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及院感知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对策
我院手术室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尚未改造成洁净手术室,属于普通手术室,为了预防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1 成立科室院感组,指定人员,落实责任
成立由护士长、科室成员组成的手术室院感组,负责手术室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对手术室感染控制实施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出改进措施。
完善手术室院感规章制度,加强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学习有关院感防控知识。
3 实施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1 手术室环境的控制
3.1.1 手术室布局要合理
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感染手术间要分开,
3.1.2 手术室空气消毒
手术室空气消毒是手术室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1]。手术室每日应定时通气,术毕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地面,同时增加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常规消毒,连台手术的空气消毒:在上台手术结束后立即进行卫生处置,开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消毒30 分钟。过氧乙酸终末消毒;用化学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是一种传统方法,通常在实行严重感染或特殊感染手术后采用,以达到终末消毒的目的[2]。采用不锈钢容器盛过氧乙酸按1%过氧乙酸1 g/m3计算加热熏蒸使之产生气体进行消毒。
3.1.3 手术室卫生清扫的管理
严格执行卫生清洁、消毒制度。如有血液溅落在地面或器具上,应立刻擦去。各手术间的拖布、抹布应固定使用,用后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3.2 人员的控制
3.2.1 手术人员的控制 进入手术室的人员要按规定着装,限制参观人数,一台手术参观人数不超过3 人。
3.2.2 患者的控制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洗澡、换穿清洁衣裤。检查患者术野皮肤是否清洁,有无疖肿、红肿及皮肤损伤,防止术后感染的扩散。
3.3 手术物品的管理
3.3.1 无菌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密闭柜内,专人负责,并严格在灭菌有效期内使用。
3.3.2 手术物品、器械的管理 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手术器械的灭菌处理,所有手术器械一用一灭菌,手术后用过的器械要采用加酶清洗剂进行清洗,并打开轴节,彻底清除残留血迹和有机物。
3.4 手术人员手的控制
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保证手术人员刷手后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
3.5 无菌技术操作的管理 作为手术室护士不仅应掌握无菌技术及操作原则,还应监督和指导其他团队成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3]。
3.6 重视临床因素
3.6.1 手术中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须在术前半小时至一小时给药,使术中和术后4 抗菌药在血浆内达到有效浓度[3],抗菌药物应有针对性的选择,若手术时间超过3 小时或出血量超过1500 ml,还应追加一次抗菌药物。
3.6.2 预防术中低体温 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低体温,全麻手术超过3 小时,一般手术超过2 小时,容易出现术中低体温[3],出现这一现象带来的危害之一是增加伤口感染率。
3.7 手术后污染物的处理
3.7.1 手术器械的处理,实行先清洁后消毒,但必须加强个人防护。术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单位,使其清洁无灰尘、无血渍。污物桶及吸引瓶装置用500~1000 mg/L的健之素溶液浸泡30 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
3.7.2 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SARS、破伤风)的病人手术用过的器械及物品应做好标记密闭运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先消毒后清洗,手术用敷料、一次性布类及手套焚烧,术后手术间封闭用1%过氧乙酸按1 g/m3计算加热熏蒸使之产生气体进行消毒,湿度为70%~90%,密封24 小时
3.7.3 手术废弃物品的处理。对手术废弃物品采取分色分类包装,每次每袋物品不超过3/4。
4 小结
通过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科室人员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学习,加强手术室内外环境的管理,手术物品消毒灭菌隔离工作的监控,严格无菌技术的管理,重视相关的临床因素,可有效防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铮.手术室护理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2] 钱健,周嫣,主编.实用手术室护理[M].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51-01 手术室护工是保持手术室环境卫生的重要成员,但是由于护工的社会背景,文化认知程度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个人的工作行为。在他们进行保洁的同时可能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人员。因此,通过培训考核等措施,可以确定护工的工作性质,明确工作范围,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达到改善医院环境,提高自生防护能力,切实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
1 护工存在问题
1.1自身防护意识薄落: ①在平常工作中发现,护工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护工不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和要求。经常不戴手套直接处理医疗废弃物,甚至直接用手接触锐器;每天从工作开始到结束都不进行正确洗手和手消毒,或者进行各项操作始终带着同一副手套操作,包括带手套摸口罩整理帽子,脱去手套后不及时洗手。②口罩使用不规范。处理污染手术敷料时不戴口罩,飞扬的灰尘容易造成自身感染。另外,口罩不及时更换,发现口罩外观很脏,戴起后起不到防护作用,还会成为潜在的感染源。
1.2 含氯消毒液配制使用不规范: 护工由于缺乏消毒知识、消毒观念淡薄、文化水平低、流动性大,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含氯消毒剂使用中存在一定问题。大多数护工在配制消毒液时不严格按照要求配制,从而影响了消毒效果,或者将消毒液当做清洁剂使用,极大程度造成浪费,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1.3 缺乏消毒隔离知识: 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病人、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传播的措施,其中医务人员也包括医院的护工,但是护工由于知识水平,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医院实行的消毒隔离知识不是很了解,经常出入污染区、无菌区,隔离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手术室拖把必须按照区域设置标识,分开使用,但是有些护工为了工作方便,常常一把拖把拖到底,这是导致环境交叉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可能会造成极大的交叉感染隐患。
2 分析原因
2.1 护工队伍不稳定: 手术室护工受特殊工作环境的影响,加之对服务对象、待遇福利等因素影响,流动性大,不利于科室院感知识培训学习。
2.2 对“医院感染管理”认知不足: 通过对我科20名保洁员调查,平均年龄43岁,小学文化10人,初中文化7人,高中文化3人,都是农村务工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年龄偏大。这样的人员结构势必造成对于新知识接受能力弱,观念陈旧。平常工作已完成任务为主,很少考虑自己的工作于院感的发生有关。
2.3 缺乏监督管理: 护士长是护工的直接管理者,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因为护理人员不足,护士长常常侧重于病人安全的管理,对于护工侧重的是环境卫生的效果管理,通常会忽略具体操作环节的过程监管,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对策
3.1 强化培训与院感新知识学习: 由专职护士反复示范含氯消毒剂的配置比例,使用方法,讲解其注意事项。将需要的用水量及消毒片总量做成醒目标示,贴在桶外面,以一目了然。
3.2 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监督管理职能: 手术室制定保洁督查组,对护工的工作进行监督,专人负责对护工的工作进行巡查,对护工的工作随时考核和抽查,听取各级人员对护工工作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制定对策。
3.3 加强岗前培训: 护工在进入手术室前由保洁公司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等进行培训。到手术室前三天由手术室院感人员亲自讲解、带教、示范,内容通俗易懂,培训完毕,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参考文献
