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农村建设实施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心工作,本着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抓点带面、逐步规范的原则,强化农业农村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服务。
1 创建范围、内容
创建示范县活动在全县县直涉农部门、镇机关和行政村、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中进行。主要内容是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县直涉农部门、乡镇机关、行政村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档案工作业务建设,整合涉农档案资源,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档案工作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档案信息。
1.1 县直涉农部门
(1)制定本部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领导,落实责任,安排经费,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本部门工作考核范围。(2)以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 8号令为切入点,修改完善本部门文件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把本部门涉农档案收集齐全,通过“一网三站”提供给农民,确保涉农政策、技术、信息到镇、村及农户,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
1.2 镇机关
(1)创建工作列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成立组织机构,配备专人,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运行机制。(2)修订镇级文件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把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档案和涉及农民各方面利益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收集齐全,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开展面向农民群众的档案信息查阅利用服务。(3)在镇档案室建立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将已公开的农、林、水、土地、粮食、畜牧等方面的现行文件资料提供给农民,引导农民实现科学的种植和养殖,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4)开展培训工作,对所属村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进行监督指导。
1.3 行政村
(1)制定村级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把各种门类和载体(党务、村务、民主管理、财务会计、经营承包、土地林地流转、宅基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科技、生产经营、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社会治安、项目建设、合作医疗、社会保险、特困户救助、重大活动和党员档案、村民档案、健康档案等)的档案资料收集齐全,集中统一管理。(2)具备开展档案工作 “五有”条件(即有档案室、有柜架、有档案、有制度、有人管)的村,建立档案信息和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3)不具备 “五有”条件的村,采用“村档镇管村用”模式,成立村镇联合档案室,将全镇的村级档案进行整理,全部移交镇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4)所有档案进行编目,有条件的村要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对涉及民生的重要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方便农民的档案利用。
1.4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
(1)通过农民建档用档服务指导站,制定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重点抓好建档工作。(2)有档案室、实物档案陈列室、档案柜架和相对固定的兼职档案人员。(3)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党群、行政、产品生产、供应销售、产品开发、基本建设、设备仪器、社会保险、安全保卫、劳动人事、财务管理等)收集齐全,集中统一管理。(4)对所有档案进行编目,有条件的要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5)在开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档的同时,要开展家庭建档工作。
2 创建步骤
示范县创建活动在国家和省、市档案部门的指导下,于 2009年6月启动,2010年10月基本结束。示范县创建活动分为创建期和示范期两个阶段进行。
(1)创建期( 2009年6月-12月底)。全县所有涉农部门、镇机关建立并完善综合档案室建设,达到国家示范点创建标准;行政村和部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立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达到创建标准。(2)示范期( 2010年底)。基本建立覆盖全县新农村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体系,镇、村两级档案室通过“一网三站”网络可以查阅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实现农村信息资源共享,达到广大农民基本不出村就可查阅利用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目的。
到2010年底,力争100%的县直涉农部门和镇机关,及有条件行政村达到国家示范单位创建标准,迎接国家档案局验收,努力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进入示范期。
天九镇是定南县新农村建设重点乡镇之一,辖有18个行政村,293个村民小组,5732户农户,22607人,国土面积171.08平方公里。上半年,天九镇的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五新一好”的目标任务,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定发[2004]26号)和《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定发[2005]8号)要求,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科学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强化措施,务求实效”的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在上级党政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和市、县工作队的密切配合下,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初步成效;共清除路障284处,拆除旧牛栏、猪舍及厕所、各类危旧房间365间,清理垃圾420吨,清污沟26000米,清杂草21000平方米,建垃圾池43个,建垃圾处理场1人,建公厕4个,硬化檐街、门坪4050平方米,粉刷旧墙32200平方米。新农村建设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二、主要做法
