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网络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昨日,千龙网联合首都互联网协会《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57.8%的中学生使用微信沟通,微信成为中学生最主要的聊天工具。但晒照片、网购、扫二维码等习惯,在不经意间造成的安全隐私问题却被中学生们所忽视。同时,还有四分之一的中学生选择在微信中屏蔽家长及老师。
昨天上午,北京市徐悲鸿中学的一间教室内座无虚席,在专家的引导下,60名师生和家长以新媒介素养为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对于微信内容的真实性,高达69.6%的中学生认为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所有信息来源中,大部分是可靠的。正确辨识虚假与真实的信息、提高中学生安全上网意识,显得至关重要。
此外,扫二维码更是很多青少年的随手习惯,还有37.1%的青少年使用过微信支付进行消费。
针对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报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比如建议中学生在使用微信朋友圈时禁止陌生人查看照片,小心微博相册、签到、足迹等,学会朋友圈照片、地理定位、评论功能等权限设置,合理选择软件安全控件,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学校应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教育使中学生不断增强自控和自护能力。家长应对孩子进行安全上网的引导,让孩子能快速识别网络不安全因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B-0006-02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青少年与网络互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必然涉及教育领域,其中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特点
1.非实体化。网络的虚拟化导致网络活动的非实体化。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实质是综合数字化信息的各种运用过程,在具体的网络行为中,个体的生物性意义和社会性意义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模拟和虚构是其中常见的手段和方式。
2.无约束性。与生活行为相比,网络行为具有极高的独立性,生活中的各种外部约束力量在网络中荡然无存,较之成年人网络行为和青少年的其他行为方式相比,其自由度高的特点更为明显。
3.无节制性。青少年的行为自控能力尚处于低水平的阶段,面对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常常会使他们的网络行为失控,从而导致沉湎无度和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从比较的角度看,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的前提主要是:
1.网络特征是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的物质基础。网络数字化功能的本质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发生的根本基础,由此,网络开辟了青少年生存的另一种形态。
2.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决定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特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网络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组合,无限的网络时空对于好奇心强烈的青少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青少年求新、求变的倾向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密切吻合。
3.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高度被监控状态是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群体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他们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行为中被监控的成分过多,这与网络行为的弱监控,甚至无监控状态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二、网络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战
青少年在网络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问题正直接挑战着学校德育工作。
1.言行随意失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缺乏诚信,他们在虚拟空间里习惯于说假话、空话,虚构、伪装在网络里司空见惯,“你不骗别人,别人就会骗你”成为不少青少年网民的共同心态。而网络难于监控的事实则进一步加剧了青少年网络言行的失信状态。
2.不良信息影响。网络特有的信息传播形态决定了其必然存在良莠不分的局面,此局面势必会对社会阅历尚浅、判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3.网吧依赖现象。网吧依赖是网络依赖的定向延伸,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明显。网吧依赖指的是青少年过度沉湎于在网吧的上网活动中,它有两个重要指征:一是地点特定,单纯向往网吧的环境;二是表现出个体心理成瘾的状态,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青少年网吧依赖现象与青少年网络活动追求高度自由及网吧联网游戏的高度刺激有关。
4.网络违法行为。网络违法行为是网络对青少年不良影响的极端反映,一般有3种表现:一是利用网络直接犯罪,如计算机诈骗、盗窃等;二是受网络信息影响的违法行为,如模仿网络信息中的情节而进行的违法活动等;三是由网络活动间接引发的违法活动,如为筹集进网吧玩游戏的费用而进行的偷窃等行为。
青少年网络行为中的问题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1.如何实行“诚信”。诚信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和目标。践行诚信原则,就是要求青少年学生能够做到讲实话、办实事、做真人。但是网络活动中的“操练”常常有悖诚信要求,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当思考在学生热衷网络活动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诚信教育?
