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第1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新课改极为注重教育教学在形式上以及内容上的创新,但也需要看到,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育教学创新的空间相对较小,很多教师也不知道怎样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各种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开展好坏与否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与能力,更加会对小学生接受更高层级的阅读教学产生影响。鉴于此,依托创新程度高,适用性强的阅读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开展创新也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当前并未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充分关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习惯性地运用一般性阅读教学策略开展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情形下,很多低年级小学生不仅对阅读本身逐渐丧失了兴趣,其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也相对较低。在传统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环境也相对较差。在教育领域十分注重创新这一大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单调教学方法与策略也十分突兀。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缺乏互动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现状长期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低效率问题长期存在。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首先是新课改目标达成的必经之路。新课改不仅对教育教学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更加对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行了重新确定。小学生在刚接触义务教育的前几年时间里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其阅读能力十分重要。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进行创新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相关活动,更加能够使得低年级小学生对阅读本身有更多的了解,随着阅读数量与阅读质量的提升,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也能有较好提高,这也会对低年级小学生接受语文学科知识系统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将教师引导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发挥出引导性作用,在自主阅读备受推崇的今天,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需要不断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进行重新规划,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尝试。例如,在某一课文学习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出预习计划并留下相应的预习任务,通过让学生按照预习计划进行课文阅读,根据预习任务有选择性进行阅读的办法使得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并探究阅读客体的良好习惯。在小学生对自主阅读有良好认识后,教师应用更为复杂的阅读教学策略也能容易的多。而自主阅读下小学生积累下的一些阅读技巧,阅读经验,也能帮助小学生不断提升其实际阅读能力,并使其在阅读相关知识学习时有更好表现。

(二)依托课外阅读丰富阅读教学形式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不能忽视课外阅读的作用,单纯依托小学语文课本开展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以及阅读教学较为单一,将课外阅读形式引入并应用到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较为可行。建议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材内课文类型以及阅读教学基本策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搜集和共享。例如,在《有趣的发现》一文学习进程中,教师首先要将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达尔文的传记选段以及达尔文生平小故事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分析与理解后,学生对于课本内课文的学习能够更为轻松,课外阅读所积累下的课外知识也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掌握及理解。课外阅读中的一些趣味故事,衍生内容都能大大增加阅读教学本身的趣味性,这对于改变阅读教学单一现状也有很大帮助。此外,在课外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量变也会引起质变,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能有明显提升。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趣味阅读教学尝试

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也可以对多媒体技术予以较好应用。例如,在《梅兰芳学艺》一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很多低年级小学生无法对朗读情感有准确把握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从而使得学生的有感情朗读可以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梅兰芳的精彩京剧片段或人物专访纪录片等。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与设备应用下,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各方面来进行。对于小学生而言,在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各种课文相关知识进行获取,对其他材料进行赏析和阅读,小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时也能更为顺利。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好应用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选择与创新空间便能逐渐增加,这也有利于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可以对现阶段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予以运用,诸如微课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都可以与阅读教学进行较好融合。但也需要看到,任何一种创新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运用都需要进行调整,特别是在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形下,小学生低年级教学策略的创新需要坚持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的原则,避免不合时宜的教学策略存在从而对常规教学活动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郝建荣.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6):102-102.

第2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01-0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将阅读摆在教学中重要的位置上

1.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等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时候,学生真正入情入境,让情感参与进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掌握阅读方法,再将阅读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去,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阅读能力,理解文本,感受文字带给自己的视觉以及心理上的冲击以及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2.教师要重点思考阅读方法的引导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加强集体教研,根据本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策略。教师要加强教研组备课,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然后根据本班同学阅读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教师在新接手班级的时候,发现本班学生阅读能力欠佳,那么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课内阅读的指导,还要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升对阅读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采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自己的阅读篇目,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内外阅读当中。

3.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选择教学策略。教师在新接手班级或者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都要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方面教师要考察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考察学生对不同文本的理解能力,采用多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展示最真实的阅读能力,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教学策略。

二、多媒体辅助小学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1.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阅读教学,可以更好地与学生的情感接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阅读文本的抽象性使得学生不能迅速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文本内容,质疑问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阅读方法。如在《黄河象》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朗读视频,学生通过多媒体的示范向学生出示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和教学内容接轨。

