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新生儿;梅毒;护理
[1]新生儿先天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所致的梅毒,2岁以内为早期梅毒,2岁以上为晚期梅毒。今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胎传梅毒病例有增加的趋势,病死率也有所提高,故应加强该类患儿的临床护理,病情观察,提高治愈率。我科2007至2008年收治的10例新生儿先天梅毒患儿,通过合理的运用抗生素,有效的消毒隔离,合理的喂养,正确的皮肤护理等,8例新生儿先天梅毒患儿都痊愈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2例家长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均为活产的足月新生儿,男7例,女3例,年龄4~25天,出生体重3.0~3.7kg,这10例患儿梅毒螺旋体初筛实验 (TRUST)和梅毒螺旋体确诊实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片实验(RPR)呈阳性。有3例患儿四肢颜面部出现明显的红色皮疹,2例患儿皮肤有明显脱皮现象,其余患儿皮肤未出现明显的改变,4例患儿皮肤黄疸经皮测TCB6.5-8.7mg/dl。
1.2治疗方法及结果
本组10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青霉素治疗,无耐药性,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同时有效的消毒隔离,合理的喂养,正确的皮肤护理等,8例新生儿先天梅毒患儿都痊愈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2例家长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出院。
2护理体会
2.1基础护理
2.1.1口腔护理
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因长期的使用抗生素易引起白色念珠菌感染(鹅口疮),因此应做好口腔护理,每天予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如出现鹅口疮,予清洁口腔后,涂制霉菌素于鹅口疮处,每天3次。
2.1.2眼部护理
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出现眼分泌物增多时,应先有生理盐水棉拭子拭去眼部分泌物后再予托百士滴眼液滴眼,每天3次。
2.1.3脐部护理
患儿应用75%酒精清涂脐根部,每天2次。
2.1.4臀部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特别娇嫩,每次更换尿裤时动作应轻柔,大便后应用温水洗净檫干并涂以鞣酸软膏保护。
2.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也可经血液体液接触而传染。
2.2.1病室的隔离
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应集中放置一区域,最好是置单间与其他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开放置,床头悬挂醒目的隔离标示,每日进行24小时净化机空气净化。地面、床单位用含氯消毒液拖抹。暖箱、蓝光箱、听诊器等器械用含氯消毒液檫拭。严格探视,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病房,家属探视时隔窗看病人。
2.2.2医务人员的隔离
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流动水下彻底洗净双手,按7步洗手法,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后及时用消毒液浸泡手消毒,治疗及护理尽量集中进行,注意保护性隔离,在行静脉穿刺和抽血时,要注意避开患儿皮肤有皮疹的部位,动作轻柔,因皮疹的渗出物有梅毒螺旋体的存在,切勿碰破皮疹处的皮肤,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2.2.3患儿的隔离
患儿隔离的单间,床头悬挂醒目的隔离标示,床旁放一桶消毒洗手液,患儿所有的衣被、褥套等用高压蒸汽消毒灭菌。所有喂奶用具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高压蒸汽消毒灭菌。
2.4皮肤护理
患儿最好置暖箱或开放式辐射台,尽量暴露患儿的皮肤,观察患儿皮疹的消退增长情况,及时清除患儿剥脱的皮屑,每天用1:8000高猛酸钾溶液沐浴,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皮损处予白多邦软膏涂防止感染。
2.3病情的观察
[2]大多数新生儿刚出生后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于2~3周逐渐出现,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患儿各方面表现,皮肤损害为先天性梅毒最具特征的表现,密切观察皮损症状减轻或加重;黄疸者注意肝、脾,肝功能情况,观察皮肤黄染程度并做蓝光治疗,其中有2例患儿做了22和18小时的光疗;贫血者留意血象及出血现象;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防止神经梅毒的发生。
2.4喂养的指导
母亲妊娠期间经过正规足量的驱梅治疗,梅毒血清学检查RPR滴度下降到4倍以上的可以直接进行母乳喂养,未经过驱梅治疗的,RPR滴度高者,暂停喂养,予新生儿配方奶喂养。
2.5出院的指导
由于梅毒患儿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患儿出院时要做好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指导患儿父母作血清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并定期带医院复诊,根据临床症状和复查结果进行重复治疗,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护理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孕妇母体经过胎盘流入胎儿的血液循环,致使感染而至新生儿的梅毒。梅毒属于性传播疾病,特别是随孕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所以对孕妇细致的观察和护理,以及很好配合用药对提高梅毒的治愈率和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尤其重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这组先天性梅毒病儿有4个都由其它别的医院转来,男1例,女3例,早产儿1例,足月儿3例。入院天数小于24小时为1例,24小时到48小时为2例,大于72小时的为1例。有2例治愈出院,自动出院的为1例,另1例死亡,死因为多脏器不可逆的严重损害。
