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基础安全用电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奠定良好基础
为了加强对“三夏”安全用电工作的领导,县局成立了以局长__*为组长的“三夏”安全用电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三夏”安全用电值班室,公布了值班电话,下发了《电力局二六年“三夏”安全用电工作安排》,明确了组织措施及工作任务,局领导划分了责任区,对“三夏”安全用电工作划片包干,分别对责任区域内的“三夏”安全用电及防火、防汛工作,“三夏”电力供应与服务,群众在“三夏”用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督查解决。同时,成立了“三夏”安全用电宣传和检查抢修服务队,配备车辆在“三夏”期间深入各乡镇、村组进行安全用电宣传,对线路、设备等故障及时抢修,确保“三夏”期间的正常供用电。并于*月*日召开了“三夏”安全用电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了全局20__年“三夏”安全用电、防汛抗灾工作及安全生产月活动,局长杜小华同志作了动员讲话,要求各科室切实落实本部门的工作责任,各基层站所认真配合当地政府和村委会搞好“三夏”期间的各项工作,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分口把关,做到万无一失。基层供电所就搞好“三夏”安全用电工作做了表态发言,局长与各部门负责人逐一签订了“三夏”安全用电工作责任书,明确了工作责任和目标,为“三夏”安全用电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了做到超前防范,重点监控,确保“三夏”用电高峰期全天候连续安全供电,在各责任区负责人及成员深入基层,检查各个区域内的“三夏”安全用电及防火、防汛工作,督促各站、所搞好“三夏”电力供应与服务的基础上,一是结合春安检查消缺,对所有线路和设备等进行了彻底的巡视检查,及时清理、疏通线路通道,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保证设备和线路安全正常运行。二是积极配合各村组搞好麦场临时线路和抗旱线路及设备的架设、安装工作,做到破烂电线不进麦场,高低压线路不跨麦场,并落实好每个用电麦场的安全用电管理员,与其签订了安全合同。三是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了广泛的安全用电宣传,在《__视窗》刊载了县局的《三夏安全用电公告》,并编印《三夏安全用电公告》、供电所与村委会《“三夏”安全责任合同书》、供电所与各村用电客户安全责任人《用电客户安全用电协议》、供电所长与台区负责人《“三夏”安全目标责任书》、县局与各供电所《“三夏”安全用电责任合同书》各1000份,编印农村安全用电宣传资料11类各3000份,分别下发到各供电所,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各村、用电客户、学校学生中广泛张贴、散发;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知识讲座的基础上,还编印《农村安全用电宣传画册》10000本,重点在全县中小学生中散发。四是站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广泛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大力宣传各种安全用电知识、预防事故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保证安全生产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安全用电常识和电力法规宣传普及到每个乡镇村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在麦场、配电室及用电集中的街道等场所张贴和悬挂安全用电标语和横幅、警示牌,动员村组积极搞好配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确保工作全胜。五是在全县“三夏”工作开始后,县局及各基层站所的“三夏”抢修服务队,坚持24小时值班并深入田间麦场,检查用电线路及用电设备,巡回检查服务,及时为群众解决有关用电问题。六是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用电管理措施,提高全局职工在安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现场实际操作能力,严防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县局“三夏”期间检修、消缺的工作安排和工作制度,做好报告、审批、工作记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用电负荷监测,科学安排电力负荷和运行方式,防止过负荷造成变压器烧毁;做到大风大雨来临前拉闸停电,风雨过后检查无误及时恢复送电,对因自然灾害等造成的馈路停电及限电,尽可能通过电话、广播等方式及时通知村民,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并在短时间内恢复供电。
三、抓好落实,搞好服务,夺取“三夏”全胜
在整个“三夏”安全用电管理工作中,我们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电力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两改”后,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得到了很大提高,给人们生活上带来了便利,经济上带来了实惠,农村经济因为电力的发展而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也因为电力的发展才使农村变得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文章分析了目前农村用电安全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
农村;安全;用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电力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村已经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民安全用电意识不强,安全用电知识比较缺乏,所以在农村安全用电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1 农村安全用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网配电设备现设水平低,线路设备维护和抗风险能力差
现阶段,农电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但由于长期以来资金、技术等的投入不足,使得农村配电设施改造不够完全和彻底,这直接影响了配网的安全运行。由于农村特殊的生产、生活性质,其用电季节性比较明显。夏季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用电较多,容易造成配网设备出现过负荷现象,导致设备安全隐患突出。加之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用户分散,点多面广,供电线路比较长,道路房屋交错,这也加大了检查和维护管理的难度。
1.2 农电安全意识不强,农电安全管理执行不到位
随着国家对农村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改革项目不断推进,但是部分工作人员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农电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农网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没有落实到位,直接导致农电事故频发,并且在发生后没有及时吸取教训,将大事化小,没有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度。
1.3 农电工作者素质偏低,农电安全管理水平滞后
农电工作人员尤其是农村电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基本是来源于农村,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安全用电意识薄弱,缺乏对安全规章制度的理解,与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安全责任和社会责任不想适应,这严重制约着农电安全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时,农网改造后,设备更新改造、维护维修及用电管理由原来的村级组织管理变为供电所直接管理即“四到户”,安全责任也随之延伸到户表以上,管理范围增加了很多。从施工检修,事故处理、抄表收费、正常运行维护到安全管理,一名农电工平均管辖900多户,确实有困难。再加上农电工待遇较低、积极性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一一到位。
1.4 习惯性违章、装置性违章问题严重
