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在本科期间主要学习基础的知识与技能,研究生教育会使这些内容深化。对于本科生来说,考研不仅是学历与能力提升的机会,也是获得社会认同的路径。分析这一过程,对于打算考研的同学很有帮助。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概况
就普通院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考研录取率一般在15%-25%(录取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率),如果以备考考学生为基数计算,有时录取率甚至能够达到40%―50%,在高校文科专业中录取比率较高。就西安而言,本专业能够报考的211院校有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普通院校包括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和西安石油大学等;可选择的院校相对较广。
本专业考研的专业方向分为“本学科专业”和“跨学科专业”。本学科报考的常见专业有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化、基本原理、政治学、哲学类(包括伦理学、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史类。跨科报考主要有行政管理、法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文学、法律硕士和教育硕士等。考试的科目包括公共政治、英语和两门专业课。公共政治同英语满分各为100分,公共政治常见的录取分数区间是60―80分,英语则是50-70分。“本学科专业”常考的专业课科目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国化、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等。专业课一般分为两门,总分300分,根据报考院校和专业的不同,录取分数也不一样,常见的有两种情况:第一,高分专业课录取,即两门专业课需要考到250左右,加上公共课总分380分左右。近年来随着就业率压力加大,考研、保研人数的增加,高分录取的情况越来越多,增大了本专业的考研难度。第二,低分专业课录取,即两门专业课仅要考到200分左右,总分超过320-330分即可;一般为理论性较强专业、冷门专业或普通院校。各类录取分数线由低到高依次是国家线、学校线和各学院的专业复试线。报考211层次以上的院校,有时分数过了国家线但没过复试线,还可以进行跨校调剂。
二、专业与院校的选择
对于本专业考研报考的选择,存在“专业优先论”与“学校优先论”两种不同看法。专业优先论者认考研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以后打算朝更高的方向发展,如考博或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建树。基于此种思路,考研报考首先要考虑自己比较喜欢或擅长的专业方向,考虑被选择学校相关专业实力的强弱,这样才能在研究生期间有较大收获。“专业优先”的选择方式必须充分了解报考学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特色、主要导师近年来科研成果与相对水平。
与之对应的另外一种观点主张“学校优先论”,即报考学校的声望远比专业重要。此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学术教育类专业,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因此,专业所在学校的声望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中,东北师范大学的“理论”学科虽然排名在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之前,但考生甚至有些用人单位在选择时会倾向于选择哪些我们“常识中的名校”,因为后者名气远远大于前者,校内专业都会因为学校而显得更有竞争力。
当然,以上两种观点也不完全矛盾,学校好专业强的例子也有很多。另外,近年来,各学校研究生的录取分数逐渐提高,学业要求与毕业门槛也水涨船高,那些不费力就想“混名牌院校文凭”的学生的机会越来越小。
此外,报考学校与专业,还需要结合自身实力。一般来说,选择的标准要比自己现有水平略高,但努力一下可以达到。可以把打算考的学校归类(“211”或普通),然后上各校招生网站找到你倾向报考的专业,记录下各学校此专业往年的录取最低分、报名人数、录取人数等信息。接下来,找到不同学校你要报考专业的专业课书目,进行对比,选定学校。通常,选择专业课简单一点、往年录取分数较低的学校把握性较大。
三、资料准备与复习方法
1、认真选择复习资料
首先,要学会选择参考书。从常见的考研专业课指定参考书来看,参考书可以分为“单科一本参考书”和“单科多本参考书”。单科一本参考书是指一门150分的专业课仅指定一门参考书。单科多本参考书又可分为“并列参考”、“重合参考”两种情形。并列参考指考研的同一门专业课指定几本参考书且内容不重合或重合较少。以西北大学2015年“基本原理”考研课程为例,该课程指定了《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3本参考书,内容重合较少。“重合参考”是指同一门专业课指定的几本参考书内容重合较多或以一本为主。以长安大学2015年“政治学”考研课程为例,该课程虽指定了《政治学新论》、《政治学基础》两本教材,但内容重合较多,应以第一推荐书目《政治学新论》为主。
其次,对于参考书的选择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关于“统编教材、自编教材”的问题。如果某校的考研参考书中出现了该校导师的自编教材,那么自编教材相对重要。第二,不能认为考研参考书的难易决定了试卷、录取的难易。因为,有的学校考研参考书较为简单甚至用公共政治“两课教材”,但试卷出题有时较难、较偏,也可能推高专业课的平均录取分数,例如,近年来,部分学校过线考生的专业课单科成绩甚至达到120―130以上。第三,应注意考研专业课参考书的版本。一般来说,各校专业课参考书比较青睐“老版本”。
2、制定科学的专业课复习方法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要恰当评估复习周期。由于近年来本专业考研录取分数越来越高,而拉分主要靠专业课,因此,专业课的复习周期不宜过短,不应少于半年,至少能够确保复习3-5遍。第二,专业课内容的复习顺序也有一定窍门。对于参考书的内容,可以采取目录浏览法,从序言、概论等方面看书的特色与创新,可以挑选章节阅读评估复习难度。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如果不是特别熟悉的专业课,复习内容可以先易后难。第三,第一遍的复习要打牢基础。在没有其它资料的辅助下,第一遍复习应该静下心来自编笔记,最终建立各章的大纲、重点、难点,根据以上框架建立知识体系图,不断加深理解、记忆、应用的能力。第四,注重利用其它资源。如果能找到历年该校专业课试卷(部分学校有售)、整理的笔记或知识点,结合教材复习更有针对性。第五,注意协调好与英语、公共政治之间的关系。公共英语对于一般本科生来说普遍较难,靠其拉分不太现实,但要保障过线(50-60分),必须常抓不懈。对于公共政治,如果与专业课之间内容存在重合,应当巧妙规划相关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考研心态调整的问题
在考研的不同阶段,考研的心态包括报考选择心态,备考复习心态,考场应考心态等。首先,在报考选择时,应坚定选择与意向。考研专业院校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应有考虑的时间,但在院校专业选定后,一般来说不要随意变更,因为考研复习的时间有限,犹豫不前,成功的几率就会变小。
其次,要客观看待备考复习过程中的心理波动。一般来说本专业考研同学在复习期多会经历以下情况:复习初期,由于不了解有关情况,会有一定的迷茫与困惑;随着复习的推进,成就与兴奋之感逐渐增强,心态变得积极;到了接近考试的后期,焦虑情绪又会增加;随着精力的逐渐耗尽,压力越来越大,考生时常有坚持不下去的想法,总觉得自己不行,复习的还不够……。对于这些情况,考生应有恰当的准备与调节。既要有目标意识,也要多肯定自己复习的成就;既要保持拼搏的状态,也要适当调节。例如,每天可给自己一小时的放松时间,每周最好休息一天;对于解压,男生可以采取运动、网游、户外等活动,女生可以逛街、聊天、美食,劳逸结合。
最后,在考试期间要保持冷静镇定。要提前准备好考试用品,上考场开始答题后应注重过程,不要过多在意结果。考完一、两门之后先别对答案,好好休息。考试结束后,除非有明显的证据(例如一门课没有考),否则不要轻言失败,休息两周后就应准备复试的内容。
对于参与考研的同学来说,考研是独特的经历、难忘的旅程、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要坚信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保持积极的心态,为自己加油,实现人生又一跨越!
【参考文献】
[1] 阚云艳,谢佳娜.大学生考研计划制定策略浅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4(12).
【作者简介】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专业 融合
随着我国法制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法制社会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法学专业中的深入,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法制教育和民主法治并不完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是高校法学专业发展的保证,同时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这也是法律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职业素养。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融合的教育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主要培养对社会有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法律人,法律人是为国家各项事业服务,为社会各项发展提供基础和保证的重要人物,所以法律人的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应该被放在专业发展的第一位。因此,为了实现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发展,为了培养更多应用型的法学人才,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融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这是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所必须的。
