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电视广播大学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办学、促使电大教育高水平的发展,已经成为每一名电大教师思考的问题。汉语言文学教育是电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主流学科之一,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状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与否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特别是电大的学生,学习动力相对不足、自主学习习惯没有充分养成,那么教师就需要不断的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以往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发自心底的想从课堂上学到东西。当然,目前电大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育理念比较滞后,有些教师生搬硬套全日制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往往过多的灌输专业理论,过多要求学生知识储备,这都不符合电大的教学特点,也没有找准电大学生专业能力水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过于陈旧,不够新颖生动,自然也就无法真正建构起高效的教学课堂。针对这些问题,电大教师应不断思考解决的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探索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
目前,教师应打破固有的教师传输讲授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讨,从而变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那么就应该在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注入一些新的活力。开展生本讲授式教学。通过预留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内容,然后在课堂上扮演“老师”的角色,然后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这对讲授者是一种锻炼,同时也会使其他同学感受到与教师讲解不同的东西,最后教师再进行纠正和补充,这样教学课堂便会呈现出无限的开放性特征,学生也会更集中注意力的学习。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可进行总体设计,让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小组,组内不同成员密切配合,分配查阅资料、问题分析与课堂发言、解答疑惑等角色,从而使小组有机运转起来,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不同小组之间的讨论会散发无限的智慧光芒,教学也便具有了无限的延展性。进行多媒体情境式教学。传统印象中,汉语言文学教学是一种没有画面感的知识宣讲,学生只能够去听、去想和去记忆,这种方式固然有效,但却相对沉闷,很多时候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教学新意不足。对此,教学应该注重多媒体的运用,通过影音、画面的呈现,让具体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营造一种非常逼真的意境,特别是对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内容的讲述,插入一些有帮助的视频和资料,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利用,能够让学生眼前一亮,这样会更活跃课堂,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有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二)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素养
随着电教发展的飞速发展,汉语言文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新模式,从而适应电教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一是应与时俱进、充分符合人才发展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不懂得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常常几年或十几年教学思路和讲授方式都没有变化,不管教育形势如何变化,学生情况具体如何,只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开展教学活动,一堂课灌输始终,这是不可取的。教师应树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汉语言文学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二是要拥有先进的教学技能。当前,社会需要的是能力型人才,那么教师也不能故步自封,而应该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听课的感受,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其实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良好体现。汉语言文学教学应该是活泼而充满生机的,也应该是高效和谐的,那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良好的教育理念,从而显著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为电教汉语言文学课程服务。
(三)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向
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汉语言文学教育本质,那就是提升学生的实际专业素养。尤其对电大学生来说,知识必须运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发挥效用。汉语言文学教育应针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学生社会岗位发展服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古代文学要注入一些作诗填词、对联创作的内容,写作学应注重结合学生职业用途而有所侧重,应注意学生读书笔记的写作,促使学生尝试创作,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更好地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价值。
三、结语
总之,教师要顺应教育发展大潮,不断分析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问题,多途径思考优化教学的有效方法,从而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薪颖.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群文天地,2012(16)
论文摘要: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以满足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高要求。基于此点,本文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现状入手,对汉语言文学改革的策略进行深入思考。
汉语言文学是构建文明社会的人文基础,在提高国民人文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作用的发挥。因此,针对汉语言教学现状,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已经势在必行。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因循守旧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许多学校的教师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教”与“学”的效率难以提高。久而久之,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同时,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结构尚未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致使知识老化严重,与现实社会相脱节。在这种“学术型”的教育模式中,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往往定位于理论性人才的培养,而忽视对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汉语言文学教学也应如此。以往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基本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加之教学中欠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质量一般。
(三)教师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由于汉语言文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言魅力的缺失,致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从而使得学生配合教学的积极性较差,思维也被严重抑制。教师总是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汉语言教学,由于没有给学生足够地自我发挥空间,造成学生仅能单纯地模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教材成了束缚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的枷锁,诸多的语法、课文、词汇、阅读和写作等课程,使学生对汉语言学习产生出一种乏味和厌烦的感觉,这样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造成的。为此,必须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完善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渗透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并对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革。应按照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大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的比重,并在为学生打下扎实专业功底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学科范围,将一些与之相关专业的知识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当中,如哲学、史学、新闻学、公共关系学、美学、艺术、秘书学、国学以及影视等等。通过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所提高,进而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以汉语言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特点为根本出点,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挖掘深层语言规律。教师不应过于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而应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笔者建议应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其一,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强化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互动学习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其二,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在师生共同质疑、相互质疑的过程中不断探求问题的答案,最终达到解疑的目的;其三,自主式教学法。学校应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现代汉语资料库,为学生提供课件、讲义、考试试题、学生优秀作品以及研究成果等资源,使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转贴于