[1] 任丽娟.张云.于瑞兰.等.出院病人医院感染情况3年调查「J齐鲁医学杂志.2003.183:307-309
【关键词】
基层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
Themanag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the Grass-roots hospitals operating rooms
FENG Ai-lan. The Peoples hospital in ZhouCun, Zibo, Shandong 255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Grass-roots hospitals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operating rooms w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Methods Combine department management with hospital management, make the system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more perfect, tak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strengthen aseptic technique operation and handhygiene of medical staff, so as to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Results Through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make the wound infection rate of I-type operation less than 0.5%, make the wound infection rate of II-type operation less than 1.83%, make the wound infection rate of III-type operation less than 2.14%.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operating room, taking a series of measures and carrying out strictly are the key to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Key words】
Grass-roots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着全院手术及部分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和疗效。而院感控制是手术室工作质量的重中之重。基层医院手术室条件设施较差,布局老化,许多地方不符合院感控制的要求。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院感控制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控制措施并加强落实,是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手术室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1 临床资料
观察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全年共实施手术1616例,其中Ⅰ类手术539例,感染2例,感染率0.37%;Ⅱ类手术656例,感染12例,感染率1.83%,Ⅲ类手术421例,感染9例,感染率2.14%。
2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机制
2.1 健全医院管理管理组织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健全,具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三级管理体系。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整个管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使三级网络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做到各负其责、层层把关、相互制约。手术室成立了由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一名麻醉医师、一名护士任成员的院感管理小组,负责监督科室人员各项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环境卫生学监测、外科手消毒执行情况、科室院感知识的定期培训及科室的院感质控督查等。
2.2 加强质量考核 为使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我院成立了医院感染质控小组,制定了一整套全面的医院感染考核细则,考核内容包括制度落实与培训、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置等。院感质控小组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工作,每周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确保院感控制质量持续改进。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中相关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内容,并针对20XX年自治区卫生厅、银川市卫生局等检查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各部门考核细则,依据考核细则将平时考核与月底考核相结合,加强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
二、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1、全面综合性监测 开展规范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通过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临床病例资料的查询、检验科细菌培养结果的查阅、临床查看病人等,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督促医生填报医院感染卡,并及时发现可疑暴发的线索。
2、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逐步规范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及时反馈信息给临床科室,为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可靠信息。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
在开展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基础上,尝试开展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4、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配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20XX年的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8月筹备,9月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1次,将调查结果上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5、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
加强同检验科及临床科室联系,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时指导、监督科室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严防多重耐药菌的医院内感染及暴发发生。
三、感染病例汇总、上报院感基地
每月对出院病例按疾病分类及医院感染病例统计汇总,按规定向院感基地上报院内感染监测报表。
四、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
针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通过对检验科细菌培养检测结果的查询,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加强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监督与指导,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
五、加强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管理
1、根据《三级医院评审细则》的要求对重点区域包括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等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灭菌物品及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细菌含量监测,每月1次。
2、消毒、灭菌后的胃肠镜、宫腔镜、腹腔镜及口腔科器械每月监测1次。
3、紫外线灯管的强度监测,由科室每半年监测一次并有记录,于月考核时检查。
4、平时及每月考核时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用试纸进行浓度监测(随机)。
对监测不合格的科室协助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强监督管理。
六、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1、以科室为单位,由院感小组开展每月1次的院感知识学习,月底考核时以提问形式考核,使院感知识培训落到实处。
