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

体育商业化的表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商业化的表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商业化的表现

第1篇: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 当代体育商业化;发展进程;经济联系

体育从本质上讲仅仅是人类强身健体,竞技娱乐的一种人类肢体行为,并不像其他基础人类生产活动一样创造现实的物质财富。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体育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衡量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同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体育快速发展的基础,而从体育的角度来看,体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体育的发展需要有物质做基础,同时也能为社会大众创造物质财富。总之,现代体育运动不再是单纯的人类肢体活动,它已经越来越商业化。

一 、体育商业化进程的社会历史原因

1896年,雅典举行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1980年,莫斯科举行了第2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期间的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奥委会谢绝了商业的介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体育同样发生着变化,让体育这种原始的人类活动越来越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原因很多。特别是西方工业革命以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大大加强,交通通讯越来越便利,城市化加剧等因素构成成了现代体育的商业化发展的总体环境。

1、工业革命后社会工业经济大发展

18世纪中叶,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当时最先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是纺织业。而和纺织业密切相关的体育,也因此获得较大利益。最显著的特点是,纺织机械给服装、皮革制品等的生产革新带来了手段上的大进步。先进技术采用的同时,新产品的也源源不断,这给体育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不仅提高了体育装备的质量,而且促进了体育用品的大小、形状、重量的标准化。而在今日,ADIDAS,NIKE等全球体育用品巨头的每一款新产品,都会对某一体育项目产生不小的影响。可见,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和影响,这其中自然包括体育活动。纵观现代体育的发展史,特别是工业革命开始之后,新技术、新材料和最新科技成果运用于体育领域的事例枚不胜举。

另外一个促进体育商业化的因素就是城市化。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的社会过程。城市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在这个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人们生活丰富而复杂,这种生活方式与经济建设活动一道容易使人产生紧张感和精神上的疲劳,这意味着城市生活需要用某种方式缓解压力,所以体育休闲娱乐的各种方式应运而生。从这些方面看来,城市化一方面为商业化的观赏性体育提出存在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作为休闲娱乐的前提条件,即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享受的要求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所引起的活动替代要求。

2、新交通运输与信息技术出现

现代交通工具为具备休闲条件的人们去滑雪场、海边网球场及赛事现场提供了有效交通手段。而飞机更是为跨地区观赛提供了高效率的交通工具,也为国际性体育赛事营销提供了条件。

二、体育商业化进程的社会历史原因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急剧发展,资本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育甚至被西方国家称为现代社会中的“摇钱树”。其表现如下:其一是在职业体育赛事中观众人数大幅度增加;其二是大众体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总的来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城市规模的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体育商品化不但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现代媒体的飞速发展,而现代的信息平台,如:收音机,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把体育真正推向了大众化。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出巨大的利润,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便利。现代媒体与现代资本主义的消费理念的交织在现代体育的发展进程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三、现代体育商业化进程中的一些典型范例

1、1984年奥运会

1896年至197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经历了8O年辉煌而艰辛的历程之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尴尬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经济投入与产出的不成正比,其主要表现为亏损状态。最著名的是1972年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和1980年的前苏联莫斯科奥运会,这两届奥运会都是血本无归。转机出现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当年就只有美国洛杉矶市提出了申办申请。洛杉矶市议会在奥委会做出决定之后召开会议,就是否由市政府承办奥运会问题进行了专家讨论,不幸的是,带有鲜明美国风格的与会专家作出了拒绝使用财政收入承办奥运会的决定。根据以往由国家财政支持奥运会举办的惯例来看,全球奥林匹克运动竟面临着夭折的危机。出面打破这一僵局的是美国著名企业家尤伯罗斯。他采用了以私人企业筹资承办的方式,这种方式扭转了奥运会的命运乾坤,并使23届洛杉矶奥运会成为了全球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典范。1984年的奥运会共有14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规模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但是意外的是,不仅没有亏损,还盈利了2.2亿美元。TOP计划或者称奥林匹克全球赞助计划就此出炉,1984年奥运会的这种由赞助商通过向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组委会和其余的国家奥委会提供资金、企业产品、技术和服务来支持奥林匹克运动的模式,成为后来承办奥运会国家的商业运作模式,也成为奥运会历史上比赛之外的一个传奇。

2、美国NBA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美国NBA发展困难重重,从内部看来,球队水平与规模参差不齐,球队之间竞争机制极其不完善;从外部看来,NBA劳资问题突出、球员引进与输出相关规定不完善等亦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NBA主席戴维?斯特恩从当时的情况出发给所有球队制定了一项薪金封顶制度,实现了富队与穷队的平衡,使NBA比赛日趋精彩,NBA商业模式得以形成。把体育定位在是与餐饮、零售业具有相同第三商业性质的一种商业活动,只不过它提供的产品是比赛,产品的质量要求是精彩,典型的美国文化而已。但是不管怎么说它能刺激大众的体育消费,从而带来商业机遇。

3、英国足球超级联赛电视转播权

世界体育商业化的发展,与电视介入体育比赛是分不开的,当然近几年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它的领导地位,不过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仍然是主流媒体。近年来与电视有关的体育商业化的又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水平职业足球联赛-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电视转播权出售。北京时间2007年2月12日,天盛欧洲足球频道在北京召开新闻会,宣布他们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英超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转播权,而且不会转销给各地方台,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 除非你付费开通月租高达188元的天盛欧洲足球频道,否则你在其他任何电视台都看不到英超比赛!全球有81个海外传媒机构购买了英超未来三年的转播权,覆盖208个国家和地区,总价值达6.25亿英镑(约合12.3亿美元),加上英国国内和爱尔兰,英超联盟公司在全球卖出了27.25亿英镑(约合53.2亿美元)的价格。广大铁杆球迷一边掏腰包支付费用一边哀叹天下再没免费的午餐的时候,无奈地见证着现代体育的越来越商业化。

总之:体育本质是一个娱乐活动,同社会发展程度,社会意识形态,尤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经济更是体育发展的基础,在经济促进体育发展的同时,体育对经济的发展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体育在当今社会已发展成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的产业之一,而作为一个产业,体育在当代社会中已经全面商业化。

【参考文献】

第2篇: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

在这里我仅举数例,以供大家探讨。

第一是“身体意识时代”。中国自古就讲求养生,老子学说、道教教义、黄帝内经无不非常关注养生。养生现在已变成一个积极的概念。不仅在于延年益寿,更在于提高生活的质量。因此,西方有人认为现在世界进入“身体意识时代”。也就是说把健身强体与选择健康的食品和形成健康的食品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互补。新兴的身体意识科学把体育理论、心理健康、食品营养、回归自然等因素结合起来,使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更有质量。

