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总范文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总

第1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总范文

    学生对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学习方法和内容都与高中有很大的差距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大多数学生会联想起高中物理,甚至一些学生还会在笔记本和作业本的封面上留下“物理”字样。这说明他们把这门课程作为高中物理的延续。但是高中物理涵盖范围很广,比如力学、运动、光学、电学等,只起到入门作用。高中阶段为了应对高考,学生主要注重书面学习,对于电学概念的理解也很抽象,只是不断地做题,很少有实验的机会,而电工电子技术着重对于实验测量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高中学习方法相差很大,学生一时无法适应。高中电学注重对电学原理的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而高职阶段电工电子技术更注重对这些原理规律的应用,不注重公式推导和计算,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分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要从高中“重结果(理论计算正确性)”向“重实践(解决问题过程)”的方向迈进。

    2.实验效果不佳电工电子课程实验所安排的内容,相对比较滞后,传统的验证性试验较多,学生只是测量记录数据,就可以完成实验任务。或者实验的步骤过于清晰,使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积极探索的动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实训的意义。

    3.缺少专业内涵电工电子课程是诸多专业的基础课,由于各个专业要求不同,知识技能侧重点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同。目前的教学过多地向“平台课”发展,各专业学生在一个平台授课,和专业脱节,不利于未来专业课教学。还有,任课教师的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当前专业教师大都进行专业课教学,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很多来自外聘,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对于学生的掌控较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质量。

    二、研究对策

    对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和学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抓好最初两周现有的电工电子基础教材尽管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不断展示出近年来的多种教学改革成果,但内容上大致相当。学生一上来就被各种电路和数据参数定义所左右,往往在初期就遇到困难,并随之失去对课程的兴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一门课程前两周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往往决定了这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于是笔者提出一定要精选前两周的教学内容,将学生领进这扇大门。目前的教学中,第一次课除了师生介绍、课程绪论和安全用电知识以外,很难有更多令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大都在第二次课就进入直流电路。这样做很容易让学生回忆起高中教学,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阴影,毕竟他们的高中学习相对较差。这一方面要求有更多内容进入教材的绪论部分,并且能够吸引学生。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自身有足够内涵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尽量还原人类认识电、使用电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将三百年来的电学发展史分为三个层次呈现——发现之旅、智慧之光和飞越之梦。发现之旅强调对于电的发现过程,通过“静电魔力”、“存储电能”、“捕捉闪电”三个部分,讲述最初人类对于电的认识。慕欣布罗克的莱顿瓶存储了电能,富兰克林的实验捕捉了闪电,并最终证明闪电(lightning)与电(electricity)是一样的。智慧之光通过对历史上“生物电”的大论战,引出了电动势的概念,伏打电堆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电学研究。1808年,在伦敦的英国皇家研究所里,占据了地下室一整个房间的电堆组令两个相互靠近的碳棒间产生了一道持久耀眼的火花。这是千支蜡烛和百盏煤气灯都无法比拟的明亮,从此黑暗不再,曙光破晓。飞越之梦以电磁感应理论和莫尔斯电码为基础,在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电的本质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应用“电”的研究。最终,跨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连接成功,赫兹的无线电技术已发了人类“飞越”的梦想。俄国一位正从事电灯推广的青年波波夫留下了这样的名句:“用我一生的精力去装电灯,对广阔的俄罗斯来说,只不过照亮了很小一角,要是我能指挥电磁波,就可飞越整个世界。”

    2.改变实训模式笔者一直在努力进行课程改革,增加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力度,目前的实训现场感不强,没有专业特点,始终停留在高中物理延续的实验室阶段。要改变这种模式,必须要引入专业特性,运用电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专业课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点,或者专业实际应用电路进行实践分析。比如汽车类专业在进行整流滤波电路实训中,完全可以采用汽车用整流器作为实训最后一环,一方面是理论应用,一方面是专业设备,两者结合效果显着。

    3.从现象到本质在理论内容开始授课之前,用专业实践和实训现象入手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在RC串联交流电路中,首先利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发现不同频率下RC串联电路中电阻电压、电容电压和总电压的数值关系,进而分析数据产生差别原因;与熟悉的电阻串联进行比较,进一步要求学生扩大实验范围去寻找不同,并适时提出对于实验现象的有效解释,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并升华为理论。

    三、未来方向

    通过近年来对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特别是充分分析高中物理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衔接问题之后,对于未来课程有以下几点建议:

    1.研究学生,异步教学当前学生的变化速度,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以学生为本,这要求对于学生的研究精力要超过对于课程本身的研究。尝试去了解学生现状,尝试进入他们的思维模式,尝试去用学生的眼睛看待课程,才能真正完成好教学任务。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不再进行全班同步的教学,利用异步教学法、分级教学法等,让学生有个性发展。

第2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总范文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的需求,结合高职院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目标,提出了“三层次一体化”课程体系:即基础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通过“三层次一体化”教学的应用与实施,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三层次一体化;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2602

1 引言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为后续的《汽车电器设备》、《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等专业课程服务,它涵盖的内容多,理论性强。一直以来,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得《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与汽车专业的实际脱节,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另一方面,《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性极强,高职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使得学生普遍反映听不懂。因此高职汽车专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2 “三层次一体化”的提出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电工、电子操作基本技能,教会学生正确识别与检测电路元器件,正确使用电工仪表及量具,正确识读与分析汽车电路,最终进行汽车电路检测的综合能力。针对这样的要求,我们提出构建“三层次一体化”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操作规范,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图1 分层教学结构图 在构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系时,将内容分为三部分:基础实践部分,该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电工电子基本知识的掌握;主要培养学生的电工职业规范与素养;综合实践部分,体现在学生对电工电子综合知识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汽车电路读图能力;创新教学部分,以创意实践教学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及制作动手能力,分层教学将以上三个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基础一般的同学学会基本的电工操作规范与元器件的识别技巧,让基础较好的同学技能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能在汽车电路识图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汽车电子小产品的制作。

2.1 “基础实践”教学

“基础实践”是以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规范及职业素养。在设置基础实验项目时以专业实用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职养素养为目标,选取了如下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列表

2.2 “综合实践”教学

综合实践教学以简单的汽车电路的连接与分析为主,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电路分析能力,结合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我们将知识点进行整合,设置了如表2所示的几个项目。

表2 综合实践教学项目列表

2.3 “创新实践”教学

创新实践教学是在“综合实践”的基础上学生自主设计,自行讨论方案,自己组织实施,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验验证,得到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两个创新实践项目(如表3所示)。在进行一室一厅照明电路的设计时,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大家共同提出设计方案,经过不断的讨论修改,最终形成适合现代人生活的电路设计图。