在农电管理中,尽管各种“规程”、“规定”、“制度”制定得井井有条,要求安全管理规范化。但有些人安全意识不强,习惯性违章难以杜绝,凭经验办事,走“捷径”,怕麻烦,安全意识淡薄,认为只要接上线能用电就行,不管标准不标准。装置性违章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三线搭挂”、超高树木、私拉乱接、线下建筑,计量箱、配电变压器台区接地极锈蚀严重、安全距离不够等。农用配电设施因没有进行农网改造存在违章现象更是严重,特别是蔬菜大棚用电和农灌机井用电,农民为了省钱,拒装保护器或使用劣质用电器具,私拉乱接,一些拦腰线、地爬线、挂钩线到处可见。
1.5 农电用户安全常识匮乏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已经逐渐走入农村家庭,安全用电的预防范围也随之扩大。随意安装电线,乱接乱搭现象严重,缺乏安全用电常识,违章操作,遇到断电、短路现象时,不找专业人员帮助,经常自己动手维修,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有的农户室内线路带电部位、漏电;有的农户家用电动机外壳不接地,而且绝缘电阻达不到要求;有的农户漏电保护器损坏,而且闸刀开关没有盖板。
2 对搞好农村安全用电管理的建议
农村安全用电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站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农民安全用电的重要意义。为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管理,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笔者结合实际,提以下四点意见。
2.1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安全用电意识
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农民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了安全用电,才能在行动上杜绝不安全行为。供电所要定期不定期开展送安全下乡活动,特别是春季春耕排灌时期和夏季雷雨多发时节要开展特殊安全宣传活动。可以利用宣传车到用户比较集中的村、组进行广播宣传;利用漫画的形式,形象、客观进行宣传;下发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单进行宣传,也可以从小孩入手,走进学校以上课的形式,给同学上安全用电课,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并通过他们使家长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2.2 加强农网安全改造,排除安全隐患
虽然经过农改,农村电网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由于资金问题,有的偏远山区农村电网还没有完全整改到位,供电设施还比较落后,存在安全隐患。供电所要将未改造线路、设备列入年度两措计划,逐年进行改造。同时,供电企业要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协调,争取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电网建设,改变农村电网布局,改造落后线路、设备,提高电网供电质量,消除安全隐患。
2.3 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
落实安全用电检查(稽查)制度,发现违章用电或窃电行为,要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特别是对一些私拉乱接现象要及时制止,并要求其到供电所办理临时用电手续,装表接电,签订供用电合同,杜绝采取挂线承担台区线损的方式收取电费。同时安全检查不仅要深入企业、学校,还要深入农村和农户家中,发现农户家庭用电存在安全问题的,要说服、教育其整改;对发现用户表计容量太小的问题,要劝说其购买容量大的表计。
2.4 加强安全用电培训,增强农民安全知识
供电所要与乡(镇)、村、组建立四级电力安全管理保证体系。有针对性的组织村民代表进行安全用电常识培训,主要是教他们触电急救方法及电力安全防范措施和一些基础的电工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与青年光明服务队下乡开展活动为契机,以现场演示的方式教农民如何选择电器材料,如何防止触电,出现故障如何处理等方法,从而增强农民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恩花,孔令文.农村家庭安全用电问题[J].供用电,2006,(04).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向学生宣传电工的职业优势,让学生了解电工职业的发展前景。在新生入学时让学生明白:目前城镇化的建设,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从事电工;同其他专业比较,工资相同的情况下,电工的工作时间短、任务轻;在工作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工的工资相对较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工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跟上时展的步伐。
2.突出实验和实训,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中职生知识基础差,理论课需要适当降低难度。有些定理公式推导难懂,通过实验展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中职生学到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才是根本,因此要加大实训力度,把通过技能等级认证作为实现就业的前提。实训中要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比如教他们学会安装家庭照明电路,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学有所用,从而喜欢学习电工作业课程。
3.组建兴趣小组,协助学校用电维护。电工作业中实际碰到的故障千变万化,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各种各样,仅仅依赖实训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让他们做学校的主人。一是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用电管理。比如:维修电风扇,更换灯管,检查电路故障等。二是让学生参加信息服务部,解决各班级的投影仪、监控的故障。每处理一个问题,学生们都会有所收获,让学生们觉得有事可做,学到的知识很实用,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传统的讲授法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疲倦。因此要想方设法丰富教学手段,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教学中通常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搜集好与教学知识相关的资料,并提出问题,上课前通过QQ或者微信消息,让学生们预习、思考;通过播放用电安全教育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需要注意的各种安全问题;通过趣味实验说明互感和自感现象的基本原理;采用Flas直观显示磁场、线圈等抽象概念,学生能更容易理解交流发电机原理;通过校迅通短信提醒学生们实操时注意问题。
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一是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即讲完理论后立即进行实训,学生会更加容易掌握;二是通过实验验证基本理论;三是直观观察各种工具仪表,学习各种仪表的使用方法;四是到用电现场学习教室实训室没有的设备;五是教直接演示,手把手地教学生多种操作技能。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每学年都举行一次电工安全知识竞赛,举办一次室内照明项目的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每学期举办一次用电安全知识讲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电工作业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小祖辩论赛。从实践和理论方面,学生得到逐步的培养。
三、关爱学生,以人为本
