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孝文化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孝文化;中小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16;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12-01
孝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孝文化是现代人的基本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经济及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孝文化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孝文化在我国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小学在德育工作中并未充分发挥孝文化的积极作用,未充分挖掘孝文化资源,这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而言无疑是一大缺失。
一、孝文化的内涵
“孝”在最初之时,仅指古人对待父母、长辈的一种本能及客观行为。随着父权制与等级名分制度的产生与不断发展,国人对“孝”的伦理规范性变得越来越强,孝文化亦更加突出。随后,古人又将孝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观念体系充分结合起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孝文化。此时的孝文化不仅拥有了自身明确的含义,更有了严格的标准及体系。在孝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方面,孔子、曾子、孟子、荀子等人均在不同程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从封建社会伊始,孝文化便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道德的重要文化系统。孝文化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历史发展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孝文化包含很多内涵:善事父母、尊祖敬宗、传宗接代等。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孝文化渗透
孝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是中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基于此种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应积极进行孝文化渗透。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1)思品课堂中渗透孝文化。思品课是中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必须积极借助自身的学科优势,有效地在思品课堂中渗透孝文化。例如,在思品课堂上教师可播放一段视频:一位老人年老体弱,无人照看,人们以为他是孤寡老人,但事实并非如此。老人有五个子女,且经济状况较好。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视频内容进行以“我们到底应不应该赡养和照顾老人”为主题的讨论。这样的话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讨论积极性,通过讨论学生最终会明白:孝敬、赡养老人是每个人的应尽义务,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思品教材中有很多有关孝文化的知识内容,对于相关内容教师不能忽略,应对其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深刻理解何谓孝文化、何谓孝道。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知识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渗透,应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来抓。相信在思品教师的积极努力下,孝文化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烙印,成为学生必备的道德品质。
(2)其他学科中渗透孝文化。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不仅是思品教师的重要职责,其他学科的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积极渗透孝文化,让孝文化渗透成为学科教学的亮点。例如,语文教师在执教《我的母亲》一课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每个人都有母亲。从出生开始母亲就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因此,我们长大之后一定要孝顺自己的母亲。接下来,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母亲,谈谈对孝道的看法。”问题抛出之后,有学生说道:“母亲每天很辛苦。不仅要做家务,还要辅导我学习。另外,母亲对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非常孝顺。我长大了也要像母亲一样,做个孝顺的人。”这样的话题,很容易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孝文化的理解。因此,其他学科教师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积极渗透孝文化。作为中小学教师,所有人在孝文化传播方面均具有重要职责。
(3)校园文化中渗透孝文化。在中小学校园文化中,同样可有的放矢地渗透孝文化,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很多中小学在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时,均发挥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取得的教育成效也较为理想。例如,在校园宣传栏中定期或不定期张贴有关孝文化的文章供学生阅览。又如,在班级黑板报中,呈现与孝文化相关的文章。再如,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一些孝文化主题座谈会、孝文化主题辩论大赛、孝文化主题演讲大赛等。可见,相关校园文化的孝文化渗透,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孝文化教育成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是中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孝文化在我国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质量,提升中小学生孝的品质,中小学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渗透孝文化:思品课堂中渗透孝文化、其他学科中渗透孝文化、校园文化中渗透孝文化,让孝文化之花在学生的心头绽放。
参考文献:
[1]赵秀欣,苏春景.中小学加强孝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6).
[2]张魁.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教学中谈高中生孝文化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
本文以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维度为理论依托,以校园文化视角为切入点,将中韩两国的校园文化置于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阴性社会与阳性社会、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等五个维度中加以比较;并结合作者在韩国高校进行中文教学的亲身经历,对文化价值量表的异同之处予以解释和说明,梳理中韩校园文化特点,以期对在国内进行整班制韩国班教学,或赴韩汉语教师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有所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
霍夫斯泰德;文化价值维度;中韩;校园文化
一、引言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近年来,随着两国交往的深入,在韩或来华学习中文的韩国留学生数量日益增加,我们得以透过丰富的交流形式,获悉两国极为相似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然而,受历史、地缘和民族性格的影响,当具体到校园文化这一范畴涵盖的特定群体时,二者在同源不同流的文化背景下异同并存,相应地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中的难度。综观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关于中韩跨文化比较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列举文化差异的表象;二是从历史、社会环境、民族心理等角度归纳两国文化的总体特点。研究方法多基于文献材料的思辨,缺乏成熟的理论框架支持。因此,笔者出于上述考虑,拟结合在韩国高校进行中文教学的亲身经历,将中韩校园文化置于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维度理论中加以比较,对文化价值量表的异同之处予以解释和说明,以期清晰把握二者特点,对在国内进行整班制韩国班教学或赴韩进行中文教学的老师有所参考和启发。
二、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维度论
1980年,荷兰文化协会研究所所长吉尔特•霍夫斯泰德,对分布于66个国家的10余万名IBM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调查,总结出一套广为引用的文化价值取向模式。该模式最早包括四个维度,即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阴性社会与阳性社会①。后来,加拿大心理学家迈克尔•哈里斯•邦德集中远东地区的研究成果,又发展并补充了第五个文化价值维度———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或称之为儒学动力。其中,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表示个人与群体间的关联程度;不确定性规避表示当社会成员遇到混乱不清、难以预测的事件,或处于非常规环境时感到的不安程度;权力距离即在一个社会或组织当中权利的集中程度,以及地位较低成员对于权力在社会或组织中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阴性社会与阳性社会维度表示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社会角色如何分配的认识;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维度,则以东方文化构面为基础,内容包括社会地位关系、节俭、容忍、“面子”文化、尊重传统、礼尚往来等子维度。
三、中韩校园文化异同比较
根据霍氏的研究成果,虽然中韩两国在上述五维度中的差异并非东西方文化间那般显著,但程度上仍有高低之分,若简单地以偏概全,必然会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隔阂甚至误解。下面笔者将以五个文化价值维度为理论依托,结合实例对中韩校园文化加以比较和阐述。
(一)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
中韩两国同属集体主义文化且程度接近。该文化将合作、和睦、服从等精神视为价值所在,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人们期望得到集体的照顾和保护,有明显的圈内(in-groups)和圈外(out-groups)之分。虽然整体属性相近,但笔者认为中韩校园文化在个体意识和个人发展方面仍存在差异。韩语中常用“我们()”表达“我”的概念,如韩国学生用中文表述时会说“我们国家”、“我们大学”、“我们家”,甚至在表达“我丈夫”时也会用“我们丈夫()”,可见韩文化中强烈的合群意识和集体意识已在语言中得到体现。同样在课堂中,面对较容易的问题,即使汉语水平再好的学生,也不会在其他同学保持沉默时主动举手,更希望老师用点名提问的方式,尽可能避免在群体中凸显自己。此外,他们会受到韩国眼色文化的影响,在群体中察言观色的能力较强。中国人虽然性格内敛、含蓄,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比起韩国学生的集体意识,中国学生的个体意识更加突出。尤其近年来,中国校园内竞争氛围日益浓厚,大家越来越注重抓住一切机会提高和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技能,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敢于在集体场合表达观点、表现自我,在稳定中谋求个人发展。
(二)不确定性规避
根据霍氏的文化价值取向量表结果,韩国社会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高,且远远高于中国社会。该文化中的人们往往依赖有形的、明确的社会规范和计划以指导行为,重视准确性,也会尽力避免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如第一节课,教师就需要明确告知学生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如果要进行听写或随堂测试,教师就必须提前向学生说明,若心血来潮临时安排,则可能会遭到韩国学生集体反对,教师的威信也会受到影响。反之,若师生间对教学计划达成一致,只要按计划进行,学生就会欣然配合,因此无论师生普遍都有一种紧迫感和进取心,倾向于有计划、有规律的生活工作节奏。中国学生较容易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对非常规事件的容忍度高。如大部分学校虽有校历,但很少制定月历或周历,因为我们无法预知短时间内的活动安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再如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师也会视教学进度和授课团队的日程安排调整,大部分中国学生对此习以为常。虽然中国学生的低不确定性规避在处事时具备较强的灵活性,但我们在主动性、冒险精神等特点上表现不明显,还是依赖于一定的规则约束,以保证工作、生活的稳定和秩序。
(三)权力距离
中国总体属于高权力距离社会,韩国社会的权力距离虽在中上水平但仍明显低于中国。该文化往往认为“上级拥有的特权是理所应当的”。因此,无论在中韩校园我们都会按对方的职务以姓相称,如“董校长”、“高教授”、“李会长”等,以此表达对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的尊重和礼貌。处理工作时,下级虽然可以提建议,但仍以维护上级的主导思想为主。然而校园文化中的权力距离内涵丰富,不仅包括师生关系,还包括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笔者认为上述三种关系并非完全符合文化价值量表呈现的结果。首先,关于师师交往,中国校园的上、下级之间通常保持一定距离,上级享有绝对权威;在韩国,尤其一些德高望重的校长或教授,他们会经常组织下属外出聚餐、登山、看球赛,或来自己家做客,上下级间地位更平等,关系更融洽。其二,中韩两国虽然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但近年来,韩国高校的师生权力距离要远高于中国。韩国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体现在方方面面,如任何时候都必须对老师使用敬语和谦称;见面时要鞠躬礼让,否则会被视为无礼。而在中国,高中以前教师更具权威感,经常批评、约束学生;进入大学后师生关系则更为民主,教师受尊敬的程度和名气、成就、人格魅力成正比。其三,生生间的权力距离亦是韩国高于中国。在韩国校园,前辈和后辈间有鲜明的等级,在说话方式、餐桌礼仪上都有所体现;而在中国,我们除了以“学长”、“学姐”相称外,往往仍以对待同龄人的方式进行交往,关系亲密时无论年龄差距多大都可以结为朋友。尽管有所差异,但笔者认为,随着微信、微博、kakaotalk、band等现代社交媒介的出现,评论、点赞、朋友圈等功能在拓宽着大家的交流渠道,有助于我们发展共同兴趣爱好,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因此权力距离在未来或许会逐渐缩小。
(四)阴性社会与阳性社会
中韩两国并非典型的阴性或阳性社会文化,但中国相对于韩国更偏向阳性社会。具体表现为对性别角色往往有明确的划分,我们更赞扬竞争、雄心、成就、权力,重物质上的成功;而阴性社会中的性别角色会有所重叠,男女都应谦逊、温柔、关心他人,强调生活质量和对后代的抚育。在韩国校园中,女生无论长相如何都会化妆,衣服每天不重样,在校园里辨识度较高;男生同样重视自己的仪表,穿着打扮十分精致,追求时尚。而在中国校园,高中阶段以前都要求穿宽松的校服,男生和女生的打扮相对朴素,即使到大学阶段女生也多素颜上课,人们对外表的要求并不高。另外,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教育方面,虽然两国都已推行男女平等的政策,但根深蒂固的传统儒家思想仍在当今社会占主导地位。中韩社会“男主外,女主内”和“男强女弱”的心理依然普遍存在,尤其在一些工作繁重的部门和学生组织中,仍希望由男性担任会长或主席等主要职务。
(五)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中国作为大陆文化的代表和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属于典型的长期取向文化,人们追求稳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建立长期生活目标。而韩国虽同样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但半岛文化的半封闭、半开放特点明显,吸收外来文化速度快,近代以后更多受到美国和日本的影响②,以实现需求的快速满足为目标,倾向于短期取向文化。例如,韩国学生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即“!(快点快点)”,他们对于人际关系缺乏忍耐力,容易急躁,因重视结果导致对过程的疏忽。所以每当考试结束后,学生会急于向老师求证答案,如果发现自己做错了,就会挠着头十分夸张地表现自己的懊恼。而大多数中国学生常会说“没事儿,慢慢来”或“不急不急”,做事重视过程讲究节奏,对待结果往往顺其自然、坦然接受。更多的儒学动力因素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上。大多数中国父母把子女当做家庭重心,提早为孩子的未来做各种打算,在经济和生活上给予扶持直至儿女成家立业。而在韩国,大部分学生成年后就不再接受父母接济,假期里会通过打工自己赚取学费,以尽早实现经济独立和生活独立。
四、关于教学的跨文化思考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无论在国内进行整班制韩国班教学,抑或赴韩进行中文教学;无论面对韩国学生,抑或来自韩国的上级和同事,我们似乎都无法回避交际中的跨文化现象,而跨文化交际的实质即是文化移情的过程。霍氏理论的提出距今已有36年,通过实例分析不难发现,有时理论并非能解释或指导当今实践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其实,交际障碍大多源于我们内心无缘由的偏见,而偏见的根源往往是因为不够了解。因此,交际中我们需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打破本土文化背景的约束,从自身培养“文化移情”,方能感知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克服文化偏见,最终发展文化认同。
作者:韩文慧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注释:
②金燕玲.中韩日文化对比:从社会交往行为角度[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07).
