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婴幼儿;肺功能检查;分析
小儿呼吸道疾病占儿科疾病的第一位,肺功能对评价呼吸道疾病的严重程度有较高的价值[1]。传统肺功能测试需要受试者做特殊的呼吸动作,而潮气呼吸只需平静呼吸,故适用于不能配合的小年龄儿童,本文报告的1800例均在睡眠状态下测试的潮气呼吸。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小儿肺功能监测1800例,都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婴幼儿,其中男孩1120例(62.2%),女孩680例(37.8%),年龄最小的28天,最大4岁,平均年龄1.7岁。临床诊断:哮喘168例(9.4%),毛细支气管炎423例(23.5%),喘息性支气管炎430例(23.8%),肺炎429例(23.8%),慢性咳嗽198例(11%),喉炎100例(5.6%),其他52例(2.9%)。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我科采用德国JEAGER 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 paed肺功能仪进行测定,每次开机测试前做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容量的校正,常规记录姓名、住院号、测试号、出生年月日、性别、身高、体重,放松衣服,先用10%水合氯醛口服镇静,以0.5~0.75ML/KG给药,鼻腔滴入呋麻滴鼻液防鼻塞,安静睡眠后开始操作(部分可自然睡眠,新生儿可待其自然睡眠),小儿仰卧,使呼吸道畅通,用面罩罩住口鼻,用食指和中指压住两侧鼻翼,不能漏气。一般每人均测试5次,每次记录15~20次潮气呼吸,5次间差异在5~10%,最后由电脑自动取最佳值,也就是取平均值。
1.2.2 检测指标
测定潮气呼吸状态下的流速-容积曲线及其衍生参数包括肺的容量,气体流速,阻力等等。主要参数包括MV(每分通气量),VT (潮气量),RR(呼吸频率),Ti (吸气时间),Te(呼气时间),Ti/Te(吸呼比),TPTEF(达到呼气峰流速的时间),TPTEF/TE(达峰时间比,指达到呼气峰流速的时间与呼气时间之比),VPEF(达到呼气峰流速的容积),VPEF/VE (达峰容积比,指达到呼气峰流速的容积与呼气容积之比),PEF(呼气峰流速),TEF25、50、75(呼出25%、50%、75%潮气容积时的呼气流速),TFVL(流速-容量环)等。
2 结果
2.1 1800例均做了潮气呼吸检查,检出肺功能异常的1528例(84.9%),其中表现潮气量(VT)降低,存在限制性疾病的316例(20.7%);表现达峰时间比(TPTEF/TE)降低,达峰容积比(VPEF/VE)降低,存在阻塞性病变的855例(56%);同时表现潮气量(VT)降低,达峰时间比(TPTEF/TE)降低,达峰容积比(VPEF/VE)降低,存在混合性病变的148例(9.7%);表现吸呼比小于0.67,存在呼气时间延长的120例(7.9%);表现吸呼比大于1,存在吸气时间延长的89例(5.7%)。126例患儿进行了支气管舒张试验,126例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68例(54%);阴性58例(46%)。
2.2 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者272例(15.1%)),此类患儿多为哮喘缓解期或处于疾病恢复期。
3 讨论
德国JEAGER 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 paed肺功能仪对小儿肺功能检查具有无痛、无创的优点,本组大量小儿肺功能检查研究发现起具有数字化、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对病情严重、不能合作的婴幼儿均可再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为临床定量研究肺功能提供了客观依据。肺功能检查可以明确气道是否有阻塞,阻塞的位置以及严重程度。潮气呼吸肺功能参数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作为反映小气道阻塞的指标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肯定。TPTEF/TE是反映气道阻塞的最主要指标,其与气道传导性有关。有气道阻塞的低气道传导性患儿,TPTEF/TE下降,阻塞越重,比值越低。VPEF/VE也是反映气道阻塞的另一个主要指标,其变化基本与TPTEF/TE同步,在阻塞性患儿,其比值下降。阻塞越重,比值越低。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除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吸气时间呼气时间比值、气道流速等的变化以外,TPTEF/TE, VPEF/VE是其中最为敏感的2个指标,阻塞月重,变化越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结果是诊断哮喘的重要依据,说明缩窄的气道具有可舒张性,且对所用药物敏感,对于临床用药筛选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应用德国JEAGER 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 paed肺功能仪,可定量分析小儿肺功能状况,其结果于临床症状及胸部X线表现相平行,有助于客观评价呼吸系统疾病对肺功能的影响,对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了解治疗效果及预后均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John K,pfaff MD,Wayne J,et al.Pulmonary funct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J].RespiratoryMedicine.Pediatr Clin North Am ,1994,41(2):401-423.
