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范文

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

第1篇: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建设;探讨

在中等职业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等同类课程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际联系要求紧密,专业实训内容多,实训环节变化大,各校已基本对电工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训教学实行一体化整合,把原来的《电工技术基础》与《电工技能与实训》教材实行整合。一体化教学对场地、设备要求高,工位充足,学生就业上岗技能要求实训模拟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近,但目前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实训室建设设计往往无法达不到这类实训课的需要。因此,探索在现有的基础环境上改善实训室建设,使其适用面宽、仿真度高,功能灵活多变的电工基础类实训室,对提高《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质量、提高电工专业实训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义。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采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版本与实训室的现状

目前《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采用整合度比较高的教材主要分两类:高等教育出版社版与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两个版本。其中高教版的是以传统的《电工技术基础》教材加以改进,主要在课题引入、实物举例、后以任务实训加以验证,其版本有些类似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它的优点在于采用实物图例连接举例,实验与实训设计有很重的高中物理实验室味道,目前基本配备主流是天煌教仪THETDG-1型电工技术实训装置的配备。中职学生学习起来对理论的理解发费时间较多,而技能实训效果一般,许多中职学生不能在实训中产生强烈的兴趣,更找不到实训现象与对应理论的联系,是一种比较适合教师教学而不太适合学生学的配备选择。

另一类是以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为代表,它是一本的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习电工基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材,突出“做中学”的核心特点,它是按照实际操作的工作步骤、安全和技术要求,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产生专业“做中学”的学习兴趣,继而指引学生明确要求、学习工作任务,实施任务计划,检查“工程”进度与“安装工程”质量与修改任务方案、总结与评价的任务完成情况等各个环节,学生学习与技能训练的效果实践当中较为理想,实训室配备一般是采用通用型电工电子实验装置即可。采用这个版本教材与实训配备,比较适合学生学习,但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必须有很强的实操能力与指导能力,并在实训教学过程逐渐把相关理论基础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操作与理论系统整合。当前,大多数职校都在探索这种模式,并且在技能竞赛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

这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都存在着以下共同的问题:

(1)各校电工类实训室建设大都只根据课程实验或实训需要,以成套实训设备装备实训室,比较有代表行的型号有DGX-1型 电工技术试验装置 、TH-DD电工电子实验装置等。这些实训任务,主要还是进行验证性教学,没有能实现实训环境与实际安装场景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在电工基础的基本电路实验,学生对原理图与实物之间的联结理解欠缺,而在主要电气安装部分如:日关灯的安装、单户住宅的用电系统的布线、三相配电线路以及电力拖动部分,没有能强化学生作为电工职业的必要技能标准,从而缺乏电气安装工程实际操作技能。

(2)在电动机实验部分,缺乏电动机、发动机相应的结构模型,没有配套的可供拆装电动机及相应工具,而在实践当中,电动机的拆装很有市场,实验室在方面缺乏配备无疑是我们忽视了市场的需求。

(3)在基本的电工布线配套设备方面,成套设备一般都没有配备冲击钻、电钻、角磨机、石材切割机等室内电工安装常用工具,使得学生的基本技能仅仅停留在实训室的操作台上。

二、通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室建设改善思考

实训的目的一般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训,掌握电工技能鉴定所需的技能,获得从业资格证。二是学会本行业中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独立完成相关工作。如果从学生学习技能应与实际工作技能接轨的角度思考的话,实训室配套设备的改革与实训室结构设计的改善可以采取以下思路:

1.电工基础实训室分解为以下几个功能室

基础电工实训室、布线实训室、电动机维修实训室(含变压器)、电力拖动实训室。

各功能室功能简介:

基础电工实训室:主要是验证电工基础中基本电路有关的实验,主要包括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节点、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仪表(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钳表、示波器、兆欧表等),本实训室可以与通用型的电子电工实训室通用。

布线实训室:以空的房间为主,将一整间大的实训室分割为四至六间小隔间,如同小浴室、厨房,主要功能是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墙上实训布线,装排插、灯的开关,有机会学习使用冲击钻、电钻、角磨机、石材切割机等室内电工安装常用工具,的提高学生实用电工技能。

电动机维修实训室(含变压器):主要以电动机、发电机的拆装、变压器的拆装训练为主,掌握完整的拆装工艺。

电力拖动实训室:以电力拖动为主要实训内容,掌握电动机基本的正反转控制、时间继电器控制Y-降压起动控制、掌握交流接触器等控制器件的连接方法,以及常见开关类器件的拆装,学习配电箱安装等。

2.电工基础实训室配套的元器件应作以下调整

(1)基础电工实训室:增加实物电源如电池盒、蓄电池;增加普通物理实验用的开关、灯珠等电路配件,实践教学当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入门电路的直观认知程度,提高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以及常规电流、电压的测量的掌握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布线实训室:以实际室内装修用的线材、开关、漏电保护器、插座、管线以及相关安装用到的配套工具作为配套器材。

(3)电动机维修实训室(含变压器):以实际的一般三相电动机维修、变压器维修工作需要配备全套器材。

(4)电力拖动实训室:以目前的基本通用配置增加配电箱的实际安装,并要求接电验证。

(5)建议在电工基础实训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在每一实训台配备电脑,装备[虚拟电子实验室].NI.Multisim.汉化版,让学生可以模拟与实操结合,这样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原理图与实物之间的联结。

电工基础与技能实训室建设的实践应用中我们体会到,只有让学生能充分接触实物实验、实训,才能达到通过实验、实训帮助学生理解电工理论知识,掌握电工操作的基本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操的成功体验过程中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部分实训室的管理宜由统一的上课管理结合对学生开放的课余管理结合,使学生能在其感兴趣的时候及时动手体验。电工基础技能实训室的建设,必须打破一间实训室就能满足所有技能实训的设计思路,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达到充分满足学生实训需求为目的,当然要结合各校的实际,做出最为实用的方案,才能使《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真正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潮.高职电工类综合实训室建设探索