参考文献:
[1]崔景明.“儒家文化圈”中的中日韩[J].齐鲁文化研究,2005(04).
[2]金燕玲.中韩日文化对比:从社会交往行为角度[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07).
[3]李海英.谈中韩文化差异[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03).
[4]李衡.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等级观念对比探析[D].苏州大学,2012.
[5]张海燕.中韩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因素异同点分析[D].苏州大学,2013.
【关键词】酒店文化绿色营销网络营销
ShanghaiHotelskywayCulturalMarketing
【Abstract】Economyhasgotdeveloprapidly,becomemarket-orienteddegreehasgoneastepfurtheralsowiththatsinceChinajoinsWorldTradeOrganization,deepening.Withourcountryhoteljobuninterruptedgrowth,thecompetitionbetweenthehotelisalsomoreandmorefierce.Thehotelcompetesforthecompetitionbeingaproductfirst,thisisonekindoffundamentalcompetition.Andthencomeuptobethatthecompetitionserving,isbroadwidesayingthecompetitionservingisonekindofintangibleproductcompetitioninsubstance.But,thecompetitiononultimatesignificanceisthattheculturecompetition,theculturecompetitionarehigherlevel,highergradecompetition.Thehotelisthatcultureenterprise,guestproducingculture,managingcometohotel,haveveryimportantmentalityexpectstobetobegoingtoenjoycultureandtoconsumeculture,togainmaximalcultureappendingvalue.Therefore,hotelcultureisplayingself''''smovegreatlyaffectsthegeneralconditionroletohotelcompetitionstrongorweak.Articlestartbythefactthatcamppinconceptcomposesinreplyconnotationfromleadingintohotelculture,thecamppinbasisinhotelimportanteffectincompetingislistedininexpoundingculture,analysetheskywaygrandhotelputtingcultureintopracticecamppinstrategycurrentsituation,hasthereexistsprobleminthecamppinaswellaspointingoutskywaygrandhotelculture,hasbroughtforwardskywaygrandhotelcultureconcretecamppinproblemcountermeasure,haveprobedintoskywaygrandhotelculturefuturerationalcamppindevelopingtrend.Thiswillbethattheskywaygrandhotelseizesnewdevelopmentopportunity,willgainsadvantageposition,willhasimportantpositioninonenewwheelmarketcompetition.
【KeyWords】hotelculture;greenmarketing;networkmarketing
上海斯格威大酒店文化营销
引言
现代酒店竞争已逐步从产品价格竞争以及服务质量竞争过渡到文化竞争,越来越多的酒店将酒店文化的建设视为企业的生命线。二十一世纪是文化营销的黄金时代,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使得文化营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消费心理的研究表明,顾客作为社会个体,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一定文化影响下,他们会寻求特定的生活方式,确认对自身形象的认同。因此,消费的需求将向文化型消费转变。每一个个体的消费心理都体现了对文化的需求,这种消费心理决定了二十一世纪的营销重点是如何满足人们文化心理的需求,即酒店应该以何种文化作为营销手段去开拓市场。
一、文化营销概述
(一)关键概念
酒店文化营销是指充分运用文化力量实现酒店战略目标的市场营销活动,即酒店根据自身情况,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文化理念,将该种文化理念融入到酒店的营销活动流程中,提高文化含量,营造文化氛围,以文化作媒介与顾客及社会公众构建全新的利益共同体关系,用文化来增添酒店产品的消费价值链、创造产品的亲合力、增强酒店的整体竞争优势。
(二)酒店文化营销的成因
1.内部原因
酒店具有自然资源、规模经济、资金与技术优势等战略优势,由于相互差距缩小而不再成为优势或不再是恒久优势;酒店产品、价格、渠道及促销等营销操作层面上的竞争,由于信息的畅通化,市场运作规范的建立与完善,使得相互间模仿和借鉴的速度越来越快,想以此建立起长久竞争优势越来越不可能。因此,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让营销披上文化的袈裟,赋予文化的品味与灵魂,实施文化营销,将是今后营销主要立意点。
2.外部原因
高品位高层次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立足及谋胜市场的根本。美国肯德基以及北京长城、上海新锦江等知名品牌,无不高举“文化兴店”的旗帜,以文化之“窗口”扬企业之美名,树企业形象。酒店业的许多品牌,通过市场的提炼,以其高品位,高附加值,高质量,高文化含量,高服务水平而被广大消费者喜欢,其文化含量远远高于产品自身的价值。文化营销的创意和成功进一步证明,当前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名牌的竞争已不单是经济竞争,更是文化竞争。酒店品牌立足市场,必须依赖文化,只有文化才能对酒店品牌产品有着巨大推动力。
(三)酒店文化营销的构成
1.物质实体文化
外观上来说,酒店建筑是酒店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酒店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一个酒店往往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建筑的代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旅游发展的水准。酒店通过建筑形式能够让客人感知酒店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民族思想感情和人文风貌。酒店在选择主题文化时必须吃透本民族本地方历史文化的精髓、理解时代精神,挖掘自身市场定位和地理优势,进行富于个性融会贯通的建筑设计装修,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让客人强烈感受到一种民族文化、地方色彩。
在内部设计方面,强调意境、格调和气氛的渲染,通过艺术形式把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融入其中,寄托感情志向,加深意境烘托气氛。从酒店的大堂到客房、餐厅;从地板到墙壁、天花板;每一处细节都作精心的设计布局,让客人在酒店任何地方都体验酒店文化内涵。
无形氛围包含感官体验,声、光、色等是环境中营造氛围的基本元素。声主要指根据文化主题播放的背景音乐,它可以调节顾客的情绪,活跃气氛;光线运用得当也能够对主题文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酒店还应当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色彩,并体现在文化符号、建筑装饰等各方面。主题色彩与其它色彩的搭配也应自然、和谐。
2.制度文化
酒店制度和酒店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共同构成酒店制度文化。酒店制度文化是酒店为实现目标给予员工行为一定方向、方式的具有适应性的文化,是酒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酒店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
酒店的经营与管理需要用制度来维护与约束,员工行为也需要用制度来监督,将管理制度融入到酒店文化中,去传播和实践这种文化。酒店一旦选择文化类型,那么它会在经营理念与经营思想上体现出来,也会间接在制度上得以体现。
3.酒店形象文化
首先视觉形象主要包括:店标与店徽、酒店建筑体、宣传用品、制服和广告等。在酒店视觉形象的营造中,不同档次、不同规模、不同星级的酒店要能体现自己酒店的特点,要简洁、温馨,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文化气息。例如在斯格威酒店的客房中,在洗漱用品,生活用品,办公用品等很多物品上都标有酒店标志,这就是在视觉上有了统一性,无形中又为酒店做了广告,使新老顾客都对酒店印象深刻。
其次是行为形象。行为形象的表现一个是行为识别的统一性,即酒店的全体员工和各个部门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塑造酒店良好的形象;二是指酒店行为识别的独立性,行为识别应体现出与其他酒店所不同的个性,这种独立于其他酒店的个性,恰恰是社会公众进行“识别”的基础。例如斯格威酒店可以开展促销活动、社会公益性活动、公共关系活动、宣传活动等方式来提升斯格威酒店的社会形象和口碑。
理念,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念,也称指导思想。对酒店而言,它包括酒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例如斯格威酒店的传统服务精神是:(1)每位员工都是主人;(2)尊重客人的独特性;(3)想在客人前面;(4)绝不轻易说“不”。斯格威酒店的服务理念是“体贴入微,更甚于家”。通过这些文化理念的深入,员工对服务理念和精神的理解和应用也更进一步。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酒店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硬实力的竞争上升到软实力的竞争,而软实力的核心则是文化力。因此,提升斯格威大酒店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是要有效提升斯格威大酒店的文化竞争力。斯格威大酒店开展文化营销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酒店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斯格威大酒店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从斯格威酒店开展文化营销的现状来看,文化营销还没有全面在酒店展开,消费者还未形成普遍的文化消费意识,政府也缺乏足够的鼓励措施。为此,酒店本身也采取了加大酒店宣传力度、培育酒店营销文化、引进和采用新技术等方法制定斯格威酒店的文化营销战略以及提倡强化政府导向作用等的文化营销策略。
二、斯格威酒店文化营销的现状
(一)斯格威酒店文化与酒店市场的分析
1.“服务世博”理念与世博市场
“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个国际会展,就好比开一架飞机在这个城市上空撒钞票。”这是一位外国经济学家做出的形象比喻。上海世博会期间预计将接纳超过7000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为上海地区的旅游业甚至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也给斯格威大酒店带来了在上海发展的新契机。
作为斯格威大酒店的业主方,就是当初基于要建一个离世博会展馆最近的豪华酒店的想法,才建成了如今的五星级豪华酒店——斯格威大酒店。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到来,斯格威大酒店正逐步把“服务世博”做为酒店的经营理念,这点在酒店今年的营销计划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斯格威的管理者已经在规划酒店未来的同时,也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有机地契合到斯格威酒店今年文化营销的战略中来,例如酒店的工程部,在酒店结构布局与服务设置的方面,工程部的工作人员充分考虑了未来国际商务客人和国内参观者的个性化需求,如今正在对酒店的内部结构进行一步步的装修与改良,以适应世博会召开时的发展需求。
2.世博文化带给斯格威的商机
(1)世博纪念品销售
如今,许多世博会纪念品、特许产品都已在上市销售。斯格威也有共享世博资源的机会,例如酒店的营销部门也正在研究如何利用世博会带来的商机,生产和销售带有世博会名称、会徽和吉祥物等标志的世博会知识产权产品,以及再开发一系列的周边产品,与此同时,酒店营销部的工作人员已经建议酒店的高层管理者,能否在酒店大堂内开设一个关于世博会纪念品的专卖店,这样做既有利于为酒店创造良好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为酒店创造了一个更好更新的文化主题,营销人员这样的举措也正是在悄无声息地夯实着斯格威酒店文化营销的基础。据说,酒店的高层管理者们也已经基本同意了酒店营销人员的建议,正在寻找合适的厂家与之进行世博纪念品的销售计划。比如,开发从“海宝”玩具到相关的衣服、文具用品、钥匙扣、手机链,钟表等等世博纪念品,只要消费者能想到的都能应有尽有。
(2)餐饮业自主进化
世博会带来的商机,也促使着酒店餐饮服务部门不断的自主进化。餐饮的水准决定着重复消费的概率,世博会期间,由于地域上的差别,靠近于世博会场馆的酒店必将迎来巨大客流。斯格威大酒店的餐饮部就已经把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国际化的就餐氛围,同时确保中式餐饮文化的内涵和风格做为酒店当前的服务准则,通过世博会带动酒店餐饮部门的经济效益,在这一规律的影响下,斯格威的华府轩首先做出了表率,为提升服务、提升人员素质、改良就餐环境而努力着,例如华府轩率先推出了中式的“世博套餐”,让客人在世博到来之际,提前感受到世博会的文化魅力。同时斯格威酒店的美食屋也已经将“海宝”制成模具糕点,供客人们品尝。
(3)世博会客房预订
春节过后,斯格威酒店已经在上海面向全球旅客推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酒店预订服务,旅客只需支付2009年的房费就可享受到2010年的服务。按国际惯例,在世博会正式举办期间酒店客房肯定供不应求,房费一般都是平时的2倍甚至3倍以上。而斯格威酒店如今就通过“经营创新”这样的新方法,为客人解决了明年的酒店住宿预定难题,为酒店和客人双方都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二)斯格威酒店文化营销的现状分析
1.斯格威绿色文化营销方面的现状
(1)营销技术绿色化逐步成为酒店选择
就目前而言,斯格威酒店开展绿色营销的整体态势还不够理想,很多方面做的还不到位,离绿色营销相距甚远,甚至还根本不具有绿色营销的基础。因此,斯格威酒店为达到提高绿色产品质量,提高绿色服务水平的目的,一方面,斯格威酒店首先已经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让有实力的部门起模范带头作用,从点到面逐步引进和采用绿色新技术,并让其余那些还没有开展绿色营销和采用绿色新技术的部门看到了这种营销技术绿色化存在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斯格威酒店也已经开展了实行与其他酒店集团绿色营销活动的强强联合,通过相互借鉴和交流经验的方法,来达到提高斯格威大酒店实施绿色营销的整体态势的目的。
