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翻转课堂的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翻转课堂简要概述
对于翻转课堂这一名词来说,最早来源于美国,用英文表示则为“TheFlippedclassroom”,指的是传统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位置颠倒。确切地说,便是把传统课堂教学放置在学生的课后学习位置,把学生课后学习放置于课堂教学位置。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最早出现的翻转课堂也是由录制视频教学,然后上传至互联网而实现的。由于在互联网中上传的视频是免费为大众群体开放的,因此热衷于学习的人均能够通过点播而参与视频学习过程。早期,在“翻转课堂”这一理念尚未形成时,部分学生由于在课堂中因各种原因落下了功课,为了弥补落下的功课,便会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资料或教学视频,从而利用课余时间将落下的功课补上。显然,这种“补功课”的自学模式便成为学生所习惯的学习方式。将其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一个整体,便产生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翻转课堂。
2.翻转课堂在远程教育中的价值意义分析
(1)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传统课堂教学中,一般的教学流程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设计,进而对学生提问,然后将问题加以解决。虽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有所参与,但是长期下来,会让学生觉得自身处于“被动学习”过程中,从而难以提高学习效率。而对于翻转课堂来说,课后学习与课堂教学两者顺序颠倒,教师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将教学课程内容传输于互联网,让学生自行学习,显然,这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在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更易投入进去,通过对不理解的内容反复多次观看、解读,便能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进而达到优化学习的目的。(2)有助于检验教师的授课水平。远程教育具备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特征。在远程教育中渗透翻转课堂教学,便需要教师重视教育,努力提升自身录制教学视频的能力水平,这样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才能获取有效的知识。显然,在录制教学视频过程中,教师更会去思考如何掌控录制教学视频的时间、如何做到精益求精,进而通过翻转课堂检验自己的授课水平。(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传统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法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翻转课堂则由学生自己自行掌控,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此同时,翻转课堂还能够让学生更喜欢独立思考。(4)有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在远程教育中渗透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完全成为主体部分。在学习过程中,远程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使学生不会受到外在环境影响,会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过程中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回放、反复播放的形式,直到完全掌握这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显然,这有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进一步实现优化学习。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可知,翻转课堂在远程教育中作用显著。目前,翻转课堂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被广泛应用。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对教育改革的重视,我国也渐渐地重视起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展。例如,多媒体教学中的微课,便是另一种形式的翻转课堂,此类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在掌握课题重点知识的基础上,达到优化学习的目的。我国各大学校教师也热衷于通过制作PPT、录制微视频教学,然后上传至班级群资源共享中,让学生利用充足的课余时间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但符合教育改革目标,而且使我国教学紧跟时展步伐,进一步为我国教育改革的进步及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曾莉 单位:乐山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高俊虹.翻转课堂降低远程学习者英语写作焦虑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3,(12):93-9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翻转课堂 形成性评价 教学改革
前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拉动国内高职院校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演进,亦对职业院校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类高职院校不断尝试将“翻转课堂”模式实施于日常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同时可以看到:很多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仅作为展示课、公开课、观摩课,日常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无法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精神。如果要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学情、师资特点,长期、有效的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则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一、“翻转课堂”及“形成性评价”的定义界定
“翻转课堂”即流行于欧美国家教育界的“Flipped Class Model”教学模式。在这个新型教学形式中,学生们可以在家中按自己的步调观看教学课件,并通过在线方式与同学及教师进行交流,然后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育过程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逻辑安排,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相对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绩以及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评价对象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使教学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应此,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二、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实施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传统的考核方法往往基于平时作业和总结性测试,其明显的弊端是它既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作出全面的评价,也无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并积极的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来展开学习。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定义了整个教学过程,传统的书面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不再作为主导性的评价依据,因此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方式正不断的制约着“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全面、深入展开。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亟需设计并采用一套更为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在各个活动环节设置评价节点,让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及时的得到反馈并归纳、总结,以便更好的进行学习和教学活动。
三、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实施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鉴于此,笔者尝试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学情分析、师资分析、教学实施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形成性评价体系在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实施的可行性。
3.1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岗位特征: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目标具有服务于特定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定向性。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更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围绕实践、实训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胜任具体岗位、胜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且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内容覆盖知识因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非知识因素(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和方法)。因此,形成性评价体系在衡量学生是否实现学习目标的同时,兼顾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探究方法、参与意识、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等。由此可见,形成性评价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及翻转课堂模式中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核心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
3.2课程设置
基于上述人才培养特点,高职院校在实施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中强调以职业所需的能力、技能为主线,课程内容包括岗位职责所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培养,并努力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
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理论学习安排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实践教学和实训环节,使课程内容更具职业化、务实性,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尽快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设计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适用于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模式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特点,教师根据突出应用性、职业性、实践性的原则将课程内容和模块结构进行重组、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同时,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够全面涵盖课堂外的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环节和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实践应用)环节,从而真实、准确的反映出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我成长。
