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

幼儿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

第1篇:幼儿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

绘本有个典型的特点“不需要很多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绘本图像鲜明简洁,内容富有童趣。在一个个绘本故事中蕴藏了许多健康的知识,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有分享、交往、独立自信、关爱他人以及宣泄情绪等方面的。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重视幼儿身体健康。”本学期我们进行根据幼儿园总课题《绘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确立了班级的子课题《绘本在幼儿健康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相关课题研究的文章,翻阅了大量的绘本,从绘本中发掘一些有关健康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把课题研究做得更深入、到位,以下是我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巧用绘本,把握绘本内容“增”与“删”的尺度

绘本是幼儿读物的一部分,现在的绘本也到处可见,书店、网上可以大量地收集到各种各样的绘本,但不是每一本绘本都适当教材,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认真地翻阅绘本,了解绘本内容的来源和背景,认真寻找适合开展健康活动的绘本,思考绘本故事中哪些地方地方需要增添美味的“佐料”,哪些描写需要删除后重设,掌握好其中的火候就考量着我们“增”与“删”的巧妙定位,就可以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在我们的图书室里,摆放了许多绘本。这些绘本都是适合幼儿阅读的,我们教师平时也会在其中选用一些好的绘本来进行教学活动。在一次整理图书室时,我无意看到了一本绘本《挖鼻孔真好玩》,看到后我就马上想到这本绘本也许合适开展健康教学活动。然后我仔细阅读了内容,但发现《挖鼻孔真好玩》这个绘本故事开始是讲述小象和老鼠觉得挖鼻孔很好玩,可是青蛙娃娃确认为挖鼻孔不好,也讲述一些挖鼻孔而导致的后果,但故事最后小动物们吃惊地看到他们的爷爷奶奶都在用力挖鼻孔呢!看到这样他们的疑问解开了,猜想是爸爸妈妈在夸张,故事的结尾就是小动物们挖鼻孔挖得更开心了。看完后觉得这本绘本故事不是鼓励孩子挖鼻孔吗?如果整本地让幼儿阅读,会误导他们。因此在我反复阅读之后,认真进行了删选,选取了绘本中“青蛙妈妈认为挖鼻孔不好玩”的画面,然后增添了鼻孔的解剖图,让幼儿在认识鼻孔的作用同时,了解到保护鼻子的重要性。我也把健康活动名称改为“挖鼻孔好玩吗?”,有效地利用了绘本,开展了教学活动,传授了健康常识。

二、一日活动中结合绘本知识,有意识地渗透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健康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光靠开展一节健康教学活动就可以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一日活动中不断地督促和提醒。我就结合绘本健康活动的开展内容,把它延伸到一日活动中,通过绘本中的角色、对话、行为来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如有一次我开展了绘本健康活动《国王生病了》,活动中通过有趣的图画故事,讲述了国王因不爱吃蔬菜、不爱运动导致很肥胖,让幼儿了解人需要均衡的营养,需要确确实实的运动。但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有的孩子午餐时很挑食,蔬菜都不爱吃;有时晨跑时,有的孩子找各种借口说不能跑步。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问他们:“你们想不想变成胖国王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想!”这一招还真管用,我就这一直利用这个绘本角色来提醒孩子们做到吃饭不挑食,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

三、定期开展绘本健康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从理论上讲,大部分幼儿的心理是正常的,但是,正常并不等于理想,几乎所幼儿的心理品质和情绪特征都有必要加以改善。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幼儿健全的个性,养成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以及学习消除心理紧张的方法等得以实现。具体而又形象地为幼儿讲解粗浅的与健康有关的知识,这是幼儿健康教育常见的一种方法。但如果我们光反复讲解一些健康心理知识,不但比较枯燥,幼儿也比较难了解。

而现在的绘本故事中,许多绘本故事内容也以潜移默化的、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增进情感体验,很多绘本是以情绪、爱及性格品质为主题的,也有许多作家创作了专门用于心理健康的绘本系列,如特蕾西・莫洛尼的《我不想生气》,帮助幼儿理解小兔生气的原因,让孩子关注自己情绪,了解生气很正常,要学会用各种办法在自己生气之后,让自己快乐起来,习得一些简单的调节心情的方法。这些让我想到把绘本作为幼儿心理健康的一种新途径来进行研究。我就利用这些绘本设计教学活动,每个星期开展一次健康心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增强鉴别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第2篇:幼儿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就幼儿健康教育,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的积极配合显得更为重要。当今的教育是师幼互动、亲子互动教育,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单是幼儿园的事,如果幼儿园教育是一套,家庭教育又是一套,这就必然使幼儿园教育力量大打折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依次分为生活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家长,除了要保障小孩有足够的营养,有稳定的家庭生活外,要引导小孩参与社会交往,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多给小孩自由,让小孩在自由思考和行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为了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应该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权益,把他们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来看待和教育。通过学习和研究,老师的观念有了质的转变,特别是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能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生动活泼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也能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实际调整教学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2、促进了教师、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

