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

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第1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 黄瓜;创新栽培;方式;黑龙冈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095-01

青冈县现有棚室蔬菜面积266.8万m2,主要栽培作物有黄瓜、番茄、豆角、茄子、辣椒等,其中黄瓜种植面积占34%。由于连年种植导致土壤地力下降。黄瓜种植户还依赖以往的种植经验,导致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发生,使黄瓜的商品性下降,如2016年由于受特殊的气候条件影响,使青冈县棚室黄瓜总体产量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新菜农经验欠缺、老菜农观念守旧,导致黄瓜在实际生产中出现根系生长不良、苗弱、早衰等现象,致使精品瓜下降。现就如何改变种植方式,提高商品瓜的市场竞争力,提出适宜青冈县黄瓜栽培的创新栽培方式。

1 品种选择

1.1 品种现状

现在还有很多种植户在选种用种时还是几年前的老品种,不敢去尝试和接受新品种,由于棚室常用品种单一,致使植株本身抗性减弱,病虫害增多,给精品瓜的种植埋下祸根。

1.2 弃旧选新,更新换代

选种的首要条件是要选择适宜本地消费习惯的新品种;然后选择适宜本地栽培种植的单性结实率较高的新品种;其次根据当地常发生病害的种类选择针对性的抗逆性较高的新品种。

2 培育壮苗

2.1 传统育苗方式

青冈县黄瓜育苗方式多采用坐床育苗而后二次假植的方式进行,育苗床基质主要以锯末为主,常因二次假植时造成根系受损,导致定植后茎基腐病等苗期病害的发生[1]。要合理选用新型的育苗基质,并采用育苗盘进行嫁接的育苗方式,可有效防止连作障碍,为精品瓜早期创造一个良好的根系环境。

2.2 转变育苗期管理方法

根据黄瓜育苗期对温、光、水、肥等可控性条件的需求量,转变传统育苗的忽之任之,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地、有效地控制各个育苗环节,为幼苗创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生长环境。

3 定植前准备

3.1 改变传统施肥

3.1.1 传统施肥观念。菜农在进行棚室黄瓜种植时,始终认为底肥多施化肥产量高,菜农没有意识到因底肥施用量过大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黄瓜根系受损等问题,忽视了有机肥、生物菌肥和一些中微量元素等肥料在黄瓜生产中的重要性,导致植株生长势弱,营养供应受阻,大面积出现畸形瓜、化瓜等问题,因此直接影响黄瓜整个生育期的产量。

3.1.2 平衡施肥,促根养叶。黄瓜种植时,底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增施生物菌肥和微量元素的平衡施肥方法进行。

3.2 改变传统种植模式

3.2.1 传统种植模式。青冈县黄瓜栽培模式主要以畦作为主,常通过不断加大种植密度来提高产出比。而一些低洼易涝棚室采用畦作种植时,一旦遭遇雨水大的年份,棚室内地下水位上升,就会使栽培行内积水,加上种植密度过大,水分蒸发慢,会造成黄瓜沤根等现象出现[2-3]。

3.2.2 合理调整种植方式和密度。针对一些低洼易涝棚室可以采用垄作的方式进行,并根据黄瓜品种特性、土壤条件、栽培方式及时调整黄瓜栽培密度。

4 定植方法

4.1 传统定植方法

以往定植时都是以先覆膜再栽苗,然后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定植时浇大水,一方面容易降低地温,造成缓苗慢、根系弱,同时人为增加棚内湿度,会使苗期病害增多;另一方面造成土壤表层通透性下降,根系呼吸困难。

4.2 改大水定植为造墒后小水定植

定植前将棚室内土壤浇透,扣好棚膜升温,当表层土壤见干时,就可以进行小水定植。造墒定植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棚内湿度;另一方面由于根系有很好的向水性,可有效地引导根系下扎[4]。

5 定植后管理

5.1 肥水管理方式

5.1.1 传统肥水管理方式。定植后老菜农依照以往经验7 d浇1次水、施1次肥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而新菜农照搬照用,导致肥水供应不合理,植株根系受损、植株徒长等问题时有发生。

5.1.2 转变管理观念,运用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管理:一是根据天气情况,如遇低温寡照或高温天气,要延迟或加大给水给肥次数;二是根据黄瓜植株长势,过旺时要减少给水给肥次数,反之则增加;三是根据各生育时期需水需肥规律,苗期少给水,促根养叶;开花结果期增加水肥施入量,平衡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生长中后期在施用平衡性肥料的基础上增施养根性肥料,以平衡营养及保护根系。

5.2 留果方式

5.2.1 传统留果方式。在传统生产中,黄瓜种植户见瓜就留,造成植株营养供应不充足,次品瓜增多,商品性下降。

5.2.2 合理选瓜、留瓜。定植后根据土壤情况和苗情长势,在6~8叶开始留瓜,下部瓜及早摘除,以后可以根据植株长势情况,采用“隔一摘一”或“隔两摘一”的方式进行留瓜,做到以精品求价值的合理转变[5]。

6 病虫害防治

6.1 传统病虫害防治方法

棚室黄瓜种植户,常年采用百菌清、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进行全生育期病害防治,而在防虫灭虫时又一味地选用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认为这些药是万能的,可以防治黄瓜的各种病虫害,导致防病灭x延后。

6.2 掌握新技术,做新时代瓜农

积极参加各种种植业陪训,了解和掌握棚室黄瓜的相关植保知识,在病害发生初期,识别病害种类,提前采取针对性的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控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黄瓜植株健康成长,创造理想的收入。

7 参考文献

[1] 朱培明.移动式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2):137-138.

[2] 郭淑霞.柘城县冬春茬大棚黄瓜栽培新技术[J].河南农业,2016(10):50.

[3] 丁小涛,,何立中,等.半封闭温室迷你黄瓜岩棉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0(3):1-5.

第2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

一、**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及植物检疫现状

**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流经全县5个乡镇街道办,全县有川台地10万余亩,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大豆、马铃薯、谷类等作物为主,以日光温室生产为主的蔬菜产业和以山地苹果为主的果树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随着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受近年来暖冬天气的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呈高发态势,全县农民普遍重视设施蔬菜及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治,忽视大田作物病虫害防治,盲目用药、不合理混配农药,有病虫就打化学农药等现象普遍存在,其它综合性防治措施推广应用步伐缓慢。截止2019年6月底,全县累计农作物防控面积**万亩次,其中粮食作物防控面积**万亩次,蔬菜防控面积**万亩次,苹果防控面积**万亩次。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大田作物防控面积较少。过多依赖化学农药,减量控害目标任重而道远。全县广大群众对植物检疫工作概念不清,没有认识到搞好植物检疫工作是确保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不为害我县农作物的重要举措,存在消极应付等现象,给我县植物检疫工作带来诸多弊端。

