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产养殖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发展方式 水产 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 S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84-01
近些年来,有不少的养殖户并不按照规定的行为来经营水产方面,而是利用一些不正规的方式来将污水,残渣,小鱼小虾等来排进养殖场,这就造成了养殖场的污染。对养殖场的生物的生长发育也不好,造成水质的污染,底部聚集很多的污染物,另外还有水体的富营养化。这些都不利于水产的健康养殖,或许在短时间内不能发现这个问题,可是如果长时间放任不管就会造成水体严重污染,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不能及时的更新水质,这样不利于水产行业的发展。政府人员应该转变发展方式来推进水产的健康养殖。
一、水产养殖的现状分析
1.水产养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福建宁德的水产的支柱是大黄鱼,在大黄鱼的出口之量非常之大,远销到各个地区,在世界各个地区都有遍及,经营大黄鱼的企业现已经达到了上百家,这个现状是非常令人欣喜的。因为大黄鱼的畅销,已经使得交通运输,贸易,渔业,通讯等等各个方面都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将一些经济相对贫困的地区的发展也起到推动性作用,缓解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因素。
2.水产养殖中的不良因素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不法商家牟取暴利,在处理水产养殖的方面做得不全面,这就使得水质的严重污染,最重要的是水质的污染对很多的方面都有影响。水质的污染会造成水质的硬化,水底就会有很多沉淀的杂质,这样会导致水循环方面受阻,另外水质对水产养殖的方面也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水质好对水里的生物非常重要,对生物的生长也有影响。如网箱的布置过密,使得水里的生物在水底没有完全的吸收氧气,造成生物缺乏氧气,影响生物正常生长。
二、水产养殖的存在问题
1.政府的制度的不完善
在水产养殖方面,由于政府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体系造成一些不法分子钻漏洞,躲避法律。使得其获得最大利益。除此之外,由于不法商贩的不法操作,水产的养殖会被引导到歪斜的道路之上,长此下去各个渠道都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还会对很多人造成伤害。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给水产养殖业设定一个严格的界限,防止不法行为再次发生,同时整顿水产养殖方面不良风气、规范商家行为,使得水产养殖得到更好的规范,得到更好的发展。
2.养殖的方法存在问题
由于很多的养殖户对养殖方法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只是大致了解,那么在养殖的过程中,就会由于方法的不适当,对鱼类的生产是造成很大影响。比如在养殖水产的时候,可能会因为网箱的位置不当,放置过密,而使得鱼类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缺少氧气,最后造成鱼类死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鱼类会得“白点病”,这种病会使得鱼类大幅度死亡,病好之后,还会引发细菌感染现象,同样也会造成鱼类成千上万的死亡。养殖的人员一般会在水里施药,希望减少鱼类的死亡量,但是实际效果却不理想,而且这种措施会加剧水质的污染。所以在全国对水产品的巨大需要之下,一定要改变发展的方式,这样才会推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养殖人员的自身问题
在养殖的过程中,对水产接触时间最多的是养殖人员,所以对养殖人员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养殖的过程中不能偷工减料,要严格遵守程序,一道一道的做,不能因为工作的繁重就省略其中的一些步骤。这或许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什么影响,可是在以后的水产的产出的时候,就会凸显严重影响。最重要的是养殖人员自身也要规范自身的行为,要加强责任心,要对水产养殖有自己的见解。
三、改变发展方式来促进养殖的发展
1.渔业局的规范体系
首先在水产的养殖方面,积极改变生产方式、转变渔业的生产方式来加强渔业的基础建设,规范基地的生产,加强其标准化,规范化,认证制度的完善,还有就是培养鱼类合作社。这些制度需要大家一起来完善,每个人的想法都是独特的,将大家的想法聚集在一起,这对鱼类的养殖就会有更加系统的研究、规范研究方向都有益处,就会在水产的养殖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2.养殖的技术
水产养殖要讲究方法,一定要根据科学的养殖方法来进行水产养殖,比如平时要迅速解除水产生物体内毒素、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恢复正常摄食。此外还要调节、补充水产养殖中微量元素,有效促进鱼虾类机体代谢,防病抗病,提高成活率。降低鱼、虾、蟹、贝等体内的药物残留,协调生物体对氨基酸的平衡吸收,使其色泽光亮,肉质鲜美,提高产品品质等。
3.养殖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养殖的过程中,养殖的人员必须了解养殖业务,清楚水产养殖的过程,还要有很强烈的责任心。能吃苦耐劳、体质要健康、遵纪守法、尊重科学等都应该具备这些品质。只有具备这样的品质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也能从根本上缓解水产养殖业突显出来的问题。
四、总结
如今对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产业,各个地区对此都很重视,所以每个地方应根据本地区的自身条件,调节合理的发展方式,促进水产养殖的发展,这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在水产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全体养殖人员的共同努力,女里推进本地区水产养殖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令旗. 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水产健康养殖[J]. 渔业致富指南,2009,06:4-5.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按照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移交问题整改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问题整改,着力提升渔业发展质量,实现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友好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按照“优化存量、控制增量、严防变量”的原则,对全县所有从事水产经营性养殖业主的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养殖档案建立、养殖尾水排放和治理、环境卫生整治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实现用药减量行动推广点全覆盖,有效遏制过度用药、滥用抗生素、违反休药期规定等问题。
(二)有效控制水产养殖污染。常态化开展水产品执法监管和联合执法,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死鱼无害化规范处置,全县水产养殖固体污染物回收率达90%以上。到2021年底,全县水产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产养殖环境明显改善,全年无渔业污染事故发生。
(三)争创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管理和治理,池塘养殖水域的监管责任,确保全县水产养殖尾水排放“一包一”监管率达90%以上;推行健康养殖、设施渔业新模式,建成“大改小、底排污、桶圈养、零排放、内循环”示范场2个,争创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三、整改措施
(一)2021年5月底前,对全县5亩以上养殖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场、水产养殖户等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
