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家校合作文献综述范文

小学家校合作文献综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家校合作文献综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家校合作文献综述

第1篇:小学家校合作文献综述范文

摘要: 近十年来,国内艺术治疗在教育、医疗、艺术教育治疗、特殊教育、校园心理辅导、灾后心理干预、精神疾病辅助治疗、成瘾患者的辅助治疗等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和发展,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在治疗性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的自我认同和健全人格发展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今后中国的艺术治疗在教育、医疗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将会对艺术治疗模式产生影响,因此,在理论研究上应注重艺术治疗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艺术治疗的相结合;以及在实践方面应注重艺术治疗师的组织、教育与培训。

中图分类号: B842.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2)03-0092-06

一、引言

在人类历史上,艺术一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艺术治疗(Art therapy),即是指通过表达性艺术来进行心理诊断与治疗。其中,表达性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摄影、电影、书法、戏剧、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1〕。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AATA)对艺术治疗的定义为:“利用艺术媒介、艺术创作过程和当事人对所创作艺术作品的反应,实现对个人的发展、能力、个性、兴趣以及内心关注点与冲突点的反思的服务。艺术治疗提供了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的机会〔2〕。”狭义上来讲,艺术治疗通常只指绘画治疗。

艺术治疗中的“艺术”最早可追溯至史前人类的岩洞壁画。而近代艺术治疗则发端于21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精神治疗运动。此运动主要受到Freud、Jung两位心理学家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艺术治疗在西方国家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得到确立。艺术治疗发展至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治疗当中,比如神经症、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治疗对象有智力障碍者、成瘾患者、癌症患者等〔3〕。在我国,艺术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十年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均有所发展〔4〕。本文综述近十年国内艺术治疗的应用和进展情况,并指出未来艺术治疗在中国的可能发展方向和趋势。

二、国内艺术治疗实证研究的发展现况

(一)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艺术的治疗功能为人所熟知,如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是因为艺术和教育都有着促进人类和谐发展的目标。

1.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

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始在中小学开展心理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整合艺术治疗与学校艺术教育的资源来帮助学生的心理成长。国内外均有研究证明,在学校正规课程中,心理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能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促进作用〔5~6〕。我国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了如何将艺术治疗融入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艺术教育体系之中。

2002~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7〕。通过五年的研究和实践,学者们认为学校的艺术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将创痛的经验转化为深刻的艺术学习。这项研究探索了艺术教育与艺术治疗两个领域的交融点,突破了以往艺术教师不能担任艺术治疗师角色的观点。沈建洲的《浅谈艺术治疗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一文中通过对两个案例的探讨〔8〕,说明对儿童而言,美术是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其中的情感体验的直接方式之一,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多了解一点艺术诊断和艺术治疗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幼儿的绘画作品,帮助儿童健康成长。林晨《美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文认为,从实际教学的案例中发现,绘画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对情绪的调节,使其情感能健康发展,这有益于大学生在人格、自我意识方面的健康成长〔9〕。苏琪、张琳《艺术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一文认为,在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中,教学的重心并不是学生艺术水平的提升,而是学生内在的心理经验的变化与改善〔10〕。相应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设计合适的艺术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在欣赏或是艺术创作活动中实现内在心理经验的整合与发展。

概言之,美术教育可以帮助促进学生的自我认同和健全的人格发展这一观点已得到人们的普遍的认同。

2.与特殊教育结合——艺术教育治疗

在特殊教育领域,欧美等国家已将艺术教育应用于有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儿童、残障儿童以及患有器质性疾病儿童等的治疗中。欧美等国家的学校、社区、医院均设有艺术治疗室。艺术治疗已成为特殊儿童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和教育方式,它能帮助特殊儿童增强自信与自尊,使其与教师和正常儿童建立更融洽的关系。该项治疗目前在国内还很少应用,但还是有一些研究成果值得关注。

