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医疗与智慧医疗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社区医疗;登记管理;管理系统;数据库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205
通过对社区医疗管理系统相关工作人员的需求分析,我们明确了社区医疗管理系统在设计方向,软件需求,以及系统性能上的方向和目标,从而结合社区医疗系统相关工作人员需求分析以及更好设计系统来进行编码[1]。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尽量多和社区医疗管理系统工作人员交流,原因是最初的调研工作在日后的交流过程中会不断挖掘出新的需求,通过对用户的交流了解用户实时的需求,并不断完善该社区医疗管理系统,从而了解社区医疗管理系统工作人员最真实的需求,并在社区医疗管理系统中得到实现。与此同时,更要记录每个阶段用户不同的需求分析,这个过程是系统开发人员设计和实现社区医疗管理系统的有价值的考量[2]。我们也需要对系统做出准确的预算,并且将从用户需求抽象出系统所需要设计和开发的功能。
1 社区医疗管理系统开发有如下信息
(1)系统设计要求简洁实用,开发出对于用户十分实用的功能,与用户需求分析紧密联系,通过开发人员撰写实用,简单的社区医疗管理系统手册,辅助用户能够了解并使用该社区医疗管理系统使用技巧。
(2)社区医疗管理系统为相关使用人员提供相应的居民健康数据,利用所提供的销售数据来确保社区医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统计当前居民健康状况。
(3)社区医疗管理系统需要严格控制开发成本,并且以保证社区医疗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该系统获得更多利益。
(4)社区医疗管理系统需要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案,并且还需要成熟稳定的制度保证用以获取稳定的健康档案数据,为智能化管理社区医疗系统提供好的支撑和数据支撑。社区医疗随着其业务和规模的不断发展,因此对系统的要求也会逐渐提升,因此要不断根据社区医疗相关工作人员需求扩展系统功能。
(5)社区医疗管理系统由于其面对的是完整社区的应用,因此该系统设计出的是一个整体规模不大的操作系统,相对于传统医院这样的大型诊疗机构,社区医疗并没有承担过重的经济负担。同时,通过对社区医疗智能化的管理,可以大幅度减少社区医疗日常开销,所以对社区医疗是由很深远的影响。
2 社区医疗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登录管理。 工作人员分为:系统管理员、社区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系统会根据用户角色不同为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 。在这三类操作人员中,系统管理人员拥有的权限最大,并且独享用户名密码,并且也拥有授权用户的能力,系统管理人员是权限最高的用户,他能够同时管理多个系统的数据。社区医务人员,是权限仅次于系统管理人员的管理者,其负责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档案的查询等工作,而当系统出现问题时,其无法完成修复管理工作。社区居民是系统人员中权限最小的,他只负预约诊疗时间等日常工作。
(2)健康档案管理。社区医疗管理系统实际上就是为社区居民建立医疗档案,并根据医疗档案上面的内容对社区居民作出相应的病案处理,所以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是本系统的核心也是重中之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包括对其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社区居民提供他们对应的姓名、年龄、疾病史等基本参数后,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则要建立相应的医疗档案。
(3)添加医学信息功能 。社区医疗管理系统有别于传统的医院医疗系统,他们面向的对象只是该社区的居民,因此如何向社区居民普及慢性病常识也是本系统设计的重点。社区医疗人员需要定期向系统中添加医学信息,社区居民通过对医疗信息的普及来完成惠民政策。
(4)预约管理。 预约管理有别于医疗结构传统的挂号模式,社区居民和社区医护人员实际上是一个相互连通的过程,社区居民制定了相应的诊疗时间,相应的医护人员也要根据诊疗时间来排开自己的诊疗时间,这实际上正是社区医疗的特点所在。
(5)查询管理。无纸化的社区医疗管理系统区别于传统的有纸化社区医疗系统的标志就是通过输入关键词来对居民的健康档案进行查询,传统的有纸化社区医疗管系统在查询健康档案时效率十分低下,所以在当今这个无纸化办公的时代,如何设计出合理且高效的健康档案查询方式是本系统的重点。
(6)权限设置管理。在社区医疗管理系统中的权限设置功能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在系统中没有权限设置相应的功能模块,那么社区医护人员和居民将会出现功能没有区分度等缺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将全线设置功能加入到了整个系统中。
通过需求分析我们得出了社区医疗管理系统因该具备以上六点功能,其中商品登录功能是系统最基础的功能,相当于所有功能的地基。健康档案管理模块则是整个软件支撑的重中之重,这部分相应功能对系统整体的运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添加医学信息管理是小型社区医疗登记管理系统的新增点,能够更好地对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病常识的普及。预约管理是系统中显示与传统医疗系统的关键所在,也是最能够体现社区医疗管理系统特点的功能模块。查询管理是区别传统的有纸化办公和无纸化办公的功能模块,这部分模块设计好将会大大提升整个医疗系统的效率。权限设置功能是社区医疗管理系统中区别不同用户身份的模块,这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3]。
3 总结
对相应的社区医疗工作人员做了需求分析,并了解到他们对于系统的实际需要,通过对系统的实际需要初步设定了系统所要设计的一个基本方向,为系统设计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地基。
参考文献:
[1]汪东芳,杨晋霞.社区医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江苏科技信息,2016:62-63.
然而,眼下的“互联网+”热点会驻为常态还是沦为过眼云烟?哪些领域将成为这股热潮的直接受益者?传统企业又该如何抓住这股发展的太潮?日前,赛迪方略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分析师郑欣接受了本刊的专访,就以上问题为我们一一作答。
(Q:《智慧城市》杂志A:郑欣)
“互联网+”≠智能互联网
Q今年两会上提出了“互联网+”的国家战略,请问您如何理解“互联网+”的含义?
A:“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对于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的一种方式,是在当前互联网基础环境已经比较成熟,正在逐步向物联网模式升级的背景下,对于传统产业从生产、仓储、物流到销售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一种重构式升级,传统产业的业务模式因为有了“互联网+”的技术和思想,整体的信息流海量增加,大幅度提升效率,也增加了开放性。
Q:有人提出,“互联网+”指的不是传统的互联网,而是智能互联网,对此您怎么看’
A:智能互联网现在并不是一个特别完善和权威的概念,我理解所谓的智能互联网应该是在网络速度加快,分析能力提升的背景下,互联网的数据处理、分析还有决策支持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应该是对于传统互联网意义上的一个重要升级。另外,随着现在物联网体系的建设,未来我们生活当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被感知成为信息,进入互联网的体系当中,这便让互联网的决策能力更为强大,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智能”概念。“互联网+”的角度应该是行业融台重构升级,而智能互联网应该是一种手段。
Q:提倡“互联网+”,对建设智慧城市来说,意味着什么?
A:“互联网+”与智慧城市的结合意味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彻底改变人们日常生活,因为智慧城市的概念非常广阔,包括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公共事业管理、交通、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同时,“互联网+”与智慧城市的结合,也意味着互联网的思维已经彻底从传统的商贸和休闲娱乐领域扩展出来,全方位地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人们的生产生活正在日益“互联网化”。
实际上,智慧城市强调的概念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对包括民生、环保、安全、城市服务、生产生活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这个与“互联网+”所强调的商业模式是一致的,可以说“互联网+”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智慧城市建设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
Q:“互联网+”下的智慧城市,和我们已经在建的智慧城市,有何区别和联系?
