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园林的起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园林选址皇家园林选址历来首选可纳自然山水入园之地域,清乾隆时曾在圆明园内作画的法国传教士韩国英记载了造园哲匠刘舟园林选址意向的叙述:“他们首先追求的是空气新鲜,朝向良好,土地肥沃…他们希望北面有一座山可以挡风。”2清晰的表明选址注重藏风聚气;私家园林属于官僚贵族和文人富商所有,他们以“园居”为主要生活方式,所以造园选址尤为重要。如苏州藕园东为流水,西有大路,南有河流,北有藏书楼,楼后有水,再加上园内东部的黄石大假山,整个园子选址布局符合风水中“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体现生气凝聚而不散泄的模式。苏州拙政园选址时,无邻借之景,但“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故选址于此,水是联系山、建筑、植物的纽带,使园林景物相贯通;寺庙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和人们修身养性之处,选址不仅要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又要藏风纳气,突出仙境神域特色。寺庙往往选典型的昆仑、蓬莱、壶天结构,以利于天地之气会聚于穴。(1)借峰峦之势造昆仑蓬莱之景,以此给人崇高超脱之感;(2)借自然洞穴或山间盆地造就壶天模式。往往是利用地貌隐蔽性创造封闭壶天结构,以此形成良好生态小气候。
2.掇山掇山置石传统园林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园林中湖石假山的形态和布置就体现了气的作用。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春山漏窗后的十二生肖形态,夏山假山前屹立于池中的太湖石“鱼骨”形态,冬山狮状宣石都是以形托意,以景传神,传达气韵的生动。对于庭院小空间亦讲气的作用,如《园冶》掇山篇中把山石分成若干种类型,其中书房山中“凡掇小山,或依嘉树卉木,聚散而理,或悬崖峻壁,各有别致”,书房庭院空间虽小,但湖石假山的形态、布置有分有合、相互呼应,从起始到结尾都有气的贯穿。
3.理水明代徐善继、徐善述在《地理人子须知》中说:“…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故曰要得水,要藏风。”风水理论中要求藏风纳气,气融需得水,得水为上。在古典园林中园无水不活,前提是园中水本身要有活气,若一潭死水贯穿园中,就不会给园带来任何生气。因此,水要有来龙去脉才是活水,如苏州网师园大水池西北的曲桥,池水经桥下一直伸向小沟,有不尽之意;同样,在池之东南也有一小桥,水流向南越来越狭,似流向深远处。总之,园林中水景对不同空间的交流和联系是对“气”这一概念最明显的体现。
4.植物植物在园林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本身是有生命力的,中国园林追求的山林之气,多半要靠植物设计来体现。植物可以分隔园林空间,形成具有渗透性的不同空间界面,此空间与彼空间的交流就是靠充当气作用的植物来体现的;中国园林不仅注重视觉效果,往往会借助植物形成听觉效果,南方的芭蕉、荷叶是为听雨而置,北方的松林是听风的好素材,由此产生的意境画面气意盎然;花开花落、叶红叶黄,植物季节性的变化产生不同景观,使人的心理随大自然季节性更替变化,而这正是由植物气的作用产生的。
5.建筑一百尺为形中国古代的尺度系统,其标准取自人体并以十进制推衍形成。3同样,园林建筑以人作为衡量万物的尺寸,即“人形一丈,正形也”,因此园林大量建筑体量比较小,极富人情味。建筑单体或建筑空间的划分以百尺为限,而在百尺以内近观建筑,观赏角为仰角45.左右,此尺度正符合人生理和心理需要。园林建筑从庭一院一园一中、大园一园囿,以百尺之形为率,把各建筑组群划分成相独立又联系的多个局部性空间,这样,建筑空间组群便一气呵成呈现有机统一的特色,从而“积形成势,势积,犹积气成天”。然而,在一些大型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中,往往会有些尺度超人的建筑,如颐和园中佛香阁。古典园林讲求“聚巧形而展势”从而利于园林气脉的流行,因此,为与这些高大建筑相呼应往往会以百尺之形单体建筑间的巧妙组合或利用天然地势来解决,不用增高单体建筑体量尺度来处理,以免人们近观时失之于超人的夸张尺度。而对于那些大体量的宗教建筑,虽尺度超人,但作为神的空间也能为人所接受。
园林中的“气”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随着物质文明迅速充斥中国大地,大自然优美曲线被破坏,景物各元素间的“气”被割断。在这种环境中,我们感受不到天地和气、万物共融,由此,提倡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笔者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几点思考:
1.我们的物质世界并不是处于万物彼此孤立的静止结构中,而是一个呼吸着的有机生命体,万物在以一定的规律运动着,不会以人的意志转移。如果人们把万物彼此联系的“气”破坏,那必将受到报复,现代景观设计应构建天地和气、万物共融的和谐景观。
2.在做设计前,应先对环境进行分析,而分析研究的就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诸如气象、地质、地形、水等基本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分析的重点就是将生物同其他因素作为“呼吸的生命有机体”来看待。
关键词: 古典;园林;住宅;景观;
中途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中国的古典园林按照构配方式来归纳,有两类: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规整式园林讲究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御花园平面图布局严格对称,有明确的中轴线。这些凡是与皇帝有直接关系的营建,莫不利用它们的形象和布局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艺术手段。通过人们审美活动中的联想意识来表现天人感应和皇权至尊的观念,从而达到巩固帝王,统治地位的目的。这种布局形式及象征寓意与属于风景式园林的苏卅园林有着鲜明的对比。苏州园林结构丰富多样,规划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建于清代的留园,集住宅、祠堂、家庵、庭院于一体,根据会客、赏景、避暑、娱乐等不同功能而设置厅堂、庭院、回廊、山池、花木,分隔空间组合不同的景观,把全园分为中部山水景区,东部主要建筑区,北部西部田园风光景区。整个园林打破传统的中轴对称式的建筑格局。它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皇家园林给人的感觉是规整、尊贵:而苏州园林给人的感觉是自由灵活。本文着重论述如何将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和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形式因地制宜地融入现令居住小区的方法手段,并加以现令的科技元素,营造出更适宜人们居住的住宅环境。
1、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1.1 有益于完善居住环境的需求
人对居住生活空间的需求是多层面的,住宅本身无法完成人居的全部要求,而住宅小区景观作为居住生活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人们对居住生活空间的需求。对于一个好的住宅小区来说,合理实用、构思独特、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绝非只是锦上添花,而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画龙点睛之笔,更是人居生活空间均好性的进一步体现。从个人居住感受来看,内部和外部居住生活空间应该尽可能做到和谐统一,如果仅着力于对房子户型设计的完善,那么再好的项目也只能称之为“水泥森林”。
