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优质护理服务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其科学、有效的护理程序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程序化、人性化的主要特征,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全新的临床护理理念,同时,既利于护理人员提高专业技能、拓展知识面、提升主动服务意识,也极大地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1]。本文通过对笔者单位2013年1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50例实施腹腔胆囊手术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和优质服务护理的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中资料均源自笔者单位2013年1月~2014年4月间收治欲实施腹腔胆囊手术的50例患者。其中,22例男性,28例女性;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9.1±2.9)岁。50例患者中,40例为胆囊炎胆囊结石,6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所有患者均经CT、B超检测确诊。排除严重心肝肾以及其他机体系统严重疾病者。按患者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常规组:25例;优质组:25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行常规抗感染、留置引流管等对症支持治疗。常规组:行常规临床护理。优质组: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等设计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具体方法如下:①入院护理。当接到患者入院通知后,协助患者进行相关入院手续的办理。安置好患者之后,应及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与交流,以进一步增强患者的归属感与安全感[2]。②术前护理。虽然腹腔镜下胆囊手术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但很多患者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要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向其详细介绍相关疾病知识、手术方法和步骤等[3]。并于术前一天,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术前检查;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术前宣教工作。术前12h禁食,4h禁水;做好脐部及周围皮肤清洁。术日晨灌肠。③术中护理。保护手术室室温在22~25℃左右;以防因CO2气腹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同时,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将床头摇至头高脚低、左侧斜卧位。护理人员还须密切观察术中患者的各种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④术后护理。术后,使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全面保持其呼吸通畅;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切口的渗血、渗液等情况;另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切口疼痛以及肩背部酸痛护理工作。⑤饮食护理。因物刺激,一些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护理人员可根据反应程度的不同建议医生给予口服多潘立酮或禁食等措施。同时,还应嘱患者术后第1d时可进半流质食物;并逐渐转为进全食。⑥术后住院护理: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的恢复会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注重人性化服务细节,如睡前将窗帘拉上,对探访时间加以适当的限制等。对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定时为其翻身、按摩;并保持患者伤口干燥、整洁[4]。⑦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出院前,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食油炸、油煎、肥肉等高脂食物。
1.3观察指标 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 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优质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而常规组则有4例(16.0%)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比较(P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两大主要特征就是:科学、有效的护理程序化和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本文经对50例实施腹腔胆囊手术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和优质服务护理的对比研究发现,优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参考文献:
[1]胡琼梅.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09):135-136.
[2]蓝闹群,罗永丹.全程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336-337.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护理学基础教学 应用
2010年卫生部决定,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优质护理服务的本质是以病人的最终满意为目标。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穿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理操作中注重学生的礼貌、礼仪、礼节、言谈的培养,规范执行护理操作技术,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作者在2011年~2012年《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中贯穿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三年制护理专业中专生,2009级3个班159名护理学生为对照组,2010级3个班176名护理学生为实验组,年龄17岁~19岁。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理念指导下教学,两组学生的前期基础课程相同,《护理学基础》均由同一名教师授课,具有可比性。采用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李晓松主编。现以“入院护理”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在授课前教师根据教材及教学大纲要求, 将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自己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入院护理”知识进行预习。本次课教学计划为1学时,每学时45分钟。
1.2.2 教学过程①迎接新病人入院,根据病情合理安排床位: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诚挚热情地接待新病人,进行自我介绍,给病人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使病人感到宾至如归的温馨。②护理工作:接住院处通知后,主班护士及时通知责任护士根据病情需要安排床位,并通知医生。主班护士填写住院病历和有关护理表格、完成测体重、生命体征资料的收集。③介绍入院须知:责任护士先自我介绍并护送病人至床前, 插入床头卡,主动介绍病房用物及同室病友。向病人或家属介绍主管医生、科主任及病区护士长,介绍开水间、卫生间、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有关医院管理规定等。指导其留取常规检验标本的方法和各标本的存放处。交流中评估病人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掌握动态病情变化,并及时配合治疗或协助抢救。④鼓励病人和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建立信赖关系,减轻患者住院的陌生感或孤独感。
