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波罗果夫曾经说过“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经典名著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包含着文学巨匠们丰富的思想情感和较高的写作技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到九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要做到“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在初中阶段提倡名著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的性格;还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然而,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生在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比城市学生要少,再加上农村对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深,名著阅读教学方法不够科学、系统,这些都使得名著阅读教学的进展不理想,更是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以下笔者就农村初中名著教学中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1 阅读经典名著的意义
1.1 开阔视野,积淀文化知识
农村学生学习生活的范围比较少,接触外界的机会十分有限。因此,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方面,名著阅读起到关键作用。初中必读的12本名著分别展示了古今中外各个民族独特文化现状以及精神追求,再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的精神特征、内心世界和现实关系。这些名著作为宝贵的文化财富,每一部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都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是一个苍茫的宇宙。《格列佛游记》以讽刺诙谐的手法描写格列佛在四个国家的荒诞经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对战争的批判。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里面涵盖了经济、政治、地理等文化知识。这些内容都有利于我们洞察历史的发展,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也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相关的素材。
1.2 培养写作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课标推荐阅读的名著都是文人巨匠们思想的结晶,是经过历史的考量的,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学习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鲁迅《朝花夕拾》的语言犀利而深刻;《伊索寓言》的语言精练,极富表现力;冰心的《繁星・春水》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情画意。除了对语言风格的学习,我们还可以在这些名著作品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名著当中有许多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可以运用到议论文当中作为事例论证文章观点。《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好汉都是独具特色的英雄人物。名著的文本阅读也可以积累好词好句,为我们的写作增添文采。总之,名著里面有着写作素材,阅读名著有利于创新我们的写作思维,提高写作的能力。
1.3 有利于塑造学生人格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名著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有益于人格的发展。农村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学业上没有起到辅导督促作用,在思想教育上更是出现严重的缺口。然而,初中留守儿童正处在认知世界的时期,名著对其成长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当我们阅读名著时就像和作者在交流,他们会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会给我们指引方向。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要学会坚强,战胜自己,创造奇迹。初中留守学生在生活中没有父母的陪伴,保尔・柯察金是他们面对学习生活困境时的榜样。冰心的《繁星・春水》在清新自然的语言中让我们感受和自然之爱,享受童年的乐趣,健康地成长。
2 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的现状
本科毕业后我参加了下乡“支教”活动,深入课堂实践中了解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在名著阅读教学方面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2.1 学生阅读资源匮乏,阅读积极性不强
农村学生学习环境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阅读的书籍比较少,可供选择阅读的途径也不多。学生了解名著的方式很多时候都是仅限于教材的名著导读的图书馆藏书。书籍的匮乏使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不高。除此之外,初中阶段对名著的考察方式比较单一。名著的考察大多是设在语文试卷的附加题部分。这会让学生认为:附加题是优生提高分数的部分,不必过于关注。因此,这些情况就导致初中生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不强。
2.2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指导不到位,课堂枯草乏味
在初中的实践里,我发现老师对名著阅读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堂上老师只是简略地介绍名著的主要内容,分析主要的人物,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看似认真地听。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不高,对名著的理解不够深入,自然不会分析。
2.3 教师名著阅读量少,理解不够透彻
教师的名著阅读数量和质量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师的阅读不够认真,是不能把握每一部名著的侧重点,那么就很难引导学生对名著的解读。在实践中了解到农村教师对名著的阅读量不足,认认真真把必考名著从头到尾看一遍的比较少,大多都是泛泛而读。这样的知识储备量是不足以对名著进行深入剖析的。
3 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建议
名著阅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面对目前名著阅读所呈现的现状,我们应该要找准症结,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都要主动参与到文本的研读当中,用科学且有趣的方法进行信息的筛选,提高阅读能力,创新思维,在阅读名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3.1 教师要增加阅读量,找准侧重点
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学生心目中起着榜样的作用。因此,在名著阅读方面,教师要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进行名著的阅读。教师要认真研读名著文本,把握教学的侧重点。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一些名著的篇幅比较长,没有目标地通篇累牍是比较耗时的。例如在讲授《繁星・春水》之《青年人》时,引导学生从诗歌字词的把握中了解如何待人处事的思想内容;在讲授《朝花夕拾》时可以分析重点语句,感受鲁迅先生如何回忆温馨往事,如何进行理性批判。
