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属加工行业现状范文

金属加工行业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属加工行业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属加工行业现状

第1篇:金属加工行业现状范文

人民币升值近年来被认为是中长期趋势,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也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2008年年底以来,全球经济始终未能从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完全走出,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大,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不绝于耳,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压力一直很大。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超过5%,而近两年人民币对主要国际货币汇率连创新高。2013年以来中国的外贸出口形势进一步严峻,出口额同比增长幅度非常微弱,日本更是实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半年时间日元对人民币汇率贬值超过20%。可以说,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抵御人民币升值的风险,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部门关心和担忧的问题。

有调查表明\[1\],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并不高,尤其是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有8407%的出口企业利润率集中在5%以内,大多数出口企业所能承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是2%以下,这部分企业占全部样本总数的397%,能承受人民币升值2%~4%的企业占338%,能承受升值4%~5%的企业占191%。按照传统的汇率和国际收支理论,只要满足“马歇尔勒那”条件,汇率变化将显著影响一国出口状况,即一国货币贬值将同比例降低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出口价格,而升值将同比例提高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是迅速而完全的。如果这样,中国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将能够长时间持续,但是,理论假设的条件在现实环境中未必满足,一国出口贸易规模和金额除了与汇率因素相关之外,还为更多纷繁复杂的变量所决定。而考察在汇率变化下企业出口产品的定价能力,即是判断中国的“世界工厂”能否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立足的关键依据。

Krugman\[2\]提出市场定价的经典理论(PricingtoMarket)较为直接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认为企业的目标是能够维持一定的市场份额,某些行业的厂商可能会通过改变利润率或者利润加成来暂时吸收一部分汇率变动,而不是根据汇率变动同比例调整出口产品价格,价格调整幅度取决于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类文献则从宏观视角建立一般均衡模型进行解释。Bacchetta\[3\]通过一般均衡开放经济模型分析了不同定价策略下出口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与定价货币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越高,产品差异化水平越大,更可能用本国货币进行定价。Hooper\[4\]、Campa\[5\]等人利用单方程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向量自回归等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虽然他们所选的样本和方法不同,但研究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不完全传递现象普遍存在,而且传递弹性在不同产业间和国家间存在较大差别。

近年来国内对此问题的实证研究也并不鲜见。众多研究从不同视角回答了这一问题,如从宏观汇率对价格的传递效应的角度,从产业分类的角度\[6\],从贸易方式不同的角度\[7\],各自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其实引发众多研究的另一原因,很可能与中国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有关,尤其是可靠、系统的关于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数据难以取得,这导致难以形成一致性的研究结论。目前,国内实证研究中关于出口产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引用外国学者编制的系统数据。如毕玉江等的研究\[8\]是引用了Cerra等\[9\]的数据,分析了1985年第1季度到2001年第4季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不同SITC分类出口产品以及总体出口价格的传递弹性。第二,根据链式拉氏公式进行计算。杜运苏\[7\]根据海关协调编码(HS Code)的分类法选取部分商品,通过拉氏公式计算编制出口价格指数,分析了三种主要贸易方式的出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第三,利用国外相关对中国进口的数据。王菁\[10\]的研究利用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SITC一位数分类进口价格指数作为中国向美国出口价格指数的变量;马红霞\[11\]的研究采用的是欧盟Eurostat的外贸数据库( COMEXT )的数据。本文则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依据中国海关公开公布的《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虽然涉及的行业并不多,但可以将研究视角集中在制造业出口的若干重要产品,并由此延伸表征若干产业的景象,这样的微观视角可能显得有一定的针对性。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陈柳:基于人民币汇率视角的中国若干制造业产品出口定价能力研究二、理论依据与分析框架

出口企业的定价能力可以通过汇率传递来体现。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下,汇率的变化成为影响企业定价决策的重要变量,企业能否通过价格决策化解汇率变化可能带来的利润损失,即体现了企业的定价能力。也就是说,汇率传递行为和定价策略均属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和过程。如果汇率市场发生变化,以本币计量的产品在出口市场将发生变化,那么产品的供给和需求都需要重新调整,以实现新的均衡。在新均衡点上,将出口产品的本币价格与之前的价格比较,可以发现价格调整与汇率之间的关系。

按照上述框架,将出口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方程写为:

πi=max{piqi(epw,D*)-Ci(qi(epw,wi))}(1)

其中,i表示不同的产品,pi表示产品i以本币计量的出口价格,pw为外币表示的竞争者产品价格,e为汇率,D*表示出口国家市场的总需求水平,wi代表生产产品i的投入品价格。在利润最大化的策略下,假设采取企业为成本加成定价的模式,那么根据上述方程,按照Baldwin\[12\]的研究,以本币计量的出口产品价格可以写成:

pi=ηi(epw,D*)ηi(epw,D*)-1MCi(2)

其中,ηi为外国市场对i产品价格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企业的价格加成系数则可以看作是与需求价格弹性、汇率等变量相关的函数。本国货币升值可以看作是企业成本上升,当汇率变动时,企业可以根据最优化策略选择将成本上升完全传递到出口价格,此时说明企业的定价能力较强;或者自己吸收冲击而保持价格不变,此时说明企业的定价能力较弱;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而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传递依赖于外国市场上的市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这一弹性当中正体现了企业的定价能力。

情形一:当dηi/ηidpi/pi≤0时,外国市场的需求弹性对本币计量的价格变动不敏感,这说明企业的定价能力较强。外币价格增加对利润的影响可以抵消需求下降的影响,因此,企业出口的外币价格将上升,其上升程度与汇率上升程度至少相等,此时,dpi/pide/e≥0,而国外消费者将被动接受产品价格的局面。

情形二:当dηi/ηidpi/pi>0时,这是更为普遍的情况,说明外币价格增加将会引起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增加,同时引起消费量的减少。出口企业不会将汇率变动完全传递到以本币计量的价格上,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仍然会上升,但是其上升程度将少于汇率变动程度,而本币计量价格会有所下降,此时,dpi/pide/e∈(-1,0)。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dpi/pde/e来测定出口产品价格对汇率的敏感程度,从而判断出口企业的定价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通过这一方法也就可以分析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当该值大于或等于零时,则表示企业没有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其定价能力较强。此时,出口厂商无需主动削减利润的方式对出口商品本币价格进行调整。汇率风险体现在出口商品外币价格的变动上,外币价格会以不小于汇率变动的幅度进行调整,目标市场上的消费者必须接受商品价格的提高,汇率风险引发的福利损失由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承担。当该数值为负,则表示企业受到汇率变动的负面影响,定价能力趋弱。此时,出口厂商需要降低产品价格和削减利润,出口厂商被迫接受汇率的风险。当然,在这一情形下,比较关键的一点是分配出口厂商和外国消费者在福利损失上的具体分配比例,如果该数值为负且绝对值较大,那么表明出口厂商将受到更大的不利影响。

三、实证研究

(一)基础方法与数据来源

根据上文的分析框架,可以将dpi/pide/e看作衡量出口企业定价能力的关键变量,结合其他理论变量,将计量方程设定为如下基本形式:

Lnpi=α0+α1Lne+α2LnMCi+α3LnD+α4Lnpw(-1)+εi(3)

1pi为产品i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价格。本文选取的是中国海关公布的《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中的若干重要商品,出口统计是以美元计价,将美元计价的价格乘以当期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值得到pi。由于部分商品的计量单位难以明确,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以及制造业行业的代表性,本文选取的制造业包括16种产品。同时,按照中国工业部门分类方法,这些产品类别也可以看作代表了部分重要行业。包括原材料加工行业(HS1食糖、HS2煤及褐煤、HS3焦炭及半焦炭),纺织塑料行业(HS4塑料制品、HS5生丝、HS6箱包及类似容器),金属与金属加工行业(HS7贵金属或包贵金属首饰、HS8钢材、HS9未锻轧铝、HS10集装箱),电器机械及器材行业(HS11彩色电视接收机、HS12集成电路、HS13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交通设备行业(HS14电动机及发电机、HS15摩托车及有动力装置的脚踏车、HS16自行车)。在《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中,明确标示了上述细分行业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因而容易计算得到价格变量。汇率e对pi取即期乘数,得到α1=LnpiLne=dpi/pide/e, 即可用系数α1表示出口企业定价能力。

