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学 概念教学
概念及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结合几年计算机基础教学体会,在概念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概念教学中针对不同内容应该采取的对策。
概念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其进行判断、推理、实践的过程,以及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过程。因此,作为老师要时时把握"概念"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学习并领悟其实质和精髓,达到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在概念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概念教学,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在引入新的知识前,要仔细研究讲授内容,安排复习学生熟悉的知识,并适当引用实例,从而引出新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作为背景的前提下轻松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中,而避免因突然提出的生涩概念给学生带来困惑,适当展示新概念背景可以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以学习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
(二)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
我们在进行办公软件Office2000的教学过程中就格外注意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办公软件这一课程主要由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模块组成,在讲第一个Word模块时,我就为后面的模块学习打下了基础,让他们明白这三个模块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思想是相类似的。所以在详细介绍Word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后,我就引导同学借用Word摸块的操作方法去自学Excel、PowerPoint模块的内容,然后给以总结、比较。这样的安排使得同学们加强了印象,并能将所学的旧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减轻学习难度。
(三)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学习新的知识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然后才能正确的进行应用,所以我们在引入新概念时一定要注意排除摸棱两可、含混不清的现象,强调容易引起学生误解的部分。
(四)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所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引入实例,介绍背景,引申概念的外延。
二、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掌握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
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作为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明确概念教学的整体要求,作为基础知识核心的概念,教学时应达到如下的要求:(1)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2)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概念;(3)使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概念。
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搞清概念之间的顺序,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既要注意教学的阶段性,不能把后面的要求提到前面,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又要注意教学的连续性,教前面的概念要留有余地,为后继教学打下埋伏。从而处理好掌握概念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操作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以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必须加强直观,以解决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遵循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组织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概念的引入要注重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
三、对不同的学生都应有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对策
(一)对待那些枯燥、难理解的概念采取淡化的对策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也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必须能像书本概念那样完整表述出来,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这样的概念教学模式:通过一步步严密的程序教学,一步步的概括,然后按照书本总结出这句严密、枯燥、抽象的话语。
(二)对于抽象的概念应采取浅化的对策
在一些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概念,尽管教材给出了准确的定义,但是,这些定义的表述,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而这些概念往往又是非常的重要,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又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对于学生由于当时认知能力难以接受的概念采取跨越的对策
概念教学除了关注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外,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当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概念的抽象存在矛盾的时候,这时的概念教学,除了"浅化"之外,另一种处理方法,就是跨越。也就是回避,暂时不给概念下定义。
参考文献
[1]牟连佳,梁皎,等.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团
关键词:高等数学;极限概念;发展史;数列;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10-02
极限概念是高等数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是数学由具体到抽象、从常量到变量、从有限到无限、从初等数学过渡到高等数学的关键,是微积分的基础及其推理工具。没有极限概念,就没有高等数学的严密结构,只有借助极限概念,才能对自然科学及经济学中所碰到的许多具体的量给出完整而严密的定义。对于极限概念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学习高等数学的成败。凡是高等数学的学困生,大多是对极限概念理解不深、不透,难以理解后续知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对“微积分”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与片面认识,缺乏对该学科的宏观、整体认识,因此对高数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我们简单回顾极限概念的发展、完善过程及其与高等数学的发展过程的联系,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极限概念的重要性。
