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

对外贸易经济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贸易经济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贸易经济分析

第1篇: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 困境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玩具产业凭借国家对外政策,广袤的国土,稠密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经过多年的开拓与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玩具生产与出口第一大国。取代欧洲和日本成为世界玩具制造的中心。目前世界玩具市场上30 %左右的玩具都来自中国。中国生产的玩具中约70%都被用来出口。然而经历2007年召回事件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重创,暴露出我国玩具产业的弱点,近年来发展仍在继续,但举步维艰,我国玩具产业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一、中国玩具业出口概况

(一)我国玩具出口情况。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制造国和出口国。2010 年我国有玩具出口记录的企业有 6000 多家,300 多万人从事玩具行业。全球约有 76%的玩具是在我国境内制造的。即使是经历了 2007 年和 2008 年一系列的玩具召回事件后,中国玩具依然占据着欧盟 80%的市场份额,而根据美国玩具工业联合会统计,在美国销售的玩具仍有七至八成产自中国。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2011 年我国玩具出口价值达到 10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

近年来,中国玩具在欧美市场遭遇的“质量门”事件不断。2010 年,CPSC发出产品召回通报 402 项,其中,中国产品被召回的通报为 222 项,占同期召回总数的 50%以上。而中国产品中玩具及其他儿童用品占 115 项,占比 51.8%。2010年,欧盟非食品类商品快速报警制度(RAPEX) 针对不安全产品共通报1,520 次,涉及到中国产品的有 855 次,占总数的56.3%,其中玩具产品的召回次数占总量的 55%,达到 467 次,几个数字均超过总数的一半,一方面说明中国产品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很高,另一方面也给出口企业的质量管控问题敲响了警钟。

(二)外来冲击对中国家具业的影响。

2007年以来,国的玩具出口经历了两次巨大冲击:20 0 7年大规模玩具召回事件和20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危机。2007年 8 月 以我国生产的儿童玩具中的涂料铅含量超标为导火索引发的大规模召回我国出口玩具事件的发生,导致国际市场对我国玩具质量信 心大幅降低,虽然召回事件的始作俑者美国美泰公司事后向中国及中国的消费者表示歉意,承认在其召回并销毁9 6. 7 万件中国生产的童玩具中,多数产品都是由美方的设计出了问 题,与中国无关。但此事件引发的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玩具质量的信任危机却一直难以消除。受 2008年起的世界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玩具出口总额同比下降9.8 6% ,其国际市场占有率减少4. 75 % 受这两次冲击的影响,2008年,我国有玩具出口记录的企业数量由 2007年的8610家减少至4388家,数量下降 49 %,破产淘汰的玩具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

二、我国玩具贸易出口困境原因分析

(一)玩具出口国的贸易壁垒政策。

2008 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已明显影响到世界经济,如欧盟、日本和加拿大等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考虑到本国的利益,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形势严峻,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政策来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应用最为广泛。美国是我国出口玩具的最大消费国,目前我国生产玩具 60%销往美国。如果我国玩具出口,对美国这一单一市场继续依赖的话,必然会增加市场的风险率。因为一旦美国这个市场的玩具需求饱和,或者美玩具销售商,缩减了对外采购量,将导致国内生产的玩具滞销,出口企业将因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贸易壁垒一般可以分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两种。

1.技术贸易壁垒

所谓技术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的障碍。

我国玩具市场上的玩具主要还是以塑料、毛绒玩具为主,缺乏科技含量,所以市场上往往都是以价格取胜。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对玩具的安全性、高科技含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给中国的玩具出口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例如,前几年因为法国有一名儿童因为误食了由义乌生产的仿真水果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法国政府就禁止从中国进口此类商品。那些仿真水果的生产水平确实很高,很多产品不是拿在手上是分不出真假的。但就是这类“上等货”,仅仅因为在安全方面没有做到很完美,最终导致了出口受阻。美国则采取CPSC抽查和召回制度。这些制度非常有效地控制了进入其市场的玩具产品的安全质量。根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04年,该委员会公布的涉及具体产品召回的通报约258件,其中涉及中国大陆的为118件,约占召回产品总数的45.7%。

2.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又被称为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主要指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限制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它依据有关的环保标准和规定,要求进口商品不但要符合质量标准,而且从设计、制造、包装到消费等环节都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得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据了解,日本从去年8月开始禁止在儿童玩具中使用DINP和DEHP增塑剂;澳大利亚去年制定了玩具手枪的新标准;美国玩具协会和英国玩具协会要求其会员从2006年开始只能向已通过国际玩具理事会商业运作规范认证的供应商采购玩具。欧盟新普惠制方案今年7月1日实施,将彻底取消包括玩具在内的中国16大类、50种产品的关税优惠政策,税率增加令国内玩具企业备感压力。此外,8月13日,欧盟将启动《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规定称电子电气产品中交流电不超过1000V、直流电不超过1500V的设备必须报废,电子玩具又将受到冲击;明年7月1日起欧盟将施行的禁用物资指令则提升了对玩具科技含量的要求,成为另一个门槛。绿色贸易壁垒通过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由于发达国家的产品科技含量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较高,他们对环境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等整个过程均需符合环保要求。这无疑会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出口带来很大的障碍。

(二)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将造成我国出口企业换汇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优势丧失。例如原来出口 1 美元的商品可以换回 8 元人民币,而现在实际结汇只能换回 6.3 元人民币。即使国内物价未下降,企业每出口 1 美元的商品也会损失 1.7 元人民币。另一方面,和玩具相关的原材料,例如 PVC 塑料、油漆、电镀材料等的价格一路上升,有些涨幅甚至达到 5%- 10%。原材料的涨价,使玩具公司与客户在价格方面出现了争议。在玩具行业中,返单的情况比较多出现,而客户通常在返单的时候会要求按照原价甚至更多的优惠来报价。这样,由于利润的减少,为了防止损失,必然要提价。结果不仅会削弱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还会导致成交额的下降,最终使玩具出口企业受损。

(三)国家标准化工作存在差距。

我国标准化工作与 WTO 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标准总体水平低;在国家标准体系中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低;制定标准前期缺乏研究和必要的经验。在我国已有的 19728 项国家标准中,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同时,企业在儿童产品的安全设计、检测能力方面比较薄弱,只是依赖检测机构对送检样品的检验。然而送检样品数量少,随机性大,即使通过了检测,仍有掩盖整批货质量问题的隐患。因此在出口后被进口国拒之门外或强制召回,遭遇技术贸易壁垒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玩具企业自身原因。

1.以加工贸易为主

“中国制造”的玩具在欧美市场上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其大多数都是靠低价和加工贸易来实现的,产品附加值低。与国际知名品牌玩具公司,如美国的迪斯尼、日本的“Tomy”、丹麦的高乐高等相比,中国玩具业长期以来忽视品牌建设,缺少技术支持、文化依托,使得玩具品牌的塑造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玩具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不强,无法摆脱大而不强的现状,阻碍了中国玩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质量不达标