【关键词】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136 cases of infantile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LIANG Yan-xia, WU Shao-dong.Maternity&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ZhuHai;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t University, ZhuHai,51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cytomegalovirus (CMV) infection in infants.Methods The date of 136 cases of infantile cytomegalovirus were reviewed.Results 136 cases of infants with CMV infection, pneumonia 86 cases accounted for 63.2%, hepatitis 22 cases accounted for 16.2% in our hospital.Conclusion Infants with CMV infection to pneumonia, hepatitis, early detection is helpful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Infant;Cytomegalovirus;Clinical analysis
CMV属疱疹病毒类,为双链线状DNA病毒,具有潜伏-活动的生物学特征,CMV 侵入人体后长期存在,可在人体细胞内引起病理损害。对婴幼儿的感染,以肺炎、肝炎为主。现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136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36例巨细胞病毒抗体(IgM)阳性的婴幼儿。其中男94例,女42例。年龄0~4岁,其中0~3个月114例,3~6个月15例,6个月至4岁7例。肺炎86例占63.2%,肝炎22例占16.2%;WBC升高68例占50%,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127例占93.4%,AST升高66例占48.5%。
1.2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CMV(IgM)。
2 讨论
CMV 感染在我国广泛流行,人是CMV的唯一宿主,其中以妊娠期妇女为甚,大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孕妇血清抗CMV-IgG 阳性率高达94.7%~96.3%,孕期血清抗CMV-IgM 阳性率约3.1%~13.4%,垂直传播率30%~50%[1]。
CMV是广泛感染人类的重要病原之一,母婴传播是婴幼儿CMV感染的主要途径,另有部分为水平传播。CMV属疱疹病毒科,主要使免疫损害和免疫低下人群致病[2]。特别是新生儿和小婴儿,可引起严重的活动性感染,包括间质性肺炎、肝炎、神经系统及全身多脏器感染,肺为婴幼儿CMV最易感染的器官之一。本组资料中136例患儿中,肺炎86例占63.2%,肝炎22例占16.2%,这与文献相一致[3]。CMV肺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从发病年龄看,以
婴幼儿CMV感染临床表现与感染途径和年龄有关,胎儿期感染多为先天性感染,可累及多脏器、多系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致流产、致畸,甚至死胎,活产儿发病早,临床症状重,预后也差;围生期感染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也可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呕吐、黄疽、发热、肝脾肿大等;获得性感染多累及单一脏器,其临床症状也轻,甚至表现为无症状性感染,预后良好[5]。临床上,CMV患儿可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酷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外周血涂片可见较多异型淋巴细胞。AST可做为较敏感的CMV活动性感染及近期感染的指标,并有胆红素伴随升高。
大部分CMV感染为无症状感染,CMV感染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①保护受损的脏器。②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为CMV感染的首选药物。近期婴幼儿CMV感染发病率越来越高,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关注,提高对CMV感染的认识。
参 考 文 献
[1] 阎凤亭,李芬.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8,9(4):161-164.
[2] Sever JL D. Pediatric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s. Clin Appl Immunol Rev,2002,3:47-59.
[3] 潘家华,陈名武,陈兰举,等.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31例临床及治疗观察.中国微生态杂志,2003,15(5):293-294.
[关键词]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因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a)-019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recurren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Qilu Etri-chemical Central Hospital from June 2010 to June 2012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Underlying illnesses were identified in 206 children (41.2%),including congenital or acquaired anatomic anomalies of respiratory system 50 cases (10.0%),asthma 40 cases (8.0%),respiratory tract aspiration 10 cases (2.0%),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16 cases (3.2%),immunodeficiency disorder 30 cases (6.0%),trace element deficiency 60 cases (12.0%),mycoplasma pneumoniae 125 cases (25.0%).Conclusion Most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have an underlying disease,the most common one is congenital or acquaired anatomic anomalies of respiratory system,followed by asthma,respiratory tract aspiration,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 immunodeficiency disorder; Microbial infection is closely correlated to Mycoplasma pnemonia infection and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Some children are related with trace element deficiency,common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Key words] Recurren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Children;Causes
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复杂多样,因人而已,有的病例可能有数种病因同时存在。患儿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多与其上呼吸道免疫屏障受损及生活环境不良刺激有关;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则与患儿存在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缺陷、微量元素缺乏及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对500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本院儿内科的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00例,均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判断标准[1],其中反复支气管炎365例,反复肺炎125例,支气管肺炎115例,反复同一部位肺炎10例。男286例,女214例,男女之比为1.34∶1。其中6个月~3岁298例(59.6%),~6岁127例(25.4%),~14岁75例(15.0%)。所有患儿每次肺炎的诊断均经X线胸片证实。
1.2 方法
对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住院患儿进行血常规检查,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检测;微量元素及免疫功能检查。据患儿病史、症状及体征考虑有基础疾病者进一步给予肺功能、X线胸片、胸部CT、心脏彩超、纤维支气管镜、消化道造影等检查。根据各项检查及病因分析结果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2 结果
2.1 基础疾病
500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206例(41.2%)存在基础疾病(表1),其中先天性或获得性呼吸系统解剖异常50例(肺炎后支气管扩张8例);哮喘40例(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8例);呼吸道吸入10例(支气管异物3例);先天性心脏病16例,包括室间隔缺损9例,房间隔缺损6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免疫缺陷病30例;支原体感染125例;微量元素缺乏60例。