应该看到,几年来斯格威酒店也已经在营销活动中开始下意识地采用绿色营销技术。例如,酒店的营销部目前已经在开始筹划如何在酒店内开设一个绿色食品商店;酒店产品相应的生产部门也正在研究开发如何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物质替换污染环境的物质生产绿色的酒店产品,这些成为酒店目前的新选择。以上这种种情况也都反映了斯格威酒店营销技术绿色化已有一定发展。
(2)开发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的互动发展
任何一个营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反之营销观念又能引导和促进消费需求。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斯格威酒店的绿色营销策略也在一步步的朝坚持市场导向的方向努力。坚持市场导向首先就是坚持顾客导向,目前酒店的一切绿色营销活动正慢慢地转向以消费者为核心,顺应消费需求变化,识别顾客认知价值的重心上,使酒店最终能够满足消费需求,更好的为客人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其次是竞争导向,酒店当下的一切绿色营销活动也都在考虑着其他竞争者态势,试求做到知己知彼,以便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开发出更有利于斯格威酒店经营的酒店产品;第三点就是协同,斯格威酒店目前也正着力协同与其利益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使之形成合力,提高酒店的绿色营销活动来应对当今酒店市场环境变化的整体灵活性。可见,斯格威酒店现有的绿色营销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都是斯格威酒店能够适应当下社会环境变化的一个有机过程。其中,消费需求也始终是推动斯格威酒店绿色营销观念的创新,是营销活动调整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从斯格威酒店目前绿色文化营销实践的现状来看,从斯格威酒店通过绿色营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以及酒店为之努力的相关活动的引导上来看,斯格威酒店的绿色营销已经渐渐地促进了绿色消费。这同时也证实了斯格威酒店目前开发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的互动发展的这一个新举措的科学必要性。
(3)呼吁政府制定措施支持绿色营销
绿色文化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思想,对协调酒店、消费者、社会利益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它需要政府的支持。我国政府尽管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法律法规以及促进绿色运动开展的措施,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绿色营销得到进一步的有利发展,目前斯格威酒店也在与其他的酒店集团进行协商融洽,期望共同联手,集体呼吁政府制定出更多更强而有利的措施,以此来支持酒店行业的绿色文化营销的发展,斯格威酒店也正在为协调酒店、消费者与社会这三方面的利益而努力。
2.斯格威网络文化营销方面的现状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营销”一词已越来越来被业内人士所推崇,好像谁不懂谁就已经落伍。甚至就连一些招待所也搭上了携程、elong的末班车,更别说斯格威这样的大酒店了。
目前斯格威酒店网络营销主要有两大模式:
(1)网上的间接销售(即分销)
斯格威大酒店目前多采用网上的形式进行客房销售,它一般是与旅行社、订房公司签订合同,由其进行营销,而且所占的营销比例也非常的大。目前,斯格威大酒店在以携程、elong为代表的网站进行的营销显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其主营业务服务的订房量和利润总和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超过了在传统旅游业大户国旅、中旅、青旅三家企业的订房量。在如今的网络中,与这些大的网站同属一种业态的,还有数量上占到99%的中小型旅游预订网站。他们具备地方性优势和其他特殊资源,斯格威如今正在抓这些中小型的预订网站,抓住这些网站也就是抓住了全国性旅游预订网站暂时无法涉足和蚕食的市场空白。
(2)斯格威的网上直销
斯格威大酒店由于种种原因使网上直销的比例几乎为零。事实上,和多数酒店一样,斯格威的网站目前也只是一个简单的形象展示窗口。由于缺乏技术维护人员,就连定期更新也难以实现,更别提进一步的电子商务开发与应用了,而这也正是我们与国际酒店的最大差距之一。这也正为第三方预订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
在国际上,几乎所有著名的酒店集团都宣布自己酒店网站提供散客最低价。Hilton83%的预订来自酒店的官方网站,而Marriott85%的预订是发生在;洲际酒店集团计划从2006年开始逐步退出第三方的渠道,全面实现自己网站的直销。旅行研究和战略公司PhoCusWright调查结果:44%的客人相信酒店网站上应该可以提供更好的价格和预订服务。通过这些数据表明,网络直销将是酒店业最有发展潜力的销售模式,酒店网站应当为客人提供更好的价格和预订服务的重要性。斯格威酒店目前也正在着手做这方面的改进,争取早日迈入国际著名的酒店集团行列。
总体来说斯格威酒店的网络销售在酒店的销售总额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份量,在未来大有与传统销售模式看齐的趋势。
三、酒店文化营销的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斯格威酒店没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由于斯格威大酒店缺少一个鲜明的文化主题,所以也就没有浓郁的文化环境氛围。文化氛围的营造,如今应当是斯格威酒店首要的目标。比如举办各种文化展览活动,创办展示上海文化的艺术展和摄影展等等;客人在酒店召开会议,利用会议休息时间或者在酒店迎宾车接送宾客时播放上海乐曲,使客人体会上海的当地文化等等;在任何公共区域内,客人都能够随手可取上海市的旅游宣传资料;在酒店内开设展示上海旅游商品的商店;在酒店楼层走廊上镶嵌各类民族工艺品并附有双语说明;长期对员工进行上海景点的培训,以便准确快速的向客人推介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斯格威酒店如今所缺少的文化环境氛围。
(二)斯格威酒店绿色营销基础薄弱
1.酒店绿色营销意识薄弱
由于斯格威大酒店尚未引进绿色思维方式,因而在营销手段上仍然还局限于传统方式。例如斯格威对公益事业的兴趣比较小,但在追求“明星效应”上却可以一掷千金;在市场竞争上,不是讲求以质取胜,而以“折扣”手段吸引顾客;产品包装求精求豪华,这样做既提高了产品成本,又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而且也消耗了大量包装材料,造成资源的浪费;在产品定价方面,或“大价”斩客获取暴利,或压价竞销以扰乱市场秩序。这些做法均与绿色营销的要求格格不入。
2.酒店节能环保力度不强
目前,斯格威大酒店的节能环保行动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做到位。比如在物品的采购上没有科学的统计方法,有些物品采购超额因而造成浪费;又比如对废纸、塑料、铝制品等可循环再生的物品没做好回收工作等等。有些酒店甚至将用剩的肥皂头加以回收,卖给厂家,通过回收可减少垃圾,这样的做法就值得斯格威酒店效仿学习。斯格威大酒店节能的潜力还很大,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开发出来,比如酒店可以安装改造许多节能设备设施,如节能灯、感应水阀、限能系统等。很少教育酒店员工应该养成节水、节电的好习惯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等。只要加强环保力度,酒店能耗量下降15%-25%是完全有可能的。
(三)斯格威网络营销方式应用单调
1.酒店网络营销途径单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各企业几乎都有了自己的网站。斯格威也如此,但作用却并不明显,虽然酒店的网站会拥有自己的资源,比如一定的酒店访问量、有价值的内容和功能、酒店网络广告空间等,但实际上却很少有客人利用酒店网络进行预订,其根本原因在于酒店网络营销的途径太过单一。只靠建立网站这样“守株待兔”的方法,用户浏览的机率很小,网络营销力度不够。拓宽网络营销渠道,比如酒店可以利用QQ酒店信息、利用人际关系把网吧电脑的首页设成酒店的网站首页、在质量高的论坛上信息潜移默化的进行推广等等,这些都比只建一个网站,等着用户浏览的方法好得多。
2.酒店网络营销方法落伍
随着近十年网络的普及与发展,酒店借助网络开展营销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酒店都意识到网络营销的必要性。自主建站是近几年比较有倾向性的自我推销手段之一。斯格威大酒店也有自己的网站,并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来完善网站设计,但收效甚微。日业务量也几乎为0。购买关键字和竞价排名的推出,虽然也带来了更多的访客,但访客好比参观者,在酒店网站上溜达一圈后便飘然而去,难以利用斯格威酒店现有的网络系统进行预定。更不能给酒店带来销量增长。这种落后的方法有待改进更新。
四、斯格威酒店文化营销方式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为斯格威文化营销营造良好环境
酒店若要获取竞争优势,目光应当投向酒店就餐环境的设计和气氛的营造上,在酒店环境的创新上要不拘一格、放眼世界,挖掘它的文化内涵,努力营造环境的文化氛围,在环境上打好营销第一战。
1.理念文化环境
理念文化是营销文化的基础,强调在营销中充分体现企业的文化理念。其核心在于寻求为顾客所接受的价值信条作为立业之本,从而促进顾客对整个企业包括其产品的认同。不搞削价竞争,不挖别人墙角,始终把自己摆在“世界一流酒店”的位置上,坚持以服务和设施来吸引客人,树立“精品酒店”的形象。
2.学习文化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都在地学习。“一日之计在于晨”,酒店针对顾客的需要,可以推出“新闻早茶”等服务项目,每日在早茶时间报道最新的国际、国内以及当地的新闻大事,和最新的股市动态、旅游资讯、投资指南和风土人情等等,使客人在享受丰盛早餐的同时也收获了知识。酒店还可设“读书餐厅”,不仅要求菜肴要做得美味可口,而且还要有学习文化的氛围,形成了就餐先看报,就餐先读书的良好文化氛围。
3.体育文化环境
在斯格威酒店的酒吧里开展一些让人津津乐道的体育话题,以及提供一些具有纪念性的体育纪念品。当然,电视也是酒店里必不可少的,酒店还可开设台球等运动项目,供客人们就餐后休闲排遣;玩累之后,还可以到“雪茄廊”小憩片刻,一天的疲倦烦恼都会烟消云散了。
4.节假文化环境
节假日的来临能为酒店提供巨大的商机,如何将节假日这块蛋糕做好做大,关键是要抓住节假日的文化来营销。在酒店内做些特别的装饰,为顾客提供一个可以欣赏上海夜景的绝好场所;对法餐厅也做一番中式布置,比如在每张餐桌上插面小国旗,请乐队演奏中国节日歌曲等,让中外宾客在浓烈的氛围中欣赏著名的外滩美景。
(二)大力推行绿色营销渠道
1.培养员工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营销观念支配酒店的营销活动,不同营销观念会使酒店活动的重点、方式、目标和效果等大相径庭。实施绿色营销,首先要树立绿色营销观念。酒店主要负责人应率先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绿色文化营销的必要性,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员工绿色意识,使之形成绿色营销观念。绿色文化营销概念的形成,是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对广大员工来说仍然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斯格威大酒店要把绿色文化营销纳入轨道,就应当让员工头脑中形成绿色文化营销这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绿色营销的意识,自觉遵从它,这是酒店开展绿色文化营销的必由之路。
培养员工绿色意识先要纠正两种认识偏差:一是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会污染环境;二是环境投资会增加酒店的负担,影响酒店的经济效益。创建绿色酒店先期需要较大的投资,高额的投入就又使得酒店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偏高,这对于酒店经营者和消费者都难以承担,酒店的绿色之路看似是赔钱的买卖,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实施绿色管理是创建绿色酒店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和替代原则,可以使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最优化。
2.开发绿色市场,提供绿色服务
(1)创办“绿色餐厅”服务
要创办“绿色餐厅”,酒店可以选择自己的蔬菜基地,使用“绿色”蔬菜,设置绿色餐厅,并在餐厅内设无烟区,在餐桌上放置无烟标志和绿色食谱;制定一套与之相配套的绿色酒店餐饮服务规程;依据季节的不同,在凉热菜上严把卫生质量关,对海鲜湖鱼类也有一系列的质检标准。严把食品进货渠道,不食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及益鸟、益兽。畜禽产品应当有防疫部门的检测证明,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要求加工原材料,推出“绿色美食节”等宣传绿色菜肴,引导客人适量点菜,主动征求客人意见为其提供打包和存酒服务,让客人吃上放心菜。在定价中,让利销售、良心定价等价格策略也要取代原有的“大价”斩客或压价竞销等价格策略。这样,酒店既会得到客人的好评,也开发了酒店的绿色市场。
(2)开发“绿色客房”服务
“绿色客房”指讲究环保的客房,客房内的物品应尽量包含“绿色”因素,譬如:在洗手间的安装方面,采用低流量冲水马桶和特别制作的淋浴喷头、水龙头,并适当采用太阳能设计;酒店的建筑墙面墙体可以采用“绿色”涂料;床上用品,床单毛巾等布草最好是纯天然的棉织品或亚麻织品;肥皂宜选用纯植物油脂皂;使用绿色环保型的空调、冰箱;对塑料、金属、玻璃制品进行循环使用,可制成野餐车、标示牌等等。对客房进行一系列的“绿色改造”。同时引导客人成为资源的节约者、环境的保护者。客房内的物品要尽可能地反复使用,把一次性使用变为多次反复使用或调剂使用;延长物品的使用期,推迟重置时间,凡能修理的就不要换新的,决不轻易丢掉废旧物品,将有些用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而不是用完一扔了之。
3.培养绿色意识,引导绿色消费,树立绿色形象
酒店是高消费的场所,人们往往将酒店与挥霍浪费和过度地追求物质享受联系在一起。严重的环境问题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依靠过度消耗自然资源、讲究排场、追求奢华的物质享受的消费模式已经逐渐遭到否定。挥霍和浪费自然资源,只能加剧环境的恶化,阻碍人类文明的进程。开展绿色服务,提供绿色食品,引导客人进行绿色消费,这对树立公众的环保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酒店的形象对酒店的生存与发展直接产生作用,可以说,它是酒店最重要的无形且无价的资产。虽然良好的酒店形象不能直接为酒店创造利润,但却可以间接开辟市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酒店“绿色形象”,应从产品、价格、促销、渠道来谈一下如何进行绿色营销,树立并维护饭店企业的绿色形象。首先,以产品组合角度讲,对酒店的各种服务项目进行灵活组合,并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消费水平的客人开发组合不同的产品。其次,在定价方面上,针对当今的绿色市场消费水平较高的情况,将产品价格适当提高,并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使顾客深刻了解绿色产品的特点,加深绿色酒店形象。在促销方面,印制宣传品及绿色公益广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并在酒店的大堂、客房、餐厅、健身房等处贴绿色环保标识。
