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上教学的规章制度范文

线上教学的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教学的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线上教学的规章制度

第1篇:线上教学的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校实习教学 工厂化模式

一、产教结合促进生产实习教学

通过产教结合,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生产任务,使纯消耗性的实习教学变为效益性的实习教学。这样既促进了校办产业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习加工零件过程中,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不能单纯抓零件加工,还要抓工艺知识讲授。通过认真备课,把相关工艺知识讲授给学生,以产品加工带动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知道怎样加工零件,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加工的道理――这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显著特征,也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本质所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能深刻地理解到工厂企业中工件加工的原理等问题,促进自身对以后工作环境的认识和对零件加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适当地引入企业和公司的一些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和规章制度,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按规程操作,以免出现废品、残品等,让学生逐步去适应那些安全制度等。这为学生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培养好的职业道德起到良好的作用,也为学生进厂工作后能很快地适应其规章制度、提高生产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培养学生适应公司和企业的安全知识和规章制度,毕竟学校环境和公司企业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别,以便学生很好地完成进厂过渡工作。在此过程中也逐步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学生平时的技能操作训练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渗透一些企业的知识,让他们了解企业的环境、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切实做到产教结合。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操作练习企业生产过程,这样就直接为社会提供了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大产教的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逐步适应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还要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在工件的加工过程中要做到“自检、互检、专职检”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质量第一”意识。出现质量问题,采取教师分析原因,并明确补救的措施,然后按照合理的加工工艺生产出合格的产品零件。

二、校企合作,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是许多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是职业学校与用人企业紧密合作,实现学校与市场相结合、教育者与市场相结合、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校企合作由初期自发行为逐步发展到有政府引导和干预的自觉行为,逐渐向有序和规范行为靠拢,目前的问题是这个培养模式如何在我省职业教育中落到实处,技校如何有效地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校企结合具体途径及实现方式还有待深入研究。

在校企合作工作中,我们参观先进企业的精密设备,研究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加深他们对企业的认识。重点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如何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反映良好,认为这种讲评课生动、具体,听起来有味道,收获很大。然后分批让学生到企业和工厂进行实习操作,真切地感受产品的加工过程,这为学生以后到企业和工厂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不断探索、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共赢之路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多年来,对于定向委培的学生,我校与公司、企业共同制定和编写了一些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公司和企业很认可,学生也容易接受。学校与公司、企业还分工承担了教学任务。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主要由学校负责,校内外学生实习训练主要由公司和企业负责。学校与公司定期召集双方的人员,一起研究教学、实习工作,协调和解决有关问题。这样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为以后到单位直接参与生产、直接创造效益提供了保障,也为单位节约了再培训的资金。

校企合作也有利于提高学校和企业的创新体制改革,能有效地摊低创新成本,分散创新风险,有利于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学校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在此过程中,企业利用学校的知识技能,而学校利用企业的设备和固有的一些设备,二者起到了相互承接的作用,有利于企业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对学生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者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对学校教学的过程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校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另外,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力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三、深入企业、工厂参与技能操作训练

让实习学生深入企业、工厂,了解产品加工过程,观看流水作业,因为企业和工厂在加工零件程序已经做到工序分散,以便提高加工效率,较容易发现哪道工序出现了问题。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加工一个工件的时候,工序比较集中,很难体现企业和工厂的流水作业和批量的生产。所以我们先让学生了解工厂、企业的生产模式,然后分批让学生去实际操作,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学生,按技能等级和实际的操作水平分配到各个工序的流水线上,先让师傅带一段时间,然后让学生独自去操作和完成一个工件的加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使企业和工厂有了一定的效益,还为学生分配到企业工厂后直接接受任务,实现直接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更为企业和单位节省了再培训的资金,做到了双赢。

第2篇:线上教学的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机房;开放式;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

实验室教学衡量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高校计算机机房里除了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以及专业的上机教学任务外,一般机房还会承担计算机的等级考试以及对外培训的大型考场。要想最大限度的提高计算机实验设备的使用率,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自由、宽敞的上机环境我们必须将传统的封闭管理转为开放管理。

1 目前开放式计算机机房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队伍的素质不高

由于计算机机房进行开放式管理,有很多学生来使用机房,机器使用十分频繁,机房的管理团队对于机器检查与维护、机房环境的维护都存在很大的难度,机房管理队伍的素质急需提高,以满足现在计算机机房的发展。

1.2 设备维护面临新的挑战

计算机机房的设备维护是一项专业技术很强的工作,这个工作不仅需要机房教师具备专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极其丰富的计算机维护技术以及实践经验。由于计算机机房的机器具有很高的损耗性,加上计算机机房的设备配置较低,主板老化,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实际使用能力水平十分有限,使得机房的机器经常会出现系统无法启动、板卡接触故障经常出现,使得机器不能正常运行,面临教学不能正常进行的困境。

1.3 学生上机管理难度增大

由于我国高中阶段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方式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有的同学计算机的操作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的同学因为个人兴趣爱好,计算机的使用水平很熟练,因此造成了计算机操作的熟练度以及机房纪律性的差别,大大增加了计算机机房的管理难度。

在计算机机房的使用时,会有人打游戏、上网聊天、甚至于访问一些不安全的网站,既影响了学习的质量,也给计算机机房的网络安全带来很大的冲击,一些病毒在局域网内传播,有时会导致整个机房陷入瘫痪状态;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对计算机知识的好奇,尝试着在电脑上进行一些操作以及修改系统设置,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计算机的机房教学并不能像教室教学那样保持安静,在机房中每个同学拥有一台电脑,因此学生在课上可以进行谈话,座位乱串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计算机机房的课堂纪律是很难控制的。

