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儿童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儿童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美育;审美

美育可以理解成一种属性,这个属性在人身上的最终体现就是品格、修养与情感。美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声乐教育,而审美教育是美育教育的核心。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组成,声乐教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教学完成于审美的过程中。换而言之,就是说教师引导每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的美,对其学习兴趣进行逐步地培养,使其能够在基础兴趣的支撑作用下而完成审美过程,并且不断获得审美经验的积累,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感知美、认识美以及创造美夯实基础。

一、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性

美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懂得鉴赏美、感受美,养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谈及美育,人们容易联想到的就是音乐、美术及相关学科。因为美育能够帮助人们发现美、享受美、追求美与创造美,因此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声乐。人们掌握了声乐技巧之后便能通过科学的发声技巧与艺术化的语音加以结合,释放出悦耳动听、生动多姿的听觉形象,也就是所谓的歌声,使内心的情感以及凝练的文字以恰当的旋律表现出来。专业化的声乐教育中有人们熟知的通俗唱法教学、民族唱法教学与美声唱法教学等,但都是较为专业的唱法,而本文研究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教师需要学习的声乐演唱。针对声乐教育这种艺术类的科目而言,美育教育就如同血液一般存在于声乐教育的各个细节中,可见,声乐教育中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所在。

二、学前教学声乐教学中美育渗透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在学前教育中涉猎的声乐教育,并非是想要培养出一位位优秀的声乐演唱者,而是将主旨放在如何培养这些幼儿教师学会科学的演唱方法,正确理解歌词与歌曲旋律所要展现的情感以及美感,从而帮助孩子对演唱产生兴趣与爱好。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挖掘声乐中的美感,正确的对其进行鉴赏并尝试去创造美,这样才能使学龄前儿童更好的感受到教师传达的美。

(一)合理选择声乐教学内容

在声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注意筛选,主要教授蕴含丰富哲理与思想的声乐作品,帮助学龄前儿童获得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讲,可将优秀作品划分成以下几种类型:反映严肃历史题材的;具有强大号召力和时代感较强、源自于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反复锤炼和加工的民族性较强的;富含丰富的情感性的抒情类等等。人们的聪明智慧以及辛勤的汗水均凝聚在这些作品中,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应当注重要和儿童的接受能力相适应,通过教师的多次教授,使儿童可以在较小的年纪就能够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以及优秀的文化产生相应的了解,奠定其对祖国的热爱与崇拜,使儿童的情绪更加积极、乐观,从而简单地了解声乐内容中提及的人物、事件以及情感,在此过程中获取美育的渗透。

(二)掌握良好的声乐技巧

在声乐教学中,最为基本的特征就是声音,是歌唱者通过自身发声器官对音乐作品予以演绎的一种成果。声音的审美是在审美主体与声音客体之间的对应关联上建立起来的,对于任何人而言,其能否具备美的特质,需要对其声音固有的特质进行一系列相关检验。不同人的声音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的人声音委婉低沉,还有人声音豪迈粗犷,那么两者对应的声乐训练以及适合的乐曲风格自然各不相同。只有选择合适的节奏与旋律,才能使之良好的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最佳的效果。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就是演唱儿童歌曲,因此,幼儿教师想要在学前教学声乐教学中更好地实现对美育的渗透,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音准与节奏。所谓正确的演唱方法指的就是正确的发声方法、呼吸方法以及咬字方法等。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在正确掌握了这些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儿童掌握这些方法,从而正确地学到歌唱的技能。正确的音准与节奏表现在教师不仅能够将歌曲正确的传授给儿童,也能对儿童演唱过程中的节奏与音准加以识别。即便是儿童,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他们也能够从歌曲的演绎上审视出歌喉的美丽与否,所以作为幼儿教师,音准与节奏的正确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三、以往声乐教学中的不足

