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图书管理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图书馆工作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原则思想指导与影响下,全国各行各业也都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进行工作的,图书馆亦受其制约和影响。这就使图书馆形成一整套具有计划经济特色传统的服务思想、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和服务手段。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下,图书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从长期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更新图书馆服务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则是图书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改变服务方式
作为社会知识交流最有条件,最有优势的图书馆,如果不对传统的思想进行变更,不对以往的工作模式进行改革,不在服务领域进行开拓,不在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上进行创新,只能是自我贬值,势必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因此,图书馆必须抓住机遇解放思想,迎接挑战,尽快转变观念,努力构造新模式,改变传统的文献服务方式,由封闭、被动、静态单一的服务方式,转向开放主动、动态多样的服务方式,开拓新领域,闯出新路子,使图书馆在市场经济大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
2.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树立市场效益观念,增强参与竞争意识
图书馆工作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就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服务又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牢固地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思想,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做好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各项工作。在竟争激烈的今天,信息就是效益,就是金钱,信息资源就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二、图书馆面对市场经济应用的对策
市场经济冲击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信息的集散地的图书馆,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图书馆能否进人市场?面对市场经济图书馆应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应拿出具体的措施。
1.培养和发展图书馆的信息市场
信息服务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这是不容置疑的。将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信息,经过整理加工与发展,使之成为信息产品,然后推向市场,便成为有价值的产品。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宝库,要将文献信息开发作为产业来办,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馆藏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优势,以此为突破口主动出击,使图书馆尽快地、全方位地、有偿地进人信息市场。总之,图书馆进人信息市场,不仅是市场经挤对图书馆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2.把工作重点转向为企业服务
将科技、教育、文化集于一身的图书馆,应该在为生产、科研服务,在为经济建设的服务中,自觉地把握有利时机,积极投人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去。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图书馆为企业服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当前的主要任务。知识一但与生产相结合就能成为“物化的智力”;这种物化的智力,可以十倍、百倍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因此,把工作重点转向为企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当今图书馆活力之所在。要在做好为企业深层次定向跟粽服务的基础上,发挥图书馆的中介作用和咨询功能,为企业所碰到的问题,如原材料供应、镜售市场和资金来源等提供咨询服务,尽可能地对重点课题承担产前、产中、产后的文献、信息、科技一条龙的全程服务。
3.建立多层次、纵横结合的服务协作网络
由于企业所需求的信息和技术面广,量大,因此,任何一个馆都难以全面承担和完成,所以必须注意发展图书馆和政府经济部门、情报部门、科协、科研单位等部门的纵横联合,形成纵横交错的服务协作网络,以保证为企业提供全优的服务,并达到资源共享,分工合作,共同服务,共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土建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技术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需要对工程中所选取的技术进行严格把关,对土建工程施工进行现场技术管理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从而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证,也能降低工程整体造价。
一、土建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意义
(一)土建工程施工的现场技术管理是对整个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在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对技术管理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后,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技术监督的有效性。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图纸、施工力量、施工方案、技术操作和技术革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充分考虑施工中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按照施工方案制定出合理的施工目标。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秩序,并不断提高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
(二)在土建工程施工的现场技术管理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的整体施工情况要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这样才能使施工过程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2.要保证工程所使用的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对于已经过时的旧技术应该予以摒弃,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3.工程技术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让施工技术发挥最大的功能,提高工程的技术水平,从而增强施工团队的整体竞争力。
在工程施工中进行技术管理,可以使新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中,从而促进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整个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技术管理能够建立良好的工程施工秩序,在提高建筑质量的同时,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收益。
二、建立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
(一)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要让工作人员学习施工图纸的内容、要求和工程特点,并且了解会审制度,这样就能有效的判断图纸的可用性,进而更好的解决计划与施工之间的矛盾,使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二)在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对工程的方案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适当的提出制定方案的意见,这样就能使施工单位准确的掌握工程信息,使施工技术的选择适合工程使用,在工程开工前,能够做好施工设备和施工物资的供应工作,从而保证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三)在工程施工前,要对工程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在工程结束后,要做好质量检查和验收,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性。
(四)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做好技术档案和资料的管理工作,这样就能为维护和改造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技术档案的整理要贯穿工程开工前、工程施工到工程结束,这样才能系统的反映工程的情况。
三、加强土建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主要措施
要想对土建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的技术管理,就要不断完善管理的机制和体制,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一)根据土建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工程特点来选用施工技术。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工程技术的选取是技术管理的重点问题,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想做好现场技术的管理工作,就要对整个工程进行具体的分析,了解工程的具体特点,这样才能选出最适合工程使用的施工技术。只有选择适合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才能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从而提高了项目的安全性,使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
(二)施工管理要和施工组织设计相结合。为了对工程施工现场技术进行有效管理,就要对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按照设计方案和计划来施工,在施工工程中注意设计中的质量、进度和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现场施工的质量,加快施工的进度,使工程施工更加安全。加强现场技术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合理利用资源、使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等。在土建工程施工中使用新设备和新技术可以提高施工进度,也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从而使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技术得到改进,便于劳动力的组织和分配,也使安全生产得到保障。工程选取的施工技术必须要符合土建工程的施工目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技术管理的作用,更好的为整个工程管理服务。
(三)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技术管理。我国的建筑业发展的时间较长,在建筑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家颁布了许多工程施工的规范和准则,这些法律规定能够对工程技术的管理起到一定的约束和促进作用。在许多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为了减少投资,在建筑用料的选择中,使用一些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的使用使整个工程的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和使用年限,严重的还会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以在土建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执行,杜绝工程施工中的违法行为。在工程施工前,建筑单位要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让每个施工人员都了解工程施工的法律法规,对于新出台的法律政策也要及时普及,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能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施工,使工程的建设保持与时俱进的步伐。建设单位要根据国家最新的政策和规定来修改土建工程施工的现场技术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是技术管理不断的完善,从而提升工程的质量,也能增强施工单位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四)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技术管理人员是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保证,技术管理人员能够对各项政策的落实进行有效的监督。在土建工程施工前,建筑单位要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这样才能使技术管理的水平提高,要注重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对于具备一定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工作人员要予以重用,这样才能提成技术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只有在施工中不断的培养人才,定期对人才进行考核,才能在施工中组建出一只优秀的管理队伍,使工程施工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管,使整体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总结:
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使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使工程能够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使工程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和施工管理中的主要任务,了解到土建工程施工的现场技术管理中的主要管理制度,并且提出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的提出能够为土建工程的现场技术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也能为今后土建工程的技术管理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骆海亚,楼金龙.浅析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
[2] 祝健君.浅议现场土建施工技术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
[3] 黄顺福.浅谈公路施工技术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2).
