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信息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测绘工作;组织;安排;
中图分类号:TU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测绘工作组织和安排特点
1.1工作规模大
测绘工作正在由传统单一的数据获取向地理信息及其技术服务一体化转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如当前很多城市开展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工作都需要包括数据源获取、数据处理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及数据应用服务等内容。工作规模大还体现在资金的投入上,目前,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都加大了对测绘的投入,与以前工作相比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上千万的测绘工作项目不在少数[4]。
1.2工作周期长
比较大的工作项目工期都需要半年以上,有的系统性测绘工作项目从计划到实施完成甚至需要2 ~ 3 年,或因不可抗拒因素、资金不到位等客观因素影响,工作项目工期会更长。
1.3技术含量高
在经济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测绘也进入一个“信息时代”,测绘工作项目不仅要建立航天、航空、地面一体化的对地观测数据实时获取系统,还必须建立网络模式下的并行、分布式、一体化成果分发与服务系统。
二、测绘工作项目组织和安排的主要内容
测绘工作项目具体实施过程如图 1 所示。以组织实施某测绘工作项目为例,在实施组织和安排过程中一般包括以下 6 个内容。
图 1 测绘工作项目实施流程图
2.1 工作项目立项
1)下发开展测绘工作的通知,重大测绘工作项目(如管线普查及信息化建设)需由市政府发文;
2)要求计划部门批准工作项目实施计划;
3)要求财政部门批复测绘财政资金使用计划;
4)制定工作项目实施工作方案[2]。
2.2 实施招投标
(1)制定标书并发标。根据工作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议标。大型测绘工作项目标书应进行专家论证。招标机构还应为投标单位对标书的疑问进行答疑,并采用书面形式回复。
(2)进行招标。一般情况下都有建设单位协助招标机构操作完成,所有招标过程都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最终将开标评分表、评标报告书等记录整理成册,按照时间规定在网上进行中标公示并向中标单位发中标通知书[1]。
(3)签订合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签订合同,如需对测绘单位提供保密成果的,还需与其签订保密协议与资料移交单。
2.3 工作项目过程安排
(1)提交开工报告。由于合同签订约定的开工时间受测绘工作项目开工条件限制,测绘工作项目的实际开工时间以开工报告为准,约定的竣工时间应根据合同工期推算。
(2)召开工作项目组织会议。大部分测绘工作项目都发包给好几个单位完成,测绘工作项目专业分工明确,大型工作项目的数据外业采集、数据加工处理、系统建设、成果管理都由不同的主体完成,有的需要同步进行,这也增加了工作项目实施的难度。具体将根据工作项目组织和安排需要及时召开工作项目组织会议,贯彻业主对工作项目进度、工作项目目标的要求,及时解决组织和安排工作项目中的问题、风险和变化。如果各实施单位对技术要求、合同要求、成果格式等理解不一致的,可以通过工作项目组织会议进行统一,并将《会议纪要》作为合同的补充规定[3]。
(3)提交竣工报告。工作项目承建单位完成合同要约并满足验收条件后应及时提交工作项目竣工报告,作为工期管理的重要依据。
2.4 委托检验
委托有成果检验资格的机构对测绘成果进行质量检验并提交《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报告》,信息系统开发工作项目还应委托有测评资格的测评单位对系统进行测评并提交《系统验收测试报告》。
2.5 竣工验收会的召开
邀请相关专家及测绘成果用户对成果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意见》。
2.6 成果移交
工作项目完成后应及时将测绘成果移交给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大部分城市的测绘成果都保管在下属单位,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工作项目组织和安排过程中形成的工作项目档案移交给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5]。
三、测绘工作项目组织和安排应注意的问题
3.1 工作项目组的成立
成立工作项目组是测绘工作实施的关键,一般包括领导组、项目执行组、技术管理组等,根据工作分工负责工作跟踪安排,大型工作项目的工作组还得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以地下管线普查为例,工作组不仅由测绘专业人员组成,还从相关管理及管线部门抽调技术人员加入,并全日制办公,直至工作项目竣工完成。
3.2 工作项目前期调研
对于很多城市而言,有些测绘工作都是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开展的,如卫星定位系统跟踪站建设、航空摄影测量成图工程、三维城市建模、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这些工作项目开展不仅目标不明确,而且工作量及经费难以计算,多种因素都会引起项目变化,从而影响目标的实现。以笔者所在城市的经验,这些工作开展之前都要做认真的调研分析,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学习并借鉴已建城市的经验并形成《项目调研报告》。
另外,根据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相关规定,当项目支出超过项目概算 10%以上的,需征得市发改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同意并重新审批,这都将影响项目的实施。所以通过调研确保项目概算尽量准确,这样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不仅符合相关的测绘法律法规,也符合地方财政投资的相关政策。
3.3 加强质量管理
测绘成果质量关系到经济社会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影响到成果使用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测绘质量管理主要包括 3 层面:①要求施测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有关标准、项目设计书施测,加强对施测单位人员组织,特别是工作经理、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等工作管理人员的到位率管理,一般情况下要求现场到位率应达到 80%以上,杜绝施测单位的工作管理人员“打游击”;②测绘工作发标单位应加强工作管理,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项目设计,确保设计质量,不定期地组织测绘技术人员对正在实施的测绘工作项目进行过程跟踪检查,大型测绘工作项目应委托监理单位对测绘工作项目进行第三方监理;③最终成果应委托省级或以上测绘质量监督检验站对工作项目进行检验,并组织专家或成果使用单位对测绘成果进行验收[6]。
3.4 档案管理
应重视工作项目管理档案管理,落实专人保管,并做好成果移交及数据维护。很多测绘单位只重视测绘成果管理,而不重视测绘工作项目管理资料的管理,一旦工作项目的计划部门对项目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查或财政部门对项目财政投入进行绩效评估的时候,却找不到实施的过程资料,这将对测绘事业造成负面影响。
四、结 语
测绘工作对社会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测绘成果的好坏关系到经济社会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组织和安排好测绘工作项目,并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将为各级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政府决策、各类资源管理、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等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志行,赖赟康,周朝生,陆荣茂,薛峰。 浅谈测绘项目招标工作中评标方法择取[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2)。
[2]乔朝飞。 大数据及其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启示[J]。 测绘通报,2013,(1)。
[3]邢峰。 浅谈如何在现代测绘生产中做好保密工作[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2)。
[4]刘蕴杰。 浅析如何做好测绘生产质量控制工作[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1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为依据,按照省国土厅要求,结合市经济社会实际状况,开展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
二、主要任务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快调查进度,提高调查质量,保持第二次土地调查利用数据和图件的现势性,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制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需要提供基础数据。着力解决土地变更调查体制、机制、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加快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进程,实现土地调查信息互联互通、同步更新和成果共享,提高土地调查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全省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一)研究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共同责任机制。
1.通过对各相关部门发放征求意见函的方式开展土地调查成果应用需求调研,利用各部门的调查资料拓宽土地调查信息来源渠道。
2.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建立以市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为主,相关部门联动的共同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各相关部门达成共识,初步形成国土资源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
3.在国土部门内部建立以地籍管理科为主,利用、耕保、规划、矿产、土地整理中心、土地监察和各乡镇国土资源分局参加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常设机构,明确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各科室的职责和分工。
(二)研究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机制,建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各项制度。
1.建立以国土资源部门为主、有关部门联动的共同责任制:
(1)建立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各相关部门参加每半年一次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部门联席会议,通报涉及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的各项情况,协调解决各类相关问题。
(2)建立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信息通报制度:在各部门设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信息员,明确信息员联系方式,及时通报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共享各相关部门的资料。
2.在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建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各项制度:
(1)建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信息通报制度:各相关科室按月报的方式向地籍科提供各类农村土地变更调查信息,由地籍科对信息确认并及时进行变更。
(2)建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实时动态监测制度:与各乡镇分局做好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各处的变化情况,有变化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证本周内变更并登记,月末结清本月变更情况,达到时时在监测,时时在变更的目标。
(3)健全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年度汇总统计分析制度:利用年度变更统计台帐,将年度变更情况与上一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互相对比、核实并形成分析报告,做到实地、图纸、数据库、台帐的一致,在土地变更中做到不重、不漏。
(4)建立严格的土地变更调查监督、检查制度:将土地变更调查监督、检查制度纳入到年度各项目标责任制当中,对虚报、瞒报情况予以严肃处理。
(5)建立严格的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制度:由调查人员整理乡镇上报资料,外业调查人员与测量人员共同对有变化地块进行实地测量,绘制草图,建立台帐,并由双方人员共同自检,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将自检结果上报地籍科。
(6)建立严格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保密和统一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档案材料统一管理的原则,凡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都应交档案室归档保存。在调查部门内部由专人管理档案,实行严格的保密防范措施,严禁发生泄密事件,杜绝非法使用行为。
(三)研究切实可行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技术标准,在调查中规范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技术程序。
1.建立从收集信息、外业调查、内业汇总、数据库变更、审核验收、网络上报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程序,测算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量。
2.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范基础上,研究应用新技术,利用连续运行的CORS系统,结合双频RTK、GPS,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实时高精度数据采集,提高野外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调查精度。
3.抓好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电子数据的管理,严格数据录入程序,保证数据录入质量;设定数据访问权限,实行分级访问及访问审批制度;定期对电子数据进行安全检查,保存系统日志,进行数据备份。
4.利用省厅统一软件,初步建立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的县级数据中心,并在应用中对软件开发提出用户需求;利用数据库对比分析本次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与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之间的差异,研究数据衔接办法,促进成果应用。
三、技术路线
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围绕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在有关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全面开展土地调查成果应用需求调研,明确职能分工和工作流程,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探索并建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各项制度。综合运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手段,采取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形成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技术流程,对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实行逐地块跟踪监测,时时调查农村土地地类、面积、权属和利用状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农村土地调查和基本农田调查数据库,始终保持土地调查成果图件、数据与实地一致。建立县级数据中心,利用省政府专网网络平成与省国土厅广域网连接,应用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件及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原始数据和变更数据网络上报、信息共享,形成“省、市(州)、县”三级网络互联互通。
四、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的主要内容
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查清2008年8月至2011年4月期间全市农村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等变化状况,更新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做到图件、数据、实地相一致。
(一)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重点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由利用科、耕保科、规划科、土地监察大队等相关科室将以前批准本年建设、本年批准本年建设、本年批准本年未建设、本年度未批先建(包括本年度“以租代征”)的用地批件及成果图件移交一份至地籍科。地籍科按照变更程序进行变更。
(二)查清非建设用地变化情况。通过实地调查,查清本年度建设用地以外的其它地类的变化情况,重点查清新增耕地的来源情况。
1.对开发、复垦、整理土地的调查。土地变更调查中,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将未利用地或其它土地变为耕地的,应由土地整理中心将验收后的文件及图件资料提交给地籍科,由地籍科实地复核后录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对于农民自主开发或整理出的耕地,应由乡镇分局工作人员调查后上报地籍科,按照变更调查的程序进行变更统计。
2.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的调查。土地变更调查中,因种植效益原因由耕地改为园地、林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养殖水面的,为农业结构调整范畴,反之也属农业结构调整。此项调查应先由农业、牧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将农业结构调整土地的变更信息提供给地籍科,并应提供相关批件,地籍科按照实际土地现状依据变更调查的程序进行变更调查,该项用地的调查属可调整地类的调查,应按可调整地类调查、汇总。
3.生态退耕用地的调查。土地变更调查中因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耕地。应由农业、牧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将态退耕土地的变更信息提供给地籍科,并应提供相关批件,地籍科按照实际土地现状依据变更调查的程序进行变更调查,该项用地的调查属可调整地类的调查,应按可调整地类调查、汇总。