(一)声乐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一般的教师进行的是示范讲解和自身单纯经验的教授。实际开展歌唱活动时,很多学校缺少相关的音乐器材与设备,使得学龄前儿童在声乐方面的学习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当前一些幼儿教师在歌唱活动中很少会使用到丰富的音乐器材,导致教学方法较为枯燥,也难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同时,这种方法的教学上,教师因为缺乏器材的辅助,只能单纯的从语言的角度上指导幼儿进行学习,教学效果不够明显。这样的声乐学习方式,不能使孩子活泼的天性与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来,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育教育的渗透。

(二)声乐教学目的不明朗

现今,艺术院校的不断扩增,使得家长增加了选择上的困扰。之所以家长如此重视声乐教育,就是因为其认识到了声乐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声乐技能,才能更好地获得音乐技能,使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许多艺术院校或机构创办者在音乐设备的硬件上引进较为先进和全面的国外器材,在师资力量上也以声乐教师的既有学历作为聘用和收费的衡量标准,这也致使家长对高学历的教学成果信赖有加。但是这种表现恰恰反映出了声乐教学目的的偏差,同时仍需引起注意的就是一些家长在社会传媒的严重影响下,单方面的推崇声乐学习,不惜在孩子的声乐学习上投入较大的资本,以此希望孩子可以发展成优秀的歌唱家,这种思想无论是在荣誉方面还是经济方面均展现出了功利性。相关调查表明,很多孩子最开始都不是主动要求参加声乐学习的,而是家长们强制性要求与督促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孩子自身都未能对声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引起重视,声乐教育中美育的渗透也因此难以开展。

(三)与幼儿之间感情的贯通较为缺乏

在现代教学中,包括声乐教学在内的各个学科都存在三个基本的功能,就是实现该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生自身感情的发育。可以说,整个音乐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关于声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离开特定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水准,音乐作品的演唱和表演都将成为空谈。专业技巧是敲门砖,只有通过娴熟的业务技能和精湛的声音技巧才能使作品的艺术演绎趋于完美。虽然歌唱技巧十分重要,但是想要使艺术得到成功的表现并不是说仅仅具备成熟的歌唱技巧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单纯的对歌唱技巧进行不断的训练是不足以将艺术成功的展现出来的,只有歌唱者同作品本身实现情感上的交融与共鸣才是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但是一些幼儿教师在声乐教学上单方面的对声乐技能进行传授,却忽视了对情感的指引,导致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效果可见一斑。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包括声音力度与语言讲解能力在内的音乐技能与独特艺术手段,还需要通过感情与儿童在声乐教学上形成情感的共鸣。

四、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的建议

(一)正确理解与教授歌曲的内容与内涵

一些幼儿教师在演唱歌曲的技巧上虽然不会存在问题,但是若仔细聆听其对儿童歌曲的演绎就会发现其缺乏感情、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这种情况表明教师在演唱时没有歌曲的歌词与旋律进行仔细的斟酌,单纯的为了演唱而演唱。若仔细思考,则可以发现,很多儿歌都能勾勒出美好的童真画面,演绎上也存在明显的强弱对比与欢快的节奏,若能在演唱时对这些特点与细节引起注意,便能够使歌曲拥有鲜活的生命。只有在演唱的过程中应把歌曲表现得丰满有活力,才能吸引孩子,并且每个孩子在聆听歌曲的同时会有不一样的想象,这即是享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二)善于引导儿童自由发挥想象

幼儿教师应当根据歌曲节奏的不同种类对儿童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将自己真实的情感与想象自由的发挥出来,可以让儿童在聆听教师演唱的同时自由的做出肢体上的律动,这样儿童就会在欣赏美的同时不由自主的对美进行创造。众所周知,“音乐是全世界人民共通的语言”,歌声本就是美的体现,是音乐最具体而通俗的体现,而对美的认知要从孩童时期就开始。幼儿教师在进行声乐教育时,应当认识到歌声中的美是时刻存在的,歌声不仅是美的一种载体也是美的一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师更好地在声乐教学中将美育渗透给孩子。