[2]《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2篇: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范文

一、思想方面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以来,时刻感受到教师这份事业的光荣,也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从执教的第一天起,就要求自己的举止行为要更加规范,因为从今以后我将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一批人。工作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工作中我敢挑重担,乐于接受学校安排的常规和临时任务,并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严格遵守学校的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讲究效率,努力做到“爱校、爱岗、爱生”。

二、教学方面

我从2014年10月开始从事《电子技术》、《PLC技术应用》《变频器应用》、《维修电工中级考证》等多门专业科的教学工作。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站在这讲台的时候,紧张到手心都出汗,生怕自己讲错,时刻担心着会出错。而现在早已不会再有这中情况了,课堂的掌控能力,完全握在自己的手里。在此,也非常感谢领导对我的栽培。

在三年里,我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申报公开课,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并服从领导安排,积极编写课程标准、课程方案和专业设置等。并带过两届的维修电工中级考证的,通过率分别为70%、86%,通过率还有待提高,我定会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争取更好的成绩。每一次的在公开课中,我的运用了蓝墨云、QQ等多种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可。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是克服困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借鉴资料少、没有相关教学资源的时候,通过自学和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手段,圆满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在此也非常感谢我们校区的老老师们,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给我提建议,使我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教学流程更加明了。在此过程中,我感动于老教师们的无私,感动于老师们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让我增强了进步的动力。

三、其他工作

1、实训室建设

刚到校区的时候,我们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可以说是为零,一切从零开始,这句话形容南沙校区,一点也没错。为了给我们学生一个良好的实训条件,我们从零开始,由于学校对校区的投入经费有限,我们只能购买一些电气器件来自己设置实训板,在设置实训板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重点是经验的不足,没有经验的老师带,只能自己找资料摸索,不断地完善设计。在制作板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乐于其中,在实训室没有电的时候,我只能带领学生装电,在实训室没有风扇的时候,我只能带领学生安装风扇,也非常感谢领导的大力支持,最终完成了,四个实训室的建设:分别是:电力拖动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PLC实训室、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室。

2、组织技能比赛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次组织了校区内的技能比赛,包括:电气装置、电子技术焊接、PLC程序设计。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可以检测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发现学生的水平差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可以努力地去查找资料,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3、校区的电工维修工作

由于我们南沙校区没有电工岗位,所以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动手。在任教师的岗位中,有时候也需要对学校的一些线路进行维修工作。例如:(1)2016年10月,为了让学生晚上练舞,对二楼舞蹈室、乒乓球室的照明线路进行了维修,并安装了插座;(2)2017年3月,由于南沙自来水公司调整水压,导致整个男生宿舍的处于停水状态,情况危急,学生抱怨比较多,这时候,为了尽快地解决这问题,在校领导的安排下,王老师和我去五金店购买了水泵,并连夜安装了水泵,通电,解决了学生的用水问题;(3)由于汽修实训室铁门漏电,所以对实训室的电路进行了改造等。

4、舞蹈协会的建设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在2014年11月创建了南沙校区交谊舞协会,在协会创办的期间,我主要负责舞蹈的教学与协会的管理工作。协会创办以来,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节目也在每一次的文艺晚会中演出,过程是辛苦的,每一滴汗水都会在舞台上绽放。

5、校区搬迁

    2017年7月-2017年9月,服从领导的安排,对南沙校区进行搬迁,在搬迁期间的工作有:(1)打包、搬抬实训设备;(2)校园卫生垃圾清理;(3)课室卫生清洁、冲洗;(4)学生宿舍清洗等。最后,在大家一起共同的努力下,顺利开学!

6、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针对学生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实施制度量化制度的管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清洁卫生等良好的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班集体。发现个别学生的问题时,能够主动与家长联系,并力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子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共同培育好青少年一代。

7、获奖情况

    2016年度优秀合同教师。   

四、继续教育

为了更快的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我积极地地参加技能培训和下厂实习。在2015年7月的暑假里,我参加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举办的为期30天的“教师技能培训”,培训学习的内容:1、PLC技术应用;2、触摸屏及其应用;3、PLC通讯技术;4、变频器应用;5、自动控制系统及电动机调速系统。在学习中我认真听好每一节课,认真开展培训基地开展的实习、实训,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培训期间,考取了维修电工技师证,为今后成为“双师型”教师打下基础。2017年7月16日-7月23日,我参加了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17年广东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师资培训,在培训期间学习了:ABB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RobotSutio的应用、工业机器的实训室建设等。在学习之余,我和其他市的教师交流、探讨技工教育方法经验,让我有很大收获。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在专业技能上有了很大提高,也了解到了现在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和同班学员的交流,使我对其他地方的职业教育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些必将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五、努力方向

第3篇: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范文

1.完善实训条件

电子电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经过这几年建设,基地设施条件、实训教学与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基地目前由12个实训室、1个通用电气GE自动化系统集成实训中心、1个SMT生产线实训车间构成,使用面积增加到3000m2,设备总价值近4000万。其中电工实训、数电、模电实训室、PLC实训室、电子工艺实训室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的,电工实训添置了各类低压电器、仪表、开关、救护模型等设备。PLC变频实训室新增加了欧姆龙、西门子等系列PLC综合实训装置;恒压供水实训装置、变频器、计算机等。新建了电力拖动及供配电实训室、液压传感实训室、现代控制技术实训室、通用电气GE智能平台自动化实训中心、SMT实训车间,新购置了各种磨床、铣床、镗床、钻床车床电气技能培训考核实训装置;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实训装置;FESTO过程控制系统、MPS控制系统、FMS自动化技术培训系统、亚龙YL335B生产线、SMT生产线、标准的北美PAC培训系统一批。不仅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子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基本技能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和综合技能教学要求,而且能满足师生进行科研、创新等活动的需要,还可为社会开展维修电工、电子调试工及电子装配工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及高级技师的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

