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电工基础课程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基础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基础课程总结

第1篇:电工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现在国家越来越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主力军之一的中等专业教育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电工基础课作为电子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是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找到恰当的解决办法,在教学上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一、引言

电工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和理论性并举的课程,是电工电子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学生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后续专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电工基础课的学习非常重要。

二、电工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电工课程要涉及一些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而且绝大部分学生理科学科的成绩极差,对于中学里的一些最基础的数理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这就给中专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之电工课程的内容繁琐、知识原理相对抽象和枯燥,学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在理解知识上有较大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学习的兴趣不高。另外,很多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不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不要谈学习兴趣了。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在大部分中专的教学中,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板书、讲解、习题等形式进行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虽然也有节奏恰当的优点,但是通过多年的实践操作表明也具有很大的缺陷。电工基础课程本身理论知识较多、内容抽象、理论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照本宣科的传教,势必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学习的欲望和激情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3.重理论轻实践

实践课程是对理论课程的验证,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和技巧。而现在的中等专业学校普遍存在着理论课时饱满而实践实验课时极少,甚至有些学校就根本没有的现象;有些学校虽然安排了实验课程,但是训练的针对性不强、实践和课堂理论脱节;同时,有些学校的仪器设备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正确的指导,导致设备损毁严重,不利于实践操作的开展。这些对实践实习环节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电工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1.案例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针对中专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提不起来的特点,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其中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为向导,使学生能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另外,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模型和原理演示,直观而生动地讲解枯燥的原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2.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对于电子电工专业,其本身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专业,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中专的学生多数好动、不喜欢上枯燥的理论课程,但在动手能力方面一般都较灵活。因此,要加强实践操作课程的安排,并合理安排教学的环节和进度,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学习技巧,并巩固理论知识和原理。

3.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综合能力和素质

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置相关的情景和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互相协作,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解决方案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在疑问中研究,以研究带动行为,并从中学会知识的过程。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旁观者”,要观察学生的方向、方法和进度,起到点拨和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地往正确的方向探讨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真正做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电工基础的教学要结合操作性强的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寻找合理和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动手操作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2篇:电工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工基础;竞争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电工基础是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知识内容专业性较强,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不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这一问题,相关学者提出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通过合作式教学以及竞争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电工基础这门课程较多知识需要在实验中掌握,因此应该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

一、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电工基础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根据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确定,而目前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加入较多主观意识,导致教学难度较大。(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单一、枯燥的弊端,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保证课程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将教学内容压缩在一起,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4)教学内容较落后。电工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规划教学内容,而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的电工基础课程仍然使用旧版教材,并且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不符合[1]。

二、电工基础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

(一)观念创新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保证创新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有效应用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内容,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进行电路模块学习时,由于电路串并联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时难度较大,这时教师会在课下与学生进行沟通,将学生感觉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模块在课上重点讲解,通过结合具体的电路连接问题,将电路连接模块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掌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良好的关键,并且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目前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两种:(1)竞争式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胜负欲,活跃课堂的氛围。例如,教师在电工课堂上会根据学习内容组织知识竞赛活动,在进行线路模块学习时,教师首先表明想要实现的电路效果,之后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小组成员对线路连接方法进行探讨,并且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很大促进作用。(2)合作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的特点有一定了解,因此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在实验课上,学生对线路的连接或者零件的配置掌握程度存在一定差别,将擅长领域不同的学生安排在一组,有利于课堂高效、高质量地进行。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随着创新理念逐渐融入电工基础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同样在不断创新。(1)教师应该根据电工基础这门学科具体的知识内容较多的特点,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2]。例如,在学习磁场相关知识时,涉及磁阻、磁动势等多个概念,并且各概念具有抽象性,对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教师会将这些概念之间相通之处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电工基础课程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在进行电工课程学习时,将生活元素添加到课堂中,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3)实验教学是保证学生对知识充分掌握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验课程的重点是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供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平台。综上所述,电工基础这门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电工基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展开分析,发挥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通过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保证学生有效掌握电工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梁斌.“电工基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创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9)

:89-90.