(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各个学校应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来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首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是利用汉语言知识使学生掌握文学的运用方法以及培养其良好的文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助推作用,促进汉语言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并推进汉语言文学发展与时展同步。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图文并貌的特点,将汉语言教材中的文字内容与多媒体中的图像、声音结合到一起,并将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思想,并且还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悟,进而获得最佳的成效;另一方面则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在汉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先确定好某一个课堂主题所需的信息资源,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上网检索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同学生之间交流经验和成果,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展示自我能力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使教学方法不断创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只要合理将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就能够尽显其独特的魅力,进而使汉语言文学教学手段和方法始终趋于领先地位。
(四)渗透德育教学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应将德育教学渗透于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成效,还有利于加快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师应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汉语言文学是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中华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中国精神文明和新时期人文关怀建设的重任。所以,汉语言文学教学更应当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立足于健全学生道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判断力。
(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可以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际教学水平。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重点应从教学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与当前教育形式接轨。只有教师具备过硬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使教学境界不断提高,进而实现知识传授、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最终确保教学改革的成功。就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而言,其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培养掌握知识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通过系统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浓厚的文化底蕴,这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应抛弃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以此来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教师的专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其一,应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掌握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以及古代汉语等等,并熟练掌握一些与汉语言文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新闻专业、文秘专业等;其二,应了解一些与教育科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如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三,应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研究性的学习思想和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更新专业理论、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并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借此来产生出新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晓欢.浅谈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途径[J].科学与财富.2011(10).
[2]石慧.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
[3]田玲.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4]张德礼.徐亚东.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汉语言文学;语文教学
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培养各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汉语言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对目前的整个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阶段的语文汉语言文学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经过几十年来的多次改革以及发展,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就。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尤其是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应对社会新要求时显得力不从心,归纳起来主要存在着教学模式老旧、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以及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
二、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途径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目前,语文教学中,真正意义上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是从高中开始的。由于学生文学方面知识基础十分薄弱,教师的作用愈发更加重要。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需要,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师综合素质:(1)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教师不仅仅要掌握如字法、词法、句法等汉语言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与教材相关的中外作家、作品的基本知识,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学授课做好知识储备。(2)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当下,知识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终身学习已经是必然趋势,我国目前也已经逐步进入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实际工作中树立研究性教学思想和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在研究性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在学习中增加新知识。(3)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选派培训、推荐深造、素质考核等手段加强对高中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养成的支持。
2.改革高中语文课程结构
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1)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具有一定语言文学基础的毕业生;(2)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合格的高中毕业青年。笔者个人认为,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该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理念不断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对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革,实际操作可从如下两点着手:(1)加大汉语言文学选修教材的教学力度。现在高中阶段,学校大多在语文教材外配有相应的自读教材,学校应该从校级课程设定角度加大对这些选修篇目的教学考查力度,引导学生注重文学素养的培育。(2)提高教材中著名文学篇目的教学时数。高中语文教材的各种文体篇目中,基础知识性质的篇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给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带来了极大限制。为此,笔者认为,学校甚至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地对教材篇目的教学时数进行调整,加大著名文学篇目的教学时数,争取把有代表性的文学篇目讲授得更加透彻,以典型篇目教学带动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3.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以汉语言文学的特点以及高中生文学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为根本出发点,创新教学方法,多采取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汉语言文学学习兴趣和掌握学习规律。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就较为可取。(1)互动教学。教师可以依托对一些文学篇目或作家的评价,在班级中开展讨论,营造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学习,以此培养兴趣;(2)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以一些问题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通过质疑,探求问题答案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培养学习兴趣,达到释疑的目的;(3)自主式教学法。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利用本身拥有的网络信息资源,为高中年级建立一个现代汉语言文学资料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与汉语言文学有关的课件、讲义以及学生优秀文学创作作品等资源,使学生和教师得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开展自、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高中年级教师和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基于上文论述,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中阶段汉语言文学教学是社会发展和我国语文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目前应试教育主导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实条件下,学校和一线语文教师是加强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有英.浅谈中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文学教育:中,2010(07).