早在公元前,中外学者就引用了一些极限方法。我国刘徽第一个用极限思考问题,用“割圆术”求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在国外,齐诺的“二分说”、“阿基里追龟”等大家熟知的四个违背常识的悖论就是采用了极限思想,引起了当时学术界极大的震动。虽然极限的思想方法出现如此早,但由于极限没有精确的定义,所以从公元前极限思想的萌芽到17世纪中叶的近两千年时间里,数学都停留在初等数学时期。到17世纪中叶,数学学者对极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在自然科学应用需求的推动下,开始建立微积分,并且发展迅速,18世纪达到空前灿烂的程度。但由于对极限思想理解的混乱,使它遭受了种种非难。到18世纪下半叶,法国数学家达郎贝尔给出了比较能反映极限本质的极限概念,并作为分析的基础,但由于他给出的定义仍然没有数量化、不够精确,所以,这个时期的微积分的理论仍然没有牢固的基础,也不完善。直到19世纪,柯西于1821年最先在他的《分析教程》中给出了极限的定义法,用不等式刻画整个极限过程,使无穷的运算化为一系列的不等式的推导,从而使极限概念“算术化”。并且,他进一步利用此概念给出了一系列相关基本概念的严格定义,出版了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分析教程》、《无穷小分析教程》、《无穷小在几何学中的应用》等。半个世纪后,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完善完成了沿用至今的ε-δ定义,从而使极限概念摆脱了依赖几何直观的局限性,使概念中原有的“无限接近、想要多小就多小”等不明确的表达严密化,成为微积分的坚实基础工具,从而使微积分这一学科达到今天近乎完美的程度。
综上所述可知极限概念何等重要!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极限概念的教学,要教得深而透,切实让学生弄懂学透,为后面的高数学习铺平道路,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要掌握好极限概念,关键是首先要掌握好数列极限概念,教学中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认真分析造成学生对数列极限概念理解困难的原因
学生之所以难理解的原因在于:描述性定义中有“无限增大、无限接近、唯一确定”,ε-N定义中有“任意、给定、总存在”等较抽象的术语。且概念的叙述繁长、符号很多,符号之间的数量关系错综复杂,学生难以掌握[1]。对ε的作用和任意性、给定性以及和N间的依赖性,学生不易搞清。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夜不熟悉。
二、用历史上产生极限思想的著名例题引入课题
对这方面的例题可多举,让学生捉摸思考之后引入描述定义,分析其缺点,为引入ε-N定义做好准备。再介绍ε-N定义,并通过大量举例,让学生给出具体的ε再求出N,使学生学好这一概念[2]。
三、仔细诠释数列极限的ε-N定义
如何实现由直观描述性定义到定量形式的ε-N概念的转化,是教学中的关键和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按下列过程逐步讲解,使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渐掌握极限概念。
1.指出“无限地接近”的含意不确切,提出为了逻辑推理的需要,要有一个严格的说法。
2.把“无限地接近”改成“距离无限减小”,而距离可以用绝对值表示。因此直观描述性定义换一说法:“如果当数列{xn}的项数n无限地增大时,|xn-a|无限减小,那么就称a是这个数列的极限”。通过这一改变为上升到定量形式的定义作准备。
3.把“无限减小”的意思严格化。无限减小的意思是“要多小就有多小”,就是对任意的一个正数ε,|xn-a|
4.通过例子把“n无限增大”的意思与“|xn-a|无限减小”结合起来,于是得到数列极限定量形式的定义。
5.认真分析极限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揭示:ε的绝对任意性和相对稳定性;N对ε的信赖性;N对a的客观存在性;xn对a的无限趋近性[3]。
6.诠释数列极限的几何意义,形象理解极限概念。已知|xn-a|
四、诠释完概念后向学生解释
ε-N定义虽然精确但并未给出求极限的方法,只能用以证明某数是否为极限。对这类证明问题,可根据学生层次,采取举例、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等形式,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ε-N定义的理解[3]。
数列极限概念掌握好了,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函数极限的ε-δ定义了。
讲授完概念后,再以极限为龙头,描绘本书的结构,回忆本书的内容。加强学生对此学科的知识结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哲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使教学不局限于把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而要让学生能够以这种思想作指导,用这些方法为基础,去解决今后工作中,理论研究中所碰到的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才能有利于学生对极限概念的理解,真正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文.对影响高职学生数学学习若干因素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1 课标对概念教学的要求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重要概念是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要概念的学习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首先,重要概念的学习会对学生以后知识学习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其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需要用到对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应用,而不是靠记住一两件孤立和零散的事实;再次,如果学生依靠头脑中重要概念构建起知识框架,那么这个知识框架可以较长时间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能更好地把一些事实性知识有条理地存储在这个知识框架中,这样他的知识就不是零散和孤立的,而是逻辑有序编排的。
2 记忆模型的特点
教学中,无论是提供事实为概念形成支撑,还是分析、讨论让学生理解概念,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将以重要概念为核心的概念体系存储到头脑中,是要学生内化、记住概念,只有有了概念的记忆,才谈得上概念的应用以及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美国弗吉利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T.威林厄姆提出了一个人脑在思考记忆时的工作模型(图1)。
图1的左边是周边环境,有很多可看可听的事情、待解决的问题等,右边是科学家们称为工作记忆的大脑组成,现在可以暂时把它等价于意识,它保存在思考的事情。从环境指向工作记忆的箭头表示工作记忆是大脑中让你意识到周围有什么的场所。长期记忆是一个储存你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的巨大仓库,长期记忆中的所有信息存在于意识之外,在使用之前它都静静地待在那里,进入工作记忆时它才浮现在意识中。
丹尼尔.T.威林厄姆记忆模型揭示的学习规律是:要想学到知识,它必须在工作记忆中稍作停留。你思考什么,你就会记住什么。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3 记忆模型对重要概念教学的启示
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概念进入长期记忆,也就是让学生记住概念。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对学生来说,教师讲授的知识和其他小鸟叫声、汽车的轰鸣声一样,都是一种环境信息,问题是教师如何让学生专注你的讲授、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进入工作记忆)、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概念、内化概念(进入长期记忆)?