(三)按照儿童的喜好甄选歌曲

想要使儿童对声乐教育感兴趣,就需要寻找到容易吸引其注意力的关键点,以此引导其感受与体会歌曲中存在的美感。此外,由于儿歌在旋律上存在不同的形式,有上行的、下行的,还不乏波浪形的,每一种旋律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的帮助儿童鉴别每种旋律所表现的情绪,从而对音乐表现出的语音加以认识。教师也可以用朗读歌词的形式,让儿童自由想象歌曲表达情景,从而产生美的感受。结语综上所述,文章简要叙述了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性;从合理选择声乐教学内容、掌握良好的声乐技巧两个方面分析了学前教学声乐教学中美育渗透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认为以往声乐教学中的不足表现在声乐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声乐教学目的不明朗、与幼儿之间感情的贯通较为缺乏三个方面;最后从正确理解与教授歌曲的内容与内涵、善于引导儿童自由发挥想象、按照儿童的喜好甄选歌曲三个方面提出了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的建议。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汪伟林.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律动情感教学方法策略[J].音乐时空,2012(04):103-104.

[2]李磊.谈学前教育声乐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法[J].音乐时空,2015(13):129-130.

第2篇:儿童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舞蹈教育 儿童时期 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性行为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第3篇:儿童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舞蹈教育 儿童时期 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性行为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第4篇:儿童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第一,言传身教。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儿童们美的启蒙教育者,就必须从自身开始严格要求,做好儿童的表率:首先,教师要做到形象美。用董伐柯的话说:“教师要有稳重端庄的行为美(包括教态美)、谦逊和蔼的气质美、朴素大方的服饰美、准确生动的语言美。”在任何时候,教师都要严于律己,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运用教育机制有条不紊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其次,教师要做到语言美。教师的语言不同于其他职业语言,它必须注重语言的规范性。从审美的角度来说,教师的语言应该做到感情充沛,逻辑严密和高低快慢适当。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因此,教师的教学用语切忌催眠曲似的语言。托尔斯泰说:“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所以,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躬身践行,为人师表;用乐观的生活态度,丰富的精神世界,健康的生活情趣,较强的审美鉴赏能力和高尚的审美理想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以德立命,以身示范,以美育人,在各个方面做学生和社会的表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以审美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完成美育教育的任务。因此,最基本的一点还是从教师自身做起,用美的行为、语言、心灵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第二,让课堂充满美育。当前的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但课堂教学仍是当今小学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这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课堂教学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项式活动。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课堂教学这一过程是融合了个人感情体验的创造性劳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直接的接触。我们自己也有同感,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课,常常会感觉到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课,特别是一堂语文课,常常还将自身的德、识、才、学、知、情、意,全部注入其中。因此,语文教师应将美育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美育。

第三,利用课外活动施行美育。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各科都在开设各种别开生面的第二课堂。作为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其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受环境的影响,很多家庭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往往背道而驰。一次,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位老人正要坐到一个空位上,这时却有一小学生迅速占去了位置,站在一旁的家长不但不责备,反而投去赞许的目光。在当今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自私自利的行为已屡见不鲜。学生在小学阶段可塑性和向师性都非常强。教师要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切实有效地对其进行美育教育。在很多学校都设有课外活动时间,这一时间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或活动。我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和当班主任的实际,常利用这一时间组织演讲、朗诵、讲故事、读书等活动,表面看是与教学无关,但实际上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在活动中既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谦虚等方面的品质。

第5篇:儿童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小学教育 意义 实现

教育是有着久远历史的人类活动,审美教育由来已久,但其被认识和发展的时间却并不长。在小学教育中,审美教育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作用。

一、审美教育的含义与功能

美普遍存在,在人与物中,生活与艺术里,美到处可见。美学不论是作为“情感学”,还是“审美学”,始终是立足于人,并最终指向人。而美育和德育的目标在某些方面也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精神解放。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它要求人们具有完整的创新思维、健全的人格以及和谐的内心世界。这样,小学教育在人才基础教育及培养模式上就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的独创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使其成为完整的人。

