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范文

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范文

读了《画蛇添足》这篇成语故事,我先是觉得这个给蛇添脚的人愚蠢得可笑,笑过之后又引起了我的深思。

四个人要分一壶酒喝,谁都觉得不过瘾,于是就有人提议比赛画蛇,谁先画完,谁就独享这壶酒。张三手脚最快,抢先画完,它那过酒壶,转身一看,别人还在画蛇的身子,他想:“我就是给蛇再添上两只脚也比他们快。”正在他努力的?蛇画脚时,有人画完了,酒被别人拿去喝了,张三还成了大家嘲笑的对象。

为什么张三会给蛇画上本来就没有的脚丫子呢?我认为原因有两条:第一,张三是个自以为是的人。他觉得蛇既然能在地上跑,就肯定像猪、马、牛、羊一样长着四只脚,一般的人不画,是他们没发现,自己给蛇画上脚,胜的就更完美,他们就更会输得心服口服,正是这种想当然害了张三,第二,短暂的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所谓得意忘形,觉得自己怎样都比别人快,即使给蛇添上四只脚丫子也比别人快,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会输,正是这种自大,让他成了别人的笑柄。

第2篇: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范文

关键词:多方整合;触类旁通;自主联动;成语积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76-0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运用能力的提升除了要体现教材文本的范例价值,汲取表达策略,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广泛而有效的语言积累。有语言表达的技巧,有厚实的语言基础,学生表达能力才能水涨船高。

在语言积累中,成语作为我国古代悠久灿烂文化的精华,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历经了千锤百炼形成的固定性短语。在小学,学生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才能满足创作过程中的要求。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不谙此道,常常将成语的感知积累演变成为一种任务,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愉悦中完成成语的积累呢?

一、多方整合,在故事中激发成语积累兴趣

在第一学段,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识字量的限制,对于成语积累并没有提出具体明确要求。教师可以将成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于让学生认识成语,了解成语表达的特点和规律,喜欢上成语。鉴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层面,教师应该推荐、使用生动具体的成语故事书,利用学生天生爱听故事、爱看图片的天性,感知成语故事,从而积累一部分成语。

这类故事书一般都标注拼音,文字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基本能够自主阅读。因此,教师可以大胆放手,尝试着让学生进行阅读,在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下进行成语故事的讲述与表演。例如在教学“刻舟求剑”“螳臂当车”“画蛇添足”“守株待兔”等成语故事时,笔者就让学生先紧扣故事情节进行讲述,随后邀请伙伴进行表演。整个过程,学生们显得乐此不疲,兴致高涨。除此之外,教师还充分利用早读以及班队课的时间力争每天讲述一个成语故事。一周之后,在学生形成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定期开展成语故事会、成语积累大比拼等活动。如此循环,学生每个星期都能积累五六个含有历史典故的成语,有效地夯实了学生的成语积累。与此同时,教师还主动联系家长,要求学生回家将今天积累的成语和故事讲给家长听,形成成语故事的巩固回忆。

整个活动,教师充分发挥多方资源作用,引领学生在聆听故事、感知故事、表演故事、巩固故事中接触成语,让学生浸润在成语故事中,快乐地学习。

二、触类旁通,在分类中整合拓展成语积累维度

到了中年级,学生的成语积累量增加,一味扩大成语量就会形成成语存储的混乱。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积累的成语进行适当地分类整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积累成语的成语本,基于课内成语,逐步将视野拓展,向实际生活、大自然进行成语的收集与积累。

进入第二学段,语文教材中成语明显增加。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教材文本,以课文为圆心,不断向课外拓展。如在教学苏教版《但愿人长久》中“阴晴圆缺”这个成语时,教师紧扣这个成语的构词结构,引导学生广泛收集与此类似的成语,如“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等;在关注了成语的构词结构之后,教师还可以从成语的内容出发,引导学生收集具有相同表达取向的成语。如在学习了“心绪不宁”这个成语之后,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收集关于人心情的成语,如“胆战心惊”“闷闷不乐”“提心吊胆”之类。

由此,将课堂教学内外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成语积累,让学生掌握成语的积累方法。

三、自主联动,在竞赛中展示成语积累效益

到了第三学段,学生的成语积累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学生对成语的积累更加自主。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积累。教师只需为学生创设各种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力求使他们都能参与活动。教师可以采用成语接龙的方式展开竞赛活动。

我们一般采用顺接的方式,即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接着上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这种顺接的方式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成语积累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而在顺接的基础上,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成语接龙游戏,如“双飞”“乌龙摆尾”“循环往复”。比如“埋龙”这种游戏方式,就是要求学生将上一个成语最后一个字省略,让同学接隐去那个字开头的成语。如“速战速――决胜千――里应外――合而为……”

