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

第1篇: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93-02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的生理教育从来都是一个极其严肃而又隐晦的话题。据《中国工业报》于2007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生理问题是长大以后自然会知道的知识。家长没有对小孩进行过生理教育,更没有什么方法对孩子进行生理教育。家长们认为“无师自通”的这种古人流传下来的话已对人体的玄秘做了最好的注释。但是,当今信息流通快,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再加上当今很多小学生早熟,所以,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实施生理教育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师要正确面对生理教育问题

生理问题是每个人都要经历和面对的问题。小学高年级时学生正好迈入青春期的初期。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都很大,教师只有了解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生理特点和相应的心理变化,才能有效地组织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出现在9至12岁,比男孩子要早熟一两年,所以,当女孩子开始羞答答时,同龄的男孩子可能还虎愣愣的。女孩子青春期早期表现在双侧开始隆起,开始出现及腋毛,开始出现白色分泌物,月经初潮来到,身高增长突然加速。女孩子面对身体的这些变化会感到神秘和恐惧,羞于向家人开口,性格沉默而古怪,学习成绩就像过山车。

男孩子大约在六年级时才会出现青春期,此时身高和体重增加明显,肌肉变得更有力;腋毛、、胡子开始出现,腿毛变粗;声音开始低沉;体味开始改变;开始出现青春痘。一些男孩会出现临时性的突出、变硬等变化;生殖器开始遗精。在青春期早期阶段(11-13岁),男孩会闷闷不乐,为不知自己是谁的感觉而苦恼。此时,他更愿意通过行动而不是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他对家人的依恋减少了,认为朋友更加重要;他认识到自己的父母并不完美,而朋友圈对他的影响变大了。在此时,莽撞的男孩子倘若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教师应意识到是青春期使然,而不要把问题扩大化。

二、教师要正确疏导生理教育问题

小学生的生理健康问题在于疏导而不在于堵。美国的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八阶段论”中概括6-12岁儿童人格发展的情况是:勤奋感和自卑感,该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儿童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求知欲望最强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满足孩子对新知识的求知欲,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另一方面也减少孩子自寻烦恼上的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带有竞争性和趣味性的环境,比如,鼓励小学生参加学校的诗文组、数学组、科技组、书法组、图音组、舞蹈队、体操篮球队等,消耗学生的旺盛精力;给孩子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如望远镜、放大镜、地球仪、体育器材、模型等,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给学生营造互敬互爱、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发现一种新的现象或提出一个问题时,教师应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学生一起分享喜悦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郊外踏青等,让学生开阔视野。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好途径。小学生都是电脑程序中的“单核处理器”,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愉快的生活上,他们在身体发育过程中的烦恼就会随之被取代。

三、教师要做好生理教育指导工作

教师要随时做学生的指导员,重点是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的指导。处在青春发育期的男生会出现遗精现象,女生会出现月经来潮,这些都是青春发育期的特征。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和知识经验不足,他们会出现恐慌心理和身体不适等症状,教师只有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教育,才能使学生能正确处理第二性征所出现的问题。如男生应怎样注意生殖器的卫生,不乱拔胡须,不,保护好嗓子,及时清理遗精;女生如何做好经期卫生,不束胸、不穿紧身衣裤等。

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各种营养素的功能作用。如三大热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功能与作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以及水在生命体中至关重要的作用等。要让学生了解某种营养素的缺乏会产生哪些疾病,营养素的过剩会产生哪些危害,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不偏食、挑食的良好习惯。要对学生进行传染病和常见病预防教育,如流感、腮腺炎、水痘、麻疹、肝炎、血吸虫病、碘缺乏病等的预防教育。在常见病预防教育方面,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视力不良的预防教育,以及脊柱弯曲(驼背)的预防教育。

教师也要做好预防生理侵犯的指导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会受到某些生理侵犯,包括受、、、猥亵等,或受胁迫、引诱侵犯别人。有些是学生因为无知或害怕而导致的;有些是学生对生理期有神秘感产生幻想,无法排解生理压力引起的。不管怎样,这些都不是教师愿意看到的。要预防这样的现象发生,需要教师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比如,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1.了解身体。告诉学生青春期时自身将要出现的变化,去掉他们的神秘感。2.告诫禁止事项。包括不能,不能过早使用美容品,不能和异性亲密相处、发展关系,不能强硬侵犯异性等。3.学会寻求帮助。告诉学生当自身受到生理伤害时,要大胆地向教师说出来,或向家人、教师寻求帮助,尽早解决问题。

四、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

教师要随时做学生的保护神。小学生步入青春期后,因为生理变化导致心里苦闷得不到排解而产生一些过激、古怪行为,同时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反抗情绪,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疏导学生。有的学生甚至会因为受到生理伤害而走错人生的路,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回到健康轨道上来。

第2篇: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 青春期 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242-01

青春期是美好的,但同时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已成为困扰着千千万万父母的难题,学校、家庭需要做哪些青春期思想教育来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度过青春期呢?

