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非遗红色文化范文

非遗红色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非遗红色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非遗红色文化

第1篇:非遗红色文化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活态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体现。如何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全方位加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是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文化战线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广大农村,非遗的保护传承要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相结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做到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农村文化礼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一)关于农村文化礼堂

农村文化礼堂,是指根据农村行政村人口规模、人员构成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设施规模,开发建设的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它可以利用既有的空间设施,如祠堂、旧校房,也可以根据规划新建、改建、扩建。主要设施包括文化礼堂、讲堂和文体活动场所。以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等“五有”为基本标准,按照“两堂五廊”,两堂即“礼堂、讲堂”,五廊指“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设计,可建成综合一体式,或者分散组合式。农村文化礼堂应成为集教育、娱乐、礼仪、非遗传承于一体的农村公共空间。

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有利于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从设施建设向内容建设提升,从资源分割向资源整合提升,在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乡风文明、培育农民素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重要载体,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农民精神家园,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2013年1月,李强代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将建设1000个农村文化礼堂列入了今年省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义乌市也计划通过5年的努力,在全市建成一批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等“三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遗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主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非遗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近年来,政府部门通过开展非遗普查、开展非遗保护规划、抢救珍贵非遗文化、制定保护名录等措施,加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二、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意义

(一)农村非遗为农村文化礼堂提升内涵、丰富内容

一是农村非遗丰富了农村文化礼堂的内涵。农村非遗含有许多精神、礼仪层面的文化内容,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能够传承下来的精神、礼仪方面的内容,肯定是文化精华所在,这不仅丰富且提升了礼堂的文化内涵。同时,农村文化礼堂也为非遗的良好研究、传承提供阵地保障。二是农村非遗为农村文化礼堂展示展览功能增添亮点,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展示平台。农村文化礼堂的展示展览是其中一个重要功能,通过挖掘历史,对村内的非遗、特色文化进行展示展陈,建立档案,也有助于对非遗的保护。如大陈镇的马畈村、赤岸镇雅端村对古时的农耕用具、纺织机等非遗工具进行展陈。三是农村非遗是农村文化礼堂重要活动载体,非遗的特点是活态的流变,如表演艺术、社会风俗、民俗文化等,非遗也大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内容。农村文化礼堂也为非遗交流和传播的提供良好阵地和活动空间。非遗只有不断演练、传承,才能不断创新发展。

(二)农村非遗文化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提升层次和魅力

通过农村文化礼堂这一平台,使非遗文化在农村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将大大提升农村文化的层次和魅力。(1)可以通过弘扬非遗文化,了解村史变迁、了解乡土文化,进而增强归属感,促进爱家、爱民族、爱国家的热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村落,历史究竟有多长,地域有多宽,有历史记载以来的人文现状、文化底蕴究竟有多深?我们常说难解乡音乡情、叶落归根的情怀,归根到底是我们对国家、民族、家乡的热爱,是对家乡文化的依恋,非物质文化遗产默默记录、承载和见证历史,它是我们历史文明的显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历史,保护历史就是保护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家园。(2)可以通过弘扬非遗文化,使农村民间工艺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是古老越有价值,越是古老越是深奥、巧妙,技术性越强,工艺性越高。这些工艺技术性遗产,不仅令当代人长久地深思不解其术,而且有许多工艺仍然可以继续采用或者直接使用。对现代化的高难度现实,仍然具备着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使古代遗产为当代服务。(3)通过弘扬非遗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许许多多的构思、设想、设计到制作都具备其美妙的观赏价值,美轮美奂,百看不厌。尤其是那些古代民乐和古代器乐的制作,不仅娱乐了一代又一代的古人,今天的人们仍然能够享受到古风古韵、古色古香的艺术味道。

三、目前影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良好发展,农村非遗保护工作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都取得了长足发展。领导重视,纳入了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制订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和考核奖励等措施,有力地推动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临安市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典型模式。但是,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许多地方仍然没有把农村非遗和农村文化礼堂有机结合,部分地方甚至把这两项工作截然分开,致使两者的作用都得不到发挥,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农村文化的巨大乡土魅力得不到展现。

(一)重视不够,农村非遗保护工作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薄弱

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把这两者的建设和保护都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许多经过旧村改造的村,面貌全非,农村文化气息破坏全无。许多农村文化阵地被商业店铺所取代,一些祠堂、旧校址、老厂房多用于出租谋利,仅有的一点活动室就是老年活动室,农村文化得不到保护发展,非遗也逐渐失去生存的环境。

(二)结合不紧,农村文化阵地缺乏和农村文化生活单一问题并存

各类文化阵地都比较单一,宣传部门主打“乡风文明村”建设,文化部门搞的是文化示范村(特色文化示范基地)、体育部门弄的是小康体育示范村(社区),创建的门类众多,没有形成一个统领,同时面对农民群众越来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传统的基层文化阵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化礼堂建设解决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管理杂乱,但相对薄弱的文化模式,还需要更多的创新、丰富;而另一方面,非遗没有很好的平台和载体来传承。

(三)资金不足,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文化礼堂建设缺少足够的投入

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对于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来说,启动建设的资金就让人望而却步,更别说长期日常运行管理经费了。而对于非遗保护来说,由于农村文化的丢失,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经费更得不到保障。

(四)人气不旺,文化吸引人、凝聚人、教育人的作用没有难以施展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文化建设只注重娱乐、休闲,而对村民的道德教育有些忽略。从前,村里唱社戏、办庙会、闹社火,群众劳动之余享受著文化的滋润。如今,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大批进城务工,这些村落文化在农村得不到传承,传统民俗逐渐消亡,特别是一些非遗项目面临灭绝,新的民俗却没有形成。本土化程度不够,无法打造本土品牌。传承人日渐减少,出现“人亡艺息”现象。

(五)开发不力,没有很好地利用非遗和农村文化礼堂发展文化产业

一些村庄旧宗祠被长期闲置,文化礼堂建设却没有场地。如凭借农村良好的生态和乡土环境,利用文化礼堂和非遗项目,开发乡村旅游、开展特色产品。

四、今后积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用的建议

农村文化礼堂是非遗传承发扬的舞台,非遗是农村文化礼堂的灵魂,农村文化礼堂只有融入非遗才有生命力和独特性,而非遗需要依靠农村文化礼堂这一载体、平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一)强化意识,政府主导

