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型课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课堂提问的反思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行为,是了解教学信息的途径之一。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课堂提问应充分体现启发性、渐进性、层次性、适时性、新颖性、灵活性、可控性。在提问方式上,应根据不同学习时期、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合。如,在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后出示这样一道题:在①√-x2,②√x2+1,③√-x三个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有的学生说②是,①③不是;有的学生说①不是,②③是。经过思辨统一了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二次根式定义的理解。
反思课堂提问这一教学行为,提问环节上较为突出的问题有:
1.问题没有深度,一问一答,是浅层次的交流,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提问,表面上热闹,但价值不大。
2.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如“答案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过程。
3.提问过深,远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使学生失去兴趣。
4.提问无目的性,教学设计时对问题未精心设计。这样的提问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5.先点名后提问。这就等于视作与其他同学无关,所提的问题就没有能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
另外,课堂提问要及时调控。对问题提出后学生不同的反应实施问题调控:如学生一声不吭时就要来点启发、点拨;学生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时就要拨乱反正,回答的虽没有错,但与预想的答案还有一段距离时就要进一步诱导。
二、学习评价的反思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往往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学习评价不应只是认定,更重要的是激励和调控。”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
如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有这样一道练习:为了掌握水库蓄水情况,需观测水库的水位变化,下表是汛期某水库管理人员记录的一周内水位的变化情况(正数表示高于警戒水位的部分,负数表示低于警戒水位的部分)
观察相邻两天的水位变化情况;
与前面一天相比,哪一天的水位变化最大、哪一天的水位变化最小?
由于本题比较简单,在所有学生都用较短的时间做完以后,我选择了班上成绩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来回答第二小题,下面是师生的对话。
生答:“星期六和星期日的变化最大,最大变化是0.17。”
对于这一回答,教师本拟这样评价:“不是星期六而是星期日,0.17也不对,而且没有说明是上涨了还是下降了”但考虑到要对他给予鼓励和启发,教师给予了如下评价:
师:“你已经看到了变化最大的是星期六和星期日,不错。但题目的要求是问哪一天的水位变化,而不是要你说哪两天;另外,你怎么知道是变化了0.17的呢?”
生:“哦,是星期日变化最大;0.26+(-0.09)=0.17”
师:“如果星期六是0.24,星期日是0.26呢?”
此时,所有的学生都恍然大悟,应该是用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
师:“变化了,是怎样变化的呢?”
这一评价内容的改变,既增添了鼓励的成份,又指出了回答的不足,暗示了思考的方向。显然较原来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三、师生对话的反思
教学中进行师生对话,是思维教学的最佳策略之一。这种策略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它淡化了师生之间的界限,教师更像向导或参与者。下面请看一教学片断:苏教版九年级上第73页,怎样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 ;;
。
前面两小题大多数学生用平方差公式可以进行化简,第三小题,学生就无计可施了,下面是这节课的课堂实录:
师:我们知道如果分母上是两项的话,同学们可以进行分母有理化的化简,现在分母上是三项了,能不能变为两项进行化简呢?