(三)拓宽网络营销渠道
1.利用博客进行营销
利用博客进行网络营销。作为一个自媒体,博客有着平民化、自由化的特质,相对其他模式更具亲和力。现在无论是大家从内容数量和质量角度讲,还是从搜索优化和原创性角度讲,都比较重视博客用户的创作。而作为企业或者个人,在博客运营上也越来越专业。如果斯格威酒店也能运营好一个博客,那么博客营销对酒店品牌的影响力,将会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2.建立许可邮件库
许可邮件营销被认为是现在互联网上的最就有发展潜力的营销手段,国外许多高科技企业和具有现代营销意识的传统企业,已或正在将许可邮件营销作为网络营销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在国内,许可邮件营销依然是个新兴的营销手段。目前,利用许可邮件营销工具,能实现酒店市场调研、客户服务、传播品牌等营销目的,也能直接用来作为行销工具。可以说,几乎所有已上网的酒店市场和销售部门都能使用这种营销工具,和酒店自身的网站结合,达到酒店本身想达到的所有营销目的,行销所有酒店产品和酒店服务。
建立许可邮件库的有效方式,就是在酒店自己的网站建立入口,让潜在的消费者可以方便的填入自己的邮件地址,以便订阅他们需要的信息。要采用有效的措施,鼓励潜在消费者向你提供他们的邮件地址,比如小礼品、面向网络用户的折扣等等。
3.制作酒店虚拟消费模式
斯格威大酒店可以在斯格威网站上建立一种虚拟的酒店客人消费模式视频。酒店虚拟模式的建设者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技术,按照酒店实体建筑来构建,设计包括大堂、餐厅、客房等等。通过网络的服务,让客人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酒店真实的服务流程,达到激发客人兴趣,增加客人购买酒店产品欲望的目的。通过刺激酒店客人的消费,来促进斯格威酒店的经济增长。在网络视频中,就像网络游戏一般,自从网络模拟的客人走进斯格威酒店大厅开始,就要让客人能了解酒店的基本设施情况,例如在虚拟的斯格威酒店的大堂制作一个大型的总体设施灯箱和图片,当客人走进模拟电梯,就能在电梯的四壁上进一步看到一些图文并茂的宣传广告,除了做一些重点介绍的项目之外,还要利用网络的三维技术,在视频中还原酒店的餐厅和客房的真实的陈列摆设。例如就像在酒店真正的客房一样,在虚拟的客房空间的办公桌上,也相应地放置一本图文并茂的服务指南,除了各项设施的介绍图片,计费方法、电视节目、菜谱(含图片)外,还应当有酒店的背景资料和名人来访图片资料及酒店企业文化的内容等。同时还有酒店位置图以及各项交通设施和旅游景点的介绍、相应的地方风土人情等。只要网络的访客用鼠标点击这本服务指南,服务指南也就开始介绍它所设置的内容。同样地,网络访客利用鼠标点击视频中的电视,电视也应当能够模拟的播放,并且在整点插播酒店介绍专题片等等。诸如此类,酒店也同样可以设置虚拟的餐厅,使网络访客也就像切身体会到在五星级酒店就餐的服务一样。
利用网络制作模拟消费程序,可以达到增加客人购买酒店产品购买欲的目的。利用网络带来的科技力量,重视客人的体验,既可以刺激酒店客人的消费,同时又带来了促进斯格威酒店经济新的增长。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问题;研究分析
引言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有效对接的途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有效方法,高职院校人才的实践能力锻炼需要企业为其提供实习基地,企业的发展需要依赖高职院校为其提供专业技能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和企业是分不开的。文化建设是学校的重要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校的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学宗旨和校风、校训的制定,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规则等方面,企业的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企业精神、员工守则等方面,主要都是意识层面的建设,高职院校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接对于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有着或智能更要作用,是时展的必然需求。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内涵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或教育机构在长期管理和校园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层面的指导性理论,包括校园的文化氛围,学校的管理制度,校风校训,学校的教育理念及宗旨等等。校园文化包括物质、制度、行为等几方面,例如学校的一些粘贴板和展示板上面的宣传内容,一些独特建筑或雕塑上面写着一些教学理念和鼓励学生的语句,这些都是为建立学校学习氛围而建造的,属于校园文化建设里的物质文化部分;关于招生、教师管理、学生行为守则这些都属于校园文化中的制度部分;关于学校的一些活动的组织和集体活动,比如校庆活动的组织,学校晚会的组织等都是文化建设的行为部分等。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更有利于为广大学生建设优质的学习环境。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对经营和管理理念的总结,包括企业的员工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职工的岗位职责等,这些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内容,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有效指导,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精神支柱;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要依靠制度建设去完善,制度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是规范员工行为的指导性体系,健全的制度机制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员工的行为规范是规范各个岗位员工的细致规则,对员工是一种合理约束,是企业的管理必须依靠的体制,企业加强文化建设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有效策略,是一个企业的最基础工作。
(三)校园和企业文化对接的内涵
校园与企业文化有其不同之处,高职院校注重教育方面,而企业注重员工管理和企业发展,但两者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由于文化建设和约束的对象都是人,校企合作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提供了可能,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来可能是企业的一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教育与职业规划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上午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就是向企业输送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校企文化的对接并非二者的简单重叠,也不是企业文化取代校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而是二者互相补充,互相提高的过程,企业要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以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影响校园文化,通过校企合作、互动交流等方式,实现文化的全面融合,基于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也会对学生起到良性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加强校企文化对接的重要意义
目前,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是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实现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发展,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校企文化对接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是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基地,肩负着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很多优秀毕业生被选到优质企业就业,为企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高职院校教育人才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理论上,还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提高,文化修养和专业技能兼具的综合型人才是企业争相抢夺的对象,学生的文化修养不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就能形成的,要通过学校的文化熏陶,所以学校的文化建设十分必要。成为企业员工后,良好素质的培养也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文化熏陶遗留,企业的文化建设对员工的陶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员工形成自觉约束的机制,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基于校企合作的校企文化对接,可以使学生以实习的机会接触企业,他们在实习阶段,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会体会到企业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会自行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比较、相融合,企业中关于员工的团结、进取等优秀的文化精神对高职学校的学生影响很大,会激发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使他们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来在企业中为企业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二)校企文化对接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影响着整体的教育事业,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趋势,加强校企文化融合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在众多教育机构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注重文化建设。现在教育行业竞争激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保存一席之地,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决策者思考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学校外部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保持院校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依赖于与企业的合作,在企业中寻求提高自身的文化元素,从而保持学校的活力,找到与企业、社会发展的结合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吸收企业中的有效管理策略,吸取企业优良的管理经验利用于学校管理上,在具体管理层面根据校园实际进行调整,寻找到适合校园发展的文化建设之路,弥补校园文化的不足之处,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力度,让校园文化的参与者进入到企业中学习和参观,获得相关经验,对校园文化建设加以指导,促进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三)校企文化对接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保证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理念指导,基于校企合作的文化交流对于企业加强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现在高职院校很多任教教师不只是教师身份,还有很多是企业的优秀员工和企业的管理骨干,他们熟知企业一线操作流程,熟练掌握管理技能,在高职院校任教期间,他们也会对学校的文化建设产生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有很大帮助,这些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吸取好的管理理念,可以应用在企业的员工管理上,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实习场所,学生的自觉管理和约束理念也对其企业有一定影响,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策略探讨
(一)加强文化建设宣传工作,使文化建设理念深入人心
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观念,加强宣传,无论高职院校还是企业都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设校园园地形式,宣传办学理念、教学宗旨、学生规范当理论,促使学生遵循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努力调整自身行为,向优秀人才靠拢;企业文化建设更需要管理者的积极宣传和教育,管理人员要对员工加强教育,企业也可以通过外部形式将企业精神加以宣传,鼓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内容的展示,利用校园空间,将某一企业的文化作为专题展示,着重渲染企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规范,将企业文化有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二)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力度,促进文化融合与对接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和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要想加强校企文化对接,就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学校和企业积极配合,使学生进入企业接受良好的培训,在生产实践一线与工人们一起工作,一边工作一边接受有经验的老员工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企业的文化活动鼓励实习学生参加,并在活动中崭露头角,使学生对企业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是促进校企文化对接的方式之一。
