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第1篇: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它不仅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引起损害,也是脑血管病及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古人曰:“不治未病治已病”,如何做好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治和康复护理,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1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

①症状不典型 有的患者无症状或有轻度症状,大部分患者在体检或就诊其他疾病时发现。其次因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降低或丧失,血管调节机能减弱使测得的血压偏低。②血压波动大 情绪变化、、季节、体力劳动,精神受刺激都可影响血压的波动。③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不易受到血压袖带气囊压力压迫的正常压迫使收缩压增高而出现假性高血压。④老年人的高血压病可促使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发生、发展,导致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心衰、肾衰出现。

2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减退,机体调节功能及适应能力变弱,以致体力衰退,抗病能力低下,体弱多病。心理特点是子女成家,自己退休,会突然感到精神空虚,感情脆弱,遇事忧心忡忡,常常萎靡不振、食之无味、睡之不安。他们需要社会和人们的重视和尊敬、需要子女的关怀、需要有一个和睦的家庭、需要坚持活动和锻炼、需要有乐观的情绪和合理的营养。作为护士要必须掌握患者的不同需要,做好老年人的康复护理

3 高血压病的特点

患病早期,可无感觉,也可有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闷、乏力、心悸等,临床症状之轻重与病理改变和血压高低并不相平行。晚期表现取决于心脑肾的病变情况。晚期高血压病,在心功能代偿阶段,除可出现心悸,稍有气促外,其他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阶段,则出现心悸、气促加重,不能平卧,血压持续升高,颈动脉充盈怒张,水肿。脑血管间歇性痉挛,可引起头痛、眩晕、肢体麻木,亦可引起暂时性瘫痪、失语、抽搐、昏迷等。若并发脑出血,可出现头痛、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反射消失、昏迷。肾功能代偿阶段可无明显症状,失代偿阶段表现多尿、尿比重低、蛋白尿、管型、最后发生尿毒症。

4 护理干预措施

4.1 自我保健 高血压是顽症,要伴随患者终生。光靠每周看一次门诊,测一次血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每天按时服药,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病情变化时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4.2 高血压病的护理 遵医嘱调整好患者的血压,掌握好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时间、细心观察效果、毒副反应。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患者的尿量和钾离子的补充。可口服缓释钾片,使用钙离子桔抗剂时观察有无面红、头胀、心悸及性低血压,定时监测血压做好记录,抽血监测电解质并保持平衡。

4.3 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疾病的折磨,住院后环境和生活习惯都改变,使心理上也发生改变。护理人员应尽早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开展心理咨询,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对患者体贴、关心、耐心解释、言语和善、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调动患者亲人的积极性,赢得信任与支持,完善我们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心理护理操作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心理护理是身体康复的必要条件,身体康复是心理护理的结果,且心理护理与社会关系戚戚相关。即:生理-心理-社会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只有身心均健康的人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4.4 注意休息和生活 ①适当减轻工作量,不使体力消耗过多,经常保持旺盛精力和善于休息,不使身体疲劳。②思想要开朗精神要乐观,心情要愉快,使机体不受七情干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③控制体重,肥胖者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体重增加,减轻心脏及血管负担,限制含动物脂肪、胆固醇的摄入。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便秘。④医务人员应指导坚持适当锻炼,根据患者的体力、病情、心功能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实践证明运动锻炼对老年人高血压确有改善症状、降低血压、减少药物用量、增强患者兴趣的作用,如散步、太极拳、保健操等、以促进血气的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并调节大脑的灵活性及应变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增强体质。

4.5 合理膳食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粗细搭配、少食多餐、低盐饮食(每日在5克以下)。鼓励患者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纤维食物。禁烟酒,烟中有许多有害物质,使动脉血管痉挛、肾上腺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血压增高,大量饮酒必须制止,这是防治高血压保护心血管病举足轻重的措施。

5 讨论

生活方式、用药、饮食、运动、情绪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有关资料表明[1],高血压作为生活方式疾病,采取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干预方式,是人群中降低局部危害性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通过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正确合理的用药,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平稳控制,身心健康得到改善,可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1 入院时心理护理

对于刚入院的老年疗养员,工作人员接待要热情、亲切、体贴,服务要热心、耐心,并且主动介绍疗养院的情况,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新的集体大家庭之中。医护人员要主动和老年疗养员沟通,并使疗养员能消除陌生、恐惧和孤独感,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