二、存在问题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防治意识较差。对玉米、豆类、马铃薯等大田作物忽视防治,特别是今年草地贪夜蛾从境外迁入我国为害,农民对其一开始并不重视,任其病虫害发生蔓延,蔬菜、苹果生产过程中只注重化学防治,忽视其他绿色防控措施。二是防治器械落后。95%以上的农户使用手摇式喷雾器,造成农药利用率低,跑、冒、滴、露成为常态,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县施药器械共计**台套,其中手动喷雾器**台套,背负式机动药械**台套,小型机动药械**台套,手持电动药械**台套,其他高效器械推广应用步伐缓慢。三是随意混配农药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农民为提高防效,随意将各种农药盲目乱配混用,用农药瓶盖代替标准量具称量,不考虑农药属性等,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极易造成药害。四是用药剂量偏高。每种农药都有规定的使用剂量,一方面绝大部分农民片面认为规定剂量太低,达不到防治效果而任意加大用量;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不规范用药,加快了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土壤环境污染,导致防效下降而再次提高用药量。五是用药次数增多。有些农民为防止自家农作物遭受病虫危害,不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用药,而是不管有无病虫,每隔3—5天打一次“保险药”甚至病虫高发期每隔一天就打药一次,人为地增加了防治成本。六是施药时间和方法不当。用药时期:见虫就打药已成习惯,错过了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机,只好加大用药量,增加防治次数。有的甚至不管有虫无虫,隔几天便打药。病虫害各有其发生、发展规律。植物检疫工作中存在问题:一是全县农民自觉遵守检疫法律法规意识不强。据调查了解全县有30%左右的农民不了解《植物检疫条例》及《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不懂违反相关内容要接受相关处罚。二是种苗经销门店擅自调运种苗现象普遍,特别是蔬菜种子持证率低。三是全县部分农民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危害性认识不足,快速举报渠道不畅。上述问题需要我们从事植保植检业务工作的全体技术人员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对策及建议

1、强化植保新技术新器械培训,走绿色防控之路

通过定期召开课堂培训、现场培训、参观植保新技术、新器械试验示范点、发放明白纸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走绿色防控之路,实现减量控害目标,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平台等新闻媒体宣传植保新技术、新器械和植物检疫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升知晓率。加大对草地贪夜蛾、粘虫等迁飞性害虫识别防控知识的培训力度,提升广大农民群防群治自觉性,减轻为害损失,确保全县农业生产安全。 

2、普及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引导农民精准施药

农药安全使用技术主要包括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新技术,有害生物安全控害技术,化学除草技术,新型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以及新型高效、经济、安全农药新品种使用与高毒农药替代技术等。农药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各种安全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农药使用中技术水平低,不正当操作引起的,因此,农药使用中的规范操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购买三证齐全的农药。二是要合理混配农药。三是要选择高效施药器械。四是要适时对症用药。五是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禁限农药名录中的相关规定,严禁在蔬菜、瓜果等生产中应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紧扣绿色生产,推进农药使用减量化

农药使用减量化,是绿色生产重要内容,是保障产品、环境安全的关键。推进农药减量化重在“控”字,我们从事植保植检工作的专业技术干部,要认真研究生态防控、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应用农业措施达到防控的目的。大力应用现代物理、生物防控技术,千方百计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确实需要防治才能运用“替、精、统”,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实现农药减量化,形成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绿色生产制度,满足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需求。

4、强化种苗市场监管,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形成检疫执法长效机制,围绕产地检疫、市场检疫、调运检疫、规范执法等重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实现对种苗及其他植物产品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全面监管,提高我县种苗经销企业的守法意识,种苗检疫持证率明显提高,植物检疫执法水平显著提高。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苹果蠹蛾防控的重要性、长期性,千方百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菜豆象、黄瓜黑星病、番茄溃疡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专项调查工作,将危险性有害生物阻截在县域之外。

5、改革创新转观念,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件事,一是改革体制,二是激活机制,三是创新科技。关键是更新观念。对我县农业工作而言,工作主线要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工作方向要向绿色生产转变,工作重点要向农民增收转变,增收手段要向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转变。对我县植保工作而言:服务对象要从千家万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服务主体转变;服务方式要从传统的发文件,向利用现代传媒转变;防治形式要从“单打独斗”向统防统治转变;技术措施要从有病有虫就防,向农药使用减量化转变,提高农药利用率,保护全县农业生态环境。对单位全体植保技术干部而言: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人才发展的意见,要破“城”而出,登高望远。要讲政治、顾大局、能吃苦、会干事、作风硬,变办公室指挥为田间地头指导,变为耕耘大地,变植保专家为农业专家,在希望的田野上有所作为,为推进种植业转型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奉献。

第3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无公害 蔬菜 栽培 技术

1.无公害蔬菜生产

1.1 生产基地选择 生产基地要远离污染源,不受“三废”的侵害;要地势平坦,排灌良好,特别是水质要好,不用污水浇地。

1.2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选用抗性强、丰产优质新品种,以减少农药使用。

1.3 种子处理与适期播种 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消毒;保证秧苗整齐、健壮;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期,避开或减少高温、多雨、虫害等不良环境条件影响。

1.4 深耕细作 播种或定植前,应及早灭茬深耕、曝晒土壤,除净残留根茬、枝叶,减少病源、虫害。

1.5 科学施肥 菜地应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如农家肥、沼气肥、微生物肥等,不用或少用化肥;搞好配方施肥,控制氮肥用量,要推广有机生物菌肥、优质叶面肥,以减少肥料的污染。

1.6 推广无(少)农药栽培 采用生态法防病、物理法灭虫。用黑光灯或糖、醋、酒混合少量药剂诱杀害虫。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要掌握好用药安全间隔期、施用方法与用量。

1.7 采用高新技术 推广不造成污染的物理防治方法,可减轻许多蔬菜病害。

1.8 注意轮作,合理间作套种 合理的间作套作选择互利组合,进行立体种植,有利于减少病虫草害发生。

2.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原则

2.1 茬口安排,提倡水旱轮作 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甘蓝等)、茄科蔬菜(茄子、辣椒、番茄)、葫芦科蔬菜(如黄瓜、苦瓜)切忌连作。

2.2 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虫、抗逆能力强、商品性好,农药和硝酸盐的富集能力低并与栽培季节及栽培方式相适应的品种。

2.3 种子消毒 用温汤浸种、药剂浸种或药粉拌种进行种子消毒。

2.4 栽培场地的清理和消毒

2.4.1育苗器消毒 育苗前用40%的甲醛或高锰酸钾配成0.1%的溶液将育苗盆、钵、盘等所有用具喷淋或浸泡消毒。

2.4.2育苗室消毒 用杀菌剂、杀虫剂和室内熏蒸法进行育苗室(大棚)消毒,加硫磺粉0.8~1.0kg/亩、敌敌畏0.3~0.5kg/亩、锯末或适量干草3.5kg,混合点燃烟雾熏蒸,密闭12~24小时后通风备用。

2.4.3 田园清理 清除前茬作物残株,保持田园清洁。

2.5 适时播种 根据栽培季节、栽培方式、气候状况以及蔬菜品种的特性来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2.6 苗期管理 用无害化处理的营养土护根育苗;根据不同蔬菜种类幼苗发育最适宜的温度需求进行苗期的温度管理;合理调节育苗床的湿度,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适时炼苗,培育壮苗。

2.7 成株期栽培管理适时中耕除草,及时清除枯枝败叶、病株、病叶、病果;茄果类、瓜类及豆类等蔓生蔬菜种类及时整枝、搭架、压(吊或缠)蔓、摘心、打杈及疏花疏果等。

2.8 采收清理 适时采收,禁用污水清洗蔬菜,合理包装储运,防止二次污染。

3.施肥技术原则

3.1 施肥原则 无公害蔬菜施肥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为指导思想。

3.2 禁用不合格肥料 未经国家、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肥料;硝态氮肥;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未腐熟的有机肥;叶菜类收获期间不允许施用粪追施。