4.关于灾毁耕地调查。对于水冲、沙压、山崩、泥石流、沟蚀、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三年内不能恢复耕种的耕地,应由乡镇国土分局了解实际情况后上报地籍科,地籍科按照变更程序调查、汇总,并在《分析报告》中进行说明。
5.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调查。对于闲置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园地,经过土地部门组织验收认定后,作为补充耕地的园地,由整理部门将资料上报地籍科,地籍科按照变更程序调查、汇总。该项用地的调查属可调整地类的调查,应按可调整地类调查、汇总。
6.对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的调查。除因突发性灾毁外,原则上不允许将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由于长期气候等因素,土地利用现状属实,且较大面积确需变更的,须在变更调查工作开展前,由相关部门向国土主管部门提出专项申请并上报相关材料,包括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拟变更地类统计表、相关部门论证意见及有关情况说明等,经州国土部门审查通过后,纳入到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
7.“七项单独标注”用地的调查。根据《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补充规定》第四章的要求,对《规定》中“七项单独标注”的用地进行单独标注统计。
五、工作步骤与进度安排
(一)2010年6月,准备阶段:制定本次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报送省厅审核,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人员培训。
1.制定方案。根据省厅要求,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实施方案》并报省厅审核。
2.成立试点领导小组。根据省国土厅要求,成立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落实工作经费等各项保障措施;领导小组下设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次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办公室由外业调查组,数据测量组,内业数据组组成)
3.收集资料。根据联席会议或信息通报制度收集各相关部门和国土部门内部的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底图、数据及外业调查记录手簿等相关资料;有关退耕还林的图件(设计图、验收图等)、数据(计划数、完成数、验收数)、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文件及实际用途,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成果验收等资料(图件、数据、报告等)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灾毁耕地等相关资料;最新的行政权属界线资料、各类重点项目及基础设施用地批准文件等。
(二)2010年7月,调研阶段:向各相关部门发放征求意见函,明确本部门内设机构的职责和分工,形成工作机制。
1.对各有关部门及局内部相关科室发放征求意见函,全面开展土地调查成果应用需求调研;
2.建立国土资源部门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召开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会议)
3.明确国土资源局为主,林业、农业、水利、畜牧、民政、交通、统计等各部门协助的共同责任制。
4.明确本部门内的职责和分工,乡镇一级建立以各乡镇国土分局为主,各村村民委员会等为辅助的联动责任制。
5.建立村级土地利用现状挂图、台帐统计制度,实行土地变化的动态监测。
6.建立内部日常工作制度。乡镇分局每七天巡查一次及时测量,整理资料上报变化情况,达到周清,月结,季度上报。
7.土地变更调查办公室根据上报资料汇总分析变更调查数据。
(三)2010年8月—2011年4月,实施阶段:全面开展市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建立县级数据中心,完成与省厅广域网连接。
1.外业准备工作。制定外业调查方案,准备外业调查相关工具;研究不同情况下测绘技术问题;制作外业调绘工作底图;选择一个乡(镇)开展试点,结合试点工作对参与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作业人员熟悉调查技术规程、掌握调查工作方法。
2.地类核实、调查。根据上报资料,对新增审批项目导致地类变化的情况进行实地核实;对有变化的地块进行实地测量并采集数据,对图斑变化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类方法的可行性。
3.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按外业调查记录内容要求,将外业调查内容记入调查记录表,填写字迹必须清晰。
4.内业整理。
(1)利用外业调查数据,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要求,更新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2)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
(3)利用管理软件完成面积量算、汇总各类土地面积、建立相关台帐。
(四)2011年5月—6月,总结阶段:对本次调查的成果进行自检,待自检后由省技术指导小组对本次调查的成果进行验收,同时建立省、州、市(县)互联互通的土地调查信息同步更新和成果共享机制。
六、文字报告编写
编写完成《市有关部门需求调研报告》;《市国土资源管理需求调研报告》;《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报告》;《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技术报告》;《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制度研究报告》;《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分析报告》。
七、提交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成果
(一)图件成果。
1.由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输出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2.县、乡(镇)、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二)数据库成果。
1.县、乡(镇)、村各类土地面积统计数据;
2.土地权属面积统计数据;
3.外业调查原始数据,外业调查手簿。
(三)文字成果(含电子版)。
1.《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技术方案》
3.《市有关部门需求调研报告》;
4.《市国土资源管理需求调研报告》;
5.《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报告》;
6.《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技术报告》;
7.《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制度研究报告》;
8.《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分析报告》。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与宣传。
1.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一项技术难度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繁重的基础调查工作,应有强有力的领导支持和技术保证。为此成立市土地利用农村土地变更调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协调各方面关系,落实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经费。领导小组下设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实施。
2.制定土地变更调查宣传工作方案,在报刊、广播、电视和局网站等新闻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宣传报道。
(二)经费保障。本次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所需资金总数达50万元。在省拨付试点经费10万元的基础上,不足部分由市财政解决,争取以充足的资金保证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三)质量保障。
1.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检查验收分两步:一是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工作检查验收,二是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内业即数据库更新检查验收。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工作需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内业数据库建设工作。
翻开**的履历表,从默默无闻的办事员到尽职尽责的指挥员、实干家,几十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不变的是他对交通工作的满腔赤诚和无私奉献,改变的是我们脚下的道路越来越平坦,越来越宽广。可以说,二十四载风雨路,既是**的个人奋斗史,也是我区交通运输事业一部活生生的发展史。
赤心尽职守
在他心里,路就是“民生”!多年的基层工作让**深深懂得路的重要性。他肩负着领导的重托和职工的期盼,身先士卒,无私奉献,谱写了**交通运输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博沂路西线、博沂路、仲临路、湖南路**段、张博路、张博附线、滨博高速**出口立交、国道205线白塔至青石关段……一个个漂亮的战役,造就了**老百姓的“半小时生活圈”。工程建设期间,他扎根在施工一线,从工程征地拆迁、路基小桥涵施工、工程的指挥调度到群众工作,都亲力亲为,全力以赴。他克服了资金短缺、协调难度大、施工条件差等困难,科学管理,合理调度,现场办公解决施工难题,狠抓项目管理。他对每一项工程的进展情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的解决办法等,都做了详尽的记录,编成《公路简报》,为领导出谋划策,当好参谋,确保了各项工程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在与群众面对面的工作中,他总结出了一套关于征地拆迁,综合协调做好群众工作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既维护了群众利益,又保证了建设工程的如期开展。这套经验和办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公路重点工程总结大会上作为典型进行了交流推广。
诚心做公仆
**常说:“农村公路建设,铺下去的是农民的致富路,树起来的是提升百姓生活质量的丰碑,我愿做这样的铺路石。”作为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实施者,**深感责任重大。他心系交通情系路,始终把百姓利益放心中,从改革中突围,在困境中求生。多年来,**不辞劳苦,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镇、村进行工作调研,为实施农村公路网改造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加班加点,先后新修改造农村公路400余公里,建设桥梁近10座,全区所有行政村都通上了硬化路,并且许多自然村也通上了硬化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
公路建设无小事。他把抓好工程质量作为第一要务,建立起决策、监督、执行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实现了相互监督、相互配合的管理机制。每一项工程的规划、设计、招标、建设、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有条不紊,业主、监督、施工、质检、督察等各个建设主体都各司其职,正是有了他对工程质量的严谨把关,各项农村公路工程才真正成了“民心工程”、“放心工程”,每一条路都成了老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
精心谋发展
率先垂范是他的一贯作风,认真务实是他的工作标准,开拓创新是他的工作追求。这是全局上下对**的一致看法。
“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超越,才能满足和保障人民群众的交通运输需求。”**以此敦促自己、共勉同行。
为促进全区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他跑遍了**区的每一个村落,撰写出《**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工作调研报告》,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一致认可,部分内容被省人大《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采用。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在全市率先进行了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进一步解决了养护管理责任主体问题,“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制日渐明晰。他主持制定的工作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和设施配备,农村公路养护经费,路巡路查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详尽规定和部署,进一步规范了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实现了农村公路的经久耐用。我区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并在全市交通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推广。
超越浮云境自高。**始终坚持政治业务学习,积极参加科技攻关,并率先在全市建立起了“公路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建设、管理、养护为一体的微机化管理,这一成果得到了省交通厅肯定和推广,其论文《聚类分析及其在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在《资源开发与市场》上刊发,受到了同行们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公心树品行
作为一名区政协委员,**深知,荣誉意味着责任,只有务实工作,扎实履职才能对得住政协委员这一光荣称谓。
在外人眼里,他的工作是个“肥差”,但他深知这是个“高危行业”。他戏言:手里握着“炸弹”,一旦不慎就可能引爆。“公生明,廉生威”,这些年,只要是他负责的工程,小至干线公路的路基桥涵工程,大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桥修建,全部采用招投标形式,按有关程序阳光操作,自己从不打招呼、批条子,确保了工程发包公正、公平、公开。许多/:请记住我站域名/来找他讲情、承包工程的亲朋好友,都被婉言拒 绝,有的甚至从此断绝了往来。想想这些,有时候他会觉得很无奈,但是事关交通运输行业安全,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他毅然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坚持职业操守,这是底线。”他时常挂在嘴边。在他的带动下,全站上下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成为“政治坚强、业务精通、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的交通运输监察执法铁军,在全市交通运输监察系统树立了一面旗帜。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立足全区实际,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了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转型,“智慧路南”建设已经开始起步。
(一)注重基础先行,智慧城市建设根基得到夯实。一是政务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区直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加大了对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广力度,初步形成了技术比较先进、系统内上下结合、功能相对完善的信息化政务管理和服务体系。二是以“智慧民生”建设为切入点,民生领域信息化服务开始起步。自去年网上审批系统平台开通运行以来,截止目前累计办件1915件,并逐步推进了居民健康卡、民政社区服务信息中心、社会保障综合系统、数字校园等服务民生项目。
(二)注重示范带动,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结合我区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探索实施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为总体目标,以“网格化定位、责任化分工、精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多元化参与、规范化运行、信息化支撑”为基本构架的“三全七化”网格管理体系,搭建了社会治理新平台,全面提升了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目前,全区143个村居,建立508个网格。
(三)注重融合效应,智慧产业发展初露端倪。近几年,我区在有效促进相关产业和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同时,注重项目管理,为“智慧企业”和“智慧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促进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集成创新应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涉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生物科技、金融服务等多个产业类别。二是推动面向产业(园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创建国际新型的“互联网+虚拟产业园区”的管理运营模式,创新驱动路南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三是通过典型示范培育,强化了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技术先进适用、商业运作模式清晰、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和应用模式。截至去年底,引进、培育了58同城、易物天下、易车网、志金科贸等电子商务企业40余家,开发建设了报春钢铁网、志金钢铁网、唐山北方国际钢铁电子交易中心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并借助阿里巴巴、天猫、美团等知名网站,开拓网上信息服务。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路南财经大厦为载体的河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先进县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存在差距,前期工作推进困难。少数部门单位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执行力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够多,有时甚至存在敷衍应对的现象,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工作进展缓慢。