(1)挖掘特点,突出亮点。各村在文化礼堂建设中,首先明确各自的文化主题,打特色文化品牌;其次在品牌、特色的选取上,要因地制宜,注意挖掘本村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力争一村一品,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一类是特色明显、单一的,确立主题可打非遗特色牌,比如:义乌市稠城街道下西陶村,根据村内曾有个婺剧站历史,确定了戏曲之乡为主题,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大亮点。一类是历史上贤达人物较多,或者特色较多的,应该注重挖掘期间的关联性,找到共通点,确立本村的主题,如稠城街道下娄店村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该村是骆宾王的后裔,而且史上村里还有参观过远征军的革命烈士,村里建有革命烈士墓碑,他们抓住骆宾王曾一腔爱国热情,从军边塞的历史,结合远征军忠于国家,远征救国的革命情怀,该村把爱国热情、红色革命两者结合,将忠勇孝义、开拓进取确定为礼堂建设的主题,并将这个主题融入到礼堂建设的每个细节,形成的特色鲜明。(2)强化政府主导意识和村级主体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制订工作目标和规划,强化措施。市文广新局、市文联等单位要充分发挥“文艺专家联百村”、文联志愿者等活动载体,积极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服务,丰富文化礼堂活动内容。努力打造村级、镇级文体交流平台,培育特色、精品,整合升级。农村文化礼堂的主体是农村,村两委高度重视是基础,村两委思想认识到不到位、直接关系着文化礼堂的运作发展,也是必影响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必须确定一位村干部分管负责文化礼堂工作,只有充分认识“文化礼堂”对推进新农村建设、非遗传承、农民素质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建好、管好、用好文化礼堂。(3)多形式、多渠道投入资金。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出台农村文化礼堂、非遗保护传承的财政扶助政策,给予一定经费保障,确保“有钱办事”。建立农村文化项目资助机制,对有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艺术形式,通过项目资金给予支持,激发农村文化创新活力。义乌市就出台了《义乌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意见》,部分镇街出台了相应的配套补助政策,最高达到1:1补助。同时,各村也要通过村级配套、民间集资等方式多渠道集资筹款。村级要树立节约办会、开源节流,坚持花小钱办好事、办大事的理念,让每分钱都能发挥出最有效价值。与此同时,提高非遗保护传承和农村文化礼堂结合紧密度,对于特色鲜明的,要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建设档次,走股份制开发旅游、产业化发展道路。(4)加强工作交流,典型引路。组织各村之间开展各类文化交流,能进一步强化村民的认同感,还能凸显各村的文化特色。组织开展村、镇、市范围内的各类非遗比赛,如包清明果比赛、包粽子比赛、农民画比赛、戏曲演唱大赛等;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如各类球赛、排舞大赛、广场舞蹈大赛;各类农村书法、武术、绘画等艺术大赛;发动广大农民广泛参与,增加村民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带动基础薄弱的村挖掘自身特色文化,加强文化培训,逐步提高艺术水准,激励村民对特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升村农村文化礼堂的档次水平。(5)加强管理,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农村文化礼堂能够持续发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按照“建管同步”运行机制,健全市、镇街、村三级管理制度,完善奖惩机制,确保“有人办事”。市级层面建立考核办法,镇街制定管理办法,村级建立管理制度。镇街要建立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活动档案,对各村文化礼堂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考核评价。村级要建立文化礼堂管理制度、活动安排,对全年活动进行周密细致安排,精心编排每月文化活动主题,让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真正发挥作用。

(二)因地制宜,挖潜搞活

(1)立足本土。从设施层面说,我们在文化礼堂建设中要充分挖掘地域资源,要积极收集整理史料,特别是非遗资源,用这些散落于民间的文化元素,整合资源,形成鲜明的村落文化,成为农民群众自我教育、陶冶情操的教材。在文化礼堂建设中,要坚持勤俭办事、因地制宜原则,利用原来祠堂公共空间,盘活动闲置资产。(2)结合嵌入。义乌外地人口多,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还要注意文化的多样性。在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的基础上,重视文化的传播和接纳,积极引进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积极向上的外地先进文化进农村文化礼堂。譬如,周边村落文化、同根同族的外地同宗文化等,都可以成为农村文化的新亮点。(3)融入生活。生活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要把非遗作为切入点,把礼堂不仅建成农村文化空间,而且也是生活空间,成为集教育、娱乐、礼仪、非遗(民俗)传承于一体的农村公共空间,发挥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功能。如向红白喜事、入学礼、成人礼、新人礼外延,加强礼尚往来,重视道德教育,提升村民素质。

(三)培养人才,建好队伍

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实施“市―镇街―村”三级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各镇街统筹推进,各村是管理主体,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及使用。农村的非遗保护传承亦是如此。要发挥非遗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作用,必须抓好:(1)文化礼堂管理员队伍。负责任、懂非遗的文化礼堂管理员是关键,他是联系村两委、组织活动者、参与者的桥梁和纽带。村里要挑选一位热爱宣传文化工作,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懂一些非遗传承、会使用礼堂设备,并且热心服务群众的专职文化礼堂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服务。(2)非遗传承人队伍。非遗包括各类民间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各种传统技艺等,多数靠口授和行为传承,必须以人为载体才能够传承下去。为此,一方面要对保护传承人,对其生存、生活提供保障,如养老、生活的补贴,许多具有独创性的技艺从以前的家传变为今后大众共享的资源,政府给予其一定的经济补偿。要让非遗传承人走进文化礼堂,成为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甚至是组织者。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训、活动、交流等形式,加大传承人的培养,扩大传承范围,让更多的非遗走进农村文化礼堂。(3)文化骨干队伍。要组建一批善于组织活动的文体骨干队伍、挖掘一批非遗传承人、培训一批农村宣讲员队伍,通过发挥村内“草根艺术家”的作用,协助开展文化礼堂各项工作,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4)群众团体。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团、妇等群众团体在文化礼堂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

(四)礼堂搭台,非遗唱戏

要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要求,以活动为支撑,一方面促进非遗传承,另一方面为农村文化礼堂注入“活力”,进一步提升文化礼堂的功能与定位,把它打造成传播现代文明、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要善于把思想引导与文化娱乐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农民价值观的转变。(1)要保持原汁原味、展现独特风味和魅力。非遗开发进入文化礼堂,要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活态化呈现,将其引入我们的生活,使人们从生活中强烈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常化、民间化、审美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活动时尽可能保持其原有的特性,原有表现形式,原始地点,尽量减少人为的雕琢和仿造,比如民间的习俗、民间节日、民间工艺等。 (2)要注重“思想性”与“娱乐性”的结合。农村文化礼堂注重精神、礼仪活动,不仅有家族祖训、村规民约、贤达人士、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的展陈,还有春节祈福迎新礼仪、婚礼、七岁开蒙礼、成人礼(即为冠礼)、重阳敬老礼仪等,这些礼仪活动,每项的活动开展都是非特质文化遗产的一次传承。这些礼仪活动与每个村每家每户、每个村民息息相关,要让这些精神引领、礼仪传承成为村民的一种自觉的需要,从而产生对村庄的归属感、荣辱感,凝聚人心,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引导每位村民主动投入到农村的发展建设上来。(3)要利用民间传统节日开展活动。我国节日众多,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建党节、七夕、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除夕等等,如春节以迎新纳福为主题开展活动。迎龙灯是正月里最盛大的活动之一,人们通过迎灯,以示驱邪除瘟,祛灾祈福,祈求丰收、祈求平安。每个节日都有其不同的来历、含义、特点以及相对应的文化活动,特别是传统的节日,都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节日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更能引起村民的共鸣,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围绕这些节日主题,开展各类与之相应的活动,让非遗在农村文化礼堂中发光出彩。

(五)合理开发,反哺文化

要将非遗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所打包成一个整体项目,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文化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的结合,也使非遗在开发中加强保护,在利用中加快发展。要加快传统表演艺术和传统民俗活动的开发,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旅游。要充分利用民间文化艺术,以歌舞表演、精品展览、精艺体验、饮食文化等为看点,开发出能吸引旅游观光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出新的文化旅游品牌。通过产业化所得资金再投入文化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五、结束语

第2篇:非遗红色文化范文

2013年7月21日至24日,由贵州省文化厅和同济大学、法国文化部建筑遗产司主办,贵州省文物局、贵州省外国专家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法国建筑与遗产之城承办的“2013年中法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贵阳、黎平县地扪古村落召开。会议的主旨是保护传承乡村文化遗产,推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本次研讨会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延伸,意在贵州工业化背景下,推动生态文明理念传播,利用乡村传统智慧促进环境、资源、文化协调发展,是贵州与法国文化部在文化遗产保护、乡村发展和中法文化交流合作的成果的具体体现。