第二是“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国际奥委会认为日前体育运动的毒瘤有:使用兴奋剂、体育运动中的场内场外暴力、运动赌博、竞赛中的欺诈等。真正彻底的解决办法还在于加强教育,增加体育运动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素养。这一点对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有两部巨著,一部是论述经济发展的《国富论》,另一部是论述市场经济下人的行为的《道德情操论》。没有道德情操的市场经济不是好的市场经济,体育运动的职业化、商业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如果忽视文化教育,忽视道德约束,任贪婪和不择手段泛滥,难免会走上歧途。中国足球职业化道路中所经历的那些事情,引以为鉴。

第三是“体育运动成为体现国家的新特征”。在世界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趋向一体化的过程中,只有在世界性的比赛,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国家是被明确体现出来的。人民在参与或观看这种激烈的比赛之中,民族国家意识被激发,民族国家的认同感被激发,因此,我们可以说体育运动及其表现出的成绩、名次成为了体现国家的新特征。世界各个国家实际上都在巩固和加强这些国家特征,而不是在削弱它。

第四是“从体育运动中产生的钱应用回到体育运动中去”。这是国际奥委会竭力提倡的一条道德准则。随着体育运动的职业化、商业化发展,体育运动可以作为“生钱”的一种工具了。也因此,体育运动朝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就提到日程上。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早就提出过这样的警示,“是体育家领导体育商业家,还是容忍体育商业家领导体育家。”

第3篇: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

论文摘要:从概念上对社会学、体育社会学进行了比较。体育社会学对足球训练的冲击力主要从足球运动的功能、足球运动异化来体现。重点论述了体育社会学在足球训练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足球运动是通过足球训练和比赛表现出来的,正确处理好体育社会学与足球训练的关系,是足球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一、体育社会学和社会学的关系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将社会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解释体育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加深人们对体育的理解,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它又要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体育基础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必将增加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学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统合性的科学。

二、足球运动的体育社会学分析

足球运动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以世界杯和各国的职业联赛为核心的足球竞赛主宰了足球运动的发展命运,成为当代足球运动的主体。它深刻地作用于人类,强烈地干预社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和平、进步和温馨,但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困扰。

1、足球运动的功能。

足球运动的政治功能一直是我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体育社会学讨论的一个热点课题,这个问题集中表现为对比赛成绩的认识上,我国民众对足球比赛具有较高的倾向性,他们从足球比赛中分享着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悲哀。民众对足球运动的价值观,是娱乐性强于竞争性,是获胜高于参与,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每一次足球比赛的胜利似乎象征着战场上的胜利,满足了人们在历史上积淤下来的民族复仇心理。人们只关注足球比赛的结果,而不重视比赛中运动员的技艺,自己也不亲自参与,这是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一个特点。还有学者对“5.19”事件的失利和日韩世界杯出线所造成的民众社会心理的落差,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发现民众十分重视比赛成绩的政治价值。成绩对足球的普及有促进作用,但对人们的足球行为无大影响,不直接改善人民的体质状况。

2、足球运动的异化。

对足球运动的异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体育社会学学者的注意,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1)骚乱是主要发生在西欧国家的一种社会顽症,在我国也时有发生。产生球迷越轨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足球比赛自身的吸引力可能造成观众难以抑制的情绪激动,当“个人意识消退”现象出现,观众因罪恶感、害怕、羞耻而构成的自我控制失灵,就激发了球迷的越轨行为,某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也可以使球迷借机生事。球迷的越轨行为常给社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和造成不安定团结的社会气氛。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2)足球运动的商业化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随着大批以商业牟利为目的的足球俱乐部、职业运动员出现和发展,各种足球比赛上出现的大量的商业活动,如广告、出让电视转播权,出售纪念品,运动会指定产品等,伴随着足球运动的商业化趋势,出现的就是运动员的高价转让、体育赌博、运动员之间的明争暗斗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足球的商业化发展确能给当今世界的足球比赛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支持了足球比赛活动的群众化和大规模化,因此足球运动爱好者的商业化逐渐公开化和合法化,而足球运动的商业化造成的社会后果是体育工作者十分忧郁的。

三、足球训练的体育社会学分析

足球运动是由足球训练和比赛表现出的。其中足球训练对运动成绩的获得起决定性的作用。足球竞赛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已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足球训练的领域中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足球训练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足球训练的社会背景。

足球运动的社会需求是足球训练存在的基本前提。经济实力是足球训练赖以生存的基础。现在管理者、教练员开始重视足球训练的“效益”了,把经费和运动成绩联系在一起。有了“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有了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足球训练的质量和竞争意识。

经济体制也对足球训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把运动员职业化、足球商业化当成资本主义体育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足球训练的体制取决于市场的结构。足球运动协会、俱乐部将逐渐成为正常的运作形态,中国足球面貌的改观就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改革、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

2、足球训练的社会环境。

(1)足球训练与学校教育。

足球训练含有教育的成分,足球训练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训前教育、训中教育、训后教育,都会影响训练的质量和前途。高水平足球训练必须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使足球事业得到全面扎实的发展。

(2)足球训练与家庭。

家长对足球运动的基本态度,决定了青少年儿童对足球训练的参与程度和积极程度。家庭对运动训练的基本态度取决于运动员最终在社会上的地位,而运动员出路取决于运动成绩和在训练期间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较高的淘汰率和较低的文化程度以及较高的培养成本使家长望而却步。当前中国大多数家长对花费大量财力、精力、耽误文化学习使子女成为足球运动员采取不支持的态度,使得中国足球的训练人口急剧减少,这是中国足球训练急需调整的一种外部环境。

(3)足球训练与大众传播媒介。

当今世界体育爱好者的发展是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支持的。足球运动更以大众传播媒介为生存的一个支撑点,因此体育社会学把足球运动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作为一个研究内容。足球新闻的激烈竞争性、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国际性和紧迫的时间性使足球新闻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当前我国非体育报刊的足球宣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足球报道大量增加的同时,对足球运动的宣传和推广也有所发展。

足球运动员营造着看台文化,又必须得到看台文化的支持。当今世界看台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看台文化对足球训练的反作用也越来越强烈。社会对运动员的褒贬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影响着足球训练。如何正确地,有效地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推动足球训练工作,已经成为教练员必须研究的问题。

3、足球运动员的社会角色。

足球运动员是足球运动的主体,是足球文化的创造者,他们与教练员构成了足球训练的一对矛盾。又与观众之间构成足球竞赛的一对矛盾,运动员在当今世界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角色。因此,他是体育社会学重要研究对象。

足球运动员具有较同龄人更为强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性。他们的社会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他们追求的功利有国家的社会的,也有家庭的个人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他们具有创造意识,挑战意识和攻击意识,心理指向比较积极。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但生活阅历和经验较同龄人丰富。运动员是一种社会榜样。社会常常指导他们作为一种民族英雄、青年楷模来塑造和宣传的。他们是社会忠诚的形象代表,他们要倾其全力忠诚他们所属的国家和团体。

