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质量 师生和谐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27
通过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对传统的一些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了反思,觉得在当今新课程的指导下,有些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有所改进,本文就这些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
生物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学科知识,也不仅要有好的教学方法,还要注重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当教师的课堂处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时,学生会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习,学生接受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主动发展、协调发展。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课堂上要多些鼓励性的语言、少一些批评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和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完成好。如何做到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是保持态度温和。高中生对师生关系的敏感程度明显增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当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理念,和学生之间要打成一片,在态度上要保持和蔼,语气要温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增强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是给予学生鼓励,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获得肯定、满足、兴奋的积极情感,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给予学生鼓励,增强他们生物学习中的快乐因素。教师要注意发掘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可以是一个难点的突破,可以是思维的创新,也可以是学习的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肯定学生的生物学习活动,以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是关爱特殊学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些学生生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也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导致学生生物学习成效不高。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首先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生物学习的薄弱环节,制订针对性的补救计划进行回顾,另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技巧的指导,安排学生结对帮扶,帮助他们尽快能够跟得上进度,提高学习成效。
二、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好一切学科知识所需要的,高中生物教学也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往往会对大自然中的许多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准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让生硬的生物知识融入到学生现实的生物现象中,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各种生物问题和现象,从而获得应用知识的成就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体会到生物学的乐趣,如在学习“呼吸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人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会感觉到肌肉酸痛;在学了“光合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蔬菜大棚顶要用透明的无色塑料;学习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亲自尝试动手酿制果酒和果醋。
另一方面,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开展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实验。因为学生通过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以体会到生物学的无穷魅力,可以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样会充分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会让他们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学习“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建立大肠杆菌的平面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自培养出微生物,然后再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就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就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很少顾及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注重自己知识的权威性,这不利于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相互讨论提高重难点突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笔者在生物教学中,改进了教学模式,采取教师重点引导提示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如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笔者结合生物群落演示图设计了一组探究题:①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②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③相同的种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④你所知道的不同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怎样?种间关系有什么积极的意义?⑤捕食、竞争和寄生是否会导致另一方完全消失?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会对其他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吗?以这样的一组探究题引领学生深入开展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以及综合能力提升,发挥了自主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作为教师在我们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如在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时,为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基因突变的特征,教师备课时可以先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然后课上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具有哪些特征,这些资料会自动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会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很自然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把握基因突变的关键特征,并概括总结出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便可使本节课达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41-02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前提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物理教学课程的重要一部分。所以,物理实验的相关教学方法是物理教学中的基础。如果物理教学中缺乏物理实验,那么物理的概念、规律就不容易被理解,物理课程也会变得枯燥无味,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积极性。物理实验具有形象、生动、客观的特点,这让整个物理课程变得生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外,通过物理实验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使更多的同学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物理课程中的很多理论的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客观的现象不断总结和归纳的,物理实验就是认为的制造和重现这些客观的现象,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和发现。在物理实验的情境中,有助于学生真正地学懂弄通,这既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也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物理新课标中,专家对物理实验部分的描述是:高中物理实验专题的开设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透彻的理解物理方法、理论;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利用实验手来进行物理知识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开发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团队意识。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实验的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要任务,因为只有完善的课程设计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才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新时期下每个物理教学工作者都应具备的能力。什么样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今的教学方法又存在什么样问题?在查阅了文献以及相关资料以后,笔者发现关于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对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分析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策略