5月24日,有关部门公布近期对市场销售的儿童玩具的监测结果表明:儿童玩具的11个样品小零件不合格,有些毛绒玩具上的塑料眼睛、鼻子承受力不够,容易被儿童拉扯下来误食,存在一定风险;还有5个样品的弹射动能过大,容易打伤儿童的眼睛和身体的其他部位。监督抽查中还发现有5个产品绳索不合格,主要涉及塑料拖拉玩具,智力串珠等;还有些玩具的标识不清楚,缺少面料材质的明示,未标注年龄组别和警示说明、电池安全使用说明,凡此种种,说明我国玩具在设计、制造等方面存在较多的质量、安全问题。

3.缺乏自主品牌

中国的玩具大都是以造型、塑料、填充玩具为主,玩具业缺乏自主品牌,高科技智力玩具出口较少。玩具行业的企业规模都相对较小,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比较落后,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营销理念和手段落后,品牌意识淡薄,设计人才缺乏,把握时尚欠缺。在不久前参加的一个玩具展览会上发现,一些外观设计新颖、产品质量较好的产品则多为外资或合资品牌。展会是中国偌大玩具市场的一个缩影,它揭示了中国玩具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自主研发、自主品牌。

4.技术制造工艺上的落后

目前,中国玩具行业很多是以手工作坊的形式发展起来的。而且他们的主要发展方向定位在做大,但是大而不强又是中国玩具业不争的事实。这些玩具企业在脱离作坊生产后,没有意识到高科技才是玩具行业发展的趋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这些企业只在数量和成本上下功夫。这就导致了在制造工艺上的落后,所以使得中国玩具产业在世界高端市场中缺少竞争力。此外,玩具行业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中国的玩具行业发展得很快,但是关于玩具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却很少或者存在欠缺,这导致了中国玩具行业的混乱。在涉及到玩具的案件时,中国很难有相关的法律为其做依据。这对中国玩具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三、中国玩具贸易发展对策

(—)实现创意发展,重视玩具品牌。

我国的玩具工艺大多数是中低档传统产品,或是替国外大的玩具品牌打工,严重缺乏自主品牌。所以要实现从玩具大国向玩具强国的转变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实现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创立属于自己的 “金牛产品”。对于一个很喜欢买毛绒玩具初级消费者比如我,总会倾向有特定系列或明显标识的品牌产品。这样会有更高的质量保证,样子也会与众不同,最重要的是可以满足人的虚荣心。所以,要想玩具贸易更好的发展,首先要树立自主的品牌。只有有了名气很大的品牌,才会更吸引消费者,强占市场先机。“品牌效益”会挽救中国给外国打工的尴尬局面,让中国玩具行业不在起早贪黑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真正达到创收盈利。

(二)加快玩具产业链升级。

中国的产业链条还不成熟,之间的配合也缺乏默契,无论是授权的取得还是衍生产品的生产销售都不完善。所以,进行产业链升级是玩具行业先下并经之路。一部 《喜羊羊与灰太郎》的热播恰巧给中国玩具企业一个很好的启示,玩具业是动漫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玩具业整合在动漫产业链中,才可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技术研发、动画制作与授权、市场的推广等各方面,打造一条完整的动漫玩具产业链。这样在国际玩具巨头纷纷抢占国内动漫市场之际,中国的玩具企业才能不被淘汰。

(三)采用高新技术,重视环保。

近些年来,各个国家都把环境保护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国际贸易全球化的今天,要想让玩具贸易的销量更好,必须高度重视 ‘环保’这个热门词汇。主动地熟悉采用国际标准,采用高新技术生产工艺,减少有毒化合物质使用,进行企业的节能减排。所以,努力让中国每一件玩具都是有档次够环保,才会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玩具贸易。

中国玩具企业曾经创下不少辉煌与成就,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 2007 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中国玩具业在国际玩具市场的地位开始动摇,国内玩具厂商纷纷相形见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应加快创新步伐,打造中国玩具品牌,整合资源的同时完善和升级产业链,积极培育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物流和产业温床,迎来我国玩具业“寒冬期”后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许敏兰,罗建兵.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的产业升级——基于中国玩具出口的经验研究[J].财经论丛.2008,(09).

[2]秦峰.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时代经贸,2008,(09).

[3]张慧文.我国玩具出口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08,(24).

第2篇: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英国;经济;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26-01

1 英国国内经济分析

1.1 自然资源及行业概况

英国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能源产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等;生物制药、航空是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服务业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英国的农业以乳畜业为主,较为集中,高度机械化。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而工业的重要性则不断下降,尽管英国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

1.2 英国经济发展进程

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经济实力遭到严重打击。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转而加强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关系。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开始治理“英国病”使英国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

英国经济在经历了1990年开始的衰退后,从1992年起开始复苏。根据英国统计局数据,在2000-2009年期间:英国于2007年GDP首次突破14000亿英镑,创历史新高。同时,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2000年人均GDP只有25,082美元,2007年达到45,962美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与其他西方经济体一起遭受重创。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英国2009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自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6个季度大幅下挫,这一数字显示去年英国正经历5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后,英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英格兰银行2009年底公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指出,在采取了扩大货币发行量即定量宽松措施及维持低利率之后,英国金融系统在过去6个月已“稳定得多”。虽然英国经济面临较多的不利因素,且整体复苏尚需时日,但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有所回升。2009年10月,英国工业生产以两年来最快速度增长。

1.3 英国经济现状概况

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9年居世界第七,落后于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

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英国经济比上年萎缩5.0%,比第一次的下降4.8%下调0.2个百分点。初步统计,2009年英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为13964.74亿英镑,同比名义下降3.6%。按照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为12640.77亿英镑,同比实际下降5.0%。

分经济部门来看,农林渔业同比实际下降6.8%;工业同比实际下降10.2%,其中,采矿业和油气业同比实际下降10.3%,制造业同比实际下降10.5%,电力、燃气及水供应业同比实际下降7.8%;建筑业同比实际下降9.3%;服务业同比实际下降3.6%。GVA同比实际下降4.7%,扣除油气产业后同比实际下降4.6%。

2 英国对外贸易现状与特点

英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大,外贸对国内经济有重要影响。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是英国提高就业,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

2.1 英国对外贸易总体情况

2009年英国货物贸易规模有明显下降。据英国海关与消费税局(H.M. Customs and Excise)统计,2009年英国货物贸易进出口8648.8亿美元,较上年(下同)下降25.0%。其中,出口3533.4亿美元,下降27.0%;进口5115.4亿美元,下降23.6%。贸易逆差1582.0亿美元,下降15.0%。

2.2 英国对外贸易地区结构

英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美国等。英国前20个贸易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其中欧盟成员国占9个。