4、足球运动员训练中的社会关系。

(1)足球运动员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体育界的一个标志性的群体,对这个群体的研究是体育社会学的重要任务。足球运动员群体,是以参加足球训练和一比赛,提高足球技战术水平并以取胜为目的的社会群体。在足球运动员群体中有较为严格的群体规范和角色分工,这是由足球运动员群体具有强烈的对外竞争性决定的,群体的规范化包括纪律、章程、职责、权利义务、体育道德等约束力。足球运动员群体也是所有体育群体中对外排斥和对内凝聚力最强的一种群体。一般来讲,凝聚力越强,该群体的足球运动水平越高,反之亦然,两者互为因果。影响足球运动员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内部环境因素是:目标认同、教练工作方式、成员在满足需求上对群体的依赖感等。群体凝聚力综合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队员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队员的人员互动类型,队员的内心状态,队内气氛,教练威信等。

(2)足球运动员与教练员。

足球运动员和教练的关系是足球训练的基本社会关系。大量事实证明,足球训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运动员和教练之间是平否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我国有的专家认为足球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有的专家持否定态度。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少,要加大这方面研究的力度。

5、足球运动训练中的社会问题。

(1)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

足球运动员还是一种需要继续社会化的社会角色,社会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全面负责。他们自己应正确理解自己的处境,做好继续社会化的准备。我国足球运动员由于专业化年龄偏小,一部分运动员不能得到较完整的文化教育,同时又受到某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干扰,整个足球运动员队伍忽视文化教育成为一个较普遍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不仅给运动员的选拔,退役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给管理训练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使运动员队伍违纪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2)高成本和高淘汰率。

现在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周期增长,从五、六岁就开始进行足球的系统训练,如果坚持踢球到十八、九岁被选拔进入俱乐部一、二线队伍的已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淘汰下来的队员将面临人生的重新抉择。培养足球运动员高成本和高淘汰率是我国足球训练环境中最现实最具体的社会问题。

(3)运动员打假球问题。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打假球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背叛,不仅是对运动员职业道德的违逆,而且是对体育精神的公然践踏以及对足球文化的粗暴蹂蹭。

(4)运动员的资格作弊问题。

第4篇: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

中国体育组织大致可分为三类:行政管理型,例如各级体育政府部门;经营管理型,包括提供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的公司和企业,例如体育用品生产商、职业体育产业机构等;公益服务型:各种体育社会团体。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以上分类并非截然的划分,各种体育组织之间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某一体育组织可能主要呈现某一类型特征的同时兼具其他类型组织的特点。本文研究对象—刘翔团队(主要由田管中心、上海市体育局、教练和刘翔本人构成)就兼具以上三种类型的特点,其主管部门为田管中心(事实上刘翔团队的成员中包括田管中心官员),性质为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中国田协与田管中心重合,使其带有公益性特征;拥有商业开发权力又使其带有经营性特征。这三种性质混合的现象是刘翔团队的一个重要特征。媒体服务是指一定组织针对大众传播媒介需求而提供的无形活动和有形产品的组合。对体育组织媒体服务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将媒体视为服务的工具,即媒体工具论。第二,为媒体服务论,即“服务媒体论”。前者体育组织自视为服务对象,利用媒体作为自己服务。比如利用媒体进行宣传,获得外部消息等。后者把媒体作为服务对象,体育组织为媒体提供设施设备等有形服务或其他无形服务。后者是当今体育组织媒体服务的发展趋势。体育组织媒体服务直接服务于组织良好媒体关系的构建,其意义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首先,大众传媒作为“把关人”通过决定社会信息的流向与流量,能够赋予被传播者较为重要的社会地位,故而媒体关系的好坏在组织或个人社会舆论环境中居于关键地位;其次,新闻机构及人士作为组织外人员是沟通公共关系的必经之路,因此,良好的媒体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再次,在商业社会中,体育组织自身价值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大众传媒来达成,比如媒体转播费为体育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国内体育组织对体育媒体服务的认知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型赛会为首的赛事组织方开始重视体育媒体服务的作用,并且在奥运会等大型赛会中进行了良好的实践,不过,这种实践并未在各级体育组织(包括运动队、体育协会)中普遍开展。就刘翔团队在北京、伦敦奥运会前后的媒体服务表现而言,可以认为其对媒体服务并不重视。

从媒体服务角度看刘翔团队的伤情披露策略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虽然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一些信息、忽略另外一些信息的方式来影响大众对组织的认识和思维,然而组织仍然可以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从自身的立场出发,根据组织需要、公众需要进行议程设定。从体育组织角度出发,作为信息源,要在议程设置中发挥效力,取得主动权,就必须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或者整合其他力量,需求外部支持。事实上,强势的体育组织在议程设置上常常能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例如北京奥组委、国际足联等体育组织的一些活动和新闻会能够轻而易举地吸引众多媒体参与,而影响较小的体育组织也可以在出现球员触犯刑律、兴奋剂问题的时候与司法部门、权威检测部门等进行合作,借以增强自身的权威性。田径在中国虽然是一个影响力相对较小的项目,但是由于刘翔的巨大影响力,刘翔团队在议程设置上属于具备较强影响力的体育组织。因而,刘翔团队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充当信息源的角色,根据自身的议程信息,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以塑造良好的形象。然而,刘翔团队并没有善用其自身优势,错失了发挥其议程设置影响力的机会。纵观刘翔团队的新闻,其媒体服务策略的表现出“信息少、涉及浅、晚”的特点,具体到刘翔这次伤情的公布,仍然体现了上述特点。这与刘翔团队的伤情策略上存在的失误有直接关系。刘翔团队在伤情的上长期处于有意压制状态,这种压制造成外界对其伤势长期处于“雾里看花”甚至一无所知的状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姚明团队在姚明伤病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2008年,姚明在训练中受伤,之后姚明团队及时向公众姚明受伤的消息,并且通过媒体对其伤情进展、手术及恢复情况向公众做了持续的报道。长久以来刘翔和姚明是中国体育两张世界名片。相对于刘翔受伤所引发的海量的质疑声,姚明团队在其伤情上所采取的透明姿态却为其赢得了公众的理解与支持。这与姚明团队充分利用其议程设置的影响力而采取的开放方式有直接关系。其实,姚明团队的做法并非个案,体育组织面对运动员的伤情及时公开是国外职业体育通行的惯例。尽管在国外个人的健康信息问题受法律保护,是否公布出来要由自己来做决定。但由于运动员大都是公众人物,其所在团队都会给出诸如运动员身体哪个部位受到伤病困扰、进行了怎样的治疗以及需要多长时间恢复等相关信息。