(二)2021年2月底前,印发《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常态化开展水产养殖培训,指导规范使用兽药、饲料等渔用投入品。(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三)2021年11月底前,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填写养殖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要求养殖业主履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义务,产品销售自觉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完善溯源追究制度。(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2021年6月底前,完成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水产品自检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2021年12月底前,完成10类以上24批次水产品抽样检测,加大对不合格农产品生产者的处罚力度。(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六)2021年6月底前,规范鱼用药品废弃物管理,设置水产养殖户包装废弃物回收设备及暂存场所;无害化规范处置死鱼。(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七)2021年6月底前,进一步探索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新技术、新模式和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完成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试点项目,完成1个“零排放”圈养模式项目、1个高低位池底排污模式项目,推进“鱼稻共生”技术养殖水面1000亩以上,促进水产健康养殖。(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八)常态化开展水产品执法监管,严格落实水产品质量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水产养殖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县公安局、县水务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整改时限
第一阶段:问题排查。2021年3月1日前,县级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会议、标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引导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各镇(街道)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机构,召开部署会,明确职责、目标和任务,全面负责整改本辖区水产养殖不规范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
第二阶段:集中整改。2021年5月31日前,各镇(街道)组织工作专班督促养殖企业(业主)对照水产养殖七项标准(附件1)开展问题整改销号,对拒不整改的,实施严厉处罚,确保问题清零。
第三阶段:转型升级。2021年7月31日前,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政策扶持”的原则,完成纯复镇、宝五镇、周坡镇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试点,建成集益镇、纯复镇“大改小、底排污、桶圈养、零排放、内循环”示范场2个,召开现场会互学互鉴,示范推广,促进水产养殖转型升级。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2021年12月30日前,落实塘长制监管责任,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实施老旧池塘改造升级,开展养殖尾水治理工程等,建立符合实际的“强监管、重改造、抓治理、促转型”污染防治新模式,及时总结推广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和绿色健康养殖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树立示范标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及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移交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由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各镇(街道)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具体工作,压实塘长责任(附件2)。
关键词:水产养殖规划;现状分析;对策
以下是笔者对我国水产养殖规划的现状进行了粗浅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水产养殖规划制度的对策。
1、水产养殖规划对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对未来的预测是水产养殖规划的重要特征,并要为此目标努力,如果在人类利用水资源时,没有目的性及规范性,那么人们会利用水资源最大化收益,而其他方面往往被忽视,从而会导致环境被污染、水资源利用结构改变等严重后果。水资源是水产养殖赖以生存的条件,也是容易污染水资源的内在原因,负面后果出现的可能性和不可接受性都是非常明显的。通过超前性计划和安排未来水产养殖活动,来避免及消除这种不确定性。
1.2 减少水产养殖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
国家制定的制度是要避免外部不经济性,最大化发挥外部经济性。政府行为其中一种就是水产养殖规划,只要内容有协调水产养殖活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平衡。要使水产养殖活动总效益得到增长,水产养殖活动的优化和调整是关键,这就是一种外部经济性的表现。水产养殖规划,控制了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行为,使水资源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水产养殖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得到避免,水产养殖规划的主要功能得到发挥。
1.3 体现水资源的公共属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进行公开、透明的水产养殖规划,养殖技术、经济、生态和社会等方面要实现好合理的公共利益,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要使水产养殖活动影响不到水资源公共特性有两点,一是水产养殖规划的组织编制及实施由政府参与;二是做好提高水产养殖规划编制的水平工作,能更好地发挥水资源的总体功能,体现了政府参与的有效性。
1.4 学科理论和技术成果应用于水产养殖规划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和制度配置情况下,只有通过政府的参与才能使整个产业发展。规划是政府干预的一种有效途径。制定好水产养殖规划,事实证明学科理论和技术成果以被成功融入。以规划为载体,一方面体现了最终的研究价值,还有就是规划的总体水平得到提升,政府干预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2.2 水产养殖规划存在的问题
(1)水产养殖规划基础与水产养殖规划实施间存在不协调性。
我国已有的水产养殖规划是以水域功能区划为前提、以行政区划为界限开展的。这就注定了必然会存在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和经济效益获得之间的矛盾。
(2)水产养殖规划的实施效果差。
从已经通过审批的水产养殖规划实施情况看,尽管水产养殖规划在编制时定位于调整规划区域的水产养殖业,但实施情况较差。
3、对策
3.1 建立水产养殖规划的技术体系
(1)确立水产养殖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集成关系。
规划者在水产养殖规划时应主动与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联系,规划启动后及时接受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随时进行内容调整,以保证正确规划。
(2)确立可行的水产养殖容量估算方法。
水产养殖容量的估算应包含3个方面:一是基于环境容量要求的养殖产量,即在氮、磷等不超过被许可的排放量前提下,获得的最大养殖产量;二是在水域的天然条件和人为的技术因素相结合的前提下,能获得的最大养殖产量;三是能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的市场供给量。最终的水产养殖容量应是这3个方面的最小值。
(3)完善水产养殖的技术与经济评估指标。
