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治教育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世界的3大毒害是什么?1、吸毒。2、环境污染。3、青少年犯罪。我们就属于青少年,正是花样年华,但同时也是最危险的时期,受不了诱惑,太冲动。法律规定未成年少年犯罪,是不会枪毙的,只会在少年所呆几月,所以我们这些未成年就会想:我未成年,做点坏事没关系。这种想法就不对,因为如果你做坏事做上瘾了,就会专做坏事,现在法律管不了你,但你成年后,就会自我毁灭。
一个小男孩叫小宝,一天他去买汽水,看见桌上有500元钱,他就顺手将钱带了回去,警察找到他家对他父亲说:你儿子偷了钱。接着就将他儿子捉到少年所坐牢去了。
一个女孩叫小叶,她没有钱,就向小朋友要,有些胆小的就给她,结果小叶竟习惯了向小朋友要钱了。老师知道后告诉了她父母,但她父母不以为意,不引起重视。以致小叶有一次去向小朋友要钱时,那小朋友害怕而逃,但掉了钥匙,小叶捡了这钥匙后,晚上竟到其家盗窃,后被警察捉住,小叶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犯罪就象泥潭,让你越陷越深!
知道一克k粉多少钱吗?1500元啊!如果你上瘾了,就有可能跟社会上的混混去搞钱,这样就会成为社会的害虫。
记得有次,听说一个叫马哈的人,他是个外地人来本地上学。一天,他来到舞厅耍,后被人在他的可乐里放了海落因,毒瘾发作就不停地撕咬自己,将自己全部的钱买,自己没钱了就去抢别人的钱,最后被警察捉住关进戒毒所戒毒。
一、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
2、制定规划。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不断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进程,保障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根据县普法办关于对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六五普法规划,明确了六五普法各阶段的目标任务,按照规划,切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同时,把普法工作纳入部门工作的重点,与部门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3、认真贯彻落实依法行政,依法办案,依法决策的有关规定,切实履行部门职责,依法开展价格执法,进行价格收费检查,查处价格违法案件。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没有发生不依法办案,违法办案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或负面影响的事件。
4、我局领导班子一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局内重大行政决策,按照县委有关规定,坚持集体讨论,集体决策。没有因违法决策被追究行政和纪律责任的现象。
5、在普法经费保障方面。根据普法工作实际,需要多少,开支多少,切实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
1、积极订购普法教材等相关学习资料,做到人手一套。为进一步提升机关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和水平,我们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抓好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宣传工作;并组织职工参加县普法办举办的各项普法考试,参考率达100%,合格率达100%。
2、认真开展法律进机关、单位活动。我们以学习公共法律法规和部门价格法、招标投标法为主要内容,切实开展法律进机关、单位活动。同时结合联系点扶贫工作,深入圭山居委会群众中,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群众讲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法律意识。
3、积极拓展普法宣传阵地。我们通过在单位内设置宣传栏,在政府电子政务网、**省阳光政府网、**县党务公开网更新普法网页来抓好普法宣传阵地建设工作,把我局学法普法工作情况及时公开,进行宣传。
4、遵纪守法。机关干部职工在通过普法学习,法制意识进一步得到提高,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县委有关规定。
5、推进行业、系统普法工作的开展。我们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市发改委举办的行业、系统法律法规普法学习培训,全体职工通过学习培训,均取得部门法行政执法资格证书。
三、切实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
按照县委关于法治**创建的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发改部门机关法治建设,努力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根据罗普治〔2014〕6号文件精神,我局建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法治机关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法治机关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同时,按照活动实施方案,切实开展了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活动中,我们按照认真、专业、务实的要求,立足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大力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教育机关干部职工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权利、义务、责任相一致意识,增强机关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推进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局法治化管理水平,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富强、和谐、文明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活动的开展,不断强化了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提高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全面贯彻落实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
1、认真做好部门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贯彻工作。在部门法宣传学习贯彻方面,我们一是把《国家价格法》、《**省价格管理条例》、《**省涉案财物价格鉴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部门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纳入单位年度学习计划的重要内容,组织职工集中学习或自学,要求职工熟悉掌握部门法律法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案。二是通过电子网站、宣传栏、标语等载体向社会开展部门法律法规普法宣传,使广大公民了解熟知我局部门法。三是在重大活动或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积极向社会、向服务对象、向基层群众宣传部门法。四是单位执法人员熟练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在执法过程中,认真向执法对象讲解部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把普法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推进普法工作的开展。
2、切实开展部门法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开展部门法的监督检查是我局的重要职能,六五普法开展以来,我局加大了部门法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先后查处了各类违法案件25件,纠正了行业不正之风,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因案件查处不力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发生。
3、积极支持配合村社区开展普法活动。六五普法期间,我们结合开展四群教育、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等教育活动,深入到联系点罗雄街道圭山居委会,支持配合居委会干部集中开展普法工作,每位干部职工分别深入到联系户面对面宣传讲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有效促进了农民群众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的提高。
角色一:勤勤恳恳的“小组长”。人生有太多的意想不到,去年8月,校领导要我去教务处工作,受命后数夜忧叹,未恐辱没使命,以损赏识者的英明。一年来的工作体会是:
责任重大。肩负着学校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质量提高的重任,平时还要接受来自上级教育部门的阶段性工作,只有缜密组织,切实安排才能保证教学活动开展。
事务繁杂。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合理科学地安排课务,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情况调研,教研活动的安排,各种考试的组织,学生的学籍管理。
矛盾批评集中。矛盾有来自于教学工作与个人感情的处理,批评来自于教学上的事务杂,难以周全,有些事务的处理急躁。虽处在风口浪尖上,但有领导、老师们的信任、支持、理解,我依然激情如初。我想人生绝不可能只指望在别人掌声中前进,它只能在别人的挑剔声做更好的自己;表扬让我精神振奋,批评同样让我进步!
