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培养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生物 高中学生 知识点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64
新时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教育也要积极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培育出更多具有较强灵活应用知识点能力的人才。本人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想要有效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本文就几种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灵活应用生物知识点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生物教师要具有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意识
为了有效培养高中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点的能力,首先要求生物教师有较强的培养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点的意识,这样教师才能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切实达到提升学生有效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的目的。而目前影响高中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点能力提升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能力方面的意识不强,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有划分一定的精力用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进而影响了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要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点能力的方法
培养高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不仅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教师掌握有效方法与技巧的教学活动,因此,要求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有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点进行实际应用的意识,而且要求教师掌握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点进行实际应用的方法,这样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有助教师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点进行应用的方法,作为生物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学习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三、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教师在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结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意识,而且也引导学生掌握了将理论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方法。
而在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对知识点本身的讲解,而忽视了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进而影响了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点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结合知识点,积极的选择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案例,将对学生进行的知识点讲解与案例结合起来,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能力的目的。
四、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做练习题目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后,如果能够及时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练习,那么对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有很大帮助。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通过让学生做练习题目的方式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例如本人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新的知识点讲解之后,就及时给出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做,学生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能够对教师讲解的新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领悟到新的知识点该如何应用,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虽然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做生物题目,与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学生灵活应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一些题目,对提升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后,要及时地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
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培养高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也要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作用,通过有效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达到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呢?
(一)将知识点的讲解与相关的实验结合起来
为了通过实验有效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能够与相关的实验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又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知识点是如何应用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
为了通过实验有效培养高中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实验操作的机会。应该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教师要积极的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际动手学生会真正感受到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并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鼓励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海洋生物制药 硕士研究生 人才培养
1.引言