对可供选择的养殖模式、养殖规模、养殖种类、养殖技术进行规划中的技术与经济评估,是进行决策的先决条件,也是任何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规划的基本基础。主要包括下述内容;筛选技术上可行的养殖模式和养殖种类;描述适合前述模式和种类的养殖地点和场所的条件:进行市场评估;进行标准的财务分析、投资评价和市场敏感性分析;制定有关资源使用和废物总量的环境框架:制定社会经济特性的框架;进行风险分析;综合评价不同选项的经济性和技术性,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框架。
(4)完善制度和相关利益者分析与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制度管理的性质和运作方式及其决策方式对于实施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关于制度管理的分析是一切规划和管理,特别是综合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制度和相关利益者分析与评估是规划综合性原则的实现工具之一,涉及自然资源的竞争使用和损耗,因此很适合用于水产养殖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3.2 完善水产养殖规划的制度配置
(1)实现耦合的制度管理配置。水产养殖规划是关系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专项规划。我国在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方面尚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因此,必须实现水产养殖规划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制度耦合。
(2)引入第三方评审制度。我国目前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缺乏科学性的有效监督,对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进行错误的评估,不仅起不到环境影响评价本身的目的,还在某种意义上对环境质量的恶化起到加速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引入评审制度,由独立的、具有资格的第三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安全性审计。比如,可以实现各交叉单位的互相盲评或成立专家库进行盲评。
作为全国无公害产品基地和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双河水产养殖基地已小有名气。“高温季节鱼塘缺氧可以做到提前预警,全自动供氧预警系统可有效应对鱼类缺氧。只要打开视频监控,就算管理员不在现场,鱼塘的每个角落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不仅省去了技术人员来回奔波的麻烦,也使得饲养管理更加科学、准确!”养殖基地管理人员欣喜地对记者说。
柳叶河是贯穿西平东西的主要河道,双河水产养殖基地背靠柳叶河水域,沿河农户对水产养殖有着娴熟的技艺和深厚的情感。双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围绕草鱼无公害养殖这一主推技术,制定了详细的养殖技术规程,按照水深3米,鱼池浆砌、设施配套、排灌分离的基本要求,开展草鱼高密度分层混养、甲鱼混养和精养鱼池高效健康养殖,年产成鱼30万斤以上,年创效益50万元以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双河水产养殖基地是西平县现代渔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西平县现有养殖水面3万多亩,年水产品产量6800吨,养殖品种10余个。已创建农业部水产养殖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河南省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6处,5个品种通过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拥有河南省农业厅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个,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10个;水产专业养殖有限公司及水产专业养殖合作社达23家。
西平县水产业生产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发展过程。2013年以前,水产养殖多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滞后,缺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2013年以来,国家作出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渔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规划和部署,西平县农业局水产部门因势利导,以发展培育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协会为突破口,把众多分散的水产养殖经营者组织起来,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规范从业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使他们抱团发展,告别了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局面,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据西平县水产站站长徐伟民介绍,在技术推广上,他们充分利用基层水产推广补助项目开展的有利时机,重点推广了池塘高产养殖、鱼病综合防治等技术,着力推进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了自我服务能力,在养殖模式优化方面形成了几大亮点,其中最具特色和规模的有黄鳝、中华鳖、泥鳅生态养殖,高密度草鱼分层混养,河道微流水网箱养殖大闸蟹、美国加州淡水鲈鱼、家庭庭院立体养殖观赏龟等。在基层水产推广补助项目实施前,西平县水产养殖基本上处于半精养和靠天放养状态,不注重资源保护,不控制放养密度,不重视投饵管理和水质调控,养殖效益不高,一般亩产1000斤以下,亩平均产值不足5000元。2013年项目实施后,当年11月,全县仅四大家鱼产量就达38.6万斤,其中有670亩坑塘亩产超过2000斤。尤其是双河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草鱼高密度混养模式的推广,使西平的水产养殖环境大为改善,套养的鲢鳙鱼长势喜人,引来全县200多户养殖户来双河基地“取经”。去年,县水产站在全县重点推广了这一养殖模式,使主推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落实到户。
西平县农业局水产部门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规范合作社运行管理,督查指导协会积极做好内部制度建设工作,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同时,实行服务承诺制,坚持实施协会理事带动会员、会员带动辐射户的帮扶措施,努力做好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和水产品营销,依托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水产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打造诚信协会服务平台。
西平县农业局水产部门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信息优势,组织指导协会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积极开展渔业科技培训及科普宣传活动。在养殖密集的乡镇开展水产科技下乡活动,现场提供水产科技服务,并在县电视台举办水产科技专题讲座。组织会员到水产养殖先进省市参观考察,重点围绕水质调控技术、渔业投入品监管、新型增氧技术进行学习并加以推广。充分利用水产科技示范基地鱼病快诊网络系统,大力推广实时鱼病快诊,解决了渔业养殖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关键词:吉林地区;池塘;改造工程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对农业生产规范化的管理,吉林地区池塘的建设问题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将池塘的规范化改造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池塘的建设,对养殖业的发展,以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有效的工程改造方式是非常关键的。
一、 池塘改造的意义