生(部分学生):可以把两项加上括号。
生(另部分学生):加括号运算了,还会是有根号的。
这时教师及时地给予引导。
师:加括号这个想法好,虽然分母上还有根号,但是已经剩下一种二次根式了,而原题是两种二次根式。如果再进行一次化简的话,不就OK了吗?同学们不妨试试。
关键词:教学行为;教学活动;教师行为反思;教学效果
百花争艳,百花争鸣,各行各业都在改革,我们的教育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带着改革的春风走进了课堂,在教育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理念、新观点、新模式、新评价、新诱惑……使我无所适从,产生了一种困惑和模糊,暴露了教学实践中的片面化、绝对化。
一、教学行为的转变要切合课堂实际而“不作秀”
根据我的教学和观察,课堂有小组发言,张扬民主和谐的气氛,也使用了多媒体、自制教具或学生喜爱的小奖品等,教学准备形形,课堂形式花样百出,师生之间热热闹闹,生龙活虎,看起来进入了课改,过后体验,却只是迎合课改理念,没有将教学行为与课堂的教学目的、重、难点、突破点及任务统一结合起来,具有盲目性和滥凑合,从而收效甚微,致使新课改和教学质量没有完美结合,使教学质量未能得到提高。
我思之,上课绝不能失去上课的本真,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不要一概而用,要自我创新,给人以朴实无华的新意,将课改与教学质量相统一,开辟自己的“特色课改之路”。
二、自主、合作、探究三大教学主流要深入、扎实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而忽略了“创设问题、自学自悟、质疑研讨、总结规律、迁移运用”。使讲、说的时间多,情景创设少,从而发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担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占用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任务完成”之感叹。其实,“三大主流”浅尝辄止,课改真正实施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据教学体验,教师给学生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只要在“三大主流”上下功夫,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精心准备设计,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质量就会稳步提高。
然而凡事皆有其两面性,如果片面夸大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就会偏离了课堂教与学的实质。不少教师自视扔掉了粉笔,握住了鼠标就是更新了教育观、解读了新课程,盲目追求看似迭起的课堂假象,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非常态行为,非但不加以批驳,反而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种现象从前的中学英语教学可见一斑,对此我们着实应该伫步反思,引以为戒。
一、中学英语课堂教学非常态教学行为的表现
(一)拿来主义 风起云涌
网终技术迅猛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日益成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网络上充斥着许许多多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平台、多媒体资料库、素材库、课件和试题库等,其质量参差不齐。也许是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相当繁重,也许是制作课件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在构思、搜索、准备上,为数不少的教师往往一看到网上有内容相关的英语课件,就全盘接收,下载为己所用,不知不觉中成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顶礼膜拜者,网络资源的拿来主义者。孰不知学情不一样,再优秀的课件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教师、学生乃至每一次课堂教学。
(二)三维音画 眼花缭乱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次中学英语优质课的评比,两天10节课清一色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似乎没有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就谈不上新课程标准的贯彻。有的教师把浑身的解数使出还不够,更有甚者,一堂英语课还配个助教(电教教师)演示课件。课伊始,教师边舞蹈边唱歌,运用网络资源,把收集到的图像等素材用多媒体技术的多种展示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得学生不断赞叹。在小组幸运52的猜题比赛中渗透教学内容,观看视频片段,同时进行提问,小组讨论、辩论,展开师生、生生互动。也许一开始学生会感到新奇、刺激,求知的欲望被激发,但频繁的视频变化终究会使学生出现视觉疲劳,到后来只知道跟着教师Yes,Yes,下课以后问学生:“喜欢这节课吗?”“喜欢。”“为什么?”“精彩。”“学到了什么?”却答不上来,一脸的茫然。
(三)蜻蜓点水 囫囵吞枣
新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但有些教师过于求多求全,运用网络资源,收集了大量的课外知识,构筑不同的任务,浓缩了学的过程,过分强调在“做中学”的“做”,超额设计了一系列的拓展练习任务。学生忙忙碌碌地“为做而做”,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例如,有教师让学生根据地图设计问路对话,每个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品质、思维方式本来就各具特点,对话设计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不同的认识结果,教师只有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讨论、展示,使课堂变成思想交锋、合作学习与互相竞争的场所,让每个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得到不同程度的价值认同,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但小组合作活动不到两分钟,刚刚进入状态,教师就示意学生“Stop!”,准备示范对话,学生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要么答不上,要么按事先准备好的答案读一遍。一堂课就这么草草收场。教师为了完成那些体现新课标旨意的“任务”,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完成任务的过程,而师生、生生探究合作、共同发展的教学互动过程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四)主导突显 主体淡化
凡是公开课都选择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每个教师都会精心准备课件,把每一个教学步骤,每一个设计好的教学任务通过多媒体辅助演示出来。粉笔、黑板等早已失去其应有的教学工具的地位,成为了教学观念落伍的代名词。既然任务已设计,而且每个任务都是环环相扣,教师在课堂上就很注重引导学生顺着既定的任务链走,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否则这被激活的思绪又怎能收得回?这课件还怎么演示下去?这些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上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下意识地利用了对学生调控支配的权利,以课件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再定位
(一)明确目的性