高等教学法学专业注重法律人的培养,而法律素质和道德品质是影响法律人的重要因素。法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法律专业的人才具有正直不阿的精神和品|,同时法律人的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是法学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当前我国正处于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腐败现象十分明显,所以为了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定要把法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让高等教育的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应该肩负起和承担起法律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和人格培养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也可以说法律需要道德进行支撑,从法律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可以看出法学专业的发展必须要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避免学生步入社会之后钻法律的空子,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融合模式的实践
(一)在法学专业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法学专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社会和专业的发展应该以专业就业为导向,所以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主要方向。法律是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法律人作为公众人物,其应该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够将公平、公正的理念深入到法学专业的教学中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融合模式的探究应该在法学专业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将其作为最基本的教育课程。法学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信服和忠诚法律、忠诚事实、保持清正廉洁的心态,更应该以社会道德和正义作为基本的价值底线[1],以此来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道德品质,为社会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服务。
(二)以案例教学为主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法学专业知识点繁琐,并且很多的法律术语和法律现象无法很好的进行解释,教师在此时可以对此开展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同时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用法律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将课堂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法学专业教学中,很多的教学案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批判意义,在利用此种案例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不要以教师的思想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法律见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和道德品质。
(三)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正面教育和正面引导
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身的影响力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法律与道德不同,法律的强制性和特殊性使得社会中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作为法学专业的教师不应该过分的夸大社会现象,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以免学生在不良社会现象下走上不法的道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了高等教育中来,同时学生也处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的获取速度和途径都在不断的丰富,因此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的法律事件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教师应该为此对社会生活中的法律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和正面的引导,避免学生产生不良情绪,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
(四)根据教学需要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的融合需要学生具有法律素养和道德品质,所以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教学能力对学生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根据教学需求,培养高质量的,德才兼备的教学人才,建立一支完善的高素质的教学队伍,这样才能从内到外的影响学生。另外,高校可以聘请有能力和工作经验的警察、军人、律师、检查官等到高校内进行教学讲座,分享他们的人生和经历,以此来影响学生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法律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的融合是贯彻依法治国理念的直接体现,也是深化素质教育,提升高校法学专业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法律与道德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其能够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的服务和发展贡献力量,在培养专业法律人的同时,也为我国法律活动的开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王俊霞.法学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5).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应该是既具有高文化素养又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培养学生的高文化素养必须依赖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注重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的发展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借鉴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手段不断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成为现代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专业课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发展上出现的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构建“专业课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中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实现专业课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也是培养新世纪高等人才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过分强调传授专业科学知识,忽视思想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视野受到限制,理工科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科学知识,文科类学生不了解日新月异的自然科学;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思想底蕴不够。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促进专业课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专业课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符合我们的教育方针。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是中国教育的指导思想。将专业课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培养合格人才,这一教育理念符合我国教育方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专业课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融合,是由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的。专业课教学侧重培养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培育人的文化功底。培养人的能力,是两者的一致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专业课教学所不具有的功能,是专业课教学的有效补充。