3.2 学校要加大投资经费投入
农村名著阅读得不到重视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书籍资源的缺乏。因此,学校方面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到书籍的购买当中。我们可以把买来的书籍放在每个班的特设的“读书角”当中,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阅读。
3.3 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进行名著阅读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以指导,教师应重视阅读课程的传授,设计出吸引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发挥课堂对学生所起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的独特体验。但是对于名著阅读的教学,我们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时间―人物―主题”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然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思维能力,仅仅停留在文本解读的层面是不够的,而且这样的课堂气氛也比较乏味。其实,一些名著是很有趣味的,我可以通过经典段落的视频去把握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水浒传》中的“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观看视频了解草莽英雄吴用、晁盖、白胜等是如何和杨志斗智斗勇的,他们各自又是怎样的性格特征。《西游记》的情节描写比较生动有趣,语言也比较多,我们可以采取课堂话剧的形式,让学生自读《西游记》改变成话剧,凭着自己对名著的理解把它呈现出来。在阅读方法和技巧方面,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寻适合学生的名著阅读方法供学生借鉴。可以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课前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名著里的人物,分小组进行作家和作品的讨论与辩论呈现名著内容,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在课后举办读书笔记评比和名著知识竞赛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名著的阅读当中。
中外名著书籍是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阅读名著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考试要求,更重要的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名著更是符合新课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让我们改变农村名著阅读的不良习惯,在科学的阅读方法下,享受名著阅读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甘雯晖.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初探[D].广州大学,2011.
关键词:名著导读 现状 兴趣 方法
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吹遍校园,也吹醒了每一位手执教鞭,立于三尺讲台的语文教师。近年来,教育部门有意识地将名著导读纳入初中语文教材,为了切实落实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把文学名著知识列入到中考的范围内,成为必考题。201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加强名著阅读教学刻不容缓。
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初中生阅读名著,接受文学熏陶,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人文素养及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才能使阅读教学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可是,针对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我们该如何切实提高名著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呢?根据笔者在名著阅读教学的研究及实践探索,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名著阅读教学的拙见。
一、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名著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首先,学生阅读量不够。有一份在广州某中学的问卷调查显示: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中,近5%的学生几乎不看课外书,65%的学生表示偶尔会看一点课外书,经常看书的学生只占30%。笔者也在自己任教的班上做了调查,在调查中让全班同学填写自己平时阅读过的书目,45%的学生经常翻阅中考满分作文,40%的学生青睐于动漫,10%的学生沉迷于各类杂志,也将近5%的学生从来不阅读,而对于名著阅读的人数几乎为零。以上的这些调查数据显示出的中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忽略,不能不让我们对现在初中生的阅读现状感到忧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900万字近似天文数字的阅读量,又该怎么落实到位?
其次,阅读的功利性导致名著阅读的低效性。虽然名著导读成为中考必考题,但由于名著导读在中考中分值不大,并且考题不够深入,大多表面化,模式化。加上学生的学习任务重,精力有限,大多数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只让学生看“名著简介”,或者将几本名著浓缩成几张材料让学生死记硬背。应试教育的压力,让许多语文教师歪解了教育部门设置名著导读的初衷,忽视了课堂上对名著的解读和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汲取营养、开拓视野、丰富思想就更无从谈起了。
再次,阅读受到重重阻碍。很多科任老师和家长没有真正意识到阅读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一厢情愿地以为读课文、写作业才是学习,而看课外读物就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所以想尽办法禁止他们阅读。在这样的“残酷压迫”下,使得一部分原本热爱阅读的学生,对名著也只能束之高阁,敬而远之了。
最后,阅读的盲目性。近几年,受“读图时代”的影响,在偶像剧泛滥的今天,卡通动漫和言情类书籍风靡全校。一方面,这类书籍紧跟时代潮流,语言幽默,图画精美,情节简单,思想浅显,在享受视觉愉悦感的同时,又满足了阅读的。另一方面,文学名著大部分年代久远,加上语言深涩难懂,学生又缺乏人生阅历,很难读懂文学作品的真正内涵,那些名著也就无法激起他们的阅读欲望。因此,中外名著在青少年中则备受冷落。
为了改变这些现状,有的学校甚至毫不留情地将图书馆中涉及言情,动漫的书全部下架,或是在班级大规模搜查没收,这些举措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学生接收不易于身心健康的书刊,但这种“因噎废食”的处理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忽视文学名著阅读这一教育难题。
二、名著阅读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名著阅读,爱“读”才会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也不是无休止地拉一把,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及文化的一种方式,尤其应重视阅读的积累,在阅读中感悟经典,在阅读中洗礼心灵。
