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生态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生态建设;城市规划;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如何打造一个城市的风貌、建设一个和谐、生动、合理的空间体系,是现在规划建设中十分热门的话题。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个性特征,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独特魅力之所在,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千城一面、似曾相识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个性特色已湮没在程式化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和谐与持续发展的战略。
1 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1.1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目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
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
1.2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
造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
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生存和获取利益的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付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总成本。但是如果没有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例如污染水,污染大气等)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为了改变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应当采取刻不容缓的行动,否则,日益扩大的生态赤字将使其他领域所获得的成绩不是大打折扣,就是黯然失色。
2 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措施
2.1 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自然的分解功能不强。第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 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的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其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而是将其思想渗透于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生态化,也就是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2.2 加强城市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远离了人类祖先所拥有的野趣盎然的生活环境,产生了种种文明病。因此,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生态环境越重视, 城市生态环境就会朝着人们理想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就会不断改善。
3 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内容和目标:
3.1 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3.1.1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
3.1.2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
3.1.3系统优先,强调整体效果
3.1.4 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
3.2 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的规划内容
3.2.1规划的框架:
鉴于城市的土地的宝贵性,用“土地换生态”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走的道路。从目前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迫切需要建设生态问题相对突出的道路、河流、水源涵养、农田的土地利用;同时从城市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功能的不同需求,有序推进具有一定规模的、多种功能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布局。
3.2.2 规划模式的配置:
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类型主导功能目标进行城市结构、模式配置的设计,以实现综合功能优化为目的,利用丰富的小区多样性进行模式配置,形成多方位复层结构模式、多样式混和结构类型的接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环境。在因地制宜、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基础上,更加注重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主旨,在注重景观效果的同时,把提高生态效益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利用生态定位理论,营造多种模式的城市生态配置类型,满足城市建设需要。如在城市交通方面,在做好视线诱导、遮光、缓冲的基础上,注重生态隔离、噪音隔离、抗污染、抗灰尘等生态效果。并建立基于游憩主导功能、隔离主导功能、美观主导功能、文化主导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主导功能的城市生态交通环境。
城市规划必须注重统筹发展,城市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到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然而城市的起源到城市的发展中,人文精神影响着城市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城市规划也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延续。而生态城市规划则是一个新兴的词汇和规划理念。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如何使建筑成为生态城市中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型城市;规划;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供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居住和生活的环境和城市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使自然和人类之间发展的矛盾加剧,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成为需要平衡发展综合考量的因素。来自市场需求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压力致使生态型城市建设和规划成为迫切的需要。
一、生态型城市概述
生态型城市也就是应用生态学等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有效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建设良性环境和经济发展体系,在城市建设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成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共赢。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和自然发展的共同需求和结果,使自然、人、经济等方面在同一个空间和谐共处,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和生态结构。
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更注重于人们对生活居住质量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健康层面,一个城市的设计理念关系到这个城市的建设状况,要想建设真正的生态型城市首先规划者必须以人为本,以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本,创造一个和谐共生的良性生态系统。那么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就不仅仅是建设一个城市或是搭建一个工作和生活平台,而在另一个层面上说是建立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能较少地减少经济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又能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而舒适的居住和发展环境。生态型城市应是动态和持续变化的,为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二、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