人人都需要得到尊重,中职学生也是如此,在教育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首先向学生询问产生问题的原因。如果是教师的原因就要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如果是学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办法帮学生解决问题。几次过后学生通常都会逐渐改变,从而不再违反课堂纪律。反之一味粗暴地批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实训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因材施教。教师要多走动,观察实训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并及时解决;在学生反复询问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解答;遇到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需要悉心指导,亲自示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会对老师更加敬佩,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电工综合技能;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常国兰(1974-),女,北京人,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讲师。(北京 102202)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18-02
“电工综合技能”是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的平台课程,是面向三个专业集群(供用电技术、轨道交通技术、电气技术应用)开设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该课程为相关专业培养核心技能和素质,为掌握后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奠定扎实基础,对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起到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要完成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证、安全上岗证考核,具有初级、中级维修电工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中级维修电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从事维修电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具备低压电工操作的上岗资格。
一、“电工综合技能”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该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教材,由北京市工伤及职业危害预防中心组织编写的《电工(低压运行维修)》,该教材包括电工技术基础、电工仪器仪表、电子技术基础、安全用电、电机与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技术、电气照明、电气线路9门学科内容。[1]但是教学内容侧重于知识部分,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随着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课程改革在“电工综合技能”这门课中也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教师围绕具体的实际项目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改革,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思想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工作过程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仅仅指工作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和任务,同时,还包括工作实施的条件、环境及情景,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其他相关条件等,这些都是在未来工作岗位中所要认知、熟悉及所要具备的。[2]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方向有四个方面。一是重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二是重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三是转变实施方式: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四是改造教学情境: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2]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必然要以实践活动来展开,实践性是这一课程的中心属性。按照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专业教师必须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水平,对按照以往传统模式教学的教师来说,在工作能力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突破。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工综合技能”课程设计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原则
(1)以现代电工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进行能力需求分析,选择符合职业要求的学习内容,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具备低压电工上岗资格,并能完成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证的考核。
(2)该课程涉及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点多而且分散,需精选知识和技能点,进行重构和序化,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整合。
(3)将课程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重点强调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如何完成工作任务而展开,将知识点嵌入工作任务中,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4)教学设计要符合中职生的认知能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使教学难度层层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5)在充分考虑学生和课程的特点后,先安排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然后让学生带着实践中的疑问,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来解决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困惑。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工综合技能”课程具体设计
电工技术基础模块:分为直流电路、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和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三部分;每部分精选实践内容分别是:串联、并联电路安装与测量;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和测量;三相照明电路配电板的安装与测量。每部分都是让学生从实践入手再来学习的知识分别是: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计算和直流电路基本定律;纯电阻、电感、电容电路和RLC串联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联结。学生工作任务或学习任务设计和实施如表1所示。
表1 工作任务/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实施
模块名称 工作项目内容 工作任务/学习任务 分配学时
电工技术基础 1-1直流电路定律和测量 串联、并联电路安装与测量 2
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计算 2
直流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2
1-2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定律和测量 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和测量 2
