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范文

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

第1篇: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设计 行为心理 空间设计 环境

博物馆是由各个展馆空间构成的以展示展品为目的,以人为核心的并且为人服务的公共环境。所以观众的行为或者心理就决定了博物馆的空间环境,人的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心理也会使得展厅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反过来,空间环境也会对观众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二战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讨论重建英国议会大厦时,坚持要恢复到战前的样子。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语:“我们塑造了建筑物,而建筑物也塑造了我们”。可以得知丘吉尔当时已经意识到建筑很大程度上也在影响着人们在其中的行为和心理。同样的,博物馆除了满足它的基本功能,也会对观众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受众在博物馆参观展览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是展示活动与受众心理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1]而且,人的行为和心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多样化,比如民族,宗教,文化,地域,风俗等因素。所以在进行设计时,我们要了解空间环境和人的行为心理的相互影响,通过空间环境的设计对观众进行诱导,同时也要根据人们的行为心理和特点来指导设计,从而令博物馆空间环境更加符合观众的行为心理。

一、 博物馆空间的比例尺度和人的心理特征。

人们对于空间的衡量不仅仅只依靠生理的尺度,还有心理空间。空间尺度不同会带给观众不同的行为心理效应,较大的空间让人感觉自由、开阔,而小空间则会让人感到亲切、舒适、富于私密性,但是空间过大或过小都会让人感觉不适,空旷而又黑暗的环境会让观众产生不适并且敬而远之,空间过小又会让人感觉压抑、封闭。同时空间环境还和观众的兴趣度息息相关。只有当博物馆空间的比例尺度符合观众生理和心理空间时,人们才会觉得安全、舒适,才会产生兴趣参观。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利用空间比例尺度在行为心理层面的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观展氛围。

二、 博物馆空间环境和人的行为特征。

人的行为和空间的对应关系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人在空间中的秩序,虽然因为个体存在的差异,每个人在空间中的行为会有所不同,但是从总体上分析还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有着相似的人群活动规律,在空间设计的时候要充分把握这些规律;二是人在空间中的流动。观众是博物馆空间中的一个流动的元素,他们在博物馆参观,大多带有一定有目的性,或者说是在一定的信息的诱导之下进行流动,观众在流动过程当中会受展馆空间环境的影响,所以观众在博物馆中的流动行为也在空间环境设计的考虑之中,让观众在运动中去感受空间和认知空间,空间的变化可以极大地调动观众的兴趣和想象,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接收信息的心理环境,使观众在较短的参观时间内,有效的获得信息。同时在设计中还应该注意观众在空间中流动的过程当中的生理因素,比如参观疲劳问题,设计师可以将参观动线的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适时的给予间断,设置休息区等。在空间的布局上和参观动线的安排上也应该考虑到观众的行为特征,提高博物馆空间的功能效率和观展效果;三则是人在空间中的分布,人和人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换而言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人空间,也就是围绕着个体的人周围的空间,这个空间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是可以随着人的移动而移动的,当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离得太近会觉得不舒服,而太远又有碍于交流。因此,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这个问题,当然,人际距离或者个人空间还取决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文化背景等因素。除此之外,观众在博物馆空间当中的分布还受到视觉尺度、听觉尺度甚至是嗅觉尺度的影响。研究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和心理是为了创造出满足人需求的空间。博物馆空间的大小取决于观众,人的数量、在空间的分布和流动,当然空间的大小还取决于它的功能要求,比如展品的陈列等等。博物馆空间可以说是是多个空间的系列组合,设计怎样协调人的行为和空间的关系,对设计师的构思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在空间中的一系列的行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空间设计。由此,我们可以人的行为特性进行分析,预测人的行为计划,进而进行空间设计。通过不同的空间形态结构来寻求实体空间之外的心理空间,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愉悦的参观体验。

三、 非常状态下人的行为心理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在博物馆这样的公共环境,应考虑到突发事件之下人的行为心理特征,通过分析非常状态下人的行为特征来组织空间的设计。人在非常状态下的行为特点主要体现为恐慌、躲避的本能,盲目、从众追随的本能,趋光的本能等等,所以要考虑到在突发事件中人的本能行为,在空间中设置提示装置,使人们能及时正确地进行判断并且选择正确的逃生方式,设计应对设施和安全通道、出口。

第2篇: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形式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设计范畴的学科,随着设计手段和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展示设计也具有了更多新的内涵。相对于一般地点的展示设计来说,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对设计的风格、手法以及类别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涉及心理学、传播学、建筑学、心理学、美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进行博物馆展示设计时,需要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底蕴,进而使设计的艺术形式感更强烈,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观。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原理分析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目标

博物馆存在的主要意义是为了能够科普知识、传播社会文明,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的机构。其具有特殊的艺术展示形式。也可以说博物馆就是一种艺术作品,其建筑的风格、展品的设计以及整体的规划都能够带给人一定的视觉享受。

(二)博物馆展示设计要素

博物馆展示设计主要可以涵盖展示的空间、展示的设备以及展示的物品。其中展示的空间也就是概念空间,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空间展示,主要是以展品的内容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也是展示活动的主要载体,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中,其结构、色彩以及灯光等都是必要的组成元素;展示设备包括展墙、展架、展柜以及展板等。[1]展示设备具有组合化、方便化以及标准化的特点。组合化是指在展示的过程中,展示的设备可以根据具体的展示要求进行搭配组合,方便化是指结合现代的拼装技术和先进的设计方案,使设备的安装以及拆卸更加方便;标准化是指展示设备的规格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展示物品是博物馆展览中的主要内容,是博物馆展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艺术

展示空间是博物馆展示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设计上不仅要满足展品的展示承载功能,同时还要符合参观者的审美要求,因此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上必须做一定的艺术处理。

(一)注重空间的和谐性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不能分成不同的部分进行设计,而是要注重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在空间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和谐的因素,将空间中不协调的因素进行统合。但是这种统合并不表示所有的空间都要具有统一的模式,而是既要有多样性又要具有统一性。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需要从空间的规划、色彩、材质以及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变化来构建统一的空间模式。

