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

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

第1篇: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

(一)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地位

在创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下,企业需要设立一些相关的部门,比如组织活动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等,这些部门各自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财务会计部门的监督。不少的企业也坚持以财务会计管理作为核心的策略,鉴于此,在企业的发展当中,财务会计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管理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充当了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的一个子系统。在之前的时候,内部审计仅仅是审计监督事后,现在也审计监督事中和事前。内部审计不只是审计监督某一部门,还审计监督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另外,内部审计还审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内部监控。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这是现代化企业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

(二)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是互为前提和相互依存的。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部的责任是强化企业的管理,避免企业人员做出违法违纪与危害企业利益的事情,从而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增加企业的效益。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作用是想通的,都是尽力地监督企业,不但要监督企业的分部门,还要监督整个企业。当然,作为两个部门来讲,存在不同是必然的。第一,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能够互相推动。财务会计能够对企业的相关财务资料进行搜集,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资料就包括这些财务资料,并且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在财务会计人员的支持下更准确更快地了解相关的审计证据和审计线索。当前,企业大都实施财务会计电算化,在财务会计的影响下,内部审计也日益现代化。反过来讲,内部审计推动了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为内部审计具备监督的作用,所以财务会计信息变得更加真实和更加准确。内部审计能够查处一些虚假的财务信息,如此则有利于财务会计工作的正常实施。第二,尽管都具备监督的作用,可是监督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是不一样的。财务会计重点是控制有关人员的素质,控制业务处理的程序,以及监督企业的财务情况。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的地位,它不但能够监督生产、销售部门,以及人事、管理部,而且还能够监督财务会计部门。内部监督是再次监督业己被监督的部门,以保障工作的正确。内部监督具有十分普遍的内容,不但监督企业制度的制定,而且还监督企业制度的实施情况,与此同时,还监督所实施的效果。内部审计是客观性的,它仅仅是指正企业管理当中不合理或者是不合法的地方,仅仅是提出一些建议或者是意见,针对一些错误,他们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是非常高的。因此,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是比较高的。

二、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对企业意义的分析

企业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难免会导致一些问题或者是失误,财务会计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问题或者是失误的出现。财务会计能够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企业的经济内容和活动,在出现小问题的时候,能够实施一定的控制。通过发挥财务会计的管理和监督作用,使得企业的办事效率大大地提高,同时也使得企业部门之间的摩擦减少了,从长远来讲,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财务会计对一系列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是结合一定的制度与准则来实施的,财务会计仅仅是解释和提供企业的信息,不从事大量和繁琐的工作。内部审计能够更加深入地监督企业的内部,进而能够有效地避免会计部门一些循私舞弊情况的出现。大都是从企业内部挑选的审计工作人员,并且跟企业内部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为此,他们对企业的分析是比较深刻的,他们也能够深刻地意识到企业的利弊。通过实施内部审计的管理和监督,企业能够准确和迅速地发现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随后企业的相关领导能够实施迅速和准确的策略,以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内部审计还具备评价的作用,它的评价作用能够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得以改进,与此同时,也使得组织的价值增加。在一定的程度上,内部审计能够迅速地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内部审计还能够很好地避免财务会计信息出现错误,内部审计能够通过发挥自身的管理和监督作用,找出企业的违法违纪和其他部门的错误行为,对企业人员的行为进行合理地规范。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直接的影响,以及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

三、结语

第2篇: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

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对我国财政审计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财政审计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课题,尤其在财政监督体系的不断发展壮大下,给财政审计工作带去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该文就财政审计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做出了简要分析。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审计和财政监督,决定了我国财政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取向。随着财政监督体系的逐步确立和基本完善,使我国的财政审计工作产生了巨大变化。