(三)高职院校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引入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引入企业文化,因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就是向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在教学中要灌输企业精神的教学,鼓励学生加强理论文化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高职院校要在学生实训教学方面下功夫,依据专业特点和岗位就业可能,人性化的布置训练场地,注重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要求,在学生实训过程中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使校企文化结合更紧密。
(四)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突破口,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摇篮,要以培养拥有高职业素质的人才为教学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控,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学校要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为指导,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根据企业和市场调整培养策略。
四、结束语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有利于专业及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联系的有效方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校企文化对接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和力度,培养拥有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永红.浅议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积淀[J].理论观点,2010(4):102.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校德育教育
我们民族经历了进化、独立直至统一,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统文化已经深入到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中,当代的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各种主流文化并存,这就要求大学生既要思想前卫,学习主流文化,也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以适应社会。因此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添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完善大学生人格,丰富和加强大学生的精神内涵很有必要。如:儒家文化中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这些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都是注重塑造培养人的理想人格,所以优秀传统文化完全可以成为高校德育建设的核心和重要精神源泉,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透过喧嚣的都市文化,进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很容易就被传统文化气息所渲染,高校学生的思想与见解相对中小学生较为成熟,所以很容易被先辈们的思想所牵引和感动,从而不断地进行自我人生境界的提升。例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仁人志士的豪言壮语、英雄业绩会让学生懂得在国家遇到困难时,做为民族的一员应该如何去与自己的国家共同度过难关,并在新的形势下把我们的优良爱国传统发扬光大。当代大学生时刻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等问题,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和培育方式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成才首先要成人,祖先们用儒家思想来教诲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让我们懂得谦敬礼让、言行一致、恪守诚信,人与人之间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这会引导大学生树立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道德观念,加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孔子的儒家学说提倡的是个性发展,他的几个学生中优点和优势各不相同,因此他写下了:“由也国,赐也达,求也艺”这句话。意思就是子路处事果断,子贡对事能换位思考所以通情达理,子有却多才多艺。从这里就不难看出孔子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倡导平等,每个人都是而来,而去,所以他了高低贵贱之说,他的学生千万,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穷苦书生,他都是一视同仁,都不会去用有色眼光看待任何学生,更不会去对任何学生偏袒或特殊对待。孔子这种个性培养是在尊重个人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自我价值,但绝不是唯我独尊,因为人只有通过对真善美的探求中才会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高校德育教育完全可以在这种平等尊重个体的传统教育模式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在德育学习中善于调节自己的行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善于思考自己的价值,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得以传承
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发展,一方面体现在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这个国家的文化精神传承力上。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水必有源,而后不绝。木必有本,而后向荣”。例如美国,没有特别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所以也就没有类似于我们国家健全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他们是结合自身民族特性以及依靠严密完善的制度发展起来的强大经济体系,但我们一些人只被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的经济步伐所吸引,所以我们学会了应该提前享受,每天都在房贷、车贷等压力中摇摆,逐渐丢弃了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而如今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城市却出现了孔子学院,以及学习儒家思想的风气,这些足以说明,“当今任何民族或国家的文明发展和道德进步,都不可能不受到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和道德文明成果的影响,同时各国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这是发展自身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发展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谁也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1]所以在我们国家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被一些表象所误导,更应该做的是我们应该如何汲取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并且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高校中不断的被传承、被推进。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中有着内涵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但它并没有随着高校的教育改革的推进而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反而长时间在高校德育教学过程中呈现“断裂”的状态,同时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用“知之甚少”来形容毫不为过,个中原因复杂多样”[2],不论国家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其正确的人生理念、浓厚的人道精神都会直接或间接决定着社会发展的程度,因此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所以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质,已经凸显成为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二、高校应在德育教育中深化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一)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于儒家学说中。”[3]其实儒学创始人孔子本人很少从纯粹理论的角度去教导学生何谓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而是在实践中教导他的学生,亲身示范给学生如何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针对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某种偏差,儒家道德思想所具有的浓厚实践性品格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回归生活世界、重视学生生活和社会活动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在教学工作和个人生活中我们应该心系他人,严己宽人,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坚持知荣与明耻的统一,身体力行的去倡导传统文化的精要所在。只有教育者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于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才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切身感受这种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品质对于社会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意义。
(二)建立健全的德育品行评价体系
当代大学生给社会的普遍感觉就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并时时体现在生活和学习中,如心态浮躁,对他人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是非辨别能力差,当关系到个人利益或遇到所谓的关键时刻如考试、评奖、毕业、求职等就会发生知与行相背离的行为。虽然学习靠自身,但是如果高校的德育教育能够从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入手,在学生学期品行评价上体现科学、客观、公正。将学生的基本人生态度、道德信念和行为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内化的道德意识外化为道德行为,为学生建立一个“德育综合纪实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与鞭策。又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立体地展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评判大学生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优秀学生实现就业提供了帮助。使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对自己的道德品格、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督促和激励学生注重道德修养,投身社会实践,积极上进。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成效,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使大学生成为改变社会风气的强大力量。
(三)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活动要渗透到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寻求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能够融合的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以教师群体为主体身体力行示范学生,“学生的不合时宜的行为要予以科学的指导、矫正不合理的认知,努力使其减少那些由于个人行为与传统文化道德相悖而造成的内心冲突、保持个人与社会的和谐”。[4]学校还可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举办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98-100.