现就一年来我在教务处所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切实履行职责。在其位,谋其事,勤勤恳恳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期末认真总结;严肃认真组织各种考试,无论是期中、期末、初三七次质量分析,还是学科竞赛和市学科抽测考试,从考前动员,组织命题,安排考务,到考时巡考、督查,考后分析、反馈,均有条不紊,达到预期的目的;科学地安排落实课务,力争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组织落实教研组工作,组织安排隔周一下午的教研组活动;精心组织安排学校的教研课、教坛新秀参评的指导课,并做好市各项教研活动的接待工作,以及全国数学竞赛我校考点的考务工作;对于各学科的竞赛辅导,重过程管理,考前动员,考时鼓励,考后总结,做到尽心尽责;关注重点中学及中考有关信息,把有关试卷及时分类发送至各备课组长,无论是重点中学招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还是提前职高的考试均组织有序,为学生正常发挥提供了有力保障;平时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组织对七年级学生学法指导,九年级学生的考前辅导及周六的假日活动,事事都身体力行。
积级主动参与学校各项大型的迎检活动。
在创建宁波市文明单位中,竭尽全力,起草了近五千字的创建工作总结报告,并制作课件,在挑选制作处理幻灯图片中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常常熬至深夜。
在三年一轮课程改革总结中,作了近万字的总结;尤其是在本学期的课外文体活动实施情况及执行课程计划情况的检查中,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全身性地投入工作,从方案制定落实到资料收集整理,到总结报告的完成;从课程计划的调整再调整到整改的落实,无不渗透着辛勤的汗水;在课外文体活动检查中我校的做法、资料整理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的肯定。
细致、缜密地做好调研工作。
根据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本学期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学习习惯养成情况的调查,对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作业情况的调查,从制订调查方案到设计调查内容调查,到数据统计分析,到最后总结报告完成,及调研结果的反馈,其间所增加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并搭上了无数个休息日。
角色二:踯躅向前的“行者”。本学期接任了三(8)、二(7)班语文,中间又穿插了初三A班的语文,语文教学中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竭尽全力,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在第一轮新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不断反省,认真分析自己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努力探求改进方法,提高课堂实效,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无论是初三,还是初二活动均能参与。认真完成市教研员布置的命题工作,遇到特殊任务积压的作业常常是在周日梳理,努力做到对学生负责,做到尽力而为,问心无愧。
人生是一种体验的过程,当回首往事时所有的体验都是财富,收获一年的背后,也有许多遗憾:工作中创新性工作不够,少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有时考虑问题不周密,经人一指点才发现有纰漏;学习不够深入全面,局限于订阅一些专业类刊物,未去涉足教学管理类,管理水平上难上台阶;语文教学中有时疲于应付,深入钻研不够。
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的《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现代化综合报告》指出,职业教育与培训在支持经济发展、保证充足的技能供给、保持企业创新能力和生产力发展、消除社会排斥及增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政府提出了一项“保证毕业政策”,计划在未来10年里,由联邦政府为社区学院提供120亿美元的“革新基金”,让500万人获得相应学位和文凭,以此提高社会生产力;英国的《2008教育与技能法》提出要为所有居住在英格兰、已结束义务教育但未参加第三级教育且未满18岁的人提供全日制培训;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在2008年后的6年内,增加约82万个职业教育与培训位置。
引导职业教育专业化、终身化
许多国家政府非常注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促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不断革新的技术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日本政府2008年设立了产学合作培养实践型人才项目;德国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要实行跨地区校企合作;法国要求职业教育文凭的规范与建立均需企业界参与。此外,为了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起了由不同行业雇主参与或组成的行业机构,如英国的行业技能委员会、荷兰的知识中心与澳大利亚的行业技能委员会等。
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社会进步等多方面需求,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促进职业技术教育资格与高等教育资格的衔接互通,使职业教育与培训纳入终身学习体系之中。在英国职业教育资格框架内,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和其他学历教育文凭在适当层次可以互通;在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内,学习者可以实现跨部门的资格衔接;德国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获得综合性大学硕士文凭,优秀毕业生可攻读博士学位。
多管齐下确保职业教育高质量
许多国家建立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2009年5月,欧盟教育部长理事会审议了由欧盟委员会提交的“关于更新欧洲教育与培训合作战略框架的政策文件”,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英国2008年成立了就业与技能委员会,其职能之一就是围绕“世界级技能”目标而进行的有关项目提供评估意见,以此保证英国职业教育质量;德国在政府组织下设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常设机构——教育质量考评委员会;澳大利亚建立了一套国家的质量标准——质量培训框架。
发达国家对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学历和实际工作经验等提出了较高要求,更促进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和专业岗位工作经历;德国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必须受过高等教育,有五年以上实际经验,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且经过国家专门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才能获得终身职业身份;瑞士规定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四年学徒经历,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毕业,三年以上工程师实践经验,具备这些条件后,再到职业教育学院进修相关课程,通过者方可任教。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得最紧密、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新型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战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途径。发展职业教育,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步劳动生产率,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发展成为经济的增长点。目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招商引资,增加投进,而当地所拥有的技术工人种类与数目,是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职业教育是改善民计民生、构建***社会的需要。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的使命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发展职业教育,是进步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本领,进步社会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家庭多一个就业者、多一份劳动收进,社会就多一份团结、多一份***。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改善民计民生、构建***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职业教育是完善教育体系、发挥教育整体功能的需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大区,拥有着名的高等教育、出色的高中教育和基础教育以及幼儿教育,但职业教育还比较薄弱,影响了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我区教育要发挥整体功能,必须在加强高等教育、高中教育等不同层次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因此,加强职业教育是完善教育体系、发挥教育整体功能、显示我区教育特色的必然要求。
(二)我区职业教育的基本现状
我区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成绩。经过不断整合,我区职业教育已初步形成网络,并具有了相当规模和声誉。目前,共有职业学校14所。2006年在校学生近2.3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40%,教职工近1400人。每年输送学历教育毕业生8000多人。**职教中心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四川仪表产业学校和重庆市轻工学校等4所学校被评为重庆市重点职业学校。在园林绿化、车钳工、仪器仪表、电子通讯、工艺美术、矿山机械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专业上风。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区经济建设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在现有近2.3万名在校学生中,外区学生占多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社会消费。另外,职业教育在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扶持三峡库区移民、城镇低保户、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等社会公益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题目。一是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学校均匀规模为师生2000余人。“国重”仅1所、“市重”仅4所。二是生源短缺,师资不足。区内常态生源为2000人左右,区外生源占多数。师生比与国家要求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三是规划布局不公道,基础设施比较差。现有职业学校布局比较分散,缺乏总体规划。职业学校选址难度较大,个别学校打算外迁。相当部份学校实训实习设备不足,一些学校实训基地不稳定,校企合作难度比较大。