2.如何选择信息。网络信息中充斥着各种政治敌对、黄色下流、格调低下的内容,所以,有良好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是网民必备的素质。但青少年往往还不具备正确选择的能力,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有责任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会筛选并有效利用网络信息。
3.如何自控行为。网络的无监控状态对于个体的自控意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自我控制是网络行为的基本素养要求。学校德育必须拿出如何实现青少年的行为自控的应对方法。
4.如何强化“法制”。一方面,网络本身暗藏陷阱,网络犯罪以高超的计算机技术为条件;另一方面,网络中的一些信息对青少年具有很大诱惑力,会直接产生负面效应。
三、网络给学校德育提供的契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某种契机。
1.构架了通向青少年群体的最近区域。走进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把握对象的具体状况,学校德育工作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走进学生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难以找到恰当的切入口,而网络则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机会。由于青少年是网络活动的主力军,网络客观上成为青少年活动的最近区域之一,教师通过网络就有可能真正地走进学生。
2.形成了青少年自主活动的平台。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是帮助教育对象完成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需要构筑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学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实现由学生参与、体验、感悟的教育过程,而网络正具备这样的条件。
3.为与青少年的平等交流提供条件。德育必然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向交流的过程,平等是这种交流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由于确定的身份标志,使真正的平等难以实现,而网络则完全具备平等交流的条件要素。
四、应对网络特点,改进和发展学校德育工作
>> 青少年数字游戏消费的娱乐化现状 青少年数字鸿沟的现状及对策:多案例研究 青少年数字化阅读推广浅议 浅谈青少年数字化阅读及其推广 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青少年公民教育与品德教育关系的思考 新疆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新进展 加强青少年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研究 论青少年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现状与建议 网“瘾”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公民教育内容的完善与整合 数字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同一性危机与媒体素养教育 学校健康教育与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的促进 网络时代的数字公民素养教育 日本青少年食育的内容与特征 数字公民素养教育大家谈 当代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生态素养培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2]Cyberbullying: A whole-school community issue[DB/OL].http:///downloads/cyberbullying Overview.pdf.
[13]Cyberbullying[EB/OL].https://esafety.gov.au/esafety-information/esafety-issues/cyberbullying.
[14]Digital Literacy, Libraries and Public Policy: Report of the Offic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licy's Digital Literacy Task Force[DB/OL].http:///wp-content/uploads/2013/01/2012_OITP_digilitreport_1_22_13.pdf.
[15]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DB/OL].http:///storage/documents/docs/P21_Framework_Definitions_New_Logo_2015.pdf.
[16]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 Framework document[DB/OL].https://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335116/Master_final_national_curriculum_220714.pdf.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生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最近,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了《青少年网络伤害问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近半数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青少年上网时长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近七成青少年靠网络“减压”或“发泄情感”,半数以上青少年因上网导致身体不适,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呈增长趋势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让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一如何提高学生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而对各种媒体信息(即对报刊、电视、广播与互联网、手机上的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具体包括媒体信息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和批评的能力。对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使他们批判地看待大众媒体,有效地抵制各类信息的负面影响,同时有利于帮助他们完善和发展自我。
一、高职生媒介素养缺失的主要表现
在中国的高校录取工作中,高职录取永远是排在大学(这里指的是综合性的大学,下同)之后。因此,总体而言,高职录取分数要比大学低,虽然分数不能决定一切,但这从侧面反映了大部分高职生缺少大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生活的自律性,这也决定了高职生比大学生更易受到不正确的思想的引导,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纪观有可能走向偏差。目前,高职生媒介素养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相信大众传媒。目前大众传媒发展迅速,其内容五花八门,这对于辨别能力不强,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学生的影响很大。现在,不少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千方百计制造轰动效应,对于一些明星的言行或者是一些事件不加甄别,如对杨丽娟追星事件、“艳照门”事件大肆宣扬。面对铺天而来的传媒,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年学生会形成一种错觉:媒体所介绍的、所宣传的就是真实的,就是正确的,于是纷纷仿效,这对学生的成长极其不利。另外,有的品味不高的媒体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心理需求,大力宣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受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人权,认为人生应及时行乐,忽视、贬低甚至无视社会公德,这也无疑给青年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消极影响。