(一)可以提升养殖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养殖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生产设施简陋,资金投入不到位,都严重限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进行池塘改造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改善池塘养殖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二)可以有效的控制污染,实现节能、减排的养殖目标。池塘的改造工程,改变了传统的养殖业发展体系,改善了养殖的具体环境,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对于扩大生产、增加产出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目前社会发展,对养殖业提出的新要求,也有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三)可以促进养殖模式的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进行池塘工程的改造和规范化建设,可以有效的改变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调整水产养殖产业的结构,也对于实现水产养殖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池塘改造工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一)池塘基础设施的建设
池塘养殖业的生产中,完善的设施建设是实现有效生产的基础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水产养殖行业也需要实现安全、健康和高效的生产,满足具体的社会需求,因此,首先要对池塘工程进行改造。根据具体的养殖环境、资金的投入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设计池塘工程的建设方案,考虑养殖业发展的需求,对池塘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和建设。
(二) 对池塘养殖环境进行修复,控制病害的产生。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受到外部的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大,特别是对水资源的需求比较大,但是现在的水资源破坏和污染比较严重,所以,给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当前的水产养殖户,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池塘工程的质量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池塘在养殖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另外,池塘的养殖环境也是养殖业病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给水产食品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池塘工程的改造中,要加强对相关的基础设施调控和完善,建立有效的水产养殖系统。
(三)对养殖系统的建设,控制富营养物质的排放。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会产生大量的富集营养物质,特别是氨氮物质的排放,以及耗氧量的增加,相关的数据统计是非常惊人的。研究表明,1吨的四大家鱼,排放的氨氮量为2.63kg,化学耗氧量达到了52.4kg,所以,照此计算,全国目前的池塘养殖业发展中,每年的氨排放量就达到了10.4万吨。所以,在进行池塘工程的改造和建设中,要考虑养殖产生的富营养物质的排放和控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加强养殖产业的机械化建设。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对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吉林地区要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减轻劳动的强度和负担,就要加强养殖产业的机械化建设。这也是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保障,目前,进行水产养殖机械化建设的主要设备包括增氧机器、投饲设备、排灌设备和养殖水质的检测设备等。在进行池塘工程的改造过程中,要建设有效的养殖系统模式,根据具体的需要,配置合理的设备和养殖仪器,是提高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五) 要建立有效的养殖管理体系。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水平整体还是比较低,发展规模比较小,所以,要实现水产养殖产业化的发展,就要对养殖管理体系进行更新和发展。其中,发展中要根据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地区的特点,制定一套整体性的养殖管理体系,包括养殖业中的水质管理、养殖设备管理、养殖管理和用药的管理。有效的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促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1水产养殖业的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养殖产量和养殖面积均居世界首位,但同时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渔药等物质不合理的使用,污染了养殖生态环境,其次是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如养殖废水)的排放或扩散,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例如,天津于桥水库进行密集的网箱养殖,投入过量的生鲜饲料且忽略对水体的净化,导致水体中的藻类植物大面积滋生,COD、TN、TP等物质的含量迅速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严重,水质严重恶化,目前,水库已经明令禁止在该水域进行网箱养鱼。近年来,山东沿海的莱州湾地区赤潮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附近大面积对虾养殖区域的废水不加以净化处理就排放到莱州湾海域,而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盐以及抗生素,导致水体严重污染,莱州湾海域就曾出现过数10km的大规模赤潮。此外,养殖区域水环境的恶化也会引发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药物残留仍然是水产品质量中的突出问题,养殖者长期投放抗生素、激素等药物,造成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现象较为普遍。从近年出现的“氯霉素事件”、“恩诺沙星事件”、“孔雀石绿事件”中可见一斑。我国出口的水产品多次因药物残留超标遭拒收,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环境破坏的原因分析
2.1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环保意识薄弱
我国部分水产养殖者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选择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基于这种养殖模式,养殖者势必要在养殖过程中提高饵料的投入量及换水量,而大量的残饵、粪便会增大水环境的负荷量,一旦超过水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引发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同时,日换水量的增加,不仅会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废水的排放也会影响周边的水域环境。养殖者为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往往不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水体净化技术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和净化处理,而直接将废水排放到河道中,若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质,就会使接纳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和厌氧状态,不仅会污染水源,甚至会使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