1、新能源的利用,节约有限资源的消耗
环境的恶化和有限资源的枯竭呼唤生态城市的建设,那么生态型城市的规划标准首先即是新能源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有限资源的消耗。城市的交通和建设过程中应体现节约消耗的基本原则,不仅在规划中体现节约能源的观念,更要在建设中体现出来。并且新能源的有效利用并不需要以消耗更多的经济资源为代价,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合理利用。以经济和资源的大量消耗换取的环境效益并不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真正目的。那么在具体的建设中对新能源的利用合理,而不是以几倍甚至更多的代价换取城市对环境的保护。
2、绿色建筑,绿色城市
生态型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新能源的利用,同样也离不开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型体现,也是建设生态型城市必不可少的规划原则和标准。绿色建筑应在确保工作生活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实现从城市建筑和住宅建设的科学、生态、环保,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全面贯彻和谐自然的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循环发展的经济。绿色建筑在设计建设时应考虑住户的居住要求,同时也应注意新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能源的节约。绿色城市设计和规划不仅仅是对城市的绿化,而应形成从建筑的设计和思考、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经济的发展方式等各方面充分体现。
3、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自净能力
传统城市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废弃资源的处理,往往这些不可回收的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地利用而占据城市的空间甚至形成城市的再次污染,那么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应具有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否则生态型城市的建设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生态环保,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环境效益,也称不上是真正的生态型城市。生态型城市应建立垃圾和污水的循环利用程序和方式,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增强城市的自净能力。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应在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上投入充足的资金,其投入和设施的建设也应遵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原则。
4、注重生态城市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生态城市应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过程,由于生态型城市建设涉及社会领域的各方面,而城市生态规划和建设应注重整个城市的环境效益,在发挥城市的各项经济发展、居住生活的一般功能方面还应注意生态城市的系统,使生态城市的建设成为具有整体的系统。在对城市的整体性规划的同时也应注重生态型城市的实用性。无论生态城市的建设有怎样的理论标准必须可实行程度,使生态型城市的建设成为实际。
参考文献:
[1] 张泉,叶兴平. 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动态与展望[J]. 城市规划.2009(07)
[2] 叶麟珀. 浅议生态城市规划[J].山西建筑.2009(14)
[3] 陈之泉. 向生态城市迈进[J]. 南方建筑.2009(05)
目前新加坡绿地总面积为9431公顷,绿化覆盖率46%,发展目标是56%。其中:321个公园包括55个区域公园、243个邻里公园和23个园林连接通道,自然保护区面积3326公顷,公路两旁绿地面积2416公顷,保留旷地1788公顷。新加坡大力建设绿色走廊,把所有绿地连接起来,给不同年龄层的人提供一个毫无拘束的休闲机会,在园林中或开放空间里,进行步行、骑自行车等体能锻炼和其他有益身心的活动。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实施和城市建设组织上,突出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和城市环境的绿化建设,建成了一大批生态景观工程,做到了“一物一景,一景一物”。如生态城—滨海湾、人造城市绿肺—滨海南、家庭度假胜地—圣淘沙、新加坡植物园、景观大道等等,带动旅游业发展。特别是对滨海湾和圣淘沙两个综合度假胜地的建设,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他说:“如果我们要让游客在新加坡多住几天,多玩一些,就必须有卖点,综合度假村就是我们的卖点之一。这个综合度假村预计到2015年将带来1700万游客,对经济贡献很大。”
圣淘沙和滨海湾这两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也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2004年12月29日,新加坡政府决定上这两个项目,向投资商发出邀请征集发展概念书,到2005年3月共收到19份发展概念书,通过审查2份不通过,一个投资商退出,最后确定16家。2006年12月最终确定圣淘沙由马来西亚云顶集团中标,总投资额52亿,地段面积49公顷,商业面积34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高国内生产总值0.8%,可创造3万个就业机会。滨海湾投资50.5亿,地段面积21公顷,商业面积57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高国内生产总值0.8%,也可创造3万个就业机会。他们的做法就是,在地价相同情况下主要看谁投入多,谁建得好。有的投资商买招标文件不是为了参加投标,而是为了吸取招投标文件的精华,以后为其他国家的同类项目进行专业技术咨询做顾问,因为这份招标文件集聚了全世界这个行业精英的智慧。从项目的立项到落地,虽然其工作非常缓慢,但因全过程每个环节都经过严格审核把关,不走回头路,从而杜绝资源浪费,保证了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说,无论谁通过这个招标书赢得发展权,但新加坡都是最大赢家。
新加坡不仅是一个大花园,而且还是世界建筑设计大师创作生态绿色建筑的天堂。这里就像一个建筑展览会,有贝聿铭设计的莱佛仕大厦,有丹下健三设计的金融大厦等等。精品工程使新加坡整个城市的建筑群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建筑天际线给人以错落有致的感觉。新加坡建筑生态化主要体现在:平面与垂直绿化、屋顶覆土种植(空中花园),地下净化池就地处理污水与排泄物,实现节土、节水、节能。新加坡的供水采用的是雨水收集、海水淡化和污水深度处理3种方式。目前,净水供应已达到总需求的30%,到2060年完全自给。其中雨水集水区占全国面积的一半,所有道路建设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经路边明渠,汇入到邻近的河流中,所有小区、街道建设都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由建筑和道路边的6米~8米一个雨水篦子进入暗渠,最终汇入到河流中,经沉淀后流入水库,到自来水厂处理,进入到千家万户。
所有河流筑起水坝与利用地形建设的蓄水池(水库)相连通,目前已建成17座蓄水池(水库)。同时,新加坡把每个蓄水池(水库)、河流都建成了生态景区,分布在城市中的小区边,市民在水边休闲锻炼成为新加坡独特的风景线。同时采用的海水淡化技术,利用反渗透技术,每天可以生产淡水14万立方米,成本价每立方米仅0.78元。生活与商业及工业污水被收集到6个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污水10万立方米以上,下水道网络总长3000多公里,目前新生水厂共4座,采用反渗透技术每天共生产淡水25万立方米,占每天供水的13%。
关键词:城市生态水网;水网工程;工程规划
中图分类号:S276.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重视城市生态规划,开展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责任。
生态化发展模式是人们对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开拓新道路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维护全球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该模式摒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人类福利和生态后果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持续发展,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而实现生态化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进行相关的生态规划。
一、城市生态水环境的现状