3.3使用优质肥料 腐熟的堆肥、人畜肥、厩肥、沤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饼肥;化学氮肥、化学钾肥、化学磷肥、生石灰、无机混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氮肥每次用量要小于6kg纯氮;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中、微量元素肥:以钙、镁、钼、锌、锰、硼等中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为主的肥料。

3.4 化学氮肥的用量速生叶菜类:纯氮8kg/亩(小油菜、生菜);结球叶菜类:纯氮15kg/亩(大白菜、甘蓝);瓜果类:纯氮20kg/亩(番茄、黄瓜、西瓜、甜瓜);根菜类:纯氮12kg/亩(白萝卜、胡萝卜)。

4.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原则

4.1 病虫害防治原则 使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技术,既要把蔬菜病虫害的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又要达到符合农药残留标准。

4.2 物理防治 根据病虫对某些物理因素的反应规律,利用物理因子防治病虫害。

第4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

1发展历程

植物保护研究所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直属的科研机构之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前身,即1909年成立的河南省农事实验场,距今已有百年。1929年沿革为河南省农林试验总场,当时设有病虫害股;1950年农林试验总场更名为河南省农业试验场,设有植物保护组;1958年更名为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设有植物保护系;1959年更名为河南省农科院,1960年植保系与土壤肥料系合并为植保土肥系,编制25人;1962年9月,河南省农科院改名为河南省农科所,植保土肥分列两系,植保系编制18人;1963年2月农科所又改为农科院,植保系随之改为植保所,编制仍18人;1969年11月广大科技人员下放劳动,1970年1月河南省农科院改名为河南省农林技术服务站,植保所改为植保组;1971年农林服务站变更为农科所,植保组改为植保研究室;1972年农科所改为河南省农林科学院,1973年恢复植保所,下设病害、虫害2个研究组;1979年植保所下设病害、虫害、生物防治、农药4个研究室;1983年,增设小麦害虫研究室(含地下害虫);1984年实行课题组管理,取消研究室,设有麦病、棉病、葡萄病害、芝麻病害、大豆病害、大豆害虫、蔬菜病虫、中草药病虫害预测、地下害虫、生防、农药应用和农药残留分析等14个课题组,编制70人;1985年1月河南省农林科学院改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1989年增设农药试验厂;植保所课题组基本保持在8~12个,人员保持在70~78人;1993年又实行研究室管理,设有小麦病虫害、棉虫、生防、生物技术、芝麻、农药6个研究室;1999年成立种子开发部;2001年成立绿保公司;2007年,机构改革,编制为60人;2009年植保所内设办公室、植物病害室(含小麦病害、棉花病害课题组)、植物害虫室(含小麦虫害、棉花虫害、昆虫天敌课题组)、生防室(含生物防治、分子生物学课题组)、生物技术室(含生物技术课题组)、农药室(含农药残留课题组)、农药厂和绿保公司。

2遵从院训,积极进取,不断推进植保事业发展植保所始终坚持“团结、创新、求实、奉献”的院训,根据河南省各时期农业结构和发展状况,围绕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水稻、甘薯、大豆、芝麻、果树、蔬菜、中草药等主要优势作物的生物灾害问题,积极开展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为河南省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促进了植物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1978年以来,全所共完成计划项目500多项,项目总经费6000多万元,获奖成果164余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5项,省部级二等及以上成果奖46项(表1),省部级三等奖47奖,其他奖60项。发表专业论文875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362篇,出版专著57部。

2.1传统学科优势明显

在历代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领域,如小麦、棉花、水稻、烟草、果树、蔬菜、中草药等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和农药应用技术等。

2.1.1小麦病虫害研究河南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2008年小麦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和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国首位。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展了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研究。“七五”以来一直参加或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和“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目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植保所设立了小麦吸浆虫防控科学家岗位,承担着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和麦蚜等多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小麦锈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吸浆虫等病虫害的研究在国内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摸清了主要小麦病虫害的流行发生规律,筛选出进行化学防治的有效农药,可有效控制河南省各个时期小麦病虫危害,有力地推进了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快速发展。

在小麦病虫害研究领域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省部级三等奖15项。

2.1.2棉花病虫害研究20世纪60-70年代初,针对河南省当时危害严重的棉红铃虫、棉金刚钻、棉铃虫和棉花枯萎病、黄萎病进行了深入研究;70-80年代初对棉蚜进行了系列研究;80年代对棉花红蜘蛛进行了系列研究;特别是90年代对大暴发的棉铃虫进行了防治技术研究和示范,有效地挽回了棉农经济损失,激励了农民种棉积极性。2000年后进行了抗虫棉和棉花盲蝽象的系列研究。在棉花病虫害研究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10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7项。

2.1.3农药应用技术研究20世纪60年代在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源农药、害虫天敌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地研究,现拥有20%辛高氯乳油杀虫剂、22%吡辛乳油和30%氰津莠悬浮剂13个农药新产品,并在该项领域中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成果奖6项、三等奖4项。为河南现代化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植保所是农业部批准的农药大田试验认证单位,承担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大田试验和评价,为我国农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2拓宽研究领域,提升新兴学科

随着河南省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植保所紧紧围绕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实际和重大需求,在巩固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发展新兴学科。

2.2.1植物脱毒及抗病毒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在抗病毒基因工程方面,1980年与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开始进行转基因抗病毒烟草纯合系的选育工作,利用基因工程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内首次培育成功双价抗病毒转基因烟草,并进行了较大面积的示范。近年来,先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国家攻关引导项目和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的资助下,进行抗病毒转基因番茄、抗病毒转基因小麦和抗病毒转基因甘薯等研究,获得了一批转基因植株。在植物脱毒技术研究方面,建立了甘薯、地黄、山药和草莓等植物的脱毒培养和主要病毒的检测技术,培育成功了系列脱种,并在生产上获得较大面积的应用,脱种的增产效果显著。目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植保所设立了甘薯病虫害研究室。该研究领域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

2.2.2中药材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20世纪末,为适应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植保所抽调精干力量,加强了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九五”以来先后承担了科技部攻关项目四大怀药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地黄等3种中草药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河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关键技术研究和省重大攻关项目优质中药材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等10多项,针对河南省主要药材病虫害,开展了病虫害和害虫天敌种类调查,病虫发生规律研究,生物农药和无公害化学农药筛选及应用技术研究,农药残留动态研究,品种资源的收集、鉴定和良种选育,中药材的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主持完成的四大怀药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2004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楂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获200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0篇。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技术全面、设施完善的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平台。

2.2.3生物农药研制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生物农药的研制,此后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省农科院科研专项资金和孵化项目支持下,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筛选出生防菌株100多个,从国外引进生防菌株2个,并对其中一些菌株如B-903、96-79、96-80、07-17的抑菌机理、抑菌成分、小试发酵、田间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制定了96-79微生物农药的小试生产技术规程;建立了96-79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鉴定出9种脂肽类抗生素;开发出96-79水剂和可湿性粉剂,其对苹果褐斑病等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还筛选出杀虫效果良好的白僵菌和昆虫病毒。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微生物剂型及其制备方法已申报专利一项。

