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家校合作总结范文

学校家校合作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家校合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家校合作总结

第1篇:学校家校合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后进生;家校组合;转化

所谓后进生指的是智力正常,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习、品德、行为等诸方面长期落后的一类学生。纵观现行的教育现状,教师和家庭对后进生的出现有着必然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发展的直接倡导者,他们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潜力和发展潜能。因此,教师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家庭教育通常被理解为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配合与补充,其最终目的是与学校教育合力将儿童或青少年培养成为符合国家教育目标的合格人才。家庭是个体成长的起点,是一个人生命历程中的第一课堂,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正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只有加强家校合作,实现“珠联璧合”,才能增强教育的效果。

如何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解决这些影响带来的问题,根据20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成员参加学校的重大教育教学活动;协助学校组织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并推选有特长的家长任教校本课程;帮助卸掉社会关系,协助学校整治周边环境,优化学校发展环境;宣传教师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宣传家长尊师重教的典型事例,宣传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先进集体。

2.班主任要向学生家长积极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促使家长有效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要收集并反馈家教信息,与家长委员会合作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总结家教经验。另一方面,请有经验的老教师向学生家长介绍学校的师资队伍、硬件设施,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教学实力,相信教师的教育能力,进而信服学校的教育理念。

3.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做好合力教育工作。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邀请家长来校面对学生一起商讨教育对策,或及时反馈情况给家长。这样,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个别文化素质低的家长,通过对家长的正确引导,使家长摆正对子女教育的态度,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教师、家长也可以单独进行交谈,向其通报孩子的特殊表现,一起制订教育方案。

4.建立“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卡”是教师制订个性化教学计划的依据,适用于教师不方便家访的学生。教师不定期地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的需求,发现并及时消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误会。

第2篇:学校家校合作总结范文

促进学生成长的立场,是最朴素的人类情感的表达,是相关政策与理论建构的基础,更是促进我们反思、推动我们实践的唤醒之力与创造之力。本文尝试基于促进学生成长的立场,讨论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发展走向。

一、断裂的世界

40多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经典报告《学会生存》,其中一个基本信念是:“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也有这种情况)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①

这样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世界教育改革。在当前中国中小学里,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在努力实现学校课程、教学、活动与生活的沟通。但如果具体到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状态,我们很难否认:孩子们依然生活在“断裂”的世界里。

这一断裂,首先体现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上。学校的领导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重大,但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是几乎不可能介入的领域。家长被“请到”学校时,更多是因为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出了状况,而去接受教师的“指导”、“帮助”。家长会、家长开放活动等,也更多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而不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内涵性介入。学校教育发生在学校内部,家庭教育、家长被排除在外。类似的,家庭有其内在的运行逻辑。即便大量的学校作业被延伸到家庭中,家长也会配合教师监督、检查、指导学生的作业,但在饮食起居、待人接物、亲子活动等各方面,教师没有兴趣加以影响。对于孩子来说,在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最重要的生活世界中,各自受着教师、家长的影响。

其次,这一断裂体现在教师与家长两类主体的关系上。在教师的心目中,是很难接受如下状况的:如何上课、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要听听家长的意见。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教师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来说,很难真正将家长视为专业性的合作者。对于家长来说,在长久的文化浸润下,他们总会以尊重教师为基本前提,因而很难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参与权,也很难意识到在家庭生活中要与教师保持沟通与合作。

例如,以下是一位刚工作半年的年轻教师,针对家校合作所作的自觉反思:

当听完学校的家校合作专题汇报后,我又感动又惭愧。汇报前半段在展示家委会工作的时候,我感动无比,原来点点滴滴,她们已经为我做了那么多。可到后面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却没有再看见我们班的材料。因为我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一直有距离,我不愿意他们过多地介入;甚至,对于家长有诸多抱怨,抱怨家长不能理解我,抱怨家长不够体谅我。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只需要负责教学工作,其他与我无关,不需要和家长走得过近。可是,我教的是谁?孩子。孩子是谁的?家长的。所以我们要想教学工作能顺利、高效地开展,怎么能不去做好家校合作呢?

(材料摘自安徽省合肥市翡翠学校宋家佳老师的学期总结,2014年1月)

这样的认识与情感体验,应该是很多教师所熟悉的。难得的是,这位教师和这所学校已经开始自觉反思与重建了。

最后,这一断裂因长久的制度惯性与行为惯性,而缺乏自我超越的力量。上述主体间的不合作、假合作状态,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初期至今,因为家长自身教育素质明显弱于教师,学校教育也专注于自身的专业内涵提升,因此形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学校、家庭的运行模式及相关制度。以家长被“请”到学校为例,无论怎样的家长,大概都要准备好接受教师的“教育”;而无论教师资历如何,也都有着“教育”家长的底气。而真诚的情感交流、相互间的理性探讨、有理有据的辩论、基于法律的自我维护,都是很难出现的。

到今天,家校之间已经到了必须合作、融通的时候了。从教育政策的角度看,教育主管部门在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制定家长参与办学的法律与政策。从学校综合变革的角度看,家长参与学校各领域的工作,是学校变革的内在构成;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已逐步成为学校办学的基本前提。尤其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为孩子提供整体有机的教育环境、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相互沟通的教育力量,已是迫在眉睫的需要了。

合作不仅将促成教师、家长的发展,而且最终将帮助孩子成长为完整、丰富的人。

――在学生的学业成就方面,家校合作通过丰富的资源生成、整合的教育力量介入和整体的环境协调,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家校合作的实现,有助于促进学生社会交往技能的增强和社会性的发展。学生将更多直接面对自己的教师与父母以及更多同学的父母。在学校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在家庭与社区的活动中,他将与不同的成人交往。这在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在丰富多元的家校合作中,学生能够享用家校合作的成果,在丰富的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个性。这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发育提供了诸多资源。在积极多元的交往活动中,学生能够通过他人的视野、他人的交往定位,不断形成、矫正、发展自己的自我意识。

二、合作的意蕴

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强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要“建立健全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建立教师家访制度,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指导和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科学育人方法”。

然而综观当前的家校合作领域,不仅存在着不合作,而且存在着很多假合作。例如,家长会总会被视为典型的家校合作形式。可是,如果家长一个问题也没问,一点评论也没发表,这真的是家校合作吗?而即便是真合作,也同样有着合作品质的差异。例如,课堂向家长开放,这应该是家长期待的,家长也能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大量的关于学生发展情况的信息。在这类活动之后,有的学校会通过调查问卷来了解家长的感受、认识与建议。这里已经存在真合作了,但这也是很初期的合作,因为真正的对话主体没有会面,大量的资源停留在初级水平,很可能缺乏高质量的互动与生成。