1 什么叫青春期?

青春期又叫青春发育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青春期从广义上指从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狭义上指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到性成熟以及体格发育完全的一段时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质品质、行为、性格和智力水平的关键阶段。因此,青春期被誉为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因为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会发生急剧动荡变化,所以,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第二次危机”。

2 青春期心理有什么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心理上特点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一方面,尤其是自认为已经成人的青少年,在生活上、学习上不愿接收家长、老师、长辈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强烈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表现出心理“断乳”愿望。另一方面,青少年阅历还不够丰富,面对陌生或复杂的环境时,往往缺乏信心,难作决断;在经济上大多还靠父母,对家庭的依赖作为一种惯性影响仍然存在。

2.2 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其心理特点的突出表现是出现了“成人感”,即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了,已经是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往往会表现出成人的样子。但是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使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孩子气、幼稚性。

2.3 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又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因此,初中生在闭锁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

2.4 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2.5 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莽撞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3 青春期心理问题及对策

3.1 青春期闭锁心理

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表现为:把自己封闭起来,平时很少与人交流,内心的矛盾从不外露,当困难和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往往因焦虑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初中生的闭锁心理现象是青春期的的主要表现之一。

3.2 自卑心理

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表现出:一是消沉即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抑郁寡欢,不苟言笑,慢慢地与同学疏远、对立起来。二是多疑。总认为老师、同学都看不起他,心境处于一种紧张的“提防”状态。往往使自己陷入悲观失望,孤独境地。他们时常自己看不起自己,主要来自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上有的学生在这过渡期里因长得不漂亮、因家境贫寒、因体质弱、因成绩差而自卑;主观上是严重缺乏自信心。

3.3 早恋

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年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3.4 青春期心理问题应对对策

(1)对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学生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教师要提高自身亲和力。教师应亲近学生,尊重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教师更应倾注特别的爱,使之感受到亲和关怀。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三是学校开展广泛有益的集体活动,学生可以从中得到许多锻炼。

(2)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育者要因材施教。主要采取谈心、对话、座谈、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逐步转化为心理健康、心理品质良好的学生。

(3)针对早恋现象应以引导教育为主。作为教育工作者既不能漠然视之,也不能如临大敌,而应该通过耐心疏导来加强教育;建议家长和孩子交朋友,多和孩子沟通,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迷途的孩子的心思重新回到学习上来。

4 结论

(1)作为学生来说,要调整好心态,要有自信心,要以坚毅的性格、乐观的处世态度为学处世,坚信付出必有收获。

(2)从学校方面来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在发现学生潜能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要求,激发他们获取成功的愿望。

(3)家长也要改变育子观念,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要正确估价孩子实力,要注意孩子的性格养成,不给孩子规定不切实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家麟.学校心理卫生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7).

[2]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第3篇: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寄宿制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远离父母,性心理健康如果没有恰当的引导是非常容易造成学生性心理的混乱的。因此,在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学过程中,将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强学生青春前期性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1.加强学生青春前期性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农村寄宿制小学针对学生的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握教育教学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让学生能够从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心理需求、素质能力以及对性知识的了解等方面解决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问题。青春前期指的是8~12岁,此时孩子们基本上都在小学。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发生了变化,性发育已经开始,到了12~13周岁达到顶峰。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对青春期有关的知识所知甚少,甚至什么也不知道,当身体出现变化的时候,有些学生甚至会惶恐不安。即便是和家长团聚的日子,可能家长对这方面的指点也较少。学生的无知将会造成思想压力过大,成绩大幅度下降等各种不利的因素。因此,加强学生青春前期性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2.青春前期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小学六年级,青春前期的懵懂让异性之间开始互相吸引,有个别男女生可能出现一些“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可能就是幼稚的早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寄宿制小学的教师要关注学生青春前期的性心理,对学生进行必要及时的卫生保健,帮助学生缓解青春前期引起的思想压力,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青春萌动期的躁动。学生在青春前期之间的紧密联系有着更为重要的转变,对青春期的问题一般不会和父母去探讨,而是转向家庭以外的同龄人去寻求帮助。而同龄学生也并非都能向学生阐明这种关系,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正确的青春前期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关注学生的青春期性心理,能让学生摆脱心理障碍,避免形成不良品德

1.教师要关注寄宿制学生青春前期性心理,让学生摆脱心理障碍

农村家庭的家长一般情况下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觉得孩子吃得好、穿得好,成长自然就很健康。但是一旦家长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或者采取粗暴的压制教育方式,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在学校寄宿,远离父母,和父母交谈的时间较少,导致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变化不清楚。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仅关注应试教育,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有些学生内心世界意志非常脆弱。教师要抽出相应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影视录像等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正确的心理健康疏导可以让学生正确关注男女生之间的友谊甚至爱情,摆脱在青春前期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