[2]陈娟,王翔.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价值实现[J].韶关学院学报,2013,(1):185.
[3]欧阳玉.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9,(9):43.
现代会展理念探索
根据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会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会展业发展的趋势,现代会展理念分为线上数字化、绿色低碳以及品牌IP化三大探索方向。线上数字化线上数字化,指将以往在线下开展的一系列会展活动,通过新型的线上方式,如在线直播、云会议、3D数字展厅、VR实景参观等,获得线上长期稳定的发展,并开拓新的业务。会展业的线上数字化转型,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2020年伊始,会展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夹缝图存,迫切需要进行线上数字化转型。根据《2021年会展业数字化专题调研》报告中呈现的数据,无论是会展的主办方还是承办方,超过50%的单位都在积极尝试运用线上数字化运营手段,以求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还有超过31%的单位在大力谋求线上数字化转型,寻求长远发展。在国际上,会展业积极尝试数字化转型,如2021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这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首次使用在线虚拟形式举办,其打造了多媒体“数字展厅”,参展企业在线展示创新技术和产品,同时还在线上举办了100多场论坛。国内的线上数字化也在不断尝试,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这一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展会,近几届都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或全程线上举办的形式。有力的数据和案例证明了线上数字化转型是会展行业的大势所趋。低碳环保当今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凸显,诸多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生态理念的关键词被提及,如“绿色”“低碳”“环保”等。其中“低碳”概念近年来的关注度较高。所谓低碳(low-carbon),是指在全球气候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保持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终实现人类与地球的长久和谐共生。低碳概念自2003年被英国政府提出之后,现已逐渐形成世界共识,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环境状况的标准。同时,国内外也逐渐将低碳意识和举措带入会展行业。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版了绿色会议行动指南《GreenMeetingGuide2009》,指南对会展的低碳化策略提出了一系列核心建议。2019年,由生态环境部颁布出台的《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成为我国首部针对会展活动的低碳化实施指南,推动了会展业低碳化的实践发展。低碳环保举措着力于会展的各个方面,有场馆建筑材料的低碳考虑,也有展台搭建、展陈材料的合理回收,更有物料运输过程、观众门票电子化等各个细节的考虑。如2020年迪拜世博会的芬兰馆,除了少数建筑材料从芬兰进口外,其余几乎全部采用当地的材料建造,大大减少了材料运输过程中造成的过量碳排放。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家馆外部粉刷的是自行研发生产的环保低碳的氟碳材料,具有20年的使用寿命。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环保是全世界各个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会展品牌IP2015年伊始,“IP”一词开始通过影视、游戏等文创产业大放异彩,迅速进入大众视野。IP一词是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翻译为“知识产权”。IP最初被理解为某一行业领域打造出一款虚拟卡通形象来宣传或代言其内容理念,之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延伸出更多不同的含义。在会展行业,打造品牌IP是一个广义的理解,主要指孵化一个独具特色且具备一定影响力的行业龙头展会品牌,如德国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以及上文提到的广交会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还有一些具有特色的品牌IP,如国际酒类博览会(酒博会)。IP的热度维持至今,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IP打造的趋势也持续增高,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这些都预示着IP时代已经到来。正如31会议CEO万涛在“re:EVENT重构会展新动能”会议上所说:“技术、创新、资本驱动下,资金和资源会最终流向行业头部企业。”因此,打造会展行业品牌IP,不仅是会展自身谋求发展的新思路,也是会展顺应市场需求的新改变。
现念如何带动贵州会展民族文化推广
贵州会展业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但未形成产业体系。2000年以后一批行业品牌展会开始发展,并初露头角,直到2010年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建成,贵州会展才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贵州会展业在现代会展理念的影响和带动下,逐渐孵化出一批具备现代会展理念、符合会展行业前进方向的代表性展会。现念推动下的贵州会展行业,如何更好地带动贵州民族文化的推广?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会展行业对贵州民族文化的推动作用并不一定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间接地利用现代手段打造不同的会展内容,全方位展示贵州特色和优势,提升贵州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贵州,了解贵州。因此,解答该问题不能仅仅聚焦于民族文化本身,而应该从全局出发去思考。线上数字化会展手段,助力展现贵州优势贵州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文化优势、历史优势、产业优势以及产品优势,但由于贵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多优势不易于发挥。而线上数字化会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正如刚刚闭幕的2022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博会),正是利用并推广了贵州大数据的产业优势。今年的数博会,还实现了全线上数字化展览,在线举办了“开幕式”“数谷论坛”“数博”等活动,加快了数据产业推进,增加了贵州的城市影响力。值得一提的还有“云上·贵州(国际)特色优质产品展”。该展览借助大数据精准营销线上平台,采用线上展览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展示了都匀毛尖茶、盘县火腿以及少数民族特色刺绣、银饰、服装等优质“黔货”,吸引了美、英、法等15个国家的采购商,让贵州省的特色优质产品轻松实现了“走出去”。这样的数字化在线形式,充分展示了贵州的优势产业,也在展示的过程中,将少数民族文化通过特色优质产业和优质产品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低碳环保会展理念,打造贵州生态品牌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这里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还在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战略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新兴会展理念中的低碳环保概念,可以很好地与贵州的绿色生态优势相结合,通过绿色建筑、绿色生态产品等带动贵州生态旅游发展,进一步推广贵州民族文化。低碳环保的概念,首先体现在贵州会展的名片——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建造上。该中心内配套的生态会议中心,建筑上充分采用可再生材料建筑,应用太阳能照明及供热、水循环系统及外墙垂直绿化等节能环保科技,通过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低碳环保的特点在这张绿色名片中尽显,凸显了贵州会展对行业低碳理念所秉持的态度。此外,贵州还举办了各类以“环保生态”为主题的会展活动,如中国(贵阳)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产品展。后者设立了生态农业展区,展品包括食用菌、茶叶、刺梨等特色产业产品;生态旅游展区包含61个景区的展示,展品主要为苗绣、蜡染、银饰等非遗产品,以及绿色食品展区、绿色制造展区、大数据展区等。通过特色产业食品和非遗产品,推广少数民族文化习俗,同时通过生态旅游展区,加深贵州生态旅游景点的推广,有助于后续推动生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吸引更多人了解贵州。
打造会展品牌IP,发展会展龙头产业
【关键词】阳江手信;文化营销;品牌标识
阳江手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手信公司)是一家以传播阳江本土文化、销售阳江特色优质产品的公司。“阳江手信”这一商标是于2009年由阳江鸿丰实业有限公司(五金刀剪生产商)注册,并推出了“阳江手信”系列产品。该公司于2010年选送的“阳江手信”获旅游用品类金奖。2012年,阳江鸿丰实业有限公司和阳江六家企业结成联盟,成立了阳江手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门用以研发设计、销售阳江特色优质产品,包括阳江五金刀剪、海洋特产、阳江风味食品、民俗工艺品等。公司产品以传播阳江本土文化为旗帜,以“手信传情”为口号,以阳江特色产业为平台,统一包装,从而宣传、塑造和提升阳江形象,增强阳江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手信公司的产品不仅仅是当作特产或礼品,更是独具魅力的阳江文化与热情好客,勇于创新人文精神。
一、手信公司文化营销的内涵简析