2. 第八届“驻华使节走进中国文化遗产”活动在贵州举办

2013年11月8日至13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贵州省文物局承办的第八届“驻华使节走进中国文化遗产”活动在贵州省举办,吸引了来自塞舌尔、蒙古、坦桑尼亚、摩洛哥、肯尼亚、塞浦路斯、瑞士、哥伦比亚等8国共13位驻华使节参加。驻华使节一行考察了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古镇青岩,参观了黄平飞云崖古建筑群、民族节日博物馆、西江苗族博物馆、地扪人文生态博物馆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博物馆,走访了西江千户苗寨和地扪侗寨,观摩了丹寨石桥古造纸技术,欣赏了苗族锦鸡舞、侗族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

3. 贵州32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贵州省有32处遗址、墓葬、石刻和建筑群等入选,其中包括茅台酿酒工业遗产群和务川大坪墓葬群、水族墓群等。这些文物的形式包括:古遗址、墓葬、石刻、建筑群,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一批民族村寨以古建筑的名义入选,成为贵州文化遗产的一大亮点。经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共有1943处。

4. 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百村计划”实施和生态博物馆建设本土化探索

旨在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立足乡村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百村计划”,在2013年 ,以生态博物馆本土化建设为抓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启动了印江合水传统造纸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建设工作,完成了黎平堂安生态博物馆转型提升。

5. 新发现百余处夜郎古文化遗址

2013年8月, 历经近半年的“区域考古”调查,在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核心区六盘水市境内新发现了100余处史前至战国秦汉时期(古夜郎时期)洞穴遗址和山顶旷野遗址。这上百处洞穴遗址,最早为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贵州史前人类遗存多项空白。

6. 贵州土司遗址海龙囤列入2015年我国申遗项目并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3年4月9日,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宣布了201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入选。入选理由是:为重大学术课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资料和视角。

2013年9月2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了土司遗址申遗文本专家评审会,确定海龙囤为2015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有望填补贵州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空白。

7. 大力推进红色文化遗产体系保护和利用工作

重点推进会址、苟坝会议会址和习水土城的保护和利用。加快推进苟坝会议会址保护维修和陈列馆建设及免费开放工作,修建好四合院民居,挖掘和整理地方民俗文化;将习水土城列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示范点进行指导和支持,着力打造以四渡赤水纪念馆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保护、展示体系,一个以宣传、展示土城红色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为重点的博物馆、纪念馆群已经初步形成。做大红色文化教育与产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8. 全国第一家三线建设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开放

2013年8月,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在六盘水揭牌。博物馆依托老水城县委县政府办公楼,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收藏的“三线建设”时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一批重要历史文献、珍贵历史图片……每一处都再现着那段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三线建设”史诗。

截至2013年,全省博物馆达86家,接待观众接近1000万人次。

9. 地扪侗寨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在全国推进的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利用试点

10月8日,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古村落保护利用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贵州黎平县地扪村被首批列入,成为六个试点之一,并给予资金保障。

古村落保护利用综合试点工作的总体原则是规划先行、整体保护、关注民生、民众参与,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开展试点古村落民居建筑群的保存现状调查与评估,古村落环境格局的历史沿革调查研究,在不损坏古村落文物价值的前提下,指导和带领村民改善水、电、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合理改造房屋内部设施,切实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因地制宜,探索古村落展示利用和旅游发展模式,制约商业过度入侵,并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安排中给予资金保障,力争在3年内全面完成古村落保护利用综合试点工作。

10. 贵州省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第3篇:非遗红色文化范文

一、赵寨子镇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赵寨子镇位于山东省西部,是高唐县南大门,是全国著名的“中国平板精密机械装备产业之乡”“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省级文明乡镇”。全镇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有51个自然村,总人口3.4万余人。

赵寨子镇地处济南、聊城、德州三个大中城市构成的“金三角”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北距青银高速公路入口8公里,东距济南国际机场100公里,南到京九铁路聊城站38公里,省道316线与省道322线(高临路)交汇于赵寨子镇境内,辖区内村村通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该镇文化底蕴深厚,有报恩寺、陈都督墓、千年古树等人文景观,还有炉头古酒、“蒋沙窝”西瓜、赵寨子肉饼和羊肉串等特色食品。随着“农家采摘”“乡村一日游”的发展,赵寨子镇逐步成为一个集兴业、康居、美食、休闲于一身的乡村都市。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赵寨子镇高标准、规范化综合文化站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配备文化站站长1名,文化专干2名。站内有排练大厅、民乐室、图书阅览室、非遗展厅、多媒体活动室等。室内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室外广场面积1000多平方米。它的建成既改善了赵寨子镇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又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了丰富农民文化娱乐生活,在上级部门的扶持下,文化大院、文体广场、农家书屋等稳步推进。全镇已有49个文化大院、45个文体广场和18个定点农家书屋,设备齐全,发展村级文体组织51个,培养文体活动爱好者近2000人,同时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在赵寨子镇中学建立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二)文化产业逐步壮大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赵寨子镇逐步形成了印刷业、书画业、文化用品销售也、文化旅游业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集群。这既提高了全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又在促进赵寨子镇社会发展、经济进步、扩大就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截止2016年,全镇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57家,从业人员20余人。其中镇书画协会1个,会员10人,主要包括退休干部、退休老师以及书画爱好者;书画院1家,从事书画装裱和书画培训,每年办3期书画培训班,每期招生20人。镇驻地网络文化服务1家,文化用品销售3家,全镇51个村每村有1家便民超市,包含文化用品销售。

二、赵寨子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赵寨子镇党委、政府紧抓文化发展机遇,主动迎接挑穑以建设“党建文化小镇,平板产业之乡”为目标,把赵寨子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和谐有序的高唐文化特色乡镇。

(一)继续完善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借综合文化站新址启用之东风,全镇各村全部完成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加大村文化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夯实赵寨子镇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争取上级支持,吸纳社会资金,力争新建一个适合市场发展要求的文化场所。

(二)以党建、美食文化和乡村旅游为牵引,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完善乡村旅游规划,以乡村旅游业吸引社会资源。构建森林小镇、党建小镇等,发展乡村旅游业。对接高唐文化强县的发展举措,使赵寨子镇美酒、美食和文化融为一体,相得益彰。重点开发好党建一条街、王辛孔繁森驻村历史、蒋沙窝西瓜等优势资源,将赵寨子镇建设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文化、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开发旅游资源,引领饮食、商贸、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

(三)加强娱乐文化业监管

加大对KTV、游艺、培训班等娱乐文化业的引导力度,打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娱乐服务品牌。

(四)做强非遗产业经济

以赵寨子镇倪堂“落子舞”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契机,加大非遗项目挖掘力度,建立保护、传承与开发基地,做大、做强非遗产业经济,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三、赵寨子镇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

结合当前镇文化产业的现况看,其发展不充分,特别是社会化产业规模少、程度低,需要大幅度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范围和效益。阻碍全镇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发展文化产业缺乏认识

发展文化产业拥有美好前景,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对这一点缺乏认识。思想依旧落后,缺乏产业意识,存在靠、等、要观念,太怕困难和风险。因此,不注意、不主动发展文化产业。

(二)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仍然缺乏

由于缺少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资金,而且无法靠自身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三)文化产业创业、管理及文艺人才匮乏

赵寨子镇缺少专业地文化产业创业、管理及文艺人才,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底下。目前,镇文化市场存在文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能力差、缺乏文化专业人才等现象。

(四)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赵寨子镇文化底蕴深厚,村风朴素,还拥有省级非遗落子舞。但是,没有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包装,未挖掘出文化内涵,未体现出文化商品、人文景观和艺术表演的价值。

四、赵寨子镇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1)文化部门要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开发文化产业的领导水平。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会议和文件精神,认识到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2)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强化招商引资。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办企环境,加强服务,鼓励、吸引从事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企业进入赵寨子镇。另一方面加强政府投入。镇财政不仅要向上级财政提出资金支持,而且自身要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