郝振君、曹燕瑛的《低年级智力残疾儿童美术艺术治疗的初步尝试》叙述了对10位中重度智力残疾儿童进行艺术治疗过程〔11〕,结果发现这10位中的大部分人的直观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邓慕芯《脑瘫儿童的社工介入点——艺术治疗》一文介绍了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社工为4名脑瘫儿童开展的一个绘画治疗小组〔12〕,另外还为10名长期卧床的脑瘫儿童进行了音乐治疗。经过治疗发现这些儿童在活动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响应,这表明不善于言语沟通的脑瘫儿童通过绘画、色彩和音乐,能表达他们的内心情绪及感受。陈琨的《绘画投射技术应用于美术治疗的探索——儿童攻击的个案研究》就运用个案研究法对两名有攻击性的儿童进行了艺术治疗〔13〕,结果发现:(1)同是有攻击的儿童,可能有不同的导致攻击的深层原因,而投射绘画技术可以帮助儿童投射出他们内心不同的冲突和矛盾,以便人们找出其不同的深层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去帮助他们。(2)在艺术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儿童的绘画投射发生了变化,它能帮助儿童将其混乱无序的心绪导入清晰有序的状态,从而促进了儿童认知、情感的发展,减少攻击的发生频率。张雯、顾昭明指出,绘画艺术干预活动包括了让自闭症儿童画自己眼中的自己〔14〕、他人眼中的自己或自己希望他人眼中的自己;让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一起创作家庭动物贴画;还可让家长带领儿童到户外郊游、散步,或是做游戏,然后将其活动过程采用绘画的形式让孩子记录下来等。并认为:长期利用艺术治疗能在多个方面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认为,艺术治疗因具有非语言的沟通特点〔15〕,可缓冲人的紧张情绪,使易出现封闭、不安情绪的孤残儿童更容易接受心理辅导帮助。周红《美术治疗及其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一文具体探讨了将美术治疗应用于特殊儿童时,需要注意的以下几点:为儿童构建一个安全的环境,与儿童间建立起相互信任,并通过游戏来引导儿童进行美术创作,鼓励并尊重儿童自己对其美术作品的解释〔16〕。

3.艺术教育为校园心理辅导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刘中华运用艺术治疗测评工具“房—树—人”绘画测验有效地评估了宁波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17〕,并运用自由创作、色彩探究和绘画这三种艺术治疗和干预手段,帮助留守儿童提高自我形象和改善人际关系。尚晓丽、周颖萍的《绘画疗法在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中的应用与思考》一文叙述了对30位大学生采用团体绘画治疗的方式进行团体辅导过程〔18〕。该活动包括:让学生自由选择三色卡纸并粘贴心中的宠物形状;描绘曾经居住过的城市;画最尴尬的自己;画出此时此刻的感受等。作者认为,通过绘画可帮助具有回避倾向的大学生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从而提高其自我价值感和社交能力。团体绘画治疗的方式结合了团体和艺术的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陶琳瑾《绘画治疗与学校心理咨询:一种新视野下的整合效应》综述了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绘画治疗的应用价值,认为采用绘画治疗的方式有助于学校的心理咨询〔19〕。易春丽、钱铭怡、丛中采用“画一个家庭”测验让30名大学生每人各画两幅能展现家庭的图画,一张是能展现现实的家庭,另一张则是能展现理想中的家庭〔20〕。通过对绘画的比较和分析,能够发现被试大学生对其家庭关注的重点所在,以及被试大学生在家庭关系中存在的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

(二)医疗领域

1.灾后心理干预

198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大地震,在震后心理救治中,Paul Joseph Dowling发展出了以绘画为主要干预手段的艺术治疗方案(art therapy project)。随后,1999年中国台湾地区发生了9·12大地震,赖念华根据华人的特点对Paul Joseph Dowling的艺术治疗方案做了修订并尝试在台湾采用该治疗方案〔21〕。有关学者指出:当最不能让人承受的时刻迫近时,人们难以用言语的方式来表达,有时候他们会用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例如绘画。如果创伤记忆有视觉特性,那么通过绘画的表达方式可能是呈现这些无法抹灭的印象的最有效、最原始的方法之一〔21〕。