3.3学情分析
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首先,他们善于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活动和社交活动,习惯于从各类网络媒体中获取信息。这个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并按照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自主检索、归纳网络学习资源和参考材料;
其次,高职学生个性鲜明,拥有自己的独立观点,希望被教师、家长、和社会尊重,不喜欢被灌输“传统”的观点和理论,对家庭、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较强,常以自我为中心。而“翻转课堂”模式能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欲,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和实践环节,也能够在自主学习环节将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为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
第三,高职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积极性较高,因此对实践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环节的学习。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各类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个人形式或团队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形成性评价体系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其发展过程的评价体系,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设置了评价节点,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可以在这个评价系统中及时得到来自组员和教师的评价,有利于不断审视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纠正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不仅能配合“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还能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拥有更多的自,培养其自信心、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3.4师资分析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师资队伍应具有双师素质――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并具备相应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须为复合型人才,其知识储备更为全面,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更高,相关常识和知识面更广。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首先要改变的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布道者”高高在上的姿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并将教师的主要角色转变为教学组织者和设计者;其次,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重新进行重组和调整,以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覆盖课前自学阶段和课堂教学阶段)、相互转化、相互衔接的学习流程,以利于学生吸收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活动中。
设计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的获取学生在整个学习流程中产生的多方位评价信息,一方面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外和课堂内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找到症结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课程内容、改善施教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5教学实施
高职院校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始终强调教师需根据课程特点,在日常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的双边互动式教学方式。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不但检验了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的学习效果,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师可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合作学习法、项目学习法、任务驱动型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借助不同形式的实训设施设备,有效的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岗位的职业体验。
在上述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根据实情合理安排各个评价环节,评价内容涵盖学生参与度、合作度、活跃度、项目作业等方面,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给予全面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体系能保证上述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其教学目的,同时有助于活跃学习氛围和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同时,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在为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充分认识到其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学情、师资、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特点,努力结合本土情况,探索如何搭建一套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使其既能融入高职院校现有课程体系、符合高职学生的学情、适合高职师资队伍,又能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同时,这套形成性评价体系应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树立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的水平,并学会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形成性评价体系为平台,高职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课堂外的自主学习和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在实现学习目标的同时兼顾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真正的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主动学习”。因此,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够推动高职院校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并在日常教学中长期、有效的实施“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参 考 文 献
[1]吴昌提,林菊芳,陈宁红:《国内外形成性评价述评兼评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十年》,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
[2]徐亚君:《完善形成性考核的几点思考》,远程教育杂志,2004(2)
[3]刘辉:《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结果处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7-0064-04
当下,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其核心是以生为本的回归、以学定教的转型。“翻转课堂”的出现,正顺应了这场学与教的“双重革命”。作为一种发端于美国的全新教学理念,“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核心是将原来课堂上的知识传授通过创建教学微视频翻转为课前的显性知识学习,而在翻转后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同侪互助、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知识内化与融合、能力建构与拓展,完成隐性知识挖掘与思维能力提升等高级学习任务,教师则通过师生互动发现并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一对一指导,实现个别化教学。
较之于传统教学中学生课上“齐步行进”学习新知、课外“动作自选”检验所学的方式,“翻转课堂”通过将课堂讲授移至课外提前完成,同时增加课堂交互学习相应权重的方法,实现了预习时间最大化——延长学习时长度,课堂学习高效化——提升认知理解度(如图1所示)。简言之,“翻转课堂”通过视频教学与活动学习的混合式学习,实现教学模式转向甚或颠覆,真正回归了“学为中心”的教育原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翻转课堂”的出场,无异于使思想政治课“如沐新生”——复归一种以学为本、生命“在场”的学习范式。“翻转课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与协作学习环境的建构,使学生复归学习过程的中心;与此同时,教师从传统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从课堂交互与知识应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便捷处理信息与驾驭课堂的“脚手架”。这样,“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的师生定位,构筑了有深度的思想政治课堂,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课程诉求的达成,也就顺理成章了。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由课前学习、课堂学习等组块构成,而信息技术的辅助与活动学习的穿插是协作式差异化教学方式建构、自主式个性化学习环境生成的有力杠杆(如图2所示)。下面以《经济生活》第二课“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介绍“翻转课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学习模块设计
1.创建教学微视频:教学切入的关键
作为一种以视频教学为载体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所依凭的微视频是切入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在厘清教学目标、兼顾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以碎片化而不失主题、创新性而不失逻辑的方式合理统筹视频的结构编排、内容呈现等要素,以此生成短小精悍的系列“微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尽情挥洒激情与创意,以质朴而不失活泼的画面、简洁而不失妙趣的旁白等,让学生在影像与色彩的碰撞与冲击下深化记忆,及传统课堂所不能。需要指出的是,微视频的播放时间、视觉效果等都会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一方面,视频时长应严格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维持的范围内,如5分钟左右,以便其有耐心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同时,视频应具备回放、暂停等功能,以便其随时“倒带”,自控进程,实现最短缺的学习资源——时间的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视频应拨冗去繁、去粗取精,如在电子黑板上基于板书或PPT演示,配以适量讲解的画外音等。因为任何多余的陈设或布景都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其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较之于教师站在讲台上授课的冰冷与疏远,这种方式有如师生同坐在桌旁,一同学习、一同探讨,会让学生备感温暖与贴心。
【案例设计】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可将“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节教材内容分解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等。