重新认识家校合作的内涵,是一个基本前提。

家校合作不是单向的过程,而是双向的互动。当教师向家长单向传递信息而没有获得家长的反馈时,这不是合作,而只是“通报”、“告知”。同样,当家长对于学校和教师的认识、理解、感受、期待没有很清晰地表达出来时,则离“合作”依旧遥远。合作一定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了解、尊重和共事,而不可能是单方面的行为。同样,被迫无奈状态下的参与,例如教师被迫去家访,或者家长被迫去学校参与相关活动,都是“假合作”。当前一些学校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各类学生活动中的家长观摩以及学校组织家长听相关家庭教育的报告、要求家长在家配合学校相关工作等,都大量存在着单向传递而非双向互动的状态。

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双方的奉献,更是生成与发展。一是指向于事,双方在合作中实现了新事物的诞生,如一项新的课程、新的教学活动、新的学生活动、新的学生作业,等等。二是指向于人,指教师与家长必然在合作中有所变化与发展。在真实的合作中,主体双方都带着真实而独特的个体认识、理解、情感、期待投入其中。因此,相互的改变必然发生。例如家长参与听课,一定会有自己的认识与体验;而如果能够表达出来,则家长与教师间会产生差异,由此而形成相互改变的力量。当前很多学校会组织家长听专家报告、组织家长上网学习等。这事实上不是家校合作,因为家长与教师之间没有直接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这只是学校在利用外部资源,而学校本身是否有教育家长的力量?学校与教师是否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提升了自身的能力?答案很不确定。因此,重视合作的生成性,是非常重要的。相对容易的一种测评方式,就是追问教师和家长:在交往中你学到了什么?

例如,2013年11月19日,笔者参与了上海市闵行区汽轮小学家委会成员与学校教师、领导的互动。在听完上午四节课、检查完学校相关工作后,家委会成员反馈了学校存在的一些隐患:“洗手池边路面上有积水,天冷结冰后更危险。可以放个防滑垫”;“食堂里还有一些过期的食品未及时清理”。学校领导和教师欣然接受上述信息。接着,家委会成员对相关课堂教学也提出了反馈意见,并与学校领导、教师间发生了三类不同性质的相互改变。

――家委会主任张先生:三年级英语教师的语速显得快了。

学校英语教师黄老师:是我们建议老师适当快一些,增大英语信息的输入量,让孩子适应真实的外语情境。

――家委会主任张先生:一年级蔡老师与学生的交往,可以再儿童化一些。

家委会成员刘女士:我比较了解,她是五年级下来的,曾任我女儿的老师。

学校校级领导王老师:她教了20年的高年级,这是第一次教一年级,已经是很大的挑战和改变了。

学校中层领导谢老师:我们还是要提醒她,要注意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更加针对儿童的特点,包括语言和动作等。

――家委会主任张先生:看了上周的听课记录,还是希望老师上课不要太严肃,课堂气氛不够好。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学校校级领导胡老师:教师还是要有要求,不能降低标准;还是要促进学生发展。

张先生:要是学生怕教师,就很难有想象力、创造力。

上述互动过程中,有着各自的坚持、澄清和调整。这就是合作的魅力:改变他人和改变自我。自然,在这个过程中,面对挑战最大的是教师:他要成为几十位家长“学习”的对象,也需要有向家长“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全面合作,而非单一领域和维度的合作。学校教育是综合的,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介入也应该是全面的;同样,家庭生活的内容也是具体综合的,教师应综合性地影响孩子的家庭生活。这就意味着,家校间的“合作”不能只停留在学业成绩上,不能停留在生活习惯上,也不能停留在任何一个具体领域或维度上。完整的人的生成,需要完整的生活,需要完整的家校合作。

“合作”是“尊重”、“信任”、“互动”、“生成”、“发展”的代名词,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学生的成长,需要当代教育者与家长实现真正的合作。

三、丰富的可能

当我们将一系列的“假合作”排除在外后,真合作真有可能吗?家长有这个素质吗?教师有这种能力吗?学校和家庭有这样的空间和时间吗?不可否认,这需要分析一系列的具体条件,要建立保障体系。但为了孩子,这一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相互的合作不是要制造麻烦与困难,而是要共同创生更好的儿童生活世界。在合作中,家长、教师也将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前的改革实践事实上已经在呈现这一领域的丰富性。在西方国家,家校合作形式的丰富性与内涵的深刻性,都足以让我们惊讶②。无论是正式的组织建设,还是多元的活动,抑或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都在启示我们,这一领域的实践改革是可能的。

其一,家校合作要从点状走向系统建设。从内容角度看,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在做一些家校合作工作。例如家长会、家庭作业的反馈等。但仅有这些远远不够。即便有大量的家长志愿者工作,或家长参与到学校决策之中,如果不是有结构的整体,则依然处于合作的低端。在上海市闵行区汽轮小学,教师与家长们合作,在组织建设、文化形成、活动开展方面,全面探索、形成了合作的系统。尤其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介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在为学生提供安全而健康的环境、丰富的课程、高质量的教学、多彩的活动、民主的学校管理等方面,真正形成了系统③。不仅如此,该学校还在进一步研究学校如何系统地影响家庭教育,包括开发系统的家长培训教材。

其二,家校合作要从片段走向长程。合作过程体现为策划―实施―反思―重建的全程。无论是家校合作的整体结构还是具体活动,都需要有精心的策划,包括前期调研、经验总结、问题诊断等,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之后,要开展真实的组织工作,将方案付诸实施。在活动结束后,通过自觉反思,形成新经验、新认识,形成后续研究的设想与重建的方案。例如,以本人直接参与的上海一所随迁子女学校的活动为例,该学校策划开展家长参与教研活动,邀请家长进入课堂,并与教师交流听课感受,发表改进建议。第一次活动让教师和校长大吃一惊,因为即便是这群社会与经济地位都处于上海市最底层的家长,依然有着对课堂和教学活动的朴素而有见地的发现与期待。同时,学校也发现,部分家长能够积极参与,但还有大部分家长没能参与到教研活动之中。于是,学校设计了第二次活动,在指导家长如何听课、如何通过活动程序的设计和主持人的组织来帮助家长全员参与方面,实现了高质量的重建。

其三,家校合作要从引进走向本土创生。中西文化的差异、学校教育系统的差异和学生在学校、家庭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如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高期待,家长对教育的尊重,教师自身的发展意识,教师的角色多样性等――决定了中国的家校合作必定带有自身的文化特征。上述基本特征又遭遇社会转型的大时代,改革走向纵深,各类社会问题必然会反映到家校合作中。中国当代的家校合作由此而带有了极强的中国特征。这启示我们,家校合作领域的变革,除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之外,我们必须坚定、自觉地开展本土创造,建构家校合作的中国模型。

注释:

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

② 李家成.傲慢与偏见,抑或尊重与合作[J].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2(9);OECD (2013). PISA 2012 Results:What Makes Schools Successful? Resources,policies and Practices (Volume IV), PISA,OECD Publishing. pp. 141-143.

