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校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校通现代家校合作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家校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与家长的书信联系转化为电话、手机联系,使得家校的联系变得便捷。在2002年,家校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家校沟通方式――家校通,它是利用手机和电脑等信息平台,方便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作为一种新的辅助家校交流的工具,家校通很快进入了校园,被多数家长和教师的认可,现在,家校通是家校联系的主要形式。那么,家校通的出现是否改变了家校合作效果不好的局面,是否改革了家校合作的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呢?通过对教师和家长的调查发现,家校通在运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家校通运行现状中制约其使用效果发挥的许多因素。在这众多因素中以下几种因素起重要作用。
一、影响以家校通为载体的现代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
1.从学校方面分析
在家校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在与家长进行协调、沟通,争取配合、支持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校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便会积极考核评价。现实情况是,部分的学校认为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全权负责,从而漠视了家长的责任。在家校通的使用上,多数学校对此不怎么管理,认为它不是学校工作的方向。部分学校为了了解教师有没有和家长交流沟通,对教师实用家校通使用情况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中,这种考核基本上是考核是一种重量而不重质的考核。
2.从家长方面分析
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由于每个家长的差异,这就使得家长应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孩子。部分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由于每个孩子的差异,在操作时家长感觉困惑,就会寻求到家校通,希望得到教育专家或教师的帮助。家长在实用家校通希望获得更实用更有价值的帮助。可是大部分家长不会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导致家长无法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参与家校合作。家校通的服务收费比较高,服务的信息内容单一,容易使得家长产生抵触情绪。
3.从家校通分析
家校通在运用过程中,运用频率高不等于运用效率就好,家校通在运用时多数没有给出有价值的信息,这造成效率不好。这不是说家校通对教育而言,没有使用的价值,家校通的优势有许多,在运用的过程中,有些优势运用不当而发生变化,表现在家校合作是需要传递信息,合作需要传递双方或多方的信息,合作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对信息内容作出回应才算取得了合作。现在家校通运用主要是教师向家长发送的信息,内容单一,家长看了之后根本不用回复。有时尝试使用“双向互动”功能,可得不到对方及时回复。这样的运用,搭建家校之间沟通桥梁的功能就失去。家校通使得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地位发生变化,家长认为用几条短信是解决不了问题,家校合作还是需要家校双方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这是家校感情的沟通,家校通代替不了的。家校通在某些方面使得家校合作便捷,从某种程度来说也阻断了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
二、改进以家校通为载体的现代家校合作的对策
家校通作为一种新的家校合作辅助工具,在运用的过程中发挥优势需要学校和家长的配合,这中间离不开家校通自身的优化。
1.学校的转变
学校管理的民主和开放是学校发展的趋势。学校由传统的封闭式管理转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校管理,从而使得转变为一个具有社会活力的教育生态系统,使学校教育力量得到有效的最大的发挥。马卡连柯用“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来说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学校在运用家校通时的态度势必会影响到家长的态度。学校在运用家校通时需要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教师要有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这种能力最好在师范教育时对教师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得教师在工作后具有指导家庭教育能力的理论和经验,从而有效的指导家庭教育。
2.家长的转变
家校合作既要学校的努力也要家长的努力,家校合作是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面的合作。每个家长在教育孩子、参与家校合作的能力上有差异,但是家长只要努力,还是可以实现增长家庭教育能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接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得到家长的重视,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需要在学校、社会组织的相关的培训中获得。在平时利用家校通、家长学校等信息渠道,了解现在社会教育的情况,做到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参与学校事务,与教师沟通合作。
依托网络平台的通讯工具的家校通,其功能在网络上才能实现,学生家长对手机或网络技术运用能力差,在运用家校通的过程中导致了家长处于不利的局面,家长需要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从而实现家校之间的畅通交流。信息技术和沟通技巧需要学校在网络平台上或家长会的过程中对家长进行指导,以及讲解家校通的使用方法和沟通的意义等。
3.家校通的努力
功能的单一性是家校通运用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开发更多的功能,依托家校通网络平台的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特点、家长关注的问题,创设多种渠道、有意义的交流沟通。例如,开设专门的教育叙事、电子日志、家教理论等。教师把自己上课教案、上课后反思、班级学生轶事等,通过家校通平台给家长。家长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家校通平台参加家校会议、家长交流会议,参与讨论、旁听等。家长与教师在家校通平台交流具有无障碍性和即时性,弥补传统家校合作方式的缺陷与不足。通过家校通平台就能实现家校共享信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不会耗费时间和精力,家长和教师的正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家校通自己也有局限性,要改变这个局限性需要家校通和传统家校合作方式相结合,使传统家校合作方式的优势和以家校通为载体的家校合作方式的优势整合到一起,进行相互补充,实现家长和学校的有效沟通。
家校通是现代家校合作的一种辅助工具,在运用过程有不成熟走向成熟需要一个阶段,在这中间需要学校,家长,家校通开发者三者相互配合,互相努力,使得家校通造福与学生。
参考文献:
[1]陈龙图.校园突发事件及其预防探析.教育探索[J],2005,(05).