1、点燃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阅读名著的前提。可是由于初中生知识水平,人生阅历有限,对于年代久远的作品或者外国作品提不起兴趣。如,大多数学生对于鲁迅的作品总是敬而远之,这跟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作品反映出的深刻思想内涵都有很大的关系。那如何点燃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了解,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名著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改变学生对名著深涩难懂的印象,吸引学生对名著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介绍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著作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海伦凯勒是美国的19世纪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教育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德克丽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而这本书可以说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通过剪短的介绍,让学生对作品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对海伦凯勒传奇的一生充满好奇,从而产生阅读兴趣。
其次,充分利用影视媒体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如今,很多名著都已经搬上了荧屏,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著作。教师可以在班级播放电视剧中的精彩片段,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走进名著,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名著所蕴涵的思想。在观看过程中,也可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注意对比影视作品和原著的不同,通过设计各种疑问,引导学生回归名著文本。
再次,通过举办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推动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纯粹的阅读是一项枯燥而沉闷的活动,而初中生尚处于心智还未成熟的年龄,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很难能潜心专注于阅读。可如果能将名著阅读和展示学生特长相结合,在玩中读,在读中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名著阅读将会呈现的会是另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如,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参加“我为名著配图”活动,而喜欢音乐的同学,就可以参加“名著电视主题曲”歌唱比赛等等。
2、创设阅读空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首先,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阅读环境是进行阅读的前提,因此,语文教师要为学生争取每周至少两节的阅读课,组织学生到阅览室阅读,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另外,也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为阅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其次,在网络电脑普及的时代,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网络阅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如果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为学生的阅读带来方便。网络藏书量大,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阅读需求,这种与时俱进的方式既方便又快捷,可以大大减少了学生找书的困难。
再次,为学生树立阅读的榜样,开展阅读从教师自我做起。教师的一言一行总是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言行。“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只是学生,作为语文老师,也应养成手不离卷的阅读习惯。然后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阅读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带动学生去阅读。这种师生同阅读的做法,比起单纯的说教有着更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推荐适合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书籍
每一册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安排两篇名著导读,但这达不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加上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喜好,以及文学审美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喜欢的图书类型进行调查,根据学生的阅读喜好,推荐不同的书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
在七年级上册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阅读语文教材要求的两篇名著《繁星春水》、《伊索寓言》外,还可结合初一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特性,推荐适合他们看的书籍,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童年》、《鲁宾孙漂流记》、《聊斋志异》、《安徒生童话全集》等等,这些书籍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容易吸引初一学生的眼球。而在八年级的时候,可以推荐篇幅更长,思想内涵较深刻的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名人传》、《海底两万里》等。到了九年级,学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阅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情节较为曲折复杂,语言深奥难懂的,思想深刻的书籍,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或是《朝花夕拾》、《傅雷家书》、《儒林外史》等等。
在不同阶段推荐不同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阅读的书目,让学生的阅读有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也可防止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4、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名著阅读过程中,为了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必须要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除了要让学生记下名著中的经典名句或精彩片段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提高阅读效果,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要求的篇目《童年》时,学生写下了这样的感受:“曾经总是抱怨自己的童年是灰色的,总有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作业。但读了《童年》,了解了阿廖沙的悲惨经历,尤其是他在艰难的条件下仍然痴迷于读书的精神,让我既感动又自责。面对生活,我们应时刻心怀感恩:感恩生活给了我们这么美好的童年记忆,感恩父母的爱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感恩学习对于我们是一件如此轻而易举的事情......”还有同学写到:“当我读完高尔基的童年时,相比之下,突然发现自己的童年是多么温馨而幸福。虽然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我相信,有阴影的地方背后就一定有阳光。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即使你眼前可能还是黑暗,即使你的生活还有悲伤,但你坚持让自己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辉煌!!!”可见,阅读名著对于学生思想上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而且这种教育方式相比简单枯燥的说教更来的有成效。