2.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影响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作为我们高职学院来讲,有一支整体结构合理、职业素质高、敬业精神好的实训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提升师资队伍学历结构的同时,更注重教师实际动手能力的提升,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同时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含离退休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使师资水平满足教学要求,逐步形成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实训模式,保证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2011年我校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简称GE公司)旗下GE智能平台签订了的大学计划合作协议,GE公司对我校教师进行PAC、IFIX等自动化软件系统培训、提高我校教师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同年派出5名专业教师到富士康科技集团、南宁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锻炼,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以此提升了教师实践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

3.专业教学改革

(1)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

综合考虑电工电子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已有的教学资源,把电子专业、机电专业教学内容中有关联的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工作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即以行为引导教学法展开教学——以做带学、以做施教。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探求和理解,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技能的主动探究者,而教师也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行为引导教学法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项目教学法,即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式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项目任务、任务分析、工作实施、检查评估、引深课题五个步骤。学生在整个项目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2)以大学生电子竞赛、自动线大赛、机器人大赛为导向,将课程教学与竞赛相结合

机电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各项技能大赛,如各级电子技术设计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嵌入式系统开发、机器人技术应用、自动线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芯片检测与维修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比赛二等奖以上奖项,08年参加全国自动线大赛获全国三等奖,2011年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全国三等奖。参加技能大赛不仅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还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

(3)职业资格鉴定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学生“双证制”培养目标,毕业时学生应持有两证(即毕业证和一种专业相关中级职业资格证)的要求,在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类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了每届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要参加自治区或南宁市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证,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多年来,在专业课程中开设了多门与职业资格考证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组织了多种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其中有“中级家电维修工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中级手机维修工职业资格考证培训、PLC职业资格考证培训”等,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考证培训。我们在培训中按照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来制定训练标准,加强职业能力训练。培训一般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采用专门的培训教材,结合多媒体投影进行教学,培训中采用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法,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故障的一般分析方法。在实训室的建设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我们每年都要购置相关培训设备和材料,使实训室建设达到考证要求,充分保障学生实训的效果。在教学安排和实训条件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类专业在每年职业资格考证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考证通过率超过96%。

(4)运行管理

为加强学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社会培训、资源共享、服务企业的功能,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实训室工作,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学校主管实训室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实训室的建设和归口管理。实训室工作的二级管理,由各二级学院主管(副)院长负责组织实施,电工电子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归属我校的机电工程学院,为促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建设,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了生产实训部,生产实训部主要任务是:研究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动态;研究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和长远建设规划;引进、使用和管理实训基地专项资金;保证实训基地正常运和健康发展。生产实训部的任务是:负责实训基地的正常教学、社会培训、资源共享、服务企业等日常管理,实训基地的设备与场地维护,制定和完善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制度,具体组织实施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等。在电工电子基地开展实训教学,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尤为重要。为确保安全文明生产,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教育模式,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把安全生产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用具体的实例,结合岗位的操作规范,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全过程的安全生产教育。另一方面,定期检查安全防护措施的完整性和完好率,注意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二、结束语

第4篇: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范文

根据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提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的四步“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探讨“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工程能力进阶”课程体系构建,“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制定,“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以期为高职同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工程能力进阶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设计和开展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对隶属于高职高专工程类范畴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其实践技能尤为重要,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尊重学习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工程类专业较多采用了“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和实践,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仍有许多高职院校把实践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影响了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第二,由于教学水平和实践条件差异化,部分院校往往弱化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的教学,甚至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与顶岗实习培养阶段混为一谈,并将其移交实习企业代为实施,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第三,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适用于各种职业教育类型,无法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自的特点。针对上述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对“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出包含“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四步的“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这是从工程类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做出的改变,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将以行业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做到校企双方直接接轨,其中,调试验证能力阶段强调专业技术点的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工程能力阶段强调实际工程训练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角色分配。因此,四步“工程能力进阶”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分类组织和实施,有利于实践与知识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要求。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

(一)“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

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既应有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或部门的专家与教育部门研究人员参与,也要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的参加,前者提供与专业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职业素质结构与职业技能的要求,后者既是制定目标的参与者,又是目标的实施者。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因此,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首先也应以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领域职业岗位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本岗位职业活动的能力要求,分析和归类能力构成,同时兼顾职业能力进阶培养、技术能力培养及职业素质培养,形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体系。通过分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技能体系要求,按照能力培养进程规律将技能体系序化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基础能力包括电工工具和仪表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建筑电气工程图的识读及绘制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包括建筑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电气消防系统调试、建筑弱电系统调试;工程能力包括智能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电气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筑电气工程造价与招投标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包括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序化结果,构建符合“工程能力进阶”要求并进行能力训练的专业课程体系。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调试验证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电气消防技术和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建筑电气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和建筑电气工程设计;顶岗能力主要通过顶岗实习进行培养。同时,在“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中相应序化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和顶岗能力训练项目。

(三)“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顶岗能力训练项目规划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基础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气基本技能实训室;调试验证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室、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室、电气消防实训室、建筑弱电系统实训室;工程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建筑电气施工实训室、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实训室、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实训室。职业顶岗能力主要通过具有生产实践性、顶岗实习性、技术服务性的校外实训基地得以培养。

(四)“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的制定

在“工程能力进阶”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相应阶段的能力训练要求制订实践教学文件。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训项目单、实训项目报告和实训项目卡。实训项目单是指学生完成某一实训项目的任务单,内容包括实训目的、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及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学生据此可进行单独的学习和训练。实训项目报告是学生实训项目完成后需交出的规范化报告,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能力测评(如分析、思考)的基本依据,并最终给出学生完成该项目实训的考核成绩(评价)。实训项目卡主要用于教学管理、实训室教学安排和指导教师实训指南,内容包括实训对象、地点、条件(场地、仪器设备)、耗材、经费、指导教师数及指导要求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五)“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建设一支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才能很好地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方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形成互助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向校内教师传授实践经验,从而建设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六)“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