2.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展示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展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扎实教研,确保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给学生更多的信息量,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引导掌握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在《落花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重点研讨父亲说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课堂上,教师层层设疑,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思考父亲的话,再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句话的意思,这样学生在对教学重点掌握的同时将情感更好地渗入到文本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并思考如何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在不断递进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积极放手,全面依靠学生

1.教师要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郭思乐教授认为,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该是一个“牧者”。教师的作用就是点燃学生进行阅读的激情,并学会自主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现阅读能力的舞台。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积极放手,全面放手,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师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快乐阅读,主动思考,不断形成知识的正迁移,形成阅读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2.合作学习,积极交流探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看法,相互取长补短,相互纠正,在和谐有序的教学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共鸣。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参与进去,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如其分地进行引导,以读引读,重在积累,培养能力。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小组交流中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能够不断在交流中提升自身对文本的认知,而且能够更好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成长。

总之,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阅读能力选择阅读教学策略。教师不但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而且要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取长补短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不但要做好课内阅读教学,而且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广泛读书的兴趣,能在交流中不断诉说阅读的感悟,在习作中流泻对生活的感知,真正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范兰珍.让小学语文课堂充盈浓浓的情感味[J].生活教育,2011,(4).

[2]王肖丹,蔡小磊.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5).

第3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字:合作学习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前言:

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极具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主流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性别、个性和能力特点等将学生混合编组,形成一个异质的学习团体,每个团体成员都有共同的学习目标,从而协同努力。合作学习逐渐融入到我国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策略,能够提供给小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小学生在合作与互动中发展语言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一)注重语境体验与语言实践

阅渎是一个获取语言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能力决定,而不是由背诵老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决定。语文学习事实上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也是学生交际能力、言说能力、表达能力的形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小学生的读为主,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要研究汉语的基本形式,更多的是反复诵读、熟读精读,在语境中整体把握课文,明文达义、因文悟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唤醒小学生对语言的惊奇和敏感以及创造的勇气和力量,通过教师的引导,小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发现和自我创造。通过语境体验与语言实践,小学生获得对汉语本身以及社会相关知识的直接感受与深刻体验。通过阅读课文来引导小学生积累与丰富自己的语言是小学生最为重要的一种语言学习途径,因为课文收纳了许多文字、词汇与语句,能够为小学主语言的积累与丰富提供语言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目的是促使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形成,而不仅仅是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合作学习策略强调师生在互动的对话和交际中增强小学生的语言表达,丰富小学生的语言内涵。

(二)注重思维培养与个性发展

伴随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以及生活的丰富,小学生的团体意识逐渐增强。小学生正开始全面接触汉语、规范地学习汉语、审美地感受汉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提供给他们充足的语言交际的平台和氛围,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增强课堂调控艺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旨在促进小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借助即兴发言、课外鉴赏与改写等多种合作形式,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充斥着课堂,教师不进行相互讨论就匆匆归结,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是互动的,学习能动性、个性以及探索意识都得到有效发展,兴趣爱好、特长和才华等也都得到了充分的显示,从而激发出来许多新颖、大胆的观点,学习效果也远远超过传统学习。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合作学习的标准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情感性与形象性。语文的课程内容、性质与规律都与其他学科不同,因此,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和操作策略都应该体现出语文的品格和阅读的特色。合作学习不仅使小学生自觉地关心汉语和运用汉语,而且还促进了小学生理解汉语和生成汉语,维持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以深层次的认知参与,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特长互补、兴趣相近”的原则,协同合作,真正突出语文阅读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与实践性。

(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

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由传统的权威者的角色逐渐转变成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是明确地指向已有的结论,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恰恰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信息,补充相关的知识,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某些已有的结论,大胆创新,探究不同的结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通过阅读,使小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感图式,以及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信念,然后让小学生在自己的体验与实践中,自主地阅读和表达。

(三)学习评价的转变

在合作学习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变了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自主中主动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洋溢着更多的诗意与天真,呈现出非逻辑性和混沌性。阅读教学是小学生人性启蒙与智慧铸炼的天堂,更容易唤起小学生的感性,启迪小学生的灵性,发掘小学生的悟性,提升小学生的人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方面,对合作学习的结果,语文教师要用激情的语言进行真诚地赞扬和评价;另一方面,这种评价要着眼于整个集体,不宜过分渲染,流于形式,要让小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评价的质量与价值。通过合作学习,把评价的重心由关注学习的结果转向关心学习的过程,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鼓励集体合作。

参考文献

[1]徐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及对策[C].//北京市区县科研人员第二届(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722-727