2 e代表汇率。由于中国贸易伙伴非常广泛,这里选取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月度数据)。

3pw(-1)是滞后一期的美元计价的产品价格。这一变量的含义在于企业在与进出口商合作过程中,议价能力可能也与以往的定价基础相关。

4MC代表企业成本。选择中国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作为替代指标,数据来源为中经网数据库。

5D代表外国市场总需求。选取OECD国家支出法计算的GDP指数作为替代指标。

(二)整体的面板数据分析

将基础方法的方程演化为:

Lnpi,t=αo+α1Lnet+α2LnMCt+α3LnDt+α4Lnpw,t-1+εi,t(4)

数据来源2006年8月至2013年4月的月度数据,观测值N=81。对数据进行异方差和组内自相关检验,发现不同个体之间的扰动项很可能存在异方差(chi2 (15) = 41e+05,Prob>chi2 = 0000 0)和组间相关(F( 1,14) = 3010,Prob>F=0104 1)。同时考虑到时间序列T跨度为81个月,截面数据为n共有15个行业箱包及类似容器行业在海关统计年鉴中,从2011年1月开始才有数据,因此在此处分析中不列入,下文涉及该行业的分析均以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的数据为样本,N=28。,n相对于T值较小,因此面板模型采用“长面板回归”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估计较为合适。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制造业出口产品整体性定价能力分析

变量CoefStdErrZP>|z|Lne-00790044-1780075LnD-01390149-0930351LnMC012700314100000Lnpw09990001181600000_cons042408310510610当汇率变化时,出口厂商的最优外币价格取决于边际成本和外国需求价格弹性的变化。假定人民币升值并不导致生产成本变化,则外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短期外币价格传递程度越小,汇率变动的影响都被厂商通过调低出口价格加成率进而降低出口的本币价格所抵消,这表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偏弱。从表1看出总体上,升值导致出口产品的人民币计价的价格下降,当人民币升值1%则总体上产品出口价格将下降0079%,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总体上中国出口商品的定价能力略微偏弱,但是,人民币升值引起的产品价格下降幅度也并不大。

(三)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分析

如上文所述,我们将整体行业进一步分类,包括原材料加工、纺织塑料、金属与金属加工、电器机械及器材、交通设备这5类工业的代表性行业,定量分析这几个板块之间的差异。因为每个类别的行业内存在若干海关标准的每个行业的观测值减少,未必能够达到FGLS方法进行估计的样本数量条件,故这里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进行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原材料加工行业、电器机械及器材行业一定程度表现出较强的定价能力,能够通过部分提升出口价格来抵消本币升值对产品利润的侵蚀,金属与金属加工行业的系数为正,但检验并没有达到显著标准;而纺织塑料行业、交通设备行业则表现出较弱的定价能力,人民币升值导致产品出口价格有所下降。上述结论与以往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性,金碚等\[13\]的研究表明,在整个制造业中,钢铁、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提升,这些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速度快于整个制造业提升的速度;其他半制成品、纺织品国际竞争力也有提升,但这些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速度慢于整个制造业提升的速度;服装、其他制品行业国际竞争力有所降低。表2按工业行业分类的出口产品定价能力分析

变量原材料加工行业纺织塑料行业金属与金属加工行业电器机械及器材行业交通设备行业CoefP>|z|CoefP>|z|CoefP>|z|CoefP>|z|CoefP>|z|Lne01520000-002800350110028900180000-01450000LnD00140042018100030007001200900000-04000555LnMC0209000000020789000504380009000008120000Lnpw01500000-14530000-11270000-08750000-04120000_cons-16340042-147100028102900008-29160034-95420011R-sq0878097509860969 0985Hausman检验随机效应随机效应随机效应随机效应随机效应

形成出口产品定价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与技术含量的水平相关。一般来看,原材料加工行业、金属与金属加工行业等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但是,研究产品出口的定价能力主要关注的并不是行业之间的技术含量的比较,而是关注同一行业内国内外技术差异导致的定价权差异。孟猛\[14\]将工业部门分为低、中低、中高、高技术部门四个门类,其中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部门是低技术部门,其技术含量不断增长, 2005 年中国低技术部门出口产品的全部技术含量尽管较 1995 年上升了 288%,是 4个技术层次制造部门中全部技术含量增长最多的部门。从这一意义上说,原材料加工行业等低技术行业具有一定的出口定价能力并不令人意外。

为了细化研究上述5类行业中子行业的出口定价能力,通过时间序列的回归方法做进一步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分布滞后模型(DLM)、 协整(Cointegration)、 向量自回归(VAR)等三种。对于不平稳的时间数列,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对其进行一阶差分而得到平稳序列,但是一阶差分之后的经济含义与原来序列并不相同,我们仍然希望使用原序列进行回归。如果有多个单位根的变量之间由于某种经济力量而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可以使用向量修正误差模型(VEC),如下表示:

ΔLnpt=αβ′Lnpt-1+∑v-1i=1ΔLnpt-1+εt,

其中,Lnpi,t=(Lnet,LnMCt,LNDt,LNpw,t-1)′(5)

本文使用VEC模型时,用stata默认的迹统计量的方法判断协整关系的个数。使用LR、FPE、AIC、SC和HQ值判定最优滞后阶数v,VEC中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的滞后期均为v,同时采用Stata中VEC系统稳定判别图的方法对模型的平稳性进行判定。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表3所示的信息基本和表2一致,但在每个工业行业分类的内部,海关分类的子行业出口定价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交通设备行业整体上出口定价能力较弱,但是其中自行车行业出口定价能力较强。电器机械及器材行业整体上定价能力较强,但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行业出口定价能力较弱。原因可能在于,制造业产品出口定价能力与上述的技术含量水平相关之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第一,产品的出口规模与市场集中度。自行车行业的技术进步虽然不大,但是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自行车出口国,在美国和日本市场上,中国自行车占其进口份额超过50%。同时行业的集中度也较高,中国前十大自行车出口企业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超过70%。第二,投入品的技术垂直效应。有些行业比如电动机及发电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虽然属于高新技术行业,但不代表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就高。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大量使用国外中间投入品,这些投入品是高附加值的,而本国的技术含量低\[15\]。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讲,这些产品虽然处于价值链的终端,但是并不属于价值链的驱动环节。此外,贵金属或包贵金属首饰行业虽然在本文中归为金属和金属加工行业,但其定价能力弱可能主要与黄金、银等资产的全球定价模式相关,一国只作为贵金属价格的接受者。表3按海关分类子行业的出口产品定价能力分析

子行业协整关系Lne系数ZP>|z|VECM滞后阶数VECM是否平稳原材料加工行业食糖1个008880200001阶是煤及褐煤2个-0051-60400002阶是焦炭及半焦炭2个014295600001阶是纺织塑料行业塑料制品2个-0112-70000001阶是生丝2个-0089-69700001阶是箱包及类似容器1个025152000002阶是金属与金属加工行业贵金属或包贵金属首饰1个-0557-72200001阶是钢材2个002428700042阶是未锻轧铝1个004254400001阶是集装箱2个003130200001阶是电器机械及器材行业彩色电视接收机1个005810100001阶是集成电路1个006952700002阶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2个-0031-10400001阶是交通设备行业电动机及发电机1个-0109-93400001阶是摩托车及有动力装置的脚踏车2个-0057-10300002阶是自行车1个013873100001阶是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文从汇率视角考察中国若干制造业行业产品的出口定价能力,研究表明,整体上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出口产品的人民币计价的价格有所下降,中国制造业产品总体的出口定价能力偏弱。分行业来看,与直觉略有不同的是,原材料加工行业、金属与金属加工行业等传统行业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较强的定价能力,纺织塑料行业、交通设备行业则表现出较弱的定价能力。进一步细化行业分析又可以发现,产品的出口定价能力与技术含量、出口规模效应、市场集中度以及价值链环节相关。