1、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要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确保学生能够健康积极的学习。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让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学习要以实验为基础,并且实验是进行知识探索和发现的必经途径。教师要通过实验来证明物理规律。不仅如此,在物理实验中还能发现难以预料的新的规律和现象,这些能够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热情。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兴趣、动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认识到学习物理学、完成物理实验是具有科学价值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分为课前、课中两阶段,课前主要是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课中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方式,例如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各组的实验设计,然后教师进行分析和点评,让同学更加深刻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和通过实验所学习到的知识。
其次,在物理实验的课堂上,如果课堂上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那么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更加顺利,教师就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课程知识的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根本,教师要利用实验中学生的讨论和学生的实验设计,去启发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并且要亲自进行实验演示。这样比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新知识的教授更有效,这种方式更加新颖更加有趣。并且能够很好的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与掌握新知识。
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心底投入到实验的学习中来,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探究的高度热爱。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这样同学才能长时间的保持对实验的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活跃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无形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再通过课下鼓励学生参加更多的科技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以此来满足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激发新的求知欲,寻求新的知识需要,培养更多的学习兴趣。
2、改进并且创新实验,增强亲手动手实验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讲究以实验为前提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可以更加理解物理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物理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自然科学,因此物理实验的器材必须做工精密,这样得到的物理数据才更加准确。而物理实验器材一般造价昂贵,很多教学实验器材只有在学校才有,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难找到物理器材,因此,学生做实验只能在学校里进行,这体现了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局限性。
如果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并不断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多创新,寻求在教学方法上的突破,那么物理实验的教学会将不断有新的进展。
例如,在学习加速度时,课本中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加速度的内涵,通过进一步的总结和分析之后给出具体的概念。这一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并不能使其清晰地了解整个知识框架。所以,关于增加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把磁带的一端和小车相连,另一端绕过滑轮与一重物相连,另外让磁带的磁条和录音机的磁头相接触,然后松开重物,重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带动小车做加速运动。我们从录音机里上传不一样的声音,是由于磁条速度差异而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声音。这个实验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加速度的含义和概念,这比课本上枯燥的讲解更加有效,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该实验应用的实验器材方便获取,这便于更多的同学能够完成实验。
3、改进实验以丰富实验的表现形式
教师一定要时刻观察学生的感受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最好教师演示过程中让学生也参与其中,不要只是将自己的感知传递给学生。另外,为了加强实验突出重点的特点,必须要加强实验的科学性设计,这样能让学生更加明白实验解决问题的功效,使他们印象深刻。当课本上的实验器材比较匮乏或是实验设计比较复杂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亲自设计和制造工具。实验设计不但要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效果,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进行力的做功与动能变化的研究时,因为对于做功的多少很难进行计算,也很难控制做功的增长幅度,所以可以采用橡皮筋拉小车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如果一根橡皮筋可以使小车做功为W,那么两根就会是2W。这样就可以解决关于“做功成倍数增长”相关的问题。
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准性,教师可以用比较宽的橡皮筋裁剪为三根粗细相同的橡皮筋,这样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使每位同学都能动手实验,使实验的过程更加有趣。
4、深入理解实验目的,强化学生科学素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太依赖课本的实验内容,经过这样长久式的教学,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提高了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课本中的实验有很多种设计的方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非常重要,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学生具备科学探究知识能力的前提下,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科学的探究和发散的思维并不是一味的瞎想,而是以一个实验的目的为中心,在符合科学探究规律的基础之上进行地创新性思维活动。
例如:在研究实验――“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以这个目的为中心,寻找求加速度的几种方法,利用学生以往学过的知识,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设计,然后进行组内组间讨论,交流和分析。主要介绍下面三种方法:
方法一:测量任意两端相邻计数点之间的位移,然后求加速度,最后求两端位移加速度的平均值。如:
。
方法二:逐差法,在任意纸带上取六个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则
。
方法三:利用 v-t 图象求加速度,先根据公式
,
即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在这一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求出在第n 个点纸带的瞬时速度,然后作 v-t 图象,图线的斜率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是由老师介绍给学生,这种实验教学的方式能够使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科学探究知识的能力。除此之外,实学生在实验的过程增强了团队意识。
5、高中物理教学实验中的有效评价策略
教学效益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学的准备和教学措施实施的直接影响,但是教学评价是教学准备和教学措施的总结,为增加教学效益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学评价要始终存在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而不仅仅是在进行完教学任务之后。新课改中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教学评价,加强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为提高教学效益提供动力。另外,教学评价要不断地走向制度化,树立各种准则,以及处理一些教学过程中的矛盾。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和范围要扩大到教学与学习结果以外一个大的范畴。
教学评价从技术和方法两个角度来讲,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果。
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不是进行教学鉴定和选拔优秀教师,而是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行为。