2.2 实验室检测结果
2.2.1 血微量元素检测 微量元素缺乏60例(12.0%),3岁以内45例(9.0%),3岁以上15例(3.0%)。其中锌元素缺乏26例,铁元素缺乏14例,钙元素缺乏20例,钙、锌元素同时缺乏10例,锌、铁元素同时缺乏15例,其他微量元素均在正常范围。
2.2.2 免疫功能检查 免疫功能缺陷30例(6.0%),3岁以内23例(4.6%),3岁以上7例(1.4%)。其中体液免疫缺陷19例,IgG低于正常值10例,IgA低于正常7例,IgM低于正常2例,两种以上免疫球蛋白缺乏6例;细胞免疫缺陷11例,表现为CD4,CD4/CD8均偏低。
2.2.3 病原微生物检测 500例患儿中345例病原学检测阳性(69.0%),单纯病毒感染75例(15.0%),单纯细菌感染60例(12.0%),单纯支原体感染125例(25.0%),混合感染85例(17.0%)。其中病毒感染患儿多见于3岁以下,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年长儿为主。
3 讨论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病因复杂多样,因人而已,有的患儿可能有数种病因同时存在。本研究结果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患儿存在基础疾病,包括呼吸系统及心脏先天畸形,免疫功能缺陷及微量营养素的缺乏等,年长儿多与过敏因素及微生物感染等有关。
3.1 先天畸形
呼吸系统畸形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呼吸系统解剖异常,其中气管、支气管软化是婴幼儿时期气道发育异常的首要原因[2],本组3岁以下患儿有17例,获得性呼吸系统解剖异常主要为肺炎后支气管扩张,多见于年长儿。呼吸系统畸形患儿由于气道或肺局部分泌物引流障碍或感染难以清除而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心脏的先天畸形主要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本组患儿有16例,这些患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由于体循环血流量减少,而肺循环长期淤血,换气功能障碍增加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3]或由于扩大的房室压迫气管,引起肺段分泌物排除受损等。
3.2 免疫功能低下
研究表明,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有一部分存在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常伴血清IgA、IgM、IgG减少和CD4淋巴细胞降低、CD4/CD8比值降低,导致呼吸道反复感染[4]。本组患儿有30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这部分患儿存在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生。
3.3 吸入因素
吸入因素为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常见原因之一,小婴儿多见于胃食道反流,本组患儿有8例,可能与吸入的食物或酸性刺激导致气道的慢性炎症有关。气道异物多见于年长儿,有的无明确异物吸入史,延迟诊断或虽诊断及时但异物取不干净,从而导致异物长期滞留于气道,引起继发感染和肉芽增生。
3.4 感染因素
通过对500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学检测,56%患儿获得病原学诊断,主要病原是肺炎支原体125例(25.0%);占首位,多见于年长儿,部分支原体感染患儿,咽部带菌可长达5个月之久[5],故患儿在免疫力下降或治疗不彻底时可反复感染;细菌感染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多见于婴幼儿。国内赵芳兴等[6]报道4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比例高达70%,提示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要重视支原体检查。
3.5 过敏因素
儿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除了与病原菌反复感染有关外,还与气道高反应性和过敏因素密切相关[7],本组患儿有40例有哮喘病史,临床发现,有过敏史、哮喘患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概率要高,表明过敏是引起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比全身使用时对免疫系统抑制作用相对较少,但对鼻咽部的免疫功能仍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8],尤其是吸入激素后不认真用清水漱口,可导致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发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3.6 营养因素
人体内微量营养素缺乏是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组微量元素缺乏患儿60例,且多为3岁以下的婴幼儿。有研究表明锌缺乏可使小儿呼吸道上皮细胞发生营养不良性萎缩,导致呼吸道免疫球蛋白合成受阻;铁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分化及其完善亦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且参与分泌性IgA等免疫球蛋白合成,分泌性IgA是局部免疫的重要因素[9],因此缺乏时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钙有增强气管、支气管纤毛运动,提高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使呼吸道清除功能增强,儿童缺乏上述营养素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下降,从而增加对感染的易感性[10],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
总之,对于反复下呼吸道感染,除必须考虑何种致病微生物外,更重要的是认真寻找导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基础病变,婴幼儿要注意排除呼吸道及心脏的先天畸形和各种微量营养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年长儿更应注意过敏因素及气道高反应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与处理原则[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
[2] 江沁泼,刘玺成,江载芳,等.小儿气管支气管软化症临床表现及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5):277.
[3] 马爱琴,赵艳琴,周有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2例病因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4):397-398.
[4] 黎敏.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发病机制[J].医学文选,2002,21(3):389-391.
[5] 袁壮,董宗析,鲁继荣,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
[6] 赵芳兴,马岩.400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及防治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5):2091-2092.
[7] 陈继源,林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进展[J].重庆医学,2005,34(1):139-141.
[8] 陈汶.103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08,37(7):759-760.
[9] 苏素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9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70(15):9-10.
[关键词] 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影像特点;MP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159-02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非典型肺炎的常见原因,儿童在各个时期都有可能感染。因为MP肺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同时实验室技术有限,给MP肺炎的早期诊断带来不便。本文分析我院接诊的62例MP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帮助临床医师对MP肺炎的认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诊治的62例儿童MP肺炎病例,均符合《儿科学》的临床诊断标准[1]。患儿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M,均经ELASA检测,诊断阳性标准:MP-IgM 1:80以上;男女分别为36例、26例,平均年龄5.48岁。
1.2 方法
分析患儿的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和疾病转归等,进行总结归纳。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呼吸系统症状
本研究组患儿呼吸系统症状最为明显,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以干咳为主41例(66.13%),伴咳痰或痰鸣21例(33.87%),伴喘息14例(22.58%);肺部听诊可闻及干音28例(占45.16%),湿音38例(占61.29%),无干湿音6例(占9.68%);渗出性胸膜炎2例(3.22%),见表1。多数患儿伴有程度不同的发热,多数为高热,体温正常7例(11.29%)。
2.2 肺外症状