海洋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整体性地转向海洋的世纪。我党提出了海洋兴国战略,制定了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战略和方针政策。在过去数十年来,世界出现了不少令人闻之丧胆的病毒。当病毒的抗药性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人类新药研制的速度却相对减慢。于是,世界各国的药学研究者毅然把目光投向了海洋——这片还远不为人类所熟悉的“蓝色领域”。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海洋生物中发现活性天然产物,并将其开发成新型药物得到了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海洋生物制药已成为一个崭新的领域,显示出广阔的研究和市场前景。
1.1海洋生物制药的涵义
海洋生物制药是应用海洋药源生物具明确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按制药工程进行系统的研究,研制成为海洋药物的制药工程,是当前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生物医药科学领域。海洋生物制药的研究,既有其自身的特点,又需要其他学科相互配合,因而它是一门综合性新兴的制药工程药学学科[1]。
1.2海洋生物制药的学科内容
海洋生物制药,是药物学新兴发展的重要分支学科体系,它和天然药物学相类同,而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内容、方法、技术体系;它是利用海洋药用生物作为药源,运用药理学手段作为主导,遵循相关药学政策、法规,并通过跨学科系统工程配合的一门学科;它的产生和兴起,标志着医药科学和海洋科学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逐步形成一门崭新、重要的制药工程学科。
1.3海洋生物药物的特点
(1)首先,海洋生物药物与其他药物不同,海洋生物药物的药源来自海洋药用生物,而非化学商品,对人体健康有利。并且海洋生态环境复杂而恶劣,生物为了求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与陆地生物不同的代谢系统和体内防御体系,产生了生物活性极强的物质,是陆生天然性物质无法比拟的;(2)其次,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低微、结构奇特、活性显著,是海洋生物制药先导化合物丰富的来源,为新药的合成提供新的“母核”;(3)海洋生物易于培养、发酵,可无限再生而无需过度开采野生资源,经济和社会价值较大。
2.海洋生物制药研究生培养
海洋竞争,根本是科技,关键在人才,“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本和第一资源”。我国海洋人才资源存在总量不足、结构欠优,尤其是海洋生物制药人才数量严重匮乏。据统计全国各海洋专业专本科生、硕士、博士的供给比例为1:1.3:23,与较佳能级结构1:6:14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从事海洋药物研究的技术人员比重远远落后于世界海洋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一部分研究人员的基础和专业训练不足,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较低,因此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科研能力强的海洋生物制药人才迫在眉睫、尤为重要。
2.1“以人为本”——提高研究生的道德修养、道德素质
本科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海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担负着为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输送人才的重任。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道德修养、道德素质培养首当其冲,必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一个“才高低德”的人,是难以做好学问的。一个人的修养以及所具有的责任感都是立品,立品是人生至高的境界[3]。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第一负责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在学术上指导学生勇攀高峰,更重要是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讲道德,讲文明的风尚。只有培养出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知识的高素质海洋生物制药研究生,才能真正为我国海洋生物制药以致海洋经济建设做贡献。
2.2培养研究生持之以恒、勇于探险的精神
“研究”的“研”是由“石”和“开”组成,可以理解为将石头打开;“究”是“穴”和“九”组成,理解为跨九重天才到达洞底。“研究生”是开“石”且从天入“穴”的探险人,研究生导师是探险队长,在探险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象不到的困难、危险等问题,就象唐僧西天取经一样,要想取到“真经”,要想把“石头”打开必须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研究”的关键是创造,“研究”的结果是创造出新的知识、新的成果,并将这个创新的成果服务于人类[4]。海洋生物中99%的物种尚未被利用、开发,海洋生物含有各种活性物质的新颖结构,向海洋要药,要有不怕苦、不怕难、勇于挑战、勇于探险的持之以恒的精神。
2.3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硬的科研能力和有效的实干能力
钱学森先生曾经说过:“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才能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冒不出杰出人才”。“创新”本来是指现实生活中一切有创造性意义的研究和发明、见解和活动[5]。海洋人才的培养、海洋人才战略目标最终需要靠海洋教育来实现,海洋高等院校的教育肩负着海洋人才开发工程的重任和保证我国海洋事业后继有人的历史使命。对于海洋这个神秘的“蓝天药源宝库”,要使其中的特异的生物活性药物为人类所用,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科研能力,有效的实干精神,重要的具有创造性的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前提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首先源于头脑,源于独立思考。李政道教授说过: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其次,将正确的思考付诸于实践中,创造出新的东西,服务于人类。古人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亦。过硬的本领、有效得实干能力是通向成功的保障,研究生要有实干精神、实干能力。
2.4“海洋的品格”的培养
海洋生产生活方式与陆地社会的差异,锻造了海洋人的品格特点,朴实、冒险、团结等精神。海洋生存境界的流动性、不确定性,决定他们处理危机的灵活性,勇于冒险,不守成规;勇于竞争,崇尚机遇;勇于救助,团结抗难。与外界接触的频繁性、多样性,决定心态的开发性、自由性,勇于接受新事物,求新求变。这些从个人生存本能升华出来的品格,为集体所共识,为人们所仿效、传承,凝聚成的精神力量。当前必须打造一支具有奋发进取、不畏艰难、有凝聚力精神的海洋生物制药的研究队伍。 “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大家齐心合力创造的,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一切,更不是一个人就能成就一个天下,只有永远完美的团队,没有绝对杰出的最完美的个人,团队才永远是优秀、经得起考验的[6]。做研究,尤其做海洋药物的研究,研究生应该以此优良的传统精神去勉励自己。
21世纪是海洋开发的世纪,也是世界各国凭科技实力在海洋上激烈竞争的世纪,海洋生物制药事业必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发展,教育必须先行,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不断深化改革,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放在首位,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实波,主编.海洋生物制药(第二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杨雨,秦松.海洋生物制药现状及展望[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190-193.
[3]薛惠锋.论当代研究生的责任[J].中国研究生,2010(1).
[4]朱红胜.研究生是干什么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6).