5、注重读书方法,浏览、精读、泛读相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略读和精读是培养学生进行阅读的基本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应精读略读相结合,提高阅读的效率。
精读就是认真,精细的阅读。名著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是因为它蕴含着极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地浏览一番,就无法深刻领悟到作品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名著中的重点篇目,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研读,通过对语言的品味,人物形象的分析,构思的揣摩,从而汲取名著的精髓。如在学习初三年语文教材中选自《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文时,就应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了解书中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香菱的性格特点,进而把握《红楼梦》一书的主旨。
略读就是粗略的阅读。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书籍好比仪器,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咽,只有少数需要咀嚼,细细品味。”要博览群书,自然不可能句句推敲,只需要略读全文,了解大意就够了。如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一大段的环境描写或者人物大篇幅的心理描写,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略读可以使学生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见闻。
6、名著阅读的情感个性化引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四项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里面蕴含的深刻内涵需要同学们自己深入去挖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学作品,每个人也都应当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好导的作用,适当点拨,而不能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个人阅读。
在阅读完《西游记》这部名著书籍时,同学们针对书中的人物形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于书中的四大主人公,同学们褒贬不一,有的甚至针锋相对,都对人物的喜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谈到孙悟空的性格时,一部分同学认为他是一个机智勇敢,聪明活泼,惩奸除恶的大英雄。有的同学却认为他高傲,自以为是,目无尊长等等。
7、阶段性的展示阅读成果
在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和积极性,防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可以阶段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如可举办课前三分钟,轮流让学生上台推荐阅读书目,并说明推荐理由,从而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语表达。
此外,还可以阶段性地举办“我读名著”征文活动、手抄报评比、演讲比赛等等,不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对名著的关注度和理解度,从而有效地推动名著阅读的教学活动。
三、结语:让名著之花满堂飘香
居里夫人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组织名著导读教学,采用合适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名著之花满堂飘香。
于漪老师说:“现代社会,人们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本领,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因而,阅读能力也应放在首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应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唯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在摸索中寻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名著的好方法,从而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让我们引领着学生,驰骋在名著阅读的原野上,让优秀的文学名著浸润着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卷卷书香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只有学生心灵的沃土丰厚了,语文之树才会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周植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思考[J].语文天地 .2012.
关键词:读者;原著
一、图书馆功能的具体介绍
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规程》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而这两项职能需要服务功能来体现,随着科技与时代的发展,服务功能也与时俱进,具体有以下几种分类:
1.倡导读书
图书馆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倡导读书,是图书馆主要的智能之一。图书馆的设立,使更多的人在闲暇时间可以走近图书馆,感受文化的魅力,利用文化知识来丰富自身。在我国图书馆的设立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学会读书,不断实现个人综合发展,实现全民读书的奋斗目标。
2.读书服务
图书馆不仅给读者提供书籍,更为读者提供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同于服务行业所提供的服务。在图书馆中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文献获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服务、技术服务、学科服务、知识服务、文化服务等。这些服务的提供帮助读者更好的进行图书阅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影响,形成深远持久的影响,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国民素质。
3.提供指
提供指导是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之一,是最为重要的服务。图书馆在提供图书的过程中,为读者提供相关的阅读策略,帮助读者进行高效的阅读,不断的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图书馆具体提供的阅读策略,比如说外国文学的阅读策略,将在后文中详细的叙述。
二、读者的阅读策略