1.4 硬件、软件的安装问题

计算机的系统软件、以及一些常用的小工具经常需要进行升级更新,比如系统的安装补丁、杀毒软件的病毒库升级,也会因为一些学生的错误操作对电脑内程序误删除,使对机器进行系统重装。这些工作使得教师浪费了许多的时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5 计算机机房开放的开放程度

计算机机房的开放程度使得机房教师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在大学中我们提倡的是以人为本,计算机机房在课余时间一般都是对学生开放的,供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自主的学习。学生可以利用周末、晚上的时间在机房进行论文撰写的工作以及在网络上阅读校内的数字图书馆,完成老师完成的作业,机房开放的程度化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网络的维护、机房的环境保持、以及一些硬件维护给计算机机房的运营都带来了很大的负荷。

2 对高校计算机机房开放式管理模式的探讨

计算机机房开放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提升设备的使用率的同时保障教学质量。在锻炼学生实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计算机机房的开放式管理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2.1 建立和完善机房的管理规章制度

计算机机房的开放意味着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式的创新,但是开放也是有限度的,必须要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机房管理规章制度。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机房工作人员执行日常工作的标准,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机房管理制度》、《机房安全保护制度》、《机房设备维护维修责任制度》、《机房值班人员守则》等,这些规章制度是为了保证机房正常运行,在全校师生面前都是空开的,随着不同的发展时期,这些制度也应该要不断的完善。

2.2 机房管理人员的管理专业性

随着计算机机房开放的进程,机房的管理人员在管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开放性也显得极其重要。他们不仅要维护计算机机房运行的秩序和安全,保障教学的正常进行,在计算机机房的开放层面上来讲,对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仅要具备更多的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使用电脑,在学习与娱乐之间选择最佳的平衡点。机房的管理人员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准确的预测。

2.3 合理的收费机制

机房的运行除了学校的特定拨款外,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计算机机房应该设立合理的收费制度,当然收费制度一定是要让学生承受的起的,我们适当的推出年卡、月卡或者小时卡,通过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做出多样选择。为了适应一些新形势的发展,机房可以举办一些学习兴趣班,比如动画制作,3D设计、电子商务等。让学生自主的进行选择,并进行合理的收费,来满足机房设备更新的资金来源。

2.4 学生管理的参与

由于机房的开放时间比较长,专业的机房管理人员配置并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机房管理,我们可以聘用一些计算机能力较强且热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协助管理计算机机房,要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机房的管理中来。在人员的分配方面,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管理小组,每个小组的分工不同,这样就减少了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将机房老师从繁琐的机房管理中解放出来,让管理人员去研究更好的机房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居英.开放式教学机房的科学管理与维护[J].实验室科学,2010,13(1):119-121.

[2]刘利.浅谈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实验教学的创新[J].中国西部科技,2006(36):30-31.

[3]李长明.计算机房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技能开发,2003(05).

[4]黄素叶.浅谈高校公共计算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04);63-65.

第3篇:线上教学的规章制度范文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高等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责。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在学校的所有教学、科研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有效运转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现代大学的建立。本文试图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手段,探讨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能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基于实地调研的结果,尝试提出了一些具体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校;机关;效能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136

1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当前,随着教育综合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高校社会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的提出,更是对高校机关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机关效能建设,是指高校行政机关在合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制定一系列调整、改革或创设相关制度规范,实施、整合高校内外资源,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其优化配置的管理活动。S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办学传统的学府,但从加快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来看,S大学校机关还有不少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课题组以“S大学机关效能建设”为主题,深入学校各机关职能部门、各学院及直属单位,在全校机关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任课教师和学生中,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初步形成本调查报告。

2研究的方法与具体实施过程

根据上述S校的具体情况,课题组制定并实施了具有针对性的调研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随着研究的逐步推进对已有计划进行了相关的修缮。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

2.1问卷调查

根据研究目标,课题组确定了问卷调查的具体实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76份,其中专业教师问卷32份,行政教辅人员问卷22份,学生问卷122份,分布于多个行政部门与学院,借助专门的调查工具“问卷星”实施问卷调查。

2.2访谈

由于问卷调查不够灵活,不能充分体现被测试者的态度,无法取得深层次的信息等缺陷,我们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也针对一些代表性较强的群体进行了访谈。访谈实施过程中采用结构化访谈,主要访谈对象为本科生(7位)、研究生(5位)、专任教师(6位)、行政工作人员(6位)。通过访谈,在问卷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我校行政部门的工作开展状况与学校不同人群对我校行政工作效能的建议与看法。

3研究结果与建议

3.1S大学校部机关效能的现状

3.1.1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办事效率不高

近年来,为提高工作效能,S大学逐步完善大学章程,对原有的规章管理制度进行“废、改、立”,将机关工作制度上网上墙,公开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而言,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制约和保守思想的束缚,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具体工作中,往往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制度建设和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及时更新,从而导致办事效率不高。

3.1.2工作实绩和岗位考核不联动,导致精神面貌不佳

根据现有人事考核机制分教师岗和管理岗,教师岗的考核指标以科研和教学为基准,比较明确和量化,而机关管理人员考核指标相对比较模糊,不够量化,考核优秀也有指标限制,在考评时,部门领导会考虑平衡的因素,采用考核优秀轮流制。平时表现与年终考评不联动、不挂钩,必然会造成整体机关工作人员精神面貌不佳的现象。

