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1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堂组织;教学方法;改进策略

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五项内容,其中,阅读能力占有重要的地位,可对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目标。那么,在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主要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是否存在问题?教育者应采取如何改进课堂组织和教学方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现代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有翻译法、听说法、直接法、沉默法、功能法、交际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在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翻译法、听说法、直接法等几种教学方式,其他方式很少涉及。而翻译法、听说法、直接法这几种方式都是教师主导的,这反映了我国现代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中心主义。

在英语阅读课程中,主要采取以下课堂组织模式:教师安排阅读内容——学生阅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在这课堂组织模式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基本上处于“填灌式”的被动学习状态。

二、现代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研究者和学校教育工作者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改进教育模式,这些措施虽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就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不到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其次,英语阅读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英语阅读课程中较少提供研究性的学习内容,不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环节缺少师生互动和讨论的环节,老师布置的题目多为单一答案的练习和考试,这种阅读教学和训练方式虽然可以再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可能使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改进课堂组织和教学方式的策略

(一)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享有“自”和“话语权”,而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的权力。因此,教育者应学会“让位”,尝试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阅读资料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比较简单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再由学生进行讲解和点评或是提出自己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解答和总结;对于较难的文章,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辩论,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果和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

(二)丰富阅读内容

在对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不应局限于教材和教参,英语报纸和小说中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的阅读内容。在选取阅读内容时,应兼顾各类内容,同时还要注意文章内容的时代感、知识性和趣味性。此外,由于教师和学生的兴趣点不同,教师可以从同学中征集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来充当阅读内容,也可以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讲解,之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在阅读内容的安排中,应该难以结合,既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易于理解的内容,也有内涵深、层次高、有意义的文章。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课堂被视为一个话语群体,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参与。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多提供师生间和同学间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局限于仅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应多提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自主性,同时教师也应与学生进行对话和讨论,增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四)改进教学模式

在教学技术上,教育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提供的教学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相关的扩展性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而课堂中所阅读和讨论的内容是剥离社会情境之后的产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资料、图片等信息,为学生的英语阅读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同时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

第2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阅读是是在对文章进行通读的情况之下,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的过程,同样阅读教学应当以“读”为基础,只有把文章读懂,才能回答所提的问题。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动,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相比,现如今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成就,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阅读教学朝着良性方向发展。[1]然而由于处于新旧方法交替阶段,阅读教学必然存在着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必须结合新思想、新理念进行改进,确保阅读教学的稳步前进。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理念落后,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

教学理念是开展教学的指导思想,一套良好的理念可以推进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阻碍教学的发展。当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全国各地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未能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理念相吻合,严重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

(二) 阅读教学方式陈旧,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是关键,对整个语文教学起着指导作用,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高中语文阅读形式多样,文章体裁多变,这就要求阅读教学模式要多种多样,对于不同体例的文章教学方式应当不一样。而目前许多教师采取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学生一套“万能答题模板”,遇到类型相似的题目就套用模板。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制约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三)阅读基础知识积累不够,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把握

阅读基础知识是阅读教学开展的前提,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否则学生无论在深入阅读,还是在各种考试中对试题的把握就会不到位,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阅读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这些都是学生掌握的重难点。[2]目前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阅读基础知识不牢,在回答问题时难以抓住重点,经常犯错。

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上述阅读教学问题的存在,制约并影响着学生语文教学质量和考试成绩的高低,学校和教师必须从教学理念入手,不断吸收新思想并创新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阅读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自身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 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尽管当前教学成果的评价仍然以各种考试为主要标准,考试成绩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指标,但在此情形之下,用一种全新的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理念指导教学,在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学生的语文阅读成绩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提升。理念的更新在于学校和教师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把握,往往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注重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教学理念,并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阅读和鉴赏相结合的理念,让学生自己感受文章多描写的形象,品味语言特征,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并形成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也可以积极参加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演讲、作品讨论会、辩论会、读写本观摩等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相互切磋,交流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读书成果。