专业课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曾长期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进入新世纪后,高等教育学校教学时间逐渐减少,弹性学分制的实施使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越来越少,专业课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逐渐趋向融合统一,协调前进,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二、实施专业课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几点意见
大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起着主导作用,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这不容置疑。当前高等教育要实现专业课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并重,在于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有意识地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许多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独立完成的考核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鼓励学生的个人行为;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上,又往往缺乏培养学生必要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无疑容易使学生产生封闭思想,不利于日趋显著的技术活动规模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等学校在安排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在技术活动中组织与协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学习。尝试将工程的观念引入专业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一些相对复杂、大型的作业或研究课题,放手让学生独自组织人员协调完成,给学生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加强考核。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专业教师具备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能。要实现专业课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必须使专业教师具备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能,使新时期的高校教师成为“专业课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举”的实践者。教师应将情感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自己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教师要全方位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及道德终极价值关怀的实现。
教师备课时除了备教材,还应研究专业教育中的教育需求。从理论上明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学两者的内涵,备课时一方面制订课时教学相应内容,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情况,他们的心理特点是什么,有无心理障碍,哪些地方容易失误如此等等。
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体现在校园文化上。实现二者融合要研究将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以及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近几年来,网络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讨网络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在专业教育中将专业课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对于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促进素质教育开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职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影响辅导员配合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到
>>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的路径初探 高职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课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配合 “高职院校辅导员用谈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谈 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探究 高职院校公寓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考 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与对策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分析与作用探讨 “90后”高职学生群体现象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探析 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探析 浅析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哲理与实践 辅导员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 谈谈高职院校公寓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微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微博在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张新彦.充分发挥高校专业课教师的优势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J].理论观察,2011(4).
[3] 郑璐,鲍磊.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探讨专职教师同辅导员的工作关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9):54.
[关键词]动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很多专业院校都开设有各种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其中的动画专业就属于设计类的一部分,随着高效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了动画专业的学习,但是其中不乏有很多学生在文化课程、思想素质和个性特征上存在差异性,同时艺术设计类学生思想观念具有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导致动画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发展影响深远,能够带领学生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学生学习和人生发展的指明灯。
一、高校动画专业学生特征