[2]尹利华.浅谈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四部曲"[J].新课程(小学版),2010,(8):143

第4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一、概念界定

“素读”就是指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会全文的内在蕴意,主张教师不多用其他资料,不滥用多媒体技术,只用最传统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对文本做出朴素的解读。“素读”教学倡导找出散布在作品中的关键词,探索这些词语在作者语言体系中的特殊含义。从语言最小单位―词,到语句,到段落,到作品节奏,逐一加以推敲,最后再把它们组合到一起,最终重新结构整个作品。 简言之,所谓“素读”,是指不追求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的诵读,将所读内容作为永久、终生的记忆,是一个人对于人文素养的原始积累。

“素读”所倡导的基本目标是力求学生专心致志地阅读,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加以诱导,让学生与文本发生最直接的对话,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和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换言之,“素读”就是强调本色阅读,强调最原始也是最语文的阅读。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内涵解读研究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策略的选择有利于学生课内和课外的发展。“素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由传统的专制、封闭式的课堂走向开放、合作性的课堂的一种尝试。

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以最大效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西华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胡婕认为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设计做到以下三点。首先,重视教师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素读”教学重视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对话,因此教师每次备课都必须做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吃透课文,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第二,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为此,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第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二)关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

“素读”追求的是一种本色阅读,力求用本色的阅读设计,养成真实的阅读能力,已达到作者拈花而读者微笑的境界。

为了达到文本“素读”的有效性,华中师范大学教师谢晓艳 老师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提出了文本“素读”的四点有效策略:第一,依照场景素读,入境入情;第二,还原时代背景,“素读”文本;第三,学相声捧眼,“素读”文本;第四,多元素读,入境悟情。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陈琴认为“素读”的内容必须是经典作品。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素读”经典课程必须在学校完成,由教师来引导监督,在常规的语文课堂中为经典“素读”留足空间。

(三)关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设计的课程实施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陈琴老师在《素读经典及课程开展初探》中提出了“素读”的课程实施过程。在她看来,“素读”课程的实施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素读”的内容必须是经典作品;第二,“素读”经典的时间应该安排在课内;第三,“素读”如何做到“素”而不闷,让文本“素读”充满趣味性。

江苏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贾淑涵老师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素读”的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对于文本“素读”的重视与理解程度将是学生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江苏通州市纱场小学陆云峰老师在《素读:阅读教学的根性觉醒―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审视与本质探寻》一文中指出语文阅读教学应有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和民族个性,而“素读”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读书法,实施的是一种不刻意追求理解的纯粹的“私塾式”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以它独有的特性有助于我们窥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性特质。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

三、研究成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文献数量

据初步统计,2007―2013年期间,发表在期刊报纸上的以“素读”为关键词的文章共32篇,学位论文共18篇,共计50篇。历经7年的文献积淀,相关研究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明显的研究成果分水岭是以2011年为界。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得知,形成这样的原因是:随着对于目前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现状和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于该课题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与认识。并且与此同时,该教学方法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二) 内容分布

2007―2013年间,学者对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实施、有效策略和内涵解读等方面。下面专门就以上三个方面的主要观点做详细综述。具体篇数和相关比率参见下表:

四、教学反思与研究趋势

通过对7年来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的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素读”教学的不断实施,我国的研究者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但是仍然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究内容局限。现在相关的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研究多以内涵解读、课程实施和有效策略为研究对象。从这些方面看来,相关的研究颇多。但是,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新课程标准频频颁发,因此应该自足当下,对比其他阅读教学方法,做一些系统的对比研究,从而取前之精华,去前之糟粕,不断指导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研究并提高其教学水平。

(二)研究深度不够。关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研究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总体来说,研究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在质量方面,表现为调查研究的内容更为具体、细化。 但目前对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于“素读”本身的解读和浅显的课程开展策略,缺乏更加深入的挖掘。

(三)研究角度单一。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研究如何作为一门艺术学来提高教学效果,展现教师个人魅力也将是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现在正在经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通过本次文献综述的研究,发现不足,以便为一线教师和学者提出一些建议,促进“素读”教学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婕.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素读”教学[J].语文学刊,2012,(3)

[2][5]陈 琴.“素读”经典及课程开展初探[J],2009(5)

[3]谢晓艳.文本“素读”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N].阅读 指津,2013(4)

[4]陈 琴.“素读”经典.天津教育报[N],2008,(1)