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目的是创设一个集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于一体的语言教学情境,因为多媒体具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容量庞大的优势,能适时呈现教学内容,展示课堂语言实践活动材料,链接教学环节,补充相关主题的背景语料,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言材料,营造浓厚的学英语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借助多媒体,通过各种感官综合刺激学生大脑,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地进行,避免为课件而教、为课件而学的本末倒置的非常态教学行为。
(二)讲究科学性
正确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要讲究科学性,妥善处理人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教学资源的关系,教师、学生通过有效的多媒体网络技术获取网络教学资源,再将网络教学资源反馈给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由此可见,多媒体网络技术是一座通向网络资源的桥梁,它和网络教学资源都是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不能把它们的地位凌驾于课堂教学之上。在网络资源的开发、甄选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向学生推荐实用有效的教学网站;在网络资源的运用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
三、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对英语教师的再要求
(一)学无止境 教无定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重视理论学习,把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新课标,解读新课标,树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和根本目的,引导学生乐学善思,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
反思不是抛弃,反思是为了发展、为了进步。教师要对新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深刻反思和全新理解,养成撰写课后反思录的习惯,把教学中的经验、收获、不足、困惑记录下来,进行研讨、改进。冲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吸纳网络资源,博采众长,边学习、边反思、边实践、边提高,不为教学框架所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提升信息知识和技术素养
教师良好的信息知识和技术素养是正确运用网络资源的支撑点,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信息知识和技术素养,培养网络资源组织与甄选能力、资源调控能力以及熟练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选取交互性强的课件制作软件,使课件能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最大范围内随意调用,发挥网络教学手段的实用性、灵活性。
然而凡事皆有其两面性,如果片面夸大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就会偏离了课堂教与学的实质。不少教师自视扔掉了粉笔,握住了鼠标就是更新了教育观、解读了新课程,盲目追求看似迭起的课堂假象,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非常态行为,非但不加以批驳,反而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种现象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可见一斑,对此我们着实应该伫步反思,引以为戒。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非常态”教学行为的表现
(一)拿来主义,风起云涌
网终技术迅猛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日益成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网络上充斥着许许多多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平台、多媒体资料库、素材库、课件和试题库等,其质量参差不齐。也许是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相当繁重,也许是制作课件在构思、搜索、准备上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因此很多教师往往一看到网上有内容相关的英语课件,就全盘接收,下载为己所用,不知不觉中成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顶礼膜拜者,网络资源的拿来主义者。孰不知学情不一样,再优秀的课件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教师、学生乃至每一次课堂教学。
(二)蜻蜓点水,囫囵吞枣
新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但有些教师过于求多求全,运用网络资源,收集了大量的课外知识,构筑不同的任务,浓缩了学的过程,过分强调在“做中学”的“做”,超额设计了一系列的拓展练习任务。学生忙忙碌碌地“为做而做”,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例如,有的教师让学生根据地图设计问路对话,每个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品质、思维方式本来就各具特点,对话设计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不同的认识结果,教师只有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讨论、展示,使课堂变成思想交锋、合作学习与互相竞争的场所,让每个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得到不同程度的价值认同,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但小组合作活动不到两分钟,刚刚进入状态,教师就示意学生stop,准备示范对话,学生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要么答不上,要么按事先准备好的答案读一遍。一堂课就这么草草收场。教师为了完成那些体现新课标旨意的“任务”,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完成任务的过程,而师生、生生探究合作、共同发展的教学互动过程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三)主导突显,主体淡化
凡是公开课都选择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每个教师都会精心准备课件,把每一个教学步骤,每一个设计好的教学任务通过多媒体辅助演示出来。粉笔、黑板等早已失去其应有的教学工具的地位,成为了教学观念落伍的代名词。既然任务已设计,而且每个任务都是环环相扣,教师在课堂上就很注重引导学生顺着既定的任务链走,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否则这被激活的思绪又怎能收得回?这课件还怎么演示下去?这些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上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下意识地利用了对学生调控支配的权利,以课件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再定位
(一)明确目的性
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目的是创设一个集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于一体的语言教学情境,因为多媒体具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容量庞大的优势,能适时呈现教学内容,展示课堂语言实践活动材料,链接教学环节,补充相关主题的背景语料,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言材料,营造浓厚的学英语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借助多媒体,通过各种感官综合刺激学生大脑,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地进行,避免为课件而教、为课件而学的本末倒置的“非常态”教学行为。