在古典品牌理论阶段,SidneyLevy(美国,1955)提出了,品牌应当注重去开发一种个性价值,建立品牌形象。这个概念为当今的文化营销奠定了基础。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把“文化”因素结合市场营销观念进行研究与实践。如PaulA•Herbig(保罗A•赫比)在《HandbookofCross-cul-turalMarketing》(《跨文化市场营销》)一书中罗列了近500个不同实例,用以说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对营销的重要影响。他还结合4PS策略,分析了跨文化营销策略。21世纪是世界经济和文化融合的时代,经济和文化就是两只无形的手,双向推进实现一体化,这是世界的潮流。关于文化营销的定义,众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在传统营销理论基础上,有意识通过以某“独特的核心价值观”为手段,从而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战略性营销活动。或说,它是以“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传播核心文化”为手段的一种营销理念。文化营销可从外延及内在两个方面去阐述,外延上,可包括品牌或产品命名、公司与产品商标、产品设计及造型与包装、营销与传播广告等,内在中,包括对营销活动的价值评判、审美评价和道德评价等。企业实施文化营销时,应当积极分析和识别依托环境的文化特点,才能借助于文化因素去主动影响消费者需求。并且,在制定营销策略及开展营销活动时还要主动适应当地市场的文化环境,做到和谐统一。经过调研,笔者发现手信公司采用的营销战略就是文化营销。即该公司将阳江本土文化有机结合阳江特色产品进行产品营销。在这营销过程中,产品只是营销的载体,阳江本土文化传播才是内涵。阳江特色产品应当同时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双需求,特别要注意给消费者以文化上的享受。笔者认为,手信公司已经和正在通过积极深入挖掘阳江本土特色产品的文化元素,在产品研究开发、品牌命名和包装、广告设计和等方面体现了阳江五金刀剪特色,显现出阳江海的气息,呈现了阳江原味的民间食品味道,较好地将阳江文化元素揉进产品的外延和内在中,并能借力“多样文化传播方式”的东风,引导和影响产品目标消费者的需求,成功地将对产品的物质需求上升到对阳江本土文化的精神需求,从而实现公司的营销目标。
二、阳江手信公司实施文化营销的必要性分析
(一)文化营销能提高该公司产品附加值,实现差异化营销。一直以来,阳江本土产品种类繁多,但没有形成系统性开发。五金刀剪行业里,竞争激烈,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总产值虽然大,企业虽然众多,但有影响力的比较少;当前看来,阳江的海洋产品的特点在于低技术含量且初级加工品居多,没有一个大的海洋产品品牌,众多小品牌差异化非常不明显。而市场竞争却很激烈,导致各个厂家靠价格战去抢占市场;炒米饼、豆豉等特色食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产品单一、口味简单,卖者众多。手信公司如果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营销之路,就会泯然众人。如果能够引入独特的阳江本土文化元素进行营销,在产品品牌中注入阳江文化与历史,使之走差异化,彰显个性品牌,就能克服同质化的低价竞争。并且可以通过增加其文化附加值的办法来提高售价,获得文化元素带来的超额利润。
(二)文化营销能突出本土产品品牌个性,强化品牌形象。“重生产轻营销”是阳江本土产品一贯以来的不良做法,优秀的产品卖不出好价钱的局面一直存在。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产品要么没品牌,要么有品牌轻推广,有品牌无个性,有品牌无内涵,无法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则在群众中形成不了强烈的品牌偏好。如海洋产品等,虽然销售门店众多,但都是各自为政,没有品牌,仅靠初级加工赚取少量差价,市场占有率低。在营销的时代,优质的产品不仅需要品牌,而且需要包括独特文化元素的品牌个性,只有强化品牌形象,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文化营销能引导文化消费,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消费产品的要求也随之而水涨船高。这些产品要能满足其物质需求并能注重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在关注产品质量的同时,消费者更愿关心产品的品牌和文化内涵。产品尤其是本土特色产品的文化含量越高,越能引起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需求,甚至能引导文化消费。
三、手信公司开展文化营销的经验
“阳江手信”是手信公司所生产的阳江本土优质特产品的品牌名称,产品包括家乡特色食品、五金刀剪、海洋特产等三大版块多个系列。它作为阳江本土产品的代表,发展非常迅速。笔者经过调研发现,文化营销是手信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公司标识设计充满地方文化内涵。
1.公司名称内蕴地方文化。手信公司全名是阳江手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手信”一词来源于《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以告虔也。”这句话表达了男女送礼的区别。其中的“贽”即“手信”、“礼物”的意思,是手信最原始的称呼。众人周知,外出访友须带着礼物,据考证,这种礼物在周朝时被称之为“贽”。“贽”不在于多,但可能视人的等级而变化,如夏天送束肉脯,冬天送只雉鸟;给大夫送雁鸟,给卿就送羔羊。古往今来,人们世代相沿此习俗,在佳节登门探亲访友,在赠别向亲朋好友饯行,都会携带礼品相送,表示自己的深情厚谊,我们通常称这些随带的礼为“手信”。在广东话里也有一个词,叫“手信”,它是指出远门回来时捎给亲友的小礼物,这些小礼物不是大件或贵重商品,不一定是计划中的必须消费品,是信手捎来,故称“手信”。从其来源可以看出,手信讲究一个便携和轻巧,并且最好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突出当地传统人文价值。不在于贵,而在于心,在于情意、真诚、心意,代表对亲朋友邻的祝福和关心。手信一词前添加了“阳江”二字,即表示是阳江本土手信。阳江地处粤西地区,南临南海,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以“阳江三宝”和“阳春三宝”著于天下。当地传统特色产品当属凉果、豆豉、炒米饼、海洋特产、五金刀剪等,尤其是阳江豆豉、阳江小刀、阳江漆器被称之为阳江三宝,名扬天下。阳江有凌霄岩、石林、十里银滩等著名风景区;有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咸水歌之山歌节、千年古圩之高流圩、千年风筝节、独特海洋文化之开渔节等多项人文历史项目;特色美食有狗利仔、、春砂仁、程村蚝、猪肠碌、鹅乸饭等。手信公司择优而汇之,向世界人们推广阳江的特色产品和独特文化。公司以“手信文化传播”为立司之名,愿意承担通过本土手信来传播本土文化的重任。公司名称上体现了公司的愿景和宗旨,能在第一时间带给消费者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冲击,能充分引导消费者联想和认识公司与阳江本土文化的关系。
2.公司网址切合地方文化。公司在选用网址上也别出心裁,摒弃了一贯以来,别的公司名称作为网址名的通行做法,而改为采用“welcomeyj”作为网址。“welcomeyj”表示“欢迎来到阳江”,其意是,不仅仅是欢迎八方来宾光临阳江,也是希望美丽的阳江能带给消费者不一样的体验,阳江人民热情好客,物产丰富,有独具特色的名优产品提供给大家。这种网址,让人耳目一新,在输入网址时便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3.品牌标识设计内含地方文化。一个好的品牌,应当不仅要在名称体现文化内涵,“长相”即外在形象更是需要独特新颖的标识设计。好的品牌标识设计,可以帮助品牌树立形象,强化个性,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亲和力和美誉度,当然会有利于品牌推广和传播。“阳江手信”品牌标识如图1,它的设计,巧妙地将“阳江手信”四个字,运用留白和色彩搭配的技巧,组合成一只帆布的形象,生动传神。阳江临海,祖祖辈辈靠海生活,代代相传。帆布的形象,如点晴之笔,将阳江昨海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有产品的标签设计,均有阳江传统文化的一幅简图配套,统一的色彩,给人予以强烈的地方文化感。
(二)品牌名称内含地方文化。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品牌名称除了要体现产品特点外,还要体现产品的文化内涵,如此才有利于消费者识别和公司进行品牌推广。“阳江手信”品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也最容易传送其内涵。它恰当地代表了阳江本土文化的内涵,也能体现手信公司产品的特点,即从事阳江本土产品的营销。当远方客人光临阳江后,带走的是阳江的特色,带走的是阳江本土的文化。阳江是刀剪之都,来自阳江的手信带给消费者开天辟地的勇气;阳江有特色食品,向光临阳江的消费者新鲜奉上历史的滋味;阳江是海洋城市,来自海的馈赠,别忘了谢天谢地谢海洋;漠阳精湛的工艺,传统与现代只隔着一线光阴,拎走手信,拎走传统。
(三)品牌传播搭台产业发展,变营销产品为营销文化。手信,总离不开外来游客的衬托。阳江手信的发展,离不开来阳江旅游的人们。庆幸的是,阳江实施蓝色崛起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发展迅猛。2013年阳江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旅游、商贸、会展等服务业快速增长,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34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增长12.5%。滨海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增长15.6%,达125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32%,达114.2亿元。2014年,阳江市在滨海文化旅游业方面继续重拳出击,积极推进海陵岛旅游综合开发,规划建设“南海Ⅰ号”文化景区,大力发展海上休闲娱乐等旅游项目,争创国家5A旅游景区,并且在周边的东平、沙扒、春湾等镇里,打造特色旅游风情小镇。经过阳江的深茂高铁动工,广州直达海陵岛的高速即将修通等,将阳江融入了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在阳江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关注阳江本土特色产品。价廉物美的阳江手信也开始成为游客捎回给亲朋好友的首选。阳江市政府也将阳江手信发展写入了政府发展规划。阳江本土手信的推广有政策支持,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借此东风,手信公司大胆建设了一家名为“手信传情”的阳江本地风土人情主题馆。馆内,藏或建有与阳江历史、文化紧密相联的历史场景或物品,如渔船、铁作坊等,也经常举办关乎地区历史或文化的主题沙龙,不遗余力地向外界推介阳江!