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心理氛围,老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收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文章,通过幼儿园网站家园直通车或家长园地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还利用来园接待时间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典型的有心理问题的案例,通过家长学习、家教经验交流、资料宣传等,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越来越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活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这种整体性决定着心理教育必须通过幼儿生活的各方面协调培养。

1、 渗透于各科教学中。各科教学都有其各自的教学特点和严格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在制订各活动目标时,要仔细分析教材,领会其内涵,不光要有知识技能,习惯养成方面的目标,还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养目标。例如混龄区域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幼儿来说,同伴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学会怎样与其他幼儿相处,是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体现。2-5岁的幼儿渴望与他人交往,但往往会因为自我中心的年龄特征,使他们不太考虑到他人的感觉或观点。在区域活动中,开放的环境增多了幼儿与同伴交往、互动的机会。11月份大班幼儿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力》主题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尝试了拉力、压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还制作了有趣的称、稻草人,集体活动结束后,我们把它放入活动区内,让那些有兴趣的幼儿再次操作,哥哥姐姐在制作稻草人时,也招来了小、中班的弟弟妹妹,他们在旁边看了后,也想自己动手制作,他们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巩固掌握知识,在这样的活动中大班幼儿享受到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责任,小班的幼儿感受到做弟弟妹妹多获得的照顾和帮助,在游戏中还能惊奇的发现年长的幼儿由于荣誉感、竞争意识的作用,他们表现出了较高水平的自觉性和意志行为,而且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认识,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这种行为还简接影响着小年龄的幼儿,为他们提供了可望又可及的模仿榜样。

2 、渗透于日常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结合日常活动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又一重要措施。在生活管理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在自由活动中,倡导幼儿之间的交往,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3、 渗透于家庭生活中。家庭是人生活及培养人的最初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也不例外。首先我们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题研究的动向,内容和成效;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近阶段的研究目标;通过“家园联系册”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通过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间隙,与家长作简短交流、沟通思想、统一方法。通过上述活动,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持续和延伸。

第3篇:幼儿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

一、本次教学评优的整体优势

1.内容选择体现当前研究动态

按照本教研组当前研究重点选择活动内容,而不是像前期根据现成的活动方案进行组织,这本身对于教学经验还不算太丰富的年轻教师来讲就有一定的难度。可是,经过教研组的共同策划和相互交流,老师们都能根据本教研组的研究任务,结合自己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活动内容。如美术组的三个美术创作活动都是根据当前幼儿正在阅读的图画书教师自主生成的活动课程;社会教研组的两位教师结合幼儿日常礼仪存在的问题自主设计了两个社会礼仪活动;而健康教研组的三位老师所选择的内容涉及到幼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卫生习惯的诸多方面,不再仅仅局限在促进身体健康的体育活动。对于幼儿园平时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与提高!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密切结合,教学理念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活动设计体现领域整合

美术教研组的活动设计均能结合当前幼儿园语言领域的图画书阅读,从阅读的享受到画面的想象再到美术的创作,这本身对于孩子来讲就是一种快乐,克服了为画而画的枯燥与呆板。社会教研组的两个教学活动让大家对于社会活动的组织从单纯的说教中走出来,活动方式逐步过渡到到形式多样的情景表演、观看录像和生活实践的操作,《纲要》中所倡导的“社会活动要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在这次的评优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心理健康活动被吕老师演绎得惟妙惟肖,孩子们理解的透彻到位;被大家所忽视的生活卫生习惯被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杨老师所重视。这都是通过这次评优活动让人高兴和喜悦的现象。

3.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达到预期活动目标

经过近半个学期各班教师的培养与教育,新的班级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了较好的活动常规。其中,中班幼儿的倾听操作与表达常规明显比其他班更为突出,小班幼儿逐步形成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大班幼儿均能积极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做出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正因为教师选择活动内容是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活动设计时能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面向全体幼儿,所以,每个班的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了进步和发展。

二、本次教学评优的不足之处

1.语言组织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体现在交待活动任务、总结性语言和评价性语言三个方面。

第4篇:幼儿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

一、培养孩子关爱父母是社会的需要

培养孩子学会关爱父母,不仅能深化幼儿的社会教育,而且也顺应了时展的需要,早在党的十六大上便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又适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举国上下把和谐社会建设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同志也多次就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因此,培养孩子的关爱精神,使孩子学会关心家庭、朋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生态利益、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二、培养孩子关爱父母是学校教育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务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孩子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那他是不可能去爱别人、爱家乡、爱主国的;通过观察研究,他进一步指出,完全不懂得关心别人的孩子,是不能够理解人类真正的爱的,这些孩子往往会成为难以教育的学生和冷酷自私的人,因而他提出“培养热爱人的感情和关心人的强烈意向是学校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务之一”。