教学评价的目的既包括教学选拔与教学管理,也有被评人的自我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原则和科学性的严谨态度,教师要将教学评价融入到整个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改正,使他们能够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实验的技能和实验的知识,不断地加强利用科学进行知识探究的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对科学正确的认识。
三、结论
总之,通过对于优化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还只是起步阶段,如何要做到真正的提高,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努力,本人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用心的去探索、发现,希望能探索到最优的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有些问题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有些对策也值得进一步推敲,敬请各位专家评委给予批评指正,以利于我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明.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路径分析[J].学周刊,2013:21
[2] 李靖.让学生轻松一点学习高中物理[J].科技信息,2011:20
[3] 黄新华.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赤子(中旬),2013:07
生物后阶段复习的目标是:夯实基础,过好教材关,形成初步的知识系统和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最近有不少学生反映:对于课本上该记的知识点都记牢了,可考试就是拿不到高分。原因有三点:一是审题能力不足,不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二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较差,不会根据题意做出合理、科学的判断;三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答题不规范,专业术语常写错。
分析近几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的非选择题发现,逻辑思维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的考查已显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后阶段复习一要审题准,要学会从题目中找关键词、主次分明,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二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理清知识结构,挖掘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通过知识网络的构建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三是加强对书面表达能力的严谨性与准确性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尽量使用规范实验术语和生物学专业术语,不能用含糊的口语。问答题应掌握答题的基本步骤,首先,草拟解答问题的提纲,然后作答。答卷要层次清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最后检查答案。
>> 浅议初高中生物课程的衔接过渡的认识 初高中生物重要概念衔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高中生物课堂的学案在新课标下的运用浅析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新课标下做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转化初探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探析 记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 新课标中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新课标下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复习的问题,而且是如何深入认识传统教育理论中的合理内核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生物教育上的实践问题,高中生物课程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学科,文科学业水平测试学科,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也期望通过生物的学习,能够对生物学科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对将来的学习方向和择业有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生物课程 内容衔接 教法衔接 学法衔接 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从整体来讲,初中生物是高中生物的基础,高中生物是初中生物基础的引申和发展。初中生物教师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特别要把握好四个衔接点的教学,为高中生物的教学做好孕伏,渗透和铺垫工作。
1.知识内容的衔接
中学生物课程包括十大主题,我国初中生物课程基本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的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的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并且对学生认知难度较高的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阶段来完成。相同的主题则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
如:细胞 在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 在高中则侧重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以及功能
种子 在初中侧重于结构和萌发条件 在高中则侧重于种子结构与基因型分析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在初中侧重于现象 在高中则侧重于本质及作用机理
营养物质的代谢 在初中侧重于消化器官的认识 在高中则侧重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个体发育 初中主要是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殖器官 在高中主要是注重个体发育过程
2.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确保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延续性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首先要通读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全面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全盘梳理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且在这些知识点上适当拓展,从教材内容上补充“间断点”,使初、高中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初中生物突出人体和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3.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围着教师“转”,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教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中更加重视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了解的成分更多,达到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减少;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诚然,人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与年龄有关的,但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各个环节的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以教材具体的知识内容作为载体,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4.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的生物知识相对高中而言简单基础,学生只需能记住就可以得高分,而高中知识却是深度广度都很大,只记住那些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更进一步地分析,把考题中的创新能力、关键性考点提炼出来,才能得高分。
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去,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如我在初中讲授种子萌发的条件时,按尝试教学法组织教学,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自学课本―解释现象―得出结论。课本给出的实验是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证明了种子萌发需要水和空气。那怎么证明种子萌发需要温度这个条件呢?阳光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吗?启发学生完成对温度和阳光这两个条件的实验设计。
初中教师应注重在每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构建生物知识网,通过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联成线,织成网,形成一个清晰、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步入高中学习时,对初中生物知识有一个系统地回顾和全面地了解,使之适应高中学科乃至今后的学习。
高中教学由于教学任务的紧张则更多采用的是“满堂灌”“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跟学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高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经历,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就是做不来题。这主要还是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不强。因此,在学习中还要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也就是让学生针对每次作业,考试后的错题进行深入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是基础知识欠缺还是能力欠缺?然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题不在多,在于如何运用和举一反三。有时反思一道题有胜做10道题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增加学习的有效性!