第3篇:电工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电工基础课件模拟

电工基础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电工电子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较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笔者一直从事电工基础的教学,除了利用传统课堂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记笔记、做练习、考试等方法之外,还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微机软件制作课件。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教师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很多过去难以形象说明的公式、原理、定律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清晰表达,其生动、丰富的画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头疼的电工基础课就变得轻松了。

一、将多媒体课件引进课堂,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原有的教学手段诸如挂图、录像带等曾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须尝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由于多媒体能够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电工基础课开始讲电路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先布置一个简单电路,将开关按下,灯泡就亮起来了,这时图、声、光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电路中是电荷在流动,然后教师趁机说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这样电路的概念也就迎刃而解了。然后,在此伴随着出现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出现一个火灾场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思考为什么会短路?短路有什么特点?所以,选择适合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使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生动易懂。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化解教学难点

电工基础有很多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有些现象在传统实验中是无法展示的,所以仅靠形象、表象和想象对初学者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

例如,在讲解电位这节内容时,其教学难点之一是“电位”的相对性。利用多媒体画出一座山,山的一面画一条河,山的另一面画地面,分别从河面和地面量山的高度,得出两个的不同的数值。然后,在山上找几个高度不同的点,分别以地面和水面测这几个点的高度,从结果可以看出,哪怕是同一点两次测的高度也是不相同的。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到电位,得出电位的相对性。遵循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经常是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但有些物理知识无法在传统演示实验中予以解决,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

1.弥补时间的不足

例如,电容器的充放电,由于充放电时间很短,只有几毫秒,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这一实验,用灯泡的亮、暗来描述,将过程拉长,让学生在脑中形成充放电的印象。

2.探索物理规律

电工基础实验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实验仪器、设备和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充分尊重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物理过程,可以使物理过程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形象”,并通过现象的展示来揭示其物理本质,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例如,在电流产生磁场课题的教学中,电流产生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学生会觉得很抽象。若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弄清楚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形象”,也能够很快归纳总结出其变化规律。

四、通过多媒体代替耗时的板书和作图,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快捷、简便、明了的特点替代耗时的板书和作图,对照实物作出电路图等。这样既可节省时间,完成每课时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还可以扩充一些现代的科学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有着积极作用,能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物体宏观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

参考文献:

[1]李书堂.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

版社,2005.

[2]张洪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课的兴

趣[J].职业技术教育.2006(5).

第4篇:电工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改革;现代信息技术

电工基础课程是各高职院校机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过程较难被学生所接受。由于学生的高中物理基础不牢固,往往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但学生好奇心强,对具体事物比较感兴趣,善于获取网络信息。因此,根据实际学情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组织教学:课前利用 QQ 群和微信群等社交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布置工作任务,学生依托校园网络平台查阅资料,课中运用视频、动画、图片、仿真模拟、PPT 课件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过程,让学生沉浸在学习的情景之中,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明确教学目的,调整教学内容

每门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彼此相辅相成,因此,一定要明确所授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和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所起的支撑作用。

电工基础做为电气类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基本内容是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必备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该课程教学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技能都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我校电气专业课程衔接体系(部分)如图1。

针对我校高职学生,高中物理基础不牢固,对于电工基础中复杂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过程很难接受,应该适当删减部分复杂交流电路的计算,增加“单相交流电路”等实验以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电工基础虽然有许多的定律、定理,但整个课程的基础核心部分是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效变换方法以及各种分析电路的定理,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找出各知识点的共性,举一反三,把纷繁的定理、规则用主线贯穿,以此来训练学生,掌握课程的学习特点与规律。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现如今现代教育技术越发成熟,教学方式也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包括四个方面,把“做前知、做有依、做中思、做有果”的四位一体教学理念贯彻到这个教学过程当中。

做前知:根据任务要求, 就是下发任务书,学生独立查找相关资料,下发任务的形式以学生最常用的现代通信手段为主,例如利用教务网络平台任务帖子、QQ群任务征集等形式,以便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

做有依: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行使用仿真虚拟实验室来验证相应的定理和规则,绘制电路图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使学生能初步了解知识点;

做中思: 搭建仿真电路和实际电路, 把不合理的元件进行合理调换;尤其在讲解完知识点以后,通过仿真与课前练习做呼应,加深学生的理解。

做有果: 完成电路调试、测量,总结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完成实训报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启发、引领、指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多做教学反思

采用信息化教学后,学生的反应如何?教学效果是否理想?师生互动的质与量如何?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是如何处理的?是否合适?