虽然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所在图书馆的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也有部分图书馆存在着经营地位不合理、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将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存在必然联系。但是,在图书馆的经营定位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机遇先进的经营定位理念,形成图书馆定位的基本原则:“合理定位、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规范经营、提高效益。”其中,合理的定位是基础,提升服务是关键环节,而效益则是最终的目的。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只有通过合理的定位、管理才能够使得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尤其是在面对读者服务方面逐步树立起自身的文明形象。同时,在图书馆定位的过程中,首先要基于图书馆的工作和定位现状,例如服务不凸显、管理质量不高、资源松散以及人员流失等问题,通过加强管理定位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在八十年代之前,图书馆的定位问题并没有被体积,图书馆的经营和管理主要是按照既定的政策进行的。而在实施改革开放之后,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之后,传统的经济平衡环境被打破,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①受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较大;②受网络信息化的影响较大;③图书馆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定位受到影响。对于上述变化和影响,图书馆都需要通过合理的定位找到自身与当地经济环境的契合点,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经营效益。
2市场经济环境下图书馆合理定位条件的缺失
2.1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长时间受到管理和经营体制的影响,图书馆长久以来都没有自主用人的权力,造成了具有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不能进来,而专业管理水平较差的人却占这编制。因为图书馆在部分领导的概念中是一个工作相对较为清闲,而且待遇稳定而有保障的工作,而且部分事业单位对图书馆事业的长期发展不重视,导致图书馆成为关系照顾的重点单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合理定位的能力;其次,因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结构的不合理,加之部分人进入图书馆是通过关系进入的,形成了学非所用的局面,图书馆管理所急需的图书馆学、计算机和英语专业人才不能进入,导致整个图书馆的专业结构不合理,在信息资源分析、书刊分类标引以及文献编辑等方面的能力较弱。所以,图书馆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合理定位工作,首先要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2.2图书馆的硬件设施相对较差,文献量不足
该问题主要是受到当地的经济环境以及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其中,硬件差表现在:①馆舍面积较小;②网络条件较差;③藏书、文献资料以及文献更新速度较慢等,这些是当前图书馆合理定位条件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受到经费的制约和限制,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及发展速度较慢,投资金额不足造成图书馆藏书陈旧新书量较少,各方面指标都不能达到评估标准。
2.3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缺失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成为图书馆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因为部分图书馆硬件方面的不足,导致当前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缺失,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要求不相符,存在较为明显的供需冲突。其中,信息服务功能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图书馆主要以提供纸质文献资料为主;其二,大部分图书馆在信息编译、课题查新以及咨询参考等深层次的服务基本没有涉猎;其三,在电子文献查询与获取、打印、扫描、馆际协作等服务方面基本没有开展。这些问题都是造成图书馆管理定位障碍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3市场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的合理定位策略
3.1确立合理的定位原则
当前,图书馆合理定位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以服务社会为基本原则,兼顾经济建设的目标”。当前,社会建设的两大主要任务是:①建设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②构建和谐社会。两者之间通过相辅相成的关系形成内在的和谐统一。部分学者甚至认为,应该将市场鲸鱼与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都是精神文化服务的源头,承担着面向社会的教育责任和义务。因此,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建设必须拓展其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学习与经济环境,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更加良好的精神食粮。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图书馆必须努力使自身走向社会,依然要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基本职能,同时将经济建设目标作为一个辅助手段,通过合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过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够获得长久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加完善的知识和精神服务。
3.2以构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型图书馆”为最终目标
当前已经进入到以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为一体的信息化时代,这对社会生活状况、管理体制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图书馆服务社会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信息搜集、信息储存以及信息传播三个方面,是整个社会知识传播的中心位置,因此极容易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影响与挑战。现代文献资料是数字化信息与传统纸质文献的集合,这也急需图书馆做出对应的调整,即实施图书馆的信息化。因此,在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定位综合型图书馆理念,将传统手工操作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以及数字化图书馆结合起来,形成全新的图书馆建设模式。这也是图书馆在未来信息化时代的基本发展方向。综合型图书馆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的信息载体与纸质载体结合起来,开展文献信息的搜集、传播以及开发等工作,承担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职责。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综合型图书馆建设定位应该集中在几个方面:①普通纸质刊物与电子出版物的合理结合;②纸质文本与虚拟文本的结合;③计算机软件与有形硬件的结合;④馆际间文献资源的共享;⑤图书馆管理人员直接服务与读者自助服务的结合。
3.3服务方式的定位
天津大学图书馆专利情报服务的实践探索