组织梳理衔接知识点,构建生物知识网,夯实初中生物学基础。总之,研究初高中衔接问题,可使中学生物教学走向更加科学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生物学教学 2003 第9期 《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2]生物学通报 2006第7期 《关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生物 衔接 教学
一、充分认识高初中生物教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更新或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在高中的起始阶段,教师必须详细了解学生在初中所学习的本学科的知识,以及掌握的程度。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复习旧知识,进而帮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对于初中没有作为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得较差,而高中学习又必须很好掌握的知识,要加以补充。
生物学科因初中结业考试的形式与高考的差异而形成了一系列衔接问题。从高中教学上看,存在着两大方面的明显欠衔接的问题:
一是学生知识衔接上的断层问题。
初中生物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在初三和高一有两年断层期。进入高二,就算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掌握得很好,在经历了两年以后,也基本忘得一干二净,高中生物不得不一切从头开始。
二是教材知识体系问题。
初中新课标和原教学大纲差别较大。原教材中重要知识点以文字加以表达,新教材以活动和图片来体现知识点。初中新课标删减了较多内容,原来系统的知识变为零散的知识。但这些内容又都是高考考纲所要求的,所以高中教学必须适当补充和扩展。
二、做好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衔接教学的策略
1、深入研究高初中课标及教材,确保教学有的放矢
通过对初高中课标的研究发现,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份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是按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学习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生命基础知识,是对全体初中生进行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高中生物学是将初中阶段生物学的知识加以综合、概括和提高,使学生获得关于生物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要学生知道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从中可以看出,初、高中两个学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既有所分工,又要互相衔接。因此在教材编写时,有些内容虽在初高中都有,但各有侧重,如:在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是讲“活”细胞,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有些内容只在初中教材中出现,如有关生物的分类知识,由此来看有必要明确初高中的衔接点,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
2、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围着教师“转”,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教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中更加重视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对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了解的成分更多,达到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减少;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诚然,人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与年龄有关的,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各个环节的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具体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应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流程图、知识结构图等多种形式来构建知识结构,利用概念图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辅导和因材施教,而学生也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统领概念,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将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与“学”并举。
3、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高中生物学习中不能够像初中年那样只是上课听听,下课把作业做完就了事,而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增强自学效果。每节新课前,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再有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作答,并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回答好的学生予以鼓励。一定要有意培养学生以下4种自学习惯:
① 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
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大概了解,对那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② 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
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名词、生物学著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作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生物学工具书有《辞海》、《词典》、《百科全书》和《教学参考书》等,鼓励学生购置备用。坚持使用工具书不仅能丰富生物学知识,还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
③ 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材;图像系统;应用
高中生物作为基础教育的必修学科之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及生物科学本身的发展,其教材内容也不断地进行了改革、创新,图像系统成为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教育界不断地出现学者,挖掘图像系统的潜在教育教学价值,展示其作用。高中生物教学中,图像系统以直观、形象、艺术等特点赢得了学生的青睐。合理的运用图像不仅能有效渗透科学知识,而且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也有很大作用。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高中生物教材系统的应用。
一、运用图像系统引导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
图像属于直观教学工具范畴,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形象、直观的图像来向学生传达一定的知识信息,相对于文字信息来说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探究兴趣。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图像比文字更便于记忆。因此,教师可以在传递生物知识信息的同时,以图像来构建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然而,生物教材中的图像一般是单个出现在某一章节,分布比较散,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对图像系统进行一定的处理,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逐渐拓展知识,从而实现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促使学生通过图像系统实现生物知识的集中化、系统化记忆。如:在学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教学内容时,教材中有关于分裂期各阶段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坐标图,此坐标图能够直接地反映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笔者在教学中以此图为基准,添加了DNA数量变化曲线,进而引导学生将这两个图相结合,使其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三个过程中染色体与DNA数目变化的全部规律,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生物知识体系。
二、运用图像系统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科学素养等,推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生物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应具备的综合技能目标为:搜集信息、运用图文资料与信息、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团队协作、实践、创新、观察、认知生活等能力。而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充分地运用图像系统则能够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实现生物教学目标。即:通过图像自主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搜集信息、运用图文资料与信息等的能力;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等等。如:在教“减数分裂”这一内容时,笔者运用“哺乳动物的形成过程图解”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图像,并分析、记录每一期的形态和数量变化,总结每一期的不同,让学生自主对图像进行处理,对哺乳动物的成长过程有个整体的认知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探究能力等等,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运用图像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高中生物属于科学探究学科之一,其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三维目标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对生物知识的渗透,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对于图像,教师采取的态度则是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致使高中生物课堂学习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兴趣。事实上,图像系统不仅可以做教学工具,更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图像相对于文字信息更生动、形象,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情感等,从而诱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促使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如:高中生物教材中不乏有科学史话、资料分析、科学家的故事等内容,通常都是由图像和文字组合而成的,涉及科学家献身科学、开拓进取、大胆探究、创新等内容,有的还配以当时科学家探究、求证的图像,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这些真实的图像来启发学生,引起内心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从根本上感悟科学家的态度、探究精神等,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图像系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图像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图像系统,图文结合,引发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促使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提升综合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生物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30-01