A: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很大程度上不能称为智慧,大多数是对于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使得像政务、公共服务、交通等领域的业务内容能够通过互联网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各类信息系统,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理等等,整体上的思维是把线下的业务拿到线上去做。这个仅仅是“互联网+”模式实施的一个初级阶段。
“互联网+”与智慧城市结合的核心,更多的应该是从智慧城市业务本身来进行改造重构,一项业务的流程制定过程当中,就应该根据互联网的特色进行设计优化。比如打车这类的服务,现在的常规升级模式是把出租车和乘客的地理位置、基本信息、行驶距离等内容进行了互联网化,可以在软件当中呈现,但像费用结算、评价体系等内容,实际上只是在原来的计费平台基础上另外增加了一个支付平台和评价平台,很多信息还是需要手工录入,不少车费的结算也都在线下,这部分信息整体上是脱节的。而像专车这部分,它的模式设计就融入了一部分“互联网+”的思想,出租车的行驶和计费与叫车的平台是高度统一的,这样不光是给司机和乘客双方带来了方便,更重要的是信息获取的维度更加全面和准确,给以后的行业统计、营销、业务优化和决策支撑等都提供了方便。
哪些领域将会爆发
Q:当下,除了已经在发展的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等,哪个行业将成为“互联网+”浪潮的下一受益者?
A:“互联网+”下一个受益的重点就是在生产制造领域,这是当前互联网化和智慧化改造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而“互联网+”改造的重点不是在生产工艺方面,更多的是体现在智能制造的理念上。比如工厂的机器生产可以根据生产任务和周边环境、能耗等条件自行进行调整和协作;人工智能技术能让机器自身具有分析、调整、判断和决策能力;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模拟现实场景,从而进行试验和仿真: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生产端的信息感知和状态监控,进行质量追溯等等。很多内容都是当前生产领域所亟需改造升级的部分,也是“互联网+”的技术和网络环境可以提供支撑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在社区服务,也就是现在很热的社区O2O领域。当前的中国社区服务存在很多痛点,且此类服务一般流程比较简单,重构比较容易。通过把社区的各类服务资源和用户的需求信息线上化,社区O2O可以充分发挥线上渠道的增值效应,如信息透明、就近交易、配送可控等,同时在成本、效率、舒适等方面提供附加价值。而当交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针对用户提供个人性化的服务方案,同时用户端对于服务商的选择也有了更多依据。
Q:对于企业来说,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能够抢得智慧城市的先机?
A:目前看来,“互联网+”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面还是比较零散的,未来的趋势,很可能会像现在的电子商务一样形成寡头的局面。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在智慧城市这么大的领域当中很难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更为有效的方式是在自身擅长的行业领域,在保持技术领先的情况下,在单一或者较少的行业当中注重用户资源的积累和用户习惯的收集;同时,由于各个地理区域文化特性的不同,企业在发展初期也应当注重“根据地”的建立,尝试在某一领域、某一区域采集和分析尽可能全面的信息,是企业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数据安全管理是新挑战
Q: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基础,随着“互联网+”日益深入,我们将如何保障大数据的安全?
A:大数据安全应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性的安全,主要是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包括匿名保护技术、数据水印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溯源技术等等。在物联网网络建设不断铺开的情况下,需要在建设的初期同步跟进安全技术的应用。二是软性的安全,包括用户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政策法规的完善等等。在大数据时代,软性安全的核心应该是建立监管方和用户双向的信用监督体系,像现在360、搜狗的号码通等服务就是较为典型的应用形态。
【关键词】计算机;物联网;应用
1计算机物联网相关概念以及关键技术分析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延伸,指的是通过一定的通信协议,将特定设备接入互联网中,通过数据通信,实现设备智能化的控制管理。从物联网相关概念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主要依托于三大技术的发展,第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第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第三,嵌入式设备(主要是指操作系统方面)的发展。传感器可以将物理设备的运行状态以电子脉冲信号的形式通过各类通信协议(IP协议簇、红外传输协议等)传输给嵌入式操作系统(或单片机类型的处理器),进而对相应的数据进行识别,判断出物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以此做出适当调整,实现智能控制的目的。当下流行的智能手环设备就是一个典型的物联网应用,无人飞机、无人汽车以及智能家居设备都是未来物联网技术的缩影,总之,随之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需要提及的是,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受到网络方面以及传感器等方面的制约。在网络方面,要实现万物联网,主流的IPV4协议受到地址空间的限制,显然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容量需求,另外当前的网络数据传输速度以及数据容量都有待提升,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隐患;在传感器方面,提升传感器种类、丰富程度以及将其小型化、微型化处理都是未来物联网技术需要面临的挑战。
2物联网应用分析
2.1工业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在工业方面的应用,更多的是指在工业控制方面的应用。工业生产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业环境,如高温、高压、酸碱度、温湿度以及必要的机械震动等环境,传统的人工检测控制工作耗时耗力,还容易引起较大误差性,给工业生产带来诸多的不便。一旦引入物联网技术,信息处理系统通过终端传感器获得的实时数据,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同时为了避免传感器的损坏引起的误差,可以采取多传感器并发处理技术,以保障获取数据的准确度。除此之外,生产企业可以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进而获得更为精确的第一手数据,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生产过程的调整。可见,融入物联网技术的工业成产能够获得更为有效的生产控制,同时也为自动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2农业方面的应用
农业涉及农业资源的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以及农业设备等诸多内容的管控。传统农业更多的依赖农业生产管理者的农耕经验,科技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更多的表现为一些费时费力的工作,如播种、施肥、收割等工作。要对农业方面进行精细化的管控,物联网技术就显得格外的重要,通过丰富的传感器数据能够科学的反映出农用土地土壤酸碱度、水质、气象等方面的准确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农业生产的指导往往比农耕经验更为科学有效;另一方面,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的对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供应等情况进行有效追踪,以快速、透明的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农业管理是未来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2.3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医疗卫生方面提供更加丰富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对药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从科研实验、到药物制备到最后的流通销售环境能够进行有效的追踪管理,保障药用产品的有效管控;另一方面,利用一些微型的传感器设备能够实现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控,这对于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实时数据的传输也会使得远程治疗更为有效;除此之外,物联网对于医疗器械的管控、血液信息管理等诸多医疗卫生都有着巨大的帮助。可见,物联网技术能够将现代技术更好融入医学卫生工作,使其更好的造福于人类。
2.4电力方面的应用
相当于传统电网技术,由传感器、通信、控制系统构建起来的构建起来的智能物联电网,可以方便的获取电网中各基础节点以及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使得电力调配、业务信息、流量信息数据汇总和管控得到高度统一,电力系统中资源能够得到统筹性规划,实现电力应用的经济效益与能源效益达到最大化的发挥。因此,物联网技术对于提升我国电网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5日常生活方面的应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方面,物联网技术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首先,随着智能家具的逐渐普及,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使得将各种生活子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人们仅需要简单的操作便可实现家居生活的统筹性管理;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类似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类的产品会越来越丰富,人们能够通过简单的物联设备获取自身以及所生活环境的各类可感数据,以此来获得更为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体验。另外,在日常家居安全方面,物联网技术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家居环境自动监控、报警、自然灾害检测、预防也必然有重要的进步。总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2.6其他方面的应用
当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远远不止上述内容,在交通、安防、建设、水利、国防等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渗透有着物联网的影子,世界上许多国家甚至已将物联网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一些著名信息技术公司如IBM的智慧地球发展战略也相继被提出,可见物联网的重要性。总之,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构建起来的物联网技术,再融合日趋成熟的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物联网技术必将引领未来科技潮流,将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罗永升.物联网与智慧校园的融合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0).