2009年英国对美国、德国、法国、荷兰和爱尔兰的出口额分别占其出口总额的14.8%、10.9%、7.9%、7.7%和6.7%,自德国、美国、中国、荷兰和法国的进口额分别占其进口总额的12.1%、9.7%、8.5%、6.5%和6.4%。主要逆差来源地是中国、德国和挪威,2009年逆差额分别为354.6亿美元、232.0美元和188.9亿美元,下降14.2%、25.4%和43.1%。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国是阿联酋和爱尔兰,顺差额为53.5亿美元和48.0亿美元,阿联酋同比变化数据不详,爱尔兰下降61.3%。

2.3 英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和矿产品是英国的前四大类出口商品,2009年占英国出口总额的23.2%、18.6%、11.8%和11.4%。其中,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的出口的目标市场均以美国和德国为首,而荷兰是矿产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英国的主要进口商品是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和矿产品,2009年进口1067.1亿美元、604.8亿美元、531.4亿美元和521.7亿美元,占英国进口总额的20.9%、11.8%、10.4%和10.2%。其中,在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方面,德国均在英国市场上居首位,在运输设备市场上更是占到了25.9%的绝对优势。

2.4 英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情况

外国投资对英国经济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0年,英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221.6亿美元,以后,随着全球并购活动陷入低潮,加上受欧元诞生的影响,英国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在2001-2003年连续3年大幅下降。

2004年,受经济增长强劲带动以及金融、制造业中重大并购活动的影响,英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增长278.7%,达到780亿美元。2005年英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219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的外资投资国,超过第二位美国的1060亿美元、第三位中国的600亿美元(UNCTAD)。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的报告,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39%的背景下,英国2009年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70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92.7%,在欧盟国家中排名第十二位。而2008年英国吸引外资达969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位。2009年在英国进行跨国并购涉及金额为249亿美元,较2008年的1477亿美元大幅下降83.2%。在2009年涉及金额超过30亿美元的27起大型跨国并购中,仅有5起涉及英国公司。

3 加强中英经贸关系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议会民主传统,政治制度成熟稳固。政权更迭、党派竞争不会动摇国家上层建筑。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英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英国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先进,金融服务业居领先地位,而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巨大,中英两国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中英双边贸易的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近年来,由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中英双边经贸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和负面影响,两国间的加强互利合作也更凸显其迫切性和必要性。如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拓展双边合作空间,发掘彼此在贸易投资领域的新的增长点,对双方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相信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将促使中英双边经贸合作向更高的水平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林秀玉.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进程之探析[J].历史教学,2003,(6).

[2]康逸.中英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J].中华工商时报,2009,(5).

[3]英经贸合作简介[EB/OL].中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网站.

[4]英国经贸形势及中英贸易关系[EB/OL].商务部网站.

[5]英国投资与经贸分析报告[EB/OL].qdwzb.省略,2010,(6).

第3篇: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环境;贸易政策;对策

一、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

传统贸易理论与实践往往集中关注贸易量差、国家福利等方面,常常忽视环境这一重要变量,如以比较利益为基础的李嘉图理论及赫克歇尔-俄林(H-O)的要素禀赋理论均未考虑到贸易可能引发的环境外部性问题。依照这些理论,自由的国际贸易会实现帕累托意义上的经济效率,满足社会需求并增进国民福利。然而,这一观点只是在静态条件和未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才具有一定合理性,若加入贸易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负效应情况要复杂的多。研究和实践表明,一定条件下一国发展某些比较优势的贸易活动可能会给它国带来环境损害,如跨过河流上游国家砍伐森林以推动林业相关产品出口将造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从而会严重损害下游国家出口型农业所依赖的环境,导致以邻为壑,破坏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认为,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同产品和服务的交换有关的产品效应;同市场和经济活动扩张有关的规模效应;同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分布及强度有关的结构效应;同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有关的法规效应。

二、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环境困境

(一)贸易出口中的环境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极为迅速,出口依存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出口创汇的单向需求促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触目惊心。

1 生物资源破坏

就外贸出口而言,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一些生物资源因盲目、无节制的捕杀和开采,数量大为减少,相关衍生品质量下降,出口货源已经或濒临耗竭,如盲目出口野生动植物,破坏了地区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还导致产区土地沙化、荒漠化;而名贵中药材出口对资源的破坏更为严重,某些地区人参、杜仲、天麻、砂仁等因采挖过度已濒临绝迹。

2 矿产资源损耗

矿物资源的盲目出口导致盲目开采,不仅因此破坏了宝贵的矿产资源,也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一些矿物在选炼过程中释放出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严重污染并威胁到环境和成品。资源密集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较大,投入自然资源高于产出水平,使原本稀缺资源更加稀缺。

(二)贸易进口中的环境问题

1 资源消耗型产品进口

国家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总量在波动中减少,而矿物燃料、油及其他有关原料的进口无论从绝对量还是从所占份额都在增加;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产品的进口正快速增长。自1993年起,中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随着油气需求每年的扩充,中国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

2 易污染型产品进口

进口氟氯烃和使用氟氯烃的空调器、冰箱等产品,加重了我国环境压力,尤其是国家淘汰此类破坏臭氧物质的难度。此外,进口化肥、塑料薄膜等形成了新的二次污染。特别是氮肥易使地面水富营养化,造成赤潮,使近海生态平衡受到威胁,而最终失去农业价值的塑料薄膜则在自然界中难以分解,形成白色污染。

三、我国贸易科学发展的环境策略

实现我国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恰当地引入环境变量,将环境因素纳入政府贸易政策规划的视域范围。在当代全球贸易环境经历深刻变化,“绿色浪潮”汹涌之际,环境效应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紧迫。

(一)确立环境出口导向、全面推行环境标准制度

出口的规模、速度及质量关系到一国国际收支和产业竞争力,在当前我国出口面临持续性“刚性”顺差但总体附加值不高,频频遭受“绿色壁垒”及倾销诉讼的现实条件下,企业必须彻底扭转传统环境规避的贸易观,确立环境出口导向,将出口产品导入更多的环境质量因子,使之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一。政府及相关质检部门应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将环保作为生产经营的重要价值取向,促使环境指标和其它质量指标一起构成优质产品的内涵,大力宣传彰显优质品牌中的环境优势,通过树立若干环境“标杆”型贸易产品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转型提升;此外,努力改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将环保产品提升为国家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培植环境型规模经济,对出口型绿色产业的孵化发展尤其要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努力形成企业与社会收集绿色信息、制定绿色计划、开发绿色产品、从事绿色营销、开辟绿色渠道、发展绿色消费的风尚。

鉴于当代国际贸易中突显的环境标准效应,我国必须全面加强与国际环境标准管理制度相衔接的标准认证。首先,要积极推行ISO14000国际标准认证制度,完整对出口产品从设计、生产到回收过程中绿色方案的施行步骤;其次,积极实施环境标准制,使出口产品在环境认证基础上扩大对环境标准的适应能力;再次,大力拓展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在标识认证领域的合作,推进环境标识的多边认可,同时努力扩大标准制订层面的国际发言权,减少不合理的环境壁垒。