2.2渔药使用不当水产养殖者为了保证养殖产量,防治各类病害,在养殖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渔药,包括杀菌剂、除草剂、抗生素、防腐剂、甚至还会投放促进鱼虾产卵和生长的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会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散失到水中,造成了水环境的污染。由于渔药使用不规范,在杀灭病菌、虫害的同时,也会对水体中的有益菌和浮游生物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会使水环境的微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一些低浓度、性质稳定的药物残留于水中,可能会在一些水生生物体内产生积累,并通过食物链放大,对整个水体生态系统乃至人体造成危害。
2.3饲料污染
养殖过程中饲料的使用,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我国大多数水产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的是生鲜饲料,生鲜饲料营养丰富、价格低廉。但是,这类饲料的吸收利用率低,饲料中仅有20%~30%的营养物质被鱼虾吸收,促进鱼虾生长,大部分营养物质则直接散失到水中或者通过鱼虾的排泄物再次进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残饵、粪便中含N、P的营养物质和其他有机物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给养殖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配合饲料具备高效、优质、低污染的特点,但因为配合饲料成本较高、价格昂贵,往往被养殖者拒之门外。
2.4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有关水产养殖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水产苗种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虽然法律法规众多,但是,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养殖过程中水环境的管理仅做出了一般的规定,缺乏详尽的水环境管理细则以及水产养殖业的专项法律。同时,部分法律条款强制力不够,对违法行为也没有详细的处罚条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虽然规定养殖者进行养殖活动必须办理养殖许可证,合理确定养殖种类和规模,但是,对于无证养殖的处罚,却只规定“责令改正,补办养殖证或者限期拆除养殖设施”,对虽领取许可证但不按规定区域和种类养殖的行为,却无明确的处罚条例。这就造成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养殖者必定采取机会主义的态度规避守法成本,追求产量提高,不重视污染减排,不愿采用高成本的环保技术进行生产。
2.5监管不力
虽然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监管制度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对于水产养殖活动的监管,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国现行的是多部门共同管理,这种多头管理、多家执法的监管模式还不成熟,职能分工不明确,责权交叉严重,遇事互相推诿,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对养殖者的生产活动(养殖规模及布局;饲料、渔药的使用;养殖废水排放等)监管不力,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同时,我国缺乏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虽然已经确立了排污收费制度,但总体来看运用十分不足,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等手段也很薄弱。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追求政绩,只要求养殖产量的提高,政府财政收的增加,而对于水环境的污染事件,往往采取的是“监而不管,管而不罚,罚而不封”的模糊政策,存在着严重的监管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者应该自觉履行环境守法义务,但是,企业天然的逐利性,决定了在缺乏有力的环境监管条件下,企业必定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这不利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控制污染,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寻求一条可以兼顾产业经济增长和养殖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健全水产养殖法律体系和许可证制度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法律法规较为冗杂,部分法律条款强制力不够,且缺乏规范养殖活动的专项法律,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保护状况,完善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法律法规。美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设立了水产养殖专项法律,内容详尽、执法严格,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经实现了水产养殖业的生态化转型。此外,应该尽快确立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行业准入许可,在发放养殖许可证时,要严格限制许可证的发放数量,对养殖水域进行环境评估,确定养殖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和容量,并签订环境保护协议;第二,排污许可,水产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残饵、渔药等污染物质,如果未经处理就肆意排放,会对养殖周边水域造成污染,我国尚未确立排污许可证制度,应该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种类、含量等指标作出详细的规定,定期监测废水排放,一旦发现污染物质排放超标,应该立即禁止养殖企业排放污水,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2确立严格监管机制,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1)应该明确划分监管部门的职能责权,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履行到位,不断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成立环境保护监察中心,定期对当地水产养殖厂的环境保护状况进行督促检查,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并对养殖自身污染严重、废水排放量高的养殖厂由当地政府统一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并按与当地的环保部门联网,做到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同时,要建立问责指标体系,层层落实环保责任,将环保目标考核纳入地方各级官员的任期绩效考核和干部任用标准考察,督促领导干部履行环境监管职责。(2)要充分发挥民间渔业协同组织的监管作用,民间渔业协同组织是由从事渔业的企业、渔民所组成的非政府组织,部分组织成员直接参与水产养殖活动,了解水产养殖的生产过程和环境污染状况。政府可以适当放权,使渔业组织充当政府和养殖者的双重代言人,形成水产养殖业的自我管理模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3完善税收补助政策,建立高效奖惩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运用经济手段规范生产活动,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韩国拥有完善的财政补贴政策,在水产养殖的饲料使用方面,为大力推广高效、低污染的配合饲料,韩国政府根据养殖户提供的配合饲料购买收据给予饲料差价(与生鲜饲料的差价)的100%补贴。目前,我国在水产养殖方面的财政补贴较少,应该借鉴其经验,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对于采用配合饲料、“绿色”渔药、环保技术进行健康养殖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和奖励。同时,必须确立税收惩罚制度,针对在养殖过程中对养殖水体及周边水域造成污染的企业,根据其污染程度,在缴纳排污费的基础上加收污染税,以作惩戒,并将收取的污染税纳入财政补贴资金,奖励环保工作突出的养殖企业,以此激励养殖者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4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将“水污染防治”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应当依靠科技防控水环境污染事件。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自身污染状况较为严重,应倡导绿色健康养殖,加强环保养殖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发高效生态环保饲料、低污染“绿色”渔药,研发环保养殖设备和尾水处理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养殖活动对养殖水体及周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5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