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前西方国家并没有放弃对中国实行“西化”和“分化”,青少年因为思想不成熟,易冲动,成为他们进行“西化”和“分化”的主要目标之一。西方国家想方设法利用大众传媒误导学生,利用传媒的手段多方面进行思想和文化上的渗透.推销西方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青年学生如果缺乏正确的认识,便会被西方所掌控利用。
2过度沉溺于大众传媒。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不少青少年沉迷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如果过度沉迷,就会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其人格的异化,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高职生而言在入学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一门技能,以便更好地就业,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对学业有更高的要求,专转本或者考研读博的学生也很少,学习上迷惘、没有目标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上网。另外,高职生还处在青春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新鲜,而互联网上各类信息混杂,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着他们的窥视欲。此外,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好幻想,网游正好迎合了这样的心理。总而言之,青少年如果沉溺其中。会阻碍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阻碍自己社会生存能力的发展。有的青少年甚至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并产生消极的影响。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数据显示,现在中国有1600多万青少年有网瘾。因此,在学校教育里增加媒介素养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二、高职院校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点建议
1 成立研究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高职院校应更新管理观念,认识到媒介素质教育是学生思政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对可能影响学生的大众媒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进一步推出相应的管理措施。高职生有着不同于大学生的特点,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因此,高职院校里要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研究,研究目前大众传媒中哪些信息对学生有影响,哪些信息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并按影响程度大小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除了制定措施之外,高职院校还要加强执行力度,一个好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也是关键,因此,高职院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首先帮助教师提高媒介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会议,筹划安排部署"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宣传活动工作,明确活动目的,落实责任分工,突出宣传的思想性和实效性,全区师生,人人参与。
本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以线上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一、线上活动
1、"xx市教育网"( )、"xx市教育"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xx市教育微博"( )将开设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专栏网络安全微视频、网络安全小知识,让全区教师、学生组织自行学习。
2、有条件的学校在微信公众号、网站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活动材料、展示活动成果。有条件的学校组织本校教师、学生参加xx市教育局主办《测一测我的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增强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二、线下活动
1、悬挂网络安全宣传横幅
各学校在宣传活动期间利用LED大屏宣传"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内容。
2、开办网络安全宣传专栏
各学校利用板报、手抄报、电子屏、广播、展板、专栏等形式对教师、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宣传,宣传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知识、预防电信诈骗、活动的动态、活动相关内容以及宣传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展示。通过网络安全宣传周的系列活动,全区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将良好的网络素养和高尚的网络道德进行到底。
3、召开网络安全知识主题班会
各学校以班级召开"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班会,讨论网络安全知识、常见电信诈骗方式等,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能力。通过主题班会,使师生对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了很多,他们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出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青少年 网络 图书馆2.0服务 社会教育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中国网络利用率上升至42%,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跃居全球首位,中国青少年网民数达到1.67亿,青少年网民规模占到55.9%。但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使用比例较低,网络学习和信息依赖程度较弱。2008年青少年使用网络教育的比例相比2007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农村地区青少年网民使用网络教育的比例要低于城镇4.5个百分点。
面对这样一个时代变革的时期,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本领,而互联网的娱乐性已渗透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导致其整天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甚至因网络成瘾而引发网络受骗,网络犯罪等社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社会的和谐。青少年上网的利弊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上网刻不容缓。公共图书馆拥有良好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及自己的网站平台,图书馆2.0时代,更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参与网站资源建设与维护,如何充分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来学习运用网络,而不是一味地限制他们使用网络,这些都是值得图书馆工作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的主要原因分析