随着世界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接受学习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了, 而自主学习是有别于传统学习的一种方法, 它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与创作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高中生物是一门探究性极强的学科,如果仅靠教师将知识传授于学生, 其价值必然不会被彰显出来。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要求教师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励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以下,我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通过逐层推理, 帮助学生学会分析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 与其将生物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 还不如教会学生如何分析生物知识。众所周知, 生物理论学的形成是经过千百次的实验与观察而得来的, 所以, 比起最后的理论知识, 其过程的趣味性更高。而作为教师, 就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生物知识, 逐步引导其探究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教会学生分析生物的形成过程,不但增加了生物学习的乐趣, 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的综合应用能力。当然, 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毗而就的,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它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耐心、细心。
例如,在讲解“DNA时,教师不要事先告诉学生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对进行资料的收集。收集的资料应该包括闪八白勺主要作用、闪八白勺形成过程、闪八所包含的营养物质等等。学生在收集这些资料的同时, 就是对该知识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 并且通过这些资料, 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再次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两个过程的逐步学习, 学生对该知识的认知就比较通透了。
二、巧妙地使用比喻, 帮助学生迁移学习
高中生物教材上的知识比较枯燥, 学生容易对其失去兴趣, 这就降低了生物教学的效果。而这个时候, 就要求教师能够将枯燥的生物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比喻应用在转化词句中,是相当巧妙的, 它亦能够用幽默的语句为学生培养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三磷酸腺普时, 就可以巧妙地将三磷酸腺普比喻成硬币, 而将人体的生命运动比喻成, 将其它能量比喻成纸币。只能接受硬币而不能接受纸币就如人体的生命运动只能接受三磷酸腺普提供的能量而不能接受其它能量提供的一样。通过这一比喻, 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理解这一知识点, 对该知识点的记忆也会将更加深刻。巧妙地使用比喻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较高的,不仅要求教师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极深,也要求教师对生活的领悟极高,能够找到生活中常用的事物与该知识点的联系性, 并在课堂上的比喻做到信手拈来。
三、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帮助其分清重点
所谓辩证思维,指的是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 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通俗的来讲,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应用辩证思维, 就是要求学生能够从传统的惯性思维中走出, 通过思考生物知识的正反两个方面,从而对生物知识有一个全面地了解。有时候,从一个方面思考生物知识, 其难度较大,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但如果从侧面或反面进行思考, 思考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因此,我们要积极从几个方面思考高中生物学知识,进而提高对高中生物的理解能力。除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外, 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侧重点,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相对比较庞大, 如果学生盲目的在知识体系中学习, 其效率也是很低的, 还会导致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失去兴趣。这个时候, 如果教师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找到学习的重点,对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
四、帮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培养方式;效率提高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将学生潜在的能力挖掘出来。这不但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发展,乃至是人生之路,都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这对于学生形成生物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非常巨大的帮助。
一、潜能开发,培养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方式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往往都是为了分数而学习,对于课程内容中的知识只是追求知其然即可,并不会去探究其所以然,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模式过于禁锢,在考试中知识点稍作变化,学生的思维就显得捉襟见肘,这就表明学生缺乏探究性的思维能力,对于自身的潜在能力开发也非常不够,学生永远是沿着同一条路线去进行生物的学习,这就背离了这门学科的教学初衷。
二、加强实践,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带动创新精神的提高
实践能力对于生物这门学科来说至关重要,除此以外,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很大程度地作用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学生对于孟德尔关于基因分离定律中子二代性状出现3:1的分离比,在什么时期观察果皮的颜色,子叶的颜色中的3:1出现的时期,无法准确地理解,我就引导学生思考,在南瓜还未授粉前,是否已经出现了子房(将来发育成果皮),那么这个南瓜的果皮颜色是否受果实里面的受精卵发育出的种子控制?从而得出子一代植株内的种子是子二代,其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在这里观察,而对于果皮颜色的分离比,就必须在子二代的种子播种下去后长出的果皮中区观察、体现。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每一个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都是不尽相同的,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普遍性,不能够对所有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深入到学生队伍之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真实的感受,并将了解到的问题及时地反映到教学方法调整之中,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合理性,这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极为关键。通过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够扎实地掌握课程教学内容,这对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挥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生物素养的限制,学生对于一些生物学的规律理解不准确,我就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储备,用一些常见的道理来让学生感悟生物学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激发起来了,创新思维方式自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的创新精神可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能够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这样学生就会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巩固自己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生物这门学科。毫无疑问,这对于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是我们教学工作成绩的最有力的证明,因此切实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伍华.高中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新疆教育,2012(11).
