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

第1篇: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教学 应用

我国经济建设高度集中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强。其中多媒体技术是一项主要的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多媒体技术能够极大的推动社会朝向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所谓的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和控制,对文字和图像进行处理,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音频和视频进行处理,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计算机处理,能够将问题形象而具体的表达出来,因此多媒体技术能够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中,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使得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认识和学习水平显著提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中还存在着方法问题,因此,研究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紧迫的课题。

1 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1.1 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特点

现阶段,教育机构的教学方式逐渐多样化,形成了以黑板试教学方式为主,辅助以各种教学工具。在众多的教学辅助工具中,多媒体技术是一项主要的工具,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人机交互,能够将抽象的数据和信息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概念,进而提高了教学水平。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处理和控制能够对文字和数据进行特殊控制,也能够对动画等视频和声音等音频进行特殊处理,使得抽象的数据能够具体化,完成了数据之间的相互交互的任务。

1.2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技术中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极大的优势,但由于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新型的技术,有待完善,使得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1.2.1 课件制作产生的问题

(1)老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存在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老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明确课件的教学目的,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实际需要决定是否需要制作课件,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多样化而忽略教学目的,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老师盲目的制作课件讲解,浪费时间而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2)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为了让课件华丽而过多的使用影像资料、制作动画,忽视了文字、图表的意义。这样虽然使课件更加形象化,但花费了太大的投入,而且效果未必十分显著。

1.2.2 老师的主导地位出现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虽然如此,老师作为主要的导向人员,其作用不能忽视,课件的制作者和问题的讲解着仍是老师。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辅助教学工具,是用来提高课题效率、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攻克的难题,并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现阶段,部分老师存在着一种不良思想,认为学生通过学习课件,可以很好的学习知识,从自身意识上降低了自身的作用。这样导致学生存在疑惑的问题越来越多,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2 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几点建议

目前学校借助于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趋势。根据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法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2.1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的应用使得多媒体技术技术的应用更加具体化、多样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能够给教学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比如老师做好课件之后,可以将课件放在网盘中或者网络共享,可以让学生随时阅读学习,这样可以解决一些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学习明白,课后可以随时进行课件的学习。不仅如此,也可以录制视频,将视频在网上共享,随时供学生下载学习。通过网络平台,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的知识随时进行测评,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2.2 课件没有统一的标准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但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课件,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制作标准,大部分的课件是任课老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任务,自己制作的课件。对于课件中的文字和图表以及声音、动画等没有一个标准的规则。整体来讲,课件的数量很少,质量也不高,针对以上情况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课题组老师根据课程需要集体讨论出一套完整的课件制作方法,分工协助,互相帮助。经过试用,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的教学课件。通过这种集思广益的课件制作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2.3 适度试用课件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相应的课件也是一种辅助的教材,只能起到一种促进教学的职能,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板书教学。因此要适度、合适的运用课件,在一些数据较多,信息量很大的教学课程中,要多使用一些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也不能因为有课件而忽略了课堂讲解,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无需使用多媒体课件。

3 总结

随着我过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对我过科技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在军事、航天、医学、机械、教学等方面。其中,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本文描述了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晓勤,张浩.科学实施多媒体教学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J].中国高等教育,2002.

[2]刘燕,沈海鸿.科学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体会[A].改革与探索―中国地质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

[3]郑宝坤.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6(3):78-80.

[4]侯秀蕊.浅析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2(12):115.

第2篇: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一、适用“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中学生的性格逐渐趋于稳定。他们开始放开心胸,渴望与他者沟通交流,以满足自身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若计算机老师能够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适当地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将大大促使学生在沟通交流中提升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对此,笔者建议选择不同学习方法的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另一方面,在组建小组合作时,应尽量选择不同竞争能力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共组学习小组。这也要求计算机老师在分组时,要全面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做这样的小组分配,不仅可以使优生与差生进行学习互补,提升整个团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还可为低学习水平的学生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强化其参与竞争学习的主动性,进而让整个计算机教学课堂都呈现活跃的状态。。

二、导入计算机游戏,让学生边玩边学

计算机与普通的课程不同,其更强调灵活性。职中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动,且偏爱玩游戏。若能够适当地将计算机课程与时下学生普遍热衷的游戏衔接起来,让学生在计算机游戏中直接学习相关知识点,将会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并应用这些知识点。如笔者曾经在教授计算机鼠标的操作时做了这样一个对比试验:一部分学生直接学习计算机课本上的鼠标操作知识;另一部分学生直接上机操作《Windows中的纸牌游戏》。结果发现,直接操作游戏的学生掌握知识点的速度明显要快,而且还能够举一反三,将左右键功能用到其他计算机应用中。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游戏前,老师最好花5-10分钟时间做好必要知识点的简单讲解,避免学生一头雾水。换言之,先简单讲解再在游戏玩乐中逐渐深入知识点,才能够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精髓,提高课堂趣味性。