纯电阻、电感、电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
RLC串联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
1-3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定律和测量 三相照明电路配电板的安装与测量 2
三相电源的联结 2
三相负载的联结 2
电工仪器仪表模块:选择五种常用电工仪表: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电能表、兆欧表、接地电阻测量仪。设计的教学内容分别是: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电阻阻值;钳形电流表测量电流;电能表测量用电量;兆欧表测量变压器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避雷针接地电阻。
电子技术基础模块:选择两种典型电路:整流电路和放大电路。设计的实践内容是:二极管整流电路的制作、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制作。然后设计相应的知识内容:二极管整流电路和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知识。
安全用电模块:分为触电急救、安全防护技术和安全措施三部分;每部分精选实践内容分别是:模拟触电急救;对于检修设备设置屏护、间距、安全标志;安装接地保护和漏电保护器。各部分对应的理论内容分别是: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法;绝缘防护、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和漏电保护等;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电机与变压器模块:分为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两部分。每部分精选实践内容分别是:测定单相变压器的变比、空载实验和短路实验;三相异步电动机空载实验和短路实验。每部分对应的理论内容分别是:变压器结构、工作原理与外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
常用低压电器模块:首先设计的实践内容是:识别并测试常用低压电器;对应的理论内容是: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表示符号和检测方法。
电气控制技术模块:主要针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正反转控制、Y-Δ降压起动控制和制动控制。实践内容都是相应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对应的理论部分就是该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气照明模块:首先设计的实践内容是双控灯、安全灯的安装;对应的理论部分就是灯具的种类、特点及安装要求。
电气线路模块:分为室内外配线、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三部分。每部分精选实践内容分别是:配电板的安装及配线、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巡视。每部分对应的理论内容分别是:室内外配线一般规定和配线方式;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基础知识。
四、课程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改革
在教学模式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原课程只讲授理论的方式进行了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围绕具体的实际项目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先由教师对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做必要的示范性指导,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作任务进行讨论、协作、实践和总结,最后以共同完成学习情境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增强,教师的指导逐步减少。最后完成学生从教师指导下学习变为引导下学习直到自主创新完成项目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导启发式、任务驱动式、问题引导式、案例教学、讲练结合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情境灵活选用。
在教学手段上,设计学生活动任务单,可将学习页、工作页、考核评价表综合在一起。[3]学生首先进行实践学习时,活动任务单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学生活动任务单,实践活动就无法有效有序地进行。学生活动任务单可以起到有效地引导学生、高效地组织教学活动的作用。
五、总结
总之,电工综合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学术性和技术性较强,涉及面很广,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地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充实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工伤及职业危害预防中心.电工(低压运行维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电工基础》 职业能力 关键能力 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自学能力
一、引言
《电工基础》课是中职学校电类专业中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电工基本理论,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从事电子产品加工、设备装调和维修等工作基础能力。而以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的应当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多方面能力,如职业能力、关键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 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对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素质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纵观国外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虽形式不尽相同,但都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电工基础》与生产实践有着比较密切的的联系,对电类专业学生形成相关的职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结合课程特点,对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整,强化如根据照明用电和电力供电合理选择材料和配件,合理制定电子类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正确绘制照明用电电路图,正确进行电路家装;能正确操作常用电力供电系统的实践操作。依照基础性原则(注重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适当性原则(途径、内容、定位和时间选择要适当)、灵活性原则制定培养目标,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与个别辅导、课堂渗透、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对学生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培训。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刻苦求真的科学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勇于实践,创新求实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能力。
三、对关键能力的培养