3.1 从学生思考的角度精心设计教案
根据记忆模型,学生能记住他所思考的。可是教师和学生看待同一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教师能获取知识在看教材内容时是俯视,学生受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局限,学习知识是仰视,所以同一内容难易程度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师认为简单的内容,学生不一定觉得简单。教师必须知道在所学的内容上,“学生是如何思考的?”“他们在哪个层次上?”“他们会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问题,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兴趣特点,设计出更加适合孩子的方法和形式,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们跨过障碍。
例如,在进行“土壤里的微生物”一节教学时,从笔者所做的学情调查情况看,学生对动物植物比较好理解接受,而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细菌等很难理解。而学生对蘑菇、香菇、鸡腿菇等个体较大的也是微生物更是费解:为什么称之为真菌?什么是孢子?孢子是如何繁殖的?……都很陌生。教学时,笔者从经典的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现象分析、用手印菌落培养视频,让学生感知细菌就生活在周围的环境中。通过显微镜观察、数据分析,让学生感知其大小;通过生活中的酸奶、泡菜、醋等食品的生产,让学生感知,有的细菌对人类有害,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益。通过细菌、酵母菌、蘑菇显微结构的比较,让学生体会酵母菌、蘑菇等真菌“真”在何处。通过蘑菇孢子散发、萌发的高清视频、学生动手制作孢子印等措施,让学生理解孢子为何物,如何繁殖。通过解剖蘑菇、香菇等大型真菌,知道大型真菌和霉菌、放线菌一样,也是由许许多多的菌丝集合而成的,是微生物中的“大块头”而已。
教师站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来设计教案,教学就会有的放矢,就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概念。
3.2 让学生参与建构概念的过程
生物学概念是从生物学现象、事实的研究中抽象概括而来,以共性、原则、原理和规律等状态呈现出来,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理解和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需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积极主动地参与搜集大量信息,进行关键性的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即将建立的生物学概念所需生物学现象、生物学事实的搜集、整理、描述和交流;要重视让学生参与探究、实验等生物科学实践活动,只有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才能学使生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例如,“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光合作用的主要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如果不让学生亲自探究验证,初中学生是很难理解光合作用的内涵的。
教学中,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淀粉),是萨克斯的经典实验,经过“暗处理照光酒精脱色漂洗染色观察分析”后,实验现象清楚,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在本实验进行的同时,教师可以设立另两组对照:① 割断叶脉形成基部有水、割断部位至叶尖无水的对照组;② 选取两片大小相同的叶片,两个大小相同的透明塑料袋(不漏气),然后在一个塑料袋底部放7~8粒碱石灰颗粒(用小块纱布包上),套在一片叶片上,在叶柄部位扎紧袋口密封;在另一个塑料袋内不放碱石灰,套在另一叶片上,在叶柄部位扎紧袋口密封。这样形成了一叶片有二氧化碳、另一叶片没有二氧化碳的对照组。
选用银边天竺葵(也可以用银边吊兰)做实验材料,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就可以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选用金鱼藻做实验材料,用氧气助燃的性质,可以验证出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实验结束后,教师稍加以引导,可以轻松归纳出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一、调查内容分析
此次大同二中高中生数学概念学习现状调查问卷涵盖了高中生数学概念学习现状的总体。问卷调查分为:高中生对数学概念的重视程度、高中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高中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高中生学习数学概念存在的问题、高中教师对数学概念的重视程度与教学方法五个板块。
1.高中生对数学概念的重视程度。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多高中生认可数学概念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高一到高三相比较相差不是很大,说明大部分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没有改变自己的学习思想,他们认为数学命题与现实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数学命题更加抽象,没有办法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实例。
2.高中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统计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了解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并没有研究透彻,从高一到高三发现更偏向于两头发展,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对数学概念了解越来越透彻,而相对不努力的学生则会走下坡路。半数以上的学生可以运用数学概念解答相关题目,却不理解其本质,而可以深刻地领会其本质并能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的学生极少。
3.高中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侧重点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数学概念学习方法的调查,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多做习题与及时巩固复习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上课专心听讲次之。这说明多做习题与上课专心听讲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最有效的两个途径。而大多数学生习惯用总括学习与类属学习这两种学习类型学习数学概念,故教师应该多向学生介绍这两种学习类型。
4.高中生学习数学概念存在的问题。统计可见,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概念都有障碍,在这些学生中,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有一半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无法做到灵活处理;高三年级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数学概念。由此可见,是否能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没有学习兴趣,可见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培养,解决学生对数学的厌烦心理。