[2]胡铭.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J].信息通信,2015(10).
【关键词】和谐;文化;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216-01
1 和谐医患关系的定义及现状
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真诚沟通,密切配合的情境与状态。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外在表现,是提高诊疗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前提条件。 医患关系和谐是指具有不同利益需求的医患双方之间的配合、协调、统一的状态。
医患关系现状:近年来,由于政府对医院投入严重不足,医院公益性降低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向不明确 ;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转型时期引发的社会矛盾在医院的泛化;对医疗技术的有限性认知不足因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诊疗失当、疗效不理想、服务不到位等引发的医患冲突比例不断上升。中国社科院《2008年中国民生问题调查报告》:“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当前城市居民认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严重程度超过了“收入差距问题”和“失业问题”。医患关系不和谐加剧了社会诚信危机、制约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使人民群众的利益难以得到公平地维护。医疗纠纷“大闹多赔”,“少闹少赔”等不良现象的存在,模糊了已有的医疗事故赔付标准,扭曲了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2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理念与核心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东方独有的文化瑰宝,在西方被称为“东方精神”,它贯穿于中国古展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的思想发展之中。古人认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和谐是世界万物运行的最高法则和规律。孔子说:“和无寡”,认为应当遵循和谐之道。《中庸》讲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认为和谐是天地万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和谐”是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孔子十分重视“和”的价值与作用,他强调“和为贵”,把“和”作为做人处事、治国理政的价值判断标准,把社会和谐作为礼治追求最高的价值目标。儒家学说更看重“人和”。孟子所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把“人和”看得高于一切。儒家强调人际关系“以和为美”,提出的仁、义、礼、智、忠、孝、爱、涕、宽、恭、诚、信、笃、敬、节、恕等一系列伦理道德规范,其目的就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并把这种普遍的“人和”原则作为一种价值尺度规范每一个社会成员。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我们还应读懂“和”的另一层涵义。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他认为,万事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矛盾的方面,阴阳相互作用构成和。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中华传统和谐文化还认为,“和”就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合而达的一种和谐状态,即“以他平他谓之和”、“和而不同”。“和”的前提和基础是“不同”,是承认事物之间的差别性和多样性,和谐“是多样化中的和谐、差异中的和谐,但又不是无原则的附合、同一。孔子也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把和谐的本质特征归纳为“和而不同”,明确地把“和谐”与“同一”区别开来,主张和谐,反对同一。
3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看医患和谐
医患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疾病,就有病人;有病人,就有医生,医生和病人原本就是一个互相依赖、相互依存的协同体,而不是“针尖”对“麦芒”矛盾的对立面,疾病才是他们的共同敌人。医生因患者而生、而成长,医学因疾病而发展,失去患者也就失去了医生生存的条件;而患者生病也要医生救治才能摆脱病魔、恢复健康。没有医生的帮助,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就失去了有效的保障。可以说,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医生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使者。医患双方要把共同托起健康和生命的希望作为最高目标追求,把双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实现和谐相处作为最高价值准则。医患关系应该成为社会上最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医患关系中首先 “医乃仁术” 。在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仁者爱人”和“仁爱救人”是古代医者的行为准则。“医乃仁术”作为祖国医学的医德核心内容,可谓和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不谋而合。对人、对生命具有高度的“仁爱”精神,是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能对患者怀有“仁爱救人”之心,发大慈恻隐之心,对患者怀有深厚的感情,“视病人如亲人”,视病家疾苦为己事,能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给病人更多的人文关爱。能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医疗环节之中。具有精湛的医术和能为仁而献身的“志士仁人”,一定能赢得患者的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戴,
其次看到医患双方的差异性。在现实的医疗服务中,要承认医患双方是具有各自特殊性和不同利益需求的两大主体,允许他们保持各自的差异性,允许他们有自己不同的利益需求。患者到医院就医的主要利益追求是,能用合理的价格得到具有医术精湛和一丝不苟精神的医务人员的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从而减轻病痛,消除疾病,恢复健康,同时,又能得到医务人员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心灵安慰。医务人员同样也是具有自身特殊性和自身利益需求的特殊群体,承担着维护人们身体健康、解除疾病和痛苦、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任务;所从事的医疗工作是一个具有高风险职业,事关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大事,责任重大。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要尊重他们的利益需求,尊重他们的价值,使他们在参与医院建设中体验自身需求得到满足、自身建设得到发展的愉悦,把他们的力量和智慧吸引到医院发展和为患者服务中来,要发挥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医患和谐关系不是要构建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单一或同质的一团和气,追求绝对同一,更不能为了追求绝对同一,而灭绝双方的差异性。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要在承认双方的差异性的前提下,在医患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动态平衡,形成医患之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合作的良好互动秩序,即构成有区别的、有差异的相互协调的气氛和秩序。
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困境与对策;养老转型
人口老龄化愈加严重,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剧增。与其他群体相比,这一群体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养老风险更高、养老困难更多。乡村振兴背景下做好农村养老保障成为一个新挑战,本文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以往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弊端
(一)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模式,可以保证老年人生活在一种精神愉悦的状态。然而,近年来,大量农村中青年人口离开农村到城市工作,与在农村的年迈父母分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传统孝道文化影响的弱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了严重挑战。家庭养老还需要其他辅助功能来促进其顺利发展。
(二)农村集体养老
这种养老方式要基于当地富裕的经济条件。农村集体养老必须有较为充足的物质和完善的组织管理才能够进行下去,而且子女自身要具备多元化的养老认知,老年人也要有广泛的社会交际。但是,当下农村经济并没有达到农村集体养老模式的标准和要求,而且其所适用的范围和对象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导致农村集体养老无法大规模地普及。在经济落后的地区,集体养老要么收费较高,要么服务水平较低,并没有成为农村老年人普遍的养老方式。此外,“五保”覆盖面较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服务也不在其范围之内。
(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在一些地区只有少数人参保,实施效果不佳,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出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旧农村保险”。2009年,中国开始实施“新农村保险”,开设个人账户。“新农村保险”于2010年全面实施,2014年改称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此外,我国政府对达到一定年龄标准的老年人给予老年补贴,补贴标准根据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1]。尽管我国当下农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农民经济收入相对较低,这也影响到了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另外,所设置的财政补贴机制也无法兼顾所有农村人民的实际情况,而且当地的收入水平也会影响到财政补贴的比例,个人所需要承担的缴费比例较高;最后农民自身的参保意识并不强,农村居民保持着“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理念,并不愿意将钱投入农村养老保险之中。甚至相当一部分居民由于对养老保险的理念和概念认知程度不深而拒绝参保。
(四)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持制度
从奖励援助的标准来看,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持制度奖励援助的数量并不多,调整的频率也相对较低,既跟不上物价的上涨,也跟不上收入水平的变化。
二、大数据时代新型养老方式
(一)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按照当下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主要是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搭配不同的传感器,老年人能够在各种感知相对清晰的状态下得以生活,能够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安全和精神上的幸福状态给予呵护。这个养老模式的核心是将老年人、养老机构、社区以及护理人员连接在一起,以此来提升老年人的养老水准和生活质量。同时智慧养老模式会对现有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当老年人产生了服务需求时,可以通过该平台请相关的服务人员来解决老年人的需求,并针对该服务进行监督。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智能老年保健服务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可以看到贫困的老人的实际需要,从而整合供需资源,打开“绿灯”关注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卫生保健等方面,准确、快速满足其养老服务需求[2]。