我区职业教育题目的原因分析。一是思想观念题目。相当部分民众对职业教育存有不同程度的偏见,以为职业教育是低档教育,不愿意就读职业学校。一部份人就读职业学校也是迫不得已。二是经费投进题目。近年来,各级财政投进相对偏少,银行贷款基本无看,社会投进固然增长较快但差距仍然很大。三是政策扶持题目。在招生指标、招生范围等政策方面限制比较多,重处重罚现象曾多次发生,对部分服务和信用等方面也有反映,政府协调机制不够健全。这些题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我区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为我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机遇之一,是“一小时经济圈”战略的实施。构建“一小时经济圈”使**成为“一小时经济圈”的发展核心,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会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潜伏的生源,更宽广的凝聚面和辐射面。“一小时经济圈”的经济上档提速,将对操纵型和技能型劳动者产生巨大需求,成为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机遇之二,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大幅度扩大中职招生数目。十一五期间,将达到年招生800万,在校生2200万。今年,国家大幅度进步了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国家财政拟在“十一五”期间拨款100亿,专门用于职业教育;另外,还将拿出100多亿,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机遇之三,重庆市重视职业教育。我市即将实行的职业资格培训制度、劳动力预备制度和就业准进制度,“五类”人员补助就读中职学校的政策,以及农村学生中学毕业后免费读一年职校的“9+1”义务教育和“2年高中+1年中职”的教育模式试点,将使职业教育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期。机遇之四,是区委、区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区领导多次关注职业教育工作,要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我区发展职业教育具有特殊上风。**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具有一定的着名度,并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基础教育具有良好的声誉,可以利用由此所形成的光环效应,推进我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实力雄厚而且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为我区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专业、课程、师资等方面的发展条件。
我区发展职业教育也面临较大的挑战。永川区已发展成为重庆有名的职教城,万州区、江津区发展职业教育的势头也很猛,邻近的合川区、巴南区也有了较为宏大的发展规划,这对我区发展职业教育影响很大。我区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另辟门路,创造出比永川、江津更强的吸引力,制定出比合川、巴南更科学的发展规划。我区经济总量不够大、财政实力不够强、发展后劲不够足的现状,决定了政府对职业教育倾斜力度有限。包括普高和高校在内的普通教育声誉良好,职业教育轻易在人们心目中形成反差,影响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发展。
二、我区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思路
(一)基本定位
定位之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智力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职业教育应当承担起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操纵的劳动者的重任,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大批操纵型、技能型的劳动者,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智力支持。
定位之二:我区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职业教育是我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发挥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支柱作用,使我区形成幼儿教育、基础教育、普通中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更加充分地体现我区的教育特色和整体功能。
定位之三:重庆主城区的职业教育高地。我区是重庆市的教育大区。我区职业教育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要捉住机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提升地位,扩大影响,尽快发展成为重庆主城区的职业教育高地,甚至成为“一小时经济圈”中的职业教育高地,辐射重庆各个区县以及重庆周边的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二)基本思路
指导思想。要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培养操纵型、技能型劳动者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速度,进步发展质量,不断做大做强,使职业教育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持、我区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重庆主城区的职业教育高地。
基本原则。一是与时俱进与遵循规律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又要遵循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注重练好“内功”,进步质量,树立形象,又要努力增加投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扩大办学规模。三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发挥教育的公益事业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又要发挥职业教育的产业作用,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四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协调服务、治理监视的职能,又要鼓励职业教育学校、企业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个人参与职业教育。五是自力更生与争取支持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真抓实干,又要积极争取上级的有力支持,努力创造出内外***、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三)基本目标
规模适度。到2012年,我区职业学校数目达到15所,其中高等职业学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11所,创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3所,市级重点职业学校6所,其余全部达到国家办学标准。全区中职学校学历教育招生和毕业人数年均增长12%左右,使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5万人左右。质量进步。办学条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教育治理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不断进步。毕业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达到国家要求。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
贡献明显。至2012年,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在全市职教学生总数中的比重达到7%以上;职教在校生按人均年消费5000元(除学费外)计算,职教学生消费将达2.5亿元左右,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3%左右。
特色突出。尽快形成一批特色学校、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使我区职业教育增强引力,形成竞争力,创造发展的良好条件。
三、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规划指导,推进资源整合
加强规划指导。要把职业教育纳进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进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与“一小时经济圈”发展战略相协调的、能够指导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学校走集群发展之路。可以考虑在碚青公路沿线或蔡家组团规定区域,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用地。
推进资源整合。应将全区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按照行政隶属或专业分类,适当进行合并、重组,使职业教育在结构层次、专业覆盖、学校布点等方面形成公道的网络。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即将搬迁,可动员西南大学将远在江北区的高职学院和合川的行知学院搬迁进来。同时,对少数地处偏远、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较差的职业学校,实行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合并重组,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促进这部分职业学校做大做强。
促进提档升级。应科学制定全区职业教育提档升级目标,采取积极措施,发挥政府信息畅通、联系面广的上风,创造必要条件,引导职业学校加强硬件建设,进步软件水平,增加市重点和区重点的比重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比重。
依托西南大学。支持职校与西南大学合作,依托西南大学开展职业教育方面的研究,吸引西南大学把科研项目的试验试点放在在碚的职业学校,利用西南大学师资雄厚的上风对职业学校进行师资培训、专业指导,促进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将高校资源的潜伏上风转化为现实上风。
(二)捉住关键环节,进步办学质量
积极拓展生源。要树立“大职教观”,鼓励发展外向型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扩大生源。要立足**,走向西南,面向全国,扩大招生范围。要适当放宽招生政策,支持职业学校扩大招生。要规范招生收费和学费标准,加强行政约束,维护学生正当权益。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维护职业教育的正面形象,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求学观、择业观、成才观,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氛围。