1.2 临床特征 这几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主要临床特征,见下表:
1.3 诊断的方法是根据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诊断标准 病儿和母亲梅毒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血清学的检查是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的实验TPHA,4个病儿血RPR及TPHA的检查都是阳性,其中有1个病儿主要表现是四肢肌张力变强,全身都抽搐,腰穿检查的脑脊液RPR是阳性,可诊断为神经性梅毒。
2 护 理
2.1 严密做好消毒和隔离 为不发生交叉感染,必须要做到床边隔离,有条件的医院安排单间,治疗及护理最好放在最后集中进行,在给患儿做静脉输液时,要避开皮肤有斑丘疹的地方,操作要轻柔,不要碰坏皮疹处,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病儿所使用的用品先用1:500的‘84号消毒液’浸泡1小时之后再进行清洗,保温箱,蓝光照射设备使用后要严格消毒,必须紫外线照射1小时,再使用1:200的‘84号消毒水清拭保温箱,病儿尽量要用一次性用品象尿布等,护士也要做好自我保护性隔离,护理及操作一定带无菌手套,接触患儿后用消毒液泡手用过的一次性物品严格按消毒隔离措施处理后焚烧,并弄好出院后终末消毒处理工作。
2.2 皮肤的护理 病儿的皮肤护理也很主要,这组4个病儿有2个有不同程度脱皮,1个有斑丘疹,1例出现脓疱疹,由于这些皮疹的渗出物都有梅毒螺旋体的存在,为了防止不发生交叉感染,脱皮及脓疱疹者需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整个身体,每次大约10分钟,每日2次,一共3天。对斑丘疹全身者,用1:50000的高锰酸溶液洗澡后。在斑丘疹处抹上红霉素软膏后,再用单层纱布盖上创面,每天换药2次,最好放到暖箱里,穿单层衣服以便护理操作。注意别忘记头部,加强患儿臀部护理,保护全身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损伤感染,3例患儿经过细心护理,脱皮,脓疱疹,斑丘疹大约3天左右差不多痊愈,未发生感染现象。
2.3 严密观察病儿生命体征变化 对病儿实行24小时严格监护,用多功能监护仪经皮监测血氧饱和度,体温,心率和呼吸,每隔2小时记录1次,病儿如有水肿,肝脾肿大和呼吸困难,应抬高床头30度角或采取半卧位,每2小时交替卧位,防止局部皮肤受压,如患儿长时间用药,需保护血管,用一次性留置针,一般保留3-5天,这样可以减少病儿痛苦,也减少护士工作量,对有低体重,早产、禁食的病儿,用胃肠外静脉营养,要使用输液泵将液体24小时均匀滴入,且准确记录,严格观察病儿病情变化。
2.4 呼吸道护理这组2个呼吸困难病儿,都是给予吸氧,流量是2升每分钟,并准确记录用氧时间,以防视网膜病变。
2.5 梅毒假性护理 这4例都有假性麻痹,患儿入院都有下肢长骨片检查,都有部不同程度损害。四肢肌张力大,不会放松,牵拉时出现尖叫,护理时动作要轻,这样患儿常会烦躁和哭闹,护理时严密观察全身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6 喂养指导 最好母乳喂养,但母亲未经治疗或未治愈者暂缓母乳喂养,母亲RpR滴度下降4倍以上,可以直接进行母乳喂养。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45-02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大约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巩膜黄染。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12.9mg/dL、早产儿大于15mg/dL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护理尤为重要,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4-27天,平均11天,入院查血清胆红素浓度均大于15mg/L,生理性黄疸32例,病理性黄疸10例,患儿均有轻重不等的巩膜、躯干、四肢黄染,黄疸进行性加重,2例嗜睡,反应低下,1例拒乳。
2 结 果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76%,病理性黄疸24%,经治疗护理后,25例在1周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15例在10天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2例在13天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无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平均住院8±1d。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家长的文化教育及家庭背景进行心理护理,由于许多家长缺乏对新生儿黄疸的正确认识,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属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此时,主管护士应耐心、反复多次讲解黄疸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使家长了解病情的转归,取得家长的信任,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
3.2 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发展 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注意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如有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处理。注意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等。
3.3 尽早喂养 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胎便排出。同时,有利于肠道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轻肝脏负担。