实践说明,与学生共同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学生思维引导方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效果也较好。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在教学中,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时间不好把握,教师一旦在设计的时间内,学生不能通过小组讨论等方法寻求出答案时,课堂教学的后续时间就非常难把握。并且暴露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强,而理论分析能力薄弱,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基金项目:本文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课程改革与建设立项建设项目《电工基础课程》项目(编号2014KGA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静(1987.6-),女,籍贯:广西扶绥,专业:通信工程 ,研究方向:电气与电子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树洪.《电工基础与实操》课程教学实践与成效[J].电子世界.2014(01).

[2]彭雯.技能培训中“电工基础”教学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6(20).

第5篇:电工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电工基础,高等数学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持续发展进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室陆续投入使用,多媒体教室可以将非常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教室,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借助动画等形式来表达枯燥的知识;可以安装相应课程的一些工具软件,在教学中通过软件处理,演示数据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各种资料来丰富课本知识等等。通过这些手段的引入,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相应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下面将以《电工基础》、《计算机应用数学》两门课程为例,根据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分三个方面来具体说明:

一、有效丰富课程知识,提高学生求知欲望

《电工基础 》是电气类、电子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 ,是学习后续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然而在大多数电工类教材中,多以罗列基本的概念、原理、公式为主,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果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向学生展现与这些枯燥知识相关的一些鲜活的事例,或者是增加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科学家或名人的轶事,那么学生对待这些知识就不是一些公式,而是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电工基础,我在制作电工基础的多媒体课件时,就在第一节课,讲了电工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电工技术是讲电磁原理在工程技术中应用的一门课程,我将电与磁各自的发展历史,以及电与磁的发展走向融合,电与磁能够互相感应等知识按照时间顺序串连了起来,重点选取了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指南针的应用,本杰明.富兰克林捕捉天电,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等,不但使学生对中学时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巩固,而且能够系统的理解电工学的来龙去脉,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他们会有意识的去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这些知识产生的背景,这些知识的用处,并将这些知识和实际中的事物进行联系。通过这样的关联串接,不仅丰富了课程知识,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渴望,也让学生认识到《电工基础》这门课程[2]的作用,从而更加积极的探索浩瀚无穷的知识殿堂。

二、适当利用软件工具,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各种学科相关的工具软件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机械结构设计的有AUTOCAD软件,电路设计的有PROTEL 软件,大型科研和工程计算中应用的有matlab,数学工具软件有mathematica,mathcad2000,orgin,maple6等等,如果在课堂上能让学生知道有这些软件可以解决本课程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软件,必然会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核心期刊目录。现在的多媒体教室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教师可以将应用软件安装在电脑上,在讲到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要解决具体问题时就可以打开应用程序,演示操作方法,显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以图形的方式得出最终结果。

《电工基础》课上,作者安装了一种名为EWB的电路仿真软件,该软件提供了组成电路的各种基本电路元件,元件符号采用国际标准,与教材中的符号一致。电路图的绘制也非常方便,只需将电路中需要的各种元件拖到工作区,然后用鼠标将元件的端点按照连接关系连好,电路图就做好了,软件中还有示波器等仿真的显示设备,电路工作以后,输出端点的信号波形就显示出来了,学生可以看到电路工作的动态过程。学生在了解该软件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后电工基础,纷纷学习使用该软件,将书本中的电路用软件方式实现,观察输出波形或输出结果,并与自己通过公式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不但使学生深入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学会了一种软件进行电路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3]。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掌握至少一种软件的应用将会大大缩短计算量,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matlab[4],通过该软件不但可以编程、计算、方便灵活的画图,还能够快速的运算并输出结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直观地观察并理解相应的知识,特别是在多元函数的教学中学生们很难理解抽象的函数特性,那么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matlab实现该函数的图形,通过对图形的观察使得学生们对概念、性质的把握更准确,如果课堂上有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软件模拟图形并计算,那将会从极大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也变得生动灵活起来。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课堂内师生互动