所有患儿中23例(37.10%)伴有肺外症状,有的伴多个系统肺外症状。消化系统17例(27.42%),症状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伴有肝肿大、脾肿大、肠管积气、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水、转氨酶异常的各2、2、1、1、1、3例。血液系统有8例(12.90%),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血小板升高的各有2、1、5例。心肌损害8例(12.90%)。支原体脑炎1例(1.61%)。泌尿系统出现血尿1例(1.61%)。皮肤黏膜出现红斑或荨麻疹1例(1.61%)。
2.3 实验室结果
血常规:WBC(4.00~10.00)×109/L正常范围42例(67.74%);WBC>10.00×109/L 有16例(25.81%),中性粒细胞偏高较明显,WBC
2.4 胸部影像
62例患儿肺部影像均异常,大片状阴影病变以单侧、右侧、肺下部较多见,41例(66.13%)有单侧肺病变,单侧右肺病变35例(56.45%),其中上叶5例、中叶2例、下叶28例(45.16%);单侧左肺病变6例(9.68%),其中上叶2例、下叶4例。影像特点多变,肺部影像阴影婴幼儿以斑片状为主,学龄前儿童以节段和大片状为主。
2.5 疾病转归
对患儿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静滴红霉素3~5 d,之后口服阿奇霉素3 d,停药4 d继续下一个疗程,疗程2~3周;或静滴阿奇霉素3 d,停药4 d同上口服阿奇霉素,疗程2~3周。有肺外并发症者,给予相应对症及支持治疗,62例患儿均达临床治愈。
3 讨论
在儿童感染性肺炎中,肺炎的病原谱在不断变迁,肺炎支原体已成为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其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小儿肺炎中约占25%,而在学龄儿中有时达50%~75%[2],严重危害着儿童健康。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原之一,除引起肺部病变, 尚可引起消化、血液、心血管、神经、泌尿及皮肤等系统的损害[3,4]。MP感染导致肺外损害可能与免疫介导损伤有关,主要是抑制体液及细胞免疫,MP抗原与人体心、肺、肝、肾、脑和平滑肌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并具有特异性多克隆B细胞作用点,干扰宿主对病原识别,产生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此是MP引起肺外脏器损害的主要原因[5]。MP感染肺外损害的发生率日趋升高,值得关注,有肺外脏器功能损害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程度不一,早期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临床易于延误诊断, 及时对患儿进行MP-IgM检查,有助于及时明确诊断,早期对因治疗,缩短病程[6]。本组资料中所有病例均有咳嗽,以干咳为主,大部分患儿伴不同程度发热,多见高热,肺外损害消化系统最多见,与有关文献[7]报道一致;血液、心血管等系统损害也较多见。干咳、发热伴有肺外脏器功能损害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及时检查MP-IgM辅助诊断,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该病影像改变多种多样,病变总体上以实质浸润、间质浸润为主。大片状阴影病变以单侧肺(66.13%)、右侧肺(56.45%)、右下肺(45.16%)等处较多见为特点,斑片状阴影病变均发生于两中下肺野;学龄前儿童以节段和大片状阴影为主,婴幼儿以斑片状阴影为主,与文献报道一致[8,9]。根据儿童MP肺炎影像学特点,学龄前儿童单侧肺大片状阴影病变,婴幼儿两中下肺野斑片阴影病变,常是临床医师早期诊断MP肺炎的重要线索。因为常规的冷凝集试验在发病后1~3周才达高峰,血清中IgM被检出的最佳时机是在临床发病10 d以后, 因此发病1周内确诊困难。
儿童MP肺炎临床表现和影像改变多种多样,年龄段不同,发病情况也不同,但是儿童MP肺炎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如以干咳为主、高热、学龄前儿童影像单侧肺大片状阴影病变、婴幼儿影像两中下肺野斑片阴影病变等,即可做出初步临床诊断。但当患儿有肺外表现时则病情复杂,临床医师应该结合患儿的年龄、病史、症状、体征、肺部影像特点、特异IgM抗体等综合判断,使患儿能够早期诊断并且及时进行治疗,同时对肺外并发症要注意监测,肺外并发症直接影响本病的预后。
肺炎支原体属细胞外寄生的病原体,是没有细胞壁仅有细胞膜的非典型微生物,蛋白质丰富,故选用干扰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治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仍为首选,疗程2~3 周。一般选用红霉素静脉滴注3~5 d,待临床症状明显控制后,再口服阿奇霉素2~3个疗程,MP肺炎经过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规范治疗,多数都能临床治愈。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 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3-280.
[2] 袁壮,薛辛东. 儿科危重症与疑难病例诊治评述[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6-261.
[3] 庞学问.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21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2 ,27(6):851-852.
[4] 杨春艳. 重症支原体肺炎16例临床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3):252-253.
[5] 吴阳.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临床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552-2553.
[6] 陈晓燕,胡怡萍,母发光.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临床误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7,22(15):2086-2087.
[7] 陈晓颖,万莉雅,董汉权,等. 天津地区2008~2009年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2,27(23):3593-3595.
[8] 李伯菊,刘建国.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3):169 -170.
阿拉尔市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新型城市,美丽的塔里木河环绕着它,每年都吸引了很多的外来务工务商务农人员,而他们子女的保健工作是个缺项,我团就在这座城市中。在师、市领导和团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以促进“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为目标,把他们纳入流动人员子女保健管理范围,并将他们分为>1年为常住儿童管理,
1 流动人员子女卫生保健管理的具体做法
1.1 制定流动人员子女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流动人员子女管理制度,广泛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部分流动人员子女家长文化素质低对儿童保健不是很关心,有的嫌路远不来检查,我们利用各种形式针对性向广大流动人员子女家长进行宣传,从而提高他们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透明度,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健康,以此提高儿童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参与保健的自觉性,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1.2 制定流动人员子女报告制度 各单位卫生员每月向团防疫站儿童保健室报告流动人员子女人口数,以保证流动儿童去向信息畅通,及时发现流动人员子女,使他们及时得到保健并办理《儿童保健》卡、册。另外动员流动人员子女居住地的群众发挥监控作用,主动向本单位卫生员报告。
1.3 扎实开展基础调查,为流动人员子女保健提供依据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我们认真组织调查城区,尤其是抓住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的儿童为重点对象,连队要以季节工、经商、寄居儿童等为重点对象,弄清流动人员子女的底数和类型。
1.4 坚持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我们每月组织由全团各单位卫生员和托幼机构的保健员参加的培训指导和资料管理学习班,授课内容是:小儿“四病”和传染病的防治、意外事故的处理,小儿五官、心理健康、膳食营养及卫生消毒等,通过培训他们既增长了儿童保健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基本操作的技术能力。
1.5 将流动人员子女保健工作与计划免疫有机结合在对流动人员子女实行有计划的免疫接种的同时。按“四、二、一”体检程序进行体检,体检时认真筛选出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定期进行复查,指导治疗直至治愈转为正常儿管理,在体弱儿管理的过程中,做到认真填写表、簿、卡册及病历。每年让他们和常住儿童一样进行一次全面的横断面调查,体检化验,并进行儿童营养体格发育评价,发现潜在的疾病及时治疗。开展儿童常见病防治和碘缺乏病防治,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了儿童的体质。使流动人员子女也能健康成长。
2 效果
通过以上的具体做法,5年来我团的流动人员子女保健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流动人员子女主动参保率大大提高。覆盖率达90.3%。2008年底与2003年底校正基数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体弱儿管理率19.5%上升为30.1%,缺点矫治率45.7%上升为60.2%,预防接种率60.5%上升为90.2%,佝偻病由18.6%下降至7.8%,贫血由25.2%下降至11.5%,肺炎由7.8%下降至2.2%,腹泻由20.6%下降至5.3%。重度营养不良由23.5%下降至3.6%,传染病发病率由5.1%下降至1.6%,婴幼儿死亡率由39.7%下降至22.22%,卫生保健各项指标逐渐上升,小儿“四病”的发病率逐渐下降,不断提高了流动人员子女的健康水平。