3.4 预防感染的护理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严格无菌操作,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接触患儿,非要接触者须戴好口罩;注重做好新生儿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谢绝、劝阻患感冒和其他各种传染病的家属进入病室探望,告诫家属不要亲吻患儿,不要在病室抽烟[2]。
3.5 光疗护理 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光疗前做好仪器的准备,以免影响照射效果,根据患儿情况将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0%-65%;给患儿洗澡,清洁皮肤,洗澡后不可涂粉和油类,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剪短指甲,防止因哭吵而两手舞动,抓破皮肤;会阴、部用尿布遮挡,特别要注意保护男孩的阴囊;双眼佩戴光疗防护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光疗时充分暴露患儿皮肤,使身体广泛照射,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严密监测照射过程中体温、箱温变化,每2h测体温1次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使体温保持在36℃-37℃,若体温超过38.5℃应暂时关闭灯光,待体温正常后再继续开灯照射,箱温保持在30℃-32℃;勤换尿布,做好臀部的护理,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燥;哭闹时施以抚触,既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为保证治疗效果,单面光疗应定时翻身以使各个部位得到照射;保证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在箱内完成。光疗结束后仔细检查全身皮肤有无破溃和炎症;测量体重,与光照前体重比较,以观察有无脱水现象;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记录蓝光灯管使用时间,使用1000h必须更换,以免影响疗效;记录光疗结束时间,做好光疗箱的消毒工作。
4 讨 论
综上所述,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到位地做好产后访视,缩短生理性黄疸的表现时间,及时发现、治疗病理性黄疸。必须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索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都应积极对症处理,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在临床护理中,应做好产后健康宣传教育,使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得到家属的配合,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疗法,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若有黄疸退而复现应立即来院复诊。
参考文献
[1] 梁秀兰.新生儿黄疸护理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99-2300.
【关键词】 造口护肤粉;擦烂红斑;婴儿/新生;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评价造口护肤粉治疗新生儿擦烂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日龄14~28d擦烂红斑患儿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涂40%氧化锌油,2~3次/d;治疗组:将适量造口护肤粉撒在患处皮肤上,然后用无菌纱布或纸巾将粉剂抹匀,用药次数与观察组相同,1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红斑、浸润、渗液、糜烂等客观体征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口护肤粉治疗新生儿擦烂红斑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清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造口护肤粉;擦烂红斑;婴儿/新生;疗效观察
擦烂红斑又名“擦烂”或“间擦疹”(intertrigo),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皮肤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的增多,擦烂红斑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护理工作比较棘手[1]。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在擦烂处外用氧化锌油或鞣酸软膏[2],但其操作繁琐,不易清洗,长期使用反而造成小儿皮肤损害[3]。为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2008年4月—2010年8月,我们对40例新生儿擦烂红斑采用造口护肤粉治疗,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擦烂红斑共75例。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16例,女24例;日龄14~28天,平均22.5天;发生部位:颈部9例,腋窝4例,腹股沟16例,阴囊与大腿之间9例,臀部2例。其中患上呼吸道感染10例,新生儿肺炎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例,脐炎2例。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日龄15~28天,平均23.5天;发生部位:颈部8例,腋窝4例,腹股沟12例,阴囊与大腿之间10例,臀部1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8例,新生儿肺炎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例,脐炎1例。两组患儿性别、日龄、病情、皮损部位及皮损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4]在皮肤的褶缝中有与皱襞相当的潮湿红斑或糜烂,边缘清楚。纳入标准:凡符合擦烂红斑诊断标准,就诊前未局部使用外用制剂者。排除标准:患有其他皮肤病者;单纯性红斑或皮损形成浅表溃疡者;继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者;治疗期间加用其他外用药物者。