和其他教育不同,审美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可以说,审美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或技能,而是直接指向人的生存质量和人格素质的提高,帮助人洞察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从而懂得爱惜生命、勇于创造生命价值,从容面对生活。

虽然,审美教育并不为人们提供赚钱的技能,却能引导人们“发现和创造个体在世界中的意义和与人交流的价值”[1]。审美教育的最大功能就在于它能够为个体的情感需要提供充足的食粮,现代心理学证明,个体情感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会创造出巨大的对知识、文明的理性需求。因此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审美教育对于整个世界的教育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小学审美教育及其重要性

小学教育越来越被社会和家长所重视,它的地位和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基石之坚才能建之如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小学时期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教育的教育时间段可以称为是黄金时间段,现在入小学的孩子年龄普遍均为6周岁,从6周岁到12周岁的六年中,一个人会完成他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蜕变。

小学教育责任之重大由此可见,每一个幼稚天真的儿童步入知识大门后的第一阶梯便是小学教育,它为接受进一步教育夯实基础并做好准备,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儿童的未来,而且关系到无数个家庭的走向,从而关系到并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将来。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黄金教育时间段毫无疑问地决定并体现了小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席勒说过“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我们才可以达到自由。”[2]美育的概念第一次由席勒提出,并首次出现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在席勒看来,艺术和美可以成为教育民众的主要方式,通过审美教育,人性的完整和精神的解放都可得以实现。

朱光潜给予审美教育以极高的肯定,他认为,“因此达到自由的路径不是政治经济的革命而是审美的教育,至少是须先有审美教育,才有政治经济改革的条件。”[3]审美教育的意义深远,关系着人类世界的各种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对人的自由实现来说,“因此在根本上教育不是技术教育,而是人性教育。”[4]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类不仅需要掌握知识和不断实践,更需要用教育来完善自身的人性,需要用本真的生命来亲近和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孔子总结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已经有意识地将美育纳入了人性塑造的教育体制之中……所以受教育的人必须接受专门的审美教育。”[5]也就是说,人从一开始就应该善于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从而产生对这个世界的爱。

所以,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不仅注定离不开审美教育,而且需要加大审美教育的力度。

三、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现

审美教育更像是一种感性教育,更注重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通过提高审美趣味来完善人性,使人成为美的人,从而使世界成为美的世界。

小学教育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里程中最初的基础正规教育,无论课业多么繁忙,无论竞争有多么激烈,审美教育的实施不可延误,也不可忽视。分数和技能始终不是小学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真谛。教育一般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因此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现是家长、学校、教师、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成功的。

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的模范作用举足轻重,因为家长是与孩子朝夕相处并有着潜移默化影响的人。审美教育必然起始于家庭,也必将一直在家庭影响下进行。因此家长需要用美的言行影响并教育孩子,并应时刻让家庭保持良好氛围,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平和纯善的品行。同时在节假日里家长需多带孩子去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比如图书馆以及博物馆、艺术馆等,长期让孩子处于艺术文化熏陶下更有利于其提升审美趣味。

学校应该调整长期以来的教学目标,不要将成绩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最大权重,不要将教育演变成单一的职业训练或者纯粹的技术培训,而应该致力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从而培养完整的人。因此,一方面要将审美教育与提高教育者素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将审美教育与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氛围结合起来。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人格美的塑造者和创造者。教师需要做到的是两点,第一点是将培养学生美感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在传播美的同时,既教书又育人;第二点是把审美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判断力。

开展社会审美教育势在必行。因为随着大众文化铺天盖地的袭来,很多世俗化、娱乐化的东西不可避免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的盛行在给孩子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难免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为挽救当今大众文化所带来的消费主义及享乐主义等媚俗趋势,使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得以实现,全社会都有着必要的责任。

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现,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完成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是要使人成为有文化的人,道德思想的培养是要人成为道德的人,审美教育则是要人成为审美的人。当人成为审美的人,世界也将是审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杜卫.现代美育学导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2:43.