3 讨论
3.1 主管部门重视是关键 我团儿童保健工作管理的范围广,领导为给基层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气氛,结合师团连三级保健网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解决基层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高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基层儿童保健工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心肌损害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119-02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是由轮状病毒所导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来进行传播的,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腹泻以及呕吐,同时病程比较短。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由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感染的腹泻患儿不计其数,大约每年有60万患儿死于此病[1]。近几年来,轮状病毒性肠炎不仅引起肠道感染,而且还能够通过胃肠屏障入血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损害,其中心肌损害在逐年上升,一大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都伴随有心肌损害。本文选取2008年11月-2012年1月3年多以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1月-2012年1月3年多以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大便轮状病毒检测为阳性,符合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标准。其中合并心肌损害患儿有248例,占71.68%。其中男患儿148例,女患儿100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75±1.25)岁,病程为1~8 d。平均(4.5±3.5)d。全部病例均经血清学检查,除外溶血、细菌感染所导致心肌损害的疾病,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黄色稀水样便,并且伴随发热。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在入院后进行新鲜粪便的检查,轮状病毒肠炎抗原的检测采用胶体金法,入院次日凌晨,空腹静脉血抽检,检测其心肌酶各项指标以及电解质,所有患儿在入院后24 h内进行心电图的检查,由心电图室的专业人员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1.3 诊断标准
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245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5 IU/L、肌酸激酶(CK)>140 IU/L、谷草转氨酶(AST)>40 IU/L;心律失常:心电图(ST-T)改变,陈发性房早或者是室早。
2 结果
248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增高的患儿有206例,占83.06%;乳酸脱氢酶增高的患儿有198例,占79.84%;其心肌酶谱中LDH、CK-MB、CK以及AST水平平均分别为(650.12±112.34)U/L、(112.25±43.75)U/L、(245.75±78.58)U/L、(86.21±11.36)U/L。心电图改变的患儿有186例,占75.00%;201例患儿表现为低钾血症,占81.05%。
3 讨论
轮状病毒属于呼吸病毒科,最常见的感染者就是婴幼儿,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呕吐、发热以及腹泻,这种现象就导致患儿出现脱水、酸碱失衡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现象,特别是6个月以上到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比较高,好发于秋冬两个季节[2-3],这时期的婴幼儿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差,加上小儿肠道免疫功能发育还不够成熟。
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临床症状出现的1~4 d是收集标本检测轮状病毒的最佳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有时排毒均可持续3周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腹泻持续的时间。据文献[4]调查,一般在感染5 d后可测得血清特异性IgM抗体,2~4周出现IgG抗体,同时咽部分泌物中可测得特异性IgA抗体。
轮状病毒感染早期能够通过胃肠屏障入血从而引起病毒血症,从而造成全身器官的损害,感染合并其他的系统损害疾病的发生率比较高。文献[5]报道,发生率达到85%,其中合并其他系统疾病中,尤以心肌损害最为常见。到目前为止,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的学者认为,造成心肌损害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合并不同程度的脱水状态,心肌供血量不足,导致心肌细胞的水肿甚至是细胞的坏死、低氧、心肌缺血及OFR生成增多,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最终加重心肌细胞的损伤[6]。还有学者认为可能与轮状病毒侵犯心脏损害心肌细胞相关[7]。临床中多以亚临床或者潜在性为主,极少数出现严重的心肌损害。同时,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临床病毒肠炎的发病早期症状就是心肌受损,但心肌缺损的症状不够明显,少数有心电图轻微表现[8-9]。
在临床中,心肌损害的相关检测指标主要根据血清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来进行判断的,其中主要是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由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一种器官特异性强的酶,其同工酶几乎都存在于心肌细胞浆中,心肌以外的组织含量比较低。若患者心肌损害时该指标就会上升较快,其升高往往提示近期心肌有特异性损伤[10]。轮状病毒感染后则主要侵犯幼儿的上部小肠的微绒毛上皮细胞,使其凋亡,加上乳糖不能够被消化及吸收,最终引起腹泻,出现脱水现象。为此,心肌损害早期及灵敏度较高的诊断指标就是心肌酶谱及其同工酶活性[11]。通过八导联同步心电图可精确的反应心室及心房在激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压变化,有利于诊断心肌及传导组织的受损情况。患儿轮状病毒肠炎病情越重,其心电图心律失常的表现也就越明显[12]。当然,在诊断时,需注意,小儿的哭闹可能会影响其心电图的异常,因此,必须结合其临床表现以及心肌酶谱等各项指标,以免出现误诊。
到目前为止,对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案,主要是采取抗病毒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补液等综合治疗,然而早期的补液在一定程度会加重心脏的负荷,对于已经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势必引起心力衰竭的危险。因此,必须尽早的发现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病症。
综上所述,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该及时的做心肌酶以及心电图的检查,及时的发现心肌损害现象,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
参考文献
[1]林惠泉,蔡海明,付思源,等.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5-26.
[2]冯军坛,阮毅燕,黄章琼,等.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高危因素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254-3255.
[3]程建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2):3224.
[4]张凤萍.肌钙蛋白I测定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意义[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1):258.
[5]周海鹰,林爱伟,于华凤,等.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65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514-4515.
[6]黎念.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变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8):582-583,585.
[7]王玲平,肖亚,王秋林,等.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1):80-81.
[8]李秀云,张晴.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27-28.
[9]刘奶花.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z1):62-63.
[10]黄育涛.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疗效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6):2086-2087.
[11]冉建瑜.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害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4):732-733.