1.3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予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减少出汗。涂抹药物前均用温开水洗净患处,然后用无菌纱布拭干。对照组:涂40%氧化锌油,2~3次/d;治疗组:将适量造口护肤粉[造口护肤粉为康乐保(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44767,注册号:粤珠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1640029号,注册产品标准:yzb/粤珠0009-2007,企业标准:o/klb9-2007]撒在患处皮肤上,然后用无菌纱布或纸巾将粉剂抹匀(片刻后局部可形成一层保护膜)。用药次数与观察组相同,1周为1个疗程。两组其他治疗、护理措施相同。
1.4疗效评价[5]
1.4.1评分标准根据患儿的红斑、浸润、渗液、糜烂等客观体征,按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 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各种指标的分值相加为疾病积分。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1.4.2疗效判定标准按4级标准,痊愈:皮疹全部消退,治疗后总积分值为0,疗效指数为100%;显效:皮疹明显好转,60% ≤疗效指数<100%;有效:皮疹有好转,30% ≤疗效指数<60%;无效:皮疹无好转,疗效指数<30%。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
1.5统计学方法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2.5%和9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和74.29% (p<0.05),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愈率
2.2不良反应临床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3讨论
擦烂红斑是由于皮肤皱褶处湿热、积汗及相互摩擦等原因引起局部皮肤充血的急性炎症,有时可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多见于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及肥胖婴儿。皮肤不卫生及炎热可诱发本病。皮肤损害限于皱褶处,如颈前、耳根后窝、腋窝、腹股沟、阴囊与大腿之间、臀部、附近等处。皮肤出现红斑、肿胀,边缘清楚且界限与摩擦的皮肤一致。潮湿、多汗,表皮浸渍及表皮剥脱,易有糜烂及浆液渗出,如继发感染可形成微小脓疱及溃疡。患儿常因疼痛等不适而出现烦躁、哭闹不安,影响食欲和睡眠。感染严重者,患儿可有发热,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中毒症状,甚至导致败血症。因此,对于新生儿擦烂红斑应加以重视,及时治疗。
造口护肤粉主要用于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它由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瓜尔豆胶合黄原胶组成,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通过吸收造口排泄物,使造口周围皮肤保持干爽,从而减轻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减少溃疡的发生[6]。我们受此启发,把它试用于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7]。近年来,我们又把它试用于新生儿擦烂红斑的治疗,亦取得满意疗效。擦烂处皮肤使用造口护肤粉后,它可吸收渗液形成一种柔软的凝胶保护膜,粘贴于皮肤创面,阻隔汗液对皮肤的浸湿和刺激,减少摩擦,使病变不再继续扩大;同时,可使患处皮肤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避免继发感染。此外,造口护肤粉尚可促进皮炎、糜烂和溃疡的愈合[8]。传统使用的氧化锌油,只能对创面起到收敛作用,使创面干燥,但无法有效地隔离局部刺激,不能有效地保护受损的皮肤,达不到促进糜烂和溃疡愈合的目的。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率和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用造口护肤粉治疗新生儿擦烂红斑的疗效明显优于使用氧化锌油。且与使用氧化锌油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清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用药前的皮肤清洁很重要,一定要注意清洗干净。此外,文献报道[9],造口护肤粉形成的胶状凝胶对创面中的可溶性物质呈现出吸收阶梯,由此清除细菌的毒性产物和细胞碎屑。因此,造口护肤粉对合并感染的擦烂红斑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孙秀玲,郑振杰,林治萍.mebo治疗婴儿间擦疹及臀部红斑的疗效观察.中国烧伤创伤杂志,2007,19(2):151-154.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下册),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22.
3陈洁,林金玲,黄碧萍,等.小儿肠造瘘口及更换造口袋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1):1266-1268.
4吴圣楣,陈惠金,朱建幸,等.新生儿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58.
5李钦峰.维尔康洗液治疗擦烂疗效观察.天津药学,2007,19(1):40-41.
6郁红菊,孙茜,李继婷.结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5):519-521.