(二)互助养老
为了保证农村养老建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许多专家学者主张在农村实施养老互助[3]。互助养老模式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属于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该养老模式可补充社区养老模式的不足,更要求普通居民之间能够相互提供精神慰藉和物质上的帮扶。互助养老模式通过设置“互助社”这一形式,让部分低龄老年人能够对一些高龄老年人在生活、精神等各方面进行照料,使用互帮互助的方法对城乡社区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另外该模式精准分析和评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并根据其需求建立起数据库,链接社会养老组织、社工机构以及爱心服务商等多种社会资源,以此来提高养老水平。另外互助养老的第一要义是帮助老年人自身的生命力和活力得到增强,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在情绪管理、运动和饮食等各个方面制定指导方案,最终让老年人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
三、对于新型智慧养老和互助养老某市农村的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为了解决“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特困老人等特殊老年群体的生存问题,大部分农村设立了敬老院和福利院。如今,农村空巢和空心化越来越严重,那些子女离乡的老年人的养老成为难题。本次调查对象275人,56.4%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33.8%的老年人选择智慧养老模式,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二)老年人对不同智慧养老和互助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
老年人对不同智慧养老和互助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如图2所示。
(三)不同类别老年人对于智慧养老产品的态度
不同类别老年人对于智慧养老产品的态度具体如如图3所示。
四、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及养老文化转型现实困境分析
(一)家庭养老日渐式微
在农村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和独生子女是分开的。独生子女家庭很难赡养老人,进城打工独生子女的经济实力往往不足,对父母的赡养能力也有限。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面临经济与独居的双重困境。“养儿防老”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农村老人的心中,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大多数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无法照顾家中老人。
(二)土地养老难以为继,缺乏资金投入
曾几何时,土地起着赡养老人的作用。老年人可以从土地上获得收入,但这是一种可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因人口少,劳动力短缺。这使得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土地收入处于低水平。农村养老需求大,但是由于资金匮乏严重限制了农村养老的发展。
(三)养老生活缺乏多样性,护理场所及人员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生活存在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等问题。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服务忽视了老年人的真实养老意愿,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养老内容过于单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农村地区,对于养老方面的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当地缺乏相应的养老设施;专业的护理人员短缺。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工资待遇较低,高素质专业的护理人员不愿意投身于农村的养老服务中,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护理水平较低,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而且,由于资金的短缺,大数据养老所需要的技术、设备以及专业人员等多项资源并不充足,部分老年人对于大数据养老的认可程度也并不高,仍然保持“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理念,不接受大数据养老这类智慧养老模式,使得大数据养老新模式的发展比较困难。
五、农村养老文化转型的必要性
(一)老龄化水平高,护理需求大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情况最为严重。2016年10月《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2015年,城乡老人中,有18.3%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需要护理服务的概率为20%,存在较大的养老隐性需求。据调查,农村残疾者和半残疾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病。为了满足农村巨大的养老需求,必须创新养老模式,使养老形式多样化。
(二)人口结构变化,空巢老人涌现
由于农村严格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家庭规模逐步缩小,农村老年人抚养比不断提高,从2000年到2018年,农村老年人抚养比上涨6.9%,农村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不断加重,满足养老需求对于“421”家庭成为难题。
(三)社会保障水平低、作用小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与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处于低水平状态,但老年人最需要的是这两方面的保障。因此需要借助大数据,引进新的养老模式,提升农村养老水平。
六、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困境的解决对策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进行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下,我们应该主动面对困难,积极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与其他农村家庭不同,应给予特别重视。
(一)重点关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意愿
在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探索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养老意愿。赡养老人的意向涉及独生子女及其父母,独生子女一方并不代表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养老意愿。赡养老人问题的主体是独生子女的父母,要有效解决养老问题,必须以人为本。因此,有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规划,优化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策略。
(二)养老方式供给多样化
在农村对于缺乏经济收入的老年人,可以使他们得到有效的生活照料。而机构养老指的是老人本身经济条件有余,或是子女的经济实力较强。居家养老是指居住在原有社区,在传统家庭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与社区护理相结合。因此可以积极推广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同时联系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针对特定的区域提供上门养老服务,而且要高薪聘请一些专业的护理人员前往家庭之中提供老年人的护理和照顾服务。其资金应当由家庭和政府共同承担,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既能够让老年人在心理和精神上得到慰藉,还能有效解决养老问题。老年人不仅可以住在家里,还可以在精神上、生活上、娱乐上得到社区服务。这样,就可以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不脱离熟悉的社区环境的前提下,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模式。
(三)在制度设计上给予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政策倾斜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每人每月150~200元的养老金无法支撑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生活。政府和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多元化的保障手段,加强对农村独生子女养老问题的关注,增强保障效果。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设置有关农村养老的专项账户,可以将现有的资金流动速度加快,避免出现过多繁杂和无意义的办理流程和手续。利用大数据技术抽调数据库中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为其专门设置养老辅助金账户。
(四)实施差异化的保障制度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险应从制度上进行区别对待。一些地区实行了农村计划生育专项养老保险。我们可以将现行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救助制度与养老保险相结合,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设计一种特殊的养老保险。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各省、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制度。首先,要关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医疗保障权益,根据其家庭成员的实际状况制定报销的比例等级;其次,要统筹和规划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险参保。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并按照当地经济水平、个人的文化程度和理念适当地调整相关政策。同时当地还要设置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该中心设置农村独生子女养老基金,并对该基金的使用状况和去向进行监督,保障该基金能够朝着正确化和科学化的方向持续增值。
七、结语
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是中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共同关注的问题。推进农村养老文化转型升级,丰富农村养老模式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不妨构建农村养老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发挥智慧养老的监督、护理和预警功能,同时减轻农村养老负担,促进养老文化发展。随着传统养老文化的弱化,新型养老文化必将兴起。
参考文献:
[1]颜悦.我国养老文化的发展及现实意义[J].大众文艺,2020(19):223-224.
[2]卫微微.大数据时代农村养老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9(1):82-83.
[3]杜彦.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精准养老问题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8,39(6):101-102.