2 住院期间心理护理

2.1 根据老年疗养员身体健康状况制定心理护理方案

2.1.1 保健疗养的心理护理 身体健康或精神状态良好的疗养员选择疗养的目的就是放松自己、陶冶情操。但因为锻炼过度往往会出现体力不支、血压偏高或是腰酸腿疼等情况,可适当的给疗养员进行一些宣教,嘱其劳逸结合,科学安排自由活动时间,避免不必要的不适情况出现。此外,多为老年疗养员讲解关于老年人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使其明白步入老年期,身体逐渐衰退,预防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2.1.2 康复疗养的心理护理 对身体状态不是很理想很适合疗养的这类疗养员,首先要使其明白自身的身体状况。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这类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嘱咐其不要过度活动,以免引起血压升高、心功能代偿不足等危险情况;还可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心理护理,护士可以通过倾听患者对病情的陈述,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爱好、工作性质、工作生活环境等,并通过观察和体检,广泛收集患者完整的病史资料,最后通过整理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措施。

2.2 根据老年疗养员在职情况制定心理护理方案

2.2.1 在职老干部的心理护理 虽然在职来疗养的中高级疗养干部人数不多,疗养时间不长,但由于他们的工作繁忙,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较重,大多数疗养首长在疗养期内还要处理各种公务,常常提前结束疗养。并且他们平常都是处在领导别人、受人尊重的位子上,来到疗养院,不管职位高低均是疗养员,都要遵守疗养院的规章制度,接受医护人员的管理,被尊重的心理比较敏感,所以医护人员要特别尊重理解这些疗养首长,接待要热情、称呼要恰当,视他们为自己的长辈,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安全感。

2.2.2 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护理 离退休老干部不是老、老革命,就是军队的专家、教授。由于他们离退休后社会角色、责任、生活环境、心理状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来疗养后对各方面的问题比较敏感,遇事好比较,若医护人员考虑稍有不全、照顾不周,就会影响部分人的情绪,从而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影响疗养效果。特别是刚退下来不久的老干部疗养员,认为自己退下来了,无职无权,怕疗养院不能给予良好照顾,所以相当敏感,这时我们就更应该对疗养员在生活上做到关心体贴,在礼貌上做到尽善尽美,在待遇上做到一视同仁,在医疗上做到耐心细致、一丝不苟,使他们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医护人员的关怀,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使其愉快地渡过疗养期。

第3篇: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尤其是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也逐渐增多,病人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涉及系统器官多等特点[1]。同时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多无明显诱因且并发症多[2]。因此,高质量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护理工作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3]。现将如何做好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老年消化科2007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46例,其中,男111例,女35例;年龄61岁~93岁;出血原因:消化性溃疡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4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糜烂性胃肠黏膜病变11例,药物因素7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经过治疗、护理,治愈27例,好转106例,未愈8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91.09%。

2 临床护理

2.1 严密观察、准确记录

老年病人发生消化道出血时不一定出现明显的烦躁、出汗、口渴等伴随症状,而仅表现为心率增快。如发生呕血、黑便症状时,病变往往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多数老年病人均伴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常常不容易止血。因此,必须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观察有无上腹饱胀、烦躁、恶心、出汗、面色苍白、脉速等。如有下列情况提示继续出血或再出血:①反复呕血,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②黑便次数增多,而变为稀薄;由柏油样便转为暗红色,周围循环衰竭持续存在;③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压积不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在尿量正常的情况下尿素氮持续升高或再次升高。出现上述征象必须及时采取针对性救治措施。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大量出血时可取15°头低侧卧位防止窒息。血压稳定后予半卧位,鼓励咳嗽、深呼吸。

2.3 加强输血、补液、止血的护理

视病人病情于上肢静脉、颈外静脉、中心静脉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道进行输液治疗,将全日液体总量按20 h~22 h平均输入或酌情输入。病人脉搏大于120/min,收缩压小于10.67 kpa,心功能好者,每小时可补液100 ml以上,全血每小时300 ml[4]。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出血性休克时快速输液是必要的,但老年病人基础心功能随年龄的增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退,为避免快速大量补液引起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必须严密观察补液过程中心率、每小时尿量、中心静脉压变化以及有无肺水肿的发生。使用生长抑素止血时,应使用独立静脉通道持续泵入,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

2.4 心理护理

①老年病人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紧张心理,他们最需要的情感依托是获得家人、朋友的理解、关心和体贴[5]。护理上要动员一切社会支持系统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对未来生活感到有希望、有价值。②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往往因一时难以控制病情而反复呕血、黑便,导致紧张不安和恐惧等不良心理而加重病情。护士应守护在床边予以心理安抚,及时消除血迹、呕吐物及排泄物,减少感官刺激,营造良好氛围。防止病人不良情绪的发生,护士遇到病人急性出血时,要做到忙而不乱,抢救治疗动作迅速、操作熟练轻巧[6]。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解释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③本组1例86岁的男性病人,因患胃癌伴出血2 d入院,经过1周的治疗效果不佳,仍有黑便,平时也沉默寡言[79]。我们耐心与他沟通,从各方面关心照顾他,并联系他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回来看望他,让他感受到亲人的关怀、家庭的温暖。该病人毫无表情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久违的笑容,积极配合治疗,很快恢复了健康。