(二)展示设计需要遵循均衡性原则

设计的均衡性能够使视觉的构图更加和谐,均衡性设计是指以某一个点为中心,两边的设计分量相等或者相似。同时在均衡原则的设计上,也分为规则均衡和不规则均衡。规则均衡设计在视觉上能够给人一种两边完全相等的感觉,无论是在体量、形状还是色彩上都具有较强的对称性,形成规则的镜面式对称,这也是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原则;而不规则均衡性主要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在两边的设计中元素相近,但是却又存在差异。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增加展示空间气氛的活跃性,同时又不失整体平衡感。

(三)强调展示设计的节奏以及韵律

展示空间设计的节奏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范围或者单位内,空间的设计具有规律性的重复或者形体的运动分解。在具体的设计中是在空间构成重复的基础上再进行的分段运动,因此能够使空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韵律则主要是指通过对相似元素或者空间环境的组合,使其具有一定规律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变化。在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中,节奏性以及韵律性是单元空间设计的主要方式,具有重复和渐变的表现形式。重复的单元空间能够给人一种稳定的、持续的视觉感觉,从而在纷乱的展品中,使人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观赏,同时也能够为人们的参观起到导向的作用;渐变的单元空间可以分为单一空间的渐变以及复合空间的渐变,通过这种渐变的方式能够给人一种既灵活又不乏整体性的感觉有序的空间变化不会影响人们参观的心理,而且能够突出展示的主体。[2]

三、博物馆展示内容设计艺术

(一)硬件内容设计艺术

1.陈列室设计艺术博物馆展品在展览时主要的储藏位置就是陈列室,因此在陈列室的设计中需要注意室内的环境、通风、干湿度以及采光等因素,这样不但能够突出展品的展示效果,同时还能够对展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由于博物馆所展示的展品都具有非常大的传承价值,所以在陈列室的设计中必须做好消防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选择材料,严格操作规范。同时在陈列室的设计中还需要对空间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比如陈列室的地面、墙壁以及天花板等具体的色调以及肌理等,都需要与所展示的展品相契合,能够烘托出展品的背景,从而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进入到展品展示的主体中,起到强烈的视觉引导效果。2.光环境的设计艺术光是感知物象的基本视觉条件,因此在博物馆的创造、改变以及优化空间的设计中都离不开光环境。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光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采光,另一种是人造光。自然采光主要是通过太阳照射而形成的光环境,因此室内的光线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发生变化,这使得一些方向朝北的展厅会选择自然光照,因为这个方向的展厅受光照变化影响较小,而且光照柔和。人造光主要是指利用电灯形成的光照环境,通过对灯具的调节和设置达到一定的照明效果。目前在国内外博物馆使用比较广泛的灯具包括基本照明灯具、装饰灯具以及慢射照明灯具等。同时在照明的效果上也分为直接照明、间接照明和重点照明。首先,直接照明。是一种经常应用的照明手段,一般常用的有吸顶灯、导轨射灯以及吊灯等,这种照明方式能够保证95%以上的灯光都被充分利用。因此在博物馆的大厅、主要通道以及大件展品的顶部,一般都会采用直接照明的方式,这样能够保证灯光的光线分布更加广泛,不会产生遮光角。但是在直接照明的亮度选择上,还需要根据照射面积、照射物以及展厅的高度来设定,一般的照度设定在300lx。因为如果光线过弱,会使得展厅视线不清,无法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如果光线过强,则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同时也会对展物产生一定的损害,特别是书刊、漆器等容易产生褪色变质的情况。其次,间接照明。间接照明是指将灯光投射在墙面或者天花板上,形成二次光源,在博物馆展厅的吊顶、地台、展板侧面等,使灯的光线由内而外发光。间接照明的光线扩散性较好,不会产生阴影,光亮适度,光质柔和。[3]因此在展览馆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设置,可以根据展品的位置、类型对色彩照明以及亮度的需求等进行设计,使展厅形成层次变化的光环境。最后,重点照明。重点照明也称为局部照明,是指利用较强的灯光对展品的某个部位进行投射,进而形成特写的效果,能够突出产品的展示重点,产生一种立体感。这种灯光设置的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用于展览馆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展品。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禹治水玉山子》,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体现出实体和虚空的连贯性。但是在应用重点照明时,必须注重光照的方向性,这样才能够塑造出一种立体感。需要从顶光、顺光以及逆光三个方向进行组合,同时在灯具前添加滤片,通过对紫外线的过滤,有效控制炫光。此外在重点照明的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展台的间距、尺寸等适当设定距离,形成主次分明、松紧适度的视觉效果。3.陈列设备设计艺术陈列设备一般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因此陈列设备的设计对艺术的整体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馆的设计中需要对展柜、展墙以及展台的尺寸、比例以及造型灯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推敲,使得陈列设备能够与展品内容和特点相符,进而体现其陈设的作用和突出展品的优势。

(二)软件内容设计艺术

1.陈列组合设计艺术陈列组合设计是空间展示设计的核心,同时在设计工作中也是最繁重和最花费精力的。陈列组合中包括整体和局部陈列组合部分,整体陈列组合是总设计风格下设计的组合方式;而局部组合设计则主要是根据具体的标本、文物为展览的基本资料,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设计框架或者大纲而有顺序和层次地排列展品,使展品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性。[4]2.辅助展品资料设计艺术辅助展品资料包括灯箱、图表、沙盘以及照片等辅佐原件展出的一些资料,能够补充展示作品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有一些辅助展品本身就是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三)其他方面的设计艺术

除了软硬件的设计外,还有一些介于软硬件之间的设计内容,比如安全标志、文物等。以陈列室的路线布局为例,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防盗报警、消防等设施的健全和完善,同时要保证紧急疏散口的通畅,其次要注重这些设施与博物馆整体设计的契合,保证博物馆整体的艺术效果。

第3篇: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新馆;空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267-01

在当代建筑领域中,贝聿铭声名远扬,是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唯一华人,也是世界范围最为大众熟知的明星建筑师,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艺术家之一。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20世纪30年代中期于美国学习建筑学至今,在1983年,贝聿铭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

苏州博物馆新馆被称为贝聿铭的封刀之作,新落成的建筑安然地嵌入传统园林建筑环境中,完美实现了设计之初设定的“中而新,苏而新”的目标。

一、城市环境对于建筑空间处理的影响

1.苏州博物馆新馆座落于古城苏州,苏州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以其古朴卓越的建筑和园林景观闻名天下。为了尊重古城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采用地面一层、地下一层的格式,高度未超过周边的古建筑。新馆与东侧的博物馆旧馆忠王府相互呼应,非常和谐。新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整体布局及空间处理十分巧妙,由传统园林的精髓中提炼新意的造景设计,有假山、池塘、小桥、竹林、亭台等,空间处理使新馆自然、深远、空灵。

