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黄疸的表现和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作者单位:471000河南省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是新生儿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的皮肤及巩膜等黄染的现象,严重者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新生儿黄疸因得不到患儿家长的重视,因此加强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加强有关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年龄1~28 d,其中男35例,女25例;其中早产儿3例,足月儿57例;剖宫产48例,自然分娩12例,出现黄疸时间7 d 15例;胆红素生成过多者35例,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者15例,胆汁排泄障碍者10例。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表现为轻重不等的面目及周身皮肤黏膜黄染。
1.2 病因 围产因素25例,包括窒息、缺氧、低血糖、头颅血肿、红细胞增多症、胎膜早破、早产等;感染因素18例,包括肺炎、脐炎、尿布皮炎、败血症、脓疱疮、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多因素混合7例;母乳性黄疸5例;原因不明3例;新生儿溶血病2例。
1.3 治疗与转归 本组患儿均给予光疗退黄、抗感染及控制溶血等病因治疗;本组60例患儿均达光疗指征,血清胆红素>205~256 μmol/L(12~15 mg/dl),采用蓝光进行治疗,8~12 h间断光疗即每天照射8~12 h,停16~12 h,注意保护双眼和生殖器,用黑布遮盖,若出现青铜症,停止光疗。胆红素下降到7 mg/L以下即停止治疗。利用静脉推注丙种球蛋白抑制作用防止新生儿溶血,用量500 mg/(kg•d);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 mg/(kg•d);其中有2例患儿血清胆红素≥342 μmol/L(20 mg/dl),在光疗的基础上给予碱化血液、白蛋白治疗,预防胆红素脑病。本组60例患儿治疗3 d后,治愈12例,有效4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详细掌握患儿的黄疸发展状况,对于生后24 h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发展迅速的患儿应高度重视,避免溶血症及核黄疸的发生。做好患儿的排便及进食记录,观察新生儿吮吸力等反应是否正常,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食欲差、吮吸无力、烦躁不安等情况,护理人员应耐心喂养,保证新生儿的热量供应,必要时可静脉点滴10%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
2.2 蓝光疗法的护理 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称体重,检测生命征及观察大便情况。光疗前,给患儿洗澡、喂奶、更换清洁尿布、剪短指甲、处理脐部皮肤、带好眼罩并保护好会阴,避免新生儿烦躁不安影响治疗效果。调节蓝光箱内的温度为28~30℃,湿度55% ~65%,将患儿放入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的位置,调节好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光疗期间每隔2~4 h测生命体征1次,注意体温变化,根据测得的体温随时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患儿体温在36.5℃~37℃;光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注意观察黄疸部位程度的变化,皮肤有无发红、干燥、发疹,尿、大便着色与性状;保持水分营养的供给,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乳,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儿高2~3倍,故应在奶间喂水并观察出入量;经常为患儿更换,使全身皮肤均匀受光,可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时应有专人护理,以免口鼻受压影响呼吸。
2.3 新生儿抚触和游泳 新生儿抚触是通过抚触的双手对新生儿全身的皮肤以温和良好的刺激。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增加婴儿的哺乳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胎便排泄,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抚触,每日2次,每次10~15 min;游泳时水波对皮肤的刺激能对新生儿的外周血管起到按摩的作用。另外游泳时水对胸廊的压力使新生儿的肺活量增加,对胸廊的发育有良好的作用。
2.4 健康教育 细致地向家长讲解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病情的转归以及蓝光疗法的治疗意义等相关知识,让家长认识到此病的严重性,向家长说明此病可能会带来的后遗症,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和智能的开发,教家长一般的护理措施。
3 小结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因素引起,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围产因素及溶血因素为主,晚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感染因素及为母乳性黄疸为主。其病因复杂,临床应注意治疗要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护理人员应加强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只有早诊治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黄疸对新生儿的损害,改善预后。
参 考 文 献
[1] 王玲.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对照研究.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 201203.