服务队伍由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的馆员组成,采取馆员与企业“一对一”的服务形式,开展了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前的查新检索、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提供知识产权指导和咨询、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等专项对接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借助企业专利信息需求调研座谈会、企业管理人员专利信息检索操作指导、撰写重点企业专利分析报告等渠道,直接掌握了企业的专利情报需求,同时积累了专利情报服务的实践经验。专利信息人才培养天津大学图书馆教学培训服务团队自2009年起承担选修课程《知识产权与专利情报》的教学任务。课程教学将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信息检索和专利情报分析等实践内容,与专利申请审批程序、专利战略、专利权保护等知识内容相融合,锻炼了大学生的专利信息、情报运用能力。该馆通过课程教学,在培养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熟悉专利法律知识、掌握专利信息利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储备了专利信息人才。专利信息专题培训天津大学图书馆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教育活动周”活动中,面向全校师生举办了专利信息检索、专利情报分析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题讲座;通过精心组织培训内容、选取经典案例、专题讲座等将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专利情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讲解和互动,既掌握了用户需求,又积累了培训经验。
高校图书馆专利情报服务模式的构建
由于专利情报涉及技术、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知识内容,对专利情报服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专利情报服务人员掌握专利法律、外语、理工学科背景、计算机技术、图书情报等相关知识都是必需的。高校图书馆专利情报服务的队伍构建,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首先,应根据学科和专业分布、遴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馆员,组成专利情报服务团队。其次,通过短期培训、专业课程、会议等多种渠道,组织团队成员的专利法律知识、专利情报分析知识的强化学习,增强业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团队成员的研讨和交流,形成钻研、严谨、活跃的学习风气。并且,还应注意市场信息的反馈和统计,培养服务人员的竞争意识。高校图书馆专利情报服务的模式构建专利专题培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用户提供所需专利信息和情报是专利情报服务的“鱼”,而增强用户的专利信息综合运用能力则是授用户以“渔”。专利专题培训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同时培训服务也能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是参与专利情报服务市场竞争的切入点。不同用户的培训需求有所不同,专题培训的内容也应有所侧重。科研机构的专利专题培训。在我国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论文、轻专利”的现象,虽然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技术转化等方面差强人意。高校图书馆可以针对科研机构的特点,开展专利技术的检索和分析、技术成果的专利性分析、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申请审批流程介绍、专利权的转让和许可等专题化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专利保护意识,促进专利申请的增长以及专利技术的实施转化。企业的专利专题培训。目前我国企业的专利信息开发、利用和管理能力明显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高校图书馆应该分析企业中不同群体的职责和需求,针对企业领导者、技术研发人员、专利管理和知识产权法务人员,从企业专利战略、专利技术检索和分析、专利和管理、专利诉讼等不同角度组织内容,开展专题培训,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专利服务机构的专利专题培训。大多数专利机构和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在专利信息资源和专业人才的配置上明显不足,在承担专利申请、专利诉讼等专利实务服务,专利信息检索和专利情报服务方面能力不足。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一定的培训服务,与专利机构实现互补互利。高校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专利信息资源和专业的服务队伍,可以为专利服务机构进行专利检索系统介绍、专利检索技巧、专利情报分析等专题培训。同时,可以通过专利服务机构为专题培训补充案例,根据需求调整培训重点,增强高校图书馆与专利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度和紧密性,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面向科技创新的专利情报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附属机构,接近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同时也肩负着为区域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撑的社会职能。高校图书馆应将面向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专利情报服务作为服务重点。科技创新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同环节的专利情报需求各不相同,只有针对不同类型的专利情报需求提供服务,才能更有效地支持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创新前的专利情报服务。大多数的技术创新都是建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而人类95%的现有技术都会记载在专利信息中。科研活动前进行专利技术检索、技术趋势分析可以避免重复性研究、提高研究起点。高校图书馆应针对科研立项、产品开发以及技术难题公关,提供相关技术主题的专利检索、文献分析和技术报告等情报服务,帮助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明确研究方向,寻找专利技术空白点,启迪创新思路。科技创新中的专利情报服务。收集技术资料、跟踪技术发展、了解最新的技术,是科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校图书馆应针对需求,开展定题跟踪、技术解决方案等专利情报服务,帮助科研人员及时获得专利技术信息,修正研究方向,降低科研成本,加速研发进程。科技创新后的专利情报服务。科技创新成果产生后,同样伴随有专利情报服务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这一阶段的专利情报需求,针对科技成果的保护策略、专利申请前的专利性检索、专利前的技术交底书撰写、科技成果鉴定/评估报告、技术侵权的法律诉讼,提供与之配套的专利情报服务,帮助研发机构明确科技成果的保护方式、专利权范围、价值评估以及侵权判定。面向管理决策的专利情报服务政府机构。专利是衡量国家竞争力与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图书馆可以为政府机构和产业协会提业发展状况评估、技术发展趋势预测、科技实力对比分析等专利情报服务,为政府机构和产业协会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同一领域的重复研究,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规划。企业。企业管理者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专利战略和技术创新的理念逐渐被企业认知和接纳,面向企业管理决策的专利情报需求会逐渐增长。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专利技术的竞争力分析、专利技术的资产评估、竞争对手的技术分析和监视、专利侵权判断等情报服务,帮助企业明确市场定位,规避侵权风险,确定生产经营策略、专利战略的合理化布局,以及支撑企业的专利诉讼、技术进出口、企业并购等方面的正确决策。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资助方向、产学研结合模式、科技成果奖励政策、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等方面的管理决策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的效果。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相应的事实依据,促进科研机构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作者:王玲 李文兰