1.尊重家长,善于沟通交流
要想做好家校合作教育,前提就是尊重家长,这样有助于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教师要了解所有的家长都非常要强和爱面子,希望自己的子女都引以为荣。教师忌讳的是向家长告状,对家长数落埋怨,这样往往会让家长产生逆反心理,教育属于理,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更加需要智慧、理性和尊重。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2.善于听取家长的意见,共同研究
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就是父母,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打开孩子智慧心灵的重要一环就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必须立足于家庭教育的基础之上,按照新阶段教育大纲的要求必须对学生系统、计划和有组织地全面教育培养。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了如指掌,对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能够全面和真实地反映。教师通过对家长意见的听取,对教育孩子共同研究,这样往往会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3.多指点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师受过系统性的教育,对教育的孩子方法掌握得比较系统,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传授给家长,并且加以指点,这给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会带来比较良好的效果。
4.开通家校合作的交流渠道
一、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瓶颈
1.学校方面:理念出现偏差
这里的理念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教育理念。
首先,一个学校的生存乃至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反映的是该学校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家校合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决定了学校对家校合作活动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组织管理热情和检查指导机制。在当前“唯分数论”大行其道的环境下,若学校的办学理念不进行创新改革,仅仅停留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的“人才”上,那么,学校和教师对家校合作的目的就会产生错误的理解,其合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不但不能促进反而会阻碍家校合作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次,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是影响家校合作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担任的角色除教师本身外,还包括活动的推行人、指导者、咨询者、活动资源开发人、家长交流的对象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家校合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然而,部分教师在理念上的“重智轻德”、对家庭教育的不信任等都严重影响了家校合作的效果。这些结果的背后是家校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理念不正确、不一致,如何寻求共同的、合理的目标和理想是其中的关键。
2.家长方面: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目前,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能够积极主动提出要求的少之又少。家庭作为家校合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家长又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家长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那么,家庭教育必定是失败的,而家庭教育的失败又将导致家校合作产生断层。因此,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之融入科学的家校合作中,并让他们感受到家校合作所带来的孩子的成功,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家校合作是尤其重要的。
然而,有家长认为,只要学校需要,我愿意为学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学校的工作出谋划策,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做。显然,对于部分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和经济条件的家长,其缺乏参与家校合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本质不是意识及行动上的懈怠,而是没有一个适合的方式、渠道来表达。
3.合作手段:缺乏有效方式
目前,中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有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电话交流等。家长会是学校召集学生家长参加的会议,目的是互通信息,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它是一种会议形式的家校合作,一般在每学期的期末开展。家长学校是指向家长传授教养子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学校,目的在于宣传家庭教养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掌握抚养、培养、教养子女的知识和技能。家访和电话交流大多是学生在校出现了问题才进行沟通联系。显然,无论是家长会、家长学校,还是家访、电话交流,这些合作方式都是单向的,都是由学校方面主导、主动发起的,学生家长则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做一名“忠实”的倾听者,而且会因时间短暂,话题仅局限于学生成绩及所犯错误,并未能够进一步谈及培养发展。目前家校合作方式的局限、单向性,以及具体操作的流于形式,使得合作并未能收到预期效果。因此,追求合作的实效性,寻求科学、合理的家校合作方式是当前家校合作的重要任务。
二、家长委员会――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方式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中由家长代表组成的一种群众性教育合作组织。其一方面代表家长,反映家长和社会的要求,协助并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这一组织协助做好家长工作,对家长的子女教育工作进行帮助和指导。家长委员会与家校合作中的其他各种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长委员会是一个由家长代表组成的组织体,它代表的是大部分家长的意见,道出的是家长真实准确的心声。有了这样的一个渠道,家长能够平等地以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到学校的事务当中来,促使家校合作常态化,并且家长与教师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这样的优势是家长会、家访等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1.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要求