2 结果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结果实验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 夯实基础,提高服务 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病人,通过护士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使病人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感受到广大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病人的职业文化,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在教学中面对的学生为90后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为了适应优质服务示范工程“陪而不护”“人人参与基础护理”的理念,授课中让学生明确其将来工作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直接影响着病人对医院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直接影响着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效,逐步懂得现在学习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更加积极认真地学习每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正面引导学生,激发其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夯实基础护理知识。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48-01
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较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老年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广泛应用,老年低血糖症也有所增加。现将我院自2011年7月根据卫生部精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26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60-82岁,病程1―18年。
1.2并发症情况:并发高血压者1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例,周围神经病变6例,眼病4例,肾病2例。
1.3诱发因素: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未及时进餐或进餐量减少者14例,用药过量或联合用药不合理2例,肝、 肾功能损害未及时调整药物剂量6例,患感染性疾病,感染控制后未及时调整药物剂量2例,增加体力活动未及时调整药物剂量1例,饮酒后1例。
1.4用药情况:单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4例,单用胰岛素治疗12例,胰岛素联合1种及1种以上口服降糖药10例。
1.5临床表现: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多样而不典型,因血糖的浓度、血糖降低的速度、低血糖持续时间及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性而不同。轻微的低血糖反应仅有饥饿感;中度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出冷汗、心慌、面色苍白、视物模糊、步态不稳等;严重低血糖反应则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嗜睡、抽搐、呼吸困难、昏迷。本组26例中轻中度20例,占76.9%;严重低血糖反应的4例,占15.4%;无症状2例,占7.6%。
1.6治疗方法:患者出现上述低血糖症时,立即用血糖仪测定指尖末梢血糖,诊断明确后,轻症患者口服含糖类食物或口服高渗葡萄糖液,病情均很快缓解。病情较重者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40-100 ml,如仍未见效,可再重复注射上述剂量直至患者清醒,继以5%―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维持血糖于正常或略高于正常[1],病情平稳后停用。
2 结果
通过示范工程的开展,基础护理的落实,本组24例在3d内血糖恢复稳定,临床症状消失,2例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无死亡病例。
3体会
3.1 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在做好规定护理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饮食治疗的护理是对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总原则是控制总热量,但是“控制总热量”的意思并不是仅控制主食,而对其他食物不加限制。事实上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各种营养成分应当具有一定比例的。其中碳水化合物应占55-60%,脂肪占25-30%,蛋白质占15-20%如果对肉、菜等副食不加限制,则可能导致进食的总热量超标,造成糖尿病病情难以得到控制。
3.2 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老年患者应放松血糖控制的标准[2];饮食要规律,要定时定量,准备好要进食的食物才能应用降糖药物;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以获得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少吃高脂食物,限制含糖高的食物,控制盐量,食用含高纤维素的食物,保持饮食量和运动量平衡;避免空腹或过量饮酒;片面控制饮食往往会造成进食量严重减少,导致营养障碍,体力下降,容易发生低血糖,遇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注意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经常监测血糖的变化,以防低血糖的发生。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不宜接受过分严格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案,以空腹血糖控制在7-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9-11mmol/L为宜[3]。肝肾功能不全时应及时监测血糖,调整药量。患感染性疾病时,感染控制后也应及时调整药量。老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差,严禁患者随便增加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对血糖的影响,因此,糖尿病低血糖注重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3.2 现代护理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为患者服务[4]。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特点:①患者年龄偏大,病程长;②低血糖好发于夜晚、凌晨及餐前,不易发现;③多并发有心脑等脏器疾病;④临床表现多样而不典型,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轻,脑功能障碍症状多见。诊治上应及时监测血糖明确诊断、早期补足糖分,减少脑组织的损害,迅速缓解症状。轻症患者口服糖果,重症意识障碍者须采用静脉补充葡萄糖、增加体内糖的形成及抑制胰岛素分泌。用药时注意:糖尿病治疗要个体化,严格掌握降糖药物的适应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对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新民,齐今吾,内分泌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袁申元,杨光燃.低血糖症.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年1月第25卷第1期