【关键词】教育机智 高中生物 新教师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09
关于教育机智的论文已有很多,其中关于班主任教育机智的论文较多,但是很少发现关于生物这门学科的课堂或课下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的案例。也很少见到专门研究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如何培养教育机智的论文。我作为教学经验尚浅的高中生物新教师,却已经历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教学案例,希望把它写下来供各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指导。还想提出一些针对生物学科的新教师如何培养教育机智的建议,供各位教育工作者讨论、指正。希望给那些正准备踏入高中生物教师行列的准教师一些参考依据。
一、什么是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意料之外的情况,能够迅速正确地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从而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捕捉最佳教育时机的重要条件。
二、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一)善于因势利导
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调动当时情景中的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比如:
有一天下午第一节课,天气炎热,同学们很没精神。我想起前不久的班会课上同学们很想听我唱歌被我拒绝的情景。于是就很大声的说:“今天生物课上我要教大家唱歌。”同学们面面相觑,然后突然反应过来,大声说:“真的吗,好啊!”大家顿时都来了精神。我说:“但我只教三遍,要专注哦。”我先把歌词写在黑板上:“斐林试剂还原糖,氧化亚铜砖红色容光。苏丹三四染液染脂肪,四染红色三染黄。蛋白质双缩脲,产生紫色反应是指标。要问染色体由谁妆容,龙胆紫醋酸洋红”。这些歌词其实是我在大学期间,把高中生物第一章实验一的内容编成的口诀,便于记忆。我用一首非常好听又朗朗上口的音调把它唱出来。
这样,我就用了接近十分钟的时间既让他们立刻有了精神,又更好地落实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还提前让他们记住了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如果我当时没有这么做,而是大声地责怪他们,或强制性的要求他们打起精神来,那效果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后来我们班有些爱好唱歌的同学还私下里把其他知识也编成歌来唱,说是记忆效果还不错呢。
(二)善于随机应变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找到最恰当的方法。
有一次,课堂上我讲到杀灭害虫的一种方法叫激素防治,其中一种化学药剂叫“性引诱剂”。有的调皮的男生就在下面小声地阴阳怪气地,也念了一遍“性引诱剂”。而且是把性字着重念出来。当时我本来听到了的,但却假装没听见,继续讲课。后来此男生就经常在课堂小声的接话。使得我后来的处理就加重了难度。之后我咨询了几位老教师,再根据自己的分析,觉得我在有学生第一次接话茬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处理。首先肯定他在认真听课,并表扬他刚学的知识就开始进入背诵阶段,然后就严厉地批评他不该在上课期间随便发出声音。
(三)善于对症下药
这是指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有一次,我发现有两个学生抄答案。于是我就把这两个学生叫到办公室。看着他们的眼睛问是否抄袭。他们都很不好意思地承认了。这两个学生是邻桌,都在班上中等偏上。我给他们两个选项:A、保证生物考到班上前五名;B、以后每次完成规定作业后,还要另外找一些相关的题做好了交给我。他们当然选了A。并约定没完成就自动转为B。之后这两个同学没再抄过答案,上课也很认真的在听讲。
后来的月考,他们成绩虽都有上升,但都没达到目标。其中甲同学比乙高两分。我就走到他们面前微笑着对他们说:“甲,你保证的事情没实现吧,自动转为B。乙就更不用说了。”我说话时故意不看乙,忽视他。但我眼角观察到乙是听到了的。我觉得乙其实比甲反应要快一些,但不勤快,仗着自己的小聪明在学习。所以我故意表扬甲忽视乙,激起他的斗志。果然后来的学习上,乙非常积极,主动。后来乙还考过我生物科目的第一名。
三、高中生物新教师如何培养教育机智
我就自己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及从各方面获得的信息对高中生物新教师如何培养教育机智进行了初探:
(一)爱教育事业,爱学生
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研究教育,去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比如当你立志要当一名教师的时候,即使是大学还没毕业也要开始多熟悉课本知识,开始研究怎样帮助学生记忆。就如上面讲的我教学生们把生物知识编成歌来唱。这就需要我肯定是提前研究过编口诀和寻找适合的音调的。
(二)锻炼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是一种艺术。老师在窘境中,要出乎学生意料地有忍让、宽容的态度,泰然地,冷静地处理事情。比如上面讲到的“性引诱剂”的例子。我当时就显得不够理智。
(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它包括新教师不仅需要抓紧一切时间先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多听课,细心观察老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还包括要提前预想一下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什么情景,应该怎样处理。
(四)多看书
多看一些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学家们关于教育机智培养方面的著作。这样才能自己总结出正确处理突发状况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而且当你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借鉴一下他们的处理方法。
(五)善于总结
把出现的问题和你的处理方法跟老教师讲,大家探讨一下你这样处理的利弊,还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及时的总结经验,使自己能够更快地成熟起来。
总之,教育机智是教师在长期实践体验、感悟上凝成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临场发挥能力。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希望以上分析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一、生物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
具体表现在:
1.激发学生兴趣。由于生物学科涉及的多是揭示自然界生物秘密的知识(如,种子的形成、动物的各种行为等)和人们身边常见的,即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知识(如农业生产、人口、遗传等)。因此,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乐学的志趣。
2.端正学习动机。生物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揭示自然界生物的秘密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知识涉及面广,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紧密。对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指导性强。教师可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了这样一些道理: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提高;而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就文化素质方面来说,不仅仅包含高考、中考中要考的科目的知识。这样,学生对中学开设的所有课程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致产生偏科现象。
3.培养积极学习的情感。教师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可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德育功能,寓德于教,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情感。如通过对生态环境、人类与生物关系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通过了解祖国特有的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及在生物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已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和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4.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在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不畏艰难困苦、追求真理、勇于探求科学奥秘的伟大科学家,如达尔文、弗莱明、巴斯德、孟德尔等。教师可通过介绍他们的事迹和成就,使学生受到启迪和鼓舞,从而树立追求真理,献身科学和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二、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虽然生物学科的知识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具有上述独特的优势,但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这些优势就很难发挥出来。那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激活智力因素呢?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新奇的东西产生好奇感,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虽是最初级的兴趣水平,且又极不稳定,但却是启动最初学习欲望或动机的点火器。生物学科所涉及的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结构等内容,如不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教学,学生便很难听懂,更谈不上引起兴趣。只有采用适当的直观教具帮助教学,才能引导学生以极大的兴趣走人生物世界,通过情趣引导观察,通过观察发展情趣。