互联网知识信息时代,网络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人们生活的得力助手。但青少年所青睐的却是互联网的娱乐性,例如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音乐、网络电影、网络视频等等。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网络娱乐上,只运用了网络的娱乐性,却不去思考网络能为自己生活学习带来些什么,这些现状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全面的网络知识所至,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盲目性。青少年上网具有很强的盲目性,他们对计算机网络很好奇,但由于对网络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他们上网通常只能浏览网页、聊天、玩游戏、看电影……。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去学习、了解、查询更多资讯。网络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百科全书,是一个博大的知识海洋,包含了数以亿计的知识和资讯。
二是宣泄性。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中他们缺少同龄的伙伴。面对残酷的学习竞争,他们也想放松一下学习带来的压力。当学习上遭受挫折得不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时,为了宣泄内心的苦闷,逃避现实,往往容易在网上聊天寻求安慰、在游戏中寻求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压抑的情绪。
三是从众心理。网络虚拟与现实的结合,是娱乐性、休闲性与人性化的设计,是人和人之间通过虚拟网络来进行交流娱乐的方式。一个新的网络社区被一个小朋友接受后,他带动身边的伙伴一起玩。大家玩得开心讨论地激烈,这样又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好奇,从而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受影响的人就越来越多。
二、公共图书馆正确引导青少年上网的网络优势
(一)公共图书馆拥有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及少儿网站平台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公益性组织,拥有大批青少年读者,拥有自己的少儿网站,拥有电子阅览室,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具备培养教育青少年网络知识与运用的资源环境与平台。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少儿网站作为平台,把爱好计算机的青少年凝聚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供他们学习实践网站建设的机会,教授他们对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了解,还可以为图书馆少儿网站建设增添新的思路、新的内容。
(二)公共图书馆具备一支良好综合素质的馆员队伍。
公共图书馆拥有良好的馆员队伍,图书馆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特别是少儿部门的图书馆员,需要在工作中对待读者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并具备了解一定的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完全能够做到了解青少年、走进青少年、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网络的工作。
(三)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网络高新技术的发展,图书馆2.0服务时代的到来,为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提供技术支撑。在图书馆2.0时代,青少年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是信息的创造者。图书馆员负责统筹安排好各个板块的工作及教育引导他们实施网络的更新、维护等日常工作,除了让他们参与网站建设,比如维基、R S S和博客的迅速发展,都是青少年做主人很好的平台与板块,也是图书馆网站很好的网络延伸。这些技术都是网站服务中有利于青少年来参与并管理的一部分,从中了解网络、网站建设。
三、公共图书馆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之方法
(一)积极建立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图书馆2.0少儿网站。
现在,图书馆少儿网站是图书馆员与读者交流的重要平台,它跨越了空间界限,及时有效地将消息、通知、活动报道、新书推荐等等的信息迅捷的让广大读者获悉。让更多的少年读者了解图书馆,得知活动的信息,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是活动推广的很好的方式。传统形式上的网站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数据,而不能主动地提供数据和维护数据,它只是一种输出的网站服务模式。青少年读者的参与性就显得很逊色,青少年与生俱来的创造性不能得到发挥,同时网站也缺乏人气与活力。
因此积极建立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图书馆2.0少儿网站,让所有的青少年朋友们都来参与进来,让他们来“织网”,做网站的主人。把网站的优势与青少年的特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提高网站的人气与活力,形成以人为中心的网络群体,让青少年参与到网站的建设、信息的选取、技术的实践中来。同时,利用这一新的理念培养青少年对计算机的兴趣及对网络知识的了解,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导青少年全面高效地运用网络。
(二)发挥青少年的好奇心创造力,提供青少年参与网站建设的平台
图书馆2.0时代,网络化的沟通方式其核心是互动,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初生牛犊跃、跃欲试,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有着喜欢当主人翁的自豪感与荣耀感,这是青少年的性格天性。我们应积极结合他们这个性格特性,正确去引导教育。通过有效的引导,把青少年的好奇心与创造力运用于网站的建设、创造知识、服务于他人上来。
图书馆拥有少儿网站现成的平台,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提供他们学习实践的机会。在他们积极参与图书馆少儿网站的建设过程中,他们对网络的概念、理念、技术、服务层面上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与体会,会有动力去查阅资料,一起探讨问题,在动手动脑建设维护他们自己网站工作的点点滴滴过程中,得到感性与理性的认识。通过正确的引导他们上网的 导向,无形中把上网聊天、打游戏的时间与注意力转移到对网络的应用,从而实现娱乐到学习的转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也得到体现,知名度得到提升,读者人数会越来越多。 转贴于
图书馆2.0时代,公共图书馆具有资源优势把网络教育引导与网站建设相结合,也是拓展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是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更是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扬。
参考文献
[1]新浪网.科技时代.[2009-1-13]第二十三次互联网调查报告http: // tech.sina.com.cn/i/ 2009-01-13/13442745041.shtml
[2]中国少年先锋队.广州市青少年课余生活及其对少先队工作的评价调查[2007-08-10] cycnet.com/cms/2006/xfd/dyysk/200708/t20070810_572995.htmf
[3]卜雪敏,浅谈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的读者活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9).