(二)整体规划尚未确定,先期投资重复浪费。目前,我区智慧城市建设尚未出台明确的整体规划,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各部门单位开展工作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突出,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三)缺乏服务平台支撑,信息整合有待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而我区尚未建立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导致了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无法统一,数据交换标准不一致,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形成了“智能孤岛”。例如,大多数部门单位、小区村居均安装有视频监控,但是在需要调取影像资料时,无法通过共享来获取,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舆论宣传引导不够,社会参与度不高。从调研情况看,群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度普遍不高,成为推进此项工作的瓶颈。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宣传推介不够。智慧城市是为市民而建,在实施前要让市民从一开始就了解相关推进计划,使市民对可使用的城市资源有认同感,如水电、公共设施等“智慧城市”提供的各项服务,让市民与城市连接,推动城市更加绿色、低碳。二是数据收集不够。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味追求科技的炫酷,而是给予市民生活上的便利和帮助,让百姓受益。这就需要社会各方、城市中各个角色的充分关注,在大数据时代,提升城市“智慧”。
(五)融资机制不够完善,建设资金缺乏保障。目前,我区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投入,缺乏相关融资政策,社会投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从建设的长远发展考虑,单一的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建设需求,甚至成为建设发展的瓶颈。
三、几点建议
智慧城市是城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推进“智慧路南”建设工作,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型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将给城区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对我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充分认识建设“智慧路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发展大势,从全局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议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案例,增强全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二)尽快明确发展规划。建设智慧城市存在一个要建设成什么样能级和水平的问题,要有效衔接“智慧唐山”建设,借鉴先进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区实际,搞好顶层设计。要按照适度超前、特色明显、注重实效的要求,把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明确的建设时间表,统筹建设各领域的智慧项目,有计划、分层次的协调推进。
(三)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大脑”,要首先完成对平台的搭建。要加强与移动、联通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互联网、现代通信网和物联网对城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进行整合,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础保障。同时,要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区场开发能力。
(四)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区政府要在保证引导资金到位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努力拓宽投资渠道,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要吸收有资质、有实力的运营商投资,鼓励民间资本、企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等方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形成政府与企业多方参与、区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2009年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已确定的振兴物流业九大重点正程每一项都与信息化息息相关。这充分显示,发展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振兴物流行业的着力点和重要内容。因此,自2009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我国物流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据悉,此项工作目前已有实质进展,规划初稿已经完成,正在征求各方意见。
物流业振兴:信息化先行
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各行业都受到较大冲击和影响。为了应对危机,中国政府推出了两年投资4万亿的经济振兴计划,并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作为服务于社会的基础业,物流业榜上有名。积极的经济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经济率先回升,物流行业也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物流信息化也得到制造业、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运输业的空前重视。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看来,《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使物流业受到空前重视,也为物流信息化市场带来了更多机会。一方面,各类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快速推进;另一方面,专业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也获得了发展,并使得冷链物流、危化品物流、汽车物流等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据统计,在国外,物流成本占产品成本不到10%,而在中国,这一比例高达30%。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微利时代,物流环节成本降低1个点就意味着上游企业的利润能上升1个点,而要获得这30%的利润空间绕不开物流信息化建设。
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同时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这时候,利用信息化实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已经成为企业面对挑战、提升实力的最有效的手段。物流企业必须从传统的物质资料运输,发展为利用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优质低成本的服务。
资料显示,根据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与广度,目前的物流行业IT应用系统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单点应用
针对个别功能的各种软件工具和单点系统的建设。这一层次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办公套件、企业邮箱之类的通用工具软件,以及物流行业专用的条码识读器、自动识别软件、物流仿真软件等工具软件或单点系统等。
第二层次:流程优化
是针对物流企业的个别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实施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建设。该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既包括一般企业通用的信息系统,也包括物流企业专用的信息系统。
第三层次:综合管理
是针对整个企业的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该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既包括一般企业通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也包括物流行业专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层次:公共平台
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问题,这些信息化需求不可能由某一家物流企业单独承担,而应该由外部的服务供应商或政府部门负责满足。这一层次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EDI网络服务中心等。当前,物流公共平台领域发展较为快速的是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系统。
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
为系统推进全国物流信息化工作,工信部组织编制了《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2010-2015)》(下称《规划》),提出了八项物流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物流信息化典型发现和试点示范工作。项目申报以推荐方式进行,全国性行业协会是推荐渠道之一。戴定一副会长认为,此举是工信部自组建以来,第一次向社会展示了其在物流信息化领域的推动作用,也是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具体部署。
此外,在《规划》的相关项目指南中,明确提出了试点示范项目的8个支持方向,包括:主制造商供应链信息化提升工程、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工程、重点领域物流信息化提升工程、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集成建设工程、军民结合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工程、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化工程、重点物流信息化标准研制宣贯工程、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工程。
戴定一认为,这8个方向都是即将发表的《规划》中列出的重点工程,也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所要求的重点,紧扣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脉搏。“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因为在此之前,物流信息化从来没有一个正式的权威性文件,它填补了空白。”开拓创新,是戴定一对《规划》的评价。而戴定一本人也参与了《规划》的相关编制工作。他告诉记者,《规划》列出了物流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框架,其中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政府(物流监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产业(专业)物流信息化以及底层技术、标准、政策环境建设等,基本涵盖了当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领域;同时框架的每个层面又包含了该领域当前的主要矛盾、未来目标及“十二五”期间要攻克的难点与应对措施等。
其实,开展物流信息化典型发现和试点示范工作,只是工信部推进物流信息化的序幕,《规划》的即将,意味着物流信息化大幕就会开启。戴定一表示,当前信息化要着眼于物流业发展的总趋势,支撑物流业做大做专。社会化分工催生了现代物流业,而随着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物流业中出现了两种服务模式:一种是标准化服务,如仓储、运输、快递、货代、装卸、搬运等,这类服务可以看作是相对标准的作业型服务,在市场竞争中主要依靠规模化、标准化和价格竞争。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要走向整合,形成龙头企业,结成网络体系,解决现在的分散、混乱、无序竞争、不规范甚至是坑蒙拐骗等问题。目前这类服务在国内市场上是供大于求的。除了铁路运输比较紧张外,其他的基本上是在依靠价格竞争来取得订单。
戴定一认为,从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物流业更具拓展空间的领域在于专业物流服务,也就是供应链的服务。该类型服务以整体解决方案为主要特征,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根据客户的专业特点,提供专业的定制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然后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资源,进行控制和计划。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物流服务,如汽车物流、钢铁物流、服装物流等。“这个领域的市场是供不应求的。但是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对此还不擅长,需要进一步探索。”在他看来,“这也是目前物流信息化要重点关注的方向。物流业要符合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方向,要能够与产业的调整和升级结合起来,包括与制造业、农业、商贸业等的联动,真正起到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信息化就是要支撑促
进物流业与产业的融合。”
物流信息化需求迫切,商机巨大
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物流企业还处在相对比较原始、低级的阶段。据统计,已经实施或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占了21%,全而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10%。在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当中,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没有打通,流通环节多而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因为很多物流企业信息建设层次较低,造成信息不畅所致。
根据2008年第一季度公布的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在进入物流信息化行列的所有企业中,约67%的企业处于基础信息化阶段,约28.3%的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然而进入高端领域信息化协同阶段的企业仅占4.7%。这充分说明我国约有2/3的物流企业,其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仅实现了办公文档电子化和财务管理信息化;少于1/3的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等核心业务上初步实现了信息化支撑,仅有约1/20的企业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
这说明在中国,物流信息化需求迫切,商机巨大。自2006年以来,中国物流信息化投资开始迅速增长。2006年,中国物流行业IT产品应用市场总体市场规模达到33.2亿元,同比增长27%。2007~2009年间,中国物流行业IT应用市场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总体市场增长率仍然维持在20%以上。
目前,我国物流信息系统的供应商分四类:国际著名的管理软件或物流软件商、国内的大型管理软件商、国内物流软件专业供应商和小型软件企业。
在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国际著名管理软件公司和国内的大型管理软件公司一直占有优势,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完备的人才和技术储备,一定会继续巩固并扩大高端市场份额,并通过这个市场整合行业资源,从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而一些国内中小软件企业,尤其是物流软件专业供应商,他们在国家和企业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在一些细分的领域。例如深圳市宇易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基于GPS的运输透明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与服务,自2006年至今,公司每年都保持100%的成长速度。该公司董事长张景涛表示:“我们将一如既往专注于运输透明化管理软件的开发。这是我们目前公司成长的保障,也是前进的方向。”
对于国内物流软件公司的发展方向,戴定一副会长给出自己的意见,他表示:
首先,要重视在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方面寻求突破。目前全社会对自主创新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是很多企业一时间还找不到突破口。物流行业应该率先在市场优势领域寻求突破,在市场占优的领域中率先应用自己的原创技术,或者采用自主的标准。用市场培养标准,用标准引领技术和产业。企业可以利用自己在优势行业市场的控制力,在这些领域增加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制定标准的话语权,由此影响其他领域。
其次,我国物流信息化供应商要认识到,信息化已进入到以应用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阶段,所以要提高服务意识,应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第一,要尽快专业化。物流业正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相应地,IT供应商也应该要进入专业领域,不能只懂IT,而是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满足客户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锁定一两个领域深入进去,而非面面俱到。
第二,转变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要用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继而用出高效益。为此,IT供应商要从单纯的卖软件向以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转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等。
第三,信息服务商也需整合。要改变IT业多头竞争、无序竞争的状态,逐步形成技术标准,形成能够对中小企业具有协调组织引导作用的龙头企业,这也是发达国家的经验。
戴定一最后强调。信息化发展滞后于物流业,受制于很多因素,比如体制、观念等,需要多方协调发展。目前政策环境已经越来越好,相信未来信息化在经历了“横纵整合”之后,能够真正支撑得起物流业做大做专,使物流业在更广阔的天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农村电网;电网建设;科技发展
0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国家电网公司适时召开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作会议,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用以指导和推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目前,我国农电系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对农电系统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目标及任务做出充分的分析与判断,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本文主要对我国农电系统的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各方面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探讨。