加强学校治理。要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及其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强化教学治理,加强教学评估。增加设施设备,创造学生实训实习的良好条件。鼓励职校与企业联姻,打造实习基地,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学生实训实习,增强学生实际操纵能力。
确保稳定就业。要加强就业指导,广泛推行定单培训,鼓励学生多渠道就业。建立区外就业工作站,搞好就业服务,进步就业质量,促进稳定就业。政府有关部分要及时提供就业需求和用人信息,加强就业治理,维护就业职员的正当权益。
(三)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进力度
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一是争取重庆市的专项资金。要捉住我市构建“一小时经济圈”和打造劳务经济为“第一经济”的难得机遇,高质量高标准地做好资料预备,加强与市级有关部分的联系和对接,确保在全市120万个劳动力培训和输送140万名中高职毕业生的五年计划中争取较大的份额。二是争取国家的专项资金。“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进100亿元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对西部的支持资金将会占有较大的比重。要帮助职业学校搞好发展规划,做好立项工作,积极向国家争取职业教育的专项资金,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普惠政策,积极帮助申请国家财政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中职学校学生的资助。三是灵活运用其他资金。将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学生的职业教育,将再就业培训的部分资金用于城市学生的职业教育。
加大财政投进力度。要深进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重庆市职业教育实施条例》,在区财政预算中增加区属职业学校的基本运行用度、基本建设投资;对应市教委相关政策,给予本区就读中职的“五类”职员以适当补助。对民办职业学校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积极支持。对市属以上职业学校要帮助呼吁,争取主管部分增加投进。
吸引社会资金投进。一是要制定和完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气力投资、出资办学,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大幅度增加社会投进的比重,力争民间投资达到职业教育总投资的40%以上。二是积极帮助职业学校争取银行贷款。要促进职业学校进步资产质量,增强还贷能力,树立良好信誉,搞好项目包装,争取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筹集必要的先期资金。三是鼓励学校通过正当渠道开展融资,鼓励社会资金参股进股,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为学校发展提供必要的体制和资金方面的保障。
(四)搞好政策扶持,加强规范治理
鼓励社会参与。制定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及公民个人向职业教育捐赠的税收抵扣政策,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收费政策和本钱分担机制。对承担职业学校实习的企业,将其承担的用度,作为企业的自然损耗,给予相应的税费减免;也可根据实习专业的需求度,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
提供配套服务。要在就业劳务、等级考核、对外公关信息、联系协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征地费、配套费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在人才引进特别是引进实作教师、市场运作型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解决实际题目方面,帮助职业学校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征地拆迁工作,搞好周边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学生报考职业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和设立各种层次的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较高额度的奖学金。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贫困生助学制度,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鼓励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
加强职校规范治理。要根据国家和重庆市有关职业教育法规,制定相应的治理办法,实行严格的办学准进和淘汰制度。对办学中任意缩短学制以及招生中不规范的行为给予制止和纠正,直至必要的处罚,以维护正常的职业教育秩序和职业教育形象。
(五)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建立领导机构。区政府可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由有关部分负责人任成员,负责研究和制定有关规划及其政策,加强宏观治理,协调解决有关题目。镇街和区级教育、劳动、农业部分也应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培养具备现代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的基础性工程,意义重大。青少年学生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普法的效果明显。实践证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应花大力气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我区如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情况
**区现有中小学校19所,现有中小学生3万人左右。近年来组织学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
(一)组织网络健全。目前,**区已经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五五”普法规划及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当中。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督促,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全区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区教育局成立了“五五”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也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和督查“五五”普法工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宣传形式创新。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绝大部分学校把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基本上做到了“计划、教师、教材、课时”四落实。在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中,我们采取了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参观法律图片展览、编排法律黑板报等形式,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法热情,提高趣味性。同时,我们还利用寒暑假、“五一”、“国庆”四个节假日开展了以“带法回家、送法进社区”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大了青少年法制宣传的力度,扩大学法主题的范围。目前累计接受学法教育的人数已达70万人次。同时,**区各中小学校还以“12.4”法制宣传日为活动载体,集中在全区广大中小学生当中集中开展法制宣传。
(三)抓预防,重在教育。在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区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纷纷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明确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法制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把专项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整顿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文化、娱乐和其他场所。
(四)抓协作,发挥综合效应。青少年工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区注意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职能部门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分析
**区在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二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实际效果有待提升;三是社会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存在死角盲区,亟待加强;四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青少年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有待提高。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
(一)认识偏差。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各级各类学校,或者一些学生家长,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片面认识,少数部门甚至是领导干部,不能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些学校和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轻德倾向,忽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不到位,必然反映在行动上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影响整体工作效果。
(二)社会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诲诲盗的文化产品、网络文化屡禁不止,都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曾有法制课教师提出5+2=0,学校一周5天的教育,抵挡不住两天周末社会家庭的消积影响;还有的讲10+1=0,学校十年教育,走上社会一年,就被社会丑恶现象拉下了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方法老化,针对性差。对于在校的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虽然我们在加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摸索了一些生动形象、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征文比赛、法制文艺小节目、现身说法等,但这些活动毕竟范围有限,活动时间有限,形不成长期效应,其效果也是短期的。对于法制课,各地大多采用集中授课,强制灌输的方法,尤其是初中、小学,不分年级,不分受教育对象,一概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相同的教育内容,每学期或在开学或在结束之时举行一次大型法制讲座或法制报告会,几百甚至几千人集中听课,这种强制性的说教,大多缺乏趣味性,抹杀了法制课的针对性,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四)措施棚架。“一五”到“五五”普法,各地在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比如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法制课教学讲评制度等等,都推动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并没有得到一体遵循,有的甚至仅停留在文件里,挂在墙上,出现了制度棚架,不落实。