张雯就是在整理修订赖念华艺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21〕,将该治疗方案应用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后危机干预中,并对灾区的不同群体进行了灾后的心理干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此外,卢勤通过对5·12汶川地震中的灾区人们进行团体辅导和艺术治疗,尤其是对一个在地震中有8名同学死亡的班级的同学进行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方案〔22〕,说明团体辅导和艺术治疗的方式是适合对灾区人们开展集体的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方式。汲新波认为,“绘画是灾难过后的一种简单的、对无法抗拒的环境进行象征性控制并建立内部安全感的方法”〔23〕,并主要使用赖念华的“画说灾难——艺术模式减压”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对地震灾民进行了心理干预。刘斌志《论艺术疗法在地震灾后青少年精神救助中的适用性》一文探讨了将艺术治疗应用于地震后青少年的心理干预一般要经历建立关系、重现创伤经验、艺术治疗师的同理与回应、转化创伤经验以及重新积蓄力量等步骤〔24〕。胡知凡编译了Lenore Steinhardt于1989年写的《Six Starting Points in Art Therapy with Children》一书,该书主要介绍了国外绘画治疗的一些具体做法〔25〕,以期有益于国内灾后的心理救助。

2010年6月,由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了首期为期3天的“玉树震后儿童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培训班”。针对玉树5000余名大中小学生开展了“创造性艺术治疗技术连续培训”。一些教师和心理咨询从业人员接受了此培训。一般灾后的心理救援与重建可能需要三五年的时间,因此有必要在这些地区的中小学校开展长期的艺术治疗活动,以帮助灾区儿童进行情感的宣泄和表达,促进儿童的心理重建。

2.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

艺术治疗可以作为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它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王琳采用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对一位有焦虑症的大学生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26〕。潘润德采用“房—树—人”绘画测验对6名来心理咨询门诊的面对情绪障碍的中学生进行评估〔27〕,以更好地找到这6名中学生情绪冲突的原由。闫俊、崔玉华对存在心理问题,但病情又处于稳定状态的5位患者(其个人又有心理治疗的要求)进行了一次集体绘画治疗的尝试,结果发现:患者绘画表现出来的情况与其内心状态是一致的,患者可以借助绘画和团体治疗的方式释放自已的情绪,并进行自我反省〔28〕。李梅花、赵小琴对124名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包括精神分裂症发病早期或恢复期病人、神经症病人、心理障碍病人)采用艺术治疗方式,结果发现艺术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29〕。孟沛欣等对86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团体绘画艺术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干预分为6个疗程,每个疗程包括五个主题绘画任务,分别是涂鸦、人像、场景、感受(情绪)和团体共同绘画,每次完成一个绘画任务。结果表明,采用团体绘画艺术治疗,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缓解,使患者的自我概念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30〕。赵玉波对120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艺术治疗,发现艺术治疗有效地促进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高了其自理能力,降低了该病复发率〔31〕。

3.成瘾患者的辅助治疗

李仁鸿、罗俊明、吕明春对283名海洛因依赖康复者的333幅绘画作品进行了分析,发现在333幅绘画作品中呈现出70多种象征符号,其中包括正面的意象和负面的意象,并认为,通过采用绘画治疗,使得治疗师及时的了解了戒毒者的心理状态,可促进其心理治疗〔32〕。

艺术治疗除了应用于教育领域和医疗领域外,也被应用于企业培训中。严文华的《心理画外音》一文就把图画应用在团队建设培训中。作者认为这种方式最大的益处是:很多人在享受作画过程中,能感受到轻松的团队氛围,让其在愉悦的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3〕。这种轻松氛围本身就是团队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所以绘画活动的性质与团队建设的目标比较吻合。

三、国内艺术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应用范围的扩大

国外艺术治疗的应用范围很广,从精神医学至教育、危机干预及社区等领域,我国在实践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

1.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目前我国已有一些中小学正在开展心理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活动。通常的方式是由美术、音乐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组成教学小组,进行合作研究或教学。但艺术教育活动普及程度较低,主要以鼓励学生创作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34〕。另外,在学校正规课程系统中引入心理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譬如,艺术治疗教学的原则、实施过程、课程体系以及教师的素养等。笔者认为,未来艺术治疗将作为有效的辅助方式,应用于各类学校,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2.医疗领域

在医疗领域,艺术治疗是非言语的表达和沟通形式,不受年龄与教育水平的限制,因此可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应用,使更多的人受益〔35〕。李士青的《艺术治疗学与现代医院环境设计探讨》一文阐述了在医院的设计中,应注意视觉形象的使用,通过这种艺术的方式能帮助病人建立自信心,从而达到促进其治疗的效果〔36〕。