[2]邱薪颖.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8).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注重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技能,忽略了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了解和领悟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理念,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际意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师当中,绝大多数教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的核心理念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不能准确地把握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培养方向,无法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上培养学生的文学知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解决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观念,重视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积极探索新的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课堂上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比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去研究自己喜爱的现当代文学作品,然后在课堂可以通过话剧表演,多媒体课件演示,以及小论文等方式,展示合作研究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做出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知识内容。
2.建立完善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结构体系
在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中,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结构观念,建立起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从大的角度思考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积极优化课程的教学设计,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的整体效应。在建立完善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课程结构体系的重心,通过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实践探究,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结构体系,能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深入领会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的要求中,高职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培养学生文学素养,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创建活跃的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在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过分注重对汉语言文学课程专业技能知识教学,这和汉语言文学重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冲突。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理念出现错误,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师要深入去领会汉语言文学在当今社会的教学理念,把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本质,认识到汉语言文学是由语言、文学等元素组成的一门课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工具的应用,更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运用汉语言文学的知识能力[3]。
三、结语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情境教学法;应用
前言
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差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构建有效的知识结构,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对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合理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轻松、自主的参与到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
1.情境教学法概述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构建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场景,引导学生在该场景中进行情感体验及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对于情境教学法,其关键在于学生情感态度的激发,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有极大的帮助。
2.采取情境教学法的方法
2.1实物演示方法
该种方法主要是将实物作为中心,简单的设置需要的背景,之后将它们构建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对某一特定情境进行很好的演示。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时,通过实物进行情景演示时,必须对相应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例如“飞翔的燕子”、“大海上的鲸”等,只能利用其背景,来全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教师无法通过实物展示在学生面前。
2.2生活展现方法
对于这种方法,主要是将学生带入到社会、自然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学生生活比较熟悉的场景,结合教师的语言描述,从而将场景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以往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利用“题海”来让学生进行知识记忆,这就会造成学生的左脑过度教育,而右脑缺乏教育,最终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造成限制。对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问题思考,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问,这样就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思考问题。
2.3音乐、图画影响方法
音乐是一种微妙的语言,对人的刺激十分强烈,能带给人丰富的美感,音乐能通过特有的节奏、旋律构建出相应的形象,并将学生带入到特定意境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汉语言文学内容,选择相应的音乐,通过音乐欣赏、学生演唱等,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片,将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2.4表演、语言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将教材内容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通过表演的方式,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产生强烈的亲切感,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采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一个充满活力的情景,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色彩,提高教学情景的直观性,能让学生的感官更加兴奋,从而促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情境中。
3.汉语言文学中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3.1引导学生高效阅读
对于汉语言文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则体现出教学效果,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文本阅读是学生学好汉语言文学的基础,因此,要想全面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水平。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定一定的要求、任务,让学生进行阅读,在实践中,这种阅读方法并没有全面提高学生的热情。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能有效的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文学作品,并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不同的阅读方案,教师通过多媒体将阅读文本中的一些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设置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阅读质量。
3.2激发学生态度体验
情境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开阔学生学习和思考领域,同时,还能指引学生在广泛的接触、对比多种语言时准确的定位自己学习和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最终在轻松的环境中积极的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以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较为重视同“汉语言”相关的内容,认为其他语言文学同汉语言文学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部分人甚至误认为他们之间是相对立的,因此,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该种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致使汉语言文学改革和创新受到一定的制约,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认识汉语言同其他语言文学之间的联系及区别,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汉语言文学课程。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效的融入超国界的情境教学,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及实用性。
4.总结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融入到教学情景中,从而全面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润生.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几点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3(2):69-70
[2]许静.浅谈激情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4):72-73
1.加强古典文学的教育
以西方的教学为例,西方在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放弃对古典文学的教育,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文史哲所遗留下来的经典,还学习到了为人处事的精髓。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活着的语言文化,就应该更好地把它发扬光大。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就是需要在古典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品读诗词歌赋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创作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自学古典文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创作。
2.加深现代文学的教育