我国水产养殖的从业人员环保意识薄弱,而且,长期以来,我国水产养殖者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目前又有大量原来从事捕捞行业的渔民转而从事水产养殖,未接受过水产养殖的专业技术培训,就从事养殖生产,在养殖过程中往往出现滥用饲料、渔药的现象,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可以与水产院校或者科研单位合作,对水产养殖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环保教育,传播先进养殖技术和国家最新环保政策,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鼓励从业人员按照HACCP安全生产体系标准进行生产,HACCP体系要求企业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管,预防、消除或降低环境化学污染物和药物在水产品中的残留,不仅可以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而且也可以从源头减少养殖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6加强环境信息披露,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切实保护公众环境知情权,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环境知情权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一项先决性权利,只有把环境信息公开了,使公众切实享有环境知情权,公众参与才有动力,公众参与才更有针对性。政府应该建立水产养殖信息交流门户网站,及时环保信息,使公众了解当地养殖水域的环境质量,也可通过交流平台宣传绿色养殖技术和国家环保法规。同时,政府还应积极鼓励公众对养殖企业进行环境监督,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公众信箱、开展社会调查或环境等途径获得公众反馈信息,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养殖环境污染问题。
三、结语
一、我国陆上水产养殖工程设备的发展近况
(一)池塘养殖及工程设备发展状况
我国渔业发展中历史最长久、规模最大的生产结构方式就是池塘式养殖结构。据统计,2016年左右,我国共有水产养殖池塘310万公顷,养殖总产量为2320万吨,占水产养殖总量的49%,占水产品总产量的36%。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水产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能力,开展了池塘养殖生态环境改造工程,着力推广新型增氧设备,初步建立了立体的水产养殖体系。此项工程显著改善了养殖环境,提高了池塘养殖体系的生产水平,降低了生产后可能导致的污染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建立了一批设施齐全的立体式生态养殖体系。但是,这其中大部分为个体渔民和集体企业,其生产规模大多很小。由于缺少大型的养殖场和综合性的水产品养殖公司,致使我国在水产品的品牌创立等工作上进展缓慢。为促进我国渔业的发展,根据我国资源状况,国家确定了“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养殖业”的渔业方针,将发展养殖业作为我国渔业发展的重心。池塘养殖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因此很早之前就向着立体式养殖结构发展。通过研究改造池塘塘埂、进排水系统、护坡等相关设施,建立了细致的工程参数,开展养殖场改造工程土方计算与平衡技术研究,提出工程概算编制方法,通过构建以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生态养殖塘等多种生态结构嵌套结合的立体养殖体系,提高了养殖水体自主净化循环使用的效率。
(二)工厂化养殖及工程设备发展状况
工厂化养殖是目前对陆上水产设备应用得最多的养殖技术,也是引领未来的先进水产养殖发展的生产方式。工厂化养殖具有占地少,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易于管理、不受季节变化的限制、管理机械化和操作自动化、无污染、效益好等特点。和国外相比,我国的工厂化养殖起步较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通过从国外引进的方式开始进行对此项技术的研究运用。经过近十年的吸收和发展,于九十年代初才正式进入产业化发展的阶段。我国工厂化养殖近几年发展很快。目前,工厂化养殖已经遍及国内除、内蒙和青海之外的地域。山东、辽宁等地的工厂化养殖都达到了一定规模,主要养殖品种为甲鱼、鲟鱼等优质水产品。内陆工厂化养殖主要品种为鳗鱼、中华鳖、鲟鱼、鳟鱼等,海水工厂化主要养殖品种为石斑鱼等鱼类,以及对虾、扇贝等无脊椎类,还有海带紫菜等可食用藻类。工厂化养殖有露天养殖、半封闭循环水养殖和全封闭循环水养殖三种养殖形式。露天养殖全过程依靠开放式流水,用过的水一般不再经过人工回收处理,流水交换量为每一到两周为一个交换周期。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体系与流水养殖的差别在于,养殖用水并不完全开放,对于养殖废水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简单处理后再流回养殖池重复使用。全封闭循环水养殖方式则是在半封闭式的基础之上,对养殖废水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要求进行调温、增氧和补充适当新水,反复循环使用。整个装置除水处理系统外,还附有水质监测、自动或半自动控制仪器等。工厂化养殖是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产业。
各地应根据当地具体的条件和自然优势,准确合理地选择养殖产品类型、养殖设施和养殖基地,并做好对产品经济效益的全面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能效益。目前我国对工厂化养殖的理论研究虽然越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在世界上依然没有非常突出的成果,只是在建立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之后不断探索的阶段。还需要广泛吸收其他行业科研人才到水产行业的建设中来,发挥多学科的优势,集中有关化学、环境、饲料、育种、防病、养殖、建筑、机电、管理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发展先进的养殖生产设备,研究营养全面且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水产饲料,实行联合攻关,推动科学和生产的快速发展。工厂化养殖在节约用水和节约用地方面相较于其他养殖方式而言更具有竞争优势。工厂化养殖的发展符合我国人多耕地少、水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但也要注意,不能因此就过度神话。工厂化养殖受季节变化影响小,具有产量高、养殖周期短等优势,发展工厂化养殖符合水产养殖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在城市郊区以及其他有条件有需求的地区可以重点发展工业化养殖。但是要注意,节水减排的要求下,大量循环水型工厂化养殖模式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养殖设备进行技术上的升级,其关键在于设备运行效率与各阶段设备之间的结构衔接上的提升。由于目前的循环水净化设备存在着结构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凑、配置标准不合理等原因,不仅增加了改造工程户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的难度,也增加了行业设备标准化的难度。
二、我国陆上水产养殖工程装备的发展