第5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阅读方式,使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就能进行广泛的文字阅读,从而积累大量文字阅读经验。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以后的教育经历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小学生语文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国家教育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各地区的小学教育应该基于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地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本文主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现实的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从现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自顾自”的照本宣科,学生则机械性地在下面听。虽然新课标已经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是很多教师依旧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难以进行转变,不仅如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积极性不高,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不愿意或者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回答,使很多教师无法知晓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这样让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认识不足

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足够透彻的理解和投入,大多数教师单纯凭借自身多年的经验来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对于课本和新课标的研读不重视,对教材课文的理解不透彻,对课文深层次的情感挖掘不充足,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不懂得完美运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进行基础性广泛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则在于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全面熟悉课本大纲,抓住课本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教好一门课的前提是必须要熟悉透彻的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并对教学大纲进行详细和全面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在课本下足够功夫,分析课本阅读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形成详细的教学方案,通过实践中有趣的教学途径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语文阅读的技巧。

(二)结合新课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一,重视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三,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现状,根据新课标改革后的具体明确要求,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式,牢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有步骤和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在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班级的语文阅读学习状况,采取适合高效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在教学手段上应该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课堂内容不再单一,使小学语文内容重点和难点变得更加鲜明,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

(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积极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不应该是教师,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非常有必要,这样不仅使学生有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性,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换位思考,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状态,了解课文中哪些地方容易理解,哪些地方不容易理解,从而具体改进教学内容、方式和教学侧重点,这样对于教学的改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和重点内容。如何结合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熟悉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重点和难点,是决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教师首先要全面透彻地分析教材,结合新课改要求,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海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J]. 求知导刊,2014(12).

[2]刘宁琪.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第6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阅读;目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51-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的是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无法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活动中,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加深阅读的理解和体验,做到有所思有所悟,使情感得到熏陶。要注重学生心理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生一道体验语文的魅力。

一、中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中段阅读教学处于小学低段和高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它的过渡性,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知识由浅入深,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个性化行为的培养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即在阅读活动中让学生自我探究和体验,强化阅读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整体水平。在中段阅读教学中,低效行为依然存在,一些教师无法把握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有的甚至模棱两可,致使学生在知识积累、情感体验、能力提高等方面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其关键原因就在于语文老师对于中段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不明确,导致在运用教学策略方面针对性不强,甚至出现偏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探究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策略,旨在聚焦课堂,指导中段语文教师明晰中段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及重点,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推动区域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应抓住三个要素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一个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目的,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感受、理解、赏析、应用能力为重点,相互联系,不断提升的目标体系。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一是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二是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三是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将基于新课标要求,进一步明晰小学中段(3―4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重点要抓住三个要素:第一,学生的感受能力。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二,理解感悟能力。能结合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表达的作用。把握课文大意以及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在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知识积累能力。积累所学课文中优美词句和课外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以上,养成读书的习惯,乐于与人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探索行之有效的中段阅读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就是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式方法。中段阅读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情境教学,激发兴趣。优质的课堂教学来源于对课堂的高度掌控和操作。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之间互动过程。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力争创设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了,自主合作探究就越容易开展。创设情境的基本思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情趣,以建构具有教育性、感染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心理。

2.合作交流,体会感悟。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这一阶段更多地学会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比如教学时让学生以组或班的学习形式进行讨论,抓住中心词或中心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然后让他们体会和感悟,并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感受语言的优美。

3.质疑问难,突破难点。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一定存在疑难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就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质疑讨论,围绕确定的探究焦点,引导学生再次深入读书,寻求问题解决。课堂中,问题出现的地方,往往是课文的难点所在。教师不能草草收兵或避而不谈,要有针对性的突破难点,可以采取随机提问、深入交流、点拨导学、多读感悟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显示学生的思维过程,继而让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在结合全文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导致疑难的原因,使难点得到有效解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照这样的思维过程,课堂教学疑难将很容易被清除。

4.拓展延伸,巩固提高。《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小学中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并具备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优美语言的能力。作为老师,我们就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只注重教材,忽略拓展延伸环节,阻碍和影响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发展,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借助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课堂焕发生机,让幼小的心灵,迸射出思维的火花,从而点燃生命的激情。