2.5 生活护理

2.5.1 环境

提供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光线柔和、空气清新无异味。

2.5.2 饮食

在上消化道出血时,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止血[7]。呕血时禁食,溃疡病病人在有少量出血且无呕血时,可给予温凉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如米汤、豆浆、牛奶、藕粉等,具有中和胃酸、收敛胃黏膜的作用,进食速度不宜太快。如有腹部不适,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时及时调整饮食的量。

2.5.3 活动

急性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出血停止后应根据病情及体力情况决定是否早期活动或者被动运动。严重贫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止心源性脑缺氧的发生。

2.6 基础护理

2.6.1 口腔护理

每次呕血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的血腥味,以免再次引起恶心、呕吐,同时增加病人舒适感,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2.6.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清洁、干燥,呕血、便血后及时清理用物,更换床单元。

2.6.3 预防压疮护理

长期卧床必然会有突出部位受压而发生压疮的可能,除了强调定时更换以外,保持干燥、加强按摩以及气垫床的应用均有助于减少压疮的产生。

3 小结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多而凶险。因此,要熟悉和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改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重视饮食和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成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金华.中心静脉置管在老年消化道出血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2628.

[2] 刘正芳,文琼仙.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8,6(3):6768.

[3] 邓胜平.深化老年消化道出血病人整体护理工作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6):129130.

[4] 刘红艳.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概况[j].护理研究,2004,18(8a):14201421.

[5] 林玲萍.消化性溃疡与社会支持[j].护理研究,2002,16(4):209210.

[6] 杨兴易,李文放,严鸣,等.176例综合性加强监护病房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24.

[7] 王翠玉.消化性溃疡病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3,17(9c):10031004.

第4篇: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高知老人;老有所为;离退休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4-0088-03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前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之一。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跨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在也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日益凸显的老龄化问题,老年社会工作成为国家社会工作问题研究的重点,其中老年人发展问题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我国高校离退休老年人生活现状

(一)社交减少

高知老年人(指高校离退休老年人)年轻时的生活充实、有活力,而当其步入老年,曾经深爱的工作岗位和事业都远离了自己的生活。因此老年人的社会活动骤减并发生了改变,无论是工作、交往,还是友谊、归属感方面的需求他们都无法得到在工作岗位时的满足感。这也使得他们比年轻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

(二)社会无用感增强

在工作期间,高知老人工作得到认可,回归家庭后长期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容易出现紧张不安的“离退休综合征”症状。诸如在家里坐立不安;早上着急说是要去上班工作,被家人提醒才明白自己已经退休;落寞感增强;等等。这些都使得老人们的社会无用感增强。

(三)家中地位改变

工作上的失落感使得高知老年人希冀能够从家庭得到满足,但随着子女的成长,他们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成熟后的子女开始与其“争权夺势”,老年人渐渐从领导者朝着被领导者发展。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老年人难免会产生一些悲观情绪。

同时他们步入老年期后的身体机能、活动能力和自主能力都在下降,行动蹒跚等使得他们心理上很容易出现“老态”。当然,对于老年人来讲,正视自己的身体状态以及离退休问题很重要,但我们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去理解、关爱、体谅老年人。

三、案例分析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而本文我们所讨论的高校离退休老年人“老有所为”的案例是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统称“师大”)教育基金会依托“常青义教”项目发起的,帮助老年人应对退休生活的社工实例。

(一)“常青义教”项目的发起

“友成常青义教”项目是由北京友成扶贫基金会发起主办的,依托友成志愿者驿站的平台,组织高校离退休教师以志愿者身份到贫苦地区学校支教,提升当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公益支教项目。以调动退休教师资源下乡的创新方法使贫苦地区学校与城市共享优秀教育资源,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师大为此项目至今为止唯一的高校参与单位。