(二)讲究科学性
正确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要讲究科学性,妥善处理人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教学资源的关系,教师、学生通过有效的多媒体网络技术获取网络教学资源,再将网络教学资源反馈给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在网络资源的开发、甄选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向学生推荐实用有效的教学网站;在网络资源的运用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
三、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对英语教师的再要求
(一)学无止境 教无定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重视理论学习,把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新课标,解读新课标,树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和根本目的,引导学生乐学善思,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
反思不是抛弃,反思是为了发展、为了进步。教师要对新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深刻反思和全新理解,养成撰写课后反思录的习惯,把教学中的经验、收获、不足、困惑记录下来,进行研讨、改进。冲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吸纳网络资源,博采众长,边学习、边反思、边实践、边提高,不为教学框架所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提升信息知识和技术素养
一、要把握好时间
由于微型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课后小结要快捷。如果是要求真实上一节课的,把中间学生活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提示一下就可以,尽量做到简洁。记得在一次教师微型课大赛中,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倾听歌曲的旋律,把一首歌曲从头放到尾,用时3分钟多。这在8分钟的微型课赛讲中,足足占用了将近一半,那又如何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呢?因此在讲微课中,教师展示的内容呈现即可,没必要把所有的课文都读完、把小黑板上准备的字全读一遍、“你说,你说”“你来回答”的语言一定要适当,不宜过多。对于板书字数多过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全写,适度地贴一下事先写好的纸板书也是可以的。许多教师抓不住重点,讲得面面俱到,在简短的时间内,好像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讲到了,但又是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没有讲清楚。在讲微型时,一般有不同的规定时间,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教师要学会取舍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节省时间。
二、要做好课前准备
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自己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上课牟淮蛭拮急钢仗,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不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畅性,节省时间,同时也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展现出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讲课者要广泛地查阅资料,上网看一下其他教师讲此课的方式方法;看一下教材与教参把教案准备的内容在自己脑子中过过电影;准备好相应的教具,并在课堂上灵活应用;课前反思一下自己“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分几个教学步骤来完成,哪里是突出重点的地方,我采取的方法是什么?另外,即使走进讲课现场,看一下粉笔与板擦是否有,课件播放是否顺畅也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应有尽有,这些资料绝大多数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和教师编写的,是现成的教学经验,对备课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备课的时候可广采博纳,取其精华,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只有做好了物质准备、知识准备,讲任何课型都会成功的。
三、要注意环节要清
首先要弄清楚微型课与说课的区别:微型课是一堂浓缩的课堂教学,教者既是教师又是学生,自问自答,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省去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要解释你每个步骤为什么这样做。而说课是你就所设计的一堂课教学解释你选用了什么样的教法,教学过程中每个步骤为什么这样做,说学生、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所在微型课的讲授中,更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部分,要慢、稳而准。非重点的部分,可以一带而过。微型课也是课,其各相关的教学环节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要根据微型课的特点,要把主要精力全部用在课题的中心上,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在有限时间内能够圆满地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上。但“新课导入――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小结评价”等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不可或缺。
四、要心中有学生
在微型课的上课现场虽没有学生,但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型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它需要教师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例如,圆的面积如何推导出来的,有教师在课上直接这样讲述“把圆沿直径分割成无限多份小的扇形,由于很小所以每一份都可以近似看成一个三角形,把这些三角形再拼起来就近似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而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所以圆的面积可以这样推导……”这看上去推理得很好,但他只是站在一个大人的角度来推理,并没有展示出来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过程。微型课的现场没有学生,上课教师眼里看不到学生,但心中一定要有学生,要“无中生有”。教师的一切“教”的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虽然学生的活动现场并没有发生,但教师的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此外,在讲微型课时,还要注意不要过于紧张、注意语言的流畅、注意一些教具的恰当选用、在穿着上要注意大方得体、英语课教学要使用英语教学、漂亮的板书、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对教法的恰当选用等。