7秦晓红,张亚明,薛梅,等.造口护肤粉治疗尿布皮炎的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9):59.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笔者从2004~2005年家庭访视中,对20名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均能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 13名,病理性黄疸7名。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二、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2.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D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2.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2.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三、观察与护理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3.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3.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3.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6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治疗时,婴儿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持续时间1~4天。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关键词】 新生儿 溶血病 观察 护理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the Newborn, HDN)在近年来发病率极高,它主要指的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或是胎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新生儿溶血病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地诊断,那么就会危及到患儿的生命。新生儿溶血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黄疸,严重的时候则会出现水肿、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1,2]。对此,加强新生儿溶血病的观察及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确保患儿康复的重要保证。本文将在2008.03-2010.03入住我院的64名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具体的观察以及护理体会特报告如下。
1 基础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在2008.03-2010.03入住我院的64名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儿为38例,女性患儿为26例。年龄为12天—13个月,平均出生年龄为(4.9±2.5)月;体重为2.4—11.2kg,平均体重为(6.3±1.3)kg。上述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溶血症状。上述新生儿主要有四种血型A、B、O型血型,上述三种血型的患儿的病例数分别为31例、17例、16例。
1.2 方法
1.2.1 实际方法
将于2008.03-2010.03入住我院的64名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主要有:首先了解其黄疸的程度,对其病情进行仔细地观察,以及尽量避免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等。具体的方法如下所述:
(1)临床观察。
对于本组新生儿临床观察主要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a)患儿在入住医院的时候,注意应该主动对其发病史加以了解,主要需要了解如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即母子血型、有无窒息情况、感染以及出生史等。(b)观察患儿体温、心率、呼吸及反应情况,有无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c)对患儿皮肤发生黄染的程度进行观察,并对其出现的黄染的进展以及消退情况进行观察。(d)若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脑性尖叫、双眼凝视、角弓反张、抽搐等,应予苯巴比妥钠镇静,20%甘露醇静推降低颅内压。
(2)护理对策。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a)首先应该做好患儿家长方的思想工作。对于该科室的护理工作人员而言,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向患儿的家属介绍关于黄疸发病的主要原因、新生儿患溶血病的主要机理以及新生儿溶血病对新生儿身体的影响及其具体的危险性等。(b)对新生儿出现黄疸的程度加以了解和掌握。首先,应该仔细地观察新生儿皮肤所发生的变化,并根据黄染发生的范围情况,对血清胆红素的发展速度进行估计;然后,对其进行光照疗法护理保持箱内清洁,喂奶、换尿布尽可能在蓝光箱内进行;光疗时全身裸露不显性失水增加,补液量增加20-30ml/kg;若光疗过程中皮肤出现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大便稀薄,一般不予特殊处理,光疗停止后自行消失;测体温1次/4 h,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体温在36.7~37.2℃的中性温度。熟悉光疗的不良反应,光疗时尽量减少哭闹,降低消耗。
1.2.2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患儿进行临床诊断、观察以及护理所得出的数据在EXCEL软件以及SPSS13.0软件上进行处理,平均值全部以“x-±s ”的形式加以表示。
2 结果
经过临床观察、治疗以及护理,治愈63名患儿,死亡1例,治愈率为98.43%。其中2例由于全身重度黄染,用蓝光照射及白蛋白治疗效果不佳,必须进行换血疗法,由于家庭因素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the Newborn, HDN)在近年来发病率极高,它主要指的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或是胎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针对这一严峻的形式,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其进行仔细地临床观察及护理。根据如上统计的结果可以得出这样的一条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科学、全面地观察与护理,非常利于溶血病新生儿的康复。
参 考 文 献
[1]郑磊,张鹏,王前,等.ABO血型实验室检测方法现状及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06,6(5):549-551.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48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染的症状。病理性黄疸较之生理性黄疸有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的特点,如处理不当部分病理性黄疸进展为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应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促进黄疸尽早消退。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2009年3月-2011年1月对收治25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新生儿黄疸250例,其中男137例,女113例;黄疸出现时间12 h~25 d,平均(8.51±3.21)d;体重2250~4850 g,平均(3650±550)g,均为足月新生儿,胎龄在37+1~41+6周,平均胎龄39+3周,血清胆红素水平211.1~312.21 μmol/L,平均(257.32±19.5) μmol/L;以上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25例,两组患儿日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组别 性别 日龄(d) 体重(g) 胎龄(周) 血清胆红素(μmol/L)