三、变抽象化语言为具象化事物,强化学生印象

与语文课、历史课等较具象化的课程不同,计算机教学中通常会遇到许多抽象化的概念,如计算机组成部分、系统名词等。这些词汇或对象若无清晰的具象事物,学生是很难真正了解。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变抽象化的语言为具象化的事物,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如在教授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时,主板、主机、线路板等关键词极难被学生理解。为此,笔者将一部台式电脑拆卸重组,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白这些硬件在整个计算机中的作用。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这些硬件及其作用的印象,笔者将这些硬件比喻成了人体的五官。如输入设备相当于人的鼻子,用于吸收外部的信息;微处理器相当于人的大脑,能够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输出设备相当于人的嘴巴,用于表达。事实证明,将抽象化的语言转化为具象化的事物后,学生的理解速度加快,对知识点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四、增加学生自由上机实践操作的时间,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职中学生处于热情活泼的青春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强。同理,当他们接触计算机后,便会对其产生强大的好奇。笔者发现,相比计算机理论课堂,计算机上机实践操作课堂的学习氛围更活跃,学生好动性更强,而且不少学生还会向老师提出在探索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由此可见,要提高计算机教学课堂的趣味性,首先要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此,笔者建议,计算机老师尽可能简单明了地讲解计算机课本理论知识,给学生更多上机实践操作的时间,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慢慢练习和摸索。

五、适当更改教学次序,进行模块化教学

第3篇: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

1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最新制定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提出,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如同英语、高等数学这些学科一样,是一门或一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一般不针对某一个特别的专业,而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及应用[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知识已经深入到各个专业的应用领域中,比如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工程造价、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等。特别是独立学院,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方便大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地适应企业发展的步伐。因此,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就需要涉及到不少跟专业领域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正是为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打基础、为后继课程做准备,它在学校各院系培养计划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2.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虽然进校时许多学生都已经在中学掌握了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是他们的这种能力都局限于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例如上网、聊天、微博、游戏等,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结构、操作系统和一些办公应用软件与计算机网络知识都不是很了解[2]。加之生源地不同及各中学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度不同,导致了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异很大。

2.2师资队伍不齐

独立学院虽然有举办高校高职称有经验教师任课,但是这些老师都担任的是计算机专业课程,而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老师大部分都是自己学院新近的专任教师和部分管理人员,这些老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教学重难点的传授拿捏不是很准,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加上教学任务繁重,根本没有精力从事教研活动。

2.3教材内容和实验设施更新不及时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及办公软件每年都在更新,例如目前比较流行Windows 8操作系统、office2010办公软件。而很多学校的教材内容特别是机房的软件配置还停留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office 2003办公软件,这样就不能顺应时展的要求,不能将最新最实用的技术传授给学生,也不满足新版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大纲的要求。

2.4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独立学院由于处于快速发展期,各种教学资源都在不断的建设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仍然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大多利用多媒体教室播放幻灯片对课程主要内容进行传授,其实就是将以前黑板板书内容搬到了多媒体屏幕,还是属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

2.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钩,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都能听懂,上机实践也会做老师布置的实验,但是通常情况下如果将实验内容变换下,学生就无所适从。这说明教学中没有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2.6总课时量少,教学任务量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新生进校开设,除去新生军训周次,实际上课一般为14周左右,按照每周2节理论课2节上机课的计划,要完成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内容,老师只能走马观花式教学,否则就不能完成教学进度,这样就出现了课时量少与教学计划不能全覆盖的矛盾。

3 对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3.1课程教学方法多样化

(1)实施分层教学。鉴于学生入校的计算机水平不齐,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实施分层次教学,为了不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所有同学都还是在现有自然班级进行计算机基础正常的教学,而将有需求提高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编入计算机基础基地班进行强化学习,基地班主要以周末进行教学,这样既满足了不同需求的同学,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4]。

(2)进行分类教学。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不同,可以实施理工科和文科分类教学,为文理科编写不同侧重点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重点讲解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这样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在自己以后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加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3)网络化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得到提高,只有自己遇到操作问题然后去解决了才能明白原理。课堂教学对知识的传授是有限的,那么就要求学生利用课外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目前学生可以通过网易公开课、UOOC(优课)、MOOC(慕课)、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平台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学习系统里面除了有视频讲解、课件、教案,还有在线测试系统,可以反映学生效果,还可以利用网络互动平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学习交流,让学习突破时间性、地域性限制,让学习变得随时随地。

(4)加大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力度。目前学生虽然可以通过网络公共教学资源进行在线自主学习,但是很多课程都是大众化的。要让学生能快速掌握计算机基础能力,学校必须加大力度建设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的网络教学平台,例如建设校级精品课程和通过本校老师组织团队申请建设UOOC(优课)、MOOC(慕课)等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开课,这样会让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任课老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也可以根据独立学院的教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进行强化,学生可以根据平台查询本校老师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性学习。通过平台建设的过程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学校的网络教学方法。