2.教师要细心观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要把握班会课以及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师要细心观察,对学生的异常行为和不良行为习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青春期教育方面的书籍,或者对学生的异常行为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时纠正,让学生减少不良心理对他们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确保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评价自己,以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塑造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象,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1.塑造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象

小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一方面是来自于自我感知,另一方面来自于教师以及家长的认可。作为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多理解、多宽容、多激励,还要多帮助学生塑造积极的自我意象。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抑恶扬善,点燃学生积极进取的火焰。教师要不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在宿舍生活中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成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强化信心。学生只有具备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才能更好地度过青春前期。

2.有针对性地进行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随着年龄差距的不同,性心理状态也不一样。作为小学教师,要把握寄宿学生的青春前期的性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性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素质。学生是一个个生命的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有着自身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多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进行青春前期性心理教育。

总之,农村寄宿制小学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学生自身性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教师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小学学业的重要一环。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性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第4篇: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早恋;辅导策略

近年来,早恋已成为初中生的实际问题,由于初中生年龄偏小,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青春期是一个人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关键时期,是一个充满依赖性与独立性、幼稚性与自觉性矛盾斗争的复杂时期。她们大多天真、单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入,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也更加开放,这为现代教育提出了一个更新、更棘手的课题---早恋。初中生由于对恋爱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充分的心理准备,早恋中的波折往往成为心理问题的应激源,因此如何引导初中生正确对待早恋,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是青春期教育的关键,分析初中生的恋爱心理特征,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新时期初中生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解决好初中生“早恋”问题。

一、分析初中生早恋心理的成因

初中生早恋心理的成因,是自身因素、家庭和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自身因素的影响

初中生身心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之中,同时也处于尖锐矛盾期,在这个时期早恋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影响,现在生活富裕、营养好,加上吃了含有激素的食品或快餐,使如今的孩子普遍早熟。“性加速现象”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助推剂”。性成熟的前倾或性成熟的加速现象已成为事实,因为初中阶段性心理方面是正值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他们既要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又缺乏自控能力。加上外界的刺激的诱导,以及初中生道德观念相对薄弱,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方便了初中生学习之余的单独交往。如电话、电脑的普及,加上网吧等娱乐场所诱惑,扰乱了校园的平静。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启蒙读物”。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区,“影印作用”即是父母对孩子最初最深远的影响,早恋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1)有部分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只注重学业成绩。平时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使子女出现过重的压力,情感的失衡,促使他们希望有一个理解自己、安慰自己、能与之交谈的知心朋友,而此时男性的果敢、刚毅与女性的温柔、细腻的互补性使异性同学充当着这一角色的理想对象,引起了早恋。

(2)残缺的家庭教育造成亲子关系冷淡。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忽视这个阶段子女的需求,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只拿钱去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往往这种孩子早熟,有钱就容易引起人的爱羡,并成为别有用心者利用的对象。有的父母自身人格有缺陷,或心理不健康,双方情感不和谐,甚至父母离异、判刑的,这种孩子就得不到家庭温暖容易寻求感情补偿。

(3)受长期的封建观念束缚而导致错误的家教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把说成是低级下流的事,当孩子提及此事时,家长不是闭口不谈就是大声斥责,给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反而引发了孩子“早恋”的心理。但当孩子有了“早恋”的行为时,家长不是耐心的去疏导,轻则严加制止,重则给予惩罚,甚至严厉禁止孩子正常的异往,至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用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的话说,这叫“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也就是说外界压力越大,就越发诱发早恋。给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极大的心理伤害,也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学校教育失衡

长期以来,学校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机械地要求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却漠视对他们进行青春期心理和性的健康教育。不仅如此,学校也无法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来调节他们内在情感的需要,造成他们旺盛的精力无法得到及时转移。于是,一次美丽的邂逅、一声温馨的招呼、一首动听的好歌,都能撩动他们蠢蠢欲动的心弦,少男少女们发生“早恋”,也就不足为奇了。

4.社会大众传媒的冲击

社会环境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决定因素。大众传媒冲击着初中生的心灵,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多以谈情说爱为内容,如:婚外恋、第三者等,对于电视伴随其成长的这代初中生来说,他们模仿力很强,再加上社会对学生早恋的渲染,描写学生早恋的作品、影视节目纷纷出台,对早恋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荧屏中的“调味品”成了早恋的“催化剂”;还有社会上不良书报杂志、低级趣味的影视录像等使青少年误入歧途;黄色网站污染和刺激初中生纯洁的心灵,对初中生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文化传媒是影响初中生早恋的主要途径。这些书籍、报刊、网络通讯的性质、品位、内容、导向,直接关系到初中生早恋的心理健康。

二、初中生早恋问题的辅导策略

有学者提出早恋现象既属于情感教育范畴,又属于人际关系指导和性心理教育的范畴。对此,针对目前初中生早恋原因的调查分析,笔者提出了三条辅导策略,分别是学校、班主任以及家长的辅导对策。