在植物源农药方面,以棉籽饼为原料,开发出1种植物源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筛选出1种具有较高杀螨活性的植物———地肤。在天敌昆虫方面,开展了小花蝽的规模化饲养、田间释放技术研究,为天敌昆虫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2.3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开发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始终坚持以自身科技优势为依托,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个主题,通过实施成果示范推广、科普下乡,开展技术咨询与培训、兴办科技企业等方式,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与农林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创建了鹿邑、温县、新乡、原阳、杞县等5个示范基地,形成了示范作用辐射全省的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网。选育开发棉花、小麦、甘薯、中药材等植物新品种12个,研发农药新产品20余个。其中,标杂A1、A2累计推广33.33余万hm2,产生自身效益600万元,社会效益10亿元。生产销售农药新品种1万t,产生自身效益5000万元,社会效益30亿元。技术成果转化累计2000万元。

2.4坚持人才兴所,不断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第5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粗集理论;蔬菜栽培;病虫害;预警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1 文献标识码:A

蔬菜种植的过程中,一旦所种植的植株发生病虫害,人们再想要治疗,就只能使用农药了。可是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农药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影响是不被欢迎的。所以,蔬菜栽培中的病虫害预警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在当前的病虫害预警中,一般都是在一些科学基础和实际经验的支持下,依据蔬菜病虫害的诱发条件,构建一个诱发蔬菜病虫害的信息库。在蔬菜栽培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生产基地的实时条件,例如温度、种植品种等。与信息库进行相应的核对工作,如果出现现实条件与信息库信息相近或相符的情况,应该进行报警,并且根据情况实施相应的防治工作。这种方法的缺点很明显,如果取得的信息不够完整,或者是信息的准确度不高就不能进行融合,而且就算可以融合,其融合速度也是十分缓慢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把粗集理论应用到蔬菜栽病虫害预警技术中,以加快融合算法。

1 什么是粗集理论

粗集理论是一种用来处理模糊与不精确问题的数学工具,是由波兰的数学家z.Wakpala在1982年提出来的。粗集理论通过对信息进行分析,再依据论域当中的2个等价之间的依赖关系,排除相容的信息,挑选出有利用价值的参数,来进行处理有限的元集合。在这其中,简化与核是2项重要的定义。

1.1 粗集理论涉及的概念

现在立集合O为论域,而P为O的不分明关系,YO,得到Y的上近似集、下近似集、边界边定义分别就是:Y的上近似集:PI(Y)={x∈O,P(x)∩Y≠L},Y的下近似集:PI(Y)={x∈O,P(x)Y},Y的边界定义:BNP(Y)=PI(Y)-PI(Y),也就是Y上近似集与下近似集的差值。

在这其中L是空集,BNP(Y)则是对于完全不归于Y的元素集合。把posp(Y)=PI(Y)定义为Y的P正域。

1.2 对简化及核进行定义

简化:假设P是一等价关系、r∈P,当关系式ind(P)=ind(P-{r})成立时,称P简化为P-{r},在其中ind(L)表示不确定关系,如果其不能再进行简化,就说它是P的一个简化可以记做red(P)。

核:统称P的全部简化交集为P的核:core(P),也就是说core(P)是∩red(P)。

令P与Q在O中的关系为等价关系,那么Q的P正域就是:posP(Q)=∪PI(Y);Y∈Q,P与Q之间的关系可以设定成:rP(Q)=card(posP(Q))/card(O)。用card(posP(Q))表示为集合posP(Q)的基数,很显然可以看出rP处于0~1之间,利用P与Q之间的rP(Q)关系,当rP(Q)=1的情况下,表示Q和P是相容的,如果当rP(Q)≠1时,则P和Q是不能并存的。

1.3 信息的融合过程

一般采用以下顺序对相应信息进行融合:把实际情况信息进行分类并且做相应的编制统计;利用化简和核不同的定义,去掉属性条件中不符合的属性以及重复的信息,最后得到简化后的可用信息;根据以上得到信息,使用对应的公式得出核的数值;由得到的核值表示出简化后的信息;对信息汇总,在对应的最小规则下,得到最快的融合算法。

2 蔬菜栽培病虫害的预警

因为蔬菜品种之间的差异,其容易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也不相同。为了提高利益,应该在选择的时候对要保护的品种进行筛选,挑选被市场需要并且经济收益较高的蔬菜品种进行栽培。因为蔬菜种类间的差别,可能发生的病虫害也不相同,但是每一种蔬菜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发生怎样的病虫害,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比如玉米黑粉病,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缺一不可。像这样因为一种条件或者是多种条件相组合在一起就有可能会引起相应病虫害,只要当这些条件与实际环境相吻合就会进行相对应的报警并且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举例说明:比如一种蔬菜可能发生的病虫害有4种,分别以害1、害2、害3、害4表示,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为种子、温度、种植季节3个属性,命名为条件1到条件3。并为可能出现的情况定义其为条件K1、条件K2、条件K3(2≤K≤4),并进行病害与产生原因的组合配对。简化过程如下:

进行信息编辑整合条件属性与病虫害关系。

约减相应的条件属性。

条件属性约减就是根据触及理论进行对比看存不存在rP(Q)=1的情况,得到了P的Q核,再把多余的条件去除,再依据条件的不相容性,因为病虫害的发生也有自护的固定边界条件,确定哪些是需要保留的。

求出最快的融合算法。

根据情况带入K值,得到条件12∧条件21∧条件42=>害2,如果去掉条件12则条件21∧条件42=>害2,条件21∧条件42=>害4,由于这两项的不相容性,说明条件12是害2的不可舍相,同理进行对比计算,最终得出最简融合算法为:条件12条件21∨条件13条件21=>害2,条件23=>害1,条件11条件41∨条件11条件24条件41=>害4,条件43=>害3。

3 结语

前面已经利用粗集理论对蔬菜植株的相关条件进行了一定的处理,而且计算得出了最快的融合方法,可以达到只要拥有一定的信息,就可以做到对将要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蔬菜病虫害做出相对应的预警,然后再根据预警的内容做好应对准备。这样的操作可以尽量避免蔬菜栽培中的病虫害发生,对于蔬菜栽培中减少农药使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6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蔬菜;病虫害;防治

烹坝乡位于距泸定县城以北15公里,距州府康定县城34公里的大渡河西岸,全乡幅员面积116.3平方公里,辖冷竹关、喇嘛寺、烹坝、沙湾4个村委会。人口0.5万人,现有耕地面积3108亩。近几年烹坝乡的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复种指数显著提高,格不入但菜农对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方法,蔬菜病虫害严重,影响蔬菜外观和销售价格。现针对烹坝乡蔬菜基地在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阐述烹坝乡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办法。

一、选育优良蔬菜品种

选用抗逆性强、抗病虫危害、高产优良蔬菜品种,是防治蔬菜病虫危害,夺取蔬菜优质高效的有效途径。例如番茄早熟栽培应选自封顶生长类型的早熟丰产品种,晚熟栽培宜选非自封顶生长类型的晚熟品种;津研4号黄瓜,较抗霜霉病;丰抗70大白菜,较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实践证明,优良蔬菜品种,在生产上都表现出一定的抗病增产作用。

二、实行轮作倒茬

实行轮作倒茬主要是减轻土壤中潜伏的传染性病菌对同类作物连续侵害,如枯萎病、立枯病、猝倒病菌等,凡是能够发生同一种土传性病害的作物(如瓜类、豆类枯萎病,茄果类青枯病等),这些作物连作基本是可受到连续感染的。在轮作倒茬中,同一种蔬菜在同一地块上连续生产不应超过两茬。换茬时,不要再种同科的蔬菜,最好是与葱、蒜等辣茬作物轮作,并适当调整播种期,尽量避开病虫害高发期。