通过对于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认知、个性特点还有业余生活内容进行调查,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方向。本文通过调查总结了高校动画专业学生的发展特点。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动画专业的学生性格都比较活泼,精神积极向上,自身具有很丰富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自由化的浪漫色彩,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经过长期的专业学习之后,动画专业更加倾向于向社会外界展示美好的东西,出现问题之后也试图掩盖,面对挫折和困难缺乏直接面对的勇气,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跟其他专业相比较来说,动画专业的学生同样拥有更为强烈的爱国情感,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很多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还有公益活动中都能发现动画专业的学生存在,他们对于政治能够保持理性的而态度,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国内外的热点时事。动画专业的学生拥有正确的入党动机,积极乐观的表达思想感情。
高效的动画专业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课程学习都能够保持搞学习热情,并且会愿意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中,因此动画专业学生也存在重专业、轻综合的问题,专业中很多学生对于政治、英语等课程的学习热情度不高,导致动画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高校动画专业学生跟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较来说,文化课程的学习水平比较低,主要是由于一部分学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学习时间在专业课程上,因此语数外的课程学习时间不足,同时目前艺术高考制度对于专业课的考试成绩要求比较高,因此更加让动画专业学生对文化课程学习不重视,文化基础薄弱是目前高校动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
二、高校动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不仅仅是高校动画专业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主要是高校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过于追求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在教W中为学生们传达的教学观念就是重专业、轻政治,因此导致了在学习中学生们对于政治教育不够重视。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多都是抱着完成教学任务的观点来进行的,纯粹是在应付式教学,导致高效的动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一直无法提升。
(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专业针对性
在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教育观念落后,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主要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如果被高校动画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学老师应用,则会降低动画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们逐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目前我国高校中还没有成立专门针对艺术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此在课程安排上跟其他转业内容相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没有一定的针对性。
(三)教学没有付诸实践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跟预想的效果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因为目前在针对动画专业的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没有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高校的动画专业学生都是单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没有辅助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学生无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利用到实践活动中,直接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内化和实化。
(四)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较差
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辅导员、学校的党员干部还有教师。由于前文中提到的部分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配备不够完善,很多在高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训练,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自身具备的专业素质不够,自然无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某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吸引力,降低了学生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血虚积极性,导致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无法提升。
三、高校动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跟行政、教学和科研活动没有关联,其实政治和业务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一方面做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够提升高校业务的完成质量,保证工作正准确的沿着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另一方面,高效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为学校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因此高校的教学活动开展必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首,多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动画专业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作为专业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在提前进行教学方法设计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想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需要先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创新教学观念,形成专业的教学团队,才能够配合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质量。
(二)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开展
教师跟学生的联系和沟通比较密切,可以说教师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需要首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要求,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用自身的高尚品德来熏陶学生,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品德,如果教师自身缺乏自我修养,很难在进行思想的政治教育工作中令学生信服。要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教师首先需要使用马克西主义理论知识来武装自身,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理论水平。在工作中教师需要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掌握国内瓦的重要发展形势,明确认识到党的发展路线和方针政策。同时教师也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一种表率行为,教师的风度、气度还有胸怀都是对学生无言的教导,因此教师要先做到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的完善,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在课程传授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的灌输,例如说专题报道、理论宣传等,这样的教学效果收效不够明显。如果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学的环节中,会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实现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思想教育,在教育中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思想疑虑,帮助学生养成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例如说动画专业课中的文学课程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历史中的科学知识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加入历史人物热爱学习、忠心报国、积极进取的感人事例,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兴盛民族、一心为国的远大抱负。在教育中加强对我国国情的介绍,提升学生们爱国主义精神的建设,让学生们能够再出现问题是利用发展、全面的眼光来看待现实。如果是理科内容的课程教学中,可以道德培养和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从自然规律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点。例如说在美国大学中,就要求专业课的教学中的主修专业需要从历史和社会伦理学来进行学习和研究,加强了德育教育的工作要求。