2.苏州博物馆和日本的美秀博物馆都建在传统环境中,在环境与空间的关系中,通过形象、精神和群体延续了地域环境的特点,在空间上使人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如秀美博物馆巧妙的隐入于自然山体中,充分的体现了《桃花源记》中世外桃园的设计理念。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群体布局延续了城市历史文脉,类似三条轴线的群体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十分和谐。其在空间设计上,充分考虑民族的、本地的和传统文化,融合周围的环境,造就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现有格局。

二、空间想象对于建筑空间设计的影响

1.建筑意义上讲,空间想象是对“有形”和“无形”虚实相互交映的把握。室外的廊形成灰空间,这是贝聿铭对建筑空间的想象进行的探索,廊与外部环境相沟通,使廊获得天光的照射,配合顶部坡度造型的木条遮光条,使人们获得独特的空间感受,一侧为展厅,另一侧几乎是封闭的墙体,这样做符合博物馆的主题,同时规定了人们的视线。

2.空间想象是营造每个空间独特的预想设计。各个空间都有独具匠心的一面,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中央大厅,贝聿铭有意控制它的尺度,八面玲珑,四体通透,采光顶,使大厅揉合了传统与现代气息,现代感极强的造型中透漏着明显的地域建筑的空间神韵。

三、空间布局的具体体现

1.大与小:大与小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如大卢浮宫中心的新入口不大也不高,是一座20米高的玻璃金字塔,约占艾菲尔铁塔的十五分之一,然而,它却像艾菲尔铁塔一样,以其沉静的美成为巴黎的鲜明象征。另外纵向的方向感比较强烈,能产生深远的感觉,情绪渐渐强烈起来,一些其他形状的空间,如中间高四周低的展示空间,一般给人向心、内聚的感觉。

2.多与少:比例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形状都可以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根据贝聿铭的经验,美术馆的服务空间与公共空间之比应该是1:1.但是,法国的卢浮宫的比例是1:1.5,卢浮宫尤其需要公共空间。

四、空间特色突出表现为几何性

1.造型为几何形。苏州博物馆新馆外观呈几何形,极具现代特征,从新馆任意房间的窗户向外看都会发现新馆坡度与远处的苏州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平行,这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致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也显示了几何形体的高度纯化,在这个设计中,贝聿铭使用三角形这一元素,使得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几何形更加突出。

2.几何形构成韵律。苏州博物馆新馆里面到处可以看见三角形、菱形和四边形的几何构成,还有无数并列的直线为空间制造韵律。在处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时突出表现建筑的几何性,另一方面又将这种特性不断丰富,把几何性的表现从简单的单一几何体发展到复合几何体的组合,使人们被这优美的形态所震撼。在贝聿铭的建筑语汇中经常以三角形、矩形、圆形、菱形、五边形等为主要特征。这些几何图形作直线或曲线运动,从而完成整个建筑的形体。

五、结语

本文从贝聿铭先生的作品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空间设计进行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出其在空间设计上的独特处理,对现代设计的高技术手段运用,以及传统文脉的提取。在新馆中,城市环境影响着其江南院落式的布局方式,在现代几何造型中体现了错落有致的空间关系。在当地的地域性文化中提取元素,并将装饰性符号引入建筑外观,使得几何形特征变得更加丰富。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对中国建筑的探索,他的设计以一贯的优雅,体现着现代建筑的魅力,对以后我们的设计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坎内尔(美).贝聿铭传[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

[2]黄健敏.阅读贝聿铭[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

第4篇: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范文

博物馆是文化、知识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基于此,必须打破现有的结构框架,积极拓展在声学、美学、光学、建筑学等领域的发展。当前,舞台美术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自然博物馆景观设计当中,并且创造出了逼真、唯美的自然意向,从而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欢迎。那么,如何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应用舞台美术理论呢?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1 舞台美术理论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审美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将舞台美术理论应用到自然历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仿真的自然感受,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1.1 在自然博物馆景观空间中的应用

景观陈列在发展的同时,不仅要直观地表现出自然画面,还要关注到结构的变化与空间的构建。在此基础上,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艺术享受。自然博物馆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利用有效的物理空间创造深远的自然意境,所以在空间塑造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陈列设计本身是开放的、自由的,这与舞台艺术理论的多元化艺术方式也是不谋而合的。比如,在实景背后增加几棵仿真的树木,就会起到延伸空间的效果。这样,当参观者在观看陈列景观时,往往会感受到远处的茫茫林海。同时,放置在林中的鸟类,也会增加美的气息,让观看者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美好,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除此之外,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可以利用舞台美术理论来对空间进行分割、重组。这样,在有限的空间中,就可以展示不同的画面。比如,在同一片草原上,老虎悠闲地晒太阳,兔子快乐的吃草,狮子朝着远方眺望。从生物链上来讲,这三种动物就是天敌。这里,通过空间割裂、重组的方式,就可以使其在各自的领域中独立存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舞台艺术主要通过演员的动作来表现空间,并与观众进行精神交流,该空间具有动态化的特点。然而,自然历史博物馆景观空间设计中,是以陈列景观为对象来营造艺术美感的,该空间具有静态化的特点。所以,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应用舞台美术理论时,应该以写实为主,写意为辅。

1.2 舞台布景在陈列展览中的应用

景观中的布景是通过空间、背景的塑造,从而仿真出立体景观。在景观布景中,要求通过精炼的艺术形式体现出悠远的意境。同样,在舞台布景中,也讲究景观的简练性、审美性。当人们看到一面“帅”旗后,就会联想到过去的峥嵘岁月、金戈铁马。因此,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陈列景观设计中,也可以根据舞台布景方面的理论,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季节、种群关系的景观,以此来创造出回归自然的感觉。比如,在水边渔家景观设计中,就遵循了以上原则。该景观中,包括一叶孤舟,几朵莲花,几枝芦苇。船头上有几只形态各异的鸬鹚。可以看出,整个景观布景非常简单。另外,在布景中,利用剥离与灯光的效应,营造出了涟漪的感觉。景观中没有出现披蓑戴笠的渔人,但是透过孤舟就可以看出人的足迹。除此之外,还鸬鹚的周围,还布置了其他禽鸟,这些禽鸟形态各异,或水中嬉戏,或闲庭信步。虽然整个布景非常简单,但是却展示出了一幅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烟水迷离的人间仙境。同时,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