一、对财政监督的理解

对财政监督的理解存在着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从经济运行全过程阐述财政监督的含义,以孙家琪主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概念辞典》提出的财政监督的定义为代表,认为财政监督指的是通过财政收支管理活动对有关经济活动和各项事业进行的检查和督促。另一种观点是从广义的角度对财政监督的含义进行归纳,以顾超滨主编《财政监督概论》提出的财政监督的定义为代表,认为财政监督是指政府的财政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的专门职能机构对国家财政管理对象的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调查处理与建议反映活动。还有一种观点是从财政业务的角度来阐述财政监督的含义,以李武好、韩精诚、刘红艺著的《公共财政框架中的财政监督》提出的财政监督的定义为代表,认为财政监督是专门监督机构尤其是财政部门及其专门监督机构为了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依法对财政性资金运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检查,处理与意见反馈的一种过程,是实现财政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对财政审计的理解

财政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及财政部门组织执行财政预算的活动所进行的审计监督。财政审计,又称财政收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关的组织体系,财政收支审计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根据《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对财政部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国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海关系统关税及进口环节税征管情况、金库办理预算资金收纳和拨付情况、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收支以及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等七个方面进行审计监督。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审计逐步实现了三个重要转变:一是由收支审计并重转向以支出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二是由主要审计中央本级支出转向中央本级与补助地方支出审计并重;三是财政审计范围已由传统的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税收和海关征管审计,扩展到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决算审计、转移支付审计、税收和海关收入审计、政府采购审计、财政绩效审计、社会保障审计等。逐步形成了“大财政审计”的概念。大财政审计是财政审计的扩展,也是财政审计的补充。

三、财政监督中对财政审计的监督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中国对原有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一整套重大改革。会计准则的重要作用不仅得到实践工作者的支持,而且也得到了政府财政部门的认可。与此同时,中国又全面地推进了新税制改革,税收的刚性通过立法途径得到了保证。新税制规定,当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与国家财经规章制度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时。税收征管机关在征税时,应以国家财经规章制度的规定为准。这一规定对于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规范政府与企业的行为。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分配秩序有积极的作用。自实施财会制度和税制改革以来,理论界围绕税收原则的刚性内涵与会计准则的公允内涵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历史发展的趋势和逻辑来看。税收原则体系同会计准则体系是一致的,二者都应体现社会资本和个人资本运行的客观要求。但从某一特定的时期看,税收原则体系与会计原则体系又是有区别的。首先,税收原则由于阶级性要求可能会做出某种强制规定,

但会计准则体系的阶级性要求相对而言并不十分鲜明,审计的准则无疑应是以各项公认的会计准则为基础的,其实我国早已有注册会计师与注册审计师合一之实。其次。财政监督有独立存在的实体一财政资金言,财政实体还应包括国有资本部分;而审计则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财政管理的目的应是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益;而审计则只是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审计的阶级性并不突出,国家统治的代表——各级政府需要审计,对于微观经济单位——公司、企业来说。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完善公司的内部审计功能。也是它们管理的重要职能。再者,财政监督包括人事监督和财经监督两方面内容,而审计监督只有财经监督之责,并无人事监督之权。从法律角度看,一级或上级审计机关实施监督所依据的法律准绳也只能是由立法部门或财政部门所制定的各项财经法规。我国现行的一级审计机关对同级财政的审计也只能在预算法等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当然在这里也可能会有新的情况出现。从长期来看,税收刚性原则不会脱离会计准则而孤立发展,税收在它的立法时,会不断地吸收会计准则演进过程中出现的新东西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简言之,税收刚性既是立法的要求,也会体现会计准则演进中的精华。由于审计监督与财政监督在我们今后的财政活动中将会出现更多的交叉,而且审计监督也有由政府内部监督模式往人大的独立审计模式过渡的趋势。探索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各自的内容、监督范围、监督手段、监督效率等也将会显得日益重要。

四、完善财政审计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都要围绕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这个目标努力推进。从内容上讲,公共财政体系包括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公共财政政策体系、公共财政责权配置规则体系、公共财政制度体系、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和公共财政监督体系八个方面。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在2008年财税改革稳步,推进的基础上,2009年将大力推进财税制度改革。由此可见,将对我国财政审计产生了深刻影响,财政审计面临着“五新”:一是面临着新的财税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二是面临着要确定新的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三是面临着要运用新的审计手段,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已经刻不容缓;四是面临着要确立新的审计的目标,更注重绩效审计;五是面临着要适应新的审计环境,要实行阳光审计。由此可见,在公共财政制度重构过程中,要解决制度缺陷,堵塞各方面的漏洞,不仅需要财政内部的检查监督,更重要的还要借助于财政审计的作用。通过财政审计和财政监督,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促进各项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魏长生,查勇.浅谈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5).