[2]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6.

第6篇:儿童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沈石溪;动物小说;儿童教育观念;美育观;生态观

在云南文学作家群里,有一位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他以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通过对动物社会生活和动物心理的描写,展现着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从动物性与人性的角度表达着他对生命意识的独特理解,对儿童的教育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一、沈石溪动物小说中呈现的美育观

儿童读物是伴随着儿童成长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材料。沈石溪的动物故事多发生在美丽而神奇的西双版纳,在一幅幅边陲的自然美景中,讲述一个个在丛林中发生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小读者对大自然、对美好事物的认识、感受和欣赏的能力。尤其在城市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许多儿童很少有机会真正的走进大自然,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却让儿童看到了陌生、新奇而神妙的动物世界,“森林里古树参天,野竹丛生,金黄的麂子在草坪上悠闲散步,洁白的鹭鸶在蓝天自由翱翔。那巨大的榕树撑开几十条手臂,像欢迎我们的到来。”[1],儿童被引导进入这自由宽广、美丽而宁静的审美空间。他的《第七条猎狗》、《和乌鸦做邻居》等都能契合儿童的心理,在带给孩子们审美的快乐的同时,提升和丰富着他们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

沈石溪还有许多表现动物世界中父母冒着生命危险给幼崽觅食、保护幼崽的故事,让孩子在接受、明白、领会父母关爱的同时,也学会以感恩之心看待世界。《老鹿王哈克》中母鹿安娜为救即将分娩的小生命,违反了鹿求生的本能保护幼崽。《再被狐狸骗一次》、《红奶羊》、《棕熊的故事》里的公狐狸、公狼黑宝、母熊宁愿牺牲性命也要保护孩子。作品借儿童对动物天然亲近的情感,把他们带进动物世界,以情感的魅力打动感染着他们,这种教育方式远远胜过单纯的说教。

沈石溪在讴歌母爱的同时,也不忘指陈动物身上的陋习,来警醒阅读者。《单臂猿的末日》借的单臂猿告诫读者:“要想改变自己的境况,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赢得成功,要靠自己坚忍不拔的努力,靠自己的实力”;《小气鬼猴的诞生》让儿童明白自私是不好的行为;《板子猴》启迪孩子们:外貌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会养成勤劳、刻苦的好品德,成功是属于努力的人。作者就这样让儿童读者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寓教于乐地学习动物主角所具备的传统美德,摈弃陋习,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

二、沈石溪动物小说中呈现的生存教育观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是人类现实的艺术化,通过对动物生活、命运和动物间关系的描写,折射出了人类社会,对儿童生存观念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沈石溪毫无掩藏地表露对王者意识的赞扬,并把这种争当强者的意识传达给小读者。《疯羊血顶儿》小羊血顶儿立志长大为母亲报仇,不断改变自己懦弱的性格,最终成了英雄。《混血豺王》中的白眉儿历经波折,血液中的强者意识终被唤醒,并走上了豺王的宝座。这些原始森林中的强者形象,不仅表现了残酷的生存竞争下争当王者的勇敢,同时也表现了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让儿童读者从中感悟到生命的艰难,也体会到竞争的残酷,更学会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王者性格。而那些隐含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存主题的《象冢》、《老鹿王哈克》等,则传达出:必须努力上进成为优秀的人,才能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教育思想。作者在直面剖析动物世界生存的状态中,给读者以一定的警示,只有让自己变得优秀,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沈石溪在创作中还能抓住了动物群居的特点,给我们建构了一个充满和谐、团结友爱的动物乐园。《象警》里,各种动物在大象的保护下愉快的在河里嬉戏,“兔子就在黄鼬面前喝水,马鹿就在红毛豹跟前嬉戏,谁也不提防谁,谁也不躲避谁,好一派和平的景象。”[2]《太阳鸟和眼镜蛇》里,弱小的太阳鸟面对劲敌眼镜蛇的入侵,团结一致、成群结队的合作下把强大的眼镜蛇置于死地。使儿童既感受到动物之间温暖的友谊,又能使以自我为中心的寒冰慢慢融化,从而培养出团结意识。