3.1.3部门间协调沟通不及时,导致推诿扯皮、执行不力

一般情况下,机关部门在条线上的工作如果仅仅涉及本部门、单一性质的工作都能及时处理。但是条线上的工作一旦涉及需要其他部门协调合作的,目前都需要由分管领导召集组织召开协调会。如果没有召开协调会,相关工作开展就比较困难,而相关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往往会出现互相扯皮、互相推诿的现象,执行不力,将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因此,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默契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3.1.4人员培训晋升与人才素质要求不匹配,导致创新开拓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日益显现,也加大了不少投入力度,但学校对机关管理人员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对其培训晋升机制相对滞后。机关管理人员多来自于不同专业,很多管理人员对日常工作仅凭借以往经验办事,缺乏理论指导。机关人员相对滞后的观念、业务水平,使得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大大影响了机关效能的提升。

3.2影响S大学校机关效能的主要原因

3.2.1思想认识有偏差,服务意识不明显

长期以来,学校机关管理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把机关工作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但在管理工作过程中,我校部分行政工作人员仍没有做好“由管理转向服务”的心理准备,思想认识上产生偏差,服务意识不明显,或多或少存在官本位的思想。同时,由于机关工作内容相对单一而枯燥,同样的事情一天处理好多次,因此在思想上也产生了倦怠的心理,对机关效能的提升形成了阻力。

3.2.2缺乏整体协调机构和信息反馈机制

学校许多重大活动经常会涉及多个部门共同完成工作和任务,由于不同部门分属于不同分管领导管理范畴,碰到重大活动,即便有负责的相关部门牵头,但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条线,工作事务都比较繁忙,牵头部门碍于面子问题,也不好意思督促其他部门配合其工作的开展,阻碍了效能的提升。缺乏相关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沟通渠道的不畅通是造成效能不高的直接原因。

3.2.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近年来,高校的分配制度向教学科研倾斜力度较大,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达不到一般教师的平均水平,与教授、副教授的收入更是相去甚远,这种现象影响到了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自我认同感,导致部分行政人员无法潜心研究工作、缺乏服务精神等现象。同时,由于学校属于特殊单位,职工都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监督机制往往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必将导致办事拖沓、人浮于事等现象的产生。

3.3加强我校机关效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3.1明确角色定位,增强服务意识

高校机关部门的责任是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从根本上说提升高校机关效能就是要转变机关角色,建设服务型机关,在为基层和师生员工做好服务中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机关党委在机关职工思想建设方面的作用,以机关党员带动处室内其他人员,通过组织生活会、提高行政效能专题培训、学习相关文件和规章制度等多种活动,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服务理念,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3.3.2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综合实力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必须高度重视机关队伍建设,提高机关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第一,建设学习型组织。营造学习氛围,积极开拓本部门工作的专题研讨,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学习意识。第二,注重培养机关工作人员创新思维。如编制《部门事务百事通》等相关制度文件,定期向师生讲解学校相关工作的办理流程等。第三,健全激励机制。实施绩效考评,把学校考核和部门考核结合起来;尊重机关工作人员的成长和多样性的需求,调动其积极性,最终提高工作效能。

3.3.3建立高效规范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强化制度落实

制度是效能建设的根本,要把制度建设贯彻于机关效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逐步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并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第一,要根据学校改革和发展需要,适时地调整部门设置、结构和人员。把人、财、物、信息等管理部门整合成一个有序、高效的管理系统。第二,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制定有章可循、透明公正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通过规章制度上墙、印制备案材料等形式,真正做到管理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第三,强化制度的监督机制。开展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活动,通过行风评议、同行评议等措施,不断完善评议机制和办法。

3.3.4加强高校机关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向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转变

高校机关效能建设要营造一种先进的机关组织文化,积极发挥高校内部各种团体与组织的作用,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为和谐的机关工作氛围创造条件。如积极开展支部活动,启动教工党支部与学生班团支部、奉贤校区与徐汇校区支部结对活动等。同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机关OA系统建设,实现电子政务;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专业优势资源,构建网上公文交换系统、网上办事系统等新型办事平台。

4结论

总之,机关效能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体师生,有效动员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也会不可避免的涉及一些利益冲突。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工作中的困难,努力提高高校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意识,有效履行大学职能。

参考文献:

[1]伊凤玉.加强高校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34-137.

第4篇:线上教学的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O2O;混合式教学;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1-0055-05

一、问题的提出

1.《C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C程序设计》课程不但注重理论学习,而且更注重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入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注重程序设计逻辑思维的培养,务必通过大量动手实践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学的过程,会有一些程序算法实现的演示,教师讲解调试程序的重要过程。由于传统课堂讲授承担着传递全部知识的任务,在课堂上教学内容展示快,讲授速度快,课容量大,这样对于学生来说,随堂掌握知识的程度低,编程练习等实践活动难以上手。

(2)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一学生,其学习习惯是课前看课本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做习题,学习多是对知识的接收,问题意识较弱。现在学生都很有个性,上课选择座位时偏爱离讲桌较远的座位,这样导致上课时不一定能很好地看到课堂演示。加上预习的资源多来自课本,不会主动去寻找适合自己移动学习的资源,迫切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探究。