【关键词】土建;现场管理;影响因素;策略
一、土建工程施工概述
现代化城市建设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高楼林立,建筑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水平,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兴起。但是,随着建筑施工的普及,对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国现在已经制定了有关建筑施工的具体要求,颁布系列的规章制度。现代建筑施工需要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根据我国现在建筑施工的情况与能力,制定相应的土建工程施工规范,同时实施科学的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施工监理制度与施工合同制度,对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管理。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竞争日渐激烈,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无视国家制定的建筑规范制度,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施工,致使出现不同程度的施工安全事故,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建筑具有建筑整体结构高度大、类型复杂的特点,要求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和一般建筑结构相比,施工难度较大。由此可以看出,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施工质量,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进行建筑施工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遵循使用安全、经济合理的结构原则,合理实施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施工技术一定要达到建筑结构体系标准的要求,使建筑构造连接合理。
另外,建筑施工时涉及到的建筑材料比较多,并且耗时长,由于建筑整体结构比较庞大,很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比如季节与地域气候。所以,在建筑施工中,需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土建施工技术[1]。
二、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防水技术的应用
工程防水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关键施工技术,其目的是避免施工建筑出现渗漏、渗水的情况,防止建筑出现结构裂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使用情况需要科学、合理应用防水技术。提高施工质量意识,加强防水技术设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筑中土建施工应用防水技术,需要使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达到防止建筑防水的目的。此涂料具有平均厚度小、使用方便、质量安全的特点,不影响建筑整体的使用功能。一般情况下,土建工程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外墙应用防水技术通常选用加气混凝土砖墙施工,固定钢丝网的位置,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水泥与108胶水,涂刷在需要防水的墙面上。
(二)地下连续墙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基坑周围采取防护措施作为保护装置,防护措施有很多种,其中地下连续墙技术是其中的一种,地下连续墙可以永久保护建筑地下结构的外墙。因此,在进行土建施工时,对成槽质量与混凝土质量要严格控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采用刚性接头作为地下连续墙接头。在应用地下连续墙技术时,先要清理干净封头板上的水泥,钢筋不能伸出,避免发生疏流的情况,否则会影响抓斗工作的进行,没有清除干净混凝土,会发生钢筋难以入槽的情况。加设地下墙交界后进行浇幅,并且在浇幅外侧加上临时幅,为了避免建筑物发生沉降而破坏地下墙,可以使用涤纶布把地下墙和临时幅隔开。在实施地下连续墙技术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2]。
(三)灌柱桩技术的应用
我国现在建筑地基施工中,使用灌注桩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桩基施工方法。建筑桩基施工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成桩方法。确定成桩方法后,在进行施工时先要整平地基基础面,在确定桩孔的位置时需要符合工程设计的具体要求,然后进行开挖。如果在施工时采用人工挖空方式,并且在开挖桩孔时地下水位比较高,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护壁与排水措施,这样才能避免孔壁发生坍塌的情况。排出桩孔内的积水后再使用泵送混凝土进行浇筑振捣。如果开设桩孔使用机械设备进行钻孔,先要设置好孔内排水、沟槽与泥浆池,机械钻孔后要清理干净孔内的淤泥,然后使用机械把钢筋笼吊入孔内,在桩基浇筑时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浇筑、振捣的要求进行施工。
(四)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
在应用混凝土浇筑技术前,必须要严格检查钢筋的数量以及预埋件的位置,按照实际情况把检查结果详细写在隐蔽工程记录表中。地基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先要清理干净地基内的淤泥和堆积物,制定好相应的防水、排水措施。在进行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时,提前做好底层添加水泥砂浆工作,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由低向高进行浇筑,避免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出现离析的情况。并且,在浇筑时要随时观察支架、预埋件与预留孔洞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发生移位或者变形的情况。混凝土在M行浇筑时需要保持一定的完整性,因此需要不间断地进行浇筑,由于客观因素需要暂时浇筑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本层后暂停浇筑,要把暂停浇筑的时间缩到最短。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要保证混凝土整体结构均匀、密实,做好新旧混凝土的衔接,保持平整、光洁的表面。如果在施工时工程量较大或者楼层较高,需要两次浇筑梁板与梁柱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浇筑施工缝,保持浇筑混凝土的强度,然后清理施工缝表面较弱的混凝土层以及水泥薄膜松动的石子,清理干净后,为了保证新旧混凝土之间能够结合紧密,拌一层相同强度的水泥砂浆,然后进行混凝土振捣。
(五)混凝土振捣技术的应用
在应用混凝土振捣技术时通常会采用插入式振捣棒与平板振捣器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分层振捣与分层下料进行混凝土振捣,使每层混凝土的厚度都保持在标准的数值要求之内。为了使上下层混凝土能够紧密结合,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就要振捣上层混凝土,同时要控制好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深度要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在使用振捣棒时,为了保证振捣的均匀性可以采用梅花形,控制好振捣棒上下振捣的抽动空间,避免混凝土表面生成气泡,进一步增强混凝土密实性。另外,在进行振捣时还要控制好浇筑层的厚度,振捣密实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工作[3]。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土建施工技术在城市化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建筑的施工特点,科学、合理的应用土建施工技术,遵循施工要求,保证施工安全,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为我国建筑行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雷波,冯纬.土建施工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4(01).