刘翔团队媒体服务策略失误的深层原因

事实上,从北京到伦敦刘翔伤情的公布均不透明,2008年,刘翔的伤情一直被隐瞒到了比赛的最后一刻。因此,刘翔团队对于其伤情的隐而不宣,进而由此造成社会公众对其成绩期望值与赛场表现形成巨大落差,是公众不能理解、接受刘翔不能完赛事实甚至感到被愚弄的重要原因。刘翔团队媒体服务策略事物的深层原因如下。服务意识由于刘翔团队的人员构成特点及其组织性质上的行政管理、经营管理、公益服务三合一特性,刘翔团队无法像“姚明团队”那样按照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展开包括媒体服务在内的各项活动。在这个“三合一”的体育组织中,行政管理性质占据主导地位。作为一个行政主导型的体育组织,刘翔团队长于使用行政手段而非借助市场及媒体手段来达成目的。刘翔团队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一个负责组织与媒体之间进行联络的专职角色,这是有关刘翔的信息—包括伤情无法得以通畅的重要原因。对比姚明团队,刘翔团队不够专业,姚明团队的负责人章明基其实是在扮演一个新闻发言人的角色,遇到突况,他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答疑,此举最大的受益者是姚明,信息畅通,便免去了许多无端的猜测。这也是没有媒体服务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刘翔团队极少通过新闻会等渠道主动与媒体进行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团队还是沿用了举国体制下传统的与媒体打交道的方式,即把媒体当宣传的工具,只愿意少量地告知正面的消息以及中性的消息,对于负面消息则避之唯恐不及,主动告知媒体更无从谈起。然而,媒体毕竟是要生存的,并非因为你不接受采访就不发相关报道。刘翔作为举国上下广受关注的公众人物,其信息具有良好的市场。在正规渠道无法得到消息的情况下,各种小道消息就应运而生,而民众的猜疑也开始发酵,这些不实的报道有可能会对刘翔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2004年悉尼奥运会夺得冠军后,刘翔的商业价值呈现直线上升势头,成为众多国内外一线品牌的代言人。由此,刘翔团队走上了竞技成绩与经济收益双赢的快车道。从商业价值角度看,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与其竞技成绩呈正相关。刘翔2004年至今商业价值的走势也符合此规律。由于刘翔受伤必然影响其运动成绩,如果此信息让赞助方知晓必将影响其团队的经济收益,因此,刘翔团队在伤病信息时必定会对此进行考量,而采取保守甚至隐瞒的策略。

刘翔团队媒体服务的对策

第5篇: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社会价值极高。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是把武术中最直接、最简单的招法提炼出来,以快速击倒或摔倒对手为目的的竞技体育项目。1978年国家正式启动散打运动试点工作。1989年,散打被正式列为全国比赛项目。1991年散打成为世界锦标赛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举行了6届世界锦标赛,并且举办了首届散打世界杯比赛。1998年,散打被列为第12届亚运会竞赛项目。1999年,散打全面发展,新规则规定参赛选手除保留护裆、拳套外,去除了所有的护具,从而大大増强了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为散打运动产业走向市场打下了基础,散打运动作为第三产业,在日益増长的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许多城市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作为外来体育产业的跆拳道运动,在国内生意兴隆异常火爆,而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武术精髓一散打运动则被挤到乡下、城边等不起眼的地方,正在年轻一代中国人心中丧失立足之地。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主要心思都用在了武术散打如何进奥运上,对于市场开发,关心很少。传统武术作为中国的国技,至今还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跆拳道等技击类项目都有过迎合市场需要的改造经历,而散打运动还没有做出可以迎合市场需要的改变。跆拳道运动作为一门体育产业,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走上一条成功的路。”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扶持和商业推动,是发展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方式。

在很长时间里,韩国的武功流派也非常繁多,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韩国才通过政府的渠道,统一了名称、套路、口号和宗旨,进行了多年全方位的推广。此外,韩国政府在国内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弘扬他们的传统文化。在韩国凡是公务员、军人都必须会跆拳道,而军人的级别升迁条件中也对跆拳道的级别有一定要求,并推动跆拳道于2000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随着韩国影视在中国的热播,跆拳道在中国市场上火了起来。而在日本,相扑、空手道、合气道、柔道、剑道等都被视作国粹,政府大力扶持以不使其衰退。中国散打运动应该在商业开发上多学习跆拳道的一些可贵之处,这样才能使散打首先在国内市场发扬光大,进而走向世界。

二、散打运动的产业化性质及其商业化过程

体育经济学提出,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体育是一个产业部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散打运动作为一门体育产业,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大潮应运而生。散打运动不仅仅体现在竞赛场上的龙争虎斗,而且深深的打上了经济的烙印。散打运动事业如果缺乏物质经济作后盾,便如无翼之鸟,难以腾飞。因此,散打运动与经济联姻,解决了散打运动发展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使主办散打运动比赛的地区和单位再也不会因耗资巨大而犯愁,并从散打运动巨大市场中获得利益。

1.散打运动的产业化性质

我们之所以确认散打运动具有产业的性质,是因为散打运动以其特有的属性成为与国民经济诸多部门相互联系的行业之一。具体来讲,散打运动产业化,应有以下涵义。

首先,是使散打运动具有生产性。散打运动事业一直在为经济发展作贡献,但过去我们主观上把散打运动看成是纯消费的公益事业,不去研究散打运动的投入产出关系。没有自觉的把散打运动纳入体育经济发展的范畴,制约了散打运动的发展。散打运动产业化就是要把散打运动事业纳入生产领域,有意识地通过发展散打运动事业,推动整个体育经济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收入。

其次,是按工业化要求组织武术界的各种生产因素,即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对与散打运动有关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进行重新组合,以提高散打运动产业的整体素质。

再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环境,开发利用己有的及潜在的资源,改善与之相关的经营,以増强散打运动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实物型资源,就是人力型服务的实物化,如,散打运动书籍、音像制品、器材、培训班、建馆校、博览会、年会、擂台赛等。知识型资源,指科学技术等无形的使用价值,包括散打运动教学、训练、科研等知识型服务,一般表现为语言、形体示范等信息形式。活动型资源,指不能同生产行为在时间、空间上的分离,如各类大小型运动竞赛,节庆活动,媒体转播等等。

2.散打运动产业的商业化过程

散打运动是通过体育竞赛来最终体现它的社会价值。体育竞赛市场是人们对体育竞赛产品现实和潜在需求的总和。它是体育市场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拉动效应的市场。成功的运作体育竞赛市场,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竞赛产品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给竞赛举办方、媒体和赞助商等提供了很好的获利渠道,促进大众体育消费的増长,将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散打运动产业商业化过程和其他商品一样,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来体现其价值。散打运动产品除了实物型产品外,其产品交换形式和普通商品以实物换取货币不同,它主要是以对散打运动消费者提供身心方面的服务换取货币收入,而且交换是多方位的,除了常见的票房收入外,还有电视转播费、广告、彩票、技术、场地使用转让及咨询等费用。从交换的本质看,它是利用散打运动知识成果为人们身心健康服务。我们在这里探讨商业体育的时候,特别应该重视体育的娱乐性问题,重视明星在体育和娱乐中的作用。如果承认体育有娱乐的属性,那么在娱乐当中,明星的这种作用就不容忽视!体育产业里面的明星,其作用更不容忽视。也就是说,散打运动商业化过程,根本意义上就是散打运动知识、散打运动科技成果的“物化”过程,从而实现散打运动产业产品的商业化。