1 社区护理管理
1.1 质量管理。由于社区护理具有住地分散、工作独立、面对人群广泛等特点,我院成立三级质控网,主要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负责,每月就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护士仪容仪表等项进行考核打分,对查出的问题给予整改,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讨论提出整改意见。
1.2 人员分配。社区护理是一门独立学科,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比临床护士高,因为社区护理面向的是一特殊群体,须具备高度责任心,故我院要求凡在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均需经自愿报名和组织考核,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能独立解决护理上具体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丰富的感染力及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和一定的交流能力的方能上岗。这就给顺利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和护理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工作的特殊性。社区护理在内容上与医院有很多相同之处,如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外科换药、等等。社区工作是以公共卫生为主,基本医疗为辅,所服务的对象多为慢性病患者和老年病人,他们不但患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等躯体的疾患,心理上也常因久病不愈而产生焦虑、恐惧、失望,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我们要求社区护士对每一位前来就诊者都要以高度的同情心,用热情和蔼的语言开导启发他们,引导他们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同时向他们宣传相关疾病的卫生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指导合理饮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坚持对就诊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建立健康档案,每半年针对本社区的健康状况及人群的需求举办一次社区健康知识讲座,使卫生保健知识逐步在社会普及。为此,我们要求社区护士在完成正常的治疗护理工作外,还必须掌握社会学、护理心理学、公共卫生等相关学科知识。
1.4 实行家庭访视、提供便捷服务。对在我院出院仍需进一步康复的病人由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进行家庭访视。如中风、瘫痪、糖尿病、癌症病人,急性期已过,长期住在医院给家庭成员的生活、工作、经济上带来很大的压力,于是就可以转入社区由社区医护人员上门服务,以减轻压力。具体要求是:各病区根据病人的情况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联系,社区护士应在病人出院前到病房对病人各个方面(家庭环境、居住环境、日常生活等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评诂,探访后护士应进行详细记录和报告,医护商讨后制定护理计划,然后根据医嘱及计划定期上门给予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整个治疗护理过程在病人病历中体现。这一举措的落实,既方便了病人,又拓展了医院的功能,同时增加了医院的社会和经济两个效益。
1.5 实行多元化管理。开展妇幼保健护理,很大比例为妇幼保健护理,实行计划生育后,独生子女在家中尤为宝贵,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及母体安康已成为家庭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此,我们要求社区护士必须定期到居委会了解孕产妇的名单,采用随机或定期方法对社区孕产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指导,如帮助认识孕期的各种危险因素,预防流产、教育孕妇母乳喂养知识,指导各种营养膳食促进母乳分泌,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行为能力测查(婴幼儿精神、吃奶、面食、哭声、呼吸、皮肤、大小便的性质和次数进行日常监察)以便早期发现婴幼儿的健康状况,使之得到及时诊治。同时还要指导婴幼儿如期进行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等等。妇幼保健这项工作工作量大,人的期望值也高,需要我们社区护士去掌握和指导。
2 社区护理管理的方向
由于社区护理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加之社区人群的复杂性,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人文、心理、等学科的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还要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我们在加强社区护士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还特别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用各种渠道开展继续教育,逐步培养综合型的全科护士。首先要求在社区工作的护士必须自学《社区护理》一书,针对工作特点,定期进行业务讲课。选送社区护士外出学习、培训、参观。同时对家庭访视中人际交流技巧,社区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及护理对策等方面进行护理技术指导。同时还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以人为本”的服务过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服务精神,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交流技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社区健康的需求。
3 管理的方法
3.1 健全社区护理的组织管理系统,加大对社区护理的资源投入。借鉴国内外经验,由政府资助建立社区护理组织,社区护士只提供服务而不谋盈利。社区护士是独立自主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护理服务,因此要经常选派护士出外进修学习。
3.2 建立社区卫生中心信息网络,改善社区护理环境。由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医院成立专门的社区护理培训中心。与社区医疗机构联合,负责培训基层社区护理人才。对患者家属举办家庭护理知识学习班,培养家庭护理员,形成一支由医院护士――社区护理员――家庭护理员组成的综合护理队伍,共同做好社区护理工作。建立社区护理专门病案,对辖区居民进行卫生知识、家庭护理知识及技能宣教。各社区护理中心不断改进和推行社区护理工作,同时加大人力、财力及物力的投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施,充分发挥社区卫生中心的作用,以解决社区护理环境不良的问题。
排名前十的婴儿奶粉推荐
Top1:官方美赞臣蓝臻3段婴幼儿奶粉
这款奶粉是有很显著的提升保护力,有着臻稀的超级营养,含有乳铁蛋白,益生元等,可以建立自身的保护力系统,有助于呼吸系统以及肠道的健康。