教师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也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角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能够帮助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知识点,同时也要结合学生需求来开展教学任务。动画专业学生有一部分在学习之后发现并不是自己的喜好,因此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同时动画相关专业面临着就业难问题,学习压力和就业难压力导致很多学生产生逃避心理甚至是轻生。因此要在课程教学中做出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坚强面对困难的心理素质,树立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能够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够为社会和动漫行业发展作出贡献。
(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首先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和精神特色,如果能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引导校园文化发展走上正确的道路,也能够影响每一个参与到其中的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到校园文化的同时受到一定的教育和启迪。例如说在学校中定期地开展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大赛等,通过在比赛当中设置一定的爱国主体,让学生们自我收集资料形成演讲稿和诗歌等形式参加比赛,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除了校园文化活动之外,教师也要根据专业课程内容的而学习安排,利用好加起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能够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然后利用自己具备的知识来服务于社会,体会到自身在集体中能够产生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起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精神思想。
(五)加强师生沟通
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互相尊重,互助成长。教师通过跟学生建立起淼暮托彻叵担能够进一步深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面对问题学生时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跟学生产生情感互动,让学生的心灵接受教育。教师跟学生的关系亲密之后,学生也会更加信任教师,通从教师的教育,积极的改变自身缺陷。如果教师跟学生的关系紧张,那么学生对教师会产生抵触情绪,自然也无法接受教师的思想教育。因此加强教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沟通非常重要。
一、“俄语+法学”专业学生的个性特殊性
(一)性格特殊性
“俄语+法学”专业的学生性格兼具活泼与内敛。由于有着法学专业本身的严肃性,“俄语+法学”专业的学生性格外向的同时相对于单纯外语专业的学生性格稍显内敛,体现于对待事物更加严谨,不轻易展现自身,不锋芒必露,对待外部不轻易亲和,持有自己的立场;同时,因为外语专业的学生通常都是小班进行授课,在课堂上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交流互动较多,不拘泥于书本形式,课堂气氛比较轻松诙谐,因此外语专业的学生通常比较善于与人沟通,性格也更加外向开放,富有朝气和活力。
(二)思维特殊性
“俄语+法学”专业的学生思维兼具严谨与开放。通常,由于法律对于公平公正的规范准则和严谨务实的行为准则的要求很高,这是对法学理论专业学生所固有的思维模式的需要,是学好法律所需必备的思维工具。也正因此,法学专业的学生思维相对其他专业更加成熟和完整,思考事物具有结构性、整体性以及完整性,善于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全局又不会忽略任何一个细节;而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交流受到各方外来文化和环境气氛的影响熏陶,从而使得其思维更加开放与扩散,思考具有发散性,头脑思考更加灵活活跃,不拘泥于呆板形式,更加容易吸收新鲜,外来的事物。因此,在双重专业特色影响下,“俄语+法学”专业的学生思维兼具了严谨与开放性得思维特点。
二、“俄语+法学”专业学生的教学特殊性
(一)课程量特殊性
由于语言本身的复杂性,词汇量的丰富性以及语言学习环境的影响性,外语专业学生的课程量非常巨大,不光需要普通的通读课本,更需要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训练,因此小班授课的模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要求很高,课堂上需紧跟授课步伐。提前预习、复习、随堂测验成为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法学专业的学生所学内容相对繁杂,文字量极其巨大,课程种类设置又有种类多、必要性的特点,对于学习的专业性要求极高,所以要求学生对法律条文掌握的准确性和理解性也要求较高,学生的记忆量巨大,需要具有咬文嚼字的能力。“俄语+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基础和应用,还要拥有法律专业的知识和理解,因此该专业的学生课程量很大,通常都会达到每周60-70节课,因此在语言课和专业课占用了大部分时间的情况下,学生极易忽略了思想政治课的培训,而对于“俄语+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紧依靠思想政治课单一的输出是远远不够的。
(二)教师特殊性
以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为例,“俄语+法学”专业的授课任务由中方教师和来自俄方的教师共同承担,除去语言课程,法学的专业课也是中俄两方教师各自承担一半的教学任务量。因此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同时接受了两方不同的文化,理论的影响,一方传播西方欧美法学思维理论,另一方教授大陆法学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大部分教授法学专业课的教师也都是在中国短暂停留,无论是教师的授课技巧、行为举止还是言语思维都保留着本国一向惯有的教学模式的特色,在这种外国因素固有影响下,学生的思想也会在课堂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当面对外来不同社会模式的文化时,对于仍是学生的价值观极易产生矛盾冲突,“外来文化和外来价值观往往又和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甚至相背离,可能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1],影响学生从小树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俄语+法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丰富思政课堂授课形式
基于“俄语+法学”学生的个性特殊性,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上“填鸭式”、“灌输式”等一味只顾输出不顾应用的授课模式枯燥无味,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渗透入学生的思想当中,无法使学生得到真正理解。因此,丰富思想政治课堂的授课模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授课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其他资源,将书本内容转化为多媒体课件,将课堂提问改为情景剧再现,将外语教学中的视、听、说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改变以往的思政授课模式。
(二)把握学生课余实践活动