第7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引导语文教师提高衔接意识,因为其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也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1. 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例如:进行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学时,可结合理解文意进行,既对修辞及作用有准确的认识,又有针对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委派“汉字监督员”的形式,监督易错字和易混淆字的书写;结合作文评改对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先导,以训练为主线。在授课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练习也相应地发挥作用,成为应用新知识解题的针对性练习。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采用练习巩固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能使学生把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2.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表现为:(1)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4)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虽然是表层思维但是必不可少。(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所以笔者在给小升初的新生授课时第一个月仍主要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 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中小学生作文衔接教学的对策,对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事实上,刚刚进入中学的7年级学生与小学5、6年级的学生相比,在这些方面没有丝毫优势,要他们立即适应中学的作文学习,是不现实的。中小学作文要求的这种差异就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衔接时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具有的共性,进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异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使小升初的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作文写作。

4. 结论

笔者通过对衔接策略的研究给其他面临同样困惑的教师提供一些衔接的对策,这样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指导作用,又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预警、提醒作用,同时缓解小升初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衔接期,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初中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崔一心.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略论[J].

第8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能力有限,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非常重要。实践教学经验表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认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可以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并逐渐改善小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小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逐渐通过阅读的方式,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所有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语文教师顺利的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合理的制定阅读教学方案,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并逐渐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重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有效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

(二)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这一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通过强化学生基础知识锻炼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多参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非常重要。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因此,在语文阅读训练活动中,语文教师应时刻重视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在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语文阅读活动,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视程度。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向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一些书籍,使学生可以明确阅读的大致的范围,并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书籍的阅读,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使学生逐渐适应课外阅读的难度,并积极的尝试参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避免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确保学生可以相对顺利的进行阅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深入研究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状况,与时俱进的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全面的学习语文知识非常重要。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基础的上,合理制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语言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深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友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读写算,2015,(6):382.

[2]李文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

第9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课堂教学 精读课文

小学生的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的组织模式。群文阅读是以教材的单元为基准,将本单元里的多篇课文整合,制定一个总目标,并在总目标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的阅读。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和组织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要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来选择阅读内容,根据结构来组织文章,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真谛。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介绍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指的是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几篇文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达成共识、完成对知识的构建的一种阅读方法。一般情况下,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学生可以读五篇文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丰富,而且学生自我也感到满足,提高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由于群文阅读会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几篇文章的阅读,所以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有较高的要求,一开始可能速度达不到,但经过多次练习后,学生一般都能在速度方面有所提高。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再是以前的被动阅读的状态,而变成了会思考,能自主地阅读,使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感受作者的思想,聆听作者的表达。群文阅读促进了我们对原来的分析文章的阅读弊病,让阅读教学发生了质的改变。

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按照不同主题选择群文阅读内容

在群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为学生选择主题一致的几篇文章,还要保证文章的质量,使学生可以读到美文。在选择文章时,教师既可以按照课文单元主题来选择,又可以按照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选择文章。选择文章时,教师要看的包括文章的写作内容、写作特点、创作背景、用到的表达方式等。例如,学到对动物的描写的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选择一系列描写动物的文章作为群文阅读的材料,让学生巩固在课上学到的一些知识。

(二)按照文章结构设计文章组合

群文阅读涉及文章的阅读顺序,几篇文章读下来总要有先有后。因此,教师要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顺序来组织供学生阅读的文章,不能随意地安排。比如,对于一些经典的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次阅读,多次体会。所以针对这类文章,教师要在安排时多排几次。这类文章可以包含歌颂母爱的,如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林夕的《母亲的存折》,可以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对父母感恩,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又如,讲到伟人、名人事迹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选择拓展阅读的文章。如先阅读中国伟人的,再阅读外国伟人的,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伟人给予自己的精神鼓舞,并立志向他们学习,从自己做起,争做好学生。

三、阅读后做好阅读感受记录

群文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同时达到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教师可多设计一些能让学生多多表达自我感受的机会。教师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与同学共同讨论阅读后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感受整理成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让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美的文章或片段选出来,在课上的时候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欣赏。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使群文阅读的效果更广泛,不仅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教师提问起引导作用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将学生引导在正确的阅读道路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并通过问题的设置,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探究,让他们的阅读进度和情况时刻都在教师的了解和掌控中。群文阅读的量较大,学生的阅读侧重点不同。所以,教师要在设计问题时注意多方面设计问题,让不同的学生都有阅读的提高。

群文阅读是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步提高。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写作。群文阅读能够给予学生更大的阅读空间,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是一种可以大力提倡的阅读方式。目前,群文阅读还未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实行,希望本文能够为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一点新思路和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晖.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2).

[2]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