关键词:基层土地整理;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方法
一、引言
土地整理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措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实施土地的整理工程中,为了将由于施工而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大幅度降低,通常所安排过短的施工工期,所以,土地的整理工程的主要特点为建筑物多、战线长、时间短等,在进行施工时通常同时进行多个工序以及工作面。为了将上述问题予以有效处理,使施工质量得以保障,确保工程的竣工时间,要强化管理工程项目中施工的现场。
二、土地整理的意义
土地整理的实质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的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的制约或限制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要求。其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土地整理强调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相互结合。土地整理必须以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为
基础;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有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作前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以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为前提;而土地资源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上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也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土地整理必须把开发利用与保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土地整理本质是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能力。上地整理是通过影响土地的经
济供给因素,如提高土地经济能力和数量,从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土地整理来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能力,是解决上地利用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土地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3土地整理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协调统一。土地整理应追求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做到生态上平衡,经济上有效,社会上可行。
三、项目施工中对环境的管理
土地整理的项目其自身为生态工程,所以在实施的时候对环境的要求是极其必要的,有效的管理以及限制施工过程中出现暂时或者持续性的影响因素,极大限度的降低阻碍环境的因素。在分析管理时应注意以下两个环节:(1)在进行施工中,通过工程方法对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防止或者降低;(2)完工后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清楚或者降低。
四、控制工程材料质量
工程中所需材料质量的好坏将决定着全部工程质量的等级。所以,在选材的时候要根据砂、石的材料大多数是私人的小场生产,以及材料的质量好坏不一等特点,在现场考察砂、石的料场并进行样品的提取,对其分析与试验之后,视其试验结果选择质量较好的采购场家,以施工前期控制材料的质量。土工布、水泥、钢筋、保温板等一些材料出厂时应具备相应的合格证。每件进场的材料都由监理人员进行监督,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现场取抽样检查,由国家质检机关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经试验合格样品材料由相关合格报告审定之后方可利用,样品试验没有达到标准的材料现场不予使用。工程中使用水的质量也决定着工程的主体质量,施工现场中土地的整理工程中多数呈盐碱或者半盐碱状,在现场取水时,发现水质情况十分差,因此,在进行现场施工时,施工企业要砌筑一个防渗漏的水池,将所运的饮用水予以存储,用于拌合混凝土与砂浆以及进行养护等。
五、有效掌控项目的安全施工
在项目施工时,安全是项目进展顺利与否的决定因素。安全问题主要有安全技术以及劳动保护。在进行具体的项目施工时通过条例、制度、规程、政策等一些有效方法将操作以及管理的行为得以规范,有效保证施工人员劳动安全以及身体安全方面;有效管理“劳动对象与劳动方法”,有效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做好相关预防工作,将威胁施工人员安全的因素予以降低或消除对,保障项目工程进展的顺利。
六、控制项目施工质量
1控制项目施工质量的一般手段。控制施工项目的质量主要包括在招标投标、施工安装、勘察设计、竣工验收的主要阶段内,主要关注基层施工的管理方面,可使用的常规手段为:(1)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就是施工人员的施工素质。所以,将管理的手段得以改善、对进行各阶段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得以在控制质量方面作为首要因素;(2)作为施工生产的关键手段的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3)科学的编制施工计划,通过对科学施工技术的采用,可对工程质量的稳定得以有效保证;(4)对工程的作业环境、技术环境、管理环境与周围环境等相关施工的环境建设予以关注,将作业的条件得以改善,正确掌
握技术环境,有效的利用施工手段,有效保障了环境质量的控制。
2控制项目施工质量主要方式。对目标进行控制的主要
方法为PDCA法,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制定的计划目标应该明确并制定出有效的可行性计划,在实际项目施工时,该法通过有效降低或彻底对窝工、停工、干扰等影响因素进行排除,时刻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状况进行检查,视施工方案科学的进行处置。
七、控制项目施工的成本
控制项目成本对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主要是以确保工程质量工期与合格等合同需要为基础,在进行计划、管理、控制与调整等活动后,利用成本目标利用的方法对实施项目过程中使用的费用进行掌控。所以项目管理员工应对工程成本管理的基本目的和管理手段有所了解,对其控制成本以及分析成本的凭借以及其办法得以掌握,有效的进行工程变更与调控。在实施的时候及时对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检查是并采取相关的补救办法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以项目管理方面出发,在技术(如编制与选定施工方案)、经济(如成本核算)以及管理(如管理施工组织以及所有规章制度等)方面达到理想效果,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掌控。
(1)控制项目施工成本的主要准则。全面控制的原则保障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主要有全员控制以及全程控制。所谓的全员控制也就是控制参与施工的人员,让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形成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意识;所谓的全程控制也就是控制施工的全部过程,保证工程将影响施工顺利进展的因素得以排除。
(2)目标控制的原则为主要控制施工成本技术与手段。在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对可行性的目标进行设定,务必要将其在部门、小组甚至个人中得以落实;结合与权、责、利,考核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的业绩,将其同业绩与奖金间建立直接联系,建立奖罚制度。
(3)动态控制的原则为在不稳定的成本控制下而实施管理行为,在施工时加入料、工、机,将实际产生的成本予以收集,相对比于目标值,查看是否出现偏离的情况,所以在实施项目的时候坚持以动态控制为主要原则,若工程的实际值没有偏离于目标值,可继续进行施工,若出现偏离的情况,应找出偏离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八、管理项目施工速度
管理项目施工速度包括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两方面。客观因素的限制因素为施工所花费的时间(也就是工期)、实施地点以及季节气候等方面,在项目实施中是不可改变的因素;主观因素也就是实施员工。在人类无法改变的一些客观条件下,将施工效率得以提高,节约施工时间注重协调施工人员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简言之,在基层进行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的管理工作的过程耗时长且十分复杂,但是在渐渐健全与改善施工管理步骤形势下,必定会有一套符合实际情况、比较有程序、更为规范、可是实行强的基层管理办法,来保证日后顺利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图书管理;以人为本;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50-02