(二)坚定可持续型进口观、规范贸易类投资准入

进口是一国对外贸易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极。受历史产业结构和传统贸易政策影响,我国贸易活动中一度存在“重出口轻进口”的倾向,对进口的战略性地位和发展层次的认识相对薄弱,进口中的环境观念更是鲜有涉及。2007年,针对贸易持续性顺差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商务部明确提出了“扩大进口、优化结构”的口号,同时将环境因素置于政策调整的视域范围,这对于全面理性地开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性进口要求立足国家环境安全的战略高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生物健康标准积极引进环境友好型的产品、技术与设备,尤其要积极引进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环境产品如污染防治技术及设施,使之成为促进我国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进口商品结构,坚决禁止有害废物的进口,对拆船业和废钢、废纸进口要实行专营;严格禁止有害于世界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动植物的进口;严格管制有害于生态环境的商品进口;加快禁止消耗臭氧层的受控物质及其制品的进口。

第4篇: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

新贸易主义下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分析

新贸易保护主义(New Trade Protectionism)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

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1.国际竞争加剧。

在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制度逐步演化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制度,而竞争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目前,竞争已不再作为单纯的“手段”或“工具”存在,而逐步演变成为主权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动机,成为实现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重要手段。各国政府不仅在国际竞争中保护自身的产业与贸易利益,而且直接介入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一方面,采用进口关税或出口补贴等保护手段有利于改善本国企业的收益和市场地位;另一方面,一旦外国企业或进口产品危及本国利益时,即使发达国家的政府也采取直接干预的手段。特别是在“就业”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公共品的今天,由进口增加导致的失业问题已经具有了越来越突出的政治意义。当本国产业和劳工群体受到进口冲击时,来自公众的呼声或其他政治压力必然使政府倾向于对这些领域实行保护,以排斥竞争的威胁。

2.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

随着跨国公司及其海外经营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流向和贸易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贸易差额的分布。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分工和核算体系,在内部贸易中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收益,但却把各国账面上贸易差额的此消彼长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甩给了各国政府。作为承接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的亚洲地区制成品出口的迅速增长,使其对美国、欧盟保持了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美国和欧盟跨国公司在亚洲地区投资企业的出口已经成为美国和欧盟贸易逆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发达国家处理贸易逆差的政策并不主要针对这些大跨国公司,而是拿出口国开刀,以解决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争端为借口,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

3.发展中大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冲击。

以中国、墨西哥、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并逐步成为世界制成品市场的重要供应者。特别在中低端工业品市场上,这些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出口竞争力,并逐步取达国家原有的市场份额。尽管这些发展中大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并未彻底改变国际贸易不平衡增长的局面,但其出口实力的增强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发展中大国大量低价工业品进入欧美市场,对其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冲击。为缓解由此形成的贸易逆差和各种国内矛盾,发达国家利用其政治经济强权,加强了对这些发展中出口国的贸易制裁。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1.限制了国际市场的拓展。

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我国商品拓展国际市场,削弱了传统商品的竞争优势。我国传统商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受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商品的科技含量、质量较低并且难以迅速使之得到提高。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及生产者的利益等目的考虑,往往制定较高的质量标准以技术性标准限制我国“价廉”商品的进入,这对我国的商品出口制造了极大的障碍。

2.限制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我国服务贸易及投资业务向世界范围扩展,打击了我国企业参与世界贸易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纠纷不仅发生在传统的商品贸易领域,而且还有向服务贸易及投资业务蔓延的趋势。同时欧盟和美国还批评我国在服务业领域,特别是金融和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远远不够,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卫生环境、人权等方面加大施压力度。

三、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1.借助WTO解决贸易保护。

可以使争议的双方和平、理性、可预见地解决争议体现了在争端解决中的不损害公正、不歧视的特点,可避免和防止贸易限制的扭曲,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可见,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一个主要作用,是能够确保经济弱国对经济强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提出挑战。研究运用WTO规则,完善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及相关保障制度,实行有理有度的保护,避免国内的产业受到严重损害。

2.保护本国企业应对国外贸易壁垒。

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帮助国内企业收集各国关于质量、技术、环保标准的信息,建立相关的资料库并及时更新。另一方面我国应积极鼓励企业联合起来应对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采取“谁应诉、谁受益”原则,在企业与政府携手应对的基础上,鼓励涉案企业积极应诉、挽回市场;同时政府可以按我国成功的建立行业协会的经验,建立不同产品的行业协会,以行业协会代表全行业进行反倾销应诉,商务部专门代表国家,帮助企业与外国政府谈判。

四、结语。

第5篇: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拉动度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全省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0.7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852.3亿美元,年均增长30.1%,高出全国同期年均增长速度1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0.3%增加到2004年的7.4%。尤其是1998年以来,出口规模稳居全国第四,出口增速不仅全国领先,而且在沿海主要省市中也处在领先地位。贸易顺差更是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2004年浙江实现贸易顺差310.9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 (320亿美元)的97.2%,浙江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纵向的增长速度,还是横向的国内比较,以及结构性的产品升级,浙江的对外贸易堪称中国外贸奇迹的典型代表。因而对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简要的文献回顾

当前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如陈家勤(1999)通过对进出口依存度、进口GDP增长弹性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进口增长对GDP增长发挥了较大作用;林毅夫等(2001)通过联立方程组,得出“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作用”的结论;石传玉等(2003)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短期内出口促进经济增长、长期内进口与出口共同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尽管各自选用的方法不同,结论有异,但一个广为接受的现实是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数量关系。笔者旨在分析对外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进而分析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二、对外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为分析对外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的作用,笔者引入对外贸易的贡献率和拉动度两个概念。对外贸易的贡献率是指对外贸易变量的增量与GDP增量的比率;对外贸易的拉动度则指对外贸易的贡献率与GDP增长率的乘积,它表明在GDP的增长中有多少是由对外贸易贡献的。然而在实际测算对外贸易的贡献率和拉动度时,到底采用哪一对外贸易变量,并无统一的认识。净出口分析法认为应采用净出口增量,因为按照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恒等式:GDP=C+I+(X-M),这里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X-M)表示净出口。用增量的形式表示,则有,式中表示各变量的增量。这意味着GDP的增量是由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因素的增量决定的,因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应由净出口增量与GDP增量的比率(百分数)来表示;相应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则等于该比率与GDP增长速度的乘积。而出口总量法则强调出口总量增长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因此认为应采用出口增量与GDP增量的比率表示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该比率与GDP的增长速度的乘积表示对GDP的拉动度。以上两种方法现实中都有所采用,因此这里笔者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分别按以上两种方法计算了1996年以来对外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结果见表1:

表1 1996-2004年对外贸易对浙江GDP增长的贡献

资料来源:根据2005年《浙江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整理计算。

从表1可以看出,对外贸易对浙江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波动较大,但总体具有正的趋势。按照净出口分析法,1996年~2004年9年间除1996年的贡献率和拉动度为负值外,其余年份均为正值,2004年达到最高,贡献率为41.67%,拉动度为8.2%,说明2004年浙江GDP增长的1848亿元中有41.67%是由净出口贡献的,GDP增长19.67%,其中有8.2个百分点是由净出口拉动的。按照出口总量法,各年份均为正值,2000年达到最高,贡献率为81.04%,拉动度为10.14%。总体上看,亚洲金融风暴以后的1998年,外贸对浙江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有所下降,在加入WTO以后的2002年、2003年、2004年,外贸对浙江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均有所上升。

但无论净出口法还是出口总量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净出口法完全将进口作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索来考虑,认为进口产品完全是对国内需求的抵消,是国内可供商品的完全替代。而出口总量法则完全不考虑进口,认为进口产品是国内供给不足的补充,两种方法都有极端性。为了比较准确地衡量对外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的作用,下面笔者采用定量方法分析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的关系。

三、对外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变量及模型选择

为了进一步分析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GDP)之间的数量关系,笔者选用浙江省的出口、进口、GDP年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原始数据(见表2)取自2005年《浙江省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90年~2004年。

表2 1990年~2004年浙江GDP与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GDP及进出口数据见2005年《浙江省统计年鉴》,其中GDP数值根据当年中美汇率换算而得(1990年:5.2;1991年:5.4;1992年:5.7;1993年:5.8;1994年:8.6,1995年:8.4;1996年~2004年均为8.28)。

为了消除GDP和进出口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对上述各变量分别取对数,并建立如下的线性回归方程:

(1)

(2)

式中,Y代表GDP,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为出口趋势的截距和斜率,为进口趋势的截距和斜率,为误差项。由于笔者旨在考察对外贸易与浙江GDP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模型中忽略了影响GDP增长的其他因素。

2.回归结果及分析

借助SPSS软件,对表2中相关变量取对数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以上模型(1)、(2)分别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3。

表3 模型的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看,模型(1)的拟和度很好,调整的,表明方程总体线性关系在97%的水平上成立。从经济意义考虑,,表示出口的增加能够促进GDP的增长;从统计角度看,回归系数的估计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为:lnY=3.295+0.631lnX,这表明在只考虑出口对当年经济影响的情况下,出口每增长1%,将会使浙江GDP增长0.631%。

从模型(2)的回归结果看,模型的整体拟和度很好,调整的=0.962,但是由D.W值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回归模型的误差项却存在正的自相关,因此在模型中增加AR(1)项,并且以作为AR(1)项,进行重新回归,得到修正的回归方程:

lnY=1.776+0.262lnM+[0.567AR(1)]

方程中各项系数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整体拟和度也有所改善,调整的=0.987,D.W=2.674,该方程表明,进口每增加1%,浙江当年的GDP相应会增长0.262%。

模型(2)表明进口也会对浙江GDP的增长具有拉动作用,这似乎与传统的理论有悖,传统理论认为,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依靠出口或净出口。实际上,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虽然短期内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因素。但是,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则主要取决于要素供给的增加和生产率的提高。要素供给的增加包括资本和劳动供给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规模经济、制度创新、知识进展等,这些都与进口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进口中往往包含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它虽然不会直接对GDP总额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进口会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集约化增长程度的提高,从而导致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终促进GDP增长。从这一点考虑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进口对浙江省的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了。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浙江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加入WTO以后,其促进作用在不断加强。因此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浙江利用海外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浙江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从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到,进口也能促进浙江经济增长,因此在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大环境中,浙江经济要想在更加激烈的外部竞争压力下持续发展,在不断保持出口优势,提升出口质量、品牌、结构的同时,也就应充分发挥进口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浙江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益更多。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考虑,应该限制低科技含量的商品进口,引进高科技含量、可同时服务于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的技术设备和智力资源,提高河北GDP的进口弹性,以利于浙江经济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勤: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外贸扶持政策调整的基本取向[J].财贸经济,1999第6期

[2]林毅夫李永军: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J].国际贸易,2001年第9期

[3]石传玉王亚菲王可: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4]王喜平:对外贸易对河北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商业研究,2006年第13期,

[5]孙敬水高玲芬孙金秀: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0期

[6]孙敬水龚江洪:进出口对浙江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实证研究.财经论丛,2006年第2期

[7]范柏乃毛晓苔王双: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1952年~2003年,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8期

[8]刘晓鹏: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从增长率看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第3期

[9]许和连赖明勇: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湖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第6篇: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TRIMS协议 国际直接投资 边际产品价值 外资法

一、TRIMS协议产生及内容

1、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

国际贸易古典与新古典理论均假定生产要素不能进行国际移动,新贸易理论则放松了这一假定,从而使新贸易理论更加适合当今的国际贸易现实。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利用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他国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资本对外投资活动。国际直接投资是在国际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呈现的特点主要有:国际直接投资仍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发展中国家的数量虽分布严重失衡但有明显增加、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也在迅速发展、国际直接投资重点逐步转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国际社会对国际直接投资法律规制的努力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直接投资法律规制不断创新,一些国际组织或机构为协调国际投资关系所做出了不断的努力。分别是:关于《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关于解决东道国与其他国家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的待遇标准》、《关于国际投资的多国企业宣言》。但这些协调活动的范围和领域不全面,仅是部分国家或国际投资的个别领域。另外,已经付诸实施的规则或协议缺乏权威性和约束力,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

3、TRIMS协议主要内容

通过多次艰苦谈判产生的并于1993年3月达成了《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协议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成果之一问世,即成为WTO法律体系框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TRIMS协议的正文部分包括9个条文,具体内容是:对东道国引进外资的限制的规定、例外条款与发展中国家成员、通知与过渡性安排、透明度要求、建立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委员会、磋商与争端解决、货物贸易理事会检查。TRIMS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①TRIMS协议仅为与投资措施有关的多边贸易协议,并非国际投资法典;②TRIMS协议是对既有GATT规则的重申,未有重大突破;③TRIMS协议虽条文简短,但弹性较大;④TRIMS协议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妥协的产物,但发达国家的观点略占上风。

4、TRIMS协议的意义

TRIMS协议的诞生,对于完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推动国际投资法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该协议的法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大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法律体制的完善、实现了投资领域国际立法的重大突破、促进各国完善与修改外资立法、完善了解决国际投资争端的法律机制、加强了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进程。

TRIMS协定是到目前为止在国际范围内第一个正式实施的有关跨国投资方面的多边协议,它扩大了多边贸易体系的管辖范围,将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纳入到了多边贸易体系之中。其宗旨在于避免投资措施给贸易带来的限制和扭曲,从而促进世界贸易的逐步自由化,并促进跨国投资,以达到增进所有贸易伙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成员经济增长的目的。

二、TRIMS协议对我国投资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一般分为激励措施和限制措施。绝大多数国家对外资采取激励和限制相结合的政策,即一方面制定优惠的激励措施,注意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政策和立法手段对外资进行多方面的限制,以保护民族工业和本国资源。