表3 综合实践教学项目列表

2.4 “三层次一体化”实践教学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进行“三层次一体化”实践教学,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大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该层次属于选做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

在“三层次一体化”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启发作品”式的创新教学方法,教师预先将问题及要求提出来,然后让学生上网或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构思多种解决方案,对这些构思出来的方案进行讨论验证,如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启发提示,直至方案设计完成,并将自己的方案变成实物,经过包装美化,形成作品。经过系统训练,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变被动为主动,使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学生通过参与和制作,增强了动手能力。

3 “三层次一体化”在实践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3.1 “基础实践”的运用

“基础实践”教学,我们首先是让学生对元器件的结构进行认知,然后使用仪表、仪器对元器件及电路进行检测,固化学生对元器件的原理及使用的掌握。下面以“二极管的认识”为例来进行说明。

我们首先讲二极管的结构(图2),在电路图中二极管的符号(图3),在实际电路中二极管的外形(图4)。

图2 二极管的结构

图3 二极管的符号

图4 二极管的外形 接着再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如图5所示),电流只能从正极(+)流向负极(-),而不能从负极(-)流向正极(+),并用形象的图形表现出来,如图3所示,不同材料的二极管在正向导通时具有不同的正向管压降,锗管导通管压降为0.3V,硅管导通管压降为0.7V。

图5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图6 认识晶体二极管口诀

在学习“二极管的认识”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们编制了相应的方法口诀(如图6所示)。

3.2 “综合实践”的运用

“综合实践”是在学生完成了基础实践情况下进行的,同时综合实践与基础实践是相互交叉进行的,综合实践是基础实践教学的升华。下面以“汽车前照明电路的连接与分析”为例来进行说明。

“汽车前照明电路的连接与分析”是学生已经进行了基础实验1、2、3之后进行的。学生分组进行,首先给定学生电路图(如图7所示),及相应的元器件,学生按照电路图将实物连接起来,通电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常,在验证的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记录下来,最后将每一组的问题进行汇总讨论,就形成了汽车前照明电路的分析结论,为后续课程排故课程提供分析思路。

图7 汽车前照明电路图 3.3 “创新实践”的应用

创新实践是在“基础实验”及“综合实践”的基础上的提升,他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创新实践”主要完成“一室一厅照电路设计”及“汽车闪光器的制作”两个实验。下面以“汽车闪光器的制作”为例来进行说明。

表4 汽车闪光器的制作电路图及元器件列表

汽车闪光器的制作流程如下:识别并检测各元器件焊接电阻R1-R4(注意色标)焊接电容C1、C2(注意极性)焊接红、绿LED(注意极性)焊接三极管(注意管脚)焊接电源(注意电源极性)检测质量,查找并分析故障完工成产品报告。要完成汽车闪光器的制作,学生必须正确运用前面的基础实践与综合实践的内容,一个项目做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4 结束语

通过采用“三层次一体化”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成为成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建辉,郭鹏.高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

[2]张建英.浅谈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科学之友(B版),2007,(03).

第3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总范文

1.1具体学习目标如下(1)理论知识教学目标能够正确识图和正确绘制电路图;熟悉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汽车电动机与控制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汽车常用电路元器件、变压器及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与符号、参数、功能及选用方法;掌握必需的安全用电常识;常用电工与电子测量仪器及仪表进行基本电路检测的能力;熟悉电工电子技术知识汽车控制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故障分析方法。(2)实践操作教学目标具有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能力;具有正确识读电子元器件能力;掌握使用万用表判别电子元器件的极性与好坏的能力;能正确安装、测量与调试各汽车单元电路;具有电子电路安装、焊接基本技能,及电子线路故障的检测、分析及故障排除;具有查阅资料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整车电路性能的分析判断与维护能力。

1.2课程改革设计的理念与思路通过市场分析及社会需求调研定位了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从而确定了典型工作领域,归纳出行动领域,最终转化出学习领域并设计学习情境。课程改革设计思路为三个转换:第一个转换:工作领域转换为行动领域学生毕业后工作领域通常为:汽车维修技工、汽车维修电工、汽车钣金、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涂装、汽车商务等。以汽车维修电工工总为例,学生的就业岗位是汽车维修电工,学生毕业后,如想胜任该工作,需要学习的知识(行动领域)包括:汽车动力系统电器设备的检修;汽车车身电器设备的检修;汽车空调的检测;汽车总线路的识读与连接等。第二个转换: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组与企业专家,通过对行动领域进行剖析,在任务实施时,尽可能营造真实的车间环境,设计出7个学习领域内容分别是:学习领域1直流电路的分析,学习领域2交流电路的分析,学习领域3汽车电机与控制电路,学习领域4常用半导体器件及应用,学习领域5汽车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学习领域6数字电路,学习领域7汽车电工测量仪表。第三个转换:学习领域转换为学习情境。

以学习领域1知识为例,设计出教学内容和训练项目以及学时分配,如表下:单元一直流电路(10课时理论6实训4)教学内容和要求:(1)电路基本概念,要求了解;(2)电阻元件,要求熟悉;(3)电容元件、电感元件,要求熟悉;(4)简单电路的分析,要求熟悉;(5)万用表的使用,要求掌握。训练项目,项目一:直流电路技能训练(4课时)实践内容:(1)使用万用表检查电阻电路的故障(2)使用万用表检测直流电桥电位(3)测量电路中应用KCL、KVL实践目的与要求:(1)牢固树立“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2)能正确使用万用表,并正确读数(3)能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大小并能识读电阻、电容的大小(4)学会按电路图及实验步骤完成接线、调试、观测、分析和记录(5)学会电路中电压、电流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2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实施

2.1教学条件我院电工综合实训室是为全校开设《电工应用技术》《、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课程而设置的专业技术基础实训室。主要承担电专业(如:电气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电工应用技术项目教学与非电专业(如: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等专业)的实训及实验教学任务。电工综合实训室有电工综合实训台达到25个,配置了电工工具,各类常用电工仪表等设备,具有实习实训工位50个,可同时进行50人的技能实习或实训。建筑面积应达200平方米。可为电气自动化、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提供最基本的技能实训及培训。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满足教学要求;实验开出率≥100%,设备完好率≥95%。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保证学生实践训练的时间和质量,将为我校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提供物质基础,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训教学将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多种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教师下发工作任务单,学生依据任务单,资讯,提出问题,教师解惑。教师解惑之后,学生逐渐过渡到通过资料进行工作计划的制定。在学生自主参与和教师参与教导下,采用项目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抽查两个小组汇报任务完成情况,进入总结汇报环节。