3.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艺术治疗模式的影响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艺术治疗的传统模式。十年前美国艺术治疗期刊便以专刊形式讨论了科技发展与艺术治疗的应用,以及这些应用将如何直接影响个案与艺术治疗师〔37〕。现在又出现一种文学治疗的新方式——心理性作文,它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治疗师通过网络和患者进行接触后,发现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让患者以作文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心理活动,以增进双方的交流,达到治疗的效果〔38〕。这种治疗方式即是借助网络工具,如QQ视频、MSN、手机、网络日志等进行的。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将在远距离艺术治疗,数字影像科技的新媒材,艺术治疗电脑化等领域影响未来艺术治疗的发展〔37〕。

4.艺术治疗全球化过程中的本土化

在我国运用和发展艺术治疗,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在艺术的创作媒材方面,应根据各地的文化不同,选择民众生活中易取的材料。如中国的书法已在书法治疗中广泛应用〔39〕,而中国人新年贴的春联,也可以应用到媒材选择中,以增加媒材的多元化。

(二)理论研究的深入

1.艺术治疗的系统化和标准化

在艺术治疗中,绘画分析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常受到人们的质疑。因此,需要在总结由临床实践中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绘画治疗的操作性定义及效果评价,以建立一套系统的绘画测验、诊断、治疗的原则和方法〔40〕。目前只有少数的绘画分析方法进行了标准化的修订,而大多数的绘画分析方法还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之上。因此,未来要重视绘画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处理,以使治疗师的分析更客观、更准确。

2.相关科学技术与艺术治疗相结合

20世纪以来随着神经认知领域的发展,科学界对于许多现象都提出了以大脑运作机制为出发的解释,利用新的研究工具,连“意识”、“直觉”等过去被科学家认为无法研究的现象,也都发现可能对应的神经处理机制。所以,以艺术为沟通媒介的艺术治疗,是不是有类似的生理证据来支持?当下的一些研究有:镜射神经元与同理心,脑波与绘画治疗,穿颅磁刺激与同理心等〔37〕。

(三)艺术治疗师的组织、教育与培训

1969年,美国成立“艺术治疗协会”,该协会负责组织每年的艺术治疗学术研讨会议和发表学术论文,并在艺术治疗领域方面提供专业培训。另外,在艺术治疗认证方面,美国有艺术治疗认证委员会ATCB和ATRBC。ATCB负责对艺术治疗硕士学历所需要的资质进行核准,并颁发艺术治疗相关的证书。而另一个艺术治疗认证委员会ATRBC则是评定和考核那些通过继续教育途径获得的艺术治疗证书的认证。在美国,艺术治疗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美国已有27个艺术治疗的硕士点得到认证。另外,英国的德比大学就设有艺术治疗的本科教育专业〔41〕。

对于艺术治疗的运用,亚洲地区的国家都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1998年,韩国第一个艺术治疗的硕士课程设置,目前已有十个艺术治疗的硕士课程,五个大学课程,十四个在职进修的课程项目,并且成立了六个相关的学会〔42〕。2004年,中国台湾地区艺术治疗学会(Taiw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TATA)成立。2005年,中国台湾地区第一所艺术治疗硕士课程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成立〔37〕。华人艺术治疗联合会(CAAT),则是由中国香港地区、澳大利亚、美国等注册艺术治疗师组成的专业性、行业性、权威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机构设置于香港。CAAT主要负责整个华人艺术治疗各专业的课程制定、培训、考核、认证、授权等工作,以及联合会会员资格认证、督导、继续教育等监督和管理工作。CAAT致力于艺术治疗导师的个人成长、培养以及艺术治疗各专业的普及和推广。其下设置各艺术治疗委员会,包括绘画艺术治疗、舞蹈艺术治疗、叙事艺术治疗、沙盘游戏治疗等委员会。相信未来国内艺术治疗在借鉴国外艺术治疗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艺术治疗的发展趋势,和相关组织、艺术治疗师的专业教育、培训和认证,将会大大促进艺术治疗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以及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总之,艺术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充满感性的色彩,它创造性地再现了生活的本质,弥补了现代社会过于追求理性化所导致的种种心理缺失。中国的艺术治疗尚在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以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衷心希望艺术治疗将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祖承.艺术治疗〔J〕.上海精神医学,2006,18(2):104-106.