因此,从政策含义来看,通过外贸政策获取中国出口经济的持续发展当然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国在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外贸政策调整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不同行业出口影响的非对称性,通过出口退税、税收优惠等政策找准着力点,尽量减轻代工行业、中小企业等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冲击较大群体的影响。另一方面,增强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定价能力根本上需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业链向高端攀升,这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只有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形成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才能够获得全球市场的定价权。短期内,国家的产业政策也不是无所作为。当前中国制造业又进入一个产能过剩的周期,企业间的整合迫在眉睫,需要在产业扶持下以市场化的力量推动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促进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促进企业之间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企业兼并,通过提升国内市场的集中度来增加出口定价的话语权;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贸易活动中的作用,以企业联盟的形式扩大在出口经济中的定价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芸茜.人民币连续升值,出口企业利润正消失\[N\].华夏时报,20100925(7).

\[2\] Krugman,P.Pricing to Market When the Exchange Rate Change\[Z\].NBER Working Paper,No.1926,1986.

\[3\] Bacchetta,P.,E.Van Wincoop.A Theory of the Currency Denom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Z\].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No.177,2002.

\[4\] Hooper,P.,C.L.Mann.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 the 1980s: The case of U.S.imports of manufactures\[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9,(1) .

\[5\] Campa,J.M.,L.S.Goldberg.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to import pric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5,(87).

\[6\] 陈斌开,等.人民币汇率、出口品价格与中国出口竞争力\[J\].金融研究,2010,(10).

\[7\] 杜运苏.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出口价格传递效应\[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4).

\[8\] 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商品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J\].世界经济,2007,(5).

\[9\] Cerra.V.,S.C.Saxena.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Export Behavior\[Z\].IMF Working Paper,No.2200,2002.

\[10\]王菁,张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J\].经济评论,2009,(6).

\[11\]马红霞,张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欧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J\].世界经济研究,2008,(7).

\[12\]Baldwin,R.Hysteresis in import prices: The beachhead effec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4).

\[13\]金碚,等.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财贸经济,2007,(3).

第2篇:金属加工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 选题策划; 开发;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7- 0089- 02

1 选题策划的开发性

只有对社会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才能提炼出深受大众喜爱的选题。好的选题不是通过面壁虚构获得的,而是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收集、累积、提炼和研究后得到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趋势,对于图书编辑工作来说,必须对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引起高度重视。不过信息并不等同于选题。所谓选题是指对计划出版的图书所进行的构思和策划,是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对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进行收集、研究和提炼后的结果,是对当前社会焦点问题和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分析的结果。

例如,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在广州举办,这需要出版一些与之相关的出版物。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前数月,各大出版社就纷纷出版了各种各样的与亚运会相关的出版物,以便借助亚运会的契机获得一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岭南美术出版社的编辑们并没有急于跟风出版,而是对亚运会的宗旨和精神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领会,深知亚运会对于亚洲国家和人民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举办方广州而言,亚运会的举办是一个让其他亚洲国家和人民了解广州、了解中国的大好契机,所以广州亚运会的主题应该围绕“开放”和“了解”而展开。在召开亚运会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的众多记者会纷纷进入广州进行报道,而一本能够让他们快速认知和了解广州这座城市的出版物必然会受到大家的青睐。以此为出发点,岭南美术出版社与广州市宣传部门通力合作,共同策划并出版了中、英文版本的《珠三角地区采访指南》,以便为来自于世界各国的记者提供方便。事实证明,岭南美术出版社的这次选题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这是因为岭南美术出版社的编辑们并没有同其他出版社一样,将选题定位于介绍广州景点和美食上面,而是另辟蹊径,迎合了广大记者群体的需要,从而获得成功。而且受这次选题策划思路的启发,岭南美术出版社于2011年策划并出版了中、英文版本的《今日广东采访指南》,以便将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展现在世界各国读者面前。事实上,《今日广东采访指南》是《珠三角地区采访指南》的进一步延伸,主要目的是对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要成就进行宣传,这样既能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还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 选题策划的开发路径

2.1 专业选题的系列化开发

在进行专业选题策划过程中,虽然表面上看由于受专业所限可选的“面”相对要“窄”一些,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无论是哪个专业,都会存在诸多各不相同的分支,并且都会有与之相对应的行业及读者,所以在进行专业选题开发过程中,首先应对该专业内的诸多分支及其行业特点进行分析,并确定选题中心。例如有色金属加工行业会涉及各种各样的有色金属以及种类繁多的合金材料,而且不同金属及合金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也各不相同,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发生变化。基于此,编辑可以针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图书出版市场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以在有色金属加工产业中占据主要地位的铝、铜和镁作为有色金属专业的选题开发重点,并将这3种有色金属分为3个系列进行开发。与此同时,应以涉及选题策划和开发的诸多方面为依据,如选题内容与特色、字数与规模等,制订与之相适合的开发方案。专业选题开发顺序及要求为:首先进行手册类的开发,在此期间,作者队伍应将企业和设计院作为主要对象,将研究院和高校作为辅助对象,尽可能将该出版物的权威性与实用性展现出来。其次进行丛书类的开发,此时作者队伍应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主要对象,尽可能突出该出版物的实用性。通过学术界、产业界和出版界三者共同合作的组织方式,对该专业选题进行成套开发。

2.2 基于品牌的选题策划开发

基于品牌的选题策划开发应作为出版社的首选,即针对出版社品牌优势以及产品品牌优势所进行的开发。例如,作为出版界公认的电气自动化图书领域

的龙头老大,机械工业出版社所拥有的电气自动化行业方面专家在全国最多也最为著名,因此其图书产品也深受广大业内读者的认可和喜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该出版社策划出版的电气自动化新技术丛书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之后,该出版社又相继出版了电力电子新技术系列图书,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久而久之,就形生了品牌效应[2]。机械工业出版社基于品牌的选题策划开发所取得的成功,对于其他出版社而言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3 基于其他要素的选题策划开发

此外,基于其他要素比如时间的推进和规划的变动等所进行的选题策划开发也十分重要,例如各大出版社针对“十二五”规划策划开发的规划教材,以及因教学要求出现变化而随之策划开发的新教材等;此外,针对不同地区、行业以及专业的不同要求策划并出版的图书也数不胜数[3]。基于其他要素所进行的选题策划开发必须先搞好市场调研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使开发出的产品适应市场需求,从而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3 结 语

各大出版社在选题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毫不夸张地说,选题的好坏对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基于此,当前出版社的竞争核心主要以选题开发为主。选题开发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编辑工作者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第一,编辑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选题思想、策划方案以及开发模式;第二,应了解并掌握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图书出版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三,应对本行业的发展情况有着深入而详细的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有清晰的选题思路、明确的选题目标,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主要参考文献

[1] 何莉. 生活类图书选题策划技巧——《新手的烘焙宝典》策划手记[j]. 出版参考,2012(10):125-127.