关键词: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239-02
当今社会,社会信息化速度不断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在全球得到广泛普及。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得不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何为信息素养?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涉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等要素。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处在身心成长、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时展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时代对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信息素养的培养就是其中之一。
2.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学习的需要。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每天产生的信息数以亿计,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只停留在啃书本知识的学习显然是不全面的、落后的,同时,学生每天获得的信息也是良莠不齐,其中垃圾信息更是数以亿计,对信息的分析、筛选、处理能力也是基本技能,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对于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显得更为方便、简洁,对提高学习效率意义重大。从根本上讲,学习的过程就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信息素养可以说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讲,我们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定义为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显得比较模糊,根据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的特点。在当今,恐怕要在这四个方面的基础上再加上信息素养这一项,因为,信息素养既包含“德”的内容,又有“智”的因素,同时也独具自己鲜明的特色,所以,当今全面发展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以及信息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应理解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从我国的国情及发展实际来看,中学生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三个部分。
1.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指的是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对信息敏感、有搜集信息的愿望。信息意识首先体现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产生搜集信息的愿望。
2.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新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首先表现在学生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例如如何使用办公软件、如何进行文字处理、使用浏览器、发送电子邮件、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网络上传图片、照片和文献资料等等。
3.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信息伦理道德指的是学生日常思想道德品质在网络中的体现。信息伦理道德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和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信息责任感,规范学生的信息活动行为,增强学生抵制信息污染的能力,以及鼓励学生参与信息社会构建。
三、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1.教育工作者应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教学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教师应该课前搜集准备社会最新的信息内容或科技发展现状,在课堂上介绍给学生,在拓宽学生们的见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己去探索、发掘、搜集新信息的兴趣,这不仅积极有效地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而且激发了学生们探究的渴望,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在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涉及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和相关网络知识,信息技术教师要特别重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3.重视青少年学生网络文化教育。网络文化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网络文化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物质层面的网络文化、制度层面的网络文化、精神层面的网络文化。
信息技术教育不只是信息技术的教育活动,更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一方面,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只强调技术能力而忽视人文观念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教育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应有的使命。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将网络文化作为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基本状态和存在方式。生活问题就是人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文化问题作为一个涉及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道德伦理的大问题,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应当担起唤醒青少年的网络文化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在价值的终极立场上(而不仅是技术的视野)关怀信息技术教育、思考信息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培峰.信息技术教育的理性回归[N].中国教育报,2003-09-01.
一、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现状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理论课的处境是比较尴尬的。在传统的常态教学中,教师对待理论课的处理方式无外乎以下几种:
1、跳过理论,直接讲应用。这是比较极端的做法。学生不愿意听,教师也懒得讲。
2、照本宣科。这是比较常见的做法。这样的理论课几乎没有人在认真听的,要么就是讲话、做小动作,要么就是,实际上什么也没听进去。教学效果几乎为零。
3、带着问题自学。这是相对来说稍好一些的做法。教师先给学生发一张问题清单,作为本堂课的作业。学生以完成作业为目的,把书上的内容“拷贝”到电脑上。这样的理论课一般纪律是挺好,但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相当于“打字员”,对“拷贝”过的内容印象很浅。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二、用对方法,上好信息技术理论课
1、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
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从而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
例如:在设计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中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3课《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我考虑到:在这个计算机普及率极高的社会,几乎每个学生的家庭都拥有一台或多台的计算机。但尽管如此,还是很少有学生有机会打开机箱看一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包含了哪些东西?学生们都有好奇心,如果能创造条件让他们看一看,亲手拆装一下,那么他们对计算机硬件的学习兴趣一定会被最大程度的激发。
2、善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身边案例。
例如: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1课《网络与道德》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从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出发,让学生学会正确区分网络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同时让学生懂得虽然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但同样与现实生活一样,我们在这个虚拟社会中也要遵守社会公德,从而使得学生学习并领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和实质,、树立起网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明白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
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播放了两段有关青少年使用网络的视频案例。
例1:2006年年底,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暴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并将感染的所有程序文件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同时该病毒还具有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等功能。该病毒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截至案发为止,已有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熊猫烧香”的作者是一名年仅25岁的武汉男孩,他落网后称自己编写“熊猫烧香”病毒是为了显示自己技术高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制作传播病毒是犯法的。
例2:2005年7月,一名云南女中学生张某沉迷上网聊天后认识了一名宜宾男子,并很快在网上谈起了恋爱。谁知那名男子竟将张某骗到宜宾后将其卖入了歌舞厅逼其当“小姐”。虽然,后来张某被警方成功解救了出来,但她的身心都已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很专注,显然他们对这些贴近生活的案例很感兴趣。看完故事,学生对上面两个案例进行了分析讨论和交流,得到了一些感悟。在例1中,学生得出: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在例2中,学生得出: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3、创设情境,设置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例如:在设计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2课《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节课的时候,我充分考虑了刚上七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了游戏的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
整个教学过程以游览“计算机博物馆”为主线,通过对“现代馆”、“历史馆”、“中国馆”、“应用馆”的参观,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以及计算机在科学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都很好奇:在这个博物馆里能看到些什么呢?