1农电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1.1“两改一同价”与“十五”建设取得的成绩
实施“两改一同价”以来,农村电网建设大大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逐年提升。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两改一同价”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农村电价过高问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重大而深远的作用。归纳起来,经过实施“两改一同价”与“十五”期间的建设,农电系统取得的成绩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农村电网更加坚强。通过农电系统科技规划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电系统布局,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了电网损耗,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电网结构不尽合理,网架薄弱,多数县级电网为单电源供电,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的不合理局面。农电系统的供电能力、安全性、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水平都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电网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电系统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取得了显著效果。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占有率达95.5%以上,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占有率达到60%以上;实现开关无油化的35kV及以上变电所占有率达到58.8%;微机保护和综合自动化装置占有率达90%以上,无人值班的35kV及以上变电所占有率达49.5%;35kV及以上小型化变电所占有率达25.6%;推广使用了782个35kV箱式变电所;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和调容配电变压器得到了应用;基本淘汰了高耗能配电变压器、过励磁变压器、铝线圈变压器、多油开关、阀型避雷器、电磁型保护装置。
(3)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县级调度自动化技术和配网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普及和发展。“十五”期末,农电系统613个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建设完成,其中通过实用化验收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达538个;完成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26个;完成调配合一自动化系统建设25个。
(4)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技术比较成熟的财务管理系统、用电营销管理系统、线损理论计算系统、95598客户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得到了广泛使用;生产管理系统、负荷预测系统、远程集中抄表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得到了应用。“十五”期末有970个县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有666个县建立了生产管理MIS系统,有540个县实现了负荷控制和需求侧管理,有1270个县开通了95598客户服务系统。
(5)农电系统线损率、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指标逐年改善。通过大规模的农电系统建设与改造,不断采取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措施,农电系统线损率指标得到不断地改善。农电系统的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的调控手段和能力得到不断加强和提高,变电所内电容器补偿容量占主变压器容量的比例达到15.2%;安全性评价、带电作业和状态检修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各类电压监测仪及供电可靠性管理软件得到推广普及,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十五”期末农电系统客户端电压合格率达到95%;供电可靠率RS1达到了99.2%,RS3达到了99.6%。
(6)农电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得到发展。通过不断加强农电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电系统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十五”期末农电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占农电系统总人数的比例达到27.47%,比“九五”期末提高6.19个百分点。
1.2存在问题
同时,农电系统的科技进步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农网科技发展的长效投资机制没有形成,限制了农网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农电事业在社会发展、电力事业中的特殊性,世界各国都给予了特殊的政策倾斜和扶持,但在我国还缺乏在政策上的持续支持和健全的机制体制保障。农网改造工程结束后,由于没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农电企业缺乏自我积累发展的机制,建设改造资金短缺。
(2)农网科技进步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农网系统、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没能得到充分的调动,针对农网系统生产运行和建设运营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较少,一些难点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3)现有的农网科技队伍,还不能满足农网科研开发、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的要求。由于农网的行业特点,其对科技人员的数量和专业面要求都很宽广,科技队伍建设已成为制约农电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
(4)农村电网相关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不够健全。淘汰、制定、修改农电相关标准的工作任务相当大,目前投入的人力、物力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
(5)农村电网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规约,重复开发、孤岛运行,造成资源浪费。
(6)安全生产和农村安全用电缺乏先进有效的控制手段。农网安全管理基础不牢固,人员设备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农村电网改造不彻底,加之农村用电点多线长面广,设施安全可靠性较城网差距较大;农网改造后,农村电力资产维护界限不够明晰,属用户产权的用电设施安全可靠性不高,加大了企业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引发出一系列延伸服务带来的安全责任和服务责任;窃电、外力破坏和盗窃电力设施等违法案件屡禁不止,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威胁着电网安全。
(7)农电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用电安全、质量、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农村用电服务的方便性、规范性都还有差距。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农电服务中的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6)推广使用变电所户外组合电器、小型化的一次电气设备;研究开发35kV以上电压等级和10kV大容量调容变压器;推广使用S11型及以上的节能型变压器,积极推广应用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推广应用外露带电体绝缘化的配电变压器;积极推广使用配电变压器用新型熔断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推广应用复合绝缘材料制造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子。
(7)制定集保护、控制、计量、无功补偿、防雷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配电柜选用标准。
2农电科技发展的基本方向
《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的战略发展目标、“三抓一创”工作思路与农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密切结合“县供电企业创一流”及“同业对标”工作安排,明确提出了以切实提高农网在电网建设、供电质量、节能降损、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四新”技术应用、企业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的科技发展目标。
该规划纲要将大力推行“科技兴电”战略,贯彻国家科技政策,加大农网科技投入;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和建设;坚持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因地制宜、符合国情;坚持长远目标和近期需求相结合,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机制,积极推广成熟适用的“四新”技术;坚持降损节能、保护环境、节省耕地,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三农”,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作为未来农电系统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农电系统科技发展方向和任务。
2.1电网建设
电网建设方面重点研究与推广的内容主要包括:
(1)研究适合于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符合农村经济和用电负荷发展特点,在电压等级组合、变电所布局、供电范围、变压器容量配置和网络接线等方面进行充分优化论证的农网建设方案。
(2)研究适合农网负荷变化特点的主、配变容量选择和变压器负载率、主干线电流密度、供电半径的合理配置方案。
(3)研究建立农网中低压配电网络指标评价体系。
(4)完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农村电网规划软件和管理系统。
(5)推广应用农网10kV及以下工程和35~110kV(66
kV)变电所典型设计;推广应用10~110kV(66kV)组合式箱式变电所
2.2自动化建设
自动化建设方面重点研究与推广的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适合于农网特点的运行可靠、维护方便、功能完备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方案,特别是FTU模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积极开展农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的应用试点,在城区、重要城镇、工业园区等区域努力实现配网自动化的馈线自动化(DA)功能,努力实施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配电网监控功能和就地控制功能,因地制宜扩展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
(2)积极推广使用最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图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等技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的大、中、小型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模式,建设完成600个实现SCADA功能的小型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完成400个实现SCADA功能、电网应用分析(PAS)等功能的中型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完成200个实现SCADA功能、电网应用分析(PAS)、电能量计量、配网自动化等功能的大型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
(3)积极采用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安全。
(4)推广应用变电所遥视系统,有效解决变电所现场可视化及环境监控问题。
(5)积极探索农村电网经济适用的通信技术,重点解决农村电网偏远变电所、配网自动化、低压集中抄表中的通信问题。在自动化系统推广公共通信网络的应用模式,完善公共通信网络在自动化系统应用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2.3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方面重点研究与推广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研究企业管理的数据信息流,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共享。②深入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农网管理中的应用,制定农网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规范和实用化标准。③积极应用国内外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做好农村电力信息安全工作。
2.4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重点研究与推广的主要内容包括:
(1)推广应用供电可靠性评估技术。建立适应本地区的输配电网、中低压用户的可靠性统计管理及决策专家系统,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寿命进行评估,实现可靠性目标管理。
(2)研究推广以状态检修为特征的设备优化检修、主设备监控和诊断技术,开发适应农网的事故诊断装置。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在线监测技术和设备,有效地对设备进行在线监督、分析和诊断,实现设备的优化检修,提高设备运行管理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3)推广应用高电压等级带电作业技术和带电作业设备,努力提高中压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4)推广应用降损节能新技术;研究开发新型节能技术和设备及配电网络线损在线计算软件,有效降低电能损失;推广农村电网电压和无功综合调控方法,推广应用自动无功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新技术,采用电压无功的综合调控方法,实现无功电源和无功补偿最优化,实现农网无功分层、分区、就地平衡,进一步降低线损,节约能源。
(5)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电能质量控制技术。建立电能质量实时监测及监督管理体系,开展电网谐波污染的预防、测量和分析工作,积极采用改善电能质量的抑制干扰和降低电能污染的控制措施。
(6)开展电网故障、负荷控制、运行方式、运行状态、经济运行和环保状况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工作。
(7)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开展安全性评价和标准化作业工作,应用“两票”管理系统和安全违章预控系统,有效地预防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8)研究推广中低压配电网防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
(9)研究推广农网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和防盗窃的技术措施。
2.5营销管理和服务
营销管理和优质服务方面重点研究与推广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制定营销信息管理规范;完善营销信息管理系统、95598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系统等数据整合平台。②按照统一规划的原则,建设具备电能计量、电费回收、业扩报装、决策分析等综合功能的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③全面推广具备用户咨询、查询、事故报修、投诉举报、停电预报、业扩报装等功能的95598客户服务系统,实现农网服务的信息化和社会化。④研究开发用电需求侧管理系统,对受电容量在315
kVA及以上的用户加装负控装置,逐步实现农网重要负荷的有效监控。⑤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使用远程(集中)抄表系统。⑥研究开发农网系统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着重解决与银行、农村信用社、邮电、电信等联网后的电费代交以及网上业扩报装等问题。
2.6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制定农网科技人才发展规划。②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定培训计划,利用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科技素质。③提供优惠的用人条件,建立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为推进农网的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培养一批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和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④在国家电网公司、各网、省市公司建立农网科技人才专家库。
为确保农电系统科技发展目标的实现,贯彻科技工作“有效投入、投入有效”的基本原则,未来农电系统将在7个方面陆续推出相关政策和要求:建立科技创新和发展机制;加大农网科技投入;建立科技工作的激励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农网科技进步工作;加强技术标准化管理;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农网科技进步的服务体系。
3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电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标准,当前的农村电气化技术还处在较低的水平。鉴于农电系统的特殊性,农电科技发展必然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农电科技进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推动。
4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农电管理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作会议文件,2006年3月.