第3篇:学校家校合作总结范文

摘 要 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家校合作在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中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发展趋势。美国在许多领域获得领先成就的同时,在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理论及实践领域也同样处于领先水平。“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学校教育”是美国近五十年来不断改革的主题,经多次改革取领先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果。我国虽已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总体来讲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通过对美国家校合作的案例进行分析,科学的借鉴国外体育教学经验,有助于我国体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 家校合作 青少年 教育

一、美国“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案例介绍

活动目的:(1)使家长有机会看到孩子在体育课中所学的内容;(2)争取让家长支持学校体育计划。

建议等级水平:K-2,3-5,6-8,9-12。

所需材料:选择以前做过的并适合自己的活动。

活动描述:通常在每年的二月份,学校通过新闻信通知家长(也鼓励学生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在活动中,首先,让一个孩子做热身运动,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他们的父母进行一对一的互助。然后进行小组活动,允许父母与他们的孩子的朋友有一些互动。在课程结束时给家长和孩子照几张合影。

教学建议:邀请校长检查活动程序,了解学生对此事件的期望。

适应残疾学生:将特殊学生纳入常规体育课,对活动内容进行修改,使之适应残疾学生。

二、美国“家校合作”的教学特色案例分析

美国基础教育的家校合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教师的职前教育

教师是家校合作中的关键人物之一,是家校合作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是否得到良好的职前教育,影响着教师入职后与家长合作的态度。从案例可知:美国教师能够很好的制定、实施家长参与体育教育的计划,懂得如何在工作中与家长、同事以及校领导交流沟通,说明美国教师获得了良好的职前教育,有利于家校合作顺利进行。

(二)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家长与学校合作的核心,在家校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案例可知:学校通过让孩子为家长和学校传递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家长与学校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为家校合作提供了便利,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校领导是学校的指挥棒,深刻影响着本校工作理念与发展方向。从案例可知:美国校长能够亲自参与到活动中,说明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一方面调动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了教师参与工作的信心。

(四)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障

近几年,美国联邦和许多州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和法规,这些规定有的涉及家长教育和教师培训,有的明确要求家长参加学校管理和决策,有的拨发专款设立家庭教育资源中心等,为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美国“家校合作”对我国的启示

为促进我国家校合作的发展,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寻求对策,其中,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不失为一条捷径。以下是从美国家校合作的历史经验中所获得的一些启示:

(一)完善教师的职前和职中培训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教师现状不容乐观,师范院校生源逐年减少,教育精英不断流失,家校合作技能未纳入培训计划。因此,加大力度,不断完善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技能正式纳入培训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宣传,促使家长和教育者转变观念

在我国,多数家长缺乏参与教育的意识,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只要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美国的经验表明,要促进家校合作,就必须加强宣传,使家长认识到其参与教育对学生和学校所起的重要作用。鉴于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宣传还很薄弱,建议各类教育出版物要加大宣传力度,力争使家校合作的观念深入人心。

(三)制定系统、科学的家校合作计划

系统、科学的家校合作计划不仅是家校合作活动开展的指南,也是实现家校合作目标的基本保证。在制定计划之前,学校必须做出周详的调查研究,收集学生家庭背景资料,切忌只凭校方主观愿望而不考虑家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心态和不同需求,此外,学校应当组织有主要领导参加的专门小组负责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四)为家校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证

在学校层面上,可以适当地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感,使广大家长与学校同心协力,为学校教育多做贡献。政策支持还应当包括为学校和家庭提供适当的经济资助,使学校在为家庭提供服务时有经济保障,促使更多的家庭与学校合作。

四、总结

众所周知,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而家庭作为学校的天然同盟者更需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如今,家校合作已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趋势。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的特殊情况,我国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仍旧存在许多亟待改善的方面。而美国在家校合作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学的借鉴国外体育教学实践经验,有助于我国体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学校家校合作总结范文

基于此,我们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在尊重教育、共同育人、实现双赢的理念引领下,进一步探索家校沟通的内容和形式,总结改进家校沟通的方式与方法,以此提高沟通的实效性,达到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家校沟通的目的。

一、以先进理念为先导,提升教师与家长的认识

尽管家校合作尚未有明确的定义,但在研究和实践中对家校合作的内涵有着普遍的共识,那就是:第一,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学校和家长都必须各担其责相互合作;第二,家长和老师必须相互尊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第三,家校合作的方式、渠道要多样,保证沟通顺畅;第四,要重视情感,家校沟通要建立在平等互信、支持交流的和谐关系之上;第五,家长合作的内容、目的和形式都要受到一定社会现实的影响。为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对教师与家长进行培训,提升家长与教师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1.教师培训

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前,邀请专家、教授开坛讲座。首先我们邀请深圳道弘教育集团邓杰中讲师作讲座。他以轻松幽默又富有激情的方式,运用浅显的案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天下良师的责任》系列之――“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在座教师细心倾听,受益匪浅。

其次,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诸如“学生养成教育”、“批评的艺术”、“家长沟通艺术”等都是班主任学习和讨论的主题。通过学习和讨论,班主任逐步重视家校合作工作,与家长沟通不仅尊重家长,而且意识理性,讲究沟通技巧,深得家长肯定。

2.家长培训

每年新生报到之后,及时召开新生家长培训讲座,将学校情况、规章制度、注意事项、幼小衔接的问题提前与家长交流,使新生家长在上岗前就接受培训,熟悉业务,尽快进入角色,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专家、学者给新生家长上一堂“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的主题讲座。引导新生家长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孩子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以家校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家校合作活动

家校合作中,我们倡导“多边互动”,即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家长与老师之间应不断对话沟通,让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鲜活的知识伴随着思想和情感,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中积极有效地沟通渗透。

1.家长会

家长会是我国最常见的家校沟通方式。组织家长会是家校教育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老师和家长沟通、凝聚教育合力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大力改进家长会形式,让其功能充分发挥。①引进专家给家长上课或讲座。向家长系统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每次搞个专题,如新生入学,可以是新生入学教育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预防出现新生学习不适应现象,促使家长、孩子同步发展。②请优秀家长介绍经验。各班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诸如恳谈式、辅导式、交流式等等。除了任课老师与家长共同沟通教育教学之外,也会鼓励家长主动发言,以他们的切身经历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生动教材,经验分享、问题共商、疑难探讨,丰富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③观看文艺会演和学生手工作品展、协查学生作业。

老师将学生的习题簿、美术和手工作品、优秀作文、竞赛答卷以及集体的小报、奖状、荣誉证书等,精心布置一个小型展览会,让家长观看、翻阅,了解班级及孩子的学习成果。

2.家长开放日

为密切家校联系,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是弥补家长会仅由家长参与,将学生排除在外的弊端,我们也会择机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近距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也进一步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理解老师教书育人的艰辛,以及家长应尽的责任。进而大力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共同构建美好和谐的校园。