当前,从学校这一角度来看,管理主体范围上还比较狭窄,仅局限于校长和领导班子,学校的大事主要是由校长来决定。但如果校长及领导班子在知识、能力、信息等方面有所欠缺,就可能造成学校的决策失误。现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怎样让学校工作建立在信息广泛收集和管理之上,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应扩大学校的管理主体,不仅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还要把家长作为学校管理主体纳入进来,形成一个多元管理主体管理学校的氛围。很明显,现今的“5+2=0”的现象已经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严重脱节已经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其次,从家长角度来看,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不希望被排斥在学校围墙外面,他们希望能够成为学校管理主体中的一员,希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够有效结合来实施。因此,一批有意愿、有能力参与学校管理的家长,期望在子女教育、学校发展等方面能够得到更多的话语权。
最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建立家长委员会。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构成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学校管理体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它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应该具有的地位。但是,要真正使民主管理的这种地位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得到落实,充分地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还必须找到一种能够体现它的这种地位的组织形式。家长委员会是从属于学校管理的组织机构,因此,家长代表能够以平等的学校管理者、教育者身份参与到校园民主管理中来。伴随着社会对学校管理方式转变的要求,中小学应建立家长委员会,它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的保证,是现代学校民主管理的要求。
2.有助于保障家庭教育权的实施
劳凯声认为,国家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在不同的教 育领域里力量消长会有很大的不同。在具体学校组织的举办和运作上,社会利益群体将会获得主导权,国家在这方面的教育权行使将会被削弱,其行使模式也会逐渐转向对社会教育主体授权,交由社会利益群体或者个人具体实施,尤其在个人实施社会教育权方面会获得重大进展,从而形成群体教育与个人化教育相结合的多元化社会教育权行使体系。显然,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儿童的教育是父母与国家共同的权力和责任,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儿童最大利益的实现。对我国而言,整体上还缺乏对父母教育权,特别是父母对学校教育参与权的认可。目前,父母教育权的法律地位并不明确,内容上还欠缺法律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我们从观念上已打破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分离的观念,需要的不仅是法律制度上的认可,更需要一种合法、合理的形式,使父母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这一合法的形式行使其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决策、管理权利。家长委员会拥有自己的章程,由家长代表组成,通过这样的一个组织群体,家长的家庭教育权才能够有效实施,他们才能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中来。
3.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与经验分享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中流砥柱的这一代面临的是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生活节奏相比以前更为快速和紧凑,加之人际关系的越发淡漠,家长与家长之间几乎没有机会进行教育孩子的经验交流。因此,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家庭教育方式,许多没有意见的家长也只会随大流,强压自己的孩子参加奥数班、假期特长班等等。这一系列的社会家庭教育现象虽然引起了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而且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负面新闻,但是却屡禁不止,还愈演愈烈,因此,社会把矛头指向了考试制度。但究其根本,笔者认为,家长的教育理念才是要害所在。家长委员会对于家长来说,得到的不仅有来自学校方面的专业性指导,还有来自家长之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这有利于家长提高自身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也给了家长一个教育孩子的参考和借鉴。其他家校合作的方式都难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4.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学校发展
学生的家长来自不同领域的不同行业,他们拥有不一样的专业学识、不一样的社会资源,无疑对于学校的发展是有很大益处的。但凡成立一个家长委员会,其委员都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能够代表家长们的意见。不仅要有较高层次的干部、经理等,还要有普通劳动者的代表;不仅要有出点子的人物,也要有干实事的人物,要求形成最佳组合,发挥整体效能。家长队伍中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开采,借以支持学校的发展。比如,让做律师的家长向学生讲预防青少年犯罪和自我保护的知识;请做心理医生的家长讲身心健康的养成和如何抗抑郁情绪等等。还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争取一些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创设良好的平台,让学生体验生活,动手实践。不仅学校应该主动,家长也应该通过家长委员会适时召开会议,结合自身优势条件,主动整合社会有利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发展。