1.3 舞台灯光在陈列展览中的应用

色彩、灯光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合理搭配色彩、变换灯光后,可以表现出环境、季节的差异,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效果和意境。在舞台上,灯光除了可以照明外,还能表现出时间、人物心理等要素。另外,从不同的角度来设置灯光,调配亮度,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景观陈列中,运用舞台灯光后,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舞台氛围与意境,从而凸显景观的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给静止标本带来鲜活的生命力。比如,在南极企鹅景观布景中,就会利用蓝色的灯光来营造出极地酷寒的意境。整个场景中,仅仅设置了几只企鹅的标本,提示人们这是南极。蓝色不仅让人感受到微寒的气息,而且营造了一种神秘感。参观者看到以上陈列后,就会联想到严寒、冰冷的南极。在以上景观布景中,没有影响到企鹅本身的黑、白色。所以,在灯光布景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破坏生物本身的色彩。除此之外,利用舞台灯光,还能产生图特殊的艺术效果。比如,在毛脚?景观中,就是利用了灯光的效果,从而将静态的标本动态化。整个景观被漆黑笼罩,在三个不同的方位上,设置了三只动作不同的毛脚?。其中,右上角的展翅飞翔,中间的俯身冲下,最下面的在捕捉田鼠。灯光分别照在不同的毛脚?上,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人感受到了景观的节奏感、跳跃感。然后,在大脑中出现了毛脚?寻找食物、锁定猎物,抓住田鼠的这样一幅动态画面。可以看出,该景观产生的效果非常神奇。

1.4 将舞台区位融入到景观陈列中

在戏剧舞台中,其区位是从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同时,为了突出人物表演,要求控制好背景色彩。如果背景色彩过于华丽,则会使人物在景观中淹没。自然景观的对象是静态标本,要达到色彩与布景的和谐,不仅需要控制好背景色彩,而且还要凸显出标本自身的魅力。从人的生理特点上来讲,不同空间区位的强弱也是有差异的。一般情况下,上边比下边强,右边比左边强,前边比后边强。比如,在白唇鹿景观中,放置了两只白唇鹿。其中,一只处于站立状态,位于景观的中间。另一只卧在景观右边,神态安详。两只鹿都位于景观前方,很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同时,在景观后面有连绵起伏的山脉,以及皑皑白雪,地势较高。与下面的景观相比,形成了高低错落、对比分明的效果,从而体现出了白唇鹿生存环境的辽阔、苍茫、静谧,最终获得了心灵上的安慰。

2 景观设计中应用舞台美术理论产生的效果

可以看出,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应用舞台美术理论后,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首先,营造了深远、惬意的艺术氛围,增强了静态标本的生命感染力。其次,通过空间、区位、灯光、色彩的搭配,让参观者置身于青山碧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之中,从而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了心灵上的安宁。最后,加强了学术与审美的融合,提高了陈列展览的品质,促进了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长远、稳定发展。

第5篇: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国;博物馆;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098-02

一、博物馆建筑室内设计的发展与未来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我国将博物馆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四种。随着物质文化的丰富和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更高要求,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博物馆建筑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关注。发展中的博物馆,建筑数量快速增加,造型规模千差万别,展示手段新颖独特,展示领域丰富灵活。现代博物馆建筑不仅仅是展览场所,还充当文化传播中心为人们提供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场所。

博物馆作为展示人类文明的窗口,集中收藏了人类历史文化的精粹。它应该是文化历史、哲学理念、主题创意、空间艺术应用和美工技巧的有机统一。它用自己所特有的艺术语言,营造出与展览主题相统一的氛围,论释历史文化精粹的深刻内涵,让每一位参观者在高雅的艺术享受中品味人类历史文化的光辉遗产。任何时代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本世纪以来,博物馆的增多就是现代人创造具有高文化价值的人类生活环境的一种体现。虽然博物馆的性质不同、类别不同,但总的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能够让人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了解历史的一个公共场所。因此,如何搞好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工作,是体现博物馆生命力和存在价值的根本体现。

二、博物馆室内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兴建了许多各式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建设带动了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发展对比前几十年,博物馆室内设计有了一定的进步,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特点:

1.主题与形式的协调性。面对一个展览的主题,需要选择最优的展示手法来表达。传统设计过程中。在历史类博物馆内,有时铺开展品来依次陈列,有时制作模型来重现场景,有时图文并茂来重读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型博物馆的出现,“讲述”展品的手段多样化了,导致设计者有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而忽略了展览初衷。比如明明是展现厚重历史、激发观众内心的主题,却不小心被安排在轻薄的材质、明快的色彩中,不免显得尴尬。

2.流线与空间的趣味性。博物馆室内设计中,参观流线的顺畅清晰和空间序列的合理安排是衡量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人们参观时,不愿意迂回和逆行。如果流线发生流线交叉,会造成人流拥挤和碰撞。此外,博物馆的流线和空间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有异曲同工之处。表现在步移景异、疏密有致的陈设方式。人们游览博物馆就像欣赏园林,享受一步一景带来的新鲜感,感受起承转合营造的趣味性。

3.展示媒介的科技化。科技技术发展迅速,博物馆所采用的展示表现方法也日新月异,除了声、光、电手段的普遍应用外,还出现了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在实际的展示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各种声音、照明、视频播放时间和顺序及强弱变化是创造最佳展示效果的前提。电脑按照展示设计要求事先设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按照展示的要求和参观场地的先后顺序,达到控制相应的声音、照明及视频播放,并造成声音的强弱变化,照明的渐变等效果。

4.空间氛围的大众化。展品不是聚光灯下等待人们的朝拜公主,空间不再严肃拘谨,室内设计更亲和。2005年设计,2009年对外开放的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Herge Museum)是法国建筑师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的新作。博物馆致力于收藏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的作品,展现他的生活和工作,这座外形近似蝴蝶的建筑在四周树林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清新。入口处的设计,象征着一本翻开的漫画书,一页是漫画书中丁丁遥望天空的图片,另一页则是画家的签名。生动易懂的形式语言让人们感到亲切。室内,巨大的玻璃窗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光,令整个展区明朗活泼。作者用室内空间中非规则形体的相互穿插,不同色彩的相互掩映来表现埃尔热不同绘画风格,将漫画的精神赋予空间,使观众仿佛步入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二)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元素