1.2 有益于居住使用的舒适性
一个好的住宅小区强调功能与景观并重,为居住者创造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舒适的居住空间。景观设计能够从精神享受、放松心情等多个层面满足居住者对外界环境的需求,使其居住得更加舒适、温馨与和谐。作为人们第二居住生活空间,住宅小区怡人的景观带给人们的享受仅次于房子本身。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渐意识到住宅的居住舒适度不仅仅表现为室内户型设计的合理、实用功能,同时还表现为室外景观的生态功能和可观赏性,在此基础上打造的住宅小区景观已成为衡量住宅产品性价比的一个重要指标。
1.3 有益于提高居住者的健康性
合理实用的住宅小区景观可以满足居住者基本的运动、娱乐、休憩、观赏等多方面的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还可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空间。住宅小区景观中草坪和树木的种植可以净化空气和减少污染,改善居住小区空气质量,带给居住者一个健康洁净的居住环境。
2、对现今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启发
皇家园林的拥有者――皇室,能利用政治上的特权和经济上的优势任意扩充土地,不惜花费黄金白银来营造出气势磅礴的皇家园林。苏州园林的拥有者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他们有权利和经济实力在拥有自然山水的基础上来建造属于自己的私家园林。然而现今社会,要在住宅区内营造出一个气势磅礴的居住环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我们不可能将优美的自然山水园据为己有,只能在现有的住宅区环境中,考虑布局,设计绿化、景观来创造适宜人居住的优美环境。我们应因地制宜。现在的小区环境中,园林景观的首要要素一建筑,已经是存在的,我们应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因“楼” 制宜,因为小区的景观环境受到地理条件、面积大小、财力多寡等因素的制约,有的运用行列布置、周边布置形成了类似皇家园林的对称式建筑,而有的则运用混合布置、自由布置,打破中轴对称,将建筑区、山水景区、田园风咣景区集中的分布在不同区域,这些局限性只能让我们将古典园林的建园的手法采取局部应用的方法应用到住宅小区内。
山的营造。古典园林中的山石有的是天然山石,有的是用“叠山造景”的手法创作出来的,现今住宅小区由于环境的限制,山的形式只能用“叠山造景”的形式出现,有时受到绿化面积的影响,这些“山”就只能以小区景观中的一个装饰元素出现了,可有可无,它形体的大小与造型以符合整个小区环境的协调性为宜。
水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还能调节小气候、灌溉和养育花草树木。我们可以利用技术,让它以人工水域、喷泉或瀑布的形式出现。水景的设计要考虑到噪声、气味、深度、流向。水体可以存在于小区的绿地环境中,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单体景观存在,为了丰富水面的景色,水体中可适当的点缀种植水生植物。利用现代科技我们可将其进行塑造,产生不同的视觉、听觉、触觉的效果。它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与建筑、雕塑、植物相结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水在静态下形成一个静谧的艺术空间,能将四周的景物、树木、建筑甚至天空都映照在水面上,丰富了视觉,动态水景可以利用技术由喷泉,人工瀑布来营造。
花草树木是构成园林不可或缺的物质材料。植物配制力求作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作为装饰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改善环境。树木花草可成荫投影,减少眩光和热辐射,改善小气候,衬托建筑,还可供人们鉴赏,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对称式布局的植被可以在建筑物周围种植,也可以局部对称,自由式的植被布局没有明显的轴线,在灵活、自由、多样的布置绿化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地形,如水池、小山丘等自由分布,构图灵活,富于变化,给人以动感。为了使视觉空间更加丰富,可以种植藤本植物和攀爬植物来美化墙面、阳台、庭廊等。植被的总体布局应与整个大范围的空间环境取得一致。
另外,现今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型材料和技术,我们应在现代化的住皂区内应加以运用。如灯光的使用。在功能方面:它可以对道路、广场、安全防护进行照明;在美学方面,白天灯具可作为环境景观的点缀,其造型可成为引人注目的小品,夜晚的灯光丰富景观空间色彩,成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现与白天绝然不同的艺术风采,以崭新的姿态展露在人们面前,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音响设计也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在小区内的科技元素之一,特别是在住宅小区环境景观中背景音乐的普遍应用,从听觉方面增强空间感染力。还有游乐设施,现今小区游乐设施已成为住宅环境景观中重要的设施之一。健身器材、网球场、羽毛球场、以及游泳池等大大地丰富了小区的文化生活,给人们提供了健康的娱乐方式。
以上所提到的灯光、音响、游乐设施等,除了它们本身的功能之外,它们的造型及制作材料都要符合整体的景观环境,不能与这个环境格格不入。在现代的居民区景观设计中融入园林造景手法,比如“借景”,将有限的景观,利用自然、地形和环境的特点来组织空间,人们在俯瞰、仰视、远眺、近观之时,既能看到如画的景观,又能引人入胜。而这也需因地制宜,一个小区内景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专业人士的精心设计,栽植与维护等保护措施。经过一段时期的养护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仍然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并应该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社会主义现代景观建设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陈永生,管欣.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o6,34(1):37―38.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起源差异;文化差异
1.中国古典园林
清代乾隆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最后繁荣时期,号称“乾隆盛世”,此段时期集中兴建的一大批优秀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成为我国园林发展史上并驾齐驱的高峰,可以认为是整个封建社会园林创作的总结。它们全面体现了传统园林的美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的结晶,在从古至今的世界园林舞台上,是令观众倾倒的最精彩的角色之一,故研究乾隆盛世园林美学思想的意义,是我们揭开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内涵的最佳选择.以下我们便以乾隆时期的中国园林为例,说明古典之美。