虽然我国水产养殖业无论是养殖面积还是生产产量都处于世界第一,但是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依然有着基础设施与科技含量上的差距。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相关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经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淡水养殖、繁育等专用处理设施,并初步实现了生产应用。经过多个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我国深水网箱的基础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相关设备的生产设计与相关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均已有所突破。但由于循环水处理系统最初是建立在节约用水这一目的上的,因此该系统在其他配套要求上能力不足,并没有在其他方面发挥出理想的作用。然而,由于养殖系统废水排放限制管理的混乱,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成熟,循环水养殖过程中的大量废水并没有实现有效的净化处理便直接排入自然水域,直接以工业废水的形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随着工厂化养殖业的发展,配套的循环水养殖设备以及理念需要跟上发展的进度,跟上科学的脚步。只有这样,工厂化水产养殖才能走得更远。
关键词:全程管理;水产;健康
水产健康养殖的最初内涵是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预防和控制养殖病害采取的改造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水产养殖生物自身健康状况的综合技术的概括。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特定水产养殖对象特性展开;实现养殖系统的完全有效控制,而我们在这里讲的水产健康养殖系统内容是指养殖设施、养殖品种、养殖环境。
1 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分析与规划
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需求相对明确。水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对水产健康养殖全程进行深入细致分析,以科学的生产工艺将各个生产环节有机地联系,规划出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目标。咨询听取水产养殖专家的意见,突出通用性,特别是水产品的生态养殖,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保证水产生产线的运转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根据具体内容充分分析水产品生产工艺,然后认真地规划出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目标,以有效地构建水产健康养殖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确定一个选择、分析和决策需求变更的过程,实现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各项生产管理、用药管理、饲料管理的数字化工作,并设置优先次序,达到现代化养殖的实际需要。
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和目标。水产健康养殖信息包括基础信息的建立、各种相关日常管理信息的便捷维护、以及历史信息的简便查询,还有个性化与各极用户权限的设置,当然还包括系统日志的管理。管理员采取网络方法对后台数据库的管理等。其模块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子模块:
水产健康养殖基本数据维护。这部分所实现的功能是建立养殖企业集团公司、水产养殖分公司,水产养殖户、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管理员及池塘,它还包括水产健康养殖证的有效性以相关的有效范围,还有具体养殖所用的池塘承租人、承租时限、承租细则,当然还有各种水产的苗种、饲料、渔药出处,以及各种销售渠道,当系统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时,要对各种已经修改好的水产数据进行实时维护。
日常数据维护。它能够让操作者特别方便和有效地录入和维护各种与水产养殖相关的日常管理信息。如,水产养殖的苗种放养、虾池清塘、各种水产的投饲与管理、水产健康养殖施肥与用药、水产健康养殖环境的水质检测和水产品的捕捞与销售等各种与水产健康养殖相关的日常数据。
养殖信息汇总、查询、打印。其中数据汇总可以按一定的索引来进行,比如可以按月份和年度对水产健康养殖的投饲、施肥、用药、注换水等各种相关的日常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保存到各种数据表中;其中的数据查询是指按照各种关键字进行的检索,可以通过SQL建立专用检索程序对养殖基本信息和日常数据进行各种检索,当然以此还可以查询到汇总结果;关于水产健康养殖信息打印包括能按池塘方便地打印池塘日志、能打印证明每批水产品合理用药的供货商证书以及各种报表等。
系统功能模块按照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水产养殖生产日志》的相关标准进行认真仔细地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的总体设计。
根据实际情况,本系统开发模型是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数据库采用SQLSEVER2005,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2005 SEVER。
SQLServer2005界面友好、易学易用、可靠性高。我们通过收集大量水产健康养殖数据,得出数据库概念模型,经分析设计,得到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数据表。
在开发中所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包括研究养殖过程和生产工艺,管理模式智能化设计和养殖过程各阶段之间存在先后性和制约性。要认真分析学习我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通过需求分析,确定有效的方案以实现养殖生产过程的大量日常记录添加,并确定健康养殖整个过程的标准化工艺。根据水产健康养殖池塘状态,进行检测各阶段添加数据的合法性。
2 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管理
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开发的进度管理常见问题是活动持续时间估计过长、项目活动很少提前完成、忽视了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所以要进行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与优化。控制和节约时间,协调平行的任务并且组织这些工作,活动持续时间估算我们多采用类比估算,按用户方养殖公司要求,必须进行进度压缩,用Project进行项目进度跟踪控制,将当前项目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比较。
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开发的质量管理。首先是关于软件方面的具体质量管理,通过项目管理把隐含需要转变成明确需要,提高软件的质量特性和运行的可靠性,并进行软件测试管理,测试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和改进。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包括计划,设计,执行,验证。软件测试原则是尽早和不断地测试,请水产养殖专家、专业设计人员、普通用户一起进行测试,考虑合法的输入和不合法的输入,需要指出的是,在重复测试时,必须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测试完成后,妥善保存相关测试文档。
总之,根据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实际特点和情况,经过认真调查和分析,并通过项目管理的方法,对水产养殖场使用,实施水产健康养殖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系统管理,实现养殖信息入库,水产健康养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产养殖;种苗;对策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在水产养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借鉴一些先进的经验,不断丰富自身的养殖方法,才能促进水产养殖业更好地发展。
1有关水产养殖种苗的几个重要概念
要想从事好水产养殖业,首选要对种苗的种类进行明确,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1原种