(3)教学环境条件制约教学效果,现在课堂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时,多会受到教室环境影响,课件播放效果不理想。由此来看,课前将学习资源推送到学生的智能手机终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很舒适清晰地看到教师课堂演示内容。由于传统课堂讲授受到学习环境的制约,在课堂上教学内容展示得快,讲授速度快,课容量大,这样对于学生来说,随堂掌握知识的程度低,迫切需要课外自主学习探究,为此迫切需要为学生提供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知识点)+(一章总结概括)”。教学环境条件制约教学效果,现在课堂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时,多会受到教室环境影响,课件播放效果不理想。但由于编译环境所呈现的字符比较小,不便于记笔记,学生就不能够在课后有效复习和练习。

(4)学校的规章制度制约信息化推进,普通地方院校的学生守则规定, 学生上课时不能使用智能手机,造成学生逆反心理。而现在已经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智能终端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身处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存在逆反心理。同时智能手机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再是奢侈品,每个学生都会携带智能手机上课,手机上存储着课表,学生上课时对重要的学习内容进行拍照。学校规定不能旷课,而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聊的情况下,玩手机就很自然。若强制不让上课用手机,有的学生宁愿选择旷课,既然这样,不如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为学生推送跟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

(5)教学过程中存在师生交互少的问题。传统课堂是以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课后对授课信息的师生互动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够过多深入交互。学生在课堂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教师反馈。

2.解决问题途径的考虑

(1)《C程序设计》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在教学时,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一味讲授并不能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精髓,学生务必通过大量动手实践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上课讲授的调试程序过程的内容以及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均可以课前录好微视频,提前发送给学生。这样复习时学生想看就看,不受时空约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2)创设资源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新媒体时代,学习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学习者具有主动、建构、协作、交流、反思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改变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一味讲授的模式,把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分为课内和课外,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推送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课前推送的资源,能够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这样学生上课时,就有针对性的听课。课后提供的资源,用来辅助学生复习和练习。

(3)传统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为“书本纸质资源+上课讲授的PPT课件”。课前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料以及相应的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小测试,以至于学生在上课时不明确学习目的。课上学生表面上认真听讲,但是主动学习参与学习的有效时间较少,课后更是无法复习。所以本课程采用了O2O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其中微信公众号组成了线上部分。即课下线上学生主要参与的学习活动,课前提供学习资源,课后提供学习指导与反馈;课中线下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本章所讲内容,并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还要用到先进的认知工具――思维导图,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想象和联想,将分析问题的过程以可视化的方式记录下来,有利于测评学生课堂内的学习参与度。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积极尝试运用新的技术助力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常态,在2016年NMC的高等教育地平线报告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所预测的六大技术之一为自带设备,即在未来1年内会广泛采用的近期技术;所描绘的近期趋势为混合学习设计的应用;所揭示的可解决的挑战是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用于学习是大势所趋。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世易时移,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为学生推送跟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才是正道。

(5)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支持混合式学习。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公众平台是一款免费的社交媒介产品,具有耗费流量较少、资源开发成本较低、信息传播速率较快、受众影响面较大的特点。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信息聚合、订阅推送和自动回复响应等交互功能,可以实现资源内容的精准送达、关键词检索和知识存储。微信公众号的建立,为师生互动提供了一个及时反馈的平台,不受时空约束,能够让学生及时得到帮助。由此,本课程采用了O2O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其中微信公众号组成了线上部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学习资源的组织、程序符合移动互联网下的碎片化学习特征,易于传播短小精干基于知识点的讲解、案例分析等学习资源,即构建基于知识点的认知去迎合现在学生分布式认知的学习方式。

二、基于O2O的混合式教学基本过程(见图1)

受O2O商业营销模式的启发,结合混合式学习的优点和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的优势,将思维导图认知工具作为连接线上和线下的手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中,尝试采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实施教学。把教师设计的教学相关的信息推送给选修该课的学生,开展师生、生生交流。

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将传统课堂学习的优点与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基于O2O的混合式教学,是指线上学生自主学习,线上提问带动线下课堂有针对性的讲授;课中线下采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本章所讲内容,并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以及线下反馈和复习巩固。

基于O2O的混合式“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基本过程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时,是借助于微信公众号教师推送的线上资源实现的。课堂上线下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的状态,与学生互动,教师的角色是引导,答疑解惑,学生的角色是自主探究,知识的应用。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教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教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思维导图在基于O2O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过程中是连接线上线下的手段。线上微信公众号中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的思维导图,线下课上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绘制思维导图,组织教学,并将课上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由教师课下发表到微信公众号中。思维导图适用于组织学生深度思考,发挥小组成员的想象和联想,并把各级主题级相关知识点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思维可视化,协助学生记忆,使其创造力具有个人特色及多面性,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有利于测评学生课堂内的学习参与度。

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微”特点,基于O2O的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过程中线上提供教学资源也随之符合“微”的特点。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学习资源内容的组织、程序应该符合移动互联网下的碎片化学习特征,易于传播短小精干、基于知识点的讲解、案例分析等学习资源,即构建基于知识点的认知去迎合现在学生分布式认知的学习方式。

微信公众号对学生而言:① 获取更丰富、全面的学习内容信息。② 更加便捷地向教师进行在线咨询。③ 获得相比线下直接提问较为全面的反馈。

微信公众号对教师而言:① 能够获得更多的宣传、展示机会去吸引学生。②通过与学生的沟通、释疑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需求。