孩子2岁半以后,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而很多家长都反应说:孩子最听老师的话,经常是老师说应该这样、老师说应该那样……因此,幼儿园是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孩子关心别人、关爱生命最好的场所。同样,培养孩子的关爱精神,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培养孩子学会关爱父母是家长、老师及成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由于我们国家特殊的体制造成目前90%的孩子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家倍加呵护,往往是一个孩子至少“指挥” 6个“士兵”围着他(她)团团转,稍有怠慢就会大发雷霆、撒泼打滚、摔打东西、有的甚至对老人和父母大打出手……,而我们的家长们对孩子这样的表现沾沾自喜:我的孩子多能干,小小年纪就这么有主见,真是聪明呢。孩子打自己也觉得好玩、不痛,打完这边给那边,过后还会心疼地问孩子手痛不痛。等孩子慢慢长大,一无事处的时候,他们又会把责任全部推到孩子身上:我怎么有这么个不孝之子!!?是孩子的错吗?孩子有什么错?

我们的很多父母往往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丰富孩子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健康而不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久而久之使他们养成了冷酷自私、霸道、胆小、懦弱无责任心、为所欲为的个性,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父母长辈应该给他们无尽的关爱,应该满足他们所有的需要,否则……

成功的道德发育意味着具备关心他人的品质,善良和体贴是孩子遗传基因中就具备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育,这些良好品质就会消失。调查发现:40%的孩子对父母不够尊重,不听父母的话;65%以上的孩子劳动机会少,不自己洗脸:80%的孩子不参与收拾碗筷等家务劳动;70%的孩子的独立性差,和大人在一起睡,父母只是爱的信息的发送者,而没有机会接受爱的信息。因此,做为父母和老师的成人们,请你们在孩子这样一张干净、纯洁的白纸上精心的、投入的描画出你的希望和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吧!

四、培养孩子关爱父母方式方法

一〉、培养孩子了解父母

孩子只有对自己的父母的年龄、属相、工作、爱好、作息时间等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更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体会到自己在父母的呵护关爱下有多幸福,才能在父母生日或假日时对父母表示问候、恭维、感谢,能理解父母的一些情绪表现,能把好吃的东西先让给父母品尝,能在他们休息时不去打搅他们,生病时给予简单的照顾,能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能制作节日小礼物送给父母,给他们一个个意外的惊喜,能对父母有信任感和自豪感,能更好的回报父母的爱。

二〉、利用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关爱父母

把关爱父母的教育深入到幼儿园各科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回顾对母爱的美好回忆,挖掘自己心灵深处对父母感激之情,通过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健康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把对父母的爱挖掘出来。比如我们以“爸爸妈妈很爱我”为主题,让孩子通过语言讲述,到艺术作品展示,然后到音乐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回顾被爱的感受,启发孩子去思考如何去爱人,激发孩子自己做事以及为父母做事的自豪感。

三〉、在区域中培养孩子关爱父母

以小组的形式,根据班级空间和儿童人数来规划活动区,有目的投放相关的材料,吸引孩子进入。比如,在家庭区放置供“孩子”吃、穿、睡的各种物品,刺激孩子去扮演“爸爸”、“妈妈”,照顾自己的“孩子”;在操作区,教师摆放些硬纸版、彩笔、剪刀、胶水、彩线等,鼓励孩子制作“爱心卡”、“ 情绪卡”、画“妈妈”;在表演区,悬挂一些家长捐献的多种服装,指导孩子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启发“孩子”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们”,并给“爸爸”、“妈妈”捶背、洗脚等。

四〉、利用节日活动培养孩子关爱父母

节日活动是教师对孩子进行关爱父母教育的最佳时期,各种重要的节日、纪念日,都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比如在庆祝“三.八”节、“五.一”节“八.一”节“教师节”时,组织幼儿开展“好妈妈”、“劳动最光荣”、“拥军”等活动,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爱心,使孩子学会尊重不同职业的父母的劳动成果;提醒孩子在“父亲节”、 “母亲节”的时候画一副康乃馨、玫瑰花的画送给爸爸、妈妈,并做一两件使爸爸、妈妈感到高兴的事;在“感恩节”到来之际,要告诉孩子对父母心存感激,指导孩子学会用语言、动作、体姿、神态等不同的方式,向父母表示谢意。