三、家长委员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近,有多篇报道指出家长委员会已经成了学校乱收费的“白手套”,成为了代替学校乱收费的组织。而且我们的家长委员会没有保障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得到落实的功能。因此,学校的任何决策都不需要得到家长委员会的批准后执行,而且家长委员会中的家长代表大都是那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带“长”字头的人员组成,他们不能反映广大家长对学校管理的要求。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中出现的“家长委员会”,或有形无实,或远离真正的学校管理事务。部分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是建立起来了,但其在职能履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家长委员会难以保障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家长的意见对于学校来讲可采纳可不采纳;家长委员会的家长代表并未真正“代表”家长们的意见;家长委员会形同虚设等等。这些问题使得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并未能够发挥出来。
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学校和家长两者对家长委员会作用的认识尚缺乏深入而全面的理解,学校和家长往往仅把家长委员会当作一种摆设或为了某方面的需要,功利性地利用一下,因此,导致家长委员会流于形式。二是目前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本身建设尚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既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机构,又缺乏权威性。三是虽然教育部门认识到其重要性,但是明文提及成立家长委员会的法规还是比较少的,即使提到了家长委员会,对其规定也不够全面,目前还没有法规明确规定家长委员会成立的条件及权利与义务等。
【关键词】家校合作 沟通与交流
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都是在家庭这所最初的学校里完成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也会因为一些原因无法继续很好地完成学校的职能,那么孩子也就自然而然地被送往现在一般意义上说的“学校”中去。但是,进入了新的“学校”,就会与之前的“学校”――家庭脱离关系了吗?自然是不可能的。家庭,即使它可能不是最好的学校,但它一定是陪伴每个人一生的学校。那么,我们在教书育人之时就必须处理好这“校与校”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合作,最终真正做好我们作为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
一、望子成龙,人皆有之,论御子成龙之术――家校合作的方法
家与学校的重要性相信不用再多详述,因而如何开展确实有效的合作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任务。既然我们要讨论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那么,我们就必须先明白当下我们所实行的家校合作的方法和手段。我们现在所用的家校合作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家校沟通的方法:有了沟通,自然也就有了合作。当下家校沟通的方法主要分为面对面的家访与家长会和信息交流两种。
(一)家访与家长会――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
在通讯并不怎么发达的过去,我们家校的沟通与合作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家访与家长会的方式。当然现在家长会依旧是我们重要的家校合作交流手段,但是家访却是越来越不常用了,其不常用的原因也很简单――效率低下。
那么既然家访这一旧时重要的家校交流合作方式现在有诸多弊端,我们还要不要继续?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坚持?是因为守旧吗?肯定不是,家访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就如同家长会,虽然每一次的家长会对教师来说都是一次磨炼,教师经过精心的准备,还要经历长时间的等待与讲演。很累,但是每一次家长会的成果却都是喜人的,会让我们明白充分的准备是值得的。家长会与家访这样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如果施行得当,自然是极其有效的。面对面,我们可以充分地感知到每一位家长的情绪与想法,从而开展更加深入的交流,这是家访与家长会最大的优势,即使它们耗时再多,效率也并不怎么高,但是突出的效果使他们很难被淘汰。
(二)信息交流
正如前文所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家访式的家校合作方式正在渐渐减少,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又有了新的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方式――信息交流。最初有“家校通”,现在又进一步拥有了“飞信”这一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相比之前的“家校通”,“飞信”有着免费、更加快捷、登录方便而且更加安全的优势,因而被大家所称道,而且适用面也更为广泛。
二、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家校合作中的具体处理
上面我们讨论了当下家校合作与交流的方式与方法,而所谓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我们在进行家校合作与交流时,也要注重一些我们时常可能会遗忘或者忽视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一)家校合作出现的问题
1. 在交流中忽视了教师、家长地位的平等
现在有一些教师可能会认为教师是长者,是有学问的人,特别是遇到一些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家长时,会觉得家长也是受教育者、被动配合者。其实这并不是这些教师的人品或是师德出现了问题,只是有些人会因为一些文化水平一般的家长,无法很好地在家庭这个“学校”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些教师更多的是带有“恨铁不成钢”意味的不满和无奈。在双方配合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与家长平等沟通,注重真实与真诚,遇到一些家长“我们这些都不懂”这样的话语更不能不满,更应该努力与其配合。学生不是学校和教师单方面努力就能教导成材的,家庭也是其受教育的极重要一部分,教师和家长是两个平等、合作的教导者,共同为了学生的教育而努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明白与理解这一点。
2. “学校在德育中负全部责任”
之前一个是教师在家校合作中时常有的误区,而这却是家长们思想上经常有的误区。现在有不少家长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全部教育就交由学校负责。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很多时候也是出于无奈,有些家长常年忙于工作,没有多少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心中愧疚之余也将这一“包袱”交给了学校,认为自己出了学费将孩子送进学校,学校就要负将孩子教育好的责任。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就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有将每一个学生教育好的义务。但是家长在教育学生这件事情上绝不是没有责任和义务的。三字经中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对于学生的教育是由教师与家长共同来完成的,教师也有工作的局限性,有一些教育是家长才能完成也是家长们责无旁贷的任务。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合理、客观的方式让家长们知道这一点,并与之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