在此基础上,整合相关素材,进行知识解读(如列表比较“不同供求状态下的市场状况与类型等”;举例说明“社会/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及价值总量的相应变化”;探究分析“价值规律存在与发生作用的条件与等价交换原则的实现”等)与情境索引(如援引房价高企、CPI高位运行、阶梯水价等价格变化的相关新闻报道等)。
在集体备课确定课型设计与教学流程后,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制作PPT课件,此后利用诸如Camtasia Studio等专业录屏软件与手写板将其转录为时长不超过5分钟的微视频,其间可适当穿插相关讲解、拓展、注释等。
2.测评反馈:课堂学习的铺垫
“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不只是看视频。教师应在“全对晋级”答题机制下预设若干难易适当、设计合理的针对性习题,以供学生随机选择自我检测实际掌握情况。“满分进阶”的游戏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实现由旧知识运用向新知识学习过渡的同时,及时发现并捕捉自身认知中的疑难困惑,以便通过微博、QQ、Moodle等网络互动平台,或与同学远程沟通、互为借鉴,或由教师介入指导、施以援手,而认知掌握情况的分类汇总也为教师课堂上一对一指导的开展作了必要铺垫与准备。
【案例设计】“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节前承“货币”后启“消费”,是《经济生活》学习的重难点所在,加之近年诸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相关网语层出不穷,因此“货币购买力、汇率与物价的关系”“价值、供求与价格的关系”等都极有可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理解障碍。基于此,可预设相关选择题,以供学生自我检测。
二、课堂学习模块设计
“翻转课堂”的核心之一是在课前预习最大化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时间的延长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如何通过课堂活动学习的设计达成认知内化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与互动实现意义建构与生成的过程。[1]因此,课堂的活动学习应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灵活采取诸如独立探究、小组协作等方式开展生生合作,或个别采取“迷你型”讲授、一对一指导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
无论生生合作抑或师生互动,首先都应基于“确定问题”,即针对教材内容与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完成检测习题中的疑难困惑,分类汇总出若干具有探究与研讨价值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课堂学习切入的问题应是“值得讨论”的——学生“相异构想”“迷似概念”越多的问题,越值得合作学习或个别化教学;若过于简单只会使协作流于形式、互动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凭借教学机智,遴选出兼具基础性与层次性、有价值且易于产生“争议”而个人又独臂难支的问题,以利于引发全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互通有无。“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节可梳理出诸如“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联”“供给、需求与价格的互动”“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的联系与区别”等若干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合作学习:基于学生小组协作
互助小组作为学生合作学习、协作互动的基本载体,其建构就成为“翻转课堂”课堂学习环节的关键步骤——依据筛定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二次分组: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下,将选择同一问题的学生重组为4~6人规模的学习小组若干,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与责任分工。同时,在对问题按设问类型、难易程度等二次分类的基础上,可对小组内部协作分工进一步细化:若问题覆盖面较广且尚可细化为若干子问题,则不妨以拼图学习的方式,在子问题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聚合、汇总后再作整体研究;若问题覆盖面较窄且无需细分,则按“独立探究—小组协作”的模式予以整体推进。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做的是适时采取适当的交互方略参与其中,以保证小组协作有效开展。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课堂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检验个人理解认同度,相互切磋的同时,亦能通过与同伴交流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策略,相互借鉴。
【案例设计】例如,围绕“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组成的学习协作小组,尝试采用拼图学习法就各子问题分别开展研究,最后予以聚合汇总。子问题一组弄清“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一定时间内的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三组概念的关系;子问题二组列表呈现“社会/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量及价值总量的相应变化”;子问题三组汇总梳理“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成正比、反比及无关的变化量”。
协作小组成员依据各自知识构成、个性特征、能力倾向与认知水平,同时结合各子问题的设问取向自主确定研究方向,独立探究。教师则作为协作学习的合作者,同时任职引导者——积极参与并选择适当时机对课堂合作予以调控,尤其是当小组内部意见相左、观点有分歧时。这样,课堂在尊重与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与提升团队意识的同时,对于激活学生内在思维潜能、激发竞争合作能力大有裨益。
2.个别化教学:师生互动的范式转型
教育的根命题在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个别化教学作为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通过教学所涉诸要素的调整或修正,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升学习实效的教学方法,正是旨在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潜能,使其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从“学会”走向“会学”。从这个意义上讲,走向“个别”,与其说是一种课堂改革的试验之举,倒不如说是教育革新的逻辑转型——更呵护学生完整的学习权利,更彰显学生学习的逻辑线索,更视学生为不同的生命个体。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尝试采取一对一的个别教学法,加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有关问题的认知与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习惯等,对教学重点、授课方法等予以适当变通,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地进行教学。如,对于性格活泼、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应在沿循其特点的同时适当予以更多“晾晒”自我、“开发”自我的机会,引导其关注和拓展“未知领域”;而对于性格内向、课堂上“隐形”的学生,则应尽可能多地给予其关注——更多的发言机会、更多的表扬鼓励、更多的交流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居高临下”的态度,在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深度解析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对教学技巧、课堂用语甚至表情神态、肢体语言等作适当微调,以实现与学生心灵的契合与融会。
【案例设计】课堂上笔者发现,在涉及诸如“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时,有学生眉头紧锁——或许受两者剪不断理还乱关系的困扰,却出于性格取向、提问焦虑或认知局囿等原因而羞于启齿。对此,教师不妨介入指导,通过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开展一对一教学,对两者关系作必要梳理。
一方面,提供“切入点”,帮助学生厘清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的区别:从内涵上看,前者反映的是纸币数量问题,后者指出的是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即购买力问题;从计算上看,相较于作为主要考量商品价格上涨程度,反映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所需货币量的比值的通货膨胀率,货币贬值率是指货币贬值后和贬值前相比所存在的比率,主要考量单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案例,通过推演,使学生明确两者的内在关联。这样,在关注个体认知差异的基础上,通过一对一教学、“迷你”型讲授等师生互动,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不使任何学生掉队的同时,有效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切实提升了课堂学习实效。
需要指出的是,“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如与学校作息时间相冲突、文理学科适用性差异、信息技术支持不到位、教师专业能力有缺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其是否值得推广仍有待商榷。
参考文献
关键词:翻转课堂 反思
翻转课堂越来越热,许多高校甚至中小学都在积极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但是翻转课堂是否符合学习的规律,是否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只有冷静下来思考教学的本质,才能够使翻转课堂更加完善。
1 微视频是否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讲授和知识内化这两个学习阶段颠倒过来,它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并完成相应的导学案,在进入课堂之前就进行自主学习相关材料,达到了“先学”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微课的质量。微课主要的主要特点在于短小精悍,一般的微课的时长在5―8分钟左右,主要是围绕某一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者是反应课程中的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微课呈现的是一种碎片化的知识,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会使得学生很难对课程的宏观框架进行把握。但是学习讲究的是一种系统性,只有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观,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才能进行合理、全面的分析。而且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特别是在中国的课堂上,有的班生数可以达到六七十人,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原有的知识经验等都可能有所差异,并且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风格也都有所不同,比如言语型、空间表象型、客体表象型。而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对于不同类型的微课会有所偏爱,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翻转课堂所提供的微视频是很难迎合所有学习者的需求的。而课程想要实施翻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看完视频、看懂视频,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翻转才有可能产生。不然所谓的翻转学习中的翻转到课外的学习顶多就是传统课堂中“预习”,而课堂中的“练习”也只是教师的一种讲授活动而已。客观的来讲,没有可以让学生完全理解的微视频。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依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并实时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也只有在教师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在教师和学生课程中不断碰撞,才能够让教师更好对学生进行引导。