Top2:喜宝HiPP婴儿奶粉3段
喜宝婴儿奶提取天然牛乳,天然珍贵,口味清淡,全阶段乳糖,提高成长的能量,采用均衡营养配方,自然均衡,只使用经科学验证的配料成分,富含维生素A、C、D和多种矿物质,全面营养,助理健康成长。
Top3:伊利金领冠3段1-3岁婴幼儿奶粉
伊利金领冠奶粉专注中国宝宝营养研究,只为好吸收,富含喂养儿体内重要的益生菌,宝宝肚肚舒畅,双重益生元赶跑坏菌,呵护宝宝肠道,科学双益组合,源自新西兰的纯净品质,自然纯净孕育原生优质蛋白。
Top4:佳贝艾特1段奶粉
佳贝艾特奶粉从牧场到灌装,原罐直达中国,绝无二次分装,全程追溯,严格遵守欧盟、荷兰、中国三重标准,200余次质量检测,全面保证质量,亲和吸收力,羊奶营养好吸收。
Top5:美素佳儿幼儿配方奶粉3段
美素佳儿幼儿配方奶粉是众多中国妈妈的选择,从鲜奶到灌装1次完成,保留蛋白质天然营养价值,呵护宝宝自然成长,采用天然营养小分子,好消化、易吸收。美素佳儿奶粉好溶解,营养丰富,有利于宝宝吸收,妈妈更省心。
Top6:飞鹤星飞帆3段较大婴儿配方牛奶粉
飞鹤星飞帆奶粉以位于北纬47度的黄金奶源带一扎龙湿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从牧草种植、规模化奶牛饲养到生产加工、物流仓储、渠道管控各个环节的全程可追溯。通过全封闭的低温安全运输车,运至智能化工厂,从挤奶到加工2小时,打造出一个“2小时生态圈”。
Top7:惠氏S-26铂臻3段幼儿配方奶粉
惠氏幼儿配方奶粉瑞士原装原罐进口,阿尔卑斯山1800米高山牧场,蕴含神经鞘磷脂,有助提升神经元网络化,提升宝宝感知、动作、语言和认知四大学习力,双短链益生元组合,肚肚舒适不上火。
Top8:Aptamil爱他儿配方奶粉3段
爱他儿配方奶粉和德国本土爱他美遵循同样的质量体系,每一批奶粉都拥有中国的检验检疫证书,采用小蓝盖设计,用完即盖保护好。取用方便又卫生,科学量取更精准。
Top9:高培臻爱新西兰奶粉一段 婴儿 0-6个月 适度水解乳清蛋白奶粉1段
高培臻爱新西兰奶粉采用双水解工艺配方,专利人性化设计,一次性破坏纽扣安全开启,独立固卡量匙杜绝污染,铝膜真空充氮轻松撕开,全程明确一罐一码,质量追溯。
Top10:法国Synutra圣元婴儿奶粉3段
法国Synutra圣元婴儿奶粉给宝宝365天的精致关爱,除了基础元素外,法版优博58还特别添加了膳食纤维,6种脑部营养素,5种核苷酸,全面均衡营养素,模拟母乳营养最大化。
Top11:蓝河姆阿普牛奶粉婴儿奶粉3段
蓝河姆阿普牛奶粉婴儿奶粉多维营养,助力宝宝健康成长,姆阿普添加适度水解乳清蛋白,乳铁蛋白,能高亲和性地与铁结合,以供应宝宝营养所需。
Top12:美赞臣亲舒易消化安儿宝A+婴儿奶粉
美赞臣亲舒易消化婴儿奶粉适宜先进的PHP“微”蛋白水解技术,将天然的牛奶蛋白大分子,水解为“微”蛋白分子,而且保留牛奶蛋白的营养价值。
十大进口奶粉品牌排行榜:
对于家里有宝宝的家庭来说,宝宝的一切都大于天。特别是关于奶粉方面,要选择适合宝宝的好的奶粉品牌。因为国内问题奶粉频发,所以很多家长将目光转向进口奶粉品牌。那么进口奶粉有哪些不错的品牌呢?下面排行榜123网为你公布详细榜单。
进口奶粉品牌排行榜:爱他美、诺优能、惠氏、喜宝 hipp、可瑞康 KARICARE、美赞臣、雀巢、贝因美、雅培、美素佳儿
十大进口奶粉品牌排行榜:
1、爱他美
爱他美是德国领先的高端奶粉品牌,也是欧洲销量最好的奶粉之一。爱他美奶粉特有Pronutra+配方,为全阶段乳糖配方,不添加蔗糖,更具亲和性,更易为宝宝吸收,同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助宝宝健康成长。
2、诺优能
诺优能是荷兰婴幼儿奶粉的领先品牌,沿承NUTRICIA纽迪希亚科研中心在婴幼儿营养领域100多年的研究成果。在荷兰婴幼儿奶粉市场占有率超过80%。这个牌子性价比还可以的,不甜不腻,火气没那么大,气息很轻,很容易融化,口味也不太甜。
3、惠氏
惠氏是挺不错的,在于国内的话销量也是很好的,这个可以对宝宝的大脑非常好,味道好,吸收好,口碑好,不上火,价格也不贵,性价比高,没有听说有问题的,安全无毒,可以放心地喝的。
4、喜宝 hipp
喜宝是德国婴幼儿奶粉品牌,采用全天然有机的食品原料精心加工制作而成,清新无污染,来自源头的健康保证。喜宝采用纯天然原料,对于宝宝的发展和未来都是很有好处的。
5、可瑞康 KARICARE
Karicare是全球母婴营养专家Nutricia旗下著名婴幼儿奶粉品牌。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市场领导品牌,尤以Karicare金装系列最受消费者青睐。
6、美赞臣
美赞臣营养品公司创立于1905年,其全球研发中心及全球运作生产中心则位于美国印地安纳州的埃文思威尔镇。美赞臣是很新鲜的产品,孩子爱喝不上火,味道挺好的,不是很甜的那种,奶味很浓,就是喝完奶瓶上有点颗粒。
7、雀巢
雀巢奶粉挺不错,很多宝宝吃了这个奶粉之后没有出现拉肚子腹泻的情况,而且奶粉很好冲泡,不起泡不结不挂,而且价位特别合适,性价比高奶味很香浓。
8、贝因美
贝因美奶粉质量确实不错,基本没有气泡挂瓶的情况出现,味道比较清淡,没有像有些牌子的奶粉细细品有股味,很适合口味清淡的宝宝食用哦。
9、雅培
雅培是一家全球性、多元化医疗保健公司,雅培国际领先成分分析技术,配方经过多达43个国际研究验证。拥有1级循证证据级别。奶粉品质获得全球婴幼儿营养专家Ziegler博士肯定。雅培奶粉获得全球130多个国家妈妈的信赖。
10、美素佳儿
【关键词】 肺常不足;体质;呼吸道病毒;易感性;小儿
Abstract: The reason of attack rate of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 iscorrelate with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particularly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asthenia susceptibility of lung”.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for the guidance of the pediatric pulmonary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asthenia susceptibility of lung;constitution;respiratory virus;susceptibility;children
在儿科临床,肺系疾病发病率最高,其中尤以呼吸道病毒感染为病因者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同种病原作用下,儿童较成人更易感染,一旦感邪,常反复难愈,并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有研究发现,在流感病毒新亚型引起大流行时,5~14岁小儿发病率接近50 %。现代医学认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易感机制,不外病原因素和宿主因素两端,儿童之所以较成人易感,是其对病毒感染的天然屏障和有关解剖结构等尚未完善,这与中医对小儿体质特点,特别是小儿“肺常不足”生理特点的认识有相通之处。本文将以此为契合点,从中医学角度探讨儿童时期呼吸道病毒易感的内在规律,以指导临床,为中医药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1现代医学对小儿呼吸道病毒易感机制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呼吸道病毒的易感与病原因素和宿主因素有关,在同种病原作用下儿童较成人易感,是由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免疫生理状况与成人明显不同所导致的。小儿时期,特别是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处于不成熟阶段,某些免疫防御能力亦显低下,与成人相同,儿童时期的抗病毒免疫分为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和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对病毒感染的天然屏障和有关解剖结构等不够完善,如其黏膜和皮肤的发育都不够成熟,容易成为病毒侵入的门户,婴幼儿吞噬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均较成人差,因此在儿童时期易患病毒感染。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主要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作用。小儿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未成熟,因此清除病毒的能力较差。