“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组织,教师角色从“教师”变为“导师”,从“授”转变成“导”,即进行引导、指导和教导。首先,学生按照任务要求,以小组、分工合作等形式进行工作任务的解读;然后,查找技术规范和图纸资料,制定工作方案;最后,领取工具和器材并完成训练任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实训设备、专业规范等各种教学资源完成项目任务,掌握任务中的基本知识,训练相应职业技能;最终的学习成果包括各项技术图纸、各项施工技术方案文本、施工组织和管理文本、质量目标、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措施、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本及工程的施工现场和调试成果。学生在“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学习环境中,个性定制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方向,选择性地定位自己在任务中的角色,如团队的组织者、设计师、造价员、施工技术员、施工监理、甲方验收代表等,实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训练。此外,实践教学组织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实践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保证专业适应性的基础上,兼顾学生未来岗位转换和终身教育的需要。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也必须是动态发展的,跟随社会对岗位技能的需求,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及实训项目,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王玲 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

第5篇: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发挥;校内;实训实习;资源;探索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规模发展的同时,质量也得到大幅提升,毕业生深受用工企业的青睐,主要源于:高职教育强调以职业能力和专业岗位技术来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工学结合的模式,实现了毕业生与企业需求“零对接”。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培养体系的要求,必须达到理论、实践性教学学时比例1:1,全国高职院校均围绕该要求制定教学设施方案,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主要环节包括: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制定的校内实训模块和体现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外实训基地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其中,大多数工科专业从第二学期逐步开始校内实训,产生了班级多、每个班人数多与专业实训室少、指导教师少和保证实训质量三者之间的矛盾。笔者一直负责我院实践性教学管理,经过分析研究,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索,采取了有效、有序的实训教学尝试,最大化地利用了有限的实训实习条件。

一、设置专职部门,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

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之初,从国家教育部到各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学生培养目标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是借鉴欧美模式或国内技校模式,还是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高职教育道路呢?应该说大多数院校选择了后者,按照教育部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毕业生就业走向、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师资配置及校企合作等,在较短时间里,就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新路子,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出一大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虽然如此,仍有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之处,其中就校内实训实习资源的统一管理还是院系分散管理问题,就值得商酌。笔者对二者的利弊进行如下分析。

1.院系管理的弊端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院系管理模式也逐步在一些学校开始实施,其目的是更好发挥院系的功能,实行目标管理和精细管理,对学校的科学管理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如将实训实习资源分散到院系管理,就产生了很多弊端。首先,不利于资源共享,由于按专业将实训实习资源分散管理后,其设备、实施及师资就归属相关院系,考虑到维护、保养、消耗材料的成本核算及师资费用,从院系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即便闲置,也要拒绝其他院系使用,人为造成资源浪费。其次,由于院系师资不足,安排不出专职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实训室或一人管理多个实训室,势必造成谁用谁管,谁都不管的现象,使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损坏严重,最终影响实训教学的正常开展。再者,因资源不能共享,为保证本院系学生的实训教学,各院系重复购置相同设备的,造成资金极大浪费。我校曾经尝试过实训实习资源院系管理,其结果如上所述,后果严重时,有的实训室设备损坏过半,整个实训室将处于瘫痪状态,严重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的正常开展。

2.统一管理科学、合理,可更好发挥实训实习资源的功能

很多高职院校成立了实训中心,主要功能:负责全校的校内、校外实训教学管理,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规划各专业实训室的发展,培养实训指导教师,统一制定实训大纲及指导书,建立实训考核机制等工作。实训中心是一个独立部门,面向全校各专业服务,可从全方位对实训资源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其最大功能有着积极作用,保证实训教学工作有效、有序地开展。

二、制定行之有效的校内实训计划

我国高职院校是本世纪初,大都是在原中专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长期在10年左右,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师资不足、高职教育经验缺乏等现象,近年来,在国家和企业支持下,发展较为迅猛,校园建设硬件设施得到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实训设施和实训指导师资方面的欠缺,却日益凸显。如何在高职教育成长期,克服困难,处理好实训条件不足和实训要求高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必须首先从实训计划着手,解决根源问题,矛盾也就破解了。

1.合理编排计划顺序

高职院校一般将校内外实训计划统一归纳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中,在上一学期结束前必须将新学期计划制定完毕,并发送到各部门,以便新学期各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中实训计划制定顺序:专业教研室――系办公室――教务处――实训中心,按这样编制的计划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系在制定实训计划时,只考虑本专业,没有顾及其它系,造成几个不同系的班级,同一时间,在同一实训室,进行同一项目实训的状况;二是实训指导教师安排不合理,出现一个教师同时指导几个不同实训项目;三是某些专业实训项目过多地集中在一个学期进行。这样就出现一段时间实训室空闲,一段时间班级又多的无法容纳的现象,造成了部分实训资源利用不合理,实训教学开展严重受到影响。解决此矛盾的最佳方法,改变实训计划制定顺序:专业教研室――系办公室――实训中心――教务处,由实训中心负责汇总各系实训计划,实训的学期、时段、师资进行合理调整,使实训教学有条、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实训资源的共享、合理和科学利用。

2.合理调整实训时段

以我院机电工程系的电工测量实训项目为例,由于在同时段进行电工测量实训的专业太多,如机电一体化、矿山机电、发电厂、自动化等,需近数十个电工测量实训室和上千个工位方能满足要求,学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投入巨额资金来建设这么多重复实训室。笔者与教研室、系、教务处共同研究后,采取同一项目分段实训方案,即各专业在课程过半时,按时间顺序分批进行实训,期末课程即将结束前,再分批进行第二阶段实训,保证了各专业有序、有效地完成了实训教学,不仅解决了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而且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反复过程中,对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实训项目模块化