三、进行种子处理

病菌可潜伏、依附种子体或少量种子携带病毒,种子萌发时开始为害,通过种子处理可有效杀死以上病源,提高种子生产的安全性。种子处理主要有两种以下方法:

(一)温汤浸种

用温度55℃左右、种子量5~6倍温水浸种1小时左右,可有效杀菌和促进发芽。

(二)药液浸种或拌种

1.灭杀真菌

如霜霉病、疫病、炭疽病、枯萎病等病害病源,可用50%多菌灵500倍,或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41%特效杀菌王3000倍等浸种1~2h,或用2.5%适乐时、50%福美双、95%绿亨1号、80%绿亨2号、90%疫霜灵等拌种。

2.灭杀细菌

如青枯病、细菌性疫病(火烧叶)、角斑病、软腐病、黑腐病等病害病源,可用77%可杀得600倍、41%特效杀菌王3000倍等(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浸种杀菌效果较好,但对十字花科种子浸种慎用,防药害)浸种1~2h,或用47%加瑞农、50%福美双、50%DT等拌种。

3.灭杀病害

如花叶病病毒(俗称“打狗耳”),可用10%磷酸三钠浸种30分钟。

四、进行土壤消毒

(一)苗床消毒

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10g与适量细干土混均匀,取1/3撒于床面或播种沟内,剩余2/3撒于播种后的种子上(即下铺上盖),对蔬菜苗期病虫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但要注意保持床面表土湿润,以免发生药害。

(二)定植土壤消毒

播种或定植前,对温室土壤进行药剂消毒,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或虫卵,可预防或减轻蔬菜生长期病虫危害。土壤消毒时,可根据常年病虫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的选用下列任一药剂和用量: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2kg;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亩.15kg;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每亩1kg;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15kg;3%米乐尔颗粒剂,每亩3~4kg;5%涕来威或铁灭克颗粒剂,每亩3~4kg。将所选药剂加适量细干土拌匀,均匀撒于地表,然后耕翻于土中。

五、种植技术防治

(一)深耕晒土

深耕可以使落叶、残株深埋于土壤内腐烂,同时可以通过紫外线的作用杀死病虫害,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二)合理施肥

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做底肥,增施磷、钾肥,实行平衡施肥,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提高蔬菜的抗病能力。为防止土壤板结和盐碱化,提倡菜田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最好每亩施用1万kg以上的农家肥,以保障蔬菜生长全生育期的需要。同时,要积极推广平衡配方施肥,有针对性地施用各种蔬菜的专用肥。

(三)采用蔬莱栽培新技术

采用高垄宽窄行定植,一般要求垄高15~20cm,垄宽30~40cm,宽行垄距80~90cm,窗行垄距40~50cm,不仅可有效调节土壤的温度、湿度,而且有利于改善光照、通风和排水条件,严禁大水漫灌。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而且还可降低菜田的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四)实行合理的栽培密度

合理密植,做到充分通风透光,达到既有利于个体发育,又有利于群体生长。对于果菜类和瓜果类蔬菜,应通过整理枝权、打尖疏叶等措施,打开通风透光的通路,促进植株生长,并降低病虫危害。

(五)及时清理田园

蔬菜收获后和种植前,都要及时清理田园,将植株残体、烂叶、杂草以及各种废弃物清理干净。在蔬菜生育期间,也要及时清理田园,将病株、病叶和病果及时清出田园,予以销毁或深埋,可更好地减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六、科学合理施用农药

正确选择农药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重要保障,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施用农药,充分发挥农药效力,严格遵循“安全、高效、低残留”的用药原则,严禁使用剧毒农药。

(一)苗期施药

苗期是蔬菜生长最脆弱的时期,抗病能力弱,土传性病害和外源性病害容易侵入,虫害亦较严重,各品种蔬菜苗期要求实施病虫害喷药预防4次以上。苗期细菌性病害为害较少,真菌性病害为害是大敌。如猝倒、立枯、根腐等病害,用药可用甲基托布津、根腐灵、壮苗安、敌克松、农抗120、绿亨1、2号、福美双等,按兑水倍数淋根或喷雾,此措施可对较高龄植株所产生的枯萎病、蔓枯病等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根据对烹坝乡田间调查,近来病毒病有加重发病的趋势,已上升为蔬菜生产的大敌,为害大部分品种蔬菜,严重减少可达50%。用药可采用小叶灵、抗毒剂1号、病毒A、植病灵、病毒酰胺、吗啉呱等,按兑水倍数喷雾。刺吸性害虫,如蚜虫、螨虫等,除吸食植株汁液影响生势外,它们还是病毒病的传染媒介,病毒随虫源转移可造成病毒的交叉感染和蔓延。用药可采用吡虫啉(大功臣、蚜虱净等)、奥虱克、历蚜等,结合以上防病毒病措施同喷。啮食性害虫,如吊丝虫、夜蛾类等对蔬菜苗期为害尤其重要,用药可采用锐劲特、阿维菌素、乐斯本辛、虫地乐、灭幼脲、农卫、金米等,要求轮换用药,降低鳞翅目昆虫抗药性。

(二)中期施药

如瓜豆、茄果类花期前后,主要预防瓜豆类枯萎病、蔓枯病、霜霉病、茄果类青枯病、病毒病等。

1.真菌性病害预防

如瓜豆类枯萎病、蔓枯病等,可用枯萎立克、敌克松、根腐灵、绿亨1、2号等淋喷雾;瓜菜类霜霉病、疫病等可用瑞毒霉锰锌、霜疫立克、轮腐灵、普力克、好生灵、疫霜灵等喷雾,于始花期左右用药4次左右(每次用药间隔期5天),并对中后期真菌性病害为害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2.细菌性病害预防

如青枯病是茄果类蔬菜生产大敌,多数于始花期前后发生,花期前可用农药链霉素、可杀得、新植霉素等灌根或喷雾预防,连续用药4次左右(每次用药间隔期5d);另外,十字花科黑腐病和软腐病在生长中前期可采用以上用药进行喷雾预防,连续用药3次左右(用药间隔期5d);高温高湿时,瓜类细菌性角斑病、豆类疫苗(火烧叶)容易发生,使用可杀得、加瑞农等预防作用明显。

3.病毒病预防

防治方法同苗期预防,用药为复混药,即病毒病用药加防刺吸性昆虫用药,适加叶面肥同喷,防治效果更加好。

4.虫害预防

主要针对顽性害虫,如豆类蛀虫(豆荚螟、野螟)、夜蛾(斜纹、银纹、甜菜夜蛾)、小菜蛾(又称吊丝虫)等鳞翅目类害虫,用药可用乐斯本辛、兴农、阿维菌素、锐劲特、乐斯本氯等,要求轮换用药(注:豆荚螟防治喷药要求在豆荚花蕾早上开花时进行)。

(三)后期预防

第7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

声波助长技术

声波助长技术的原理是蔬菜作物经声波刺激后,植物生化反应增强,合成代谢得到促进,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由于糖类是植物体内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量占植物体干重的60%-90%,而且作为作物的重要成分,可为植物体内各种生命过程提供能量,也是合成各种物质的碳骨架,如细胞壁的纤维素,果胶物质以及组成膜等的重要成分。丰富的蛋白质是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植物经过声波刺激后,根系中的可溶性蛋白明显提高。高水平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保证了细胞旺盛的分裂和生长能力。