2.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美学思想
绘画乃造园之母!此时期私家园林受到文人画的直接影响,更重诗话情趣,意境创造,贵于含蓄蘊藉,其审美多倾向于清新高雅的格调。此时期的园林代表作品可推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扬州影园,其审美特点是“接近自然”。
无锡寄畅园主体是自然风光,其妙在“利用地形,巧于结合外因,冶内外于一炉,纳千里于咫尺”。借景使景观达到近水远山虽非我有而若为我备的境地。从文徽明所著《王氏拙政园记》可以看出拙政园是从“逍遥自得,享闲居之乐”出发,淡泊自然,故信步园内,眼前山林深郁,池水连绵,“滉漾渺弥,望若湖泊”,仿佛置身于纵横淋漓的山水画卷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这种旷达与超逸的园林审美观从明中叶一直延续到清初,至乾隆时,园林美学思想起了巨人的变化。由于清初大兴文字狱的结果,文人按照官方的文化标准多醉心于八股制艺,结果明代富有浪漫气息的文艺思想被窒息了,园林艺术创作形成了形式严谨、技术性强的一套程式。特别是在皇家园林艺术创作中,更表现了一种统一的风格,一种共有的审美倾向,如:大内御苑、离宫御苑、行宫御苑等。
3.西方古典园林
西方的古典园林无论是皇家还是私人大部分讲究的是规整、对称。规则的几何形状往往给人理性、宏伟、庄严的感觉。其中尤以法国的宫廷或庄园园林为代表。
在对园林建筑细部的精雕细硺上,西方古典园林相较与中国古典园林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在建筑形态和规划上西方古典园林中宫廷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只在规模不在形式。他们大多都是有一个主体建筑,然后小型的建筑、构筑物在它的周围或者中间点缀、搭配。这样突出主题会使得园林整体布局显得简练、大气。在一些小的园林建筑形式上,喷泉、花斗、规则绿篱都是西方古典园林的特色性形式。
4.起源的差异
中国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在几千年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中国园林”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迅速发展的园林已具雏形。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人们尚未建构完全自觉的审美意识。然而“师法自然”作为中国园林一脉继承的基本思想已扎下了根,它以自然为审美对象而非斗争对象。这一思想形成过程是基于人顺乎自然、复归自然的强大力量,这种朴素的行为环境意识是由稳定的文化固有思想决定的。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公元前三千多年前,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因其每年泛滥,退水后需丈量耕地而发展了几何学。古埃及人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用之于园林设计,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为代表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园林的兴盛,古希腊造园就如古希腊建筑一样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是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古希腊被古罗马征服后,造园艺术亦为古罗马所继承,并添加了西亚造园因素,发展成了大规模庭院。到此,西方园林雏形基本上形成了。萌芽时期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地生活而同自然界的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农业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天人相胜”的观念、理性的追求已体现在西方园林之中。
基于其地理环境不尽相同,对自然的态度和观念的不同,中西方传统园林发展产生了迥异的结果。西方园林从一开始就同秩序密不可分,从一开始就是与自然抗争,并试图征服自然来产生他们认为的和谐美。而中国园林一开始就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去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他们利用自然的可持续性在为自我服务的同时“创造”出自然式的园林,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自然美的园林风格。人与自然在起源上是合一的,随着时空的发展变化,人被动地从随同自然向改造自然进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和西方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自然,又以不同的方式和态度去改造和征服自然。
5.文化背景的差异
园林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要探求园林的发展,就必须针对园林背后蕴涵着的文化及思想进行探讨。
5.1世界观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与西方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
5.2自然观的差异
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例如造园的要旨就是“借景”。“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风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织成曲。即使皇家园林,亦比西方皇家园林有着更多闲情逸趣。
在西方哲学传统主流中,几乎一边倒的是人与自然决无和谐相融,而是你死我活地只有相克。西方园林经过古罗马、文艺复兴到十七世纪下半叶形成的法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一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抗争。他们肯定个人,肯定现实生活,求生存的竞争,促进了园林的发展。可以看出西方文化思想的发展,是从人与自然相分开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的。
5.3实践理性的差异
中西方都有理性主义。中国民族特点是实践理性精神。中国人基于一种整体本体的思考,理性趋于具体化。而西方人则趋于抽象化。所以我把中国的理性主义叫作具体的理性主义,把西方的叫作抽象的理性主义。跟中国人谈话最好多举例子、就事论事,而跟西方人谈话则可以多谈观念、方法、法则,他们的理论理性发达。
总之,这些园林起源、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审美趋向的差异,而直接导致了造园形式上的巨大差异。但是要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差异越来越小,当今园林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样——扬长避短、兼容并包。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2).