1.合理利用实训资源

课间实验项目是指教师在理论授课期间,为了验证某一理论知识进行的实验,其方法大多是利用1、2个课时由教师操作,学生观摩,对学生的作用主要是加深理解。由于课间实验项目是理论授课教师在每学期初,根据自身需要填写实验计划,不在学期教学设施计划中出现,不可避免与计划的实训项目发生冲突。解决办法,理论授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从实训室借出设备在课堂完成,效果更佳。这样就缓解了实训室的使用压力,保证实训资源更合理、科学利用。

2.实行实训项目模块化

实训项目模块化的定义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制定详细分阶段完成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突出基础实训、专业实训、能力提高实训项目和要求,包括:完成时间、指导书、实训项目、考核内容及相关设备、工具等,强调学生应知、应会内容。实训项目模块化最大的优点,将项目标准化、具体化,对设施设备、工具及消耗材料配置统一化,同时使实训大纲及指导书规范化,使实训室的功能有较强的针对性,使用上充分发挥作用。实训项目模块化的标准化和统一化特点,特别有利于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和成长,理论授课教师只需跟带几次实训后,就能独立完成实训教学的指导,可大大减轻实训指导教师不足的压力,也可促进“双师型”的成长。

四、分项目交叉实训,有效利用资源

针对班级人数多,相关实训室专业设备、工具和指导教师不足的现象,可采取多个实训项目合并,交叉进行的方式。具体的办法是,把该专业本学期要完成的不同实训项目合并,将学生分别安排到实训室,同时进行不同项目的实训,定期调换。实践证明,采取交叉实训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操作、安全管理和实训考核结果,都取得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

高职教育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生产岗位的需求,在学校教育中实训实习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设备、技术更新周期大幅缩短,学校教育必须超前或同步于科技发展,保证学生在校就能掌握最新科技,毕业后方能实现与企业需求“零对接”。但资金受限,目前任何高职院校都不可能在实训室建设方面与科技发展全面保持同步,只能在少数领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其实,只要实训室建设保持先进性、实用性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好现有实训实习资源,实训项目设置按基础实训、专业实训、能力提高实训有序开展,完全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真正实现毕业生与企业需求“零对接”。

参考文献

[1]雷世平.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1).

第6篇: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范文

我国的产业目前正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人力成本不断攀什,传统的制造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只有由“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电子技术行业作为高新技术行业,新的理论、新的器件、新的工艺不断出现,并迅速渗透到工业、农业、国防和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将持续旺盛,对相关工作人员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旧有知识的应用,还包括对新资讯的获取和消化以及对原有知识的创造应用等方面。企业对相关从业人员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必须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岗位工作,都需要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是,一些人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普通高等学校或者研究性大学的事情,与高职教育无关。正是这种认识导致了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偏离。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的是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电子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往往过分注重课堂上的理论阐述,课后的实训环节也过于依赖实训设备和相关的教学手册,忽视学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训练,因此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互合,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的不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重专业教育而轻人文教育、重单科设置而轻课程整合等问题,教学时间与资源存在内耗的现象。在电子类专业教学方面片面注重单科教学,忽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更不用说创造性地应用。在教学模式上,存在重课内而轻课外,重校内而轻校外、重灌输而轻探究、重继承而轻创造等现象。受学校的一些设施和师资条件的限制,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授课方式还是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模式,应试教育的倾向比较突出。在课程建设上,存在重学校自身建设而轻行业企业参与、重形式而轻内容、重当前设计而轻持续改进等现象。因此,学校的一些实训设备利用率不高,有的只是充当招生砝码和宣传素材。在考核评价上,存在重学校评价而轻社会企业评价、重单一测试而轻综合测评、重结果而轻过程等现象。现行的普通高职教育已经大众化,学生往往成为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学校只是要求学生毕业时都达到某些标准,却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选择和个性表达。以上种种都不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甚至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环境和条件的不足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尤其是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明显不足。学生在学校无法得到保质保量的实践训练,毕业后进入工厂,往往还得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上手。“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滞后于教学需要。学校教师进编制受职称和学历等制约,常常导致需要的企业人才无法引进,教师的进修培训又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学生的创新实践不仅需要资金支持,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电子类创新实践活动,其耗材需要资金比较多,全由学生支付显然不现实。总之,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学生电子技术创新实践活动难以开展,开展起来了也难以取得实效。

(四)创新文化培育不够,创新氛围不浓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条件。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对文化建设认识不足,不能营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随着对毕业生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围绕学生创新知识学习、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素质提高的实践探索方兴未艾。如“订单式培养”、“基于岗位创新的课程开发”、“基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高职教材建设”[1-3]等探索,在教育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许多研究成果在实践应用中,又简单地将知识、技能和素质依照传统科目教育模式加以模块化,不能真正使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步提高。借鉴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结合我校机电工程系各专业的发展情况,我们认为,应当探索构建一种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电子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第一,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组织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及其路径。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明确高职电子相关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电子技术应用创新能力,正确认识高职电子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二,建立高职电子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依托机电工程系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建立机器人创新实验实训室、电工电子类创新实验实训室,开发课程结合紧密、企业关联度高的实验实训项目。首先培养学生基本的动手实践能力,然后通过实验室开放项目、学生创新课题、毕业论文(设计)等形式,鼓励学生课余独立或联合开展各类科研活动,吸引学生积极探索新技术并能够付诸实践。同时,组建由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构成的科研团队,根据企业需要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工学结合”,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企业参与实训室建设,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实训项目和考核方式。争取技术力量雄厚的设备供应企业参与实训室建设,在技术开发、实训室内部设施的布置、实训项目的开发、实训师资的培训等方面同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形成较为密切的互惠互利关系。这样,企业由于了解学校的目标需求,可以开发出更符合学生能力培养需要的设施设备,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可有效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第四,“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加强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以国家级和省级技能竞赛为契机,利用实验实训平台,选拔培养优秀的有潜力的学生。通过参加大赛的准备和实训,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在传授一定的相关技能后,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自主创新。通过组织参加不同级别的大赛,不断总结提高,实现电子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形成探索创新的校园氛围,推动学生开展探索创新活动。第五,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开放实训室的设施设备管理、耗材管理、学生管理,都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学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使教师干得带劲,学生学得满意。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及效果