第3篇:金属加工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 机床工业;现状;发展规律;驱动因素

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业大国,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伴随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装备工业有了迅猛发展,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和基础,机床行业备受重视,机床工业无论地位、产值、技术、市场等各个方面均有了飞速发展,但和国际机床行业强国德国、日本比较还有一定差距,伴随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机床行业具有光辉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从中国机床工业的发展规律及驱动因素上分析机床工业的发展前景。

一、国际机床行业的发展规律和现状

1、机床工业的生产状况

全球28个主要机床生产国家和地区2012年产值为932亿美元,中国约占30%,位居第一位。机床生产前8位国家和地区依次是中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瑞士、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进入世界机床产值最大20家企业中,日本和德国最多,分别达6家,中国、美国和韩国排在其后,分别有2家,瑞士1家排在第6位。美、德 、日仍然是美、欧、亚三洲机床生产强国。

2、全球机床行业的消费情况

中、德、日、美、意是世界机床重点消费大国,占全球消费总量的73%。2013年中国机床消费381亿美元,涨幅近12%,占全球消费量的30%,仍然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则占据全球市场的45%。美国、德国、日本机床消费增长已成定势,而且以中高档数控机床为消费主流。以欧元计算,各地区占比基本未变,亚洲占全球机床产值的57.7%,欧洲占比为34.7%,美洲占比为7.6%。其中2012年前十位机床消费国占全球市场80%。

3、全球机床行业的特点和分布格局

欧美机床企业集团化趋势加强,控制着机床行业高端技术。美国企业重点发展高精尖机床技术,生产飞机、宇航、汽车工业所需高精度、高效、高自动化、高性能机床。德国企业对加工工艺研究投资不遗余力,尤以重型机床、大型精密机床著称,精度及使用寿命最好。瑞士机床企业以中小精密机床技术著称于世,擅长将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于机床系统。意大利机床企业擅长生产单台定制,个性化显著的机床,机床的柔性化程度高。韩国、日本、台湾擅长生产经济实用性较强的中高档机床,其中日本企业对机床寿命设计有特别的独到技术。

4、机床行业在全球进行技术转移

产业转移的重要理论依据是比较优势,由于各个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产业配套、法律法规、教育体系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同样的产品在各个国家中成本有明显差异,而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和一些低端产品具有明显优势,成为产业转移的理想目的地。发达国家将传统成熟产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造船行业、港口机械、工程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技术含量较低、运输成本高、环保压力大等因素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转移领域。中国机床行业由于中国的第一消费大国地位和生产成本、人员工资、工业配套等因素成为机床产业转移的第一大国。高端制造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不但体现在技术档次高、系统复杂成套、大型重型化、高速精密等科技水平和技术参数,更体现在售后服务复杂和更新换代快。总体表现为:投入巨大、成套复杂,规模庞大、研发周期长等方面。所以国内在重型设备等方面进步明显,比如港口机械、船舶、发电设备等,而精密机械等方面突破较慢。

二、我国机床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国家经济增长的拉动和国内市场国际化促动下,中国机床行业从2002年(入关后)起,机床消费总量呈加速增长趋势,“十五”以来,我国市场机床消费总额、进口额已连续居世界第一,数控机床更是以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成为排名第一的机床消费大国。2012年机床全行业总产值为8000亿元。预计2015年年消费额将近8500亿元左右。国内机床消费市场竞争国际化,世界机床制造基地移地中国化成为大趋势,国家建立装备制造业基地如上海、沈阳、大连、浙江等。目前我国机床行业产品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满足各个行业的基本需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的装备制造业机床,我国均能自行生产,基本没有空白。

1、我国机床工业的历史发展规律

中国机床消费总量呈加速增长趋势,消费的增长导致了进口的快速增长,消费增长主要是受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产业升级和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投资建厂和合资生产的影响。这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的路线图和升级进化过程,作为制造业核心的机床也经历了同样的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机床行业形成了低端到高端的历史发展进程。

2、我国机床产业的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内机床行业面临的产品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首先是粗加工机床占总产量的40%以上,机床产值数控化率低(32.7%),其次,数控机床低档产品所占比例高(75%),数控化水平与国际差距较大。国产数控机床高、中、低档比例为3:22:75。国产经济型数控机床基本满足了国内需求,中档数控机床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小批量的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已投入使用。

国内机床行业存在的问题是:机床精度普遍较低,缺少刚度实验,很少采用软件补偿、温度变形补偿、高速主轴系统动平衡技术等保证定位精度,仅有少数几种产品可达欧洲标准定位精度;基础材料性能弱,很少普及高强度密烘铸铁(树脂砂技术),无重大新材料开发;机床结构开发性能差,高速机床需要强化结构刚性,减轻移动件重量,机床整体结构突破传统结构的能力差;技术差距大,国外普及的远程服务技术、交钥匙工程、高速机床硬切削、干切削及其机理研究空白,基本无切削软件包供应;关键配套件性能不足,电主轴、高速滚珠丝杠副、直线电机、高速高精度数控系统,高精度位置检测系统等普遍处于低水平状态。

3、机床行业的市场分析

(1) 普通制造业。普通机械加工业中五金、电力设备、模具加工、矿山机械、冶金设备、建材设备、石油化工设备是带动机床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2)汽车行业。汽车工业对机床装备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宽领域、快节奏、高质量、数量大的特点,柔性加工生产线、各种数控专用机床将是日后国内机床工业向汽车工业领域渗透的重点。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行业的实力与主机厂的需求差距还相当大,汽车配套企业必须扩充、提高装备能力,才能谋求其未来的生存发展。

(3)航空、航天、船舶、军工行业。航空、航天、船舶、军工产业是高端机床市场需求的大户。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防现代化的升级,国家将会加大对国防装备的投入(预计由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提高到2025年的5%)。

(4)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精密机床的主要市场。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是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年均16%速度增长。

4、数控机床是机床发展的主流

国内数控机床可供品种超过1500余种,特别是五轴(及以上)联动数控机床已经成功开发,包括最关键的万能自动镗铣头在内,只是精度、性能与国际水平还有差距。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整体加工精度、高速运行稳定性、持续无故障运行时间、后勤远程维护等与国外产品有较大差距。核心部件数控化率不高,自动化程度低。数控机床的性能主要由关键功能件所决定,数控机床价值的60%由关键功能件所决定,国内数控机床功能件产业规模小,集中度小,产品性能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国内数控机床产品刚开始产业化、水平质量一般。高档次的系统全都是进口,中高档机床用的数控系统、滚珠丝杠、高速电主轴、刀库机械手、全功能数控刀架、数控回转工作台和高速防护装置等,很多是以进口为主。

三、机床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1、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

机床工业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其中高档数控机床成为了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四大主机(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型机床、铸造机械、木工机床)。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换代,和工业化、重工化的历史发展机遇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机床行业快速增长。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等相关行业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的大部分供应将立足国内,未来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2、随着装备制造业和工业化、信息化的兴起,机床行业发展后劲十足,前景广阔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技术进步,我国工业特备是装备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机械装备生产国和消费国家,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大大提高,产品质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领先于意大利和英国。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崛起,必然导致基础工业机床行业的快速发展。

3、机床行业高速发展具有一定稳定性

随着高速、高效、高精度机床的技术成熟和大批量生产,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机床更新换代加速,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未来国内产品方向重点是高度数控化、高效、精密、大型化、功能复合化。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内数控机床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中高档数控机床将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机床行业的重点用户分布在电力工业、航空、航天工业、造船工业、铁路机车工业、国防工业、机械工业和汽车工业七大行业领域,随着中高档数控产量提高,该行业收益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机床行业体制改革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行业赢利水平必将大幅度提高。同相关行业比较,机床行业的毛利率较高,尤其高于普通机械加工行业水平。随着机床产品数控化率的提高,该行业收益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机床用户分布广泛,各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差异化、各个行业发展的差异性、机床产品的差异性和技术更新的快速性,使得机床行业的发展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中国机床不会出现明显的行业跟随周期。目前约有30%机床提供给汽车、工程机械等相关行业,20%供给军工、轮船、IT等行业,50%供给通用机械加工行业。机床用户分布广泛,各个行业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将使得中国机床行业发展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4、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是机床工业高速发展的保证

中国大规模的港口建设,特别是集装箱港口建设推动中国的集装箱、集装箱起重机行业快速崛起,并一举奠定了全球行业的主导地位。目前国内集装箱港口吞吐量跃居全球首位。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国内投资仍然非常旺盛,主要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港口、场馆、住宅建设仍将是全球最活跃的区域,工程项目难度大,相应的消耗施工机械强度将保持稳定。超高压输变电项目、铁路提速、国油国运、航空航天领域国家采购等使得国内需求仍构成了全球需求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和汽车、航空航天、模具等工业的发展是刺激机床行业起飞的主要因素。我国固定资产每投入100亿元,将会带动0.8―1.1亿元的机床市场消费额,轿车产量每增减1%,数控机床消费量就变动0.54%。发电设备、船舶、冶金等大型和重型工业也是机床的主要消费者。

【参考文献】

[1] 中国机床商务网[OL].2010-2013.http://.