五〉、体验活动,利用角色替换培养孩子关爱父母

教师利用社区资源,解放思想,放开孩子的手脚,大胆地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在体验活动中,让幼儿感受父母的辛苦,进一步增强孩子对父母理解和关爱。例如,指导幼儿在体育馆的跑道上跑步,在球场上踢球,体会一下从事体育工作的爸爸、妈妈的滋味;到超市摆放物品,感受在超市工作的爸爸、妈妈的辛苦;到农场的果园里摘果子,到饲养场里喂养家禽、家畜,感受一下农民爸爸、妈妈的辛劳。鼓励孩子“做一天的妈妈、爸爸”,体验一下家务劳动的繁琐、辛苦,及劳动后的成功感。

总之,爱孩子就是要教孩子如何爱人,而不是帮孩子做完所有的事。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爱我们、爱大家、爱所有值得爱的人和物。孩子的无为、自私、霸道、蛮横……不是孩子的错,作为引领者的家长和老师,要为孩子的成长负责,为孩子的将来负责!!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第5篇:幼儿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

一、深化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完善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严格按照省市素质教育文件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根本目标,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相关管理制度,构建学校素质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办好家长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家校行”活动,深化家庭教育,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

2、坚持德育为首,切实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重视学生的学习品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培育,充分挖掘学校文化特点,推进校园、校舍个性化和精品化建设,丰富学校内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开展“健康校园”创建活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活动、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和艺术教育,课间操时间增加到30-40分钟,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卫生防疫教育、国防教育,组织举办中小学生艺术技能大赛和全县中小学生艺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力和健康水平。加快青少年学生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力争今年早日投入使用。

4、加强课改研究,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贯彻落实《山东省课程设置方案》,指导学校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课程开设、课时计划,开齐上足各类课程。坚持分级管理、分层要求的原则,实行精细化管理方式,指导学校建立起制度制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学校内涵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和课堂教学改革。举办班主任、校长工作论坛和“高效课堂”交流会展示会,交流教学管理经验,总结并推广课程改革的典型成功经验,努力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5、完善考试评价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抓教学质量的提高。认真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推行学业考试等级评价;普通高中推进实施学分制,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鼓励采用纸笔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考试、考查方式,逐步形成适应于素质教育的招生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质量。

6、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研科研水平。认真落实《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试行)和省市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围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中心,深化高效课堂、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自主发展和学生关键期教育等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完善课题分级管理制度,加强课题的申报、审批、开题、中期管理、结题鉴定等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加大网络教科研工作推进力度,建设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库,推动网上教研、网上培训,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加大典型发现、培养和推介的力度,提高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探索依托教育科研加强名校、名校长和名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7、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严格遵循《义务教育法》和《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规定,依法组织适龄少年儿童入学,严格落实小学、初中学生全员全过程交接制度,确保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8%以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接受同等条件的义务教育。加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创建指导工作,引导走内涵发展的路子,积极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绿色学校。

第6篇:幼儿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幼儿 乒乓教育 策略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乒乓领域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重视。我园非常注重幼儿乒乓知识和技术素养的培养,对于如何提高幼儿的乒乓素养进行了专题的研究,来寻找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生成乒乓活动

生活中乒乓球虽很常见,然而孩子们没有探索的兴趣和激情,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为幼儿所熟悉的而又能引起幼儿注意的那些乒乓教育内容才是真正能为幼儿理解的。从找到幼儿的兴趣点到一个教学活动的产生,需要以下三步走:发现:老师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经常有着困惑、疑问和探究欲望。每每这时,他们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到老师这里来寻求帮助,渴望得到解答。这时候,老师能做的不光是提供一个标准的答案,而作为乒乓启蒙的教育,应该有更多的教育成分可以挖掘。思考:在孩子们提出的各式各样的疑问中,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思考,看看哪些具有挖掘的意义,哪些内容值得让所有的孩子都来了解一下,或者哪些具体知识与技术相结合的因素,可以让幼儿在练习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认真思考和精心筛选,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就产生了。生成:有了课题,接下来,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设计教学的方案了。生成的活动并非完全是临时的、随机的,也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在这样的乒乓活动中,教师既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相关的知识,以免给幼儿错误的引导,还要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相关的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有充分操作的机会。通过教师有目的生成的乒乓教育活动,能丰富幼儿的理论知识,在简单的技术方面,幼儿也有所收获。

二、合理整合各种教学,形成主题活动

在乒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都会将活动设计成主题活动,一个主题,若干个活动,既有体育活动,也有语言活动、科学活动,以及绘画美劳活动。这样,既能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也能促进幼儿对该内容的掌握。接着,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一个有关乒乓球的手工作品带到幼儿园供幼儿观赏,激发幼儿对乒乓球的浓厚兴趣。教师就要抓住幼儿的这个特点,设计出层层递进的乒乓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器械材料,给幼儿探索练习的空间,让幼儿在尝试错误、改正错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理论知识,提高幼儿的乒乓素养。