根据上述思路,我校机电工程系建立了机器人创新实训室、电子创新实训室、EDA技术实训室,并且进行开放式实践教学,让有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组织了专业教师到众友等知名企业学习,并根据学生实际,将实际需求反映给实训设备制造企业。编辑了相关实训教材,在EDA教学中得到应用。在管理制度方面,加大了对实践指导教师的激励,在课酬和耗材资金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学校成立了机器人兴趣小组,大批成绩优异并有相关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以应用电子专业学生为主的团队,在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机器人应用项目三等奖;学生制作的双目式红外避障传感器,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赞誉。装备了该传感器的“国防之星”机器人小巧精致,定位准确,巡行路径规划正确。在代表安徽省参加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我校选手设计制作的机器人,采用多传感器融合定位,创意新颖,获得了机器人应用项目优胜奖。在榜样的带动作用下,很多学生理论课学习积极主动,实践课思维活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7篇: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社区学院;实训基地;建设

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成为社会所需,为此,城郊社区学院必须紧跟市场,以行业和企业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社区学院发展规划目标、所设教学专业和科研开发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在教学环节中,必须建立一个具有专业化特色的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性教学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由此可见,实训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实训基地建设的耗资比较大、设备比较先进,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实训设备、实训场地以及优秀的师资,在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为城郊社区学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加强对实训基地的管理,拓宽实训基地的内涵,对实训基地进行再开发。

建设城郊社区学院实训基地的指导思想

要围绕地方经济奋斗目标,坚持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速培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中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当地政府的统筹规划下,依托现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使社会广泛参与,企业入校;按市场化规律运作,使其真正达到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社会企业及用人部门生产、科研和培训服务,为下岗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服务。具体阐述如下:

1.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城郊社区学院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2.走普及与共享优先结合的道路

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开放式”的教学特色,吸收学院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以增强办学活力。为了达到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实训基地在教学设备的配置上,一要立足于教学,二要立足于本地区的特点,三要坚持“实用为主”的原则。我区社区学院有足够数量的教学设备资源,如计算机房、电子电工实验实训室。会计电算化机房、物流实训室,保障学生有足够的实训时间,才有可能达到技能训练的目标要求;有足够数量的教学设备资源,才能有余力发挥对外辐射的功能,可以承接兄弟院校相近专业的学生实训以及其它社会培训,以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共享。

3.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

城郊社区学院的毕业生承受着更大的就业压力。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学院必须与企业保持密切接触,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训实习基地是社区学院教育的必由之路。产学研结合能够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按企业员工的要求进行实战训练,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实际技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而也可以利用所产生的效益来弥补设备维护经费的不足,从而保障实训基地能够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实训基地的充分且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缩短学生向企业员工转变的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我校与LG乐晶显示南京有限公司、真维斯有限公司等联合办学,成为部分专业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和建设原则

1.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1)教育教学实训功能。

实训基地采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以行业和企业为主导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乃至真实的实训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完成学生向企业员工的实际能力转换和蜕变。在数量和人才规格方面满足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

(2)服务地方和社会功能。

通过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培养大批量的技能型人才,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实训基地拥有大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资源,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可向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和咨询服务。企业新的管理方法可在基地进行试验、改进、推广,降低企业决策风险,节约企业成本,也增强了教学的现实性。实训基地也要形成一定生产能力以服务社会企业。

(3)人员培训功能。

实训基地除了对校内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外,还应开展对农村务工人员、城镇待业下岗人员、企业员工以及各级各类职校教师的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培训对象(如在校学生、在职教师以及其他未就业人员等)、培训目的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方案、确定培训时间、内容,组织人员编写规范适用的培训教案教材。培训过程原则上须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变化而对原计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不断提高实训质量,以适应和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4)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功能。

社区学院可利用实训基地的技术、设备和场地,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已有的还可扩展鉴定工种的范围、等级。这样既可以对校内毕业生,还可以对校外社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颁发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就业或再就业,而且有利于提高实训基地的知名度,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如我区社区学院2007年投资建设了“南京新港职业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对校内外进行电工电子、计算机等相关工种的技能等级鉴定与培训和对相关专业的课程培训:如Photoshop CS、 Dreamweaver MX、Flash MX2004 AutoCAD 2005、小家电维修、维修电工、PROTEL、彩色电视机、空调与冰箱、家电维修。现有电子仪器仪表、维修电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考评员31位,拥有电脑445台,机房12个;拥有电子电工实验室、家电实验室、电子考工室、流水线装配室、单片机室、制冷实训室、电子测量室、电子装配室、家电维修室、小家电实训室、维修电工技训室、电子示教室、制冷制热实验室、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PLC实验室16个。

2.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建设区域实训基地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条件、内容、方法、策略等的改变,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符合时代要求,为企业所欢迎的有用人才。学生是实训中心的主体,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任何好的教学条件都会导致教学失败。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2)科学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理念,即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保证实训基地的整体合理化。实训基地内各部门的设置要符合地方和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和发展,要对自身学校的职业教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实训场所的规模要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经费情况而建设。

(3)适用性原则。

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要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因此,实训基地需要营造或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从设备、技术、管理水准以及要求标准化、质量安全等方面尽量接近职业环境,并突出职业素质训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和培养综合素质。比如,先进的设备必须适合课堂教学。因为不可能将大型的流水线和重型设备搬进实训室,必须将这些操作对象和设备进行模块化、模拟化、仿真化处理,使之既具备实物的一切特征,又能放在实训室里作为训练对象,既有助于教师的讲解,又能使学生感受到以往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那种职业氛围,使教师的授课生动形象,学生的实际操练方便有效。这些设备是给学生训练用的,使用频率高,要求设备必须安全、方便、可靠、适用。这就需要开发研制人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实训设备和模块。