5.高中教师对于数学概念的重视程度与教学方法。笔者从调查问卷中了解了一下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对于新课、概念相关背景知识以及适用条件和变形应用的讲解,对于方法渗透及能力培养等教学情况。经过调查分析,从中可以得知教师对于数学概念还是比较重视,比较重视概念的应用,也会经常向学生强调概念的重要性。教师在讲新概念时比较注重新旧概念的联系,运用“概念同化”方式让学生更快理解新概念的内容,但是在数学与实际联系这一方面仍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所强调的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教学,他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所以教师更应该对数学概念给予足够的重视,将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彻底贯彻进学生的心中。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多数学生能认识到数学概念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正确的态度与思路去学习数学概念。学生听老师讲解完数学概念后,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做习题等方法上,试图用题目去理解数学概念,但是有些学生本末倒置,使用题海战术,忘记了初衷。
2.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概念一知半解,只了解其表面含义而不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从而在做题时会出现思维障碍。
3.因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产生歧义。而且学习兴趣会明显下降。
4.有时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没有做到细致地阐述,对概念的产生来历、注意点、运用条件没有充分的说明,从而容易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够深刻,学习数学产生困难。
5.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时,没有做到时刻纠正学生的坏习惯,没有将学习数学概念正确的学习思想与方法彻底贯彻下去。
总之,学生太过于关注做题,忘记了做题的本质是为了加深数学概念的理解,导致学习数学概念效率低下,数学成绩提高缓慢。
三、解决方法
针对大同二中高中生数学概念学习现状,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法如下:
1.教师应该注重提高数学概念在高中生心目中的地位,让学生知道数学概念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的根本。且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可以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让数学不是那么抽象。
2.授课中,教师更加应该注重讲授数学概念的来源与内容,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数学概念,使学生深刻地领会其本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并灵活运用数学概念学习数学其他知识或解题。
3.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数学概念的思想与方法,强调上课认真听讲的重要性,课堂上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思考概念所需注意之处,掌握其考点。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知道教师对班级的期望越高,出现的教学效果也越好。所以,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概念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向学生渗透数学概念学习策略。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分化;学困生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现状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常关注教授的内容,关注学生牢记的基本概念,而忽视了学生在遇到类同问题的时,如何将已有知识进行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时,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时效性,而忽视了化学概念本身具有的功能;过于注重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概念,而忽略了概念的来源和缘由的讲解;只注重单个概念的教学,将化学基本概念孤立化,忽略了一个概念与其他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概念,在运用过程中,漏洞百出、困难重重;有的教师甚至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一带而过,只强调基本概念的应用,而忽略基本概念本身的意义等。这些基本概念教学都无法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随着教学逐步推进,化学知识点的不断积累,学生便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恐慌,进而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高度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
化学学科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自然科学,刚开始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好奇心,保护好这份好奇心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中尤为关键。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学生理解化学实验、掌握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因此学好化学基本概念,对学生学习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起步形成分化,进而形成化学学困生。因此,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审视和重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设计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于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基本概念教学中,化学实验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三学生在最初接触到化学的时候,都非常兴奋,表现出了对化学学习的极大兴趣。但是,当学生由化学表象学习转化为理解化学本质的时候,他们又表现出学生的困难,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成直观的化学现象。比如,在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一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就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又如,在进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这两个基础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撕碎纸张”“点燃纸张”这样两个简单的实验完成对两种变化的实质理解。