(二)与家长沟通中的注意点
1. 发现问题,应与家长及时沟通
我们教师应当在日常工作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寻找每一位学生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苗头”,并及时告知家长。要知道,有些学生的优点可能只是一时的,他们觉得这么做是好的,但如果没有人鼓励他们,年幼的孩子可能很快就会放弃他们正确的做法与行为,而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对于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和肯定,让他们的优点不断闪光;而同样的,孩子们的是非观并没有很好地建立完成,有些事情他们也会做错,我们作为教师在这方面就更要仔细观察,并与家长进行及时、合理的沟通,就能防患于未然。这“及时”二字极为重要。
2. 面对面交流中的注意事项
我们在进行家访或者是家长主动来学校等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注意一些细节。面对面交流的突出好处就是深入,我们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得知一些仅仅从电子屏幕上无法得知的信息,而同样的,我们的一举一动也会被家长们记在心底,也就更加要求我们做得更好。那么首先,我们要认真听对方讲话,设身处地地体会家长的心情与感受。你认真,家长自然也就会认可你,只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才能真正了解家长的内心,也就能更好地与之沟通与合作。
【关键词】信息化;中小学;协同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孩子三观还未完全形成的童年时期,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是系统性接收知识的地方。家长和学校在孩子的成长中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做好协同工作,互相合作,信息共享,共同教育孩子。有了家长的配合,学校才能发挥出最大功用,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三观健全,有责任心,团结友爱的合格人才。
1.信息化环境下的协同教育
信息化环境是支撑家校协同的一个技术手段,与传统方式不同,信息化环境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储存庞大的信息量,将家校协同的所有步骤、细节、效果回馈等全部记录下来,形成完整的信息网,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家校合作对于家长、学校、学生三方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和谐的家校合作是学校教学效率的保障。在家校协同中,家长的配合是学校强有力的支持力量,取得家长的信任后,学校开展教学活动更为方便,学校的配合对家长来说是最好的引导,学校毕竟是专业的教育机构,比家长更懂如何引导孩子,教导孩子,有了学校的配合,家长也能在教育孩子时把握住时机,及时将孩子往正确的道路上引导。在家校合作的过程当中,由于家长和学校的差异性,会出现许多问题,信息化环境就是搜集问题并集中解决的这样一种技术方式。在传统的家校联系中,往往是通过家访等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这种方式在路程上耗时长,效率低下,也不能很好的记录家访内容,极易消耗老师和家长对于家校合作的热情,因此家校合作往往不能长久。但信息化环境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信息技术支撑的信息化环境,能让家长和学生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实现“面对面交流”,并能记录交流过程中所有关键的信息点,对于合作效果也能及时反馈,并根据反馈总结,及时调整家校合作的方案,使家校关系更牢固,家校合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信息化环境下的我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
2.1网上家长学校
网上家长学校是针对家长开设的线上交流中心,以论坛的方式,将所有家长连在一起。网上家长学校定期向家长提供法律在线,学校招生信息,教育方式建议,心理咨询等知识供家长学习,自我充实,同时开设了家长讨论组,让家长在讨论组里分享教育心得,帮助所有家长共同进步,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疑惑的家长也可以在里面发表出来,让大家多提意见。网上家长学校旨在让家长明白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宗旨,更贴近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同时提高自身教育能力,使自己在孩子的成长中多出一份力,达到取得和谐的家校关系的目的。我市的网上家长学校还根据我市的情况,针对性的推出了一些新功能,提高网上家长学校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比如根据我区外出打工人口多,留守儿童多为爷爷奶奶照顾的特点,推出了隔代教育和保姆教育的新版块。网上家长学校的推送方式多为视频,直接的声音和画面形式比文字形式更能让人接受,视频来源或是网络资源,或是学校自己录制,还可以是由家长提供的。网上家长学校会定期对家长们进行线下回访,以聚会的方式把家长们召集起来,面对面进行交流,讨论在网上家长学校中得到的帮助以及尚未解决的一些不足。
2.2校讯通平台
校通讯平台是在家长和老师间建立电话联系网,是信息化环境下的一个实时联系平台,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关于孩子的信息,家长和老师之间可以实现随时沟通,大大提高了教育效率,解决问题的时间也大幅度缩短。校通讯平台的具体应用表现如下,老师可以将每日的家庭作业群发给家长,让家长督促孩子完成,考试后将考试成绩发送至各个孩子自己家长的手机上,方便快捷的同时保证了孩子成绩的保密性和家长的知情权,家长可以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老师沟通,孩子在家里出现异常情绪时能及时向老师询问是否在学校发生了事故,以便快速帮孩子排解不良情绪。校通讯平台是一种极其方便的交流方式,拉近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距离,保证了家校的亲密合作。
2.3校园网
校园网开放了学校资源和管理系统,让学校更加透明化,扩大了家校协同的范围。校园网不仅实现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保证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家长和学生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校园网,家长可以实时参与到孩子的在校学习当中去,比如作文比赛时给心仪的作文投票,参加亲子互动活动等,学生和老师可以将学校或班级内开展的活动用照片或录影的方式上传到校园网供家长观看。校园网还具备着校园行政管理的作用,同时开设有电子阅览室,教学资料下载,教师备课系统等功能。校园网的点击率逐年上升,是拉近学校和家长关系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也使中小学的教学和管理更加信息化。
结语
家校协作是学校和家长双方都很重视的一项内容,而家校协作的信息化发展提高了其品质,保证了家校双方信息传递的及时和畅通,为家校双方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大平台。家校合作的信息化发展是教育史上的一个必经过程,只有家长和学校双方进行合作,相辅相成,才能使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封昌权,王祥.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5,(5):26-28.