3.2课程内容模块化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同时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七个模块,分别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Windows 7操作系统模块、文字处理Word 2010模块、电子表格Excel 2010模块、PowerPoint2010电子演示文稿模块、计算机网络与常用工具软件模块[5]。这些模块还可以分成不同的二级小模块,根据学生的学习接收情况,酌情对二级模块进行强化教学。在每个大模块里面还可以设置一个提高型的二级小模块,这个提高型模块主要是为分层教学服务,主要为那些在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提供课外学习内容。

同时学校还开设不同模块的选修课,主要是对模块知识点的提高学习指导,如果学生对某个模块非常感兴趣可以报名参加该模块的选修。这个选修安排在与课程学习同步进行,主要以大班讲座的形式为学生进行提高性的专题培训。

3.3实验内容创新化

实验内容通常包括基本验证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等多种,为了培养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创新是关键。要编写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要做到创新,做到与时俱进。要让实验的内容新颖,要来自现实生活以及与专业相关,还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制作一个信函、个人简历、简报、商业合同、毕业论文排版、职工工资分析表等,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名,例如以“我的家乡”、“我的学校”、“我的职业规划”做一个PPT。这些创新型的实验内容,一般在课堂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渠道去搜索与实验内容相关的信息,经过认真思考、仔细设计和不断完善才能完成,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保证创新性实验的正常进行,学校应该专门加大经费力度,建设一个专门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的专用机房,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上机,有问题可以向现场老师请教,这样可以解决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电脑而不能进行自主学习和进行

创新性实验的矛盾,可以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4课程考核模式多元化

目前各高校大学计算机期末考试都采用了像万维计算机考试系统平台等在线考试系统,它里面的题库在考核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模拟几次基本就明白题库的类型,机考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学生水平。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考核要实行学期总评制,要加大对实验考核的比例,即大学计算机课程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40%)+期末机考成绩(40%)。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去完成实验。因为一个综合型实验的完成要记入实验总成绩,除了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外还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4 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各种应用技术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计算机的各种应用操作能力必须提高,否则就被社会淘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各种软硬件操作能力,对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很有帮助。作为独立学院来说,应该更加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才能更好的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学习融合起来,让学生的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让学校培养的学生适应市场,在社会上更加有竞争力,让独立学院在同类高校中建设得更加有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28.

[2]刘洪,丁学用.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4391-4392

[3]王亚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5):78-80.

[4]吴刚,周保平,高贤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计算机,2013(4):39-41.

第4篇: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1-0000-02

Thoughts on University Computer Major’s Bilingual Teaching

Ma Huimin

(Heilongjiang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Qiqihar161000,China)

Abstract: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part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allows students to master calculation knowledge of professional machine,but also improve students'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But how to identify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the two disciplines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is a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s bilingual education is a major issue to be solved.The author based on his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is area of work put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Bilingual education;Universities;Computer courses;Teaching

effectiveness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人口大量流向沿海地区、大城市和海外,这就给现在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无论从社会要求来看,或是从学生的前途来看,都有必要对双语教学的成效进行探讨和思考。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高校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计算机双语教学工作有些帮助。

一、高效计算机双语教学指导思想

为把我校学生培养成富有创新思想、开拓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需在相关专业谨慎推行双语课程教学。在双语课程教学中,坚持国际化、高层次的原则及指导思想。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课程变化日新月异。如对其相关课程采用英文授课,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能在东西方两个学术平台上自由转换的人才。

目前,中国的计算机研究和教学依然处于学习和追赶阶段,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前沿也主要出现在欧美。采用双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紧贴学术前沿,扩大学术视野,获得当前最新理论成果。另外,笔者以为,在最基本理论课程中还应坚持使用中文。在学生培养中,我们必须坚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在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应兼顾我国国情,不能盲目的“崇洋”。

二、双语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在双语教学工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双语教学后取得的成效

1.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双语学习掌握了准确系统的英语专业表达方式,提高专业英文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2.通过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前沿知识,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增强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能力。

3.通过课堂提问,书面作业等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开口说,动手写的热情,提供了学生与老师间进行专业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1.从学生外语能力来看,由于中学阶段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大多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较差,特定题材的英文写作能力较弱,限制了老师和学生的知识沟通,使双语教学停留在从老师语言表达较为简单、专业词汇较为基础的层面上,导致更进一步的知识传授与探讨无法顺利进行,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2.从课件准备上看,为了更好地阐述和传授英文教材中的专业知识,授课教师在课件中大多使用全英文专业词汇,部分使用了英文单词的缩写形式,考虑到中国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英文认知能力,部分学生对授课教师课件中的这些内容难以理解和接受,导致听课效果不佳。