2.通过课外兴趣活动,创设“参与”氛围。中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观看等直接感受,会进一步要求亲自参与实践,渴求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对所感兴趣的事物加深理解,这是真正将兴趣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开端。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努力为它们创设一个“参与”的氛围。通过课外活动组织学生种植、观察植物、观看动物及人体器官标本,既能理论联系实际,又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感生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还可增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化学教学 五年制师范生 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出现人与自然界关系失衡的问题,自然环境的恶化也给人类带来了难题和挑战。与其在环境破坏了以后再想起怎样挽救不如在环境还没有被破坏的状态下,想想如何保护环境来得更实在,人类作为依赖大自然生存的生物有义务保护自然环境。环保意识应该从学校教育开始,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更应该履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义务,多角度地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培养 。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当前形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加快,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有现代化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承受了大气污染、环境污染等危害,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也是利用改造和破坏自然的过程,人类活动在产生巨大的收益与效果时,我们也看到了自然界的千疮百孔。如臭氧层漏洞、植物急剧减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缺乏、两极冰川不断融化等,都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回敬和警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共同追求的双效益目标。但是现在的环保教育侧重于探索环境的长期影响,易使人们产生环境保护离我们还远,是将来之事的错觉,往往被误认为环保是超前的“奢侈品”而造成观念上的滞后。因此,在环保问题上,只有观念转变才会有实际行动。环保教育的关键应在于环保思想的宣传和环保理念的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不仅是现代科学知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综合,又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必然。
保护环境、热爱环境、建设环境,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环境保护已经逐渐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努力,以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与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与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据相关统计,污染环境的因素大部分来自化学物质。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环境保护的教育,同时运用化学方法对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理念,有效将环境保护融入化学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提高其环境保护的意识。五年制师范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中小学教育,因此对他们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这也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从多角度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
1.把环保教育纳入到教材当中
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并善于发掘教材中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元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在做课堂实验的时候如果产生了气体,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产生的气体或者是物质对环境是否有影响,还可以结合有机物的内容向学生讲授白色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化学相对于其他的教学科目来说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更有优势,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对环境的危害到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在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化学教师作为化学教学的主导,要求其具备自身应有的良好素质外,还应了解相关的《环境保护法》等,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将环保意识充分渗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应搜集与化学有关的环境保护的资料与知识,随时随地贯彻于化学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最后使得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
2.利用实验教学渗透环保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对培养环保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环保教育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化学实验中总会产生一些气体或者物质,在这些物质中有很多都是有毒气体,或者是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有害气体,如果这些物质散发到空气当中就会对空气或者是水产生污染,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这些有害物质扩散到空气当中去,可以采用封闭式的实验室进行实验 ,对实验当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要及时的进行处理或者是经过处理以后再回收利用。为了进行环保的实验 ,国外发明了微型的化学实验方法 ,这种实验方法除了能够减少实验用品的使用外还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与扩散,所以我国的化学教学实验也应该积极的推进这种实验方法,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尽量都采取微型实验方法,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化学试剂,要做到这些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都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真正绿色的环境。
3.开展丰富的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要想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的环保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从两方面谈起:
其一可以选择与环保有关的宣传、调查、观察等社会实践活动。收集环保资料,举办环保知识竞赛;搜集废品,举办手工环保制品展览赛。指导学生进行环保专题调查,由学生结合实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性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或调查。如“校园环境的调查分析与环保意识的形成”、“八里湖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学生在生活点滴中如何培养环保意识”等。
其二可以组织学生到环保部门了解本地的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在市区了解绿化情况,并尝试动手设计规划图等实践,不但可以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 也可以使学生对环保活动有更为感性的认识. 还可带动社会各界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4.借助网络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微博或者论坛上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和我们组织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总结或心得体会,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 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 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时代的紧迫性。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肖伟.浅谈环保意识的培养[J].绿色科技,2013 (06).