[3]糖症的发病特点与预防C17. 侯桂梅,张晓.老年糖尿病低血中国全科医学,2005,8(8):666一667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控制;血压
高血压常发病于中老年人群,患者出现高血压后受影响部位有脑和心脏以及肾脏等器官[1]。高血压还容易引起血脂稠和尿毒症,以及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并发症,对患病者生活质量有较大不良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使得应用优质护理模式配合该病治疗效果日益突出[3]。本文就我院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所产生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5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中,15例男性,10女性;其中有8例合并有糖尿病,11例合并有冠心病,6例合并有高脂血症;患者年龄分布在60~71岁之间,均龄(63.24±1.35)岁;病程2~14.3年,病程平均(9.31±1.26)年。对照组25例患者中,16例男性,9例女性;其中有7例合并有糖尿病,10例合并有冠心病,8例合并有高脂血症,患者年龄分布在60~77岁之间,均龄(63.26±1.27)岁,病程2~15.6年,病程平均(61.32±1.08)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加用优质护理。现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2.1向患者讲解高血压防治知识
护理人员应用肢体语言给患者友好暗示,比如主动问候、握手等方式,缓解患者紧张或恐惧心理,向患者讲解高血压发病机理,医生针对性治疗该病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同时给予患者健康指导,以及指导患者如何自我保健,并通过病友交流等形式,疏解疾病给患者造成的压抑,让患者多了解其他病友治疗经验,以提高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并教会患者如何长期自我护理,有助于帮助患者稳定控制病情,进而避免出现并发症。
1.2.2指导患者合理调配饮食
向患者讲解调整饮食结构对控制血压的作用。例如,向患者讲解控制摄入盐的数量,以及含盐量高食物对高血压产生的危害性,指导患者应控制饮食在低盐状态,以避免增加血管反应,造成血压升高或血管收缩痉挛等现象,要求患者严格管理每天摄入盐的数量,同时要求家属监督有烟酒嗜好患者,应从健康角度考虑戒烟酒嗜好;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指导患者合理调配饮食结构,保证钾和钙的摄入数量,故应多食用蔬菜和水果,以及豆类食品;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下,可适当引用水果汁和茶水等,并向患者讲解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危害,要求患者控制摄入蛋黄或肥肉数量,预防过多摄入蛋黄或肥肉造成心脏负担,导致患者血脂黏稠度升高。
1.2.3护理患者用药
护理人员要求患者服药时应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测量血压应定时进行,在疗程内停药或增减药量,都需在医生指导下完成,这样有利于该病转归,以及预防并发症等;并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后以静卧1~2小时为宜,若突然站起会造成头晕等不适感,则需继续卧床休息;另外要求患者夜间、清晨起床时,尤其应注意轻微活动四肢以促进血液流动后,再做改变。
1.3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x2进行检验,两组比较差异(P
2 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舒张压比较(97.68±2.56;98.39±3.15)mmHg;观察组和对照组收缩压比较(147.82±2.47;148.84±2.51)mmHg;两组血压状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舒张压(81.26±132;94.28±2.69)mmHg,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收缩压(122.13±2.35;139.46±2.18)mmHg。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可见,观察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
3 讨论
高血压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中,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经临床长期观察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该病知识了解不够,以往治疗中不重视优质护理配合治疗的作用,导致临床疗效不太理想[5]。由于该病通过长期系统、有效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血压的作用,延缓疾病向不好方向发展[6]。因此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仅需应用药物治疗,还应加强优质护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危险性的认识,疏解患者被疾病压抑的心理,以及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教会患者学会长期自我护理等,能有效帮助患者控制好血压,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几率,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身体机能下降,且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和冠心病等,使得对该类患者更应加强护理[8]。其中优质护理强调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把患者作为主体深化护理专业内涵,进而全面提高护理工作综合服务水平[9]。
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血压均有所控制,其中观察组通过向患者讲解高血压防治知识,指导患者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以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护理等方式,提高了该病患者控制血压的良好率。护理过程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为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后,比较两组控制血压情况表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81.26±132;122.13±2.35)mmHg,优于对照组(94.28±2.69;139.46±2.18)mmHg;两组比较差异(P
参考文献:
[1]沈冬梅. 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6(22):3062.
[2]刘玲. 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7(18):169.
[3]陈萍. 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4(21):292.
[4]刘玲英,李荣芳,熊苗露. 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6(11):142.
[5]苗慧.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5(10):129.
[6]刘晓静,赵瑾,王树美. 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并发症与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7(24):96-97.
[7]陈惠珍,林美专,詹若朝.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8):149-150.