2、邀请外院专家来院及本院专职管理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三级医院评审院感防控迎评内容讲座1次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专题培训1次。
3、完成实习人员、新聘等新来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岗前培训。
七、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监督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
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的相关资质的审核。
八、加强对洗衣房、污水处理的院感监督和指导
九、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严格监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集中暂存的各个环节,严格防范医疗废物混人生活垃圾污染周围环境。
十、规范供应室工作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与护理部配合,进一步规范医院消毒灭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
【摘要】艾滋病感染者逐年增加,医务人员的暴露危险性也在增加。手术室护士HIV职业暴露危险性包括皮肤损伤和粘膜暴露等途径。存在防护意识差,未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处理,针刺伤的发生,污物处理不规范,暴露后处理不规范的问题。因此,应遵照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开展艾滋病职业暴露培训,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正确处理,避免工作中因职业暴露感染HIV。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日益明显,临床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暴露危险性也在增加。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成为当前医疗卫生机构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
我院从2004年起,根据相关规定对手术病人术前、输血病人、孕期保健、门诊高危(如性病)、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进行HIV检测,共检测确诊阳性报告者91人次,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每年均有发生职业暴露,2010年出现HIV职业暴露4例。
护士是医院中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而手术室护士常常与手术缝针、刀剪等锐利器械接触是职业暴露的高发科室[1]。因此手术室是容易传播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高危场所[2],尤其是发生了HIV阳性病人血液污染针刺伤的情况,而对病人的感染状况的不确定也会加剧卫生人员的心理压力。
1 发生职业暴露的分析。
1.1 皮肤损伤。手术操作意外被手术器械刺伤1例,为患者输液被用过的针头刺伤手部1例,手术中传递刀剪误伤1例。
1.2 粘膜暴露。因剖宫产手术中被患者羊水喷溅入眼部1例。
2 职业暴露防护存在的问题。
2.1 防护意识差,未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由于HIV感染者大部分都是因其它疾病或外伤到医院就诊,特别是急诊病人,医护人员多数无防护意识。手术室护士接触危重创伤等急诊手术病人,抢救病人生命,手术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职业暴露,且常为事后得知筛查结果。
2.2 手术室护士与锐利器械接触多,暴露发生率高
2.2.1 护士的原因 多数护士工作中安全意识不强,洗手护士在整理器械台时,刀、剪、针摆放位置不合理,传递缝针、手术刀时,握持的姿势不正确,传递器械时注意力不集中。巡回护士做完静脉穿刺后,针芯随意摆放,有双手回套针帽的习惯,掉在地上的碎玻璃未及时清理干净,整理器械时缝针、刀片清理不及时,锐器盒不符合要求。
2.2.2 医生的原因 在高度紧张的手术操作中,术者和助手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术野,索要和回传器械时,缝针和刀片扎手。还有个别医生有不良操作习惯,随手往台上扔器械,极易导致护士的刺伤。
2.2.3 病人的原因 由于病人恐惧、紧张,不配合护理操作,或全麻躁动,容易导致锐器刺伤。
2.3 对HIV知识缺乏 对HIV传染途径不熟悉,要么认为无所谓而不采取防护措施,要么防护过度、逃避病人。
2.4 处理污物不规范 在处理损伤性废弃物时,利器盒内盛装过满,致利器遗漏在外,或未能将锐器丢弃在利器盒内。有静脉留置针的针刺伤导致职业暴露。
2.5 暴露后处理不规范 暴露后,擅自进行简单的处理,未对伤口进行冲洗,而直接包扎处理。有些医务人员发生暴露后不及时进行登记、报告,增加了职业暴露感染的机会。
3 职业暴露防护对策。
3.1 根据相关规定对手术病人术前筛查HIV,择期手术有检查结果方可安排手术,阳性结果通知手术室做好术前隔离准备。对于急诊病人,急诊筛查HIV,遵照标准预防原则执行操作,在为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应戴手套、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应当穿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
3.2 预防手术时的针刺伤
3.2.1 增强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主动防护意识,安全操作,减少感染机会。
3.2.2 改变不良操作习惯。手术中受伤多是由缝针引起的,一般是由于持针、穿线不熟练或传递不正确所致。其次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配合不默契,或是医生传递方法不当所致。因此手术室护士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减少受伤机率。医护双方应加强交流,正规操作。工作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配合到位,避免不必要损伤。给意识不清的病人操作时,应有助手协助。
3. 2.3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妥善保管,术毕直接放入利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回套。用后的污物必须进行及时统一消毒处理。
3.3 开展HIV职业暴露培训,树立普遍预防的职业防护观点。
3.3.1 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流行形势、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上报程序等。
3.3.2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防止职业暴露的工作制度和措施,规定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及发生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和方法细则,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进行督促检查,并对责任事件进行通报和处理。
3.4 正确处理污染物品。做好垃圾的分类放置,医用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中,注明科室、时间、处置方法,污染被服置于污衣袋内,标上“隔离”二字。安全处置锐器,一次性使用的锐器直接放入锐器盒内,利器盒装2/3后更换。
3.5 暴露后伤口的处理。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冲洗15~30min,伤口处用0.5%碘伏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
4 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
4.1 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服药及HIV监测工作。
4.1.1 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向护士长报告,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填写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表。职业暴露者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职业暴露评估;在专家指导下根据暴露程度进行预防性用药。预防用药越早越好,最好在发生暴露2小时内服药。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
4.1.2 职业暴露者做好HIV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为发生职业暴露者建立档案。暴露后的第4周、8周、12周、6个月对HIV抗体进行检测。观察记录HIV感染早期症状,对服用药物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通过对职业暴露者追踪,证实我院4位暴露者均未感染HIV。
4.2 事故原因要及时查找,对于事故的过程和处理情况更是要详细记录,主要内容包括暴露发生过程、方式、损伤部位和程度、接触物种类及其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以及处理经过,还要详细记录药品使用的首次用药时间、有没有出现毒副作用,用药的依从性如何等。
4.3 在HIV暴露后预防治疗过程中,要为暴露者做好保密工作,同时积极与其沟通,稳定情绪,确保暴露后预防治疗顺利进行。必要时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研究专家进行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朱秀兰 王美容 方东萍 医疗机构护士锐器损伤现状调查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9(17):1124.1125.