1.色彩运用。色彩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主题思想,色彩带有一定地感情性,能直接影响到观众的心理情绪,对深化主题、突出展品起着重大地催化作用。各类陈列地题材不同,对陈列形式地要求、色彩的选择也就不同,主要的目的是使观众乐于欣赏、易于接受。纪念性的博物馆辅助陈列颜色多以兴奋的色调为主。民族、民俗性的陈列应当尊重民俗习惯或遵守当地的传统色调。自然性的陈列应接近于自然色彩。科技性的陈列以沉着性的色彩为佳。

2.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灯光照明。在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灯光设计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区域,因为他反应了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自然光线的运用展现出空间的宏大,人工光线则把参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单个的展品上来,借助于一系列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能够得到很好的平衡。这些先进的技术包括把自然光线和戏剧性的灯光效果结合起来,在保护展品的同时营造出令人兴奋的氛围。利用灯光的色温可以控制以人群为基础飞展示气氛。

在博物馆设计中大面积运用自然光,尽量减少直接灯光光源,突出展品的同时兼顾整个空间环境的氛围,让展品和环境容为一体。照明原则服从空间定位,来提亮博物馆空间昏暗的光线,降低展览馆空间过于直白的照明,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让展品拥有文物的价值的同时让空间更得到品位,庄严。

3.博物馆展示设计与环境。对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来说,对环境的敏感度正在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于设计师来说十分重要,只有在博物馆设计过程的初级阶段就考虑到使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才能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设计方案把环保策略和展示融合在一起,让观众们可以看到展览所使用的材料的可持续性本质。这样的永续设计在民间艺术博物的运用上最为明显。

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因素,民间艺术取材于当地群众中,是当地文化的延伸,所以不管是环境气氛的营造还是在展陈方式上都要全面考虑,这样可以拉近与参观者的距离,是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具亲和力。

4.博物馆设计的人性化。“从古至今,人始终是所有事物的尺度。建筑为人服务,为人提供空间、为人塑造环境”。尺度应与其功能使用要求相适应。恰当的尺度感是良好空间感的前提与依据。博物馆空间中过大或过小的尺度都会使空间失衡,使人产生冷漠或压抑的感受。充分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依据人的生理尺度和人的心理维度,结合形式、比例、色彩、肌理、材料等诸多元素的综合运用,创造出亲切宜人的视觉、触觉、味觉、听觉极佳的文化空间感受。同时室内设计需慎思如何满足观众对于文化空间需求的多元化,如何紧随时代进步,将人性化服务贯穿于博物馆建设与运营的全过程。以上命题是博物馆室内设计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三)未来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1.观众与展品互动增加。人们参观博物馆能学到知识和得到享受,然而长时间观看展览时可能会感到乏味。设计的目的在于营造出能激活展品的氛围和语境,同时帮助参观者与展览产生关联,拉近展览和观众这两者之间的距离,结束观众在展览中的消极被动状态,让观众参与成为设计师关心的话题。

2.新的展示方式不断涌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手段有了巨大的进步,诸如,虚拟图像、三维特技、计算机合成、数字投影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应用。将来的博物馆中,人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展品,可以触摸,可以对话,可以参与,甚至展品本身已经不再重要,它可以因为参观者的设计而呈现不同的面貌等。新技术的革新带来的变化是目前无法估量的。

3.布局更灵活,流线更自由。空间早已告别了过去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变得非规则化,传统的横平竖直被奇怪的形状打破,观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览方式进入场所。

三、总 结

近20年来,我国博物馆不断地更新探索,功能从简单到复杂,造型从普通到新奇,陈设从单调到华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间的交流让我们的视野更宽广,时代的发展让我们的建筑工艺更先进,博物馆越来越大众化、商业化,为今后的博物馆室内设计提供了好的条件。20年间,博物馆室内设计虽然有所发展,但还不如博物馆建筑本身的变化迅猛,在将来,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人们去探索,还需要更多设计者为美好的展示环境的营造付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尚慧芳.展示光效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 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 耿舒畅,李涛.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4] 王其钧.室内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 黄建成.展示空间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 诸智勇.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7] 黄凯.室内设计与应用[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8] 袁恩培,林珍香.解析动画场景中视觉语言的意象表述[J].电影文学,2011(17).

[9] 赵颖.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科学表达[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10] 于峰.博物馆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的程序与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

[11] 彭文青.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创作[J].艺海,2010(1).

第6篇: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 记忆 全息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23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兴建了许多各式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建设带动了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发展对比前几十年,博物馆室内设计有了一定的进步,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特点:

流线与空间的趣味性

博物馆室内设计中,参观流线的顺畅清晰和空间序列的合理安排是衡量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人们参观时,不愿意迂回和逆行。如果流线发生流线交叉,会造成人流拥挤和碰撞。此外,博物馆的流线和空间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有异曲同工之处。表现在步移景异、疏密有致的陈设方式。人们游览博物馆就像欣赏园林,享受一步一景带来的新鲜感,感受起承转合营造的趣味性。

展示媒介的科技化

科技技术发展迅速,博物馆所采用的展示表现方法也日新月异,除了声、光、电手段的普遍应用外,还出现了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在实际的展示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各种声音、照明、视频播放时间和顺序及强弱变化是创造最佳展示效果的前提。电脑按照展示设计要求事先设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按照展示的要求和参观场地的先后顺序,达到控制相应的声音、照明及视频播放,并造成声音的强弱变化,照明的渐变等效果。

空间氛围的大众化

展品不是聚光灯下等待人们的朝拜公主,空间不再严肃拘谨,室内设计更亲和。2005年设计,2009年对外开放的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是法国建筑师波特赞姆巴克的新作。博物馆致力于收藏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的作品,展现他的生活和工作。这座外形近似蝴蝶的建筑在四周树林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清新。入口处的设计,象征着一本翻开的漫画书,一页是漫画书中丁丁遥望天空的图片,另一页则是画家的签名。生动易懂的形式语言让人们感到亲切。

1. 记忆博物馆简介

1.1 背景简介

所谓记忆博物馆,可以理解为让人从视觉、听觉、触角和心理、生理、物理等方面的诸多因素感受到记忆的博物馆。形成"场所感"的关键问题是,经营位置和有效地利用自然和人文的各种材料和手段,形成这一环境特有的性格特征。