三、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整体作用,促进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一)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效果要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精力旺盛、好奇心重等特点,进一步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彻底转变靠书本灌输、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青少年的法律素质。要总结现有成功的教育方法,大力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征文、模拟法庭、法律文艺小节目、法制手抄报等活动,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活动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编写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法制课教材,提高针对性;要把加强对“双差生”的帮助教育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点之一,树立转变一个“双差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更光荣的教育观念。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职业院校15所。其中,驻蚌高职院校2所,省属中职学校3所;市区中职学校6所;县域中职学校4所。市域内中职学校中,国家级改革示范校3所;国家级职业学校5所。中职在校学生近5万人,每年毕业生约1.5万人,就业率达98%以上。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在市级统筹、招生改革、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省内外一致好评。201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将我市作为全省职业教育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市通报表扬。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通过“以赛促教”、教学评比、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职业教师队伍质量。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教师的储备,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推动“双师型”人才培训和引进。与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了《蚌埠市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通过引进、外聘等方式,从企业、科研部门、院校,吸纳储备专职、兼职专业技术教师扩充到职业教育队伍中,。
二是加强产教融合发展。成立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委员会,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产教融合工作,为加速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程,提供了有力政策组织保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合作模式,邀请省内外企业走进职业学校开展应用技术讲座,组织学生到著名企业实习锻炼,支持引导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教师研学基地,共同开发课程,开设“冠名班”,实施现代学徒制等方式,不断拓展产教融合平台。
三是加强资源统筹规划。出台政策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支持措施等方面内容。调整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确保教育费附加市本级不低于50%用于发展职业教育。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规划,采取“撤销、合并、转型”等办法,将市属22所中职学校先后整合成6所,统一搬迁至蚌埠职教园区;将3所省属中职学校纳入我市教育整体规划;将三县11所职业学校整合为4所,使各县集中力量办好1所综合性职业学校。
四是加强对口专业设置。对接市场导向,立足学校实际,注重服务本地实体经济,精准实施专业优化设置。围绕硅基、生物基主导产业发展,及时新增和调整专业配置。着眼谋划长远,精准做好专业项目储备,根据蚌埠市重点企业近三至五年的用工需求,积极做好专业设置的储备和申报工作。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维修等新增专业,已纳入专业设置申报计划。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职业院校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职业院校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对合作企业的较大吸引力。部分专业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没能形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而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不能完全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
二是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浅层次上,没能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缺乏校企双方沟通交流的平台,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传统的职业学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政策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校企之间的合作。
三是资源整合后的职教园区管理难度大。职教园区的资金、人事、资产等涉及教育、财政、人社、住建、交通等多个单位部门,在职业教育规划编制、政策实施、资金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还存在沟通不畅、工作脱节、效率不高等问题,“合而不和,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四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师待遇不均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不够全面,教师参与度不够广泛,存在重证书、轻教学,专业性不够强等问题。
四、对策建议
(一)聚焦地方经济发展,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
一是完善职教园管理,成立我市职教集团。成立职教园管理委员会,理顺入园学校关系,加速园区学校之间融合发展。学习滁州安庆经验,成立以职教园区管委会牵头的我市职教集团。集团是以政府引导推动、校校协同联合、校企共建共享、产教深度对接为基本特征的开放式、紧密型、多法人校企联合体,合作各方不改变各自原有的隶属关系、单位性质、经费渠道及人员身份。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拓展产教融合平台。鼓励职业学校邀请省内外企业走进职业学校开展应用技术讲座;组织学生到著名企业进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支持引导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教师研学基地,共同开发课程,开设“冠名班”,实施现代学徒制,“金牌蓝领”、“星级蓝领”等多项协同育人计划,不断拓展产教融合平台。
三是密切校企合作,落实产教融合培训目标。根据《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蚌埠市产教融合培训计划(2020- -2022年)的通知》要求,依法依规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培训规模,畅通人社、住建、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培训信息,在各部门培训政策及招投标程序允许范围内,优先考虑由市域内职业学校承担培训工作,发挥职业院校培训功能。创新培训内容,提升各中职学校培训能力,科学划分培训领域,做好培训服务工作。
四是创新项目建设,逐步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培育项目进程。积极推动我市产教融合发展进程,教育局、财政、人社、经信、招商等部门要全力推动安徽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
(二)改革教育方式,持续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性
一是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的职业教师队伍。积极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活力,调动教职工服务学生的积极性与管理学生的灵活性。加强技能型紧缺专业教师储备,加强“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持续推进“双师型”人才培训和引进。重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定期组织开展班主任素质能力大赛。
二是注重德育引领,技能为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道德品质良好、职业技能熟练的高素质劳动者。探索开展职教园“三室建设”(明朗温馨、学习氛围浓厚的教室,干净安全、学生友爱互助的寝室,开放共享、功能发挥齐全的实训室),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坚持举办、参办各项技能竞赛,不断完善技能大赛制度,坚持校赛、市赛、省赛、国赛四级选拔制度,逐步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师生齐参与”的竞赛氛围。通过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法律进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朗诵比赛、体育运动会、志愿服务等活动,寓教于乐,重点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借鉴滁州“校企合作”的模式,引导企业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一是学校进企。学校在企业设立分校或教学点,将企业的生产车间作为学生实训场所。二是半工半读。采取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把企业产品的生产转化成学习的项目和教学内容,“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三是引企入校。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管理,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参加企业一线工作,在实境状态下学习专业知识,学校选派实习指导教师辅助企业对学生进行实习管理和生产管理。