[2] 刘东妹。丘彩霞。陈玉琼.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分析以及防护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4(6):l86.l87.
作者单位:314500 浙江省桐乡市中医院手术室
(上接第375页)
老年人看病就医往往行动不便,为此该院特别为老人开辟了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不但成立了老年人医疗保健领导小组,而且制定了老年人看病就医的相关制度,同时聘请周令明、赵国良、欧章保、欧有才等四名老同志担任医疗服务监督员。让老人优先体现在具体的医疗服务中。
墙内开花墙外香。菁华铺乡卫生院干职工们的真情奉献,为医院在广大群众中、社会上赢来了极佳口碑。“卫生院免费接我们来,送我们回去,体检不收钱,还免费提供午餐,这是真正的关心群众呢,政府对群众没得说啊。”前来卫生院体检的八家湾村村民黄关保感慨颇深。宁乡县光荣院收住了数十名抗战老兵,平均年龄81岁。这些昔日的战斗英雄,而今已耆耆老矣。怎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老兵们的身体健康成了光荣院领导们当务之急的一件事情。县光荣院陈院长亲自考察了县内多家医疗机构,最终放弃了硬件设施更好、距离更近的其他医院,将目标选定在服务更加贴心周到的菁华铺乡卫生院。双方共同签订了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协议,由菁华铺乡卫生院定向为该院老人提供各项医疗服务。双方合作建立的医务室一经运作,即得到了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
菁华铺乡卫生院马义平院长说,为了做好老年人医疗保健工作,我们的医护人员不辞劳苦,勇于担当,不计报酬,付出的多,奉献的多。但是,相对于上一辈人为社会所作的贡献,这又不算什么了。没有上一辈人的付出,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工作。朴实无华的话,体现的是一种大爱大德。
关键词:手术室;全麻插管全套器械;感染;控制
使用后的麻醉器械带菌数量严重,若不进行有效地消毒处理,将造成医源性感染[1]。而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规范消毒处理对降低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有重要价值[2]。我院2006年兴建洁净手术室以来,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越来越多,伴随继发感染的问题日渐突出,所以对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全套器械的规范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于2012年在手术室设置消毒供应部,消毒质量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管理,对2012年1月~12月4166例全麻插管患者使用的全麻器械采用了一人一用一包装一灭菌的管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开放床位1000张,设有39个临床科室。
2012年1月~12月完成手术10353例,其中大手术6996例,中手术2216例,小手术1141例,全麻气管插管4166例。手术室消毒供应部面积206m2,6名护士,2名工勤人员。
1.2设备设施 采用成都老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老肯牌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灭菌全过程由电脑控制并记录。另备清洗消毒机、水槽、高压气枪、烘干机、医用封口机、防护隔离衣、防护手套、护目镜等。
1.3方法 全麻手术结束,麻醉师将面罩、螺纹管、呼吸气囊、咽喉镜、双腔管、氧气流量表、钠石灰罐等卸下,进行初步处理,植入污染物品周转箱,由消毒供应中心专职人员进行回收和处理,即将所有部件拆卸至最小单位,置于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温度应≥90℃,时间≥1min,A0值≥600,然后应用低温纸塑包装袋、聚丙烯无纺布专用包装材料和硅树脂包装盒进行包装,放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经过一个灭菌周期,达到灭菌效果。做到一人一用一包装一灭菌;单腔管、牙垫、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呼吸回路定期进行消毒;麻醉机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
2结果
2.1清洗干燥阶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六项标准进行控制。首先根据回收物品的材料、结构及污染程度进行分类,然后选择手工清洗、清洗机清洗等,作好医疗器械去污工作,确保消毒灭菌的完整性。护士长和质控员每周不定期进行质控,即采取日常监测,每月至少抽查12~20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本组全套全麻插管器械目测有8件螺纹管腔内有水,经进行及时处理后,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正常运行。
2.2灭菌阶段 灭菌质量采取物理检测法、化学检测法和生物检测法监测效果。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只需要稳定的电源,无需通风设施,具有先进的自检系统,在灭菌过程中能敏感的监测到不符合灭菌要求的器械并及时终止灭菌循环,在我科使用的576次灭菌循环中,575次灭菌合格,化学指示卡和化学指示胶带均变色合格,合格率99.8%,其中不合格一次为卡匣阻塞。
3讨论
对器械物品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管理工作,对手术中患者感染发生率的降低起到重要作用,且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有效进行起到促进作用。通过设置消毒供应室,对器械物品进行集中消毒灭菌,能够有效的提高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本研究表明通过对器械物品进行清洗机或手工清洗干燥,以及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进行灭菌,使其消毒灭菌的合格率达到99.8%。说明采用一人一用一包装一灭菌管理模式,对患者肺部感染起到一定控制作用。而强化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工作,是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
