空气。
通风房间气流组织的主要方式有:上送下排、下送上排和中间送上下排等。具体工程采用哪种方式,则根据操作人员位置、有害源分布情况、有害物性质及其浓度分布、有害物运动趋向等因素综合考虑。
在工程设计中,一般采用以下的气流组织方式:
1)有害物源散发的有害气体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高,或者车间存在上升热气流,不论有害气体密度大小,均应当采用下送上排的方式。
2)如果没有热气流的影响,当散发的有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时,则应采用下送上排的方式;比空气密度大时,应当采用上下两个部位同时排出的方式,并在中间部位将清洁空气直接送到工作地带。
5.2置换通风
有别于传统的混合通风的混合稀释原理,置换通风是通过把较低风速(紊流度)的新鲜空气送入人员工作区,利用挤压的原理把污染的空气挤到上部空间排走的通风方法,它能在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基础上与辐射吊顶(地板)技术结合实现节能的目的。
5.3局部通风
局部通风是利用局部气流,使局部工作地点不受有害物的污染,造成良好的空气环境。这种通风方法所需要的风量小、效果好,是防止工业有害物污染室内空气和改善作业环境最有效的通风方法,设计时应优先考虑。局部通风又分为局部排风和局部送风。局部排风就是在有害物产生地点直接把他们捕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排至室外。它由局部排风罩、风管、除尘或净化设备、风机、排气筒或烟筒组成。局部送风某些高温车间,没有必要对整个车间进行降温,只需向个别的局部工作地点送风,在局部地点造成良好的空气环境,这种通风方法称为局部送风。有系统式和分散式两种。
第六章 校供排水及供暖系统的有关知识
通过对我们校园的参观和听校水电暖管理办公室孙主任的报告以及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我们学校的供水系统和供暖系统。
6.1供水系统
我们学校共有两个供水水源,分别是南边的小珠山水厂、北边的管家楼水厂。供水压力稳定,水量充足。采用直接供水方式(无副压供水设备),自来水通过供水机组直接进入学校的管网,完全实现零接触无污染。
供水系统设计规划合理,供水设备安全先进,购买进口水泵,分东西两个区供水。东区地势低,采用大流量低压式;西区(家属区和行政楼)地势高,用水量少,供水扬程较高。无副压供水设备可以实现变量、变压供水,遇到用水高峰时自动增压。泵房设在用水量大的学生公寓区。并且学校里采取了许多节水措施,如厕所里安装了许多自动感应节水器,b区浴室安装了淋浴卡式节水器,有效的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6.2供暖系统
学校的供暖系统分区越来越合理,配置越来越先进,共分四个区供暖,分别设在中心浴室附近、体育馆附近、教师公寓b区和d区。设有四个换热站,有四套供暖机组。中心浴室的主区换热站有两组壳管式换热器,三台水泵,两台补水泵,采用自动补水方式。
第七章 总结
紧张而又充满乐趣的认识实习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认识实习是我们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我们能够学到很多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常见的各种建筑物内外的给水、排水、供热、消防等管道,只是略知其一,对于他们为什么这样安装而不那样安装,工作原理是什么,靠什么提供动力等等并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