1、紧紧抓住一个重心。为确保新农村工作顺利推进,做到常抓不懈,天九镇紧紧抓住了宣传造势这个重心。工作开展以来,天九镇共在镇内两条公路主干道树大型宣传牌7块,书写永久性标语42条,各全镇5732户农户都发放了宣传单。此外,还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议事机制,即镇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村两委联席会议每月需专题研讨工作1次,镇党委、政府每月召开促进会或小结会,或现场会一次,镇村干部每两个月书面小结汇报工作1次,领导小组每季督查通报工作1次。持久的宣传造势营造了良好的新农村建设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2、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群众观念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县、镇、村、组四级联动和层层深入的宣传与发动以及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使群众从新农村建设是政府要我做的错误观念中走出来,转变成了我也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的理念。如天花井坑口就是群众在看到去年黄金湾和今年各布示范点建设给群众带来实惠后,由理事会向镇政府递交申请和方案后才获得批准的三清三改示范点;二是实现从有钱就做、无钱不做到以奖代补的转变。天九镇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为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制定了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变前置性补助为后置性奖励。这样,不但让群众从过去的“等、靠、要”变成了主动参与,还激发农民群众自筹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洋田村罗屋的三清三改就在群众自筹了2000元资金才开始启动的。
一、统一思想,行动迅速,全面贯彻会议精神
我局于3月20日召开了班子成员党政联席会,会上局长分别就农业农村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防控违法用地违章建设、农民建房“一户一宅”清理整顿工作以及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等会议精神进行了逐项传达,与会人员全面系统的学习了各项会议有关领导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大家一致认为,要对照各自所分管的工作,认真抓好落实,特别是对农村建房“一户一宅”清理整顿工作进行了重点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决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立足本职,精诚团结,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二、精心谋划,扎实推进,认真抓好各项工作
1、农业农村工作:协助挂点乡镇做好防汛、防火等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扶持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按照2013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目标和要求,为流动人口办理房屋证件时,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计划生育审验证明,同时抓好本系统干部职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避孕节育等跟踪服务工作,督促挂点乡镇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3、农民建房“一户一宅”清理整顿工作:充分发挥房管部门职能作用,积极配合县有关部门抓好违法用地违规建设防控工作,对违法建设的房产登记严格把好关,做到不能办理的尽量不办理。
4、主攻工业决战园区:围绕加快工业突破发展,大力开展工业招商工作,积极引导全局干部要增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狠抓工业招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今年上半年,**镇党委组织工作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工作、创新进取”的组织工作思路,在推进基层党的建设,推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推进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和在党的基层组织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基层基础工作等方面扎实工作,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长足进步,工作结果县委组织部满意,镇党委满意,全镇基层干部群众基本认可,现就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村(社区)干部工作职责量化管理,村(社区)工作考核考评规范化
1、制定量化管理细则。今年初,镇党委吸取历年来全镇评先评奖难操作、难平衡、意见大以及村(社区)干部年底工资审定凭印象的情况,镇组织办广泛征求基层干部意见,借鉴其它乡镇的经验,结合**前些年对基层干部管理的做法,制定出《关于村级工作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考评办法》,同时对城镇6个社区,也根据城镇工作特点制定出《社区工作考核考评管理办法》,把两个办法用党委、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到各村(社区)实施执行。具体实施办法是“分线管理、分线计分、分线考核”,农村工作分为新农村建设、综治维稳、计划生育、财税经管、党建组织、工业招商引资等6大内容。实行800分制计分,年底按考评结果综合排名,年底总结表彰的各项先进单位按得分情况评定择优评先,不搞照顾,不搞平衡。各村支村委工资待遇按目标管理考评结果评定绩效工资等级,采取“基本工资+规模工资+绩效工资”的办法兑现,这样便于操作,便于管理,便于执行。
2、坚持平时督查管理。镇党委为实施好村(居)干部职责量化工作,实施平时工作督查制,对党委、政府平时安排的工作,采取一月一督查,一月一结帐,今年元至6月,已进行6次工作督查,发出督查通报六期,各项工作得分情况及时通报,并与支部书记直接见面。保证了执行工作量化指标的公开、公平、公正。
关键字:新农村建设;水利;灌溉
Abstract: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cultivated landless,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frequent floods and drought, the special climate, geographyand othe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condition determines that China must go agriculture irrigatio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road. From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strengthen water conservancy irrigation is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ffective way.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o strengthen water conservancy irrigation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ater conservancy; irrigation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农田水利与灌溉
(一)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即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害,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灌溉和排水。
(二)灌溉