在活动设置与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灵活而自主地选择一些成语接龙的形式。

总而言之,成语是语言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各种方式引领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对成语进行感知积累。看着学生在活动中高涨的兴致和自信的表情,他们收获的已经不仅仅是对成语的积淀,也有对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热爱。

第3篇: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新教法 新学法

历史有多个定义:它是研究过去史事的一门学问。从字面上解释,它可以解释为是历代的史事;也可以解释为经历过的一件件史事。当今中国教育界,课程改革正不断的深入,人类正在认真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如何通过历史学习做到“以史为鉴”,走创新和发展之路,这些都给历史学科、历史课程和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对照历史课程新标准,哪些知识对学生有价值,哪些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哪些学习方法能让学生觉得轻松有趣而又受益非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跟上时代,接受新理念,把握新课改,推行新学法,实施新教法。

一、课堂实施“新教法”,突出学生主体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当前的历史教学比较低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大。教师如果能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以趣激疑,以趣引思,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调动起来,能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主动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的速度和程度又能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1.运用多媒体,展现新魅力

现代教育应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多媒体历史教学比传统历史教学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更能展现历史学的魅力。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模式,形成空间和时间概念,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突破难点,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历史教学中大多数的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是无法地重现的,而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又比较吃力,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多媒体课件中的信息容量往往要比书本本身的容量大几倍,直观易懂,很多难以解释的历史现象或事件有时只要一个情景的再现就清晰明了了。这种教学手段既有助于教师的教,又有助于学生的学,自然能将教学效果达到更高层次。

2.开放式课堂,生本教学法

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这一课的教学中,先不直接讲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而是让学生观看书本中分封图,并通过提供一组文字材料,让学生通过观看和阅读,从中启发学生思考,自行分析和总结,并从情感和理性的角度了解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各自权利和义务以及影响。在课的结束,通过创设种种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种设计对于引导学生参与自学活动,训练思维能力非常有效。

3.利用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教学设计上,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新课标下的各种历史教材在选择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与趣味性的结合,增加了历史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如学习与探究活动中成语故事大赛,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成语故事演讲,在这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每一课教材中均设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提问或是历史知识探索。

事实证明,这样的教材能让学生有进一步的求知的欲望,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到“我爱学”,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

二、课外推行“新学法”,强调教师主导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有学习兴趣,他们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外的有利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寓教于乐学历史

看电影、电视既是一种休闲娱乐行为又是学习、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学生可以从影视上获取许多历史知识,特别是专题片和记录片如《大国崛起》,以及语言类节目如《百家讲坛》等,既充实了课本的文字叙述,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2.编口诀、顺口溜学历史

教学中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编成简洁明快的口诀或顺口溜,学生朗诵上口,既通俗易懂,有生动有趣。不仅有利于历史知识的记忆又可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学习早期奴隶制王朝的更迭时,通过编写朗朗上口的口诀:“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夏朝经历四百七,暴君夏桀被商取。”即可启发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和善于动脑的习惯。

3.背成语俗语、猜谜语学历史

很多的成语、俗语本身就是出自历史故事或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历史教学增辉添彩,如《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一课,教师发动学生收集与本课有关的成语典故,结果效果惊人。有“一鸣惊人、退避三舍、纸上谈兵、卧薪尝胆、围魏救赵、负荆请罪、滥竽充数、买椟还珠、画蛇添足、窃符救赵、朝秦暮楚……”等等。生动有趣的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

第4篇: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视野;儿童文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35-01

语文课程是学生开始接触知识的重要学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新课程教学改革之后,儿童文学更多地融入语文教材,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语文课程中的儿童文学教学值得重视和研究。

一、合理把握语文课程中儿童文学的独特价值

语文课程中的儿童文学教学,对开启学生智力、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儿童文学内容丰富,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大都与日常生活相关,学生易于从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有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启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是一些童话故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平台,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和释放。例如,小学语文课程当中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学生需要在对生活的观察探索中、在各种各样的实际体验和经历中成长,儿童文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既丰富又安全的感知和体验生活的平台,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阅历,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儿童文学作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学生通过阅读,能净化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从而感受到快乐与满足。这样具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是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提倡素质教育,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文化知识内化成自身的素质,这个过程也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文学作品能影响学生的成长,科幻类作品会激发学生的幻想,知识性的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阅读童话故事类的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阅读种类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对塑造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一切都需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另外,儿童文学作品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些优秀的品质、美好的情感,都能够通过儿童文学作品传递给学生。

