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范文

小学科学教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科学教学研究

第1篇: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科学课 实验 兴趣 示范 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0030-02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手段。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程实验要求进行教学,完整高效地上好科学实验课,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活动,获得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兴趣入手,设计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学生的学习欲望、需要,创设趣味盎然的课堂情趣,往往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表现为求知欲强、精神饱满、思维活跃,那么学生们就在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课堂实验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水与生命》一课的活动:观察水

给每个组准备了水。请同学们分小组观察水是什么样的?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方法最好,结论最准确。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他们有的端起烧杯用鼻子闻,有的把手放到水槽中触摸,有的用眼睛仔细观察,还有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却兴趣盎然,他们把许多零散的知识经验调动和利用了起来。结果,绝大多数小组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教师及时做出表扬。把学生从未知引进新知中,里面到底有多少奥秘,让学生在自己探究中获取。

二、演示实验,示范引导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有序。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像这样在试验中要注意的细节不胜枚举。科学不仅可以培养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更能培养学生时时注意细节问题,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有效的演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正确方法,并能从小受到良好实验习惯的熏陶,耳濡目染。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优化教师演示实验,有利于提升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当然,在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尽量做到少而精。在准备充分,器具数量充足的条件下,应该多多开展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教师演示实验为辅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习惯,强化动手能力。

三、动手操作,体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进行体验,提高学生实验兴趣。案例和分析:《淀粉的踪迹》中有两个重要的实验,检验淀粉和淀粉与唾液混合的结果。我在教学的时候发现学生对淀粉这种物质的认识在实验后并没有多少提高,于是我开始思考改进实验的内容。我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淀粉的能力,比如那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我选择了许多材料来检验——馒头、米饭、马铃薯、面条、薯条、栗子、玉米、南瓜等等。在分组检验不同食品的时候,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认识。

动植物观察类的应该利用童趣为支撑点。如:《蜗牛和蝗虫》中学生应该充分的观察这两种动物。为了达到“充分”的目的,我发给学生解剖器材,放大镜、蚊烟、火柴、水杯、树叶。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不是局限于眼睛了,在3个课时的充分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蜗牛原来不吃有蜡质的树叶,蝗虫和蜗牛也会游泳,蜗牛怕烟火,蝗虫不怕烟,怕火,蝗虫和蜗牛的壳很复杂。制作类的实验应该能玩得转。如:《风的观测》《做个小磁铁》《制作我们的小乐器》等这些具有小制作性质的实验课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玩耍,学中玩,玩中学,事半功倍。

四、捕捉信息,拓展延伸

第2篇: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范文

目前,广大农村地区按照要求虽然普遍开设小学科学课程,但仍存在这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小学科学往往被视为“副科”,普遍存在科学课被挤占现象。任课教师多为兼职,缺乏专业背景和教学方。虽然科学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科学知识传播的作用,但很难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不能很好的挖掘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潜能。(2)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作为探究、验证性的课程,其教学过程需要依托于科学实验作为支撑,各地教育局虽然下拨了实验器材,能满足最基本的科学教学要求。但是,农村小学中缺少专职实验室管理教师,实验器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及时维护,导致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欠缺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地区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掘受办学条件、地理和文化因素的限制,短时间全面提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环境确实存在困难。同时,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也拥有着亲近自然、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等地区和资源优势,由于缺少专业教师资源和针对性的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研究,目前农村小学科学的教学活动大部分还做不到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提升科学教学实效。

2.提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实效的对策

(1)加大专职科学教师培养,增强师资力量科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针对现状应采取措施增强小学科学教育师资力量。首先,应加强专职教师的专业和实验培训,提高农村科学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其次,应引导更多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去任教,充实农村教师的新生力量;再有,应有计划地组织农村老师和县城骨干教师交流学习,促进农村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高素质的师资力量的培养,能够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强力基础。(2)加大农村小学财政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实验室建设是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基础性条件,教育管理部分应以提供专项资金的形式引导农村小学实验的建设和更新维护,加强标准实验室的建设,为科学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界事物的初步能力和进行科学实验的初步技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加大优质精品课程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首先,将优质课录制成视频或者网络远程教学,使偏远地区学生也能接受优秀老师授课;其次,教学课件、案例等资源共享,能够帮助农村科学老师更好的准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再有,应组织农村小学集体备课和网络教研,多渠道共同开发教学资。小学科学精品课建设能够使农村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学资料,加强其对科学知识进行理解,促进其科学素养的提高。(4)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提高教学实效农村小学处在一个较为广阔的自然空间,科学教学应充分利用乡土教材,学校周围的蔬菜大棚、养殖场、花卉种植园等就是一个天然的科学课程实践基地,在天然课程课堂中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探究自然可以提高农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科学教学应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积极安排家庭小实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验竞赛和体验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3.小结