三、沈石溪动物小说中呈现的生态教育观

当今社会,生态保护成为了一个常新的话题,保护生态应从儿童开始抓起。沈石溪用有趣、生动的文字讲述发生在动物与人之间的奇闻趣事,力图让儿童在阅读中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儿童与动物、自然的亲和力,帮助儿童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与动物的生态意识。他对在利益面前人类伤害动物的贪婪行为进行揭示,让儿童读者领会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黑天鹅紫水晶》通过黑天鹅的故事呼吁人类善待动物,停止杀戮;《从非洲来的雌象麦菲》里可恶的捕猎者打乱了雌象麦菲平静、惬意的生活,让它在异族的象群里饱经沧桑、受尽磨难。《斑羚飞渡》中人类为了利益把无辜的斑羚逼到绝壁,斑羚群只能牺牲老斑羚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作品以一个个血淋淋的故事教育儿童读者――保护生态、关爱动物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四、沈石溪动物小说对儿童想象力的扩展

儿童的想象力是其创造能力的能源,很多知识的学习或技能的掌握都有赖于儿童有目的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带领孩子们走进了一个个陌生而有趣的森林乐园,以动物主角人格化的写作方式引发、扩展和锻炼着儿童们的想象能力。如《狼王梦》中小狼双毛受欺辱的心理:“它无法理解紫岚怎么会变成如此不同狼情的虐待狂。假如它犯了什么过错而遭受惩罚,它尽管也难受,但还能想得通,最使它伤心的是无缘无故被欺凌。”读者跟随小狼双毛的心理变化,而展开自己的想象。沈石溪深深懂得“处于创造状态的儿童,其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是十分活跃的。”[3]如《鸟奴》写鹩哥水晶球与蛇雕武大的打斗的场面“武大抓着水晶球,顽强地往上拉升……水晶球始终没放弃反抗,还在空中时,就拼命用嘴啄咬武脯,被带进元宝状鸟巢后,更是嘴啄和鸟爪并用……”这惊险紧张而又激烈曲折的情节,充分调动了儿童的想象,从而扩展和丰富了想象空间,培养了儿童的想象力和理解作品的能力。

总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给儿童构建了一个和谐、纯真的世界,帮助孩子健康全面的成长,扩展儿童的想象力,守护着童心对自然的渴望,引导儿童审美的自然走向,对儿童读者美育观、生存观、生态观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作家像沈石溪一样创作出更多适宜儿童阅读、塑造儿童灵魂的佳作来。

【注 释】

[1] 沈石溪.戴银铃的长臂猿[M].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19.

[2] 沈石溪.斑羚飞渡[M].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59.

[3] 宋文翠.论儿童文学教育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11(24).

【作者简介】

第7篇:儿童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 美术教育可以发挥学生的全方位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美术教育在孩子的终身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现在很多人认为美术是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素质教育离不开学校艺术教育,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人格境界、智力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因此,重视艺术教育同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全面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美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美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除了自身的重要性以外,还对其他各育起促进作用。但是有的地方美术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在欣赏《自然风光》一课时,祖国那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色,是一个多美好的世界:蓝天白云,高山流水,鸟语花香,朝霞彩虹,明月清风……这些可闻、可视、可感的景物会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和满足,令人心旷神怡。通过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使学生们对祖国的山山水水更加寄予无限深情。例如:美术专业毕业的不让教美术,或者教美术的只是一些快要退休的老教师吗,这样也就制约了孩子天真的童趣和美育的发展。