在北京市密云统军庄温室生产基地的长期试验表明:通过采用声波助长技术可使叶类蔬菜、食用菌增产20%以上:花卉花期延长,病虫害明显减少,果类菜座果率提高,果实含糖量提高1-3个百分点,提早成熟时间5天以上。

植物声频发生器是根据上述技术研制的设施生产设备,该设备根据植物的声学特性,对植物施加特定频率的声波,使声波的频率与植物本身固有的生理系统波频相一致,产生共振,从而提高植物活细胞内电子流的运动速度,促进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传输和转化,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吸收能力,促进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优质、抗病的目的。如图1所示。

空间电场促蕾防病技术

空间电场促蕾防病技术是一种可以解决设施病害和生长速度问题的新技术。基于空间电场促营防病技术开发的蔬莱设施环境促蕾增产系统在温室生产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设施果、蔬类生产中遇到的多种生理性问题,可作为蔬菜生产的安全保障技术系统。可使植物产量增加20%以上,果实糖度显著增加,预防气传病害效果大于90%。

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工作原理

空间电场防病促生系统在温室建立空间电场,以及电极线放出高能带电粒子、臭氧和氮氧化物,使土壤与植株微观环境体系中形成微弱的直流电流,利用这种电场实现土传、气传病害的防治,同时可以持续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并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另外,系统产生的电场对温室密闭环境下困扰生产的静化粉尘、空气微生物、有害气体的吸附和分解,也具有较好的作用。

设施蔬菜病害臭氧防治技术

设施蔬菜病害臭氧防治技术主要解决冬季温室植物产品生产中诸如灰霉病、霜霉病等气传病害,以及疫病、蔓枯病等部分土传病害的防治问题。气传病害综合防治效果大于70%,同时可以节省氮肥施入量。

臭氧杀毒的原理

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其密度是氧气的1.5倍,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气的10倍,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2.07V,仅次于氟(2.5V),能破坏分解细菌的细胞壁,很快地扩散透进细胞内,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也可以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细胞、核糖核酸(RNA),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RNA、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细菌被臭氧杀死是由细胞膜的断裂所致,臭氧的杀菌能力不受pH值变化和氨的影响,其杀菌能力比氯大600-3000倍,它的灭菌、消毒作用几乎是瞬时发生的,在水中臭氧浓度0.3mg/L-2mg/L时,30s-60s内就可以致死细菌。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需要配备臭氧浓度监测传感器和浓度自动调控模块,否则,不合适的臭氧浓度会对蔬菜作物造成伤害,严重的可导致大面积绝收。

电动卷膜遥控系统

设施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大,尤其在日常管理中,每天要打开和关闭大棚塑料薄膜,费时费力,并存在安全隐患,有时还会将棚膜捅破造成浪费。电动卷膜机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图4为温室电动卷膜系统。配套的遥控系统可以实现远距离无线方式控制电动卷膜,遥控器体积小,控制灵活。

功能特点

只需按动遥控器按钮就可实现温室棚膜的开启和关闭,保证温室的空气流通,实时调节温室内的温、湿度。无需攀爬棚顶,无需用长杆搂拽,减少登高摔伤隐患,降低棚膜损坏。人工开启关闭一次棚膜需要10mm-1.5mm,使用该机构开启关闭一次用时2mm-5min。据调查,在中国现有的温室大棚中,有相当一部分适宜安装遥控电动卷膜机,随着新棚的建设和旧棚改造速度的加快,数量还要继续增大,遥控卷膜机也将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图5为遥控系统实物图。

另外,由于遥控电动卷膜比人工卷膜缩短了作业时间,能够做到适时卷放,这样就相对延长了光照时间,增加了室内积温。在同等条件下,间接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关参数

最大开膜宽度0.5m。

最大开膜长度60m。

开启一次时间少于5min。

配套动力为60W电机,220V电压。

遥控距离30m。

绑蔓器、授粉枪

长期以来,番茄、黄瓜等果类莱的绑蔓完全是人工手工作业的,作业效率低、耗时长,并且作业枯燥单调。小型结蔓器是针对结蔓作业工艺和农业要求,用塑料带和书钉通过机械手将植株绑在架杆上,从而替代人工手绑作业,达到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的一种半机械化的作业器具。使用结蔓器作业比人工作业提高效率5倍,相对人工结蔓可节约人工成本。见图6。蔬菜根部注药机蔬菜根部注药机可广泛应用于温室蔬菜等作物根部直接施药,针对重茬栽培的土传病虫害防治,可用于治疗多种土壤病虫害。目前困扰设施农业生产的根结线虫,主要危害各种蔬菜的根部,并在幼根的须根上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太小不等的白色根瘤,有的呈念珠状。感染的植株上部生长矮小、缓慢、叶色异常,结果少,产量低,甚至造成植株早死亡。该设备可有针对性的防治根结线虫,用药量精准控制。

功能特点

电动加压,药液自动加压。

药液可直接注射到蔬菜根部土壤深处。

药箱可背负单人操作,方便温室内移动使用。

采用反复充电的蓄电池电源,充电快,寿命长。

第8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农业局新农村建设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局以“___”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_大及中央“一__文件”精神,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___新农村的要求,深入基层,扎实工作,务实创新,为民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情况

今年,我县夏粮生产又是一个丰收年,全县夏粮收获面积___万亩,平均亩产___公斤,总产量达到___万吨。与去年比较,收获面积、单产保持稳定。

1、冬小麦再获丰收。__年,全县冬小麦收获面积为___万亩,主栽品种为京冬__号,平均亩产___公斤,总产量达到___万吨,与去年比对,平均亩增产___公斤,增产率为___%。

2、豌豆产量稳定。全县豌豆播种面积___万亩,主栽品种中豌5、6号,平均亩产___公斤,总产量达到___万吨,与去年相比,面积、产量基本稳定。

3、马铃薯面积稳定,单产不如去年。全县地膜马铃薯栽培面积___万亩,主栽品种为早大白,平均亩产(五折一)___公斤,总产量___万吨。与去年相比,平均亩减产___公斤,亩减产率为___%。

二、发挥职能作用,完善服务手段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积极稳妥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引进项目资金为保障;以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支撑;以农机、农艺结合为切入点,以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为重点;以抓典型、搞示范、打市场、创名牌为突破口;上规模,建基地,发展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完成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半年来,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实施优种工程,促进农民增收

我局坚持不懈搞好优种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发挥优种增收增效的潜力。

上半年共引进农作物优种___多个,以优质专用、特色为重点,广泛安排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引进蔬菜品种___个。

今年上半年,先后安排品比试验___个,其中,玉米新品种试验、展示___个;花生试验品种___个;油葵新品种试验___个。

2、推广蔬菜生产标准化,确保蔬菜生产无公害

今年以来,为了确保我县蔬菜质量安全,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我局重点抓了一些蔬菜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

一是在新集镇和靖安镇推广滴微灌技术,面积___亩;

二是推广秸秆反应堆技术,面积___亩;三是推广诱杀黄板技术,__余张,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产量___%以上。

继续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抓住重点蔬菜品种和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提高科学防治水平,严格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监管,落实好各项责任制目标,为全面提高蔬菜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3、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建立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对所有蔬菜产地、企业、农户发放指导蔬菜安全生产的技术材料,开展蔬菜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推行无公害蔬菜关键技术进棚入户,到目前,共发放标准化技术规程___万余份,推广秸秆反应堆、黄板、杀虫灯、节水灌溉等新技术面积___万亩。