(二)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提炼、精简、概括,应用通俗语言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概念
某些化学基本概念表述较长,记忆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找出实质,将其进行提炼、简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概括理解。如化合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变多”;置换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换一”;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双交换、价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特征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等,通过这样的概括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印象,从而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
(三)找关键词,对概念进行“切断肢解”重点剖析,理解概念
若学生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情境,对基本概念进行“肢解”,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基本要素,将各个要素渗透、融入到情境里,让学生可以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解析这一情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重点部分进行剖析和理解。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可以使他们掌握如何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解析的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如进行溶液概念的教学中要掌握三个词,即“均一”“稳定”“混合物”。又如,在进行氧化物相关知识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写出已知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如“Fe2O3、CuO、CO2、SO2、P2O5”等,再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化学名称,“氧化铁、氧化铜、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进而让学生找到这些化合物之间的共同点,学生会发现这些化学式均有“氧化”二字,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
(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将微观概念宏观化,强化直观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培养知识人才、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数学是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世界各国均将数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高中教育在初级教育与高等教育中承担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此阶段学生正值生理、智力、心理高速发展阶段,此阶段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发展。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课程经典内容,其中圆锥曲线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坐标系、曲线与方程基本思想,是高等数学的奠基性课程之一。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圆锥曲线教育模式仍秉承以口授、习题练习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需要[1]。笔者对高中圆锥曲线教学现状进行探讨,以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之路。
1.圆锥曲线教学重要性与国内研究现状
1.1 圆锥曲线教学重要性与必要性
(1)圆锥曲线课程教学内容体现了解析几何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为深入学习解析几何乃至高等数学奠定了基础。解析几何研究发源于古希腊,在引入笛卡尔坐标系后飞速发展,在各学科高度渗透化的今天,已成为一门奠基学科。通过分析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与代数方程,可充分了解曲线、代数方程相互转化的理论基础[2]。
(2)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前各省关于圆锥曲线教学要求基本相同,基本课时在10~16个课时之间,圆锥曲线在国家统一高考数学卷分值所占比例约为10~36%,平均13.3%。
(3)在新课改形式下,圆锥曲线教学要求不可避免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否与新课改要求存在矛盾有待进一步观察,但从新课改要求来看,探索更新颖、更科学、更高效的教学形式已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多媒体、网络教学成为热点,两者也为圆锥曲线教学提供了一定思路借鉴。
1.2 圆锥曲线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圆锥曲线研究主要体现在:①对比教材,寻找共同点与异同点,讨论优缺;②丰富圆锥曲线和方程结合形式,体现方程在圆锥曲线研究中的重要性;③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圆锥曲线教学,以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④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解题思路;⑤将向量运用于圆锥曲线研究之中;⑥从解题思路方面研究圆锥曲线。
2.圆锥曲线概念教学现状与分析
2.1 教师方面
①应《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圆锥曲线教学地位均比较重视;②高中数学从难度、深度与覆盖面上远大于中学,高中教师普遍认识到圆锥曲线教学中思维方式教学的重要性,但对学生理解能力普遍缺乏信心;③经验性教学仍为重要教学方式,部分教龄较高的教师已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对教材中圆锥曲线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老旧的教辅书教学情况普遍存在;④从教学方法上看,仍以传统的讲授、练习法为主要教学方法;⑤对新教材课后相关探究内容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对学生数学理念的培养[3]。
2.2学生方面
①因填鸭式、反复练习式教学,学生对圆锥曲线的概念一知半解现象较普遍,对圆锥曲线学习态度较消极;②预习、复习率低,主要原因为学习较紧张,学习任务繁重;③对曲线与方程之间关系的认知有待提高,对课程内容整体性、系统性把握不够,不能充分体会教学的意图与思想;④缺乏课外学习的途径[4]。
3.圆锥曲线教学具体策略
3.1 圆锥曲线概念教学策略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圆锥曲线教学也不例外,目前,国内圆锥曲线教学轻概念重方法,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圆锥曲线课程内容与要求。概念往往是抽象的,而学生理解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圆锥曲线概念教学成为难点。