[2] 中国统计年鉴网[OB/OL].2010-2013.

[3] 工业统计年报.2010-2013.

第4篇:金属加工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生产技术;应用

通常将厚度在6mm及以上厚度的轧制铝合金板材称为厚板,其典型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200~500MPa之间,延伸率10~25%之间。近些年,我国在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的技术方面的许多研究成果都达到了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但在尖端领域和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1 世界上的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生产格局

当今世界上,许多例如美国等工业发达的国家的高性能铝合金厚板所占的比例较大,且这些国家的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生产厚度能达到300mm,宽度能有3500mm以上。其中美国的美铝公司达尔波特轧钢厂能生产出宽度大于3700mm的高性能铝合金厚板。据有关调查,美国生产的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的产量占其铝板带材总产量的4%以上。在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铝板带轧制工业也十分发达的,其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生产产量大约占铝板带材总产量的3.8%左右。主要的热轧工厂有德国阿鲁诺夫铝业公司、日本神户钢铁公司真岗制板厂等

在我国,高性能铝合金厚板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工业、船舶领域、各种交通工具运输方式,其中生产出的厚度大于20mm的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的产量占铝合金厚板总产量的50%左右。近来,国内多家铝板带工厂投产运行,使我国在铝厚板生产在厚度、宽度、合金等许多方面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中于2013年8月试产成功的广西柳州银海铝业公司的热轧机,为当时国内最宽的热粗轧机。该热粗轧机轧制最大宽度可达3300mm,开口高度可达600mm。

2 我国的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的生产现状

我国开始对高性能铝合金厚板进行深度研究的开始时间应该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现在,我国在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生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和长足进步,尤其在2xxx,5xxx,6xxx,7xxx系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其中2xxx系为铜系(除铝外主要合金元素为铜)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主要合金牌号有2050,2218,2A90d等,其特点为强度高,耐热性能和加工性能良好,可广泛应用于航空和航天领域。

其中5xxx系为镁系(除铝外主要合金元素为镁)铝合金,不可热处理强化,使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如控制冷加工量,可以达到良好的强度和延展性的平衡,获得良好的抗疲劳性能。5系合金主要应用于焊接构件和船舶领域。主要代表和金为5083,5052等。

其中6xxx系以镁和硅为主要合金元素,代表合金为6061和6009,6010等。该系合金具有良好的锻造、挤压性能,具有良好的材料成形性。

其中7xxx系锌系(除铝外主要合金元素为锌)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代表合金为7050,7039等。其中Al-Zn-Mg-Cu是高强度铝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铝合金厚板生产的主要设备为:

熔炼炉/均化炉、热轧机、冷轧机、退火炉、精整设备等

主要工艺流程为:

铸锭--均匀化--铣面、铣边―均热--热轧--固溶热处理与淬火\退火或稳定化处理--预拉伸--超声波探伤--锯切或精密裁切--包装--入库或发运

虽然我国在高性能铝合金厚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国对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研究的大部分内容具有仿制的性质,我国能够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的只有加工工艺和一部分的热处理技术。因此,我国的高性能铝合金厚板与国外的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铝合金厚板基础性研究投入不足 国内的对于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理论方面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在对合金元素配比、热处理原理、合金的塑性变形原理以及合金的微观性质理论研究等方面都不够深入。国内研发的高性能铝合金厚板中大部分都有仿制性质,能够进行自主研发性质的合金种类凤毛麟角;国内对合金进行研究大都局限于实际操作和应用中进行研究,缺乏对生产高性能铝合金厚板所依据的基础理论研究。

(2)生产过程控制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工艺质量不够稳定。近年来,国内新装机设备水平不断提高,在宽度、厚度上逐渐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但涉及到具体的生产工艺过程,表现出过程控制的较大差异。在执行过程中,管理人员工作不严谨,工艺过程控制的不严谨,都容易导致铝合金厚板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还存在较大问题。

(3)高性能设备操作人员不足,标准化操作不如人意 尽管加工设备层面上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操作设备的高水平人员却必须通过一定的操作实践才能提升。因此,高水平的操作人员在各个新建加工厂内都比较缺乏,限制了先进设备的应用水平。

(4)铝合金厚板生产后检测手段、方法、技术标准缺乏同步发展 在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的生产质量和检测方面,我国的技术、人员、设备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例如铝合金厚板生产出来后内部缺陷的检查,普遍使用超声波检查,检查的相关设备、人员、技术水平、检查标准还都不完善,制约了高质量、大批量产品的生产能力。

(5)标准认证严重落后,没有国际认可的国内规范标准 我国生产出来的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的数量不少,但是由于我国缺少相关的质量管理和监督认证的体系,使得相关产品很难进入高端市场。现存的国际认可的认证体系,被牢牢的掌握在仅有的几个国家手中。我国迫切需要发展自己的认证体系,打破垄断,保护并打开国内外广阔的市场。

3 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的广泛应用

3.1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制造业

铝合金材料不仅广泛地应用在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机车和车辆的制造中,高性能铝合金厚板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随着我国高铁和动车技术发展迅速,速度也越来越快,对高性能铝合金厚板和路合金材料的性质要求越来越高。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为止高性能铝合金厚板材料在我国的铁路系统中的应用已经达到2000t。

为了提高车速和减轻车皮本身的重量,柳州银海铝研发出多种铝合金技术和产品应用在铁路运输行业中。其中将高性能铝合金厚板5083和5182系列铝合金材料应用在铁路运煤车辆中,该系合金供货厚度多在8~16mm之间,抗拉强度超过550MPa,最大板块尺寸可达21000*2680mm,完全满足货运列车对材料性能的严格要求。

3.2 船舶制造业

对于船舶的制造要求主要是要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抗冲击能力,以及对海洋潮湿空气环境的抗腐蚀能力 ,应用高性能铝合金厚板在船舶的制造业可以有效地缓解或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高性能铝合金厚板5052在船舶制造业中的客轮和舰船制造上广泛的应用,有效地减轻船舶的自身重量,提高船舶的抗腐蚀性,提高船舶的行驶速度。

3.3 航空航天工业

航空航天工业是应用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的一个重要行业,根据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的相关性质和结构,主要应用于生产制造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和抗断韧性强的7系合金和2系可热处理强化合金。例如用机的机身、机翼、翼梁、翼肋等方面的相关结构件。在A330和A340的飞机构件中,利用高性能铝合金厚板或者铝合金材料的比例高达78%,最大尺寸构件可达6m多,其中部分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的厚度在220mm左右。在未来的时期,高性能铝合金厚板在航空航天行业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泛。

3.4 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应用

在化工行业、危险品存储运输等方面,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的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用于储存硝酸等物质的贮罐车的制造当中,可以减轻自身重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安全防护性能。另外在石油天然气的工业当中,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用于制造特殊功能的车辆和钻探技术的设备配件当中;在建筑行业中,建筑模板和幕墙板得到了广泛应用。

4 小结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性能铝合金厚板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里,它在国家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的基础研发和生产制造都不够先进,尤其是相关体系标准的缺失,使得国内产品进入世界高端市场较为艰难。同时,随着国内铝加工产能的快速释放,一方面,铝合金厚板在各行各业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铝合金厚板国内市场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阮鹏跃.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的生产技术及应用[J].轻金属,2011(7).