男(例) 女(例)
观察组(n=125) 68 57 8.47±3.32 3600±500 40+2 245.33±21.50
对照组(n=125) 69 56 8.59±3.15 3550±550 39+5 238.41±17.13
t或字2值 0.0161 0.2932 0.7521 0.0185 1.252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即保暖、营养补给、对症治疗、使用酶诱导剂和光疗等。
1.2.2护理干预措施(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黄疸色泽变化并采用经皮黄疸仪(宁波JH20-1H经皮黄疸仪)监测胆红素的变化情况,2次/d;治疗前、治疗后24、48、72 h抽血检测胆红素,观察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有否吮乳困难、精神差、嗜睡、烦躁、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能及早发现重症患儿并处理;密切观察心率、呼吸和肝脏大小变化;保持患儿皮肤、脐部及会阴和臀部清洁;(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①抚触护理:室内温度控制在24 ℃~26 ℃,湿度在55%~65%间,于患儿进食后1 h左右进行,患儿抚触部位,按照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抚触,2次/d,每次抚触时间为15~20 min;②加强喂养护理和扩肛处理:密切观察患儿皮肤情况,是否有干燥脱水,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少量多餐、间歇喂养,尽量喂母乳,实行按需喂养而不是定时喂养,争取每天喂10次以上,防止新生儿脱水。对于在出生后36 h内出现黄疸的患儿采用扩肛处理以促进胎粪尽快排泄干净,方法为将无菌橡胶尿管插入患儿2~3 cm,轻轻转动10 min;③加强光疗护理,保持体温稳定,光疗期间除抚触外其他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每2 h给患儿翻身1次;④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要及时更换尿布,如皮肤出汗多应及时给予擦拭,防止皮肤破损,光疗可以引起患儿稀便和排便次数增多,对患儿的皮肤刺激大,要用湿巾清洁臀部,再用鞣酸软膏涂于或西瓜霜喷剂喷于臀部及会,使会阴和臀部能保持清洁,防止感染或尿布疹的发生。
1.3观察指标(自拟)观察患儿72 h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情况。显效:72 h内黄疸完全消退;有效:72 h内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在136~171 μmol/L;无效:72 h内皮肤仍黄染,血清胆红素水平>205 μmol/L。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结果
2.1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及住院时间见表2。
表2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黄疸消退时间(h) 胆红素下降幅度(μmol/L) 住院时间(d)
观察组(n=125) 49.12±12.28 127.13±9.36 4.82±2.53
对照组(n=125) 56.13±13.11 82.56±10.79 5.71±2.12
t值 4.3631 34.8856 3.0146
P值
2.2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见表3。
表3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组别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
观察组(n=125) 106(84.8) 15(12.0) 4(3.2) 96.8
对照组(n=125) 91(72.8) 20(16.0) 14(11.2) 88.8
字2值 5.3874 5.9866
P值
3讨论
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能出现黄疸,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而非病理状态。其产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 d会出现黄疸,4~5 d达到高峰,足月儿7~10 d消退,早产儿2~4周消退,在此期间小儿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他异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
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多种,特别是在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等情况下黄疸会加重。部分病理性黄疸病情发展快,若不能有效迅速治疗,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该病病死率高,少数成活后均会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故要加强对病理性黄疸处理,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实践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黄疸有很好的治疗作用[1]。(1)抚触护理:抚触能促进新生儿胃肠道蠕动加快,其机理是通过人体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沿脊髓传至大脑,反射性的引起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胃泌素、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2-3],同时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使进食量增加并促进食物的吸收和排泄。同时也能促进淋巴系统发育,提高患儿免疫力、应激能力[4]。患儿进食量增加还可加速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增加了尿胆原的生成,使结合胆红素减少,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减少了肠肝循环,阻止了胆红素的重吸收,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的目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的病情[5];(2)喂养护理和扩肛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进食情况,如临床诊断为母乳性黄疸,则根据医嘱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同时用扩肛方式或药物促进肠道内胎粪排出,达到尽快排出留存于体内的胆红素与胎粪同时排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推荐每日喂哺10次以上,有利于减轻黄疸;(3)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娇嫩,角质层不完备,表皮是单层细胞,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少、缺乏弹性,容易被外物渗透,也可因摩擦免疫力低下等原因而出现皮肤糜烂、脓疱疹、臀炎等,因此加强皮肤护理可防止以上病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皮肤感染;(4)光疗护理:蓝光照射治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痛苦少。但也有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发热,严重者可患青铜症等。本组患儿均精心护理,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本观察组患儿通过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以抚触和加强喂养、促进排便等综合护理措施,使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缩短,胆红素下降幅度快,缩短了住院时间,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洪普,曾玉贤,陈亚璇,等.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结局影响的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51-52.