三、合理渗透一日活动,乒乓融入生活

幼儿乒乓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空间,并启发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乒乓活动中再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乒乓启蒙教育提供了契机,我们将乒乓教育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首先,在活动室环境中体现乒乓的氛围。在活动室中,我们特别开辟了一个“乒乓操作区”,激发幼儿把玩的兴趣,在把玩的过程中产生问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其次,我们开辟了一个“小问号信箱”的活动,让家长将幼儿在平时生活中提出的对于乒乓方面的疑问及时记录下来,我们组织幼儿利用晨间集体谈话时间进行讨论,有价值的还可以生成集体教学活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也经常会有感而发,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这时候,我们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将问题重新抛给幼儿,引导他们思考;难以解答的问题,我们就一起查资料、找答案;有条件的,我们还给孩子提供材料,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孩子们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实践,形成了较好的探究态度。

四、激发家长积极参与,形成家园合力

第7篇:幼儿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

一、 劳逸结合,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每当人们走进幼儿园,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看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时,都会认为工作在其中的幼儿教师也一定充满了快乐。正是因为教师充满爱心的看护和教育,才有了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但当人们真正走进幼儿教师的内心世界后,才会发现这是一个身心充满疲惫的群体。

幼儿园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地付出才能完成保教任务,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幼儿教师要求的提高,她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聚在一起时时常抱怨:“工作真没劲!”、“现在的孩子一届比一届调皮了!”、“这些孩子的精力好充沛,一天到晚吵个没完!”、“家长素质太低,要求还那么多!”据了解,这种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中,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事都在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管理者要创设亲情化管理制度,为教师们营造出充满关爱、情系感恩、体现乐趣的工作环境,使幼儿园成为教师的精神港湾。

1、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幼儿园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女性,天生爱面子,有时领导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园内的一次评比活动,都会使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微妙,面对这种情况,管理者应主动接近教师,关心她们,通过个别谈话、到家中访谈等形式,疏导教师的心理压力,建立融洽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

2、合理安排工作量

目前,教师们普遍感到不满的不单是工作量的增加,还有工作的“劳而无效”,比如:一些重复的计划、总结,各种表格的填写等,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多为教师着想,为她们“减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文案工作任务。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比如3年内的新教师,要求她们能熟练掌握教学技能,适应教师角色;教龄3~20年的教师,是幼儿园的中坚力量,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班级管理经验、家长工作经验,应鼓励其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使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合作、共享、创新成为教师主动追求的目标和行为方式。管理者还应将日常教学、培训活动、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有效整合,让教师把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整合起来,做到低耗、高效、有热情。

3、释放心理压力

适当的压力能够化为动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但压力过度也会使教师情绪紧张。现在毕业的老师都是大专、本科学历,一工作就面临结婚生育,精力难免会有分散,压力也就随之而来。因此,在工作之余,管理者应适当开展一些娱乐活动,缓解教师的压力,增强幼儿园的凝聚力。比如,在教研活动前,可以组织教师做一些心理减压的体操,活跃气氛、释放压力;工会、团支部可以组织教师到附近的风景区游览等。

二、给予机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只有在工作中感受到快乐,才能把工作当成一个幸福的职业。而作为幼儿教师,由于长期在单调和重复性的工作中,使我们的神经逐渐变得麻痹,时常敏感于不幸与辛苦,迟钝于幸福。

由于每个教师的性格、做事方式都有所不同,作为管理者要知人善任,用其所长,把教师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使其有胜任感、成就感,鼓励教师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公平竞争,充分挖掘潜能,使教师有公平感和紧迫感。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协作的群体,如果班组的三个人配合不好,不会分工合作,那么在工作中产生分歧也就在所难免。在人员搭配方面,应充分考虑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依据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让教师和保育员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如有的年轻教师,活泼开朗,擅长歌舞,却不精于美工,在学期初配班时,专门选择了一位成熟稳重,擅长与家长交流的中年教师,发挥两位教师的互补作用。

此外,要充分信任每一位教师,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尽可能发挥他们的个性和聪明才智,让每一位教师从有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我们对每位教师进行分层要求,分层指导,采用人性化的管理,使教师产生观念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并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教有所进,让教师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快乐地成长。园内举行的操节比赛、环境创设评比、自制玩教具评比等各种比赛都要公开公正,让每位教师来当评委,在观摩中学得她人的长处。在实践操作中,可建立阳光建议

制度、生日祝福制度、短信问候制度。把幼儿园建成教师的“精神港湾”,把幸福快乐的种子埋进每个人的心里。

三、调整心态,感受孩子带来的幸福

心理学创始人Seligman教授发现用幸福的方式关照别人,和以药物的方式与常规的方式关照相比的话,这种幸福的关照方式体现感恩,去做善事带来的效果比药物的效果,比综合治疗的效果反而要强,所以感恩之心、善良之心、快乐之心是人克服疾病最基本的科学保障。