二是检测中心购进一台蔬菜速测新仪器,提高检测精度和范围,蔬菜重点乡镇配有速测站。三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对农药市场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以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为重点,加强市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蔬菜生产、加工过程中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农产品综合质检站项目》,投资___万元,其中国家投资___万元,改建试验室,新增检测仪器、设备,增强检测能力。目前,该项目已上报实施方案,并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4、精心___,做好“三夏”生产工作

农业局提前认真谋划,精心___,周到服务。抽调精干人员___小时值班,负责做好指挥调度,___实施,协调管理等各项工作,另外成立了两个流动服务小分队,进行巡回服务,送技术、送收割机零配件到田间、地头,对作业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以保证作业进度。公布值班电话,做到电话一响,服务到场,确保今年“三夏”工作顺利完成。

全县冬小麦面积___万亩,“三夏”期间,全县共投入联合收割机___台,其中从外地引进联合收割机___台,我县出动自走式联合收割机___台,铁茬播种机___台,完成机收面积___万亩。完成机播玉米面积___万亩。

5、做好病虫害的测预、防治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按照__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要求,今年安排夏玉米“___”田间试验___个,田间示范___个,完成全县___个土壤样品采集、前期处理工作。

6、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__年新能源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具体国债项目任务:建设___户户用沼气池,中央资金___万元,建设沼气物业服务网点___个、中央资金___万元,10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___处,中央投资___万元。中央合计投资___万元。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①__年新增国债项目完成情况:新增国债项目任务___个,涉及___个乡镇___个项目村。现已基本完成任务。

②__年一批国债项目完成情况:__年国债项目任务___个,涉及___个项目村___个乡镇。现已建沼气池___个,完成率___%。

③高标准示范村建设:城郊区西王庄已建___家示范户、靖安镇曾各庄已建___家示范户。

④建设新能源技术实训基地。__月中旬至__月中旬,投资___万多元在秦皇岛市喷灌机厂建立了新能源技术实训基地,包括可容纳___人的理论教室,___平方米现场教学大厅。

7、农业信息中心工作

一是加强__农业信息网站建设。

我县农业信息工作按照省信息中心的要求,对网站主要栏目及时进行更新维护,条每天更新___余条信息,板块访问人次达___多次。同时积极进行省农业推广总站“专家系统的完善与开发”项目的系统的开发。目前正在进行甘蓝及花生系统的网上运行测试。

二是做好农情信息上报工作。

从__年开始,我们直接向农业部上报农情数据,今年向农业部上报数据有___、___、___和___四个省,__是秦皇岛市唯一的一个县。具体工作通过网络就是每___天上报一次上报一次当地主要的农作物株高、叶片等数据。

8、搞好科技培训工作,加快科教兴农步伐

农业局通过不同的培训形式,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培训内容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沼气池建造技术,棚室建造技术等。半年来累计培训农民___人,办各种培训班380场次,发放技术资料___份。

另外,通过农村科技大喇叭工程、中专班招生等形式,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材,切实提高了他们增产致富和示范带头能力,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9、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保护农民利益

深入宣传和贯彻落实了涉农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农民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

一是开展了种子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对全县种子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今年共检查种子经营门市___个。一查品种。严厉打击“未审先推”,“乱改名”等违法经营行为;二查标签。严格规范商品种子标签和包装管理。三___营档案。建立农民购种风险保障机制。

二是开展了农药标签专项整治工作,从经营门店随机抽查农药标签___个,合格率___%。

同时,着重开展了高毒农药整治工作,检查农药经营单位___个,均未发现___种高毒农药。

三是开展了肥料市场清查整顿工作,我们以复混肥、叶面肥、冲施肥为重点,认真开展肥料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清查登记工。

共检查肥料生产企业___个,占总数的___%,检查肥料经营企业___个。

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出动执法检查人员___人次,___车次,我们发放宣传材料___万份,上半年立案___起,结案___起,罚款___元。

三、农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项目建设不仅引入资金,而且可以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1、标准粮田建设及其续建项目:(中央投资___万元)

以实施优质粮工程建设为重点,建设高标准粮田。通过建设高标准粮田,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粮油等农产品的供给。

__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___万元,中央投资___万元,涉及刘台、团林、泥井、安山___个乡镇___个村,面积___万亩,到目前已打井40眼,修复旧井60眼,铺设地下管道___万米,修机耕路___米,田间路___米。

__县标准粮田续建项目,项目总投资___万元,中央投资___万元,地方配套___万元,涉及龙家店镇、安山镇两个乡镇___个村,建设规模___万亩。目前已打井10眼,修复旧井54眼,铺设地下管道___米,修机耕路___米,田间路___米。

2、良种补贴项目:(省级资金___万元)

今年,我县先后申报了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良种补贴项目___万亩,补贴总金额___万元。其中,小麦良补面积___万亩,每亩补贴___元,补贴金额___万元;玉米良补面积___万亩,每亩补贴___元,补贴总金额___万元;水稻良补面积___万亩,每亩补贴___元,补贴总金额___万元;棉花良补面积___万亩,每亩补贴___元,补贴总金额___万元;目前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争取年底前一次性落实到农民手中。

3、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省级资金___万元)

通过我县积极争取,___省安排我县__年中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___万元,其中用于农机购置补贴___万元(由农业局操作实施),用于生鲜乳收购站设备购置补贴___万元(由畜牧局操作实施)。目前,___万元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已与购机户签订了购机协议。

___、__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分两批,中央共投资___万元)

第一批,中央投资___万元,建沼气池___个,每户补助___元,建设期限为__年至__年,涉及泥井、荒佃庄、十里铺、靖安、新集等___个乡镇___个村;第二批是我县争取到的中央用于扩大内需的新增沼气国债项目,中央投资___万元,建沼气池___个,每户补助___元,建设期限为__年至__年__月底,涉及新集、靖安、团林、葛条港、城郊区、龙家店、泥井、十里铺、茹荷等___个乡镇___个村。

___、__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___万元)

中央投资___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落实到位率,减少因施肥不当直接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增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相应减少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中,已采集土样__个,__年底前完成。

6、整合资金项目(___万元)

市级财政投资___万元,建设内容有:新集镇崖上二村、小营村修路、上电,规范批发市场建设,马芳营旱黄瓜基地建设及新品种试验示范。建设期限__年__月-__月。目前,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毕。

申报待批准的项目有;

1、农产品综合质检站项目(___万元)

总投资___万元。对农业局检测中心进行改建,总面积___平方米。建设期限:__年-__年。

2、野生珊瑚菜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___万元)

总投资___万元。建设地点:团林海岸。该项目用于野生珊瑚菜保护,建设内容:建设核心区围栏___米、缓冲区围栏__米、防火隔离带___米等隔离保护设施,修建工作路___米,打___米深机井一眼,购置简单实验分析设备、气象观察箱等必要仪器。

第9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物农药;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收稿日期:2011-06-17

作者简介:张雪峰(1977―),女,辽宁沈阳人,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及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

中图分类号:Q8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104-03

1引言

近年来,由于化学农药固有的持久性、生物富集性、高毒性和环境迁移性,使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以及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为有效保持农田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确保食品安全,有机农业作为实施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实践模式,其生产规模得到大幅增加,到2003年全球有机农场数近10万家。至2008年末,我国有机产品认证企业已达2 800多家,有机食品市场规模已达81亿元。