[2] 孙铭晓,董崇林,曲迎姣.腹部抚触对早产儿黄疸消退的影响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6):722-723.
[3] 张群瑛,房翠英,李春芳.游泳、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2008,19(5):510-511.
[4] 刘燕,王文华.新生儿抚触在临床中的作用与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07.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0名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20名新生儿黄疸均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情观察 护理
1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 13名,病理性黄疸7名。
2方法
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3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3.1新生儿生理特点
3.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 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3.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3.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3.2 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3.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3.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4观察与护理
4.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4.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4.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4.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4.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4.6光疗的护理
4.6.1将患儿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睡于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位置。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静脉输液的要固定好患儿的双手,防止拔脱输液针头。记录开始照射时间。如患儿哭闹,要仔细检查患儿是否舒适,箱温是否适宜。保持玻璃床板的透明度,如患儿有呕吐、出汗、大小便污染时应急时清除,以免影响疗效。
4.6.2严密监测体温和箱温,每2~4h测体温1次,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7~37.3℃的中性温度[1],箱温保持在30~32℃。
4.6.3光疗应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禁止在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单面光疗箱一般每2小时更换1次,可以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受影响呼吸。
4.6.4光疗过程中应保证水分和营养供给,应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奶,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患儿易哭吵、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2],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2倍以上,故光疗时水的需水量增加全日总量15%~20%。
4.6.5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脉搏及黄疸情况,若出现烦躁、嗜睡、拒乳、皮疹、青紫等症状,应急时与医生联系,寻找病因,做好相应处理。随时注意黑眼罩、黑布是否松脱,及时贴紧。
4.6.6加强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勤换尿布,因为新生儿在光照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较大,易引起红臀发生。男婴换尿布时要注意避开蓝光。
4.7提早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提早人工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本文7名婴儿均为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7天后,黄疸下降,认为此母乳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
4.8健康宣教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原因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致婴儿死亡,取得家长信任,保持良好医患关系,他们会主动配合医护人早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本文1名婴儿家长未予重视,致使婴儿8周后黄疸才消退,影响婴儿预防接种,这应引起广大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但是许多患儿家长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必然延迟患儿的康复,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须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生儿 ;黄疸 ;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48-02
新生儿黄疸是指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导致新生儿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疾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1]。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d出现,4~6d达到高峰,7~10d消退,如果新生儿在出生24h内出现黄疸,2~3周后症状不但没有消退反而加重,或者消退后有再次出现,或者在新生儿出生1周到数周后才出现,这一些情况的黄疸均称为病理性黄疸[2]。病理性黄疸可能引起严重的后遗症,部分患儿还有死亡的可能,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笔者通过对我院2012 年8月至 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 年8月至 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男28例,女22例,生理性黄疸30例,病理性黄疸1例。剖宫产22例,顺产24例,难产4例。早产儿7例,足月儿33例。36例新生儿黄疸经过早期护理及相应的治疗后黄疸消退,4例患儿仍有黄疸,但是一般情况良好,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均>12mg/dL,追问病史,发现新生儿黄疸估计与母乳喂养有关,建议停止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3d后黄疸有所消退,2周后3例患儿黄疸消失,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例患儿确诊为病理性黄疸转入外科治疗。