幼儿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如果幼儿教师的心态出现问题,幼儿首当其冲地会受到不好的影响,正如网络新闻中所看到的。虽然这种现象是极少数、极个别,但不能否认,很多幼儿教师会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这是从事一项工作时间长了以后经常会出现的反应。因此,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积极进行调整,努力从周围人的身上寻找自己工作的意义,从而才能愿意努力去继续工作。

首先,幼儿园可以在各个随处可见的地方贴上这样的温馨话语:“孩子是天真的,我何必动怒呢?”、“我可以教会孩子怎么做!”、“笑一笑!孩子会更爱你!”随时提醒每一位教师保持自己健康、阳光的心态,不要让坏情绪像瘟疫一样在班级中传染。

其次,提高教师教育技巧,减少工作倦怠感的发生机会。一个幼儿教师的生活中充斥着幼儿的吵闹、与家长的纠纷,如何正确看待这些事情,重要的一点就是抱着享受过程的心态,学着体会自己与幼儿、家长的交流过程,学着感受幼儿的成长过程,学着感悟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遇到问题多与同事共同讨论解决之道,分享共同的心得与情绪,既解决了自己的困惑,又有助于增加亲密感,改善同事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放低姿态,与幼儿真诚、平等地交往。幼儿教师已经习惯于带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较多地使用命令式、指令式口吻。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产生了畏惧,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幼儿之间缺乏心灵的交流。只要能放下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就能得到孩子的爱,就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对于一名幼儿教师来说,有什么比赢得孩子的爱更重要呢?!

第8篇:幼儿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

一年来,教育股全体同志齐心协力,以饱满的热情投赴工作,坚持“改革、管理、质量、特色”的基本思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协助起草全县教育工作政策性文稿,为教育工作的腾飞保驾护航

1、围绕中心工作,参与起草了《定南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定南县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定南县贯彻落实〈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意见》、《定南县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建立统筹城乡教育新型体系的实施细则》,起草了3个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2、配合市人大调研起草了《定南县人民政府关于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配合县人大调研起草了《定南县学前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3、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赣市教规划字〔2011〕19号),起草了《定南县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调研报告》。

4、为规范城区小学招生秩序,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起草了《定南县2011年秋季城区小学招生办法》。

二、以构建德育管理特色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5、加强德育队伍的培训力度。3月11日,召开了2011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认真总结2010年工作并研究部署2011年德育工作。会议还安排了定南二中、定南三中、定南一小、定南二小作工作交流,介绍工作亮点及特色,增强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暑假期间,与进修学校联合举办了全县政教主任和班主任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6、配合“三城同创”活动,开展了“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小市民”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积极参与“我做文明小志士”实践活动,切实影响和增强了全体市民的责任感,树立了“讲文明人人努力”的观念,有效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7、为深入贯彻落实第六次全国少代会和全国少工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探索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有效载体,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树立工作品牌,推荐了定南县第二小学、鹅公镇中心小学参与“江西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力争通过发挥示范学校的带动作用,促进全县少先队工作规范发展。

8、围绕重大事件开展活动。一是围绕建党90周年,开展了“学党史、知党情、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结合公民道德建设月,以推进青少年思想引导为抓手,通过开展“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童心向党”歌咏比赛、“永远跟党走”青春歌会、与信仰对话、党史讲座等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二是为迎接建国、建队62周年,以突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为目的,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使全县的少年儿童度过了一年快乐而健康的节日。

9、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廉政文化与学校德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校务公开相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达到了纯正校风的目的,形成了良好的廉洁自律氛围,促使广大师生树立了“崇廉憎腐”的价值观念。

10、抓生命安全教育,促进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提高。一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请他们到学校上法制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二是认真开展认识生命、挑战生命等主题教育,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了生命的历程,认识到母爱的伟大,达到教育的目的。三是协同有关部门加大学校内部治安防范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禁止学生进入营业性的歌舞厅和网吧等不良场所。四是切实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在第25个国际禁毒宣传日到来之际,根据市教育局《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我们拒绝’2011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行动”的通知〉的通知》(赣市教基字〔2011〕42号)文件精神,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了“学生不吸毒,校园无”的中小学生预防教育目标。五是强化防震减灾教育。组织开展了“5·12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各校充分利用校刊、黑板报、图片展、班队课等进行集中宣传。六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青春健康教育进行校园”活动。针对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不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聘请心理专家在定中、二中开展高考心理减压系列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之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幼儿心理特点,有计划开展各种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11、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暑假期间,开展“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并在活动结束时开展读后感征文评比;还开展了“实践与创新”征文活动。

12、认真开展了评优表模活动。评选了省、市、县三好学生与优秀学生干部,还与团县委配合评选了市、县优秀少先队员活动和优秀辅导员,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三、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13、学生的转入、转出和休学手续的备案工作。