关键词: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简述
引言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而所谓园林艺术,是指在园林中运用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门类。不同的园林艺术特征需要通过不同的园林形态来予以表现。在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史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分别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而著称于世。
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人们习惯于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涵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自己经营园林。历代诗词歌赋中咏唱园林景物的佳句多不胜数。画家造园者更多,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园几乎全由画家布局;清朝许多皇家园林都由画师设计。园林的品题多采自著名的诗作,因而增加了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使得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有自然趣味,也符合形式美的法度。
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是造园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园林毕竟是人造的景物,不可能将自然美完全逼真地再现出来,其中的诗情画意,多半是人的审美经验的发挥,即所谓借景生情,情景交融。观赏者的文化素养越高,对园林美的领会越深。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见《世说新语》);明计成《园冶》论假山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都是强调在园林审美活动中主客观的密切关系。为达到调动审美主体能动性的目的,造园艺术家往往特别注重利用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因为假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绘画效果;二是景物命名。通过匾、联、碑、碣、摩崖石刻,直接点明主题。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
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是园林艺术设计特别注意要达到的目标。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而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要表现出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需要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为达此目的,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像清朝学者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就是要达到“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的境界,造成无穷空间的意象。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艺术,为了达到突破视觉局限,与天地融通的要求,造园的过程中还非常强调借景。借景包含借入与屏出两个相反相成的部分。《园冶》指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种种手法。中国园林运用借景手法创造了许多著名的美的画面,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景锡山宝塔;北京颐和园画中游、鱼藻轩借景玉泉山和西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置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
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在园林布局上,黑格尔曾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西方古典园林无论在情趣上还是构图上和古典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园林设计把建筑设计的手法、原则从室内搬到室外,两者除组合要素不同外,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特征差异的根源
中西方园林在起源上有着根本不同的用途,又因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审美特征的不同发展趋向。
中国园林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苑囿”,所谓“苑囿”,就是“筑垣以设境界而于其中饲养禽兽”的场所,供人类进行狩猎、通神、求仙、生产等活动,后逐步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山林川泽等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君子比德”、“人化自然”的哲理更直接地导致了人们对山水的尊重,因此要求园林以自然为审美对象,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发展方向,形成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整体布局。它还常与诗、画等相结合,楹联碑刻、雕梁画栋,给人以情景交融、遐想无穷之趣。中国园林的特点是将山、水、植物、建筑用绘画的法则进行设计布局,给人以含蓄典雅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相处的关系。:
西方园林起源于“菜圃”或“药圃”。为了农事的便利,将一块长方形平地划成若干方格,将蔬菜、药草等整整齐齐地种植于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并在此基础上植上灌木或绿篱,这就是西方园林的雏形。受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人们本能地将人与自然区别开来,他们喜欢一些具体的事实,并将所见所闻的事物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这一思想逐步发展,形成了西方注重个性,提倡人的尊严,强调人的价值的观念,从而导致了西方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要使人临驾于自然之上,体现在园林设计方面时就表现为以规则式为主体,用规则的几何形状表现人工的自然,中轴对称,整齐划一。花木、草坪、水池、道路、雕塑、喷泉等构景要素按建筑的法则来设计安排,显示出园林整体的人工图案美,从而表现出人对自然的奴役和改造的关系,其特点是气势磅礴、色彩绚丽、图案精美、空间开朗,给人以宏伟华丽的艺术感。
正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思想方式上的差异,造成了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特征上的不同,使中西的古典园林艺术交相辉映,称为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明)计成原著.园冶注释.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2](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翳然林水——栖心中国园林之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葛雷,齐彦芬.西方文化概论.中国文化书院,1987年版.
关键词:休闲式酒店;园林设计;景观布局
Abstract:This article unified the project example in detail to discuss the leisure type hotel botanical garden design idea, the botanical garden layout, the subject landscape design creativity and the landscape gardening characteristic and so on, exhausted the outline drawing enjoyable botanical garden expression means to build leisure type hotel botanical garden fitting together the ideal condition.
Key words:The Recreational Hotel;Botanical garden design;Landscape layout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2-0114-03
1设计背景
张家界湘电国际酒店是一家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为主题的四星级商务酒店,酒店建筑布局为层层院落深进的园林式风格,建筑物依山就势,借景抒情,和张家界自然风光巧妙融于一体。由于酒店的升级,原有的园林景观仅仅停留在绿化上面,只是通过种植一些常有植物和草皮达到绿化的效果,未能充分利用酒店优越的地理环境,各个院落设计空间内外渗透不够,建筑与景观未能有机地融合,内部园林景观无序,主题不够鲜明,文化内涵未充分释放,远远达不到休闲式酒店的要求。如何将酒店内园林景观与张家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地方文化特色有机融合,成为其园林设计关键的节点所在。
2酒店园林景观设计的主旨
本工程园林景观设计范围为酒店内部空间、主题园林景观、景观带绿化布置、屋顶平台绿化设计以及连廊等;根据酒店内园林景观现状,考虑到所处的位置、建筑风格、庭院空间、绿化现状等,拟在设计体现张家界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特色为主,特别是将张家界本土的水和石引入园内,在园内自然生成富有张家界野趣的溪流和山石,来与整个风景区巧妙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3园林景观设计
3.1张家界乡土景观的挖掘
张家界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峰密岩险,谷深涧幽,汇峰、谷、壑、林、水于一体,有三千多座奇峰异石,八百溪流蜿蜒纵横,景色奇、秀、幽、险;景区内植被丰富,花草树木种类繁多,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蓝本”。