三、加快散打运动产业发展的对策

我国的体育步入了产业化的发展轨道,并且在短短的10几年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散打运动产业却明显落后于散打运动本身的发展,却一直只局限于以武养武的旧模式,规模过小,经营分散,导致形不成规模,对散打运动发展十分不利。要打破这一僵局,必须在坚持散打运动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在散打运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经营机制,加大改革力度,促进散打运动社会化,市场化。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尽快把散打运动纳入“职业化”发展轨道。职业化要求有一批从事散打运动产业的专职经营者、武校校长和经营管理人才。散打运动产业经营者不仅要熟悉市场运行的基本机制,精通市场经营策略,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有关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还要熟练驾驭散打运动产业领域的各项业务,避免经营盲目化,造成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等现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它所走经营、走市场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遵循市场的规律、遵循商业的规律,所以在“职业化”形式下,这个职业联赛、职业联盟如何经营和管理,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怎么处理好共赢、共生的关系,可能在当今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第二,要大力培养散打运动竞赛市场。目前,我国的散打运动产业只能说才初具雏形,散打运动产业的市场还不健全,基础还比较薄弱。必须在建立健全散打运动产业市场机制的同时,积极培养各种为散打运动竞赛服务的经济实体将散打运动从产业事业发展附庸地位转为依托地位,推动散打运动产业竞赛市场的形成,促进散打运动产业市场化。

第三,要尽快建立与散打运动发展相适应的各项政策法规,完善统一的技术规范体系。当前散打运动产业亟待整顿的内容有:武术馆校建设的混乱审批;教练资格的认定,学员技术水平等级考核缺乏统一标准;各种形式的虚假招生广告,培训缺乏统一收费标准;产品缺乏统一的行业质量和价格标准;商业性经济广告与赞助没有专门配套的法律法规等等现象。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经营是体育产业的“生存之道”目前散打运动产业市场发展的混乱状况,除了体育运动产业本身处于发展初期的原因外,与无法可依也有很大的关系。散打运动产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靠创新。首先在制度创新方面,要不断完善领导机制、用人机制、决策机制、营销机制、投资机制等;在技术创新上要建立科研和训练联合机制一科研为运动队提供有偿服务。

第四,要积极引导和开拓各类散打运动产业健康的娱乐市场。散打运动产业作为一项社会化产业,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散打运动产业竞赛有很强的观赏性与娱乐性,开发的潜力很大,要广泛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鼓励工商企业界赞助、投资。就企业品牌的营销来讲,参与到这样的活动对赞助企业不单是一种广告的使用,也是一种产品文化,通过这种产品和他的受众形成一种有效的时尚的交流,对企业品牌有重要的意义,它不同于一般的广告。社会参与、企业参与这样的大型运动及这种项目的赞助活动,在另一个意义上,也对推动散打运动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塑造富有时代特色的企业形象。从而推动散打运动良性发展,引导和促进散打运动产业消费,加快散打运动产业化进程,从而对我国的产业结构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五,争创散打运动产业品牌,扩大规模,提高散打运动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大科研力度,扩大规模,改变目前技术落后、经营分散的现状。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兴办集团性企业,生产竞争力强的用品、器材、服饰、知识产权,音像制品等。

第6篇: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 现代奥运会 现代文明 文化与运动结合

现代奥运会从诞生到现在已有一个多世纪了,奥运会经历了复兴、发展过程中无数风雨险隘,逐渐成为一个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国际运动,使得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地域环境的人们都为之倾倒。奥运会显示出的价值观、功利观所告知人们的,不仅仅是体育竞争的实力,更是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的竞争力;不仅仅是国家当今的世界位置,更是国家未来的世界地位。在人类的精神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体育运动的地位和作用,体育对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也随着现代奥运会的存在和发展而提高。可以说,奥运会把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距离拉近了。

一、奥运是人类精神的需要

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奥运会就是在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的一种独立、广泛而重要社会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把文化提升到“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的审美境界,与人类创造的各门艺术紧密结合。从精神文化而言,“体育运动不仅作用于生物的人,同时还作用于精神的人和社会的人。人们通过运动看到的是不断超越的进取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公平竞争的精神、团结友爱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奥运的公正、公平的竞争精神,召唤着人们身心的完善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这种精神力量的源泉就是“它以最直接、最不加掩饰的竞争方式呼唤着人的心灵,呼唤着人们表达自己久欲表达但又不易表达的那种‘征服’欲望”。同时,“体育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一种宣泄‘竞争欲望’的窗口。每当激烈的竞争展开,都会有数亿万计的狂热观众助威,把赢的希望寄托给与自己感情上、利益上相一致的运动员身上。与其说观众是期望自己崇拜的对象赢,不如说是期望自己去赢”。正如顾拜旦所说:“除体育运动之外,没有任何更便利的场所能使年轻人在娱乐和自由的时间内施展他们的精神力量和身体力量。”这就是奥运会长盛不衰的精神和力量源泉。

二、奥运是政治的角逐

1894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成立之时,在《奥林匹克》中就明确规定:“奥运会是个人或团体竞争赛项目中运动员之间的比赛,不是国家间的比赛。”并声称奥运以促进世界和平为宗旨,独立于政治之外。但是这种努力并未收到明显的效果,萨马兰奇在奥运百年回顾时说:“历史告诉我们,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政治是无所不在的。……自1896年来,所有的奥运会都是在各国政府的同意参与下举办的。”实际上体育常常陷入政治策略之中。在古希腊,体育直接为战争服务,为战争训练士兵。而在冷战时期,体育成了政治家没有硝烟的战争,体育与政治明显纠缠在一起。虽然国际奥委会有的领导说过:“我们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体育完全脱离政治。”从表面看,体育在自身表达方式上也说明这一点,但奥运的国际性使它无法摆脱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影响,竞技的结果和成就自然而然地要涂上政治色彩。这是因为,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力量,容易成为政治社会化的手段。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他们所穿的服装、标志所代表的是国家,胜利与失败也代表国家的一部分,这就必然和所代表的政治体制连在一起。另外,政治家也意识到,运动员还能充当国际亲善的外交政治家,因为体育运动是一种超越语言学、政治和社会障碍的国际流通语言。许多国家利用运动员的访问比赛达到政治目的。所以,有人宣称:“运动员是穿着运动服的外交官。”这就是说,这些身着运动装的“外交官”,以极其淡薄的政治色彩,发挥着极其强大而又难以替代的政治功能,在维护世界和平这一更高层次实现着崇高的政治作用。