(二)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面对文章体裁完全不同的文章,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学生分析不同文章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切实掌握各种阅读方式,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论述类文章的阅读教学策略通常为“读”、“代”、“比”、“筛”、“除”、“验”六步法,具体为:读――通读全文;代――带入原文;比――比较鉴别;筛――筛选信息;除――排除干扰;验――验证答案。从整体把握到微观勾画(论题、脉络、关键词);从紧扣语境到把握内涵(瞻前顾后、比照辨析、参考语境);从抓住概念到识别混淆(程度范围、偶然必然、主客指代、现实设想、肯定否定、主要次要、条件结果、原因结果);从筛选判断到逐步排除。做到逐步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3]小说作品阅读教学经常从了解背景到写作意图;从解读故事到理解人物;从体味细节到把握情节;从分析主题到欣赏技巧;从品味语言到领会作品内涵。而诗歌阅读教学策略概括为“五读”、“三找”、“一想”。“五读”即读诗题、读作者、读诗句、读注释、读习题,“三找”即找意象、找情感性语言、找表达技巧,“一想”就是善于联想和想象。因此不同的问题阅读方式有所不同,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所区别,便于学生全面掌握各种体裁的文章阅读技巧,在解题时做到快、准、狠。

(三)引入探究式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多种多样也丰富了考试的形式,当前语文阅读考试的题型可谓是越来越灵活,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是检验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探究式阅读教学具体包括:第一,比较式阅读研究。其将具有一定可比性的一组(两部以上)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然后选定可比点,分析研究,鉴别异同,最后整合得出结论。第二,补充式阅读研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选定一个研究专题,进行思考、想象,对作品中的“空白”进行补充,然后阅读课外相关材料,对“空白”加深理解。第三,辐射式阅读研究。围绕研究课题,根据材料或学科间的某种联系,将阅读研究由此及彼地辐射开去,在更为广阔的范围思考和分析问题。[4]此三种新型教学方式既增大了“教”的容量,更拓宽了“学”的途径,使阅读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井然有序、多姿多彩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闫学荣.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2]徐凤芹.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教研).2011(02)

第3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是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师上课满堂灌,讲的太多,让学生思考的太少,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即使阅读课也是如此。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曾指出:“长期以来教师都从教出发,现在要转到从学生的学出发。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会学语文,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地方,而是学生学的地方。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一定要让学生读教材,再好的教材读不进去也是没用的”。由于没有摆正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完全主宰着学生和文本。师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不平等的关系,没有真正的对话,有的也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往往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言不由衷的答问,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

二是阅读教学定式化,流程化。即教师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富于个体独特品格的认知过程,扼杀了语文的生机和活力,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在学生读过一遍教材与教材有过一面之缘后即开始讲解分析,把原本生动活泼的有机的文章肢解成零碎的知识、语法、中心思想等,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使活泼的语文阅读流于程式化。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生吞活剥式的学习课文:课文先被分段,然后机械的分析段意和写作特点。分完段之后则是没完没了的分析,分析句子的性质、句子成分。至于中心思想则更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一环。凡是文章必有中心思想,否则就是对文章理解不深不透。这种定式化的阅读教学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这种机械的做法扼杀了语文的生机和活力,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没有了美感和心灵的愉悦。

三是教师教法单一,偏重考试。由于教师主导了课堂,为了应对高考的要求,教师往往只强调标准答案。这样,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抹杀,造成一种千人同声、万人同言的教学局面。久而久之,课堂又变成了死寂的海,只有老师的答案能激起死水中的微澜。这种标准化答案扼杀了学生鲜活的个人情感体验,使学生难以体会文学鉴赏的乐趣,感受不到审美的愉悦,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而且,语文是包罗万象的,它包含了太多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与感悟,教师教给学生的只能是其中的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就来谈一谈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比较实用的具体方法和操作程序,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好探究性阅读阶段

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

二、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三、应考探究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

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

(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3)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能。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第4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初中阅读 阅读习惯 教学水平

阅读无时无刻不在陪伴我们,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会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我们接受磨难,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时,会阅读《老人与海》提醒我们远离自满,虚心学习,不断进步。如此重要的作用,使得阅读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奔波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线,不断学习新的的教学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教学成果,但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学目标偏离正常轨迹。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以考试的内容为主,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违背了学习的初衷。二是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师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教学理念停留在最初的水平,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听戏”的角色。三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课堂上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给学生留出思考和吸收的时间,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只是机械背诵记忆,无法真正理解,因而难以应用于实际生活。四是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教师的教学以教材为主,而教材大多书面化和科普化,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且对课外阅读也指定了专用的书籍,导致学生没有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造成阅读的低效。