1、学校方面的辅导对策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学校环境的好坏对他们的影响非同小可。因此,一个有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学校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学校对预防学生早恋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的青春期卫生教育

让学生明白“早恋”对处于求学阶段的他们有一定的危害,如:分析一些因“早恋”而误入歧途的案例供学生参考;定期对学生进行“早恋”的危害性的主题教育等。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处理好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高峰,喜爱活动,精力充沛。学校应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开设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设法把初中生的兴奋中心和充沛的精力集中到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去,有意识地转移对异性的过分关注。要让学生具有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说我们不能回避传媒的冲击,但可以组织学生对热门话题进行讨论或组织辩论赛。目的是要净化初中生成长的环境,杜绝不健康书刊流入学校。

(3)开设心理咨询门诊

有计划地进行青春期性知识、性道德教育,解决学生的诸多烦恼。学校应布置青春期教育展室,定时对学生开放;定期邀请医学专家为学生讲解有关性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性的有关问题,打破神秘感和好奇心;避免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使他们在男女交往中自尊、自爱的道德品质。

(4)开展多方位心理宣传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编辑心理小报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橱窗;利用网络优势,开设网上心理宣传;学校广播室应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节目;向家长和社区分发心理健康小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5)齐抓共管启蒙教育、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

针对初中生“早恋”不愿让家长知道的普遍心理,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青春期发育以及青少年身心卫生的有关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对于家长的文化水平的差异,作为学校要适时指导家庭教育,建立家校信息平台,开办青春期性知识家长讲座,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及需求,及时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并协助学校和教师做好孩子的工作,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同时,增强学生家庭的责任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懂得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另外,还可请医学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学者等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使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通过学校、教师和家长相互协作,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正确而又全面的爱情启蒙教育,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如何处理感情,为什么“准备爱情”等,设立一种理想的人格化的目标,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的完美化,树立学生崇高的爱情观念,使心理与生理发育同步。

2、班主任的辅导策略

班主任要十分重视青春期学生的教育,要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把工作做在前面。通过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中去。一旦发现学生早恋要及时找他(她)个别谈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如有学者说“教育本是脑力活,巧用情智才成功”。

(1)要采取正面说理.启发诱导的方法,指出早恋的危害。教育学生学会宣泄和转移。所谓宣泄,就是把自己的苦恼告诉自己最信赖的人,一吐为快,或把火发在日记上,以此来减轻心理压力。所谓转移,就是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多关心点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放到集体当中去交更多的朋友,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最好采取类比的方法,“兴发于此,意归于彼”,让学生主动把早恋心理转移、升华到学习等健康活动中去。

(2)对于坠入爱河较深的学生,要恩威并用,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用支持疗法给予适当的理解,同时要以校规校纪、道德、法律不允许,经济不能自立相警告,特别指出这样下去往往会失身或失足,造成终身遗憾。

(3)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相互配合,要劝告家长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采取打骂等过激行为。谈话之后,要注意观察,给学生思考判断、决策分手与否的时间,准备下次该怎么谈,不要急于求成去解决问题。

另外,班主任做具体工作时,男女生应该区别对待。如女生的心理复杂,更为敏感,需要细心引导。而男生则更需要老师能像朋友一样以诚相待,以心相交。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各种言行和情感。教师和家长应使学生理解:他们之所以要对早恋学生进行教育,绝非由于视早恋为罪恶,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学生体会教师和家长是理解、关心和爱护他们的,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幸福着想的。

3、家长的辅导策略

作为家长要以疏导的方式解决这种问题,尊重青少年的感情,不要以家长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早恋对青少年是正常的,家长不必把它看成大逆不道的滔天大罪。高压会带来严重后果,家长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早恋子女进行疏导。

(1)尊重子女。如果家长们能尊重子女,珍视他们的感情,并和他们一起审视这种感情,共同探讨初中生恋爱值不值,这样会比强制干涉的效果好。

(2)换位思考。如果家长能进行换位思考,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观点和思路去分析面临的情境,会发现家长也有他们不足的地方。

(3)民主家教。做父母的一定要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这样家长就能知道他们真实的想法。而且这对于培养孩子开朗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科学指导。可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一次,看看谈恋爱对学习是否有影响,让孩子权衡一下学习和谈恋爱哪个重要,但最好不要直接干预,应该给他们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

有研究表明,青春期恋爱是影响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学校要开展性教育和心理咨询,引导她们正确处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生理欲望和心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使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提高各方面素质。及时帮助初中生排除青春期困惑,对预防因青春期困惑引起的精神疾病,避免不幸事件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当务之急;建议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建议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协调亲子关系,去理解子女的心理需求;建议初中生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开拓交友范围。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有益于文明态度的形成和珍惜两性同学间的友情,正确认识自身身体变化,建立正确的异往途径。

参考文献:

[1]董萍华.初中生早恋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2]满洁.浅谈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01

[3]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4页

[4]洪嘉禾著.性的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214页

[5]李丹编著.学校心理卫生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64页

[6]彭建飞,冯周卓主编.班主任心育艺术(M),湖南人民出版社,第三版2004.