三、提高高校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根据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和总体目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针对学生外语接受能力的问题,学校方面多增加外语授课课时来进行外语的口语强化训练。目的在于有效提高学生的英文听说能力,并为接下来的双语教学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学校可以要求每位教师在教授英文教材的理论内容的同时,逐步增加中国案例的讲述,加强将教材中英文理论知识用于中国实际问题的分析,突出理论与具体问题的结合,提高授课的针对性。

(三)在授课教师的课件制作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从提高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的原则出发,建议授课教师在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英文表述旁加上中文注释标注出来,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更好地体现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以课堂教学为渠道,探索双语教学方法,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可以使教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能力,考虑到语言的规范性,应配备素质较高,年富力强的代课教师。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触纯正的外语,形成地道的外语能力。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课堂内容尽可能多给学生阅读和语言表达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内要求学生尽可能用外语完整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尽快得到提高。

(五)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外语学习的氛围。开学典礼、运动会、黑板报、手抄报,特殊的纪念活动等校内大型活动尽可能的情况下都使用外语,真正为学生听说能力提供了一个个展示的空间和熏陶的氛围。每学期在校内都进行一次学生的双语竞赛活动,并且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双语竞赛,鼓励学生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六)进一步更新和强化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理念和双语教学能力,完善教学模式。为了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需要狠抓了师资培训,普遍进行双语培训,有效提高计算机代课教师的外语水平,以利于其更好地为学生授课。另外,还可以实行双语教学观摩课。实行双语教学的高校可以组织组成的听课专家组,分别对各个院校开设的双语教学课堂,进行观摩听课。

教学观摩课后,听课组成员对课堂的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双语教学的水平、教与学双方互动、课程能够联系最新的理论前沿等方面,进行讨论评价,也可以提出以汉语标识核心词语、讲解核心原理,督促学生预习和积极提问等若干建议。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双语教学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但是如果在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教师、学生、课程的具体情况而盲目开课,则会适得其反。因此课程初期,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师的英语水平,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认真设计教学手段,综合使用评价方法,使学生既能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相关信息,又培养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管理;机房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40-02

Shallow Talk of Computer Room Management of the University

ZHOU Jun

(Dept. of Computer,Lianyungang Teachers College,Liangyungang 2220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based on the author over the years in college computer room management and computer teaching practice, expounds the computer room hardware, software, mainten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ystem, and finds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computer room management, also discuss the lack of them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Key words:computer ; management ; computer room

1 引言

目前大学计算机机房一般都要承担着学校计算机公共课程(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语言程序、多媒体编辑设计软件等教学任务以及每学期开学时选修课程的的选课和学生的自由上机实践,甚至还涉及到学期课程结束时的上机考试。为了保证课程的正常教学,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机房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机房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计算机机房管理不仅体现了学校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也向学生展示了学校的信息化水平。

经过多年发展,我校的计算机机房所拥有的计算机由最初的二百多台发展到目前的六百多台,而且基本都是P4以上的品牌机。但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升本)和对上机实践课程任务的增加,机房管理的矛盾及其重要性也日益显露出来。

本人结合近些年来在机房中实践教学以及机房管理发展中的经验及教训对机房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针对工作中仍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2 机房管理的内容和重要性

2.1 机房管理的内容

机房管理所涉及的范围广、技术难度大、事务繁多、工作量大、系统性不强,从广义上说,硬件设备的配置、维护及故障检修、应用软件的选用及安装、机房网络连接及其技术、用电的安全保障、机房内外部环境等都属于机房管理的内容。

2.2机房管理的重要性

机房几乎担任了学校全部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上机实践、某些多媒体类课程的教学、实践课程考试和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工作(甚至有时还担当了多媒体教室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在网上选课、了解学校新闻、收发邮件、查阅图书馆资料、查看通知、成绩等信息的重要场所。因此,机房管理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学生课程的学习,影响到学生的生活,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的深入应用,机房管理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3 机房管理的发展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3.1机房管理系统的选用

机房管理系统是机房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机房运行、学生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机房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代表了一个高校机房管理的水平。

原先我校机房管理是通过手工管理,业余时间开放给学生,一般需要先买上机票并且要预约才能实现上机。这样不仅麻烦而且管理上也带来不便。后来相关老师和管理人员也开发了一套系统加以应用,虽然带来了方便但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前年机房引进了一套机房管理和数字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来管理计算机机房,不仅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使机房管理得以更加有序。

本系统使用了学生的校园卡,学生必须在进入机房前进行刷卡操作,系统将显示目前是否还有空闲位置可以上机。如果还有空闲位置,则学生可以刷卡进入指定的机房;否则将无法再进入,必须等待空闲机位。如果刷卡时系统发现卡内余额过小即提醒学生充值,当学生上机登录后,系统将把学生的上机信息记录下来,并且系统可以远程监视学生机的具体情况,可以随时通过管理机查询某个学生当前的屏幕显示内容,当发现学生有什么违反机房上机规定、下机刷卡交费而未关机等情况时可以远程控制关闭某台计算机。学生上机完毕离开机房时必须刷卡才能离去,否则系统将继续计费到当天工作结束为止。学生刷卡交费时,系统为学生计费,并显示学生姓名、本次上机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卡内余额等信息。