二、合理优化语文课程中儿童文学的教学方式

儿童文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以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感受和认知世界,经过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主要的课程资源。如儿歌、童话、寓言等,都属于儿童文学体裁的范畴。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体现出儿童文学的特色,因此,需要合理把握儿童文学的特点,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来讲授儿童文学作品。例如,在讲《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科学童话故事的时候,教师则需要根据儿童文学的特点,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先结合本课的图画给学生讲一个精彩的故事,接下来再引导学生复述这个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应把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几次“坎坷”作为重点内容,让学生在体会故事情节中领会其中的含义。小蝌蚪不放弃,直至找到自己的妈妈,小蝌蚪边“找”边“变”,找到妈妈的时候正是自己变成青蛙的时候,这让学生既了解了青蛙的成长变化过程,又从中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表演课文所讲述的故事,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会更为深刻。教师要利用好儿童文学形象生动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科学分析语文课程中儿童文学的有效应用

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构成了一个整体,为语文课程中的儿童文学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学生的阅读内容应当与他们的知识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相当,这样他们才会感兴趣,从中汲取有用的信息。例如,在学习了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一课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让学生阅读《自相矛盾》《画蛇添足》等寓言故事。学习了童话故事《丑小鸭》之后,可以建议学生适当阅读一些安徒生的童话。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的演讲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点评,逐渐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儿童文学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蕴含着美好的意境和深刻的道理,只有学生具体完整地感受和理解了,才能够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真正领会它的寓意。儿童文学作品丰富的语言、有趣的故事,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想象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教学的共同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影响和教育学生。创新儿童文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儿童文学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范文

我们的科学老师却享有两个称呼,一个是“科老”,另有一个叫“帅呆的唐堂”。

因为美美在《同桌冤家》中,专门列了一章来写“帅呆的唐堂”,结果你猜怎么着?呃……唐堂的人气还是不如我同桌惜城。

我和最不感兴趣的是实验课,实际上,我们班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可是,唐堂今天却宣布说,期末考试中,实验会占到40%的分。

“啊?!”我们一听全傻眼了。

每次上实验课的时候,我们都最不认真,总是吵吵嚷嚷、打打闹闹的。唐堂也不发火,不过,他一定是要拿考试来惩罚我们的吧!

“老师,不要啦……”

我们纷纷做出可怜的样子哀求道,期待能打动老师的心肠。

惜城胆子真大,他竟然敢朝着帅呆的唐堂大声喊出来——而且还是用的网络语言:“实验到底是个虾米东东啊,老师?”

晕了——他竟然敢这样问,也不怕唐堂一气之下,把他拎起来质问:“你到底听过课没有?”

唐堂并没被惜城气得说不出话来——帅呆的唐堂才不会这样呢。

但唐堂把目光转向我,竟然很亲切地说:“这位女生,你来说说,实验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一听,头脑中“轰”的一声,一片空白……羞愧难当之际,只见唐堂又把目标转向了后面的阿呆。

阿呆哼哼唧唧地说:“实验……实验……嗯……就是有一些瓶瓶罐罐的……”

“嘻嘻……呵呵……”

周围的人全都笑得贼头贼脑的。

唐堂听了阿呆的回答,也不作评论,而是喊着惜城和阿呆的大名,招招手说:“连惜城,还有王小呆,你俩过来一下。”

阿呆和惜城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呆呆地走到讲台前。

谁都想不到,唐堂竟然对着他俩做了一个“出去”的动作:“你们到教室外面去。”

“啊?!”我们因为感到很意外,都呆住了。

就连惜城和阿呆都一脸傻傻的表情,因为唐堂之所以是“帅呆”的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从不采用这样“常规又初级的方法”来惩罚学生。

我的心害怕得怦怦乱跳,因为我想,唐堂接着就会指着我,让我也和他们一样,站到教室外面去。

好丢脸啊!想到这里,我脑中一片混乱,羞愧难当,恨不得去死!

这时候,我听见惜城小心翼翼地说:“唐老师,外面在下雨耶。”

我们不由得一起朝窗外看——哎呀,真的噢!不知什么时候,外面已经飘起了雨丝,仔细看去,雨还下得不小呢。

当我们收回目光的时候,都用怜悯的眼光看着惜城和阿呆。

唐堂问他俩:“你们怕不怕淋雨?”

“怕,我一淋雨就感冒!”惜城抢先回答,然后他又指着阿呆,对唐堂说,“王小呆他不怕,他身上脂肪很厚的!”