第4篇:非遗红色文化范文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夯实文旅产业基础,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县乡村场馆功能完善。文化广场等大型广场,文化大舞台、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均衡分布在县城各区域。新建和改扩建19个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室为一体的乡镇文化综合楼。积极推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基层站点19个和基层服务点183个;累计为183个村级农家书屋配送图书30多万册。二是文化服务惠及全民。年均完成送戏下乡300余场、送电影下乡3000余场、乡镇自办活动400余场。三是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以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为“总站台”,成立旅游船务公司,构建通达庐山西海各景点的“水上公交”,常态配备直升机实现10分钟通达所有景区。打造幕阜风情、九岭风光2条景观廊道,环湖32公里骑行绿道、17公里慢行步道。建成县城、乡村、景点、交通主干道多级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咨询服务和导览系统全域覆盖。新建、改建A级旅游厕所98座,实行“编号、挂牌、专人”规范管理。

2、强化文旅产业支撑,大力推进文旅经济发展。坚持效益为王理念,培植各类文旅经济增长点。一是文旅项目。年均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近8000万元。2016年至今,整合各部门涉旅资金1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20多亿元投入旅游产业,精心建设长水、欢乐湾、鲁溪洞、西海湾、“遇见**”、“桥中桥”等30多个文旅项目,其中,“遇见**”项目为九江市唯一大型户外水上演艺项目,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视觉盛宴中感受山水**的独特魅力,深受游客喜爱;“桥中桥”项目利用36个桥墩立面绘画全方位展示**的乡土文化和风俗民情,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长廊,成为游客必到“网红”打卡点;二是文创产品。发挥好鳌鱼文创街集群效应,鼓励、引导本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发设计出山水**创意书本灯、牛转乾坤旅行茶具等12种文创产品,进一步壮大我县文创产品库目;三是民宿经济。乡办旅游公司,精心包装并对外进行招商推介,吸引大批企业家和乡村能人下乡创业,着重聚焦连锁品牌,成功引进“天天惦记”等一批具有先进经验和理念的全国连锁民宿品牌;悦山居、林云山居、桐林山宿、北湾人家等一批精品民宿在市场上渐成品牌并荣获首届“九江市十佳最美民宿”。

3、增添文旅产业活力,积极举办文旅特色活动。秉持以文促旅、以节兴旅理念举办各类活动。一是节庆活动。共举办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半程马拉松、美食节、花朝节、等旅游节庆活动25次;二是文化活动。组织举办迎新春晚会、旅游摄影大赛、广场舞大赛、涌翠亭记800周年纪念活动等文化活动30次;三是高雅艺术。**剧院在县一级率先加入全省剧场联盟。自2019年来,先后上演芭蕾舞剧、音乐会、舞台剧、皮影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高质量演出共计33场,进一步活跃了文化市场,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端文化大餐。

二、下步工作安排

我们将紧盯建设全国旅居时代最佳目的地战略目标,打造“新型旅游城市”,力促全县文旅产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力争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县文化旅游新增投资总量达到100亿元以上,招引文旅项目数量达30个,其中亿元以上10个;新建文化场馆数量20个,非遗保护名录入选数翻番。2021年,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件事:

1.加强品牌创建力度。进一步完善提升现有景区景点景观质量,启动西海湾创建5A级景区,创建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结合乡村振兴,推进“品牌清零”行动,打造文化旅游带,实现县域内各乡镇A级旅游品牌创建覆盖率达80%以上。力争成功创建一批星级酒店、民宿、旅行社。

2.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依托现有文化场馆资源,推动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启动未来科技图书馆项目、红色文化展示馆等项目建设;围绕建党一百周年主题,打造文艺精品,举办主题活动;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开辟1-2条以上红色旅游线路;完成智慧旅游工程建设,完善全域导视导览系统;落实旅游先行赔付办法,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第5篇:非遗红色文化范文

看着充满笑容的孩子,粉墨轩公益组织发起者李巍巍笑着说:“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有十几个家庭,大家都很开心,活动非常成功。”每个周末粉墨轩都会在上海金桥碧云社区的餐厅举办“DIY脸谱亲子活动”。其父李嘉华担当老师,而他则在台下帮忙指导、维护秩序。这样的活动,已坚持举办了2年。

既亲子又传承

京剧脸谱,即完全依靠手工在演员脸部化妆的传统绘画工艺。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独具民族特色,是一种以人物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李巍巍的爷爷李国余是一位京剧脸谱绘画高手,早年常出入上海的戏院剧场,热衷于京剧,文武六场熟通;父亲李嘉华在1962年接过京剧脸谱这门手艺,并于2009年创办了粉墨轩工作室,致力于京剧脸谱的研究、制作、传播。

“我是4年前才开始学画脸谱的。”早期李巍巍并没有继承家中衣钵,而是自立门户开了个公司。后来看到父亲孤苦一人坚守脸谱绘画技艺,于心不忍,便毅然加入与父亲共同发扬脸谱文化并成立了粉墨轩公益组织。

为了推广京剧脸谱绘画技艺,除了线上宣传,李巍巍也重视线下推广,“DIY脸谱亲子活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因为京剧脸谱属于传统文化,直接开培训班肯定没什么人参加。不过心细的李巍巍却发现,一些家长在周末经常带着孩子出门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他抓住“亲子”这一需求,自掏腰包免费让孩子与家长体验京剧脸谱制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许多大人了解了绘制脸谱的工艺,同时也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此一来“既亲子又传承”。

为了节省运作成本,李巍巍曾四处寻找可用于活动的餐厅、咖啡厅,但都被拒绝了。“周六周日是餐厅赚钱的黄金时间,没人愿意提供场地。”不过一位曾留学国外的餐厅老板却出乎意料,当他看到画制的脸谱时连称“nice”,并当即同意让李巍巍在自己咖啡厅中举办活动。找到了合作方,令人欣喜,同时也让人堪忧,李巍巍深感推广宣扬京剧脸谱已迫在眉睫。

从拒绝到邀请

单说绘画,不乏高手。而京剧脸谱却没那么简单,要想画好,首先要弄清它背后的文化。就拿人物色彩分类来说,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如果不了解这些,画出的只能算涂鸦。

为了将祖上遗留的文化传承下去,李巍巍在几年前就开始寻找学校教授小学生画制脸谱。“现在课余生活那么丰富,我们教学生画脸谱有什么用?”吃了闭门羹,李巍巍依旧没放弃学校这条路线,继续和各个学校保持联系,努力推广脸谱绘画。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以及近几年地方对非遗项目的推广和宣传,京剧脸谱有了新的转机。2010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联系到李巍巍,与他协商一起开办京剧脸谱绘画培训班,招收成员大多是步入社会的工作人员。“记得有一次21人参加培训,我们讲完课后招收志愿者,没想到有19人当场就报了名。”这件事让李巍巍倍感欣慰,几年的努力终有回报,京剧脸谱的振兴指日可待。

近日,李巍巍还别出心裁设计出一本传统手绘卡通书,里面的内容为西游记。打开书本,会出现孙悟空、二郎神等京剧纸偶,面部没有上色,需要孩子动手给纸偶画上脸谱。这种书可以在孩子上课时使用,吸引他们了解京剧脸谱,不失为一招妙棋!