14、毕业证审核与验印工作。

15、开学工作的督查工作。

16、秋季教材征订工作。

第9篇:幼儿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良好;同伴关系;环境;技能

In the family education effectively promote cheeper good companion relationship

Zhang Chunmei

【Abstract】Infancy is fostering good companion relationship of optimal period, family education for children good partner relationship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is article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understands: currently, most parents to preschool peer relationship action has some knowledge, but lack the right guidance, don’t know how to raise children peer intercommunion skills. This article, therefore, of the children of parents how to create good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and how to cultivate children companion skills relate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Family education; Good; Peer relationship; Environment; Skills

1 问题的提出

幼儿期是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时期。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引导关系到幼儿一生;幼儿同伴交往与父母有着密切联系,家长一言一行对幼儿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家长对幼儿同伴关系认识如何?家长是否创设和谐环境,为幼儿良好同伴关系建立提供支持与帮助如何?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宜宾市翠屏区区级机关幼儿园在园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对家庭教育中幼儿同伴关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2 研究的方法

我园在开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课题研究前期,对家长在幼儿同伴关系中实施教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幼儿同伴关系中家长实施教育情况调查表”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92%。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幼儿同伴关系中家长实施教育情况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从这一统计结果显示:现在大多数家长对幼儿的同伴关系的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鼓励幼儿去交往,也能尊重幼儿的同伴关系。但大部分家长缺乏对幼儿良好同伴关系交往的引导,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家长在幼儿面前争吵, 父母在幼儿面前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很少帮助幼儿掌握同伴交往技能。我们经过认真分析,得出出现这一结果的这样几个原因:

(1)部分家长认为:在与同伴交往中,只要自己孩子不吃亏就行。

(2)家长本身就不知道怎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3)家长自身没有掌握正确的与人交往的技能。

乔治o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莱金o菲利普斯认为,许多人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生命的早期没有学会基本的交往技能,从而也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和别人交往。幼儿与同伴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他未来的人际关系和自尊。如果他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在与人交往时,他无法正确地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能正确地观察与了解自己,更无法准确地把握别人的心情和意图,常让人难以捉摸。其次,随着这种失败次数的增多,逐渐变得惧怕,对交往失去信心,与别人产生隔膜,无法与他人进行沟通协调,缺乏社会交往技能,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主要的影响。

4 建议与对策

4.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家长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 、愉快、幽默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之间一定要彼此尊重、相互的理解和关心,家长要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在幼儿面前争吵,或少言寡语、闷闷不乐。要尽量创造一个轻松、活泼、充满了欢笑声的家庭气氛,才能使幼儿的个性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4.2 树立正确教养态度与方法: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最初是通过与家长交往、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方法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幼儿的身体健康,还要注意幼儿的心理健康。家长应改变对幼儿过分保护、溺爱的态度,对子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爱而不宠,养而不娇。诚然父母对幼儿的爱是应该的,爱子女不但是人之常情,而爱的本身也是一种教育。但是爱子女不但是体现在对幼儿生活上,物质上的照顾,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上,使幼儿各方面健康成长,为此,对幼儿适当的严格管教,精心培养才是真正的爱。相反,对幼儿过分的娇、惯、纵容是有害的。

但是, 对于那些抱着“黄荆棍下出好人”的旧教育思想不放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必然会表现出过多的体罚等消极的行为,给幼儿的发展造成不利。因此,有必要使家长对各种教养方式的利弊有个比较清楚、正确的认识,才能使他们有意识地避免错误的教养方式,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幼儿发展特点的,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的教养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给幼儿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体验到快乐,学会分享与合作,并及时对幼儿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另外,父母还应在教育上保持一致的态度,如有不一致的地方,最好在取得一致以后再向幼儿提出。假如没有来得及统一认识时,出现了矛盾,也要及时的补救,尽量不要让幼儿感到家长或长辈之间的矛盾分歧。此外,在时间的先后也要保持一致性,以至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父母对于幼儿园教育应给予大力支持,尽可能做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4.3 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关专家指出:幼儿是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习得交往的。幼儿从出生起,就一直感受着父母对己对人的态度,并从中模仿家长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因此,父母应在幼儿面前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要做到,否则就无法使幼儿信服,比如有家长要求孩子不要说脏话,自己却常口吐脏字;要求孩子孝敬老人,自己却经常顶撞老人,这种教育下能让孩子学乖吗?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和利用自身对子女的榜样作用,为幼儿树立一个可以信赖、可以模仿且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同伴交往榜样。