[2]国家电网公司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2006,4.
罗经。坎尤。传统自然哲学。继承与发展。
罗盘是中国古代的仪器之一,用于风水、航海等领域。由于混合了替代,在几何前兆的发展过程中,罗盘作为一种工具变得更加神秘。罗盘上的文字涵盖了ANC中国占星术、calendar、地理和气象学等许多学科的知识, 和 携带 这个 综合的 数据 属于 这些 科目。 基于 在…上 追踪 这个 起源 属于 这个 罗盘 梳理 这个 罗盘 表面 信息 这 文章 澄清 这个 关系 之间 风水学 预兆 和 这个 罗盘 和 然后 分析 这个 传统的 自然的 哲学 思想 反射 在里面 这个 想法 系统 属于 这个 罗盘。 到 是 公平的 这个 罗盘 反映 这个 历史的 过程 属于 这个 古代的 中国人 人民的 勘探 属于 这个 世界 哪一个 是 这个 身体的 显示 属于 这个 传统的 中国人 自然的 哲学。 这个 罗盘 和 它的 运送 思想 反映 这个 自然的 哲学的 看法 属于 这个 中国人 祖先的 追求 属于 这个 可持续的 发展 和 友好和睦的 共处 具有 自然。 在Today,我们应该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同时消除风险并保持重要性。
指南针。omen的风水学。中国自然哲学的继承与发展。罗经是一个定向工具,用于航海、地质、风水等领域。它被称为“经天纬地”的工具。在其发展过程中,它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古典天文学、历法、地理学等学科。“渊微的广阔原则就是其中之一”1。就笔者对罗经的研究所知,历史上流传的书籍有《罗经透解》、《罗经解定》等。在当代作品中,一些研究者对《罗经》(王振铎的《司南指南针与罗经盘》)进行了考证。一些研究人员阐述了罗经的社会激励(磁罗盘在中国发明的林文照社会因素)。一些研究者讨论了罗经的文化内涵,介绍并仔细阅读了罗经的生产技术,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提出了保护建议(方利山珍视徽盘的品牌保护文化生态——万安罗盘文化生态调研报告)关中国有很多关于古代自然哲学的研究,但没有关于罗经与中国传统自然哲学之间的联系的文章。作者认为,罗经作为华夏文明的外在化表现之一,展示了古代创造体系“观象制器”作为康玉理论的实用工具,它在房屋选址和定位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工具,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阴阳、五行、象数等自然哲学。我认为这并不简单。我在这里写信。在我看来,请摆正你的斧头。战国时期,古人根据磁铁的性质发明了思南。在思南境内,除了标明南北的“子午”外,还有记载天文地理的文字资料:八卦、八卦、四维、二十四山、二十八苏。汉代创造的盘(又称式盘)的上部结构是圆形和象形的,称为天盘。下部结构为方形和象形,称为区域。上下板块通过一个共同的轴连接,天盘可以在场地上旋转。这种结构可以说是圣人认识宇宙的物理模型表达。关于天盘的资料分为为三。中心是北斗七星,内圈是十二颗星,外圈是二十八颗星。该遗址的内外圆分别是天干、地志和二十八颗星。可以看出,大班遗址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思南遗址的继承关系。由于思南采用天然磁铁制成,石材硬度有限,原料稀少,生产成功率低,体积大,不易携带。在宋代,发明了便携式指南针。就像使用Sinan一样,需要一个站点来标记特定的方向。因此,指南针取代了思南的磁勺,并继承了思南和朱盘的站点文本信息。在同时,为了满足周天的需要,罗经在唐宋时期就出现了。在现有的史料中,罗经最早的清晰记录是曾三异对南宋的《同话录》:“地螺,或子午正针,或子午丙壬之间的缝针。”2随着古人对宇宙认识的加深,罗经所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圆圈。
。不同的风水学校使用不同的圆圈内容。明朝胡国桢在《罗经解定》中所写的《罗经全用定式》共有24层。清朝乾隆年间《钦定协纪辨方书》中记载的《罗经图》4共有12层,并指出“罗经有不同的系统,其中大部分超过30层。然而,它的用途总是接近三针。现在它需要12层。内层是天池,接收指南针。第二层是八卦的方角。第三层是24座山。”因此,以5.5英寸的三脚架(2019年制造)为例本文以《沿袭清制的罗吴鲁衡》为例,根据磁盘上的文字阅读这些文字所传达的信息,探索罗经及其背后的文化和思想体系。无论罗经的表面有多少层,
的基本框架都是不变的,即三个板块和三层结构ee针。三套指天、地、人。三针指普通针、中针针和缝纫针。三针和三盘是组合在一起的。从内到外,它们被称为:地正针、人盘针和天盘针。
的三盘(圆)在罗经上被分成24格,被称为“三人浪漫”“王国”,由8根天干、12根地支和4个方向组成(四维大学)。它是由八个方向的推导而来。它将八个方向分成三等份,得到24个方向,对应一年中的24个节气。同时,它也反映了罗经对天文仪器的传承背景。天文和历法考证科学家张闻玉教授指出出处:“地平线环安装在历代制造的浑天仪和天球上。通常,四维、巴甘和12个分支用于表示24个方向,因此位置显示更加准确。“子午向”一词来源于二十四座山脉,全称为“蒂凡尼早餐”。这里的“山脉”指的是方向指人的背部,也可以理解为背部的位置。“香”是指脸的方向。因此,《子午》引用了俗语“坐北朝 南”。
的《天、地、人三盘》中有三二四座山,呈三圈分布。之所以有三二四座山,是因为中国的先哲们意识到,宇宙的复杂现象很难用一座二四山来表达清楚。因此,三个圆圈被用来代表祖先所认识的自然现象。从内到外,它们是:
·
的第一圈二十四座山,地点正针,它是基于指南针所指的南北磁极,也就是说,根据磁场定位,它是由唐朝创造的,“大约730年,丘延翰建立”24个方位点。正针。”6
的第二轮《二十四座山》中,人们的盘子里都有针。它基于真实的地理北极和南极(地轴)由于地磁北极和南极以及地理北极和南极的差异,沈括记录道:“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可以指引方向,但它往往略微偏东,而不是全部偏南。“7这一段描述了磁偏角的现象。人盘针,也被称为赖公中针,是赖文俊(也被称为赖布衣)在宋代创造的。“大约在1150年,赖文俊在丘延翰设置的每个方位角的右侧添加了一个新的方位角,以表示向西的磁偏角,并引入了中间针的概念。”8
第三圈的二十四座山,天盘针。根据太阳的影子定位,又称杨公缝纫针,唐代杨筠松所创。“大约在880年,杨筠松在丘延翰设定的每个方位角的左侧添加了一个新的方位角,以表示东向磁偏角,并在《青囊奥旨》中提到了缝纫针。”9他发现磁偏角向东移动,因此他将正针的方向向西移动了7.5度。
的上述演变,展示了先哲们对宇宙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变化过程。李约瑟指出:“在《传统》中,丘延翰、杨筠松和赖文俊做出了这些发现,而地磁罗盘以化石形式保存了这些古代观测结果。”10这表明罗经不是一个毫无根据的谜,而是一个真正记录自然物体的认知工具。本文列出的罗经圈如下:
一楼:天池。罗经中央的圆形凹槽,磁针放置,整体核心区域。天池的底部被称为“海底”。海底画着一条线,叫做“海底线”。当使用罗经时,当磁针与海床线重合时,可以准确地确定位置。磁针的颜色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色彩取向思想。《逸周书汇校集注:作雒》中写道:“王子们是由周、乃建大社、于国中下令的。他们的家在东青土、南红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心是黄土。”11在《考工记》中写道:《画缋》事件有五种颜色。东方称它们为绿色、南红色、西白色、北黑色、天空神秘、地球黄色。”12因此,罗经磁针红端指南中,黑端指的是北方。
的第二层:先天性八卦。八卦象征着构成阴阳位置不同的世界的八种自然物质现象《周易说卦传》说:“钱是天,坤是地,地震是雷,荀是风,坎为水,离是火,根是山,交融是泽。“八卦是描述宇宙万物的古老符号系统,以罗经上的明辨方隅为基础。八卦代表八个方向,即四维的四正(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三楼:地母的九星,又称坐在山上的九星。九星由北斗七星、附近的东明(左辅)和隐光(右弼))两颗星星组成。占卜是从改变占卜的演绎法衍生而来的在小幽的一年里。在乾隆年间的钦定协纪辨方书,“小游年改变了他的想法。在《青囊经》中,它被称为‘九遥’,也被称为‘方卦’。“坤卦是地球母亲卦,它基于“坤是地球母亲,诸山所托”。具体来说,八卦和九星构成了圆圈的具体内容。
四楼:24天星。根据经典天文学知识,从这些恒星中选出24颗恒星,并与罗经上的24座山整合在一起。
五楼:场地为针24山。
六楼:24段天然气。
七楼:72条龙穿山而过。组成:六十甲子、巴天安、四维。六十甲子是由十根天干和十二根地上的树枝依次排列而成。根据现有史料,“天干地志”最早出现在甲骨上,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14.天干地支起源于中国古代历法。后来,天干被用来记录年和日,土枝被用来记录月和时。通过不同的排列和组合,它们成为了古人标记时间的系统。
八楼:正针120美分黄金,又名120龙。分金是风水学中用于方向划分的术语。构成:六十甲子、正镇24山和地直。这一层是基于二十四座山的划分规则。在二十四座山中,每座山有五分钱,共计120。
九楼:人类板块中的二十四座山脉。
的十楼:人类盘子里有120美分的黄金。排列内容和规则与120分钟金相相同
的第十一层:六十条龙穿过地面。六十甲子,按照24座山的顺序。
十二楼:二十四座天盘针线山。
13楼:天盘缝纫针120美分黄金。排列内容和规则与正针120分钟金相相同。
第十四层:亨田星度五行、明秀度五行和亨田度五行。亨田星度是指28颗星(365.25度)的周度,相当于一年365天。这些星体度与五行(金木水火土)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即浑浊天空的五行星体度。
第15层:包含三个小圆圈层,即第28线性度、第28好运或厄运度和第28划分度。二十八星,又称二十八宫,二十八星。“苏”是指住所。古天学将天空划分为28个区域并命名。“根据中国古代文学的考证,在《诗经》和《春秋夏小正》等书中发现了二十八宿的一些明星。”15根据上述分层,罗经的核心区域源于古代地磁,黄金的划分源于古代地理。九星和二十八星来自古典占星术。二十四节气来自传统的日历法。天地人三大板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有机宇宙观。罗经是风水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反映了堪舆学的理论体系。堪舆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设计学的现代学科,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和其他学科有相似之处。坎玉,又称风水、阴阳、青乌、大地艺术等。许慎在诠释《淮南子》时写道:“天道、舆论之道、隧道之道”。可见,它研究的是天地之道和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如何使人类住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是中国先民面临的一个学术问题。风水理论反映在罗经上,即罗经包含天文和地理信息。用户必须具备仰视天文学和俯视地理的能力。他们需要通过实际调查得出合理的结论,这对罗经的用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一些“风水大师”一直拿着罗经,掐着手指,夸大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牵强一些,说一些奇怪的事情,蛊惑人心,骗取不义之财。因此,源于对自然规律的研究的原始堪舆理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平心而论,康瑜学说并不全是封建迷信。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去理解和理解这个理论。