有机食品对农药要求严格,只有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生物农药才能用于有机农业的生产。有机农业生产是建立在生态平衡和生态预防基础上的可持续生产系统,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近年来,生物农药的资源筛选评价、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检测和新技术示范推广都有了快速发展。

2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

生物农药是指用来防治农业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源制剂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线虫、植物、昆虫天敌、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农药具有高效、无残留、无抗药性等优点,在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008年,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市场对生物农药的需求规模约36亿元,远远低于国际20%的水平,预计未来5年保持约20%的增长速度。生物农药在抗性管理、使用间隔期和残留方面具有优势;具有低的使用间隔期限制(0~4h),通常在作物收获前都可以使用;在植物叶子和水果上的残留可以被接受。生物农药对人畜毒性小,环境兼容性好,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性。至2000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77个,占农药有效品种的13.4%,产品691个,占注册登记农药产品7.1%,产量接近10万t制剂,使用面积0.27亿hm 次。在国外有机农业生产中,普遍认可使用来自植物和微生物且具有杀虫治病活性成分的生物农药类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在温室有机农业产品生产中,由于温室的特殊环境条件和以病害和小型害虫发生为主,适合使用微生物制剂。通常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使用的真菌剂如百僵菌、蜡介轮枝菌和玫烟色拟青霉菌,也可使用皂角液、植物种子油。黄瓜叶甲的防治通常使用沙巴蔡芦、鱼藤酮或除虫菊,对马铃薯甲虫防治以Bt制剂使用广泛,同时真菌制剂和昆虫病原线虫和虫生线虫等寄生虫线虫制剂也可以有效控制病害。

3生物农药的种类

有机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生物农药,按其来源分类,微生物农药按微生物(病毒、线虫和细菌)分类、来源于昆虫的信息素农药(性信息素和激素)和天然植物提取物(除虫菊素和从被囊动物提取的杀虫化合物)。

3.1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微生物源农药占整个生物农药95%,微生物源农药的主体为真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病毒等。

3.1.1微生物源杀虫剂

微生物源杀虫剂占整个生物防治剂90%以上,应用最广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Bt),我国年产量达3万t,第2代细胞工程和第3代基因工程杀虫剂可以克服杀虫谱窄、持效期短、药效慢等弊端。国际上开发Bt资源主要研制广谱高效制剂和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质粒消除、原生质体融合、结合转移、基因重组来提高杀虫晶体的产量、扩大杀虫电谱和延长有效期[1]。据报道,制备生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产品达100多种,广泛用于防治稻苞虫、稻卷叶螟和粘虫、松毛虫、茶毛虫和玉米螟等多种害虫。

3.1.2微生物源除草剂

从微生物中发现许多除草活性的物质,主要有杂草菌素(用于防除水田稗草等禾本科杂草)、细交链孢霉素、茴香霉素。近年来,从微生物代谢产物开发新型除草剂最成功的有双丙氨酰磷和草胺磷,双丙氨酰磷是从发酵液中分离的一种有机磷双肽化合物,德国赫司物公司又以双丙氨酰磷为模板,人工合成开发出草胺磷,双丙氨酰磷和草胺磷都为非选择性内吸输导型高效除草剂,广泛用于果园、苗圃、橡胶园等防除多种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3.2植物源生物农药

3.2.1植物源杀虫剂

从植物体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抗病毒或杀虫效果的成分,或是从植物体中分离纯化有农药活性的新物质作为结构模板,进行结构的多级优化,从而制造低毒高效的新农药。其中2个主要产品是从菊属植物花中提取的除虫菊素[2]和从印楝树种子提取的印楝素和Queium(AgraQuest website)。目前,国内植物源农药的产量规模和应用范围与微生物农药比较还相对较小,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利用[3]。菊科植物的除虫菊,对菜青虫、蚜虫、蚊蝇等多种昆虫有毒杀作用;万寿菊提取物对豆蚜虫、菜青虫等具有毒杀或驱避作用;楝科中有印楝、苦楝、和川楝,印楝素为提取物,对果树害虫和蔬菜害虫有拒食作用;卫毛科中的苦皮藤的提取物对水稻、玉米和蔬菜害虫有防治作用。

3.2.2植物源生物除草剂与杀菌剂

植物源除草剂和杀菌剂的生物活性没有商业化的合成除草剂的活性高,因此,市场有限。

3.3动物源生物农药

从动物体内分离的激素、信息素、毒素等动物源生物农药,常用于生产的是昆虫信息素,全球已合成昆虫性信息素类1 000多种,成为有机农业害虫治理的主要手段。对各种蜘蛛和黄蜂等动物毒素研究发现,这类毒素结构相似,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肌肉接点,阻断以谷氨酸为介质的神经兴奋的传导,这是一新的作用靶标,必然作为开发新型杀虫剂。据报道来源于甲壳动物外骨骼的几丁聚糖可被用于防治白粉病和葡萄孢病原菌[4],由动物产生的毒素或激素如脑激素和性信息素等,可以抑制昆虫的生长发育和干扰害虫的新陈代谢,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Jones等[5]在美国西部的果树农场的综合管理中利用补食性昆虫和蜘蛛降低了作物的被害程度和减少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增加产出[6]。

4生物农药在有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1生物特效农药

以菌治虫是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生物防治技术,它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对人畜均无影响,无残留毒性,害虫对细菌不产生抗药性。性诱杀虫剂是利用化学不育剂使害虫失去繁殖力,造成绝育而达到杀虫的目的,美国科学家利用此项技术成功防治危害牲畜的螺旋锤幼虫。

4.2动物饲料添加剂和药品替代产品

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下,天然饲料科技得到有机农业从业者的接受和支持,经过研究的新饲养方法与常规抗生素饲养法不同,它利用含有的益生菌、有机酸、脂肪酸、酵素、有机矿物质、天然霉菌毒素吸附剂,取代含动物性成分的同类产品以及许多其它相关产品。

4.3天然植物源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在未来10~20年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总趋势是向高产量、低成本、高效率、低污染、无残留方向发展。新型添加剂如金属螯合物、小肽、酶制剂、饲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添加剂、寡聚糖、卵黄抗体等将广泛应用,常见的植物性饲料添加剂为松针叶、刺五加、胡枝子、杨树皮等。

4.4中草药类兽药产品

畜牧产品的安全问题如药物残留、病菌耐性日益受到关注,开发中草药类兽药产品是生产有机畜产品的需求。其主要来源于被称为具有抗压力、适应因子及改善免疫功能的植物提取物,可解决抗生素和有害化学合成类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减少和避免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中草药成分复杂,使用后能显著增强动物体质,减少用药,降低动物性产品的生产成本。

4.5非化学替代抗生素类产品

从酒精酵母细胞壁提取的甘露寡糖等寡糖类饲料产品,经过精密分析研究证实能起到和抗生素类饲料相同的性能,产品成分稳定,安全无害,有利于畜牧肠道健康和免疫系统调节。

5结语

有机农业倡导生物农药的使用,所以有机农业也是发挥生物农药作用的广阔领域。虽然生物农药的生产成本高于化学农药,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却不可估量,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生物农药属高难技术领域,其研发和生产都需要高投入,进行作用机理、毒理学和环境行为学试验。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优势,但多数天然产物化合物结构复杂,不易合成及合成成本太高,受植物的采集季节性且分布的地域性,生物农药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有些生物农药的毒性也较高且活性成分稳定性差,易分解,这些问题有待于在有机农业生产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