关键词:微课;反思策略;特点;活动环境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本质是“课”,它和常规课一样需要有大纲、教案等,它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通过常规课进行的传统教学是纵向的,知识更新慢;微型课是横向的,强调深度,而不强调广度,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任务为中心,目的性、针对性强,尽可能一条线索。常见的微型课有讲授型、技能型、实用型等,具有短、小、精、活、校本性的特点。一节微型课用时10~25分钟,要求切入主题快,整体教学过程节奏快而有序,师生互动收放自然。
二、基于微课的教师反思策略
网络可以为教师提供上传发表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的空间和栏目。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发表评论等。这些内容都是分散、庞杂的,虽然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但仍需提供一些说明教师在网络上发展反思能力的活动以及一个帮助教师促进反思能力持续发展的方法。
1.形成问题
(1)观察:在网络上设置“观察”栏目。教师用参与者和非参与者的身份对教学事件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结果分为“课堂中的角色”“课堂环境”“课堂交流”“教学效果”上传到上述栏目里。
(2)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批判性反思。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发表案例,让别的教师与自己共同研究案例,并发表评论,寻求解决方案。
(3)教学录像:在进行微课教学过程中,由一个同伴或者专门的技术人员录制整个教学过程,并把这段视频上传到网络上。教师就可以超越传统时空局限在网络上观看视频,然后针对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
2.评价
评价包括自我评论和外部评论。自评是教师的内在回馈机制,经过自我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决定一步教学的进度和策略。教师自评还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定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在微课中开展教师自评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经验的反思。外部评论是通过网络上的同事评论和专家评论来实现的。最后通过专家组进行评价和指导。利用微课开展专家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实时测评。通过专家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使专家和教师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两方面的共同发展。
3.重构
针对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微课中写自己的反思日记。当一位教师比另一位教师更有经验时,就可能涉及指导的关系。当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向其他同事提供评价性回馈时,就会涉及反思性教学评价的问题。培训机构和专家组根据这些详细的数据进行指导和评价,这些评价又促使问题重构,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教师根据专家组的评价和指导再次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三、基于微课的反思模式的运用设计
1.项目目标设计
在微课里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有序的活动,一般要求有明确的目的和相对确定的参与对象,并有明确的过程计划和目标管理。在微课中,我们明确地标出了整个项目的内容要求,确定项目目标。
2.活动环境设计
在微课里要确定受训教师的活动环境。把分散、庞杂的内容更加有序、规范化,因此,根据反思策略模型,把活动环境以栏目的形式分为“教师观察日志”“教学案例日志”和“教学视频”三个简单的活动环境。这样划分针对性强,项目活动内容明确,有利于提高受训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资源环境设计
该环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资源库和教师上传资源入口。在资源库中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文献、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网站、名词,并提供对各种资源检索的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搜集的数据、获取的数据等也可以上传到资源库中与其他教师共享,成为教学活动的宝贵资源。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反思型的决策者。反思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成为“研究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在教师中大规模普及,微课已经为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最终成果如何取决于每一个教师。
参考文献:
[1]张丽.以“数字电路”课程为例的微课课程设计探讨[J].科教文汇,2013(9):74-75.
关键词:微课 微格 微课教学 微格教学
【分类号】G43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媒体也在发生变化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微时代让课堂的变革形式多样,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新格局,微课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油然而生,很多教师都欣赏、制作、研究过微课的方式、方法以及制作工具等,但是他们在认识中与微格教学却发生了理解矛盾,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清二者的相同与不同。
一、 微课教学与微格教学
微课已成为我们教学教研中常用的形式,但是很多老师认为,微课就是把课堂教学中的小现象、小故事用PPT做成数字故事,这些只是微课给表现出来的具体表象,其实他是教学方法的一种。他的教学方法就是录音、手写、编辑,然后上传,供学生在线浏览、讨论和练习。微课实际上就是教学设计中的一种,主要运用了数字化传播技术,目的是方便学生预习和自学。这种设计之所以有效果,关键就是借助数字传播技术,用了视频技术,而且视频时间在10分钟左右,视频里老师不出现,让学生预习、自学,当堂练习,学生搞懂一个问题后继续往下学习。这是先学后教理念的反映,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反映,因此课堂的主要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的,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而我们原有的课堂是教师在场先教,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听课、记忆和理解。这种教法改变了课堂结构,也就被形象地叫做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向教师和同学请教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得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辅导员、助学者、引导者。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
二、 微课教学与微格教学设备条件
微格教育的制作一般要求有主控室和微格教室两部分。