2祖国医学对小儿呼吸道病毒易感机制的认识
2.1小儿体质特点与易感性
体质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体质状况不同,决定着机体是否感受病邪而发病,也决定着病邪作用于机体的病理变化之不同。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对小儿体质特点的研究。对小儿体质的认识最早始于《内经》,《灵枢·逆顺肥瘦》指出“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阐明了导致小儿诸病的原因与本身脏腑肌肉、气血津液不成熟、不完善的体质特点密切相关。第一部中医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上,呼为纯阳。”“孩子气脉未调,脏腑脆薄,腠理开疏。”指出小儿无论在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的方面发展。宋代儿科名医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明代万全结合小儿脏腑功能,总结出“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的生理特点。到了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指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创立了“稚阴稚阳”这一学说,还指出“其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从而形成了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体质特点,这对后世医家认识小儿时期发病规律,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易感性的认识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各脏器组织和功能日臻完善,但因其脏腑娇嫩、全而未壮,气血不足、腠理疏松,每遇时邪,均易于感触,易于传变。这与现代医学对小儿免疫特点的认识异曲同工,为小儿呼吸道病毒易感、易传变的规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2.2先天禀赋与易感性
体质是决定疾病病理变化的内在基础,是正常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具有一般性。但由于不同个体的小儿受先天禀赋的影响,其体质表现又具特殊性,对疾病的易感性亦不相同。《幼科概论》中记载:“然婴儿若禀赋甚茁壮,即具有天赋的抵抗病毒之能力。”指出先天禀赋的状况能够决定小儿御邪能力的高低。元代曾世荣所著《活幼心书》中云:“禀赋元虚髓不充,六之气易来攻。”明代医家王肯堂在《幼科证治准绳》中说:“……或禀赋怯弱,易于感冷。”指出禀赋体虚气弱的小儿容易感受病邪而发病,进一步阐明了先天禀赋对小儿呼吸道病毒易感性的影响。
3“肺常不足”对小儿呼吸道病毒易感的意义
3.1“肺常不足”在小儿体质学说中的重要地位
明代名医万全提出的五脏有余不足学说之“肺常不足”,在小儿体质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促进了后世医家对小儿呼吸系统特点的认识,提高了中医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疗效,甚至对儿科其他系统疾病的防治、儿童护理和保健等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成为小儿重要生理特点之一。小儿“肺常不足”生理特点的重要性取决于“肺主一身之气”功能的重要性。中医“肺”的概念不仅是指呼吸器官肺脏,而是泛指呼吸系统的功能甚至是对全身各系统功能活动的调节作用。明代张景岳在《类经》中指出:“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阐明了肺通过主持一身之气而发挥治理调节全身的作用。首先,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通过吸清呼浊、吐故纳新,完成机体的新陈代谢。其次,肺主宣发肃降的功能可以朝百脉、运行气血津液,以供人体一切生理活动的需要;最后,肺在体合皮毛,主腠理、司毛孔开合,从而统属一身之表。可见,肺主一身之气,主治节,有调畅气机、调节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作用,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以防御外邪的侵袭。
3.2“肺常不足”是小儿呼吸道病毒易感的内在原因
小儿“肺常不足”有两方面含义。其一,小儿鼻腔短窄,缺少鼻毛,鼻黏膜柔嫩,气管和支气管较成人狭窄,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地将微生物和黏液清除,容易引起感染。小儿肺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肺泡数量较少,胸廓亦较成人短小,呼吸时不能充分进行气体交换。另外,小儿肌肤嫩弱,藩篱疏薄,邪气易从肌表而入,使娇肺易感邪而发病。这些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成为小儿“肺常不足”生理特点的组织学基础。其二,《诸病源候论》谓“小儿脏腑之气软弱”,小儿肺系功能尚未完善,其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的功能均处于不稳定、不成熟状态,抵抗外邪能力较弱,一旦受邪,则易发病。小儿由于生机旺盛,发育迅速,所需自然界之清气相对较多。而其肺叶脆弱,宣肃无力,功能不足,因此存在着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娇弱肺嫩最不耐邪气之侵袭,一有邪气犯肺,即影响呼吸清气之功能,致宣发肃降失常,而发为咳喘等证。
4结论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呼吸道细菌感染有所降低,而呼吸道病毒感染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疾患。国内有关研究[1]明确提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呼吸道病毒是流感A、B,副流感1、2、3型,合胞病毒,腺病毒3、7型4类8种病毒,它们传播快,流行广,导致多重感染,严重的可引起死亡,而儿童正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受害人群。综上所述,“易感性”是由小儿体质特点决定的,“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是小儿体质特点的高度概括,也是小儿呼吸道病毒易感的内在原因,这也为我们解决防治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这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自宋代钱乙创立小儿肺疾泻肺与补肺并用之法以来,历经近千年的实践积累,治法极为丰富,结合小儿体质特点,灵活应用治肺之法,以解决治本为前提,在泻肺的同时不忘补肺和温肺,有利于提高小儿肺系疾病防治能力,确保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