[7]熊川武,江玲著.理解教育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

第5篇: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

【关键词】心理教育 重要性 途径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向学校的传统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21世纪的社会更需要心理健全的人,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

首先,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不仅是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有用人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成熟。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视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致使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或者在遇到学生心理问题时束手无策,更谈不上指导家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辈子都离不开的话题,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不能及时转换或者疏解情绪,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会进入青春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从生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从只是教育的角度没能够及时认识,无法适应,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而适应的好的学生,就会平稳顺利地度过青春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关心和帮助那些在青春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生理变化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及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摆脱心理危机,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

再次,目前来看,青少年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无法分辨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有问题、心理不健康。随着学习、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是说每天我们都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而且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在我们身上存在着心理健康和心理有问题两方面,只是看哪一方面占主导地位而已。作为教师,要和学生主动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观念,合理进行疏导,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提高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使其学习和身心和谐发展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

由于中学并没有开设心理课程,所以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落在每位任课老师的身上。各学科老师应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将情感教育、心理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或者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情感和心灵上得到洗涤和教育。比如说,近几年的教学大纲中都有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目的就是希望教师能够丰富课堂教学,不再将分数看作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

2.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3.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调整。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嘲讽、相互间缺乏心理沟通,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抑。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消除师生心理障碍的关键。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学生就会喜欢上你的课,学习就有了兴趣,学业成绩也就随之有了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就会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情绪状态、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4.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7,(10).

第6篇: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心理健康方面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等,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说谎、厌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1.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现在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表现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期中、期末等考试,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考前综合症,像失眠、拉肚子等屡见不鲜。

2.人际关系问题。初中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青春期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在与异往过程中出现两种极端表现,一是不与异往,把自己封闭在异性之外,二是过早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影响学习和生活。

4.挫折适应问题。初中生的挫折感有很多方面,包括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等,此外还有兴趣和愿望方面以及自我尊重方面。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初中生们的反应方式基本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会转化为较为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对“心理断乳期”的心理疏导

中学生的可塑性较大,自尊心较强,只要教师弄清情况,了解原因,采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学生的品德不良行为是可以矫正的。一般认为,学生不良品德的心理疏导方法有:

1.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动机。具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一般比较自卑,人际关系较差,但他们自尊心强。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尊重和关心他们,使他们产生“自新”的愿望,帮助他们树立改变自己的信心。消除情绪障碍,改善人际关系。品德不良的学生,一般都经常受到家长与教师的训斥和惩罚、同学的指责和嘲笑。他们对教师、家长、同学存在着疑惧的心理、对立的情绪、不信任的态度;家长、教师应该关心爱护他们,改善与他们的人际关系,用诚心、爱心去感化学生,消除情绪对立。

2.细致入微,用关爱来满足生理需要。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工程师。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象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那么,如何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教师应该注意关心、了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由陌生人变成知心朋友。平时对学生听其言,观其行的思想动态,熟悉他们的心理特点,在了解的基础上用平等、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要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与行为上表现出应有的独立性,满足他们合理需求,真诚地相信他们,用理解获得理解,用信任赢得信任。切忌武断专横,甚至以教育者自居,任意讽刺、挖苦、处罚学生。

3.不容忽视的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熏陶起着很大作用的父母,究竟应如何正确引导“心理断乳期”的孩子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这时就要充分利用孩子这一想法,把家里的一些事情和孩子一起商量处理,听取、征求孩子的意见,对孩子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尽可能地让他自己去解决。当然,家长也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告诫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应鼓励和安慰,成功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家长自己有缺点和错误,应勇于承认,尽量改正,使孩子从中得到启迪。

第7篇: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

关键词:异往;早恋;疏导

在学校中,我一直担任班主任职务,对刚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如何交往问题,许多家长向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男孩、女孩该不该交往?家长应该怎样进行教育指导?会不会发生早恋现象?影响了学习怎么办?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没有交往,人就不能发展;交往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交往能力高低决定人的交往水平与质量。同往和异往对人都是重要的。交往能力应该从小培养,否则可能造成交往能力低下、交往萎缩,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般的家长都知道交往和交往能力的重要,所担心的是,孩子与异往可能出现早恋,甚至学坏,影响学业,影响成人成才。家长们的担心有一定道理,因为确实有一些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孩子过早地“谈朋友”,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正确引导孩子与异往,又避免早恋,有必要把孩子们青春期异往发展特点做些说明。孩子们青春期异往发展特点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朦胧期”。女孩子从九岁到十一岁,男孩子从十岁到十二岁,是性意识和的朦胧期。此时男女孩子性机能尚未成熟,但已确认了自己的性别角色,对性别差异敏感。男女孩子在一起时感到拘束、害羞,往往采取疏远和躲避的态度。而对成年的异性,又往往表现出过分的亲昵和依恋。