第4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总范文

(中北大学电工电子国家示范实验中心,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当前国内高校的“电子线路”课程无论是从教材编写还是课堂讲授中的功率放大电路仍然以模拟功放为主,对数字功放讲述甚少,而现实中电子产品尤其是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大量采用了低功耗高集成度的数字开关门电路芯片,造成大学生课堂学习与电子技术发展实际的脱节。在此结合数字集成开关门(CMOS)电路的发展,详细分析了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理想状态下,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理论效率可达到100%,远高于AB类模拟功率放大电路的78.5%。推导了D类功率放大电路CMOS反相器的功率损耗与芯片工作的时钟频率、栅极集总电容值以及芯片所需的供电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并以当前主流的集成度达8 000万个门电路(2 inch2上108个门)的IBM笔记本电脑的CPU芯片为实际案例进行了总功耗分析。实践表明,将数字功率放大电路引入大学生课堂教学,可以贴近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数字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功率损耗;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N72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5)20?0107?03

收稿日期:2015?05?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1178);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011010?3);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资助

Instance analysis for working principle and power loss of digital poweramplification circuit

HAN Yueping,LI Ruihong,BI Manqing,WANG Liming

(State Center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030051,China)

Abstract:While the power amplification circuit of“electronic circuit”course in the aspects of textbook compilation orclassroom teaching is still taking analog circuit as the main content in colleges,and the digital power amplification circuit is de?scribed extremely less,the digital switching gate circuit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high integration is adopted massivelyin electronic products (especially in laptops and mobile phones) in reality,which separates classroom learning of students from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MOS circuit,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D?classpower amplification circuit is analyzed in detail. The theoretical efficiency of D?class power amplification circuit can reach 100%in ideal condition,and is higher than AB?class analog power amplification circuit of 78.5%. The power loss of CMOS inverter ofD?class power amplification circui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working clock frequency,grid lumped capacitance and square of thepower supply voltage,which is deduced in this paper. The total power consumption is analyzed by taking the mainstream CPUchip of IBM notebook computer as the practical instance,the chip is integrated with 80 million gate circuits.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digital power amplification circuit introduced into the college students classroom teaching can close to life reali?ty,enhance perceptual knowledge,and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digital power amplifier;working principle;power loss;instance analysis

0 引言

进入21 世纪以后,各种便携式的电子设备成为了电子产品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诸如作为通信工具的手机,作为娱乐设备的MP3 播放器,工作必备的手提笔记本,以及期望中的便携式电视机与DVD,车载电器等,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一个重要发展特征是采用了低功耗高集成度的数字开关门电路芯片,以IBM 的CPU集成芯片为例,目前集成度达到8 000万个门电路(2 inch2 上108 个门)。所有这些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需要大功率的音频输出,都需要电池供电。目前,上述便携式电子产品大多采用了新型D类功率放大电路,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在保持最低的失真情况下得到高的效率[1?3]。同时,诸如CPU 运算速度仍然缓慢、采用锂电池供电的大屏幕手机待机时间过短等缺点也非常明显。因此,制约便携式电子产品发展的一个首要因素就是其输出功率损耗与使用的电池技术,并直接与人们关注的芯片工作主频(时钟频率)、待机时间(取决于静态功率损耗)与使用时间(取决于动态功率损耗)几个指标相关。

鉴于目前国内“电子技术”高校课堂教学仍然以低频段介绍A类、B类及AB类模拟功率放大电路[4?10]、高频段介绍C类为主,事实上已经远远滞后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实际,可检索到的D类功率放大电路文献则主要讨论应用于具体产品中的实际电路[11?13],无论对高校师生还是工程技术人员,都缺乏对D类功放基本原理直接学习的渠道。本文以单个数字开关门电路为例,详细分析D类功率放大电路工作原理与总功率损耗,为高校师生全面掌握集成门电路芯片的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参考。

1 单个NMOS 管门电路

1.1 门电路组成

(1)电路组成

20世纪80年代以前,受限于P 沟道MOS管工艺限制等因素,集成芯片内部的开关门电路仍是由单个NMOS 管构成。NMOS 管的开关特性与晶体三极管类似但远优于三极管。反相器的基本电路如图1 所示。C 等效为NMOS 门驱动的同类负载门电路的栅极电容集总。

1.2 工作原理

工作于开关状态的NMOS 门电路输入信号ui 是周期为T 的方波时钟信号,T1时间为低电平,T2时间为高电平,T1=T2= T 2 。输入信号波形如图2所示。

(1)输入信号为低电平T1 期间,,NMOS 管截止,等效为断开的开关,电源VDD 通过RD 给电容C充电。

(2)输入信号为高电平T2 期间,,NMOS 管导通,等效导通电阻为RON,其值很小,电容C 通过电阻RON放电。

1.3 单管门电路功耗与效率分析

1.3.1 低电平T1期间电源提供的能量

此时,NMOS管断开,假设电容上的初始电位为0 V,则接通电源的瞬间,流过电阻RD 上的充电电流为最大值() ;经过(3~5)τ1 的充电时间(其中τ1 = RDC ,一般有),电容电位达到最大值VDD,此时电流衰减为0;充电期间,电流值为:

集总电容C 上的电压与电阻RD 上的电压电流变化如图3(b),图3(c)所示。

图3 输入低电平期间工作过程T1期间,电阻消耗能量,电容储存能量。其中,电源提供的总能量为:

1.3.2 高电平T2期间电源提供的能量此时NMOS管导通,电容上的能量经过(3~5)τ2 的放电时间()快速放电完毕。同时,电源在T2时间内提供的能量为:

1.3.3 电源提供的总功率

在一个ui时钟周期T内,可计算电源提供的总功率为:

其中:式(7)代表了在一个时钟周期内,电源提供的静态功率(待机功率)损耗;式(8)代表了电路的动态功率(使用功率)损耗。两分量分别决定了人们在日常使用手机等手提设备中所说的待机时间与使用时间。

1.3.4 效率分析

由式(7)可知,电源的静态功率损耗与电源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RD 成反比。而动态使用功率与电容容值、电源电压平方、以及时钟频率成正比。可见,RD 越大,静态功率损耗越小,时钟频率越高,实际使用功率也越大,电路的效率也就越高。比如,目前IBM 的CPU集成度最高可达108个门电路,假设其主频(时钟频率)为1 GHz=109 Hz,集总电容,电源VDD=5 V,RD=10 kΩ。则可以算得:。

可见,动态使用功率尚在接受范围内,但静态功率达到了不可思议值。即使把门电路的电源从5 V 降低为1 V,仍然具有25 kW。要想从根本上降低静态功率损耗,需要大大增加RD,但实际电路中RD的增加也受到一定制约,这就需要找到一个能替代RD 作用的有效元器件。20 世纪80 年代,随着各种相关技术的成熟,CMOS反相器门电路应需而生。