数据分析表明,企业除了要求职校毕业生具有专业能力外,还包含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反映其综合素质的关键能力。通过在我校电工专业学生所在顶岗实习企业的回访得知企业认为学生最应该具有的能力排列顺序依次是适应社会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对课程知识与职业能力进行对接,如电工作业技术与安全防护——正确使用电工工具并能进行简单的电气安装工作,掌握触电现场的诊断法,能进行正确的触电现场急救,能进行电气火灾现场的抢救和自救。通过这样的做法,将关键能力分解和穿插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在加强职业性上下工夫外,授课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增加素质教育的课程,结合职业技术课程的教学,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需要来安排素质教育的内容,有目的地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此外,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要积极推进“产教结合、双元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企业,建立学生和企业间“无障碍通道”,从而在强化专业能力的同时,尽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与素质。
四、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必须十分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达成《电工基础》教学大纲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思维能力培养进行教学。着重对学生的系统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和想象思维进行有效训练。例如,在学习直流电路时,先要学习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再分析内外电路电压降,进而推理出欧姆定律,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运用。此外对于《电工基础》中许多定律的由来,教会学生使用归纳法也很重要。例如,在讲授电磁感应定律时,通过两个演示实验,经由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性质的相同点,在经定性和定量分析,归纳出电磁感应定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很多,这些方法的合理使用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形成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
五、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少与我校电类专业有着紧密合作的企业普遍反应,企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极为紧迫。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对创新能力进行着意的培养。教师可以按照先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打破常规学习套路,再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多种角度研究问题,最后再由理论结合实际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透过现象探寻事物本质,增强创新意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电功率的课程之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家用电路中,同时使用的家用电器设备数量越多,通过总线的电流就会越大吗?”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这个问题,如从并联电路的电阻数值出发、从电功率总和出发、从并联电路上通过的电流总量出发,等等。教师应当注意,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时,要给出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并引导学生检验自己的思考结果。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当家里的日光灯无法启动时,用手碰一碰灯管端口处,或者动一下灯管的起辉器,灯管就能正常工作?”这些现象都有我们学习的什么知识有关?” 通过这类创新问题的设计,启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对自学能力的培养
现代生产技术瞬息万变,教师的知识再丰富,也不能交给学生足够其一辈子使用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紧扣“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为中心内容的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类比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加强实验实践环节,增加探讨性、设计性实验; 来培养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总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深入思考提供机会,给学生积极探索留出空间,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帮助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
【关键词】农村地区 用电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农村地区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农村地区用电管理体制还很不健全,甚至是有名无实,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没有人管,只是形成了一个空的架子,严重的缺少落实与有效的监督管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用电管理大部分都是采用的是县、乡、村这三级的管理体制,乡级的供电站表面上是县级供电部门的派出机构,但是在形式上又是乡镇政府管电的只能部门,主要责任是对于本站范围内的工农业的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的各项管理工作,负责的主要工作包括用电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抄表以及收费等。乡镇建立的管电领导小组通常受县局和乡镇政府部分的双重管理。但是在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这样的机构就如同形同虚设。
农村地区用电管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农村高低压电网健康水平较低,直接导致用电设备的事故率较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种是农村地区用电管理的资金较为紧张,这样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地区电网改造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致使电网老化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电网改造很难实现。第二方面的原因是在农村地区,农村干部的换届较为频繁和普遍,致使大部分的干部都只考虑发展当前的经济,而不考虑长远的利益和对于基础设施的改造工作,导致用电设备的严重老化,断线和跳闸等现象时有发生,给人们的日常生产活动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农村地区的电工素质普遍较低,电工队伍还不够稳定是农村地区用电管理存在的另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农村电工作为农村电力行业中最基础的成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稳定对于农村地区的用电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村地区的电工的素质还普遍较低,队伍还相对不稳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农村地区的电工存在着老龄化的问题,文化水平也相对较低,导致接受能力也普遍较差。有些电工是随着村级干部的换届而产生的,在用电的管理方面上大部分都是村里干部说了算,形成了干部管电,他人无权过问的现象。同时,农村地区的电工的工资是很低的,甚至不能够有保障,这就造成了部分地区的电工宁愿选择其他行业也不愿意从事电工工作。