(二)师大“常青义教”的模式

1.宣传

“常青义教”主要是借助于本校所拥有的退休老教师协会平台,向师大退休老教师积极宣传“常青义教”活动。

2.政府、学校与退休教师积极沟通

基金会负责人通过宣传以及走访的方式招募老教师志愿者,同时又以基金会的名义与受助学校所在地政府取得联系,便于我们的志愿者更加快速地参与到当地的教学基础帮助中去。

3.确定教师参与模式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所有参与义教活动的老教师都是自愿的。老年人不仅有高度责任感同时还有巨大的热情度,他们希望能保持与人的交往,从而寻找到自己退休后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动力。通过公益劳动或者工作,他们不仅充实自己也实现着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同时也让自己摆脱离退休后的空虚和孤独感,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4.受助学校当地设立驿站

在有“常青义教”的地方都有我们自己标志的驿站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建立驿站一是方便我们的志愿者能够更加积极热心地投入到当地的教学帮助中去,二是为我们公益活动自筹资金,同时也实现基金会公益创业的目标。志愿者所有的交通、生活补贴均由驿站支出,减少了政府和企业投入,能够做到不花一分钱,为所支教地区带来切实有效的利益。

(三)“常青义教”特点

1.以退休教师为主力军

与其他支教项目不同的是,它的志愿者以退休教师为主体,不直接面对学生授课,而是以听课、评课、评教、助研的形式来开展支教。志愿者是退休的优秀教师,充分发挥退休教师资源,这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公益时报》评论:百名花甲志愿者大山中探索支教新模式,《南国早报》评论:跨界合作 广西“退休教师支教模式”成功闯关等。

2.“造血型”支教

“常青义教”,是师大“希望教师”项目对外合作的第一个项目,为一种‘造血’而非‘输血’的支教项目,那么何谓造血型支教?即让老教师志愿者不定期深入到志愿学校,主要通过培训志愿学校教师(并非传统意义上直接给学生上课)来指导提升支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师大的造血型支教,不仅仅是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和管理对这些有工作意愿的离退休老年人进行了资源整合,还在使老年人潜在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的同时,使我们社会和教育事业重新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热情度高的积极分子。参加社会工作,也有利于老年人自身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满足感,能够形成充满活力的老年人群体,对促进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政府、学校、企业、公益组织等多方跨界合作

从政府层面来讲,主要是政府指导,友成扶贫基金会作为全国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主管单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从学校层面来讲,主要是以学校参与为主。首先,师大凭借着突出的科研能力、师范院校平台,以教学科研为突破口,帮助受助学校提升师资科研能力,开创高等师范院校参与“常青义教”的创新方法,为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参与“常青义教”,促进教育公平做出了示范;其次,高校离退休老年人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参与有利于他们心身健康发展的支教活动中必须通过学校这个有机体,这样从安全和组织的层面来更能够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解除了家人的后顾之忧。

从企业层面来讲,主要是企业支持。此层面的企业支持主要是指,企业主要是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公益创业的活动以改变传统基金会的基金支持模式。

从公益组织层面来看,我们主要是以友成扶贫基金会为支撑,依托师大教育基金会组织“常青义教”活动。

(四)“常青义教”的意义

1.搭建城乡教育资源流通平台,共享优秀教育资源

我们这种支教模式以民间公益组织为平台,以高校离退休老年人为主角,以培训山区学校师资为主要手段的全新支教模式,是以搭建城乡教育资源流通平台,共享优秀教育资源为目的的,同时也有效利用了高校离退休老年人的优势资源。

2.提高受助学校教师的管理水平和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此项目最大特色,便是整合高校离退休老人的优势力量来帮助我们教育落后的地方。传统支教更多是找一个定点支教学校,支教期限到了就会立马离开当地,只是“授之以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地教育资源短缺的实际问题。而此支教活动,是让离退休老年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到教育资源短缺的地方去。他们到支教点并不是从事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而是以听课和讲解为主。他们所要做的事情更多的将自己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当地学校的教师,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3.充分发挥教授余热,让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为”

山区教师培训机会较少,自我提升教学能力的手段有限,而已退休的志愿者有爱心、有经验、有时间,两者结合,不仅能够让老年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不会出现“离退休综合征”,还能够让老教师发挥余热。这一点应该是此活动对老年人最有意义的一点。

四、总结

老年社会工作无论是对于老年人个体、群体还是整个社会中的其他年龄群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口老化已经是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社会的转型、家庭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多元文化的发展都使传统养老方式受到了冲击。做好老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既是造福老年人个人,也是造福整个社会的事业。而我们的“常青义教”活动将“老有所为”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有所为使老年人获得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充实,还有心灵上的满足,使得社会、老人的健康发展达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陈翠玲,王大华,唐丹.老年人抑郁与相关因素之间的交叉之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9(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

[3]唐峥华.南宁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J].健康心理学,2002(2).

[4]田志峰,赵贵臣.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及启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王桂容.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0(12).

[6]邬沦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