用人工设施将水输送到农业土地上,补充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条件称为灌溉。在特定情况下,灌溉还可减少霜冻危害,改善土壤耕作性能,稀释土壤盐分,改善田间小气候。根据灌溉水源和灌溉水质(见灌排水质)的不同,可分为地表水灌溉、地下水灌溉、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以及污水灌溉、咸水灌溉、肥水灌溉、引洪淤灌等。根据灌水技术,可分为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等)、局部灌溉和节水灌溉等。
灌溉系统是实现灌溉的基础设施,可分为渠道灌溉系统和管道灌溉系统。一般由灌溉渠首工程、渠道或输水管道、渠系建筑物和灌溉泵站组成。最常见的渠系建筑物有配水建筑物和渡槽、涵洞、倒虹吸管、跌水、陡坡、量水建筑物以及沉沙池等。在使用地下水灌溉或无法实现自流灌溉而需提水灌溉时,或低洼地区不能自流排水时,应兴建排灌泵站进行机电排灌。
二、加强水利灌溉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水利灌溉是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作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20个字,涉及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5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与农村水利密切相关,因而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对农村水利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生产发展”对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活宽裕”对农村灌排工程和供水工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村容整洁”对水土保持、农村水电、水环境整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民主”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乡风文明”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水利灌溉是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水利灌溉对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修好水利,搞好粮食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水利灌溉设施是粮食生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老化失修、渗漏严重、灌溉水量不足,就会严重影响粮食的产量,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新农村经济生产的发展。
三、新农村发展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灌溉设施老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而对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的建设却相对重视不够。目前农村所拥有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大都是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修建的,普遍存在老化失修、设备破损、效益衰减严重等突出问题。全国现有部分灌溉设施质量差,配套不全,尤其是末级渠系不配套,据有关资料,我国大型灌区骨干建筑工程的损坏率近40%,中小型灌区干支渠完好率只有50%,配套率不足70%。
(二)灌溉技术落后
灌溉技术落后,目前我国节水技术的成果转化率只有20%左右。灌渠的衬砌率只有20%-30%,跑、冒、滴、漏现象十分普遍。田间灌溉多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方式,喷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等先进水灌溉技术的覆盖率不足10%,全国灌溉水的利用率平均仅为0.4左右,比先进国家低3%-4%。灌溉技术落后将直接威胁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和粮食安全。
(三)用水管理不善
我国农村大部分灌区设有水利工程管理处,基本实现了管水有组织,用水有计划的管理体系。但在管理上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用水单位节水观念淡薄;二是重建轻管;三是管理机构尚不健全,管理不够得当;四是无先进的节水灌溉制度,目前仍按灌溉面积收水费,造成水资源浪费。
(四)水利建设资金短缺
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四、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水利灌溉的策略
(一)对农田灌溉工作统一规划、合理安排
应根据新农村农田生产的具体情况,对农田灌溉工作统一规划,合理安排,旱涝兼治,灌排结合,讲求效益,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提高工程设计标准根据规划设计,使灌区内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达到设计标准,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灌区内建筑物也应相应配套,满足灌区需求。加强农田配套工程逐步实现灌区田间条田化、林网化,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建立沟、渠、路、林等田间配套工程,加强工程清淤维护,防止淤堵,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起来,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
(二)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灌溉
发展节水灌溉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节水灌溉工程对技术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能够顺利进行,需要相关的技术来支持,特别是在其运行的后期,更需要具有相关技术的专业人员为节水灌溉工程提供技术服务。当前农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微灌技术、喷灌技术等等。节水工程管理技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控制、调配水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实现区域效益最佳的农田水分调控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节水灌溉灌水制度、土壤墒情检测预报技术、节水灌溉配水技术、节水灌溉量水技术、节水灌溉自动控制技术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水利灌溉要需要不断引进和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三)创新农田水利灌溉建设的管理机制
通过进一步的完善《水法》和《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针对当前的形势,进一步明确小型水利灌溉建设项目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将责任承担落到实处;改变传统单一的水利灌溉设施管理模式,实现多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并存。从节约用水、减少农民开支以及有效灌溉的目标出发,建立和完善节水制度,实行水价改革,做好节水宣传工作,增强节水意识。
(四)增加资金投入
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支持农业放在重要位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对粮食储存、流通等环节及农产品的补贴,要逐步转移到以水利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中央和地方要增加投入,特别是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