第3篇: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依据;实践方法

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课程是为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知识素养,观察和实验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和有效手段。但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在成长阶段,认知水平有限,认识事物一般先对事物的外部特征和一般的外部关系进行认知,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科学教学。

一、小学生科学认识中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观察实验是科学活动开展的前提,首先需要对自然界中的客观事实及规律进行探索和认识,并以此作为科学探索的依据。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观察实验能够帮助认知水平、个体经验有限的小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认识和学习科学课程内容,发挥出辅助教学的作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注重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观察总结分析各种科学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由此可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将观察实验作为开展科学教学的环节之一是很好的思路与途径。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及认知水平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同时其科学知识储备较少,所以在学习科学课程中难免会受限于个人条件存在迟滞性。因此,通过观察实验丰富学生的客观事实经验,使其能够有所准备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时效性。首先,科学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需要以观察实验所得的事实数据作为参考依据,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观察实验并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使其获得经验性知识,并能够有效结合自身所具备的知识促进正迁移学习,不仅完善了学生原有相关的知识系统,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有显效,树立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以所观察的事实检验书本知识更能加强印象,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其次,观察实验是学生带着一定具体目标展开的活动,能够促进其观察、分析、总结及验证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过程形成系统性认识,而不是片面、间接、单纯地接受经验性知识,既满足了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适时培养了其实践能力与探究思维,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操作方法

(一)加强证实因果关系的观察实验

就一般证实因果关系的观察实验的验证方法来看,都是通过对实验中的现象与特点进行归纳与演绎而得出其内在的因果关系。在观察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用归纳法就可以掌握科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科学知识,能够有效说明小学科学知识是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共性,增加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和科学教学的积极性。通过演绎法来对观察实验进行设计,学生通过在逐步的实验中对科学知识进行验证,可以有效地增强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虽然归纳法与演绎法对于促进观察实验的设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二者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归纳法是通过学生的观察与实验实现其目标,从而对实验进行总结,并对结论进行归纳;而演绎法则是从科学教材中的结论出发,通过设计和实际观察实验来对该结论进行验证,看该结论是否合理。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学习中,为了能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般性的科学理论,并能同实验结合起来设计和选用科学的实验设计案例,使小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对科学知识产生正确的认识。但需要注意,教师在设计和践行实验时要保证实验案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觉特性进行科学教学的观察实验设计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进行设计时,不仅要结合教材设置内容,还要遵循小学生认知外部世界的感觉与知觉上的特点与规律,使学生能够调动其感官系统进行认知与情感体验,从而实现良好的科学观察实验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将学生的感官系统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观察实验产生积极的兴趣与求知欲。在应用该方法对观察实验进行设计和实践时,教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对象放大化。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要将观察实验中的对象进行合理的放大化,尤其是要将关键特点采取放大化的处理方式,这样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就可以准确地把握事物特点。(2)对象有机转化。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尚未培养起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将观察实验中不清晰的对象向清晰化转化,将抽象的概念用更加具象化的形象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通过更加直观的形象获得科学认知。(3)对象之间和实验的对比。通过在观察实验设计中设计更具对比特征的实验,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更加明显,学生更容易形成科学认知。