利用现代丰富的多媒体技术,第一,可以节省教师的书写时间,使得教师能够更多的深入到学生内部,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问,并加以解答,同时也及时发问,使他们巩固知识,灵活掌握,这不仅可以有效加强师生交流,而且能够更好的控制课堂秩序,实现课堂教学的良好有序进行。第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给予他们展示才能的机会,平时多给学生布置课堂和课外作业,从中挑选好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这不仅可以增强被展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也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积极性,这样的循序渐进,就会慢慢的把学生带入求知的殿堂,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方法,真正起到教师抛砖引玉的效果。

在这里,我可以举一个《计算机应用数学》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例子,《计算机应用数学》中涵盖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离散数学等几部分内容,如果单纯按照课本讲解,不仅内容繁琐、理论罗列、难于理解,而且让学生觉得《计算机应用数学》的名字似乎不大合乎实际,课本没有体现出应用部分电工基础,学生们也很难理解计算机数学的含义,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播放了大量数学的应用及其与计算机的紧密结合,例如,高等数学部分给他们举了很多微积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模型[5],并且教会他们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得资源、借助于软件求解相应的微积分问题,学完本部分后让他们分小组去搜集并解决一道微积分问题,学生们虽然感觉有些困难,但是基于平时的接触和浓厚的兴趣,他们都很开心的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案,有仓库存贮问题的数学模型,冬季室内空气问题的数学模型,最大利润的养猪方案模型,图书馆资源配置的模型,以及工件加工总时间最少的模型等等,虽然其中不乏对网络上现有资源的借鉴和抄袭,但是能够通过改编和引用而变成自己的知识或者能够辅助他们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不也是一种很大的收获吗?此外,在线性代数部分,我引入了线性规划模型;概率论部分引入了概率统计模型;离散数学部分引入了离散问题模型。通过模型与理论的有效结合,使学生们不再感觉数学的枯燥无用,而是感觉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庞大力量。

上面几个方面只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亲身体会和经验总结,当然,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实现教师之间教学资源共享、可以实现远程教学等等,这需要教师同行的共同努力,不断开发出更新更实用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有兴趣、有激情、主动的学习基础课程。

参考文献:

[1]杨凤丽.以学生为本优化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170期[2]阚振坤.《电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3]林高峰.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6期[4]郝红伟.《MATLAB6》实例教程,中国电力出版社。

[5]梁炼.《数学建模》,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6篇:电工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电工课程 实验 创新

一、引言

电工基础是高职高专理工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尽量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电工知识。因此实验是该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验课程教学很好地结合,显得十分关键。在电工课程教学方面,如何对旧有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期达到教学目的,近几年来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二、电工课程理论教学的现状

(一)从教学内容来看。

现在的高职高专电工课程的教学用书尽管选用的都是高职高专专用教材,但是内容和本科教材的内容比较,知识点基本都不少,只是例题和习题相对而言比本科教材要简单许多,但是绝大部分高职高专的学生觉得困难。比如对于一个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计算,书中介绍了多种方法:叠加定理,戴维南诺顿定理,齐次定理,替代定理等。方法太多,学生在教师讲解的时候还比较容易理解,但自己练习的时候就会觉得困扰。那么多方法如何选择,什么方法才是最适合的?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书中的知识点较多,不容易很好地掌握。

(二)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来看。

在进行理论课教学的时候,教师习惯于对知识点进行顺序式的讲解,而且由于课时的要求和知识点繁多的特点,教师无法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详细的讲解,只能是讲过就算。学生刚对这个知识点有点了解,就马上跳到下一个知识点,因此导致学生对很多知识都是一知半解。

三、电工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从教学内容来看。

大部分电工实验,学生都是根据实验指导书中设计好的实验目的和要求,按照规定的步骤一步一步去做。有些仪器设备的摆放、电路元器件的位置都已大致确定,比如基尔霍夫定理的验证,学生只需要接两个电源进去,观测一下数据,就能得到已经确定的结论。这种实验通常称为验证性实验。由于学生在进行验证性实验时按照事先给定的程序操作,只需模仿,不用思考,没有真正将动手和动脑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不能体现实验应有的价值。

(二)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来看。

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先演示一遍,学生照着教师的演示按部就班地做实验。这种方法单调枯燥,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目前绝大部分实验的仪器设备都是实物,而且由于高职院校的资金比较紧张,不可能投入大笔资金购买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造成一方面仅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一些实验无法完成,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实验的盲目性,费时费力。