3.感恩系列活动

创造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家长反馈积极,收效明显。诸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我们都安排了活动,为家长与子女提供互相沟通、增进情感、了解各自内心需求的平台。家长的评价信息让我们甚是欣慰,虽然,多数家长仍以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孩子,但也有不少家长已转变教育观念,不再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准则。

4.家庭访问

在家校联系中,家访是一项既传统,又极为有效的措施。我们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初步了解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家庭成员结构,对于学困生和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多关心、常家访。学校领导也常陪同班主任到学生家中探访。孩子的成长具有反复性,教育是慢艺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静等花开,家访则是我们浇灌和滋润待开花朵的有效手段。

第5篇:学校家校合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家访家校合作高校学生

家访不是一个新鲜词,尤其是大学之前的教育,近些年高校也逐渐兴起家访,但是高校家访倾向于针对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从培养学生和构建和谐家校合作关系的角度来看,高校家访是非常重要的。

一、家访的原则、目的和意义

学校教育要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这一原则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教育,高校家访正是体现这一原则的载体。家访是为了让学校和老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同时也为了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寻求家庭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此外,家访还能够帮助老师建立起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更有效地沟通和对话,从而确保学生工作和家校合作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二、家访的形式

家访包括上门走访、电访和函访三种形式。高校家访应该将“普及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如今大学基本都是开放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之前所受到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差异很大,我们很难把握学生,也就很难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工作,培养好人才。因此,在新生入学之初(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在新生入学前)开展家访工作。在基本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今后的家访工作就应该是有重点的进行了。

上海大学在钱伟长校长“发挥学生家庭的作用,共同教育学生”的理念指导下,一直将家访工作尤其是新生家访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个别学院还专门成立了家访项目组,将家访工作作为学院的专项工作。每年新生入学不久,学校就开始组织新生家访工作,各学院也根据各自的特点,纷纷开展有学院特色的家访工作,当然现在上门走访还主要是针对上海本地学生,外地学生主要是函访和电访。

三、家访对象与家访实施

3.1家访的对象与措施

第一次新生家访应该针对所有新生进行普及性的家访,在这个阶段时间要尽可能的短,并且将上门走访、函访与电访充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确定需要进一步回访的学生,如家庭发生变故、单亲或者离异的家庭等。除此之外,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了解,确定需要跟踪访问的学生,对于之前通过函访和电访的学生,要进一步进行上门走访。

3.2实施过程

这里以新生的第一次家访为例。第一次家访可以参照如下程序进行:

(1)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前期的家访预案,这是家访实施的保证。

组织并动员各部门共同参与家访。家访不只是辅导员的事情,要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动员其他部门参与家访,这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

家访老师在家访前应该对被访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背景等相关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学院甚至有必要进行家访培训。在培训会上,包括对家访的原则、意义和学院的教学计划等内容,以及被访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阐释。

对于需要上门走访的学生,家访老师要提前与家长约好时间。

上门走访的老师自备好鞋套。现在很多家庭进门都需要换鞋,如果家访老师能够自备鞋套,无疑会给家长留下好印象,看似一个很小的细节,也能够促进家访工作的开展。

(2)家访实施过程

如果是电访,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并且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并做好记录。如果是函访,函访的材料应该有需要家长反馈的内容,并且对所反馈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与关注,确保家访的有效性。

上门走访要在事先与家长约定好时间的前提下,家访老师要严格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家访,并注意交谈的时间。第一次家访主要任务:一是介绍,介绍所在大学的基本特色和学院、专业的特点,提醒家长要对孩子特别关照的方面;二是倾听,听家长说,必要时给予解释并回答家长的疑问;三是纠正,很多家长和学生在入学前都认为考上大学就是成功了,大学不需要像高中那样辛苦,大学应该是很轻松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家访老师在家访过程中需要对这种认识进行纠正。

(3)家访总结

家访结束后,家访老师需要对家访反馈进行认真分析,并撰写家访小结,必要时召开座谈会。在小结和座谈会上家访老师要反馈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并告知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导师。与此同时,学院和学校都需要召开家访总结会议,根据家访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需要的话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

新生家访工作只是构建家校育人合力的开幕,在接下来的学生培养与教育工作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新生家访的基础上,辅导员和学生导师必要时需要进行回访和跟踪家访。90后的大学生的确有着他们这一代人的特点,虽然他们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他们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作为独生子女,对他人的依赖性也较强,这又可能导致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如今仅仅依靠学校很难做到把每个学生都培养好、教育好。因此,寻求家庭的帮助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

四、家访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即便像上海大学这样重视家访并一直坚持家访的高校,在实施家访的过程中也还是存在一些困难。总结起来,家访存在的困难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基本到了成年的年龄,加上如今高校都走开放性、综合性的发展道路的形势下,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明显少于中小学。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召开日常的家长会显然是不现实的,上门家访就更加不可能。即便像上海大学这样的高校每年组织新生家访,但也集中在对本地学生入学初的上门家访。“发挥学生家庭的作用,共同教育学生”的教育理念不是一个阶段的理念,应该贯穿学生教育始终。然而在现在的体制下,在高校进行经常性的家校沟通是有很大的挑战,但对学生的成长却是至关重要的。就学校和老师而言,现阶段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做到家校沟通经常化,并拓宽家校沟通的渠道,寻求家校育人的合力,尽可能的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

从以往经验来看,家长对大学进行家访在惊讶的同时都表示欢迎,但是更多的家长只是被动的接待来访的老师,家长缺乏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即便有这种热情,也不知道如何参与其中。学校缺乏较为完善的机制和相关的制度。因此,要建立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需要成立家长委员会或者类似的组织,建立和完善家访制度,从而调动起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校、老师可以借助家庭的力量,加强家校沟通,给家长一些理性的指导和帮助,毕竟一个学生的成长关系到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幸福。

(2)学校如何更好地引导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

曾经我的一个大一学生,入学后不久,他的家长每周来宿舍帮他打扫卫生,走前还削好苹果,并留字条“苹果已经削好,放在……”。虽然在日常工作中,学校、老师也会对家长进行适当的提醒,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在学生工作中,我们认为有时候不是学生能力不行,也不是学生不愿意去做,而是学生家长不愿意放手,他们包办各种事情,他们的行为超越了职责,变成了剥夺孩子的权利。如何让家长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有时也许只需要家长退后一小步,学生就能够前进一大步,但是家长很多时候却拉住学生前进的脚,害怕他们出错,担心他们受挫。因此,要教育、培养学生,首先要“教育”家长。

家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家庭孩子的差异很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毫无疑问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自身素质和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现代独生子女家庭很多,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的所有期望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尤其在今天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封建时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还影响着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家长“望子成龙”期望值普遍偏高,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固然离不开家庭教育。从胎教到婴儿的启蒙教育再到入学后的跟踪教育,如今到了大学父母依然不肯放手,很多家庭还是用以往的教育方式教育着大学孩子,甚至一些家庭溺爱、迁就、放纵,不知道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而且现代家庭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教育方式等方面参差不齐,孩子的差异也很大,到了大学这种差异性就更加明显。因此,孩子进入大学,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成才、成人观念,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征,家庭教育应该科学化。

(3)面对如此之多的大学生尤其是外地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家访?