“太了!”生气地骂着惜城。

我也觉得骂得有道理。

唐堂又指着教室外面,对惜城和阿呆说:“你们看到教室外面那个公告栏了吧?王小呆同学,一会你跑到公告栏那里,然后再跑回来。”

“哦……为什么要我跑,不让惜城跑啊?”连傻傻的阿呆都知道反抗了,鼓起腮帮,赌气地站着不动。

虽然他抗议的声音很小,但我们全班人都听见了耶!

“就是嘛,惜城好滑头啊!”有人在下面替阿呆打抱不平起来。

惜城却喜笑颜开地对唐堂说:“老师老师,你真的是帅呆了!”

唐堂对惜城说:“连惜城,你呢,从教室里走出去——不能跑哦——走到那个公告栏下面,然后再走回来。”

“啊——”惜城和大家一起异口同声地说。

“好了,现在开始——”唐堂对着惜城和阿呆说,“出发!”

阿呆抿着嘴巴,想笑又不敢笑出来;惜城呢,脸变成了一条苦瓜——不,我看他整个人都变成了一条瘦巴巴的苦瓜啦!

“难道是一场比赛吗?哈哈,雨中竞走!”拍打着我的后背说。

“不对!哈哈……因为阿呆是用跑的。”我回过头去,嘻嘻哈哈地和说。

看来唐堂不会惩罚我了,所以我的心里也彻底放松了。

教室里的人也都和我们一样,在唧唧喳喳地议论这件事情呢,我看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情。

唉,我们班的人哪,就是缺乏同情心!

惊叹了一声,笑着对我说:“哇,一个走,一个跑,好不公平哦!”

我也笑着说:“那你说,到底对谁不公平呢?”

“当然是对惜城不公平啦,阿呆可以跑,而他却要走,哇,这不是龟兔赛跑么?你说呢,兔子?”变得更加嬉皮笑脸起来了。

我一听到“兔”这个字就很敏感:“嗯?”

不过,我想了片刻,也不便发作——的意思只不过是说,惜城是乌龟,阿呆是兔子,阿呆会比惜城速度快得多。

在我们小时候学的“龟兔赛跑”这个成语故事中,乌龟先到达终点,因为兔子偷懒,中途睡觉去了。

而在现实中,是跑步的阿呆先回到了教室的。

阿呆站在讲台前,抿着嘴偷笑,我看他双肩的衣服上,颜色变深了,明显那里滴落了一些雨水……

不一会儿,惜城也快步回到了教室里,一看到他,我们忍不住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只见惜城的头发上端揪成了一小撮,像个黑色的小乌鸦立在头顶心位置,要有多滑稽就有多滑稽!

惜城的衣服也淋得很湿了,看上去比阿呆要狼狈好多呢!

唐堂看看阿呆,又看看惜城,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

“你们猜,我刚才让他俩做什么了?”

唐堂又把他那高深莫测的笑容朝向了我们大家。

“龟兔赛跑!”抢先大声喊起来。

我知道,最喜欢引起唐堂的注意和好感了——其实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刚才唐堂的问题,我因为没回答出来,不知有多懊悔和沮丧……

“错!我并不是让他们赛跑,他们刚才只不过是做了一次实验的志愿者而已。”唐堂把脸上的眼镜架一推,轻描淡写地说。

“实验?”我们听了,都愣了。

唐堂抬头看看我们,眼镜片中反射着光,他慢悠悠地说:

“对,他们刚才一起帮助我做了一个实验,那就是在大雨中试一试,看哪种情况下衣服更容易淋湿一些。”

“哈哈……”“哈哈哈……”我们都轻松地笑起来,都觉得唐堂可真能开玩笑。

唐堂却拿出讲课的姿势和口吻,一本正经地说:“现在看来,在雨中走,比在雨中跑,淋湿衣服的面积要大。”

我们在下面冲着阿呆和惜城嘿嘿笑,他俩在讲台上对着我们干笑——特别是惜城,笑起来简直比哭还要难看。

“现在你们知道了,什么叫实验了吧?”唐堂突然这样问惜城。

惜城连连点着头说:“知道了知道了,老师!”

“那你说说。”唐堂又说。

我不禁暗自为惜城担心起来,但是,只见他胸一挺,大声地说:“实验就是为了检验和证明一个观点。”

说完,他又画蛇添足地加了一句:“这样就不会搞得一帮人去掐架了。”

“哈哈……”我们又都乐了。

阅读训练:

1.照样子写词语。

吵吵嚷嚷:________ 、_______、_______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

慢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