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探索、运用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讲座,兼顾学生的文化知识、实践工作能力。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让汉语言文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正面的情感意识,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并采用有效的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间之间的互动,完成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完成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地把文字、图像、声音与专业教师的讲解充分融合到一起,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不仅把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真正地展示在课堂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最佳的感知体验。建立学校专属的汉语言文学的资料库,为学生研究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自学汉语言文学的能力。
4.渗透德育的教学
专业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的热情。把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带入到学生精神层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判断力,达到良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5.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只有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业务水平,才能促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应该在古典文学、现代文化、国外文学、现代汉语等方面多下功夫,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的知识系统、理论框架。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掌握最新的教育资讯,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吸收更多的专业理论,用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构建出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引导。
二、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汉语相关知识和文化,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同时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培养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汉语言文学知识内容的讲授,而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则基本忽略不考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化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就业压力与日俱增,这也决定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人文素质培养贯穿汉语言文学教育始终,在保障传递知识文化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展开积极互动,形成浓郁人文气息的教学课堂,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发展情感、提高人文素质。
2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目前高师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一味的将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传递给学生,学生只能是被迫的接受知识文化,而不能够与教师之间形成能动的交流,这种教条呆板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教师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加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但是部分教师过于这种教学手段,而忽视了对知识本身的传递,有时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3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应对措施
3.1培训教育理念,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
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大量的教育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的基本认识和信念。目前,高师院校的汉语文学教育理念主要涵盖四个方面:传递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探究知识;构建积极健康实用的课程体系。高师院校要将这些教育理念形成文件材料,组织教师进行系统学习,并切实的将这些教学理念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去,强调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杜绝浅尝辄止的学习后,教学依然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选择教学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学生的人文素质难以提高,不符合高校课程改革发展要求。汉语言文学是涉及到民族发展的基础学科,因此,其教学工作要遵循统一的直道思想和原则,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随着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汉语言教师努力专研教法,发明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从课程改革的层面上看,要对教师的这种积极性予以肯定,但是从教学实际效果和实用性层面上看,很多教学方法的效果有待商榷,究其原因,很多教师只是为了改变教学方法而改变,并没有结合汉语言本身的特性和课程内容的需要,还有一部分教师为了应付课改需求,而任意改变教学方法,这与教育理念产生了背离,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掌握教学的实质,制定可行教学方法
目前教育届对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实质众说纷纭,但对于汉语言教学的本质却达成共识,即主要由文字、文学和文化三部分递进组成,这三部分中,文字是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基础,是文学和文化的重要传承的载体,尤其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语言文字规范性的教学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用性汉语言文学知识,并不意味着指讲授汉语言文学的应试知识,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而是传递给学生今后能够应用到生活工作中的汉语言知识。可见教师要从分认识汉语言教学实质,制定可行的方法。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数是教学的指挥棒。而高校新课程改革后,素质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目的,汉语言教学也从分数的高低转变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教学由表层知识传递转为文化内涵培养,基于这种教育转变,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确定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发展;才情培养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研究汉语言文学现象和文学规律的学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成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研究、规范人们语言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对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及学生才情培养展开一番探讨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一、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一)教育理念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案由于表现形式过于呆板,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单向传输而不易被人们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信息化时代对教学发展的需求以及多元化时代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显然不能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将信息化与汉语言文学进行有效地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推动现代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启发他们的智慧,激发他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二)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往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比方说编辑、创作、文学评论以及发展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等,这也意味着就业面相当地广泛。因此,必须熟悉并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相互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推动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结合应用,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且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永远保持领先的竞争力,抓住机遇,并且将机遇转变为优势。
(三)有利于知识和价值体系的构建
教育可以提高民族基本素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人们传授知识,从而建立科学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教育还与人们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让人们在是与非、善与恶,什么该为与不该为之间能够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抉择,从而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价值体系。汉语言文学是人类特有的最美妙的精神载体,能够帮助人们全面提升文化素质,让人们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而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极大地克服了传统教育单向传输为主的弊端,将教育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二、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及学生才情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的话,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处于较低的阶段,细细分析其中的原因的话,就是由于各个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重要性依然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部分学校即便对于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重要性有着一定的认识,而且一些学校也建立了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基地,但是因为资金十分的有限,再加上当地政府在这方面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资金支持的力度不够,从而使得这些信息化基地建设未能获得较高层次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结合度较低,还远远不能够达到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境地,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阻碍。
(二)学生对其信息化的发展兴趣不高