上海大学现在外地学生也已经占到40%左右(其他学校外地学生比例更高),并且还会逐步扩大,面对这么一个大群体,如何进行家访?目前是以函访为主、电访为辅以及部分上门走访。对于外地学生,可以采取外地老师利用回家、探亲的时间(如节假日、寒暑假)对同地区或者临近地区的学生进行家访,并且打通各学院的关系,合理地进行资源整合,最终形成全校资源共享。

(4)如何保证足够的经费支持?

家访尤其是上门走访一般是利用假期开展工作,那么对假日工作的老师来说,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助;与此同时,老师家访的路费、通讯费等费用由谁来支付?仅仅依靠学院或者学校支付,远远不够,那么就需要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样才能够解决家访工作的后顾之忧。

虽然对大学生进行普遍的家访存在很多困难,但是相信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随着家访工作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及人们对家访的日益重视,一定会突破家访工作的瓶颈,从而更好的发挥家访对学生工作的促进作用。

第6篇:学校家校合作总结范文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1.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要求不同,成才标准各异,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大相径庭。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有效地正确引导学生成才,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2.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应严格按照各项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合作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家、校之间能否有效地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

二、影响家校合作的几个因素

1.认识错位,推卸责任

从教师的角度看,作为山区中学的有些教师认为,有些农村家长不太懂教育规律,教育程度较低,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能力较弱,当家长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时,有些教师总觉得不太自然,认为会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

从学校方面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舆论界都将眼光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上,致使学习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学校或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准绳,这就造成家校合作的内容极其单一,仅仅限于督促学生的学习上。

2.活动无序,组织散漫

在实际中,许多学校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学校、年级、班级各层面的家校合作难以相互配合。往往是学校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家长会了,就将家长一个个通知到学校,家长更多地只是带着耳朵来听,很少有实质性的建议,有时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缺乏活动记录,更不谈上家校合作方面的经验总结。在这些目的性不强、准备不足的活动中,收到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家校合作缺乏换位思考,学校单向灌输多

家校合作双方缺乏换位思考,欠缺对对方的充分理解,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我们有些教师把学生身上的问题全归罪到家长头上,认为是家长素质低、“家教”不好。有的家长则认为老师让家长到学校“解决问题”是老师无能。家校合作活动不系统,难以坚持。家校合作计划是实现家校合作目的的基本保证,学校在新学期伊始都制定了家校合作的工作计划,但往往难以坚持甚至是根本就不开展了。因而,从根本上来说,目前的家校合作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三、促进家校合作的几点对策

1.完善制度,有序落实家校合作工作计划

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家校合作机制,即以制度来约束家校合作中的人为性、随意性,变可有可无、或多或少皆可的家校合作为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就能使得家庭与学校合作有了根本的制度保障。因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长汀一中创建“家校合作”特色学校实施方案》,明确了规划和办学的总目标,促使我校的“家校合作”工作形成规范化、现代化、特色化、个性化,推动了“家校合作教育”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提高了我校家庭教育的总体水平,保证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另外,确实保证“家校合作”教育工作做到“三纳入”: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纳入领导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责任制评估标准。

2.明确家校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与学校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中分别发挥着各自不同的独特作用。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纽带,是家校合作的中心,也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在家校合作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学校可以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给家长提供参与机会,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利和责任让子女接受教育,同时家长又是教育的消费者,因此,家长有权利和责任监督、参与学校教育工作。

3.重视家校双方的沟通方式与技巧

(1)尊重。班主任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尊重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反过来,很多家长又能从班主任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并为班主任的师德精神所感动。这样,家长与班主任就能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2)信任。家长更要与班主任、学校沟通,要充分信任孩子的班主任、学校,相信学校在处理孩子问题时的心情是和家长一样的,相信我们老师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有人把塑造学生的工作比喻为雕琢一块大理石,认为有六个雕塑家共同雕琢这块大理石,其中主要的两个就是家长和学校,只有在家长与学校共同搭建的信任的平台上,才会将大理石雕琢得更加完美。

(3)平等。家长与班主任老师之间是平等的,是不折不扣的合作者之间的平等,缺少了哪一方的配合,教育的效果都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犯错误的是学生而不是家长,双方都要注意消除各种诱发心理障碍的因素,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才能在心理上、感情上接近和融洽,友好的交流沟通才能顺利进行。

4.有效推进家校多方面合作的措施

第7篇:学校家校合作总结范文

广电系就是一个整体,而学生会是这个整体在各方面素质是否过硬的一个集中体现,是我们学习之余的一个大家庭,外联部作为对外展示我系形象的窗口,是校学生会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自新的团队组建以来,我们都在不断的探索和追求一个更为有利的发展方向,针对我系现在的具体情况,我部决定在稳定发展的同时,不断吸取其他各系及长春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大胆创新,勇于求新,善于纳新!我们决心以创新和开放的心态,努力搭建我系学生对外交往的有利平台,努力寻求社会各界对我系学生工作的支持与帮助,与此同时,努力做好与长春地区高校,教育相关产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扩大我系在学院乃至长春的影响,提升我系知名度与学院学生工作整体水平而努力。以下是**年度的工作计划:

1、新团队组建工作已结束,新任的外联部委员,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在组织中得到锻炼。具体措施如下:

(1)做三次的社会实践调查,对长春市的各大商业网点进行归类和总结。

(2)活动的计划书让部员积极参与采纳他们提出的新颖和创新的观点。

(3)在寻求公司合作时,给充分的主动权给部员,让他们直接参与协商的过程。

(4)在各种活动中,让本部门的部员积极参与和组织,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5)定时让他们写工作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

2、建立三网—友好校内网、友好高校网、友好企业网;

外联部定位在为我系学生创造有利的面向全院的,对外交往平台,展现我院艺术风采及寻求社会各界对我系各项活动、学生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因此,我们应努力推出我系的优势,展现魅力品牌,在与校内各个学生组织沟通的同时与长春各高校的学生组织取得联系,建立学生组织交流与合作机制,为校际活动的推广与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学院建立友好往来关系。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可为我系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方便学生与社会的交流,符合我系各项专业特色及外向型办学的整体要求。

3、本部门的特色活动

我们计划本学年将针对我系的各项专业特色,加大专业知识的在同学们之间的学习力度,寓教于乐!把课堂真正搬到生活正去!发动并组织在专业张已有一定认识的同学为大家提供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专业性讲座。包括播音,编导,新闻采编等三大方向的专业性学习!学生会作为我系优秀学生的代表,更应该关注大家的学习方面的问题,我们本学期将把特色活动定位在专业性讲座上。一方面,我们会对一直渴望来学校讲座的单位进行筛选,严格审核其内容,为在校学生提供与大家切身情况息息相关,内容健康向上的讲座。另一方面,应广大同学的要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邀请一些知名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一系列的英语四六级及考研讲座,青春创业系列讲堂,出国留学,毕业生自我包装等内容的讲座。

4、明确本部任务,做到五多、四要、三打算

(1)、多与校外的公司、企业、兄弟院校进行联系、沟通,让对方互相学习,互相认识;

(2)、多组织系内的同学进行交流,同时加大广电形象品牌的推广,多与其他各系沟通合作!学习彼此的工作及学习经验;

(3)、多协助,支持各会,各部工作的开展;

(4)、多争取公司,企业单位资助,支持我校各项工作和活动;

(5)、多在校内宣传我系和重大活动和好人好事,成为我院的品牌专业!