(一)水质分析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发展且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我国城市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其中地下水质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铁锰等物质含量持续提高,截止现阶段,其含量已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其余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早期,我国水质较好,受工业污染物乱排乱放现象的影响,使得我国水质越来越差,直接影响到城市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净化水资源,确保城市人们能够健康安全饮用水。
(二)生态系统分析
一方面,水生生物种类单一,生物多样性贫乏。近年来,我国河水中的野生鱼、虾、两栖动物以及浮游动植物相继灭绝,仅仅留下一些抗污能力较强的浮游动物。另一方面,河道淤积,河床,人为破坏严重。
(三)水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首先是资源性缺水较为突出。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夏季水资源补给明显多于其他季节,使得我国城市水资源呈现夏季水资源过于充足;其次是地下水超采严重,采补失调。我国现行绝大多数城市地下水采量已远大于天然补给量,导致城市地下水采补失调。
二、城市生态水网工程规划目标
城市生态水网工程规划应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以及管理等多方面为出发点,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和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为规划目的,以保证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规划目标,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疏通河流水系、引提结合、梯级拦蓄),力求构建起良好的城市生态水网工程,通过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黄河水、长江水、地下水统一调度,确保我国城市居民能够安全健康的使用水资源。
三、城市生态水网工程规划工程分类
(一)市域生态水网工程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存在的水环境问题,结合东部平原、中部城市以及西部山区的不同特点,确定“东蓄、中调、西治”的生态水网规划建设原则,本章以该原则为依据,进一步加强市域生态水网工程建设。
(二)水网整治工程
一方面是河道整治。针对于主城区河流需开展综合治理,对其河道进行清淤、截流、硫化、美化以及两岸侵入绿化带的违章建筑拆迁改造,从而将河道两岸打造出风光优美的景点;另一方面是河道治污。治污是城市生态水网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落实截污工程,改排城市污水管网,切实保证所有城市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在排放,确保所排放的水资源不会对城市水资源造成二次污染。
四、城市生态水网工程规划框架构建
(一)城市中水回用规划
中水又称之为再生水,其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就城市中水来说,依据其系统供应范围大小和规模,可将其分为三大类:单栋建筑物中水源、小区域建筑群中水源以及区域性建筑群众水源。中水具有多方面的用途,如企业循环用水、洗车行业用水、景观用水、绿地浇灌及喷洒路面用水、生活杂用水等。
(二)创新城市生态水网机制
为加快生态水网综合开发建设进度,充分发挥效益,造福一方群众。一是要建立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市政府将生态水网综合开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年度考核指标,兑现奖惩。二是建立协调反馈机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及时反馈沟通,及时协调处理,形成合力。三是建立项目监督保障机制。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对项目建设实行跟踪检查,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四是建立运行管理机制。市县都应该成立专门的生态水网管理单位,出台相应的生态水网管理制度和办法,保障生态水网的正常高效运行。
(三)城市雨水利用规划
雨水是丰富的水资源。对其运用得当,将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城市用水不足等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雨水利用率相对较低,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城市整体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未能够充分认识到雨水的重要性;二是政府没有强制性要求开发商在小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三是开发商欠缺雨水利用技能且雨水利用设施相对昂贵,使得开发商的积极性较低。针对于上述问题,本章将从五个方面制定城市雨水利用规划方案:第一,改造排水系统,补充环境用水;第二,加强雨水渗透,补充地下水;第三,小范围内雨水利用;第四,增加或扩大人工湖,调节洪峰;第五,增加湿地调蓄雨水。
(四)大力兴建城市生态水网工程
生态水网综合开发建设需要资金量大,要创新思路,发改委、农开办、水利、交通、农业、林业、旅游、环保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投资拉动的机遇,整合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进一步加大项目和资金的争跑力度,尽量多争取国家投入,形成综合开发合力,共同推进生态水网综合开发建设的顺利开展。
(五)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规划
水资源生态修复规划是城市生态水网工程规划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立足于城市水资源生态现状分析和生态系统评价的基础之上,以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发挥动植物净化、过滤功能的原则,因地制宜、经济可行的原则,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原则等为修复规划原则,以保障城市水环境质量达标、水生态健康以及水景观与城市布局和谐为修复规划目标。
(六)构建具有治污防污功能的生态水网
生态水网工程健康良性运行,水污染防治是关键。结合邯郸市生态市建设,按照全市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市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行动,按照既定的生态水网污染防治规划,加大督查和环保执法力度,确保生态水网水质达标。同时,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并加强监管,确保满负荷运行,提高污水处理率。对高耗、低效、治理不达标的污染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坚决予以关停整顿;对拒不治污且乱排、偷排的企业,按照相关法律从重处罚,保证生态水网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伟. 潍坊:作好“水”“绿”生态文章 建设北方水网城市[J]. 城乡建设, 2010,(12) .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功能区;生态平衡;自然生态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is discuss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Functional areas; The ecological balance; Natural ecological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
城市生态规划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促进和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城市的生态规划必须从调整系统的结构和完善系统的功能两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一是可持续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二是可持续城市生态关系的调控。
1.1可持续城市生态空间规划
可持续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主要是城市土地的生态规划,其内容主要包括:
① 城市土地各要素与土地结构单元之间的关系分析;
② 根据城市土地适宜性,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
③ 土地利用生态分区及其结构和功能分析;
④ 进行土地利用的生态设计。
1.2可持续城市生态关系的调控
根据目前学界的观点,这是一种软规划,是在对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背景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控制论原理对城市系统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行为进行辨识、模拟和评价,找到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关键因子、机制和机会,从而不断调整系统的结构和关系,增强系统的活力。