2 CMOS 反相器门电路

CMOS反相器的基本电路如图4所示。

VTP是PMOS管,VTN是NMOS管,它们的栅极短接作为输入端,漏极短接作为输出端,VTP的源极接电源的源极接地。

3 CMOS 反相器门电路功耗分析

CMOS门电路输入信号ui仍然是图2所示的周期为

T 的方波信号,C 等效为驱动的CMOS 负载门电路的栅极电容集总。

(1)低电平T1期间。当输入为低电平,即ui=0 V时,由于|,VTP导通,等效导通电阻为RONP,其值很小,几乎为0。电源给集总电容快速充电,且电源提供的总功率为:

式中f 为输入信号的频率。

(2),截止,电源不工作。电容通过VTN 快速放电,电容C 在T1期间储存的能量释放完毕。

(3)电源提供的总功率与效率分析。由上述分析可得,在理想情况下,功率器件VTP 导通时导通电阻为零,没有电压降,器件不消耗功率,输出电压幅度几乎与电源电压VDD值相同;关断时VTP电阻为无穷大,没有电流流过,器件也不消耗功率,输出电压几乎为零。CMOS反相器无论电路处于何种状态,VTN,VTP中总有一个是截止的,所以它的静态功耗很低,理论上静态功率损耗为0。电源在整个周期T 内提供的总功率为CV 2DD f ,理论上开关类功率放大器能够将电源功率无损耗地转换输出到负载上,全部转变为负载的动态使用功率。所以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效率理论上可达到100%。

4 结语

本文从集成数字门电路芯片内部的单个数字门为例,详述了D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效率,理论上,D 类功率放大电路的效率可达到100%,远高于AB类模拟功率放大电路的78.5%。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半导体元器件均有漏电流存在,故开关器件VTP 与VTN实际上总要消耗部分功率。此外,可得出:

(1)为了降低电子设备的功率损耗,提高电池供电的使用时间,芯片所需的电压值至关重要,功率损耗随着电源电压VDD的降低成平方倍减小。

(2)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快速响应时间,比如笔记本电脑的CPU 主频,电源(电池)的功率损耗随着时钟频率f 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参考文献

[1] 杨滔,王武斌,吕征宇.开关功率放大器交错并联控制技术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9,43(4):24?25.

[2] 陈新国,程耕国.D 类功放输出功率与效率的分析[J].声学技术,2005,24(4):264?267.

[3] 黄伟,马成炎,叶甜春.高性能10 W D 类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4):26?30.

[4] 毕满清,王黎明,高文华,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5]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 BOYLESTAD Robert L.模拟电子技术[M].李立华,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8] 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 朱定华.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0] 周淑阁.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 李鸿,赵亚冬.数字音频功率放大器优化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1(14):101?106.

[12] 徐玉存,柳拓鹏.一种宽带D 类射频功率放大模块设计[J].雷达与对抗,2013(3):53?56.

第5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总范文

关键词:问题链 思维过程 案例探究

当前,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其应用性和实践性已越来越体现在培养人才的规格中,也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所以职业学校教育不同于普通中学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职业性。职校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要成为社会各个系统、各个行业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因而职业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专业操作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电工技术基础是职业教育中应用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课程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智力,最终掌握电子技术操作技能,是值得教师长期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为何这门课程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是非常难学的,甚至被称为“魔鬼课程”呢?怎样才能掌握学习电工技术基础的有效方法呢?笔者觉得采用“问题链”教学应该是一条可操作的有效的解决途径。

“问题链”以老师引导为中心,把《电工技术基础》依据知识、能力、思维层次分成多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最后解决问题,掌握对应相应的概念知识以及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一、设计问题链,明确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立足概念,正确求解

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基础,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要利用低起点,分层次的方法,把概念变成一组组的问题,帮助学生递进式理解内容,慢慢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

案例:电压的求解

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只v电压是容易的,但电压和电位的区别就难了,主要是分不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电压是为了衡量电场力做功能力的大小引入电压这个物理量。A、B两点间的电压UAB在数值上等于电场力把电荷由A移到B所做的功W与被移动电荷电荷量q的比值。电位的概念:正电荷在电路中某点所具有的能量与电荷所带电荷量的比叫做该点电位。

在如图1所示电路中,VA=9V,VB=-6V,UBC=-11V,

VD=0V,试求:UAB、VC、UCD、UAC、UAD、UBD各多少伏?

问题1:确定参考点。参考点就是假定该点电位为零,从题意中可以确定D点为参考点。

问题2:确定电压的方向。电压的方向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即电位降低的方向。在电路计算过程中,事先无法确定电压的真实的方向,常事先选定参考方向。如UAB就表示假设A点的电位高于B的电位,电压方向为A点指向B点。如果计算中的结果电压为正值,那么说明电压的真实方向和假设方向一致;如果计算结果电压为负值,那么电压的真实方向和假定方向相反。

问题3:明确电压和电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的电位之差。两点间的电压又叫两点间电位差。即:UAB=VA-VB。

问题4:电压和电位之间的区别在哪?电压和电位都是反映电场或电路能量特性的物理量,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电位是相对的,它的大小与参考点的设置有关;电压是不变的,它的大小与参考点选择无关。电位的参考点可任意选择,但是一个电路中只能选一个参考点。

二、设计问题链,解决公式记忆和运用问题

学好《电工技术基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一些简单的数学公式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电工技术基础》中比较难理解和记忆的公式进行推导,解决公式的记忆和运用问题。

如图2所示,纯电感电路的瞬时功率取值范围。

这道题目也是学生比较害怕的,因为这个要涉及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的相互转换,以及纯电感电路中电压和电流之间的数值以及相位关系。而且看上去没有任何的已知量,让学生无从下手,所以要运用有关纯电感电路的相关公式,通过已学的数学基础自己动手去推导。

问题1:能不能直接求解?不能,因为题目中没有任何的已知数值,所以发现无法直接求解。

问题2:应该用什么知识求解?有了问题1的准备,就自然想到纯电感电路中的相关内容。

问题3:要求功率,首先要已知什么量呢?电功率是用来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公式:P=UI。要求纯电感的瞬时功率,那就得已知纯电感电路中电压的瞬时值和电流的瞬时值。而纯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存在着相位差,电压超前电流。所以应先假设电流的初相位为零,则可得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因为电压超前电流,即,所以,这时就可以根据电压三要素可得电压的瞬时表达式,。再根据功率的公式可推导出该电路的瞬时功率。