(三)加强探索因果关系的观察实验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自然中各种变化的因果关系,一般使用归纳法。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归纳法为思想设置实验,发现客观的因果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特点,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如下三种:(1)求异法。这种方法指的是针对某个因素的存在与否而造成特定现象的产生与消失进行观察与对比。设置观察实验时,应当在相异环境中选择差异性较大的现象进行观察。(2)求同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在相异环境中,存在共同因素的同时也存在共同的现象,就可认为此因素是这个现象存在的原因。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有许多具体概念,为了发现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因素,可采取求同法进行实验的设置,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它们的共同因素。(3)共变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当某个因素的变化与否会引起特定现象的变化,就可认为这个因素与此现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针对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存在互相影响关系的概念设置观察实验时,可采取共变法。设置实验时,需要以包含特定规律的观察实例为基础,改变某个因素后研究对应的现象变化,从而发现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归纳法中几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具有着各自的特点,在设置观察实验时,应当按照科学教学的对象与目的等具体因素,选取恰当的方法。总而言之,通过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堂的观察,可以得知开展小学实验教学课程是为了能够对其中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求证与证实。教师通过不断完善观察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对影响观察实验的设计和实践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能在设计和践行观察实验活动时进行改进与干预,进而提高观察实验设计和实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促进小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科学知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伟.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7).

[2]任凤芹.有效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小学科学教学方式实验设计[J].当代教师教育,2012(2).

[3]周敏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方法探微[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7).

[4]岳金贵.浅谈如何搞好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验设计[J].学周刊,2015(19).

第4篇: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 高效课堂 教学研究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只是运用画笔画一些简笔画,然后让学生进行临摹,这不但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基于此,新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创作力,注重多元化的引导方式,以此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案。

1教师具有新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创造出有活力的美术课堂。在这方面首先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培养方式的改变,美术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只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把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达出来。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注重对小学生美术方面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美术知识掌握量的提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想象力和表达力的教学,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压制每一个学生的自身个性。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对小学美术进行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增加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不断的美术实践,提升美术绘画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指引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在新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树立起与学生平起平坐的意识,同时积极的参与到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让老师体会学生的学习感受[1]。

2教师要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展现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形式,尊重学生的成长个性。小学美术学科有几大特点,第一是对绘画的线段使用以及色调使用进行讲解;第二各种绘画都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减少绘画约束,注重学生主观性的表达;第三,在绘画中学生可以更加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夸张思维,创造出奇特的绘画作品。因此,教师要卓有成效的将上述几点重点把握,减少对学生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爱美术课堂。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不能从传统的从学生作品与课本作品的对比度来评价,在创造出新的评价办法,着重考虑学生绘画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想象力和事物表达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若教师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从此能够主动绘画,喜欢绘画[2]。

3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创设美术教学情境

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而进行各种学习活动,针对这一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对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利用最新的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材过于枯燥、单一的现象。多媒体教学方式集合了图片、声音、视频等等方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增添了不少乐趣,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利用多媒体讲述美术知识,需要教师精心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别处转移到美术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出无限的课堂价值。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仔细推敲创设教学情境所能够引起的教学价值,不能单纯的为了谋和新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都要设置教学情境。首先,在课堂导入上。教师在开始一节课之前,用影像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课堂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分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勇敢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鼓励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思想进行研究。与此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随意驳斥,损害学生的学习信心。其次,美术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多种真实的美术图片,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去创作,让学生感受绘画的的深层次魅力。同时,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和艺术修养[3]。

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模式对各个学科都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中所蕴涵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和交流,勇敢说出自己对美术学习的见解,这些都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办法。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希望在以后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目标,然后为自己的课堂有效性教学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冬红.追寻课堂教学的“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校园(理论版),2011(3):115-116.

[2]王志峰.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4):142.

第5篇: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措施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提高理解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究的课题。

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家长对成绩的关注远胜于其他方面。因此,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性,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

2.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学校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和意见。而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正是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小学语文教学能更好地完成既定任务和目标。

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终归是一种语文教学方式,即在有限的45分钟里,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而无果”

应试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迫使学生吸收知识,以便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仅仅是对着课本进行讲解,没有运用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致使学生思维疲劳、内心排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学生“学而无效”

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被动接受,而且教师往往为了在课堂上扩展知识面,向学生讲授更多的东西。但是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教师讲授的内容,导致学生无法提高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三、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措施

1.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做好教学计划,明确授课内容。一是查阅资料,扩展课文知识面;二是安排好课堂教学环节,分配好上课时间,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三是做好活跃课堂气氛的准备,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高效的听课状态。教师进行全面的课前准备,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做好课堂安排,扩展课堂知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只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教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安排好教学内容,注意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效率的核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着主动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高效课堂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导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文、查字典,对课文有初步的理解,然后教师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相关问题。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的《词两首》时,通过学生小组阅读的形式进行教学,讨论诗句的意思,教师则对作者的背景作交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4.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和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实现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高效语文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雪霞.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微[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5):134-134.