2城市生态规划的深层理念
城市生态规划就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城市的空间格局,使廊道、嵌块体及基质等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城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于人居聚。关于针对生态问题提出的一些规划方法,传统和目前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问题 对策 方法 目标
资源低效 技术改造 生态工艺 提高效率
系统关系不合理 关系调整 生态规划 和谐关系
自我调节能力低 行为诱导 生态管理 强生命力
人类是自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的发展使人们不断转变观念,重新审视自身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生,树立起正确的生态观。城市规划的核心是生态,以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从人本的角度,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对城市进行美化、功能改善及生态可持续性为目的的规划,创造一种可持续的景观。城市规划将各要素做为一个整体,优化配置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区域尺度上,各城市如区域嵌块,分布在区域基质内,其规划遵从地方性优先,同时考虑区域整体协调,即整体优化,协同共生,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区域城市群乃至全球城市群的规划更加充分体现整体观与系统观,区域生态框架,为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过程连续性提供支持,也将区域内的自然和文化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巨大的资源生态系统。大系统的稳定与均衡利于各子城市系统的优化与完善。
3城市生态规划的构建分析
城市生态规划可在两个层面上进行研究,首先将城市做为一个面,研究其内部要素的组成、变化及规划组织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将城市做为区域中的一个点,研究多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规划组织方法。即从不同的空间尺度进行规划研究。城市个体的发展与群体的发展互为环境,对城市空间的研究应包括城市内部、城市外部、城市群体、区域整体,乃至更大尺度的空间,它们之间是连续承接、不可割裂的。
3.1城市单体的建设
一个城市的生态规划,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宜人、和谐的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对于单个城市的研究,是将其做为一个整体,内部包括基质、廊道、斑块,对城市的建设不单是营造物质空间形态,同时应融入社会、文化、科技、居民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度等因素。
(1)城市基质、廊道和斑块
城市区别于其他的关键在于其主体为各种类型、体量的建筑体,交通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城市中高度的通达性,这些建筑和硬质地面街区构成城市中的硬质本底或基质。城市中的廊道,主要是人工廊道,即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城市整体形象的骨架,通常是城市中物质、能量、信息及生态多样性集中地区,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增加廊道绿化率,可以形成城市完整的绿化网络。城市中的斑块主要是散布其中的公园、公共绿化地、休闲广场及建筑周围绿化等,共同构成城市的绿化系统,同时能够调节局部地区的微气候,减少环境污染。
(2)城市功能区划分和布局
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从空间结构产生,以满足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及文化支持三大基础功能为目的,并与周围的空间格局相联系,形成规划区合理的空间格局,实现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规划区可持续能力的增强。城市空间规划首先应满足功能需求,为居民提供进行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场所。各种类型的本底、廊道、斑块组成的人文和自然氛围,共同构成城市功能区,在生态理论指导下,根据各功能区所需条件、居民的心理生理要求等,合理安排功能布局,比如居民区附近应安排相应的学校、商场等以满足人们的配套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及物流、能流的高效流通,同时展现一定的城市文脉及满足人们对艺术与美的追求。
(3)城市绿地系统
做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城市内部的绿化空间的规划应重点考虑,做为人文理念的基础及支撑。城市空间有限,应充分利用空间进行多层次绿化,乔、灌、草复层绿化体系以及垂直绿化,将绿化与建筑结合起来,并合理选择和搭配植物种类,将城市建在绿地中。合理的绿地规划才能有效发挥其生态意义,绿地斑块与生态廊道共同组成城市生态基础,并融入整个区域绿色生态网络系统。
3.2 区域背景下的城市格局规划
城市与区域本质上是分不开的,考虑城市规划离不开其与区域的联系,即区域内城市群间的格局以及区域整体格局。区域背景下的城市格局主要分为城市实体空间和区域基质空间两大块,亦即城市群体空间与其所处的自然生态大空间。基质空间在人类的城市化过程中,不应是被动的消湮,而是主动地实现对城市群、整个区域持续良好运行的支撑。
区域背景下城市群体存在着各种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合理的城市群体空间组合有利于实现空间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如何优化区域城市群空问组合,也有一些相关理论。美国规划师H.Wright提出“区域城市”的概念模式,设想改变从纽约到布法罗之间的城市蔓延发展势头,将新的城市居民点限制在一条广阔的带型地带,并限制其规模的扩散,使农田和自然地区集中扩大并保持低密度的建设方式,城市与自然保持平衡关系,各级城市问以新的公路网连接起来,形成区域整体的交通网络,从而将城市平衡的概念扩大到区域平衡的概念。
良好的生态格局有赖于功能完善、运行健康的生态支撑网络,保证生态流之间通畅,维护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区域基质与城市实体内部的绿化体系应形成一个内外相连的绿色生态系统,或者称为绿色生态网络。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绿色空间格局,加上合理的区域城市群布局,营造出最佳的区域生态组合。
四、结束语
城市发展是人类与自然竞争与共生、改造与适应的过程,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城市规划已将生态纳入核心体系,这一理念将有助于建设更为合理的、可持续的城市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J]1996(6)
[2] R・福尔曼等(肖笃宁等译).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3] 朱明德.生态系统是非平衡系统[J].林业资源管理2000 No.1
[4] 张京详.城镇群体空间组合[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5] 沈清基.对城市规划几个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1994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注意要点案例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态城市作为未来的人类聚居地,它的实现有个发展建设的过程,也就离不开规划的指导。以切实可行的规划指导当今城市的生态建设,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基础。城市生态规划就是以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思想为基础,对城市的结构功能、资源利用、生态关系进行社会经济和自然的整体协调发展的调控,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
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和智力条件。城市生态规划大体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1高质量的环保系统
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废渣以及饮食业、屠宰业、农副市场、大众娱乐场所等系统排出的各种废弃物,都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的管理,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应达到国家先进城市的最高标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1.2高效能的运转系统
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通畅的道路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运输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有保障的物资供应系统(主副食品、蔬菜、材料、水电、燃料等)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和污水废物的排放、处理系统等。