(四)品牌推广与高校战略合作。手信公司与阳江地区唯一的高校———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承诺用五年的时间分批次投入三十万元,分别用于学生实习实训、产品研发与设计、营销推广等。在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里,手信公司立起了大大的LOGO标识,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介绍阳江的历史风土人情和特色产品。学子们归家,带走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产品背后千年凝聚的阳江文化元素。手信公司还与学院合作,开展了多期微信营销大赛和产品包装设计大赛等活动。职院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异想天开的金点子,为公司的营销方式出谋划策。手信公司还接纳超过五十人的职院学生到公司、门店进行实习,把阳江文化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介绍给学生。总之,手信公司充分运用文化营销的理念,在阳江这个旅游城市、海洋城市里众多的特色产品市场中,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几年来,手信公司借助独特的品牌及独具特色的外观包装设计,远远走在了阳江当地其他零散产品的前列,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益,基本实现了其营销目标。
四、手信公司实施文化营销的建议
(一)文化定位还需要更晰,核心文化价值观需要凸显。虽然手信公司的宗旨是传播阳江文化,但阳江文化到底是什么,其文化由哪些观念组成,核心文化价值观是什么等问题却是没有答案。据“阳春独石仔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万年以前,两阳人的祖先就已出现,从远古至今,阳江区域几经变化,历史沉淀的内涵相当之多。阳江临海,祖祖辈辈出海打渔;阳江出刀,天下闻名。但这些零星的散乱的历史和文化典故,有没有一项核心文化价值观来提领全局呢?手信公司一直宣称要传播阳江文化,到底传播什么?所以,手信公司实施文化营销的最关键点,还是要清查定位阳江文化的内涵,尤其是要抓住阳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此,才能更好地宣传和推广,带动阳江手信的健康发展,提高其内涵和品牌美誉度。
(二)文化营销和产品质量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文化营销是战略,战略不能代替载体本身。手信公司营销的文化的载体最终落点还是在产品中。产品质量高低也是决定文化营销成败的关键点。好的产品质量,消费者才能认同其背后的文化理念,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不合格的产品,不仅不能给消费者带去物质需求,反而会令消费者对公司产品、品牌丧失信心,进而影响到阳江文化的传播。所以,要成功实施文化营销,必须同时紧抓产品质量。
(三)品牌管理尚可加强,建议采取母子品牌策略。手信公司目前只有“阳江手信”一个品牌,其经营的所有产品系列都要统一使用同一品牌。这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企业识别系统”,在推广新产品时降低成本,节约营销广告费用。但也有不利的一面,阳江文化层次丰富、内涵多,单一的品牌只能在全局上给消费者带去视觉冲击,无法把阳江文化细腻的层次体现出来。手信公司可以通过将“阳江手信”作为母品牌,在其下设立子品牌的形式对阳江特色产品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公司目前有五金刀剪、特色食品、海洋特产三大块产品,三块产品相互之间并没有同质。但可惜的是这三大块并没有子品牌对其进行统驭,消费者无法更细致地区分产品种类,也就无法更进一步获取精神愉悦。三块产品如果能够各有一个子品牌进行产品塑造和形象管理,可能会更有效。
五、结语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职业中学,每年我所承担的课程职高的专业课,初三实验班和初三潜能班的化学课,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关键阶段,其效果好基本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认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新教学论思想家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适应学生感到学习满足求知欲的一种快乐,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艰苦劳动。学习过程中不应伴随任何一种外部精神压力。处于轻松、快乐状态下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利于激发一个人的超强记忆力,这时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最佳,思维力最强,学习效果也因而最好。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新奇愉悦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多一些“兴历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我校职高班学生都是部分初三未毕业学生被升至职高的,总的来说,他们的基础差,学习兴趣较差,学习习惯较差,对他们指导学习时,重操作,轻理论,不严格遵守教材,要特别选择学生对自己向往,又很实际的技术教给他们,指导他们进行学习。对初三潜能班的化学课,因为该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基础仍然较差,对化学实验兴趣较浓,应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实验、课外实验、课外家庭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知识,也提高了操作技术、动手能力。虽然动手做实验消耗时间较长,但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收到较好效果。对初三实验班学生,该项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基础好,他们的目标追求国家级重点中学学习。对他们基本采取:一半时间用于自主学习,一半时间指导他们如何自主学习,这样的安排能够让他们拓展知识范围,收到较好效果。
2面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组织教学
在好的学法指导,学生的思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不是一个好的学法指导。面对自己每年接触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组织教学。
3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我总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以下学法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
3.1善于联想、比喻。如果把联想、比喻巧妙地应用于化学授课中,就能取得事半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时,书上说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怎样理解呢?我们要吧让学生联想到宏观世界,可以采取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成建筑用的砖,把石墨和金刚石比喻成用砖盖成的建筑物,用相同的砖,但用不同的方式盖成的建筑物其外观形状,排列方式不同,牢固程度就可能存在很大差异。用类似这样的联想和比喻,就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理解,掌握许多肉眼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世界的认识,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2长于对照、比较。教会他们学会对照、比较。对照是把相互间彼此有联系的但又各不相同事物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是人们认识事物,感知事物的重要思维方法。在化学授课中适时地指导学生学会用对比方法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有的放矢地联系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相异点、联系点,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时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3.3巧于矫正指导法,是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指导,这种方法最适合在课堂提问与订正作业及测试试卷环节中应用。矫正要做到有及时性、针对性、实效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生进行测试后,总是没有超过几小时地对试卷进行评阅,然后及时发放、评讲。
3.4勤于记忆。记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和必要手段,也是形成好的学习方法的重要因素。基本知识的记忆直接影响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三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必须牢牢记住,哪些知识不必记忆。
3.5精于总结。华罗庚和钱学森曾经提到,读书要由“从薄到厚”再到“从厚到薄”。
化学课本中的知识,学生普遍感到繁杂难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各章节讲完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把琐碎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取得实效。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分重要。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应用,不但教学效果比较良好,而且学生也将爱益终身。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小城镇规划;城乡发展
“十三五”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现阶段我国新农村背景下城镇规划的总体方向,城镇的规划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原则和合理的规划方案,保证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1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原则问题研究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时展的需求,在这个大背景下,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也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以适应新农村的发展需求。
11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是首要的原则,因此说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把握住这个总体目标不放松,切实考虑城镇居民的所需所求,针对老城区中凸显的弊病,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小城镇的人性化总体规划设计。
12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在城镇规划中土地资源十分宝贵,为了防止人地矛盾的出现,在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将提高土地利用率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规划方案一定要充分发挥土地的功效,实现土地的循环利用,从整体到局部实现规划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13凸显小城镇地方特色
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是该地区特有的东西,因此说在新农村背景下,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也要凸显出地方特色,小城镇的文化涵盖面广,涉及自然文化、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所以小城镇的规划要以塑造这些文化为目标,突出自己的特色,并挖掘文化的深层次含义,使小城镇的规划拥有文化内涵。
14增强生态意识
青山绿水就是老百姓的金山银山,生态建设是小城镇规划的必然趋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小城镇的规划要在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下,实现景观效果与生态效果的完美结合,走出一条生态小镇的独特模式。
2新农村背景下小城镇今后规划方向
21城镇总体规划目标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城镇作为沟通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其规划设计已经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小城镇规划要以“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科学规划、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确保小城镇规划的顺利实施。
22城镇具体规划方案
规划设计是小城镇建设的灵魂,因此需要实现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根据总体的规划目标,统筹安排各项细节规划,具体说来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完善的小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小城镇体系规划指的是通过区域、产业和小城镇的合理布局,协调体系内部各城镇之间、体系与城镇之间以及体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采用现代的方法,促进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说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小城镇的环境和功能,明确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以便制订出完善的体系规划方案,更好地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的进步。
(2)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农民才有可能从农村流向城镇,因此说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为了避免地方资金不足引起的停滞现象,应实现国家、企业和个人多元投资的建设模式,打破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垄断地位,真正将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基础设计的建设落实到位,促进城镇化进程,需要注意的是,道路的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城镇道路的畅通化,也是保证城镇化进程一个重要的环节。
(3)建立生态发展模式。小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建立起生态模式,就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生态规划。小城镇的生态规划包括经济和环境保护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应该以城镇的经济为依托,充分体现出便捷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特点,再结合小城镇中独特优势,建立特色景观,实现发展的生态性。
23村庄改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1)合理安置农民就业。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后,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保证农民的就业问题。土地流转措施能够确保农民实现土地和劳动力的双重收益,同时土地流转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小城镇作为地区的经济中心,还可以根据地域特点发展地区经济,并利用发达的交通实现现代物流运输,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这些发展都可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
(2)放松户籍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保证制度。农民进入城镇会给城镇的发展带来活力,但是严格的户籍制度成为限制农民自由的枷锁,因此需要打破这种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打通农民与城镇之间流动的障碍,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需要注意的是,在户籍制度放松的过程中,以养老、失业、医疗为主体的社保体制需要抓紧,使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村庄改造要独具特色。村庄的改造规划中,需要抓住特色这一关键不放手,实现文化特色、人文特色和产业特色的协调发展,首先,需要塑造“邻里文化”,村庄的改造过程中,需要将相邻地域作为基础,延续邻里关系,构建扶农转非的生活圈,同时挖掘出该地域的特色文化,塑造邻里的地域情感,实现文化特色的凸显。其次,挖掘村庄中的人文气息,将这种人文底蕴和小城镇的规划设计融为一体,实现人文景观和城镇现代气息的完美结合。最后,城镇的建设需要有自己的产业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起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实现园区产业优势互补的格局,带动小城镇经济的发展。
3新农村背景下小城镇规划的意义
31城乡交流互动的平台
新农村背景下的小城镇,已经成为城乡资源交流互动的平台,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融合,实现了以城带乡的发展。同时,小城镇具有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作用。小城镇还是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作为交流的平台,可以将其辐射作用发挥到更大,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32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民改变原有封闭保守的落后思想观念,树立先进开放科学的新时代观念,而小城镇是该地区的文化中心,在其规划中,增强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完善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加强娱乐设施的建设,实现现代观念的传播,这样对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33农民城镇化的重要保证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富裕起来,自然会选择进入城镇生活,在新农村的背景环境下,小城镇的建设就为农民提供了居住地,小城镇中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了更多的农民进入城镇,转移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农民到小城镇生活,其居住方式和生活质量都有所改善,形成了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生活模式,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促进了农民的城镇化进程。
4结论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城镇化进程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需要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下,进行小城镇的合理规划建设,防止上文提到的问题的出现,真正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