四是做好职教园区展示,扩大职业教育影响。全面开放职教园区实训基地、图书馆、名师工作室、安全体验馆等,组织中小学生到职教园区开展安全教育、技能教育,把职教园区作为展示我市职业教育的“窗口”,成为中小学生的劳动基地、学习基地、素质教育基地。继续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活动,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一、税收执法内部监控运行现状
(一)执法内部监督控制发展历程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各级税务机关就开始注重对税收执法的监控,并提出了税收执法检查的概念,国家税务总局于*年制定了《税收执法检查规则》(国税发[*]131号),将执法检查内容界定为具体税收行政执法行为和抽象税收行政执法行为,方法主要采取了全面执法检查、日常执法检查、专项执法检查和专案执法检查,同时还就执法检查的组织、实施、处理、责任追究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制定《税收执法检查规则》的前后,配套出台了《税收行政执法公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执法监督控制管理制度。20*年对税收执法人员进行执法资格考试,20*年开始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20*年全面推行全国税务系统“两个办法”和“两个范本”,即《税收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办法》、《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和《全国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范本》、《全国地税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范本》。20*年全面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对税收执法行为实施计算机科学监控,初步形成了科学化、精细化的“人机结合”监控新模式。
(二)现行执法内部监控运行的特点
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现行税收执法内部监控格局基本形成,主要有五大特点:
1.明确了执法监控责任部门。从当初税收执法监督控制职责挂靠办公室,至后来成立政策法规部门专司政策法规工作,从其机构演变和职责定位来看,充分体现了各级税务机关对税收执法监督控制的重视,为税收执法监督控制提供了组织保障。
2.明晰了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制定了《税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范本》,对税务登记岗等69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规程及岗位间工作关系图进行了详细阐述,对15个公共职责涉及的岗位和工作规程进行了明确,建立了明晰的执法岗责体系和工作流程体系,使身处不同岗位的执法人员明确了需办理的工作事项、履行职责必须遵循的各项要求以及与其他岗位之间的业务流转配合关系,实现了税收执法权的合理分解和相互制衡,为税收执法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执法标准,也为实施流程环节控制奠定了基础。
3.明确了人机结合考核的模式。在对税收执法进行内部考核、外部评议的基础上,着重推广运用了“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了计算机网络对税收执法的适时监督控制,形成了人机结合的监控管理模式。
4.制定了执法监控制度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执法公示制》、《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制度》、《规范性文件会签审核和备查备案制度》、《税收执法检查规则》、《税收执法考核评议办法》、《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执法监控制度。
5.规范了责任追究。制定了《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责任追究进行了全面规范。一是规范了责任追究的形式。对税收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导致税收执法行为违法的,明确了行政处理和经济惩戒两大类责任追究形式,其中行政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责令做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待岗、取消执法资格,经济惩戒包括扣发奖金、岗位津贴。二是规范了责任追究的适用范围。按责任追究的形式分类,采取正列举法对每种责任追究适用范围进行了界定,对不予追究、从轻从重追究、主次责任也进行了规范。三是规范了追究程序。
二、现行执法内部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行与控制难对称,执法行为的复杂性、广泛性、时效性与监督控制的单一性、局限性、滞后性之间不对称。
从执法内容来看,仅国税而言,税收执法涉及83个业务流程,适用税收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更是纷繁复杂;从执法客体来看,每个基层县(市)局管辖的纳税人成千上万,每个纳税人的经营纳税情况千差万别;从执法主体上看,除开办公室、人事教育、监察室、财务核算中心等人员外,其他人员均具有一定的执法权,均是执法的主体。因此,不论从执法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上看,税收执法贯穿于税收管理实践的自始至终,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广泛性和时效性。它客观要求有一个组织体系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监督,但从目前税收执法内部监控的运行情况来看,存在着监控的单一性、局限性和滞后性,一是监控组织单一。根据当前税务部门内设机构的职责分工,各级政策法规司、处、科、股是实施执法监控的部门,按编制看,基层县(市)局政策法规股(科)的人员为3-4名,而一般县(市)局在执法岗位的人员有100多名甚至更多,以一个部门的力量应对众多执法人员、各个环节的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监控是相当困难的。二是计算机监控的局限性。目前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对106个执法过错点和32个执法监察疑点进行监控,其监控点多为逾期办理、应办未办等程序容易监控的点进行了监控,并未全面涵盖每项业务各个环节的执法监控点,尤其信息系统无法对虚假信息进行识别,只对执法行为进行表面和形式上的控制,难于对执法行为进行深层次控制。三是人工监控的滞后性,目前执法检查是对税收执法进行人工监督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主要为事后检查,并且多采用抽查,只检查了既成事实的结果且监控面窄、不深入,不能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地监控,难于实现事前预警、过程监控、及时校偏纠错的功能。
(二)监控难统筹,税收执法内部监控工作职责不清、要求不一。
随着税收执法责任制推行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初步形成了科学化、精细化的“人机结合”监控新模式,但在工作实践中,税收执法内部监控却因各种原因难于统筹,主要表现在:一是监控职责不明晰,监控职能难统筹。从目前部门职责定位上看,对税收执法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责定位于政策法规部门,其他部门虽然对职责范围内的税收执法行为进行了监控,但因其监控的内容、重点、方法以及结果应用未进行明确规定,部门执法监控处于各自为政状态,难于实施统筹管理,不能形成监控合力。二是管理要求不统一,执法监控难操作。各业务部门之间在平时缺乏及时沟通,在任务下达、流程设计、标准设定、业务衔接、资料流转等方面未进行统筹规范,致使基层执法人员难于操作,执法监控也难于实施。
(三)信息难互动,监控信息流转呈无序性。
由于税收执法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时效性,要对税收执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控制,需要各部门全面参与,部门与部门间良性互动。而部门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各类执法内控信息的有序传递、分析和运用。但在部门职责定位中,税收执法监控的职责定位在政策法规部门,而在其他部门、单位的职责定位上没有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监控的字眼界定,虽然在税收工作实践中,税政、征管、计统以及各基层分局对税收执法进行了管理,取得一些信息,但这些部门却将自己定位被监督控制的地位,自己对职责范围内税收执法进行监控发现的问题毕竟属于“家丑”,要么极力遮掩,要么及时纠正,实施“内部矛盾内部消化”,并未将这些信息进行有序地分析、传递和运用,税收执法监控信息流转处于无序状态,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建立。
(四)责罚难对接,现行责任追究与公务员法不能对接。
在现行的执法责任追究中主要有两类形式,即行政处理和经济惩戒,其中行政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责令做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待岗、取消执法资格,经济惩戒包括扣发奖金、岗位津贴。而其中责令待岗、扣发奖金、岗位津贴难于与《公务员法》进行对接,如责令待岗,在公务员法中无待岗的条款,更没有待岗期间工资、福利、津贴、奖金等方面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有违法的风险。又如扣发奖金、岗位津贴,在《公务员法》中规定:“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保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合理工资差距;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任何机关不得违反国家规定自行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政策,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待遇;任何机关不得扣减或者拖欠公务员的工资。”除此之外,国家未对扣发奖金、岗位津贴做出其他任何规定,因此对执法过错行为实行扣发奖金、岗位津贴难于从法律上找出依据。
因此,要对税收执法进行全面有效监督控制,单凭一个部门的力量,或者仅靠制定并实施几项制度、办法很难实现目标,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备税收执法内控机制,要在不断完善的执法岗责、流程、制度、标准体系基础上,通过建立执法内部监控组织,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管理办法,强化内控信息流转分析和运用,加强对税收执法全方位全过程监控,才能达到规避执法风险、提高执法水平、实现税收职能的作用。
三、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这是我国的法制原则,也是内控机制建设的基本原则。在这里所谓的“法”是一种广义的法,它既包括法学意义上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而且应包括执法内控机制建设中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办法、流程和操作指南,即在税收实践工作中不断建立健全的制度规范体系,通过制度的实施、执行,充分发挥其规范、指引、评价、制约、惩治、教育的作用。
(二)要坚持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简捷高效的原则
我们在对税收执法进行监控中,既要对税收执法内容进行全面覆盖,又要突出监督的重点,不能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齐抓,做到重点内容重点控,一般内容一般控。要充分体现效率原则,在监控方法上必须简捷高效,必须突出税源管理的核心,不因监控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影响正常税收管理活动,不能本末倒置,这是内控机制建设的设计原则。
(三)要坚持人机结合、过程监控的原则