[2] 江莉.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研究.实用临床医学, 2008,9(3):77.
[3] 包克珍.10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西南军医,2010,12(1):4243.
新生儿黄疸属于一种新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指因胆红素代谢紊乱而造成的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以黏膜组织、皮肤组织发黄为主要病状表现。新生儿黄疸临床可诱发母乳性黄疸、肺炎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情况严重时会损伤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患儿死亡[1]。因此,对新生儿黄疸患儿予以及时的诊治和辅助护理意义重大。得当的辅助护理措施是提升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接对部分黄疸患儿实施了抚触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 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 [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抚触护理主要指通过护士双手对新生儿皮肤进行系统、合理的抚触,使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感应到良性刺激,从而产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理效应。新生儿刚从母体中分娩出来,对于全新的环境,其身心都需要一个调节与适应的过程,因此,对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很有必要,特别是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加强抚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抚触,可以使新生儿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定期对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不仅有益于新生儿的情感开发及生理发育,还可以改善新生儿免疫功能,调节新生儿睡眠质量[3]。尤其在缺氧、脱水等病理状态下,新生儿黄疸患儿病情发展较快,通过抚触护理可以使其神经分泌系统、机体免疫系统得到调节,确保患儿内分泌平衡,从而降低病理状态对患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在抚触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把握好抚触时间点与抚触手法,以患儿舒适为基础,对患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抚触。据临床实践显示,抚触护理可以有效刺激患儿迷走神经,提升胃肠道内胰岛素、胃泌素的分泌量,促进肠胃蠕动,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4]。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时期最常见,发病率高达34. 94%。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则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对该病采取中医治疗、预防、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0月我所在实习医院出生的部分新生儿黄疸病例,共9例。其中生理性黄疸6例,病理性黄疸3例。根据临床表现,轻度黄疸5例,中度3例,重度1例。患儿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0天。9例患儿中,足月儿6例,早产儿3 例;女婴4例,男婴5例。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
每天在护理时至少要测4 次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若发热说明有并发症产生,应及时处理;嘱产妇及时给新生儿供给奶水,注意患儿吮乳情况,若患儿吮乳有力,进食量亦可,并多喂水保证热量供应。在护理时应注意脐部清洁,并每日勤换柔软的尿布。
1.2.2重点护理
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其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消退及加深时间等。若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其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
1.2.3 辨证施护
护理人员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施护,如湿热熏蒸型选用茵陈蒿汤加味;感受邪毒型选用犀角散加减;寒湿阻滞型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瘀血内阻型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2结果
(1)护理结果。全部病例均痊愈,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随访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2)护理疗效判定依据高等医学院校4版教材《儿科学》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umol/L,早产儿>256umol/L为病理性黄疸;如小于以上数字则为生理性黄疸。痊愈:辨证施护后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17.1umol/L);好转: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17.1umol/L);无效: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持续不降。
3讨论
中医认为:黄疸的出现多由孕母感受湿热或寒湿传入胎儿,或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无论孕母怀胎,还是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而致病发病,皆有湿在其中。其治法为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湿则化之、祛之。临床常将其分为湿热熏蒸、感受邪毒、寒湿阻滞、瘀血内阻四个证型进行治疗。