【关键词】优质护理;COPD;人文关怀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4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95-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城市的第四大死亡原因,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8.2%,且有逐年增加之势[1]。COPD以肺功能逐渐减弱和周期性急性症状加重为特征,反复的急性加重不但加速病情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和医院带来较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关怀又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改变服务理念,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一项重要措施。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和尊重人的权利[3]。我科(呼吸内科)自2010年8月响应卫生部号召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服务以来,在对老年COPD患者实施全方位的身心整体护理的同时,建立护理人文关怀模式,注重人文关怀的实施,增加了老年COPD患者的信心,加快了疾病康复的步伐,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护理人文关怀概述及内涵
美国护理理论家JeanWatson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将护理人文关怀阐述为护士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的专业价值和态度,具有关怀意愿性,社会责任性和治疗的目的性[4]。既需要护士理解人性需求,又要理解病人的需求,综合运用到关怀病人的护理实践中。其内涵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护[5]。
2老年COPD患者的疾病特点
老年COPD患者,大多体质虚弱,肺功能差,骨质疏松,基础病较多,病情变化快,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同时由于长期患病,社会活动减少,经济收入降低等,极易形成焦虑、压抑的心理状态,一部分老年人因为子女在外地或因为工作的关系,无法一直陪伴、照顾老人,导致老年人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老年COPD患者恢复缓慢,病情容易反复,不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
3老年COPD患者注重人文关怀的护理措施
3.1入院宣教时的人文关怀当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以微笑的表情,热情接待患者,选择适当的称呼向患者“老爷爷、老奶奶、老太爷、老太太”等,主动将其领到病床前,介绍病房设施:呼叫器的使用,可摇病床的使用,床栏的使用,卫生间设施及注意事项等;向患者介绍病房其他患者,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然后视患者的活动能力,带领患者或家属对病房环境进行导游式介绍: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电梯、开水间、配餐间、污洗间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年患者介绍住院规章制度及注意事项,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及自己,告诉患者自己对他的护理完全负责,如暂无家属陪护,护士可以帮助订饭、倒开水、扶下床活动等,让患者感觉很温暖,有家的亲切感。
3.2护理评估中的人文关怀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的肺功能、缺氧程度、咳嗽咳痰情况,特别要了解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是否有经济困难、是否有子女陪伴、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否平稳等,并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按照所定的计划,逐项认真的实施。对于家庭支持欠佳的老年患者,护士要特别多关心,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要。并适当地与患者家属作有效的沟通,做家属的思想工作,争取家属的支持,共同帮助老人恢复健康。
3.3执行治疗时的人文关怀护士在给患者做各种治疗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保证治疗安全,杜绝以往的哑巴服务和被动服务[6]。老年患者由于听力减退,护士在核对床号、姓名时,患者听不清,往往含糊其辞,要求护士一定要询问清楚患者的姓名或让患者自己说出姓名,或向家属求证后才能执行治疗。执行治疗前,一定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的目的,用药的名称,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让患者有知情权,再熟练轻巧的操作。老年COPD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是低流量吸氧和雾化吸入。这两项治疗要求患者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吸氧时,要求用鼻吸气,尽可能用口呼气(缩唇呼吸),而雾化吸入时,则要求患者改变呼吸方法:用口吸气,吸入雾化药液,用鼻呼气。大部分老年COPD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责任护士会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向患者讲解,示范。直到患者学会、弄懂、会做。在治疗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对治疗的感受,是否有不舒适的感觉,指导患者雾化结束后要多喝水,帮助患者叩背,以增强雾化吸入的疗效。
3.4辅助检查前后的人文关怀老年COPD患者由于基础病多,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要求做一些相关的辅助检查,护士接到检查单时,会主动告诉患者做检查的地方,检查的目的,在检查前要作那些准备,什么时间去最合适,以节约时间和不影响医生查房或治疗。危重患者必须护送患者外出作辅助检查,外出检查时,指导患者根据天气情况,多带一件衣物,防止着凉,嘱其将贵重物品存放好,并交代有关安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老年脑梗塞;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评价
就目前的相关研究结果来看,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塞患者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笔者将结合本院确诊为老年脑梗塞患者的4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10月~2014年12月,选择我院确诊为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所有患者均经过CT检查确诊为脑梗塞,并且在知晓的情况下参与本次研究签署同意书;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23例实验组患者中有12例男患者,11例女患者;该组患者的年龄在52.8~75.6岁,平均年龄为(64.2±2.58)岁;体重在50.1~82.5kg,平均体重为(66.3±11.8)kg;23例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男患者,11例女患者;该组患者的年龄在52.5~75.4岁,平均年龄为(63.6±2.55)岁;体重在51.2~82.6kg,平均体重为(66.5±11.4)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其中包括:详细的观察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等,防止病情出现恶化,与此同时要严格控制好液体的滴注速度;锻炼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侧肢体,按摩患者的四肢,叮嘱老年脑梗塞患者食用低盐以及低脂的食物,多食用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等食物;还需要帮助老年脑梗塞患者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出现压疮等并发症。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包括:①提供给老年脑梗塞患者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病情的康复,也能够让老年脑梗塞患者更加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②需要护理人员对待患者像对待家人一般亲切,建立比较好的护患关系,提高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依从性,避免发生纠纷,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感染率等;③加强心理护理的指导,由于老年人本身的心理遭受到了比较重的打击,需要护理工作人员把握住患者的心理,消除老年脑梗塞患者的紧张和不安情绪;④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叮嘱患者的家属需要注意的饮食以及生活细节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使得老年脑梗塞患者能够保持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正确的认识疾病;⑤在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小组,专门负责管理老年脑梗塞患者,增强护理工作人员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的认识。选出组长,建立相关的护理制度管理模式,规范小组成员,保证对每一个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医疗服务,定期组织相关人员交流经验以及心得体会等,系统的掌握好老年脑梗塞知识。