“廉价”推销

除了开办课堂,将脸谱制作成工艺品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途径。按照李嘉华、李巍巍父子俩的规定,京剧脸谱工艺品都是纯手工制作,没有一件是机器加工的。“京剧脸谱重在文化,重在用手绘制,机器做的只会让文化内涵大打折扣。”对于市面上盛行的脸谱工艺品,大部分都是机器加工,并且画法没有丝毫讲究。

第6篇:非遗红色文化范文

不是我不想实习,而是我的专业想找实习的地方很难,而一般的地方对我的以后工作似乎没有什么关联,所以只闲在学校。

有时候,机会总会在你没有准备的时候悄悄来到你身边,即便你没有任何准备,此时的你只需要抓好机会,尽全力迎接它。只要努力就行,只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当我第一次踏进xx电视台时,根本没想到在接下来的三十天里,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一个学习广告专业的朋友介绍我和他一起去xx电视台做毕业实习。虽然说我的专业似乎和电视台的工作搭不上边,我是学习电影方面的,但是朋友的好意也不能推脱。说干就干,没什么大不了的。熟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豁出去了,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一天去电视台实习,我怀着既激动有有些担忧的心情。之前就听说过很多关于实习的新闻,说他们在单位实习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是整天干着各种各样烦琐的杂活。我担心我会和他们一样。不过我也做了一定的心里准备。不管他们安排我做什么,我都会很乐意去做。毕竟我是来这里学习的,而不是来这里玩的。踏进办公室,我热情的和每个人打招呼。xx县实施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突破年,县上依托南梁革命纪念馆这个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点,做大做强红色旅游。xx电视台特举办了魅力xx栏目。xx县正在把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黄土风情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xx旅游形式。红色文化已经成为xx人民的宝贵财富、教育资源和精神遗。我被安排到魅力xx栏目组做编辑与播音工作。到了编辑室,李主任向我介绍了魅力xx栏目组编辑与播音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之后我便开始了我的编辑播音生活了。

虽说第一天到编辑部工作就有同事和我开玩笑说,学电影的怎么来这里当编辑了。但我总是笑着说,来和你们学习啊。我并没有把他们说的话当作是泼冷水,相反,他们的幽默风趣倒消释了我心中的陌生感。很快,我便和他们打成一片了。从我决定到电视台实习开始,我就一直坚信那句话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行。也许经过的专业的编辑训练功底不是太厚实,也许我没有编辑部前辈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但我依旧相信自己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当我接手第一批新闻稿件时,真是有些忐忑不安,手足无措的感觉。我暗暗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完成。然后我凭着自己之前学过的知识及经验审稿,修改。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每次遇到什么问题我都会虚心的向前辈们请教,学习。他们都能够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的为我解答,向我传授很多经验和知识。经过几次审稿,我发现,新闻工作者除了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很宽的知识面。因为新闻本身就会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决定好好的给自己补补课。每天实习回家后,顾不上一身的疲惫,我就钻进房间,把自己所有的戏剧影视文学的专业书全都翻出来,重新温习和学习有关新闻编辑的知识。与此同时,我还坚持每天阅读一定量的新闻及报刊杂志,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我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坚持,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也帮助新闻部的记者们修改了很多稿子。当我听到编辑部的主任对我的夸赞时,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的努力和自信,换来了他们对我辛勤工作的肯定。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使我更加努力地投身于这份工作中。

编辑工作需要激情,耐心和细心。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动力支持你前进。编辑部的工作者闷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地修改、编辑,还要经常加班,有时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我从来没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疲惫和厌烦,他们总是精神饱满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我想,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激情支持着他们。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

在编辑部工作也有很闲的时候。没稿件的时候,编辑们都会看看杂志和报纸打发时间,或是聊聊天,说说笑。而此时,我总会很自觉的地抓紧时间多看看些新闻编辑的书记或是拿出之前改好的稿件,学习和总结一些常见的稿件错误。总之,编辑部是一个既充满欢乐气氛又可以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地方。

我刚来的那几天,就听到他们在议论,说我是走后门来的或是说编辑部的主任对我很偏心之类的闲话。但我不会把这些话放在心上,我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尽管他们那样对我,我每天依旧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还常常提前来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慢慢地,他们的态度不再冷漠,还常常主动帮助我。我想,人和人之间都应该互相关心、坦诚相待,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打动你身边的人。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被忙碌的生活所忽视了。

时间过得很快,短短的三十天很快就结束了。这些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似乎对这份工作有利感情,对这里热情的人们有了感情,对这里我曾经朝夕相处的一切有了感情,离别之际,心中充满了感激与不舍。共2页,当前第1页1

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无论是理论上的知识,还是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这些知识都让我受益非浅。我认识到在学校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多听多看。同时要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有信心。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

这一次实习的收获是如此之大,令我有点接受不了,我以为我的实习只是走过场的呢,没想到收获这么大,我为之前没有去实习感到后悔了。可是现在去实习也不是很晚,至少我刚到了实习的收获之大和实习的乐趣。

我在这里也建议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出去实习,到社会上见识一下,这样才会意识和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改进自己的有了明确的方向了。

第7篇:非遗红色文化范文

关键词: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00-2

0 引言

视觉传播指通过影像符号、形态和行为达到一定目的信息传播,包括广告、海报、现场环境、印刷物插图、电影、电视、网络视频、摄影、形象设计、体育运动的视觉表演等。

大理州特有的文化生态滋养着极其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技艺、医药、历法、礼仪、节庆、体育、游艺等。传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俱来的内在属性,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下去的必然要求。

1 大理白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传播

在影视传播方面,中央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云龙吹吹腔活动情况,并拍摄了南涧跳菜宣传片,大理电视台《大理讲坛》《大本曲》《身边》等栏目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内容来策划。这是值得提倡的,因为以电视为代表的视觉媒介的优势是视听兼备,图声并茂,生动、形象、逼真、感染力强;视觉欣赏符合不同社会群体的信息接收习惯,超越空间距离,传播的即时效果明显。

在音像出版方面,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五十周年之际,出版了《影像大理――大理优秀电视节目荟萃》,其中收录了《艺苑风景线・走进大理三月街》《开心辞典》节目――来自全国东南西北中不同城市的五朵金花,在苍山洱海间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竞赛。这些节目都为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发挥了作用。

近年来颇有影响力的传播方式还有2009年9月“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大型影像工程,其目的是了解白族群众的生活现状,也为了弘扬大理的历史、民族文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共拍摄了15011 个白族村落的照片3万多张,收集整理有关文字资料30万字,出版了文配图作品《中国白族村落》《中国白族群像》,生动地展示了各地白族村落的人物群像、他们的生产生活的真实瞬间、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迷人的民族风情。

不过,这些内容被整合进了对大理文化的统一介绍的结构中,没有单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专门宣传,就不能突出其地位和价值,就容易淹没在大理文化的宏观背景中。

2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艺传播

经过几年的发展,文化产业培植初见成效,培育了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大理古玩城建成投入使用,大型实景演出《希夷之大理》登台亮相,2010年在天津召开的文化部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授牌大会上,大理州以大型歌舞《蝴蝶之梦》为主营业务的大理风花雪月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是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

多年来,白剧艺术精品创作在全国戏剧舞台出彩夺目,从《红色三弦》到《望夫云》《阿盖公主》到近年创作的《情暖苍山》《白洁圣妃》《洱海花》《乡村医生》等一系列精品剧目获梅花奖、群星奖、山花奖等国家级奖项50个,省级奖200余个。文艺团体坚持送戏下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农村文艺队伍广泛开展活动,极大地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群众文化。[1]

3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展传播

会展是组织通过运用各种传播媒介,以直观物品陈列来展现组织成果、风貌、专利、产品的一种有组织的集中展示活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触觉信息、嗅觉信息、味觉

信息等,可以使参展者深受感染,发挥整合传播的力量。其特点是传播方与接收方直接接触,使其更具有直观真实性。[2]

大理国际会展中心、大理国际会议中心、大理州体育馆、大理州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会展场馆具备一定规模。政府高度重视节庆文化展览,专门设立节庆文化活动领导管理机构。目前大理州会展业在三月街节庆、茶花兰花博览会、开海节等地方民族文化展览方面取得了学界、社会的认知和认可。