第二个阶段是“爱慕期”。女孩子在十一岁到十三岁,男孩子在十二岁到十四岁。此时,男女孩子在一起觉得有意思,异性之间互相观察、欣赏的兴趣增加,注意异性的谈话、表情、动作。而且开始注意自己的服饰、举止,想给异性留下好印象。对于异性之间的接触,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在上浮想联翩。然而,此时异性之间的好感是泛泛的,没有具体对象。

第三个阶段是“初恋期”。女孩子从十三岁到十五岁,男孩子从十四岁到十六岁。这时,男女孩子的性机能趋于成熟,对性的体验明显增强,内心开始萌发初恋的“幼芽”,在年龄相近的异性中,发现较喜爱的对象,给予特别的注意与关心,寄予特有的期待。感情上希望多接触、多交往,而理智上又有种种顾虑。有的孩子,此时的注意力可能在几个异性身上徘徊。这一阶段,孩子更注意自己的外貌和打扮。

第四个阶段是“钟情期”。钟情,就是很专一地倾慕、爱恋某个异性。这个阶段一般在初中时,男孩子比女孩子晚些。此时,往往出现“痴情男女”,一旦倾心相爱,便不顾一切。由于涉世未深,对人生没有充分认识,往往陷入庸俗低级的趣味之中而难以自拔。一旦受挫,会意志消沉,产生厌世心理,有的还可能走上放纵自己的道路或者轻生。

以上是孩子们青春期异往的普遍性发展特点,而每个孩子会有自己的特殊性。家长应该随时观察了解孩子的表现,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在这里,我给家长提出几点参考建议。

一、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超前教育引导,防患于未然

对于处在朦胧期的孩子,要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性别角色,在与异性同龄孩子的交往中要大方、诚恳,克服拘束、害羞心理。而与成年异往,不宜过分亲昵。父亲对于女儿,母亲对于儿子要特别注意,适度亲近,不要过分。

对于处在爱慕期的孩子,要教育孩子尊重异性和自我尊重,注意自身的仪表和文明礼貌,多关心班集体的事情,为集体出力,男女同学要坦诚合作,不随便盯看异性同学。这时期正是性机能渐渐成熟的时候,要配合学校进行科学的性生理教育,正确对待性生理现象,避免因生理现象而出现盲目紧张和盲目好奇。家长要认认真真、大大方方地给孩子讲有关知识和正确对待的方法。

对于处在初恋期的孩子,家长要教育引导他们多参与群体活动,尽量减少与异性同学单独接触的机会,特别是不要跟某一位异性同学过多地单独接触,避免萌发初恋之情,分散精力,影响学业和全面发展。教育孩子与异往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便逗闹,不要动手动脚。

对于处在钟情期的孩子,要教育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集体生活,用意志力克服自己与异往的感情需要,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做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人。让孩子懂得“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成人成才的关键。要正面严肃地对孩子进行婚恋观的教育,排除不正确思想意识的干扰。

二、父母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以积极的良性的影响

夫妻之间感情和谐又不失互相尊重,不说带有性别歧视的话。诸如“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男人都特别坏,没有好东西”之类。而且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对对方的真诚关心与人格的尊重。在孩子面前,不做过分的亲昵动作,不穿过于暴露的衣服。在与家庭以外的人接触中,作风正派,注意道德规范。

三、正确对待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既不听其自然,也不捕风捉影

有的家长对孩子与异性的交往不闻不问,顺其自然;也有的家长严密监视,杯弓蛇影,随意训斥。这两种做法都有些极端,都是不对的,很难使孩子形成正常的与异往的能力。

家长应把孩子与异往的问题纳入自己的家庭教育计划,认真学习一些东西,思考教育引导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坚持教育为主。有时候,家长可以把自己少年、青年时期的经验教训讲给孩子听,引导孩子走好人生之路。

四、对于确实出现早恋苗头的孩子,不应盲目苛责,强制压服,避免不良后果

有的中学生确有早恋苗头,单独约会,卿卿我我。家长知道后往往怒火中烧,采取强迫措施,严厉对待,棒打鸳鸯。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导致不良后果。正确的做法是克制、调整自己的情绪,与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以真诚帮助之心使孩子说出心里话。然后给孩子分析利弊,以长远的目光来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教育孩子认识到:春天有春天的事情,夏天有夏天的事情,不要把夏天的事情提前到春天来做,那样害处太多。同时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之后,要经常了解情况,及时帮助、指导。家长要始终保持坦诚、关切、严肃、认真的态度。

第8篇: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

一、学习类问题

初中生课程增多,学习压力随之加大,不少学生无法适应突然而来的变化,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随之出现萎靡不振、缺乏自信、思维迟缓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青春期矛盾情绪

青春期的矛盾情绪大概有以下几类。

1.青春期闭锁心理。闭锁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主要表现是外表的锁闭与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共存且互相冲撞,没有发泄的出口,从而产生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问题。