农村地区的电价过高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个别电工在工作中存在着送人情的情况,致使普通农户的电价过高。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的用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善,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和严重,电工就会把罚款分摊到农户手里,导致了电价的提高。而且低压线路的质量越来越差,高耗能的设备也得不到及时的改造升级,对于电能的损耗较大,加大了电量的损失,也导致了农户的用电费用较高的现象。
二、农村地区用电管理的措施
首先要完善农村地区的用电管理体制,改变乡级用电管理组织的结构和成分,用专人来分管电力,将责与权进行明确,将本人的工资与待遇等各方面与用电管理工作相挂钩,并以此来作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的项目。同时还要依法制电,将农村地区的用电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健全,改变单单依靠供电部门来管电的不正常的现象,由县、乡两级电力部门共同监察组织,把公安和法院等部门也纳入管理中来。县政府和县级的供电管理部门要与乡政府部门签订用电管理的合同,将电力事业的发展纳入政绩考核中。
为解决农村地区高低压电网的健康水平偏低,设备的事故率较高的问题,要加大农村电网的改造与升级,以“谁用电、谁拿钱、谁受益”的办电原则,力争多方筹措农电改造资金。乡级供电站也要大力的兴办第三产业等来缓解农村电力方面资金较为紧张的矛盾。各级领导部门也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把贫困地区的用电问题纳入到振兴贫困地区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中来。
农村地区的电工的素质的提高和受到良好的待遇将是解决电工工作稳定性的良策。首先要对农村电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认真学习安全法规。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居民的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普及安全用电常识,做到家喻户晓。在网改的过程中要按技术规程的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来进行施工,特别是变压器的高度,导线对地距离都要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安全无事故。同时要提高农村地区电工的工作效益,减轻农村电工的劳动强度,适当提高电工工资、劳保福利待遇;要为农村电工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养老保险,以解决其后顾之忧。而且还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电工的培训教育力度,以此来提高业务素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农村电工进行思想政治、安全法规和业务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要让农村电工认识到为农民、为农村、为农村经济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并且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把考核、考试成绩记入档案作为其评优、评先进和聘用、解聘的重要依据。
为了有效的解决农村地区电价过高的问题,各级电力主管部门要相关人员要切实的履行阿訇职责,对电价进行有效的核算,统一标准,严禁各种不合理的收费现象,对于农村电网的改造方面的维护费用要加强管理与监督的力度,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要加强农村地区电工的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对于任何有违反规定的人员要立即撤换。对于电价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公布,让群众来监督。而且对于高耗能的变压器要进行合理的更换,以减少因设备而造成的电量的损失的情况。对于农村地区在生产生活中的用电管理要集中的计量并定期的检验,实行统一的抄表并及时的通知到用户。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电业的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日常生产活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电力和政府部门要将解决农村地区的用电问题纳入到工作中去,对农村的电网进行合理及时的改造与升级,加强对电工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适当提高电工的工资水平与待遇。同时要对农村的电价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做到公开公正,接受群众的监督。只有做到这些,农村的电力事业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农电安全管理面临的形势
1.1农电安全管理的安全责任和风险加大
农电体制改革前,农村用电管理及公有电力设施的更新改造与维护由村级组织实施。农电体制改革后,农村公有电力资产移交给供电企业,由原来的村级组织管理变为农村供电所直接管理,管理范围延伸到户,加之农村供电网络面广分散,管理范围及资产成倍扩大,线路及设备维护管理的安全责任和风险明显加重。
1.2农电队伍的不稳定增加了管理难度
农电体制改革前,供电企业对乡电管站或供电所实行的是松散型管理,乡电管站和农村电工在人、财、物上都有较大的自,且收入相对较高。而且,由于电价、电费管理漏洞较多,他们的安全责任和工作压力也不大。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职工人数大大下降,工作量成倍增加,而且要求也大大提高。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台区的管理,线损、均价及其他工作考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和员工服务行为“十不准”的出台和实施,使农电职工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和安全责任,但农电职工的工作环境和收入待遇未跟上,挫伤了广大农电职工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农村电工的工资和待遇更低,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得到落实的极少,职工编制尚未落实解决,引起了思想上的不稳定,导致部分农村电工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工作等。农村电工实行职业化、正规化、专业化管理目前还难以实现,必然增大农电安全管理的难度。
1.3电力设施保护责任与维护管理难度加大
农村电力设施点多、线长、面广且布置分散,电力资产移交后,电力设施的防护难度进一步加大,矛盾突出。除了来自自然灾害的威胁使维护管理难度加大外,由于电力设施的分散性,电力设施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盗窃和破坏目标,供电企业的保护责任加大。电力体制改革后,供电企业没有行政执法权,尽管《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从法律上给予支持,但在法律观念较为淡薄的农村,供电企业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往往是效果甚微。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章建房、作业及植树等现象严重,安全隐患较多却难以消除。
1.4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负担和安全风险加重
一期农网改造是国家投资,资产不属于县级供电企业,维护管理这部分资产,加重了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负担和安全风险。改造过的线路设备已运行了5~7年,线路及设备大部分已到了检修或大修时限,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线路及设备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用电负荷的需求,出现了超负荷和卡脖子现象,再改造和更换超负荷线路和配变费用较大;线路设备日常维护、修理费用越来越多;近几年自然灾害较多,造成倒杆断线及设备损坏,由于种种原因,保险公司赔偿资金难以兑现等,使供电企业特别是供电量小的企业难以承受。
1.5服务延伸到户给供电企业带来的压力和风险
电力优质服务开展以来,社会公众对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但是“95598电力服务到您家”及“只要用户一个电话,其余事情由我们来做”等电力服务宣传口号,让部分客户对电力服务产生了一定的误解和一些模糊的认识,对服务范围和要求期望过高,甚至提出无理要求。有些用户内部电力设施出现故障,甚至是用户家中的灯泡、插座损坏或保险丝熔断,也要求供电企业派人处理,如有迟疑就骂人或威胁投诉,给农电抢修人员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也给供电企业带来一定的责任和风险。