历年提出的“生态・人文,盛世・和谐”“以生态文明为本,以历史文化为魂”“大理――摄影天堂、创意之都、精神家园、旅游胜地”“影像看世界,典藏看大理”等主题和理念,吸引了国内外很多顶级一线摄影画廊前来参展,并进行典藏交易和摄影作品集交换活动。活动丰富,除了摄影讲座、媒体培训、手机摄影大赛等活动外,最值得一提的是《绕三灵・本主祭》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地道云南杯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赛”,一些以大理白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及主题的作品参展并获奖,配合大理洱海开海节开幕系列活动,展示了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震撼力,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了大理丰富的人文摄影素材,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在活动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大理、聚焦大理、宣传大理,其影响范围之广和影响力量之大不言而喻,无疑会为传播大理白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巨大作用。

4 文化空间的传播作用

大理州坚持打造“南诏古都、文献名邦、妙香佛国、风花雪月、洱海渔歌、创意之都、精神家园”等系列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确立了“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的旅游二次创业总体思路,为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加强节庆文化建设,办好三月街民族节、洱海开海节、中国漾滇核桃节、大理国际影会、南诏文化节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演艺活动、会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作用,不只是因为它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重要平台,还因为这些展示活动创造的空间带给观众的独特体验。展区特点鲜明突出,既符合国际化影展的布展要求,同时也突出了大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也是文化空间的一种。其传播功能显而易见。2012年12月30日,位于大理市古城玉洱路“蒋公祠”内的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正式开馆,标志着云南省有了第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并成为新的旅游景区,给本地人和游客增加了一个了解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窗口。

“蒋公祠”是大理古城内保存最完好、最具白族建筑艺术代表性的清代祠堂建筑群。博物馆以大理州境内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及传承人展示为主题,以生态博物馆建设理念为指导,集展览、收藏、研究、文化体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工艺品展销为一体,共收集了535件非遗展品。博物馆设有5个固定陈列厅,展示了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作品,同时还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演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和大理土特产展销区,以挖掘、保护、传承、弘扬为宗旨,通过展板介绍、图片介绍、实物、雕塑、影像、活态展演及互动等多种方式,生动、逼真地展示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传承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基地,为海内外游客了解大理开启了窗口。

参 考 文 献

第8篇:非遗红色文化范文

检察信息网站一般都会采用红色或者是橙色作为网页的主色调,红色是一种充满激情并且是情感特别强烈的色调,其内涵既可以是勇气与热情也可以是力量与自信,它与传统用色中的蓝色、青色等中性色调相比,会给人截然不同的强烈感觉。信息网站可以大量使用红色,并可以使用红色醒目标题的独特设计,会让红色的力量与占主导作用的大标题产生共鸣,从而使红色所代表的信心隐约可见,网站所体现出的自信在其主题上也必然显露无遗。使用红色最佳的方式就是浓墨重彩地渲染,辅助色调即便要使用,也要尽量避免冲淡红色的设计效果,设计者不要担心大量使用红色会破坏网站的色调的平衡状态,相反,特别醒目的红色网站元素必将充分反映出网站的信念与权威。橙色也是一种比较强烈的色调,虽不如红色那么鲜明和醒目,而且由于其灵活性,缺乏创新的使用很容易让橙色的应用落入俗套,但应用它绝对极具挑战性。检察网站的设计者一旦要考虑使用橙色作为网站的主色调,可以参照红色调的布置方式,并应该在保证一定的专业性、严肃性和趣味性的同时,营造出一种友好和时尚的氛围。当然,也并非一定要使用红色这种积极、亮眼的色调来作为检察信息网站的主色调,这样也不利于区分各检察机关信息网站的独特个性。相反的,在强调激扬共性的同时,也可以使用与两色截然相反的淡色调来彰显自己的个性。淡色调不像亮色那样主动、耀眼,它比较内敛、精妙。能够让网站呈现冷静的姿态,使人感觉典雅、轻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表示中性色调的淡青色与淡蓝色,以及它们与白色的混搭将是这种色调的代表。使用淡色调可以很容易地突出某个主题,或者网页的某个部分,即网页中区别于淡色调的饱和色调将会很快吸引住浏览者的眼球,这是这一风格的重要特点。而且,淡色调特别容易营造一种高雅、朴素的气氛,特别容易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检察信息网站如果很好地使用了淡色作为主色调,浏览者甚至可以透过网页的淡色调了解到检察机关谦逊、朴实的一面,打破了那种高高在上的不良形象,从而能使网站更好地贴近民众。一般情况下,不考虑采用黑色和灰色作为检察信息网站的主色调,尽管黑色也是力量感较强的颜色,它的视觉冲击力也几乎和红色一样强大,由于它所代表的内涵包含邪恶、悲伤、叛逆等负面信息,大面积地使用黑色甚至会造就压抑恐怖的氛围。因此,笔者不建议使用黑色作为代表正义、激扬的检察网站的主色调。此外,灰色、黑色与白色、灰色与白色搭配也不建议作为主色调使用,它们在渲染现代设计和科学技术的情形下使用比较合适,但不利于渲染公平正义的氛围。

二、在选定主色调后,辅助色的选择时要注重网站整体色调搭配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在计算机中,颜色由一种称为像素的发光点构成,每个像素点把光的三原色R(红)、G(绿)、B(蓝)按照一定科学原理组合成各种色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RGB颜色模型。一个像素点包含8位(bit)信息量,共可存储28=256个颜色值,其中0是全暗状态,255是全亮状态。网页的安全色彩就是以8位256色为基础,去除在网页浏览器中表现的40种颜色后所剩下的216种颜色。因此,在设计网页配色的同时,为了保证所有在设计时的颜色都能在运行时正常显示,设计者必须使用这216种网页安全色进行配色。另一种常用的色彩计算模型被称为:HSB模型。它采用色度、饱和度和亮度来定义和描述色彩。色度是不同色彩混合后产生的数以万计种颜色;饱和度是色彩的鲜艳程度和它最大可能的鲜艳程度的比值;亮度是色彩的明亮程度。颜色越不饱和,看起来越淡,饱和度为0时表示完全没有颜色。把色度、饱和度和亮度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出任何一种肉眼可见的颜色。要想把各种颜色有效地调和起来,就需要制定一个调色规则,例如,在用同一色系的色彩着色某种网页元素时,可以按照只变换色彩的明度或饱和度,或者维持一定的明度和饱和度,只变换色度方法。使用同样的颜色,变换饱和度差异或明度差异是简单又有效的配色方法。在配色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整体的平衡性。例如,为了强调标题使用与标题色对比强烈的图像或色彩作为标题的背景,用以突显标题。切忌采用单纯色调而没有明暗对比变化,而且最好有中间辅助的色彩进行衬托,这样才可以使色彩达到均衡的效果。网页的色彩不能偏于一方,例如,页面中间如果有大块色域,四周就一定要有小色域进行辅助,这样色彩调配才可以相辅相成,避免整体效果失重。

(1)以红色为主色调的配色方案红色在可视光中的波长是最长的,它使人联想到火与血,使人热情高涨,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是备受瞩目和极度吸引人的颜色。它通常象征着热情、自信、权威等。信息网页的大标题、网页主菜单、各功能菜单、和网页底部的页脚部分可以考虑使用使用红色作为主色调,突出网站的力量主题。红色与少量黄色相搭配,会使其热力强盛,趋于躁动、不安,极富动感和张扬的个性。个别需要突出的板块标题可以使用黄色作为辅助色调,可以很快吸引住浏览者的目光使红色力量得以在黄色区域得以延伸。红色与黑色的搭配在商业设计中被誉为商业成功色,是一种经典的搭配方式。在信息网站中黑色所占的成分主要体现在标题字体颜色,正文字体颜色或是标题装饰性的过度区域上,黑色作为辅助色使用比作为第二主色调使用更符合信息网站的内涵。此外,红黑搭配常被用于较前卫时尚、彰显个性的版块中,信息网站的检察文化专栏、休闲娱乐版块等可以考虑使用这样的配色方式。红色与灰色、褐色等暗色调搭配使用,给人以现代、激进的感觉。网页中心区域可考虑留白,留白部分使用一些灰调的元素,将与标题和页脚的红调形成很好的呼应效果,大方而不失典雅,稳重中带有活波的氛围。