三、奥运是经济的体现

现代奥运会与商业结合,从它诞生第一天就开始了。1896年首届奥运会在希腊举行时就遇到财政的困扰,在希腊王储的支持下,希腊人经过共同努力,终于解决了财政困难,使奥运会得以顺利举行。1980年,萨马兰奇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指出:“商业化是使体育运动适应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一个因素。”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赢利2.23亿美元;随后,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赢利4亿美元;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赢利已达十几亿美元了。在市场经济盛行的现代社会,奥运会已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商业,现代体育商业化的各种形式在奥运会上得到集中反映。门票、电视转播权、商业赞助及奥林匹克营销计划等,都能为奥运会和举办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商业化”是现代社会的主体行为特征,它有助于奥运事业的发展,但由于人性弱点的顽固性和竞技成果的功利性,我们有理由担心“过分商业化会伤及奥运会和损害运动员”。金钱的腐蚀作用是巨大的,但动力也是巨大的。奥运如何运用好商业这柄双刃剑,真正使奥林匹克运动在商业化的帮助下健康地向前发展,是摆在世人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任重而道远。

四、奥运是科技的展示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对全世界各国运动水平的总检阅,也是各国科技水平的总展示。在当今世界中,各个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提高之快,单靠大运动量和高强度的训练已经不行了。高新技术为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物质保障和理论依据。本世纪以来,运动技术发展很快,世界记录不断刷新,甚至达到或超过人类的极限。这些进步的背后,是体育科学化的结果。体育高度科学化的另一表现,是运用器材和设备。许多重要的成果、计算机、激光、现代传感技术、新型材料等加速运用于体育运动,塑胶跑道、电子监测所和各种器材、从头到脚的鲨鱼皮运动服装,无一不是高科技的结果。据国外研究,影响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因素有150多种,涉及数十个学科领域。

五、奥运是世界全球化的标志

全球化是人类不断跨越空间、制度和文化等社会障碍,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沟通以求共识的过程。奥运全球化就是基于人类世界全球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的。体育文化能成为全球性的文化内容之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育文化本身的通用性。它能使不同人群直接理解其体能符号,达到有效交流目的,使具有竞争、互动、娱乐属性的体育文化更快地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奥林匹克章程规定:一个女子项目有三大洲的40个国家开展,男子项目有四大洲的75个国家开展才能批准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从第1届现代奥运会9个大项43个小项发展到今天的第29届奥运会29个大项305个小项,比赛项目成倍地增加,这是每一届奥运会都有发展成熟的、被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认可的民族体育项目积累的结果。奥运会已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节日和检阅人类支配自身能力的盛典,同时,为全世界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施展力量的场所。奥运会的发展壮大,实际上正是世界走向全球化的明显标志。各个国家的传统体育项目代表了各自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成为奥运会比赛的项目,是各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大文化的融合。正如萨马兰奇所说:“文化与运动是奥运会的两大主题。”奥运项目的国际化,标志着世界文化正走向全球化。

综上所述,奥运会100多年的历史是伴随现代文明走过来的。作为文化与运动结合的奥运会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增强竞技运动的精神价值,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奥运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第7篇: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 全球化 体育全球化 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1 文献标识码:A

A Global Perspective of Sports

——Comment on"Globalization and Sport"

MA Ju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nghe S&T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interpreted this book "Globalization and Sport" by four profess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I introduce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book. I mainly analyzed these aspects: globalization and sports globalization, global flow of sports talent, sports globalization and media and global control of sport. While introducing the contents of the book, draw some inspiration and reflection.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sports globalizationl; sport culture

《Globalization And Sport》是由托比·米勒等四位教授合著,由伦敦SAGE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本书重点从体育与全球化的关系,阐述了当今体育文化的问题和现象。体育全球化的现象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典型代表,体育把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本书论证了全球化、组织化、商业化、美国化和电视化怎样成为现代体育文化的基础,同时注重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尤其强调文化学在解释体育的重要性,对种族、民族、民族国家、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解释。

1 全球化与体育全球化

1.1 经济全球化

作者论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他认为,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与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扩张的过程同步的。全球化的过程出现了“时空压缩”现象,而这种现象源于两个事件:一个是1494年的拖尔德西拉(Tordesillas)条约;另一个是1884年的华盛顿会议。拖尔德西拉条约是教皇为了调解葡萄牙与西班牙之间的殖民地争夺的矛盾而制定的,为此,把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导致了帝国的出现。这是第一次把对土地的征服和开发扩大到全球的范围。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格林威治为世界地图制图法的基轴。从此全球就成为政治和商业的舞台。

随着重商主义的提倡和帝国主义的出现,在1500-1800年间迎来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黄金时代,这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是以土地和自然资源为基础(如,铜、铁、煤)。大量的移民从欧洲来到了美洲,在1870-1914年这种变化最为明显,全球性的产品交换总量增加了3%。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国家资本被民族国家所控制。二战后,世界贸易主要被欧洲、日本和美国所控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显现出来。

1.2 体育全球化

全球化已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体育全球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作者从经济、国际组织、媒介、法律等方面论述了体育全球化的趋势。他认为,就像资本主义贸易被欧洲所控制一样,全球性的体育管理也被欧洲所掌控;跨国资本直接或间接渗透到体育中,跨国公司经济上对体育控制加强,私人企业拥有球队将取代国家组织的球队;体育产业化是现代文化产业的核心;经济、政治、文化变迁形成电视、体育和国家的新关系,电视在体育全球化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约束体育全球化过程的全球性法律将被制定;民间的、国家的全球性组织将控制体育全球化过程,目前,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美国是体育世界三大权力机构。

1.3 美国化

体育全球化过程是复杂的、渐进的过程。作者将体育全球化的过程分成两个阶段:(1)英帝国控制时代。在英国主宰世界的时代,经济的需求、战略的考虑以及人们传播文明的热情,这三个原因促成了大量的全球性移民,实现了足球和板球的全球性传播。(2)美帝国主导时代。美国借助体育产业化运作和先进管理理念,通过对跨国公司经营和传播媒介的作用使篮球、橄榄球、棒球成为风靡世界的运动。面对美国体育的强势传播有些学者认为体育领域美国化的过程就是美国文化的同质化过程。作者引用彼得·多尼(Peter Donnelly)的观点反对上述表述,认为美国化这一文化传播过程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即外来文化在传播的同时,文化的接受者有理解和抵抗外来文化的权利,同质化是与多样化并存的。

1.4 民族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者指出,民族国家是历史的产物,是在历史上形成并在近代才出现的。国家使民族形成一个整体,成为民族精神的归属,体育是民族精神的代表和象征。全球化过程是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互相作用的过程,民族国家对国与国之间的流动施加影响,而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又在宏观上规定民族国家的行为。因此,作为民族国家象征的体育,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的发展将更加复杂。一方面要实现民族国家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要进行自身的全球化。从而,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经济价值的载体,必须处理全球和本土的关系。

2 体育人才的全球性流动

2.1 体育人才的全球性流动的现状

体育全球化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体育人才的全球性流动。作者重点描述、分析了美国体育人才流动状况。体育人才全球性流动主要原因在于发达体育国家为解决自身的生产过剩问题而产生的。一方面,本国优秀运动员和观众数量已经饱和,另一方面,当地的运动员工资已提到很高水平。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通过在海外设立办事处、建立学校、高额奖学金等方式,在世界各地寻找体育人才和扩大观众范围,以此来维持商业的运作。