如处理好本部的关系,做到“四要”

(1)、要调动大家积极性,为学院多拉赞助支持活动的开展;

(2)、要让大家共同做好部里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劳动者”;

(3)、要采纳大家的意见建议;

(4)、要强调大家以学当先,工作在后。

本部的重要打算

(1)、组织学生干部每周一次学习,工作交流会;

(2)、组织我部与其他各系的外联部交流工作经验;

第8篇:学校家校合作总结范文

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的目的是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是自主管理能力,社团在年底也要写工作总结,你认为怎么写好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社团工作总结1000字2020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社团工作总结1000字一为调动师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推动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我们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长期成立了以文体活动为主的各类学生社团10多个,包括篮球、田径、音乐、舞蹈、信息技术、科技制作、书画等方面内容。通过参加课外社团活动,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一批批特长生不断涌现。社团活动,为许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又一个平台,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来,我校社团活动始终坚持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因势利导,活动经常化、多样化,学校体育、艺术2+1活动蓬勃开展。如小歌手比赛、校园集体舞展示、田径运动会、科技节、书画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而一年一度的庆六一“嘉年华”活动,涉及项目多达30来个,更是成了许多社团成员脱颖而出的舞台。在众多的社团中,篮球、制作、舞蹈社团是相对突出的3个。

一、玩转篮球,让学生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篮球是我校传统社团项目之一,苗子的选拔,梯队的建构,训练的落实,我们都有一系列专门的制度予以保障和实施。成熟的培养机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校多名体育教师地辛勤付出。特别是俞益军和郑伟飞老师这两名体育教师,为创建学校篮球强队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俞益军老师已经被借调到教体局工作,但他和郑伟飞老师一起多年的篮球执教经验已在我校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在历次嵊州市中小学篮球比赛中,我校篮球队,尤其是我校女篮队员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在每年的市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多次挺进前三强,如在去年的联赛中,我校女子篮球队就取得了女子甲组第二名的好成绩。以篮球社团为龙头,我校其它体育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在全市体育工作条例检查和大课间活动检查中,我校的工作都被当作典型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20__年,我校被评为“绍兴市群体工作先进集体”。

二、科技制作,开启孩子智慧的又一扇门。

以小制作、小发明为主题的实践创新活动又是我校的科技特色社团活动之一。组建这一特色社团,主要基于我校有一个较为有利的师资条件,即我校的美术教师陈敏柯老师,他不仅有这个方面的特长,而且具有广泛的兴趣,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股肯钻研会创新的韧劲,因此,在他的指导下,我校学生的创作才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在比赛中,航模、车模、海模,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均在绍兴市一级获得了较好的名次。陈敏柯老师也曾被评为绍兴市科技制作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获团体优胜奖。由于我校在科技、制作方面的诸多亮点,嵊州市电视台《教育在线》栏目还专门以“小制作中我成长”为主题来我校制作了一期节目。为鼓励师生多创新,多突破,学校方面也给予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如在20__年的元宵节灯展中,陈敏柯老师设计了两盏大型彩灯《脸谱》和《化蝶》,构思巧妙,意蕴深刻,但制作这两盏灯的预算也大概需要五、六千元钱,学校二话没说,专门拨出专项资金支持该项活动。最终这两件作品都获得了市一等奖,学校也荣获团体优胜奖。

由于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出色成绩,20__年,学校被嵊州市教育体育局、嵊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特色网络学校。

三、群舞蹁跹,捕捉百花园中舞蹈的精灵。

“东圃精灵”舞蹈队是我校文艺社团的中坚力量。在每年市艺术节上,学校舞蹈队的表现总是让人耳目一新,多次荣获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市里的各种文艺汇演。如20__年的群舞《喜结儿》,参加了嵊州市教育体育局主办的市元旦文艺汇演;20__年的群舞《红是红,绿是绿》参加了市宣传部主办的庆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晚会,这也是教体系统参加此次晚会的一个舞蹈节目。

丰富多彩的特色社团活动,为学校增添了活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20社团工作总结1000字二时间过得很快,只是转眼,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圆满的完成了学校舞蹈、艺术教育教学任务。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下面是我这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活动总结,请予以点评。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习是不间断的,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时间欣赏各类舞蹈的排练和队形等使自己在舞蹈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个学生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外加强基本功训练和舞蹈组合练习,使学生对舞蹈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力求让我的舞蹈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舞蹈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舞蹈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我利用课外活动编排舞蹈,让学生能够充分显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和大型的演出活动,我都能以我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对于舞蹈的学习还不够深入,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对于舞蹈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舞蹈教学的特色点进行因材施教。

在这一年里,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不能为此骄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充实自己,把舞蹈专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020社团工作总结1000字三在过去几个月中,通过社团中各位的辛勤与付出中,与大家共同快乐地度过了一年的时间,工作的点点滴滴时时在眼,回眸望过去的一幕幕,在不知不觉中充实自己大学生活。在系十佳歌手表演工作时候,社团部和其他部门协助合作顺利开展工作。

在学校举办运动会中,我们社团部主要负责提供钉鞋服务给同学们,还有每月的献血活动时候我们部门负责提供献血者填写表格工作等。工作无小事,事事都不能懈怠。我们干事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同学。在过的时间里,我脚踏实地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自己水平和经验不足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必须地努力争取更好。总之,因为有这样一个团队,使我大学里不断的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在一个学期的工作中,主要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社团发展及社团活动的开展两方面上。在这一学期我部组织了各社团常务会长对大学生举办的活动进行了观摩学习,增加了各社团负责人之间的交流,使各社团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活动的审批上我部在坚持各社团的社团宗旨下,对各社团活动进行了修改、审批,现将社团发展情况与我部工作情况简介如下:

一、各社团整体凝聚力与上一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社团负责人在任务分配,人员调动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各部门协调合作,从而使得各社团成员积极性很高。

二、为了丰富广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各社团举办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也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同时也提高了各社团在全校的影响力。

三、各社团都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理论研究的,有做学术的,有做公益的,有做环保的等等。各社团也积极与学生会各部门共建,或与其他院系社团合作等等。