主控室可以控制任一微格教室中的摄像云台和镜头,可以监视和监听任一微格教室的图像和声音。并可随时受控暂停在某一个微格教室与之进行电视讲话,也可以对微格教室播放教学录像与电视节目。可以把某个微格教室的情况转播给其它的微格教室,进行示范。可以录制某个微格教室的教学实况供课后讲评。主控室的主要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控机、摄像头、录像机、VCD、监视器、监控台等。
微格教室中的设备主要包括分控机、摄像头及其它教学设备。在微格教室中可以呼叫主控室,经并与主控室对讲。微格教室中可以控制本室的摄像系统,录制本室的声音和图像,以便对讲课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分控机可以遥控选择主控室内的哪一台录像机、VCD机等其他影像输出设备并能遥控自己选择的设备的播放、停止、暂停、快进、快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微格教学系统应运而生,它是一个集微格教学、多媒体编辑、影视音像制作、多媒体存储、视频点播、数字化现场直播为一体的数字化网络系统。在这里,观摩和评价系统均采用计算机设备,并通过交换机连接校园网或Internet。信息记录方式采用硬盘存贮,或刻录成光盘,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或光盘进行点播、测评与观摩。
微课的制作要简单得多,他要求制作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对课件制作软件,屏幕录制软件,录音软件以,图形处理软件,几何画板以及白班工具简单的熟悉,根据自己要制作微课的内容,设计出脚本,一个人都可以完成微课,所以微格教育就逐渐的被微课所代替,主要是体现在他的设计简单,制作简单以及简单,他的目的是为了处理或者解决某一个问题或者知识点设计的一个环节。
三、 微课教学衣微格教学的作用
微课教学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微课教学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榭纬棠谌莸奈⑿。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微课教学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微课教学可分为专业成长类课程: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反思性、研究性、典型性、策略性、成果应用和实践等课程。
微课教学可分为教学服务类课程:化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勾画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拓展知识、深化思维;学习策略、教学策略、管理策略;。
微格教学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微”,是微型、片断及小步的意思;“格”取自“格物致知”,是推究、探讨及变革的意思,又可理解为定格或规格,它还限制着“微”的量级标准(即每“格”都要限制在可观察可操作、可描述的最小范围内)。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应变、提问、媒体使用、学习策略辅导、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等。微格教学信息反馈直观、形象、及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记录,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可大大提高训练的效率。
微格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地发挥。微格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微格教学的实施包括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与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等步骤。
微课程的研发主体是一线教师。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把自己从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变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可为的、有趣的、甚至简单的研究当中享受教育的乐趣和成长;在享受当中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式,微课将在未来的课堂以及课堂下逐渐发展起来,更优秀的微课作品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科骨干教师 培训模式 政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83-02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要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分类、分层、分岗组织全员培训,保证教师每5年接受一轮培训。为提高不同层次的教师素质,各级各地培训基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本文以初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例,力求对教师培训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培训实效性,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实际需求。
一、培训思路
教师学科培训一般分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及学科研修班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围绕学科教学开展研究学习,培训学员目标分别定位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根据教育部对骨干教师的界定,骨干教师必须师德高尚、教育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优秀教师的代表。因此,初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必须具有一定教育经验,熟悉教材各知识点,能够驾驭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的磨砺中,对教学的各种问题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对教学技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愿望;这部分教师至少完整带过一届学生,具有3~9年教龄。在培训中,如何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再提高,在教学上找到提升的技巧是根本任务。培训目标则是让学员通过培训具备一定的教学反思研究能力,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参训学员从合格迈向骨干行列。
二、培训模式
学员在原有水平上找寻自己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培训必须强调探讨、练习、总结、借鉴过程。培训模式分成理论引领、名师展示、集体备课、实战演练、培训反思五个环节,采取“总―分―总”的结构设计推进。
(一)理论引领――理念建构
学科教师培训第一讲一般具有两个作用:一是旗帜作用,指引本地学科教学前进的方向;二是航灯作用,能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本期培训理论引领环节由市政治教研员做专题讲座。市教研员是学科政策研究的领导者,是地方学科发展方向的引领者,是学科教学开展的指导者。讲座的内容包括2011版新课标解读,新课标下典型课例教学技巧分析,教学重点及难点。专题讲座中安排学员就政治学科教学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专家答疑解惑,力图让学员对学科的教学理念有系统的把握。
(二)名师展示――经验借鉴
本期学员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业第7~9年是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人找不到发展方向,职业倦怠情绪就会出现。这一时期如何突破自我,如何将本学年教学知识重新组合,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是他们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名师现场执教,帮助学员找寻自我发展方向。本期名师一课由首席政治学科教师蔡老师执教。整个环节包括课例展示、课例剖析、名师讲座三部分内容。