3.1强化器械装置的消毒灭菌工作 在全麻气管插管手术过程中,细菌可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患者体内。据美国CDC医院内感染流行因素分析,42%的感染因素与器械装置的污染有关[3]。因此,强化器械装置的消毒灭菌工作尤为重要。在本实验中,主要进行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是:①麻醉机按照要求进行保养及消毒,严格控制器械的消毒质量;②全麻所用物品进行一人一用一包装一灭菌的管理模式,进行器械的灭菌工作。通过对麻醉机的保养及消毒和全麻手术物品的灭菌工作,保证器械的清洁及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全麻插管器械污染引起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
3.2强化专职人员消毒管理工作 根据《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学》、《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等的具体要求,并结合科室的临床器械消毒工作不到位而引起手术室感染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管理规章制度,以强化专职人员对器械的消毒管理工作[4]。同时根据专职人员消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编写详细到位的人员培训内容,以提高专职人员消毒管理工作水平,实现有效器械的有效消毒。研制行之有效的人员消毒管理测评方法,促使人员管理水平全面得到提高。通过加强专职人员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可强化人员预防感染意识和消毒灭菌操作技能的提高。
3.3强化麻醉人员消毒管理工作 麻醉器械物品的污染,存在着一些人为因素。主要因素有:①因麻醉人员未严格规范执行无菌操作,为易感染菌群提供繁殖生长的温床,所以麻醉人员除了加强学习控制感染的知识之外,还需在全麻醉操作之前,认真细致分析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使用器材。在器材的操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严格按照全麻插管的操作流程,杜绝污染,同时控感员不定期对使用中的插管器械进行生物学监测,督促麻醉人员的慎独作风;操作完成后,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进行器械物品的处置,并且每月对麻醉人员进行控感知识考试,考试结果与绩效工资相挂钩,以强化麻醉人员控制感染的意识,进一步规范器械操作流程。②全麻插管需要团队协调合作,一人难以完成。因此,需要加强对麻醉进修人员和麻醉实习人员的管理,每月对麻醉进修人员和麻醉实习人员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提高人员理论与操作水平。
3.4强化管理人员的监管工作 相关文献研究报道表明,使用后的器械表面会沾有较多的黏液或血液等有机物,其中的一些成分会腐蚀器械表面的镀层,造成器械出现锈蚀现象[5]。并且彻底对器械进行清洗,可使在表面上的微生物减低至103~104cfu。因此对强化管理人员对器械的清洗的监管工作,对高质量的器械清洗有重要的意义。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长,以及手术室护士长不定期对器械物品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清洁质量检查,查看处理工作是否按照规定流程执行。同时医院控感科每月、每季度进行定期器械清洗质量检查,并且将检查结果与绩效工资相挂钩。通过使管理人员的各项监管工作落实到位,以确保高质量的器械清洁消毒工作,从而保证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的有效性,降低器械使用患者术中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
3.5强化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管理工作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实用于任何材质的器械消毒,具有快速、干燥、环保无毒等特点[6]。予以正确合理的应用,可有效的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灭菌的工作效率。主要进行保养的管理工作有:①科室人员对灭菌器作好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保证灭菌器有效进行运转[7]。②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的要求温度是55℃,在连续消毒几锅之后,应该间隔30min,再进行消毒工作[8]。③要求厂家每6个月更换真空油。④待灭菌物品需保持清洁干燥。通过严格掌握禁止保养工作范围,可减少灭菌工作对仪器的损害,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对器械进行有效的灭菌,能为全麻插管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灭菌物品,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从而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程庆春,张树海.SP-100型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对麻醉器械消毒效果的探讨[J].医疗装备,2010,23(5):32-33.
[2]俞国灿.麻醉机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489-3490.
[3]栾湘宁,冯晓玲,胡晶.麻醉机螺纹管感染与消毒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0):619.
[4]庄水华,刘承军,等.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2331.