金鞭溪位于景区东部,因靠近金鞭岩而得名,全长7.5km,自老磨湾至水绕四门经索溪注入澧水。溪流穿行于峰峦幽谷之间,溪水明净,跌宕多姿,小鱼游弋其中,溪畔花草鲜美,鸟鸣莺啼,树木繁茂,千峰耸立,构成极为秀丽清幽的生态环境,被称为“世界最美的峡谷”,“最富诗意的溪流”。
3.2景观布局构想
以张家界景区特定地理环境、地质景观为设计参照,以本地植物、山、石、溪流为造景素材,根据酒店建筑层院落深进的风格,充分利用空间高差进行合理设置和景观布局。在酒店内景观构思设想上,以金鞭溪为蓝本,自五栋至大厅,营造一条贯穿整个酒店的潺潺溪流,溪流流经的每个院落都有相应的景观主题,且溪流完全效仿自然,蜿蜒曲折,水质澄清透明,若隐若现。每个院落透过四季景观特征的表现,充分展现各个庭园空间不同的园林意境和韵味,从而让宾客充分享受远离喧嚣城市,亲近自然的愉悦心情,以达到休闲生态园林酒店的终极目的。再通过水池、溪流、园路、花草树木、亭台、山石等景观元素以及园林小品等造园手法,辅以现代背景音乐系统、光电照明系统,使酒店园林真正体现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自然山水与人文特色合二为一的美好境界。在各景点适当位置以景石形式突出景点的人文内涵。
3.3景观布局顺序
景点布局以五栋楼为起源,接外部山泉作为水源构建一条溪流,连接整个院落,直至酒店大堂,四、五号楼楼梯地段为溪流的源头;该院落以跌水、乱石丛表达“源”的理念,体现溪流的发源;二四栋三号楼前地段为溪流的中段,该院落以栈桥、干涸的河床、浅滩表现“寂”的理念,体现石与水的文化,餐厅前长庭地段为溪流的末段,该段以宽广溪流、深潭表达“纳”的理念,体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意境。大厅内为溪流的结尾。
3.4各院落园林景观设计
3.4.1起源(四、五栋间院落)
在楼梯处堆石造山,营造“水自天上来”的氛围,寓意溪水源头自山上而来,楼梯下设浅池,上铺鹅卵石引导起源水流,细小的溪水分两道蜿蜒向前。溪水曲折、婉转,中途流经人工堆砌的山谷最后在三号楼附近拐弯流入主题景观区。
3.4.2宁静悠远(三栋前部院落)
此处庭院面积不大,地处宾馆中部,显得格外静。当细流经过之前的酝酿到达此时已较为成熟。整个庭院陆地部分铺设小碎石,一条近似干枯的河道连接着前面的细流,将水引入一小潭之中,小潭中设三个涌水口,仿地下水涌出,一条木栈道穿插其中,全院野趣横生,令人虽置身闹市,仍能体验山野之幽。
3.4.3树大荫浓(四、二栋间院落)
院中那棵生长了几十年的桂花树是全院的灵魂,以院中的桂花树为主体分别设计峰回路转景石和园中小憩石凳休息区。充分考虑了院子的可进入性,使空间更加人性化,更具有一种书香气息。
植物运用上主要有:桂花、玉兰、红枫、南天竹等,随园景肆意点缀,突出表现休闲式园林的随意和轻松。
3.4.4蓄(二栋前部院落)
水流经过不断地积累到达此处已非常成熟,最后通过二栋门厅美人靠下部的跌水瀑布在二栋前积聚成了一个大的水面。依据地形又将水面做成三层跌水,水流从滚水坝跌下。水面中央设小亭,通达小亭的汀步用本地的红砂岩组成,水面一直延伸到走廊的方亭中,将方亭突出走廊的部分做成水榭的形式,周边设美人靠。水岸自然蜿蜒,用真石堆砌成自然驳岸。
植物运用上主要有:桂花、龙爪槐、芭蕉、杜鹃、荷花、马蔺等,从而将此园点缀得满园春色,情景交融,令人美不胜收。
3.4.5海纳百川(餐厅前部院落)
此处绿地地形狭长,自然形成落差,水流由二栋前大水面流经原由长亭改造的风雨桥,形成一段自然曲折的溪水,最后在自然高差处奔流而下,最后止于一深潭中,形成海纳百川的自然景观。岸线自然堆砌,石头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植物运用上主要有:桂花、桃花、海桐、鸢尾、芦苇等,通过多种不同风格的植物和水景,将此景观映衬出江南小镇诗情画意的意境,并充分体现出主景观的大气磅礴与韵味深长。
3.4.6大堂
大堂作为迎接宾客的地方,同时又在进入西餐厅的门口,正对大门,该处布置小型水池,自然岸线,水池内养红锦鲤,在原有的墙上凹坑内布置堆石,内设流水。
3.4.7迎宾小亭和连廊
迎宾小亭内直立墙面布文化石,底部堆石,和大厅风格布局保持一致。原有连廊进行整修,靠内部墙面取消,靠外部把原有的窗面形式,改为江南园林院落院墙的景窗,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
3.4.8其它小块绿化及屋顶绿化
需要种植绿化的屋顶,内布50cm厚种植土,种植天鹅绒,马蹄金等,屋顶边凌空时,围绕顶边种植迎春,让其自然下垂。
其它小块绿地在院落内部的小庭院空间内,布置丛竹、芭蕉、苏铁等,从而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典园林氛围。
4结语
休闲式生态酒店与现代功能型酒店最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良好的生态性和自然性方面,园林景观主题区别突出表现在“雅”与“静”上。因此,其景观园林比现代功能型酒店有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建筑空间的流动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所在,张家界湘电国际酒店园林景观改造设计正是在把握本土特色的基础上,糅合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造园手法,将张家界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巧妙地结合到一处,将动之美与静之美深蕴其中,从而给所到宾客一种如沐春风、自然舒适的惬意感受。该景观改造自2007年初施工完毕后,以其自然、野趣和富含中国传统文化趣味得到了甲方和四方宾客的大力赞赏。
参考文献:
[1] 陈国平,景观设计概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关键词:便生利人;古典园林;修身养性
中图分类号:TU-0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3-0042-02
收稿日期:2006-11-29
作者简介:温亚斌(1974-),女(汉族),山东蓬莱人,讲师;刘临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王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助教。
1 便生利人思想的起源
生,是华夏先民一种极远古地对自然的一种认识,人们首先从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开始认识大自然的,并且认识到阳光,水分等条件是有利于植物生长的,于是人们就产生了“便生”的观念,春秋战国时代的墨子就明确地提出:“是故先王作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墨子・辞过》),这就说明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懂得了建造房屋的目的是为了便生,便生这一思想也就从这时候开始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墨子后来在《墨子・鲁问》中又提出了“利于人为之巧,不利于人为之拙”,也就是说只有对人们的生存有利的事物才是好的,反之就是笨拙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事物。
便生和利人的思想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说对人们的生活生存有利的事物就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以人为本的,便生利人的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2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很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古代中一支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古典园林最初的产生和畋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未知稼穑”的原始社会,畋猎是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手段。农业文明出现以后,畋猎作为一种习俗流传下来,成为一种带有游乐性质的活动。据《尚书・汤誓》记载:商纣时期就开始经营苑囿,台榭,陂地,蓄养珍禽异兽,供君王畋猎之用,那时最有名的是周代文王的灵囿,方圆3500m,内有灵台和灵沼,还允许百姓入内,或畋猎或游玩。
从秦汉时期开始,造园之风兴盛,君王和富豪都竞相建造苑囿,这些苑囿之间的区别在于规模大小不同。从这时期开始,人们开始追求苑囿的可观性,可行性,可居性,追求一种贴近自然,超脱世俗,颐养天年的修身之道,和最初的畋猎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自然界有着很深的山水情结,如晋代的陶渊明有著名的诗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谢道韫的“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古诗源・卷九》谢道韫《登山》)可见古代人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喜欢大自然,认识到自然山川对于人们的生活有调适和改善的作用。先秦时期的《吕氏春秋》在讲到长生的问题时,说到“为苑囿园池以观望劳形,”并且进一步解释说,观望劳形的目的是游观娱志,调养性情,以此达到长生不老。
中国的古典园林强调游观娱志,调养性情,注重自然景观与人内心的交融,通过把山水景物人格化和人性品格物质化的比较,以物喻人,以物比德,以物明志,达到一种心灵的感悟,使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孔子很早就提出这样的观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这种儒家的思想把自然景物的美与人格品德的美结合起来,知者明白事理,象水一样周而不滞,仁者安于现状,象山一样静而有常,这些都是古代人们朴素的养生之道,所以说古典园林发展到后来,其主要的指导思想就是便生利人。
3 中国古典园林中所体现出来的便生利人思想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世俗文化,古典园林大体有四种类型,以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以五岳为代表的风景名胜和寺庙园林。这些园林都体现了便生利人的思想。在这里我们主要以苏州的私家园林为例。
在平面布局方面:苏州的私家园林都是建造在城市中。文人士大夫阶层一方面想超脱尘世,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就在自家住宅内,或者另辟蹊径,在住宅的一旁建造自己的园林,以达到贴近自然,又能享受城市生活的目的。
这种私家园林为了尽量营造自然山林的野趣,所以虽然建造在城市中,但与喧嚣的城市又是相对隔开的。如苏州留园,从城市街道进入园门后,须经过六十余米长的曲曲折折、时宽时窄、时明时暗的走廊与庭院,才能到达主景所在的“涵碧山房”,这一段长长的路径不仅把城市的尘嚣隔绝在外,而且也使人们在走完长长的路径后,把刚才城市中的喧闹或者烦心事忘却脑后,情绪得以放松,心灵得到净化而进入悠游山水,怡然自得的境界。
在设计手法方面:我们拿借景这一设计手法为例,借景就是把园外的景色引入到园中来,如园林中水面的借景。古典园林中,水是一个主要的构成要素,或者是水面,或者是小溪,或者是瀑布都构成了园中的一个景致。静止的水可以使人的情绪安静下来,特别是一定规模的水面可以使人的心情安静下来,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达到静心养性的目的;流动的水可以使人的心情变得欢畅,把人的思想从尘世中拉回到自然的情趣中。在园林设计中,常常把大面积的水面留出,只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种植一些荷花,睡莲等植物,用以点缀水面,而把大面积的水面空出以倒影天空中的白云,静坐园中,俯看水中的天光云影,人们自然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从而使人们达到心旷神怡,超脱尘俗的境界。