三、教学实施过程

在实施基于微信公众号的《C程序设计》教学时,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课堂的讲授者变为给学生提供指导的引导者。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自主学习探究、分享、交流成果展示的方式,从课前提供给学生教学资源到课中基于问题的任务案例入手,小组讨论问题,画出思维导图,到公众号中,小组互评,小组成果展示汇报,到最后教师汇总本节课重点难点,并给出拓展思考题;再到课后采用公众号的方式,拓展了课堂,增强了与学生的交互,教师根据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学生交互过程中普遍提到的问题,汇总整理,将《C程序设计》的知识点微课堂,便于学生复习。另外根据知识点设计小测试,加强学生精深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

教学活动流程如图2所示。

以下以《C程序设计》课程中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为例,阐述具体的学习资源设计和教学过程。

1.课前微信公众号线上学习资源的设计

在“立云谈C程序设计”微信公众号,分三个模块(见图3)来给学生提供课前线上学习资源,分别是立云课堂(知识点讲解)、立云任务(对应于课前小测验)、案例解析(本章内容涉及的典型例题)。

在立云课堂的模块中,采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内容。方式一:根据可视化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理论设计的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一章的学习内容,给出本章学习的框架。这种方式适用于对一章内容梳理总结时采用。在思维导图中清晰地描述了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脉络结构,并且每种结构的语法要求、典型例题、注意事项一目了然。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组织自己的知识,便于发挥想象和联想、开展小组学习。为了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在小测验中先去思考,然后及时反馈。该功能中提供了交互功能,比如回复“01答案”,会提供微课堂测验的答案。这样方便学生自我检测,若有错误,进行深度思考。

方式二:仅对某一知识点采用精讲细练的方式,阐述清楚。如图4所示,对多分支选择结构中switch语句的使用,从语法要求到功能讲解再到典型例题释疑,在微信公众号中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详细讲解。

2.线下课堂教学活动

在微信公众号的立云任务(对应于微课堂的微测验)模块中,在案例解析(典型例题)模块,挑选贴近生活的实例,开展任务驱动引导分析处理问题,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种是根据可视化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理论设计的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一章的学习内容,给出本章学习的框架。这种方式适用于对一章内容梳理总结时采用。如图5所示,每个节点还可以展开为第二级节点,具体展现每个知识点、典型例题以及易错点。由于思维导图比较灵活,还可以通过收缩节点的方式,仅显示某一节点的信息。在思维导图中仅显示了多分支选择结构中用switch语句实现的思维导图,方便学生查缺补漏。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组织学生思考的过程,发挥想象和联想,将与选择结构相关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可视化自己的思想,促进深度学习。图6 显示了选择结构整个章节的思维导图,方便学生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3.课后微信公众号线上资源的设计

课后公众号推送资源的一种是推送知识点图文素材的方式,即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上小组学习的表现,将本章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以图文混排编辑的方式推送到学生终端。

例如根据课堂讲授中,数学表达式a

结论

本研究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了“C程序设计”课程学习公众号,设计开发了基于微信公众号推送O2O微型学习资源,助力学生线上课前预习,自我探究;课后自我检测,反馈评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本课程的教学采用O2O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提供了自主开发的具有交互功能的微信公众号网络资源,定时推送优质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组成实践共同体;通过教学实施,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一定提升。

参考文献:

[1]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单片机原理与设计”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2).

第5篇:线上教学的规章制度范文

一、课堂纪律制订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纪律的制订应当是师生共同完成,但是在一些学校,很多时候纪律的制订却变成了教师单方面的行为,制定出的规则看似“完美”,却不受学生“待见”,在学生方面有时会“适得其反”。若是换一种思维,同样让学生遵守纪律,纪律规则的制订过程让学生参与,学生相当于“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即使想“随心所欲”也会考虑到“不逾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找到自我的存在感价值感,才会进一步激发主人翁精神,才会有意识地遵守纪律,教师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制定的纪律应对教师同样具有约束性

艺术生的语文课堂的主体是师生互动的结果。教师“传道受业解惑”,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谋划者”,教师期待课堂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在制定纪律上强调学生应该怎样,而忽视了自身既是课堂管理的管理者同样是参与者。通常我们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课堂管理上的偶尔失衡,不但不是示范,更会引起学生“上行下效”。教师强化纪律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硬的专业素质。艺术生一般语文基础知识较薄弱,这并不意味语文教师就不必“学识渊博”,教师同样应具有“一桶水”。同时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师同样要与时俱进,必须通过多读、读写、多感、多悟来丰富知识。将教师的纪律意识与自身专业素质想联系,写进班级纪律要求中,让学生“监督”老师,从学生角度来说也获得了“至高无上”的监督权利,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意识,学生会主动寻求教师课堂上的“错误”。

二是良好的个人形象。教室里,我们强调学生应该穿戴整齐,不穿吊带、背心、拖鞋,不抽烟喝酒……试问如果一个老师穿着背心满口酒气走上讲台学生又会是什么表情呢?艺术学校教师与学生因专业课堂需要,在着装上和普通类学生有明显的不同,但作为相同的文化课,相同的语文课堂,我们就应该忽视自己艺术生的身份,教师也不能因在艺术学校而有穿着上的随意感,教师同样要维护语文课堂的优雅感。

三是情绪的合理控制。艺术生有着各自的专业爱好,语文课堂有时并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要求,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如果教师此时不能控制好情绪,随意发火,事态会愈演愈烈,课堂会出现失控状态。