1.3观察指标 护理工作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所产生的作用进行评价,再在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住院前1d以及出院前1d发放调查问卷(一共50份),问卷的回收率达到100%。另外,使用运动功能评分评定老年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评分标准为:运动功能正常(100分),运动功能存在轻度障碍(90~99分),运动功能存在中度障碍(85~95分),运动功能存在重度障碍(50~84分),运动功能存在严重障碍(50分以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标准为:日常生活能力正常(100分),日常生活能力存在轻度障碍(75~95分),日常生活能力存在中度障碍(50~70分),日常生活能力存在重度障碍(25~45分),日常生活能力存在严重障碍(0~2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能力评分分别为(66.8±24.2)分、(67.5±23.7)分,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能力评分分别为(49.5±22.2)分、(51.1±21.3)分,实验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运动能力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脑梗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老年患者本身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比较差,所以需要护理工作人员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等各个方面的情况[1-3]。从临床的相关经验来看,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压力与难度比较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比较高,患者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除此之外,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人口大国,尤其是老年脑梗塞疾病,病发的时间比较迅速,病情也比较严重,老年患者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差,因此加大了治愈的难度。
本文研究结果,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大大提高老年脑梗塞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效果,降低了护理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琴.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7):235.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老年性脑梗死;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4-0100-02
doi:10.14033/ki.cfmr.2015.34.045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脑梗死多见于老年人群,且存在突发性、病程长、恢复慢、预后差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2]。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5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于患者,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60~82岁,平均(72.36±6.83)岁。观察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61~79岁,平均(71.17±6.55)岁。两组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且通过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护理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具体表现为:(1)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意识、生命体征、尿量以及肌张力。同时要对接受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控制滴速和补液总量,以防止患者因滴速过快或过慢导致病情恶化[3]。(2)由于脑梗死患者多为老年人群,老年人群通常喜欢安静的环境,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令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家”的温馨,并随时保持室内温度为18 ℃~21 ℃,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且病房内的空气要随时保持流通性,每天按时做好病房内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舒适安逸的环境能够给患者带来美好的心情,一定程度提高了治疗效果[4]。(3)大部分老年患者都对脑梗死疾病不够了解,只能被动的接受治疗,缺乏自我调理的能力。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详细的为患者讲解脑梗死的病因、症状、治疗手段、护理方案以及预后等知识,定期召开医患座谈会,让医生和患者面对面的交流,解答患者提出来的疑难问题,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要予以纠正,促进疾病的早日痊愈。(4)部分老年患者缺乏自行进食的能力,护理人员要为其留置胃管鼻饲流食进食,进食速度不宜过快,食物也主要以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食品为主,尽量少吃多餐,每次进食量最好不要超过200 ml。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自身胃肠蠕动较慢,为避免出现便秘现象,护理人员应叮嘱其每日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并在饮食、饮水时,不能着急,并尽量采取半卧位状态,目的在于预防出现呛咳、窒息的现象[5]。(5)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采取适量的运动锻炼,以达到促进血液流通、防止病情恶化的目的。如慢走、太极等。为了令患者持之以恒,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运动锻炼带来的好处,使其明白坚持锻炼是战胜疾病的关键。对失语的患者,可每日进行两次的语言训练,如对话、读报等,必要时还可给予单词发音的训练。(6)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对患者病情的转归起直接作用。大部分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非常容易出现悲观、恐惧、孤独、烦躁等负面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随时保持耐心、爱心、责任心,并通过微笑式服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并让患者能感受到你的尊重、体贴、关心、鼓励等正面情绪,同时多诉说一些成功案例,以求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为了解优质护理服务能否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起到帮助作用,以及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是否满意。笔者所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卷,对患者实行问卷调查,共发放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为100%。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字2=6.6667,P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内科疾病,由于该病具有治愈难、病程长、并发症多、复发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脑梗死患者多见于老年人群,老年患者的身体各方面动能已经在逐步退化,就目前的医疗水平很难满足老年患者的需要,例如:医护人员年轻化居多、缺乏实践经验、护理技术偏低等。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自身思想不清晰、行为动作有一定的限制以及诸多心理不良情绪等,这些症状直接影响到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增加了护理的难度以及风险性。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不仅能改善护理工作的局限性,提高护患之间的信任度,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对治疗产生依从性,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张贵群.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3(5):101-102.