可见在翻转课堂的实施应用中,教师依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翻转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出高质量的微课,让学生高效的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还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与学生的不断碰撞中,让学生逐渐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2 是否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作为新的一种课堂模式,尝试了许多翻转方式,对师生的角色进行了翻转,将知识讲授与知识内化两个学习阶段进行翻转,翻转了学习的时间。但是如论如何进行翻转,都只是改变了知识呈现方式,改变了知识习得的过程,但是并没有从本质上对人的教育进行变革,依旧还只是对课本的知识进行讲授。中小学的许多课程是可以依靠老师的讲授就可以掌握知识点,但是有的知识点是无法利用讲授的方法来习得,即使老师讲得再卖力,学生也由可能无法理解。比如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等等,这些课程里的部分内容是需要学生和教师一起动手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进行实验,才能进行观察、体验,进而进行分析,最终习得相应的经验,也只有在学生的亲自的操作才能获得世界的定律、规律。这些需要大量实验操作课程需要不仅仅只是教师对实验内容逐一讲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这样看来这种需要实践操作的课程是不太适合用于开展翻转课堂。
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包含了这种大量需要进行操作的的课程,还有一些课程也是需要学习进行参与体验的,比如说语文这门学科,语文中许多的课文前后内容之间是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的,许多内容的理解在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以往的阅读沉淀,需要依靠学生的自身经验来对文本材料进行解读。这时如果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资料,并且能有广阔的阅读经验,学生是能够看懂文本,并可以对文本进行解析的。而这时翻转课程中教师所提供的微视频最多是对文本进行一个解读,并未真正训练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这种教学情况下应用翻转课堂不仅达不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可能会加剧教师的工作负担。
可见对于翻转课堂在教学中进行运用,还是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还是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至于何种教学内容适合用于翻转课堂,目前还没有定论,还需要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总结出一些适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的原则。
3 翻转课堂是否可以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
翻转课堂对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依旧没有真正改变传统课堂中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在教学中,师生面对不仅有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任务,还有精神化、人格教育、价值观导引的任务。相对而言,知识习得的过程,如先学后教、先教后学等尽管可以随意翻转,但学习者对知识建构过程,即“感知―理解―内化―应用”过程无法进行先后意义上的翻转,人的道德形成过程,即“认同――接受――欣赏――坚守”的过程同样是无法进行翻转的,翻转课堂侧重的“翻转”是知识学习流程、教学设计的翻转,忽视了教学目标中的学习态度、价值观目标。[1]而在新课程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类,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不是独立进行操作的,而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2]可见一节优秀的课需要达到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这一个目标,还需要完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维的目标。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建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但是翻转课堂重视的是关于知识的获取,而忽略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上来看,翻转课堂是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的课程形态,是难以完成新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的,可见翻转课堂不太适用现有课程改革,并且教育既要求有“教”还要有“育”,翻转课堂重“教”轻“育”,这种教学形式是难以达成新课程所想要达到的理想目标的。
教学组成有三个要素,分别是:教师、学生、媒介,优秀的教学应该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之中,并指出学习的方向,最终再由学生进行探究、体验,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形成能力。而翻转课堂是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这实际上也造成了一种灌输教育,是教师通过课前的视频将要学习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是将“人灌”转变成了“电灌”而已。在传统课堂之中,教师讲授完一个知识点后,会了解一下学生学习情况,从而能够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改,并且能够兼顾大部分学生的需求,等到大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理解的差不多透彻时,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授,并且在传统课堂中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帮助或者是合作,从而进一步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但是在翻转课堂之中,在课前的先学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异步出现的,当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是无法解决,但是如论是教师或者是同学不很难同时出现为其解答问题。这样就造成问题的解答的滞后性,在某一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错位出现的,当教师教授课程知识时,学生不在现场,当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不在现场。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像是一种函授式教学方式,学生先通过先期自行学习相关的学习材料,遇到问题,等回到课堂时,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模式更像学生自学,教师解答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教学的过程。
4 教师与学生是否能够适应翻转课堂模式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要提前学习教师的微课资源以及完成老师布置的导学案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参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解决学生在“先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要完成一次翻转课堂的教学,教师首先要制作一个优质的微课资源还有完成学生课前所要完成的导学案。而教师要完成一个良好的微课资源,不仅要求教师对于教材要有透彻的理解,还要设计一个良好的微课设计,并且还要学会拍摄微课,还有视频、音频的剪辑,微课,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多种的技能,特别是有关于教育技术的能力。但是现在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并不是特别强,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主要集中在PPT或者是一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对于拍摄视频、视频剪辑、音频剪辑、以及网络一个技术并不是十分的熟悉,可见现有教师的技能还不足以应付高质量的微课的制作和,而且现有教师教学任务十分的繁重,每天除了备课、上课之外,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以及完成学校里交代的各种任务,实在是无暇分心去尝试新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算是有人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微课资源,但是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利用同一的资源,难以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并且教师在录制微视频的时候,面对不是学生,而是一堆堆冷冰冰的机器,教师在传授知识就会缺乏平时讲课的激情。翻转课堂教学是很难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做到身临其境的,就像在电视上看演唱会的感受是和在现场观看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相对于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不熟悉来说,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正在不断的上生,他们的信息素养甚至比教师还要好,可见翻转课堂的开展,学生可以很好进行适应。但是翻转课堂是一种家校之间翻转,如何能够保证不再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保证其“先学”的效果。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进行“先学”,而“先学”发生的前提是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先学材料,还有就是要求学生积极、自主的对材料进行学习。通过设计启发性的学案,优秀的微课,以及平台的在线监测功能等,一定意义上可以达到对知识的提前传授。但是在现实中,让学生提前的平台上进行学习,学生能难集中注意力去观看视频,利用网络的大部分时间又可以都是在玩而不是在学习。可见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依旧是翻转课堂所要面临的巨大问题。
“精熟学习”是由布鲁姆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指以班级教学为基础结合及时反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个别指导,让学生掌握前一单元内容后再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翻转课堂让教师更加了解每一位学生,会有更多时间为学生提供直接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精熟概念内涵,即任何教师都能协作所有学生掌握知识,任何学生都不会掉队或者成绩不佳,[3]但是在现有的教学中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为现在中国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缺乏,导致现有的班级一般是大班教育,有时一个班的班级人数可以达到六七十人。在这种大班的环境下,教师是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化的辅导的。翻转课堂中的精熟学习是依赖学习平台的数据,依靠这些数据对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推送合适的学习资源,但是现有的技术还不能够满足,并且合适的学习资源依旧还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心血来设计,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负担。还有就是学生在校园里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做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上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孙峰,龙宝新.翻转课堂的理性反思与本土化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第9期.
[2] 何克抗,林君芬,张温岚.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Koile K. & Singer D.. Development of A Tablet-PC-Based System to Increase Instructor -Student Classroom Interactions and Student Learning[A]. Proceedings of WIPTE 2006[C]. Workshop on the Impact of Pen-based Technology on Education 2006.