第6篇: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范文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实验教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佳途径,实验能让学生直接参与并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

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是课上还存在着以下几点实验教学低效的现象:

1.学生的常规养成缺乏训练

我们知道好奇、贪玩、好动是小学生这一年龄的特点,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老师还没宣布开始实验,有些学生已经按捺不住要摆弄一下实验器材。在瞎摆弄的过程中孩子一无所获。平时实验教学课上对学生常规的培养尤其重要,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的有所收获。

2.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缺乏科学思维

学生对实验探究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活动上,在活动当中,并没有参与科学的思考和探究。因此,一般课上,学生实验活动热闹有余、思维不足,科学实验的更重要的任务建构知识层面缺失,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后续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3.实验活动中学生缺少合作,只是旁观者

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小组合作是主要的活动形式。我们经常会发现,合作当中有小组成员不发表意见,不参与讨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一些学生只作为旁观者在一边观看,没有合作和参与意识。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承担全部探究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角,其它学生成了观众。所以在实验的设计中我们就得考虑这部分人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也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因此,要想让小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收获大量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策略。通过教学研究分析总结,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实践,μ岣呤笛榻萄в行性有一定的效果。

1.明确课堂要求,规范学生课堂行为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保证一堂课的高效有序,首先要有明确的课堂纪律和要求。只要常规落实到位,我们的科学实验就有了保证。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规则和要求的监督约束,自然能初步遵守,慢慢地习惯这样的科学课堂学习,在实验活动时,能控制自己的音量,就不会自由散漫。对于小学生,只要耐心教育,树立榜样,经常提醒督促,慢慢课堂就会规范有序。

2.合理分组,人人参与

科学实验小组合作探究是主要的形式。要想达到实验的高效,首先分组要科学合理,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促进;三是培训小组组长的组织和调控能力,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组内人员分工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实验员。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小组成员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小组内积极配合,团结合作,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3.评价机制多元化

首先,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教师能对学生的回答或展示作出诊断性评价,让学生明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或表达中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其次,教师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看到学习小组的成绩。做到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的有机统一。教师通过对小组整体评价,促进小组团结合作,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让突出小组带动其他小组,最后达到全班积极互动、合作探究的和谐场面。

再次,课上除了教师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评价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生之间的言语和评论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这样学生之间就会树立榜样,对于实验教学更有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不会倾听,不能很好的关注同伴在观察方法、语言表达、操作技能等方面的长处。培养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评价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尽力拓展相互合作的空间,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

第7篇: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学习氛围 学习习惯 因材施教 小组合作学习

一、前言

科学作为一门向小学生普及基础科学知识的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对小学科学课程展开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阐述。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要注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时刻把握学生的感受,重视学生全方位的提升;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所表述的内容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立刻批评指正,应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总之,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教师的个人情绪也是影响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教师进入教室后,应时刻保持微笑,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学习,保持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个人情绪是影响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教师如果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一味采用古板的教学方法,整天板着面孔,将无法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不符合新时代科学教学的发展要求。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课堂教学才有成效。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阶段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着其日后的学习生活。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主动学习者。具体可以从课前和课后两个阶段来培养。其中,课前主要是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内容进行预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将所预习的内容进行一个总体的梳理,将不易理解的内容和重难点做上标记;第二,在课堂上学生要重点听取教师对重难点的讲解,尤其要注意倾听预习中自己不懂的地方,如果学生在教师讲完还有不明白之处,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直到弄懂为止。课后主要是培养学生巩固知识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通常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针对性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初步阶段,教师需要全程参与进来对学生进行监督,避免学生半途而废,直到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