百亿跨越之后的战略笃定
2014年华为公司实现全球销售收入约288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0%。华为在中国企业业务市场飞速发展,年新增销售收入超过130亿人民币,实现了百亿跨越,新增收入同比增长近40%,目前中国区合作伙伴超过4000家,贡献收入超过80%,华为服务实现了50%以上的工程服务由合作伙伴承接。
通过与合作伙伴通力合作,2014年华为在金融、政府、大企业、交通、电力、媒资等重点价值行业高速发展、捷报频传:公用事业领域,华为已在深圳龙岗和南京建立起智慧城市的样板;金融和大企业领域,华为与包括工行、建行、中石油等在内的全球500强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交通、电力、媒资领域均形成了多产品的良性布局。教育行业是华为九大重点行业之一,2014年华为在教育行业收入同比增长接近100%,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0%,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可谓全面开花,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已成为教育行业ICT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当前,以移动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ICT技术正成为各个行业加速转型的引擎。工业4.0、智能交通、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意味着传统产业需要依靠ICT技术进行新一轮的“进化”,ICT基础设施已经由过去的支撑系统向驱动价值创造的生产系统转变。华为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超过1000亿的联接。面对这规模空前的市场,企业业务如何抢占先机,华为给出的答案是:渠道。
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马悦在接受采访时说:“2011年华为成立企业业务集团时就确定在企业业务领域两个关键战略:聚焦,被集成。聚焦是指华为只做熟悉的、可持续创新的、保持技术领先的、差异化的、易于被集成的、一站式的、以业务驱动的ICT基础设施,而面对各行业需求、行业应用、行业软件都由广大的合作伙伴来提供。被集成是指根据聚焦原则,不做面向客户界面的总集成,在客户的交易界面,主要依靠合作伙伴来完成和提供服务。因此,这几年,华为企业业务总收入有80%来源于渠道合作伙伴销售,50%以上项目完全由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今年华为仍会维持80%以上的渠道合作伙伴销售,提高服务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和交付的占比。”
为持续加强渠道组织建设,2014年华为在全国每一个城市都成立了渠道业务部,2015年还会专门成立渠道能力发展部,以便更好发展、培育、激励、支持合作伙伴,维护好渠道秩序。在优化渠道政策的同时,华为将牵引合作伙伴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型:第一,从单纯利益关系向文化和价值观认同转变;第二,从通路型渠道向解决方案型渠道转变;第三,从单纯的设备销售到设备销售加能力销售转变;第四,从单纯的满足客户的办公系统需求向满足客户生产系统需求转变。
行业理解力日益增强,解决方案更贴近需求
三通两平台、智慧校园两大解决方案,是华为在教育行业展区呈现的核心内容。此外,教育行业展区还设置了与合作伙伴联合推出的智慧云课堂互动体验区。可以看出,经过优化、提炼之后的方案能更好的贴合用户的需求,这些关键字,无疑是教育信息化当前最关注的。
华为教育行业营销专家邓伟强认为,现阶段学校是用主动的思路去进行校园信息化的建设,不再只关注网络、服务器和部分业务应用系统,而是从业务战略出发向下驱动,学校需要什么样的业务流程,为了支撑这个流程需要什么样的ICT网络。以前数字校园的建设把教师、学生当做一个个对象进行管理,但到了智慧校园建设,教师和学生都是被服务的对象,智慧校园可以便捷地提供一站式服务,但必须要求各类的信息,包括宿舍和学生的信息资源都进行集中化管理。华为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概括起来是一个架构、五种应用。智慧校园的云端可以承载智能管控中心,智慧网络以及教学楼、行政楼、操场、宿舍、图书馆不同场景的一些终端连接。在此架构上承载了五类服务,例如教学方面的智慧云教室、数字图书馆以及虚拟仿真实验;环境方面的绿色节能,对全校的人员能耗进行智能管控;管理的仪表盘、办公的协作、信息的和广播,以及平安校园、一卡通等等。
“大家现在都在讲互联网+,但什么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我认为只有用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来重新审视、设计、落地所有的医疗行为,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医疗。”
“我们必须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针对患者需求,以移动互联网思维对医院进行解构和重塑,建立新的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
在9月19日第二届西门子杯MBA医疗健康商业创新大赛上,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教授受邀作为嘉宾演讲谈创新,会后《问健康画报》、《医药地理》及丁香园相关记者就“互联网+医疗”对段涛院长进行了一次专访。段涛表示:“互联网+”要触及医院的核心,要以互联网为核心,患者为中心。
互联网+医疗是革命性的创新
自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互联网+医院成为热点。很多人号称要创建智慧医院,打造互联网医院。但事实上,大多数医院做的只是医院+互联网应用而已,并没有触及核心。
“‘医疗+互联网’与‘互联网+医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现在大多数的医疗机构做的都是‘医疗+互联网’,就是说这些传统的医疗模式(商业模式或运营模式)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顺势而为进行移动互联网化,对管理和服务进行优化,提升效率和服务,但这种做法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医疗的现状。 段涛,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院长,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主任。个人研究方向:(1)子痫前期;(2)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3)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
而‘互联网+医疗’则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针对患者需求,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以移动互联网思维对医院进行解构和重塑,建立新的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它就类似于网络电商与传统零售商之间的区别,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商业模式或运营模式)发生了真正的变革。一般来说,传统的医疗行为和模式若没有太大改变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医疗领域现状的。”
一妇婴的数字平台领域
在拥抱互联网的道路上,针对产科及新生儿科这样的特殊科室,段涛按照两个轴线安排所有事情――第一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第二是以患者为中心。在就诊过程中,医院的门诊流程可以完全通过“支付宝”和“微信”进行支付,其中包括预约、挂号、诊间支付、医保实时结算、电子报告、账单查询等服务功能,大大简化了就诊流程。“这是我们所做的一个改变,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解决了公立医院就诊需要在各个环节和部门大排长队的问题。”
同时,与其他医疗机构利用微信支付不同的是,一妇婴的支付方式有两大特色――诊间支付与医保实时结算。患者在进行相关支付之前可以预先通过微信向院内账户充入一定的金额,之后每次支付的自费部分就会自动从该账户余额中扣除,同时医保患者也可以通过诊间支付的模式完成医保的实时结算,大大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而对于患者微信充值余额的管理,一妇婴则实现了“当日退”,患者无需操心充值余额的退费问题。
另外,目前一妇婴有很多场景直播应用都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手段来实现的。比如,一些准爸爸因工作原因或其他原因,可能无法去医院陪产,为了解决这些人的痛点,一妇婴专门设计了相关的微信应用,只要患者及其家属允许,分娩直播过程及宝宝的检查化验报告都能进行传送展现;万一孩子早产入住NICU,还可以通过微信使家属了解早产宝宝的体重、奶量、照片和视频。
采用SPO管理 保证产科质量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与医院管理者,产科的质量不是口头说说就能解决的,就此,段涛及其团队制定了一套产科质控体系,利用SPO(Structure组织架构,Process过程,Outcome结果)管理以保证产科质量。同时,一妇婴在开展任何一个新技术时都需要坚持“制度先行、规范先行、培训先行”三大原则。另外,段涛表示,在今年年底前,一妇婴会启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妇产科专科模拟实训中心,中心将配置与真正产房和手术室一模一样的模拟环境,高仿真的模拟病人。“其中会包括模拟生孩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任何一种不利情况,我们将安排大家在模拟病人身上进行团队演练,直到配合完美为止。这样方能让所有医生及护士在遇到类似的真实情况时能应对自如。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犯错的空间和概率就会很小。”
Q&A
《问健康画报》:上海的公立医院中,“一妇婴”走在互联网医疗的前端,您为什么会大规模地运用互联网呢?
A:首先,我们需要提高效率,用移动互联网去改变我们的管理和服务;第二,与我们医院患者的特点有关,我们医院的患者75%是40岁以下,75%以上一年复诊3次以上,若我们还是照搬过去传统的诊疗服务模式,患者及家属就会有所不满,我们必须选择去积极拥抱互联网;当然,我本人对互联网也很感兴趣,我觉得相比其他方式,运用互联网的效果会更好更快一些。
《问健康画报》:现在有很多民营妇产医院在不断崛起,您是怎样看待这样一个市场环境的?作为一名管理者,会担心人才流失的风险吗?