[5]刘娅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手术室的应用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3(28):3589-3590.
[6]谢碧娴,林秋霞.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手术器械的管理[J].当代医学,2012,11(15):29-30.
为迅速更新观念,提高全院医务人员院感控制的知识技能水平,我们自1997年初在各临床科室任用了院感联络员。所谓“院感联络员”就是医院在临床科室选定,由院感科统一培训管理,在各临床科室协助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科内院感控制的兼职人员。这些人员编制属临床科室,直接受院感科培训指导管理,在工作中他们是院感控制三级网络中最基层(院感小组)的骨干,是院感科和临床科室之间的桥梁,是院感控制的有生力量。自1997年10月至今三年多的时间,我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很快打开了我院感染控制的新局面。
1方法
1.1由院感科长与主任护士长座谈,在临床工作5至15年的医护中选择好学上进工作态度严谨善于沟通的优秀成员,任用为院感联络员。
1.2建立组织后院感科对院感联络员强化培训一个月,即前两周重点为基础知识培训和强化理念培训,每天下午培训2小时,培训后进行考核评比,后每两周专科知识辅导2小时,针对各科专业特点(特别是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供应中心、产房、新生儿病房等)的院感控制操作SOP进行培训,培训后由主管院长统一考核,合格者院感科聘用并发给岗位津贴。
1.3院感联络员每周科内查房2-3次,组织院感小组进行院感质控活动1次,都有文字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1.4院感科每二周组织院感联络员全院联合查房一次,并组织培训交流2小时,互相取长补缺,更新知识,并增强扩大的院感科包括院感联络员这个大团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1.5院感联络员每周利用晨会时间在科内对全员进行培训1次,将在院感科培训学习的院感知识理念及时传达给全科医务人员,培训效果由院感科进行抽查。
2优势
2.1院感联络员没做过医院管理工作,可塑性强,时间相对充足,方便院感科组织培训,工作学习热情高,知识掌握观念更新快,壮大了院感专业队伍。
2.2每天工作在临床,方便对全科进行培训监督,可以随时随地影响本科人员更新观念。
2.3方便和主任护士长及院感科随时联系沟通工作,使院感科与各临床科室联系更紧密。
2.4专科知识丰富,易于开展目标性监测和前瞻性监测。
2.5责任心强,易发现本科室院感控制存在的问题漏洞,能及时反应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消除隐患。
2.6专业性强,易于积累专科院感经验、教训,协助院感科改进院感控制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感染委员会定期召开全院感染委员会会议,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医院感染规定和规章制度,尤其是今年“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5月4日我院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疫情防控专家组、应急防疫队;5月5日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和接诊流程;医院投资了十万多元重建了发热门诊,完善了发热门诊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发热门诊院感控制工作,制定了我院医院感染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切实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5月15日,医院派专人专车到青岛购置了各种的防护用品及红外线耳温枪2部;2月6日制定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防控工作预案;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与质量奖挂钩。
二、加强预检分诊
对甲型H1N1流感,在门、急诊入口处设立2处预检分诊点,安排专职人员进行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体温≥37.5℃、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发现有发热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按照规定程序组织诊疗,及时组织专家组会诊,各门诊都按甲型H1N1流感诊治流程进行工作;对手足口病,在儿科、急症科、皮肤科、口腔科等重点科室,设立了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台,一级预检由挂号室把关,二级预检经儿科门诊预检后转传染科门诊确诊,留观、住院、转运定点医院。
三、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全院职工人人明确控制院内感染的紧迫性、重要性
按院感要求分批对全院职工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并进行考试、考核,5月4日至6日、18至20日、26至27日,我们对全院职工分别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诊疗方案、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消毒隔离、院内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一版(试行)、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培训、“医疗救治实战演练”培训,对院感兼职医生、护士及各科护士长,每月针对不同的薄弱环节,尤其是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有针性学习培训,使全院职工人人重视院内感染、人人抓院内感染。
三、加强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工作
认真贯彻国家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及反馈系统,临床各科医师熟悉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立即按规定程序上报,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出院病例,院感科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漏报病例,立即反馈到科室更正,做到不漏报,不错报。
四、加强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工作
医院所有医疗器械,尽量由供应室负责清洗与消毒(手术室除外),坚持初洗与精洗分开,为了达到更好的器械清洗效果,我们正在引进了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气枪等,在器械灭菌方面,我们坚持压力蒸气灭菌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手术室预真空压力灭菌器,每天进行B—D检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供应室高压灭菌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灭菌物品每月抽样做细菌培养,使无菌物品灭菌率达100%。
五、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
滥用抗生素在全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医务人员面临之严峻的社会课题,大量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出现及耐药菌株的漫延,给临床医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合理应用抗生素人人有责。我们多次组织临床医生学习了抗生素合理应用之相关知识,明确各科抗生素预防应用、联合应用的指征。每周各科室院感监控小组对本科室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并汇总分析,及时调整不合理应用情况;院感科每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给予与质量奖挂钩,督促临床医生按规定做细菌培养,使抗生素的应用做到及时有效。