祖国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护,而中医护理的关键也是辨证施护,在本组患儿的治疗中,中药茵陈至为关键。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是治疗黄疸的主药。由于其作用突出,故可配伍用于各型黄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因此,茵陈在治疗黄疸时,是必不可少的药物。在辨证治疗新生儿黄疸要注意小儿年少,用药时宜轻宜小,中病即止。虽然用药是医生的职责,护理人员也要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对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很有帮助。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因此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其颜色是逐渐加深,还是逐渐消退,加深及消退的时间等。如果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且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闻尿味臊淡或重,如颜色深黄,尿味臊重,说明湿热较重;如颜色淡黄,尿味不大,说明其湿热不重。患儿大便的颜色为黄色味大,说明其热象较重;若为灰白,说明有瘀血内阻。
总之,新生儿黄疸除给以及时积极治疗外,临床护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辩证施护,更能有效地促进黄疸婴儿的康复,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本组9例新生儿黄疸经合理的护理,收到很好的疗效,说明辨证施护在本病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效果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等症状[1]。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有手足徐动症,听力下降,智力落后,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2]。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可以降低黄疸的发病率,同时可提高光疗法和中西结合疗法治疗黄疸新生儿的康复率。因此,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非常重要[3,4]。本研究以80例处于治疗期黄疸新生儿,研究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本院分娩的足月(孕周>37周)新生儿黄疸80例,男45例,女35例;就诊时日龄为13.8±3.5d,体重2.1-4.8kg,发生黄疸时间3h至27d(12.3±4.0d);血清胆红素水平196μmol/L-270μmol/L(235.0±18.5μmol/L);排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孕周、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前期评估 了解患儿胎龄、出生日数、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质量、喂养、保暖情况及巩膜、皮肤黄染程度;有无头皮血肿;询问患儿家长体温、吃奶情况、大小便颜色和次数及有无服用药物。
1.2.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光疗法进行治疗。使用宁波戴维XHZ-90单面160W光疗仪,采用波长425-475nm蓝光,灯管距离患儿皮肤33-50cm。
1.2.3 护理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给予早接触、早吸吮,均为24h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除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外并给予抚触护理,按照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抚触,同时新生儿出生24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选择专为婴儿游泳设计的游泳圈和游冰池,室温调26-28℃,水温38-41℃,每日1次,每次15min左右。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在旁协助新生儿伸展肢体)和婴儿自主游泳。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向家长解答黄疸的病因、性质、护理及预后,解释提出的问题,减轻心理负担。让患儿与父母接触,增加情感联结,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排便量,第一次排黄便时间。同时观察两组病人对于光疗法的疗效及胆红素下降幅度。显效:黄疸完全消退;有效: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在136μmol/L-171μmol/L;无效:皮肤仍黄染,血清胆红素水平>205μmol/L。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1 护理干预对排胎便的影响,见表1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排胎便变化,结果显示首次排胎便时间缩短,每日排胎便次数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排胎便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首次拍胎便时间(h) 每日排黄便次数(次)
观察组 45 44.3±11.2 7.1±1.2
对照组 35 73.5±12.5 4.3±0.9
2.2 护理干预对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见表2 观察两组黄疸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5.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5 28 14 3 93.3%
对照组 35 23 7 5 85.7%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治疗,否则有引发核黄疸的可能,同时,必要的护理干预对于黄疸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排胎便变化,首次排胎便时间缩短,每日排胎便次数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
由于家长对于黄疸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正确的健康宣传非常重要的。注意让家长思想上重视黄疸,并掌握其临床表现和发病的原因,及时检测方法可以指导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喂养情况,以及婴儿身体各部分的的颜色。作为医护人员必须获得父母的信任,并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及时发现病变,并积极与合作医院做治疗和护理。本研究中观察80例黄疸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黄疸患儿的康复率。同时,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可治愈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针对不同病因对黄疸患儿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并向家属做好健康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兰海英,夏爱红,唐丽华.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分析护理研究[J].2011,18(8):110-111.