4 《园冶》中所强调的便生利人思想
《园冶》是一本系统介绍造园思想及方法的著作,其中许多造园的手法就是从各个方面来满足人们的感官感受,书中介绍造园的手法都是本着便生利人的思想,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去引导人们创造一个取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超脱尘世的城市山林。
如视觉方面的设计上,《园冶》注重能让人的眼睛极目纵望,达到心旷神怡的境界,“……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这里强调的就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要极目远望,视觉所到之处,应该有一些晴山或者古寺的存在作为对景。
在听觉方面的设计上,强调要避开尘世的喧嚣,而把能听到蛙声蝉鸣看作是一大乐趣,“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蒴红蓼,鸥盟同结矶边。”在这里,虽身在园林,但思绪却伴随着远处的诵经声远远飞到了远处,忘却了俗世的烦恼,使心灵超然俗世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在嗅觉方面的设计上,追求从嗅觉感官上也能深切感受到一种清新的大自然气息,“曲曲一弯柳月,濯魄清波;遥遥十里荷风,递秀幽室”,明月,清风,暗香浮动,身心也好像浮动了起来,陶醉于暗香漂浮中,这样一种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对于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园治》中所体现的造园思想就是通过掇山理水,平堑疏壅,营造一种山林野趣,摒除人们的“心烦,气壅,志滞”(符载)。造园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更重要的是通过造园对人们的生活起到调节的作用,从而达到养生益寿的目的。
5 小结
儒家,道家的思想都认为,身心一致是修身养性的基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逃脱现实,寄情山水的一种心灵寄托。园林中的一石一木,都是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精神寄托,园林中山和石构成了一个幽静恬然,安然自得的佳境,人们在这里亲近大自然,与山水自比,与天地同体,陶冶性情,颐养天年。
参考文献:
[1]园冶图说,计成著,赵农注释.山东画报出版社.
[2]古诗源.中国文学出版社.
[3]诗经.中国文学出版社.
关键词:传统;文化;园林
Abstract: the modern city landscape is not only the recreation place of entertainment, but also embodies the features of city spir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city tourist attractions, how thoroughly mining city special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reveal city elegant demeanour, let garden become the city a banner, window,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direction is the spirit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garde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园林从殷周时期的“囿”起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受到了来自博大的华夏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影响。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以“乘物以游心”的方式,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它将建筑、山水、诗歌、绘画、雕刻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以其悠远的意境,使人的心灵与自然相忘相化。它融合了时间空间因素,让人在“咫尺之内,觉万里之遥”。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园林的影响
园林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它的内容和形式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的发达程度有关,园林又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世界各个民族都有具有独特风格的园林。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的中国古典园林,其独特个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构图精巧、小中见大。中国传统园林讲究“因势利导”“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小中见大”,讲究利用对景、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营造景观的层次感,实现空间的拓展要求,如北京圆明园用地广阔但不显空乏;北海静心斋用地扁阔却不显短浅,皆因构图精巧所致。这些构图艺术原理和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的设计和建造皆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2.追求意境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具有深刻意境和内涵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追求“意境”成为中国园林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也是情意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致力于把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协调起来的美的境意的创造,这给中国现代园林的创造灵感提供了不竭源泉。
3.景观元素的细节把握。传统园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包括植物、动物、图腾、典故等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景观元素,如古典园林中常用的蝙蝠纹样就代表“福气”的意思,而“牡丹海棠”则寓意“富贵满堂”,这些富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元素如果能有机的组合到现代园林设计中,无疑将给现代园林设计注入一剂清新的空气。
二、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从而将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可以说,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捷径。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合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就中国传统园林而言,有许多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现代风景园林师去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园林设计师应对中国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她的造园精髓,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设计出的现代园林作品应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
三、人文思想对园林传统审美观的影响
1.通过园名、景名、楹联表现意境。我国园林中常通过园名、景名等表现园林主题,把文化、思想、情感都自然融合,达到审美需求。如“沧浪亭”之名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表达造园者苏舜钦当时被贬心情,园名因亭,亭名因水。园中沧浪亭内“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诗句更是全园精华。文字在园中不是一种代号,而是起到点睛作用,表达人之情。景在这些文字的描述下上升到了情感境界。
2.赋植物以情,造景取意。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通常会把植物寓于人的精神。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蜡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形容某一意境,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海棠,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之意;枇杷则产生“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
3.借助文人和画家造园,融合诗情画意。中国园林滋生于东方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许多园林的建造请文人和画家参与,在建造园林时,将自己独特的理念融人到园林景观的建造中,中国古典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感彩。
中国现代园林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又会糅合一些时代的元素,园林人既要积极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发扬民族特色,又要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与国际接轨,以传统文化作为精髓,从形式上寻求升华,使渗透了活的传统文化的现代园林更加具有魅力。传统文化的介入对现代设计文化具有推动作用,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对现代园林设计的最大意义了。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金鸣娟.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农大出版社,2006.