在本学期,我部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各社团的交流,活动策划部都做了一些有效的工作,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与团委领导和社团负责人沟通太少,致使团委领导对社联及社团发展了解较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及时向团委领导汇报工作,定时与社团各负责人交流。

二、在活动审批上也缺少必要的一些整理和改进,今后会侧重活动的策划,严格审批,取消一些没有明确主题和意义不大的活动。

三、在与其他部门合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在很多工作上与其他部门有交集,部门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各部门很好的合作,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一学期的工作使我们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工作,也更加深信我们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部门人员将团结合作,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2020社团工作总结1000字四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更好的发展建设好社团,繁荣社团文化,扩大社团在校的影响力、号召力,提高社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现在对本学期我社的工作做一份总结。希望能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未来。

科技创新社秉承“热爱科技,学习科技,开拓创新”的宗旨,谨遵学校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全体社员,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配合社团联合会各项工作的开展,积极主动开展本社的各项工作。

在总结上一届社团工作的基础上,为更好的协调好社团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在培训工作的开展上,我社大胆创新,突破了一些传统思维的禁忌,打破了社团的特定的传统。首次开创了社员集体参与社团相关培训课程的新模式。

我社主要划分为四个部门:项目开发部、秘书部、宣策部、外联部。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开展社团指导老师创意发明的相关课程、项目开发部电子知识指引、电脑知识讲解与操作和“简单电器故障排除”等四个相关课程。其中,社团指导老师创意发明的相关课程为本社每个星期必开的指导课程。

为加快社员之间的融合,我社淡化了部门之间的概念,采取了让社员“独立自主”选择自己喜欢课程的策略(所谓“独立自主”是指社员有权力独立选择参加除本部门以外其他部门的培训课程,但指导老师课程和社员所属部门的相关培训社员本身必须参加)。这样的安排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社员的积极主动性,让社员有了更大、更自由的空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方便社团内部管理,统筹社团各项工作的开展,充分调动各部门部长的主动性。社团内部采取了各部长独立安排本部门培训工作进程的策略。让各部长独立策划本部门的相关培训工作,很好的调动了部长的积极性。

在本学期中,我社围绕着“创新”与“发明”开展了的各类相关的培训课程,所取得的进步是骄人的!但总的来说,部门培训课的质量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社团以后将围绕着如何提高培训课程的成果而展开讨论思考,争取更大的成绩。

回顾这个学期,我社积极开展了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自从我社新老部长换届以来,新一任社团的工作就已经开始积极的展开了。

9月11日—9月15日,我社协助学校圆满完成了中秋游园晚会的灯火布场工作,受到校团委和社联的肯定和好评;9月23日,与各社员一起完成了社团的招新工作,为社团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招新完成后,为加快社团内部的融合,于10月12日在社团内部举办了华南植物园之行的郊游活动;11月15日,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东区篮球场举办了本学年首次校园义务维修活动;为弘扬社团文化,扩大社团在学校的影响力,我社于12月初组织出版了一期社团的宣传黑板报······

总的来说,社团的各项工作都是在紧张而有序的进展之中的。优点不少,缺点也再所难免。但我们全体社员定将再接再厉,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争取更大的进步!

2020社团工作总结1000字五时光荏苒,在启航社已经度过了一年半。期间,留下来很多美好的回忆,有迷茫、后悔、收获、感动,有时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有时感到厌倦,希望这一切都快点结束。然而结束时,真的会很不舍得。在担任社长的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我主要从工作方面进行总结。

作为一个社长,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沟通、协调以及向很多人学习,感觉自己真的成长了很多,和大一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也许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吧。社团的工作从招新到换届这样一个轮回,自己一直都在全身心的投入中。

其实从参加竞选社长时开始,我自身就觉得很有压力。毕竟作为一个社团的负责人,身上的担子很重,同时缺乏经验,担心自己不能很好地带领一个团队,把社团建设好。然而,我还是坚定的做了,我要给社团带来改变,为社员带来集体的荣耀。根据一年来所经历过的所有事情,真的觉得有点阻力重重。还好,有这样一个团队陪着我一起努力。

一、缺点

一个人或一个社团都不能是完美的,对于我,对于社团而言,都是如此。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当然,也许我以及社团的这一年来的发展还存在其他问题。我也希望其他人将对我以及启航社的缺点提出来,这不仅有利于社团的成长,也有利于我的成长。

1、我感觉自己在社团内部并没有树立足够的威信,缺乏个人魅力。

有时觉得自己安排下去的工作有些人没有按时完成,有些人应该没怎么放在心上。虽然每次都说明一个截止日期,但是感觉有些人对我的话并不够重视。也许由于我给他们一开始的感觉就是一个比较容易说话的人吧。不过有几个人还是很负责任地提前完成任务的。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改善,该严肃的时候就要严肃。

2、社团内部的分工还有待改善。

有时觉得一些任务下来,不知道要怎么分配下去。有些又因为时间赶,都是我们这几个人在做。

3、沟通交流不足。

也许是因为我不是一个善于沟通交流的人吧,特别是对于一些不熟悉的人,感觉和他们的共鸣很少。与指导老师的交流都比较少。

二、优点

下面,我主要是从社团活动方面来总结一下。对于社团的各项活动,部长们和社员都认真策划;并且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做好宣传;根据策划,做好相关准备。虽然到的人不多,但我们都尽力了。大家在这一年来都很认真的完成自己负责的各项工作,虽然有些不够及时。这些体现了他们的工作态度和热情,也相信他们都学会了很多东西。

1、积极配合开展各项活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2、进一步对社团的章程,管理规章制度及评优制度进行完善;

3、积极沟通交流,互相合作,为社员解答疑惑;

4、各部门工作的得到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5、社团招新工作。

经过一个学期,总的来说招的新人还是挺不错的积极,活跃,上进;

6、与前任的师兄师姐加强联系,从他们那里取经。

7、本次参加换届的候选人都很优秀,真的很难取舍。

而我也很满意此次换届的结果

三、一些建议

1、针对于社员沟通不够,导致社员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我们可以多举行交流会,社团会议等,增加彼此相识的机会。

了解社员的生日,送上祝福。

2、继续加强社团内部建设。

包括各部门工作职能的细分和明确。并根据各部门特色,细化其任务,也为以后分社的宣传和建设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如:宣传部在进行Q群和博客的更新和管理,方便在以后工作中的宣传和介绍。

3、加强和指导老师的沟通和交流。

就活动的开展和计划主动咨询听取老师的意见,希望取得老师的进一步支持。

4、策划一些与社团性质相符的活动,通过活动的策划和开展,提高社员的积极性,也加大社员对社团的了解和支持。

5、加强和社团,学生会等的合作。

可和其他社团一起举办活动,加强彼此的交流,也使各自的社员获益。

第9篇:学校家校合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高校;产学合作;合作模式;构成要素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135