概念教学的引入方式选择非常关键,引入方式是圆锥曲线教学的起点。圆锥概念教学策略:①相关概念相互渗透,将具体问题与定义紧密结合,使概念形象化、具体化;②概念教学还应注重“再创造”,使学生亲身体检概念的内涵,获得愉悦感。
3.2 圆锥曲线几何教学策略
(1)充分体现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价转化思想,函数方程在初中便已有涉猎,由函数方程引入圆锥曲线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简入难,使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2)巧妙运用圆锥曲线方程中参数a、b、p,使学生充分理解三种参数相互渗透的关系。
3.3 圆锥曲线综合思想教学策略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教学过程是一致的,具体过程如下:画图―定义―方程―性质―具有运用,这五个环节缺一不可,其主要意义在于使学生明确学习流程,把握学习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设而不求”思想,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注重思维而非方法,逐渐加强学生对圆锥曲线概念、方程各参数意义与相互渗透的关系的理解。
4.圆锥曲线教学思想
4.1 情境教学
教学是师生充分交换思想的过程,每个学生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自身熟悉的事物理解能力较强,可通过回忆、印证加深印象,提升理解效率。圆锥曲线是一种抽象化、标准化的数学,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看到这种点线图形,这就需要教师将现实中的情境改造成为教学情境,赋予圆锥曲线教学内容,以增加学生体验感。这种情境的设置是一门艺术,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驾轻就熟,运用得当。
4.2 注重学生思维品质与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圆锥曲线教学课时非常有限,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又较为繁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非常关键,主动学习的效率远高于被动学习。教师在进行圆锥曲线教学时应精心设置例题,例题涵盖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具有一定的延伸性。教师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可顺势而为,在解决一个设问的过程中或过程后,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进行多次设问,以激发学生思考。此外,例题应尽量相互渗透,具有可比性,便于总结[5]。
【关键词】复变函数;解析函数;概念探究;教学特点;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引言
复变函数论是现行大学本科数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学习经典的解析函数理论.早在19世纪,有关解析函数的研究就已经形成了非常系统的理论.这一数学分支是19世纪最为独特的创造,几乎统治了整个19世纪,曾被认为是抽象科学中最和谐的理论之一.自其形成以来,一方面,它深刻地渗透到了代数学、解析数论、微分方程、概率统计、计算数学等数学分支;另一方面,它又被广泛地应用于理论物理、弹性理论、流体力学、电学以及天体力学等方面.它和数学其他分支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并且,对它的研究还发展出了一些新的数学分支.因而,在大学数学专业的课程学习中,解析函数的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般而言,在本科阶段该课程包含的主要内容有:解析函数及其性质、复函数的积分理论、解析函数的Taylor展式、解析函数的Laurent展式、留数理论、共形映射以及解析延拓等.这些内容都围绕解析函数这个中心概念展开.要学好复变函数理论,弄清解析函数是一个关键.然而,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针对学生而言,对于解析函数概念的学习,尤其是对其本质的认识,仍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有必要对解析函数的概念在深层次上作一定的剖析和探究,同时对其教学特点作一定的分析和总结.这样一来,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文章首先论述了解析概念的产生,介绍了解析函数研究的背景及其发展过程;其次深刻分析了函数解析的本质,总结了若干解析的等价条件;然后具体剖析了解析概念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接着指出了现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针对问题分析了解析函数内容教学的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解析概念的产生
1.研究的历史
复数以及复变函数的研究是与部分分式积分法,确定复数与复数的对数,保形映射,以及实系数多项式的分解等研究相联系而被引入数学的.
三、解析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1.解析概念的地位
解析函数是复变函数论研究的中心对象,因而复变函数论常常又称为解析函数论.解析函数是整个复变函数论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其重要性体现在:首先,通过解析函数的定义,将复变函数论的中心研究对象作了界定,使课程主题对象明确化.其次,由解析函数论研究的历史,许多相关的数学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其对应的对象都是解析函数,这在课程中有重要的体现.最后,在课程中,由不同时期关于复变函数的研究得到的结果是由解析这个概念系统组织在一起的.
2.解析概念的纽带作用
现行大学复变函数论课程的内容因要求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在本科阶段该课程包含的主要内容有:解析函数及其性质、复函数的积分理论、解析函数的Taylor展式、解析函数的Laurent展式、留数理论、共形映射以及解析延拓等.如上所言,解析函数是该课程研究的中心对象,而解析又是该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实际上,在课程教学中,解析概念还起着关键的纽带作用.
除去复数与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外,课程其他部分的内容均围绕解析函数而展开.在讨论复积分时,由函数解析得到著名的柯西积分定理和柯西积分公式等结论;在复级数的讨论中,得到幂级数的解析性和解析函数的级数性质;随后对环状区域内函数的解析与级数展开讨论了条件与性质;在讨论留数理论时,虽然是针对奇点(不解析点),但还是利用去心邻域内函数的解析性;共形映射则从几何的角度讨论解析的性质与应用.所以,课程的各部分内容都是由解析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四、教学中的问题
1.背景知识教学的缺乏
目前,大学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概念背景知识教学的缺乏.通常直接给出概念以及公理、引理,接下来,大部分时间在做推理论证.这种教学和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感到课程枯燥乏味,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复变函数论课程的教学中当然也存在类似问题.
关于解析函数的概念,大多数教材都未给出相应的背景知识,教师教学时也不太重视这个问题.通常是给出定义后,仅将定义本身解释一遍,而如此定义的原因、过程等等却未给出相应的必要说明.如忽视了解析概念的研究的起源、解析函数研究的发展变化以及概念形成的背景等等.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突兀和茫然,对概念没有深刻的体会和把握,只能低效机械地学习.