既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监控的功能,又要注重人工监督,既要对执法的事后监控,更要突出事前、事中监控,在监控方法上,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往往比事后“亡羊补牢”更有效,也更有意义。这是执法内控机制的重要方法原则。
(四)要坚持责任追究与校偏纠错相结合的原则
对税收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导致税收执法行为违法的,必须实行责任追究,但责任追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岗责、流程、制度和标准制定起到指引和标杆作用,要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起到警示、督促、纠错作用,要通过责任追究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这才是实施执法内控机制主要目的。
四、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应建立的相关体系
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应建立执法岗责体系、执法流程体系、执法制度体系、执法标准体系、内控组织体系、内控方法体系、内控信息流转互动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其中执法岗责体系、执法流程体系、执法制度体系、执法标准体系是建立科学完善执法内控体系的基础和前提,这四大体系业已成形,待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在本文中不再赘述。内控组织体系、内控方法体系和内控信息流转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是建立科学完善的税收执法内控机制的核心要素,在这里进行一下探讨。
(一)建立统筹的内控组织体系
要按权责统一、条块结合的原则,对税收执法监控职责、层级及监控对象进行科学分解设定。法规科为执法内控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监察、稽查、税政、征管、计统、办税服务厅及税源管理部门为执法内控管理的参与实施部门,人教、办公室、信息中心为税收执法内控机制管理的服务保障部门。政策法规部门主要负责执法内控方案、办法、制度的制定,全局执法内控的组织、协调,对执法内控部门的职责履行及全局范围内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控制。监察室主要对法规部门执法行为及内控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稽查部门除块对本单位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外,还要通过实施税务检查主要对税源管理部门税源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税政、征管、计统、办税服务厅按职责分工,对税源管理单位、稽查局和本部门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税源管理部门按管辖范围分块对本单位的税收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人教、办公室、信息中心主要负责执法内控管理的人员培训、执法事务的督查督办及执法信息管理运行维护。这种由监察室监督法规、法规监督科室(稽查局)、科室(稽查局)分线监督基层分局、基层分局分块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能定位,就形成以政策法规科为核心,各部门共同参与,分层闭合监督的内控组织体系。
(二)建立多元的内控方法体系
内控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我们可从内控的手段和内控的时段进行分类。从手段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微机监控,从狭义上讲就是“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从广义上讲就是在税收工作中所有业务工作应用软件和系统,只不过“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为专司执法监控的信息系统,其他管理系统和软件主要用于税务管理,但也有对执法进行监控的功能。二是人工监控,目前人工监控主要有执法检查、流程控制等。从时段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事前监控,二是事中监控,三是事后监控。鉴于目前微机监控已做得很好,本文仅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探索一下人工监控的方法。
1.事前监控。事前监控就是在实施税收执法行为之前,对执法人员进行规范指引和预警提示,于事前规避执法过错和执法风险。主要方法有:(1)强化标准指引。合理设置执法岗位,科学分解执法权力,明确各岗执法内容、责任和要求,建立科学的岗责体系;优化业务流程,细化执法环节,明晰执法标准,建立执法流程及标准体系;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执法内控制度体系。通过合理的职责定位、科学的流程设置、严格的执法标准、完善的配套制度,为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达到规范、约束和指引作用。(2)提高素质支撑。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技能素质,通过加强对税收执法人员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观和廉政勤政的教育,弘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公务员精神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念,倡导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税务干部职业道德规范,促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加强技能培训,通过业务培训、以案说法、专家讲座以及自学等形式,加强对各类实体法、程序法以及各项执法监控管理制度的学习,督促每名执法人员清实体、明程序、晓规章,增强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技能和执法风险意识,为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撑。(3)加强信息预警。加强各类信息分析和运用,通过异常信息的分析和传递,对执法中存在薄弱环节以及可能存在执法风险的问题进行预警提示。如征管、税政部门应定期对征管“六”率、行业税负进行分析,对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税收执法可能存在的倾向性、集中性问题进行预警提示;计统部门应定期对税收宏观税负进行分析,对税源管理中薄弱环节和后期税源管理的重点进行预警提示;办税服务厅应加强普通发票开具情况的审核,对普通发票开具超定额补税信息向征管部门、税源管理单位传递,提醒税收管理员应加强上述纳税人的定税管理。
2.事中监控。事中监控就是在一项税收业务办理过程中对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控,它有利于执法过错行为在税收业务办结之前及时纠正,能较好地规避执法风险。事中监控主要方法是流程环节控制,一是明确环节监控的职责,在建立规范的执法流程体系基础上,对流程中下一个执法环节设定对上个环节进行监控的职责。二是明确监控重点,对执法流程环节进行梳理,将自由裁量权大、容易产生执法风险的环节纳入监控的重点,实施重点监控。三是规范监控方法,根据业务流程和政策法规的要求,明确执法标准、监控内容、监控方法,既要监控程序,还要监控实体。对一般性监控点,只对其传递资料的完整性、法律条文适用的准确性、程序的合法性、数据之间逻辑性进行书面审查;对纳入重点监控的环节,在进行书面审查的同时,还要采取到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核实、检查管理员原始记录、进行数据信息分析对比等办法进行重点监控。事中监控除流程环节控制外,还有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会签审阅、对重大案件的集体审理审查等。
3.事后监控。执法检查是目前主要的事后监控办法,除此之外,对具有调查管理权、审核审批权、行政许可权、检查权、行政处罚权等自由裁量权大、容易出执法风险的岗位和人员要加强监控,实施下列监控方法:
(1)记录抽查。业务部门按职责范围、税源管理单位按管辖区域,通过分线、分块抽查税收执法人员的工作底稿、证据文书等,对税收执法人员职责履行情况以及执法规范性、合法性实施监督控制。
(2)工作复查。各单位(部门)按内控职责范围,采取资料文书调阅审查、实地调查核实、人员谈话询问等方式,按比例对执法事项的规范性、合法性、准确性进行检查。
(3)集中检查。主要形式为法规部门按季组织开展执法检查,监察部门按季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其它业务部门按内控职能组织开展的专项工作检查,通过执法检查、绩效考核、专项工作检查对税收执法情况进行集中、全面检查。
(4)动态巡查。通过巡查责任部门实施多元化巡查、监察部门明查暗访,对税收执法人员的职责履行、税收执法、工作纪律、廉政建设的动态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
(5)一案双查。在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和代扣代缴义务的同时,对税收管理员执行税收法律制度的情况进行审查,制作《征管质量评估分析报告》,并对税收管理员税源管理责任问题提出处理建议;对税收管理员的廉政行为进行监督,对为税不廉问题制作《涉税廉政情况报告》,并按程序向相关部门进行传递和处理。
(三)建立互动的内控信息流转体系
1.规范执法内控信息的传递
建立以法规部门为枢纽的信息传递流程模式。所有的内控信息由内控责任部门传递给处于内控枢纽的法规部门,由法规部门在核实分析、拟定初步处理意见后,分类传递给相关的内控责任部门处理。其中对于需要绩效考核扣分、行政党纪处分的向监察部门传递,需要实施经济惩戒的向人教部门传递,需要整改建制的向责任单位传递,让所有处于税收执法监控范围内的部门和人员能随时明晰自身工作的进展情况和不足,确保执法过错行为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改正。
2.强化执法内控信息分析
主要是加强个性分析和共性分析,个性分析即由内控部门对内控管理获取的内控信息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初步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并向法规部门传递。共性分析即实行定期分析制,制定执法部门联席会制度,联席会按季召开,由执法内控责任部门通报责任范围内的内控信息,分析执法内控机制运行情况以及执法问题的集中表现和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对执法内控机制建设运行以及执法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提出建议和意见。
3.充分消化内控信息,堵塞工作缺漏
在对内控信息进行分析基础上,要加大对内控信息的运用力度,不仅要对责任人和单位进行责任追究,还要对发现的执法工作缺漏进行整改建制。一要建立整改督办机制,凡是发现的执法工作问题,均要纳入督办工作内容,限期进行整改,定期进行回访复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二要建立调研完善机制,对执法内控中发现带普遍性的问题,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本级可解决的问题,制定或完善相关制度、办法,对本级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工作建议积极向上反馈。
(四)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体系