1 前 言

2015年1月,科技部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中建议:鼓励科技创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支持技术创新。其中,特别鼓励高校院所和大型企业开放科技资源,沟通交流,相互促进,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由此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定要实现产学合作的这种模式才可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2 国内外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分析

高校企业合作关系理论起源是1862年,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提出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服务社会思想”,于是现代大学慢慢形成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并形成了政府、高校与企业协同发展的“三重螺旋”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经济学家弗里曼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管理学派在剖析日本产业大发展原因后,首次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体系,后经过各国众多学者共同研究发展形成了“第三代技术创新理论体系”,明确了大学对社会经济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特别依赖大学的研究成果、试验设备、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本和研究经验,[1]高校由于地理位置临近性与文化相似性等原因,更能增加合作的紧密程度,并由此在合作的紧密性与产出之间形成相互增强的正反馈关系,[2]所以大学也被认为是技术型企业技术创新最重要的外部技术源。通过实证证明:高校对企业生产力提高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大企业的影响。[3]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的重要阶段,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幻莫测,环境的不确定性时刻阻碍着产学研合作创新水平的提升,并拖延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势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上,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与高校有一定的关联。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的地位越来越高,高等院校的职能相比以前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变得更加扩展。如今,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文化的基地,更应该成为知识型企业的哺育孵化场所和知识经济的策划发源地。衡量一所高校大学办得怎么样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高校能否把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能否把提高学术水平与创造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然而,就我国高校而言,情况并不乐观。我国对产学研合作视角研究科技型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基本空白。我国学者尤文明等通过实证研究后还发现,高等院校对企业创新和发展作用并不大。可见“产学研合作创新促进企业成长”这一国际上高度关注的领域,在中国式管理情景下尚处于空白阶段,合作行为与创新绩效、企业成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模糊不清。

所以要解决当前产学研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回答如下问题:科技型企业和高校合作创新由哪些模式?如何划分?

3 如何划分高校与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的类型

广州中医药大学刘霁堂老师说:作为经济过程的技术创新由多个阶段组成,是一个逐步递进的价值实现阶梯。技术创新理论认为这个阶梯历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生产组织和市场开拓等五个环节。基础研究即科学研究,是发现自然界中的新事物、新属性和新规律,属于纯理论范畴。

人才始终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彼得森将硅谷成功的因素归结为五条,即企业家、投资人、研究人员、专业人士(法律、会计等)以及技术工人[4]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人才是企业的灵魂。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各类专业人才的参与。高校发挥教育、传播的原始功能,为企业培育适用于技术创新的人才是高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途径。这里要借用经济学理论,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确定合作模式划分的两个维度:分别是创新主体和合作治理结构。[5]创新是一种交互式的过程,也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因此在产学合作创新中需要通过创新主体这个维度,确定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界面,进而为分析合作双方的合作关系、资源流动提供依据。其次,要从合作治理关系的方式这一维度看产学合作服务创新。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对产学研合作方式进行分类研究。按照市场或企业两种资源配制方法分类产学合作模式是一个二元的分类方法,不仅能有效地界定了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且也有利于研究合作创新中资源流动方向和效率。

4 我国高校和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

近年来,高等院校和部分新兴企业经探索研究后形成多种产学合作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企业通过各种技术市场获得高校的科技成果。近年来,国家部门、地区或行业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市场、技术交易会和招标会等。高校将技术成熟度较高、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的成果投向技术市场,进而企业获得其成果。

第二,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项目。这种合作分为两种,一种是取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取其精华,共同承担各种科技研究开发计划以及重大工程项目;另一种是高校受企业委托进行研究与开发或技术服务并从中获得双赢。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就是企业和高校主要围绕项目进行合作。

第三,高校受委托建立国家或行业的“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如“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它既经原国家科委批准挂牌,又得到国家医药管理局承认,也是“国家医药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他们研究的成果在华北制药厂转化成功后,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在全行业推广。这种合作模式的特点是技术起点高、新技术推广快且非常经济有效,需要具有高技术人才的科技型高校与经费充足企业合作。

第四,企业提供经费,在高校建立“研究中心”,由高校出人力和设备。建立的研究中心的工作纳入双方的工作计划当中,主要以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前提,在高等院校内进行研究开发项目,从而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校的技术产权通过法定的程序来保护,合作双方按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这种模式对高校来说是以一种比较保险有得益的模式,所以较受高校欢迎。

第五,高校与企业合作,并签订具有法律效益的长期合作协议。由此高校负责将优秀毕业生和高等人才输入企业,高校负责科学研究辅助企业进行技术开发。这种合作模式比较受欢迎,现已逐步在高校与企业中展开。例如:清华大学与国内外98个知名大型企业合作,成立了清华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委员,还配有专人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又如,浙江工业大学与省内500个企业合作,成为这些企业的技术支持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第六,企业向学校出资出设备,并且参与高等院校的部分管理。具体情况如通过参与校董会,具有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权;学校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来研究开发项目,同时聘请企业知名管理学家等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从而促进高校、企业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第七,国家政策支持和协调下,高等院校和新兴企业根据自己特有的优势进行组合共同参与国家“产学研工程”。如北京交通大学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联合组建“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7月10日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其中心依托在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承担地下工程与岩土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同时还要负责人才培训,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该中心是我国唯一具有双层隧道的工程中心。

第八,高校自办高科技战略性新型企业。这是一种特殊产学结合模式,在我国高教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下应运而生。在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大家领悟到高校的科技工作组织形式不能像传统一样只知低头苦干,而是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求自身发展进步。今天科研工作复杂多变且呈一个双向交互的状态。因此,在我国当前高技术产业还不够成熟甚至相当脆弱的时候,这种特殊的产学结合的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更应获得重视。

第九,高等院校与地方合办大学科技园,形成科技试验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建立后,形成科技产业群;从而使高校的研究成果能够辐射一个区域。如北航大学科技园,集聚软件企业成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2002年10月26日,“北京软件出口基地”挂牌成立。该基地成立为北京软件产业化作出巨大贡献。2004年7月被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北京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又如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园,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经营机制。

第十,产学研合作的国际化。这种模式不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局限在国内的某个高校和企业,他将目光投向世界。如展讯通信有限公司,他是一家由中国留学生创建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通信集成系统的研究开发和销售,分别在美国硅谷,中国上海成立。在公司成立不到两年时间里,就成功推出了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基带芯片。展讯通信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了新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发领域上的一个突破。

5 总结与启示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高校在当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断开发新的合作模式也将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在了解他们的合作模式之后应该按照模式研究开发。使得新兴产业在经济时代的发展下变得更加成熟和茁壮。

当今时代是一个转型的时代,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关系进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找准企业创新突破口,探索政府与企业协调,高校与企业协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叶伟巍(导师:陈劲) 产业合作创新机理与政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50

[2]叶伟巍(导师:陈劲) 产业合作创新机理与政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70

[3]姚威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39

[4]许小年 创新的生态环境[N].第一财经日报,2011-11-22