基于“俄语+法学”专业学生的思维特殊性,单纯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完全的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的,而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准确的法律知识,还需要具备熟练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极强的实践操作运用能力。通过把握,丰富学生课余实践活动,将实践与理论相互融合,以学生喜爱的输出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社会实践当中,就法学实践角度来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法学理论特征,法学基础思维以及未来法学实务的操作,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未来的认知格局。例如,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案例分析改编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情景剧,通过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举办各类法学相关的知识竞赛、组织学生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无偿的法律咨询服务,通过定期的模拟法庭等一系列活动,真正的用实践活动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培养教师教学渗透意识
基于“俄语+法学”专业学生的教学特殊性,外籍教师承担了一半的专业教学量,为了避免学生因受到过多的外来文化影响而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地位,中方教师应在专业课堂上通过课堂教学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度。语言课教师在教授学生俄罗斯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醒学生勿忘国耻,将我国历史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相对比,各显优缺点,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课堂知识的传播融为一体;在涉及外来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对于其他国家的价值观需要有选择性的吸收改变借鉴,不能一味的崇洋媚外,培养以及增强“扬弃”意识;专业课教师在分析课堂案件案例的同时,运用不同理论分析对比,利用比较法,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用所学知识维护法律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维护国家尊严形象。
“综观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许多领域都出现了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现象,并由此大大增加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法学专业的学生,从长远的就业岗位来看,属于国家机器的一部分,甚至登上权力的最高峰。他们要通过国家机器宣扬“道德导向”和“法治导向”,他们要宣扬以法治国,德行天下,他们是舆论正义和国家机器的引导者。[3]而“俄语+法学”专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于保护中俄贸易双方权益、维护中俄贸易市场秩序、保证中俄交易市场公平公正、促进中俄双方贸易往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俄语+专业”特殊的培养模式来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外语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因势施教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接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多,许多学生崇洋,甚至把西方腐朽思想当作文明,还有学生看到了一些国家的优点,没有深入了解整个国家的情况,学生在思想上总会产生凡是发达国家的都是先进文明的,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说三道四,甚至抱着固有偏见去学习或办事,有学生认为学不好,主要教师没有教好,从来不反思自身问题,更不利用网络有助于自己外语的听力、口语、写作等锻炼,对此,要智能终端步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期,针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需要重新审时度势,做好如下几点:
1针对个别学生要特殊对待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对外语专业的个别学生问题要特殊对待,寻求产生问题的根源,杜绝不良势头的泛滥。要让个别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违纪的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违法的要与司法部合作,寻求最佳的处理结果。不能把问题放大化,也不能坚持大问题化小,回避某些学生在某个方面问题的存在。校有校纪,有纪不遵守者必须面临相应处罚,而不是发现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错误以为这只是个别同学,不影响全班。
2面对普遍问题要对症下药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譬如,上课玩手机,有时上面教师讲着,下面有许多学生对于不喜欢听的教师课只是人在,心在手机上。要么,有许多学生把不重视的课程当成休息课。虽然校里有种种规定,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照玩不误,有许多教师都感到无奈,因为教师不是学生的家长,管得太严,学生认为教师不近人情,管理太松,一些学生干脆一节课几乎没有听讲。对于普遍问题,教师教学上应当反省,反思自己教学方法,还有教学手段能不能拿出创意课堂,讲出特色,在教学上提升自己。另外,就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调研,拿出具体解决方案,让教师有为,让学生认可。以学生为主角,从根本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才是治本的好办法,不能治标不治本,流于形式和检查需要才去做。
3因势诱导打造全校好学风
任何专业的学习都脱离不开社会,有很多学生不断要在专业上有所突破,甚至还需要面临职业选择的问题。外语专业的学生近几年也面临求职困境,外语专业的毕业也未必一定是在外语专业单位就职,只是外语专业以后更多有多种选择,为自己将来职业谋求上,利用外语优势取得对外销售或其他工作中能够如鱼得水。譬如,回家务家的外语专业学生利用家乡特产打开了销售国外的产品,而其他因外语沟通问题就比较困难。同时,重视课后各项活动的开发,将积极向上的主题教育蕴含其中。诸如引导大学生关注农民工家庭、农民工子弟等社会弱势群体,以爱心义卖、上门辅导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让外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铺路拱桥。
4教师要当学生的良师益友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的道理教师都懂得,但是,如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面临着诸多问题,有许多教师说没有时间,有一些教师更是打着课外的小算盘,很多教师不愿花费一些时间和学生交流,有一些仅是教学生知识,却没有注重思想意识的培育,到了高校大学生的自己时间多啦,但是,和教师沟通的时间更少啦。教师要力当学生的良师益友,尤其是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利用微信朋友圈,利用QQ群,利用课间休息,利用举办体育活动,利用课外学生活动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学生一等的教师,这不但是一个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而且是一种处事行为方式的转变。
5专业教学融入思想教育
外语学院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体现在课堂素材选择和案例选择教学过程中。一是从英语听说课内容开始,对学生的文化意识、价值观、人文素养等思政内容进行修正,教师可以精心选择听说素材,一起分析其蕴含的价值观念,优先选用大家比较关注,渗透有思政教育的话题来训练听说能力。譬如以美国为例,通过大量的视听说材料,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认识美国,发现美国有好与不好的方面,从而理性的看待美国,不一味的崇洋。二是从商务沟通课的案例入手,教师可以运用很多案例教学法来训练语言,影响观念。让学生逐步反思、反省自己的金钱观,清醒理性的反思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逐步回归,一门课下来大家不仅训练了口语,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开始思考一些问题。教师也可以结合当前热点问题,讨论中日或中韩经贸合作问题,还有近几年购买智能马桶风波等问题,通过激烈的辩论,同学们对此有了更全面、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陈铭.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独特性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3):79-81.
关键词:思想政治专业;中学政治教师;胜任力;培养