六、加强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对病房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定期进行监测,每周不定期抽查;病房消毒隔离情况,尤其拖把、抹布、体温表、止血带等管理已规范化;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等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做到了一人一用一消毒。加强了六步洗手法的管理,各科护士长负责检查指导,真正切断经医务人员手传播疾病之途径。
七、加强重点科室规范管理
规范各科室的布局,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标志清楚,分界明确,对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不定期督查,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加强无菌观念意识,提高无菌操作技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将医院感染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八、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在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各个环节,我们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检查督导,实行三级交接,各坏节登记、交接、签名明确,各科室均有弹簧称,每科交接时称重、登记,医疗垃圾专管人最后统计,各个环节专人负责,出现问题,追查责任,院感科不定期对垃圾暂贮地进行检查,保证了医用垃圾不流失。
1 病房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1.1医院环境卫生概述 医院环境是患者用于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重要场所,它保证了每天都要进行的医疗性活动的正常进行,如各项常规和专科检查,手术,病情观察,相应症状的治疗和护理,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管道、气道护理,伤口的护理,静脉治疗的护理等等。
医院环境卫生包括卫生空气环境,各场所地面及物体表面卫生,以及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的手及个人装置卫生等,良好的医院环境卫生对于患者而言既是利于康复的重要环境依托,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1.2良好的医院环境卫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住院患者疾病的痊愈与健康的恢复必须在健康卫生的环境下才能获得。舒莉[1]在《噪声与人的身心健康》研究中认为噪声不仅对听力、血压、睡眠等有不良影响,还会诱发人的烦恼、习得性无助,容易造成儿童的认知障碍等。孙发碧[2]研究表明安静的病房环境给人舒适的感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而噪音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韩静[3]研究表明污浊的空气会干扰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使人出现烦躁、头晕、倦怠、食欲减退等表现,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国外文献显示[4],环境污染与某些心肺疾病的入院率有关联。
1.3良好的医院环境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媒介物传播,这三者都与医院内环境因素密不可分。Eickhoff[4]报道医院感染约有10%是通过空气传播引起的。
2 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病房环境是否舒适主要受国家政策制定、医院政策制定、护士管理、后勤部门对清洁人员的培训与督导以及由患者公共卫生意识外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制约来实现。
2.1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宏观调控 卫生部在总结1996年颁布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施行7年的情况和对全国28个省市206所综合医院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经修订,于2004年推出的《综合医院建筑标准》里对病房每床建筑面积及每床净使用面积有着明确的标准,同时对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的要求也有着利于患者病情恢复的标准。
2011年卫生部应医改要求重新制定的《2011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对医院环境建设和医院感染管理均有明确要求。对医院病房物理环境建设和维护均起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对全国医院进行的感染监控,对于病房环境管理提出了硬性的要求。
2.2医院对国家卫生政策的响应落实
2.2.1医院病房设计对温控系统、通风系统、水暖系统等的考虑。良好的温控系统可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基础代谢率,保持良好的住院感受。适度的通风可改善病房空气质量。良好的水暖系统可保证病房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基本清洁工作的展开。汪强[5]在浅议医院空调系统与病房室内环境控制中针对医院病房室内空气质量不佳的问题研究中指出空调系统的使用形成了对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要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从污染源控制、通风和空调净化3个方面着手,从而提出了利用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设计要点。
项志f[6]在SARS病房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探讨中认为洁净室空调系统及SARS病房空调系统均应考虑温湿度控制,气流控制,气压控制,节能措施等方面问题。
2.2.2探视制度和家属陪护制度的制定有利于病房物环境卫生的维护。王云波等[7]探视者对医院病房空气污染影响的初步研究认为探视者是探视时间内病房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可通过调整探视时间和控制探视人数降低病房空气污染。
2.2.3医院对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内容对基础护理措施内容的凸显对于维护病房物理环境的意义。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考虑,护士的生活护理内容不断得到细节的填充,护士对于晨晚间护理的工作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落实。
2.2.4医院对保洁人员的管理对于维护病房物理环境的意义。
医院保洁员是为医院创造安全、整洁环境的主要成员之一,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缺乏基本医学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却与医护人员一样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感染物质,张红艳[8]加强医院保洁管理预防医院感染认为对医院保洁人员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监督、检查、管理不仅给医院带来了整洁舒适的医疗环境,还为预防控制医院交叉感染作出了相应的贡献。然而刘喜萍[9]医院保洁人员手卫生情况调查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手卫生已引起院方足够重视,而保洁人员手卫生仍为薄弱环节。
2.2.5医院院感部门对病房环境消毒效果的监测 陈祖云[10]研究结果表明对从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上报、微生物标本的送检以及重要部位的感染控制等质控关键环节进行强化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收到一定的成效。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是针对产房、母婴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监测。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环境分为四类:I类为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II类主要为产房、婴儿室、供应室、无菌区、普通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Ⅲ类包括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洁净区、急诊室、化验室、儿科病房及各类普通病房;IV类包括传染病科及病房。