问题4:从以上功率的式子中可以看到两个正弦函数的乘积,数学中与之相关的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有哪些呢?,把不同角的两个正弦函数的乘积转为同角的正弦和余弦的乘积。又可根据三角函数公式可得。

问题5:怎样求其取值范围呢?大多数同学从上式就知道该电路的瞬时功率是一个正弦函数,而正弦函数的取值是[-1,1],所以会直接代入得到取值范围为[]。

问题6:取值范围出现最大值,但现实中测量出来的值都为有效值,那如何变为有效值呢?这个是比较容易想到的。运用最大值和有效值之间的关系,

代入式子可得其取值范围为[]。

三、设计问题链,解决思维跨度,培养学生整体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比较单一,比较死记硬背公式,无法灵活运用,不能把一个个单一的公式联系起来使用。

例如将电感为225mH,电阻为60Ω的线圈接到V的电源上。求线圈的感抗以及电路中的电流瞬时值表达式。

该电路既有电阻又有电感,应该是一个RL串联电路。学生对于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但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元器件串联或并联在一起,就很难去解决。

问题1:根据已知条件,如何找出电路中电阻和感的共同点。

因为该电路为串联电路,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以得到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也就是说流过电阻和流过电感的电流值是一样的。电阻和电感是加在同一电源电压下的,电路中的频率和周期都是由这个电源电压决定的,所以电路中是相同的。

问题2:由问题1就很容易想到线圈的感抗。

问题3:电流瞬时值表达式学生看到这个问题本能地觉得难,感到非常害怕,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很简单,首先要明白瞬时值表达式是由什么所决定? 瞬时值表达式由三要素所决定,找到三要素就找到了答案。最大值(有效值),频率(角频率,周期),初相位。从问题1中已经已知了角频率,只要求出电路中电流的有效值和初相位就可以了。

问题4:怎样求电流的有效值?根据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电流和电压、电路中的阻抗有关。根据RL串联电路的阻抗三角形可得

,A

问题5:从哪里入手求解初相位呢? RL串联电路呈现感性,所以电路中总电压的相位超前总电流的相位,总电压的相位已知,只要求出两者间的相位差就可以求出电流的初相位。而其相位差的角度与阻抗三角形的角度相同。利用数学中的反三角函数就可解得。

。所以。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代入三要素可得A。

以上问题从学生的惯性思维入手,顺着此思路提问,让解题自己陷入困境,把条件一个个分开考虑,把大问题变成小问题,更能明白数和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另辟蹊径做准备,提出整体思想,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

四、小结

总之,能力的培养和兴趣的培养,是传统教学的短处,但恰是运用“问题链”教学的长处所在。“问题链”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设置多个问题,使职高学生更能理解,更能正确解题。“问题链”提高课堂效果,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方法,推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电工技术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满足新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崔陵,王炳荣.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张文英,赵国良.职业技能培训教学[J].职业, 2000(9).

[3]吴更芳.电子技术专业智力技能培养的几点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4]刘志平.电工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6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总范文

[关键词] 口诀教学法;电工电子技术;乐学

【中图分类号】G640

口诀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喜爱的传统文化,它虽然没有诗歌的意境,但文字和诗歌一样,具有工整、简练、流畅、通俗、易懂、合辙押韵、宜于记诵等特点,可使原来枯燥的东西变得好学易记。《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学容量大,数学计算繁杂,学生感到枯燥难学,老师感到乏味难教。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结合口诀教学法,将一些知识难点、规律结论以及技能实训中常用的知识等归纳以口诀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抽象乏味的电工理论和数据等变得生动有趣,既简便又好记易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制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深受学生喜爱,提升了教学效果。

一、口诀在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在进行电路的分析时,需要找到元件上"VIP"(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关系,进而分析电路的性质和功能。三相交流电路的内容贯穿整个电工电子学的学习过程,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规律的掌握显得很重要。在求解三相电路的功率时,有以下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视在根三压乘流,有功再乘cosΦ;

无功功率怎么求,根三电压乘电流,

它与有功大体同,只把余弦换正弦。

口诀的含义是:三相视在功率的计算公式为S=UI(根三电压乘电流),若是有功功率,则P=UIcosΦ。在有电抗(XL、XC)的电路里,无功功率Q=UIsinΦ(只把有功的cosΦ换成sinΦ)。

交流电路的相量法是学习的重难点。之前学生接触到的多是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相量法因复数计算、幅角不是特殊函数角等导致计算上的困难,削弱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耐性。在分析R、L、C元件上的VCR相量关系时,以电感元件为例:

=j XL

即 UL=XLIL,Φ=Φu-Φi=900

为加深对电感、电容元件上电压和电流相位差关系的理解,可归纳为一句式口诀:

赶鸭(感压)超在90前,绒鸭(容压)落在90后

口诀含义:电感元件上的电压比电流相位超前900,而电容元件上的电压比电流相位落后900。

该口诀生动有趣,又与九零后学生年龄相关,能引起学生共鸣,同时突破了知识难点,为后续R、L、C串并联电路的学习以及利用相量图求解交流电表读数等打下了良好基础。

理解和掌握好三相电源的相序知识,对今后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及制动很有帮助。有关相序的规律可用口诀归纳如下:

A、B、C三相真友好,

除了初相平分360,其他要素都一样。

ABC是正序,"王力宏"区分它;

电机呼呼转起来;

若反转, "王力宏" 将重新排。

在供电系统中,分别用"黄、绿、红"三种颜色来区分ABC三相电源,三种颜色的发音恰与歌星王力宏的名字谐音,以上口诀巧妙地将知识点与同学们喜爱的歌星连在一起,更便于记忆。

实践证明,口诀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长时间记住不忘,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活力,学生尝到甜头,甚至一起与教师编起了口诀。当介绍到耦合线圈同名端判断方法时,设电流i1、i2分别从两个耦合线圈的端钮1、端钮2流入,若由此引起的互感磁链和自感磁链方向相同,总磁链增加,则端钮1和端钮2为同名端;反之则为异名端。学生们马上联想到中学的物理知识"楞次定律----增反减同",并归纳出判断耦合线圈同名端方法的四字口诀:"增同减异",顺利攻破又一个教学难点,学习效果显而易见。

二、口诀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在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口诀教学法亦能激发学生实践动手的热情。

(一)元件识别口诀

1.色环电阻识别

色环电阻是电子电路中最常用的电子元件,色环电阻就是在普通的电阻封装上涂上不一样的颜色的色环,用来区分电阻的阻值,是初学者识别的第一号元件。色环电阻识别口诀是:

棕一红二橙是三,

四黄五绿六为蓝,

七紫八灰九对白,

黑是零,

金五银十表误差。

口诀把枯燥的数字和色环电阻颜色一一对上号,加深了记忆,不易出错。

2.三极管管脚识别

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的判别是初学者的一项基本功,有四句口诀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测判方法:

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

口诀形象生动,描述的实验步骤清晰,易于操作。

3.插座连接识别

常见的插座连接识别方法也可以用口诀来判别:

单相插座有多种,常分两孔和三孔。

两孔并排分左右,三孔组成品字形。

接线孔旁标字母,l为火n为零。

三孔之中还有e,表示接地在正中。

面对插座定方向,各孔接线有规定。

左接零线右接火,保护地线接正中。

插座连接也非常重要,接错会产生用电事故。以上口诀清晰明了,不容易接错,用起来很方便。

(二)日光灯电路口诀

日光灯的安装与维护也是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我们常把"日光灯的正确接线"作为学生必选的实验操作内容。

对于"日光灯的正确接线"这一电工基本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讲操作步骤,再由教师示范操作,讲解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模仿训练。但是,这个操作步骤文字多,内容繁琐,消耗时间多,不容易记。用口诀教学法可以改变这一弊端。具体教学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日光灯各组成元件、工作原理、图形、接线图,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最后总结出日光灯电路口诀:

一根灯管插两座:

分别对准底座脚;

零线火线接边脚;

启辉连接另两脚;

开关、整流串火线;

启辉器闪烁灯通亮。

口诀总共43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加深了学生对日光灯电路的理解,一般只要教师讲解操作一遍,学生都能正确完成。

第7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总范文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设计性实验

《模拟电子技术》是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模拟电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变换的基本原理、基本电路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员对各种功能电路工作原理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电路系统性能指标的选择、计算能力,以及培养对模拟电路系统的综合应用和设计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奠定电子技术理论和实践基础,使学员在未来服务于军队医疗和科研时具有较系统的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工程学、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涉及的知识点多,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注重实验的重要性。我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包括:基础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两个方面的内容。基础性实验内容包括:晶体管单管电压放大器的性能调试、差分放大器的测试、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用、有源滤波器的调试与频率特性的测量、功率放大器电路的测试、直流稳压电压的安装和调试。

在以往基础性实验开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基础性实验以教材给出的电路为基础进行展开,一般设计为3个学时,教师讲解30分钟左右,然后由学生动手,重在让学员熟悉电路的基本组成和性能参数。由此可见,实验的目的仅仅停留在对基本电子和电工设备的安装、调试、测试方法等基本技能上,缺乏对学员独立设计与创新的实验思维的锻炼,以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2)有些同学参数测试完成后,在实验报告中,对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判断能力差,不清楚到底自己测试的数据是否正确,实验评价做得不是很理想,这也从某种层面反映了学员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实验内容虽然紧扣课本每章节内容,学生反映出来的积极性不够,觉得实验内容在理论课中已经详细介绍了,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实验的兴趣不高[1]。

针对基础性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我校尝试性的开展了设计性实验的内容。首先是选题,考虑到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我们选取了与医学相关的设计性实验课题进行开展,于是我们选取了一个简单但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目的:脉搏信号采集接口电路的设计。并且对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说明:根据要求设计红外光电传感器的脉搏信号采集接口放大电路,并制作,搭建实验电路板并制版,利用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电子设备对接口电路进行调试,完成接入红外光电传感器检测手指脉搏波,并记录波形,然后将脉搏波信号整形为方波信号。并且要求红外光电传感器接口电路的频率范围为0.1-30Hz;接口电路放大器增益A>=1500倍;集成运算放大器要求采用双电源供电。

我们的设计性实验按照表1进行开展实施:设计6个课次进行,总学时为44学时,按照6个方面的内容进行。

1.确定设计方案

在开展设计性实验前一个月,我们将设计性实验内容布置下去,让学员对设计性实验的内容预先有所认识和了解,并且进行分组,2-3人一组。考虑到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科目多的实际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也专门安排了4个学时的文献查阅和阅读时间,并且以组为单位设计方案,安排2个学时时间,每组派代表对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设计方案初步汇报,初步汇报的任务是让学员们对整个电路设计的模块有个确定的把控,让学生们弄清楚脉搏信号的组成,来源,信号特征,利用红外光电传感器采集的脉搏信号特征,重点要弄清楚在脉搏信号采集过程中的有哪些干扰信号,如何滤除干扰和脉搏信号采集接口电路组成的基本模块。

通过学生的预汇报,发现组与组之间查阅文献有很多是相同的,学生们积极性很高,通过汇报的方式开展反映效果好。预汇报后,以组为单位再进行方案的修正,再安排两个学时进行方案的最终确定,这次方案要求拿出实际设计的电路结构,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参数。通过汇报的方式,可以让组与组之间发现自己电路设计的问题,也开阔了设计的思路。

2.电路仿真

方案设计好之后,首先要利用软件的方式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靠性。软件仿真统一的采用Mutisium软件进行,Mutisium软件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常用的芯片和基本元器件,学员可以很方便的进行电路图的连接,加入包含噪声信号的信号源,利用示波器进行观察,检测输出、输入参数是否和设计的性能指标一致。软件仿真进一步加强了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在仿真过程中一定要求学员逐级电路进行仿真,很多同学将整个设计电路连接起来,结果输出结果不正确,这时候就无法判定到底是哪一级电路出现了问题,同时要提示学员注意电路级与级之间的耦合干扰,要求学员记录每一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参数和总电路的动静态参数。

3.方案电路测试

通过软件仿真后,方案电路测试是利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路箱,通过硬件方式

来对设计方案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学生们在开展了基础性实验之后,已经非常的熟悉。这时候输入信号选择利用红外脉搏传感器直接输出的信号,也可以按照软件仿真的方式逐级进行硬件电路连接,记录每一级的动态和静态参数和总电路的动静态性能参数。在设计操作中,提示学生采用红外光电方式采集脉搏信号的工作原理,红外光电正常工作时是有一个工作电流范围的,一定要加限流电阻保证红外光电管工作在正常的工作电流范围内。

4.PCB版设计及焊接

在软件仿真和硬件仿真无误后,就需要考虑PCB制版了,很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现状是没有重视PCB版的设计,甚至很多高校没有给学员创造PCB设计和焊接的机会。PCB版设计采用Protel开展,让学员了解印刷电路板的版图设计,需要考虑外部和内部电子元件连接的优化布局、金属连线和通孔的优化布局、热耗散等各种因素甚至电磁保护等问题。PCB版制备完之后,以组为单位,由教师进行PCB版的加工制作,制作完之后,以组为单位完成元器件的焊接。

5.电路板调试

焊接成功之后,就需要对电路板进行调试。这时候以人体脉搏源信号为基础,对人体脉搏信号进行检测,并且利用示波器进行显示,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求学员逐级电路进行实验测试,记录每级电路的静动态参数进行测量和记录。