2.情绪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具体表现为情绪时而强烈狂暴,时而温和细腻。

3.早恋问题。初中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但它引发的心理问题却十分令人关注。

三、人际关系问题

1.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合理与否,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养成。

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在初中时代,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目标,公正的代表。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和理解,学生往往会病态放大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3.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就流露出孤独感。

如果以上问题不能及时加以疏导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所以初中生心理健康维护,势在必行。以下是对初中生心理问题提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加强师生的互动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有人做过一次随机调查,请学生说出他们理想中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其中89%的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83%的学生要求教师“知识渊博”。由此看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前提条件。为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2.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更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特点,洞悉学生的心理。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要认真分析其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及时给予合理的疏导。

3.加强书信联系。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时候交谈并不是心灵沟通的最佳形式。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特别适合用书信或者周记的方式进行师生对话。而对于教师来说,与学生书信往来,既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又能更全面、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学生进入初中后,学校就应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由学校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学专家主讲。这种讲座不仅能够让学生正视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还能把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教给学生。

2.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者青春心理问题专线。与讲座不同,个别心理辅导注重的是个人的深层心理调整。有时,心理辅导老师是照射进问题学生荒凉精神世界的唯一一缕阳光。此外,为了完全解除咨询学生的思想顾虑,可以开展电话咨询。通过个别心理指导,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因心施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初中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宣传

第9篇: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

1.现象描述

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校园集体舞已推广多年,但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当跳到需要手拉手的动作时,有些学生会表现得很抗拒。例如他们会拿出一根铅笔或一把尺子,两人各执一头;又如,他们只拽住对方的衣袖抑或磨蹭半天才伸出一个小指头给对方;还如,他们在跳完集体舞后故意反复地洗手。

2.现象调查

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调查了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他们的说法不一,耐人寻味。

(1)一些女学生的想法

有的女学生表示:我很爱跳校园集体舞,只是舞伴是男同学不好,手拉手跳舞怪不好意思的。我每次都是看别人拉手后,我才和对方拉手,要是和女同学跳就好了。还有的女学生表示:从小父母就告诉我,不要和男同学拉手,我也不愿意跟那些脏兮兮的男学生拉手,可老师却要我和男学生拉手,没办法只好跳完舞就洗手。

(2)一些男学生的想法

有的男学生表示:刚开始跳校园集体舞时,我很大方地把手伸给对方,可跳完后,有的人说我们俩很般配,关系不正常,把我气得要命,所以我要用尺子来代替拉手。还有的男学生表示:一开始跳集体舞,我就很担心到了该手拉手的时候该怎么办,我总觉得不好意思,不想拉手,可是看到别的男女同学都拉手,我就只好勉强地拉起女同学的手。

(3)一些家长的想法

有些家长表示:这件事不用大惊小怪,小孩子懂什么,我们从来没有跟孩子讲两性关系的事,孩子长大后自然就知道了。另外一些家长表示:我的女儿因为跳集体舞而惹上“绯闻”,被同学指指点点,她因为这件事还大哭一场,我劝她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说法,身正不怕影子歪。但说实在的,我也很担心跳校园集体舞会对孩子有不良影响。还有一些家长表示:我不赞成我的孩子和异性同学手拉手跳舞。中小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学校增加体育锻炼是好事,但跳集体舞就没必要了,孩子正值青春期,每天手拉手跳舞,很有可能引感方面的问题,会增加孩子早恋的可能。

(4)一些教师的想法

第一类教师表示:原以为现在的学生都比较开放,没想到竟然有这样的现象,我们课堂上从来不对学生讲“异性要保持距离”之类的话,好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自然而然就有性意识了,而且性别观念很强,看来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有欠缺。第二类教师表示:这样的情况不是现在才有的,只是以前很少发现,校园舞的推广让这个问题明显地暴露出来。根据以往的经验,小学三年级是这种情况的分水岭。例如,以前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为了保证安全,老师通常让学生们手牵手过马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很痛快就拉起了手,而且握得紧紧的。可是,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就会对老师的这一要求很抗拒,磨蹭半天,最后只伸出一个小指头给异性同学,还有的干脆让异性同学拽着衣袖。这种情况说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同学已经对和异性身体接触感到害羞,并刻意与异性保持距离。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还特意开导过学生。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并不是班主任开导就能解决的问题。第三类教师表示:其实学生们并不是真的害羞,而是做给别人看的一种假象。10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跳校园集体舞时,某一对男女学生表现出一副很亲热的样子,就有可能被大家笑话。为了避免被其他学生指指点点,他们便装出一副很在乎的样子,其实他们内心并没有真正在意,他们的表现具有一定的伪装性。第四类教师表示:我国目前正在广泛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教育部提出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这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来说,确实是好事。但在以分数为前提的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本来就对异性存在好奇心理,跳舞时的身体接触也许会增大小学生早恋的可能,这很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目前,各地中小学普遍采用的第八套广播体操很好,既增强体质,又少惹麻烦,至于学生跳校园集体舞,还是持保留态度吧。