(二)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对阅读缺乏足够的兴趣。学生不爱读书,也不想读书,只是在课堂上读读教科书,以此应付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在意的是做好语文试题,取得高分。二是学生不会阅读。学生拿到一本书时,不知道到底该怎样阅读,对作品的作者及作者的生平阅历一无所知,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把阅读当成负担。三是阅读缺乏个性。学生的阅读内容大多是教师指定的,只负责阅读完教师规定的书籍,而不会根据自己的爱好主动选择阅读内容,因而在阅读上缺少个性的发展。同时,初中生跟风思想十分严重,盲目跟风其他学生,错误地认为其他学生阅读的书籍才是好的,从而失去自我选择的能力。四是阅读缺乏耐心。通过调查得知,只有极少数初中生能够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大多数学生只是阅读考试要考的部分,或者阅读其中的一部分就失去阅读的耐性,转而投向其他的书籍,对阅读的书籍做不到深入理解和赏析。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阅读的基础。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兴趣,那么大脑就会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阅读、思考。教师可以提供学生阅读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从而培养阅读兴趣。另外,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讲故事大赛,让学生演讲阅读过的故事,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渴望被认可,渴望展现自我,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为舞台,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充满动力地阅读,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养成阅读的习惯。中学生大多没有阅读习惯,他们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都是随机而定的,甚至拿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一星期一本书都不读或者在一天内就读了一本书,阅读时间和内容的不确定性,直接造成阅读质量的低下。要拥有一种正确的阅读方法,就要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可以在每天早读的时间中留出十分钟给自己阅读,也可以在睡觉之前阅读十分钟,阅读不在于每天花费了多少时间,也不在于一次阅读的数量,而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只要每天坚持阅读,哪怕只读了几分钟,也会饱读诗书。当然在阅读过程中,应该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要做到精读与泛读、朗读与默读有机结合,及时记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养成边阅读边记录的好习惯。

(三)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如果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容

易让学生模仿,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教学水平较低的教师却很难抓住学生的心,他们的课堂充斥沉闷的氛围,学生在压抑的课堂环境下根本没有良好的心态和心情阅读,阅读效率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充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努力让自己走在教学的前沿。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多种方法的教学氛围。一方面适时地运用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旦被教师的语言艺术所吸引,就会产生模仿的心态,从而主动爱上阅读。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活跃课堂氛围,使语文教学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游戏,快乐地学习。

三、结语

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只有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秋瑾香.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现代语文,2010,(04).

第5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 对策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虽然同样重视阅读教学,并且也在努力的尝试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但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必须引起积极的重视,以期改善该问题的影响。如若这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的话,必然会产生更加巨大的问题,这对现代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会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下面,我们就针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阅读材料单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阅读材料往往是很久之前就已经在使用的,在学生一届又一届的变化的过程中,学生使用的教材却没有变化。但是在第一届学生使用教材的时候,这部分教材还能够比较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教材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现代学生的使用要求,更加重要的是当前教师使用的教材不仅十分的陈旧,而且基本都是一个样子的。也就是说即便学生在刚开始阅读的时候还有一定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兴趣必然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2.语法基础差。英语语法较为复杂、形式变化多端、知识枯燥单一,因此初中生往往不能较好掌握英语语法知识点。初中生不能准确掌握英语语法知识,使得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中复杂句型的理解与分析产生较大偏差,极大降低了文章阅读的准确性,在考试过程中往往丢分较多。

3.教学模式机械化。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机械化现象严重,英语教师往往在日常阅读教学课堂上向学生们进行知识填塞与压迫,将阅读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一一拆解,严重影响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整体性,使得学生们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文章整体立意的整体把握与感知。尽管学生们掌握了部分单词与句型,但对英语阅读文章的思路、重点、中心思想的理解往往偏差较大,极大降低了阅读的准确性。在机械化英语阅读教学背景下,学生对英语阅读课堂逐渐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大大减弱,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严重影响阅读思维与感性思维的融合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阅读环境与氛围单一、阅读教材内容枯燥、课堂任务形式化都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阅读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二、针对当前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重视课外阅读材料的教学。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课外材料。这是因为书本上的材料学生都已经基本了解了,用这部分材料给学生进行上课的话,往往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这是因为学生已经知道了其主要的内容,没有新意的教学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将课外的阅读材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