[2]徐佳.论转型经济时期公共财政监督体制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山东社会科学,2008,(12).

第3篇: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 内部审计外包;外部审计;区别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都是审计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互为补充。两者的主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正确性、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监督。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重要基础,外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做的好,外部审计就有了保证。实践证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实施过程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两者的有效结合是完善审计监督体系、全面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有效途径。

内部审计外包 (Outsourcing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又称内部审计外部化或内部审计,它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机构或人员执行。与传统的内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外包的显著特征就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变化,从事内部审计业务的审计主体开放了,它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审计人员,也可以是独立于该组织的外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审计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有利于转移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企业外包内部审计业务后,内部审计会被外部审计(主要是社会审计,下同)替代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外包后的内部审计仅仅是改变了内部审计的主体,它在许多方面 和外部审计仍然存在着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是审计的内容和目的不同。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依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单位内部的定额、计划指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检查企业各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经济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等,提出各项改善措施,评价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等。内部审计的种类,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营业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等。而外部审计则是依据《独立审计准则》,主要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方面,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并未较多触及经济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等方面。因此,内部审计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要比外部审计要求高。

二是审计的服务对象不同。内部审计人员在处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问题中,充当企业管理当局的参谋和助手,并帮助各级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其主要的、直接的服务对象就是包括企业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在内的组织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通常,外部审计人员是受托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年度审计,其服务对象是与企业利益相关的社会各界,包括股东、银行、债权人、政府和潜在的投资者等。当然,这不排除他们的意见被企业管理当局和董事会采用的情况,但这是次要的,不是其主要的使命和目的。

三是审计作用的范围不同。内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一般仅局限于组织内部,只有当正确的审计结论和建议被采纳并及时采取改进行动时,才会产生具有建设性的实际效果。内部审计人员对生产经营管理所持的观点和看法一般不向外界透露,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而外部审计人员对财务会计报表所表述的审计意见和结论要公布于众,客观上起到了社会公正的作用,其作用的覆盖面比内部审计要广阔的多。

四是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程度不同。外部审计人员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内部会计控制,以及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实质性影响的相关控制,而内部审计人员则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包括内部会计控制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且,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外部审计人员之所以关心内部控制,是因为它们影响其设计的审计程序性质和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范围,这与他们对财务会计报表发表独立意见相比是次要的。内部审计人员关心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针对控制的缺陷提出强化控制的意见和措施。

五是审计的范围和时间不同。内部审计的范围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它既可以借助于正式的记录和文件,又可以依据非正式的记录和文件;内部审计通常对单位组织内部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时间安排比较灵活。而外部审计通常是定期审计,每年对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审计一次,其审计范围主要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及其相关的内部控制系统,重点在于那些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有实质性影响的重大事项,它只能依赖正式的记录和文件。所以,内部审计在审计的对象范围上比外部审计要广泛,在审计时间上也更为灵活。

六是审计程序不同。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通常按照部门或经营地点来设计,会计记录和报表的审查只是其工作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内部控制系统和工作质量的检查和评价上;而外部审计的程序一般针对财务会计报表所列项目来设计,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核实和验证报表各项目的余额是否真实、准确、可靠,以及确认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和政策是否公允。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有外部审计许多无法比拟之处,因此它不会被外部审计所替代。同时,由于存在上述差别,所以外部审计机构在承接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对承担内部审计任务的外部审计人员定期进行适当的培训,使之同时具备内部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具体培训方式可以采用讲座、案例讨论以及课程学习等多种方式。否则,优秀的外部审计人员也难以完全胜任内部审计工作。外部审计人员在受托从事企业内部审计服务时,不能完全按照从事外部审计服务的范围、程序和方法进行,必须认真研究内部审计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这样才能提供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服务。

【参考文献】

[1]周为利. 国外内部审计外包及启示[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5).