(三)从实验考核方法来看。

一般而言,教师对学生实验考核都是以实验报告为主的,尽管也参考学生动手的情况,但是由于人数比较多,教师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关注到,因此实验报告还是重要的考核依据,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蒙混过关的情况,达不到让学生都得到锻炼的目的。

四、对电工课程理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增加课时量,删减部分知识点。

学校应尽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安排电工的教学课时,比如现在我校的电工课时就是160学时,安排一年学完。这样可以很好地保证教学的完整进行。在授课的过程中有些不适应学生需求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删减,比如替代定理,网孔电流法和受控源部分可以删除。教师可以降低对戴维南诺顿定理,互感电路,二端口网络和磁场磁路等知识点的要求。这样可以保证在足够的课时支撑下让学生尽量掌握必要的知识点。

(二)联系实际,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教师在引入新知识点的时候,应尽量从实际中找出合适的例子提出来,加强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授串联谐振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有没有听过收音机,为什么有时候清楚,有时候模糊?”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归纳,提出串联谐振的概念和特点,这样学生就会比较专心,效果也比较明显。

(三)利用实验室的条件,把验证性实验和理论结合教学。

在讲授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时候,定理比较多,学生也比较容易搞混。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实验室进行部分内容的验证性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那么就会使学生印象比较深刻。

五、对电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编写合适的电工实验指导用书。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我院培养学生的目标,我们编写了电工实验的指导教材,改革了实验内容,减少了层次低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了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实验,比如增加了两周的电工实训,让学生熟悉电路的接线过程,了解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使用。改革后实验内容新颖,能激发学生对电工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训练。

现在的实验指导用书强调了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等基本的电工仪器的使用,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验证性实验,我们都规定了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让学生了解做好这些实验应掌握哪些内容,而对于实训部分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自己总结目的,规划好实验线路,进一步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二)注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不仅知道“应该怎么做”,而且应该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并启发他们思考“还能怎么做”;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规范操作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还可将实验内容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类,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必做实验后,去研究和设计选做实验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建立电子技术兴趣小组,开展电工维修大赛,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充分动手实验,发挥想象力、思维力和创新意识的环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六、结语

电工的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电工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中,必然存在着不完善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只要我们继续深化教学改革,认真从教学计划入手,调整课程设置,注重理论教学设计和实验教学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一定会探索出一套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电工基础达到应有的水平,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荣.高职高专电工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2]周奖.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

[3]秦曾煌.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李福民,王彦.电工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6]梁碧勇.高职高专电工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考试周刊,2009,(05).

第7篇:电工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工基础实验课 考核方法 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1-0077-02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类所必须要开设的一门学科。它是建立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学习电工电子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对其他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此门课内容复杂、实践性强,对于知识基础薄弱、入学起点普遍较低的技工院校学生而言,存在着很大的学习困难,很多学生对其不感兴趣,乃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老师在讲授这门课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电工基础的实验课,基本上流于形式,并没有把电工基础实验课作为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通过电工基础实验课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实施我校电工电子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帮助。

电工基础实验课以往的实验考核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平时每做一个实验给出一个成绩,最后算出总成绩。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验不可能是一人一组,有的学生是在动手操作,但也有的学生并不亲自操作,甚至于不看同组的学生是如何完成实验的,老师最后在考核的时候也只是以一个做好的学生的成绩为两个人的成绩,对同组学生的成绩不好区分;二是平时成绩占一定比例,另一部分是卷面考核成绩,这种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卷面考核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那如何对电工基础实验课程进行考核呢?现把具体的考核方法介绍如下:

电工基础课程的总成绩分为三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占20%;二是期末理论考试,占30%;三是实验考核,占50%。其中,实验考核成绩由平时实验操作成绩和期末实验考核成绩两大部分组成。(平时实验成绩占40%,期末实验考核成绩占60%)实验考核成绩评定情况:

一、平时实验操作成绩评价步骤(满分为100分)

平时成绩由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报告评分三部分成绩组成。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及评分方法如下:

1.实验前预习情况(20分)