[2]王艳华.高职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J].化工管理,2013 (04).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意志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94
现代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中国也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物理教学来说,我们的教学不应停留在眼前学生“学会”知识,更应着重放眼于他们将来的“会学”知识上,新的课程标准也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强弱。几年来,通过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实践研究表明: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物理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物理学不好,原因不是智力低下,而是意志品质薄弱,主要表现在缺乏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现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总结了一些初步看法。
一、创设氛围,利用积极心理,树立理想
理想是意志行动的强大力量源泉,初中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理想尚未形成。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对物理有好奇心,从实用角度想学到能运用于日常生活的物理知识。他们常从物理的广泛应用和物理学家们取得成就的动人事迹中受到鼓舞,在心理上萌发一种将来在科学上有所贡献的愿望。这些心理倾向,有利于理想的树立。因此,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这些积极的心理倾向得到满足。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强调物理的实用性!
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坚韧性
在物理教学中,当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来看,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很强,肯于独立钻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他们能看懂的内容,不喜欢别人再讲,自己会做的题不想问别人。为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给他们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坚韧性。
三、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果断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有“趋避冲突”现象,“趋”是追求成功,“避”是回避失败。彼此间发生矛盾,构成内心障碍,使外部行动陷入欲于不能、欲罢不甘的状态,这是产生优柔寡断的心理原因,同时来自周围环境非议的压力也是产生优柔寡断很重要的因素。如在回答问题或板演时,由于过去未答好或出现错误而遭受同学的嘲笑,故产生想答而不敢答、想做而不敢做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前怕狼,后怕虎”,畏缩不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应该在积极地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鼓励学生把甘苦、荣辱置之度外,丢掉“怕”字,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王 艳
【摘 要】阐述了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确立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四融入、四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实施分层次教学、课证融通等教学改革问题,实现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顺利衔接。
关键词 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86-02
作者简介:陆正清,男,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及生物化工专业教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资助项目“构建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研究”(编号:D/2013/03/149)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3〕9号),指出要进行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试点,由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试点院校要将开发和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作为试点主要任务,密切联合行业企业,认真研究确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细化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一般应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取得相关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取得相关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与区域内的中职学校,进行了“3+3”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探索实践,制订了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思路
1.校企合作,创新中高职衔接人才共育机制。近几年,学院先后牵头创建了江苏食品职教集团、江苏今世缘酿酒学院、江苏省食品微生物工程实验室、江苏省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校企合作联盟,充分发挥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及生物化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校企共同开发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进行考核评价,实现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机制。
2.课程衔接,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衔接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实则上就是两者课程相互独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要根据生物化工专业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及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界定好哪些内容由中职完成,哪些内容由高职完成,以保证课程内容不重复、不交叉、不遗漏,同时合理安排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
3.企业岗位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人才培养的企业化要求。深入企业调研,在专指委的指导下,确定生物化工专业学生从事的主要职业岗位,明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设置相应的支撑课程,以适应中高职人才培养要求,体现人才培养的企业化要求。
4.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俱进。按照中职阶段获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要求,将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标准融入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俱进。实施专业核心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认证“直通车”,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
5.企业优秀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奠定人才培养的企业文化基础。在实践教学方面,中职的实验实训条件相对薄弱,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而且还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实训室的氛围按照企业化验室、车间的要求进行布置,学生的实验、实训教学按企业规章制度及要求进行,实现实验、实训工厂化;在学生管理方面,结合企业管理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定岗、定责、定人、定薪,学生变成了企业模拟员工,由虚拟的工资代替综合测评的分数,实行班级管理企业化。