第4篇: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

一、国有企业审计的相关内容分析

1.企业内部控制情况。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措施及程序。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已经被越来越被企业管理所重视。内部控制涉及到一个单位的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购销业务管理、重大投资和资产处理等各个方面。通过内部控制情况审计,企业可以将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寻找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否健全和抵御风险能力程度进行衡量,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同时,内部控制审计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自我约束机制的主要组织部分,是现代企业经济的主要管理手段。

2.长期投资及收益情况。首先,审计年度内长期股权投资增减变动的原始凭证,对于增加的项目要核实其入账基础是否符合投资合同、协议的有关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于减少的项目要核实其变动原因及授权批准手续。其次,审计企业投资决策形成机制,在提议、论证、批准、资金筹集和投入等各个环节上是否存在个别领导“拍脑门”决策的情况,防止投资决策在一开始就“做功课”不扎实,隐患重重。第三,逐项检查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持续减值情况,作出详细记录,检查:处置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并履行了有关的审批手续。第四,关注投资企业的分红政策,以及按照不同方法核算的投资收益的确认情况等,关注投资企业的损益情况,其账面盈亏是否真实准确,防止少确认或不确认收益来转移资产,多确认或提前确认后期收益来虚增效益。

3.审计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已基本建立。企业只有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经济效益主要指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是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用一些具体指标来衡量。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社会效益是指企业的经济活动在社会领域的效益,是从全社会的角度去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及产生的效益。企业关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防止企业的短视行为,过分看重眼前利益和利润。大力推进社会效益审计,提示并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可以把企业纳入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从而督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得到调整,克服企业行为短期化和掠夺式经营。因此,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应促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二、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审计的几点思考

1.强化服务和监督。监督和服务是审计不可分割的两个职能。审计工作要实现“在服务中实现有效监督、在服务中体现审计价值”的目标,必须妥善处理监督与服务两者的关系。审计的目的和宗旨是服务,监督仅仅是审计的表现形式,是审计的手段。通过监督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务,没有了监督,也就谈不上服务;如果离开了服务的宗旨,监督就是无源之水,也就失去了其监督的意义。因此,服务和监督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作用,进一步履行好监督职能。因此,我们就要“围绕一个中心,服务两个主体”: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要紧紧围绕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这个中心来开展审计工作,只要不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都要予以揭示并促其纠正。服务两个主体,就是要通过审计,为出资人和企业管理层服务。为企业管理层服务,就是要为其改进管理、堵塞漏洞、完善制度服务。为出资人服务,就是要为其评价和考核和国有企业,以及加强和改进监管服务。

2.强化对国有企业经常性的审计监督。保证国有资产的真实、安全、效益,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审计监督,摸清家底,核实盈亏,严查借国有企业改制之机侵吞转移国有资产的行为以及弄虚作假、私分乱发、损失浪费等违法违纪行为。要坚持分类指导,提高审计的有效性。对不同的企业,审计的侧重点要有所区别。对投融资型企业,要把其资产的安全摆在首位,对一些重大的投融资行为要实施跟踪审计;对公共服务型的企业,要重点关注其是否满足了公共需要,是否履行了公共服务职责;继续加大对改组改制企业的审计监督,积极参与企业改制和改组、兼并、出售、拍卖、破产等国有资产重组活动,规范改制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完整和保值增值。

3.积极开展经营审计。经营审计则是对独立机构或单位的经济业务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与分析。它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有关方面的经济责任,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被审计的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经营活动的审计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经营和管理公共资源的角度来看,目前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概括起来有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资产运营效益不高、社会责任履行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审计机关应逐渐从以真实性、合法性为主向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并重转变;传统的以账项为基础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转向以制度为基础的系统审计,并进一步延伸到以风险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对国有企业进行经营审计,切实履行其国有企业审计的职责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