2.概念本质的强化不够
在通常的课程教学中,对解析概念的本质强化不够.实际上,在学完了解析的概念(定义)后,学生对解析几乎不可能有任何深层的体会.而在稍后几部分重要内容即复函数的积分理论、解析函数的Taylor展式、解析函数的Laurent展式、留数理论、共形映射以及解析延拓等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又会更加注重于数学逻辑的推导和技巧的锻炼,往往忽视了在这些内容的教学和学习中去深化对“解析”的认识.
这样一来,削弱了学生对解析概念的认识和体会,一定程度上使其降低了对各部分内容关联度的认识,不能从更高的视野下来系统把握整个课程的内容.
五、教学的特点及建议
1.教学特点分析
由上述对解析概念的剖析探究以及复变函数论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数学教育的内在规律,对于解析概念的教学,总结如下几个特点:
(1)背景知识的教学,如研究的起源、发展、形成等对于解析概念的教学是必要的.恰当的背景知识的引入会使学生更为自然和轻松地接受概念,并且对知识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历史的把握.
(2)解析概念对应的实际意义,如映射的保形性、场的无源无旋性等内容的教学对加深学生在概念理解和接受上有很大的作用.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将概念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
(3)解析概念在整个复变函数论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具有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并适时强化这一纽带作用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全面把握.
(4)解析及其性质与实函数的对比在教学上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解析概念的理解.函数的解析特性导致复函数在性质上与一元实函数有本质差异,在教学意比较这种差异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解析的含义.
(5)解析的多种不同等价形式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并领会多种不同的等价形式不仅有助于理解概念,还有助于对整体内容的把握.
2.相应的教学建议
基于现行大学复变函数论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上述解析函数概念的特征,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典型问题以及解析概念教学的特点分析,对复变函数论课程中解析函数概念的教学给出如下建议:
(1)选取恰当的教材以及教学参考书,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关于解析概念背景知识的教学.同时注重对解析给予恰当的实际解释.一句话,就是要使解析这个概念在教学中不要太抽象.
(2)充分发挥解析概念在复变函数论课程中的纽带作用.通过总结、展示各种不同形式的解析等价条件,强化学生对解析概念的理解.同时加强学生对整体内容的全面把握.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解析函数与一元实函数在性质上的比较.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二者的性质差异性,深化学生对解析内涵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美)M. Kline.古今数学思想(第三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德)C. Caratheodory.复变函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3]钟玉泉.复变函数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方企勤.复变函数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余家荣.复变函数(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年龄小,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所以在对数学科目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对其进行引导。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培养学生兴趣,做好教学工作。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因为学生年龄小,遇到困难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慢慢就会做了“鸵鸟”,久而久之对数学就没有了兴趣,尤其是数学概念方面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好教师引导这一主体地位。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之中,所研究的数学教学一般涵盖了数学的概念、概念的运用以及概念的理解关于小学生数学概念方面的教学一定要有合理的策略,概念都是经过实践之间检验得来的,最后变成了公理以及公理下的相关定理,教会小学生学习概念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对概念的综合使用有一个相对具体的了解,数学概念对于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尤为重要,因为概念涵盖的是数学精华中的“结晶体”,教会学生们学好数学就要教会他们怎样记住并且掌握和理解这个概念所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理清学生思维的作用。
数学本身的发展和所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数学的历史还是数学所涉及的领域,教师都要在学生小学的时候就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为以后的学习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对于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教师要懂得和历史相结合,小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这方面的数学概念,可以将数学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增进学生们的数学理解,数学思维建立,这对于以后敏捷思维的拓展以及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基础作用,因为数学概念也是讲求条件的,数学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足够充分才可以运用这样的概念。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
1.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对于数学课中的概念教学,不应简单地把学生获得正确的概念做为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而要看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学生能否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是否灵活。我在教完“元、角、分”这部分知识后,要求学生尝试着去买东西。比如,让学生买3个气球要花l元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呢?或l张“壹元”,或5张“贰角”,或l0张“壹角”,或l00个“壹分”,或50个“贰分”,或20个“伍分”。
2.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教与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是指探寻概念的本质而不受非本质的现象的影响。我们把这种思维品质称之为思维的深刻性。
比如对于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教师不能总是停留于学生对标准图形的认识,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图形的多种方位上加以认识,着力进行变式练习。当学完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保证概念教学的思维深刻性。