[2] 张玉霞.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6):1447-1448.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笔者从2004~2005年家庭访视中,对20名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均能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 13名,病理性黄疸7名。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2.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2.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2.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3观察与护理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3.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3.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3.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6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治疗时,婴儿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裸露,持续时间1~4天。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6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俗称黄疸, 是新生儿一种常见的疾病, 产生其症状的根源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 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因此会出现巩膜、皮肤等部位的黄染[1]。一般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3~5 d, 大多数足月新生儿在2周内症状会自行消退, 但是有一部分患儿胆红素在血清中含量过高, 引发胆红素脑病, 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2]。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理性)均应积极处理, 尽可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3]。对蓝光治疗的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理性)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1月治疗的6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血清胆红素值介于250~300 μmol/L。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 各30例。干预组中男12例, 女18例, 平均日龄(4.58±0.43)d;治疗前平均血胆红素水平(271.1±12.9)μmol/L, 出生时平均体重(3.37±0.55)kg。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4例, 平均日龄(4.50±0.37)d;治疗前平均血胆红素水平(272.4±14.6)μmol/L;出生时平均体重(3.52±0.50)kg。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为足月儿, 无窒息或G6PD缺乏或新生儿ABO溶血等疾病。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①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均采用双面LED蓝光灯光疗。根据患儿个体情况调节箱温、相对湿度50%~60%[4]。患儿入箱前清洁患儿皮肤, 做好眼部及会阴的保护工作。尽量保持患儿光疗期间安静, 及时给予安抚。每次进行光照治疗前均应使用经皮测胆仪测量患儿的胆红素值。光疗时间8~12 h, 根据医嘱确定治疗的时间。②药物治疗:采用苯巴比妥片(3~5 mg/kg?d)口服, 以提高肝细胞的微粒体活性, 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变成结合胆红素。蒙脱石散(1.0 g/kg?次)口服阻断肝肠循环[5]。
1. 2. 2 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给予患儿光疗的常规护理, 干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改良抚触、加强皮肤清洁护理及加强对家属进行黄疸宣教等综合护理措施具体为:①改良抚触方法及要求:在常规抚触基础上加强与患儿的交流。抚触室播放轻柔舒缓音乐, 抚触人员注视患儿, 做到眼神交流。同时抚触人员与患儿轻声说话, 给予语言刺激[6]。②对家属宣教:向患儿家属讲解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 告知患儿家属新生儿黄疸发生的病因临床表现及严重后果, 开展黄疸健康宣教及护理指导。③皮肤护理:蓝光照射容易引起腹泻, 从而对肛周皮肤可能存在刺激, 每次便后用湿巾或温水清洁臀部。勤换尿片保持臀部皮肤干燥。④蓝光箱内圈形鸟巢或放置柔软玩偶使患儿感觉舒适安全[7], 防止其头部手或足部撞到箱内硬物。⑤同时1~2次/d脐部护理, 以防感染导致黄疸加重, 影响光疗效果。