三、“刚柔相济”的语文课堂管理策略

“刚柔相济”的管理方法对艺术生更加适用。刚性管理强调严密的组织纪律和分工,柔性管理尊重个体的实际需要,通过激发个体的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为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艺术生语文课堂管理中同时进行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中,学生的课堂纪律要求带有“压迫性”,前面提到纪律的制定是师生共同思考的结果,但纪律的执行是长期的过程,艺术生自身纪律意识淡化,要求不高,如不进行刚性管理容易陷入反复重复错误的泥潭。教师通过规章制度,制定长中短期目标,学生一开始不会思考教师的目的性只考虑到纪律约束性,学生不会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当一个个目标实现时,学生获得成就感,就会思考刚性管理的必要性。但是刚性管理中缺乏学生作为“个体性”的认识,学生经常会有一种无助感,会产生一种自我的渺小感。教师站在规定的线上也会忽视学生的进步。长此以往,也会出现两种情况:表面上的和气与平静,表面上遵守规定;班级无纪律意识。

柔性管理中,尊重学生的地位,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从学生到校的目的性――学习出发,将学生理解为有自我约束能力、有人格尊严的个体。教师和学生之间以交流、信任为基点,建立起很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学生的潜能在此被激发,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目的是“为自己”,偶尔还会涌起“为老师”的豪迈,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管理,积极主动实现课堂目标。离开刚性管理的规章制度,只能是学生课堂上的“道德自律”,学生未达到如此之高的个人自律地步,这样的管理会出现班上纪律状况的两种形态:一种是自控力较好的守纪派,一种是视若无人的无纪派。而且长期的发展最终会导致全班性质的无纪律意识。

我们不难看出,离开柔性管理的刚性管理缺乏人情,与现在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有偏离。从艺术生的角度思考,艺术生更加具有个性化,加之专业上的自信,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单纯的刚性管理不适合艺术生的发展。柔性管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时展的需要,但柔性管理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轻而易举驾驭柔性管理体系。所以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刚柔相济”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艺术生的语文课堂管理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第6篇:线上教学的规章制度范文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因其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总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人们的体育意识、区域差别以及传统习惯等。从客观方面讲,以下因素对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影响尤为突出:

1.农村中小学可支配资金相对有限,活动场地较小。

2. 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以及质量不高,农村中小学专业体育教师太少,往往出现一个老师带多个班体育的情况,跨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经常让我身心俱疲。

从主观方面讲,以下因素成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瓶颈:

1.不少体育教师有畏难情绪,体育器材的匮乏让他们觉得教学工作无从下手。目前仍然有些老师上体育课采取了“放羊式”教学。

2.学校和社会一味地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体育的教学。前些年还经常出现挤课占课现象。这些充分说明了体育教学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不高。

3.体育教师自身体育素质不高,教学无创意,导致学生兴趣不高。

从体育进入学校课堂以来,体育教学观念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发挥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和学术争鸣也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但是,这些教育思想都不同程度地曲解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以至于造成本应以学生为本的学校体育教育,变为一切都要适应一些竞技运动项目的技术要求和训练方法,使学校体育成了竞技运动训练的下一级单位,而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主体。

翻阅多年来的体育教科书,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第一,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大致相同。如:小学有前滚翻,中学有,可能大学也有;小学有短跑,中学有,大学仍然不可少;篮球也是小学、中学、大学都有的项目等等。这种几十年不变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所厌恶;第二,教育的本质发生了变化,更有甚至将竞技项目的内容和竞赛规则,不做任何修改的搬到学校教学课堂中去,把学校体育变成了单一的竞技运动,而缺少带有游戏性质的运动项目;第三,陈旧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发挥。我们体育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动作技术要求去练习,“照葫芦画瓢”的教学方式没有改变,如此的教学方式和要求,怎能培养学生兴趣?由此可见,学校体育为什么不能成为广大学生喜爱的学科了。

针对这些因素,我觉得农村的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开展:

一、转化更新领导和体育教师思想观念,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学校领导者要更新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体育教学,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舍得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的力度。着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而广大的农村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要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律、自控、自评的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如在立定跳远活动中,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跳圈活动,学生就会感到今天上的新的内容,会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等等。农村中小学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所以游戏应该是我们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游戏式体育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根据不同的游戏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来全面地发展学生。通过活动和游戏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枯燥的文字、抽象的理论更有教育实效。

三、加强场馆建设和完善器材设施

体育教学和学生练习都离不开场地与器材,据笔者所知,本地区的场地与器材严重不足。如何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和器材添加。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并作出科学的安排,本着一场多用、一场多能,充分提高体育场馆和器材的使用率。

四、加强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第7篇:线上教学的规章制度范文

[论文摘要] 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其工作成效与社会的进步有着较为直接的相关性。探索高校教师合理的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人格化管理的角度对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做一下探讨。

人格化管理,亦指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了解满足人的正当愿望。高校教师是一个有异于其他劳动者的群体,有其特定的劳动特点和劳动规律。了解高校教师的特点,遵循其工作规律,采用合理的、人格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建设性人才。

一、高校教师的特点

1.高度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高校教师具有高学历,受过系统专业教育,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视野开阔,知识面广,重视能够促进其发展的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对知识、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他们要求组织给予其自主权,以便能够以其有效的方式工作,完成交给的任务,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2.注重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

高校教师渴望看到工作的成果,认为成果的质量才是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证明。因此,成就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激励,而金钱等传统激励手段退居次要地位。不仅如此,由于对自我价值的高度重视,高校教师同样格外注重他人、组织及社会的评价,并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3.重视人格独立和自由