〔2〕陆雅青.艺术治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4.

〔3〕魏 源.国外绘画心理治疗的应用性研究回顾〔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946-5947.

〔4〕何 静,蒋明全.绘画艺术治疗在中国发展的介绍〔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5(2):75-76.

〔5〕钱初熹.将创痛的经验转化为深刻的美术学习〔J〕.中国美术教育,2006,(4):13-18.

〔6〕钱初熹.以美术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灾后心理重建〔J〕.中国美术教育,2008,(5):4-5.

〔7〕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成果公告〔EB/OL〕.(20071026)〔20110225〕.npopss-cn.省略/education/2007/20071026msjygg.htm.

〔8〕沈建洲.浅谈艺术治疗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6,11(7):13.

〔9〕林 晨.美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教文汇,2008,(11):200.

〔10〕苏 琪,张 琳.艺术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J〕.当代教育科学,2006,(15):49-50.

〔11〕郝振君,曹燕瑛.低年级智力残疾儿童美术艺术治疗的初步尝试〔J〕.中国特殊教育,2004,(5):27-30.

〔12〕邓慕芯.脑瘫儿童的社工介入点——艺术治疗〔J〕.社会福利,2009,(9):49-50.

〔13〕陈 琨.绘画投射技术应用于美术治疗的探索——儿童攻击的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63-66.

〔14〕张 雯,顾昭明.艺术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9,30(10):929-930.

〔15〕王 丹.艺术治疗——促进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J〕.社会福利,2007,(6):50-51.

〔16〕周 红.美术治疗及其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5):68-73.

〔17〕刘中华.宁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绘画艺术治疗〔J〕.宁波大学学报,2008,21(1):135-140.

〔18〕尚晓丽,周颖萍.绘画疗法在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中的应用与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3):35-37.

〔19〕陶琳瑾.绘画治疗与学校心理咨询:一种新视野下的整合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7):3393-3396.

〔20〕易春丽,钱铭怡,丛 中.大学生的家庭绘画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3):342-343.

〔21〕张 雯.灾后绘画艺术——心理辅导方案应用实例〔J〕.艺术评论,2008,(7):18-20,21-23,24.

〔22〕卢 勤.团体辅导在有同学丧失班级中的运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742-744.

〔23〕汲新波.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危机干预团体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10,(5):96-97.

〔24〕刘斌志.论艺术疗法在地震灾后青少年精神救助中的适用性〔J〕.青年工作,2009,(1):59-62.

〔25〕胡知凡.国外绘画治疗方法选介〔J〕.中国美术教育,2008,(6):13-15.

〔26〕王 琳.表达性艺术治疗大学生焦虑症一例〔J〕.校园心理,2010,8(2):137-138.

〔27〕潘润德.绘画治疗在情绪障碍中学生的临床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49-750.

〔28〕闫 俊,崔玉华.一次集体绘画治疗尝试〔J〕.中国临床康复,2005,7(30):4160-4161.

〔29〕李梅花,赵小琴.艺术治疗在改善精神疾病患者应对能力中的运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4):584-585.

〔30〕孟沛欣,郑日昌,蔡焯基,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团体绘画艺术干预〔J〕.心理学报,2005,37(3):403-412.

〔31〕赵玉波.艺术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应用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30(6):443-445.

〔32〕李仁鸿,罗俊明,吕明春.绘画治疗在海洛因依赖者心理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4,13(2):124-126.

〔33〕严文华.心理画外音〔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3:196-199.

〔34〕钱初熹.国外心理治疗取向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7):44-46.

〔35〕何 伦.医学与艺术:临床医学和医学人文学关系探索〔J〕.医学与哲学,2004,25(12):29-31.

〔36〕李士青.艺术治疗学与现代医院环境设计探讨〔J〕.医院建设,2008,(3):16-19.

〔37〕邱品惠,曾加蕙.二十一世纪台湾的艺术治疗〔J〕.台湾艺术治疗学刊,2009,1(2):13-18,19-22,23-29,30.

〔38〕周小佩.艺术心理治疗历史与现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7(1):116-119.

〔39〕费 明.传统文化工具与艺术心理治疗〔J〕.现代康复,2001,5(11):24-25.

〔40〕杨雪龙,童辉杰.艺术疗法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3,18(4):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