4.先进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水平日新月异,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要培养出具备即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学校的实训内容必须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瞄准实际操作人才缺乏的高技术含量和新技术行业的职业岗位,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而先进的操作技术必须在先进的实训设备上进行操练,可见,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把握技术发展的前沿,运用现代技术,集成先进的器件和设备,做到适度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的空间。开发先进的实训设备还可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多层次原则

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平台所需资金较多,在追求实训基地先进性的同时,应考虑同时满足相关专业各层次的需要,避免重复建设。笔者认为,实训平台的定位应能同时满足四个层次的实训要求。第一层次:理论验证及单项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第二层次:旨在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力;第三层次:可满足学生创新活动和毕业设计的要求;第四层次:为教师提供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实验平台。

6.互惠互利原则

区域共享性实训基地采取校企共建模式时,要充分体现互惠互利原则。能否真正体现双方的利益,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是学校与企业能否顺利合作的关键。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生产工艺的日趋先进,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校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出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一大批具有高素质、强能力、技术娴熟、适应快的优秀毕业生充入企业,改变了企业职工的结构,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使企业增强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直接为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效益。因此,必须牢牢坚持把双方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双赢。

加强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

1.严格管理制度,保证实训的有效性

为了实训教学、仪器物资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实训基地应制定出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比如,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为了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规定使用大型、贵重和电动机械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取得相关设备的上岗操作资格;只要有学生在实训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等等。总之,要保证措施得力,执行到位,使实训教学正常有序,并降低设备维护费用,做到长期保持安全零事故。此外,为了加强实训基地中各个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各实训室也应由专人负责管理。

2.提升效益,促进发展

社区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既要注重社会效益,也要讲究经济效益,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当然,实训基地建设要有发展性规划,要把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专业面较窄的实训基地通过组合、共建等形式发展成为规模较大、实力较强、专业面较宽的在区域内影响较好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从而真正实现效益与发展的并重,加快实训基地建设的前进步伐。

拓宽内涵,对实训基地进行再开发

1.整合资源,优化实训基地结构,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对实训基地的管理要树立“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思想,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市场化运作,形式良好的运行机制,优化实训基地结构,确定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目前,城郊社区学院对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集中管理。即把实训基地独立成一个部门,如称作实训中心等。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便于资源的统一调配、管理的规范,并能更好的保证实训效果,缺点是可能会导致实训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或脱节。(2)分散管理。即把实训基地分成若干块,纳入各个系科来进行管理,没有一个单独的部门来管理实训教学。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与理论教学结合更紧密,缺点是资源的使用效率低,重复建设严重。(3)集中分散型。即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来管理实训基地,有独立的实训室和实训教师,但各系也还有自己的一些专业实训,这种模式的优点综合了以上两种模式的优点,缺点是双方的协调性较差。社区学院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管理模式,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加强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确保实训教学的优质高效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

2.利用实训基地的良好条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实训基地拥有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训场地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扎实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城郊社区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和转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实训基地应充分利用多学科、多专业的优秀教师,以及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成为高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要利用实训基地的良好条件,开发设计新产品,联合进行产品攻关,承接有关的应用项目,为社会提供将技术创新教育转化为技术创新实践并检验其效果的广阔舞台。到条件成熟时,实训基地还可成立实训教学设备研发公司,以便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3.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城郊社区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实训教师既要传授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示范、讲解、指导具体的操作过程。这些都要求实训教师不但要参与科研,搞好实训教学工作,还要注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实训教师进行高级技能专业培训,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派相关专业的教师到企业深人学习,聘请兼职教师,来指导学生实训,传授实践知识与自己常 事累月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这样既优化了师资,也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整体水平紧跟行业发展水平。

4.加强实训教学教材建设,协调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和运动技能

第8篇: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实训基地 建设 通信技术 高职教育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突出职业岗位需要,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

1、“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我院信息技术系现配有通信电源实验室、C&C08程控交换机房、EWSD程控交换机房、电工电子等校内实验室,同时与西宁联通、青海通信服务公司、西宁电信等公司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然而,在“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迟缓

由于经费紧张,早已申请的“通信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迟迟不能建设或建设迟缓。

1.2 校内实训基地无法适应行业发展

由于通信产业迅猛发展,我院的校内实训基地已远远跟不上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的更新速度,无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实践操作,更不能适应行业发展。

1.3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难以全面发挥

我院虽建立了几个“通信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从运转结果看,仅仅能保证学生实习有场所,企业中有些必须接触的技术问题和核心技能,学生仍然无法介入,加之实习内容有限,致使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内容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发挥其真实的操作技能。

2、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根据“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现状,我院积极参与了“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对“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

2.1 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结合“通信技术”专业的特点突出技术能力和技术服务。在建设中,通过硬件设备的投入,形成能为学生提供真实任务的工作环境和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同时,利用校内实训场地和设备的资源,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软件建设,提供校内通信网络运行环境,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奠定坚实基础。

2.2 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1)强调“两个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按通信网络运行环境建设,以此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形成“三个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工程建设过程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对接。 (3)注重“四个符合”。基地建设要符合学生技能训练和模拟仿真实训环境的要求;要符合教师“双师”素质提高的要求;要符合行业技术服务的要求;要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

3、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3.1 提高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要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原则,形成指导力量强、工作环境真实、设施设备完善、技术特点明显的实训场所,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完成学生向员工的实际能力转换。

3.2 互补性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本着“优势互补、共建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优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建设,在开展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促进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发展。

3.3 共享性原则

能够在本地区实现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应能够集教学、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逐步建设成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通过基地的辐射作用,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我省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技能型紧缺人才。

4、实训基地建设措施

4.1 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基地建设,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

4.2 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1)构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2)制定实践教学环节(即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实施方案,以及相应考核评估制度的制定。

(3)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方案。

4.3 逐步实施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

(1)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制定“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同时确定具体的实训基地建设负责人,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2)完善制度建设,合理、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和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

(3)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

(4)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长期细致的部署与规划,我院针对“通信技术”专业,拟建成通信线路综合实训室、光网络接入综合实训室、网络技术综合实训室、单片机/EDA实训室和通信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多年来,我院一直致力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等不断进行研究和尝试,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通过多年的建设,我院的就业率和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希望通过此次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能将我院的实训条件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进.广东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布局策略与建设规划研究.高教探索,2003.