1.3高水平的管理系统
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都应有高水平的管理,以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1.4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
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指标,如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而且还应合理布局,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联合国生物圈生态与环境保护组织规定,城市绿地覆盖率应达到50%,城市居民人均绿地应达60%时, 我国要求本世纪末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11㎡。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离上述要求差距较大,在城市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应努力向着高标准的绿化方向发展。
2 城市生态规划应注意要点
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起点,通常要回答为什么要建设生态城市以及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哪些问题,这是多数城市管理者关心的问题,只有明确地给出问题的科学解释才能确定一个城市是否有必要建设生态城市,因此,生态城市规划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2.1城市经营成本
城市经营成本的高低是社会经济发展效率,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以及城市内在可持续性的重要表征。如果城市经营成本过大,说明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内在的不协调性。我国多数城市目前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发展期,但经营成本亦相对较高,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首先应该对城市历史的经营成本做出理性的分析,从中分析经营成本高出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研究城市生态规划的着眼点。
2.2人力资源转化
将庞大的人口资源迅速转变为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本,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本质要务。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根本的任务是必须将人力资本的培育,作为城市化成功的最大保证。其中所涉及的充分就业问题、共同富裕问题、生活质量普遍提高问题、现行二元结构的消除问题、中产阶级的形成问题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问题,均可以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本培育中,获得满意的解决。因此生态城市规划也要充分认识城市人力资源在一、二、三产业中分配的历史变化,在经济生态系统上要重点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2.3区域生态安全
生态城市本身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要实现与其他区域的物质流转才能真正体现其发展活力,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安全状态是决定区域内城市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在推进自身生态化建设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区域内城市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内的优化整合。因此在城市系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规划中,既要考虑区域承载能力对于城市需求的制约,又要考虑城市发展对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力和扩散力。只有当一个城市向外部的索取被该城市对外部的回馈所平衡时,城市运行才是健康的、合理的。
2.4增长空间控制
城市发展潜力与增长空间应是相互制约的,实践证明“摊大饼”式地盲目扩张会对城市的发展形成巨大的压力。许多城市面临着城市绿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满足人口增长需求空间等问题,如果不从科学规划的角度从长计议,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将会受到城市环境容载能力和城市生存安全能力的限制。可以根据城市具体的生态问题规划建设“生态安全带”、“生态警戒带”和“城乡交错带”等控制线。以此界定生态城市的增长空间幅度,为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
3 城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
3.1项目概述
某市体育公园项目,建设规划目标主要综合了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公园。通过改造垃圾堆积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体育休闲共赢等措施进行规划,不仅能够满足市民与游客的基本需求,同时还很好的发挥起营造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功能。
3.2 公园生态规划要点
3.2.1公园规模合理,选址普惠全民
体育公园的选址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对其选址时一定要从公园定位、现有生态环境状况来考虑,并使其积极融入城市生态环境体系之中。首先,应遵循上位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应与城市绿地互动,共同构建城市生态体系。其次,应当考虑结合当地已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做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在规模方面,体育公园应当考虑服务城市人口、兼顾旅游人群,以适度超前为原则。对于大型体育公园的规模,应当按照国家相关的体育公园建设标准建设,充分考虑未来可承办的赛事等级和服务的人群。
3.2.2增添绿色项目,突出生态主题
体育公园应以体育健身活动为主要功能,因此在设计上要合理地安排设置体育项目。如针对竞技体育可设置体育场馆,而针对老年人、儿童则应设置草坪、步道、健身器材等。另外,一些体育项目设置时要考虑与公园自身环境的结合,如滨水公园可设置水上项目、地形起伏的公园可设置户外体育项目,从而实现体育运动与生态结合,使得参与者能够在环境优美的绿色环境中达到锻炼身体和愉悦心情的双重目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愈加重视,对体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快速的生活节奏之后,人们希望在大自然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因此体育公园应当设置更多的户外体育健身项目,倡导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态体育观念。
3.2.3人文与生态结合,文化与体育共生
俗话说文体不分家,文化与体育历来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公园在规划建设时,应当注重开发与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许多城市一直延续着诸如舞龙、舞狮、秧歌等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运动,同时这些体育运动背后都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因此,规划设计体育公园时,可将诸如此类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入到体育公园的设计当中。在具体实践中,可为独特的文化体育活动开辟场地和公园空间,或在景观和小品规划设计中加入文化元素,再者可将当地原有的人文资源与现代运动和景观相结合。广义的生态不仅只是自然环境,人文历史也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体育公园不仅要发挥绿色生态的价值,更要弘扬人文和社会价值。
3.2.4 均衡绿色空间,营造生态格局
体育公园的规划布局往往受其功能的影响,而当前的规划设计中通常突出其体育场馆并将其作为公园中心。这样的布局方式对自然生态影响较大,不利于公园生态格局的营建。因此,公园总体布局应当从生态角度出发,规划者首先要考虑游客的行为活动方式对体育设施与生态景观的不同影响。其次必须合理的划分公园用地,使得游客的使用需求得到满足又不至伤害到周围的生态环境。最后通过对这些生态空间的布局规划,使绿色空间、运动空间得以协调布局,以更好的营造可持续的体育公园环境。
4 结束语