所谓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有相当多种分类,主要因环境、时间和知觉来分。这次所做的记忆博物馆就是让人们进入到博物馆开始,就能从空间的感受中获得各种信息和暗示,将记忆唤醒。

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在知觉中,人的过去经验有重要的作用,没有记忆的参与,人就不能分辨和确认周围的事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记忆提供的知识经验,起着重大作用。认知心理学家把记忆的研究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其原因也在这里。

2.全息概念简介

2.1 全息理念――记忆

所谓室内设计中的全息理念指的是组成室内空间的整体和部分以某种统一的形式反映其外在动因,这里的/统一的形式0此处称之为全息元"它不仅是一种几何形式,也可以是一种空间形态!一种逻辑关系或者是它们的混合体等"全息理念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为室内空间的形式(全息元)须反映其内容;二为室内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应以某种形式(全息元)得到统一"前者强调的是形式和内容的相关性,是建筑室内和室外形态的统一;后者强调的是形式和形式的相似性,是室内空间对自身的统一。

2.2 全息理念之核――意

室内空间形式在没有传达出任何意义时,也许只能说是一个单纯的容器,肤浅的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当它被赋予某种意义,具有了超越其物质功能的精神内涵,室内空间才真正具有了生命力。由此,所谓意义,也就是我们所讨论的形态中的“态”,是人与室内空间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以具象的空间形式所反映的人们存在的意义。换个角度思考,室内空间形式也左右了意义的表达,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3.记忆博物馆设计说明

3.1 由外到内的全息设计――博物馆体块

在设计博物馆室内之前,我认为要先设定好一个博物馆来容纳室内设计。在拟定好“意”――记忆之后,我先进行了博物馆的体块推敲,根据记忆给我的感觉,我将体块任意的切割,就像是记忆一样,有一些支离破碎,但是又很有整体性。之所以先推敲体块,就是想利用全息理念,由外到内,让整个设计充满记忆的感觉。

3.2 博物馆的室内设计

记忆博物馆应该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的室内空间组合方式,将惯常秩序打破,给观众一个崭新空间体验,并在感到新奇的同时,欣赏铺陈在面前的艺术品。在“路径”和“节点”的组合中,不再依据传统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设计处理方法来区分过道和展示空间。在这里过道和展示空间同样重要。尽管该馆室内空间构造扑朔迷离,而维系其空间秩序的是记忆空间的物质,是记忆具有识别性的意象在室内空间中再现。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充分把握了环境的场所特质,在充分地体现博物馆自身功能的同时,其整个室内空间的创造还强调了对记忆的整体统一关系。

在室内设计中,我们不应该只追求新鲜、时尚的表现,寻求视觉刺激,而是找寻能够依托的场所文脉,将精神塑造与物质并重,创造一个能够满足人们心理!审美要求的坏一境。室内场所感的延续必须立足一于时代背景,延续绝不是照搬照抄,盲目的仿古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场所回归,而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把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现代功能、材料、技术等活跃因素相结合,使传统要素焕发出时代特征,同时也赋予现代空间传统的烙印,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使室内外整体风格得以延续发展。

4. 记忆博物馆材料运用

4.1 材料的运用

以民间收集的明清砖瓦组成瓦爿墙和毛竹替代钢筋铸成混凝土墙作装饰,利用竹条加入混凝土,在表面展现竹的纹理,体现环保理念。虽然采用了古老的建材,但古老代表的是历史和成熟,并不是腐朽,如若能够让古老的材料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辉,也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整个展馆斑驳的墙面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这与博物馆的性格很契合,配合具有构成感的开窗,古典与现代在其中穿插,带有很强的诗意。

5.记忆博物馆创新性尝试

5.1 创新性尝试

记忆博物馆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在里面寻找记忆的场所,但是在里面没有记忆,就算设计的再好没有达到共鸣参观者还是无法找到自己的记忆。

记忆银行,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身博物馆就具有展览和收藏的功能,让来参观的人将一些自己认为有保存价值的物品存入记忆银行,等到30年或者50年之后,他把这些存在这里的物品打开来看,将会更加让人回忆起当年的岁月。又或者在这个人死去的时候家人将这些物品取出一起随死者火化,可以完成死者的遗愿又可以让家人们知道什么事他最珍视的。

第7篇: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范文

陈列设计也是一种先进生产力的表现,从实质上讲,它体现着历史演变和人类社会进步,因此,陈列设计也必然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具体的讲,现代展示设计就是运用人类社会科学技术与现代化这一理念、手段、创造出多变的观赏效应。馆内除采用精品展柜形式展示和保护文物展品外,还充分利用航海展示的特点,对部分展品进行开放式处理,采用可触摸的敞开形式,把文物展品的结构、形态和操作技术真实地表现在观众面前,让文物与观众亲切对话,不再是隔膜,观众可以亲自接触文物展品,极大的引起观众的兴趣。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又强化了陈列信息传播的效果,同时,通过传播媒体在展示形式的感化之下,有着提高认识,对事物进行有机的选择,实践证明,较为成功的设计往往具有高度的刺激或标新立异的形式感,从而引起人们的美感。

环境理念

展示设计主要是诉诸于人的视觉、听与看的感受,它与人的活动场所--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也是构成市人文景观的重要一方面。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其心理与行为从总体上分析具有一定的共性,在视觉要素方面,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对博物馆光照设备,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选定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尤其在馆场绿化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和广场绿化区别开来,营造诗一般的美景,让人流连,使博物馆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所以,必须充分强调环境观念。展示设计是存在于人--环境这个大系统之中。因此,在具体设计时必须从整体空间出发进行综合设计。