[2]庾莉萍.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的生产技术及应用[J].中国材料进展,2011(3).

[3]阮鹏跃.高性能铝合金厚板的生产技术及应用[J].有色金属加工,2011(1).

第5篇:金属加工行业现状范文

《财经》记者 张瑞丹

滴滴涕(DDT),一种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杀虫剂,从5月17日起退出“历史舞台”。与其同命运的,还有氯丹、灭蚁灵和六氯苯等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5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5・17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淘汰”宣传活动中,环境保护部(下称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宣布,以上几种曾在中国广泛使用的有机化学品,从即日起全面停止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

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这一禁令的生效时间,已经推迟五年。不过,这仍然是重要的一步,意味着中国对经济利益和环保责任,已经开始了新的权衡。

从传奇到“魔鬼”

早在1874年,人类就人工合成了滴滴涕。但直到1939年,这种化合物所具有的杀虫效果才被发现。由于滴滴涕可以有效杀死蚊子和跳蚤,依赖这两种昆虫传播的疟疾和伤寒发病率大大降低。

之后,滴滴涕又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杀虫剂,甚至被用于运载火箭燃料的添加剂。但到了1962年,传奇走到了终点: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在其《寂静的春天》一书中,直指滴滴涕等杀虫剂的滥用,不仅直接危害了人体健康,同时也威胁到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生存。

这本书掀开了现代环保运动的帷幕,同时也给滴滴涕这样的有机化学品第一次敲响了警钟。

同样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另外一种名为“多氯联苯”(PCBs)的有机化学品,也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PCBs油曾广泛应用于变压器、液压油以及油墨、涂料等。但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PCBs被无意混入食用米糠油后,导致大量当地居民和禽类产生中毒、病变等症状。

之后,有机化学品的安全性,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质疑。研究发现,除了滴滴涕和多氯联苯,还有一些其他有机化学品也身份可疑。比如主要用来杀灭白蚁的灭蚁灵,就可能对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作用,并出现致癌、致畸等现象。

与其他污染物不同,这些化学物质进入自然界后,很难降解。据《财经》记者了解,不少此类物质的半衰期(就是分解掉一半所用的时间)长达数十年,这就使得其可以沿着生物链一步一步浓缩,并可能通过空气、水和物种迁徙在全球蔓延。

以PCBs为例,经过食物链逐级放大之后,生物体内的浓度甚至可以达到最初的2500万倍。甚至在没有人类大规模工业活动的北极地区,人们也找到了高浓度的滴滴涕。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滴滴涕们的“名单”不断加长,科学界对其危害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人们意识到,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对这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采取行动。

1998年,为应对这一事态而进行的政府间谈判开始启动。经过五轮、长达三年的谈判,2001年5月22日,旨在对有毒化学品采取优先控制行动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下称《公约》),在瑞典获得通过。《公约》要求缔约国制订具体的国家实施方案,并通过必要的法律、行政和技术措施,削减、控制和淘汰POPs。

首批“上榜”的POPs共有12种,其中,滴滴涕、六氯苯、氯丹、灭蚊灵、毒杀芬、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为有机氯杀虫剂(农药),多氯联苯为工业化学品,而二恶英和呋喃则是工业生产过程或燃烧产生的副产品。

警钟为谁而鸣

环保部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办公室副处长鲁成钢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1998年,中国政府就参与了政府间委员会的谈判。2004年,中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该《公约》。

在中国,除了艾氏剂、狄氏剂和异狄氏剂三种杀虫剂POPs或未达工业生产规模,或仅处于研制生产阶段,没有工业化生产;其他七种POPs都曾因成本低廉、效果明显被大量生产使用。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大规模生产滴滴涕。到2004年,累计产量超过了46万吨,高峰时年产量就逾2万吨。虽然从1992年中国已禁止滴滴涕农药的使用,但到了2004年,由于生产三氯杀螨醇、船舶油漆以及控制蚊虫等病媒的需求,年产量仍然接近4000吨。

正是由于POPs的使用极其广泛,一时难以禁绝,中国也为滴滴涕、氯丹、灭蚁灵和六氯苯申请了为期五年的特别豁免期,即把禁止期限延长到2009年5月。

2005年,中国正式成立了由前国家环保总局牵头、共有14个部门参与的履约协调小组,开始编制《中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下称《国家实施计划》)。2007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国家实施计划》。

鲁成钢告诉《财经》记者,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履约工作主要集中在完善国家履约协调机制、推动法规和标准工作,持续开展清单调查与更新和分行业、分区域、分阶段的逐步淘汰,同时控制POPs的使用。

例如,环保部已完成《关于开展二恶英减排和控制的指导意见》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与监督管理地方实施计划编制指南》等编制工作。而将六氯苯、二恶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纳入《危险化学品名录》的修订工作,由国家安监总局牵头组织,也基本就绪,即将接受审查。

此外,为期三年的全国POPs调查工作目前已经完成。环保部除了掌握了全国17类二恶英排放源、共1.5万家企业的基本信息和分布点位,还了解了其中14类二恶英排放源的实际排放特点和水平,并初步摸清了重庆、吉林、江苏、广东4个试点地区流通领域杀虫剂废弃物和库存的分布特点,以及44家生产企业POPs废弃物和污染场地现状。

除了杀虫剂类POPs,作为工业生产无意产物(或者说伴生产物)的二恶英,近年来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1999年发生在比利时的肉鸡饲料被二恶英污染事件,不仅令该国内阁,更成为一个全球性事件。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废物处理、有色金属、钢铁、造纸和化工等是中国需重点减排的行业。此前公布的《国家实施计划》也显示,在2004年,中国有超过45%的二恶英是钢铁和其他金属加工行业排放的,位列其后的是发电和供热(18.5%)和废弃物焚烧(17.2%)。

弃旧与维新之难

在5月17日禁令生效之后,除了应对疟疾这样的公共健康危机,滴滴涕将全面被禁。惟一的例外,是中国允许企业在封闭现场内(即在一个企业内部),使用滴滴涕作为中间体来生产三氯杀螨醇,直至2014年5月17日。

中国曾经从事过杀虫剂POPs生产的企业,一度遍及18个省市,总数达58家之多。到2004年,这个数目已经减少到十家。其中九家都分布在江苏和上海地区,另一家为天津化工厂。

由于在五年的豁免期中,这些企业都已逐步降低了相应的产品产量,并开始使用替代品,此次禁令对它们的经济冲击并不大。

然而,那些潜在的危险,并不会因为一纸禁令自然地随风而逝。在中国不少地区,无论是土壤中还是农作物中的滴滴涕残留,仍然偏高;要等待其自然降解,可能还要很漫长的时间。

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禁止部分POPs化学品的生产;之后,许多生产企业并没有进行生产设备和场地的清理,有的甚至只是将清理出来的有毒废弃物简单地堆放在厂区内外,或随意加以填埋暂存处理。

随着时间流逝,部分放置POPs废弃物的容器由于年久失修或生锈破损,已出现泄漏现象,成为巨大的环境隐患。

此次随着禁令生效,相应的生产线也将逐步被关停、转产或搬迁;如何在这一过程中避免出现新的“隐形炸弹”,是个巨大的问号。

鲁成钢承认,虽然通过三年的POPs调查工作,环保部门已经初步掌握了大概情况,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众多,全国依然存在大量尚未掌握情况的“盲区”。很多行业、企业为了避免发生事故后承担赔偿责任,宁愿选择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谁污染,谁治理”的责任也就难以落实。

要遏制二恶英这样的污染物的继续增长,任务也十分艰巨。

按照《国家实施计划》,中国希望在2015年,实现重点行业二恶英的排放量停止增长。但二恶英的排放大户,比如钢铁、有色金属和发电、垃圾焚烧等,自2004年以来都增长迅速;鉴于排放源过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辉也对《财经》记者表示,要想完全解决,“比较有难度”。