面对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的许多学生通常情况下比较喜欢选择那些比较热门的专业,比如那些与高科技方面相关的专业。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绝大多数的学生们都选择了有一技在身,所以,不少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误区。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纯文学的,在他们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枯燥乏味,毫无兴趣而言,对专业认同感较差。除此之外,在汉语言文学的课堂上,大多数的院校依然沿用的是较为传统的教育形式,课堂比较枯燥及乏味,课堂气氛过于低沉、死气,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们不能真正地掌握课堂学习知识,在课下,学生们也很难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果长久下去的话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自然难以对汉语言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建设与社会发展不适应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才是教育的最终使命和责任。现阶段,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中注重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整体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不平衡,进而对学生整体水平的进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及学生才情培养策略
(一)健全教育体系,对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要引起充分地重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对学生开展汉语言培养的同时,应当将学生的知识、才情等进行统一,建立健全教育体系。这一过程需要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在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以便对复合型人才做好相应的培养工作。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对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要引起充分地重视,在将汉语言文学和信息化相结合的同时,还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
学习汉语言文学需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汉语言文学这一门学科,首先应注意培养兴趣。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任课老师可以通过对教学方法、内容和思维方法进行不断改革等途径,去培养学生们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传授知识为己任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有所突破,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现在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的话,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能广泛使用在各个行业,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必须大力开展教学创新活动,需要将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各个专业相结合,保证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设定一个界限,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学的巨大优势,以显示学生丰厚的文化积淀,从传统文化中受到启发,来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管理
新的教育制度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主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理论能力。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想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管理水平就要实施工学合作教育模式,经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培养学生不仅能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得到极大的进步同时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结论
如上所述,我国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发展依然处在初期阶段,想要其发挥巨大的潜在作用,对学生们的才情进行培养,依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有关领导和政府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地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发展,以此来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们的才情培养。
参考文献
[1] 夏丛丛.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及学生才情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2] 徐景宏.浅谈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
[3] 王玉竹.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3(04).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人文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人文应用型人才不仅掌握着大量的人文知识还拥有一定的实用技能,所以,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更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老师自身的人文修养这四方面进行教学上的改进。
一、人文应用型人才含义
人文应用型人才是指融应用性和人文性于一身的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不再仅仅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知识的培养,而是兼顾学生将知识通过一定的技能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实践的应用能力。相比较单纯的人文型人才,人文应用型人才更注重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应用,属于应用型的人才,是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力和发展能力,能够发挥人文知识实际作用的一类人文知识分子。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系统传授汉语言知识的专业性课程,它主要是研究中国语言的句法、词语以及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有的还会涉及编辑出版方面的基础知识。基于我国汉语言研究资源的丰富性,培养汉语言专业的人文应用型人才,不仅能将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发扬光大,还实现了将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目标。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研究性大学的中文系大多仅注重于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了实现汉语言服务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应该着重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要结合学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还要综合分析人才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该专业人才在社会上的饱和度,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科学而又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汉语言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来说,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对学生进行汉语言知识讲授时,要注重与其他人文知识课程的适当融合。应用性人才强调对知识的具体应用,汉语言专业的知识与其他的人文知识课程具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所以配置其他的人文学科能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文知识体系。第二,不仅要将各种实用技能方面的教育与人文知识教育融合起来,还要将它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进行教学理念上的改变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学底蕴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极具传统化和模式化,要实现人才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老师必须进行教学理念上的改变,具体来说主要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老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纳入教学目标之中,要让学生了解到汉语言知识在具体应用中的重要性,要让知识走出课堂成为日常工作应用中的手段和工具。第二,学校应该组织专门的老师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加强对教学模式的研讨,积极借鉴其他高校在汉语言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把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上日程。
(三)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应用型培养模式由于兴起地较晚,所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其教学方法上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究。以前的人文知识型教学方法很多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学校选出专门的老师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制定必须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还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文应用型人才,要求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学和人文素养,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就人文知识素养来说,老师虽然已经离开了学习课堂,但还是应该进行不断地学习,对我国深厚的汉语言文学底蕴进行挖掘,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知识修养,进而展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风貌。第二,就人文知识向知识应用的转化来说,老师不应该只是作为汉语言知识传授的机器,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应用技能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汉语言知识当做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当做今后应用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结束语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市场人才需求模式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就我国当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模式而言,实现向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给汉语言专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加强对该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讨,能实现我国传统专业的巨大转型。
参考文献:
[1] 阮畅.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1).
[2] 黄宇鸿.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学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2010(07).
[3] 武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1).
[2] 金璐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教学模式探微――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