审美效应

人们对物品展示观赏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短时间与最大信息量,成了现代展示设计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一个博物馆之所以引人注目,反响强烈,除拥有众多的精美藏品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它的陈列展览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贴近时代,贴近群众,就必须进行观众研究也就是研究社会。人们要求博物馆的展览应是“生动”的,而不是“呆板”的。是形式和风格不断“创新”的,而不是“陈旧”的,这才是留住观众注意力的资本。在展示设计过程中,依靠结合空间形式,分析规划对藏品展示提出的要求、观众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所以,必须重视展览空间的规范合理性与安全性。丰富的展示与色彩的照明,是陈列空间的必要依托,不同的展示空间应该根据展览内容的需要设计适合的色彩照明方式,为了明确展示效果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照明强度,光的质量和呈现实体感等多种因素。好的照明应将展品的形状、色调和质感显示出来,使展品比背景更加明亮突出,才可给人强烈的印象,但又不能过于强调照明的变化而给观众带来的视觉负担,从而降低对展览的关注程度。在进行形式设计时,要考虑到大多数观众的知识层次,展品的背景知识与资料不可缺,最好以多种形式出现。比如图片、图表、示意图等以灵活变化的形式会比传统的版面更便于观众阅读和记忆,同时又能调节观众参观的兴致度。文物展示不应该是一本严谨形式呆板,通篇是文字的教课书。而是一本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立体教材。这样才能吸引广大观众,为他们所爱,使他们观看参与展览的同时获得知识,加深对博物馆的认识印象,使博物馆真正的成为教育以外的第二课堂。

展示设计规则

陈列设计的目的是使观众在有限的时空中最有效的接受信息,因此,陈列设计就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提高展示活动效率与质量进行的。除了研究一般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外,研究人在观赏实物对象时,是视觉性和心理过程。遵循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基本原则,即以物为核心,让物来说话不因虚拟的场景干扰展品的陈展环境,避免互动项目过多过滥而迷失博物馆的本质和方向。由于现代建筑给了博物馆的一个大空间,这给设计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觉空间,科学的安排能对观众心理与行为产生积极作用。展示设计需要和大空间融为一体。展示区域是整个展馆的灵魂所在,所以围绕着展示区域合理布局各种配套设施非常重要,根据展示内容布局的重要和建筑本身特点,对展馆进行空间划分。也是陈列设计的基本前提。人类观察事物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共性,研究这些共性是陈列设计者们视觉规律的基本出发点。

基于观众的体验

第8篇: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展览 空间 设计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230-01

“展览会”这一名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展览会已经被融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国际知名策展人侯翰如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说:“今天的展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展览了。”站在今天的角度上来说,展览并不是简单地陈列、摆设一些艺术品,而是一个活动的场所,一个表演的场所,是艺术家与公众之间交流的“活”场所。

1 展览空间设计概况

展览设计是一项强调空间环境和道具形式的综合性设计。它是一种空间形态的构成。一般来说,展览环境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在业内领域,展览空间一般分为艺术展览和商业展览。展览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既可以是大型展示,也可以是规模大小不一的商业性展览。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展览的规模或大或小,展览设计所面对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都是类似的。展览艺术和空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展览艺术是一门通过组织、利用空间的艺术。

2 展品和空间设计的关系

现代展览设计已经和市场、信息、科技等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现代展览设计的不断发展,这就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表现力强、思维敏捷、精通展览材料,懂得空间设计结构等,这是每一位展览空间设计师必备的素质。著名的鼻祖策展人哈拉德·塞曼曾经提出“当态度成为形式”的著名论断。一个好的展览场所就像是一首好的音乐,能够带领观赏者进入到展览场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从而达到设计展览空间或者是举办展览会的目的。对于策展人以及产品的品牌来说,一个能够恰当地烘托展品的展览场所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展品与展览场所是密切联系的。展品的特点决定了它所采用的展示方式,从而影响了展览场所的形态。而一个恰当的展览场所,会给展品增质增值,从而有利于产品信息的传播与推广。

3 如何处理展览的空间设计

展览空间在展览设计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展览活动必须通过空间展现在公众眼前,从而传达信息。于是空间为我们提供了场所,如果没有空间,也就无法获取信息,人与人之间也就无法交流。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空间问题,正确认识空间与展示设计的关系,恰当地运用“空间”语言,从而赋予一个设计实质的生命力和意义。

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新的技术应用到展示空间设计中,由此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设计变革。虚拟化逐渐取得了信息时代的故事和情节,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主流。现代技术进步,信息材料的形式和手段都有极大的进步。利用声、光、电能够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展览艺术氛围。在性能的设计上,应用了数字化技术。一些需要表达的地方会采用3D技术,从而影响整个设计的理念。在现代展览设计上,生态性这一点尤为突出。如科技的展示取代了传统的展示,设计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废物的循环再利用等。设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有自己的个性与前瞻性。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3.1 灵动的形式

展示空间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在空间设计上也应该相应地采取动态的、有节奏的展示形式。这是展览空间设计首先应该遵循的原则。同时,它还是由人的因素和空间的性质共同决定的。人,也就是观赏者在展览活动中处于参观运动的状态,在运动中获得体验,并最终获得空间的感受。因此,展示空间必须以此作为根据,以最合理的方法去安排观者的参观路线,从而使观众在流动的状态中,能够最经济、最完整地参观展览活动。当然,还可避免走不要的路线或是重复的路线,特别是不在重点的展示区域内重复。倘若在空间处理上做到如音乐旋律般的流畅,抑扬顿挫,从而达到整个设计顺理成章的效果。不但满足人们对展示功能的需求,还能使人充分感受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艺术趣味。

3.2 温馨的服务

展示空间的基本结构主要由场所结构、路径结构、领域结构组成。其中的场所结构是展示空间最基本的属性。场所体现了以人为主体,展示了人与空间最基本的关系。展示空间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这也是展览空间进行设计时最基本的依据。人类需要舒适与和谐的展示环境,丰富的展示信息,声色俱全的展示效果。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空间规划的安全便捷,服务设计的周全等。这些都是人类在精神上对展示提出的要求。需要设计师们在科学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的因素。展示空间的形状、尺度与人体之间需要有恰当的配合,这是最基本的空间要求。人们应该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参观活动,如果不能给观者一个心理上温暖的展示空间,那么展示活动也就是冰冷的机械组合,是没有生机的躯壳。只有充满人性化的展示空间设计,才是合情合理的设计。

3.3 有效的展示

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它是以最有效的场所位置向观者呈现展品。因此,要合乎逻辑地设计展示的顺序,编排展示的计划、合理分配展区。这是充分利用展示空间达到最佳效果的基本前提。当然,设计师还必须把空间的结构特点和展示的内容特点结合起来,进行考虑。比如商业性质的展览活动要求场所必须空阔,以便空间与空间进行交流。展品的位置要非常显眼,对于展示的中心点比如声、光、电等展示形式,要给以充分、突出的展示,从而给人一种视觉冲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安全方面要有保证。在一些大型的展示活动中,可以考虑做好安全防范。

总之,在展览空间设计中,观众的需求是排在第一位。尽一切可能为观众服务,给观众提供同行、休息的方便,从而谋求“无障碍”的设计。这也是现代展示设计的一个趋向。

参考文献

[1]许之敏.立体构成[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6):112.