课例展示采取微型课的方式,授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教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第一次授课的目的为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第二次授课的目的为创造性使用教材,提升学生能力。在第一次授课中,老师采取接受式学习与研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学中频频提醒学生关注关键词,让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第二次授课中老师通过实践活动来传递教学知识,课前学生早已得到任务,收集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社会的变化。教学中学生在小组讨论、PPT解说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在正确认识和看待对外开放带来的各种现象基础上,提高观察、判断、合作等能力。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立足于对学科教学知识融汇贯通,立足于运用自如的教学方法。名师展示给学员带来精神洗礼,让学员在教学再认识基础上明确发展目标并找到学习的榜样。针对以这两节微型课为载体的专家小讲座再次让学员将自身散乱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在对比的基础上得以汇总,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集体备课――智慧共享
教师培训的学员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学员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判断能力。注入式的培训教学方法很难让他们认同,参与式的教学重视学员间彼此经验的交流分享及思维的碰撞,学员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主动、合作、探究的培训学习中,更能实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二是学员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际经验,他们教学有差异,方法有个性,他们不仅是学生的教师,也互为教师。培训强调学员互相学习,互相分享,培训实效就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本期培训设计了磨课研讨环节。班主任将学员们每6~8人分为一组,根据当时学校的教学进度,每组学员集体研究初二下册《社会主义本质》教学,并集合多人智慧共同备好一节微型课。
(四)实战演练――技能习得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教学技能得以展示的主渠道。深入、全面研究课堂将是本期培训重要环节。本期培训实战演练创新点有四个:一是课堂展示是全体小组成员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代表本组学员教学水平。二是学员既是表演者,也是评委。每组代表学员展示后,小组成员自评,再到全班学员点评。三是课堂观察由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由点汇成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体学员对每节展示课从教师讲解的有效性、学生活动、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学生侯答时间和回答问题形式、教师理答、问题设计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联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等七个不同的维度为观察点对展示课堂进行全面解剖。力争做到点评有数据,分析要全面。四是学员展示采取微型课教学,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教学。学员们通过这种实战演练,互相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提高了教学技能,也提高了听评课的水平。
(五)培训反思――知识完善
孔子的学生曾参在“日三省乎身”中,天天反思,及时改正不足,发扬长处,最终成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圣人。反思才能自知己短 ,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培训反思仍然采取小组交流式,要求每组成员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培训中的最大收获及如何将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二是教学工作中存在最大问题及其对策。讨论采取问题树―目标树分析进行,探讨结果在全班陈述。专家全程参与,就学员讨论及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就学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
三、经验总结
实施上述培训模式后,可从以下方面作出经验总结:
第一,培训对参训学员有一定的要求,强调学员的主动性、参与性,强调学员本身资源共享。因此,学员必须熟悉教材,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第二,培训应有明确的目的。本期培训对象为具有3~9年教龄的教师。这教龄段学员相当一部分有教学反思但不善总结,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把知识点讲透,但不能系统全面地设计教学;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但对不同层次班级和学生的教学技巧掌握有难度;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整个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教师的选择等紧紧围绕怎样让学员突破发展的瓶颈,为学员找到发展的方向及动力开展。
第三,名师展示是本次培训的亮点及难点。名师展示是为了给学员确立学习的榜样,是学员认清自身存在差距的有力证据,是学员发展的方向。名师水平有多高,培训学员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培训的档次就有多高。
第四,学生使用应适当。名师展示使用微课型进行一课两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2组,每组学生只接受一节微型课教学。一方面,动用学生数小,对学校、学生教学进展影响也最小;另一方面,学生为随机分组,学生学习程度较平均,教学对比明显。
第五,培训时间应控制在3天之内。政治教师普遍教学班级较多,部分教师还承担班主任工作,如果时间太长,参训教师的工作就难以安排,学员培训就会不尽心。
【参考文献】
[1]卢荷. 学科教师培训模式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2(9)
[2]武和平,张维民.西部地区中学外语教师(英语)培训模式创新微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9(2)
文/何?山
摘?要:在如今的数字化“微”时代,微课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本文结合中职旅游文化课程内容结构,分析微课教学媒介,设计课程内容,探讨其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 :中职旅游文化?微课?教学实践
一、中职旅游文化课程结构
本课程整合了旅游概论、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地理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学习要求,设置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园林建筑、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旅游诗文等内容。这些内容知识繁杂,各成体系。