1、对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福利分析模型介绍

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认为:产品的边际产出价值MRP=VMP=MPP*P,其中MRP与VMP是分别用实物量与价值量表示产品的边际产出,MPP是对总产品产出求导得出的边际产品产出。麦克杜格尔(MacDougal)在1960年提出的新古典主义的模型仍然是分析国际投资的福利效应的主要工具。

图一中,有A、B两个国家,各自的资本边际生产率由左右两方斜线表示。在开放资本流动之前的初始均衡中,国家A持有OA-Q的收益率为OA-Ra的资本;B持有OB-Q的收益率为OB-Rb的资本。假设允许资本流动,A国把Q*―Q投资于B国,A国产出减少Q*QDG,B国产出增加Q*QFG,两国收益率为Q*R*,世界福利增加GDF。产出的增加是所有资本运动的结果。在新均衡下,数量Q*QKG代表A国的资本所有者在东道国投资取得的资本收益,收益净增加GDK,B国净收益增加为GKF。A国内部资本-劳动比率降低,增加了资本的相对收益,但减少了劳动相对收益,B国相反。这是在资本自由流动状态下的福利情况。

2、对外商直接投资限制政策的经济分析

如图二所示,东道国政府对外商投资实行限制,假定实施的效果相当于投资的资本边际生产率从Q*R*降至Q1J,外资的流入量也出Q*Q减少为Q1Q。从东道国的角度看,现在使用外资的收益为QFCQ1,其中由外商投资者得到的收益为JLQQ1,而东道国的收益为CFLJ,同资本自由流动时相比,东道国减少支付外国投资者收益JLKI。然而,东道国得到的收益额比资本自由流动时的减少GCI。

一国通过获得外资可享受外资带来的一系列好处,但对外资实行一定的限制,并不一定影响国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反只要限制得当,投资国和受资国双方都可从中获益。图二中,对于投资国,只要东道国限制政策实施后的资本边际生产率仍然大于其本国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就会有资本的流动,投资国也从中获得收益。对于东道国,在面积JLKI大于面积GCI的情况下,实行限制政策为国民带来的福利要大于资本自由流动时的福利,对东道国来说,实施这样的限制政策是有利的。这不但在国际经济学中得到证明,而且也为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所验证。

与其他贸易保护政策具有负面效应一样,限制性的投资措施也具有相应的负面效应,实施这些措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图二中,如果东道国采取的限制政策的幅度过大,使外资的资本边际生产率降低,面积JLKI缩小,面积GCI扩大,当JLKI小于GCI时,东道国会由于实施限制政策,整体福利小于资本自由流动下的情况,即东道国利益受损。如果考虑到外资进入会影响东道国资本投资的边际生产率曲线向上移动,由此增加的产出为东道国居民获得的情况,东道国潜在的损失将会更多。

3、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的经济分析

如图三所示,东道国给外商投资企业高于本国企业的优惠措施,期望能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可以假设使外资的边际生产率高于资本自由流动时的边际生产率,为Q1M。这时资本流入量由QQ*增加至QQ1,东道国引进外资的总收益为QFHQ1。然而,东道国应按照外资的资本边际生产率支付给外商收益,数额为QPMQ1,其中,HML由东道国从自己所得中支付。LFP由东道国所有,但比资本自由流动时少获收益GKPL。总的说,东道国由于采取优惠措施,使收益减少GKPL+HML。

东道国之所以给予外资优惠待遇,在于外国直接投资通常含有不能单独获得的新技术、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等好处,即东道国可得到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这种影响使东道国中资本投资的边际生产率曲线MPKb向上方移动,由此增加的产出为东道国居民获得;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使东道国国内竞争更加激烈,并因此提高各种国内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两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会以各种方式对福利产生更多的派生影响。

因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对东道国的影响是复杂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有效地吸引外资的进入。除了数量的增加外,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构成和地区构成应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三、我国实施的投资措施分析

1、对外资实施限制政策的分析

几乎在所有国家中都对外资实施一定的限制。我国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领域到对外资企业经营行为都有法律限制规定。通过对外商投资的投资领域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国的民族工业的幼稚产业的发展,也体现了经济利益。

然而,实施限制政策的负效应也比较突出。如削弱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反而不利于产业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就反映了这种缺陷。

我国成为世贸成员后,考虑我国目前拥有8000亿USD的外汇储备,之前我国的外资法规中关于外商企业自行解决外汇收支平衡、出口实绩要求、外销比例、当地成分要求等均不适合世贸的贸易政策评审的要求,国家相继修改与完善了外资外贸方面的法律正是符合世贸的要求

2、对外资实行激励性投资措施分析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为弥补投资环境的缺陷,需要通过实施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的进入。我国的对外商投资的优惠程度比较高,在我国引进外资、发展国民经济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外资是否流入我国,取决于我国能否使外资在我国的边际生产率高于国际市场上的资本利息率,取决于我国是否能对外资形成真正有效率的需求。我国可以通过给外资某些特殊的优惠来将外资的利润率拉到国际通行的利息率之上,但这样形成的对外资的需求不会是真正有效率的需求,这一类作法是损害我国的经济利益的。会导致相应的不良后果:优惠政策造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和低效率的国际热钱的过度流动、优惠政策可导致国家利益受损、优惠政策加剧我国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从而削弱了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过高水平的优惠政策不利于提高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水平。

3、TRIMS协议对我国吸引投资及对外投资的启示

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常常利用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引导外资流向,保护相关产业,而随着TRIMS协定的实施和这些措施的逐步取消,与此有关的产业政策将不复存在。当地成分要求,贸易平衡要求和进口用汇限制的禁用,各成员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放度将会扩大,这无疑十分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发挥比较优势,缩短发展周期,从而使入世真正成为中国海外投资事业发展的契机。TRIMS协定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我国要实现资源最佳配置,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谋求利润最大化,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海外直接投资是必由之路。成为世贸成员不仅可以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带来机遇,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海外直接投资创造更为方便和有利的条件。TRIMS协定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法律规则之一,构成了对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有力的约束和限制。东道国对国际投资管制的放松、政策法规透明度的提高、投资环境的改善,为我国海外直接投资必将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成长机会。

参考文献:

1、张相文、曹亮,国际贸易学.武汉大学出版社,P285-288

2、海闻,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P210-238

第7篇: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贸易依存度

一、引言

2001年我国入世以来,河南省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进口额平均年增长约24.60%左右,进口额平均年增长约21.80%,可见加入WTO后,河南省也积极参与了国际。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河南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了,如2009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河南省贸易影响是很大的,出口额由2008年的750亿元下降为501亿元,大约下降了33%;进口额由2008年的473亿元下降为416亿元,大约下降了12%。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2012年GDP就达到24931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40多倍,年均增长率约为11%。根据文献理论知,对外贸易一般会持续推动经济增长,为了明确河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性,本文将从统计视角,对河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探讨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二、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统计分析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地区)进出口总额与其GDP之比,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为了准确描述河南省对外贸的依赖程度,本文在计算出1978-2010年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之外,还分别算出出口依存度及进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可反映河南省对外开放程度,而出口依存度则反映河南省经济增长对对外贸的依赖程度及参与国际分工程度。