水产养殖业的原种主要是指取自模式种,或者是取自于天然水域的野生水生动植物种以及一些原始的亲体。这个概念的定义始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开始逐渐使用原种来进行养殖,人们最熟悉的河蟹就是采用原种养殖的方式进行的。水产养殖与一般的种植业不同,水生养殖生物生长速度极快,而且适应能力很强,很多自然条件下的水域都可以满足养殖的条件,因为水生生物的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其具备多样化的特点,甚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水生生物的多样化特点都处于领先的地位,这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突出优势。
1.2品种
品种的另一种称呼就是人工改良的品种,人们根据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发现改良一些新的品种,通过人工的改良后,形成的物种都是具有特定群体的,在养殖的过程中可以用作遗传学的资料进行研究。一般经过人们改良的品种都是产量较高、质量较好而且具有遗传性的动植物物种。在人工改良的水产养殖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鲤鱼,通过培育出荷元鲤和三杂交鲤,然后使其进行杂交,这一过程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来作为支持,随后培育出多种鲤鱼的种类,通过人工的改良技术,使得我国的水生养殖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3良种
水生养殖业中的良种重要是指生长速度快、品质好、抗逆性强、对生长的环境没有太大的要求,在养殖的过程中被很多人所选择,而且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良种不是一个特定的名词,其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人们的需要被逐渐提及出来的,具备时效性、生产性、经济性的特点,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时段良种都有不同的定义,在种植业和畜禽业中良种的概念提出较早,在水产养殖业提出的较晚,其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原种的水产生物经过驯化,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再加上先进的技术支持,可以保证水产养殖的物种多样而且产量丰富,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二是人们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生产的需要,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加上先进的技术,培育出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物种,使得物种的生产性能和抗逆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总的来说在水产养殖中的良种,是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变化,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的生物物种。
2我国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和发展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进行原良种的水产体系建设,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水生生物的产量、提高种苗的质量、规范生产的方法,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1建设和发展历程
在水产原良种体系建立的初期,国家主要投放的实验物种是四大家鱼,在六个原种场进行试验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养殖原种化,鲤鱼和鲫鱼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良种化的建设,这一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很多水生植物也实现了良种化的发展。国家逐渐认识到水生养殖业良种化的重要作用,开始逐渐加大投资的力度,在原有的发展方式上进行加强,增强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培育新的优良品种,使得一系列的配套设施也逐渐趋于完善,在提高水生养殖业的种苗生产秩序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打造属于自己的水产良种品牌,更好地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2主要问题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原良种体系来支撑的,良种作为原良种的核心,原良种场作为原良种体系的主体,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l)选育技术。目前我国大多数原良种场采用的选育技术是简单的群体选择、个体选择和家系选择。根据现行的《主要养殖鱼类原种、良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原良种场的主要任务是从野生亲本或苗种中选取优良的种源,选育过程中设置了多级选择程序:鱼体2厘米时筛选、鱼体5厘米时筛选、一龄鱼种筛选、二龄鱼种筛选等。实际上,这种简单的选择与品种的生长性状无关。如2厘米的筛选和5厘米的筛选可能淘汰了很多潜在的养殖期生长快的个体,所选择的“良种”与野生种不可能有差别:同理,一龄鱼种筛选和二龄鱼种筛选,也不是以养殖产品达到商品规格的生长速度为选育指标,因此,培育的下一代种苗并没有或很少有生长速度方面的遗传改良。(2)选育策略。我国的原良种场采用的都是简单的群体选育技术,这种选育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物种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随着选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这一现象得到了有效的缓解。(3)运行机制。因为上述两个问题的存在,大多数原、良种场缺少核心的东西,即原、良种场中没有良种,或者说良种优势不显著,从而导致原、良种体系的运行问题。原良种场生产的“良种”与一般商业育苗场生产的普通种没有明显区别,而标准化的生产程序又增加了原良种场的生产费用,原良种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发展对策建议
3.1组织技术攻关,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育种技术我国现代水产遗传育种技术研究力量薄弱,掌握其核心技术及原理的人员和单位屈指可数,而该技术体系是支撑遗传育种中心和原良种生产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为保障我国水产原良种体系能够在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上运行,建议在全国选择技术力量强、水产选育经验丰富的单位和人员,组建“中国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协作网络”,负责研究和发展先进的遗传育种及配套技术体系;向国家级核心遗传育种中心及配套体系提供技术咨询,包括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套、育种方案、人员培训等服务;进行数据采集、保存和处理,提供选育关键技术方案等相关业务。
3.2加强遗传育种中心建设,完善主导养殖品种的良种生产体系我国已经建设了200多个水产原良种场,在设计上只强调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功能只是一般性生产设施,如养殖池、育苗池的功能,与良种培育和生产的主线关系不大。为此,建议以我国水产主导养殖品种为主,选择运转状况良好的良种场进行设施的改扩建以及新技术的引进,尽快建立遗传育种中心,以期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
3.3建立遗传育种中心运转长期资助机制在遗传育种中心运行的前5年,国家应投入一定的补贴经费用于引种、选育等必要开支,以保障遗传育种中心的正常运转。以后,根据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需求,调整下一个五年的资助计划。
4结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我国在水产养殖业的种苗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还会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生产人员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作者:李立华 单位:哈尔滨市呼兰区水产总站
参考文献:
[1]刘,韩立民.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的海水苗种产业培育机制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