四、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合的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归结起来,就是因材施教。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将学生分为优等、中等、一般三个层次,并为各个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针对优等生,应为其设计深层次的学习目标,注重其能力的发展;针对中等生,在一般基础之上可以设置一些高层次的知识内容让其完成;针对一般生,教学目标定为巩固基础知识就可以了。这样设计教学目标,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其次,由于教材更新的滞后,很多知识较为陈旧落后,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差距,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与时展相联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只有如此,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科学课程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分组时,应尽量保证每组都包含优秀、中等、一般三个层次的学生,以优生带差生,保证各组的实力均衡。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负责分配小组任务,组织小组讨论,约束小组纪律。分配小组任务时,要保证人人有事做,避免有人偷懒“搭便车”。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展开相互讨论,直到达成一致意见,在总结汇报时,可以推选一位代表发言或展示。此外,小组之间也可以展开竞争。这样一来,全班学生都能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在学生小组合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予以帮助,对于共性问题应集中讲解,对于个别问题应针对性指АW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教育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六、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

虽然教学改革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必不可少。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质量,最关键的是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现阶段,很多学校的科学教师都是老教师,虽然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教学观念落伍,教学手段落后,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也无法教给学生最新的科学知识。

因此,学校应注意引进年轻的人才,充实科学教师队伍,并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丰富教师的科学知识,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以提高科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此外,还要为科学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并与一些高校展开合作,要引进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最新的教学技术,全面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科学课堂教学效果。

七、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科学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科学教师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放在教育主体地位,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个性而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伊华.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Z2):1.

第8篇: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念;德育渗透;探讨

对于在小学数学中如何高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一直是数学教师探讨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结合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做到有机的德育渗入。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目的,并且要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正确的生活理念,努力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习惯,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1.有机渗透原则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时,应该根据所要传授的具体内容,与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德育的理念,因此,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绝对不能脱离实际的数学知识,搞形式主义的思想教育。

2.有序渗透原则

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并且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应该教育不同的德育内容,而且要抓住小学生对事物认识的规律,从而将德育以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步地渗透,这样才能使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理解德育知识。

3.适度渗透原则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侧重内容的教育,因此要注意德育对于学生来讲的可接受性以及主次分明的特点。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1.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

对于学生德育思想的渗透要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将思想教育与数学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中,一定会有一些比较著名的科学家,例如,华罗庚、陈景润等,他们都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奋斗以及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对中国的数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他们的事迹与精

神,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积极进取的精神。

2.注意联系实际进行

对于德育仅靠教师口述是远远不能达到实际效果的,由于小学生对于一些比较深刻与复杂的词汇理解得还不是很透彻,很可能出现学生对教师所要教育的内容无法全面的了解,从而大大降低了德育的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德育过程中应该与实际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计算准确不出差错的先进事迹以及我国古代和现代一些数学家刻苦学习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等,从而达到对小学生的教育作用。

3.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例如书写要规范、学习要认真等,就应该从自己做起认真地写板书,树立学生心中良好的榜样,从而达到德育的

目的。

总之,对于数学中的德育,教师应该结合数学知识的具体内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观、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从而达到德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庆超.论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J].飞:素质教育版,2013(10):202-203.

第9篇: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范文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课堂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模式多为“满堂灌”,教师讲的“照本宣科”,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这种课堂模式,不仅造成教学效率低,而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极可能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丢失,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基础阶段。由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响应新课标的号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型课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独立学习的指导者,帮助小学生尽情地去探究科学的世界。例如,教师在教学“它们是什么做的”这一章时,其中几小节内容涉及到生活中常见的纸、金属等材料,教师如果在课堂上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告诉学生什么东西是哪种材料,学生的印象可能不会深刻。教师可以在正式开始本章内容学习前,利用第一节课做一个引导,向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教室中的物品,说说他们是什么做的”,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种类,之后分组进行汇报,师生共同点评,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结果,作补充总结。这样不仅为之后几节课时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而且在这样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力都被带动起来,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去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面向社会,贴近实际生活,锻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来源于社会生活,同时又作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在小学阶段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成长以及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启蒙与奠基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科学本身的特性,将科学教学与实际社会生活脱离开来,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面向社会,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将课堂与生活相融合,培养学生探究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比如,在教学“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一章时,教师可以安排课下作业为“寻找家周围有生命的物体”,让学生制作一个表格,要求写上物体名称,发现地点,也可以拍摄照片,第二天在课上进行展示汇报,师生共同交流,评出寻找的最正确数量最多的一名,进行表扬奖励。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安排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到生活中亲自去寻找认识动物、植物,看看生命世界。这样面向社会生活的教学,使单一的课本知识变得丰富多维,让学生更具体可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问题的意识。

三、重视强化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