总之,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必须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的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之路,这也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通过公园案例分析,必须坚持高标准的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管理、高起点的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文明公正、经济高效繁荣、环境优美洁净、生态良性循环的新世纪城市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建华,邓逢明.论城市生态体育公园的开发与建设[J].安徽体育科技 2005(26).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现状;规划原则
1、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一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 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可我们在生态建设上做得还不够。目前,国内也已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的目标,而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途径,国内很多城市都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仍处于初始发展的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的思路、设计的方法和管理的机制都还不够成熟,它需要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和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筑工程、园林景观、城市经济、城市地理以及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专业工作者和城市社会学家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政府决策者的鼎力倡导、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建设开发者的积极投入,采取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研究方法,团结协作、大胆探索、不断实践,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向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3、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提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我国是一个城市化水平不高的农业大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决定大量农业人口会进入城市,如不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势必造成城市超负荷运行。确定城市人口容量时,既要考虑人口规模的合理性,又要满足未来人口增长的可能性。合理性与可能性的交叉点即是最佳人口规模。
3.2 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土地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内容,它兼具自然生态与经济生态两重属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30%,合理使用和节约土地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战略,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研究城市各地块的最佳利用功能,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和其他用地,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支撑。
3.3 合理布局城镇体系
要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以中心城市为基础的城镇布局,确定区域内各城镇的规模、等级、地位、作用和职能分工,以中心城市繁荣发展,辐射带动区域内各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生态平衡。
3.4 实行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策略
生态城市要求城市主导产业应当是代表现代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形成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也就是生态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尖锐矛盾。
3.5 将自然融入城市
“绿色城市”、“山水城市”不等同生态城市,但生态城市一定是“绿色城市”、“山水城市”。因为自然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层次,自然山水与绿色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有生机的要素。
3.6 发展生态住宅小区
生态城市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住宅小区是生态城市的最基本内容,它用生态学原理去协调小区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
4、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如何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和设计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规划生态设计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4.1 发展城市科技,控制环境污染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4.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完善城市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
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城市绿化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技术,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要坚决查处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行为,增加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人,尽快把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4.3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要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要将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4.4 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
要用足用好政策,运用市场规则,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中水回用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4.5 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
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合理布局、节能低耗无污染、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河湖、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增加居住区文体设施。
5 结束语
总之,城市规划与建设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能忽视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生态规划原则,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才能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持续拥有这美好的地球家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
森林的破坏和减少,直接影响了空气的湿度,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容易造成自然灾害如沙尘暴、泥石流、洪涝等等。近几年连续的发生自然灾害,这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积少成多的体现,是地球对人类的惩罚,已经对人们有警醒作用,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多大的危害。人口的不断增加,衣、食、住、行成为了人们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自己的私欲需要,大量的砍伐树木,使得森林数量和面积不断减少,各种自然灾害也就随之而来。