[2]李琴.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30(14):235.
[3]邵丹,邵静,徐锡春.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94-95.
[4]林秀丽.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91.
[5]涂小林.优质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4):3798-3799.
【关键词】 优质服务理念; 手术室; 护理;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90-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51
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兴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逐渐贯彻于临床和护理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就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任何医疗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1]。“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就是这种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到位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近年来这种理念已经受到了来自医学界和广大患者的关注[2-3]。本研究为了探讨优质服务理念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应用价值,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手术室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对比观察常规服务理念和优质服务理念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手术室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8~50岁,平均(32.5±3.2)岁,其中男30例,女90例。包括阑尾切除手术20例,骨科类手术40例,剖宫产手术60例。将这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为阑尾切除术和骨科类手术,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予以常规服务理念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均为剖宫产手术,在手术治疗和常规服务理念的同时贯彻优质服务理念。排除标准:(1)年龄65岁者;(2)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或衰竭;(3)患有肿瘤正在进行治疗或已经到达晚期者;(4)患有严重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癫痫、抑郁或躁狂而不能配合者;(5)有手术禁忌证者,如凝血功能障碍者;(6)患者本人不同意参加研究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男性比例)、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服务理念,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基础护理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同时,贯彻优质服务理念,具体方法如下。(1)术前护理:主要包括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术前注意事项:为防止术中出现麻醉意外或窒息,患者应在术前8~12 h开始禁食,术前4 h开始禁水,必要时可应用胃肠减压。对于阑尾切除手术,对消化道要求更高,患者应在术前1~2 d开始进食流食,必要时可酌情在术前1 d或手术当天进行灌肠清洗,并于术前2~3 d开始口服肠道制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此外,由于术后患者短时间内不能下床走路,很多日常生理活动需要在床上进行,如进食、大小便等,提前告知患者术前有意识地练习一下,提早适应术后的生活,同时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和咳痰方法,以免术后长期卧床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术前2周应该戒烟戒酒。给予心理支持:患者术前难免会有紧张不安、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并对手术的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有顾虑,这时护理人员应该从专业角度出发,帮助患者客观分析病情,就手术施行的必要性。实施手术的效果、预后以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作简单明了的评估,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包括手术知情同意书等各种医疗文件都应签署妥当。(2)术中护理:患者被推入手术室后,由于环境的改变等因素难免会产生紧张情绪。这时医护人员应该热情迎接并主动问候患者,打消患者的顾虑,缓慢平稳地将患者安置在手术床上,调节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准[4]。麻醉时可以与患者聊天以转移注意力更快达到麻醉效果;麻醉后完成后尽快行气管插管和留置导尿管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麻醉师和术者,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3)术后护理:首先患者由于刚刚经过长时间的手术,各种途径导致的体内液体大量丢失,加上麻醉的作用,术后不能立即进食进水,故此时患者应该通过静脉补液接受足够的能量和液体直到恢复正常饮食。术后补液要注意补液量和速度,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增加患者的痛苦。其次,注意患者导尿管和引流管的护理。由于麻醉的作用,患者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要注意导尿管的清洁,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对于手术部位留置的引流管,要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堵塞、扭曲或打结等,记录引流物的量和颜色,换药时注意引流管的固定,防止异物掉入阻塞等。最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尿量和24 h出入水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为连续性,先做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室是体现一所医院水平的重要窗口,其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评价,优质服务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时,不仅能够使患者更加积极地面对手术,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5]。优质服务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通过加强对患者的细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并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6-7]。
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优质服务理念和常规服务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于恩实.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0):153-154.