【关键词】高中生物;形象思维;培养
形象思维是人类三大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之一,是对形象信息传递的客观形象体系进行感受、储存的基础上,结合主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行识别,并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创造和描述形象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是人最本能的思维形式,它以表象为材料进行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直接性、想象性、创造性和富含情绪色彩等特点。虽然高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趋向多样化,而且从初中开始基于经验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在个体的智力发展中占据优势,但是形象思维也因为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而更加容易被中学生所接受和掌握。从高中生物学角度来说,随着生命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高中生物学的知识体系也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尽力的拓展和延伸,这些微观到分子水平或者宏观到整个生物圈的生物知识是显著缺乏直观性的,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我们漠视学生思维习惯和特点,片面强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的传授,而忽视充分运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展开教学,我们的教学效果无疑是会受到影响的。
一、利用生物插图及视频展示,提升学习兴趣
我国自占就有“左图右书”的良好读书习惯。插图是生物学科形象材料,是生物学科的骨架,许多生物现象和智能都储存于图像之中,所以,教是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利用多媒体的画面表示;另外教师也应能随手绘出必要的示意图,以辅助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识图的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挖掘图表中的隐含知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一些相互有联系的图表要求学生加以比较,通过同中求异的思考过程来提高其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当然对于一些需理解生物现象动态过程的则要求要展示视屏动画等,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
通过如此的做法,学生对于看图思考的形象能力将逐步提高,当遇到一个图,学生能够很好的描述其示意的内容及内在的联系时,学生已在形象思维上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了。
二、通过物理模型的构建开展教学
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的一种模型,在高中生物中构建物理模型是非常常见的。从微观的角度看,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突触的结构模型等;从宏观的角度看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图、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模式图等都是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的构建就使得本来学生根本看不到或者看不全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整体化,学生也就能够比较顺利的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例如在高中生物学的有关知识体系中,有关细胞分裂的知识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很多同学总是理不清细胞分裂各时期的特点以及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规律,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学会构建物理模型,具体的说就是让学生学会画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能熟练绘制每一个细胞分裂时期的简图,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绘制的简图描述相关时期细胞中主要的变化特征和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等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规律。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初期,我要求学生养成解决相关问题必先绘制相关图像的良好习惯,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很好地保证了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正确率。
三、通过概念图的构建开展教学
在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中有为数众多的概念需要学生理解。概念本身虽然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图形和必要的关联词将多个概念进行比较和联系,这样的图形就是概念图。如下图即为比较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概念图。
构建概念图实际上就是以形象思维的方式进行概念教学和总结。虽然这样的概念教学难以避免的带有形象思维的粗略性,也就是说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不能完全通过概念图反应出来,但它的直观性和整体性却有利于学生更简便地领会到概念的关键内涵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在笔者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帮助学生构建概念图,同时更注重于让学生自己来构建概念图,这一方面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笔者通常的做法是,在新课学习的一开始,每学完一个章节,就会给同学们展示一张概念图,以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同时让学生了解概念图的构建方法。学习一段时间后,笔者帮助学生构建的概念图将趋于简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概念图进行丰富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