以前电工基础课程做实验都是老师在上一节课先通知学生,并没有布置实验前要准备什么,所以有的学生在进了实验室都不知道今天是做什么实验,那就更谈不上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步骤,对所做实验的原理及相关理论知识也没有进行认真的预习。在做实验时也是对照实验书看一步做一步,收效甚微。为了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就有准备、有目的地做好实验,实验前的预习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在这之前要告诉学生下节课是实验课、实验的内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实验报告如何去写,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实验前交上自己写的实习预习报告。没有完成预习报告的一律不得做实验。实验预习报告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每个学生在实验前都必须写出预习报告,实验前教师要认真检查预习报告,对试验原理、方法等有关问题进行提问,对每一位学生给出预习成绩。对不满足预习要求的学生(预习成绩小于10分)暂时不允许做本次实验,预习合格后在实验室开放时间补做,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逐步形成了认真预习实验的好习惯,为做好实验打下基础。

2.完成实验(50分)

学生按实验要求顺利、准确的做好实验,真正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实验课的真正目的。实验实做过程是达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把握好,实验实做的评分标准如下:

3.实验报告(30分)

能够根据要求把所做的实验数据与结果写成正确、完整的实验报告,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实验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要求每一位学生要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具体的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如下:

二、期末考试及成绩评定(满分为100分,占实验总成绩的60%)

实验的期末考试主要是检验学生在本学期中对各个实验项目的掌握情况,如何全面、合理地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研究,现把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准备相关的试题库

试题库的组题主要是以电工基础课程中所要求的范围为主,把每一个在平时要完成的实验课题都纳入到试题库中来,对每个试题都配备了相应的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这些试题在学期前就告之学生,这样就使每个学生在平时做实验时就能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进行相应的总结与归纳。试题库内的试题主要是考核每个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体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

第8篇:电工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专业基础课;工程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039-02

关于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教界所讨论的热点话题。校区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讨论,就是根据独立学院在培养人才类型上的定位(应用型人才),结合校区师资力量、实验室建设、教学管理等软、硬件教育资源,探讨适合校区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更好地为校区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本文结合近几年校区自动化应用型本科教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应用型人才

什么叫应用型人才?过去对这个问题的提法较多,“复合人才”、“综合性人才”等,理解上也比较模糊,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具有专业技能、突出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却没有提高,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究其原因,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这也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内涵,无论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都不例外。由此可见,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同于一般职业技校,它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宽厚的学科知识,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实际就是指那些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又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这可不是单靠实验课、技能培训所能达到的。国外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标准要求多达十几项。

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作用

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应用能力首先体现在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就电类专业自动化应用性本科而言,专业基础课应包括电路、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置构成电类专业的基础工程理论框架,提供了专业学习所需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平台。电路原理提供了工程电路的基本描述、分析方法与技术,包括现代仿真分析与技术,这是建立工程模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在电气电子工程中的应用,要求工程师必须有很强的电路和系统模型描述能力。电子技术是一个系列课程,包括模电、数电和半导体物理基础。电子技术也是学习计算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数字型号处理的重要基础。电路、电子技术课程无论在电类专业(自动化、电子通讯、电气自动化等),还是在非电专业(机电一体化、矿山机电、计算机等)的专业基础理论框架中都排在前两位,而专业基础课在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之间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看,专业基础课程则属于核心教学内容,而电路、电子技术又是这核心的核心。尤其是当今信息时代,电路、电子技术基础课已渗透到各专业领域,是一个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重要基础课。无论对工科还是文科的学生来说,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也是提高专业素质和社会适应性的体现。

三、优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所涵盖的专业越来越多,已超出了传统的工科范围,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扩充,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学时的减少已成为趋势。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我们根据自动化应用型本科对电路、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要求,对电路、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既突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又解决了因学时少而产生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矛盾,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好的效果。下步我们打算对计算机、机电类、采矿、资土等非电专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它们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内容,避免导致有的专业的学生学了不够用,有的专业的学生学了没有用的现象。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耽误了教师和同学们的宝贵时间,影响同学们后续课程的学习。