3.2 机房硬件设备的管理

由于计算机机房里的计算机使用的频率相当地高(甚至有时要连续开机十多个小时),所以硬件的损坏率也比较高。为了保证机房正常运作,提高设备的正常工作率,硬件设备的检查及维护是十分必要的。我校采取的措施:

⑴建立硬件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与及时上报维修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⑵利用机房管理人员培养有兴趣的学生,率领他们一起进行维护,不仅减少了管理人员的负担,而且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给这些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岗位。

⑶建立易损件和常用耗材的备用库(如鼠标、键盘),保证已损坏的设备得以及时的更换。

3.3 软件选用和系统的维护管理

经过不断地更新与发展,机房的机器不仅在数量而且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硬盘容量都在40GB以上了,安装了WINDOWS XP,为了照顾教学和学生的使用,每台计算机都安装了教学或者学习中要用到的软件,并且在每个学期开学前都先根据新学期老师的要求及时安装或者更新软件,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学生经常用到的学习软件或者其它有帮助的软件也有选择地安装,主要的教学软件采用了苏亚星多媒体教学软件。为了能使机器稳定工作免受学生无意或者有意的破坏(破坏硬盘数据、更改CMOS设置等),每台计算机都安装了硬盘保护卡(硬件保护),采用硬件保护方式相比于软件保护方式(还原精灵等)更有助于硬盘数据的安全,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系统损坏和学生随意安装软件而产生的各种问题。通过硬盘保护卡,使计算机的C盘、D盘中的数据安全得以保障,把E盘F盘等开放给学生使用,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把教学或者练习所需的文件传输到E、F分区而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重要数据或者未调试完的程序保存在这两个分区。

3.4 机房环境和卫生的维护

机房环境主要是指机房中的温度、温度、洁净度和室内空气流通度等“四度”,机房适宜的环境不仅能延长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寿命而且还能保护学生及管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在维持设备卫生方面,为了保护显示器不受阳光直射,减缓显示器的老化,机房安装了遮光性好的窗帘;为了减少机内灰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管理人员定期除尘,做好机房的防尘工作(此项工作我校作为勤工助学岗位,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保证机房的环境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要注意通风和散热,如果天气过热或者过冷的话,建议开放空调,维持机房里的温度在适宜且相对恒定的室温,并且还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带给人以舒适感。

3.5 安全管理

3.5.1 用电安全

由于机房的电线线路错综复杂,并且都铺设在活动地板下,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引起设备的损坏,甚至引起火灾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管理中必须正确做好用电安全工作。

3.5.2 设备安全

由于已经安装的这套机房管理系统,本身带有数字监控与防盗报警子系统,系统摄像头对机房进行摄像,视频信息传输到管理机来进行摄像监控,浏览器可随时取得某个时刻某个机房的摄像快照;当无人值守时,摄像模块可在发生异常情况下把视频录制下来并同时通过电话呼叫、警铃振铃等形式报警。同时使用该功能也可以用来遏制实践考试中的学生作弊行为。

3.5.3人员安全

管理人员要保持人员的有序化,才能更好的保证人员的安全。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情况发生的时候,如大规模选课、 突然停电、发生意外事故时,此时加派管理人员,说明情况,并引导学生有序的出入,一定要避免由于学生的拥挤而发生的人员安全事故。

3.6 一些问题和建议

⑴建议加大计算机公共机房对学生在机房的行为进行合理约束的力度。

目前学生在公共机房的行为没有得到合理约束,是一个在许多学校都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不遵守机房管理制度(如偷偷玩游戏、聊天等),不自觉刷卡等等。该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机房没有管理学生的直接权限,即使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执行。建议学校支持机房管理,有效地规范学生在机房的行为,保证机房管理条例的严格实施。

⑵ 建议加强管理意识,督促机房授课教师与机房管理教师共同维护机房课堂秩序。

目前全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上机课程都在机房进行,所以课堂秩序的维持就显得格外重要。课堂秩序的维持不但涉及到机房管理教师,也涉及到授课教师。这两类教师的分工的不明确性常常会在维持秩序上有所疏漏。因此必须使机房管理教师和授课教师分工合作、责权分明,共同维护机房课堂秩序,以保证学生能自觉遵守机房纪律,合理、安全地使用计算机,保证机房上课的效果。

⑶建议进一步完善机房管理系统。

该管理系统使用起来功能的确众多,使用方便,但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正在与厂家合作争取早日解决这些问题。

4 结束语

机房的管理不仅是作好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的关键,而且也反应了一个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本文通过对机房的硬件设备、软件的管理,系统的维护及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阐述,并针对我校公共机房管理模式中仍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给出了一些符合我校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的适当的建议。希望能在我校及兄弟院校的机房管理建设工作中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杨红和.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初探[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

[2]王亚琴,梁方.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17).