2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是因为体内胆红素增高,那导致胆红素增高的原因有多种:①红细胞破坏速度太快,胆红素急剧增加,引起黄疸,当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超过20mg时,胆红素就可能进入大脑细胞,阻碍了脑细胞的正常工作,产生核黄疸,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②肝脏细胞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受破坏,由于疾病导致肝细胞缺乏一种酶物质,或者由于这种酶物质活性下降,排泄胆红素的功能随之降低,所以,出生后1周或数周才发生的新生儿黄疸往往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产生的。还有母乳性黄疸,由于母乳内含有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新生儿食用母乳后,脂肪成分被分解,释放出游离形态的脂肪酸,该脂肪酸增加了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新生儿本身是健康的。上述情况属于肝细胞性黄疸。③阻塞性黄疸,由于胆管的阻塞导致胆红素不能顺利排到小肠,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者胆道内产生了黄疸。
3 护理体会
3.1 喂养护理
根据临床研究,70%以上的产妇分娩后24h以内乳汁分泌不足5mL,无法满足新生儿的哺乳需求,在此种情况下,在母乳内添加配方奶,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不但能够使新生儿有足够的蛋白和热量等营养成分,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新生儿的肠道菌群,促进胎便排出体外。在喂养时,护理人员应该仔细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如新生儿出现拒乳、反应差等异常情况则提示病情危重,如若患儿在哺乳时哭闹不停。提示可能有口腔溃疡的可能性,做好口腔部的检查;由于母乳内含有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新生儿食用母乳后,脂肪成分被分解,释放出游离形态的脂肪酸,该脂肪酸增加了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建议停止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推荐每日喂哺10次以上,有利于减轻黄疸。还要及时观察新生儿的大便、尿液情况,尿液的颜色变化直接反映黄疸的轻重,仔细观察,针对性治疗。
3.2 抚触护理
抚触是每个新生儿渴求的交流,在新生儿还是胎儿时,生活在羊水中,无时无刻不处于水的抚触中,在分娩时,产道的挤压对胎儿又是另一种抚触,胎儿在产道全身的外周神经感受器都受到刺激。抚触可使新生儿体质量的增加和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新生儿在感受抚触的同时全身的交感神经增加了紧张度,刺激了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促进食欲,加速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增加了尿胆原的生成,为结合胆红素减少,还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减少了肠肝循环,阻止了胆红素的重吸收,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的目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的病情。
3.3 水疗护理
在新生儿还是胎儿时,生活在羊水中,时刻与水接触,水温能够扩张新生儿的毛细血管,促进了血液循环,使新生儿的新陈代谢提高,在水疗过程中,新生儿消耗了一定的体力,为了补充,会促进食欲,增加了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和胆红素的排除。
3.4 感染灶的处理
首先明确感染灶的的病变并积极处理,脐部感染的患儿用颠覆由内到外彻底消毒,局部用红霉素外敷一日2次,在配合全身退黄给治疗的同时,检测胆红素的变化,和新生儿全身的变化情况,譬如精神状态、反应、体温等,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注意保护胎儿的皮肤及臀部清洁,保证皮肤的完整性,这可以有效的预防感染,减少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发生。
3.5 光疗护理
黄疸新生儿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患儿脱去衣服,同时用黑色眼罩罩住患儿眼睛,避免视网膜受损,调节箱的温度保持在30~32℃,平均每人(3±1.3)次,每次(11±1)h,同时轻轻抚触患儿,消除其恐惧心理,为患儿带上会阴罩,松紧适宜,男患儿应该保护好阴囊,2h更换一次,持续照射治疗4d,在光疗过程中药关注患儿的皮肤状况,避免患儿脱水,还要关注患儿呼吸、大小便、有无皮疹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针对性处理。
3.6 大小便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详细记录患儿小便和大便的情况,如果患儿出现尿量少,嘱家长多喂水,可利尿增加胆红素的排泄。如果患儿出生24h后仍未排胎便,用开塞露塞肛,必要时用灌肠促进排便和胆红素的排泄。
3.7 健康宣教
由于大多数家长对新生儿黄疸了解不是很透彻,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医务人员应该详细为家长讲明病情,得到家长的配合。如果患儿是母乳性黄疸,可暂停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医务人员要取得家长的信任,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共同做好患儿的护理、治疗。
4 讨 论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只要基础的护理干预措施就可以减轻、痊愈。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3],但是如果出生后新生儿胆红素持续性增高则应该警惕病理性黄疸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促进病情的恢复,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剑,廖正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12例病因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5,4(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