[2]孔令兵.论职前教师教育中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98-102.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家校合作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世界教育研究的一项主体。在我国近来的十年中,开始关注并研究家校合作的内容,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家校合作的实践角度来看,我国家校合作的实践层次低,形式少,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缺乏深刻的交流,无法取得实质性的作用。我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学习并借鉴某些国家家校合作的经验。
(一)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主要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定与社会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氛围的层面,我国法律法规缺乏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肯定,缺乏一种激励的机制。因而从宏观层面,国家应该健全与完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创造一种家校之间良好互动的氛围。
(1)健全与完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安卓认为,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我国《教育法》中规定了家长的义务,而没有对家长权利进行界定,因而难以激励家长参与;他还主张将家长纳入到学校决策和学校教学评价体系中来,激励家长参与的热情。(安卓,2005)
而张雅琪在借鉴法国的家校合作体制基础上,提出家校合作应该明确家长承担的责任:鼓励家长加入有关团体、安排教师和家长会面、培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张雅琪,2012)
曹丽在总结美国家校合作发展的历史基础上,提出我国的家校合作应该先制定保障家长参与教育的法规,明确家长参与教育的合法权利,使家长参与教育达到有法可依的制度化轨道。(曹丽,2004)
综上,我国学者多数建议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规范家长参与学校权利和义务,但是对于学校方面的论述很少提及,所谓家校合作是基于家庭和学校双方互动的关系,单方面强调家长的权利和义务,而忽视学校开展家校活动的开放性与规范性,这是不合理的。因此,从宏观层面来说,一方面,国家通过法律、政策界定家校合作中家长与学校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有效参与的力度;另外一方面,制造一种社会氛围,让更多人了解家校合作的作用,提高家长和学校的合作力度,这是需要激励机制和措施的。
(2)创造一种氛围:用舆论引导。安卓指出针对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提出应该建立家校联系的非政府组织,创造一种舆论导向。(安卓,2005)
而徐玉珍则认为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当中,如此能够改善家长对学校以及孩子的态度、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只有如此,对孩子的教育才能真正成功,而学校与社会之间则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和推动的关系。(徐玉珍,2008)
因而,从宏观层面来看,学校、家庭和社区、教师与家长要建议一种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首先就得从观念上认识到家校合作的概念、作用以及做法,观念是最深层次也是最难改变的。一旦社会观念发生改变,家校合作的推行就更加便利了。
(二)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主要在于家校合作组织层面。家校合作需要制度化和规范化,家长和教师有序的参与。一方面,就要建立起学校到全国的家校合作组织,一些教育项目通过家校合作组织起到作用。另一方面,要使这些家校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得从制度上加以规范,确定其合法性。
(1)建立从学校到全国的家校合作组织体系。张丽竞和张雅琪两位学者借鉴日本家校合作经验时提到,其家校合作发展历史长,在日本拥有家校合作组织――父母与教师联合会(PTA),包括了班级PTA和学校PTA。(张丽竞,2007、张雅琪,2012)
张雅琪在论文中提到,法国配备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协调人。在澳大利亚也具备家长―教师联合会这样的家校合作组织。美国的学区把学生家长看作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学区各学校成立了“家长志愿者协调委员会”。(张雅琪,2012)
(2)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组织的作用。张雅琪指出日本的父母与教师联合会,发挥作用在于组织教师和家长谈话会、学校开放日,家长观摩学校课堂;充分利用社区的作用,学校和社区资源共享;开展辅助学校教学活动的家长志愿者和义工活动。(张雅琪,2012)
徐玉珍认为美国家长组织的作用:先是发挥作用,主要是筹措资金,购买设备;在一个方面通过家长组织使得家长能够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情况更加了解,并能更好的帮助他们成长;在另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家长组织对学校现有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更具具体某个问题举行相关的学校会议。
因而,国外不仅建立家校合作组织,并且能够保障家校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实质性作用,这点对于我国的借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目前我国家校合作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缺乏家校合作组织的作用,因而家校合作活动难以系统和正规化。
(三)微观层面
从微观层面来说,国外家校合作的借鉴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家长的教育培训、将社区纳入开展家校合作活动的场所、增加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活动。
(1)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有实质性意义的家校合作活动。张勇指出美国家校合作可以借鉴的经验:沟通交流的平台多,比如家长教师联合会,有效的沟通方式比如说介绍信、班级通讯、便条、每周家校交流文件夹网络,学校开放日、教学参观日、家长学校、教师家长联谊会以及家长手册等。(张勇,2011)
王艳玲指出英国的家校合作中,值得借鉴的还有“教学助手”。“教学助手”是专门从学生家长中招聘的,受过专门培训的学生家长协助教师工作,以更好地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教育质量。(王艳玲,2004)
综上,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系统的家校合作活动,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注重活动的效果和作用,重视活动的总结,充分发挥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家长两个主体的作用。
(2)家长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常识和技能。王艳玲指出英国的家校合作中,值得借鉴的还有“教学助手”。“教学助手”是专门从家长中招聘而来的,接受了专门培训的家长能够更好的协助教师的工作,能够更好地兼顾到个体学生的差异,达到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
张雅琪指出美国的家长教育包含有:设置家长信息中心,及时提供子女在校学习情况和资料;家长研讨会,利用教师指导和家长间的交流工作,让家长充分掌握作为合格父母所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张雅琪,2012)