(2)以橙色为主色调的配色方案橙色也是一种激奋的色彩,具有轻快,欢欣,热烈,温馨,时尚等效果。运用得当,信息网站会带给人一种清新时髦的感觉。背景以白色为主色调,采用橙色的大标题,各板块的橙色小标题,一两个橙色的较少范围的装饰性边框以及橙色的网站标识,个别需要突显的橙色文本内容加上个别橙色为主色调的标志图片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配色方案,在这个方案里,其他大面积的文本可以采用深灰色或者深褐色的颜色,点睛之处采用有分量的小面幅黑色背景的图片可以让网站营造出一种友好而又专业的氛围,网站既可以体现出严肃性又不至于让人感觉到强势。在这里关键要把握运用橙色应适量的问题,虽然橙色在这个方案里作为主色调来使用,但实际上应该给人一种它不是主角的感觉,没有大块的橙色,只有遍布页面的,贯穿整个页面的整体感觉。如此才不至于让橙色的主色调设计落入俗套。另外一个极端的选择则正好跟上述方案相反,背景可以使用浅黄绿色,页面大标题和各板块背景均采用橙色,页面主菜单和个别需要突显的文本采用褐色或者枣红色,其他文本采用深灰色、浅灰色,再配上橙色为主色调的网站标识以及醒目的橙色调的图片也将是不俗的选择。在这里,留白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使用空心的字体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以淡色为主色调的配色方案淡色可以有效解除眼睛疲劳,达到缓和紧张、释放压力的效果,有很强的中立性,给人安静祥和的感觉,并让人感到新鲜,给人希望、明朗的感觉,也给人清新和活力。使用淡色的一个很大优势在于,可以很容易地突显网页的某个部分。也就是说,只需要在页面上加入一点全饱和色,就会使这个元素立即突显出来。但这样的元素也不宜太多,否则会起到喧宾夺主的不良效果,势必会破坏原有色调的和谐,并会消弱其他元素的显现程度。合理地使用淡色调同样也会取得时尚的效果,对于有丰富的设计细节的网页这样的色调选择绝对是最佳方案。网页中各种标识和图标都会很显眼,亮点突出,且不会使人厌烦。一个普遍的设计方案是背景采用淡色调,可以是淡青色或是淡蓝色,标题部分可以做得简单一些,可以由一些浅色调的图片和文字组成,主菜单和各板块标题最好使用深灰色或者其他淡色调,大面积的文本也应当采用淡色调,至此,其他要重点勾画的元素,就可以尽情使用饱和色,或者背景为透明或是淡色的图片,但要注意的是,饱和色的种类不宜太多,否则会破坏色调整体的和谐性,页面会变得花俏而不严肃。这样的设计在信息网站中,会营造一种平易近人的氛围,典雅不失庄重,大量图片、标识的使用会起到丰富页面的效果,整体和谐,重点突出,且使人放松,容易让浏览者增加对页面的访问机会。

三、网站配色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1)色彩要能够帮助浏览者使用网页元素。使用色彩来区分版块可以使浏览者很容易地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把主菜单改成不同色块的按钮也会有效地诱导浏览者进行选择。

(2)色彩的运用要注意集中浏览者的注意力。设计者要利用色彩将浏览者牢牢吸引住,即使网页上使用了很多种颜色,设计者仍旧可以采用一个与众不同的颜色将浏览者的目光吸引到某个元素上去。

(3)通过色彩来提高浏览者的体验或让其产生共鸣。色彩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例如线绿色可以起到镇定的效果,粉红色可以增加人的食欲等等。要使网站面向国际,了解色彩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4)注意色彩的稳定性。要注意网站的主体颜色不要经常改变,改变最多体现在设计风格、动画方式上。网站的色彩应该是稳定的、持续不变的。

(5)色彩的数量要少而精。一个成功的网站,尽管它的元素很多,但颜色数量是有严格控制的,设计者不要试图将所有颜色都用到,网页配色应尽量控制在三至五种色彩。

(6)背景色和前景色要有对比。尽量不要用花纹繁复的图案作背景,而且背景色与前景色尽量采用对比色,以便突出主要的文字内容,让浏览者阅读时不至于感到费劲。检察信息网站属于政务网,内部网络面向的都是检察系统的广大干警,他们普遍文化素质较高,具备一定的审美观,网页设计者在选择配色系统时应尽可能地采用符合他们审美倾向的色彩,以达到共鸣的效果。而检察外部网站面向的将是未知的广大社会大众,他们普遍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和年龄差异,网站更多地需要向外传递庄严稳重、公正公开等反应国家机关威严肃穆的信息,因此设计者在进行网页配色时必须要更多地考虑色彩能够烘托出相应的氛围。同时,设计者还要考虑当前流行色的发展趋势,努力将新的色彩观念应用到自己的网页设计中去。因为流行色是人们对色彩的偏好和追求时髦的心理表现,受时间性和季节性的影响,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色彩的选择和情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审美特征。只有这样才会使设计出的网页作品富有朝气,充满人气,从而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

四、总结

第9篇:非遗红色文化范文

[关键词] 桂林;旅游资源;社会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B

旅游在发展地方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形成共识,但在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也十分重要。因而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不应忽视,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和依托。桂林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称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也应该在发挥旅游提升国民生活质量和精神追求作用方面,推动和谐社会方面有良好的影响,因而对桂林旅游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的开发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

旅游功能是旅游活动或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长期以来学界对旅游的经济功能研究颇多,而旅游活动除了经济功能之外,还有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会教育功能。旅游从本质上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系统,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旅游客体的能动活动,为实现自身某种需要而作的非定居的旅行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旅游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具有文化性,在跨文化活动中,旅游在打开人们的视野、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身体健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而这些都体现了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包含的内容日益丰富,涉及的范围广泛,主要体现在旅游德育、旅游智育、旅游体育、旅游美育、旅游环境教育等方面。

1.旅游德育主要是通过旅游休闲活动,通过观赏风景让游客愉悦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完成社会教育的德育教育。公民旅游文明得到提升,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旅游活动的参与性特点,能潜移默化的达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因而德育功能是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旅游智育主要体现在通过旅游活动,旅游者可以认识各种知识,如历史文化知识、民族风情、风物特产、农业生产知识、工业流程知识、科技知识等等,增强旅游者的见识,增强旅游者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各种能力。智育功能是旅游的教育功能的基础和核心。

3.旅游体育是通过旅游活动达到锻炼身体和意志,增强旅游者的体质、缓解身心压力,实现自我满足,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旅游在这些方面积极发挥着社会体育的功能。

4.旅游美育是通过旅游活动进行的审美教育,也就是在旅游进程中产生、完成的美感教育。其目的、任务是培养、提高旅游主体——旅游者对现实世界(自然的;社会的)和艺术世界的美的感知、鉴赏、创造,陶冶人格修养,丰富生活趣味,促进身心健康,升华道德情操。由于旅游资源一般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所以,人们每将旅游客体分为自然与人文两大类别。对旅游主体进行美育的基础,是旅游客体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与人文美。旅游者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获取丰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印象和情感记忆。