根据笔者整理的相关数据,绘制出河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趋势图及其描述性统计量值表(表1)。河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表明河南省经济发展对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河南省农业比重较大、制成品比重不高及出口竞争力不强等原因导致对外贸易依存度偏低,如在改革开放初期(1980-1983年)只有1%左右,虽然近年来上升幅度较大,但是最高也不到7%,远远低于我国同期平均水平。由表1知,通过比较1978-2000年和2001-2010年两个时间段的相关统计量值发现,无论是总贸易依存度还是进出口依存度,它们的 Mean(平均值)在变大,说明加入WTO后贸易对河南省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越来越大,河南省市场也在不断开放;而Std.Dev.(标准差)在变小,说明1978-2000年间贸易依存度分布要比2001-2010年间的值分散,波动性较大,这可能是改革开放初期,河南省出口的是初级产品,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比较高,国外的市场波动对河南省出口的影响比较大。

三、结论与启示

笔者通过对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表明:河南省进出口贸易依存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远远低于全国的同期水平,如2008年我国的外贸易依存度为58.2%,而河南省的外贸易依存度只有6.79%,其中出口依存度为4.17%,进口依存度只有2.62%,可见河南省的开放度还是很低的,今后河南省需进一步开放市场。同时也说明对贸易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对河南省加速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故此,今后河南省需要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才能更好地带动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检验[J].统计教育,2005, (6):48-50

[2]罗茹月.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4):65-66

第8篇: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格兰杰检验

一、重庆市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

作为西部地区经济的领头军,重庆市近十几年的经济发展迅速。1987年的进口总额12235万美元,2006年达211821万美元,增加17.3倍。1987年的出口额为17446万美元,2006年达33519万美元,增加19.2倍。1987年的进出口总额为29681万美元,2006年的进出口总额为547013万美元,增加18.4倍并且,1987年重庆市的GDP为190.35亿元,2006年的GDP为3491.57亿元,增加18.37倍。对外贸易与经济同步增长,对外贸易 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出口增长速度高于进口增长速度,已成为重庆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重庆市对外贸易与对外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促进重庆市经济发展,承接西部大开发政策,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二、选择分析数据和预处理

本文选取1996~2006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依据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分析指标选取的原则,选择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状况的衡量指标,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978年为100)对各变量指标进行了平价计算。对各变量指标值进行了平价计算,分别GDP,TOT、EM、IM代表经过平价计算后的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指标值。基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变量间原有的协整关系,能使变量趋势线性化,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经过一阶差分处理后的LGDP、LTOT、LEM和LIM均围绕均值做上下波动,呈现出平稳时间序列的特征。初步认为LGDP、LTOT、LEM和LIM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且由于各变量对数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并且变动的方向较为一致,可以从主观上判断LGDP、LTOT、LEM和LIM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但变量的平稳性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仍须经计量检验才能最终确定。

三、LGDP、LTOT、LEM和LIM的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协整关系检验之前,首先需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确定其单整的阶数。所有变量同阶单整是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必要条件对一组时间序列变量平稳性进行检验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方法主要有DF(Dickey-Fuller)检验法、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法和PP(Phillips-Perron)检验法,根据本文的需要,选择ADF检验法作为检验的法。运用eviews5.0软件对LGDP、LTOT、LEM和LIM,LGDP、LTOT、LEM、LIM分别进行ADF检验[5]。进行ADF检验时,变量的滞后期由eviews5.0软件根据AIC和SC值最小的原则进行自动确定。LGDP、LTOT、LEM和LIM具有一定的时间趋势,因此,采用有常数、有时间趋势的模型进行检验。可得LGDP、LTOT、LEM、LIM~I(1),即LGDP、LTOT、LEM和LIM是一阶单整时间序列,LGDPLEM、LIM、LTOT~I(0),即LGDP、LEMLIM、LTOT是0阶单整时间序列。可以进一步检验LGDP、LTOT、LEM和LIM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四、LGDP、LTOT、LEM和LIM协整关系检验

本文使用eviews5.0软件采用Johansen检验法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用于检验协整关系的模型选择观测序列有线性确定性趋势并且协整方程(CE)仅有截距的类型,滞后期的选择依据AIC和最大特征值检验对LGDP、LTOT、LEM和LIM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特征值轨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的结果均表明LGDP、LTOT、LEM和LIM具有唯一的协整关系。协整关系的确立证明了LGDP、LTOT、LEM和LIM具有共同的变化趋势,可以进行回归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

五、LGDP、LTOT、LEM和LIM的Granger因果检验

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说明,LGDP、LTOT、LEM和LIM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关系。相关系数也证明了这一点。协整关系说明变量的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相关系数表明变量之间有关系,但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不确定,仍须进一步的验证。验证因果关系的检验方法为Granger因果检验法。本文运eviews5.0软件进行LGDP、LTOT、LEM和LIM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所示。

表中结果显示GDP和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没有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

六、结论

根据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知现阶段重庆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消费实现的高速度,出口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目前重庆市还不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但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短期经济增长的因素,重庆市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必须重视出口的作用,制定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强高技术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进口可以增加要素的供给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孙建胜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 山东经济。 2005(9).

[2] 张晓峒 计量经济学基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维国 丛春 霞何向华.计量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4] 重庆统计局 重庆统计年鉴[Z].重庆统计出版社,2007年.

第9篇: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四次通货膨胀及湖南对外贸易情况分析

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的四次通货膨胀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通货膨胀分别为从1988年开始的延续到90年代初的严重通胀,其通胀率为18%;1993、1994年的严重通货膨胀率最高达21.7%;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温和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为3%左右 ;从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开始蔓延的通货膨胀,通胀率为6%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通货膨胀中湖南对外贸易的情况

在通货膨胀的四个阶段,湖南的对外贸易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湖南省的出口总额在通货膨胀时期总体上是下降的趋势。在通货膨胀年份即四个通货膨胀阶段,出口总额都会有一个下降的趋势,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下降。

(2)湖南省在通货膨胀严重的年份进口总额有明显于其它年份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是由于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使得国外商品的价格优势和竞争力增强,当国外的商品相对于国内的商品具备这种优势,进口商会选择更具竞争力的产品,那么进口总额就会会增加。

(3)湖南地区生产总值与外贸进口依存度在通货膨胀阶段呈同向趋势。外贸进出口依存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进出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依赖程度的经济分析指标。从最终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角度看,该指标还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外向程度。90年代以来,湖南省对外贸易得到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也有所上升。虽然湖南有一定的贸易顺差,但是作为一个内陆省份要发展经济就要走上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随着贸易顺差的减小将给湖南的拉动型通货膨胀带来影响。