2.注重阅读连贯性。现代初中阅读教学的开展,更加需要强调阅读的连贯性。这是因为阅读的连贯性可以给学生一种神奇的感觉,学生通过这种阅读往往会能够产生一种神奇的语感,这种语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当前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时候却并没有真正的重视阅读的连贯性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基本都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更不要说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好这部分问题了。甚至,有时在课本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一带而过,学生很难对阅读产生连贯性。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消极的影响。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8《How was your school trip?》阅读材料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左打一枪,右打一棒”,阅读连贯性极差,我在课堂上进行典型错误示范,及时纠正错误,并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我的阅读步骤与思路,让学生在感性上形成初步的阅读体系。我还发现部分学生文章大意理解能力差,因此我切入阅读材料主题,进行适当提问,帮助学生逐渐走入阅读氛围,适应初中英语阅读节奏。根据“school trip”这一主题,我对学生提问“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school trip?”、“Have you ever complain your school trip?”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发散语言思维,不断向文章中心思想靠拢,让学生们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阅读。

3.改变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变通,运用分层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和教师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比较大差别和冲突,因此,在现代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有更好的能力的发展。

三、总结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好相关的作用。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使得学生的发展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只有及时的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法才能够处理好这些问题,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宋佳.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8).

第6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教学目标;问题;对策;设计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工作的灵魂和方向。所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在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叙写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此,笔者对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进行了整理,以期能使教师合理设定和叙写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描述笼统,无法实现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应运用具体、明确的语言细化教学目标,以增强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引领阅读教学。但很多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空泛、笼统、无法实现的。有的教学目标大而空,无限地夸大了一节课的作用。有的教师把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总任务当作某一单元、某一课时的具体目标,这些都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多方面,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就他培养起来。所以,这种笼统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无法操作的,也是无法测量和评价的。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只注重语言知识

教师虽然已经了解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突破了以往我国对英语教学的语言性和工具性的价值的狭隘认识,但很多教师在实际行动中却还只是注重语言知识。有时教学目标只是简单罗列、再现了本课时涉及的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点,教师关注的只是知识目标,而忽视了其阅读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的制定。这种以语言知识作为唯一教学目标的教学,势必会影响整体英语阅读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把教师行为当作教学目标

教师都了解,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但很多教师在具体设计教学目标时还是突出教师行为。很多教学目标强调的都是教师的行为,以教师自己的行为或感受为出发点,主语都是教师自己,谓语动词“教会”“训练”和“培养”都是教师的行为。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应该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两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例如,“学习”和“培养”两个动词的行为主体是不同的,前者“通过学习”的主体显然是学生,而后者的行为主体是教师,是教师“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高尚情操,让亲情、友情在生活中加以深化”。

(四)对标准和层次的表述抽象化

有用的教学目标是用行为的术语表述教学者的目的――即根据真正、可观察的学生行为来措辞,也可以为评估学生和教师的成绩做出指导。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表述常常不够具体化。有时目标没有对学习内容做出具体阐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达到何种水平没有做出任何要求,这势必会导致教师无的放矢,学生更是雾里看花,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从何而谈?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研究

(一)借用行为目标使阅读教学目标细化

我认为,马杰于1962年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来的行为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马杰的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他包括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程度(Degree)四项要素(简称ABCD型式)。Audience要解决“由谁来完成行为”的问题,如程度较好的学生、程度稍弱的学生、60%的学生、全体学生、多数学生等。Behavior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即学习者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可以使用“能够朗读”“能够写出”“大致听懂”等行为动词。还可根据需要加上表示程度的状语,如“比较流利”“基本掌握”等。Condition要解决的是完成行为的前提,即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Degree要解决“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是行为完成质量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说明行为要达到的水平和程度,如60%学生能根据所提供的图片复述课文。

传统的叙写教学目标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代教学目标的叙写,应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其主要用能反映外部行为变化的词语来陈述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可测量。《英语课标标准》对阅读课的基本要求是:通过阅读课扩大词汇量,为写作提供知识储备;通过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技巧,并形成开放型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获得重现的机会,以达到运用的程度;通过英语阅读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Christmas”这一课为例,教师在教本阅读文章时可以这样细化阅读理解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绝大部分学生能猜测和理解文中的词汇:realistic,receive,survey,etc。根据上下文、构词法或在教师的提示下,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猜出一些生词的意思。如:well-dressed,inexpensive,uncomfortable,hopeful等。

2.经过操练,大部分学生能够用不同词性的visit(vt./n)造句;并能够自如运用如下句型提出请求、建议或询问:Would you like to do...? Would you mind doing...?和Why not do...?