6.考核

考核是本次设计性实验开展情况的总结汇报,以幻灯讲解和现场功能演示的手段开展,汇报讲解内容包括软件、硬件仿真以及电路板性能参数设置和评价体会,并且由评委老师当堂打分,对实验内容进行点评。

表1 设计性实验实施计划

课次 学时 内 容

1 8 查询并阅读文献,研讨确定设计方案

2 4 使用Mutisim软件进行电路仿真

3 8 方案电路测试(实验箱)

4 12 PCB版设计及组装焊接元器件

5 8 电路板调试

6 4 考核(幻灯讲解、现场功能演示)

通过本次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学生们对模拟电子技术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生普遍反映较好。以组为单位促进了学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对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将模拟电子技术知识与我校的医学背景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总之,模拟电子技术设计性实验在我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开展中是非常重要的,对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必须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第8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总范文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编辑工作的无纸化,不仅仅因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完善,更主要的是由于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这一方法与技术上的进步,对于编纂如百科全书这样规模较为庞大,功能上又以为读者提供标准知识为主的工具书而言,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Excel软件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工与电子技术》(下称《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后期成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为例,做探索性个案分析,以期对百科全书的编纂和技术运用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电工与电子技术》编纂工作中运用Excel软件的起因

在《电工与电子技术》的编辑工作中,由于目录是按知识分类排列,正文条目标题是按音序排列,对全书分类目录和正文条目标题进行比对核查是在全书编辑后期不可缺少的工作。笔者此前曾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工作,由于该书没有分类目录,故不涉及诸如“正文与目录不一致”、“全书分类目录和正文条目标题二者联动同时修改”等问题,但《电工与电子技术》涉及这方面的工作,因而该书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有所不同,分类目录与正文条目标题核查比对工作需要采用新的方法。在《电工与电子技术》编辑工作开展之前我们编辑加工的另一套大型专业性百科全书,由于编辑出版周期长,各门类之间的交叉改动比较大,条目的增删、门类间的互换现象较多,以至部分门类的条目增删多达一百多条,给编辑过程中确保文内参见(隐含于释文中的一种检索手段。它把不同的条目联系起来,帮助读者参阅,并消除不必要的重复。)准确性造成了极大困难。为确保条目的准确性,笔者在工作中率先提出,运用Excel软件对分类目录与正文中的条目标题进行比对,进行了尝试性的试验,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效果。在《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工作中,笔者又将这一创新性工作方法在总结和完善的基础上加以运用。这就是事情的起因。

二、利用Excel软件进行比对工作的具体步骤

在利用Excel软件进行比对之前,首先需要将所要比对的内容复制到Excel软件中。具体步骤为:①将Indesign软件生成的正文PDF格式文件用“版面菜单”中的“目录”选项,选择“目录样式”设为“全黑条名”(正文条目文字已经设定为黑体字);将“页码”项选为“条目后”,用“编辑”菜单中的“查找、替换”滤去宋体字(正文文字已设定为宋体字),这样就只留下所需的条目名称和页码。②将这一结果转换成Excel表格形式,并将此次所提取的数据用菜单栏中的“字体颜色”项改成非黑字,例如可换成红色,以便与通用的黑色字区分。③将分类目录的PDF格式也转换成Excel表格形式,并在页码项中的阿拉伯数字后加“L”,以与正文页码的阿拉伯数字相区别。再将这两个Excel表格的两组数据内容放在同一文件的同一列中,生成一个新的Excel文件;同时,若条目列中第一个字符是前引号(“)或前书名号(《)则滤去,从而保证条目名称均以文字、字母、数字开头,能被准确地排序。利用Excel的数据排序功能,将这个新的Excel文件进行从A到Z的排序,选择“数据”菜单栏“排序”功能,选定“扩展选定区域”项,进而使得条目的页码能够随着条目名称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与对应的条目名称始终保持在同一行。经过上述的操作后,分类目录的条头和正文的条目标题以两行一组的形式排列,同组中一行红字一行黑字。如果没有错误的话,则两行文字应当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有一组的文字中出现多字、少字、音同字不同等情况,就被视为有错误出现。如表1中90行为分类目录条头(黑字),91行为正文条头(红字),是为一组。前者文字为“阿哈罗夫-玻姆效应”,后者为 “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两行中A列内容不同,说明目录与正文条目标题不一致,产生了错误。为此需在E、F列中经过“复制”、“粘贴”,注明这一错误。依次将全部文件查检完毕后,选择“数据”菜单栏中的“自动筛选”功能,将错误列第一行出现的倒三角状按钮选择“(非空白)”选项,使得有错误的内容能够不间断的出现,形成表2。

这样的比对方式不仅能将条头的错误检查出来,同时还能发现页码错误。例如表3所示的例子,在1329、1330行中的B列显示出的数字是不统一的,这表明其中有错误,为此需在F列列出,以待核查。

如在表中发现某一组不是红黑两条相对应,则应该是出现了以下两种错误:只有红色文字,缺少黑色文字时,说明分类目录缺条;只有黑色文字,缺少红色文字时,则有可能是正文条目已删除,而分类目录并未同步删除,或正文尚缺条目。例如表4所示的例子,2378行中只有黑色字,上下两行都是另外的条目,此时就需要查看正文的536页内容,判断造成不一致的原因,从而及时解决问题。

对于音同字不同的情况,也可通过比对很容易地被发现。如表5所示,1967行为“隧道效应”,1968行为“遂道效应”,“隧”和“遂”的差别显而易见。

最后,如表6所示,在G列根据出现的错误进行核查并做出标记,使出现的错误一目了然,在稿件中将错误改正,同时在排版时加以确认。

用此方法还可将提取的正文中的条目标题与条目汉字笔画索引比对;正文的条目标题与条目汉语拼音索引比对。

利用Excel软件的数据排序功能做比对,只需一人就能完成,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节省纸张。同传统的人工唱校相比, Excel软件不仅可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进行比对,有错误的正文条目标题和分类目录可以迅速地被检查出来并付诸修改,而且可以避免同音字的误用等其他错误出现。应当说,这是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在编辑工作中的一次有益的、有效的试用。

三、人机结合确保比对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虽然使用Excel软件可以提高比对速度,在相同的时间内比人工唱校完成更多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为了确保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纰漏降到最低,编辑应采取双保险的做法,即继续坚持传统的人工唱校的方式:将分类目录和页码与正文的条目标题和页码一一对应读校,这个工作需要两个人同时进行,一人读分类目录标题和页码,一人同时看正文中的条目标题和页码,以便检查这两组条目标题和页码是否完全一致。将计算机Excel软件比对和人工唱校两种方法得到的不同结果,与稿件进行核对,就易于对正文和分类目录中出现的错误加以改正。人机结合进行比对,用两种不同的工作方法对数据进行核查,互补疏漏,避免了只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时可能出现的疏漏,对提高全书质量更给力。