2、增加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农村水利的比重。从地方基本建设计划中安排资金,水利等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办法,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基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和农民向水利投入,鼓励其实行合资、独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水利,实行自建自管自受益。政府可以通过贴息贷款、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注入引导资金。
4、建立合理的农村水价,形成机制。对农村引水灌溉工程和供水工程要分别确定合理的水价。运用价格杠杆,逐步使农村水利工程特别是灌区工程和供水工程走上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道路,同时将征收的农村水费较大部分返还,专门用于灌区改造水源工程建设,以及中低产田治理和发展节水农业。
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水利灌溉有利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切实加强水利灌溉,科学用水,需要加大对水利工程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对于灌溉工程应根据作物需水量和需水时间、有效降雨量、土壤水状况以及水文情况,制定灌溉制度,进行有效的灌溉管理,采用先进灌溉技术,注意渠道防渗,提高灌溉保证率。
参考文献
[1]杨向阳.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 南方论刊, 2005.
[2]赵昌祥,张宗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7).
[3]张广明.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J].广东科技,
2009( 24) .
[4]马伟利.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水运(下半
一、工作基本情况
共进行个案预防6件。进行工程专项预防1次,进行系统预防3个部门、行业。开展法律宣传4次,省院预防专栏发表简报、信息2篇。进行预防调查5次,开展预防调研3次,预防调研报告被县委转发2篇,发检察建议7份,率先在全省引入惩防一体化工作机制。
二、工作的具体做法
认真编写了培训材料,一深入开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工作。按照省院《省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市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和部署。制定了县人民检察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实施方案》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授课内容。共开展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法制培训2次,共培训农村基层组织干部200余人,占农村基层组织干部人数的98今年年初,院又配合县组织部、纪检委、农委、司法局等部门,对新选举上的村级“三职”干部,进行专题法律知识讲座。
同时我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围绕资金的来源、支出、用途进行全程预防,抓住农业设施、水利设施、畜牧业投入、交通建筑业、新农村合作医疗投入五条主线。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今年月份,针对群众反映的打抗旱井上级配发的喷灌设备,被水利站工作人员私自收费,涉嫌贪污的线索,配合反贪部门进行了案件初查,并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向县水务部门及相关乡镇发出检察建议,提出具体预防措施。
从发案的原因、特点,二积极开展个案预防工作。对自侦部门所立的案件。并结合案件的不同性质。认真进行分析犯罪的起因,从中探索发案的规律,找出预防的对策。如:年月份,查处的县林业局某干部涉嫌一案,由于这位干部在年至年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时,对乡镇上报的不符合国务院颁发的退耕还林管理条例》协议没有进行认真审查,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违规发放补助金,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80余万元。对此案进行预防时,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工作不尽职,相关领导对所管辖的部门工作情况掌握的不够详细及对相关职权部门缺乏监督措施,及时下发检察建议书,建议他应从加强具体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不断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追究意识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认真开展工程项目专项预防工作。院积极对由国家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并向劳动部门报告。
注意通过开展预防工作,四着力开展系统预防工作。以国税、教育和采油十厂系统等部门为系统预防工作重点。设立了预警机制。发现或提供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年初,县国税局和县教育局被评为全市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
今年年初,五积极探索职务犯罪工作新途径。为了更好的开展职务犯罪预防。院就把尝试运行惩防体一体化工作机制作为一项创新工作来抓。院派人到区人民检察院,学习他预防工作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县人民检察院惩防一体化工作实施办法》把预防、控申、反贪、反渎职四个部门做为一个整体,工作中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相服务,共同发展,这一做法,有力的推动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省、市院两级预防部门的领导两次专门到院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调研,准备在全省推广,现经验材料已经完成,并上报省、市院,已被市院做为经验在全市进行了交流介绍。
三、工作中存在问题
只是国税、教育等几个系统进行了预防工作。
还没有开展预防工作。一是行政执法领域的工作开展的辐射面不够宽。对于工商、国土资源、交通、技术监督、林业等行政执法的职务犯罪易发部门。
有些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二是预防工作开展的深度不够。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调研分析报告的理论深度还有待于提高。
还是停留在走一走,三是法制宣讲方式单一。看一看、说一说”上,预防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
四、下年的打算
不断完善预防调查和案件线索处置制度。
一要在全面开展预防调查工作中。不断规范预防工作。
关键词:新农村;美丽乡村;浙江;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41-03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历史文化悠久,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和“文物之邦”之称。浙江省全省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全省常住人口5 477万人。2012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4 60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6%;人均生产总值63 266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