3.在理解文章内容和反复朗读的前提下,全体学生能具备根据所提问题,获取新信息的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能根据文章内容,给出文章标题。

4.在给提示语的前提下,水平中上的学生能较流利地复述文章大意;基础较差的学生能用其中的个别提示语进行复述。

5.通过本课学习,全体学生对圣诞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授受礼物能发表自己看法。

以上5项教学目标对行为主体、行为动词以及行为的条件和程度,都作了细化的描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观测性,因而能得到较好的落实,有利于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树立科学的阅读课教学目标设计理念

1.树立目标意识,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实践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应首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每一项活动设计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生活、兴趣、需要和认知水平,来确定多元化、具体化的可操作性目标,要关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整体发展,从而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2.细化阅读技能,形成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为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帮助自己记忆文章内容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或采取的具体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阅读策略应体现在阅读教学目标之中,教师应细化阅读技能,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活动来构建有效的阅读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突出学生主体,注意个体差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以分析学生为前提,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等,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出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偏好进行选择,从而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课堂教学目标,犹如大海航行的明灯,指引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正确合理的设定和叙写教学目标是我们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标、教材、学生等设计准确的教学目标,要进行合理规范的叙写,从而构建有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勤.关于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叙写[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5.

2.陈芳.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8.

3.熊金霞.英语阅读练习与阅读策略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10.

4.张玲玲.完美的教学目标铸就有效的课堂.http://.cn.

5.卜玉石.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课程.教材.教法,2011.9.

第7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意义 现状 对策

一、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封闭、课内走向开放、课外,让学生走向阅读实践而不只限于课堂,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然而,由于我国许多学校对阅读教学并不重视,且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效率非常低,且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课外阅读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应充分利用孩子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心理,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铸造的起步阶段,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阅读引导,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有个初步的认识,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科学、合理的开发、运用学生的阅读资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二、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之分析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再加上农村环境,导致家庭、学校没有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农村学生阅读知识面窄、阅读能力低下,长此以往,学生的情感得不到重视、态度及价值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深远。农村的阅读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地点永远是教室、教学器材一直是课本,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校课堂内外的阅读资源得不到有效发挥。农村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没有意识到阅读文化学习;学生的表达能力、情感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长期被忽视,阅读教学方式单一,且没有尊重学生的感悟而只是用简单的语言将阅读内容表达出来,从而打击了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学校管理者思想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为了学校的排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剥夺了学生享受阅读的权利。

三、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之研究

(一)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是基本,根据农村教学特点,教师必须对每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坚持科学的训练,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学以致用。以下几点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方法:1)培养阅读态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集中学生注意力,做到口、眼、心到,培养学生对阅读认真的态度,从而准确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2)培养动手习惯。对于在阅读中遇到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做好标记,并通过查阅工具书、向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需注意学生“动口不动手”习惯的养成;3)读与思考并进。读书的目的在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读书时,应思考文章内容的进展及迷惑的地方。若动口不动脑就会失去阅读的意义,无法理解文章的内容,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在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课改中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二)多元模式教学的提倡

由于课文的内容及类型差别较大,因此我们应采取应需而异的教学模式。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童话、寓言,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须深入思考的课文,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

(三)良好语感的培养

1.推荐读物。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阅读能力,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如通过简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还可通过讲故事,当讲到精彩之处戛然而止,吸引学生自己去阅读;还可让学生自己去介绍自己读过的有益书籍,交换阅读。

2.指导读书。书籍的选择、内容摘要的准备、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写作等都是学生获得良好语感必须学会的,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3.搭建平台,展示才华。不定期举办故事比赛、朗读比赛、习作活动、办报活动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斗志和热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改善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通过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贤烤.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误区及思考[J].教学月刊,2005,(2):28-30.