[3]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植物文化内涵;园林景观;应用
1 植物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人们总是习惯于透过事物的形态等表征寻求其内部的丰韵,体现在植物方面,植物的不同形态、花色等往往被赋予象征意义,成为古代文人抒感的载体,当这种感受由个人向群体推广,获得大家的普遍认同后,植物的文化内涵随之产生。
2 植物文化内涵的赋予形式
2.1 植物的人格化
所谓植物的人格化是指运用比兴手法将植物拟人化,将其自然的生长状态或特定形态等与人所处环境类比,进而体现人们的憎恶等情感,实现个人感情的寄托,这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体现最为普遍。
2.2 植物的文化符号
植物的特定形态、颜色甚至名称都可以转化为文化符号,寄托人们的情感,成为触发人们联想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的联想和展现在古典文化中应用极为广泛,成为许多文化的初始起源,在人们的日常器物雕刻上给予体现,实现植物的文化内涵的生动展示。
3 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体现
3.1 植物与建筑的搭配
园林设计中,建筑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在园林中,根据园林的景观特点设计对应的建筑物,能够实现建筑与园林整体风格的统一,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然而,建筑并非孤立存在,应该注意植物的选择,实现植物与建筑的交相辉映。更为重要的应该借助植物的文化内涵生动地诠释建筑的主体,通过植物的文化符号作用和特定的文化内涵实现对建筑物,乃至园林景观整体的文化提升。
3.2 植物与山石的搭配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中,造型奇特的山石获得人们的青睐,成为游园观赏的重要对象之一。然而,山石的单独摆放会给人以生硬之感,难以营造舒适的情感体验。因此,古典园林中,山石大多与植物、水体相伴,其中,以植物居多,通过高低错落的乔灌木,色彩缤纷的枝叶花的搭配,与山石相映成趣,形成深邃的空间效果、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像,给人不同的情感联系,形成园林的亮丽风景。
3.3 植物与水体的搭配
中国的古典园林讲究“奇山秀水”,水体是园林的重要构成,能够增强园林的空间效果,营造幽深的意境。在进行水体造景时,大多在水体中心栽种荷花,水边种植垂柳或花卉,从而借助荷花、垂柳等植物的丰富色彩和形态提升水体的视角效果,从而形成虚实交相辉映的滨水景观。
3.4 植物与园林道路的搭配
园林中的道路既是人们游园的主要通道,其自身也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在园林设计时,应该注意园林道路的美化,实现道路和植物的良好搭配。一般来说,园林道路分为主路、辅路和小道3种,兼具不同的功能,植物的选择也有所差异。
4 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的文化运用
植物与园林建筑、山石、水体、道路等的搭配大多追求视觉效果,这是浅层次应用植物,在园林景观的营造中,在视觉效果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更为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借助植物、建筑、山石等园林构成要素的形态和搭配,引发游人情感的联想和共鸣,从而实现对文化的诠释,赋予园林景观人文性。主要的运用技巧如下:
4.1 借助植物增添景观的文化内涵
就园林景观而言,景观的主题至关重要,是获得游人驻足观望的关键所在。因此,设计中应该注意挖掘景观的观赏价值,除了常规的形态、色彩以外,还应该借鉴传统园林的设计形式,构建以植物为主题的景观,借助植物的文化内涵实现景观的人为影响。具体来说,根据园林的h境和风格定位,选择具有合适寓意的植物充当景观的主体,通过一定的排列和搭配,借助植物等园林要素,引发人们对审美的联想,实现文化内涵的诠释。
4.2 利用植物配置实现与周围环境氛围的文化统一
园林植物的配置要与周围环境氛围相融洽,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要抓住校园环境景观特色,选择用桃树和紫叶李等作为主干树种,搭配起来暗喻“桃李满天下”,颂扬人民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政府机关可以用竹子、荷花作为主要树种,表达公务人员虚怀若谷、出淤泥而不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我国古典园林;设计;运用
道家思想源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而《道德经》则是道家思想传承和发展的载体,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道,它在天地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也是一切生命发展的基本。道是宇宙万物发展的基本准则,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而和谐则是最为基本的法则,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世间的众生,它都是最终极的目标。道家强调自然法则,这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行为规范。道家思想从产生以来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影响,而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只是其中受影响的一部分。
一、老子道家思想的内涵
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道”,也是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道”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字,其中蕴含的内容却是十分复杂和广博的。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1]。老子道家思想中认为道是万物发展运行的根本,也是总的法则,古代不少的学者对道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在《淮南子•原道训》中,道就被解释是造化者,造化和道之间是一致的。而在《易经•系辞》中对道的解释是:“一阴一阳谓道”,道包含了天道和地道。在《易经•说卦》中把道的内涵进一步的扩大为天道、地道和人道[2]。
二、老子道家思想和古典园林之间的关系
艺术本是人们情感交流的一种手段,而我国的文化艺术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是我国本土化的思想。艺术的种类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文学就属于时间的艺术,而美术则是属于空间的艺术。对于园林设计而言,它是需要动静结合的,所以园林设计是综合艺术。
(一)古典园林中的道法自然思想
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为人们介绍了崇尚自然美的美学内涵,所反映出来的也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精神。园林可以说是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虽然它无法为人们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但是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就我国的古典园林类型,周维权先生曾做了区分:按照开发的方式和园林基址可以把我国的古典园林分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按照园林之间的隶属关系可以划分为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3]。但不管是哪一种园林,它们都有一定的共性,园林的设计要源于自然,却也要高于自然。这个特点是我国所有古典园林独树一帜的重要标志,而这种自然思想也是道家思想的内涵。我国古代在建设园林的过程中,会把道法自然作为主要的原则来遵守,园林中的山水、树木等都会模仿自然界的万物,最终达到更高层次的艺术效果。