作为信息的重要提供者, 图书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图书行业销售规模在经历2009年的小幅下降后,2010年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长速度,行业销售收入达672.93亿元,行业利润达到31.77亿元。如此大规模的图书如何实现有效的管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图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是以读者为本,是依靠图书管理人员和广大读者来对图书进行有效管理。
一、图书管理要体现育人为本,最大程度发挥图书作用
图书的流通是为了知识的流通和传承,而图书流通和图书管理的终极目的是育人,让所有受众从生活常识的学习、工作技能的掌握、身心的放松乃至受众价值观的养成等方面受到教育。但是很多图书馆为了缓和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过重,对读者做出了一些不合理要求,从而影响了读者的学习热情,阻碍了读者对科学知识孜孜不倦的渴求。图书馆作为一个学习场所,应该尽量为读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方便读者学习和阅读。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无疑在图书管理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图书管理部门在图书管理过程中也会出现种种不合理的管理措施,如禁止流浪乞讨者、农民工等进入公共图书馆或者图书阅览室。但是很多人忘了,农民工、乞丐在人格上和大家上是平等的,杭州图书馆向乞丐、农民工免费开放图书馆,正是将这种人格尊严进行了回归。农民工、乞丐具有和常人一样享有公共资源的权利,他们有进图书馆的权利,他们也有入接受知识的权利。职业只有不同之说,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乞丐进馆”是真正需要我们在图书管理过程中进行反思的,如何让农民工、乞丐等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等回归到正常的水平,和普通大众一样享受公共资源,这就需要图书管理者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真正将图书管理思维拓展为全民思维,不分职业、不分地域、不分种族,将图书服务平等地提供给每一个走进图书的人,并为实现这一目的而付诸努力,真正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让所有人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都有享受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读书的权利,而这种观念的养成,才是图书管理中育人的最高境界。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而一个人人皆可以随意进入的图书馆才是真正的天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图书管理者也要加强引导,比如可以提醒每一位进入图书馆的人员先洗手,阅览过程中爱护书籍,保持馆内卫生等,并细致地提供相关服务,使每个进入阅读区域的人受到教育,帮助每一个前来阅览书籍的人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减轻图书管理的压力,使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当全民的这种良好价值观得以形成,则图书管理中育人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二、图书管理要牢记读者第一,最大程度让读者满意
图书管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因此在图书管理中要时刻把读者放在第一位,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要有热情的服务态度,要为读者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和阅览室是他们学习、求知的最好地方,是他们接受教育的最佳场所。对此,图书管理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读者第一就是要一切为读者考虑,让读者享受方便快捷的阅览服务,快速查找所需的信息。“以人为本”的图书管理理念,就是图书管理人员要坚持以读者为本,服务读者,将读者的需求放在日常工作的第一位。 在平时的图书管理过程中,将图书分门别类,划分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图书服务。当然,贯彻读者第一的图书管理理念,对于图书管理者的要求很高。首先要对图书管理者本身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图书管理者的个人素养、文化水平等因素都将影响图书管理的进程。同时对图书管理者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也是重中之重,最终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管理目标。在实际的图书管理过程中,图书管理者经常会遇到图书丢失、破损等现象,以及一些读者看完书后把书乱堆乱放等不利于图书管理的现象,既增加了图书管理的难度,也给其他读者的正常借阅造成了不便,导致读者的满意度下降。如何处理这些状况,让读者对图书馆感到满意,这就是对图书管理者的一个考验。对于这种现状,不能简单粗暴待之,或者放任不管。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图书管理的读者服务, 最终是离不开图书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 刚性管理往往让人感觉机械、僵化,忽略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不同程度阻碍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以人为本力图通过对馆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来提升服务质量, 管理中注重人性化,使图书管理者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尽心尽责,而读者从馆员的热情服务中也感到温馨,从而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达到让读者满意的服务效果。如对于图书错位的情形,图书管理者应在阅览开放前或者阅览结束后及时进行纠正,以便于后边的读者进行查找,同时应当在醒目位置作出温馨提示,请读者阅览完毕后将读书放回原处。对于个别疏忽的读者,图书管理者在发现后应及时给予善意的提醒。对于不慎毁坏图书的,图书管理者可以善意请求读者协助,一起将图书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也让读者体会图书管理者的不易,使其受到教育。诸如此类的小小举动,能够切实加强读者与图书管理者之间的交流,让他们体会图书管理的艰辛,使其身心受到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避免在以后的读书借阅过程中出现乱放图书或者损毁图书的情况。这种习惯的养成,在减轻了图书管理压力的同时,也给读者自己带来了方便,进而大大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从而实现图书管理过程中“读者第一”的理念。
三、图书管理需不断创新,切实发挥图书效益
图书管理不是一个静态的、被动的管理过程,它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去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读者不断变化的阅读要求。信息量的快速增长, 要求图书管理者不再机械、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相反, 他们被要求去获取和鉴别信息,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而保存对读者、图书馆和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 图书管理不再是单纯的借还书工作,还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推介,对书目和信息进行深加工,作信息导航等。这些工作要求图书管理者必须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科技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知识载体的媒介物由单纯的纸发展为纸、存储设备乃至网络。信息也不再是单向流动,而是在管理者和读者之间双向流动, 这种交流和沟通使图书管理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求图书管理的发展与读者需求形成互动、相互促进,加强管理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如何让图书发挥最大的效益,是每个图书管理者都关注的问题。图书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让读者走进来,或者让图书走出去。读者走进来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图书走出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首先,图书管理者要分清主次。图书管理,更多的是读者来自主获取所需的信息,图书管理者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读者提供便利,这是最主要的工作,除了常规管理之外,还可以举办读书会、应季图书展等活动吸引读者前来。此外,图书管理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措施让图书动起来。如定期开展图书进社区、图书下乡等活动,将图书送到居民的家门口,让更多的居民成为读者,让图书真正发挥其效益,这才是图书管理的终极意义。