三、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笔者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让感官参与到概念的学习终曲
在教学《认识钟表》时,鉴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感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建立时间观念,安排了以下一些教学环节。一.动耳听故事,调动情感引入。讲了一个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弟弟由于不会看时间,结果错过了最爱看的动画片。二.动眼看钟面,听介绍,初步了解钟面,形成“时、分”概念。动画是孩子们的最爱,让钟表爷爷来介绍钟面、时针、分针,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孩子们的心立刻专注在课堂上。三.动嘴说时间。四.动手拨时间。五.动脑画时间。
3.对不同的概念进行拓展
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学生对于较大的单位比如说“千米”“吨”等,由于其经验的限制往往没有认识。只是教师这样说了,学生也便这样记了,对学生而言这种概念也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字符而已。那么“千米”在学生们的印象中便是“1千米=1000米”是一个不能用手丈量的长度;“吨”在学生们的印象中便是“1吨=1000千克”是一个拿不动的质量。
4.综合运用概念,巩固概念
在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之后,进一步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概念练习题,
让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思考、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这也是培养检查学生判断能力的一种良好的练习形式。这种题目灵活,灵巧,能考察多方面的数学知识,是近些年来巩固数学概念一种很好的练习内容。
要做好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工作就要注意教学形式,把概念教学融入生活,运用就知识引出新知识,在知识教授完毕后,要注意对概念知识的巩固,综合运用,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好更深入的学习概念。
参考文献:
[1]赵萍.数学概念教学别搞错了方向[J].湖南教育(下).2010(02)
[2]任云云.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J].小学教学参考.2010(02)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概念性教学的基础,形成概念认知体系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性教学的第一步,就如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重要性一样,数学概念的引入对于整个数学知识框架的学习而言至关重要。在进行初中数学概念性教学之前,必须先明确数学概念的两种基本形式:直观性概念和抽象性概念。
(一)实物法——直观性数学概念引入的常用策略
直观性概念的特点在于:直观明了、通俗易懂,然而此种概念的引入需要注意的是概念的混淆,因而采用实物法进行概念引入有助于帮助学生辨别相似概念、区别概念本质。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概念性教学时,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引入的关键在于这两者概念的区别,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三角形的模型进行概念引入,比如七巧板拼出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90°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引入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两组概念具有交叉集,有一种三角形兼具两种三角形的特质,那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直观性概念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概念的共性和个性,既保证学生能够清楚区分相似概念,又能帮助学生依托相似概念扩展数学概念体系。
(二)媒介法——抽象性数学概念引入的常用策略
抽象性概念的特点在于:文字和数学符号、公式有机结合,导致概念理解难度高,此种概念的引入需要注意的是化解概念的抽象性,而媒介法就是糅合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具象地呈现概念的分化和递进的过程,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抽象性概念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进行一次函数的概念性教学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应用实例为依托,比如出现在教材中的例题: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之内,所挂物件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就增加0.5厘米,弹簧长度y与所挂物件的质量x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就是一次函数关系,利用flash动画手段可以将y与x的方程曲线具象呈现,再对照曲线图深入讲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将有利于帮助学生领悟和消化这一抽象性概念。
二、数学概念的延伸——概念性教学的拓展,扩展概念认识体系
数学概念的延伸,就是学生进行概念深层涵义的挖掘和探索,对数学概念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概念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原理和数学思想的学习夯实基础。从本质而言,数学概念的延伸其实包含概念的强化、拓展和迁移,同时向学生传递一种数学思想:数学概念并不局限,概念的定义和解释取决于观察问题的角度、方位和层面,学生在概念认识和分析中要学会灵活运用、全面深入思考。
例如,在进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性教学时,在学生理解并掌握垂直平分线概念的基本含义(一条线段与一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且一条线段被另一条直线分成相等的两段)的基础上,就可以对这个数学概念加以延伸、拓展和强化,比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意味着一条线段与一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均为90°,再将这个概念放到图形中去理解,比方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垂直平分底边,这是普通三角形不具备的性质之一,通过这样的概念性教学的拓展,学生有机会换一种方位去进行概念理解,从而认识这个概念应用的不同形式和情况,深化学生的数学概念认知,扩展概念认识体系。
三、数学概念的应用——概念性教学的巩固,夯实概念认识体系
要学生真正实现对数学概念的掌握,除了概念认识、拓展、延伸之外,更需要在实际问题中去应用概念,这是检验和巩固概念的必然要求。而数学概念的应用最直接的方法便是通过对数学题目进行不同方法的解题,从而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和中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比较和分析出最简便的求解方法。因此,只有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在数学题中运用相关概念,才能快速地完成数学题目的解答。而在实际问题中检验和巩固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是概念性教学的最高境界,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