一、XX县法制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抓牢关键,带动全局。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人,是“四五”普法的重点对象。多年来的普法工作实践证明:哪个部门的领导干部自身有较好的法律素质,哪个部门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就有成效。抓好了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也就抓住了搞好“四五”普法工作的“牛鼻子”。基于这种认识,“四五”普法以来,我县始终把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一是加强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已经建立的县委理论中心组学法、县政府县长办公会学法、县人大常委会先学法后议事、举办法制讲座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同时,建立以各乡、委办局党委中心组为主的学法制度。每年县委都要对领导干部学法进行全面部署,做到有年度计划、有季度安排、有学法内容。2001年以来,我县连续四年每年都要编印一本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宣传读本,2004年我县普法办、司法局编印的《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应知应会法律知识宣传读本》,做到了科级干部人手一册。每年突出一个内容:2001年重点学习依法治国理论;2002年重点学习国际法和WTO有关法律知识;2003年重点学习刑事方面的法律制度。今年重点学习宪法和行政方面的法律制度。经过学习,使领导干部对我国法律体系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进一步丰富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其自身的法律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二是充分发挥党校的领导干部法制教育主阵地作用。“四五”普法以来,党校举办的各类干部培训班中,均开设了法制课程,并列入了党校的教学计划。今年,全区1160名公务员在党校接受了行政许可法等基本法律知识的培训。三是以考促学,提高学法效果。我县自2001年起,每年都要集中组织一次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合格证考试,县四套班子领导均亲自到场参加书面考试,全县29名处级领导干部连续四年参考率均为100%,考试成绩普遍达到良好。考试结果实行通报制,班子平均成绩在全市范围内通报,个人成绩在全县内部通报。每年一次的法律知识合格证考试制度,有力地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学法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设计载体,“虚”事实做。“四五”普法以来,我县努力打造新载体,把法制宣传工作做实、做活。一是组织各种活动,营造法宣氛围。每年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我县都要精心筹划,开展系列活动,并且做好上下联动,形成法治氛围,使广大群众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中接受法制教育。2003年,由县委宣传部、县普法办、县司法局等单位联合组织了各个层次的法律知识竞赛,并从笔试结果中评选出优秀答卷进行了总决赛,对获奖人员给予了经济奖励,县领导亲自为他们颁奖,极大的鼓舞了群众的学法热情。2004年县普法办、县司法局编印各类法律知识宣传读本12万册,送到全县广大群众手中,做到人手一册。二是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各乡利用有线广播,开办了广播法律学校,每月一课,由乡司法所提供宣传资料和宣传磁带。县电视台开办了“法制园地”节目,重点报道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涉法事件,以案说法,通过影像、电波把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2001年初,我们又设置了“148”法律服务热线,请律师和法律工作者解答群众关注的法律问题。最近我们将以全省开通的河北法治网站为契机,利用网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扩大法制宣传的覆盖面。三是开展法制文艺活动,寓教于乐。由河东社区文化站根据发生在我县的典型案例创作编排了一台法制文艺节目,题材紧扣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内容涉及婚姻家庭、反腐倡廉、禁毒、反等。表演形式采用评剧、小品、歌舞等。这台法制文艺节目在全县进行了巡回演出,还深入到农村、街道,使群众在欣赏节目中受到教育,在笑声中引起思索,进一步增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最近,我们又与教育局共同探索,建立XX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三)整合资源,提高效果。法制宣传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环节,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对法制宣传也越来越重视,设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把这些法宣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有共享,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利用率,提高法宣工作的整体效果。首先,把司法行政系统内部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12348法律咨询热线与法制宣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法制宣传贯穿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去,做好送上门群众的法制宣传工作。其次,我们提出了“普法办筑平台,大家来演戏”的工作思路,把社会上的法宣资源整合起来。2004年11月,县政府拨出专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以“依法行政、依法维权”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活动中由县委组织部负责抽调公、检、法、司和农经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的人员组成法制教育宣讲团,进入各乡和重点村集中进行宣讲。宣讲团巡回进村,每到一村都有宣传展牌展出、音像播放、资料分发、现场法律咨询等。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吸引了许多农民群众,整体效果明显,深受欢迎,农民朋友称:这是帮助我们学法的好方式。各乡、街和县直各单位全部参与到此相活动中来,各单位结合各自特点,选择与群众生产、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制作了100多块图文并茂的宣传展牌。明年,我们将在社区设立法律服务咨询站,发挥离岗退休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在普法宣传中的作用,定期到居委会接待咨询,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四)协调各方,齐抓共管。我们按照“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注意发挥普法办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职能,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在国家公职人员学法工作中推行的法律知识合格证制度是“四五”普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在得到县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后,又召集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普法办等八部门的负责人开会协调,进一步统一思想,研究具体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由于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法律知识合格证考试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学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普法工作,我们实行了划块、归口管理的制度。通过与有关部门的协商,建立了分别由商业公司、经贸局、粮食局、供销社等职能部门牵头的四个普法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县普法办负责协调指导。每季度举办一次法制讲座,由各工作小组负责通知所属企业经营管理者。职责明确了,法制讲座的出席率也明显提高。为了加强县级机关、部门的普法工作,我县将实行联络员分组例会制度,将60多个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和普法联络员分为五个组,明确组长,并由组长定期召集联络员会议,县普法办人员也参加,交流和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这些做法都有力地推进了我县“四五”普法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研情况看,我县的法制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有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对普法工作认识有待提高。有些领导同志对普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普法工作是专门机关的事情,有“与己无关”的思想。还有些领导没有摆正经济建设与普法工作的关系,把普法工作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认为抓经济建设已经很紧张了,没有精力再认真抓普法。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般号召多、具体抓落实少,形式上的东西多、能够解决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少等现象。
(二)工作发展不平衡。从总体看全县的普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发展不平衡:有的单位对普法工作抓的还不够紧;有的单位搞普法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对流动人口、企业下岗职工等群体的法制教育存在一定的盲区。此外,已有的一些普法工作制度在一些单位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比如有的单位没有认真按照法律知识合格证考核制度的规定将法律知识考试成绩与考核、任用干部挂钩,致使法律知识合格证制度的作用形同虚设。出现这些问题,一是有些单位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工作和法律关系不大,普法工作搞不搞无所谓,存在着“普法无用”的思想。二是觉得普法已经搞了快二十年了,再搞还是“老一套”,因而产生了疲沓、松懈情绪。
(三)一些单位和部门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缺乏创新。在普法工作中,一些从事法制宣传教育的人员对如何搞好普法工作缺乏深入研究,习惯于沿袭传统的方式方法,没有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缺乏创新精神。也有些同志存在单纯完成任务的思想,按照上面的要求该办的事办了、该讲的课讲了、该发的材料发了,没有考虑实际效果。因此在实践中,普法宣传往往多是说教式的,真正能够让人动心入脑的形式还不多,特别是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导致一些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效果欠佳。此外,法制宣传教育组织机构不稳定、人力不足、经费缺乏、条件较差等问题,也是制约我县法制教育工作顺利发展的因素。
三、几点建议
(一)要继续下大力气进一步解决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调研的情况看,凡是普法工作搞得好的单位,都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重视普法工作的单位。一个单位普法工作搞得好坏,领导干部是否真抓实干是关键。因此,下一步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单位一、二把手对普法工作的思想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进一步搞好普法工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