2农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供电所是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基层单位,担负着繁重的生产和管理任务,安全生产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局面。在一些农村供电所由于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农电安全事故仍屡屡发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1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农电人员,包括供电所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在日常工作中重经营管理,轻安全管理,不注重电网的运行和维护管理,不能坚持定期巡视和消缺,对季节性安全检查和安全活动应付了事,甚至事故发生后,总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致事故原因不能查清,事故教训不能汲取。
2.2文化素质偏低
农电人员尤其是农村电工文化素质偏低,而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与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安全责任和社会责任不相适应,制约着农电安全和农电事业的健康发展。
2.3安全生产规程、制度落实不到位
虽然电力系统和县级供电企业有一整套的安全生产规程、制度,但执行力不强,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有些甚至流于形式。
2.4电力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近几年来国家虽投入巨资对农网进行了改造,但标准往往偏低,先进技术装备应用不足,安全设施投入不够,还有许多遗留问题难以解决,电力设施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
2.5用户安全用电意识淡薄
虽然供电企业加大了社会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力度,但用户对安全用电知识了解不足,安全用电意识淡薄。比如:不舍得投入,使用不合格的用电材料和设施,私拉乱接严重,尤其是临时用电,很不规范,事故经常发生。
3农电安全管理的措施
3.1正确定位体制改革后的农电安全工作
农电体制改革后,供电企业要找准农电工作的重点及其在整个供电企业中的位置,把农电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防止发生生产性人身事故、社会人身触电伤亡事故和电网事故上,并把供电所安全管理规范化作为农电安全管理的基础,这是规避农电安全风险的重要保障。
3.2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和建立农村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以线路及配变台区为单位,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各级承包。供电企业与农电管理部门,农电管理部门与供电所,供电所与农村电工,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形成安全生产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的局面,将考核指标与部门、班组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真正使农电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新格局。
3.3深化农电体制改革
创新农电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农电公司化运作模式,成立农电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根据管理及服务范围,与供电企业签订《代维护及管理合同》,明确管理范围和安全责任,实行竞争上岗,优化农电工队伍,提高员工素质;依据《劳动法》与农电工签订用工合同,明确其身份,为农电工办理相关保险,提高待遇,稳定农电工队伍;根据农电工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工资等级评定,实行动态管理,激发农村电工创业和学技术的积极性,有效规避供电企业的用工风险和安全责任。
3.4抓好农电队伍的安全教育培训
针对农电职工未受过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文化素质偏低、人员分散等问题,供电企业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对供电所所长、技术人员和安全员实施系统化培训,把农村电工的培训列入供电企业的议事日程,从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着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同时供电所要把自我培训工作长期化、制度化,与生产紧密结合,不流于形式,从而提高农电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安全生产的管理能力。
3.5完善和健全安全监督检查考核体系
健全3级安全网,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成立反违章纠察队,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实行《违章挂牌制》和《安全生产流动红旗制》,增强职工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程、制度的自觉性,对各类事故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责任追究,用“三铁”反“三违”,杜绝各种违章违规行为,有效促进安全规程制度的落实。
3.6强化安全用电管理
在开展常规性安全用电检查的基础上,加强临时用电的安全检查,规范安全用电行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用电知识,着眼提高电力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加强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安装、投运、检查及管理,有效减少社会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
3.7签订《供用电合同》,规避安全风险
坚持依法经营,必须在供电区域内与每个高、低压用户签订《供用电合同》,以资产产权分界点为界,明确产权界限和安全管理责任,依靠法律保护,规避安全风险。
3.8加强线路设备维护,提高电网健康运行水平
扎扎实实地开展日常性的设备巡视检查和定期检修,结合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春、秋季安全大检查和安全性评价工作,及时发现缺陷和隐患,制订整改措施和计划并实施,做到闭环管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9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供电企业要有计划地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来提高农村电网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10争取政策支持,减轻压力和风险
(一)依据典型职业活动调研分析,确立课程目标
根据调研分析,明确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范围有三个专门化方向,分别是工业电气控制技术专门化、工业企业变配电技术专门化和电梯电气技术专门化。通过开展企业专题调研,确定这三个专门化方向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针对典型职业活动的职业特征,工作过程、工作岗位、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等八个方面对职业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描述。依据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和描述,将职业必备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确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的目标要求: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识读简单电路图和电气装配图;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和检测常用电路元器件;能处理电路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具有资料查阅和信息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节能环保、产品质量等意识。