[3]武丽娟,王国强. 计算机机房的维护与管理[J]. 长治学院学报.2005(02).

[4]刘丹,马同伟,孙冬. 计算机机房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河南高等机电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第6篇: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P键词:中职计算机;学生创新能力;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最重要的指标,在世界与国家越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今天,现阶段的教学方法与目标能否跟上时代的节奏值得深入思考。特别是计算机教育这一系统复杂的学科,对于此专业学生的培养能否适应未来计算机行业创新的大环境更加重要。本文通过对当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着手剖析,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希望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答疑解惑,避免失误。

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对于人类社会进程的推动是毋庸置疑的,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全球信息化,创新参与了每一次的科技大飞跃。在计算机这个相对其他学科更加年轻的领域里,虽然其诞生不过几十年,可是它却成为了科技进步的代表。计算机的普及使其运用操作的门槛越来越低,也使计算机的教学越显低龄化。而现在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已经愈发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人才,促进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从而引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具笔者观察,现阶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虽然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在教材与教学目标等多有提及,可是仍显力度不足。现在的教学更多的是把创新当做一个噱头,仅仅是把以前沿用的教学方法换个名字,实质上仍然没有达到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目标。

究其原因,第一是针对创新能力培养这一课题,业内没有总结出一套详细的教学方法与过程,导致现在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无法做到借鉴。其二就是观念落后,创新口号喊了很多年,各级文件等也都对此有提及,可是实际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把“创新”这一观点放在心上,导致重视度不够,也就自然没有人去用心总结方法,摸索经验。

三、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之所以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计算机学科特有的内容枯燥,操作性较强的特点。详细来说计算机专业教学具有门类化、碎片、复杂化等特点。因为其使用的语言、软件和学习过程的不同导致计算机的教学显得尤为特殊也尤其复杂。不过殊途同归,只要坚持把“创新教育”放到教学目标首位,以此为中心,教学方法与过程围绕中心开展,就能切实落实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目标。

(一)设定目标

在设定课堂目标时,避免学生需要完成任务的具象化,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固定学习思维,僵化学习过程。在课堂目标的设定上可以遵循创新性、花样性等原则。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会广泛思考,对于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独自动手能力有很大好处。

(二)激发兴趣

比如在数字媒体科目学习中,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教授-练习这一方式,预先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网络资源中的精品案例。学生在看过案例后,自然心里就会想到自己能不能做出同样的效果,在激发学生兴趣之后,教学目标就可以顺利推行下去。不要限制学生思想,而是在制定作业目标之后放手让学生自由设计,充分发挥想象力,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丰富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摒弃掉遗忘单一的“老师说-学生听”这一陈旧的模式,老师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丰富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比如说在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尽可能多地将乏味的幻灯片与歌曲、视频等优秀网络资源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兴趣乏乏。课堂丰富了学生才能学到更多,学到的也不仅仅只是计算机转的知识,更多的是形成学习能力。

(四)重视引导

在新时期下,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应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良师”,也是”益友“。多多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思考,独立完成等创新技能。多与学生互动交流,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再课堂内外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分组研讨、学生当堂演示、台上老师学生间生动互动等。把课堂当做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聪明才智。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从而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牢记创新培养理念,只有在思想上真正做到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计算机教育实际情况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白鲜霞.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3).

第7篇: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C语言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187-02

C语言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它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既具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优点。既适用于应用软件编写,又适用于系统软件的编写。它是数据结构及其他高级编程语言等后续专业课的基础。是程序员、等级考试、一些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在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中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课程,因此,搞好C语言的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该研究者就谈谈自身在C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积累的一点经验。

1 注重教学大纲和教案建设

研究工作注重从实际出发,通过结合课程组老师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并对所有开设该课程的专业对该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目前已确定了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和非计算机相关专业该课程的讲课与实践(包括实验和课程设计)内容设置、学时分配及整个学时的设定;并拟订了新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日历和教学大纲。

在教材的选用方面,目前采用国内公认的、高水平的、由谭浩强编著的《C程序设计》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感到,虽然该书编写得非常好,但如果完全按照这本教材进行教学,对于我们三本院校的学生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学生的基础与一、二类院校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课程组全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编写了统一的教学教案,该教案(分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与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强调以相对简单而又典型的实例来讲述相关知识点,这样使学生更容易入门,更容易理解这些知识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各教学环节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该课程进行了讨论式、研究式和试验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改革,采用教师讲授、课堂练习、课堂讨论与学生串讲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该课程的不少内容对初学计算机语言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逻辑比较复杂,故课程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实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与学生沟通,并使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加上教师的进一步讲解,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其它计算机高级语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在高校转型的今天,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优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创新性,实验实践教学的地位愈来愈受重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极为重要。