二 、通货膨胀对湖南对外贸易影响的机理分析

1.通货膨胀通过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对湖南对外贸易的影响

从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看,前些年,我省对外商品出口连续走高,对外贸易连年出现顺差。主要是由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市场需求的增加。我省的主要进出口伙伴是美国,韩国,日本,欧盟等国和地区。这些活跃的市场与地区对对外贸易中拉动出口增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由于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我国的主要价格指数都处于偏高位运行,出口成本的增加导致了出口总额的下滑。

我国通货膨胀具有结构性特征,即上游产品价格增幅较大,下游产品增幅较小。价格上涨趋势向下游传导时显示出一定的阻碍效果。如今,湖南已经形成依靠出口为主导的工业化、高储蓄率的货币、净出口和固定投资拉动的通货膨胀模式。湖南的进出口总额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下滑的趋势较明显。同时在一系列出口政策变化以及升值等影响下,有出口下降程度显著。净出口额的滑落的现象。固定投资比例的增加虽然并没有使得湖南省的对外贸易严重的紧急衰退,但是固定投资的份额在不断的增加,这表示着投资的持续增加将导致大量的产能过剩和不良贷款问题。短期内的投资过热虽然会引发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更加趋于严重。

2.通货膨胀通过成本传导途径对湖南对外贸易的影响

成本传导途径的传导机制是:由于国际市场上石油、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导致国内这些基础产品的输入价格增加,从而引起国内的价格上涨,并最终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目前国际油价已创新高,达104美元/桶。高油价进一步拉高了通货膨胀预期。自2003年开始,全球经济就处于一种扩张的态势,流动性开始逐渐过于剩于,国际市场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也已出现了大幅上涨。湖南省进口贸易中的原料和燃料等初始生产要素是国内无法自产而又必需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提高厂商的生产成本,引起物价上涨,会对国内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将使得商品的出口价格上涨。对外贸易企业的劳动力的生活成本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而要求更高的工资补贴。这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是一项较大的支出。特别是我省现在的出口一般是以制造业产品为主,劳动力的缺失会导致对外贸易的停顿.

三、通货膨胀对湖南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1.通货膨胀对湖南进出口总量的影响

(1)通货膨胀对湖南出口总量的影响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出现通货膨胀的1994年出口总额比上年出口总额减少了3.25亿美元。而其他出现通货膨胀的年份,虽然没有直接的进出口额的下滑,但实际上却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达到相应的进出口水平,这说明了通货膨胀对出口相关的贸易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以2008年的通货膨胀为例分析, 2008年湖南省的进出口总额是84.09亿美元,而2010则下降到79.5亿美元。下降了4.59亿美元。我省主要的出口贸易方式是一般贸易,其对成本价格敏感;2008年的主要出口贸易行业是钢材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这些行业成本受原材料等初始生产要素的价格影响大。

(2)通货膨胀对湖南进口总量的影响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四次通货膨胀所对应的年份结合表一来分析。

从四个通货膨胀阶段所对应的反映湖南省进口总额的图3来看,四个柱状图基本成v字形态。这些数据反映的是通货膨胀之后的年份进口水平低于通货膨胀的时期。1988年1989年的湖南进口总额分别高于1990年0.6亿美元和0.5亿美元。1994年到1995年也高于通货膨胀后的1996年1.12亿和0.96亿美元。2004年的数据显示湖南的进口总额高于2006年的2008年的湖南省进口总额是41.61亿美元,而到了2010年湖南进口总额猛增了25.69亿美元达到了67.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7.2%。这与之前未出现通货膨胀的年份的进口缓慢态势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于国内的通货膨胀使然。

2.通货膨胀对湖南对外贸易产品的影响

2008年到2010年的通货膨胀时期,湖南省出口行业及所占比重都有一些变化,钢材行业由2008年的占总出口额的22%下降到2010的所占比例的15%,未锻造锰产品则是由2008年占湖南省的出口的5%到2010鲜少出口。虽然湖南省总的进出口额是增长的,但是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出口已不是拉动通货膨胀、发展对外贸易的强势增长点。

在进口的行业产品方面,机电产品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经过2008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形势,机电产品的份额下降了5.91%,但是其他产品2008年到2010年的比重增加了20.61%,这说明在通货膨胀的形势下,进口产品的种类增加,进口份额逐渐趋于平衡。2008年占湖南进口产品第二位的铁矿砂及其精矿到了2010年有钢材产品所替代,钢材产品2010年占进口比重的15.01%,其原因可总结为国际原材料和铁矿石价格的上涨,进口铁矿石等初级产品的成本大幅度提高,转而进口钢材成品更具有价格优势。湖南进口产品中的高科技术产品的份额也有增加,增幅0.6%,这是由于进口高科技术产品由于中国物价的上涨具有了价格的竞争力会带来进口额度的增加。

四 、当前通货膨胀形势下加快湖南对外贸易的应对策略

湖南经济作为中国整体经济的一部分,在当前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其影响是必然的,也是难已规避的,只有正视。积极探寻在国际经济条件下的地区发展经济的策略,尽量减少因通货膨胀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1.加快湖南对外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通货膨胀对对外贸易中的影响中有抑制出口的影响,只有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的产品才能较少的受到波及。湖南省的进出口产品主要以机电产品为主,出口行业所提供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例很小。 因此,我省要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鼓励和引导具有知识产权的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步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同时要应对通货膨胀的风险,抓住机遇,扩展贸易空间。

2.完善出口措施减轻通货膨胀对出口的抑制

通货膨胀进一步优化出口退税政策,鼓励省内企业出口,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出口风险。同时调整出口补贴的方向,将出口补贴的重点转向产品价值链的研发环节,调整现行的科研和技改政策,推进省内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促使湖南省产业获得动态的比较优势。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建立与国际市场同步的价格体系和适应目前市场经济运营环境的价格运行机制。同时也要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协调与管理,避免因通货膨胀而引发贸易摩擦,导致出口市场和效益的流失。要强化对外贸易中中介机构的功能,为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应提高现有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涉外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外经贸管理部门及海关、外汇、保险、银行、商检等机构的网络化建设。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研发项目给予各方面的协助。

3.加强国际经济监测及预警

要应对通货膨胀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主要是要加强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商品进出口数量与价格的监测及预警工作,充分发挥进出口对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调节的作用。我省以往的价格调控主要是局限于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以及进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对国内市场供求总量与结构平衡的作用重视不够,以至于对外贸易没有很好地起到调节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和平抑国内价格波动的作用。

4.控制物价建立价格调节机制

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对进出口商品的不利影响,需要建立一个物资储备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主要以控制国内市场价格为主,同时防止国际市场的突变,以期减少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并根据国际市场的供应和需求进行调控。由于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通货膨胀将影响国内市场供求平衡和价格稳定,会对湖南省内市场造成在冲击。为了确保国家的经济稳定和政治安全的食品,石油和其他重要的战略物资,建立健全物资储备基金制度和价格监管,以防止国际市场供求和市场价格在国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较大的影响。

5.加强金融对湖南外贸的服务和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