(二)依据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包括:电工实训室的认识与安全用电;直流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单相交流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三相交流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上述四部分中的每项训练都是由若干个学习任务组成。
(三)依据课程目标和内容,确定考核标准
根据《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依据典型职业活动的要求和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的考核标准:正确识读简单电路图和电气装配图;正确计算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正确调试常用电工实验实训仪器设备;会依据电路图正确接线和检查线路,能正确分析和排除线路中的简单故障;会调试测量电路,正确测量电压、电流和元件参数;按要求独立写出实验实训报告,正确处理数据,分析实验实训结果,得出结论;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爱护实验实训设备;工作现场达到5S标准。
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与编排学习单元
1.设计思路
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依据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课程性质,选择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学习单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构建课程结构和知识序列。
2.载体的选择
载体的选择应该能承载该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进行学习单元设计时,选择实现课程目标的三个载体,即MF-47型万用表、荧光灯电路和三相异步电动机,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分解为三个学习单元:MF-47型万用表的组装,荧光灯电路的装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连接、检测与运行。每个学习单元都包含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具有可见的工作成果。各学习单元的内容编排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3.各个学习单元之间的关系
从知识层面来讲,学习单元1、2、3之间是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从知识的关联性来讲,学习单元1是整个课程的基础,要为学习单元2、3作铺垫,而单元3又涵盖单元1、2的内容,单元2也涵盖了单元1的内容,因此三个学习单元之间具有包容关系。从三个学习单元完成的学习任务来讲,三个任务相互独立,没有明显的关联性,因此三个学习单元又具有并列关系。在进行学习单元设计的同时,还要依据课程目标制定各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细化,通过各学习单元的教学,实现课程整体目标。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工作项目与任务
在进行教学实施前要将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内容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理念进行设计。如MF-47型万用表的组装学习单元教学设计,首先按照万用表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工作项目,再将每个工作项目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并将知识和技能融入每项任务之中,使学生通过具体项目或任务的学习,获得相关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按照万用表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的工作项目流程为:参观电工实训室安全用电操作识读万用表的原理电路材料的领取、清点与检测绘制装配接线图焊接、装配检测、调试,具体内容见表4所示。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根据学习单元教学需求提出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支撑性材料,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主要是电工实训室的实训设备和相关配置,这些资源大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软件资源分为教师使用资源和学生使用资源,教师使用资源又称教学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教学项目实施方案首页、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及实施、工作实践内容及实施和评价内容及要求。学生使用资源又称学习集,包括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学习页、工作页和评价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采用小班授课,每班24人左右。电工实训室配置14个实训台,每个实训台两个工位,每个学生一个工位。为确保安全,每个实训台台面及周围地面上都铺有绝缘橡胶。除此之外,实训室还配备有仪表柜、设备柜、工具柜、材料柜和工装柜。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结合学习单元的内容,注重引进企业文化。在实训室的墙面上,分别有实训室规则、实验实训须知、学习单元一览表、学习单元考核表、5S概念挂板,真正做到教学环境及实训设备的配置与企业的工作场景、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创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业情境。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过程由体现生产或工作过程特征的“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订计划进行决策组织实施过程检查结果评价”7个环节组成。7个环节的主要任务:第一,明确任务。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学生理解任务,把握任务完成的满意度指标和学习目标。第二,收集信息。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对完成学习任务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做必要的补充;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企业工作任务的现场实施与管理,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第三,制订计划。学生之间交流对工作任务的认识,讨论任务及分析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初步制订工作计划。第四,进行决策。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对工作计划进行修订,及时并作出相应的调整。第五,组织实施。学生按照工作计划完成任务;教师负责组织、监督、咨询、指导等。第六,过程检查。学生按照工作计划阶段拟定的检查项目逐一进行检查。第七,结果评价。学生汇报总结,上交任务实施报告,进行汇报等;教师对学生、团队进行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指出任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实践教学 生产实践
1 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 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 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4 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启广,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