综上,高层次的家校合作要求家长有较高的素养,因而,家长教育培训和咨询应该开展起来。但是关于具体实施的方式有些学者并没有提到。家长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如何统筹家长的时间,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培训这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国外一些国家的家校合作发展时间长,发展水平相对高。对于我国来说,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借鉴和学习。但是,目前的文献缺乏对我国家校合作系统的实践调查研究,主要研究停留在文献层面,因而,对于国外家校合作的借鉴难以充分结合我国家校合作发展的问题和情况,容易造成不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安卓. 主角与配角――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之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01
[2]曹丽.二战后美国家校合作发展研究[M].河北大学,2004.
[3]苏丽萍.日本小学家校合作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2012.
一、小学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学者刘力由浅入深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形式上的参与”,参与方式有:开放日、家长会、家长联系本等,参与的性质是:单向的,由学校安排,家长处于被动地位。二是“人际的参与”,参与方式有:经常性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参与的性质是:双向交流、互动,交流气氛较为亲切。三是“管理式的参与”,参与方式有:参与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参与的性质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
根据这一分类理论推导,目前我校的家校合作方式,以第一种第二种参与居多,整体上来说属于低层次的参与,如定期召开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电话联系等。
二、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家校合作的研究不深入,没有形成理论以指导实践;学校缺乏对家长的引导,家长一直处于配角状态,家长只有倾听、默认和接受批评的义务,发言或者是向学校建言献策的机会很少;学校对各班级家长会等家校合作形式所取得的效果未有专业化、全面化的监管。
教师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学习;针对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与家长取得全面沟通,错过教育家流的最佳时机。
家长参与家校合作活动不积极,除非是学校要求请家长,一般不会主动参加家长会或其他家校合作的形式;积极参加家校合作这部分家长对自身权利与义务认识不明确,学校叫怎么做就这么做;部分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我只需要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
三、提高小学家校合作实效性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关于家校合作的相关制度建设,明确学校、教师和家庭三者的职责和义务,使家校合作工作有理有据,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家校合作缺少专业化、规范化的问题。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只有学校和家庭发挥各自的长处,形成合力,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最佳的教育环境。
(二)提供教师、家长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合作能力。教师要树立合作意识,服务于家长。教师要全面了解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把家长当作是自己的得利合作伙伴。遇到问题要及时与家长交流,多倾听家长的意见,换位思考,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爱,谈话才可以在信任的基础上顺利进行。
加强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合作能力。家长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之后,才能够转变观念,才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进学校教育中来,才能真正成为学校、教师的合作伙伴,才能真正实现家校的和谐发展。
(三)提升能力,保障实效
充分发挥传统合作方式的作用,如家长会。家长会是家校合作中最常使用的,也是家长比较喜欢的交流方式。一次成功的家长会,会让家长和教师都会觉得很有收获。家长会要增加更多的互动,在开会之前,班主任与家长代表确定本次会议主题,教师在介绍完近期孩子学习情况后,家长对关注的话题提问,班主任和教师进行回答。会后,学校、教师、家长都应该及时总结和反思,借以更好地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对教师进行考核
建立对学校和教师参与的评价机制,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家校合作的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生; 班主任; 家长; 合作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开不了沟通,沟通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它可以消除双方之间的顾忌,减少误会。小学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家长和孩子之间以及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是面对面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孩子起到桥梁的作用。所以,在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双方不断地沟通,可以以孩子为桥梁来沟通,也可以双方直接交流。
一、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意义
无论是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说,还是从家庭教育方向来看,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过程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此外,双方之间的合作还为社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之间密切合作,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学校和家庭对于孩子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关系到其人格的培养;第二是强化学校本身的自我管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加强学校的管理,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如果家长和班主任产生孩子教育方面的冲突,那么就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各种麻烦,而孩子将会是受害者,因此,合作可以沟通家校交流的渠道,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
二、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作双方投入不足。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之间的投入不足是造成家校合作障碍的主要因素。调查研究显示,37.42%的班主任和55.43%的家长认为个人生活压力太大,造成对于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这种家长不积极、班主任个人事情较多的前提下造成家校合作仅仅限于几次表面性质的家长会。家长和班主任之间忙于各自的事情,缺乏交流的机会,其沟通的时间必然也会较少。