第8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当前在新课标的实施下,语文教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我觉得小学语文教法上不能一味地去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情形,还是要根据教学的要求,面对学生的实际实事求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阅读教学方面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呢?下面笔者谈一谈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老师解读文章的深入欠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因多种原因,在细读文章方面还是不够深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一是老师不会细读文章。这样的老师只会按部就班地依照参考书的建议层面理解教材,不能把理解的角度立足于小学生去研读细细品味文章。二是个别老师依靠外来信息细读文章,不能独立地完成细读工作。在老师的周围存放着许许多多的文字的、音像的参考资料、教学设计等或者从网上收集来的资料。我们知道,作为老师,要上好一节阅读课的前提,自己要先充当小学生去认真地研读教材,去体味作者的情感,与其共鸣,在真正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走出来”, 依据教学大纲及目标,与课文特点、思考练习相结合,从小学生的角度,确定阅读训练的重点内容。在未经过研读文章之前就去翻阅外来的各种参考资料,有可能就会在学习前迷失方向,使学生不能真正地去阅读理解文章。

忽略小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经常会将自己对文章的想法与理解强加于学生身上,桎梏了学生对文章的思考、理解。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阅读不只是简简单单地读文章,而是与文章心灵上的对话、情感的沟通,进一步说就是阅读者与作者在情感上、心灵上互相碰撞、互相交流的过程,阅读有小学生个性化的成分,老师不应该一味地替代他们去感受、领悟。放开学生们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大胆地依据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与思考,对课文的内容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认知、情感世界去体验、交流,让他们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的升华,享受到阅读之趣。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锻炼培养小学生阅读及分析文章的能力一直是我们教学的重点,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方面的训练更是无从谈起。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学习语言只要理解了,就可以会运用了,在实际中真正做到积累的寥寥无几,会灵活运用的就更少了。

在小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很好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合作式学习是当前语文教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时下较为流行被界内认可倡导的主要学习方法之一。部分老师的观念中,在新课改的热潮下,教学实践就是让学生去分组讨论,在这种情形下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在课上,无论问题是不是有讨论的价值,也无论时间是不是充沛,讨论时机是不是成熟,老师一声号令,小学生立即进入讨论“战备”,随即形成“围合”,三小群,俩儿一伙开始进入了合作讨论学习,几许过后,老师又是一声口令,讨论结束。分析其过程,本来没有合作讨论的必要,也没有看到其中的分工协作,究其实质就是一场简单的讨论会,合作式学习成为形式、过场。

二、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1. 增设创意情境,激发小学生阅读学习

小学生好奇心强,比较好动,而且注意力不集中,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的实质不是单纯地传授本领,而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与鼓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他们乐学的动力。所以,老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及途径创设与教学息息相关的让学生感到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营造出和谐轻松的教与学的氛围,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如教《浅水洼里的小鱼》时,可以利用电脑制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将小鱼在蔚蓝的大海中慢慢游着,以及涉及的一些词语在课件中适时体现出来,供小学生认读,海上的风暴及小鱼被困的情境等也用音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很巧妙地引出下文,使小学生饶有兴趣地去学习。

2. 增强提问的有效性,深刻地去理解文章

在课堂上注重提问的有效性是很重要的,注重了这一点,老师就能掌控好课堂上教学的节奏与方向,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文章。首先老师要做到紧抓题眼对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这一点就涉及课堂导入的方法,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它的运用效果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在课堂导入时我们可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紧紧抓住阅读课文的题眼,巧妙地设计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其次是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提问,诱发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灵活巧妙运用评价,使阅读充满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学评价应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地评价,会使学生的情绪得以激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在一次公开课上,我随意地找一位女同学朗读课文,这位女同学将这篇课文朗读得正确流利,而且富有感情,我就微笑着走上前去和她握手,并真诚地肯定评价,所有听课老师与同学都热烈地鼓掌。在这样充满温馨和谐的课堂中,学生的活力展现了出来,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第9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现状

(一)学生方面

语篇阅读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不少学生一遇到篇幅较长的阅读材料,同时遇到生避的单词和句型,学生便会望而生畏。这就要求教师精心选择符合学生能力的阅读材料,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二)教师方面