总之,以人为本的图书管理模式不仅是时展的要求,而且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更是图书管理的发展之道。图书管理是一项非常严肃、非常重要的工作,要想把图书管理工作做好,就要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而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更加重视图书的意义,大力发挥图书的效益,始终将读者放在第一位。图书管理不仅要将图书馆或阅览室内的图书管理和各项服务做好,而且也要积极主动地去将图书效益最大化,让图书走进社区、走进田间地头,让每一位群众爱上读书,并从图书中受益。只有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做好图书管理。
[参考文献]
[1]许鸽,雷英华. 略论21 世纪图书馆的柔性管理[J]. 图书馆学研究,2004, (3).
[2武继山. 关于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思考[J]. 情报资料工作, 2005,(2).
[3]柯平.理解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6,(3).
关键词:图书管理;图书馆;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28
1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尤其是高校教育对信息与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图书对于新时期的很多青年来说是一种连接社会与精神的桥梁,它没有门槛,向所有人开放和提供无尽的知识,图书馆中不仅蕴藏着古今中外众多的文化资源,也向世人展现了世界丰富的文化生活,因此,图书对于人类而言是宝贵的财富,只有通过对图书进行整合与分类、收集,才能够为广大的阅读爱好者提供更为全面的阅读资料,也才能够让读者享受到精神的洗礼。当前我国一些图书馆以及很多高校在图书馆里工作方面存在不足,严重制约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和高校科研与教学工作的推进,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
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的公益图书馆在图书的管理过程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些图书机构是由政府管理的,它的主要目的是公益开放给公民,而这些机构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政府的检查,在图书的选择与储存方面几乎没有科学依据,只是随意地购买了一些图书,这些图书对人们的思想缺乏指导意义,因此,这些图书机构形同虚设,并不能完全实现国家所提出的思想文化建设的要求。
3当前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当前我国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
从我国当前多数的图书管理机构来看,很多机构如同虚设,对图书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认识,尤其是在知识时代的当今,如果不能够全面认识图书的重要性,则无法在新时期紧随时代的步伐进行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当前大部分图书管理机构的领导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还存在观念上的偏见,认为图书管理工作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因此对图书管理的重视与投入都不够。二是由于图书管理的领导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图书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尤其在资金的支持方面,忽视了图书管理的长远意义,在图书管理的发展方面缺乏有力的支持,使得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缓慢。
3.2当前我国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专业技能低下
传统的观念认为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简单和闲散的工作,认为图书管理就是整理书籍的工作,无需专业技能,因此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并不高,待遇相对而言也比较低。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知识的更新要求图书管理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应该仅仅满足岗位的需求,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图书管理工作其实是一项复杂和精细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全神贯注投入到工作中,而很多工作人员的精细程度达不到要求,因此影响了整个工作的效果。与此同时,图书管理工作相对于其他行业,薪酬以及激励力度较低,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也是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精细程度不够的原因之一。
3.3当前图书的数量严重不足、图书质量低下
一些图书馆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在图书的购买方面仅仅购买了一些陈旧和过期的书籍,馆内的藏书无法惠及读者对新时期新事物好奇的需求,从而影响了读者的兴趣、减少了阅读的群体。再者,一些图书馆在购买书籍的过程中为了图省事,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查,使得一些不良的盗版书籍混入馆内,从而严重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因此,图书馆在图书的选购方面:一是要加强选购一些与时俱进且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的读物,二是要严格选择图书的质量,仔细检查图书的出版社,重视对图书质量的核查与管理。
3.4部分图书馆缺乏完善的图书管理机构和设施
经济时代的到来提出了各种新的思想和技能,阅读成为一种与时俱进的主要途径,因此,阅读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连,这就需要图书馆适时地对图书管理的理念与管理设施进行更新,不断完善阅读设备,从而为广大的阅读爱好者提供更为优越的和专业的阅读服务。
3.5很多图书管理结构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现与激励机制
当前我国图书管理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图书管理的方法缺乏科学性,严谨度不高。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选拔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时不够专业、
不够严格,使得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普遍缺乏图
书管理的专业知识,甚至有些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连基本的图书分类、图书编号等常识性的事务都做不好,在工作者频频出现各种疏漏和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仅降低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也无法把握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图书要求。
4图书管理工作问题的解决措施