[4] 李晓梅.在“不偏不倚”中寻求恒常之道――关于翻转课堂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9.006
Applications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ZHANG Hua
(School of Humanity and Law,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Abstract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systems and economic and cultural level, the two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application have some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eaching philosophy, instructional videos,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delve into these difference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for promoting local technology, boosting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refor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America; China;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或“颠倒教室”,它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事先录制或从网上下载的教学微视频以及拓展学习材料,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作业,释疑解惑,创造探究的学习形式。美国林地公园高中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摇篮,后因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可汗学院等免费提供优质教学视频得以普及,这一教学模式已在美国实施7年有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开创了各具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中国,越来越多的教师、教育专家开始关注微视频和慕课的研究与实践,并相继在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和温州市第二中学等学校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由于经济文化制度及教育水平的差异,中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教学理念、教学视频、课堂组织、评价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深入探究这些差异对于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土化,助推当前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教学理念的差异
美国的“翻转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现代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新理念,其中包含两大核心理念。第一,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即强调按照学生自己的节奏进行一系列的目标学习。不是所有学生同时学习一个课程主题,而是每一名学生都按照各自预定的目标进行学习。以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为例,学生晚上在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教学视频,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教师则依靠发达的网络平台,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形成性评价落到实处。课堂上,学生实行异步学习,所有的学生都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有的做实验,有的小组讨论,有的做评估习题,有的与老师一对一交流。第二,互动的个性化指导。即利用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节省了课堂时间,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时间,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和在线网络平台,即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问题和需求,给予个别指导,课堂内学生的学习内容难度因人而异,做到因材施教。
中国的“翻转课堂”体现了“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其中包含两大核心原则:第一,教师从自我中心走向学生中心。以往教学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以听众的身份出现在课堂。翻转课堂后教师的角色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学生身边的指导者或辅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微视频的过程中,始终考虑如何方便学生的学,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为起点。第二,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即教育从以往只注重知识的掌握,走向兼顾注重学生的能力,同时更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养成,注重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对学生培养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由于受考试评价体制的制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很难在纸质测试中体现,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深入交流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舞台,在交流讨论中,思维碰撞与深化,情感与心灵交融,理想信念价值观得以确立。
2 教学视频的差异
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成功实施的关键,美国的翻转课堂在教学视频方面经验丰富,风格独特。其教学视频具有以下特点:(1)视频简短。每一个视频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平均时间10分钟左右,同时每个视频只包含一个主题;(2)语调多变。生动、有趣的语调使视频令人兴奋。混合方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录制视频中偶尔故意变音,混杂不同地方的方言语音,使讲课生动、有活力。(3)加入幽默。视频开始是差不多一分钟的幽默笑话,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趣味性的设计增加了视频的可观性;(3)添加注释和文本插图。讲解中教师主要使用电子黑板,内容以PPT形式呈现,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处教师使用电子笔添加注释,利用文本插图来展示解决问题的步骤;(4)共同制作视频。授课形式类似于电视广播,两位教师一位扮演学生,针对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提问,另一位教师负责讲解,对话型的视频更具亲和力。
中国翻转课堂中的教学视频大多由本学科教学最好的老师提前录制好。视频时间与美国翻转课堂相似,平均10分钟,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的讲授太过正式,教师习惯于教室内面向全班学生的讲解风格,微视频中教师依然会惯性沿用这种做法,语音语调过于正式,不够亲切,“教师腔”比较重。视频开始时直接进入学习内容,没有笑话导入,PPT展示课程内容,教师边讲边用电子笔做标示,教师讲解声音简洁清晰,中途偶尔会有设备的杂音,全程讲课由一位教师完成,以教师的“独角戏”为主,这样的风格致使学生在家学习效果不一定好。
3 课堂教学的差异
美国翻转课堂上主要让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结合学习导引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做实验、探究学习等方式来实现学习目标。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矫正,直到学生能够向教师证明他们已经掌握。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会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管理不同。比如:科学类课程,课堂中教师更多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和更深入的科学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师主要针对一些历史事件或新闻事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让学生写作,并对作业进行同伴间互评。美国林地公园高中还进行了通达翻转课堂的尝试,学生在课堂上试行异步学习活动,有的做实验,有的做习题,有的小组讨论等,教师来回巡视及时帮助困难学生。
根据我国课程教学评价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翻转后的课堂内,教师个性化指导活动主要有巩固强化、系统梳理、拓展加深、探究创新。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学校敢于尝试让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课堂异步学习的通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具体实践,每所学校总结出自己的特点和经验,比如:重庆聚奎中学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四步骤,课中五环节”的操作方案。课中五环节为:合作探究、释疑拓展、练习巩固、自主纠错、反思总结。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提炼出本校的翻转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课中五环节分别指:梳理知识、聚焦问题、合作学习、综合训练、评价反馈。温州二中不同学科的教研组总结出各个学科翻转课堂教学的策略,社会思品组的翻转实践课中主要进行问题释疑、知识梳理、巩固内化;数学组的翻转实践课中主要进行知识构建、巩固内化、思维提升;科学组的翻转实践课中主要进行分享收获、释疑解惑、错题纠正、当堂作业、问题促学;语文组的翻转实践课中主要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学体验、释疑解难、互助探究研讨。①
4 评价方式的差异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中关键步骤之一,决定着教学的质量提升和完善。经过多年实践,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以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为例,他们实行由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组成的混合评价系统,学生的最终成绩由50%形成性评价成绩和50%终结性评价成绩构成。这里的总结性评价成绩是由多次小测验成绩组成,学生在每次小测验中需要取得满分的75%以上才算通过,将此成绩计入成绩单,对那些没有达标的学生,会给他重考的机会,直到他达标,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给有困难的同学提供辅导。那些达标了但想得到更高分数的学生允许重新参加评估。而这些小测验的进行时间也非所有学生同时进行,而是学生根据个人学习进度随时向教师提出,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从事先准备好的题库中选取适合该学生的测试题,体现了个性化的评价理念。②形成性评价主要是用来评估学生自证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教师为学生安排学习目标并提供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学生则需要提供证据证明正在为达成这些目标而学习。那些无法证明已经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取得进步的学生,教师会迅速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即刻制定补习计划。形成性评估好比GPS,能准确定位学生的知识盲点,并引导学生走出盲点。
相比较而言,我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机制仍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改革进程举步维艰,亟待完善和发展。比如,重庆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因为处于实验初期,目前并没有相匹配的评价制度,依然以纸笔测试为评价依据,沿用的是传统教学的评价制度,即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升学压力,致使评价制度的改革步履艰辛。由于翻转课堂属于学校的教学改革试验,为了不给进行课改试验的教师压力,目前学校不将翻转班和普通班的考试成绩进行简单的横向对比。学校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评价体系,正在积极探索制作相应的评测量表。