高校教师不仅富于才智,精通专业,科技知识接受度高,而且重视人格独立和自由,提倡推崇扁平的层级结构,希望组织资讯公开、科技导向、强调绩效,以创新方式解决问题。他们尊重知识,崇拜真理,信奉科学。此外,由于他们是知识型员工,掌握着特殊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对上级、同级和下属产生影响,因此,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4.具有较大的职业选择权

高校教师由于占有特殊生产要素,即隐含于他们头脑中的知识,而且他们有能力接受新工作、新任务的挑战,因而拥有远远高于传统职员的职业选择权。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组织,寻求新的职业机会。所以,高校教师更多地忠诚于对职业的承诺,而非对组织做出承诺。

5.渴望弹性的工作时间和称心的工作环境

高校教师从事创造性劳动,他们依靠自身占有的专业知识,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因此,他们渴望拥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和称心的工作环境,注重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而不愿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一样被动地适应机器设备的运转,受到物化条件的约束。他们适应能力强,不会割地自限,希望主宰自己的时间和创造力,追求的是一种不同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忠诚度。他们喜欢以其独特的方式为共同的目标和有创意的成果努力,并乐于成为团队的一分子。

高校教师的职业劳动特点和需求分析表明,高校教师的主导需要具有高层次和精神性特征,完全有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主导需要。因此,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取决于内激励,取决于内在需要与外在目标的统一,是教师个体的个性需要与职业角色规定和期望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对高校教师进行人格化管理,激发高校教师的内驱力,使创造性和积极性成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体验和需要显得尤为重要。单纯以外在的监督去管理复杂的内在思维性劳动,其效果微乎其微。只有根据教师职业劳动特点和主导需要,运用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方法,才能使高校教师自觉选择努力行为,持久而稳定地提高工作绩效。

二、对高校教师人格化管理的意义

1.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因此,高校要调动教师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讲究管理的艺术。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要重视对教师人格的尊重,采取各种人格化的方法和途径对知识的载体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

目前,我国高校采取的是传统的科层制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在上下等级管理、严格规章制度、规范教师行为、提高理性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约束作用。但其被动的强制服从性束缚了教师识和智慧发挥最佳的时候。对教师实行人格化人管理,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让其有机会参与各种重大问题的讨论,得到信任且受到重用,使之以愉悦、舒畅的心情进行工作,从而培养其归属感,使其同舟共济,着眼于集体成就,发挥主人翁的积极性。这样,学校对教师形成了一种吸引力,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贡献。

3.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情绪以及行为反应等。一般可分为教师的思想理念、价值体系、行为模式三个层次,这三个层子相互构成一个统一整体。”教师文化的一个成熟表现就是教师群体拥有一种共同的教育信念,包括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这种信念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教师文化的另一表现是教师的职业精神、持续的工作积极性。教师文化对教师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树立一种教师文化观念,认识到教师文化是保持整个学校内在秩序、促进教师开拓进取并赋予其强大生命力的精神构建。这是一种内在约束机制,但同时却具有把外在的规范制度转化为教师自觉发展的行为能力,并能濡染教师始终保持自我更新的发展方向,以保证高校的良性发展。

4.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理论与科技,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全面履行这些功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就要保证教师队伍这个重点。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优秀群体,他们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职业特点是进行较高层次的人才生产,他们所认同和扮演的社会角色具有及其特定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他们的工作业绩和状态,直接影响人才的质量和高校的职能。他们的人力资本含量最高、“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也最大。他们一旦“跳槽”,给学校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因此,留住校内教师、吸引校外优秀人才是高校发展壮大的必经之道,而实行人格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三、高校教师人格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人格化管理”是具有较强“人情味”的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及工作热情为主的较高层次管理方法。这种方法除尽可能满足教师合理的生活需求外,更主要是满足教师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满足教师在工作上的追求感、事业上的成就感,并通过领导与教师在价值观上取得共识,使学校的管理逐渐转移到“自我控制”的轨道,由此而达到学校“人格化管理”的最佳状态。

1.尊重教师是“人格化管理”的基础

在人格上、工作上、日常生活等方面充分尊重教师,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学校将领导和教师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

2.教师的参与是“人格化管理”的保证

“人格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管理转移到“自我控制”的轨道,因而就必须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统一到学校的整体利益之中,形成“学校是大家之学校,成员是学校之成员”的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学校精神。这种精神是教师拼搏向上、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强大动力。

3.相互理解是“人格化管理”的精髓

相互理解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首先处在教师的立场上体谅、感受对制度要求的承受能力。当教师提出要求给予帮助时,管理者应将它当成自己的困难去协助解决;当教师工作中出现失误、犯了错误,我们既要批评教育,更要帮助查找原因,妥善处理。学校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但也应该根据教师工作特点,相信教师觉悟,允许教师在正常工作时间处理些私事。如果教师有困难个人解决不了,学校就派人、出车协助解决。我们这样做,劳动纪律不仅没涣散,相反,教师更热爱学校,更尊敬领导,工作责任心更强,纪律更严明。

4.听取教师对学校的意见与建议,是“人格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听取教师,特别更注意听取愿对学校工作发表评论的老教师的意见。这样才能密切领导与教师的关系,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5.解决教职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人格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创造条件协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定期解决在岗及离退休职工家庭中存在的困难等等。这样做,不仅对老同志是一种安慰,对在岗同志更是一种教育,使教师在工作上有紧迫感,在生活上有方便感,退休后有安全感。