1. 3 观察及评价指标 每天皮测皮肤黄疸指数2~3次。同时在光疗过程中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水分丢失过多、皮肤损伤及哭闹等蓝光治疗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光疗反应发生情况 干预组患儿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皮疹、失水增多、皮肤损伤、烦躁不安的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胆红素值及黄疸消退时间 干预组患儿经治疗2~5 d后, 经皮测胆红素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干预组患儿的退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关键词】舒适的护理;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
新生儿黄疸在产科的发生率比较多,是由体内胆红素增高所造成,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的黄染。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建议在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上可首先考虑采用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1],在临床的实践中也证实,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简易、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把患儿裸睡在光疗箱的硬板上,还要用黑布把眼睛遮住,母亲也不能接触患儿,该变了常规的喂养方式,导致患儿出现心理上的不适、烦躁,以致患儿苦恼,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蓝光治疗的效果,要对患儿进行舒适护理,这种护理模式强调护理的个性化、整体性及实效性,追求在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方面达到最佳的状态,也有研究证实,舒适护理对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有较好的效果。笔者对发生新生儿黄疸接受蓝光照射的患儿进行了舒适护理,并与常规护理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保健院儿科新生儿黄疸并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29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过去没有发生过窒息,也没有合并其他疾病。其中168例为男性患儿,126例为女性患儿,年龄3-11d,平均7d,入院时体质量2150-3950g,经皮测黄疸指数为22.3-25.7单位,有光疗指征。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149)和对照组(n=149),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基本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儿都接受蓝光照射治疗,治疗时间为24小时。对照组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方法。
2舒适护理
2.1蓝光治疗前的舒适护理护士在治疗前要考虑到患儿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预防性疏导。在治疗前患儿的家长一般会更为紧张,向护士询问很多问题,护士要有耐心并有针对性地解答家属所提出的疑问,告诉家长患儿会在安静、舒适的状态下接受蓝光照射治疗,以消除家长的顾虑,取得他们的配合。
2.1.1外环境要舒适治疗室内要定期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还要定期消毒,以保持地面及设备的洁净,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4-26℃,湿度保持在55%-65%。蓝光治疗设备要洁净,功能正常,治疗前要检查好灯管的功率及亮度,箱温调试在32-34℃,在箱内婴儿床的四周用软布覆盖,避免因新生儿活动而引起撞伤。2500g以下的新生儿使用“鸟巢”。
2.1.2新生儿舒适准备治疗前要给患儿洗一次温水澡,要剪短患儿指甲,并为其戴上棉制手套和足套,避免患儿情绪躁动而用指甲抓破皮肤。给患儿换上清洁的尿布,头部枕卜头圈,避免头部直接接触玻璃板引起患儿不适,用黑布眼罩把双眼遮住,防止损害视网膜。还要用尿布把会阴及部遮盖,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尿布松紧度要适当,防止造成患儿的烦躁,使其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治疗。
2.2治疗时的舒适护理
2.2.1变换患儿在接受治疗时长时间保持一种会压迫对该部位皮肤,引起不适,还能造成皮肤的压疮,甚至导致头颅畸形。患儿不能自行变换,所以护理人员须每小时给新生儿翻身一次,左、右侧卧位,仰卧位与俯卧位交替,并尽量使皮肤最大面积接受蓝光照射。
2.2.2心理的舒适护理新生儿出生后要经历一个与父母相互认同的连结情感过程,但因为患有黄疸需要接受治疗,而不得不中断这种情感连接过程,影响到新生儿社会心理的发展;在接受蓝光治疗的过程中患儿要裸睡在光疗箱的硬板上,双眼还要用黑布遮挡,不能接触母亲,也不能接受正常的哺乳,因此,患儿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情绪躁动,表现为苦恼。此时,护士可以对患儿的手背、头部及背部的皮肤进行抚摸,用轻柔的语言和患儿交流或为其播放轻柔的音乐,还可把患儿抱在自己的怀中,使其有一种安全感,平静其心态,并让其在心理上感到舒适。
2.2.3喂养的舒适护理新生儿的饮食没有形成一定的习惯或规律,一般是根据其需要来喂养,每次喂奶以其不愿继续饮食为度,同时加用适量的温水。患儿在接受蓝光治疗的时候会该病喂养方式,患儿会表现的不适应,此时,护士需要耐心地喂养,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护士要通过喂奶来刺激患儿吸吮-结肠反射,使肠蠕动增强,缩短肠内容物的停留时间,减少胆红素在肠内的吸收。由于小儿的胃呈水平位、食管比较短、咽-食管括约肌不关闭等生理特点,造成小儿易发生溢奶。因此,在蓝光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对患儿抱起拍背,否则会造成溢奶而影响治疗,在喂奶时宜取右侧卧位,也不要让空气吸入胃内,以避免溢奶或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对患儿的呕吐物要马上清理,以保持正常的治疗。在患儿胃纳量饱和仍有哭吵的情况下,可给予安慰奶嘴。