5.旅游环境教育是社会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旅游资源为载体,对旅游者和民众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一种方式,通过旅游活动以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为增进人们的环境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培养环境保护能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依托旅游环境教育的保障作用。

二、桂林旅游资源概况

“桂林山水甲天下”古已闻名,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桂林一直是我国旅游的缩影,是国内较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据《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对桂林旅游资源的调查统计,桂林旅游资源类型有低温景观类231处、生物景观类112处,水文景观类78处,历史遗产364处,现代人文与抽象人文景观类164处,旅游服务景观类150处。其中名山、奇石、洞穴是桂林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主体,如象鼻山、骆驼峰、芦笛岩;风景河段是桂林山水的主导型资源,如漓江、两江四湖;生物景观是桂林山水旅游资源的生态屏障,具有生态、科考的旅游意义,如活化石银杉、银杏、花坪自然保护区等;历史遗产类景观也是桂林旅游资源的重头戏,如灵渠、靖江王城等。另外桂林的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出现了一大批乡村旅游与南方民族风情结合的旅游产品,还有大型实景表演剧《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等文化旅游项目。按照国标的《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所规定的条款进行调查统计和分类,桂林的旅游资源共有8个主类资源,占全国标准数目的100%,涉及30个亚类资源,占全部31种亚类的96.77%,涵盖主类资源标准的全部类型,丰度相当高,亚类和基本类型丰度相当高,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类型多样。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世界级品牌地位。其中漓江风景区、乐满地、桂林靖江王城跻身国家5A景区,还有大批的4A景区,体现桂林旅游资源质量品级和品牌地位。

丰富的旅游资源使桂林在打造旅游产品时呈现丰富的姿态,在这些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中适当的开发旅游社会教育功能,可以使桂林的旅游更具魅力。

三、桂林旅游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分类

(一)旅游德育

红色旅游资源和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是进行旅游德育的重要基础。桂林有不少红色旅游资源,如桂林兴安有中国工农突破湘江时留下的遗址遗迹:老山界、入矮岭、沿途的标语、洞、楼。另外还有叠彩山的成仁碑、蒋翊武纪念碑、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抗日期间《救亡日报》社旧址和印刷厂旧址、桂北人们武装斗争纪念碑等。结合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整合旅游资源,延长旅游线路,打造融参观教育、修学寻踪、户外体验等内容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让旅游者在瞻仰革命先烈遗迹中激起爱国激情,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接受优秀的革命传统教育。传统品德教育也可以在旅游活动利用旅游资源中进行,如桂林伏波山还珠洞的还珠故事就是桂林本土的品德教育,和中国传统的路不拾遗的美德一脉相承。

(二)旅游智育

桂林的喀斯特地貌使桂林不仅具有山水甲天下的美景,也使它成为天然的地质科学教育基地,分布在桂林的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试点和自然遗迹共八处。峰林、峰丛、石林地貌的漓江两岸风光,红色沙砾岩、砂岩构成的丹霞地貌的资江两岸风光,无山不洞,无洞不奇的七星岩、芦笛岩、银子岩、莲花洞等都是进行地质科学知识教育的好场所。桂林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物昌盛之地,是我国最早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物古迹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少。古人类遗址的甑皮岩、宝积岩遗址是游客了解南方古人类的起源发展变迁的窗口。兴安灵渠使人们了解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建造智慧。古南门、东镇门、明藩王府、靖江王陵向旅游者展示桂林古代的辉煌历史。另外桂林地处广西北部,颇具岭南少数民族风情,桂林龙脊的壮族、红瑶、龙胜的侗族的少数民族民俗旅游可以开拓旅游者的视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智慧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认识。这些旅游资源对旅游者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教育意义。

(三)旅游体育

桂林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适合体育旅游,如攀岩、徒步、溯溪、速降、溜索、漂流、越野挑战、野外跑步、野外定向、自行车越野等多种户外运动门类,桂林均有条件开展。桂林的气候条件、海拔高度、生态环境也非常适合开展户外运动,与高海拔区相比,在桂林进行户外运动更具健康性和安全性,加上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人文资源,在运动的同时,还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因而桂林被公认为是户外运动的天堂,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打造旅游产品中就有打造户外运动旅游,依托漓江、资江、资源、阳朔、兴安、灌阳等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谋划桂林国际自行车大赛等体育赛事,加快发展漂流、攀岩、登山、外拓展等户外运动。体育旅游资源具有参与性与挑战性,体育活动的参与可使旅游者在同一旅游地获得不同的感受。体育的挑战性能激发人们向上的精神,满足旅游者追求战胜困难和展示自我的心理享受。人们在享用体育旅游资源过程中可进行健身锻炼、休闲娱乐、猎奇探险。

(四)旅游美育

对旅游主体进行美育的基础,是旅游客体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与人文美,产生美育作用的自然美是五彩缤纷的。桂林的自然旅游资源中包含形象美、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嗅觉美。在旅游审美中,桂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秀美山水;象鼻山、骆驼山等奇峰怪石的奇美形态;烟雨漓江的朦胧美、八月桂花飘香的幽美,将美的形式丰富的呈现在旅游者面前,吸引感染着旅游者。桂林漓江的流水、浮云、飘烟、飞鸟、游鱼、水牛形成了田园景观的动态美。产生旅游美育作用的人文美,有文物古迹之美、建筑景观之美、园林艺术之美、民俗风情之美、饮食之美、文学艺术与工艺美术之美。桂林有丰富文物古迹,如桂海碑林展示了古代书法之美、靖江王城和靖江王陵展示了古代建筑景观美、桂林世界名桥博览园展示了现代建筑美、雁山园展示了岭南园林之美、龙脊壮寨展示了民俗风情之美、愚自乐园展示了艺术美、桂林米粉展示了饮食之美等等。旅游美育就是凭借上述自然美、人文美来完成的,通过旅游进程中所经历的自然美、人文美来培养、提高旅游者的审美。

(五)旅游环境教育

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中提到努力把桂林建设成生态旅游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际生态城市最佳实践区。环境质量是桂林旅游的生命线,桂林一直以来都重视桂林漓江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处理问题,桂林市也不断的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2000年以来,结合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造,巨资建设了“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工程,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优化了桂林市中心的环境,另外桂林还划定了多个自然生态保护区,桂林市周围山地分布着一些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如龙胜花坪自然保护区、猫儿山自然保护区、龙胜国家级森林公园、资源国家级森林公园、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海洋山水源林保护区等。这些保护区中有不少国家一类二类保护动物,还有银杉、银杏、古榕、红豆杉、杜鹃等稀有物种。桂林目前正在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对环境的保护,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视。桂林的生态旅游资源本身就具有环境教育功能。通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让他们更真切的感受到优良的环境和优美的风景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生态之美、人与自然的融合的同时,进行旅游环境的教育。桂林的古东瀑布景区是个环保基地,游客可以在景区内欣赏原生态的森林、溪瀑、享受清新的空气,沐浴森林天然氧吧,并通过参与性的项目让游客在不经意间与自然进行默契的交流,潜移默化的完成了旅游环境教育。

四、小结

旅游资源功能的开发多以观光、娱乐、运动、修疗养等为主,对旅游的教育功能不够重视。以教育功能理论为视角,开发旅游的教育功能,其基本要求就是丰富旅游资源教育功能,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提供具有教育功能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的综合效益。桂林以山水美景闻名于世,其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异常丰富,具有世界知名度。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明确提出要使桂林成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引领作用。旅游社会教育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桂林在旅游社会教育方面也应创新领先,通过探讨桂林旅游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帮助开发出具有社会教育功能的旅游产品,为实施桂林“品质旅游”战略,打造旅游精品和旅游品牌提供保障,实现桂林旅游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树立桂林文明旅游典范。

[参 考 文 献]

[1]邱德玉.中国旅游为好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