二、 美术教育中我们要遵循的原则

1、与时俱进原则。现在的科技突飞猛进,我们已进入终身教育的时代,新成果、新信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中剔除陈旧的知识,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补充必要的新知识、新信息,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美术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要有强烈的时代意识。不要一味的闭门造车,要让美术教师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2、课外活动。艺术教育的活动是指主体身心参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积极、能动地获得艺术审美经验的过程,它具有知与行、身体动作与心理感受有机联系的特征。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认识艺术和欣赏艺术,而不是培养艺术家。活动性原则也充分体现了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审美意识的发展、艺术情感的满足和升华都是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实现的。离开了具体的、活生生的艺术活动,美术教学的一切目标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要把活动性原则贯穿于艺术教育的全过程,在活动中求发展,出成效。

三、加强教师自身艺术素质

第8篇:儿童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舞蹈教育,提高生理素质,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创造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in now societys importance, explained the dance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important status,specially the baby dances the education in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important status. Proposed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baby body development,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importance, strengthens the baby to dance the education is popularizes the dance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Key word: The dance education, improves the physiological quality,

improves the physical quality, raises the creativity, raises the good thought personal character.

绪论

第9篇:儿童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36-01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中学音乐课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艺术课之一,它伴随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不仅要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而且要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意义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认识到了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便将“乐”放在了“诗”、“礼”之后,他将“乐”定义为了人生境界当中的最高层次,认为音乐是最能够打动人心,并左右人陛的,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他对音乐审美教育价值的重视程度。在新《音乐课程标准》当中,提出了以审美教育为切入点进行音乐教学活动,从而实行有效教学实践的核心教育理念,这一方面是对人在教育过程当中的音乐教育重要性的强调;另一方面也对传统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流于表面的僵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矫正。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贯彻审美教育

音乐美蕴含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之中。音乐属于一门艺术类学科,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其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但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还未得到充分贯彻。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要更好地进行审美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增设音乐欣赏课程,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

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在音乐课堂教育中,应该将音乐欣赏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并且贯穿音乐教学的始终。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音乐课堂中欣赏的作用,如此一来则能高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的突显。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必须精心筹划教学过程,使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式,而避免知识的过多输入,在课堂上体现真正的艺术之美。其次,老师可以采用诸如讲故事、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演讲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出符合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最后,注重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通过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教学当中,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不但能够增加教学形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2、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画面展示,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音乐欣赏中。要选择恰当的画面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及意境,降低欣赏的难度。如在欣赏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随《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时,我出示了几幅不同画面的图片。第一幅是小溪从山坡、小路、树丛中往下流的画面:第二幅是一条大河奔腾向前,雄伟、壮观的场面;第三幅是河边的村庄,村民正在举行热闹的婚礼及舞会。根据这三幅不同画面的图片,要求学生用不同的音乐来表现。经过教师的引导,生生间的热烈讨论,学生认为配第一幅的音乐应该是抒情的,可以用木管乐器及少量的弦乐器来表现;配第二幅画的音乐应该是雄伟、宽广的,可以用管弦乐合奏来表现:配第三幅画的音乐应该是热烈、欢快、豪放的,可以用管弦乐合奏。

3、挖掘音乐审美的内涵

艺术之美是内在的,要进行审美教育,必须挖掘音乐审美的内涵。音乐审美属于感觉信号系统,不是语言信号系统,它是通过“音乐语言”传达一种信息,给予视听者明晰的感情意义。它最基本的语言有四种:旋律、节奏、角色及和声。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四种语言挖掘美的内涵,丰富学生的审美内容,掌握审美方法。以旋律为例,阿炳的《二泉映月》开始处、刘天华的《病中吟》及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乐第一乐章全部主题曲都有一个共同点――表现叹息的旋律,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阿炳叹息,直截了当,是饥寒交迫的入的内心暴露;刘天华的叹息,起伏婉转,忧国忧民;柴可夫斯基的叹息,起伏小,表达了不满现实,呼吁正义,不像刘天华的思绪万千,也缺乏阿炳的沉重。但都体现了一种忧愤之美,阴柔之美。当明白了这点以后,带领学生用不同的情感去体会,去欣赏,就会尝到不的美的快慰。

4、提炼美育教学精华,加强教师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