第9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总范文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策略

“以能力为核心”是我国当前阶段高职教育的终极人才培养目标,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课程的设置是实现专业建设以及学科建设的核心实施途径,同样也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指导思想。鉴于此,为了真正实现课程改革,必须针对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教学形式的革新来达成,进而满足我国当前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实际需求。

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理念改革

作为一门专业性基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设置,不仅是为了能够让电子、通信等电类专业以及非电类专业学生能够实现学科入门,同时也是实践性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对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设置的重点与学习要求都有所区别。本文研究的电子类学科,将该项课程的设置重点集中于职业核心能力方向,重点分析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设计理念。1.1以专业与行业对接需求为重点。电子类型专业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与国家当前社会中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半导体技术等行业发展进行有效对接。在该行业未来就业过程中,由于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速度飞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也很短,所以该类型专业具备一定的专业范围广泛、就业途径多样化的优势[1]。《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建设工作开展之前,教育人员应深入电子类行业典型企业中展开企业调研,通过对在岗员工的工作任务、需求能力等内容进行有效分析总结,进而将最契合行业需求的课程授课标准制定出来,完成课程建设工作。1.2通过“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展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在“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强调双师教学。换言之,就是积极的与社会中的各大现代电子技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将校企合作的共进关系建立起来,并在实际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指导与实践过程中,有效的将合作的电子技术企业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引进高职学院,为学生展开《电子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各大高校还应该在校内进行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企业为学生建立相应的校外实习基地。1.3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在企业内部调研工作中了解到,传统教学目标更专注于电子元器件和单元电路理论知识以及理论分析方法的掌握,采用以往的教学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经过重新定位后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在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必须的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加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使用方法,提升常用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功能检测、排故等实践的操作能力。1.4合理选用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样为教学方式的选用,我们认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最具实际意义,能够有效引导学生通过眼与心、手与脑、行与知以及学与创的有机结合。在实施具体的课程教学时,并不是传统教学中“先教、后学、附以做”的方式,教学中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基础等情况进行更具灵活性质的教学活动组织以及教学形式应用。只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授课流程,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学生手脑结合、积极动手、参与实践,让学生自身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能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1.5改革课程考核方法。与传统课程的“期末成绩+平时表现”考核方式不同,本次课程改革中提出将课本理论与课堂实践能力兼顾的课程考核方法,将原本的“注重结果”考核向“注重能力培养”考核方向转化,让课程考核更具实际应用性与全面性。课程考核过程中,阶段实践考核占据总体成绩比例的60%,学生平时表现占据比例的20%,课程开展中以及课程结束之前的报告与答辩占比例的20%。在实践技能考核工作中,需要针对学生参与实践的项目及完成质量给出课程评价成绩,学期期末时将所有考核成绩进行汇总,得出最终课程考核成绩。

2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在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上的改革

2.1课程设置改革。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置改革上,主要是将“以能力为核心”作为改革重点以及教学目标核心,该项改革不仅能够在课程整体构成中将实践课程的比重增加,同时也对理论内容进行了有效的精简。根据课程的类型以及学生能力培养重点的区别,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主要分为了4项进阶课程,分别是理论、实践、仿真以及理论实践综合课程,进而开展项目区分、任务区分教学工作,为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做努力,同时也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养成工程打地基。以上4项进阶课程之间在内容上实现紧密相连,而在形式上又各自独立[2]。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在理论与实践综合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完成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最终达成“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2.2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根据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职业教学要求,本次对于原课程部分内容降低了教学要求,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例如针对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多级放大电路的计算、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等内容的实际要求降低,并将部分内容进行删除,尤其是晶闸管应用电路内容。另外,将EWB课程内容融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换言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Multisim电子电路进行模拟和测试仿真软件,通过演示电路功能造成的现象,进而得出仿真测量电路的独特特性以及相关数据参数[3]。该项内容的加入,不仅能够更为直观地开展理论教学,还对于促进学生实践操作经验提升以及操作指导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作用。

3教学课程实施的改革

3.1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3.1.1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应用。在该项教学方法改革中,把传统理论课程内容中的8个模块教学改革为32个任务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穿插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任务的驱动下达成教学目标。在此期间,学生通过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体,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应用教师提供的知识点链接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最终将学习理论知识与完成任务双重目的达成。此种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能够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激发出来,还能够养成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态度。3.1.2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此项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将多媒体技术科学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做到互补,进而对媒体教学的更多应用规律进行探索,实现教学进步。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授课内容大多为各种复杂的电路结构讲解,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其中,在极大程度的节约课堂板书时间的同时,还能够更便于将复杂的电路构成分解为单元电路授课,而且相比较于教师板书,电路更具规范性,可重复性能高,进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4]。另外,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仿真课程内容穿插在其中,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方法的支持下,结合本节课程中所讲的内容,通过将仿真测试适当的引入基本放大电路以及功能电路教学中,使学生通过直接观察电路输入以及输出的波形不同变化,加深功能电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3.2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3.2.1在模拟电子技术的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①教师软件仿真,学生搭建电路测试,教师进行讲解电路的理论知识,然后学生再次搭建电路测试。②教师讲解电路的理论知识,然后进行教师软件仿真,学生首次搭建电路测试,此次由学生以学生角度讲解电路的理论知识,最后学生再次搭建电路测试[5]。③教师软件仿真,然后由教师讲解电路的理论知识,学生根据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进行首次搭建电路测试,搭建完成后学生进行讲解电路的理论知识,最后学生二次搭建电路测试。3.2.2将任务驱动式教学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以上教学形式的应用,主要体现的是教学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该项教学课程的开展期间,主要使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换一种方式来表述,就是在为学生制定出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相关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学的过程中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实现双方共同进步。该种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发挥空间,同时也培养出了学生善于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最终将探究式学习习惯带到今后的个人发展中去。

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课程考核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还包括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学材料的更新、实践基地的优化、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等多方面的改革。由于课程改革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过程,所以只有伴随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化,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进一步改革,最终使《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更好的与社会行业完成对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望此次研究的内容能为《电子技术》课程实际教学提供帮助。

作者:杨雪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魏玲,耿大勇,朱延枫.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电子测试,2017(2):94.

[2]孔玲玲,徐天奇,等.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背景下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践[J].科技风,2017(2):49.

[3]徐志如,刘德胜,陈文平,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业月刊,2017(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