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进行“两个整合”,一是对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即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将实验教学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体会到堂堂都是实验课,解决了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脱节的问题;二是对理论课和习题课进行整合,即取消习题课,在理论课上结合典型习题和具体案例组织教学内容,时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会到堂堂都是习题课,解决了教学内容和习题讲解脱节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时,明确每一章节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及教学目标,强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强调实践环节与理论讲授的密切配合,强化实践教学与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切实解决学生三方面的问题,即所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问题,疑难知识点的突破问题、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问题。

通过上述实践性环节的实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该课程中的知识点,并强化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 建立相互听课、相互交流、学生仿谈制度,切实保障教学

为保证教学管理严谨、细致,并使其逐步走上正常化、制度化轨道,该课程组制订了相互听课,相互交流制度。课程组的每位教师在按照计划进行教学的同时,还经常去听同组的其他老师的课,不定期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并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求解决方法。此外,课程组还通过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个别学生仿谈等方式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总结,用于教学;同时,请电信学院的教学督老师对该课程的授课进行点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通过面对面的诚恳交流,使课程组教师认识自身的不足所在,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 结语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立足之本。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随着形势的发展,随着高校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C语言的课程建设也要不断登上新台阶。因此,要坚持课程建设的经常性,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这样才能使C语言课程的教学工作始终保持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晓伟.《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软件导刊,2008(11).

[2] 雷东升,郑全英,张波.“C语言程序设计”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2).

[3] 陈思思.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第8篇: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公共VB 课程建设 师资建设与管理

一、当前现状

我校教务处负责人要求计科系更改计算机第二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个人认为,这是学校高层对我系VB教学工作的不认可;它的背后,也是我校其他学院对我系VB教学工作的不认可。这在当前各个专业都大幅度削减授课学时的背景下,对我系的公共基础课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也会对VB课程成功申报优质课程产生致命威胁。

二、改进措施

我校其他学院之所以不认可我系的VB教学,其依据至少有两:第一,学生普遍认为课程过于抽象难学;第二,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率过低,计科系没有拿的出手、可供各学院和社会认可的成绩。为了摆脱当前的困境,提高二级等级考试通过率应属见效快、可行性较高的方案。

当前,二级考试的通过率过低,说明我们VB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因此,找出问题并给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当属上上策。个人认为,VB的教学在如下四个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理论教学方面

我系VB理论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我系计算机二级培训采取的是“6+10”模式:6个月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打根基,10天的集中培训。在后期的集中培训过程中,新课内容少,复习演练居多,因此,前期6个月的基础知识学习阶段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建议在期末考试中,逐步提高前七章考点的覆盖率。当前,在前期6个月的基本理论教学中,绝大部分老师们教学的最后进度都是到第七章,因此,现行的期末考试也是考到第七章。逐步、有计划的提高前七章考点的覆盖率,不仅可促使老师们对前七章的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讲解,也可促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此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前7章的学习水平,夯实基础;而且可以减轻后期培训的压力,使培训老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最薄弱的地方。

2.实践教学方面

往年的二级考试成绩表明,机试的通过率低于笔试的通过率,因此实践教学改革应是VB教学改革重点关注的方向。个人觉得,上课期间,很多老师使用的机试题目难度太高、综合性太强,不利于初学者的练习;此外,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力度还有待提高。

建议将实践上机题目分成基础题、综合题两级,并明确“主基础、兼综合”的指导思想。所谓“基础题”即是考察学生一个一个独立的知识点的掌握能力;“综合题”即考察学生多个知识点综合运用能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初学者来说,他们起步低、入门难,建议多以基础题练习为主。

建议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力度。实践教学的管理分为“点对面”管理和“点对点”管理两方面。所谓“点对面”的管理,是指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这个方面的管理工作,绝大部分的老师都做的相当不错。

所谓“点对点”管理,是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当前,很多老师采取的办法是学生主动提问、老师上前解答的模式。但是,据个人观察,愿意主动提问的通常都是少数学生,很多学生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提问,他们的上机问题将会一节课一节课的累计下来,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一点一点消磨殆尽,最终无法收场。个人的做法是,以25~30分钟为时间点,强行要求每位学生给老师检查一道题,有问题当场解决;相信此举可大大的减少学生上机的遗留问题,为我们后期的上机培训创造有利条件。

笔者在本学期后半段上机过程中,即是采用以基础题为主、加强“点对点”式的管理模式,收效显著。

3.师资方面

建议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和教学观摩活动。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也是关乎VB教学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认为,开展各种主题的交流活动,不仅可以促使老师之间多交流、多切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而且,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可以让授课老师在教学目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把握以及实践内容的设置方面达成高度共识。

建议加强对兼职老师的管理。兼职老师是我系VB教学的重要组成力量之一,他们能否配合我们的工作也直接关乎VB教学改革工作的是否顺利开展。因此,建议兼职老师也参加我们的经验交流会和教学观摩活动,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实践内容的设置等方面,同VB课程组达成共识。