第5篇: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审计与会计;区别;联系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审计与会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是二者又分工严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各有不同。会计的作用在于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平稳运行创造条件,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经济管理建立基础。而审计与其有着极大的不同,审计是对紧急活动的一种监督机制,既保证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又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会计处理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审计与会计虽然职能不同,但是二者最终的目的却是殊途同归,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一、会计与审计的不同

1.会计与审计的基础不同

会计与审计产生的基础不同,是经济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产物。会计本是生产组织的一个附庸部分,目的是为了实现生产组织管理的科学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推动下,会计就从生产部门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面向全社会的企业提供会计职能服务。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企业的所有权就会与经营权分离,为了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有效的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审计的作用得到了发挥。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审查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被提出来,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它所涉及的区域将会越来越广。

2.会计与审计的性质不同

会计和审计在经济活动中所存在的区域不同,故而所发挥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区别。会计是经济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与监督。为成本的减少和利润空间的扩大提供保障。审计隶属于经济监督,主要是对经济活动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合法的检查,杜绝会计弄虚作假导致公司资产流失的现象。

3.会计与审计的对象不同

会计与审计的对象都是经济活动,但是二者在时间和范围有着很大的区别。会计针对的是在经济活动开办的过程中,对资金的运转以及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核算与控制。当活动结束后,审计部门就会对经济活动进行检查、核对,其中不仅包括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实际的收益情况,还包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是否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活动的与其效果是否达到等等。

4.会计与审计的职责权限不同

会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就会计核算而言,不仅是对经济活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校对,而是面向企业的所有部门或者所有的事业单位,通过使用货币剂量的形式,对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一个连续、系统和完整的调查,为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提供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为决策的正确性提供保障。会计监督指得是一切的经济活动必须符合国家财会制度,如果出现违反的情况下,会计部门可以拒绝提供会计服务,比如拒绝付款、拒绝报销等。审计部门的职能较为单一,只有审计监督权,这种监督较会计监督相比更加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审计部门虽然不参加经济管理,但是能够对审计部门的财政收支、经营状况以及经济效益等状况记性审查以及评价。

二、会计与审计之间的关联

1.会计与审计的工作目标存在着关联性

会计与审计的工作目标都是通过向利益关联者纰漏最真实的财务信息,保障他们合法利益的安全性。但是二者使用的方法手段确实大相径庭,会计通过对交易事项进行仔细的分析,并对其中的资金流动进行记录与输入计算机,然后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财务报表,为利益关联着提供最真是的会计信息。审计则与之有着较大的差异,审计是以法律为依据,对相关的经济行为进行评价,如果有涉嫌违法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披露,并向有关部门检举,这样得以杜绝企业资产的流失,维护利益关联人的合法资产。

2.会计与审计在业务上存在着关联性

会计与审计的工作对象都是会计资料,其在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都需要利用双方的资源。会计的工作内容是是对公司的账目进行核算以及处理,从而生成详细的财务报表,对经济活动记性全面、系统的量化记录与评价。审计的工作基础就是对会计制成的财务报表,通过对会计报表信息的审查,对会计使用的核算方法以及经济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准确的评价。所以,会计资料是审计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3.会计与审计工作借助的方法相同

会计部门与审计部门在开展工作时,都需要运用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产品成本计以及利润结算等经济方法。会计部门需要使用这些方法进行会计信息的核算与记录,然后生成财务报表。而审计部门则需要使用这些方法对财务报表的信息进行检查与评价。

4.会计信息化与审计信息化的联系

会计信息化与审计信息化都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会计、审计相结合所诞生的一种新型的会计、审计,二者相互影响而又相互联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收集等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并且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向更深一层次发展。审计信息化使得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也有较大提高,能够快速的筛选出所需要的数据,给查错纠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总而言之,审计会计信息化提高了二者的工作效率,加强了二者的服务质量。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结语

经济活动的开展,涉及到的利益关系广之又广,为了处理好这些利益关系,稳定经济发展的秩序,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绿色环境,就需要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的分工合作,而又相辅相成。随着时代的变迁,会计与审计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了变化,但是二者的目标没有变,工作基础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我们审视二者间关系的基础上,找二者合作的共同点,为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修丽英.浅析财务会计与审计的关系[J].现代商业,2008(32).