在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态,封建统治者出于统治需要,将坎玉与自然理性和宿命论联系起来。由于农业生活的长期延续和“靠天吃饭”生产思维方式的影响,古人对天地极为崇拜。人们称堪舆家为“风水先生”,这更为神秘。“在中国哲学中……这种神秘的色彩反映在类比思维、五行概念以及天人观它还体现在天、神、命、道、数、气等观念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后来的道家和阴阳世家与这一神秘事物保持了更多的联系,这也是道家和阴阳世家最终回归巫术的伏笔。“16、天、道、气和数的概念是罗经及其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内容。这就是本质与糟粕并存的原因。
·王复昆先生指出:“风水理论的重要学术特征是直接扩张,阐明和运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在探索宇宙与生命的序列关系中确立一套具体的标准和方法,从而认识和把握与生存环境相关的宇宙与生命的存在。“
·
的风水理论可以追溯到东晋的郭璞所写的《葬书》,此后出版了许多书籍。《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海盗》和《古今图书集成》都包含了大量的风水文献并进行了考证。堪舆的理论认为,宇宙是一个大气田,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小气田都应该与宇宙的大气田相一致。人类的生产和发展活动应当遵循自然规律。人与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正是因为世界各地普遍联系在一起,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提出了时空统一的概念。”管子曰宙合,谓宙合宇。灼然宙转于宇,宇宙中有一个宇宙,宇宙中有一个宇宙。春夏秋冬的纺车列在五个竹园章旁边,罗盘分析了几种反应。如果你熟悉它,你可以逃跑。。。方以智问候“宙合”被称为“宙合宇”。宇宙是时间的概念,宇宙是空间的概念。方氏认为,时间在空间中旋转,这意味着“宇中有宇宙,宇宙中有宇宙”。这是因为四季轮换安排在东、西、北、南的中间五边,这意味着四季与河洛图式中的五边相匹配。方氏认为用于辨别方向的指南针仪器就是基于这种模式。因此,人们可以根据指南针辨别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中国古代圣人
·
根据他们对宇宙的理解,总结和概括了公认的宇宙规律,并用罗经的文字和符号表达出来。在研究风水学时,首要的问题是辨别正确的方向。”卜兆和营地,一个在山上,另一个在方向上,是Kanyu家族的第一把钥匙。“19罗经的基本角色是方向。此外,罗经需要用于地质测试。根据地磁原理,根据磁针的状态判断地质的优劣,磁针回到中心线是判断标准。堪舆一家利用罗经进行相位地球活动,以选择符合宇宙气场的人类住所。最后,从空间和环境两个方面实现了“虽为人所作,却如天开”的建筑美学理念,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张岱年指出:“中国古典哲学的概念范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然哲学的概念范畴,第二类是生命哲学的概念范畴,第三类是生命哲学的概念范畴是知识论的概念范畴。在传统意义上,第一个是天堂的名字,第二个是人类的名字,第三个是“学习之路”的名字。“在这方面,天堂的思想体系是罗经所大学所承载的主要内容。冯友兰先生总结了中国哲学中“天”的五种含义:“在汉字中,所谓的天有五种含义:物质的日子,即与地球相对的日子。统治日,即皇帝与上帝之日,人格与皇帝之日。幸运日是指我们在生活中没有选择的日子。例如,孟子称之为“夫君成天”的日子也是。自然之日是指自然的运作,如《蒂凡尼早餐·天论篇》说天也是,正义之日是宇宙的最高原则,如《中庸》中的“命运之自然”说天也是。"本文所讨论的范畴是自然之天。道是法律和法典的意义。天道是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行规律。人性是人类行为应遵循的原则。罗经从方形和圆形的形状到信息,反映了相应的天、地和人的理论无论是三合罗经的天地人,还是三元罗经的天地人,都是一个圆圈的形状。天人观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和核心研究范畴。徐复观先生说:“世界古代文化体系中没有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与古代中国相同。”22吾淳先生认为中国哲学非常关注现象,尤其是自然现象……思考天人关系是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关注的结果23.人与自然的这种密切关系是形成天人合一观念的必要条件。
古人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体的。张载说:“天、地、人是一体的。“自然界中的所有物体和图像都有内在呼吸和外在形态的联系,所有事物都是通过相互感知而发展和变化的。《灵城精义》包含:“地运不断,天气也随之变化,天气自转,地球大气层也随之变化,天气继续变化,人造应之。”24作为一种农业文明,古代中国的基本需求是掌握天空、制作日历、了解物候,有利于耕作,延续人类生活的物质本体。为了在不破坏自然原始运行状态的情况下从自然中得到一些东西,古人怀着对自然的恐惧,观察着物体的生命和变化,总结了天文学、地球科学和气候学的许多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各种人类发展活动。
的罗经中形天相地圈就是这些内容的具体体现。它的作用是观察天地的构成,总结万物的运行,借助罗经的文字信息探索和理解自然,为人类融入自然生产和工作提供行动依据,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地学形势》中,倪化南在清道:“罗经,圆盘就是身体,而针是被使用的。玄机在体法被用作御衡。璇玑与天同行,以宇恒为方向和度。他以罗经为方向和度,以水为交通工具。下面是正方形,上面是星星。”25至于璇玑玉衡,具体含义因领土而异作者认为,结合这里的上下文,《璇玑玉衡》应该是指北斗七星。第一,《春秋运斗枢》说:“北斗七星,第一天书,第二宣,第三纪,第四权力,第五御衡。”26《史记·天官书》说:“在太平洋周围,所谓的《璇玑玉衡》以气和七政为基础”。。。它被转移到中央政府,暂时控制着四个清朝。它分为阴和阳。当四个清朝建立时,它们都有五种元素,移动程度和固定诸纪,所有这些都与窦有关。”27王英明的《明朝历体略》:“北斗七星在右墙之外,。。。它被运送到天中,以确定纪律。一个是支点,二曰璇,三曰玑,四个是力量,五个是余恒,六个是开阳,七个是摇晃的光,它的支点是张度。或者云一到四是魁,魁是璇玑,五到七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是御衡七星,这就是七政。第二,栻盘的天盘上绘有北斗七星。虽然罗经没有直接使用北斗图形,但他在构成元素中展示了这种继承关系。在谈到盘子时,李零先生指出:“中心有一个左手或右手的‘指针’,周围有四个、八个、十二个、十六个和二十八个‘刻度’。前者的‘指针’是北斗,而‘刻度’是十根茎、十二根树枝、十二个神和二十八个夜晚。”"在古人眼中,地球不下移,天空自转。因此,所谓的方向比场地的方向更重要。”30我们可以从盘子的角度推断出夏洛克·罗经的理论,“下面有方向,上面有天星”。在
的《堪舆完孝录》中,据说“循天理诚是我们生活的根源。”地理“31作为地学工具,罗经根据其基本工作原理模拟天象运动规律,结合圆盘的领土作用进行方向划分,用于风水活动,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作为一对哲学概念,阴与阳蕴含着对立与统一的变化,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意义。《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由此可见,阴阳概念的内容也是关于自然规律的。《罗经》中的指南针将天池一分为二,从无到有,显示阴阳。《易传》还写道:“是故易有太极是良义的诞生,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决定好运或厄运,好运或厄运生伟业,所以法象几乎是四倍。”朱伯崑教授指出《笃公刘》中的哲学世界观着眼于一点,以阴阳变化规律解释一切。”32《太极图说》中的周敦颐写道:“无极就是太极。太极运动产生阳,而运动的杆是静止的。静生阴,静极又动。运动和静止是彼此的根源。阳变成阴,产生水、火、木、金和土。五气分布顺畅,四季流转。五行,一阴一阳,一阴一太极。太极是无限的。五行之生也不同,二气同感,万物皆生,万物皆生,变化无穷。这解释了《笃公刘》的演绎体系,也解释了世界是如何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的。罗经在他的形式和圆圈背景中继承了这种演绎逻辑天池体的传统也是太极,太极分为一种方式和另一种方式,就像阴阳一样。针指的是北方和南方,东方和西方是自主的,就像四个阶段一样。八卦列在外面,就像直角的位置一样。第二个是十二宫,就像12月一样。次列有24个方向,像24个气。72点黄金,就像七十二候。次列的天空有365度,就像七个政治运动的序列一样。“指南针的方位分为阴阳,阴阳结合产生四个图像,然后产生八卦,这是罗经盘靠近天池的第二个圆圈。八卦由八卦组成,乾卦为阳,坤卦为阴。三角形由实线三角形(阳爻)和虚线三角形(阴爻)组成,通过改变和组合形成。在阴阳的不同排列中,它推断出构成世界的所有占卜符号。在
的《诗经》中,有一首大雅《公刘》,上面写着:“笃公刘既是蒲又是龙。它既是风景又是乃岗。它看阴阳,看它流动的泉水。”以下是对公刘为建设城市而进行的风水活动的描述。“既景乃冈”是指公刘矗立在山上,以太阳的阴影确定方位,区分寒暖的土地。“相其阴阳”根据风水理论,山的南面和河的北面是阳,反之亦然。这也是当地寻找温暖小气候的一种方式。
的阴阳观不仅局限于山南水北部的定位,还延伸到世界万物的属性区分。罗经的圆圈中包含阴阳的概念,如
将时间分为阴阳。午夜和中午是一天中阴阳的两极,随后的几个小时是阴阳的动态旋转。