3.现象分析

为什么会发生上述现象?为什么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跳校园集体舞这一问题均有自己的想法?笔者认为原因大致有两方面。

(1)校园集体舞遭遇“青春期性紧张”

其实每个人从童年开始就有和异往的欲望,人类快乐的、亲密的情感是靠和异性的交往来完成的,交往的过程就是性心理自我构建的过程。例如,10-14岁的孩子一般正处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他们刚刚告别两小无猜的异往期,进入性心理发展的异性疏远期。这个时期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上对“性”产生了极大兴趣,内心深处产生近距离接近异性愿望的萌芽。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之间的交往一般是“里热外冷”和“欲擒故纵”的方式,但在骨子里却总是想方设法进行交往。他们一般都渴望接触异性,包括肢体上的接触(例如,握握异性的手),这是青少年最正常的反应,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心理需求。此外,还有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很多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反应,这种压力反应叫“青春期性紧张”。在这个时期,他们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和异性的关系,有时会感到背后有一双双眼睛在监视自己。通过以上分析,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小学生跳校园集体舞不愿手拉手了。

(2)校园集体舞缺乏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自古以来,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家长和学校最担心和头疼的事就是男女学生的早恋问题。而偏偏这套校园集体舞,不仅需要男女学生肢体的接触,而且还需要有眼神的交流,而眼神交流就可能迸发出青春激情的火花。平时不拉手都有早恋的苗头,如今一拉手,还兼有眼神的互动,那还得了?如此一来,不但家长担心,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也担心跳集体舞时大量的身体接触和情感传递容易诱发学生早恋。因此,在校园集体舞推广过程中发生学生不愿手拉手、家长担心和老师顾虑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

对于家长和老师对学生跳校园集体舞可能引起早恋的想法,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过虑。跳校园集体舞时的身体接触和学生早恋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恰恰当家长将孩子的情感发展和孩子的学习活动对立起来时,或因为没有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情感环境,导致孩子的心理逆反时,就有可能引起早恋。相反,跳校园集体舞是缓解青春期压力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给少男少女们提供一个在阳光下交流的机会,既满足青少年接触异性的需求,又促进男女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

对于有的家长给女学生灌输一些“不要和男同学拉手”这类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特别是在学生性心理发育的关键期,会导致女学生跳校园集体舞时和异性有身体接触之后,心中产生不洁感和罪恶感,甚至出现诸如反复洗手之类的行为,不利于正常性心理的发展,严重时会出现性心理的异常。

二、对策:是问题,也是教育契机

校园集体舞是考虑到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而创编的,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和群体参与性,富有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适合广大的中小学生。笔者认为,让中小学生跳校园集体舞,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当然,在校园集体舞的推广和实施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只要我们能正视以前曾忽视或误会或不知如何解决的青少年性心理教育问题,正确处理,它便是教育的契机,能促进青少年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有所作为,让校园集体舞真正成为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喜爱的阳光体育运动。

1.教师要正确理解并引导学生在跳校园集体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跳校园集体舞不愿手拉手,正体现着中小学生性意识的觉醒,不过,他们对异性间交往的尺度拿捏不准,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地引导。其实,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跳校园集体舞的,并能积极参与,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做好充分的准备。总之,开展校园集体舞的根本宗旨是为了育人,这是教育的职责,也是教师的职责,作为教师应起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和支持学生跳校园集体舞。在跳舞过程中,引导男学生像绅士一样彬彬有礼,教导女学生要表现淑女的气质,从而让学生感受校园集体舞真正的美。

2.从小学开始重视性心理教育

学校要运用各种形式宣传一些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中小学生解开藏在心底的困惑,这并不是说要给学生们上复杂的生理课,而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两往心态,让学生清楚哪些接触是正常的交往,哪些行为应该适当注意,表明跳校园集体舞过程中男女学生的身体接触是正常的,最终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打消会被人说三道四的顾虑,让学生从小正确看待异性之间的交往。

3.讲究方法,幽默调侃转移话题

作为教师不能板起面孔讲大道理,可以幽默调侃转移话题。例如,面对以各种道具代替拉手或拉手后洗手的学生,可以故意调侃说:明天大家都把手洗干净点啊,否则人家不选你做舞伴了呀。这样就抹去了学生的“伪装”,不好意思再故弄玄虚。

4.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

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性意识的发展,中小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性的困惑和对异性人际交往的迷茫,对此,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困惑和迷惘写成文字,放入信封,交给心理咨询室的心理辅导教师,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另外,对于个别对异性接触特别敏感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解开其心结。

5.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以各种形式向家长讲明校园集体舞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打消部分家长跳校园集体舞就可引起学生早恋的疑虑,让家长支持学生跳好校园集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