作为改革开发的前沿阵地,浙江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遗忘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浙江长期坚持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促进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浙江省中等收入人群不断壮大;而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大大激发了农村老百姓创业热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使得浙江成为中国基尼系数最低的地方。2012年,浙江省城市化率大幅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6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 550元,年均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 552元,年均实际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37∶1;城乡养老、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和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和探索,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农村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形成了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独特品牌。
一、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
美丽乡村,是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是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实践。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会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十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
2010年,浙江省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专门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提出到2015年,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至此,美丽乡村建设正式升格为省级战略,并揭开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宏伟篇章。
二、浙江建设“美丽乡村”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整治阶段(2003—2007)。早在2003年,以同志为时任书记的浙江省委,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密结合浙江实际,做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着力发展浙江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计划用五年时间,对1万个村进行环境整治,以达到“环境整洁、村貌美化、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目标;其中要把1 000个左右的村建设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示范村和农村新社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8—2011年前后)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进入为期五年的全面整治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等为重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0年9月,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座谈会在安吉县召开,会议要求科学描绘美好蓝图,精心打造乡村美景,加快改建农村住房,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使美丽乡村成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品牌。同年12月,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据此,各县市根据本地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一批高立意、接地气、振精神的地域性品牌孕育而生,如自在舟山、潇洒桐庐;秀山丽水、田园松阳;金色平湖、阳光温岭;龙游天下、梦留奉化;幸福江山、人间仙居等等。
第三阶段:品牌提升阶段(2011年前后至今)。2011年9月,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桐庐县举行,会议提出要联动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将浙江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水平。2012年10月,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在丽水进行,会议提出要以中心村培育建设和文化村保护利用为重点、农村环境全面提升和农民住房全面改造为基础,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格局,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2013年11月,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温州召开,会议提出要不断拓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努力把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加快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路。各地在具体实践中,以文化村建设、农家乐、特色景点和特色产业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但提升了美丽乡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和特点
一是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2010年,浙江省专门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坚持全域规划理念和“人口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产业向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农村环境整治向美丽乡村目标推进”的总导向,着力建设 “四美三宜两园”美丽乡村。截至目前,全省85%的规划保留村、43个省重点历史文化村落、200个中心镇、4 000个中心村完成了规划编制。县(市)层面,不少地方都邀请知名专家和学院名校担纲规划设计任务,以先进的理念指导规划编制,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建设实践。如德清县拨付专项资金,委托浙江大学以(2009—2018年)为规划期限,统筹村庄布点、精品线路、中心镇、中心村等区块布局,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安吉县则立足于建设“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把全县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高标准编制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乡镇和村级层面也纷纷编制了乡镇规划和行政村规划,从而形成了山水村、田园村、古村落等各具特色的村庄建设思路与技术编制。