4.对外公关方面

建议加强我系与外系之间的交流。据悉,我校的优质课程均是由各学院负责人投票表决产生,因此,我系在其他专业心中的形象将直接决定了VB课程能否成功申报优质课程。作为全校必开的公共基础课程,每位专业负责人对此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走访各个专业,了解他们的想法、解答他们的疑惑、认识VB课程的重要性也应该是我们要做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加深相互之间的交流,加强双方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各个专业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三、关于论文和出教材的个人看法

优质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其本质是一种教研活动,教学质量将是衡量其工作成败的重要指标,特别是面向所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在这其中,论文和教材只能起到辅助说明作用,它们的存在,是课程教学质量高的例证之一,说明我们的教学工作的开展科学、系统,已经上升到理论高度。反之,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四、关于二级培训的个人看法

建议设立培训入学门槛。对于学习基础很差的学生,为期10天的培训应该作用不大,对老师而言也是资源的浪费,对于二级的通过率也没有好处。若是盲目的招收学员,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第9篇: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一、走出计算机认识的误区

由于地区的差异和受学校教学条件及家庭条件的限制,有的同学可能是初次接触这门课,有的则在前些阶段已有一点基础,还有的对电脑的基本操作已相当熟练,所以每年的新同学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总是不齐的。要学好它需要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走出几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计算机很神秘、很深奥。事实上我们所要掌握的只是如何使用计算机,而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的专业人才。针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来说并不深奥,关键是要敢于去尝试和使用,一旦学会操作就能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另一种是觉得计算机除了打游戏、上网、打字没什么大的用处。实际上计算机已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日益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工具。还有一种是认为计算机简直就是全能的,什么都会。这种看法也不对,我们只能说计算机在很多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但绝对不能代替人。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走出这几个误区,认真地对待这门科学。

二、理论基础要扎实,上机实践更重要

大多数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会认为多上机就可以学好电脑,学一些理论术语没什么实际用途,误导一些同学上机时聚精会神,上理论课时无心听讲。我不完全赞同这种说法,事实上任何一门课程无论其操作性多强,都不能离开理论知识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有的同学在电脑面前可能弹指如飞,但一些常见常用的术语名词他却未必能说明白,也就会在理论测试这一关上大打折扣。但我们又不能像学习语文、数学那样去学习“书本上的电脑知识”,因为这些理论大多数还是针对实际中的电脑操作而设计的,对于中学生如果不上机实践可能无法看懂那些文字的意义,有时看完一大段教材可能需要几十分钟,但在电脑上操作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学电脑就如同游泳一样,不下水的人永远也学不会。

三、明确学习重点,不要什么都学

由于计算机课程国家现在没有统一的教材,让学生使用的教材不断地在变换,有当地编写的,也有从外地邮购的,所以所教的内容也千差万别;有的学校整天让学生练习指法,从“智能全拼”到“五笔输入法”,好像在培养打字员,而学生自己也盲目地认为不会打字就不能进行计算机操作;有的学校总是让学生学习古老的DOS系统,这样的计算机课只能永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我比较主张初学者不要什么都学,要抓住学习的重点。比如在现行教材中,Windows的基本操作是基础,也是重点,因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软件都是在Windows系统中运行的,如果连鼠标单击、双击等都不明白,如何能进一步掌握软件的操作?有的同学什么内容都想学,其实这也很难做到,计算机知识范围很广泛,其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变换,我们的教材知识选取了几类有代表性的内容供大家学习,目的是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基础。我个人认为,在不明确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得时候,就多参考教材要求进行。不要去问“现在学习程序设计有什么用?”“为什么不学Windows2000/XP而要学Windows98?”软件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只要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学生就可以自学更多更新的东西。有很多同学向我提出“怎样才能对计算机快速入门?”我觉得除了多看书多实践以外,最好的老师就是电脑本身―我指的是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可以说我们要学习的各种软件都带有相当详细的帮助系统。(有的甚至比教材详细得多),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和不善于好好利用。在什么都不会之前,建议一定要学会使用帮助,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专用名词弄不懂时可以问问老师或其他同学,还有就是要学会利用网络上的资源,要学会从网络上寻找答案,所以还要学会使用网上搜索引擎。

四、善于自己设计任务并完成

在对电脑有了初步了解后,在课堂上要对老师所讲的操作进行一次模仿并不复杂。为了更透彻地理解操作步骤,老师可能会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实际上这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如果对老师设计的任务不感兴趣,也可以自己设计。比如,学习文字处理(WORD)时可以自己考虑设计一份报纸,或者完全模仿某份报纸的版面自己尝试一下;学习电子表格(EXCEL)时可以把某次考试的成绩用电脑来分析;学VB程序设计时可以自己设计一个计算器。这些都可以强化你所学到的操作,有时还会激发你找到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技巧。

五、多阅读适合的电脑读物,开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