2.2.4皮肤的舒适护理患儿在接受治疗时面临的环境较为陌生,一般会哭闹或紧张,出较多的汗,护士要把患儿皮肤上的汗液及时擦干,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防止患儿发生感冒。蓝光照射还会导致患儿的皮肤上出现斑丘疹伴有大量汗出,护士除了要擦汗外还要注意预防皮肤发生感染。为了避免因尿液浸湿脐部造成感染,要勤换尿布。治疗过程中患儿大便,要更换尿布,还要彻底清洗臀部,避免红臀的发生或发生感染。
2.2.5蓝光治疗时静脉输液的舒适护理患儿在接受蓝光治疗时隐性失水增加,补液量要超过常规补液量的10%-25%,充足的液体供给能增加患儿尿量,利于排出水溶性胆红素,降低血清胆红素。同时还要注意补充水及电解质。笔者所在科使用BD第四代小儿静脉留置针通过头皮浅静脉,手、足背部静脉输液,不用多次穿刺,减轻了患儿的痛苦,还能通过微泵来调控输液速度,均衡输液。治疗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常规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还要仔细观察患儿的体温,每2小时测量1次体温,还压依据患儿体温的变化还调节箱温,还要警惕因光疗或输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2.3光疗后的舒适护理在光疗结束前预热患儿用的衣服,光疗结束,及时把患儿用衣服包好,轻柔地把患儿抱出箱外,轻柔地摘取眼罩,还要给患儿擦身或洗澡。观察患儿皮肤有无破损,皮肤的颜色是否正常,还要观察皮肤的黄染情况,其他的还要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肌力及饮食情况,把观察到的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2.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睡眠情况、患儿体重及黄疸指数,黄疸指数取经皮测黄疸仪测上额及前胸部两点的平均值。
2.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3结果
4讨论
舒适是人们的基本需求,正常的人舒适能得到满足,但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来说非常缺乏舒适感,患儿不能通过自我去满足,家长也不能给予,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相应的照护。比如患儿在饥饿的情况下,护士可以帮助喂奶,在苦恼的时候,护士可以通过抚摸和其交流或奶嘴安慰来缓解患儿的情绪,奶嘴安慰还能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患儿对疼痛的反应,增加患儿的舒适感[2]。本研究中,实验组患儿给予保持的舒适,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及喂养护理等护理措施相对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患儿的安静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
参考文献
一、新生儿黄疸什么时候消退?
新生儿出生3~5天可出现黄疸,一般来说足月儿在2周内黄疽消退,早产儿在3周内黄疸消退。在此期间新生儿吃奶、睡眠反应均正常,这称为生理性黄疸。如果黄疸存在的时间延长,超过以上所说的时间;或者黄疸出现得早,即在出生后1~2天内就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或者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这就要考虑是病理性黄疸了。
二、新生儿是怎样传染上巨细胞病毒肝炎的?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本病的病原是巨细胞病毒(CMV)。巨细胞病毒在人群中感染率高,育龄妇女感染率约50%,多数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感染途径有:①宫内感染即垂直传播,当妇女怀孕时病毒通过胎盘经血流、淋巴循环或污染的羊水感染胎儿;②产时感染,经过产道传播,因一些妇女的产道带有病毒,这些病毒对妇女机体本身无害,但却可污染产道分泌物,而且在妊娠期病毒排出率可以增高,胎儿经产道娩出时接触到污染分泌物而致病;③出生后感染,主要是护理人员的手、飞沫、用具、奶具、衣物等与患儿密切接触,其中携带病毒的母亲是最主要的原因。以上传染方式中,以宫内感染为主要传染途径,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死胎。
三、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患有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胎儿出生后可出现低体重、黄疸持续不退、皮肤出现小疹子、呼吸困难、肺炎、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小头、智力低下、听觉障碍、发育迟滞、瘫痪等表现。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查就可明确诊断。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引起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隐性杀手”。蓝光治疗(光疗)是新生儿黄疸的辅助治疗方法,疗效好、见效快,由于其操作简单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已被广泛采用。蓝光是一种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有效的方法,胆红素能吸收光线,由于蓝光的波长主峰是在425~475nm之间,光照对未结合胆红素比对结合胆红素的作用大2~3倍。蓝光疗法就是使胆红素经光照后氧化分解成水溶性胆红素,使之易于从胆汁及尿中排出,是治疗该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对新生儿黄疸要注意“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科从2009~2010年对10例血清间接胆红素值超过224・5μmol/L的新生儿进行光照疗法,均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09~2010年对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光照治疗。男7例,女3例,平均日龄5天,其中早产儿2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