(二)古典园林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我国古代的哲学中对人和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述,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它最早产生于周朝,主要是从当时的礼教思想中演化而来的。虽然我国的儒家也有类似的思想,但是他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儒家主要强调的是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而道家思想则是要追求人自身的和谐。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所提出的重要思想都很明显地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这种和谐的关系体现在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就是要充分的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人和大自然要进行和谐共处。我国古代园林所推崇的正是园林的自然天成,因此不管是园林的景观形式还是园林基地的选址等方面都充分地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国的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季羡林先生认为天是自然界,人是人类,合就是彼此理解[4]。
(三)古典园林中的神仙信仰思想
我国古代先人的很多行为都是受到了神仙信仰思想的影响,这对我国古代园林的设计自然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最早记录的园林形式是“囿”,其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就是用土堆成的高台,台的主要功能就是通神明和观天象。最后运用到造园的过程中,台的功能又拓展到了登高望远和欣赏风景等。道家的神仙信仰思想在秦汉仙苑式的皇家园林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史记•封禅书》中所记载的神话中就提到了“东海仙山”和“昆仑山”,这些神话故事都为古代的造园师们提供了借鉴和启迪。此后,“一池三山”成为我国最为经典的造园模式,不管是隋唐时期的西苑,还是西汉时期的建章宫,宋代的皇家园林,它们都具备了十分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求仙,这些都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人间仙境的向往。
(四)古典园林中的道家朴素辩证思维
对于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道家辩证思维对其进行了明显的解释,而且也论述了对立统一是最为永恒不变的规律,这种朴素辩证思维也影响到我国古典园林的建设,比如内外、高低、虚实等手法,在我国的园林创作中都是十分常见的。另外就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而言,最为核心的内涵就是体现出境生象外的意境,这和道家的“有无相生”思想之间有了契合点。
三、老子道家思想在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一)道家对比法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艺术门类中最为普遍的基本法则就是对比法,在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这种原则也是得到了很好的遵循。如果从概念上来看,对比法是十分简单的,因为它只需要把不同的空间放在十分临近的位置,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对比法。而在道家思想中,老子就指出,世间的万物都存在着矛盾,而且它也提出了不少的矛盾,比如最为经典的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矮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些思想都间接地指出了万物之间是以对比的形式存在的。关于道家提出的这种对比法原则在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体现,比如在我国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中,有不少的园林是存在于市井中的,因此它们的经营范围也很有限。但是为了可以达到小中见大的目的,就会选择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对空间的序列进行组织,也就是在进入园区的主景区之间,会先设计一些比较小的空间,这样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园中主要景区的特点得到进一步的凸显。比如在南京的瞻园,它就是使用对比方法来对园林的空间进行组织的。虽然院内的主要景区空间并不大,而且空间的规模也很有限,但是如果游客在进入这个主要景区之前,经过了一系列的小空间,那么就不会觉得主要景区的空间小了,而且还会有一种比较开阔的印象。另外通过空间之间的对比还可以起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比如网师园,它属于私家园林,主要是建设在住宅的西侧,而且园中还有部分地方和住宅区相互连接。连接住宅和园林的是一条比较窄暗的巷子,人们经过这个巷子进入到园中就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从而觉得园中的空间被无形地扩大了。如果没有建设这条巷子,而是直接进入到园中,必然是起不到这样的作用的。另外还有一些私家园林中也遵循了这样的设计理念,比如苏州的留园,都会在经过主要景区之前设计一个比较小的院落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当人进入到主要园区中时就会有一种视野开阔的感觉,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道家虚实法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老子的观念中,道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无形无状却又有像有物。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也将这种虚实观念运用的十分自然,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实物之间的对比,比如山水对比;第二,空间之间的对比,比如山峰为实,沟壑则为虚。第三,实物显现方式之间的对比,比如在苏州留园中的布水谷,如果从外部看,曲溪楼被遮挡了一部分,隐藏在山水树木之中,给人所呈现出的就是一种虚实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古典的园林就是我国美学的产物。在传统园林的设计过程中,遵循露则浅藏则深的原则,会把一些比较美的景观隐藏在偏僻幽深的地方,充分的实现虚实结合。我国的古典园林,不管其规模的大小,都是十分避讳把景物直接地呈现出来的,而是把景观部分遮挡起来,或者是借助于游廊引导或暗示。比如狮子林中的卧云室,这本是一栋高大的楼阁,如果是建设在空旷的地面上必然会让人肃然起敬,但是它却是深藏在石林丛中的,楼阁的周围松柏蔽天,只有楼阁的一个小角露在外边,这又暗示了这个楼阁的存在,表达的方式十分含蓄,却也引起人的兴趣。
(三)道家气化和谐思想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老子道家思想认为,阴阳是万物的两面,它们之间最终是可以实现相互调和的。这又被称之为是道家思想的气化和谐思想,那么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怎样表现出这种思想的呢?通过空间的对比,或者是布局的虚实变化,可以让园林的设计展现出节奏感,但是如果想要让园林建筑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展现的更加立体还需要充分的运用层次和起伏变化。比如谐趣园,园中的建筑物是疏密相间的,同时所有的建筑物也保持不一致,比如建筑物的体量、成熟、屋顶等都是不同的。在我国江南一带的园林中,更加强调层次的和谐感,比如苏州私家园林,很多都是依附于住宅的墙体来建造的,墙体本身的轮廓就不断变化,在这种侧墙上再特意地设置一些背景,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陪衬作用。另外苏州的畅园、鹤园等,它们的立面组合节奏都比较和谐,给人留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四、总结
道家思想是在我国本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和我国人民的生活习俗更加接近,从产生就无时无刻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同样它也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提供了不少的理念,让我国的园林变得更加独特。最具有代表的江南一带私家园林更是将道家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使道家思想和园林设计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彭泽立:道家美学思想与当代艺术的继承和发展[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01):57-59.
[2]乔永强,陈元欣,周曦: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13-16
[3]易博文: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相通之处[J].中外建筑,2015(0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