二是注重建设的高标准。浙江省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较高的建设标准,通过统筹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环境体系、经济体系和文化体系,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各地在具体实施中,注重建设标准和品位,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样板。如德清县制定了《中国和美家园建设考核标准与计分办法》,按照“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目标要求设定26项指标,评定总分为100分,按80%计入最终考核验收得分(另外20分为建设投入项目和特色工作项目),指标远远高于全国同类标准。桐庐县大力实施“5525”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5条“美丽乡村”风情带,开展5大乡村风情节、重点培育25个风情特色村,努力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弘扬乡村文化、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当地农民。
三是实现投入的多元化。浙江省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有效筹措建设资金,十年来,浙江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超过1 200多亿元,省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从2003年的4 000万元增加到6.6亿元。同时,政府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探索推进林权、海域使用权、农房、土地经营权、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等抵押贷款,推广建立政府和社会各方入股的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公司,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如德清县每年安排“中国和美家园”建设专项资金近亿元,对于成功创建“中国和美家园”精品村的行政村县财政一次性补助资金500万元,并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长效管理资金,同时部门对口资金、上级项目配套资金、社会资金等都成为了德清县建设“中国和美家园”的资金来源,确保了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
四是突出品牌的特色化。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各县市在具体实践中,注重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品牌。如德清县按照“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原则,努力建设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 “中国和美家园”;淳安县以千岛湖为核心打造“秀水家园、美丽乡村”;桐庐县深入推进“潇洒桐庐、秀美乡村”建设;遂昌县积极打造“中国最洁净乡村”为特色的“金山林海、仙县遂昌”;仙居县以“人间仙居、美丽乡村”为建设品牌等等。围绕地域品牌,各地还培育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景观带和精品村,如德清县培育了西部环莫干山异国风情休闲景观带、下渚湖湿地公园景观环线、中东部历史人文景观带等等。
五是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针对省内一些历史文化村落正在遭受破坏、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消亡的紧迫现实,从2012年开始,浙江省启动了以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民俗风情村落为主要对象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共确定了历史遗存十分深厚、村落保护较好的历史文化村落971个,其中省重点村260个。浙江省委还专门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省财政对每个重点村安排500~700万元的补助,并给予每村15亩建设用地指标。2013年全省用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专项资金达到7.8亿元。如永嘉县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实施办法》,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不少于2 000万元资金用于历史文化村落规划编制、修缮维护、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文化挖掘和宣传教育。
六是强化服务的便民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浙江省深入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在服务平台方面,各县市都制定了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几乎所有“美丽乡村”都建有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党建服务站、文体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等内设站室。在养老服务方面,浙江省通过实施“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进一步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各方面公共服务。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从2013年开始,浙江省将用五年左右时间,在全省行政村建成一大批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从设施建设向内容提升。
七是坚持管理的长效化。一是实施动态管理及奖励制度,明确具体实施范围、责任主体和奖励政策,实行县市、乡镇、行政村三级联动机制和月督查、月通报、年终考核制度等。二是实施“清洁家园”网格化管理,责任到镇、到村、到组、到人,确保了农村卫生管理全覆盖。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建立镇、村、组保洁队伍,从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管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等进行全方位长效管理。如德清县专门出台长效管理考核办法,按照组织管理、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社会评价等六方面41个指标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一等奖的每年奖励15万元,二等奖的每年奖励10万元,三等奖的每年奖励5万元。一些县市还尝试引进城市物业管理模式,建立“乡镇物业中心”,试行物业管理社会化、公司化运作模式,从而提升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水平。
四、结语