第6篇: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会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这就导致了我国企业的会计工作方法有不同,因此加强对企业的会计监督,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选择范围,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和可比性,而且有利于建立公平、统一的会计环境,促使资源在全国的企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更好地服务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

1 会计监督的定义及内容

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分析、检查、计算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保证流动资金的安全与使用合理;监督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促使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监督收益和利润,促进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拟定的利润计划指标;监督企业资金收入和支出,确保企业资金的收支平衡;监督企业遵守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的情况,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会计监督根据各种合法制度,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以达到提高企业价值最大化。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而这三个方面的监督必须相互协调,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

2 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

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也还存在着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人员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出台。致使相关的会计监督缺乏法律的保护。其次,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2.2 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现象经常发生。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2.3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人员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而现阶段,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3 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3.1 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应尽快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处罚;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主要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3 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之一。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3.4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企业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3.5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建设。我们要加强培养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并且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

参考文献

[1]黄婷.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与对策[J].老区建设,2009年02期.

第7篇: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和。

二、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内部会计控制风险意识淡薄。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不够重视的现象。一些企业管理者观念滞后,思想认识不足,过于集权管理,就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现状现而言,存在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经营管理中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投资缺乏严格有效的投资决策审批机制等现象。

2. 管理当局认识不足,有章不循和无章可循的现象较为突出。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当局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不够重视,有的并未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有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残缺不全,甚至有些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还存有很多误解,更为严重的是有章不循、执法不严,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以强调灵活性为由,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3.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整。《规范》中对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没有明确说明,尤其没有提及内部会计控制环境这一基础要素,或多或少影响了企业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全面、系统的考虑。中小企业在制定内部会计控制时注重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与执行,忽略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对风险评估考虑不足,缺少通盘考虑、全面控制。

4.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主要包括财务信息的处理、各控制环节的落实以及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三个方面。在财务信息处理方面: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的设置不符合会计规范,建账不规范,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等;在控制环节的落实方面,中小企业事先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常常成为一纸空文;企业领导越权管理、随意调整业务流程等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员工不按规定操作或错误执行现象严重,在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监督方面更是形同虚设。

5.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不协调。每一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资金、组织、管理、员工、规模、会计等各方面都与其他企业有着明显区别。因此,其内部会计控制也就应该与其自身特点相一致。有些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没有过多考虑自身实际因素,过多的参考别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及实施办法,不能达到内部会计控制应有的目的。

6. 会计监督力度不够,财务控制存在漏洞。当前我国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假账泛滥、信息失真等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企业没有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有的单位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不符;有的单位现金管理不符合规定,现金坐支现象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些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财务报告严重失真,会计信息严重失实。

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瞬息万变的市场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经营风险,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1.构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应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1.1牵制性原则。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才能完成。不管在横向关系上,还是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至少要经过互相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岗位或环节,即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

1.2协调性原则。涉及内部会计控制的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都要紧密衔接,避免相互推诿和脱节现象发生,减少矛盾和消耗,以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1.3成本效益原则。在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时,花费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科学地设计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并认真遵循以上原则,就能够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严谨有序。

2. 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管理。

2.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实行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首先要从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开始,根据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要求,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2.2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主要通过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剂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而进行的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2.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要求单位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名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3.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3.1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会计法》明文规定,会计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严格确定从事财务工作人员的资格。对于违法的会计人员不得取得或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严从重处理,依法约束会计人员,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3.2提高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的十六字方针,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行事,不能趋炎附势,弄虚作假,提供失真的会计资料,损害国家、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利益。

3.3坚持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开展岗位培训,经常、系统地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要学习政治、经济、法律条文,熟悉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执法意识、业务水平和主人翁责任感。