A:我倒是乐见其成。我认为不论是在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只要病人满意,客户满意,那就够了。所以,要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只要患者满意开心,去哪家医院都没有问题。我们有信心这个市场足够大,只有整个行业好起来,整个生态才会好,如果行业不好,那我们肯定也不见得多好。
我也并不担心人才流失的问题,我对自己有信心。就像说的,要有制度自信。我相信我们在做的所有事情,能够留得住人。如果未来这个行业当中,许多在外的医生和护士都曾是我们医院培养的,那这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成为黄埔军校嘛!
聪明的城市对任何区域都充满了诱惑,不同的城市为了同一个方向奔跑前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竞技场。石景山就是这一竞技场上的运动员,其粉墨登场之后的耀眼亮相便技惊四座,近期于全市率先了推进智慧石景山建设的实施意见。
和北京的其他区县相比较,石景山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等并非属一属二,但由于每个区县的底子不同,也许信息化的运转速度、轨迹会有所有同,但目标却会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智慧石景山,理应受到瞩目,因为我们深入石景山,探究的是一种旧的城市模型向新的城市模型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一定有多典型,但却有强烈的前瞻意义和实验性质。
顶层设计
一个城市认定了一个方向,只有依靠制度才能保证确定的行动轨迹不偏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开始着手制定《智慧北京发展纲要(2011―2015年)》,谋求将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用政府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关于推进智慧石景山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着手酝酿,并于近日由石景山区委、区政府正式对外,这也因此成为了全市第一个区县级政府制定的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智慧石景山从现实世界脱胎换骨而来,自然也与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石景山区经信委主任李元涛指出,“智慧石景山”,其实是“数字石景山”的延续和高级发展,是未来十年石景山信息化发展的主题。
根据《关于推进智慧石景山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设想,石景山希望到2015年,初步建成泛在、融合、智能、可信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发展环境,智能应用全面普及,信息化整体发展达到世界主要城市的一流水平,从“数字石景山”向“智慧石景山”全面跃升。
石景山也是全市第一个把系列智慧指标量化的区县,区政府提出2015年的石景山,城市安全运行、环境生态、节能减排、公共服务的智能应用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0%、75%、60%;80%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关键业务信息化,超过一半的规模以上企业使用电子商务;产业提升取得重要进展,建成物联网产业园和智能交通产业园,形成一批高端产业群和新兴服务产业,培育出一批重点产业,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带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突破400亿元;建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家庭用户网络固定接入速率能力达到100兆,社区和商务楼宇网络固定接人速率能力达到1000兆,高清交互数字电视接入率达到90%以上,3G、WLAN无线宽带网络100%覆盖。
“这是一个智慧石景山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指导着今后五年石景山深化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全面融合的方方面面,决定着石景山能否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李元涛指出,因为有了一个这样的大框架,推动今后五年的智慧城市构建,才会找到工作的着力点。
关于近年来在多个论坛上频繁出现的“顶层设计”一词,一位专家曾经有过这样的评语:顶层设计处于竹子的上端,如果目标和任务设计得好,能够做到顺利实施,未来的一切将势如破竹。
这一评语同样适用于智慧石景山建设,外界也相信因为有了《关于推进智慧石景山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政策保障,石景山势如破竹的一天终会到来,但李元涛很清楚这一天不会很快到来,智慧石景山还需要慢慢打磨。“智慧石景山不是一蹴而就的,起码需要三五年才会有明显的改变。”
李元涛将今后五年的打磨过程归结为实施三大重点工程任务,即城市运行与管理智能化工程、产业提升工程、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根据这些重点任务,建设智慧石景山需要遵循“创新引领、融合渗透、统筹集约、安全可信”的原则,主要围绕智慧应用体系的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智慧发展环境的创新等方面进行开展。
未来的基础设施
从经济角度考虑,智慧石景山是为未来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而对于社会发展的体现,则主要是通过政府服务效率的提升,更加便利民生。
如果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其实加快推进智慧石景山建设的时机已经到来。
包括整个石景山区在内的京西地区,目前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阶段。对于石景山而言,首钢搬迁调整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巨大,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面临着转型,除了去首钢之后的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确立,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发展也面临诸多矛盾。
可以说,本届石景山政府在开局之年就一直在谋划石景山的转型发展问题,这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近年来,石景山从经济上下大力度招商引资,着力发展文化创意和数字娱乐产业,石景山也因此争取到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区等等改革发展试点,几年下来,现代服务业在石景山的迅速崛起,正在逐步弥补因首钢关停带来的经济损失,石景山的转型已经到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时期。
在转型期中,如何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对首钢腾出的8平方多公里的空间,和1060万平米的建筑体量,以及整个石景山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推进智慧石景山也被看作是未来几年重中之重。“石景山的转型不同于其他一些地区的产业提升,而是产业的重新转换,转型并非传统工业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现在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娱乐数字、文化创意、高新技术、软件产业等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而加强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就等于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李元涛说。
在工业时代,石景山因首钢而成为首都经济重镇;在信息时代,同样因为重工业企业首钢的存在,石景山的发展略显迟滞;而在未来的智慧时代,“能否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中抢到先发,政府创造的智慧环境至关重要。”李元涛认为,智慧石景山其实是一个区域未来发展的基础设施,谁动作早一些,快一些,谁就能在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竞争中抢得先机。