的天干分为阴阳干,地干分为阴阳干。天干与地支的搭配形成60个夹子,其中的搭配原则是阳干配阳,阴干配阴。在甲子与宜州的组合中,主干和分支呈现出阴阳平衡的顺序。同时,天干地支也被赋予万物兴衰的象征意义。祖先们认为,他们代表了事物从发生到发展再到衰落的自然规律和过程。
的遗址位于第24个山圈。(三位一体不同于三元盘的二十四山阴阳的划分,本文以三位一体为基础。)三位一体根据先天八卦、罗叔和纳甲的原则划分阴阳。在磁盘上,圆圈的红色文字表示十二山为阳,黑色文字表示十二山为阴。在实际调查中,从这24个方向探索阴阳和谐之道。在这方面,当四库全书包括宅经时,四库馆臣的提要写道:“该方法分为24种方式。它是基于八卦的位置。钱、坎、梁、珍和陈是杨。荀、李、坤、堆和徐是阴。阳由海引导,自为尾,阴由自身引导,海为尾。提倡阴阳结合,用亦皆雅训的话来说是很合理的。“34
的二十四节气圈子里也有阴阳。从本文所列的罗经一书中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圈内的两个节气:大雪和冬至。八卦圈的卦就是坤卦。坤卦和三爻都是阴国。冬至那天,我们的国家也在同一个地方北半球有最短的白天和最长的夜晚,这是一年中多云的时候。传统哲学认为,两个极端会相互对立。后来,大寒和初春这两个节气被祖先视为阴阳变化的重要节点。我们可以从对应于这两个节气的地震卦画中体验到一到两个。三、二和三爻的《贞观》都是阴的,只有初爻是阳的。在严寒时期,阴气最多,但阳气开始出现。地球在几千英里的范围内都是冰冻的,但是地下深处的泉水是温和的。杨琦开始成长。当气候达到谷穗和夏至时,Yang Qi非常繁荣昌盛。对应的卦是乾卦,三个卦都是阳。在初夏,太阳直接照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了一年中最北端,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接着,夏秋之初阴气开始萌发。在相应的巽他卦中,有一个阴。这样,阴阳交替,循环,四季更替。这些总结和归纳为人类及时工作和培养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在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在许多传统数学和历志中都中都有关于二十四节气太阳阴影长度的记录,这可以表明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视在运动。换句话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历。太阳历专注于太阳的运动,无法表达月亮的希望。太阴历注重月亮的运行,无法表达季节的变化,因此阴阳合历应运而生。设置闰月或采用其他方式来弥补两者带来的不便。“阴阳合历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使用,它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因为回历年、朔望月和计时日的基本单位始终不是整数倍,年和月不能收缩。”在这方面,阴阳合历的使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阴阳和谐
简要地说,阴阳概念成为古人观察和理解自然界中相应事物的理论基础,涵盖了所有属性被圣人认可的世界。阴阳概念渗透到罗经的宪法理论和运作实践中。
阴阳观将一切事物分为两类,五行的理论进一步将世界分为五类物质。《尚书·洪范》包含:“五行:水、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和土爰稼穑。”这与古希腊认为世界由四行组成的观点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不称之为“五元”或“五物”,而是称之为“五行”,因为圣人认为这五种物质具有相互成长和胜利的关系。它被命名为“兴”,意思是运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五行之义》写道:“天地中的气合为一,分为阴阳。它分为四季,列为五行……步行者也有不同的气,所以称之为五行。”
的作品包括:《夫相》中的龙是五行相配的地球,也就是说五行对应五颗星。“五行的概念融入了指南针圆的表现:八卦、天干、地支都属于五行。由于五行学说与五星学说的融合,罗盘中的五行同时反映了天学的范畴和地球科学。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例子:
的泥泞天空和五行环。浑天在古代提到天体的概念。星度是指二十八星宿以天体为周长的精确划分。《蒂凡尼律历志》中的早餐清楚地记录了28个夜晚的距离:“角十二、亢九、狄15、方5、辛5、尾十八、箕十一。东75度。斗26(另一个季度)、牛8、女12、徐10、危十七、16号营地、墙9.98度(另一个季度)奎十六、娄十二、胃14、昴宿星11、毕16、觜二、神9。西80度。井33、鬼4、柳十五、兴7、张十八、翼十八、轸十七。南112度。“37这四个方向的度数之和是365度和四分之一度。这种划分的概念也反映在指南针上的另一个圆圈——二十八个命运。
28岁星座与五行相匹配,也就是说,浑浊的天空中的星星与五行成度。在本文列出的圆圈中,您可以看到“丁未水、乙未火”等词,它们是星都五行兼容风格的缩写。它基于南宋和禧历确定的内容。内容很多。我们举一个例子:“甲子金龙宫,管理室567890和六度属于黄金,拿那银黄金。”这句话涉及五个概念:六十甲子,五行,度,二十八夜度,纳音五行(六十甲子纳音)),就分解而言,就是,在罗盘上的星度模拟中,嘉子和五星黄金占据了6度空间。这6度的范围从5度开始,到10度结束。这是二十八夜“房间”的位置,在纳音五行分类中属于金明。罗盘上这句话的缩写是“甲子 金”。此外,
的五行观影响广泛。从五行数的“五”来看,对应的是天上的五星、地上的五面、人体的五官、耳朵的五音、嘴里的五味、眼睛的五色。。。这些都反映了古人的“象”、“数”观念。
本人是研究数字的实用工具之一,它必须体现《周易》的基本思想——意象和数字的概念。
的“大象”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自然的“形象”,即自然的状态、世界上的无数现象和直观感知的世界形象。二是卦爻的“意象”,是对世界万物的提炼和表达。它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
以自然的“形象”为出发点。先民们经过总结和思考,观察了各种自然现象,发明了人工制品。根据系辞的说法:“易经有四种圣人的方式,即为他们的话语说话的人,为他们的改变而行动的人,为他们的形象制造武器的人,以及为他们的占领而占领卜益者的人。”《正义的有云》:“象事知器人,从他们的长相来看,知道如何使用器皿。“程颐在《御纂周易折中》中说:当一台机器工作时,它应该像一头大象。“可以看出,古代创造的原则是以形象为主,客体是由形象构成的。在农业社会的形式中,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很强,所以人们对天地有敬畏之情。”宇宙由天地主宰,宇宙充满了地球和地球。因此,古人制造工具来表达天地已成为他们最共同的追求。“38罗盘的创作理念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抽象的“天人合一”概念并没有完全停留在哲学中。它以物化的形式出现,因此我们不能没有符号的帮助。“39先贤们通过人工模拟的方式,在《罗经》中表达了天地运行的形式规律。本文所列三位一体的主体结构象征着天、地、人三才。无论《罗经》的类型如何不同,其主要形式是天池、内墙和外盘。天池,内板块的圆形和外板块的方形反映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传统思想。《罗经》中的天池直径为1.2英寸,这意味着每年的12月。它有3分钟深,象征着一月份的30天。钦定罗经解定地区包括:“罗经古制径必尺有两个方面,应该在十二月。如果周长必须是3英尺6英寸,那么周长应该是365度。如果周长必须是20,那么必须有四个方面,24岁时应该是24气。其余的被称为天池-太极拳。它还具有24层外部人工制品的奇妙功能。天池是身体,24层用于它。例如,生命力在中间占主导地位,4岁时所有的东西都被限制在外,“40王玉德进一步解释说,”太极意味着一年,Liangyi意味着冬至。夏至。这四只大象代表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八卦代表八节。二十四座山代表二十四节气。七十二条龙代表七十二候。五行代表五个动作。六十龙透地意味着六尺,365度意味着365天。41
以占卜的“形象”为渊源,占卜可视为一种“哲学性与艺术性道德符号”" 42. 在易哲的历史上,有一种摄影理论。八卦象征着各种物体和图像,然后用八卦象征的内容来解释重卦的占卜符号,从而解释占卜词和一卦词,展示占领的好运气和坏运气。《系辞》有云:“参伍因变化而变得复杂。通其变成为世界的文本。极端的数字决定了世界的形象。如果世界没有变化,谁能与之匹敌。”朱伯崑先生指出:“这导致了一种哲学观点,即世界上的事物不仅有图像,而且有数字。《左传·僖公十五年》中的43,乌龟、形象、占卜和数字。物生有形象、形象、辅助和数字。”这反映了圣人从事物到形象、从形象到数字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从数学关系中探索自然规律。商宏宽先生说:“在易象中,有形、有力、有时值得信赖是至关重要的。数字是对法律的描述和衡量。大雁的数字实际上是彝族历法的记录,源于对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观察。“44
也按“数字”分为两个层次。数字本体论的必然性是第一层次。数学的哲学意义,或单词数字,是第二层次。“数字”在这个层次上,涉及到所有自然事物的秩序和法则。从哲学语言的角度看,阴阳的排列组合是两个对立事物排列组合而成的对比和谐的形象。“在现代数学语言中,‘四象’的构图是一次两个不同元素的两个元素的排列,‘八卦’的构图是一次三个元素的排列,六十四卦的构图是一次六个元素的排列。”45
-两汉经学时期,《象数派》的代表人物孟喜的《卦气说》写道,物候的变化是通过每一个卦的图像的变化来解释的。卦与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和365天一起使用,解释“图像”的产生和一年的气象变化,并推断“数字”,这影响了天文日历计算的发展,进一步加密了图像和数字之间的关系。“孟喜将《月令》和《说卦》中的四季卦气理论发展为卦气理论,其特点是用阴阳的奇数和偶数来解释阴阳两气,用阴阳奇数的变化来解释阴阳两气的消长过程占卜象中的偶数。这是象数理论的特点。”46邵雍继承了占卜气理论,运用逻辑占卜变化的方法,演绎了八卦方位和圆图的故事。《观物外篇》记载了他的卦变方法:“一变和二,二变和四,三变和八图,四变和十有六,五变和三十有二,六变,六十四卦准备好了。”朱伯崑先生认为邵雍图式的理论意义也被用来解释太阳系的变化也可以说是邵雍的卦气论。“同时,邵康节还提出了方图的建议。其六十四卦方图分为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的顺序来自邵诗大易吟中的可见:“天地被定位为否泰的反面阶级。山上通风良好,盐被破坏了。雷风很瘦,恒毅很感兴趣。水和火互相射击,这可以帮助穷人。这四头大象相交形成了十六个东西。邵子认为“天地本相函”,所以他把六十四个三角形放在正方形地图上,放在六十四卦圆图内,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就相应地形成了。关于正方形图表的意义,朱伯崑先生指出,“圆图代表天体的循环,即,一年360天,即日历周期数。方图代表东方、西方、北方和南方,九州的数量在这里。这意味着方格图也是天文地理之根源的“48”。在三元盘和