首先,图书管理相关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应该提高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认识。图书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公民的文化素质建设,同时也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以及图书管理工作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视。将强化图书管理工作重要的任务提上日程,加大图书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人们对图书管理工作有全面的认识。同时,加强对图书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资金的支持,将其用于购买新时期的各种书籍,用来建设和更新图书管理设施,并且根据社会动向的发展来把握新知识的方向,普及新知识。除此之外,要根据国家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来对图书做出及时的补充,从而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和谐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优化和完善图书管理人员激励机制,防止图书管理人才流失。图书管理工作问题的解决和改进,其关键点在于人,而人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与人相匹配的激励机制是否合理、完善,是否能够有效地调动图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图书管理的相关领导应该重视对图书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完善,不断完善图书管理人员的薪酬福利,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为图书管理人才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减少图书管理人员的人才流失,建立高素质、高要求、高效率的图书管理人才队伍。
最后,要在图书管理工作实践中加强在职培训,不断地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在图书管理人员的招聘上杜绝裙带关系,让那些真正具备专业水平和能力的合格人才进入到图书管理人员队伍中来,增强图书管理人员的普遍素质。同时,在图书管理工作实践中要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开展一些专题讲座、进修培训等活动,让图书管理的各种新理念、新经验以及新方法在图书管理工作实践中得以推广,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图书管理人员也要增强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意识,图书管理相关领导要为员工提供便利的自我学习条件,让终生学习成为每一位图书管理工作者的座右铭,从而使得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使其能够更加适应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红娟.浅谈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
[2]杨志.我国学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4).
[关键词]图书馆 电子阅览室 服务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15-01
一、电子阅览室的主要服务功能
(一)文献信息检索服务
我国各大高校的图书馆都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国内外的数据和信息,信息量大而广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作为一个窗口,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了各类刊物、文献和资料,其依赖检索方便快捷、实用性强等特点备受各大高校师生的喜爱。在电子阅览室的文献信息检索服务中,不但能够进行阅览和下载,对于高校师生在研究学习以及撰写论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多媒体的娱乐服务
在高校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多媒体应用中,有学习光盘和观看网上教学讲解视频等功能。在图画和声音的辅助下,学习内容更能让人印象深刻,具有强烈的娱乐学习特色。实现了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多媒体的世界中培养学习兴趣。
(三)网上信息导航服务
为了让高校师生在教研和学习上得到更大的帮助,各大高校的图书馆直接在计算机创立了重点的学习研究网点。师生能够直接进入重点学习导航网点,进行网络信息的导航,更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和信息。
(四)远程教育服务
远程教育的进行是必须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的前提下,而今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有不少的师生已经开始使用了远程教育服务。在维护人员和图书管理员的指导下,远程教育的利用率还将会大大提高。
(五)信息素质教育服务
高校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不仅在于资源检索和利用上,对信息素质教育的普及也发挥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由于电子阅览室信息技术的利用,提高了图书管理员和维护人员的信息素质。另一方面,信息化、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也提高了使用人员包括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质水平。
二、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服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服务方式与定位相违背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越来越趋向于现代化和信息化,高端的服务功能让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成为了绝大部分师生学习阅览场所的首要选择。而很多图书馆因此开始进行收费制度,对前来查阅和学习的师生进行缴费,图书馆的经营模式开始趋向于商业化。其中,不少图书馆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从中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忽略维护人员和图书管理员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投放,从而严重导致了各大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方式与定位相违背的现状。
(二)电子阅览室“网吧化”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增设和信息化现代化的改革,让电子阅览室拥有了舒适的环境和大量的网络资源,尤其是网络信息化的电子计算机应用,让很多学生乐于其中。但是,不乏一些目的在于娱乐和游戏的同学在电子阅览室占用学习资源进行网络游戏,电子阅览室“网吧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三)电子阅览室的规章制度不完备
很多高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都没有对管理维护人员、服务人员甚至是资源使用者行为的明确规定。规章制度的不完备导致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无素质、不负责以及服务不周,同时,这也造成了很多电子阅览室的资源使用者对设备的不爱护,给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服务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人员肩负着对设备维护、对电子阅览室环境的保持以及对规范学生在电子阅览室的学习行为的责任,管理人员的工作也意味着他们担当了“特殊教师”的职务。为了让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服务,让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从管理人员素质着手,全力提高管理人员各方面的素质水平,才能让其在电子阅览室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科学的引导和更全面的管理。
(二)制定规章制度,规范上网行为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规章制度的制定不但能够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服务行为,也能建立监督体系,允许学生对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进行投诉。同时,在电子阅览室明确规定“上机行为准则”等,对电子阅览室的使用者上网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自觉爱护设备和机器。
(三)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
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方面,完全体现出了图书管理员的教育性能。在此,图书管理员应该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耐心引导学生进行健康上网。对于有问题的学生要耐心进行解答并给予其帮助,对查阅资料遇到困难的同学应对其推荐搜索引擎,引导其在图书馆自有资源库进行检索以及对其介绍高效有用的资源网点。为了让图书馆的资源最大化,图书管理员可以集中搜索大量的网络资源以充实本馆的资源库数据信息含量。为了让学生在电子阅览室的学习过程中减少常识性问题的出现,适量地开展电脑知识培训和电子阅览室使用常规宣传也是图书管理员必要的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