1、小学英语教师普遍教授多个班级,时间精力非常有限,很难选择教材,同时没时间进行单独指导,这种状况影响学生的阅读量,导致学生阅读兴趣减退。

2、传统英语教学存在的蔽端。在日常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将单词,词组作为教学的开始,然后把精力聚焦在句型和语法方面,对文本理解,阅读技巧等浮于表面;有的教师为了加快预先制定的教学环节,加快课堂节奏忽略学生的思考时间,学生被动学习,无法体验到深层次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在阅读课中偏重课文内容,没有进行课外知识拓展和延伸,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策略

(一)整体理解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每篇阅读文本都以其独特的内容成为各自独立的个体.它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是由知识、思维、情感、审美等要素构成的综合体。文本中的字、词、句、段可以是不同层面的整体,同时又是整篇文章的部分。因此,所谓整体理解,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把语篇当作一个整体对待,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阅读时能整体理解完整的语言概念。它要求学生从语篇整体的角度上对文本进行考察与理解,这样的理解并非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每一个层面,而是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快速感知全文,形成整体印象。具体做法:(1)让学生自己浏览全文,了解课文大意。(2)让学生听、读课文。(3)教师提出若干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4)通过填空、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

(二)部分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处理语言点是上好阅读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英语教师经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不讲解或少讲解,担心学生难以理解掌握;讲解过多,又容易陷入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点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里的部分理解是指,教师要提练出文本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生词、词组等,注意语言结构抓住主要事实,关键内容,而不要求学生对内容完全掌握,其要求达成的目标是:学生能看懂文本,进行总结并就所读内容进行问答。具体做法(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小组内进行表演,(2)能简单地复述课文。

(三)解决“死角”

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阅读材料必将相应地提高难度,如果学生解决这些难题,他会走得越平稳。我在平时的单词教学中注意以旧带新,在已经掌握的单词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单词,具体做法包括,(1)将构词法运用到教学之中,比如,形容词前“un”表示反义,如un-happy ,unhealthy ,形容词结尾加“ly”变成副词。这样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单词,学习新的单词消除了陌生感,而且能够更好掌握词义。(2)帮助学生及时归纳整理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逐渐养成见词能读,听词能拼的能力。(3)鼓励和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猜测并理解生词的含义,减少生词障碍,加快阅读速度。(4)用好词典这一语言学习工具,想学好语言,词典必不可少。(5)创设学习生词的情境,在教授天气的时侯,当讲到rainy时,我自然而然拿出了raincoat 和umbrella。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理解了两个扩展的单词。

(四)联系与构建

McLaughlin(1987)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涉及新的语言知识单位与已有的语言知识单位的联系,如果语言知识单位之间的联系比较好,且语言组织结构比较合理,那么在使用时这些语言知识单位就此较容易激活,从而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因此,这里的联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文本中和语言知识点与其背后的相关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以及语言发生的场景等相联系,教师要准确地掌握教学起点,从语篇的知识体系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与新的语言之间的联系,关注情境与知识的连接点,以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构建。

1、精心挑选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扩展。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课外阅读资料有限,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后,课外阅读可以让他们接触各种题材,了解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及俗语。我们要注意积累,不难发现周围有许多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先上网或从书籍中寻找喜爱的童话故事 如:“Snow white” Sleeping Beauty””Harry Potter”等知名童话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学生既了解了童话,又为课文学习打好其础,降低了课文的难度。

2、联系生活

(1)生活素材是教育的源泉,我有意识的让学生收集生活英语,如:Pizza Hut DIY(do it yourself) spring 的多种含义,Bank of China等。

(2)提高学习兴趣 流行英语歌曲、英语儿歌、英语小说、英语电影,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把一些好的歌曲选取部分歌词,设计成填空练习、单词拼写-听力内容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

(3)展示自我 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所学内容,去寻找其它相关材料办一份手抄报漫画或者绘制思维导图。独立完成,又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把作品汇集起来集中展览,英语氛围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三、小结

通过阅读来实现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改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对学生和文本进行细致全面的解读,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英语阅读中,教师应该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理解阅读内容,培养阅读习惯,使学生真正做到想阅读、会阅读、爱阅读。

参考文献:

[1]McLaughlin.B.(1987) 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Learning.Edward Arn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