此外,在教师管理中,还应把“人格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规章制度是一所学校内的“小法规”、“警戒线”。它一经制定,本校内所有的人在它面前都是平等的,都要受它的约束。实行制度化管理,这本身是管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成功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能抑制人们的消极面而保护和促进积极性,它是一个法规范畴。而人格化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从深层次上挖掘教师的潜在能量,也是为了调动积极性,只不过它是一个道德范畴。前者是管理的一般性规律,后者是对它的深化和发展。因此,二者不仅不矛盾而且是一致的。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既不能因为执行制度而否定人格化管理,也不能因为进行人格化管理而废除必要的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 何菊莲.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点:人格化管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

第8篇:线上教学的规章制度范文

一、上好开学第一周的学前教育课

新生入学后,按学校的教学安排,第一、二周是学前教育和军训时间。由于新生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和学校,他们所受到的教育状况不尽相同,个人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利用第一周的学前教育时间,促进学生间有效地沟通与融合。通过学生自我介绍、与学生谈心和到学生宿舍走访等方式,尽快熟悉班级每一位同学,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守则、宿舍管理规定、教室管理规定、操场管理规定、食堂管理规定、一日生活制度等)的学习教育,并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体会,谈感想。对于一些常规的管理要求,如一日生活制度,每一位同学必须熟记于心,可采用笔试和口头竞答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规定的有效记忆。

二、制定合理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

在入学前两周对学校各项管理规定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班主任根据专业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拟定一份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实施细则讨论稿,内容涵盖守纪、学习、劳动、体育、卫生、请假等各个方面,奖惩分明,在班级学生大会上通过讨论的方式对每一条规定进行讨论通过,形成班级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张贴上墙,作为每一学期学生德育考评依据,严格执行。制度的制定要体现人性化,比如请假制度的确定,由于很多新生可能是第一次出远门,刚开始两个月,规定每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情况,一至两个星期就允许回家一趟,当同学之间相互熟悉了以后改为一月一次,可以让学生逐渐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养成互相关爱的良好品德,这样学生乐意接受,也能自觉执行,管理效果好。

三、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班级管理中可试行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制度,每人一份,详细记录学生五年成长过程中的各类信息。首页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电子照片、党团员情况、家庭住址、入学前的学习经历以及家庭成员基本信息、联系电话、家庭收入状况等;第二部分按年度划分记录学生的五年成长历程,包括每个同学的学业成绩、每一点进步、过失以及学生每学期个人小结和心理感悟等;第三部分记录每一位同学的同桌评价、同舍评价、任课教师评价;第四部分记录各年度的班主任评语和家校联系记录。每一学期放假时都给学生家长寄去家庭报告书和学生假期学习活动安排建议书,向学生家长汇报其子女在学校一学期的具体表现情况,并请家长让学生在下一学期返校时带回家长反馈意见书,以便学校与家长及时互通信息,形成对学生的无缝隙连贯性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四、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五年教育始终

针对刚入学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可结合就业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利用学生集会、班会课等集体活动时间,根据学校就业办公室对学生实习就业推荐情况统计、学生实习的典型案例剖析和实习检查管理工作中了解的情况,以及行业企业对劳动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和需求动态等,向学生进行宣传讲解,让学生了解现在市场就业现状、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机制、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要求、自己所学专业和职业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转变角色,尽快适应职业学校校园生活,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开设系统的专业指导课,使其对涉及的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用专业发展前景鼓励他们端正学习目的,努力学好理论基础知识打好专业基础。教育学生立足我国计算机相关行业的现实,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自觉地走艰苦创业的成才道路。充分利用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的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个人专业发展的研究性课题,升华专业理论,拓展专业知识,尝试革新专业技术,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针对四年级和毕业班的不同个性、不同就业倾向的学生,开设就业形势指导和个性化的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做好择业心理准备和调适,具有个性化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强调个人志愿应服从社会需要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理解和对待将从事的职业,帮助他们树立敬业思想,把立足本职与实现成才和个人价值的愿望结合起来。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职业教育学习是又一次新竞争的开始,尽早地思考如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逐步树立职业理想,充分利用好高职教育几年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掌握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较好的基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五、建立立体的多渠道交流平台,延伸学生见习期间的学校教育管理

第9篇:线上教学的规章制度范文

老师们,同学们,过去的成绩是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孕育新的希望与憧憬,面对这一更为紧张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与工作,我们每一位教师、学生都应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认真审视自己,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与学习中去,为实现自身的目标而奋斗、拼搏!在此,我祝愿并相信我们每一位师生都能以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书写新学年学习与工作的满意答卷。

借今天的机会,给我们的同学提几点要求和希望。首先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开展创建“平安红小”活动。人的生命对于其它任何事情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务必要万分重视安全工作,上学的路上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禁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玩耍、追逐。乘车的同学要文明乘车。在校时,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在教室里、走廊上、活动场所追逐打闹,严禁玩弄电器插座和开关、消防栓等有危险的设备,严禁把有危险的玩具带到学校玩耍,严禁玩危险的游戏。

其次,培养良好的习惯,提升自己的素养。要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品格,把学校的水电、用品看作自己家里的一样爱护,看到有浪费学校水电或破坏公物的现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加以制止或批评。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继续保持学校整洁、美观的环境。严禁随地吐痰、随地乱扔纸屑、果壳、包装袋等垃圾。少先队仍然要加强督查。严禁在墙面等建筑物上涂抹。要培养相互关心、助人为乐等好品质,让学校真正成为我们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