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水资源污染与空气污染逐渐的增加,工厂排除的废气,流通到空气中,造成了空气的污染,从而导致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工厂排放的污水,流到河中,直接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导致河内的鱼虾、水植物大量的灭亡,人们在引用了受污染的水后,身体健康受到危害,容易产生疾病,胎儿容易产生畸形或早产。
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口的迅速增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制造的生活垃圾也不断的增加,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环境,还为我们提供了有用的资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与集中,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也就越来越多了。垃圾会对我们的人体和生活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垃圾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而且还污染土地,垃圾长时间的堆放会产生有毒和有害的物质,会污染到空气和水源,因为垃圾堆放的时间长了以后,会产生刺鼻的气味,发散到空气中去,从而污染空气,而产生的有毒物质或有害的物质就会渗入土地,从而污染水资源;垃圾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会引发人体疾病,垃圾堆放的时间长了以后,会招引蚊子、苍蝇、老鼠等有害动物,它们是传播疾病的源泉,会使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生活垃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私家车逐渐进入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私家车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空气污染不断的增加,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不断地恶化。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科技产物也不断增加,而随着高科技产物的增加,石油的用量也随之加大,导致了石油资源减少,如航空业的发展,铁路业的兴起等等。
二、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和规划
1、 大量的植树造林。人类人口的增加,导致了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少,从而造成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如沙尘暴、水土流失造成的泥石流和洪涝灾害、空气湿度减少全球变暖等,为了防止和预防这些自然灾害,我们就要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众所周知,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植树造林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减少空气的污染,可以对工厂内排放的有害气体进行吸收,从而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气体,如氧气,植物还可以美化环境,植物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让人们的呼吸更加的通畅,还可以美化环境,让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让人们的心情更加开朗,心胸更加的阔达。植树造林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很多的宝贵资源。
2、 保护好人类自然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进入了现代化社会的脚步也逐渐加快,现代高科技建筑和信息化的建筑也逐渐增加,有很多都是替代了传统的建筑,使的古时遗留下来的建筑物逐渐减少。自然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所以,保护好自然与文化遗产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国家在建设和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把自然与文化遗产放在首要的位置。
3、 做好工厂垃圾的处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壮大,工厂在作业中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所以处理好工厂排放的废水与废气也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在排放气体处安放尾气处理装置,在排放废水的地方加置废水过滤器,使流到河中的废水变成干净的淡水,没有污染并对鱼虾类没有危害。
4、 保护生态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去商场购物时可以使用布袋,很多的商场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回家把买的东西拿出后,把塑料袋随意的扔掉,但是,被扔掉的塑料袋并没有马上消失。在我国的多数地区塑料袋都是随处可见的,如果遇到刮风天气,塑料袋会漂浮在空中,随风起舞,它们会降落在树枝上或者河流中并且一直存在,它们是不会消失的,因为塑料袋从生产到处理,整个过程都会造成大量资源的耗费和对地球环境的污染。经研究,每个塑料袋在地下自然分解要用到200年以上,而且会污染周围的土地和水质,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也会被动物当作食物吃掉,导致动物死亡,因为羊比较喜欢吃塑料袋中的油性残留物,在吃的过程中却连塑料袋也一起吃了,由于被吃的塑料袋堆积在羊的胃中难以消化,所以羊再也不能吃其它食物,最后只能被饿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尽量乘公交车出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也是越来越多,但是,汽车排放的废气会在空中形成一种微白的薄雾,有时候会带有黄褐色,这种雾会刺激人们的眼睛,会对人的眼睛造成疼痛或流泪,这种雾气积少成多后,会使人们的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也会造成车祸或者飞机坠毁事件。所以,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成为了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虽然
5、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加大宣传。在过年过节或有重大喜事的时候有我国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烟花爆竹的品种、花样不断的增加。这些烟花爆竹在给节日和各种庆典活动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安全威胁,尤其是多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人们燃放烟花爆竹的管理措施实施的不严格和不完善,使得全国各地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燃放烟花爆竹很容易引起火灾,对人们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危害。燃放烟花爆竹的另一个重要弊端就是污染环境,在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火药气体和碎纸片,对空气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我们要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甚至不燃放烟花爆竹,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也随之下降,但是有的地方如农村等地,还在延续这个传统,所以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或法律法规,来控制和制止大量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宣传部门也可以在农村进行宣传动作,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对人们进行讲解,让人们深刻意识到自己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是不对的。它不仅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人体和财产的安全也会照成危害。
结束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破坏了生态环境就等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条件,使人们的生活得不到提高,使社会得不到进步。要想使人类有一个很好的生存环境,就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要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要让我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人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方面,不要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危害到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关注日趋细致化,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考虑自己的生活质量,考虑自己小区的各种配套设施,生态小区也是在此种背景下产生的新鲜事物。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宅区。本文试图对现代城市生态小区的规划与设计作相关探讨。