教师:在进入“现代馆”之前,本馆的工作人员请大家来玩一个小游戏,想看看大家对现代计算机的种类了解多少,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啊?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好!
接下来,我请学生打开word文档,完成“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四个拼图,并写出名称。游戏其实很简单,每个拼图只有四片,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当我询问学生的完成进度时:“我做到第三个了!”,“我比你快,我已经在做第四个了!”……诸如此类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学生一直将高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保持到了下课,很多学生课后还意犹未尽地问我:“老师,什么时候还有这样有趣的课呀?以前的理论课上完,一下课我就都忘记了,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我都记住了,不信您可以考考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情感需求,将学生喜欢的形式,贴近生活的案例,感兴趣的话题等巧妙地渗透到教学设计中,那么再枯燥的理论课也会变得有声有色,乐于被学生接受。那么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智能终端泛在化;小学生;影响;对策
移动终端技术的更新与广泛应用,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有智能终端设备,连上网络,新闻“触手可及”;不知道的“百度一下”!想了解什么;要查询什么;要购买什么……,都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来实现。这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方便。同时,智能终端泛在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危害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的,如果不能做出很好的应对,将严重影响孩子的个人素质及性格。
一、智能终端泛在化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对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为了解智能终端广泛存在对小学生学习方式产生的影响,作者以任职的教育区域内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总计走访14所学校,每校提问人数为20人,其中一、二年级为4人/年级,三到六年级为3人/年级,总计人数为280人。问题:你平时的作业中遇到不会的题目时,你会怎么做?回答请教父母(哥哥、姐姐)的为20.2%,查找课本的为15.5%,其余的均选择电脑网络搜索或者移动设备网络搜索。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渐渐的开始脱离课本,脱离父母,养成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习惯。
目前,大多数小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利用智能终端泛在化所产生的方便,学会利用网络逐渐的形成自身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对网络所产生的依赖性也在逐步增强。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搜索到的信息不一定是正确的知识,小学生自身信息少,在甄别信息上容易出现错误,容易将在网络上看到的信息当成是正确知识。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和知识的关系非常密切,知识是通过认知活动而获得的,已有的知识又是认知水平发展的标志。知识已经获得,又可以用于以后的认知活动中。如果经常性的使用这些自认为是知识的内容会对其自身形成很大的知识认知、识别错误,一旦形成就难以纠正。
(二)对小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
智能终端泛在化使得人们沟通方式更加丰富,网络语言随处可见。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语言,很多的时髦词汇都出自网络语言,大多通俗易懂,但,也有一些是无厘头的字词,其构成一般是同音字、近音字或者是一些词语歪解。而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认知阶段,很多字词都还不能认识、理解,当他们在网络中习惯性使用这些网络语言后,生活中的语言则严重受到影响,特别是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字文化精髓,将在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中被糟蹋的面目全非,这会让小学生在文字学习上产生混乱。使用时也会变得似是而非,语言组织也会存在一些偏差,非常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三)对小学生学习精力的影响
小学生处在为今后学习打下扎实基础的阶段,此阶段获取的各种知识是很重要。智能终端泛在化使各类媒体已文字、图像等多角度地向小学生传递各种信息,令小学生的精力更加分散。根据抽样调查显示,一周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的小学生达到56.78%,小学生上网时间随年级的增涨有上升的趋势。平常也发现,高年级的不少同学晚上十点还有人在班级群里聊天。这些现象都会给小学生学习精力造成影响。
(四)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
首先,智能终端泛在化背景下,使得小学生中“低头族”的大面积出现。其次,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大部分的语言、行为学习来自于模仿。智能终端泛在化背景下,带给了小学生更多的学习、模仿对象。特别是一些新闻及视频中的不正确的行为,给小学生一个很大的模仿平台。尤其是一些聊天、电影等软件中还会自动跳出不良新闻或者是一些猎奇的文章、视频,这无疑是火上浇油。
(五)对小学生在思想上的影响
小学生正处在思想的形成阶段,思想的形成源于对客观事物发展的积累、吸收、转化。其中转化最为重要!转化的过程是对事物的再认识,再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发展的再总结的结果,这个结果形成人的思想。个人思想形成的来源有很多途径,例如书本、电视、家长、老师、同学、网络等。由于小学生阅历不多,甄别信息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对网络的信息进行很高级别的过滤,因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就有了可乘之机,影响到小学生的思想形成。