对于这个未来的基础设施,有人曾用“三化”加以概括,即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而在李元涛看来,近年来,联通、移动、歌华等运营商在石景山逐年加大投资,使得石景山有线、无线的网络基础具备了良好的环境,未来的智慧石景山仍将依托这些网络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
其实,在专业网络的建设上,石景山也已经先人一步,目前已构建了两大专业网络,一个是基于无线数据传输的数据专网,一个是基于视频传输的歌华有线网络。
如今,无线数据专网已于2010年
下半年建成,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北京市能够做到这一步的目前还只有石景山一家。在便民方面,歌华有线对全区14万户居民有线电视的数字改造,除了首钢部分社区受制于双向改造无法实现之外,其余10万户均拥有了高清机顶盒,这一覆盖率也在全市各区县中首屈一指。
不经意间,智慧石景山的骨架已经悄无声息地快速生长延伸。
智慧应用的切入点
虽然石景山量化了系列的“智慧”指标,但市民们不会去理会硬指标,他们只会感受身边的小事是否让人舒服。让人舒服就是“智慧”的体现。交通出行是否更加智能?城市区域是否精细管理……
什么是“智慧城市”?多年居住于石景山的一位居民对于记者口中所说的“智慧石景山”显然没有感觉,但对于城市环境卫生的改善却大加赞赏,“环卫车辆不再像以前那样呼啸而过,清扫车开始注重每一个细微之处,洒水车也尽可能地做到全路面覆盖,垃圾清洁站严格地实行分类垃圾管理……尽管这些问题从整个城市建设角度来看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是这些‘小事’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舒心,更重要的是这些‘小事’也给人们的居住品质带来了提升。”
居民们并不清楚石景山的环卫工作如何实现的转变,其实这是石景山区别于国内诸多区域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而是以物联网应用为切入点,促进智慧应用服务城市运行管理而迈出的第一步。
2010年,石景山区经信委和环卫中心共同出资近200万元,购买了GPS定位导航设施,建立了环卫数字化指挥调度管理系统。
尽管现在看起来资金不算太多,但这一项目从调研到实施却是一波三折。从2001年,石景山便开始启动对这一项目可行性的调研,但当时因为3G网络不健全,GPS定位系统的造价又非常高,整个预算下来接近1000多万元,这一当时信息化建设领域庞大的数字也将这个项目打回了原地。2006年,相关部门又做了一次方案设计,虽然应用成本降下了一大部分,但预算仍有600多万,这一项目被再次搁置。2010年,由于该项目所需硬件设备大多实现了国产化,不足200万的预算终于让石景山区下定了决心。
环卫中心通过指挥平台,运用指挥调度管理系统,将车辆定位、实时监控、油料监控、考勤管理、作业质量、应急响应等功能汇集在网络上运行,指挥中心相当于人体的大脑,指挥整个系统的运作;操作人员相当于五官,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收集信息;GPS和3G网络相当于躯干,承担着连接各方的桥梁作用;而各种环节车辆相当于臂膀和手指,负责处理问题。
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石景山环卫中心,智能技术使其以往管理中的漏洞得到了有效堵塞。据说,此前环卫中心有个别作业车辆,曾经在工作时间根本不上马路,作业车从单位出门径直开回家睡觉,等估摸着路面的作业时间差不多了,再把作业车开回单位,由于中心对车辆及人员不可能实现全程监控,即便这种问题真的存在,环卫中心也无法实现有效惩罚。
应用了物联网,也就杜绝了此类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指挥中心可以对所有的作业车辆进行适时监控,对每辆车都会有行驶路线、油料损耗、行驶里程等的详细记录,并可以随时通过作业车辆配备的摄像头进行画面拍摄回传指挥中心,可以说指挥中心动动手,就可以对每一辆作业车的位置、运行状况、作业质量等等了如指掌,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实现环卫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还可降低雇佣大量监督员对环卫质量监督的成本,而且还将增强环卫一线职工服务的自觉性,主动去改善城市环境。
这就是智慧应用对城市管理传统痼疾的切除和革命。
其实,智慧的城市背后,需要的是一个智慧的政府。以物联网为例,其主要的作用是服务于政府的行政决策和效率,使其能更透彻地获得来自民众、来自城市每个角落的信息,并运用综合信息形成智能的洞察力和决策,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整个城市的运行及应急管理。
从这个意义上看,环卫中心200万元的投入,让石景山的城市运行管理有了智慧的感觉,同时也开启了智慧的梦想。李元涛告诉记者,下一阶段石景山的智慧应用,还将以物联网为切入点,逐步将管理的触角延伸至水、电、气、环境监测等领域,未来还会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街道、应急管理等方面广泛探索。
产业由市场说了算
智慧产业包括多少细分领域,恐怕没人能够说的清楚,因此这个产业到底有多大的市场空间,更不会有人给出确切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套用一句广告词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因此但凡在智慧产业某一领域有点知名度的企业,都会成为诸多区域努力招商的对象。
由于在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石景山始终保持领先,李元涛因此也结识了众多的智慧企业。接触时间一长,李元涛发现了一个特点,因为智慧产业包罗万象,产业链非常长,几乎每家企业做的产品都不一样,有做方案策划的、有专门提供研发服务的、有设施制造厂商、有应用产品推广的、也有传统的仪器仪表制造行业的,但即便几家企业做同一种产品,做出来的东西也特色各异。
李元涛意识到,由于智慧城市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出于竞争的考虑,各个企业都在闷头做自己的应用开发,很多东西不希望与别人分享,行业内彼此间的交流几乎没有,其实这对于整个智慧产业的标准制定和规范管理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大家都在做各自的加密和接口,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可能彼此之间无法进行运算处理和传输,这将制约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将来这个产业的发展必定是个十字发展的格局,一个是横向的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园区的形式将相关企业聚到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另一个是纵向的产业链纵伸发展,因为这个产业合作大于竞争,面产业细分的内容又相当之多,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有较大的空间。”李元涛指出,作为政府,一方面要推动这种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有序地引导,否则最终可能确实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却没有一个衡量考核产业发展层次的标准。
一家从事导航技术研发的企业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其实当前与智慧产业相关的企业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企业很清楚一家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而且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任何一家企业全面铺开地发展也不太现实,这需要政府的引导,把各家企业的优势产品整合起来,最终形成一个个针对性强的专业产品或解决方案,现在做出来的产品,可能只是石景山的试点,但将来很有可能向全国其他城市去推广。
政府应该如何引导?“一个产业的集聚,未必只通过政策的引导,关键还是要有集聚的载体,要规划出足够的空间能够让企业自主选择去那里发展。”基于这样的逻辑,李元涛特意强调,在《关于推进智慧石景山建设的实施意见》中,石景山专门提出将以中关村石景山园、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为核心,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和智能交通产业园,以此实现对相关产业的集聚与整合。