2.2 体育人才的全球性流动对英国足球的影响

作者重点分析了体育人才全球性流动对英国足球霸主地位的冲击。从英国足球的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足球如何成为英国国家的象征,又如何使英国成为外国球员竞技的舞台。20世纪初足球一直作为英国国家认同的象征、民族优越性和文化特性的体现。正由于这一点,英国本国因为内部民族认同的不同,使英国本土就有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各自不同的联赛。但随着英帝国霸权的消失、体育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国本土的联赛的球员已多数来自国外,而本国的球员也流向欧洲等地,以足球为代表的英国民族认同被瓦解了。作者认为这种现象来自两个原因:一是1989年苏联解体,使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运动员流向西欧。二是1996年欧足联取消对外国球员进入欧洲的限制。最终,大量体育人才的全球性流动导致英国足球霸权地位的丧失。

3 体育全球化与媒介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媒介运作商业化程度的提高,媒介与体育联系更加紧密,媒介推动了体育的全球化,体育全球化又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作者通过对美国的田径、英国的足球、加拿大的冰球、澳大利亚的橄榄球和国际女子网球运动与媒介发生作用的发展过程,揭示了本土的、地区的、国家的文化如何通过体育媒介的作用而走向世界的,以及全球化的体育媒介又是怎样作用于这些文化之上的。19世纪,这五项运动只是当地进行的半组织化的男性体育运动,后来逐渐走向职业化、组织化、商业化,由国家内部转向了世界。与此同时媒介也发生了变化,起初媒体由国家控制,主要转播代表国家的体育赛事,用来向听众、观众宣扬国家认同的观念。而随着媒体私有化程度的提高,媒体传播体育的内容开始多样化,世界各地体育赛事成为主要内容。起初体育与媒体结合用以表达民族国家认同的象征意义被瓦解,削弱了体育作为意识形态的作用,而使地区的、国家的体育文化实现跨国界传播。作者同时强调,媒体在扩大体育全球性传播的同时,更多受控于赞助商和广告商,加重了体育商业化色彩。

4 几点启示及反思

(1)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详细论述了体育与全球化的关系。不仅运用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的理论,而且重点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体育,对民族认同、种族、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用独特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2)本书论据详实。作者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追溯各项运动项目的起源与发展,阐述在此过程中体育与相关的社会问题及体育全球化问题相互作用的发展脉络。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和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项目进行描述,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体育全球化过程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资料详实,论据充分。正如作者在前言中强调的:“在讨论问题之前必须有充足的证据,这是本书的宗旨。”

(3)作者具有社会学家强烈的批判意识,运用体育运动中的事例,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美国化的同质化、民族国家的消亡等观点进行系统的批判。

(4)作者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更强调全球化是经济的全球化。但全球化的过程是复杂的,内涵是丰富的,全球化,不仅包括经济全球化,而且也具有文化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的内涵,本书并未涉及文化和政治全球化的内容。

(5)作者旗帜鲜明地反对体育全球化过程的美国化会带来文化的同质化,认为体育全球化过程是同质化与多样化的并存,本土体育文化可以成为体育全球化的组成部分。虽然他批判了文化的同质化,但他是站在西方国家的立场,认为文化同质化是在不同文化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平等的过程,否认文化霸权的倾向。但这只是作者的一种奢求,美国化的过程实质是一种文化霸权,本土体育文化正在被边缘化和弱化,他们进入全球化的过程充满了血与泪。正如万俊人所说:“在体育全球化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既是全球化游戏的主角,又是这场游戏的规则制定者,还是这场游戏的土裁判。”

第8篇: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

本文顺应时代的要求,对于我国体育产业管理的今后发展给出自己的建议。全文共三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阐述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概况,同时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予以揭示。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一下国外体育产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最后一部分则站在国外先进经验的立场上,对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给予了笔者自己的观点。

关键字: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产业发展

一,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一) 体育产业发展概述

我国体育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作为国民经济新怎长点的形象初步树立。特别是今年来,在国内消费需求不组,启动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体育消费持续增长,体育市场日渐繁荣,整个体育产业正在成为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新生力量之一,并表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面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全面探讨新世界我国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及对策,据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学校体育产业投入量偏小,投入渠道单一

我国体育产业化以竞技运动为突破口,相比之下,学校体育产业化路子显得捉襟见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级政府对体育的投入总量虽然不断增加,但体育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仅为4%,而体育支出在科教文等领域中的支出只占23%。

2.地区间体育产业结构不平衡,过剩与短缺并存

由于受经济、社会、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社会呈现二元结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十分明显。体育产业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在东部,尤其是沿海、沿江的大中城市,体育产业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发展十分迅速;而在西部,体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二.体育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体育产业

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头后体育产业大国,其原因正如George H .saga指出:“今天美国高度商业化的体育产业现象,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是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件在过去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结果,它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事先进的科技、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迅速增长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衍生物。

(二)英国体育产业

英国虽然事世界上最早形成体育产业的国家,但其体育产业却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作为最早将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及制度规则引入体育运动,从而开创体育俱乐部商业化运营的英国,不仅拥有家喻户晓的赛马运动,以及商业开发程度高居欧洲5大联赛之首的“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而且也已构建起了相当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经济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体育产业的产值在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1.7%是英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三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展望

1.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均收入的变化将引起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即当家庭收入增加时,用于购买食物 的支出相对减少,而用于教育、卫生、娱乐 、健身等方面的支出则显著增加。另外,由于我国家庭小型化,家庭劳务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再加上社会服务化水平的提高和五天工作制的实施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闲暇,这从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无疑将扩大体育产业的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9篇:体育商业化的表现范文

1.促进海派体育文化的全面继承和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体育文化已成为现代主流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的调节、控制和导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经济基础,先进的具有活力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可以极大地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形成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上海现代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海派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有利于海派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塑造具有国际一流、上海特色的城市体育文化.

2.大力提升上海市大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文化创新的动力就是来自于人们对体育文化的需要.促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要,让青少年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从而更加满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校园体育文化是深受学生喜爱的重要文化内容,是校园文化中的主流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特定的环境创造出特定的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交叉、融合,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亚文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真正内涵是追求体育与人文精神的结合,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体育道德,形成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念,达到精神、理想、道德、知识、人格、身体的协调和统一,引导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构建现代化、海派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丰富和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能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促进青少年对上海城市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就是对一个群体或文化的身份认同,又或者是指个人受其所属的群体或文化影响,而对该群体或文化产生的认同感.个体民族特性的形成过程须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中华民族特性是在接受、学习、运用、认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文化创新,发展体育文化的新观念、新内容、新样式、新手段,让人们更好地欣赏、接受、认同中国体育文化,促进人们对中国文化、上海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促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创新,有利于增强上海青少年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满足和增强人们的地域归属感.