如今走进浙江的美丽乡村,环境优美,街道洁净,河流清澈,随处可见定点摆放的垃圾箱和定时收集垃圾的环卫车……村庄面貌已焕然一新。截至2012年底,浙江全省已经完成了2.6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培育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区)24个,全省村庄整治率达到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3%,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2.5%。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不仅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优美的人居环境,更让他们尝到了创业、致富的甜头。如今,农村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以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等为主的旅游经济,以民宿避暑、养老养心等为主的养生经济,以运动探险、拓展训练等为主的运动经济,以寻根探史、写生创作等为主的文创经济,推进美丽乡村与农民增收互联互动。据统计,2012年浙江省接待游客首次破亿,达到1.13亿人次,同比增长20.9%;全省农家乐特色村、特色点数3 012个(其中村717个、点2 295个),直接营业收入88.35亿元,同比增长25.3%。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度假村、农家乐是在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古村游、休闲游、乡村游已经成为农家乐发展的新亮点、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建设美丽乡村是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美丽中国重大战略决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实惠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圆“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而浙江,这个古老、秀美、蓬勃发展的省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宝贵财富,值得珍藏、品味、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2,(8).
[2] 安吉县人民政府.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吉模式[J].绍兴三农,2010,(6):20-22.
[3] 王丽娟.和美家园德清[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8-32.
[4] 王桂厅.从“浙江经验”看海南“美丽乡村”建设[J].今日海南,2013,(6):46-47.
一、总体要求
按照河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加快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危害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引导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展开,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环境保障。
二、主要任务
通过目标责任制考核,重点实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能源推广等综合治理措施,使整治后的村镇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农民素质整体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加强,推动全市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新道路。
三、考核实施
(一)考核依据: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规定、要求,以及国家和省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环保部关于开展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的部署等。
(二)考核范围:各县(市)、区的部分乡镇、村﹙按照河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指标确定﹚。
(三)考核内容:《河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确定的相关内容。
(四)考核办法:在各(县)市、区自查基础上,由市政府统一组织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
四、工作安排
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环保局、市委农工委有关领导为副组长,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务局、农业局、卫生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具体负责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导协调。各县(市)、区政府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10月15日前,各县(市)、区政府要将工作方案,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乡镇、村名单,以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名单(包括姓名及联系方式)报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
五、保障措施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工作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的实现。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结合城乡统筹和新民居建设,明确分管领导,制定方案,突出重点,搞好调度,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完成整治任务。
(二)创新工作措施。各县(市)、区要在资源整合、技术保障、财政支持、投融资机制、监督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并学习借鉴先进省、市的成功做法,找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环境保护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村镇规划、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steadily, and town plann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lso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tow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oblems in this analytical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 town planning,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阶段村镇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际工作中对村镇规划管理过程的研究分析,主要发现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村镇规划管理中收费标准不合理
目前,我国在村镇规划的收费方面,国家还没有出台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在大多情况下是参照所在城市规划的收费标准来进行收费,这就使得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与组织编制规划单位的付费都变得比较困难。这就为一部分不重视管理规划的部门刻意压低村镇规划收费价格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一种不尊重村镇规划技术人员劳动成果的一种不良倾向,如此发展下去,将会对村镇规划技术队伍的发展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专业规划设计单位对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视度和参与积极性 。