前日武警北京二医一科室卷入舆论漩涡,被一病人家属指控为了捞钱而底线失守。以我多年的观察来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与发财致富挂钩这对古代中医来说乃天方夜谭。 老中医免费行医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是二零零九年的夏天。几位荷兰医生,当然西医出身,大概上了几年夜校,学了几刷子中医针灸,便要正儿八经地开中医针灸诊所。诊所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东城。他们委托一家公关公司来找我,请我为他们开业剪彩,并以讲座的形式致开幕词。
截止那年止,我已经耳闻目染了西医及其优胜败劣二十余载。不是不报,时辰不到,我决定逮着这个机会好好给他们“洗洗耳朵”,讲讲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且说针灸起源于山顶洞时期。那时北京猿人等中国鼻祖们住在潮湿的洞穴里,难免湿气重、关节炎。鼻祖们发现,用石头尖顶住痛处,病情就得以缓解。渐渐的,针灸医术便萌生、抽芽、开花、结果。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数千年里,中华民族生生不已,进而发展到今天的十三亿人口。诚然,民族的生生不已也包括个人的生老病死。可想而知,中医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多么繁重艰巨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责任和义务呀!也可想而知,中医对中华文明的万古长青是多么功不可灭呀!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直至七八十年前为止,中医数千年如一日,恪守一个原则:免费治疗。
我虽然衷心祝愿这家在阿姆斯特丹的中医针灸诊所鸿运当头、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但我也借此机会给在场的专家学者、医生护士及其亲朋好友、媒体人士和各路神仙们描述了我小时候所亲眼看到的中医大夫,他是怎样免费从医的。
我在山东青岛附近有个舅姥爷。他们村里有个老中医,村民管他叫张半仙。其实他没啥仙不仙的,只是对山里的草药了如指掌。农活不忙时,他就不见人影了,用文邹邹的话说就是,到深山云游采药去了。采回药来,晒干了、泡制好了,就存在家中以观后效。
老中医家的桌上有个小瓦罐。村民看完病了,如果手头宽裕并且心甘情愿,就往小瓦罐里放点钱;如果手头紧,就往桌上放一袋晒干了的老玉米豆或者地瓜干;如果病人赤贫或者抠门,一毛不拔、拍屁股走人也没关系。
现在西方经济危机,荷兰很多律师事务所开启了“治不好不给钱”模式。官司打赢了与客户分红,打不赢律师颗粒无收,白干。我才疏学浅,没做过考证,但据我瞎猜,这经营模式是跟中医学的。 由中医看生意经
欧洲人有个说法,世界上有两个民族点石成金,最擅长做生意,一个是犹太人,另一个是中国人。奇怪的是,如此精明能干的中华民族,为什么放着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的医疗事业不去商业开发,而选择数千年如一日地秉承免费服务、自愿付费的原则呢?透过这一历史现象便可窥见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智慧和老辣生意经之一斑。
第一,点石成金不等于见石就点,否则把粮食也点成金,大家还不得勒脖子?医疗便是健康体魄的食粮,百姓安居乐业的刚需品。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有些商人把利益看得比亲娘老子还金贵,为了钞票把亲娘用三轮车推去喂狼他们都想得出来、也干得出来。
因此,医生和商人是个危险的组合,就像狼配上狈一样,狼狈为奸,祸害百姓,扰乱社会。所以在古代,中医大夫再妙手回春,也不能让他们尝到发财致富的滋味,否则他们就会变成害人精。荷兰有句俗语,“脑子越好使,心眼越坏”。不是说脑子好使的就一定冒坏水,而是说脑子好使的一旦被利益所诱惑而走上害人的歧途,其破坏能量就比脑子不太好使的要大得多。
第二,就拿张半仙来说吧,他认为虽然采药知识来自刻苦学习、经验积累和不断摸索,但为什么一村子那么多的农民,怎么唯独他通药性呢?怎么唯独他看得出病人的症结所在呢?再拿针灸医生来说,对穴位的理解和掌握是仅靠刻苦钻研就能炉火纯青吗?是人人都能通过刻苦钻研而用一根银针起死回生吗?不言而喻,这需要天分,甚至需要天助。
因此,不少中医大夫认为,既然自己治病救人的能力部分来自天助,那就得用毕生的精力来报答天之厚爱,免费救死扶伤,不能滥用上天的恩赐来发国难财。人家得病本来就够受罪的了,大夫还趁火打劫、足捞一把。这要让老天爷知道,还不得把恩赐给收回去?遇到阴天下雨还不敢出门,生怕遭天打五雷轰。实在造次不得呀。
第三,让病人酌情付钱,公平合理,符合供求关系。病魔缠身的人比谁都切肤地体会到健康之宝贵,所以他们但凡有点办法,能不给中医大夫点钱吗?不意思意思的患者,一定有其原因。中医大夫不去问,病痛患者也不用解释。但事实证明,中医大夫自古以来从无饿死之先例。这叫人欺,天不欺。我们的祖先、过去的中医大夫就有如此魄力和胆识,如今钻进钱眼里爬出不来的所谓医生不服行吗?
堵住中医大夫为钱而治病的去路,省得他们老惦记着钱,该治的治,不该治的也治,过度治疗,或者拖延疗程,延误治病,无端造孽。
就拿我来说吧,去年我在海牙一家体育俱乐部跳桑巴舞把脚腕子给崴了。我到西医按摩师那里去接受治疗。他刚给我按摩出点感觉来、我脚腕子刚快不疼了,他就立即停了下来,让我过七天再来按摩。我当时还纳闷,就差这么一哆嗦了,他咋不乘胜追击、一下子给我治好算了?
后来一经打听我才明白,原来荷兰的医疗保险公司可以给像我这样的病例报销十次按摩。如果医师三下五除二一次就把我给治好了,他就不能赚取剩下九次地诊费了。所以医师就只能对不起、劳驾我这个病号多受九个星期的罪了。反正脚也不长在他的腿上,我疼关他嘛事?我不疼倒关他事了,因为这样他就不能让保险公司再付给他九次诊费了。而过去的中医大夫就不玩这种猫腻,因为拖延对病人的治疗对他一点好处也没有,除非他爱上这位病人,一日如三秋,想借机每周见她一面,重叙旧情。
第四,由于古时病人痊愈后,大多出于感激都送给中医一点礼物,哪怕是个歪瓜裂枣或是一碗地瓜干呢。如此这般,治疗效果便约定俗成地变成衡量中医大夫好坏和酬谢他们多少的唯一标准和缘由。这无疑激励了中医大夫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劲浑身解数使病人尽快康复。 在荷兰目睹西医弊病
讲座七年以后的前天,我就看到了国内的这条医疗新闻。
在荷兰呆长了,我有个感觉,希望是错觉。我在荷兰所耳闻目染的西医治疗用药的一些弊病,比如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与经济效益挂钩的风气入侵着中国大陆,风卷残云似地吹散着中医数千年来精心培育和坚贞守护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观念,错过着病人痊愈康复的黄金时间段。在经济效益为王的天秤里,病人的身家性命轻如鸿毛,在孔方兄的眼里,病人的痛苦绝望无关医生之痛痒,甚至成为敲诈勒索病人及其家属的天赐良机。
过去我在荷兰发现西医的一些弊病时,还能从祖国的中医传统那里找到心灵的避风港,但事到如今,我无处躲藏,犹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令我欣慰的是,最近我从国内的新闻报道得知,祖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整治医院乱状,也正在推动中医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我坚信,中医将在不久的将来重展雄风,不再让西医的大嗓门给蒙住了、镇住了。
中医的自信源于数千年专业人员的不断摸索、经验积累、去粗取精;中医经住了数千年无情有义的考核和筛选。相反,西医仰仗着唯利是图医药厂商的鼻息,靠厂商别有用心而抛给医学家的嗟来之食――科研经费,刚做了几年科室实验就跟母鸡下蛋似的,伸着脖子撕叫,生怕地球上有个耳背的没听见这只母鸡下蛋了。
中医大夫几千年来便是高调治病、低调做人的典范,不以钱为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华儿女的生生不已、身心健康、社会的稳定做出了有目共睹、与日月同辉的贡献。
目前我们在讨论医疗改革,鄙人认为,不妨温故知新,回头看一看中医古老而优秀的传统,重新梳理一番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
西方目前虽然建有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但由于他们将医疗用药制药与经济效益挂钩,导致医疗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坐地起价、哄抬物价,一路过来,所向披靡,不同意见被冷藏雪封,导致医疗费用虚高,在国民的年支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给整个西方社会带上了难以摆脱的枷锁。这和西方历史上医生和律师理所当然地赚钱、赚大钱、赚足钱的前科不无关系,甚至一脉相承。
而我们祖国有着数千年的中医传统,和西医不同祖、不同宗、不同根、不同系。这在鄙人看来,乃天降之福泽。古代中医与古代西医相比,高屋建瓴,智慧超凡。如果我们让某些所谓专家学者、学术精英给鬼子带路,被引入歧途,放着中医聚宝盆不用,却合盘照抄从古代西医发展过来的现代西医以及医疗体系,岂不是守着粮仓挨饿?
恕我做个不恰当的比喻,中医天生丽质,西施一枚,可近些年来却被所谓的专家学者、学术精英给忽悠成东施了。于是间,我们东施效颦,导致有些无良医生和黑心医院巧钻空子,延误病人就医,乘人之危、丧尽天良,比拦路抢劫、抢劫未遂就杀人灭口的江湖大盗还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