关键词:生态小区;规划;设计
一、生态小区内涵、特点、类型
(一)生态小区的内涵、特点
生态小区基础设施完善,空间结构合理,生态智能建筑都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实现了巧妙的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以及区域规划发展的需要,与区域城市融洽,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与传统小区相比,生态小区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谐生态小区内人与自然共生,人类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小区的繁荣、生机和活力。
可持续性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它倡导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的需求造成威胁,因而它能实现小区内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持久利用。生态小区并不是狭隘地单单追求环境的优美和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因此,生态小区的建设将会推动我国城市建设中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小区环境的进程,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小区的健康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
(二)生态小区的类型
主要分为两类:
1、生态住宅类:该类型的生态小区提倡以艺术为源头,最大限度地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 把生态住宅当成艺术品去创造,使此类住宅无论从外或者从内看起来都是一件艺术品。
2、生态智能类:该类型小区以突出各种生态智能为特征,极力发挥住宅的智能性。凡是能对人的居住提供智能服务的装置,都在适当的部分被置入,使主人可以凭借想象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达到一种特殊的享受。
二、生态小区规划的内容
(一)生态小区规划的目标
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以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我们可把生态小区规划目标理解为:以生态学相关原则为指导,通过生态设计方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协调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从而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的状态。
(二)生态小区规划的方法
充分运用生态规律,以小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工程和技术手段为支撑,对传统意义上的小区进行规划设计,使小区成为真正的生态小区,以推动城市化发展。
(三)生态小区规划的内容
包括小区自然生态规划、经济生态规划和社会生态规划。
1、自然生态规划
绿化指标:该指标是衡量生态小区规划建设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根据生态小区的标准,绿地率(包括景区和水面)须达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应在28平方米以上。地面保水指标:本指标旨在强调建筑基地渗水保水能力,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渗透,理想指标是小区80%的地具有透水性能。
节水指标:此指标是为了节约水资源,在小区建筑设计中导入雨水利用或净水系统的设计,把雨水、生活废水汇集处理后,达到规定的用水水质标准、重复使用于非饮用水及非与身体接触的杂用水。
节能指标:生态小区应该是节能小区,小区的设计使用需要通过空调系统、照明、白昼光利用、太阳能利用等途径节约能源。
二氧化碳与废物减量指标:此指标鼓励应用轻量化的建筑结构,如使用钢构造建筑来减少砂石、砖等建材的使用;提倡居家简朴的装潢设计、建材的回收利用。
污水垃圾处理指标:前者要求建设雨水、生活污水分流管道系统,一方面有利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可减少污水的处理量。后者指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绿色交通指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对健康有益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交往活动。
2、社会生态规划
建立标志性建筑、具有中心性的广场和对居民有魅力的开敞空间以增强小区的归属感;建立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基础设施,创造便利于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环境;小区应提供多样性、个性化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小区应成为有商业活动、市民服务、文化活动、娱乐活动等集中的中心地区。
综上所述,生态小区既是一种小区规划的新理念,又是未来城市规划所追求的目标,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想休憩乐园和未来住宅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生态住宅的设计及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加速。由于生产技术和观念的落后,我国平均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到3倍,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国有若干城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污染”城市,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浇的一盆冷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房地产开发和使用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废弃物的产业。为了人们卫生、健康、舒适地生活,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由此衍生的生态小区的设计和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永续利用并且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太阳能的优点是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3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500h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 以上,有的地区高达3000h。这为我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
(二) 合理规划用地
我国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工厂和住宅所替代,我国的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尤其是房地产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住宅小区的规划用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
2、停车场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
3、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万方数据公寓,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尤其是依山傍水、景观优美的“风水宝地”更不应建造高档别墅和私家花园供极少数人享用,而应建造小区公园等公共设施,供大众
使用。
(三)高度重视环保
房屋的建设和使用都存在着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被污染,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关于环境污染问题,过去只提“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现在增加了防治声污染和光污染的内容。这是切合现实情况的。此外有个经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就是电磁的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也在日益提高,电磁污染已经出现,并有不断增长之势。提议把这方面的内容纳入治污计划和措施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