3.4实行奖惩分明的机制。对于那些坚持原则,恪职尽守,爰岗敬业,不畏强权,勇于抗争的会计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相反,对于那些贪污腐化、监守自盗、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会计人员坚决惩治,决不手软。

4.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措施的落实。内部会计控制要与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相联系,考虑到一般中小企业所有者往往是经营者,可以由其担任一项或多项职务以减少不相容职务所要求的人员数量。内部会计控制要与企业的经营规模相联系,适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控制环节和凭证传递,将主要精力放在必需的控制环节上。中小企业只有将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和手段与自身情况相结合,才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真正落实。

5. 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内部监督要分层设置,并在各个监督层面分别设置四大要素,即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操作系统和监督效果评价。同时要设立循环中枢,并引入三项基础机制即灵敏的信息反馈机制、公正的绩效评价机制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形成一个立体的内部监督网络。

第8篇: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会计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它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多种渠道来广泛收集经济信息,并根据这些经济信息对企业或单位的经济活动做出调整或判断。其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其中会计监督就是详细了解单位中会计主体的各种经济活动其中会计监督就是详细了解企业会计主体的各种经济活动,并对其行为进行控制,确保其合理性和合法性。会计监督作用在于实现会计信息和会计核算资料的准确性,并应当根据经济管理活动来具体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会计监督的职能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通过会计监督,才能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和各种营销活动的规范性才能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和各种经营活动的规范性、合理性,才能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企业必须进一步优化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消除由于会计监督职能不完善而对企业造成的各种阻碍。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

首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制度方面存在很多缺陷,企业账户设置过于随便,例如企业往往按照流水账的格式来记录企业账务,随意简化会计核算程序,记账凭证不规范、不完整,而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人为操作会计账目等;其次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资质与工作要求不符,会计常常无证上岗,企业管理者往往将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任命为企业会计,而不去考虑其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很少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大部分中小企业很少真正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来开展工作,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会计核算流程不规范,会计信息数据混乱。

2.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缺失

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将大部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会计人员并没有真正权限,只是管理者个人意愿的执行者。而会计监督的重要职能就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但是按照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理解,企业会计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监督也是如此,因此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常常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干预,没有实现真正效用。

3.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制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即便有,其审计效用也没有充分体现,审计方法与企业经济活动现状不符。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对审计机制有明确认识,认为审计与会计监督没有区别,实际上审计监督应当是针对会计监督的一种监督,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审计监督和会计监督的职能各有不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复杂化和多元化,如果没有制定完善的审计机制,则会计监督的有效作用就很难实现。

4.中小企业会计职能部门设置不规范,无法实现监督作用

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没有设立会计部门,或是设立了会计部门但是部门的岗位人员设置不合理,会计和出纳往往由一人担任,由一个人统管企业的钱物和所有收入、支出活动,或是由企业的出纳来管理各种会计档案、信息资料、企业收支和企业的债权债务等,这与我国《会计法》的规定不符,很容易出现工作漏洞。

三、实现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几点具体建议

1.进一步完善实现中小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并从法律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先后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从技术进步、市场扩大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完善措施,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技术落后和管理缺乏创新等问题。各级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职能部门,应当按照这两项法律的要求具体执行,同时要根据我国经济大环境的不断变化,积极研究和出台其他对中小企业发展有更好保障作用的法律法规。

2.发挥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

首先应当制定严格的记账凭证制度,要求对所有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如实记录并保管好记账凭证,确保账务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应当对会计业务的记录程序进行规范,使内部控制便于执行,要根据企业营销状况和业务情况要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业务情况,制定相应真正具有执行性的会计记录流程,确保账务记录、报表编制、业务审核等程序符合要求;强化中小企业账务日常核对工作,对会计记录定期整理和核对,及时查找企业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中的缺失问题,充分实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效能。

3.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

应当按照要求对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审人员应当与被审查的部门无关,确保审计工作不受干扰,对企业的财务工作纪律要严格执行,既要确保企业的经济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也要实现企业管理行为和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运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于会计监督工作的再监督作用。