[2]高冰.浅谈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16-117.
[3]高红梅,张正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63-64.
[4]谢蓓蕾.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36-37.
[5]陈萍.手术室融人人性化护理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2):2297-2298.
[6]孙冠.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胸外科手术术后深静脉置管创优质服务的效果观察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57-58.
[7]胡艳波.心胸外科术后深静脉置管306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6):1472.
[8]张秀英,朱国红,叶惠艳.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17-18.
【关键词】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护理管理
2010年初,卫生部在全国医疗卫生行业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方便、快捷的护理优质服务,增进医患和谐[1]。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护士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的有效途径。我科从2012年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设小儿内科、新生儿科两个病区,两个病区实际开放床位45张,均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其中护理人员24人,护士长2人,护士22人;工作年限1-24年,年龄19-44岁,平均(25±2)岁;本科学历2人,大专10人,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分别为2人、2人、20人。
2方法
2.1制订优质护理服务计划针对患儿年龄小,不会表达、病情复杂变化快、家长心情焦虑、期望值高的特点,对于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不配合,小儿内科和新生儿科病区护士长分别制订了符合本科室特点的工作计划。
2.2深化优质服务理念,端正职业角色,转变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护理工作是集知识、才能、爱心、责任、礼仪于一体的技术职业[2],全新的服务理念能引导护理人员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促进服务行为的完善创新,主要步骤为:①统一认识,消除优质护理工程仅仅是做生活护理的错误认识,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我院护理部的活动实施方案及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文件。②护士热情、积极的态度及人文关怀是对病人最好的情感支持,在当今医疗质量强调最终业绩数据的模式下,护理服务更强调病人的真实感受[3]。③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服务职能,端正职业角色,成为示范病房后,我科护士主动热情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优质、人性化、全面的人性化服务,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意识、技能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④重视日常工作中患儿及家属的各种诉求,积极协助家属解决注重与医生的沟通,家属有需求要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及解释,对于家属提出的相关治疗,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给医生。
2.3加强护理培训,规范护理行为护理工作环节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操作多、时间连续性强、服务要求细[4],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过硬的操作技能。针对本科各级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需要大量优秀护理人员,我科坚持业务学习及培训常态化、制度化,由病区带教老师及护士长负责实施、考核,培训内容有具体计划、进度有总体安排并注重强化落实。①培训内容:主要有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输液反应的急救、高热惊厥的处理、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吸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肺炎患儿的护理、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喘憋患儿的处理、吸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小儿心肺复苏术及各项操作技能示范等;②培训方法:主要是授课及临操作演示,安排护师及护士长每周1次授课及临床操作示教,每1个月考试1次。
2.4以病人为中心,深化人性化管理①改变病区就医环境,让患儿有家的感觉[5],在病房走廊中张贴带有卡通的图案,病区采用暖色调,营造出一个安静、整洁、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②小儿内科提出多巡视、多讲解、多鼓励”的工作理念,增设人性化设施及物品,在病区外的走廊上增设了长椅供患儿和家长休息,增设了图书角及玩具,对患儿及家长实施详细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在每位住院患儿出院前ld发放出院宣教单。③建立探视制度,新生儿病房采用封闭式管理,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每周二、周五下午3-4时为探视时间,缓解了家长思念之情。
3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调查统计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从92.6%提高到98.3%。
4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是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人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达到各方面满意,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贴近患儿,创建和谐护患关系,为患儿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对在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护理人员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人性化的服务行为是衡量护理工作好坏的首要标准,是一项要求具有很强专业素养的技术工作,因此,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第二,人性化、科学性的管理是保证优质护理行为不走样,措施得以自觉落实的关键;因此要进一步更新管理模式;第三,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护理团队是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活动的人力资源保证,在平时的工作中药加强培训,规范行为。
总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须全面推广,多措并举,真抓实干,不断推进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公众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晓秋.试点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63-164.
[2]蒋纯.温馨护理微笑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心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7(4):232.
[3]罗玉红,刘沛珍,柯志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体会[J].护理学报,2010,17(12B):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