第9篇: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范文

论文关键词:实训基地;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电力工程系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在电力类专业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以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学生技能的培养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同时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以符合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总体要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自2008年以来,由河南省电力公司投资,在电力工程系先后建立了变电检修、变电运行、电力营销三大培训基地,共计八个专业岗位培训室,为河南省电力行业的职工技术培训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学校也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紧抓内涵建设,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新的管理、运行模式,服务好学校、行业和社会。

一、实训基地概念的重建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自1994年升为专科院校以来,沿袭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实践环节主要有配套的电工、电机、检测、继电保护实验室等,配合理论教学,开展一定的实验项目,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验证。实践教学主要是配合理论教学的需要,在整个教学中处于辅助地位。

实践教学教师主要是实验员,负责实验室管理、实验设备维护、实验教学准备、实验教学的辅导,辅助授课教师开展试验教学。对实验教师的要求普遍较低,师资培养也不重视,甚至有的人认为实验教师负责管理好实验室就行了。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以及先进高职教育理念的引进与普及,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践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环节。在实践教学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实践设备,使用工具验证了理论知识,进一步学习了实践技能,把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缩短了上岗工作的过渡期,对接了学校学习与工作实践,满足了企业与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实践教学的变化对实践教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履行实训室管理的职责,更要有深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对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从理论、实践操作到考核认证都必须达到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的水平。

因此,在高职教育发展到日益成熟的阶段,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首先必须从观念入手,建立新的实训基地的定位与概念。只有把实训基地当成是职业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实训教师是实践环节质量的主要保证,具备更高的水平和要求,才能构建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企业培训基地与学校实训基地的融合

2008年,河南省电力公司与学校合作,决定在学校投资建设河南省电力公司培训基地。在河南省电力公司培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由电力公司的技术骨干和专家组成的建设小组对培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培训设备、培训教材、管理制度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保证了培训基地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完全能够满足生产一线职工的技能培训要求。

同时作为学校电力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既要做到企业生产性、培训性和教学性兼顾,又要考虑岗位工作环境和教学环境建设并重;既要注重工作过程培训,同时又是学习场所,充分考虑学员、学生学习要求,所有培训教学设备全部来自一线主要厂家设备,又要考虑设备发展更新,具有下一步可扩充性。

在实训基地开展的实训项目上,既要满足现场一线的培训要求、开发适合的培训项目,又要考虑课程建设的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课程教学的要求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

把企业培训基地和学校实训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各自的要求和特点,做到两者相互融合,突出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三、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1.实训教师的重新定位

在包括基础理论、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的课程结构中,以理论体系为主要环节,配合实训、实习和设计等实践环节。实习、实训与理论课程配套。在学习专业理论后,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认识工具设备,训练操作使用技能,学习使用一定的方法规程完成指定任务。

实践教学教师主要是实验员,负责实验室管理、实验设备维护、实验教学准备、实验教学的辅导,辅助授课教师开展试验教学,并不参与理论课程教学。

新的高职教育要求,实训基地不仅是实践教学的场所,许多专业课程、甚至是基础课程都可以在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将成为校内教学的主要场所。原有的实训教师的职能将发生很大变化,除了实训室管理外,将更多地参与课程教学,对教学课程的定位、内容、设计、要求、项目、考核都必须熟悉,与过去的理论教师在职能上已无区别。

另外,随着实训室的增多,实训项目的专业化、职业化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教师将承担管理实训室的职能,以前的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消失。要对现有的实训教师重新定位,建立新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2.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在新的专业建设中,实训教师的队伍建设已等同于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训基地是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主导着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内容。实训基地的设备以及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又影响着课程以及教学建设。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本质属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一部分。

(1)在实训基地建设初期配备专职教师。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建设期了解、熟悉实训设备、开设的实训项目、培养的专业技能,进行实训室管理。

(2)在实训基地建成后,由管理教师向该专业领域教师介绍实训基地情况、培训实训基地的设备使用、功能,使得该专业领域教师能够完全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

(3)每一专业实训基地外聘1~2名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作为该实训基地的外聘教师。

(4)专业实训室的实训教师应转为专职教师。

(5)要求教师参加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班并获取技能合格证书。

(6)新教师必须参加专业实训培训和下厂培训,确保具备满足要求的职业能力。

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仅是职业教育水平的硬件保障,还深刻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首先要从观念上改革创新,重新定位实训基地以及实训教师,围绕新的定位制订保障政策,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改变现有实验人员与专职教师的模式,把专业实训教师转为专职教师,专业实训室由教师兼管。

为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学校应制订自修实践学分的职业实践课程,制订“学生实习学分认定和鉴定”制度,以保证学生自修实践学分落到实处。

建立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培训制度,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技术技能水平,进一步推进“双师”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取得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使得教师的水平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配套、同步,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

改革实践教学形式,能够在实训室上的课程全部安排在实训室进行。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使教师由台上的演讲者变为台下的教授者和指导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利用实训设备,加强教学互动,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力度,提高教学效果。

进一步加强宣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明确教学要求、学习内容和要求,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扭转“课堂上老师急死,课堂下学生无动于衷”的局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