的玄空圆盘上仍然有特殊的圆圈,命名为“卦气盘”“。这个圆圈以伏羲六十四卦地图为基础,被转换成一个圆形排列的易卦,也被称为易盘。卦气盘分为内盘和外盘两部分。其中,内盘有两层,外盘有三层。内圆盘来源于先天的方形图,象征着地球的运输。外圆盘来源于先天的圆形图,象征着天堂的运输。在三元罗二十四座山脚下,方图的内板块排在第一位。方图六十四卦卦运数内墙的第一层。从午山正南港的中点开始,24号山同时左右排列。顺序是:16(河图5代表水)、72(河图5代表火)和83(河图五行)对于木材),49(河图五行为金)。在内盘的第二层,方图的64个三角形。一楼的外墙,圆图六十四卦卦运数。在外盘的二楼,圆图六十四卦大学外有三个占卜符号。在外盘的第三层,圆图中有64个卦。在实际使用中,内圆盘和外圆盘一起使用,以说明测量方向的优缺点。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堪舆家罗经的使用是否有助于人类活动,通过探索天地大气和解释宇宙天气。李约瑟认为,在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中,“事物以特定的方式运行,不一定是因为其他事物的优先作用或促进,而是因为它们在永恒运动的圆形宇宙中的位置。”49宇宙中所有事物的所谓运行不是由人类意志转移的。人类所能做的就是根据我们所知道的,使用工具,趋利避害,把人类生命活动的轨迹融入宇宙的生命节奏。
的《易经》说,“形而上学就是道,形而上学就是工具。”冯时教授指出:“在古人制器用器,目的不限于工具本身,而是用工具来承载道。”50反映在罗经上的道,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的集合。从清代《罗经透解》中的一段话可以看出:一个是太极,它是十二生肖的五行。另一个是梁毅、一阴一阳、钱其琛和坤也。三是天地人三才。第四个是四头大象,东、西、南、北。五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第六个是六甲,六十个花甲。第七个是七正,称为月亮和五星。八是八卦:钱、坤、根、荀、贞、坎、对和李。九是九宫,贪婪,伟大,财富,文学,诚实,武术,毁灭,辅助,弼也。十是数字。《洛书》得到九分,成十也得到九分。“51罗经的工具形式包括“数”的演绎(两仪、四正、八卦、六十龙等)和“象”的结构(圆和方),这是象数概念的物化载体,实际上是“数”的物理表达,罗经描绘了天地的形象。罗经圆圈内的卦和图形的排列和组合反映了数字之间的变化关系。罗经的命名反映了研究宇宙的圣人总结的数字演绎法则。罗经以一轮又一轮的融化和物化的形式展示了大自然无休止的运动。
“这一概念认识到,世界上有人类规律和复杂现象,自然界也有自然规律和复杂现象。这两件事是两件不同的事,不能结合在一起。“52可能是因为这两个文明体系有着不同的根源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一些中外文明现象无法相互解释。
客观地说,罗经是华夏祖先创造的世界模型,是华夏的代表传统的自然哲学理论是罗经思想体系的核心指导思想,由天文学、地学、历法学等理论体系支撑,体现了万物皆有、人与万物共生的思维原则罗经是这些理论的物理表达。通过坎玉的实践活动,它将展示身体和使用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罗经及其思想文化体系是华夏祖先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哲学。现代人应该正确、客观地理解和理解我们祖先关于宇宙和人类住区的简单观念。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坚持客观和积极的态度,除掉芜菁,丢弃芜菁。
1由胡国桢撰写,王道亨编辑:钦定罗经解定,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2,陶宗仪等:《说郛三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088页。
,胡国桢,王道亨编辑:《钦定罗经解定》,第233页。
4允禄著,孙正之译:《钦定协纪辨方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140页。
5《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70页。
6李约瑟:《上海蒂凡尼早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第603页。
,7《沈括:元刊梦溪笔谈》(第24卷),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年版,第15页。
8李约瑟:《蒂凡尼早餐》,第604页。
9李约瑟:《蒂凡尼早餐》,第604页。
10同上,第602页。
11,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570页。
,12李学勤主编:《周礼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307-1308页。
13,郭璞,郑同校:《青囊海角经》,北京:本田2017版,第54页。
14蔡杰:《中国古代风水简史》,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5年,第145页。
15蓝茂景:《雷暴的起源和距离与周易的关系》,周易文化研究,2010年,第2期,第289-290页。
16吾淳:雪之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版,第560页。
17王复昆:《风水理论的传统哲学框架》,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2页。
18《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第445页。
19,管辂著,《里德校对点:管氏地理指蒙》,济南:齐鲁出版社大学2015年版,第6页。
20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点》,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2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第一卷,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徐复观,
22。中国艺术精神地区。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193页。
23《吾淳:中国哲学的起源》,第557页。
,24纪昀编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0808卷(湘寨仙木艺术编号分类分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13页。
25倪化南:《地学形势集·卷之五·罗经渊源》,台北:台湾进源书局,2013年版,第578-579页。
,26纪昀主编:《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0876卷(说郛卷五分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28页。
27司马迁:《蒂凡尼早餐》(第四卷,第27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291页。由
28和纪昀编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0789卷(分册,天文算法和推步),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964页。
29李零:《中国方术考》,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101页。
30同上,第106页。
31匿名:《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八卷·卷之一》,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年版,第15页。
32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第39页。
33,胡国桢,王道亨编著:《钦定罗经解定》,第2页。
,34岁,纪昀主编:《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0808卷(分部,艺术编号分类,相寨相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页。
35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2页。
36,管辂著,《里德校对点:管氏地理指蒙》,济南:齐鲁出版社大学2015年版,第70页。
37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海: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006-1007页。
38冯时:《器以载道》,载《读书》,第4期,2020年,第105页。
39诸葛铠:《天人合一的创作思想分析》,重庆裂变中的传承: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6页。
40,胡国桢,王道亨编:钦定罗经解定,第1页。
41王玉德:中国指南针的通俗解读,北京:本田,2013年版,第126页。
42刘纲纪:周易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36页。
43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第71页。
·44商宏宽:《周易的科学理念、深圳:海天出版社》,2014年版,第163页。
45吾淳:《中国哲学起源的知识线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13页。
46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第135-136页。
47同上,第158-159页。
48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2卷,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页。
49李约瑟:李约瑟文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305页。
50冯时:《器以载道》,载《读书》,2020年第4期,第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