综上所述,我国的翻转课堂实践尚属起步阶段,大多正在实践的学校只做到了“形似”即要求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教学引进移动数码设备,但课堂教学仍然没有太多变化,个性化的指导依然欠缺。要真正做到 “神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翻转课堂作为“舶来品”,需要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对其进行本土化改进,探寻适合我国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路向。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资助项目“中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比较研究”(B-a/2009/01 /008);北京建筑大学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K2014003);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现代性转型研究”(J2015006);北京市教工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研究课题“现代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GWXJCZX2015019);该成果得到北京建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注释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历史教学;价值
前言
初中历史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科学的主要内容,对历史的学习、了解以及思考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并进而对其他科目学习以及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在新课标要求下,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提升显著,探究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可以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翻转课堂的概述
翻转课堂是指教学活动主体的翻转,是教育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改变了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主体的情况,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为提升。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将教学的基本内容以课件等电子资源的形式预先发放给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重点知识有所了解,课堂上只需针对重难点向教师进行请教,并就思考所得和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即可,这种模式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明显的培养和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提出、完善于美国,并很快在其他各国得到推广应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被我国引入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的最突出优势是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考虑到初中历史课对思考能力的需求,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初中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处于起步和衔接阶段,主要内容是将一些基本历史知识教授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一定的思考方式和能力,由于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在课堂教学前提前得知的,可以更好的进行了解,并在了解的过程中自主思考,从而使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2.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新课标的要求是改变现有教育中教师占据主体的情况,由于历史知识基本是固定的,这使初中历史教学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改变教学主体有了更大的实现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将内容告知给学生,当进入课堂环节后,讨论、交流和针对性的请教就成为了课堂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知识讲解已经在课下完成,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到明显提升,从而实现了教学活动主体的转变,针对性的教育也变成了可能。
3.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得到突显、应用
读史使人明智,无论何种学习时期,历史学习都可以使学习者的思想更具深度、头脑更明智,初中生处于思想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以使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得到突出和应用[1]。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接触历史相关知识的时间更长、内容更为丰富,这可以直接影响其对历史的理解,只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取的引导,保证方向的正确,学生的思想就可以更为完善,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的优势。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内容不够丰富
内容丰富性是初中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首要问题,翻转课堂模式下同样如此,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既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使资源的筛选更加困难,部分应用翻转课堂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过度重视书本内容,使翻转课堂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在部分教学资源中的明史部分,由于现代社会有很多不够严谨的明史读物,教师一定要注意将详实的历史内容客观的教授给学生,这不仅体现在史实方面,更体现在严谨的治学态度方面,教师一味重视书本内容,忽略治学态度,这对于历史学习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横向纵向排布混乱
横向和纵向分开原则是指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排布,即同代比较和纵向发展,由于中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横向、纵向排布上出现问题可能造成学习的混乱。以军事历史教学为例,目前应用翻转课堂的部分历史教学活动中,往往将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同一地区历史内容相混合,如果学生对史实掌握较差,很可能无法充分掌握知识,引起学习的混乱,比如在唐代兵役制度中加入宋代兵役制度,又在唐代文化中加入西域文化和秦代文化,过于复杂、多样的知识对于初中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其无法掌握,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观点取向不够正确
历史学习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丰富的知识,二是客观的态度,翻转课堂模式下,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明显,教师进行课件制作时,观点的选取必须慎重。比如教师所选内容为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历史,就应注意对民族关系的态度,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出现了五个主要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个政权,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和汉族发生了多次激烈战争,造成了平民大量死亡,甚至出现了著名的“杀胡令”,部分翻转课堂课件中,存在过度强调汉族或者少少民族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而忽略另一方所受灾难的情况,由于初中生价值取向、世界观尚不完善,思想很容易受到影响,养成不客观的态度,这对于长期学习甚至成长均是十分不利的[2]。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分步应用
1.准备阶段的应用
准备阶段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即总体计划和具体教学,总体计划是指教师对历史教学的长期规划,具体教学的准备阶段是课件的制作。教师对历史教学的长期规划,该项工作与翻转课堂的联系在于教学整体的衔接性、手段的固定性等,通常来看,历史教学是采取按年代进行的办法,即以人类出现为开端的社会史,总体计划的制定也可以遵循这一原则,每次进行课堂教学前,均将所选内容以课件形式发给学生,教师应养成课件制作的习惯,并对相关工作快速适应。课件制作包括内容选取、排布以及制作技术。如前文所说教学内容的选取、排布遵循知识丰富性、横向纵向分开以及观点引导三个原则,在相关原则指导下,教师进行内容选取和排布时,可以更为从容。课件的制作技术是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该工作带有一定的技术性,教师应注意学习和掌握,制作中,使音频、视频和图像高度结合,同时教师所用的语言也需简练明确,避免不必要的赘述。一般来说,课件长度以10-20分钟为宜,学生的注意力则往往在5-15分钟时最为集中,知识重点安排在8-10分钟处较为妥当。课件制作时,教师要将教学重点进行必要突出,并在课件最后将重点、习题等罗列出来,以供学生把握和思考。
2.课堂阶段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阶段的应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一是学生的分组讨论,二是师生的互动,三是教师的引导和总结。以师生的互动为例,假定该课时的主要内容为官渡之战,互动需要由教师引导,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前,教师先设定讨论问题“官渡之战对曹操统一北方有多大的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选择每个小组的学生就讨论结果进行发言,并对其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进行肯定,由于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对于讨论结果乏善可陈的组别,教师也不应单纯的给予否定,可以选择其中的亮点进行鼓励,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该环节可以不设标准答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开放的治学态度。鉴于课堂时长有限,讨论可能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如果学生的热情不减,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外内容,指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3.结束阶段的应用
结束阶段的应用主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总结,二是在教学计划指导下引出下一阶段内容。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总结非常重要,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总结能力较弱,教师的总结是使其抓住教学重点的关键。比如文化历史教学,所选时代为商周时期,教学重点为青铜文化,教师应在结束阶段将青铜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比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将其文化内涵、制作过程、价值等进行简短介绍,便于学生抓住重点,更好的掌握知识[3]。下一阶段内容的引出,应遵循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同时课堂内容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或者连接性,比如当前课堂重点是汉代军事史,下一课时的重点可以是三国军事史,在结束阶段通过基本的年代延续性使学生对下一课时内容有基本了解。连接性是指如果本课时内容为汉代军事史,下一课时可以选择教授汉代文化史,也即同时期不同模块知识的教学。引导方式为平行引导,比如以军服为例引起学生对于汉代织布文化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将课件提前做好、并在该阶段将资源发放给学生,使翻转课堂教学得以循环进行。结束阶段是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最后一步,是对阶段教学的总结,也是引导下一阶段的重要方式。
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变革,该模式使教学实现了主体的转变,对学生学习效果、思考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使教学效果获得提升,目前看来,注重翻转课堂模式下各个教学阶段的具体应用和总体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可以使翻转课堂得到更好的应用,在下一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龙丽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2]张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翻转课堂深蕴着教学思想的变革,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改革带来一些新的启示,对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诉求。
一、翻转课堂的德性意蕴解读
翻转课堂的实践及其初步成效,让习惯于课堂灌输的教师们“脑洞”大开,惊呼“原来还可以这样教学”。其实它的振荡波可能还远不止如此,对于思想品德课堂的改革来说,或许更加富有冲击力。
(一)课下学生观看视频体现自主性