2.3护士对病房环境卫生的管理 吴晓敏[11]在“5s”理论在病房环境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认为应用5s理论,即通过整理(seiri)、存放(seiton)、清洁(seiso)、标准(seikeetsu)、修养(shitsuke)的模式对病房环境进行持续管理,可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减少因物品混放造成的医疗差错;增加了工作环境的舒适感和美感,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护士的三级质量控制对于病区管理的环境质量标准均有明确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均纳入PDCA循环持续改进。
2.4患者对病房环境的评价对病房环境卫生的维护有着促进作用。韩静[3]在对一次三级甲等医院的患者展开的舒适度抽样调查发现30.5%的住院患者认为病房物理环境不舒适,其中7.6%的患者认为病房的空气质量较差,因而建议医院管理者对病房空气质量差等问题展开整改促进活动。
2.5患者公共卫生意识的外化对于维持病房物理环境卫生的意义重大。
2.5.1公共卫生意识的内涵 公民公共卫生意识状态与其自身的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资源有限,而人口密度则空前巨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具备公共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2.5.2公民公共卫生意识的可塑性 文清秀在[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和卫生意识影响的分析的调查研究显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可使居民健康和卫生意识得到显著提高。而张雪等[13]在公共卫生与全民的健康意识探究中提出SARS、禽流感、炭疽生物恐怖事件等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也促进了全民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
2.5.3公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在医院环境的体现 医院环境内患者公共卫生意识的成熟则表现为: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合护士对病区环境管理进行检查督导,保持“三短九洁”的良好卫生习惯;遵守医院的探视和陪护制度,不喧哗,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减少噪音对其他病友造成的影响;有成熟的健康责任观,对于保洁人员和护士未对患者进行环境管理的时间段,自觉维护病室安静、整洁,即患者公共卫生意识的外化可帮助维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
2.5.4患者在医院的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 患者的公共卫生意识既沿袭于自身的卫生修养和在院外获得的零散的公共卫生知识的塑造,同时也受到医院内公共卫生知识健康宣教的熏陶。医院健康教育较社会而言更为集中,专业性也更强。个人对于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不一而足,这与患者的理解认知能力、接受公共卫生教育的经历、自身重视程度等因素均有关系,而影响患者在医院公共卫生意识的因素和机制尚不明确,需收集基本资料进行进一步研究调查。
3 保持病房环境卫生的方法
3.1空气消毒 空气消毒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臭氧、紫外线和化学药剂。
3.2物品表面消毒 常规采用含氯消毒剂(健之素牌消毒泡腾片)含有效氯500 mg/L的抹布擦拭。
3.3医院工作人员手消毒 消毒时机: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处理药物或配餐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血液、体液污染后,摘手套后。消毒方法:使用流动水或速干手消毒剂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
4 病房环境卫生监测手段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后或使用中,病房工作人员手进行采样生物监测。空气采样用平板暴露法,采样过程:清洁后第1、7、l4、21、28 d,启动净化空调,由半循环运行到全循环后15、30、45、60 min。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用直径9 cm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皿,对各级LAOR采用“5点法”取样,上述过程重复10次。病房工作人员手和物体表面采样用棉拭子法。
5 病房环境卫生的评价
目前医院及国家感染监测网在病房卫生评价研究中对医院感染的研究较多,有着较全面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医院环境卫生的不合格必然导致院感率的上升。然而病房环境卫生的合格并不意味着院感率的下降,二者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6 结论
综上所述,病房的环境管理需要多方人员的参与,包括医院职能部门的长期监管,也包括护士及保洁人员的长期维护,同时还离不开患者自身公共卫生意识的外化、。医院职能部门对病房环境中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监管力度较大,其中对医务人员的相关院感知识的培训和督导比较到位,而对于医疗边缘人群如保洁人员监管和培训力度较弱。患者成熟的公共卫生意识可帮助维护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但其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成熟公共卫生意识的影响因素和具体机制仍尚待研究。患者对病房卫生环境的评价研究较为表浅,且缺乏对其评价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舒莉,吴建平.噪声与人的身心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664-666.
[2]孙发碧.浅谈声音在病房中的应用[J].药物与人,2014,27(320):77-78
[3]韩静,李新辉,杨琴.住院患者对病房物理环境舒适感的评价[J].护理杂志,2012,29(21):13-15,19.
[4]A P,Rw S,L T,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outdoor air pollution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in Brisbane,Australia[J].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2001,56(1):37-52.
[5]汪强.浅议医院空调系统与病房室内环境控制[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0,(3):50-52.
[6]项志f.SARS病房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探讨[J].医药工程设计,2004,25(4):35-38.
[7]王云波,潘京海,李宗麟,et al.探视者对医院病房空气污染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10):915-917.
[8]张红艳,赵惠云.加强医院保洁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96.
[9]刘喜萍,于晓芬.医院保洁人员手卫生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8):38-40.
[10]陈祖云.质控关键环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4,38(2):212-213.
[11]吴晓敏.“5s”理论在病房环境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社区卫生管理,2011,10(5):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