以上几个方面是网络对小学生最严重也是最常见的影响,作为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做到防微杜渐。
二、预防智能终端泛在化对小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对策
针对以上影响,对授课学生进行长期观察与调查,提出以下削弱智能终端泛在化负面影响的措施。
(一)政府、网站备案机关、网站、社会携手净化网络空间
首先,网络的不良影响的最大的根源是不良信息的,这些信息大部分来自网站、游戏网站、猎奇网站。要削弱影响,处理这些网站需要政府、网站备案机关进行联手整治,查封不良网站,严惩幕后黑手。在还没能完全清除不良网站的阶段,政府应提供免费的不良信息过滤软件,让网络浏览更安全;另外,政府对网吧申请门槛应该严加把关,不让黑心网吧有机可乘,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彻底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其次,网站广告是不良信息阵地。网站所在公司对提出广告申请的内容及其公司或者单位进行严格审核,以网络文明及道德建设为核心,凡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一律不上线;另外,网站的建立需要虚拟空间挂靠、管理,虚拟空间管理公司应该在虚拟空间租赁时严格审核这些申请挂靠的网站,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一律不能挂靠。再次,政府、网站备案机关及网络警察形成联动机制,让不良信息无处可逃。在每个网站最下方设置 “网络110报警服务”、“网络警察”等按钮,通过点击这些按钮进行不良信息举报,或直接拨打举报电话。接到举报网络警察要及时查办,核实确已违法者给予相应惩罚。
(二)父母努力提升自我,完善家庭网络教育环境
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家庭环境的吸收非常惊人的。海绵对水的吸收是我们还能控制和想象的,而孩子的内心对环境的吸收,就是我们难以控制和想象的。因为环境中包含了很多信息是我们不能确切了解的,孩子的内心用哪种方式来吸收,更我们难以掌握和理解。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任何的教育都离不开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父母应该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为教育好孩子和自身提高进行一定的网络安全学习。家长可以严格控制好家庭中网络负面信息在孩子面前的流通;严格控制好孩子上网浏览的内容,安装不良信息过滤软件;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三)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教育活动
互联网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给予了小学生极大的遨游空间。鉴于此,很多学校开展了相应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任重而道远。所以,学校对校园网仍须严格监控,不让不良信息有机可乘,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干净的学习网络环境。学校在网络教育上也做出更多的行动。例如举行青少年网络文明学习、竞赛等等,还让孩子观看关于青少年因网络堕落的报道,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组织网络安全讲座、做网络安全宣传海报、举办网络安全教育班队会等等活动。
(四)社区发挥作用,积极参与网络安全教育
现在社区的活动越来越多,家长、孩子们也经常会在社区进行活动,社区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社区能够协助政府和学校、家庭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一是社区进行网络安全宣传。首先,在社区的宣传栏进行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在社区发放网络安全宣传单;其次,开展家长和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讲座,为还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知道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但不懂得如何去做的家长提供帮助。二是社区要进行一些与网络安全教育有关的活动。社区可以与学校联合或者与社会联合,组织孩子们进行活动式的网络学习,小比赛,或者小游戏,让孩子们在学习、比赛、游戏中去认识、熟悉网络,更好的去利用、使用网络,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使用者。
(五)社会各界齐出力,方方面面来协助
社会的力量是无穷的,当社会不能很好的对网络使用、网络扩散进行控制时,社会将会是一片混乱,但当意识到这个问题时,社会也将体现出其力量的无穷性。我们要利用好社会的力量,为我国网络安全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做出贡献。
一是群众可以通过在社会上的见闻及自己的理解给予政府、网站等自己的建议,并通过举报渠道对不法网站进行举报,为良好的网络环境做出贡献,对网吧等上网环境进行监督。
二是联合各界进行大面积网络式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家长的重视和自身提升,也有利于孩子认识到网络安全的做法。
三是建立网络社交论坛,宣传青少年网络公约等网络安全、文明教育,为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也能让孩子们在论坛中找到自己的玩伴,互相之间进行网络安全、网络文明的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总而言之,智能终端泛在化的负面影响已经迫在眉梢,对此,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共同联手,为网络安全、网络文明的建设作出更多的努力,为孩子们能拥有纯净的网络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 娜.计算机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与对策[J].考试周刊,2008(53).
[2] 王海南.网络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负面影响及解决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5月.
[3] 邓楠. 6―7岁儿童安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中大附小雅宝学生为例[D]. 四川师范大学,2012 .
[4] 刘真真.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及培养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报.学科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