4.促进上海学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化的世界舞台上,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文化同台竞技,多样性是全球体育文化生态的典型特征,人们对文化的选择有着自己的标准和喜好.发展有竞争力的体育文化必须进行文化创新,尽管我国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世界体育文化强国如美国相比,体育文化的竞争力仍然薄弱,我国很多体育竞技项目已经站上世界最高水平,但中小学生的喜好度、参与水平并不高,青少年竞技运动人才培养基础薄弱,这不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上海学校体育文化的创新,有利于形成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吸引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上海学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青少年运动竞技人才培养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路径

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在一定文化传统中的人群对其自身的文化来历、形成过程的历史以及其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和发展的趋势等能作出认真的思考和反省.通过对中西体育文化的价值差异有理性清醒的判断,对西方体育活动方式、手段加工改造,有选择性的吸收,与我国悠久的传统体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的文化结构和价值体系互为补充,构建本土化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体育文化.

1.国际化———融合外来优秀学校体育文化成果整合西方体育文化,就要继续学习、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的优秀成果,使其本土化.西方体育文化源于工业文明,在体育价值取向上,以“竞争”和“超越”为基础,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崇尚力量、获胜,西方体育文化创新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创造出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竞赛文化的雏形,成为西方体育文化的源头活水.17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欧洲体育文明复兴,英国的户外运动、德国、瑞典等国的体操等项目进一步成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回归欧洲.20世纪初至60年代,现代体育的项目文化、运动竞赛组织文化越来越成熟,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西方体育文化崇尚竞争,重视娱乐价值和观赏性,得益于商业化的内在驱动力,具有全球输出、扩张的本能冲动,对发展中国家的体育文化有着较大的冲击.18世纪中叶,西方体育文化开始进入中国,中西体育文化产生激烈的冲突、碰撞,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陷入空前的危机,但这也是我国了解、学习、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的开端,尽管这种文化互动的方式是极为被动的.中西体育文化在价值理念、体育手段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两者的融合交流,有助于促进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利于中国体育文化在体育手段、功能结构上吸收和借鉴世界体育文化的有益经验,创造新的体育文化样式.19世纪中叶,西方体育文化传入上海,各种现代体育项目如田径、足球、篮球、网球等纷纷兴起,再经上海辐射向全国其他地区.追寻上海体育文化变迁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国际化、开放性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基因.有效增强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活力,需要有效借鉴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更新、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理念的有益经验和知识成果,可以直接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课程资源,积极推动海派学校体育文化走向国际化.

2.现代化———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变革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大量异质体育文化的涌入,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对衰落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如日本古老的相扑运动在国内受到欢迎的程度也在不断降低,年轻人对这个项目越来越缺乏兴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源于农业文明,我国的农业文明持续的时间十分漫长,生产力较为落后,社会变迁的速度较为缓慢,人们的观念较为保守,更新较慢,比较容易安于现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天人合一、身心一元”观为哲理基础,强调内修、外练紧密的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与肉体的统一,追求体育活动的健身性、自娱性、安全性和伦理道德[7].在全球化、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外来体育文化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有了多样化的选择.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在消退,人们的传统体育文化观念变得淡漠,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者有减少的趋势.很多青少年更愿意选择学习、接受外来体育文化,而对传统体育文化不感兴趣.因此传统体育文化如武术等要不断的创新,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在观念、内容、规则上进行有效的变革,主动适应全球化、商业化的世界趋势.如此,传统体育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展现独特的魅力,保持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3.本土化———促进海派体育文化的原始创新与西方体育文化相比,我国的体育文化仍然处于弱势.在价值理念、竞赛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方面,西方体育文化均处于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这主要是由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较早,生产力较为发达,为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了雄厚、坚实的社会基础条件.尽管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文化创新较为迟缓,但随着我国快速步入工业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迁,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体育运动水平和规模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体育文化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海派体育文化创新的动力正进一步积累,促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将进一步增强.促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原始创新,可积极挖掘和整理上海地方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梳理新兴体育项目文化,使之进入课堂,充分适应青少年学生的兴趣.

三、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体育文化格局的现实是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占据着强势的主导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体育文化的优秀成果陆续进入我国,与中华体育文化融合交流,焕发了我国体育文化的生机,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表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正变得越来越强文化发展的决定性条件还是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水平,体育文化创新同样如此.西方体育文化创新为何能持续不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现代化的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娱乐目标的追求.我国长期以来农业文明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难以产生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因此体育文化变迁的速度较慢.随着上海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结构的升级,市民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环境日益优化,创新主体的地位日益得到尊重,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正变得越来越强.

2.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迄今为止,奥运会项目绝大多数是西方体育文化的产物.中国的传统项目如武术至今还没有能够成为可称为世界文化盛典的“奥运会”的正式项目.真正从中国诞生走向世界的运动项目,除了武术之外,为数甚少.西方体育文化创新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20世纪初随着工业文明的兴盛所发展起来的汽车、摩托车、赛车、摩托艇、航空等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风靡世界的极限运动更向人们展示了新的运动手段的魅力.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较为单一,人们对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主要还是以学习、借鉴、吸收西方体育文化为主,运动项目文化创新大多与武术项目保持内在的联系.而且即使是我国的民族体育文化瑰宝———武术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吸引力也有待提高,因为全球化趋势下人们的文化选择更具有多样性,运动项目文化由于不断创新才能激发人们的兴趣.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社会体育领域如运动手段、活动方式等已经显露出体育文化创新的萌芽.

3.促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社会机制将会越来越成熟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和社会的自我调节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于西方体育文化而言,社会化、商业化的机制是推动其发展的主导机制.相对于我国来说,西方体育运动项目文化的发展、体育运动竞赛的组织形式都是社会自主发展的结果,如奥运会、NBA、英超等,政府往往不会过多介入.而我国在体育领域主要还是以政府推动为主,尽管也提出了社会化发展的目标,但是社会化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商业化的机制仍未成熟,观众严重流失.尽管体育文化具有世界性,观众被英超足球赛、NBA篮球赛所吸引无可厚非,但如果我国的运动竞赛文化缺乏创新,失去竞争力,将会影响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推动,但更应该是适应中小学生自主发展需要、体育教师积极探索的自然渐进的过程.

四、体育教师在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中小学体育教师从来都是海派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主体和推动力量.为了有力推动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就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体作用,培育和促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社会化机制,充分激发体育教师的创造热情和智慧.广大上海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较强,职业认同感较高,他们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教材内容、模式、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将新颖、独到和有价值的理念运用到体育教学和科研活动之中,发现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产生推动上海学校体育发展的教学研究成果,从而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在上海,目前为数不少的中小学都在积极开发和推行适合本校、体现学校特色并且与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相结合的校本课程,这些体育教学活动为上海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集聚能量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上海学校体育改革深入发展.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