4.强化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管

地方财政部门应当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账务管理体系,对于不符合国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及时督促其进行整改,要强化对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检查,包括会计人员资质、履职情况等,确保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健全,税务部门应当着重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纳税情况的专项整治,完善查核工作,并提升工作效能,建立服务更加完善的纳税环境。

5.提升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

第9篇: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区别范文

一、财务与审计的区别

(一)审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角色冲突

1. 监督内容不同。审计监督不仅仅对财务资金运营情况进行检查,而且依据审计证据,通过综合分析形成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报告,用以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再者,财务监督主要是日常的业务监督,是较低层次的监督控制。审计除审核会计资料外,更多的是与财务有关的经济活动,是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财务监督则是指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它与财务部门的其他业务连为一体,受其制约,不具有独立性。

2.工作重点不同。审计侧重于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不只限于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监督,而是从人事、内部控制、环境、资源等方方面面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审计重点在于鉴证和评价企业的有效性。财务管理是指企业组织资金运营,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侧重于如何理财,主要以资金管理为龙头,全方位推行以量化考核为主的财务约束机制,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 审计人员与会计人员的角色冲突

在经济活动中,审计人员与会计人员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其目的都是为服务经济活动良好有序开展,但二者之间又有着相互冲突的一面,当然这种冲突是由其本身的性质或者说是立场决定的。审计人员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开展监督和评价,但又必须依赖与会计人员的工作,离不开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要为审计人员的工作提供基础,但自身的工作又受到审计人员的监督和评价。用运动场上的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会计人员就像是运动员,审计人员就像是裁判员。要保证运动会的成功开展,二者缺一不可。

二、审计与财务的联系

(一)内容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财务不仅要反映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监督这些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偏离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运作轨道,是否符合企业各项内控制度。审计则同样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的各项内控制度,以会计资料为前提和基础,检查企业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合理合法及效益性。因此,审计实质上是对财务监督的内容进行再监督,对财务认定的内容进行再认定。

(二)目的都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财务人员在其管理过程中,对于发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向管理当局反映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改善经营管理。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也会发现企业的管理弱点,通过向管理当局出具有权威性的审计报告,从而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范围都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在其日常管理过程中,一般都需要预先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财务活动的有效运行,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防止和发现有关人员的舞弊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从而保证企业各项资金的安全与完整。而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效果,同样要涉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

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财务与审计都是企业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二者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然要理顺并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对财务与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的范围日益扩大,其在经济工作中的防护性、论证性、促进性作用越来越来充分地显示出来。而在现代国际国内经济的大环境下,尤其要明确审计的独立性,广泛宣传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地位。

第二,在部门划分上要单独设置,职责分明。当前,大多数的单位已经将审计部门单独设置,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单位将审计纳入财务部门的管辖范围,在财务部门设立审计岗位或下设审计处室,使得财务与审计之间界限不明,职责不分,大大限制了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使审计的独立性受到损害,审计机构或人员形同虚设,审计工作缺乏实质性意义。

第三,在协作关系上紧密配合,互相支持。财务管理是审计工作的前提,是审计工作的基础,搞好财务管理有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审计工作搞好了,又会促进财务工作。然而,有的人却认为“审计是在找财务的岔”。因此,财务人员不愿主动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甚至闹情绪。这样就容易造成财务与审计部门关系紧张,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管理当局应尽量提供有利的条件,以使二者和睦相处、密切配合,把审计工作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中。

第四,在人力资源上加强对财务及审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培养。财务监督和内审人员要有“位”,首先要有“为”。打铁要靠功夫硬。财务及审计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的学习,在自身业务素质上狠下功夫。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配备,实现在岗位分工专职化、业务技术专业化、知识结构多元化,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机构,把审计的“谋士”和“卫士”的作用发挥在事前或事中,防患于未然。

三、结束语

理顺并处理好财务与审计的关系,对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财务与审计工作,保障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更好地实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海云.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并不影响审计质量[j],财会月刊,2006年,第7期:56.

[2]杨万贵.会计师事务所非审计服务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190-193.

[3]毕玉辉.奥克斯法案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重要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