《财经》记者曾致电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及多家钢铁企业,均表示正在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但拒绝提供更多的细节,以及给出更具体的削减二恶英排放时间表。

绿色和平(中国)媒体主任王亚敏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也呼吁,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制定最具危害性化学物的优先名单,并给出逐步淘汰有毒化学物的时间表,以便在消除有毒化学物的进一步行动中走在各国的前列。

但鉴于目前仍缺乏足够的数据,对于中国POPs已经造成的污染进行全面的评估。再加上缺乏良好的制度设计和资源投入,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和控制,远远未能如二氧化硫和COD(化学需氧量)等常规污染物一样得到足够的重视。

完成2015年的目标和任务,需投入约340亿元。目前中国主要通过国外项目投资等方式来获得资金,但也仅仅是杯水车薪,远远难以支撑庞大的POPs削减控制计划。

第6篇:金属加工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国―东盟;泛北合作;产业转移

[作者简介]李光劭,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管理学硕士,广西北海53600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1-0084-05

随着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从理论走向实践和泛珠合作的逐步深化,广西开始成为我国新兴的经济热点地区之一。在广西的产业发展策略选择上,由于广西原来的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层次偏低、规模偏小,因此,广西明确提出,把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作为广西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从区域经济合作的情况看,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也到了开始向中西部转移的阶段。北海作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地理位置临近广东,人文上与广东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如何在这一轮产业转移中把握机遇、脱颖而出,是北海必须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结合北海的实际,通过对各方面情况的分析,为北海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言。

一、当前我国产业转移的成因和特征分析

(一)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经济学上的梯度转移理论,指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区域间以不同的技术经济层次进行产业布局,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经济势能的梯度差,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梯度转移理论认为高层次的产业会不断向下一层次地区转移。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承接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从最初的珠三角开放吸引了港澳和台湾地区的低端制造业向深圳、东莞等地转移,形成了我国第一波的加工业发展浪潮;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上海浦东的大开放,长三角地区成为了国际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在这过程中,渤海湾地区承接韩国、日本的制造业转移、福建承接台湾地区的制造业转移等局部的产业转移也伴随在整个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浪潮当中,使我国形成了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的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主要基地。

(二)影响区域分工的主要区域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区位条件、交通条件、资源条件、土地供应、水电供应等。如广东最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主要是依托香港和深圳密集的国际航班,如果要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就必须要求距离主要港口不能太远,否则物流成本过高,企业就难以承受;对该转移地的水电供应要相应充足;最好有标准厂房供应等。

2、人口和劳动力因素。人口和劳动力一旦形成就带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一个地区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本地区产业的形成。东部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由于就业人口大量向服务业转移,同时工人福利长期保持低水平,使其出现了民工荒,这也是部分企业需要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原因。

3、其他因素。产业基础、文化积淀、政策引导、服务能力甚至地区知名度,都会对本地区的产业形成构成影响。产业基础直接影响到这个地区的配套程度。现代制造业已经发展到分工很细的阶段,单纯某个环节的生产转移很难在一个完全没有配套的地方生存下去。同时,该地区的文化适不适合外商的生活也,非常重要。比如,苏州在招商引资的过程别注意打文化牌就取得了很大成功。该地区的政府服务能力、知名度当然也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是以商引商的重要保障。

(三)出现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1、生产要素供应出现了变化。首先是人力资源方面。有经济学家认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享受着人口红利带来的福利。也就是说,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口逐步老龄化、就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的时候,我国长期有取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为中国东部地区的加工制造业提供人力资源。但随着条件的变化,这种福利正在逐步消失。从2005年开始,珠三角地区的工厂出现了工人荒,到了2006年更加明显,工厂出现了到处抢人的现象,工资也不断上涨。相比之下,把工厂迁到这些工人老家来,利用中西部地区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的考虑因素。

其次是土地供应。原来珠三角地区(宝安、东莞)一带,很多都是当地农村建厂房出租给企业,现在土地价值上涨了,会要求企业进行搬迁;同时由于企业过于密集,东部地区在工业用地上也到了寸土寸金的地步,一般企业难以承受。中西部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还会开出很多优惠条件,使中小企业愿意整体搬迁,大企业从战略发展布局考虑也会提前去布点。

还有就是水电等要素供应。我国从2004年开始出现电荒,2005年到达高峰。很多企业对此记忆犹新,当时工厂停电,订单完全被打乱,水的价格也上涨,使企业成本大幅上升。中西部丰富的水、电资源对企业很有吸引力。

2、政策因素。从国家层面看,国家为了消除地方越来越大的发展差距,从宏观政策开始逐步引导东部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2007年了44号公告,公告指出,对东部地区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实行银行保证金“实转”管理,对中西部地区仍可“空转”。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东部的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企业(包括玩具、五金、塑胶、制衣、制鞋等传统产业)的冲击巨大。虽然后来由于企业反响过大,对此作了一些修正,延长了过渡期,但这已明确表明国家通过政策引导产业转移的决心。

同时,随着国家把节能减排和土地保护作为约束性指标,强化了环境、能源、土地的硬约束,使很多企业感觉到在东部地区的成本越来越上涨,而转移到西部,从工艺流程等方面的重新规划,也有利于企业的新生。

(四)目前产业转移呈现的特点

1、产业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从产值上估计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

2、产业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根据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公布的2007年《上半年轻工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今年上半年,中西部轻工业发展明显加快。1~6月,东、中、西部轻工业发展速度分别为25.7%、34.7%和32.7%,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分别快于东部地区9个和7个百分点。与东部地区相邻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中西部省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明显占优,其中,中部8个省份中的5省增速超30%,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

3、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产业向西转移趋势更为明显。东部地区对资源和能源依赖较强的产业,如有色金属加工、建材、轻纺等行业,为了降低

运输成本,直接转移至离原材料产地较近和能源较丰富的中西部地区是最明智的选择。尤其是能源产业,因为它是资本与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东部地区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可以实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目前东部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中游产业向西转移趋势越来越明显。

4、产业转移的来源地相对比较集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来源地相对集中自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区和环渤海湾等地,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被称之为“双三角”的地区,作为全国最具活力的两大经济区,其产业转移的力度不断增大。以珠三角为例,2005年以来,广东省先后组织企业4次赴广西、2次赴湖南进行经贸考察、协作活动,推进与广西、湖南的经贸合作,成为启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广东分别与广西、湖南签订的经贸合作合同金额达844亿元人民币,使广东的资金、技术、产品和市场与广西、湖南的资源、劳动力优势得到了很好的优化组合。对目前广西而言,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仍应在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

东部产业转移的这些特点,对北海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是北海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实的途径。北海和整个广西一样,目前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规模偏小,经济总量不大。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尽快壮大北海工业总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北海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征

北海近两年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投资环境,主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辐射和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打造中国东部产业转移承接基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一批产业转移的重大项目,如中电集团北海电子产业园、三洋永昶电子基地、中粮20万吨燃料乙醇等项目相继落户北海。据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全市共引进东部地区项目投资总额176.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6.1亿元,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1、产业层次不断提高、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从2006年开始,北海开始承接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小、散、乱项目的产业转移,转移的企业规模小、运作不够规范,技术含量不高。它们转移到北海主要看中的是当地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便宜的土地资源。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引导和广西加大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度,一大批产业层次高、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开始落户。如中电项目,5年内工业增加值可达100亿元,相当北海目前工业水平的2倍;三洋和永昶合作的激光头项目,将把北海基地建设成为全国前三位的激光头生产基地。

2、承接地从珠三角向其他地区扩展。随着北部湾经济的升温,北海承接产业转移的来源地也从单纯的珠三角扩展到长三角和国内其他地区,如“杭州产业园”项目,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

3、主导产业逐步明晰。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的不断深化,北海发展产业的思路在不断的明晰。市政府提出,要以最宜人居的环境优势承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临海的优势承接临海重化工业,以面临东盟大市场的优势承接一头在外或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业转移。根据这一思路,林浆纸、中电等项目不断推进,形成了北海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导产业。