随着读者需求和信息资源的变化,读者面对良莠不齐的书籍如何选择正确合适的读本进行阅读,而读者如何能快速的定位找到需要的知识框架也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通过为大家介绍的图书馆服务功能,我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1.读者若有要找的固定书目,我们图书馆有文献获取功能,可以在电脑上输入要找的书籍,查阅相对应的书库位置,记住每本书对应的有字母和数字组成的编码,到书库按照排列顺序寻找相应的书籍可以节约时间。而对这样的读者我建议先浏览目录在脑海中构造大概框架,进而细细品味书本细节,可以迅速定位到你要找的章节。
2.读者如果没有固定书目只是大概知道需要相应领域的书籍,面对这样的需求,我们可以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和学科服务,查找相应领域的书籍,翻阅书目大致了解书本内容,进而确定读者需要哪个具体的知识点框架结构,再进行第一种的方法查阅书籍所在书库位置。
3.还有一种读者,没有固定的书目,也没有相关学科要求,只是随手翻阅,面对这样的读者,我们建议他们浏览书籍时先看书籍所在书库分类,选择书库后,看书架归类,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书籍。
三、外国名著的赏析方法
外国名著有独特的地域性和语言限制,虽然有很多名著是经过翻译流传到我国的,但因巨大的文化差异,我国民众对外国名著的接受度依旧不高。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外国文学智慧的结晶,了解除了东方美之外的世界美。因此,赏析外国名著前需要我们做一些准备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品味外国名著的文化积淀。
1.首先,了解外国名著的作者。自孟子提出“知人论世”论之后,这种文学批评方法一直广受关注,在赏析外国名著时同样适用。赏析外国名著前我们应该了解作家生平和经历,知道其创作动机,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体会,进而更好的将自己代入到名著中,产生共鸣,理解字里行间流露的情绪以及作家风格。
2.其次,了解外国名著的创作背景。每部作品都有其创作的时间背景,或者是混乱的美国内战时期,或者是黑暗的俄国农奴制时期,或者是糜烂的伊丽莎白时期等等。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时代热点,阶级矛盾,经济状况,而作品中体现的主题和思想也与相应的时代背景有关,这些都是赏析外国名著的重要前提。
3.最后,保持一颗沉淀和崇拜的心。外国名著有个特点,人物名字都很长还很相似,没有辨识度,我们可以用英文字母来代替,先理清人物关系,再了解故事情节。很多读者看到外国名著的名字时就放弃了,其实只是我们的“张三”、“李四”。外国名著要求我们静下心来,将自己放在故事情节中,体会每个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浪漫柔情,而不同的文字风格也是作家彰显主题的一种手法。
以上是赏析外国名著的准备阶段,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种阅读方法供大家借鉴,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或者自己总结一种方法来赏析外国名著。
1.联想法。在阅读外国名著前,多看几遍题目,思考作者会写哪些内容,浏览目录后想象作者会怎样叙述这个故事,看每一章节时思考这章作者会写哪些内容,在一系列这样的问题思考下,我们把问题带入到文本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感悟自己与作者思考的不同之处,进而学习这些不同之处带来的不同效果。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比较,进而更好的把握名著的主题和作家的思想,也有利于思维逻辑的周密。
2.倒带法。阅读外国名著时,大多是名著开篇会有很多的笔墨来描写当时的时代背景,主人公出场可能在几章以后,没有耐心的读者会就此合上书籍扔到一边,错过珍贵的书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先读作品的结尾,倒着读,可以尽快进入文本,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这种方法的好处也可以培养读者的逆向思维,更好的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让读者记忆深刻。
3.跳读法。很多外国名著都是长篇巨制,厚重的书籍加上晦涩难懂的情节让中国读者望而却步。而快节奏的生活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赏析外国名著。这样的话,读者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迅速浏览文本,浏览目录。浏览每一章的标题,大概了解文本内容,这样阅读有个缺点是不能扎实的掌握故事情节,有些细节性的东西会遗漏,影响对文本整体的把握。
4.精读法。有跳读法相对应的就有精读法,这种方法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小学语文老师带领大家学习语文课本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从具体的字词,段落把握作者表达的大意,进而了解整篇整个文本表达的故事情节和思想热荨U庵址椒可以细致全面的把握文本,但耗时长,而且要求执行者的素质较高,需要有极强的分析鉴赏能力和自我约束,稍微放松一本名著将会束之高阁,成为历史的记忆。
以上是我作为图书馆工作者为读者提出的几点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可以交叉使用,或者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要认真细致的把握文本内容,切不可粗心大意,断章取义。外国名著其实与我们中国名著有着一样的重要角色,都是各国文化经过历史沉淀和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不能对外国名著产生畏难甚至抗拒心理,每一种文化都有他们的文化特点和文化意义,民族文化固然重要,但世界文化同样需要了解和鉴赏。我们应有开阔和包容的心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让世界文明绽放光彩。
四、结语
本文尝试从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入手,结合当下读者心理和需求,引导读者鉴赏外国名著。科技与时代的变化,读者需求的变化,要求我们图书工作人员要有更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图书馆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拥有着权威的信息资源和全面的文化内容,我们作为文化的守护者和弘扬者,应该时刻准备着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以及宣扬外来文化。一个民族固步自封只会止步不前,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需要我们做文化的搬运工,搭建中外文化和平交流和友好发展传播的桥梁,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这对实现中国梦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梅;网络环境下盲校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7期
[2]胡为亮;学生课外阅读的问卷[J];考试(综合版);2011年02期
[3]刘心砚;浅析高中语文阅读的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11期
[4]杨鹏翔;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与写作的结合[J];考试(教研版);2013年01期
[5]倪夙敏;;浅谈如何突破“堂课困境”,构建预习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09期
[6]何双莉;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全国新书目;2009年16期
[7]曾国华;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12期
[8]夏丽霞;名著导读要“真”导[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年04期
[9]彭建华;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年09期
[10]江涛萍;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