6.行业企业评价融入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多元化。以多方评价为手段,以学分互认为桥梁,实行学业认可、累计学分制。建立校行企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兼顾中高职学生学习需求,设计中高职一体化的学分认可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对于部分专业课程,可采取“一课双师”的方法授课,即一名校内教师和一名企业教师同时进行课程教学,共同进行考核评价;对于学生在“校中厂”进行的实训,如果有实训产品的(如啤酒、黄酒、食用菌等),以学生实训所得产品的质量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由校企老师共同负责考核;对于学生在“厂中校”或企业进行的实训及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主要由企业负责。
二、构建步骤
1.对接社会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生物化工专业人才需求、培养现状及发展趋势,专业教师先后分赴南京、苏州、上海等省内外40多家企业开展了企业调研活动,同时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在取得第一手调研资料后,专业建设团队召开了多次研讨会议,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归纳、统计和分析,同时,通过每年召开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等专业建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了生物化工专业的定位是培养掌握生物化工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发酵生产操作、分析检验、菌种培养、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及营销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开展职业能力分析,确立专业核心课程。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经专指委专家的指导下,本专业确立了职业岗位及能力要求分析表,针对性开设相应的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按生物化工的不同分类,设置并重点建设了《啤酒生产技术》、《酒精与白酒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发酵食品生产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生物产品分析与检验》6门专业核心课程,以适应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3.遵循专业学习规律,建立“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为适应生物化工领域范围广、产品种类多、技术更新快及关键技术岗位从业人员要求高等要求,培养能从事发酵生产操作、分析检验及菌种培养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经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毕业生的调研,经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了“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多方向就业的需要。
4.构建“四融入、四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实施难、学生岗位能力有待提高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以我院国家骨干院建设为契机,依托江苏食品职教集团、江苏省食品微生物工程实验室、江苏今世缘酿酒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实践了生物化工专业“四融入、四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岗位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企业优秀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将行业企业评价融入考核评价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生物化工专业知识、技术、素质培养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毕业辅导课,并按照职业技能形成与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生产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校内学习与企业锻炼交互进行,促进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不断提升。
三、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改革
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要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对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围绕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教学团队开发了8门优质课程,参与了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其中2门课程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标准建设,1门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和实训项目,开发和编写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啤酒生产技术》、《酒精生产技术》等共8本工学结合教材,同时编写了《啤酒生产实训》等9本校本教材。
2.实施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提高。中高职学生在文化水平、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数学应用软件的教学,将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作图,利用计算机来完成。
3.课证融通,强化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培养。专业课程团队紧紧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群)要求为依据,将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 “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实践。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是次科,次科不参加升中考,可学可不学,考得好不好根本没人关注……这些负面的影响给生物老师的工作带来了麻烦,学校不重视、家长不重视、学生当然也不会重视!如何促进生物教学?根据国内外关于智力发展的研究证明,人的智力因素要发挥最大的效能,必须有突出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它们虽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这些因素都能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去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和创造,从而推动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生物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点,那么怎样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达到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善用生活事例,紧扣学生心弦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生物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的知识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彻底抛掉“学习无用论”。例如在讲心脏时,笔者以一个真实事件拓展知识:有一个人到北京香山游玩,中途突发心脏病,现场群众马上进行急救,并拨打120,十分钟后救护车赶到,这个人得救了。7年后,他在家又突发心脏病,当时家中有不少人,可是没人懂得只需在他的心口上“打两拳”就可以活命,等医务人员到时却再也无法令他起死回生,因为他已经错过了急救的“黄金四分钟”。同一个人、同一种病、不同的观众造就了两种天壤之别的结果!这一实例让学生明白:在千钧一发之际,赢得时间就意味着留住生命!
又如,英国一个年仅6岁的女孩在医生到达之前,居然通过正确操作为妈妈接生,原因是她曾通过电视看过一些相关知识。活生生的案例紧扣学生心弦,有的追问:“老师,在没有人在旁时心脏病发作怎么自救?”显然,学生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并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懂得主动去思考问题并积极地寻找答案。
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多增加一些急救、自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其在今后遇到紧急情况时能派上用场,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可以学以致用、有机会大展拳脚的知识,学生当然会更用心学习!