1.2方法首先将蓝光床内水槽加入清水,接通电源启亮蓝光管,调节蓝光床内温度到30~32°C,相对湿度为50%,调节光管,使光管距离患儿为30~50 cm。患儿于暖箱中央,用黑色不透光布遮盖双眼及生殖器,以免造成损害。10例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均采用单面,每日1次,每次照射8 h。
2结果
6例经照射24 h后胆红素恢复正常范围,3例经照射40h后胆红素恢复至正常范围,1例照射后8 h出现大便增多,绿稀,未经特殊处理,大便自行恢复正常,且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余未见不良反应。
3护理
3.1光疗前的准备
3.1.1心理干预因患儿是接受蓝光治疗,家属难免会存在顾虑,担心光辐射对患儿的影响。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此项治疗方法,介绍治疗效果,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3.1.2外环境的准备病室内洁净、通风良好,配备中央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光疗箱清洁、完好,普通灯管式光疗设备使用前先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应及时调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光疗箱先预热,调试箱温33~34℃,并以软棉布覆盖、固定于箱内准备放置新生儿头部的一侧,防止新生儿活动后撞伤前囟及耳、面部,待箱内温度在32~34℃时再将患儿放入。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开始时间,灯管连续使用2000~2500 h需要换新灯管。
3.2光疗时护理
3.2.1注意体温的变化新生儿的体温不稳定,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波动,每4 h测体温1次,根据测得的体温随时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体温在36~37.5℃为宜。保持光疗箱内温度恒定,一般在30℃左右,夏天防止过热,冬天注意保暖。超过30℃时,若患儿出现烦躁,要注意通风、降温。对体温异常者应及时处理。
3.2.2喂养的舒适护理新生儿尚未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多数情况下实行按需喂奶,每次以新生儿自觉饱感为宜。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光疗时不能抱起拍背而促进胃内空气的排出,易出现吐奶,因此喂奶时宜取侧卧位,使奶水充盈奶瓶前部,避免空气吸入胃内。为减少新生儿吸奶时耗费过多的力气,可人为地间歇数秒后再次喂奶,喂奶后协助新生儿取右侧卧位,减少吐奶的次数和窒息的危险。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小儿易哭闹、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多损失2倍以上,所以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全日总量的15%~20%。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及水的摄入。每日称体质量1次,以观察入量。
3.2.3皮肤护理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湿度在50%~60%。对于特别好动者,可遵医嘱肌注苯巴比妥,既可减轻黄疸,又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对于特别瘦小的婴儿,骶骨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肤受损,故应及时为患儿翻身按摩。加强巡视,及时给予擦干汗液、眼泪、呕吐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3.2.4安全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呼吸、脉搏变化及黄疸进退程度。观察患儿全身状态,有无腹胀、皮肤发红、皮疹、皮肤干燥、前囟凹陷、哭声、肢体活动姿势及吸吮能力。观察有无精神萎靡、拒乳、反应差、嗜睡等高胆红素脑病的早期症状,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3蓝光治疗结束时的护理出箱前,先将衣服预热,在给患儿穿好衣服;切断电源,除去护眼罩,抱回病床,并作好记录。
3.4光疗后护理光疗结束后应再行沐浴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皮肤有无破损及炎症,观察皮肤黄染有无反跳现象。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
4 讨论
胆红素能吸收波长为450~460nm的光线,并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通过胆汁、肾脏排出,蓝光是理想光源。影响光疗效果的因素:①皮肤暴露面积;②灯管与患儿的距离;③患儿是否便秘等。同时,光疗虽然比较安全,但也有副作用,如青铜症,光疗后影响胆管对胆红素的排泄,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68.4μmol/L或有肝功能损害时,皮肤呈青铜色,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并及早报告医生停止光疗,因此做好护理工作既能提高光疗效果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