高师院校不同于一般综合性院校,其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职责。在顺应素质教育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当前高师院校的办学宗旨十分注重提高师范生的综合技能水平,特别是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胜任力。中学教师胜任力是指中学教师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人格特质和专业价值观。它隶属于中学教师的个体特征,是中学教师从事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1]思政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取向多以从事中学政治课教学为主,但是从高师院校思政专业学生培养的现状来看,这些学生现有的职业能力与中学政治教师胜任力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鉴于此,加强对高师院校思政专业学生的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高师院校思政专业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培养思政专业学生胜任力的对策。
一、高师院校思政专业学生胜任力的现状及其成因
1.课程设置不合理,考评机制不科学
科学的课程设置和考评机制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由于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当前高师院校思政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课时很难得到保证。政治课教学技巧与教学艺术等与教学实际紧密相关的课程开设得较少,学生对教学实际、教育机制等知识了解较少,因而实践性技能也匮乏。时事政治、形势政策等与政治视野关联紧密的课程多为选修课,没有引起学生重视,致使部分学生的时事政治素养较低。此外,当前多数高校的学业考核检验过度倚重于期末考试,但由于期末考试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往往“临时抱佛脚”,只记重点,留下了知识的盲区,结果导致其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不全。而部分高师院校的奖励机制不科学,专业课成绩往往决定着奖学金的档次,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容易忽视对其他相关科目的学习。这样的做法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获奖而学习,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不足,最终很难胜任中学的政治课教学。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科研训练环节缺失
在当今,仍有不少学校存在思政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相脱节的问题。虽然多数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实行学分制,但是部分学校在学生分散实习的态度上表现过于“宽容”,集中实习管理也比较松散,最终导致师范生的分散和集中教育实习都较大程度上地流于形式。微格教学、试讲和说课等教学实践因缺乏专业指导,也常常流于表面形式。因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技能总体不强。在思政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绝大多数高师院校未及时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提高到中学政治教师胜任力的高度上来认识,缺乏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科学评价。加之由于科研训练环节面临着组织管理无效、资金支持薄弱和实践基地缺乏的现实困境,因此就容易造成学生的科研能力处于“未开发”状态,难以适应中学对政治课教师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3.工资待遇低,职业认同感不强
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思潮的影响,中学政治教师“沦为”中学教师群体中的“二等公民”。在低经济回报和低职业认同的双重冲击下,中学政治教师失去了往日的光环。语数外是“主科”,政治课是“副科”,较少的课时安排和较低的工资待遇,使得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待遇低,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削弱了思政专业学生的职业热情和从业欲望。另外,社会公众对中学政治课缺乏正确认知,错误地认为“政治就是阴谋”“政治学而无用”等,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思政专业学生对中学政治教育事业的热爱,削弱了其对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二、高师院校思政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对策
1.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拓宽考核评价渠道
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根据中学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需要,按照少而精、博而广的原则对学科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适当减少学科专业的非主干课程,形成结构精炼、主干课突出的学科专业课程结构。此外,增设政治课教学艺术、中学政治教材分析等与教学实际相关的课程,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加强与当地中学的教学交流,也势在必行。高师院校在培养思政专业学生教师胜任力方面,要注重制订科学的考核机制。力求形成以考试测验法为主的综合评价法,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综合评定,多维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探索自评与互评法,促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高师院校可以依靠学生本人的自评以及同学之间的互评,激励学生将各种能力评价目标吸收内化,切实增强自身教师职业的胜任力。
2.创新教学培养方式,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当前高师院校的思政教育专业教学虽然逐步采取了实验教学、才艺教学、微格教学等方式,但是受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仍有部分高师院校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不能很好地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此,高师院校的任课教师仍有必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认真分析高校教学中的真实案例及其解决方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使之运用多媒体试讲、教学观摩,不断培养思政专业学生板书、语言表达、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师范技能。此外,高师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习,要给思政专业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自,让其在角色转换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形成特色。实习指导教师对思政专业学生的实习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从而提高其师范生技能。为适应高中新课改对政治课教师能力的要求,高师院校思政专业学生必须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积极完善毕业论文评价制度,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3.健全职业保障机制,加强职业意识培养
健全的人财物机制是中学政治教师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中,合理的工资待遇是教师坚定职业信念的前提。当前的中学教育要合理安排政治课课时,提高政治教师的工资待遇。同时,中学领导要重视政治课教学对于中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性,给予政治教师一定的教育补贴,譬如科研补贴等。众所周知,加强对思政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是强化学生的教师职业选择和身份认同的有效方法。[2]高师院校思政专业要经常开展经验交流会、职业规划课,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高师院校也可以通过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校培训等途径,加强对学生职业理想、奉献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强化思政专业学生对中学政治教师身份认同感。此外,还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辩论赛等校园活动,宣传中学政治教师职业的历史使命感和职业重要性,号召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政治教师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刘先锋.高校教师胜任力及发展策略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8(02).