三、给学生展现才能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要求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真正“主导”的秘诀不是“霸占”课堂,而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为学生指方向,把学知识、练能力的主阵地留给学生。课室是学生学习和展示的场所,谁能讲谁上讲台。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要进行“填鸭式”教学,在一节课四十分钟里滔滔不绝地讲,而应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多收集资料,这也是新课程强调的内容之一。在课堂上笔者会腾出六、七分钟,分别让两位学生上台讲“生物小故事”,即他们所收集的资料,最后由师生共同来总结评出优、良、中三个等级。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为了拿到更高的等级,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去收集各种各样有趣的生物奇闻,并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且兴致极高。所谓“一人计长,两人计短”,通过“生物小故事”这一环节,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仅来自于教材,从而大大地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实践证明,把讲台还给学生,给学生以展现的机会,其实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妙用角色扮演
学习活动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每节课怎样让学生去发现、探索、创造是教师应考虑的核心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23章第1节《生态系统概述》一节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的知识,但不全面。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加深对生态学有关知识的理解?通过思考笔者做了以下处理:①组织PK大赛,看哪个小组知道的生态系统种类最多,激发学生兴趣。②让四个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动物、植物、微生物、非生物环境。让学生自己看书、找资料确定剧本,在课堂上以幽默搞笑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来演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功能,最后总结出:动物、植物、微生物、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了我们优美的大自然,它们各具特色、各司其职。就像我们的班集体,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同学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我们每个人只要尽心尽力、真心真意地为班集体做贡献,都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总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行学习、思维,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伟欣.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人民教育,1998.
关键词:中职物理;应用能力;应用意识;物理实践
当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差、底子
薄,一般中职学校是学困生较为密集的地方,大部分学生已经对文化课的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物理学习水平更是处于较低层次,他们甚至还存在着物理与所学专业没关系,学习物理一点用处也没有的偏激心理。那么,我们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来践行上述理论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引入学生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涉及物理知识的生活现象和现实问题,如果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脱离了现实的生活环境,将物理教学课程设计得太过于模型化和抽象化,就会远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无法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因此,在中职物理教学课堂上,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引入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并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引入了以下几种生活现象:在海边,经常会看到海市蜃楼的美景;带上老花镜的老人,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夏天大雨之后,天空很容易出现彩虹;用鱼叉捕鱼,明明看准了却常常捕不到等等。然后,我针对“夏天大雨之后,天空很容易出现彩虹”这一现象运用物理知识作出解释:一般下雨过后,空中会漂浮很多微小水滴,当太阳出现后,这些微小水滴就等同于一个三棱镜,会将原来仅有的白色光线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同时还会使太阳光线发生折射,使其偏离原来的照射方向,从而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半圆形彩虹。这样,我们通过将雨后经常看到的彩虹现象与“光的折射”知识相结合,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他们的物理应用意识,这就为端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将教学与专业接轨,使物理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
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批在生产、服务、技术等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而中职物理作为一门服务与专业课的课程,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中职物理教学课堂上,我们应该将物理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机结合,突出介绍物理知识在学生所学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明白学习物理是在为他们将来参加社会就业铺路搭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培养起学生的物理应用
能力。
比如,面对通信线路专业的学生,我们可对物理教材中的力学部分、光学部分、热学部分等内容与专业特色结合进行讲解;面对计算机、电子技术类专业学生,我们可重点突出电磁学知识和电子方面知识;面对机电、数控专业学生,我们则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电工基础课中的电磁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
总之,通过将物理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接轨,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也感受到了物理知识在专业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
三、开展物理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应用机会,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
我国心理研究资料表明,只有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形成紧密的联系时,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真正进入到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鉴于中职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力开展物理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并最终使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我经常会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新颖、有趣的课外作业,如让学生在回家乘坐电梯时,注意体会电梯不同运动方向的感受,并将此记录下来;在药店称体重时,运用站立和蹲下两种不同方式,并注意观察这两种情况下指针示数的变化;认真对比房门大开和房门紧闭时的噪音强弱程度等等,还会根据一些物理知识来编排和排练情景剧,让学生深刻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部分内容时,设计如下情景剧:在公交车上,一位男生站在一位女生的后面,忽然一个紧急刹车,男生撞到了女生身上,女生生气地说道:“德行!”男生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撞到你了。不过,不是因为德行,而是惯性。”这样,我们就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物理情景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迅速高涨。总之,通过大力开展物理实践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为此付出长期的努力和探索。希望广大物理教师能够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将其真正付诸于日常教学实践中,以探索研究出更多可以培养学生物理应用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为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输入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巧.浅谈中职物理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4).
[2]苏有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提高中职物理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3(11).
[3]梁爱平.中职物理教学与专业融合下的实施方案设计[J].吉林教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