与传统思想品德课堂相比,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准备。这样变成“看”教师教学视频的方式,无疑增加了学生品德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常常被要求正襟危坐,而在家看视频则可以采用自己感觉舒服自由的姿势;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不能随便打断老师的讲解,但在家看视频则可以自己决定开关和是否重复。主要诉诸学生“听觉”的讲课是带有一定强迫性的,一如大众传媒中的“广播”,而主要诉诸学生“视觉”的看视频则带有一定批判性的,教师将材料放给学生“看”,从根本上多了一些对学生判断力的尊重和信任,这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家中或课下,时间也没有课上那样紧迫,学生在观看视频学习时可以有更多的思维参与。学生在品德学习中思维的深度参与,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传统“记忆”“听话”模式的超越。
(二)课堂上师生直接互动讨论时间增加
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是观看教学视频之后带着问题回来的。当教师面对脑子里有许多困惑亟须解决的学生,其角色就由原来的“传道者”转变为“解惑者”,教学的重点就完全不同了。学生就可以将对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像怎样认识社会上“助人不乐”的现象,如何处理保持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关系,怎样给予特殊需要的人以保护其尊严的帮助,等等,与老师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对于身处信息化社会的学生,既不能理想化地把他们想象成一张白纸,也不能把课堂当成一个无菌实验室。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避重就轻,甚至文过饰非、佯装无知,那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由于重视了学生品德学习过程的充分展开,品德生成的规律性得到重视,学生的问题得以直面正视,师生之间的信任重建为品德课的有效性奠定了坚实基础。翻转课堂全面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使得教学更充分地回归“教人”的本质,走出传统课堂“教书”的旧路。师生互动的深入展开,增加了思想品德课意义生成的机会,使教师由“经师”再次回归“人师”,其对学生的影响力也无形中增强了。
(三)学生同伴之间平行影响得以发挥
翻转课堂模式增多了学生与同伴在线交流和课堂讨论的机会,这对于学生品德学习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学生品德学习的影响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来自同伴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它相较于教师和家长的影响,更具有平等、亲近等特点。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在品德学习中并不是凡有问题都当然地请教老师来“解惑”,他们会觉得同伴的意见会更有价值,因为同伴和教师和家长相比,更能代表自己的利益,其立场更为接近,容易形成观点的共鸣。由于互联网和即时通信技术的普及,学生与同伴在线上交流已成常态;课堂学习小组的建立,也使同伴间就品德问题展开讨论非常便捷。中国的传统课堂是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的,其理论根源在于误认为这会动摇教师对学生的权威影响;而翻转课堂的在线交流和课堂讨论等品德学习方式,将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赋予“合法”地位,甚至鼓励观点分享,就是在理论上终于承认学生之间的平行影响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它构成了对教师垂直影响的必要补充,二者完全可以相得益彰。
(四)课堂实施多元评价影响学生品德学习
翻转课堂上,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表现比之在传统课堂上更加活跃。他们在思想品德学习意义建构过程及相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学生在课堂上真实地表现出思想品德方面的优点和缺点,比在纸笔测试中所给出的“唯一答案”和“标准答案”要真实得多、丰富得多。哪怕是学生在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修养问题的讨论中,表现出某些不同程度的幼稚、偏激或错误,也均属于其思想品德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不容忽视的现象,需要教师运用必要的教学评价给以及时的关注和正确的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注意以促进学生品德学习为旨归,将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表扬和批评相结合,都要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好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不是简单地判断是非、给出结论,还在于能够产生对于学生品德学习的激励,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向善之心”,更在于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坚定的“崇善”信念,达到终身受用的教育效果。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艺术诉求
翻转课堂对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艺术提出新的要求,以下几点亟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炼提高。
(一)设计录制教学视频的艺术
翻转课堂是一种课程内容和方法均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设计、录制和上传思想品德课教学视频的能力。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体现教学需要。教学视频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再现,不是对教师课堂讲授的机械复制,而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教学创作,应根据思想品德课教材特点和学生品德学习需要精选相关内容和材料,并在教师理解的基础上做教学法的深加工。二是时间简短紧凑。教学视频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简短而有效,直指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如此有限的时间怎么才能运用得合理,显然考验一个教师的时间运筹艺术。三是富有趣味和启发。教学视频要体现知识可视化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综合运用文字、数字、图片、录像、音频等技术,让学生愿意看、有收益。好的思想品德课视频注意将内容的教育性和形式的审美性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其本身就可成为教学艺术作品。切实避免教学视频针对性差、质量低下、时间冗长、造成学生学习的困扰,那样就与初衷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了。为了更好地设计录制教学视频,教师可能不仅需要兼具“编剧”“导演”和“演员”等的角色,还要掌握“摄像”“舞美”“制作”等的实际技能。教师设计录制教学视频之后,还要将其顺利上传到互联网,并检查确保下载播放的质量和效果。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设身处地多为学生着想,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会恰当使用这些教学视频,更好地实现其品德学习的目的。
(二)课堂师生互动沟通的艺术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习惯于“满堂灌”的讲授,现在则需要学习并掌握与学生课堂互动沟通的艺术。教学作为一种沟通活动,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有效沟通的艺术与技巧。像提问、对话、倾听等常见互动手段,均在师生课堂沟通中展现了无穷的魅力。课堂互动沟通就其方式来说,一是言语的方式,即师生通过语言进行互动沟通;二是非言语的方式,即师生通过眼神、表情与手势等非言语行为进行互动沟通。课堂中的互动交流都应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教学艺术。思想品德课的老师需要将自己的“姿态”再放低一些,看学生的“视线”再平等一些,在课堂上面对那些具有多方品德学习诉求的学生,通过有效地和他们沟通交流,做他们的“同行者”,陪伴他们的品德成长,成为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成熟的“见证人”。教师在传统课堂中并不擅长的互动沟通,到了翻转课堂却“大有用武之地”,这也是现代教学艺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三)课堂组织管理的艺术
翻转课堂的教室充满了生命活力,颠覆着传统思想品德课堂的所谓“秩序感”。传统思想品德课堂之所以沉闷、单调,是因为其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加之教师抱持灌输的教育理念,习惯于“一言堂”,只让学生接受,不让学生思考。教师是例行公事,学生是心知肚明,师生合谋,营造“没有冲突的和平共处”课堂文化现象。所以大家都在“装严肃”,“做样子”,自欺欺人。而教师一旦尊重学生在品德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氛围就会发生微妙转化,学生就会表达出更多、更强烈的民主性诉求。面对这种新的情形,教师在翻转课堂上就不能只“管”不“理”,或以“管”代“理”,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实现从“管”到“理”的转变。不仅要“做对的事”,而且要“以对的方式做事”。一般说来,“管”靠的是教师权威,而“理”则靠的是以理服人。翻转课堂的组织管理一方面包括教师教学活动的艺术性组织,像开头、节奏、和结课等结构布局,另一方面也包括学生学习活动的精心筹划与巧妙安排。此外,还包括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变化,机智灵活地因势利导,使教学中的“事故”翻转成使全班学生都受到教育的“故事”。可以说,思想品德课教师组织管理艺术水平如何,就成为决定其翻转课堂成败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济管理专业
0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学生往往是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成效常常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高等院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而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则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课题。经济管理专业是高等院校核心专业之一,该专业的学习内容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不但要扎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这就要求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恰恰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因此在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1翻转课堂概述
最早使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JonBergmann和AaronSam两位化学教师,他们将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众人关注,并得到学界的认可。简单地说,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对教学视频进行观看和学习,并在教师的要求、引导下完成课堂学习活动并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在于: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探究问题、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②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充分,由于课堂活动中常出现提问、测试、讨论等交流方式,因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就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进行更充分的交流;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课前自学时的相互帮助,有利于形成先进带后进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2翻转课堂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2.1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主要以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本理论、原理、活动、方法等为主,对于尚未参加工作实践的大学生而言,教学内容通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在课前观看融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生动形象的视频,相比于在传统课堂上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更容易接受知识。
2.2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看似枯燥乏味的计算性内容,如果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而翻转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教学视频、课堂活动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真实案例,使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将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案例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的实施中。
2.3评价方法科学