[关键词]高校转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075-03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按照这一要求,全国有600所新建本科院校(又称地方本科院校)面临转型的问题,而高校转型具体要落实到观念更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文科专业,它面临更多的挑战。笔者欲就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的问题做些探讨,期望抛砖引玉。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其挑战
(一)认识不到位,认为高校转型就是概念转换
很多人认为将学校更名或换块牌子就可以了,也有人认为就是将现在的新建本科院校回归到原来的高职高专院校即可,“一夜回到十年前”。本来,转型是要求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的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转轨,这才是高校转型的应有之义。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本科教育依然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专业教育,而专业的课程组织通常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两种方式。[1]具体而言,纵向上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等几种课程类型,横向上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课程类型。新建本科院校基本上仍然沿用这种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其一,如何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充分体现市场需求导向;其二,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三,如何开展深度的校地合作,尤其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成为当地的基础教育服务、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专业。以上都是地方本科院校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专业办学定位模糊不清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陷入发展困境,如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发展,造成“千人一面”的现象;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脱节;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等。新建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的问题更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更是如此。笔者参观考察了湖南、湖北和安徽近20所地方本科院校,这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一致。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同质化、课程设置不合理、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弱、学生就业能力不强等,导致应用型人才需求危机,迫使地方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须转型,重新审视新定位、新规划。
(三)人才培养方案不科学
1.在培养目标上,往往追求高层次,没有很好地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的描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有的描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有的描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还有的追求“大而全”,描述为“培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乡镇和基础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这么宽泛的定位,使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没有针对性。2.在课程体系上,大多数的课程设置几近雷同,特别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3.在实践和实训环节上,表现在理论与实际脱节。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虽然教学方案在理论教学、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上都进行了安排,包括学时学分的分配,但安排得不合理,而且,有的形同虚设,如“实习基地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因经费问题就难以落到实处。
(四)学生就业情况与培养目标不符
据调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率较高,但专业就业对口率较低,在本科院校毕业生中,就业情况大致有四部分:有30%左右的学生通过考取研究生继续学习,有30%左右的学生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有30%左右的学生当中学教师,还有10%左右的学生参加自主创业、另某职业。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高校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与行业需求脱节,这种脱节或源于培养质量不高或源于结构不合理;二是本科院校没能给学生提供自由转换专业的机会,不少学生只好在“情非所愿”的专业中修完学分、拿到学位后再另谋他路。这种培养以及就业的后果很严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目的在于通过转型发展,提升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提升教师从事应用研究的能力,从而提升地方本科院校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的能力。“应用型本科不全属于职业教育”[2],对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专业不能简单化,不能搞一刀切。它虽是文科专业,但培养目标也可定位为“理论性兼应用型专业”,也可以培养一批又一批高层次的技能型、知识型的应用型人才,为搞好我国基础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因此,我们要沉着冷静,应对挑战,应该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做文章,大力加强校地合作教育,并把校地合作教育作为突破口,调整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来说,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校地共推“双主体”合作教育
一是校地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3]引入行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增强行业能力,努力达成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整合。注重合作开发课程,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教育资源,设置系列特色课程,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是地方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聘请地方参与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建设,合作构建“双主体”共同实施本科教育。地方经济文化管理部门有一大批的专家,他们学有所长,既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研究,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堪称“双师型”人才。近年来,延安大学、井冈山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高校注重聘请地方专家(又称“土专家”)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管理与教育,并建立了长效机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校地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要实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做好基地建设工作。在校内,要建立一批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实训基地,如普通话实验室、“三笔字” 实验室、社会调查模拟实验室等,这能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和素质,所以必须常抓不懈。在校外,要注意两个方面:一要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就是与中学合作,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章立制,为搞好教育实习工作提供可靠保证;二要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实践基地,如“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实习基地”等。这些基地可以有效开展励志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新农村怎么建设?怎样规划?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必须加以思考,必须为之努力。“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采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服务学习、公益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公共领域和公共活动”。[4]当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范围可以扩大,如果条件许可,也可以到外地或外省建立。
(二)校地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培养应用型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双师型”教师有多种不同的概念,其中,天津师范工程学院提出的“双师型”标准比较科学,它是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即具有与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需要的就是这样的 “双师型”教师。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让思政教师到地方挂职锻炼;二是实行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核和实践教学资格认证制度;三是注重引进具有中学或地方工作经验的人才到校任教;四是直接聘请地方专家、管理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这样的 “双师型”教师应占专业教师的50%。
(三)校地合作共同搞好产学研
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是一种好方法。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学校积极与地方合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四结合、四重点”人才培养模式,即课程体系设置与岗位需求相结合,重点考虑岗位实际需求;基础理论教学与基本技能培养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5]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门安排产学研“合作教育周”,即除常规的实习实训外,还安排了大一至大三的“合作教育周”。其主要内容为:大四的教育实习不变,大一的第2学期期末安排1周,大二、大三的第2学期期末各安排2周,学分共有5学分,产学研的形式与内容都很丰富,包括教学、讲座、调研、考察、讨论和撰写报告,等等,由地方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学校按学生人数拨发经费,这就是“1+2+2”合作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已运行3年,它有措施、有经费、有评价机制,能很好地调动校地双方的积极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开展校校合作,推动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这里的“校校合作”,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意义重大,高校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实现资源整合,让学生受益。既可以互派教师交流上课经验,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常规管理,又可以互派交换生,一方学校的学生可以在对方学校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有的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开展“3+1”模式或“2+2”模式,也有“3.5+0.5”的模式,本科层次学历教育项目。通过“校校合作”这种模式,实现了两校的优势互补和共同提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二是指高校与中学的合作。实现高校与中学的对接是重中之重,因为无论怎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中学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第一目标或核心目标,所以要求高校与中学开展对接研究,高校应派教师到中学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中学应为此提供必要的条件。
总体来说,高校转型势在必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革,改革的途径应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论述强化校地合作教育的改革措施。我们应该将偏重理论型的教育模式改革为理论兼应用型的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成为理论兼应用型文科专业,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又符合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 注 释 ]
[1] 邹广严,练玉春.准确定位建设应用技术大学[N].光明日报,2014-06-03.
[2] 张健.应用型本科等于本科高职吗[N].中国教育报,2013-03-31.
[3] 朱士中.亲近业界,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