四、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

电路、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电类大学生在校进行专业学习阶段,所遇到的第一次实验技能训练课程。也可以说是同学们实现未来工程师梦想迈出的第一步。以往由于对实验课程的作用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过程、考核等方面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实验课时不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不能有机衔接;验证试验过多等问题。首先优化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时间,解决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提高课时利用率。众所周知,验证性实验一般根据电路原理图或制好的实验电路板,按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步骤测量数据和波形,然后再按指导书上的要求填写图表、整理后写出报告。甚至在没弄懂原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整。这种实验的缺点是学生动脑少,优点是对理论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老师可以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内容灵活安排实验时间,也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搬到课堂上讲。一来解决实验学时不足的问题;二来理论与实验教学在空间与时间上有机衔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得益彰。除此之外,还可以多个验证性实验合并在一起(如复杂直流电路分析法中的叠加原理、戴维宁等),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时利用率。二是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质量和要求,使其更加接近工程项目要求。目前,我们所进行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大都停留在利用各单元电路的拼接实现功能,学生只能根据各单元电路原理对综合电路进行定性分析,并没有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对电路的参数、性能指标进行计算和测量。我们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如何以工程项目的标准和要求驱动综合、设计性实验。如设计一个语音放大电路,教师首先介绍一下系统原理和整个系统框图,然后对各个单元电路的原理进行分析,再以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为工程约束条件,按工程要求将性能指标分解到各个单元电路,以确定各单元电路的参数,使其各单元电路之间有效耦合,最后再把单元电路搭建成系统电路,进行系统的调试、改进。这样可以加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们的工程设计与综合应用素质,使实验更接近实际工程。学生也得到更好的工程训练。

第9篇:电工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电工基础》 学习障碍 解决策略

《电工基础》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但是近些年来,一些电子专业课教师感到《电工基础》这门课程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学生学无动力,教师教得吃力。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并破除学生在《电工基础》课程中的学习障碍,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1.心理障碍。一些中职电子专业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专业课学习产生偏见,缺乏学习动力。此类心理成因有自卑心理、等待平庸心理和恐惧心理。

2.知识障碍。现在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中考中的失败者,他们在初中的学多马马虎虎,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弱,迁移能力不足。

3.认识障碍。本校曾在学生中做过“到中职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的问卷调查,电子专业有31%的学生回答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有47.3%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毕业后找份工作;有42.5%的学生是中考失败无可奈何进入职业学校;有20.1%的学生是奉父母之命来上学的,没有明确的目的。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进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学习没有主动性,积极性较差,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动机。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可以较好地强化《电工基础》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设计,生动导入

要学好《电工基础》,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和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导入方法必须依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基础进行设计,主要有:生活经验引入法、设问引疑法、悬念激趣法、开门见山法、类比引入法、复习引入法、演示现象导入法等。

二、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教师应把枯燥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或生产生活等实际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基础理论是为专业理论和实习操作技能服务的,电工基础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联系专业实例进行教学。如讲授“互感”、“自感”时,可分别联系常见的变压器和日光灯的镇流器;讲授“功率因数”“串联谐振条件”时,可分别联系功率因数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意义、用电单位需安装功率因数表和收音机的选台;讲授“三相交流电”时,可联系生活中的“三相供电线路”、“三相照明电路”、“三相电动机”等。这些实例专业性、实用性都较强,学生感到不空洞,学有所用,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引入实物,激发兴趣

《电工基础》课程中,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具体的实际应用,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电气元件及设备的结构。在讲解这方面内容时,学生一般都会感到抽象难懂,觉得枯燥无味,严重影响学习热情。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实物教学。例如在讲单相或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时,首先应找一台单相或三相发电机,拆开让同学观看其结构,条件许可时还可演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讲解原理时,学生一般都会主动思考,配合教学并且对学习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依据实情,灵活应对

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学课时不够,教师不可能仍按原有的教学大纲设定的课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某些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课时作出适当调整。首先,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实际需求,对电工基础课的内容进行改革,该删的则删,用什么就讲什么。比如对中级工学生的电工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上,像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非正弦交流电等可以不讲。应该让这部分学生重点掌握基本电路、电磁感应原理、(单相、三相)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日常维修和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视情况将某些公式、结论等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适当简化。如“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串并联谐振的条件”等,适当简化其推导过程,教学效果反而更好,并可节省教学时间。

总之,只要我们敢于面对现实,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就可强化《电工基础》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白红.关于电工基础的教学体会.考试周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