经济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翻转课堂的应用更加突出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这一特性使得翻转课堂上的教学评价方法不宜死板、单一,而是应采取综合新、多元化、多途径的评价方式。例如,随堂练习、小测试、课堂小论文、案例分析、作业展示等等,均可以成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态度的依据;而课堂上,老师也可根据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学习态度与完成情况对其探索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价。除此之外,由于翻转课堂中经常会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成为了可能,对促进学生相互学习、良性竞争大有裨益。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经济管理专业的应用对策
3.1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与步骤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可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3.1.1转变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第一要务。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主的教学局面,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施。因此,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在师生角色、课堂性质、教学手段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些变化,并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才能真正合理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从以往的灌输式课堂中摆脱出来,转而向着开放性、趣味性、实践性的课堂发展。对此,教师不但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要主动从课堂的“主角”变为“配角”,以指导者、守夜人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3.1.2做好课前学习设计
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也会要求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但由于缺乏任务的约束和学习目标的引导,真正能进行充分预习的学生很少。而在翻转课堂中,课前学习成为核心学习环节之一,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和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方法,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确保课前学习的有效性,教师一是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选择、剪辑、组合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精彩的学习素材,需要注意的是,视频内容不但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还应具有良好的清晰度,视频中教师的讲述应当清楚、宏亮,讲述内容应生动有趣,视频的长度应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过长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兴趣,产生疲劳感,过短则不足以容纳教学要点;二是要科学设计学习任务书,将课前学习的目标、要点、难点等列出来,并要求学生将学习心得详实地记录在任务书上,以便在课上予以解决。
3.1.3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包括随堂作业、科学实验、小组讨论、案例教学、作品展示、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等等。为了充分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课堂活动形式,除此之外,也可将多种课堂活动形式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多层次的课堂活动。例如,对于概念性、理论性教学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随堂作业、课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对计算性的知识点,可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公式和计算方法的含义,并学会举一反三,而案例教学中,应设计多层次的问题,引导不同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生共同参与到案例解析中。对此,教师可采用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找到结题思路,以成功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建立学习自信心。
3.2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判断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在知识传授环节,看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是否优于传统课堂教师讲授所收到的效果;二是在知识内化环节,看学生在课堂上将知识内化的情况是否优于传统课堂上学生在课后练习所取得的效果。影响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有诸多因素,而其中对教学成果影响最为显著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1)教学视频的准备。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学习内容的重要载体,翻转课堂教学的成败,与教学视频的准备是否恰当、充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而言,由于课堂中计算性、理论性的教学内容较多,在准备教学视频时应尽量选择那些时间适中、讲授过程幽默有趣、案例丰富且与现实联系紧密的教学视频。
(2)课堂活动的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内化,对学生最为有益的改变也是在课堂上。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需要何种激励、引导和帮助等等,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的同时,还应对活动的素材、实施方式进行精心设计。
(3)学习平台的搭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和引导下,自主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学习成果进行管理,教师应利用学校资源搭建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平台。一方面可将课堂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文字、案例、视频等上传到网络上,另一方面也应引导学生通过在平台上留言的方式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惑、心得、收获等等,以便教师更全面、更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
4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者应在充分认识翻转课堂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组织,来凸显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除此之外,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要充分重视教学视频的准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平台的搭建三个关键问题,以保证翻转课堂的开放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高等数学; 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任课教师将课程重点、难点和部分新知识进行重构创建相关教学视频,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预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新的课程,实现其知识的传递过程;然后学生根据教学视频自主完成在线测试,完成对新知识的吸收内化,最后带着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参与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与讨论,实现其对新知识的完全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完成学习的过程.因此“翻转课堂”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老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翻转课堂的内容可被永久的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改,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教育.因此在我国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自主学习能力对翻转课堂的重要意义
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的自主学习(知识传授)和课堂的互动学习(知识内化)两个阶段.课前,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互动,进一步深化和理解新知识.因此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授课视频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翻转课堂上知识内化过程的实施与好坏,因此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推行“翻转课堂”的先决条件.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自我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在高等数学课程中,以现实背景导入数学知识,或创设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为什么要引入极限概念?极限概念产生过程中的无穷小悖论,也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数学知识,穿插一些数学美、数学史和数学家们的奇闻逸事等人文主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观看视频课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注意科学引导.有教育工作者指出:“有趣的思考胜过千言万语的赞美.学习成绩高的学生,并不是预期会得到好的奖赏,而是将学习当成一趟有趣的发现之旅,不断地发现学习的乐趣.”
(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数学家们思想的体现和人格力量的外化,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会考虑怎样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会考虑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去发掘和领会知识产生过程中数学家们的思维劳动.
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教渗透在知识当中的科学家们的智慧、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前辈数学家们的人格魅力.例如在学习定积分概念时,不仅仅是掌握定积分概念这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数学家们是怎样提出定积分概念的,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这样学生才不仅仅是学知识,更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能够启迪智慧,感受到老一辈数学家们的人格魅力,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除了教教材中现成的知识外,我们还要在课堂中教学生怎样做数学研究,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恰当的学习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确在自学中的努力方向.因此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合理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思维过程、解题策略、推理方法和学习习惯.强调学生以超越自己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地、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即使自己没有完整地解答出一个数学问题,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思维闪光点和独到的推理方法都是非常难能可贵.
同时学习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该评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动机和态度、完成数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形成对数学学习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追求,通过看到自己的进步来建立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自觉的学习中.
(四)改革高等数学课程考试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