二、微课应用于旅游文化课程的优点
在信息化以及中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微课教学的推行有着深远的意义。
1.微课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一般为5~10分钟左右,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高效学习;通过微视频的播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微课教学能满足学生多层次发展的需要
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设计的,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旅游文化的个性化学习;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调节,也可以反复播放,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为后进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途径。
三、中职旅游文化微课教学实践
1.微课选择
选题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微课的使用有效与否。微课选取的主题一般是核心概念,由众多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提炼出的重点、难点、疑点或兴趣点;是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理解的,适合用微课这种方式呈现出来的。
在旅游文化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知识点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出现,缺乏形象性和直观性,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需要借助微课,提前预习,反复学习,增强直观效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点。同时,作为导游讲解的基础必备知识,本课程中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导游技能课以讲解的形式呈现出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上述情况,在旅游文化每个项目中精心选择了一些课题,将其制作成微课教学系列,学生学习后反响较好。
2.微课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接下来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都无法正确设计。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通过本微课的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最终达到的效果。
以微课“园林构景手法”为例,本节微课是在学生理解园林各种构景手法含义及欣赏角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导游带团中游览园林时所运用的观景审美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理解构景手法的含义容易,而将构景手法应用到实际园林游览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仅通过课堂学习不足以熟练掌握这一技能,因此这一技能点借助微课,能够让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在课后通过微课进一步熟练。本次微课的教学目标也呼之欲出——能利用园林构景手法为园林导游讲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在旅游文化教学中,按教学目标分类,设计以下微课类型(表)。
3.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微课设计的主体部分,体现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策略以及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过程。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基于教学目标,针对学习者的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等进行微课教学设计,确保微课能满足学习者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
以中职旅游文化“园林构景手法”为例。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教材中一共阐述了借景、框景、对景、漏景、透景、添景、障景、夹景等八种构景手法。在内容设计上,需要对八种常见的构景手法进行微型化处理。也就是说,需要设计在微课中集中表现或传递给学生什么样的内容,并不是均匀分配。
片头环节,显示教学主题、主讲教师信息,用时7~8秒;正文讲解从创设情境开始,激情导入,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从不同角度欣赏苏州园林美景,用时10~30秒;然后切入主题,逐步深入,通过两组构景手法的对比——框景和漏景、添景和障景,揭示教学重难点,用时3~5分钟;片尾环节总结回顾,反思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游览中对园林构景手法进行比较和运用,用时30秒至1分钟。
4.与微课相配套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的设置要注重高密度地呈现知识,通过在微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明确精简的任务驱动下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在中职旅游文化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将学习任务单设计为以下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资料、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反馈。以“园林的构景手法”为例,学习目标定为掌握园林中常见的八种构景手法,理解两组构景手法的对比。学习资料包括教学PPT课件、任务素材、微视频等。学习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反复观看微视频、尝试动手操作。学习过程分三个阶段:课前阶段,预习园林构景手法相关内容,收集整理园林导游讲解词,观看微视频;课中阶段,观看微视频,讨论分析不同构景手法;课后阶段,梳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实地参观一处园林,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引导观景赏美。最后根据学习效果写出学习反馈意见和建议。
5.合理的媒介技术支持
微课的教学实践离不开形式多样的媒介技术支持。它决定着微课最终的表现形式,直接反映微课的质量。制作中职旅游文化课程微课时,可充分运用摄像、录屏等媒介技术。在制作方法上,采用PPT+录屏、演示白板摄像、视频剪辑等方法。针对不同章节内容,如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等内容,还添加了相应的背景音乐,效果明显。
四、小结
微课以其简单实用的方式,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但它并非十全十美,不是所有中职旅游文化的课程内容都适合制作成微课,同时教师设计能力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微课在教与学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微课教学资源,实现教师之间的借鉴交流和学生的自主自助学习,以实现旅游专业优质微课资源共建共享,使微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广泛应用、实用高效、快捷方便的学习以及教学资源,最终促进中职旅游文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