没有完善的村镇规划管理理论体系
在目前的村镇建设中,由于在进行村镇规划管理时,其建设发展速度比村镇规划管技术理论的发展速度要快,没有形成完善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村镇规划管理理论体系,导致很多村镇建设所采用的仍然是自然演进的形式。
现在主要应用的是村镇建设的总体规划,然而在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只有总体规划是完全不够的,这需要针对各地情况的不同,对不同的建设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指导。由于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在村镇规划实践中,各种在城市规划与
村镇规划所包含的内容、技术标准都运用在村镇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导致村镇建设中技术管理出现比较混乱的情况。
村镇规划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关于村镇规划方方面,我国现在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是由国家出台一个总体标准——《村镇规划标准》,在这个标准中,技术规定主要实用于农村建设,然而在村镇建设的实际情况中,此标准太过笼统,在大多村镇建设规划中既采用这个标准规划里的内容和技术规定,又采用城市建设规划里的内容与技术标准,采取这样的双重标准就导致在新农村建设时村镇规划与管理变得比较混乱,找不到具体而有效的村镇规划管理标准作为参考。
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
很多村镇的基础设施规模比较小,整体布局比较分散,而且产业发育相对来讲比较缓慢,在村镇中很大的比例是农业人口,缺少城市化的气息。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导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村镇环境问题
除以上几个问题外,村镇环境恶劣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村镇经济的积聚力不足,使得村镇的环境没有得到相对有效地改善,较脏、差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环境建设力度不足,特别在供电、供水、绿化以及卫生方面,导致村镇居民生活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村镇的建设面貌达不到预想的目标,主要原因是村镇的规划管理的强度不够,甚至的许多村镇都存在着重视建设、轻视管理的情况,而且管理单位的人员较少,队伍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对在村镇建设中的存在的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足。
三、针对当前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村镇规划管理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之后必须对问题进行解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付诸实施。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一下解决对策,供大家参考。
完善收费标准
建立健全村镇规划设计收费标准,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对此足够重视,尽快研究与此相关的收费标准,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后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实施标准。此外,各部门必须要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各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收费。
建立健全村镇规划管理理论体系
在村镇规划管理建设中,要先建立一个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还要规定规划的层次和内容,要突出重点的同时具有针对性,规划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的设立要与村镇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根据具体的村镇建设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统一的规划理论体系。此外,要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划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在建设与规划管理过程中,针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编制村镇规划管理中的《村镇规划管理条例》及《村镇规划建设许可管理实施办法》等,这些具有规范性的文件不仅对规划管理体系进行了补充,还能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让相关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后。村镇规划管理时,要在原有部门基础上,采取两头管理的职能,要在省级规划管理部门里,专门建立一个城乡统筹规划处,与此同时,要在乡镇上设立规划管理部门,专门
编制村镇规划管理进行并对其进行监督实施,在此基础上形成比较健全的规划管理体系。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村镇建设及村镇居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村镇规划管理中的公共基础的建设,这需要把村镇建设中相关部门分散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使用,且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解决方法,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基础
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各政府部门应积极地依法将村镇规划编制及管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当中,以确保村镇规划编制及管理经费的充足到位,以保证村镇规划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运用,并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进行多方面资金的筹措,以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村镇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四)加强城镇环境管理
加强对城镇环境的管理,充实环卫规划内容。在现阶段,在大多村镇尤其是一些建制镇会设有独立的环卫队伍对城镇环境进行环卫保洁工作,并且这项工作越来越收到重视,所以,以后环卫队伍机构设置与人员安排工作会慢慢落实到当地政府工作计划之中。尽管如此,在实际工作中,环卫工作仍有诸多问题:如人员、机构设置以及相关机械、工具不足;垃圾储运,中转用地没有得到明确;垃圾没有分类难以回收利用,造成浪费资源;垃圾填埋处理场址不明等。环境卫生条件是影响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水平的直接因素,所以,对此要予以重视,必须要将环卫规划纳入《村镇规划标准》里,环卫工作得以正常开展,降低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月红:《村镇规划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建议》,《今日科苑》, 20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