[2]胡介鸣.高等院校设计专业系列教材—— 立体构成[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6):111.

[3]万莹.浅谈现代展示空间设计意识[J].魅力中国,2009(35).

[4]严胜学.空间-信息场—— 展示艺术设计的横断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第9篇:博物馆空间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柜内;设计

随着我国博物馆数量的不断增多,博物馆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博物馆设计的相关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博物馆陈列柜内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明白展柜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对设计的形态和视觉效果进行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空间元素、创意元素、参观者心理元素等。设计人员需要通过独特的设计来展示陈列品的艺术魅力。

一、博物馆陈列展示柜内设计的实际运用

1.陈列展示柜内设计概念。博物馆陈列柜内设计指的是在博物馆进行收藏品展示的过程中,对相关展品陈列方式的设计。它是博物馆进行展示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研究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柜内设计对博物馆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2.展柜的材料选择。收藏品的陈列展示和展柜的设计形式对收藏品的展览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展柜分为木质展柜和金属展柜。传统的木质展柜可塑性强,有质感和古色古香的韵味。但随着博物馆行业不断发展,对展览品的安全考虑越来越多,木质展柜逐渐被密封性强、安全性高的新材料替代。现代博物馆中的展柜都以金属展柜为主,在实际的使用中,金属展柜具有密封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金属展柜的密封性有效防止了灰尘、蛀虫对展品的威胁,同时保证展览品不易被盗抢。同时,金属展柜能够保证灯光均匀,保证展品的艺术效果。

3.陈列展示柜内设计要求。博物馆展柜有多样性,在实际使用中常见的有独立展柜、壁挂展柜、电动展柜等,这些不同展柜的选择都是根据展品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展柜的长宽高进行良好的判断,因为不同的展品对展柜的大小要求都是不同的。同时,对展品的实际情况选择展柜的陈列位置。只有良好的展柜设计与合理的陈列展示,才能使展览品的艺术效果得到展现。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需要知道展览品的基本情况,才能依据展品实际情况设计出好的展柜和陈列位置。

4.陈列摆放的要点。展柜和展品如何进行陈列摆放主要依据的是展品的实际情况,根据展品的材质、大小等对展品的陈列进行合理搭配。通常可以将同一类型的展品摆放在相邻的区域。根据展品的材质、年代、类型进行分区。另外,还可以对展品进行层次分布,营造混搭的美感。

5.设计中心展柜。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需要对中心展柜进行重点设计,中心展柜一般展示重要的收藏品,营造出视觉冲击感。对中心展柜要进行创新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展示的文物有一定了解,根据中心展品和周围展品的展柜进行对比设计,营造出视觉效果,让人耳目一新。

二、陈列展示柜内设计的原则

1.注重展柜的功能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重点考虑展柜的功能性。博物馆展览的过程中,展品的陈列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反映历史文化的关键。在对展柜的设计过程中要准守国家规定的博物馆设计标准,采用新的科技型材料,一方面能加强视觉效果,同时还能够保证收藏品的安全。比如使用低反射玻璃能够增加光线效果和减少灯光对文物的损害,又如使用LED灯能够使文物得到良好的光照效果。展柜设计过程中的功能性就体现在展柜既有一定的美感,又能体现文化内涵,同时需要指出,注重展柜的功能性才是展柜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展柜的实用性。博物馆展柜的设计需要注重实用性,实用性是展柜设计的效果体现。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通过展柜的平面、色彩、空间等元素的设计来展现展品的视觉效果。展柜的材料一定要选择美观安全的材料。对于一些展柜的辅工具,设计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技巧进行隐藏,比如照明用的灯光等可以设计在展柜中不能直接从外部看到的地方,以有效突出展品的美感。

3.柜内辅道具的设计。根据文物形态通常要对文物设计出专用的托架等辅道具,在实际中通常用爪架来支撑固定瓦当陈列,用金属支架来固定陶俑类文物,用强化玻璃来固定玉器类文物。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叫脆弱的文物需要注意支架和文物接触的地方,比如在接触点上垫上软橡胶一类的缓冲物,避免因支架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陈列辅助道具的设计原则是保护和支持文物,此外,这一类道具需要隐藏在展柜中,避免其喧宾夺主。

三、陈列展示柜内设计要素分析

1.文字要素。陈列展示柜内的文字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对陈列物的说明和简介,主要目的是让参观者能够准确的明白展品的信息,这样的文字需要规范、简洁。严谨。第二是文字作为一个设计元素,需要对字体、字号、色彩、与图案的位置进行考虑,起到美观的作用。

2.图形的设计。陈列展示柜内的图形是对文物特点的概括性展示,设计师应该从文物造型和历史特点进行提炼,设计出紧扣主题和文物特色的图形。图形的传播力度超过了文字语言,使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参观者都能对展品产生同样的第一印象。

3.色彩的设计。陈列展示柜内的色彩设计要以营造氛围、突出主题为目标。背景的颜色通常从文物的颜色提炼得来。比如青花瓷的展柜通常使用藏青色,陶瓷类文物主要使用土黄色。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体现整体感,另一方面具有反射环境光的效果。色彩可以作为陈列照明的补充,使照明的效果更好。

4.陈列展示柜制作费用的测算。根据展示柜的设计需要和相关要求,确定展示柜制作的材料和耗用量。根据市场价格测算成本。设计制作的材料要以安全、耐腐蚀为主,材质要符合施工的安全标准,根据展示柜的预算对展示柜M行设计,合理节约成本,按照预期施工制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博物馆学的不断发展,对博物馆陈列展示柜内设计的研究就显得日趋重要。好的陈列展示柜内设计不仅能将展品的文化韵味展现出来,给参观者良好的第一印象,还能体现出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对文物进行良好的把我,针对文物的材料、年代、质感进行陈列展示柜内设计和辅道具的设计。设计过程需要遵守设计要素的原则,设计出美感、安全、符合展品主题的陈列展示柜。

参考文献:

[1]张乐.博物馆陈列展示柜内设计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05: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