4、从“候鸟”型开始向“榕树型”转变。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从国内外承接产业的情况看,单一产品生产引进,如果这一地区产业配套能力弱,成本高,回报率低甚至亏损,引进的这一产品很有可能会飞走,北海就出现了一些类似的情况。通过制定承接产业转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承接项目――产业链长――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的承接目标,从“引资”向“引产业”转变,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良性发展的格局,北海承接产业开始出现搞好一个、引进一串、辐射一片的带动和集聚效应。

三、北海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分析

1、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物流发展层次较低,制约明显。从北海的区位来看,南向北部湾,东与广东交界,西与越南相临,是西部地区唯一海、陆、空交通基础设施齐备的城市。但在当前,北海的交通基础设施硬件较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物流发展的层次尚处于初级阶段,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从海港看,北海目前承担主要货物吞吐量的石埠岭港区仅四个万吨级泊位,2006年货物吞吐量刚刚突破400万吨,集装箱驳船基本在100标箱的规模,必须通过香港中转,且航班不稳定,这对承接物流要求很高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制约很大;机场仅开通了至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一些城市的航班,2006年旅客吞吐量16.2万人次,而且大多是红眼航班,至香港的国际航班一直没有恢复,这对高层次的商务客人到北海影响很大,同时空港物流基本处于比较低层次的状态;火车运营方面,现在仅开通至南宁的城际列车,由于属地方铁路,在货物运输上比国家铁路要贵,也制约了货物运量的扩大;相对比较完善的高速公路,北通南宁桂林,东通广州深圳,距离广州600公里,相比而言,广西的梧州、玉林等地,距离广州更近,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对北海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是有力的竞争。

2、劳动力供应相对充裕,但网络不健全,喜中有忧。北海自身人口150万,常年在广东打工的就有10万以上。同时北海周边的钦州、防城、玉林、贵港等地可以相对便捷流动到北海就业的人员数量也比较可观。但在实践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招工网络不健全,企业很难像珠三角通过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进行大规模招工,集中体现出了劳动部门和从事劳动力中介的各类机构在观念、手段上尚未能和企业需求匹配的弱点;二是劳动力本身的就业观念也有待改善,比较集中体现在劳动纪律观念不强、吃苦耐劳精神不够;三是人职前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不足,理论和实际存在一定脱节,学生到了企业适应过程较长。目前北海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与周边的玉林等城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3、出台相应优惠政策,但操作落实有一定差距,优势不明显。为了更好地推进产业转移,广西出台了《广西承接产业转移优惠政策》,政策从税收、服务、厂房建设等多个方面作出了规定,是一份操作性较强的文件。北海尚未根据自治区的政策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但有的地市在自治区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自己的优惠政策,加上周边的江西、湖南等省在土地等方面有非常大胆的运作,因此,北海具备的政策优势并不明显。

4、平台建设初具规模,优势明显,但运作不够顺畅。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各个工业园区,北海相对其他城市具有一定优势。国家级北海出口加工区,现已引进项目36个,成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北海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现作为北海承接东部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阵地,引进了中国电子集团等重量级的企业;另外合浦工业园作为资源性加工企业的承接

地,高新园区作为总部基地研发中心的承接地,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承接体系,与周边城市相比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但目前这些园区的体制管理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园区的规划、土地、财政等方面的权力不到位,使园区在项目推进上仍存在障碍,影响了推进进度。

5、水电等生产要素充足,仍有急需完善之处。北海的水资源丰富,北海目前的供水能力完全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同时还有北郊水厂准备投入使用;北海电力充足,北海铁山港60万千瓦电厂建成投产,改变了北海原来处于广西电网末端的历史。亟需完善的是城市污水的处理,北海现有污水处理厂一个,但相关的管网建设还很不完善,很多路网的污水还排不到污水处理厂,必须尽快完善。

6、投资软环境有待改善,营造亲商环境尚需创新观念。北海经过多次整顿投资软环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软环境取得了明显改善。但与一些做得好的城市相比,仍然有明显差距,表现在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政府审批流程设置不合理、吃拿卡要现象仍然存在等。同时,北海在亲商爱商富商的观念和做法上需要学习其他城市的一些创新做法,如颁发“绿卡”,授予“荣誉市民”等。

四、建议北海承接产业转移选取的策略

1、各园区平台分工协作策略。前面提到,北海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园区上是相对有优势的,因此,各园区应采用分工协作的策略承接产业转移,避免相互内耗。北海市工业园作为北海市“一带两湾”城市格局的重要布点,应充分利用土地充裕、面积连片的优势,承接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大生产规模的转移项目,特别是根据北海市建设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目标,将电子信息产业的加工制造项目列为首选;出口加工区产业特征明显,应重点承接技术含量较高的加工贸易型企业进驻;高新园区土地存量较少,同时位于市区和银滩的连接部,应作为承接区域性总部基地、研发基地的首选;合浦工业园土地相对充裕,但离城区较远,应重点承接资源性产品加工企业,如水果、海产等当地丰富资源的加工。几个园区定位明确后,相互合作,形成“多赢”的局面。

2、高起点的选择承接策略。作为东部地区转移出来的产业,首先是一些产业层次低、能耗大、污染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最积极转移出来。但北海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北部湾地区的中心城市,在产业选择上,应坚持高起点的选择策略。比如电子信息产业,北海市成功地引进了中国电子集团,将带动北海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发展,坚持引大引强,才能使北海在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中形成北海是龙头、其他城市为北海做配套这样的格局,突出北海在实际产业布局中的中心作用。

3、发展和环保并举的策略。北海被评为中国十大宜居城市,在产业发展中,一定要注意发展和环保并举。有人一提环保就认为不能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其实两者并不完全矛盾。发展重化工业对一个地方的产业形成、财税增长具有很大好处,关键是采用什么工艺。新加坡是举世公认的花园式城市,但新加坡的炼油等重化工业是非常发达的;相反电子加工业有一些工序的环保处理到现在还是世界难题。产业进入时环保要控制,以环保促产业,产业发展了,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完善环保设施,可以更好地可持续发展,这样才是“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并存”。

4、注重产业链建设策略。现代工业发展到现阶段,已形成了很细的分工,珠三角作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制造中心,就是因为形成了很完善的配套体系,所有需要配套的料件,只需一个电话,一个小时即可送到,形成了高效的一小时经济圈。北海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注重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加大产业链的建设,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产业基础,壮大“榕树”经济。

五、北海承接产业转移应做好的工作

1、加大物流软硬件建设力度。前面提到,北海的物流仍处于低层次的运作阶段,基础设施硬件也很不完善,必须加大物流软硬件的建设,使北海在北部湾地区形成海陆空交通枢纽地位。

2、加大劳动力培训和网络建设。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期,劳动力对企业的吸引是非常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是“招工引资”。因此,建立完善的劳动力供应网络和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能使北海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拔得头筹。

3、完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要从根本上理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各工业类园区的管理体制,赋予园区管理的规划、建设、财政权力,结合北海的实际,可以采用大管委会来统管小管委会的方式来解决,不增加现有人员。园区本身应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为产业转移提供快捷的入驻载体。

4、加大口岸软硬件的建设。广西由于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口岸通关在软硬件方面比发达地区都有较大差距,必须从各个层面重视北海的口岸建设,为产业转移项目提供快捷的对接世界的通道。

5、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敢于把最优秀的人员派到东部发达地区去招商,要敢于加大前期的投入和后期奖励的兑现。同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奖励措施,发挥社会力量招商中的作用,逐步催生一专业的招商公司。

6、注意改善投资软环境。投资软环境的建设除了要从制度上改变办事人员的衙门作风,还要从体制上逐步优化办事流程,流程再造甚至比纯粹地改变作风更重要。只有流程明晰快捷,才能形成一个真正法制、公正、快捷、透明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