2.家长和班主任在合作中地位不平等。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学校和教师被赋予更多的权威性,认为家长到学校来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家庭教育知识,而没有真正的发言权。另一方面,家长自身认为学校是教师的领地,置身其中,多少有些不自在,这种不平等地位的现象使得双方在合作中缺乏沟通。学校没有将家长看作是真正的合作伙伴,家长内心也无法将自己融入其中,这就导致了合作中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
3.家校合作制度不健全。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将升学率作为班主任的首要目标,要求其紧抓学习成绩,而对于家访以及家长会则作为一种软任务来考虑,这种可有可无的思想导致了家长会也成为一种典型的成绩报告会。此外,学校认为班主任的任务是传授知识,而家长方面是一种额外性质的工作。
三、促进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具体方法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1.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要求不同,成才标准各异,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大相径庭。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有效地正确引导学生成才,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2.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应严格按照各项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合作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家、校之间能否有效地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
二、影响家校合作的几个因素
1.认识错位,推卸责任
从教师的角度看,作为山区中学的有些教师认为,有些农村家长不太懂教育规律,教育程度较低,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能力较弱,当家长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时,有些教师总觉得不太自然,认为会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
从学校方面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舆论界都将眼光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上,致使学习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学校或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准绳,这就造成家校合作的内容极其单一,仅仅限于督促学生的学习上。
2.活动无序,组织散漫
在实际中,许多学校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学校、年级、班级各层面的家校合作难以相互配合。往往是学校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家长会了,就将家长一个个通知到学校,家长更多地只是带着耳朵来听,很少有实质性的建议,有时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缺乏活动记录,更不谈上家校合作方面的经验总结。在这些目的性不强、准备不足的活动中,收到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家校合作缺乏换位思考,学校单向灌输多
家校合作双方缺乏换位思考,欠缺对对方的充分理解,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我们有些教师把学生身上的问题全归罪到家长头上,认为是家长素质低、“家教”不好。有的家长则认为老师让家长到学校“解决问题”是老师无能。家校合作活动不系统,难以坚持。家校合作计划是实现家校合作目的的基本保证,学校在新学期伊始都制定了家校合作的工作计划,但往往难以坚持甚至是根本就不开展了。因而,从根本上来说,目前的家校合作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三、促进家校合作的几点对策
1.完善制度,有序落实家校合作工作计划
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家校合作机制,即以制度来约束家校合作中的人为性、随意性,变可有可无、或多或少皆可的家校合作为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就能使得家庭与学校合作有了根本的制度保障。因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长汀一中创建“家校合作”特色学校实施方案》,明确了规划和办学的总目标,促使我校的“家校合作”工作形成规范化、现代化、特色化、个性化,推动了“家校合作教育”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提高了我校家庭教育的总体水平,保证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另外,确实保证“家校合作”教育工作做到“三纳入”: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纳入领导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责任制评估标准。
2.明确家校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与学校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中分别发挥着各自不同的独特作用。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纽带,是家校合作的中心,也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在家校合作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学校可以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给家长提供参与机会,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利和责任让子女接受教育,同时家长又是教育的消费者,因此,家长有权利和责任监督、参与学校教育工作。
3.重视家校双方的沟通方式与技巧
(1)尊重。班主任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尊重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反过来,很多家长又能从班主任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并为班主任的师德精神所感动。这样,家长与班主任就能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2)信任。家长更要与班主任、学校沟通,要充分信任孩子的班主任、学校,相信学校在处理孩子问题时的心情是和家长一样的,相信我们老师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有人把塑造学生的工作比喻为雕琢一块大理石,认为有六个雕塑家共同雕琢这块大理石,其中主要的两个就是家长和学校,只有在家长与学校共同搭建的信任的平台上,才会将大理石雕琢得更加完美。
(3)平等。家长与班主任老师之间是平等的,是不折不扣的合作者之间的平等,缺少了哪一方的配合,教育的效果都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犯错误的是学生而不是家长,双方都要注意消除各种诱发心理障碍的因素,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才能在心理上、感情上接近和融洽,友好的交流沟通才能顺利进行。
4.有效推进家校多方面合作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