广义上讲,父母对幼儿的榜样教育并不只是体现在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上,实际上在日常的生活或工作、对待他人、对待老人、配偶和其他的家庭成员,甚至如何穿衣、说话、走路、发脾气等等都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父母要以身作则,热情真诚待人。实践证明,如果父母处处为人着想,那幼儿也会受影响而关心他人;如果父母对人冷若冰霜,那幼儿也不爱理睬他人;如父母待人宽厚大方,幼儿也会谦让别人;父母为人斤斤计较,幼儿也会多争多占。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热情真诚待人,父母更应该注意到自己言行举止的文明礼貌,搞好邻里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待人亲善、明理谦让的好风范。邻里或亲戚朋友有困难时,家长则应主动关心,热心相助。幼儿耳濡目染,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行动上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

4.4 教给幼儿有益的交往的技能和行为方法:父母除了要以身作则,热情真诚待人外,还要适当的教给幼儿有益的交往的技能和行为方法,积极鼓励幼儿广泛地交友,交友是幼儿走出社会的第一步,是培养幼儿社会能力的一种方法,父母鼓励幼儿主动与小朋友打招呼,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

4.4.1 引导幼儿使用礼貌语言。婴儿期父母可常常让小宝宝和家人、亲友打招呼、说“再见”。让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到幼儿期,可以从教幼儿掌握礼貌用语入手,帮助幼儿树立同伴交往意识,提高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例如:看到小朋友在玩,可以鼓励幼儿走上前去,说声:“你好!你在干什么?可以让我看看吗?”或者带上玩具去和同伴交换,让幼儿以自己礼貌的言行引起同伴的注意,并被同伴接纳为玩伴。平时,家长要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要让幼儿懂得待人要有礼貌,做事讲文明。

4.4.2 让幼儿正确对待自己。在家庭中不能让幼儿形成“以我为中心”,教育幼儿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同伴学习,只有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4.4.3 教会幼儿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行为。当幼儿出现错误行为时(如打人、骂人、拿别人的东西等),家长应该用平静的,严肃的语调向幼儿将道理,为什么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并应该让幼儿立即向同伴道歉和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归还原主,这样幼儿才能学会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

4.4.4 培养幼儿热情大方宽厚待人的品质。家长教育幼儿与同伴相处时要谦让、要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善于理解和原谅别人。要支持幼儿与同伴共享自己心爱的玩具与图书。让幼儿与同伴友好的相处中,学习了了解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学会处理与他人交往中的矛盾,在幼儿的群体中健康成长。

4.5 为幼儿的交往提供机会与条件: 给幼儿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快乐,学会分享与合作,并及时对幼儿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目前,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加,幼儿与同伴接触的机会相应减少,但还有父母及祖辈,因此家长首先可借助家庭这个群体条件引导幼儿交往。例如,可引导幼儿产生与家中亲人交往的兴趣,不仅能经常与父母说话,还能经常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进行交往,使幼儿对家庭中的每个人都保持密切的关系,都有同他们一起说话、一起玩、一起做事情的愿望。

放手让幼儿去交朋友,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每个家庭都有亲戚朋友,而亲戚朋友家一般都有幼儿,家长有时可让亲戚朋友的幼儿来家住几天,或者让幼儿去亲戚朋友家住几天,使幼儿有经常同亲戚朋友交往的机会;再如,每个家庭都有邻居,家长还可有意识地把住在附近的小伙伴邀请到家里来;家长为幼儿买来新图书、新玩具或好吃的东西,可以让幼儿去请小伙伴来阅读、玩耍、品尝;幼儿过生日,家长可提醒幼儿邀请小伙伴一起参加生日晚会。幼儿的小伙伴来家,家长应表示欢迎,使家中有一种热情友好的气氛,成为小朋友乐意来作客的场所。同时,家长应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一方安全、有童趣的活动天地及一些玩具、材料等,使幼儿可以与小伙伴一起无拘无束地玩。

如果家庭附近没有适龄幼儿,就得想办法多带幼儿到公共场所去,如少年宫、游乐场、公园等幼儿较多的地方,在那里鼓励幼儿主动地寻找游戏的伙伴。另外,也可经常让幼儿将图书、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使他能在集体中与人多接触、多交朋友。

总而言之,幼儿的发展需要交往,而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又需要家长的重视、培养和引导。父母协助幼儿拓展交际范围,让他在亲子情感交流中体会友谊的珍贵。让幼儿拥有温暖的家庭、知心的朋友,和谐的人生体验,这是我们做父母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崔丽莹.儿童合作能力培养的目标与策略.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5期(总第367期)

[2] 李艳菊,姜勇木.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与发展特点.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7、8期.第411、412期

[3] 喻小琴.幼儿同伴关系问题及交往能力培养的思考.《基础教育研究》, 2006年07期

[4] 孟育群等.少年亲子关系诊断与调适的实验研究.教育研究,1997.3.11

[5]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赵红梅,苏彦梅――心理理论与同伴接纳.应用心理学,2003.5

[7] 赵忠心.家庭教育社会学.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